文天祥正气歌

文天祥正气歌朗读

文天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旁薄,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阒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号文山,吉水(今江西省吉安)人。他是南宋末年杰出的民族英雄,也是著名的爱国诗人。二十岁时,举进士第一,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封信国公。他在职时,正值元蒙军队大举南侵,南宋处于亡国边缘。1276年元军围临安(今杭州市)他被派往元营中去议和。谈判时因不肯屈服而被扣留。后脱逃至温州,一再起兵抗元,曾收复了一些失地。为了救亡图存,他积极组织抗战,1278年底,不幸兵败被俘,押送燕京(今北京市)监禁。他拒绝了种种威胁利诱,至死不屈。1282年英勇就义。

《正气歌》是文天祥在狱中写成的一首长诗,表现了他的伟大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那时,当了元军元帅的汉奸张弘范一再强迫文天祥招降坚持抗战的爱国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就写了《过零丁洋》诗给他,表示了誓死抗元的坚决态度。《正气歌》可与《过零丁洋》并读。

《正气歌》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句数不限,长短不论,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文天祥被囚禁于燕京监牢的一个小土室,尽管受尽折磨,但一身凛然节概,以顽强斗争的“正气”来支撑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正气歌》正充溢着这种昂扬的战斗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全诗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天地有正气”起,到“道义为之根”止,主要是谈不论山河日月,还是古今生死都少不了“正气”,它是人类最崇高的道德。

开头六句指出天、地、人都是“正气”的体现。“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其意思是:天地之间有一股正气,分别给予万事万物以各种形体,下面则是大河高山,上面则是日月星辰,对人来说就是浩然正气,它充满在广阔的天地之间。这里所说的“正气”是指刚毅正大的意志,与“浩然”之意大抵相近。文天祥以大千世界的布有正气,说到人亦有正气,一切都概莫能外,这实际上是表明他对正气的坚守笃信,以引为做人的标准。对文天祥来说,这种正气就是维护人的尊严的精神力量,就是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就是坚贞的民族气节。所以“皇路当清夷”以下的二十句,列举了历史上生当乱世的英雄人物为例,指出他们之所以表现得至死不屈,就因为具有可贵的正气。“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其意思是:当国家处于清明太平时期,有正气的人就能在朝廷里发挥才能,而国家在艰难危急的时期,就能现之以气节,让高尚的情操记载于万古长青的史册里。这是文天祥对一个人要有正气的总的看法及所抱有的明确态度。他在《过零丁洋》诗中所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真恳切至,感人肺腑的千古名言,就代表了他的这种看法及态度。正因为他有这种看法及态度,故而他对历史上的十二位英雄人物是敬仰的:“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一口气说出了这么多的名人名事,如流水行舟,似石丸滚坡,不可阻遏,气势充畅!这不只是说明了文天祥的历史知识是如此的丰富,而重要的是说明了他要以这些人为楷模的决心之大。在文天祥看来,春秋时期齐国太史把崔杼杀戮国君的罪行记于史册遭诛后,太史的两个弟弟继续写史又遭杀身之祸,另一个弟弟还是照样写,使崔杼无法可施;春秋时期晋国的史官董狐也和上述齐国太史一样,不惮生命之危险,忠于记史的职守;战国时期韩国灭于秦始皇之手,张良为替韩国报仇,找了个大力士,铸了一个很重的大铁椎,以伺机出击秦始皇;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拘留十三年,到北海边牧羊受苦,始终拿着从汉朝带去表明身份的凭据——节,不忘祖国,拒不投降;三国时刘璋手下的将军严颜被张飞捉住,不怕砍头,面无惧色,结果张飞将其放回;晋惠帝司马衷时任侍中的嵇绍,在皇家内部发生叛乱时;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司马衷而被杀死,鲜血溅到司马衷的衣服上;唐朝安禄山造反围困了睢阳,张巡死守数月,上城督战,大声喊叫,连牙齿都咬碎了;安禄山造反时,常山太守颜杲卿在城破时被俘,骂不绝口,安禄山将其舌头钩断,还是骂声不绝,一直到死;三国时魏国有个平日喜欢戴玄帽的管宁,隐居辽东,不肯和当时的黑暗势力妥协,高尚的品格俨如冰雪一般;三国时诸葛亮伐魏之前,呈《出师表》给蜀汉后主刘禅,忠言直谏,鬼神也被其忠心感动得流泪;东晋时爱国志士祖逖一心想收复沦陷的土地,渡过长江时,敲着船桨对江水发出了“若不能平定中原,决不再过这条江”的誓言,气势压倒了异族侵略者;唐时朱泚谋反,段秀实不肯同流合污,持笏猛击朱泚头部,因此遇害。这些充满正气的人物,光耀千秋,名垂万代。文天祥所推崇的这些历史人物,也有的不尽妥当,但通过对他们的颂扬来激励自己的正气,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他认为“是气所旁薄,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其意思是:这股正气磅礴,凛然长存,当它直冲日月时,生死都会置之度外。这说明他要踏着历史上这些英雄的脚印,裹挟正气,去走上杀身报国的道路。连生死都不放在话下,他还顾及其他什么呢!“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这是文天祥的最高信仰。就他的认识,是说天地的存在依靠的是正气,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维护伦理道德信条的三纲,依靠的也是正气,没有正气,天塌地陷,纲无定则,所以今人也要仿效古人,高唱正气歌去为国尽忠。当然,文天祥在这里说的“正气”的具体内容和坚持的伦理道德观念是属于封建主义的思想范畴的,有着历史、阶级的局限性,然而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了他不屈不挠的英雄性格与意志,却是十分感人的。

第二部分从“嗟余遘阳九”起到结尾,主要是谈自己是如何凭借正气承受了精神上的折磨与肉体上的痛苦的,作好了以死殉国的思想准备。

首先叙述了被囚后的不幸遭遇。“嗟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在不吉利的时刻,碰上恶运了,自己也实在不得力啊!文天祥在这里作出悲叹,乃出于他对被俘的怨恨,因为这一来人身失去了自由,他也就无法去为国事奔劳。在他心上思念的还是“山河破碎风飘絮”,无奈“身世浮沉雨打萍”(引自《过零丁洋》),加之陷落敌手,不禁内心不安,责怪自己没有对付险恶环境的能耐。他被俘后随即被押解:“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囚车将他送到了荒凉的北方,他要学楚囚钟仪戴着南方的帽子时刻不忘祖国一样不忘宋朝。他知道他的生命危在旦夕,免不了要受到酷刑的煎熬,但他对这些视之等闲,想到“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反认为即使将他放到锅里活活煮死也会感到甜如糖浆。这是他甘心情愿地为国牺牲的一种豪迈之情的表示。所谓“求之不可得”云云,也是他不苟活人世,只求早死的坚贞不屈的精神状态。他被押解后就是下狱:“阴房阒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一说牢房的阴森幽暗,鬼火闪烁,院门紧闭得一片漆黑,这里根本没有春光的温煦;二说关在一起的囚徒混杂,如庸牛与骏马同槽,自己也象凤凰落入鸡窝;三说在这样的监狱中自己蒙受风寒后定会弃骨沟壑。由此可见,文天祥是在怎样的含辛茹苦,然而他经得住一切考验:“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在他被囚的两年中,想不到一切恶毒疫气都退避了,而令人可悲的这么一个低下阴湿的地方,他却将其看作是他的安乐国。他的这种适应恶劣环境,抵御疾病侵染,克制感伤情绪的乐观胸怀是多么博大啊!下面文天祥作了自我解释,使人们明白了他为什么能够承受如此的磨难的:“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出语举重若轻,实有千钧之力。他说:我哪里有什么窍门,使得阴阳寒热不能损害我呢,只因为我心地光明,象晴空里的白云一样毫无牵挂罢了。这告诉人们,他善养浩然之气,以正气战胜了邪恶。他是借着自己在狱中经历的叙述,说明他是在正气的支持下安之若素的。

其次表示要以具有“正气”的先辈贤哲作为榜样来鼓舞自己。文天祥一直是在干戈扰攘的战斗中度过的,为祖国的濒于灭亡沉痛,为无力挽狂澜之既倒叹息,所以“悠悠我心悲”,心中忧郁无限,“苍天曷有极?”就象苍天无垠没有尽头。他振作起精神,在全诗的末四句写道:“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其意思是:古代的忠义贞节之士虽一天天离我远了,但是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在牢狱里读着圣贤的诗文,古人的道德范例,永远在我面前闪烁着亮采。这与前面列举的古代贤士相为呼应,将“正气”突出到很高的地位。同时,暗示着他随时随地为国捐躯,以自己的壮烈的行为为写出的这首《正气歌》划上最后的句号。

这首《正气歌》写得沉郁、悲壮,可谓文天祥的“正气”是:铮铮铁骨志不摧,耿耿忠心动天地。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透过诗句,我们看到了一个古代民族英雄的高大形象!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睛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那里呢?四周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

记蒋士铨

吾母姓钟氏(1)

()

【诗句】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出处】唐.李端《听筝》【意思】在华美的房舍前,她用洁白的手拔弄着筝弦;【全诗】《听筝》.[唐].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注释】①金粟柱:上有金色小点花纹的筝柱,柱为架弦的码子,木制,桥形,立在筝的面板上,一柱架一弦,定弦时可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弹奏时则将弦的振动传导至音箱,使声音得到美化和增强。②素手:洁白的手。玉房:闺房的美称。③二句意谓为了得到周郎的眷顾,故意常常拨错弦。《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记载,吴国名将周瑜,精通音乐,听人奏曲有误,就回头向那人望一眼示意,当时人说:“曲有误,周郎顾。”二句化用此典。【鉴赏】咏弹筝女郎诗。唐代李端作:“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金粟:形容筝的弦轴(俗称柱)精美华贵。玉房:对筝的安枕(俗称横木)的美称,此处代指筝。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窈窕淑女,纤纤玉手,拨弄着筝弦。为了能得到意中人的眷顾,她常常成心地拂错筝弦。末两句诗人用了一个典故:三国时吴国的周瑜,英俊潇洒,在24岁时即被任命为建威中郎将,且精通音律,人们美称之为周郎。周瑜喜欢听琴,每当他听到别人弹琴曲调有误时都会回过头去看上弹琴者一眼,故人们议之曰“曲有误,周郎顾”,后人又给他一个“顾曲周郎”的雅称。诗人细腻地写出了弹筝女郎的心理,通过她们“时时”拨错筝弦这一细节,巧妙地表现了她们对意中人无限爱恋的情意,筝也成了她们传达爱情的中介物。【鉴赏导示】清人徐增分析这首诗时说:“妇人卖弄身份,巧于撩拨,往往以有心为无心。手在弦上,意属听者。在赏音人之前,不欲见长,偏欲见短。见长则人审其音,见短则人见其意。李君何故知得恁细。”这一精辟见解可供鉴赏时参考。

【鉴赏】这首小诗写一位弹琴女子为博取青睐而故意弹琴出错的情态,写得婉曲细腻,富有情趣。

()

一人家贫而不善饮,每出,止啖糟饼二枚,即有酣状。适遇友人问曰:“尔晨饮耶?”曰:“非也,食糟饼耳。”归以语妻,妻曰:“便说饮酒,也妆些门面。”夫颔之。及出,遇此友,问如前,以吃酒对。友诘之曰:“热吃乎?冷吃乎?”答曰:“是熯的。”友笑曰:“仍是糟饼。”既归,而妻知,咎曰:“酒如何说熯?径云热饮。”夫曰:“已晓矣!”再遇此友,不待问,即夸云:“我今番的酒是热吃的。”友问曰:“尔吃几何?”伸指曰:“两个。”

()

【诗句】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出处】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意思】听说你要来看我,我一直在盼望着你的到来,西楼望月亮已圆缺好几次了。言盼望好几个月了。【全诗】《寄李儋元锡》.[唐].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寄赠诗。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初夏,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今属安徽)刺史。在滁州任上,诗友李儋托人问候。韦应物写了此诗寄赠之。是时,朝政紊乱,藩镇嚣狂,国衰民贫,诗人深为忧虑。这年冬,京都长安为叛逆朱泚所占,德宗逃往奉先,直到次年五月才收复长安。此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打探消息。写此诗时,探者未回,诗人十分忧愁。此诗真实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见出其有志难伸的无奈心境。首联起笔写“花里逢君别”,勾起往事而回忆,又以“花开已一年”比衬,显出光阴之迅疾,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之感。颔联之“世事”暗指朱泚叛乱,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茫茫”“黯黯”,两个叠词写透了国事的不堪设想和诗人心情的沉重无奈,诗人为国家与个人前途而忧虑,真是一筹莫展,百般无奈,只觉前途一片茫茫,无所作为。颈联采用对比写法,出句“多疾病”写归隐田里的理由,对句写自己一贯勤于政事,忠于职守,见百姓流离逃亡,内心惭愧,岂能一走了事?这就写出了诗人仕隐的矛盾苦闷心情。对此联,范仲淹曾叹为“仁者之言”,朱熹赞之“贤矣”,黄彻云:“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䂬溪诗话》)这些评论,赞美了韦应物的思想品格,在那个时代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典型性,遂成名句。尾联对友人之问候和慰勉,流露出感激之情。全诗语言朴实,真实动人,表现了诗人较高的思想境界。

()

【诗句】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出处】唐·王维《洛阳女儿行》。【翻译】谁来怜爱貌美如玉的西施,她出身贫贱,在那江头独自漂洗棉纱。越女:指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贫贱时曾在江边浣纱,后被越王勾践选中献给吴王夫差。颜:容颜。浣(huàn):洗。【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女子貌美,出身贫苦,无人怜爱。[例]有道是古诗说得好: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只因为一个贫字,那千古佳人西施不也曾做过江头浣纱女!但我看小香艳却比西施有志得多!(苗长水《秋雨之艳》)【全诗】《洛阳女儿行》[唐]·王维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