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杨慎

临江仙杨慎朗读

杨慎·临江仙

杨慎(1488—1559),四川新都人。明正德六年进士第一及第,授翰林修撰,后充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直谏触犯明世宗被谪戍云南,流放终生。著有《升庵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qiáo)江渚(zhǔ)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题解】《临江仙》原是作者晚年所著历史通俗说唱之作《廿一史弹词》中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被清初毛宗岗移置《三国演义》卷首,名扬四海。

【注释】1.淘尽:荡涤一空。2.渔樵:渔父和樵夫。3.渚:水中的小块陆地。4.浊酒: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串译】滚滚长江义无反顾地向东流去,多少英雄豪杰像浪花一般被江水消逝了。争什么是与非、成与败,人生太短暂了,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日升日落。白发渔翁伫立江诸之上,早已习惯于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面,总要痛快地畅饮,笑谈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

【赏读提示】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诵读此词的基调当是慷慨悲壮的,令人荡气回肠,平添万千感慨。此词可贵之处就在于它在让人们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人们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所以能够以这样高远而深邃的目光看待历史,产生出这样令人触痛的感慨,写下这样气度宏阔的词篇,跟作者的个人身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者在明代文人中的才气学识与悲剧命运都是令人称奇的。他家境优越,24岁中状元,春风得意,成了众口一词赞美与羡慕的蜀中才子。然而为官十年,只是因为多说了几句话触犯“龙颜”,谪戍边关,在当时边远而落后的云南度过了人生中宝贵的35年。江山永恒,人生短暂,作者愈老愈深悟此理。此词淡语深刻,绝非一般的文字技巧所能达到,但又非要凭借举重若轻、漫不经意似的文字功力不可。这或许就是所谓“无技巧”的境界。

诵读此词,应将上下片联系对应起来进行。上片首先要表现出“大”境,天地之大,历史之长,淘汰英雄之多,青山依旧,夕阳仍红。其次要表现出“虚”境,较为抽象放达。第三要放开眼量观去,青山、夕阳都要远望。下片首先要表现出“小”态,小岛上,小老头,一壶小酒。其次要表现出“实景”,要表具象紧缩,白发、渔樵、浊酒。第三要凝神近觑,喜相逢、笑谈,人物的音容笑貌尽在眼前。这一大一小、一虚一实、一远一近、一放一缩,可以尽展词意的显达。其实此词难诵,并非难在对作品的表层勾画上,也并非难在表现技巧上,而是难在诵读者对于诗的境界的理解和对作者胸怀的把握上。秋月春风的自然景象、是非成败的世态炎凉都不难把控,对人生的彻透知解和“惯看”“笑谈”之中的况味才是词眼之所宗。这需要人生历练、知识、品味、襟怀等的综合积累和沉淀。诵读诗词如此,为人做事也是如此。

【断句顿挫建议】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推荐名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昭阳趣史

明墨庄主人刊本《昭阳趣史》

()

记蒋士铨

吾母姓钟氏(1)

()

【诗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翻译】渔阳的战鼓声震天动地,惊乱了宫中《霓裳羽衣曲》的舞步弦音。渔阳:唐代郡名,在今河北省蓟县一带,原属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管辖,此代指范阳地带,指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唐。鼙(pí)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霓裳羽衣曲:著名舞曲名,原为西域乐舞,名《婆罗门》,为西凉府节度使杨敬述所献,经唐玄宗润色而成。【鉴赏】“渔阳鼙鼓”,指安禄山的军事叛乱。渔阳,今河北省蓟县一带,是叛军进攻京师的出发点。“霓裳羽衣曲”,是当时宫中最流行的舞曲。喻唐明皇贪恋杨贵妃而沉醉于歌舞欢乐之中。“惊破”的“破”字有破坏的意思,是说安史之乱发生,《霓裳羽衣曲》奏不成了。用形象的语言说明历史事件,深刻生动,极有文采。【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内战的爆发或外敌的入侵惊醒了沉醉于安乐的人们。[例]靖康初年,金兵南下,风云突变,恰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没有了平静与安宁,而生灵涂炭,无一幸免。(袁鹰、秦越《漱玉篇》)

()

点击进入:许地山《落花生》原文

《落花生》是老作家许地山1921年所写的一篇著名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这篇作品以平实清新的笔触,从花生的常见而有用,说到做人的道理,颇有哲理意味,寄寓着对现实人生的感触。

()

清·徐珂

蔡磷,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

()

【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出处】唐·王维《鸟鸣涧》【意思】月亮出来惊吓了山鸟,偶尔会在春天的山涧中鸣叫。涧:山间流水的沟。【鉴赏1】月亮从东边山头悄悄地冒了出来,惊醒了山林中沉睡的鸟儿。此诗描写山中之夜的寂静。明月爬上了山头,放射出如同太阳般的光亮。沉睡中的山鸟被惊醒,竟以为是天亮了。【鉴赏2】明月东升,给夜幕笼罩的山谷洒满了银辉,受惊的山鸟在春涧中不时发出喳喳的惊叫声。“月出”、“鸟惊”不仅使静的环境增添了生机,而且更加反衬出春涧的幽静,万籁俱寂。【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月夜山林寂静,偶有鸟飞鸟鸣。[例]在这里,听不到任何喧闹,只有被车轮的鸣响声惊飞的山鸟在月光里飞过,能让人感受大山的律动。友人吟出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芦茜《风景》)【全诗】《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释】1.鸟鸣涧:地名。皇甫岳别墅所在的一个山涧,在云溪。2.闲:当寂静讲。桂花:也叫木犀。常见品种为秋天开花,但也有四季开花的。此处指的是“四季桂”,春天也开花。一说是冬季开花的桂树,春深花落。“闲”“空”二字王维诗中常见,它正是诗人空灵闲适心态的表现。3.王维受佛教思想影响,追求心态的空、静,然不同的是佛徒追求物外的空无静寂,维诗却静中有动,动静相衬。故后二句转出山鸟的惊叫。【赏析】王维题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写春夜溪山的清幽境界。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但诗人并非以静写静,使诗中的意境一片死寂;而往往是以动写静,使诗境在静谧中又显出活泼生机。这首诗中,有桂花花瓣飘坠的声息和它所散发出的丝丝芬芳,有从山间升起的皎洁月亮,还有因月出感到惊异而啁啾啼鸣的山鸟;也许,还有那春涧中潺潺流淌的水声。因此,尽管这溪山的春夜是静谧的,却浮动着安恬、温馨的气息,蕴含着春天特有的活泼生机。我们在这静美迷人的大自然中,不也可以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吗?【鉴赏】王维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是描写友人别墅风光的一组诗,《鸟鸣涧》即其一。鸟鸣涧是云溪一处地名,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多鸟而幽静的山沟。王维“晚年唯好静”,对大自然的幽美境界多所发现。这首描写春天月色,空山鸟语的小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关于鸟鸣和山幽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古代诗人是很感兴趣的。梁代诗人王籍就有“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诗人王安石却反其意而用之,在诗中写道:“一鸟不鸣山更幽”。然而,它们似乎都不如王维《鸟鸣涧》善于体察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从而创造出更为深邃的境界。诗的前二句包含四个片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里的“闲”、“静”、“空”,是诗人王维最喜欢使用的字眼,在诗中它们分别表出了人的心境的平静、夜的宁静、山的寂静,加之桂花(这是春桂或月桂)落地静无声这样一个细节,就充分地写出了月出以前春山毫无声息的静谧。它使人联想到“山中不隐响,一叶动亦闻”(孟郊)或“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那样幽寂的境界,正是“一鸟不鸣山更幽”。如果仅此而已,诗境便不免单调,缺乏意趣,尤其是不能见出“鸟鸣涧”的特色。所以诗人进而写道:“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由于月出,使鸟儿受到惊扰,不时发出一两声啼鸣,打破了夜的寂静,却又反衬出深夜空山的寂静。这就是“鸟鸣山更幽”。如果没有月出前春山绝对的寂静,鸟儿就不会因月出而惊啼;而月出后整个空山的氛围仍是一片寂静,偶而传来一两声鸟鸣,反而更衬出春山的寂静,这里有对立面相反相成的关系,也有整体与局部的对比关系;鸟声乍停之后,更显得春山无边的寂静。这里,“鸟鸣山更幽”又回到“一鸟不鸣山更幽”。然而意境却更加深邃了。因为读者不仅从比较中加深了对静的感受,而且体味到春山的寂静中包孕的无限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