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陈涉世家①》全文|原文注解与大意翻译
《史记》
史记陈涉世家。推荐。爱诗词网。《《史记》·陈涉世家①》全文|原文注解与大意翻译《史记》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1)!”二世元年(12)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13)九百人,屯(14)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15),为屯长(16)。会(17)天下雨,道不通,度已失期(18)。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19)亦死,举大计(20)亦死,等(21)死,死国(22)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23)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2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25)。扶苏以数谏故(26),上使外将兵(27)。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28)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29)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30)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31),宜多应者(32)。”吴广以为然。乃行卜(33)。卜者知其指意(34),曰:“足下(35)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36)?”陈胜、吴广喜,念鬼(37),曰:“此教我先威众(38)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39),置人所罾鱼腹中(40)。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41)。又间令(42)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43),夜篝火(44),狐鸣(45)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46),卒中往往语(47),皆指目(48)陈胜。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49)。将尉(50)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51)尉,令辱之(52),以激怒其众。尉果笞(53)广。尉剑挺(54),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55)杀两尉。召令徒属(56)曰:“公等(57)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58),而戍死者固十六七(59)。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60)!”徒属皆曰:“敬受命(61)。”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62)也。袒右(63),称大楚。为坛而盟(64),祭以尉首(65)。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66)。攻大泽乡,收而攻蕲(67)。蕲下(68),乃令符离(69)人葛婴将兵徇(70)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71),皆下之。行收兵(72)。比(73)至陈(74),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75),独守丞(76)与战谯门中(77)。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78)、豪杰(79)与皆来会计事(80)。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81),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82),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83)。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84),杀之以应陈涉。【注释】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前209年,在大泽乡地方(今安徽宿县西南),以陈胜、吴广为首的戍卒九百人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节选的这一部分记叙了这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阳城〕地名,在今河南登封东南。〔阳夏(jiǎ)〕地名,在今河南太康。〔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辍(chuò)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往田畔高地(暂作休息)。辍,中止,停止。之,去,往。〔怅(chàng)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怅,失望。〔苟(gǒu)〕倘使,假如。〔若〕你。〔太息〕长叹。〔嗟(jiē)乎〕感叹词,略当于“唉”。(11)〔燕雀安知鸿鹄(hú)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12)〔二世元年〕前209年。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立为皇帝,称为二世。(13)〔发闾左適(zhé)戍(shù)渔阳〕征发贫苦人民调派去驻守渔阳。古时贫者居住间左,富者居住间右,“闾左”就用来指贫苦人民。適,通“谪”,调发。戍,守边。渔阳,在今北京密云西南。(14)〔屯〕停驻。(15)〔皆次当行(háng)〕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次,编次。当行,当在征发之列。(16)〔屯长〕戍守队伍的小头目。(17)〔会〕适逢,恰巧遇到。(18)〔失期〕误期。(19)〔亡〕逃亡。(20)〔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下文的“举大名”意思与此相同。(21)〔等〕等同,同样。(22)〔死国〕为国事而死。(23)〔苦秦〕苦于秦(的统治)。(24)〔立〕封建君主即位称为“立”。(25)〔扶苏〕秦始皇的长子。(26)〔以数(shuò)谏故〕因为屡次劝诫的缘故。谏,古代下对上直言劝诫。(27)〔上使外将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上,臣下对皇帝的敬称,这里指秦始皇。文言文中,“使”字后面的宾语“之”、“其”之类的字常省略。(28)〔项燕〕楚国大将。秦灭楚时,他被秦军围困,自杀。(29)〔怜〕爱怜。(30)〔诚以吾众〕果真把我们的人。(31)〔唱〕通“倡”,倡导。(32)〔宜多应者〕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宜,应当。(33)〔乃行卜(bǔ)〕就去占卜(来预测吉凶)。(34)〔指意〕意图。(35)〔足下〕古人对别人的敬称,指对方。(36)〔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过吗?卜之鬼,就是“卜之于鬼”,“于”字省略。(37)〔念鬼〕考虑卜鬼的事。念,考虑,思索。(38)〔威众〕威服众人。威,动词。(39)〔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丹,丹砂。书,写。王,动词,为王。(40)〔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罾,鱼网,这里作动词,指用网捕。(41)〔固以怪之矣〕本来已经诧怪这事了。(42)〔间(jiàn)令〕暗使。(43)〔之次所旁丛祠中〕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次所,这里指军队驻扎的地方。丛祠,树木荫蔽的神庙。(44)〔篝(gōu)火〕用笼罩着火。指用篝火装作鬼火。篝,笼。(45)〔狐鸣〕作狐狸嗥叫的凄厉的声音。(46)〔旦日〕明天。(47)〔往往语〕到处谈论。(48)〔指目〕不说话,只是指指点点,互相目视以示意。(49)〔多为(wéi)用者〕多为(他)用的。即戍卒多愿听吴广的差遣。(50)〔将尉〕押送(戍卒)的军官。(51)〔忿恚(huì)〕使动用法,使……恼怒。(52)〔令辱之〕使(尉)责辱他。之,指吴广。(53)〔笞(chī)〕竹板。这里作动词,用竹板打。(54)〔剑挺〕剑拔出鞘。(55)〔并〕一共。(56)〔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57)〔公等〕你们诸位。公,对对方的敬称。(58)〔借第令毋斩〕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借,即使。第,仅。令,使得。(59)〔十六七〕十分之六七。(60)〔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宁,难道。(61)〔受命〕听从(你的)号令。(62)〔从民欲〕依从人民的愿望。(63)〔袒右〕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64)〔为(wéi)坛而盟〕(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盟,动词,盟誓。(65)〔祭以尉首〕用(两)尉的头作(盟誓时的)祭品。(66)〔都尉〕次于将军的军官。(67)〔收而攻蕲(qí)〕收集大泽乡的义军,攻打蕲县。蕲,在今安徽宿县南。(68)〔下〕攻下,攻克。(69)〔符离〕今安徽宿县。(70)〔徇(xùn)〕攻取(土地)。指率军巡行,使人降服。(71)〔铚(zhì)、酂(zàn)、苦、柘(zhè)、谯(qiáo)〕秦时地名,铚、谯,在今安徽。酂、苦、柘,在今河南。(72)〔行收兵〕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73)〔比〕等到。(74)〔陈〕秦时县名,在今河南淮阳。(75)〔守令皆不在〕郡守、县令都不在。秦时,陈县属于砀(dàng)郡,是郡守、县令的所在地,所以有守有令。(76)〔守丞〕守城的当地行政助理官。(77)〔谯(qiáo)门中〕城门洞里。(78)〔三老〕掌管教化的乡官。(79)〔豪杰〕当地有声望的人。(80)〔与皆来会计事〕一起来集会议事。(81)〔身被(pī)坚执锐〕亲身穿着战甲,拿着武器,即亲自作战。被,通“披”。坚,指铁甲。锐,指武器。这里用表示事物特点的形容词来指代事物。(82)〔社稷(jì)〕国家。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社,土地神。稷,谷神。(83)〔号为张楚〕定国号叫“张楚”(张大楚国的意思)。(84)〔刑其长吏〕惩罚当地郡县长官。刑,惩罚。【译文】陈胜是阳城地方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地方人,表字叫叔。陈胜年轻的时候,曾被雇佣给人家耕田,有一次他停下活来,走到田埂上,烦恼忿恨了很久,对同伴说:“如果富贵了,大家互相不要忘记。”一起受雇佣的人笑着说:“你是人家雇来种地的,哪里来的富贵呀?”陈胜叹息说:“唉!燕雀怎么能懂得鸿鹄的凌云壮志呢!”秦二世元年七月,征发居住在里巷左边的九百名贫苦人到渔阳去守卫边塞,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在这一行列中,担任屯长。正赶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不能按期到达渔阳。不能按期到达,按法规定就要斩首。陈胜、吴广商量说:“如今逃跑也是死,起义干大事也是死,同样是死,我们为夺取天下而死好不好?”陈胜说:“天下人受秦统治之苦已经很久了。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当做皇帝,应该做皇帝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规劝秦始皇,秦始皇就派他到边塞统率军队。现在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将他杀害了。许多百姓都知道他贤良,但不一定知道他死了。项燕做楚国的将领,多次立功,爱护士兵,楚国人都爱怜他。有人以为他死了,有人以为他逃了。现在我们这些人要是假借扶苏、项燕的名义,来号召天下,必然会有很多人响应。”吴广认为有道理。于是就去找人算卦。算卦的人知道他们的心意,对他们说:“你们的事情都能够办成,可以建立功业。然而你们卜问过鬼神吗?”陈胜、吴广很高兴,思考算卦的人要他们卜问鬼神的用意,说:“这是叫我们利用鬼神先在群众中树立威信罢了。”他们就用朱砂在一块丝绸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用网打上来的鱼的肚子里。士兵把鱼买回来煮着吃,得到鱼肚子里的字,本来感到很奇异。陈胜又暗中让吴广到驻地旁边杂草丛生的祠庙里,夜间点起篝火,学着狐狸的叫声,呼叫:“大楚兴,陈胜王。”士兵在夜间听见这种声音,都感到惊奇惶恐。到了天明,人们互相议论,都指指画画地看着陈胜。吴广平素待人很好,士兵中很多人愿意为他出力。将尉喝醉了酒,吴广多次故意扬言要逃跑,使将尉愤怒,让他侮辱自己,借以激怒群众。将尉果然鞭打吴广。将尉将剑拔出,吴广奋起,夺过剑来并杀掉将尉。陈胜协助他,把两个将尉都杀掉了。然后把同行的人召集起来说:“各位在这里遇上大雨,延误了期限,耽误了期限就要杀头。即使不被斩,守卫边塞也要死掉十之六七。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举大业成大名,王侯将相难道是由血统决定的吗?”大家都说:“愿意听从命令。”于是就打出公子扶苏和项燕的旗号,以适应民众的心愿。大家都袒露右臂作为标记,号称大楚。建筑坛台,用将尉的头作祭品,结盟宣誓。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打大泽乡,攻下后又进攻蕲县。攻下蕲县,于是派符离人葛婴向蕲县以东进军,铚、酂、苦、柘、谯等县都被攻占了。边进军边扩大队伍。到了陈县,已经发展到战车六七百辆,骑兵千余人,士兵好几万人。围攻陈县,陈县的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在城下迎战。没有取胜,守丞被打死,于是大军进入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三老和豪杰来共同商议大事。三老和豪杰们都说:“将军身披坚固的铠甲,手执锐利的兵器,讨伐无道,诛灭暴秦,重建楚国的政权,劳苦功高,应该称王。”于是陈胜就立为王,国号张楚。在这时候,各个郡县苦于秦朝官吏统治的,都惩治了当地的郡县长官,并杀了他们,来响应陈涉。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明史纪事本末》是一部以纪事体裁叙述明代历史的重要史籍。清初谷应泰编撰。顺治十三年(1656),谷氏任浙江学政佥事,延揽学者张岱、陆圻、徐倬等人,搜集史料,编撰而成。最早的刻本为顺治十五年谷氏所刻的筑益堂本。其后翻刻者甚多,以江西局本和广雅局本为最通行,近年中华书局印行的校点本,除原书80卷及补遗6卷外,更收入清初海盐彭孙贻所作的《明朝纪事本末补编》5卷(每目为1卷,即《秘书告成》、《科举开设》、《西人封贡》、《西南群蛮》、《宦官贤奸》),其性质为补谷氏书之未备,内容虽不甚重要,亦略有可取。又清末江都倪车田撰《续明史纪事本末》18卷,记载南明之事(亦以一篇为一卷,始于《南部兵事》,终于《自成遗乱》,其性质为谷氏书的续编),因南明之事已入清史阶段,且其书取材无特殊之处,故校点本未予收入。北京图书馆有南陵徐仁山旧藏《明史纪事本末》,朱墨校注,可称善本。
谷应泰(1620—1690),字赓虞,号霖苍,直隶丰润(今河北丰润县)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学政佥事等职,一生好学勤著,除本书外,其主要著作皆收入《筑益堂集》。
明史纪事本末。推荐。爱诗词网。《明史纪事本末》是一部以纪事体裁叙述明代历史的重要史籍。清初谷应泰编撰。顺治十三年(1656),谷氏任浙江学政佥事,延揽学者张岱、陆圻、徐倬等人,搜集史料,编撰而成。最早的刻本为顺治十五年谷氏所刻的筑益堂本。其后翻刻者甚多,以江西局本和广雅局本为最通行,近年中华书局印行的校点本,除原书80卷及补遗6卷外,更收入清初海盐彭孙贻所作的《明朝纪事本末补编》5卷(每目为1卷,即《秘书告成》、《科举开设》、《西人封贡》、《西南群蛮》、《宦官贤奸》),其性质为补谷氏书之未备,内容虽不甚重要,亦略有可取。又清末江都倪车田撰《续明史纪事本末》18卷,记载南明之事(亦以一篇为一卷,始于《南部兵事》,终于《自成遗乱》,其性质为谷氏书的续编),因南明之事已入清史阶段,且其书取材无特殊之处,故校点本未予收入。北京图书馆有南陵徐仁山旧藏《明史纪事本末》,朱墨校注,可称善本。谷应泰(1620—1690),字赓虞,号霖苍,直隶丰润(今河北丰润县)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学政佥事等职,一生好学勤著,除本书外,其主要著作皆收入《筑益堂集》。《明史纪事本末》系仿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体例,系统地记载明代近3百年的重要史事,始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明太祖朱元璋起兵,终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进取北京。全书80卷,以一卷系一事,故卷帙大小不一,详略悬殊。以广雅本为例,其中篇幅较多的,如卷16燕王起兵,卷66东林党议,卷71魏忠贤乱政,卷72崇祯治乱,卷75中原群盗;篇幅较少的,如卷19开设贵州,卷23平山东盗,卷70平徐鸿儒,卷76郑芝龙受抚等。《明史纪事本末》除《亲征漠北》、《俺答封贡》两卷外,每卷后均有附论,写法仿《晋书》的“论”、“赞”,用骈体文,多数为谷氏自己所作,间或有直接引用他人之论。如卷56《李福达之狱》即用高岱论,卷66《东林党议》用倪元路论,卷68《三案》之“梃击”、“移宫”二案用夏允彝论。《明史纪事本末》成书于清代官修《明史》前八十多年,无正史为据,广泛采用野史和杂记传说。所记成祖设立三卫,进军漠北以及沿海倭寇,议复河套等事,其中史实较《明史》详细而又颇有出入,可以相互参证。该书较以前纪事本末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它的史料来源不是脱胎于某一部书,而是集众书之长。《明史纪事本末》关于晚明与清室相关之事,略而不载。邵懿辰《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称:“通行本内缺《辽东兵端》、《熊王功罪》、《插汉寇边》、《毛师东江》、《锦宁战守》、《东兵入口》六篇,拜经楼有旧钞本。”清初厉行文字之禁,谷氏成书后,曾被指控,其缺少晚明之事当为受政治影响后之改版,而非由于谷氏撰作的疏漏,吴氏拜经楼所藏旧钞本(后归陆氏皕宋楼,清末售与日本静嘉堂文库),经傅以礼借钞得一本(今存浙江图书馆),他于光绪三年孟冬写有跋文,称原书“不分卷,亦无序目,撰人名截去。”又称“是书体例全仿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只篇末无论为小异耳。观卷中附注有详《流寇之乱》、《崇祯治乱》等话,此两篇为谷书中子目,疑此书亦出其手,初为一书,后以事关昭代龙兴,恐有嫌讳,授梓时始别而出之。”傅氏乃改题为《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定为6卷。《四库提要》引邵廷采《思复堂集明遗民传》之说,谓谷氏书原为张岱所辑的《石匮藏书》,谷氏以五百金购之;又称其多取谈迁所作,后论则杭诸生陆圻所作。古代官僚著书多有幕宾为之操笔,谷氏之书内容充实,组织亦甚为精密,似非一人在公余之暇所能胜任。但该书编纂得当,首尾一致,其中应有谷氏一定的功劳,不可便认为是袭取他人之作;若以《国榷》与《明史纪事本末》相较,所载崇祯时期多有相同,这是由于崇祯朝无实录,在史料来源方面似有一定承袭关系,但采用同一史料并非等同于代作。又张岱《与周戬伯书》说:“幸逢谷霖苍文宗,欲作《明史纪事本末》,广收十七年邸报,充栋汗牛,弟于其中簸扬淘汰,聊成本纪,并传崇祯朝名世诸臣,计有数十余卷,悉送文几,祈著丹铅,以终厥役。”据此则张岱所协助者以崇祯部分为主,更非谷应泰出于巨金相购。谷应泰编撰《明史纪事本末》是以封建士大夫的立场总结明王朝的统治经验。书中对于农民起义的记载,不仅一律诬蔑为“盗贼”,并多用丑化的写法,如诬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是“志乐狗盗,所至焚荡屠夷”。而对于效忠君王的人物都作正面肯定,甚至不惜采用伪史记载。如燕兵进入南京,“宫中火起”,建文帝自焚身死。但当时曾有建文帝未死,潜服出逃的传说,后来便有许多伪史乘机而作,其中最有系统者和万历年间所写《致身录》,记随建文出亡者凡22人。当时稍具历史知识者,无不指出其伪,论证十分明确,沈德符《野获编》、许元溥《吴乘窃笔》均指出系后人伪造的种种明证,“与逊国仕宦从亡,风影无涉”。而谷氏全用《致身录》之说,并作论云:“疑一龙之未出,摈众蛇而不载。”他相信这些伪史记载,并为那些“忠君”的人叫屈,这是十足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但《明史纪事本末》以简明的文笔,系统地概括了明朝一代的史实,仍应值得肯定。如关于农民起义,从前期的山东唐赛儿、浙闽矿工、郧阳流民,和中期的河北、蜀中、江西,以及末年的全国性起义,都有专篇作比较集中的记载;又如修治运河、防御倭寇、宦官弄权以及矿税为害等,也都有专篇论述,这就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辞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卫有鳏夫,失时,冒娶之,果国色。然后曰:“黄公好谦,故毁其子,妹必美。”于是争礼之,亦国色也。国色,实也;丑恶,名也。此违名而得实也。
——《尹文子》
黄公好谦卑。推荐。爱诗词网。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辞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卫有鳏夫,失时,冒娶之,果国色。然后曰:“黄公好谦,故毁其子,妹必美。”于是争礼之,亦国色也。国色,实也;丑恶,名也。此违名而得实也。——《尹文子》【意译】齐国有位黄公,喜欢谦卑。他有两个女儿,都是天姿国色。因为她们长得美,黄公常常很谦卑地对人说自己的女儿生得丑,大家也就都以为他女儿长得丑。后来,丑陋的名声到处传播,使两个女儿过了出嫁的年纪还呆在家里,全国没有一个人敢来求亲。卫国有个光棍,错过了婚娶时机,就冒险娶了黄公的长女,结果发现非但不丑,反而是国色天香。然后人们说:“黄公这个人好谦卑,所以说自己女儿丑,因此小女儿肯定也很漂亮。”于是远近的人都争着来求亲,结果发现也是国色。黄公女儿漂亮,是实情,丑陋,是名声。这实际上是违背名声而得到实情的一例。【解说】谦虚,是中国古代圣贤推崇的美德之一。先秦诸子中,《老子》最讲究谦退,虚无。因为老子认为万物之源的“道”是虚状的,但虚状的道却能发挥无穷的作用来,可见老子讲虚无,含有无穷的创造因素。应用于人生上,虚、谦、退,一方面呼吁“不争”,以消除社会争端,另一方面,要人们凝炼内在的生命,给予人的主体以无限的精神空间。与老子本体论、人生观角度讲谦不同,孔子讲谦是为了提高个人的修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导弟子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长处,加速自己的道德完成。至于《礼记》所载言论,往往泛化为一种行为准则,比如“美则称人,过则称己”,“自卑而尊人”等等,都是脱离了具体条件,将“谦卑”作为一种无条件的道德命令要人们尊奉。世界上没有真正无条件的真理,或者说一切无条件的都不真。上帝是无条件的存在,也是虚伪的存在。谦卑一旦成为抽象的道德律令,也就虚伪得像黄公一样讨厌。谦卑、谦虚作为一种道德准则,其真意应在于提供一种调节人与人之间紧张关系的精神机制,它的根据和条件是个体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由于人们的认识都受到特定时空的限制,都带有片面性,甚至是根本的荒谬,就不能仅仅鼓吹“固执己见”,而应该能够容纳,允许与自己不同乃至敌对的见解的存在,这就需要“谦虚”,——虚己以待人,这样的谦虚也许才真正有意义和价值。如果从谦虚的问题看此则寓言,也就超越了寓言作者对于“名”、“实”关系的譬喻。【相关名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人道恶盈而好谦——《易·谦卦》人各有能有不能。——左丘明
【诗句】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出处】唐·王维《洛阳女儿行》。【翻译】谁来怜爱貌美如玉的西施,她出身贫贱,在那江头独自漂洗棉纱。越女:指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贫贱时曾在江边浣纱,后被越王勾践选中献给吴王夫差。颜:容颜。浣(huàn):洗。【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女子貌美,出身贫苦,无人怜爱。[例]有道是古诗说得好: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只因为一个贫字,那千古佳人西施不也曾做过江头浣纱女!但我看小香艳却比西施有志得多!(苗长水《秋雨之艳》)【全诗】《洛阳女儿行》[唐]·王维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谁怜越女颜如玉。推荐。爱诗词网。【诗句】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出处】唐·王维《洛阳女儿行》。【翻译】谁来怜爱貌美如玉的西施,她出身贫贱,在那江头独自漂洗棉纱。越女:指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贫贱时曾在江边浣纱,后被越王勾践选中献给吴王夫差。颜:容颜。浣(huàn):洗。【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女子貌美,出身贫苦,无人怜爱。[例]有道是古诗说得好: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只因为一个贫字,那千古佳人西施不也曾做过江头浣纱女!但我看小香艳却比西施有志得多!(苗长水《秋雨之艳》)【全诗】《洛阳女儿行》[唐]·王维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诗句】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出处】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译注】明天分别后,我们就被华山阻隔,今后各自在世上会怎样,你我都将茫然不知。山岳:西岳华山或指大山。世事:人世间的各种事情。【鉴赏】今日难得相聚,彼此是何等的欢欣喜悦!明日又将离别,一南一北,隔着无数山岳;对于世事的变化无常,彼此都感到困惑茫然。好友久别重逢,把酒欢笑;但是马上又要分手,想到此去一别,彼此未来的际遇难测,内心有说不尽的依恋与伤痛。【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分别时感到双方别后将前程难料或难得再见。[例]送我到黄瓦衔,临歧分手,我念了杜甫的《赠卫八处士》结尾两句“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暗示他后会恐无期矣。(流沙河《锯齿啮痕录》)二、用以形容分别后彼此再不见面或再无音讯。[例]从此,我再也没和这家人见面,也不了解她们嗣后的任何消息。“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舒《间谍夫人在上海》)【全诗】《赠卫八处士》.[唐].杜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男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明日隔山岳 世事两茫茫。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出处】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译注】明天分别后,我们就被华山阻隔,今后各自在世上会怎样,你我都将茫然不知。山岳:西岳华山或指大山。世事:人世间的各种事情。【鉴赏】今日难得相聚,彼此是何等的欢欣喜悦!明日又将离别,一南一北,隔着无数山岳;对于世事的变化无常,彼此都感到困惑茫然。好友久别重逢,把酒欢笑;但是马上又要分手,想到此去一别,彼此未来的际遇难测,内心有说不尽的依恋与伤痛。【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分别时感到双方别后将前程难料或难得再见。[例]送我到黄瓦衔,临歧分手,我念了杜甫的《赠卫八处士》结尾两句“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暗示他后会恐无期矣。(流沙河《锯齿啮痕录》)二、用以形容分别后彼此再不见面或再无音讯。[例]从此,我再也没和这家人见面,也不了解她们嗣后的任何消息。“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舒《间谍夫人在上海》)【全诗】《赠卫八处士》.[唐].杜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男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拔剑四顾。推荐。爱诗词网。宋词典故·拔剑四顾【出典】唐·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见《全唐诗》卷一六二)【释义】李白用“拔剑四顾心茫然”诗句表现他找不到出路的苦闷。后世用为典实。【例句】而今谁复荐相如,拔剑茫然四顾。(石孝友《西江月》[歌彻秋娘金缕]2037)这里的“拔剑茫然四顾”是变换李白原诗语句,用以抒写因无知音举荐,因此不能为朝廷所用的苦闷。
【诗句】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出处】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译注】千山万壑树木参天,到处响起杜鹃的叫声。壑:山谷,一说此指山岭。两句互文见义,很有气势,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耳目应接不暇之状。诗句把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写山林风光,读来使人恍若置身其间。【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山林树木参天,处处鸟鸣的景象。[例]累了,枕一堆落叶,赏“万壑树参天”,听“千山响杜鹃”,览“两边山木合”,品“终日子规啼”,一种亘古永恒博大精深之血液在大自然的生命体里涌流,循环往复,荣枯交替,四季如歌。(杨秀平《大森林,一首亘古的歌》)【全诗】《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赏析】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赠别佳作。诗的立意不在惜别,而是劝勉;不是由眼前景物写起,而是由遥写李使君即将赴任之梓州写起,描绘其地美丽的自然风光与淳朴的风土人情,气韵生动,使人神往,劝勉友人勤政爱民,寄于厚望,写得有声有色,别开生面。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
首联“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由逆笔写起,大气磅礴:千山万壑,处处是参天大树,杜鹃的啼鸣。后世诗评家誉之为律诗发端的范例。颔联则又由细处承接:“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一夜大雨后,山间溪泉百道,由山下远望,如同挂在树梢上一般。写得雄奇秀美,清新鲜活,堪称千古绝唱。正如清冒春荣评这二联四句所云:“而一气赴之,尤为龙腾虎跃之笔。”(《葚原诗说》)王士禛亦云,此二联“兴来神往,天然入妙,不可凑泊”(《古夫于亭杂录》)。
万壑树参天。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出处】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译注】千山万壑树木参天,到处响起杜鹃的叫声。壑:山谷,一说此指山岭。两句互文见义,很有气势,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耳目应接不暇之状。诗句把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写山林风光,读来使人恍若置身其间。【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山林树木参天,处处鸟鸣的景象。[例]累了,枕一堆落叶,赏“万壑树参天”,听“千山响杜鹃”,览“两边山木合”,品“终日子规啼”,一种亘古永恒博大精深之血液在大自然的生命体里涌流,循环往复,荣枯交替,四季如歌。(杨秀平《大森林,一首亘古的歌》)【全诗】《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赏析】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赠别佳作。诗的立意不在惜别,而是劝勉;不是由眼前景物写起,而是由遥写李使君即将赴任之梓州写起,描绘其地美丽的自然风光与淳朴的风土人情,气韵生动,使人神往,劝勉友人勤政爱民,寄于厚望,写得有声有色,别开生面。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首联“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由逆笔写起,大气磅礴:千山万壑,处处是参天大树,杜鹃的啼鸣。后世诗评家誉之为律诗发端的范例。颔联则又由细处承接:“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一夜大雨后,山间溪泉百道,由山下远望,如同挂在树梢上一般。写得雄奇秀美,清新鲜活,堪称千古绝唱。正如清冒春荣评这二联四句所云:“而一气赴之,尤为龙腾虎跃之笔。”(《葚原诗说》)王士禛亦云,此二联“兴来神往,天然入妙,不可凑泊”(《古夫于亭杂录》)。颈联写梓州民风。那里用橦(tong)木花织布,生产山芋,妇女按时向官府交布,农民又常为芋田发生诉讼。使君执政后常会遇到这些职事,选材十分贴切。尾联则用历史上治蜀的典故,进行劝勉。据《汉书·循吏传》载,“文翁”是汉景帝时的郡太守,曾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诗寓劝勉于典故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写得委宛含蓄,情真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