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裴多菲·小树颤抖着……》经典诗文赏析
小树颤抖着,
当小鸟在上面飞。
我的心颤抖着,
当我想到了你,
我想到了你,
娇小的姑娘,——
你是最大的金刚石,
在全世界上!
多瑙河涨水了,
也许就要奔腾。
我的心也一样,
抑制不了热情。
你爱我吗,我的玫瑰?
我真正爱你,
你爸爸妈妈的爱,
也不能和我的相比。
我知道你爱过我,
当我们在一起。
那时是火热的夏天,
现在是冰冷的冬季。
即使你已不爱我,
愿上帝祝福你,
但如果你还爱我,
愿他一千倍祝福你!
(孙用译)
颤抖着。推荐。爱诗词网。《〔匈牙利〕裴多菲·小树颤抖着……》经典诗文赏析小树颤抖着,当小鸟在上面飞。我的心颤抖着,当我想到了你,我想到了你,娇小的姑娘,——你是最大的金刚石,在全世界上!多瑙河涨水了,也许就要奔腾。我的心也一样,抑制不了热情。你爱我吗,我的玫瑰?我真正爱你,你爸爸妈妈的爱,也不能和我的相比。我知道你爱过我,当我们在一起。那时是火热的夏天,现在是冰冷的冬季。即使你已不爱我,愿上帝祝福你,但如果你还爱我,愿他一千倍祝福你!(孙用译)一八四六年,裴多菲忽然听到他后来的妻子森德莱·尤丽亚被她父亲强行嫁给萨特马文州的一个大地主,这个消息对裴多菲是个沉重的打击。裴多菲经过反复询问,证明是谣言。但是在谣言尚未被揭穿之前,诗人产生怀疑和忧虑则是必然的。这时他写成了这首《小树颤抖着……》。诗作一开始,以“树”的“颤抖”映衬“心”的“颤抖”,表现了诗人怀疑与忧虑的心绪,和惆怅与苦闷的情愫。但他仍怀着强烈的希望追求着。第二节对似要失落的爱发出由衷的呼唤。“我的玫瑰”即为“我亲爱的”。“多瑙河”的“奔腾”象征着诗人为自由献身的革命精神,他决定投身革命洪流,表现了爱情与自由的结合。第三节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夏天”与“冬季”分别是爱情成熟如愿的标志和失恋后凄冷的象征。这种比喻新颖、朴素,表现了诗人殷切、焦急的心情,和不强求于人的品质;同时又不失自尊,体现了爱情生活的相互体谅。除了表达纯真的爱情,诗作亦从侧面斥责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同时另一值得重视的特点是,诗人将政治内容(“多瑙河涨水了,/也许就要奔腾”)渗入其中,表现出诗人将象忠于祖国一样,永远忠于爱情;把对爱情的忠贞同为自由献身的革命精神融合在一起,升华到一个崇高的境界。这首诗意境优美,词句动人,感情真挚,风格明朗。简洁短促的句式,显示出心灵的急切和炽热;来自心底的声音无任何修饰,是感情的袒露和直泻。恰切的比喻,奇妙的想象,火热的情感,逼真的描画,生动的形象,是这首诗的重要特色。同时,值得提到的是,由于诗人熟悉民间生活,热爱民间文艺,所以这首诗采用了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歌形式。流畅的大众化口语、迭句的运用、自然和谐的韵律,显示出浓郁的民歌风格。因而这首诗脍炙人口,广为流传,被谱曲传唱至今,深受匈牙利人民喜爱,而且已被译成六十种以上的文字。这首用民歌体写成的爱情诗,使我们感到活泼轻快,节奏自然;它充分说明,裴多菲已摆脱了拉丁语诗的束缚,建立了真正的民族诗歌的形式。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策马前途须努力。推荐。爱诗词网。“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是关于描写“谕理警世·砥砺教化·百折不馁”类的诗句。诗句写不要象失意潦倒的人那样长嘘短叹,而要快马加鞭,冲破重重障碍,奋力向前。表现出诗人刚强的性格及刻苦奋进的精神。如今仍然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注:龙钟,潦倒貌。李涉“岳阳别张祜”“全唐诗”第5427页。繁体:“策馬前途須努力,莫學龍鐘虛嘆息”的意思,全詩,出處,解釋,賞析“策馬前途須努力,莫學龍鐘虛嘆息”是關於描寫“諭理警世·砥礪教化·百折不餒”類的詩句。詩句寫不要象失意潦倒的人那樣長噓短嘆,而要快馬加鞭,沖破重重障礙,奮力向前。表現出詩人剛強的性格及刻苦奮進的精神。如今仍然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註:龍鐘,潦倒貌。李涉“嶽陽別張祜”“全唐詩”第5427頁。拼音:“CeMaQianTuXuNuLi,MoXueLongZhongXuTanXi”DeYiSai,QuanShi,ChuChu,JieShi,ShangXi“CeMaQianTuXuNuLi,MoXueLongZhongXuTanXi”ShiGuanYuMiaoXie“YuLiJingShi·DiLiJiaoHua·BaiSheBuNei”LeiDeShiGou。ShiGouXieBuYaoXiangShiYiLaoDaoDeRenNaYangChangShiDuanTan,ErYaoKuaiMaJiaBian,ChongPoChongChongZhangAi,FenLiXiangQian。BiaoXianChuShiRenGangJiangDeXingGeJiKeKuFenJinDeJingShen。RuJinRengRanYouZhaoShenKeDeJiaoYoYiYi。Zhu:LongZhong,LaoDaoMao。LiShe“YueYangBieZhangHu”“QuanTangShi”Di5427Xie。
论雷峰塔的倒掉。推荐。爱诗词网。点击进入: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原文《论雷峰塔的倒掉》是鲁迅杂文中的名篇,它最初发表于1924年11月17日《语丝》周刊第一期,后由作者编入《坟》。鲁迅在这篇杂文里,表现了他不妥协的反封建精神和敢于立异的反传统的美学观点。在鲁迅看来,矗立在杭州西湖边上的雷峰塔,是中国封建主义的象征。因此,它的倒掉,使鲁迅感到,“其欣喜为何如?”才引发出这篇与传统观点截然对立的文章来。这篇杂文可分四段。第一段从未倒的雷峰塔说起。“破破烂烂的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落山的太阳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这是点题。但已表现了自己的美学观点。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史上,似乎还不能找到第二位与鲁迅那样一反传统的审美趣味的文学家。从传统的审美趣味来看,风景区中的“远村明月”、“萧寺清钟”、“古池好水”之类八景或十景不是好得很么?尤其是十景,给人以生活完美的感受,雷峰塔便是这样的西湖十景之一。而且不但景有十景,还移情于几乎衣食住行各方面,遂使“点心有十样锦,菜有十碗,音乐有十番”,至今“十全大补”的膏丸还能给病人以一种安全满足的功效。然而鲁迅偏偏反对这样一种传统的审美趣味。他管这叫做“十景病”。他诊断出了“十景病”的危害,说:“中国如十景病尚存,则不但卢梭他们似的疯子决不产生,并且也决不产生一个悲剧作家或喜剧作家或讽刺诗人”,其结果,“只是喜剧底人物或非喜剧非悲剧底人物,在互相模造的十景中生存,一面各各带了十景病。”这就是说,“十景病”式的审美趣味麻痹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社会矛盾的感受,助长了“十全停滞生活”的延续。明乎此,我认为可以进一步领会本篇的题旨。然而鲁迅认为,雷峰塔的应该倒掉,还不仅在于它破破烂烂的外观,更主要是它象征着封建的幽灵。在民间故事中,雷峰塔是法海镇压白娘娘的地方,它象征着一种权势对自由心灵的无情摧残,为此,赢得了许多人的眼泪。既然白娘娘被镇压在雷峰塔下,这雷峰塔也便成为邪恶与恐怖的镇压机器,同情白娘娘的人们,向往自由的人们,希望雷峰塔的倒掉,可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鲁迅不过是这种自由心灵呼唤的代言人。所以,在本篇第二段中,作者说:“那时我唯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虽然成年后鲁迅终于明白里边根本没有白蛇娘娘,但是,鲁迅说:“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他倒掉。”这是因为,它既然是一种封建主义的象征,这象征就该被否定。第三段,“现在,他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这欣喜显然不是属于鲁迅一个人的。他证之以吴越山间海滨的民意,无不憎恨法海这种封建式的专制行为。可见,向往自由反对压迫的潜在意识在民间是普遍存在,他们不过借了寄寓于雷峰塔的一段神话传说来申诉自己的愿望,包括自己的不自由的心灵的宣泄。鲁迅这篇文章之所以有份量,博得普遍赞扬,正因为与民意息息相通。第四段,借神话传说中玉皇大帝处理法海,以致迫使他逃到蟹壳里去避祸,成为“蟹和尚”,肯定伸张正义之举。因此,本文以一句民间的詈语“活该”作结。有斩钉截铁之势。本篇写得潇洒流利,语言十分有个性,间以民谚与文言,使文气跳荡多姿,形成一种雄健诙谐兼而有之的美感。
【诗句】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意思】夜阑人静,梦里重温了年轻时的欢乐生活。于是便哭泣起来,泪水冲淡了胭脂,在脸上凝成了纵乱的痕迹。梦中回忆,空垂悲泪。是对往日韶华虚度的追悔,也有对现实艰难处境的哀愤。“红阑干”逼真地再现了琵琶女哭后的状态。注:少年事,年轻时欢乐的生活。阑干,纵横貌。形容泪流的样子。【鉴赏】夜深的时候,忽然在梦中回想起少年时代的许多往事,忍不住泪流满面,把脸上的红色胭脂都弄得凌乱模糊了。阑干:在这里指的是脸上的脂粉被泪水沾湿,顺着泪水流下,仿佛是一排排的阑干。过去的欢乐往事,突然在梦中涌上心头,抚今追昔,感叹身世飘零,只觉满心凄楚,忍不住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夜深忽梦少年事。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意思】夜阑人静,梦里重温了年轻时的欢乐生活。于是便哭泣起来,泪水冲淡了胭脂,在脸上凝成了纵乱的痕迹。梦中回忆,空垂悲泪。是对往日韶华虚度的追悔,也有对现实艰难处境的哀愤。“红阑干”逼真地再现了琵琶女哭后的状态。注:少年事,年轻时欢乐的生活。阑干,纵横貌。形容泪流的样子。【鉴赏】夜深的时候,忽然在梦中回想起少年时代的许多往事,忍不住泪流满面,把脸上的红色胭脂都弄得凌乱模糊了。阑干:在这里指的是脸上的脂粉被泪水沾湿,顺着泪水流下,仿佛是一排排的阑干。过去的欢乐往事,突然在梦中涌上心头,抚今追昔,感叹身世飘零,只觉满心凄楚,忍不住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注释】①长征:长途出征。②还:回来。③但使:假如。④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前?—前119),以英勇善战著称,先后与匈奴人作战七十余次,匈奴人数年不敢侵犯,被称为“飞将军”。⑤教:让,使。⑥胡马:胡人骑兵。⑦阴山:山名,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山间缺口自古就是南北交通的要道。【译】秦汉时的明月呵,照耀着绵延的边关。万里之遥的征程呵,征人未归还。如有李广那样的飞将军在呵,骄横的敌军就无法越过阴山。【赏析】《出塞》,属汉乐府《横吹曲》,多写边塞生活。王昌龄的这首《出塞》,被认为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明代诗评家王世贞说:“若以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求之,不免此诗第一耳。”(《艺苑卮言》)这是一首以议论为主的诗。第一句写景,第二句“征人未还”是所议之题,第三、四句申明其故——所将非其人,层次清楚,观点鲜明,似乎没有不可解的地方。但是,为什么会给人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感觉呢?这是因为此诗语涉议论而不落言筌。试细绎之:发端“秦时明月汉时关”,语甚奇,“诂训不得”(黄叔灿《唐诗笺注》)。明月关山,是写边情的传统意象,汉乐府《横吹曲》即以“关山月”为边塞诗题。徐陵“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王维“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月映关山,已成为边思的具象。奇就奇在王昌龄在“明月”和“关”之前又加上了“秦”,“汉”这样的时间限制词。明月长存,何代无月?以“秦时”限制“明月”,不合理;关塞秦时已有,以“汉时”限制“关”,也不合史实。语意反常,其实合理。明月,属于空间范畴,而月生月落,亘古如斯,它常常引起人们历史的反思,故曰“秦时”。关塞,虽然秦时已有,但汉代国势最盛,声威远播。征人在边事频仍,久戍难归的时候,面对雄关险隘,怎能不缅怀汉代将领的御敌多方,边烽自熄?故曰“汉时关”。这里复用“时”字,使空间有了历史的深厚感,还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秦代筑长城以来,朝朝御胡,世世守边,征人戍率,绵恨千年的,决非一人一事的深广之悲。这种悲思,也只有汉关秦月这庄严、肃穆、广漠、绵邈的时空范畴才能表现,包容。只此一句,“发兴高远”,已将万里长征未还之征人的情状写尽。三、四句申明其故,却从怀念汉代良将落笔。龙城,汉代匈奴大会祭天处。卫青曾大破匈奴于龙城;飞将,匈奴称李广为“汉之飞将军”。这里合用卫青、李广事借指扬威敌境的名将。诗人从“但使龙城飞将在”的设想出发,推证其结果将是“不教胡马度阴山”。“但使”,表设想之词,可见这只是诗人心中所希冀,当前现实中所无的事。而因所将非其人,故使边烽未息,铁衣久戍,空闺长守的结果不言可知。诗人不正写万里征人未还之苦,而用汉关秦月的艺术境界来表述,其情自丰赡;诗人不正面申明边帅无能是师劳力竭,久戍难归之由,而用缅怀良将的抒情语气来表现,其意尤深婉。意在言外,见智见仁,咀嚼无尽,所以王士贞认为它在“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方面是一流的诗作。【鉴赏】这首诗从哲理的角度来分析,要着重看最后两句,意思是:假如汉代的李广将军还活着,定不让胡人越过汉代的天然屏障阴山,进入中原大地骚扰百姓。诗人借古讽今,表现他对唐王朝不能任用得力将领平定边患、巩固边防的愤慨,即疾恨将领的能力太差了。这个事实说明能将得不到重用,那就无法制止外族的侵略。诗人呼唤像李广那样的飞将军来镇守卢龙城,不正显示了有能力才见其用吗?汉和唐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统一富强的大帝国,它们有许多相象的地方,因此唐代诗人习惯上都以汉代的人和事来比喻或影射唐代的人和事。诗开头的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指出:建筑关塞,防备胡人入侵,是从秦、汉时代开始的。这样写法乃互文见义。意思是:从秦、汉起,月亮已经照射着防备胡人的关塞了。它暗示着自秦、汉以来抵御异族的战争从未止息,把上下一千年的整个边塞形势作了总的概括。明月曾经照过统一中国的秦朝和强盛当世的汉朝,如今又照在干戈频仍的唐朝,而关塞在秦、汉时代就是抗拒北方强敌入侵的屏障,如今还是抵御异族来犯的依托!由此可知,自秦、汉起烽燧不熄,边境的战争绵延不尽,如今镇守边关的将士依然在莽莽黄沙的土地上沐浴着硝烟,长期不能返回家乡。“万里长征人未还”,就是写的战争旷日持久,将士久戍的痛苦。诗人指责当时将领的无能,实际上是讽谏唐王朝要善用人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任用尽忠为国的“龙城飞将”来加强边防,确保国家太平的爱国热情。【思考题】1.唐人诗中都有哪篇提到汉将李广?其意何在?试着比较分析一下。2.后人称王昌龄为“七绝圣手”。现将他《从军行》一首录下,试作解释、分析、比较。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王昌龄。推荐。爱诗词网。《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注释】①长征:长途出征。②还:回来。③但使:假如。④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前?—前119),以英勇善战著称,先后与匈奴人作战七十余次,匈奴人数年不敢侵犯,被称为“飞将军”。⑤教:让,使。⑥胡马:胡人骑兵。⑦阴山:山名,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山间缺口自古就是南北交通的要道。【译】秦汉时的明月呵,照耀着绵延的边关。万里之遥的征程呵,征人未归还。如有李广那样的飞将军在呵,骄横的敌军就无法越过阴山。【赏析】《出塞》,属汉乐府《横吹曲》,多写边塞生活。王昌龄的这首《出塞》,被认为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明代诗评家王世贞说:“若以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求之,不免此诗第一耳。”(《艺苑卮言》)这是一首以议论为主的诗。第一句写景,第二句“征人未还”是所议之题,第三、四句申明其故——所将非其人,层次清楚,观点鲜明,似乎没有不可解的地方。但是,为什么会给人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感觉呢?这是因为此诗语涉议论而不落言筌。试细绎之:发端“秦时明月汉时关”,语甚奇,“诂训不得”(黄叔灿《唐诗笺注》)。明月关山,是写边情的传统意象,汉乐府《横吹曲》即以“关山月”为边塞诗题。徐陵“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王维“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月映关山,已成为边思的具象。奇就奇在王昌龄在“明月”和“关”之前又加上了“秦”,“汉”这样的时间限制词。明月长存,何代无月?以“秦时”限制“明月”,不合理;关塞秦时已有,以“汉时”限制“关”,也不合史实。语意反常,其实合理。明月,属于空间范畴,而月生月落,亘古如斯,它常常引起人们历史的反思,故曰“秦时”。关塞,虽然秦时已有,但汉代国势最盛,声威远播。征人在边事频仍,久戍难归的时候,面对雄关险隘,怎能不缅怀汉代将领的御敌多方,边烽自熄?故曰“汉时关”。这里复用“时”字,使空间有了历史的深厚感,还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秦代筑长城以来,朝朝御胡,世世守边,征人戍率,绵恨千年的,决非一人一事的深广之悲。这种悲思,也只有汉关秦月这庄严、肃穆、广漠、绵邈的时空范畴才能表现,包容。只此一句,“发兴高远”,已将万里长征未还之征人的情状写尽。三、四句申明其故,却从怀念汉代良将落笔。龙城,汉代匈奴大会祭天处。卫青曾大破匈奴于龙城;飞将,匈奴称李广为“汉之飞将军”。这里合用卫青、李广事借指扬威敌境的名将。诗人从“但使龙城飞将在”的设想出发,推证其结果将是“不教胡马度阴山”。“但使”,表设想之词,可见这只是诗人心中所希冀,当前现实中所无的事。而因所将非其人,故使边烽未息,铁衣久戍,空闺长守的结果不言可知。诗人不正写万里征人未还之苦,而用汉关秦月的艺术境界来表述,其情自丰赡;诗人不正面申明边帅无能是师劳力竭,久戍难归之由,而用缅怀良将的抒情语气来表现,其意尤深婉。意在言外,见智见仁,咀嚼无尽,所以王士贞认为它在“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方面是一流的诗作。【鉴赏】这首诗从哲理的角度来分析,要着重看最后两句,意思是:假如汉代的李广将军还活着,定不让胡人越过汉代的天然屏障阴山,进入中原大地骚扰百姓。诗人借古讽今,表现他对唐王朝不能任用得力将领平定边患、巩固边防的愤慨,即疾恨将领的能力太差了。这个事实说明能将得不到重用,那就无法制止外族的侵略。诗人呼唤像李广那样的飞将军来镇守卢龙城,不正显示了有能力才见其用吗?汉和唐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统一富强的大帝国,它们有许多相象的地方,因此唐代诗人习惯上都以汉代的人和事来比喻或影射唐代的人和事。诗开头的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指出:建筑关塞,防备胡人入侵,是从秦、汉时代开始的。这样写法乃互文见义。意思是:从秦、汉起,月亮已经照射着防备胡人的关塞了。它暗示着自秦、汉以来抵御异族的战争从未止息,把上下一千年的整个边塞形势作了总的概括。明月曾经照过统一中国的秦朝和强盛当世的汉朝,如今又照在干戈频仍的唐朝,而关塞在秦、汉时代就是抗拒北方强敌入侵的屏障,如今还是抵御异族来犯的依托!由此可知,自秦、汉起烽燧不熄,边境的战争绵延不尽,如今镇守边关的将士依然在莽莽黄沙的土地上沐浴着硝烟,长期不能返回家乡。“万里长征人未还”,就是写的战争旷日持久,将士久戍的痛苦。诗人指责当时将领的无能,实际上是讽谏唐王朝要善用人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任用尽忠为国的“龙城飞将”来加强边防,确保国家太平的爱国热情。【思考题】1.唐人诗中都有哪篇提到汉将李广?其意何在?试着比较分析一下。2.后人称王昌龄为“七绝圣手”。现将他《从军行》一首录下,试作解释、分析、比较。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意思】这当中哪一个哭得最悲酸?江州司马的眼泪啊,湿透了青衫!司马:官名。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唐代属文官八、九品,品服用青色。比喻极度悲伤。【例】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三折:“淋漓襟袖啼红泪,比~更湿。”‖她经不起打击,遇事总是~。【全诗赏析】《琵琶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琵琶女。诗中描写她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演奏家,因此整个诗中的思想感情,都是围绕着音乐的演奏来表现的。音乐是人物出场的引子,是倾诉衷肠的手段,又是引起另一失意者沦落之感的媒介。因此,整个诗的情节安排和进展,诗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感情的表露,都是结合着和伴随着铮铮然的乐曲进行的。浓烈的音乐气氛,对音乐的生动描写,是该诗艺术上的突出特色。从构思上说,它的情节安排和进展,环环相扣,紧密相接。全诗从诗人“浔阳江头夜送客”发端,在秋风萧瑟的送别场面中,作者特别点出了“举酒欲饮无管弦”的遗憾。这既暗示了主人乃是一个深嗜音乐者,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做了铺垫。“忽闻水上琵琶声”,在“千呼万唤”的殷勤召唤下,琵琶女出场了。诗人正面描写了她弹奏乐曲的情景,用诗的语言来形容繁音促节的乐声,用乐声的疾徐起伏揭示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为她的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琵琶女的乐声和凄苦的自诉深深地打动了诗人,而诗人的同情和诉说竟又反转来激起了琵琶女更为凄苦、激荡的感情。而白居易的泪湿青衫,不单是由于他的多情,更主要的还在于诗人心中有忧国忧民的政治苦闷,这种感情比起任何单纯的个人不幸来说,更为深沉、激越。《琵琶行》的高度艺术技巧,还突出地表现在作者熟练地驾驭语言的能力上,尤其是在对音乐的描绘上。为了把无形的、动人的乐声传达给读者,诗人运用了许多新鲜、贴切的比喻来形容乐曲的声响和急缓不定的音乐旋律,从而令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特别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语,既形容了声响的轻重交错,又给人一种清脆圆润、和谐悦耳之感。除了对乐声的直接描摹,诗中还着意描写了演奏者的情态、动作,以及听乐者的感受,从而表现了难以捕捉的音乐形象,传达了乐曲的感情。而这又是直接为表现和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揭露社会的黑暗和不平服务的。
座中泣下谁最多。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意思】这当中哪一个哭得最悲酸?江州司马的眼泪啊,湿透了青衫!司马:官名。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唐代属文官八、九品,品服用青色。比喻极度悲伤。【例】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三折:“淋漓襟袖啼红泪,比~更湿。”‖她经不起打击,遇事总是~。【全诗赏析】《琵琶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琵琶女。诗中描写她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演奏家,因此整个诗中的思想感情,都是围绕着音乐的演奏来表现的。音乐是人物出场的引子,是倾诉衷肠的手段,又是引起另一失意者沦落之感的媒介。因此,整个诗的情节安排和进展,诗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感情的表露,都是结合着和伴随着铮铮然的乐曲进行的。浓烈的音乐气氛,对音乐的生动描写,是该诗艺术上的突出特色。从构思上说,它的情节安排和进展,环环相扣,紧密相接。全诗从诗人“浔阳江头夜送客”发端,在秋风萧瑟的送别场面中,作者特别点出了“举酒欲饮无管弦”的遗憾。这既暗示了主人乃是一个深嗜音乐者,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做了铺垫。“忽闻水上琵琶声”,在“千呼万唤”的殷勤召唤下,琵琶女出场了。诗人正面描写了她弹奏乐曲的情景,用诗的语言来形容繁音促节的乐声,用乐声的疾徐起伏揭示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为她的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琵琶女的乐声和凄苦的自诉深深地打动了诗人,而诗人的同情和诉说竟又反转来激起了琵琶女更为凄苦、激荡的感情。而白居易的泪湿青衫,不单是由于他的多情,更主要的还在于诗人心中有忧国忧民的政治苦闷,这种感情比起任何单纯的个人不幸来说,更为深沉、激越。《琵琶行》的高度艺术技巧,还突出地表现在作者熟练地驾驭语言的能力上,尤其是在对音乐的描绘上。为了把无形的、动人的乐声传达给读者,诗人运用了许多新鲜、贴切的比喻来形容乐曲的声响和急缓不定的音乐旋律,从而令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特别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语,既形容了声响的轻重交错,又给人一种清脆圆润、和谐悦耳之感。除了对乐声的直接描摹,诗中还着意描写了演奏者的情态、动作,以及听乐者的感受,从而表现了难以捕捉的音乐形象,传达了乐曲的感情。而这又是直接为表现和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揭露社会的黑暗和不平服务的。
《秃头歌女》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法国荒诞派戏剧家尤涅斯库(1912—)的代表剧作。故事发生在一个英国式的中产阶级家庭的起居室里,时间是晚上九点,可那个疯狂的大挂钟却敲了17下。主人公史密斯夫妇在前台前言不搭后语地说着话:晚饭吃得不错;色拉油质量有好有坏;博比·沃森先生死了4年,但尸体还冒着热气;一个星期三天;男人整日涂口红,女人成天喝威士忌……正当史密斯夫妇历数荒唐怪事的时候,应邀前来吃晚饭的马丁夫妇到了,但两对夫妇见面后却无话可说,尴尬万分,满台只有“嗯嗯”“呀呀”的应酬声。马丁夫妇本是已有两个孩子的老夫老妻了,但见了面却互相不认识,只是在回忆了来伦敦的路线、乘坐的车辆、家中的摆设和儿女的特征以后才恍然大悟:“啊,我们原来是夫妻!”正在这时,门铃响了,可是开门不见人来。第五次开门才进来了一个消防队长。他完不成灭火任务,来问史密斯家失不失火。在众人请求下,他讲了一个小公牛因为吃下了碎玻璃而生下一头母牛的故事。但是小公牛不是母牛的“妈妈”,因为它是公的,它也不是母牛的爸爸,因为他比母牛还小,于是小公牛和一个人结婚了。两对夫妇大喊大叫:“面包一棵树!”“老鼠有眉毛,眉毛没老鼠!”“打倒皮鞋油!”“我们去给奥德赛一巴掌!”全剧在大家依次说出的单音节字母中结束:“这!不——从——那儿——走!”“这!从——这儿——走!”
秃头歌女。推荐。爱诗词网。《秃头歌女》外国文学作品简析法国荒诞派戏剧家尤涅斯库(1912—)的代表剧作。故事发生在一个英国式的中产阶级家庭的起居室里,时间是晚上九点,可那个疯狂的大挂钟却敲了17下。主人公史密斯夫妇在前台前言不搭后语地说着话:晚饭吃得不错;色拉油质量有好有坏;博比·沃森先生死了4年,但尸体还冒着热气;一个星期三天;男人整日涂口红,女人成天喝威士忌……正当史密斯夫妇历数荒唐怪事的时候,应邀前来吃晚饭的马丁夫妇到了,但两对夫妇见面后却无话可说,尴尬万分,满台只有“嗯嗯”“呀呀”的应酬声。马丁夫妇本是已有两个孩子的老夫老妻了,但见了面却互相不认识,只是在回忆了来伦敦的路线、乘坐的车辆、家中的摆设和儿女的特征以后才恍然大悟:“啊,我们原来是夫妻!”正在这时,门铃响了,可是开门不见人来。第五次开门才进来了一个消防队长。他完不成灭火任务,来问史密斯家失不失火。在众人请求下,他讲了一个小公牛因为吃下了碎玻璃而生下一头母牛的故事。但是小公牛不是母牛的“妈妈”,因为它是公的,它也不是母牛的爸爸,因为他比母牛还小,于是小公牛和一个人结婚了。两对夫妇大喊大叫:“面包一棵树!”“老鼠有眉毛,眉毛没老鼠!”“打倒皮鞋油!”“我们去给奥德赛一巴掌!”全剧在大家依次说出的单音节字母中结束:“这!不——从——那儿——走!”“这!从——这儿——走!”剧名为“秃头歌女”,但人们在剧中既看不到秃头者,也不见歌女,有的只是史密斯夫妇和马丁夫妇这类浑浑噩噩的小市民。他们的言谈举止表现出的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的古怪感情”,即人在失去了“自我”的情况下,人不成为人,“物”就更奇怪了(比如那个疯狂的大挂钟)。马丁夫妇的夫妻关系成为问题,并不是硬插进来的一个“笑料”或“噱头”,它维妙维肖的说明了当今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由“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发展到了冷漠、疏远和不可理解的可悲程度。与历来的文学艺术作品一样,《秃头歌女》一剧也在努力地表现时代的中心——“人”。不过这个“人”,不是“巨神”、“巨人”或“一代英雄”,而是一些不知饥渴,没有意识要求的“虫”、“他们烦得要死”,是“那些在不知不觉中被异化了的人们”。《秃头歌女》是一出“语言悲剧”。剧中语言有时“俗”得叫人啼笑皆非,有时又“赖”得叫人呼吸气短。但是,正是这种“俗”和“赖”,有力地表现了意在言外的“悲”和“愤”。象“奇怪的,美术,接吻”、“我宁愿下一个蛋,不愿偷头牛”之类的语言,在剧中俯拾即是。当精神失去作用时,语言也就失去控制了。《秃头歌女》的故事简单,情节平庸,符合荒诞派剧作家们倾心于眼前的“凡事”、“俗景”的艺术主张。剧中畸形的人总是与荒诞的社会现实处于一种对立的地位。但是,作者太耽于“焦虑与梦幻之中”,太囿于“自我孤独的天地”了,所以《秃头歌女》始终未摆脱虚无主义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