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出处】
《三字经》,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所作,是我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之一。
【注释】
①香:黄香,东汉湖北安陆人,博通经典,官至尚书令。②九龄:九岁。③温席:暖被窝。④执:做事。
【译文】
东汉时,有个叫黄香的孩子,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母,冬天用自己的体温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应该谨守的本分。
【赏析与启迪】
在元朝郭守正所编的《二十四孝》中,记载着黄香扇枕温衾的故事:“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知古一黄香”。意思是说,在大雪纷飞的凛冽冬夜,九岁孩童黄香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暖被御寒;在骄阳似火的炎炎夏日,懂事的黄香又不辞辛苦地为父亲扇凉枕席。
黄香的行为,源自于他内心最质朴、最真挚的孝道;黄香身上的品格,正是我们世代传承的尊老爱亲的美德。
在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无不倾注着父母厚重而又真切的关爱。现实生活中,有的青少年不肯体谅父母的艰辛,不懂得孝敬父母,只知道向父母要钱索物,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口腹之欲,这种人和九岁的黄香比起来,显得多么的自私和渺小。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美德和做人的起码良知,它不能只是挂在嘴边的口号,更应该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能温席。推荐。爱诗词网。【原文】香①九龄②,能温席③,孝于亲,所当执④。【出处】《三字经》,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所作,是我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之一。【注释】①香:黄香,东汉湖北安陆人,博通经典,官至尚书令。②九龄:九岁。③温席:暖被窝。④执:做事。【译文】东汉时,有个叫黄香的孩子,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母,冬天用自己的体温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应该谨守的本分。【赏析与启迪】在元朝郭守正所编的《二十四孝》中,记载着黄香扇枕温衾的故事:“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知古一黄香”。意思是说,在大雪纷飞的凛冽冬夜,九岁孩童黄香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暖被御寒;在骄阳似火的炎炎夏日,懂事的黄香又不辞辛苦地为父亲扇凉枕席。黄香的行为,源自于他内心最质朴、最真挚的孝道;黄香身上的品格,正是我们世代传承的尊老爱亲的美德。在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无不倾注着父母厚重而又真切的关爱。现实生活中,有的青少年不肯体谅父母的艰辛,不懂得孝敬父母,只知道向父母要钱索物,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口腹之欲,这种人和九岁的黄香比起来,显得多么的自私和渺小。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美德和做人的起码良知,它不能只是挂在嘴边的口号,更应该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人生礼赞。推荐。爱诗词网。《人生礼赞——青年人的心对歌者说的话》朗费罗不要在哀伤的诗句里对我说,人生不过是一场幻梦!——昏睡的灵魂等于是死的①,事物的真相和外表不同。人生是真切的?人生是实在的!它的归宿并不是荒坟;“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②,这话说的并不是灵魂。我的命定的目标和道路不是享乐,也不是受苦,而是行动,在每个明天都要比今天前进一步。艺术永恒,时光飞逝,我们的心,虽然勇敢、坚决,仍然像闷声的鼓,它正在伴奏向坟墓送葬的哀乐。在这世界的辽阔战场上,在这人生的营帐中,莫学那听人驱策的哑畜,要做一个战斗中的英雄!别指靠将来,不管它多迷人!让已逝的过去永久埋葬!行动吧,——趁着现在的时光!良知在心中,上帝在头上!伟大的生平昭示我们:我们能够生活得高尚,而当告别人世的时候,留下脚印在时间的沙上③;也许我们有一个弟兄航行在庄严的人生大海,船只沉没了,绝望的时候,会看到这脚印而振作起来。那么,让我们起来干吧,对任何命运抱英雄气概;不断地进取,不断地追求,要学会劳动,学会等待。(杨德豫译)【注释】①“昏睡的”,意为“怠惰的”。②“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这是耶和华对亚当说的话。③沙:指古代计时用的沙漏中的沙粒。“时间的沙”,指人类的历史。而从下一节诗来看,这里的“沙”又可解释为“人生大海”岸边的沙滩。【赏析】这首诗作于1838年。它反映了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美国北方人们(包括诗人在内)的乐观进取精神。诗人一开始就批判了“人生不过是一场幻梦”的悲观论调。诗人认为,人的肉体虽然会毁灭,但人的精神是不朽的。如果因为人的肉体会灭亡,就让精神也“昏睡”,那才是真正的死亡。诗人明确表达了当时处于上升时期的美国资产阶级的强烈愿望:要不断地行动,“在每个明天都要比今天前进一步”。诗人认为,人生就是战场,不要留恋过去,也不要指靠将来,而要抓紧现在的一分一秒,做一个战斗中的英雄。尽管人生短促,但是人是可以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自己的脚印的。诗人这里所说的脚印,就是指当时美国资产阶级开创新世界的业绩,它能在人们感到绝望的时候给人以鼓舞。诗的最后一段号召人们行动起来,不断地进取,不断地追求。整篇诗歌充满着对人生的乐观主义态度,渴望着战斗,渴望着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具有当时美国北方那种努力开拓、奋发图强的时代特征。
【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处】唐·柳宗元《江雪》。【意思1】群山中,不见一只飞鸟的影子:众多的小路上,没有一个行人的踪迹。千、万:虚指,形容其多。【意思2】巍巍群山中,见不到飞鸟的影子;条条小路上,找不见一个行人的脚印。两句诗写大雪时的空疏冷寂景象。【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冬天寒冷空寂的景象。[例]而他们的工作也并不轻松,要从几十公里之外购菜、运粮、运煤,特别冬季一来临,道路难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邹荻帆《玉门秋色赋》)二、用以形容不见人烟,不见鸟兽的荒芜景象。[例]他们有种到了天涯海角被纷繁喧嚣的世界抛弃了的感觉,这里荒芜得惨无人道,大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么一种凄凉景观。(李能《天边那群兵》)【全诗】《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注释】①绝:尽。这里是绝迹的意思。人踪:人的足迹。②蓑(suo梭):蓑衣。用棕丝或莎草、稻草编成的雨具。笠(li立):斗笠。【全诗赏析】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笔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其代表作之一,作于诗人外贬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期间。自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运动失败以后,唐代社会的政治生活日益黑暗、腐朽,主张变法革新的人士遭到了残酷的打击和迫害,作为曾积极参与革新运动的柳宗元,更成了保守势力打击的对象,他被贬谪到遥远、荒凉的永州,虽名为“司马”,却实为“囚犯”,政治上无人过问,生活上亦充满艰辛,孤苦伶仃地在那里渡过了长达十年的流放生涯。在此期间,唐代社会由于贼臣当道而一天天地走向了下坡路。这对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诗人来说,不能不使他倍感压抑和苦闷,为了反抗,也为了排遣心中郁闷,他于游山玩水之中创作了一批山水诗歌,寄寓和披露了他当时的真实思想。《江雪》一诗便是他这一时期、这一方面的代表作。全诗只有四句,20个字,但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却是一幅寥廓、壮观而又凄清、冷寂的画面。“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是在写远景。举目四望,远处那层层叠叠的群山之中竟无一只飞鸟出现;辽阔原野上那纵横交错的小径上也见不到一个人影,真是万籁俱寂!怎么会是这样呢?原来诗人描写的是一个严寒冬季中的大雪天,那纷纷扬扬的大雪笼罩了整个自然界,也覆盖了千山和万径,致使人踪、鸟影皆无。“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两句是写近景。它紧承前面两句,本来四野茫茫,一片银装素裹,既看不到一只飞鸟,也见不到一个行人的脚印,就在这万籁俱寂的世界里,人们忽然发现,在那茫茫的大江面上,停泊着一叶渔舟,上坐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正迎风冒雪,在那里执杆垂钓呢。多么新奇而清冷的画面啊!多么孤僻而又清高的老人啊!他在这大雪纷飞,寒气袭人的天气里在钓什么啊。原来他正在独自钓“雪”。这首诗似乎纯是写景,四句诗中有山,有水,有孤舟,有老翁,构成了一幅渔翁独钓寒江雪的奇景。人物景色,浑然一体,诗情画意,妙绝人间。但人们再仔细观察一下那位处于风雪之中而全然无畏,一杆独钓的老翁,尽管自然环境是如此险恶,但他依然我行我素,神态安祥,难道由他的身上还不能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吗。在这个“独钓寒江雪”的老渔翁的身上,寄托着诗人仕途失意后的苦闷与孤独,也表现了诗人坚毅不屈的精神。儒家宣扬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直是诗人生活的理想。现在自己流放南荒,政治上虽不能有所作为,但也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于是乎诗人便塑造了一个在飞雪之中执杆垂钓的老翁,使人感到他是那样的高洁,伟岸而与众不同,是那样的洒脱,超然而置身尘外,这也正好集中反映了诗人由积极入世不得到退而游山玩水,寻求出世的矛盾心理。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处】唐·柳宗元《江雪》。【意思1】群山中,不见一只飞鸟的影子:众多的小路上,没有一个行人的踪迹。千、万:虚指,形容其多。【意思2】巍巍群山中,见不到飞鸟的影子;条条小路上,找不见一个行人的脚印。两句诗写大雪时的空疏冷寂景象。【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冬天寒冷空寂的景象。[例]而他们的工作也并不轻松,要从几十公里之外购菜、运粮、运煤,特别冬季一来临,道路难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邹荻帆《玉门秋色赋》)二、用以形容不见人烟,不见鸟兽的荒芜景象。[例]他们有种到了天涯海角被纷繁喧嚣的世界抛弃了的感觉,这里荒芜得惨无人道,大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么一种凄凉景观。(李能《天边那群兵》)【全诗】《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注释】①绝:尽。这里是绝迹的意思。人踪:人的足迹。②蓑(suo梭):蓑衣。用棕丝或莎草、稻草编成的雨具。笠(li立):斗笠。【全诗赏析】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笔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其代表作之一,作于诗人外贬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期间。自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运动失败以后,唐代社会的政治生活日益黑暗、腐朽,主张变法革新的人士遭到了残酷的打击和迫害,作为曾积极参与革新运动的柳宗元,更成了保守势力打击的对象,他被贬谪到遥远、荒凉的永州,虽名为“司马”,却实为“囚犯”,政治上无人过问,生活上亦充满艰辛,孤苦伶仃地在那里渡过了长达十年的流放生涯。在此期间,唐代社会由于贼臣当道而一天天地走向了下坡路。这对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诗人来说,不能不使他倍感压抑和苦闷,为了反抗,也为了排遣心中郁闷,他于游山玩水之中创作了一批山水诗歌,寄寓和披露了他当时的真实思想。《江雪》一诗便是他这一时期、这一方面的代表作。全诗只有四句,20个字,但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却是一幅寥廓、壮观而又凄清、冷寂的画面。“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是在写远景。举目四望,远处那层层叠叠的群山之中竟无一只飞鸟出现;辽阔原野上那纵横交错的小径上也见不到一个人影,真是万籁俱寂!怎么会是这样呢?原来诗人描写的是一个严寒冬季中的大雪天,那纷纷扬扬的大雪笼罩了整个自然界,也覆盖了千山和万径,致使人踪、鸟影皆无。“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两句是写近景。它紧承前面两句,本来四野茫茫,一片银装素裹,既看不到一只飞鸟,也见不到一个行人的脚印,就在这万籁俱寂的世界里,人们忽然发现,在那茫茫的大江面上,停泊着一叶渔舟,上坐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正迎风冒雪,在那里执杆垂钓呢。多么新奇而清冷的画面啊!多么孤僻而又清高的老人啊!他在这大雪纷飞,寒气袭人的天气里在钓什么啊。原来他正在独自钓“雪”。这首诗似乎纯是写景,四句诗中有山,有水,有孤舟,有老翁,构成了一幅渔翁独钓寒江雪的奇景。人物景色,浑然一体,诗情画意,妙绝人间。但人们再仔细观察一下那位处于风雪之中而全然无畏,一杆独钓的老翁,尽管自然环境是如此险恶,但他依然我行我素,神态安祥,难道由他的身上还不能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吗。在这个“独钓寒江雪”的老渔翁的身上,寄托着诗人仕途失意后的苦闷与孤独,也表现了诗人坚毅不屈的精神。儒家宣扬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直是诗人生活的理想。现在自己流放南荒,政治上虽不能有所作为,但也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于是乎诗人便塑造了一个在飞雪之中执杆垂钓的老翁,使人感到他是那样的高洁,伟岸而与众不同,是那样的洒脱,超然而置身尘外,这也正好集中反映了诗人由积极入世不得到退而游山玩水,寻求出世的矛盾心理。
【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出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意思】五彩缤纷的野花渐渐要使人眼花缭乱,浅绿的嫩草刚好遮没马蹄。【鉴赏】野花开放得十分杂乱,令人眼花缭乱;野草生长得相当茂盛,已经可以遮住路过的马蹄了。这两句诗描写春日郊野的美丽景致,花繁草盛,到处充满着春的气息。【鉴赏2】鲜花繁茂,渐渐地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瞭乱。绿茸茸的浅草平铺,才能覆没马蹄。诗句为诗人游览西湖所见之景色。“渐”字状人的行踪,“乱”、“迷”写钱塘湖周围花繁色杂。“浅”、“没”则写出草的嫩绿和浅短。这逼真的春色图简直是神笔画就。两句对仗也极工巧。【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百花盛开,绿草如茵的景色。[例]山花开得团团簇簇,挤挤拥拥,各有风骚,惹人眼目。花下,是一片片碧茵茵的青草,短短的,浅浅的。不由得想起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一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赵赴《〈浅草集〉序》)二、前一句用以比喻某些现象让人眼花缭乱,心中迷茫。[例]时下出版的美日和国内的管理图书,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所以对于诸多读者而言,便面临着这样的难题:如何挑选一本合适的管理书来读?(王庆海《崇尚超越苛求创新》)【全诗】《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赏读】诗开篇以西湖中的两个景点“孤山”和“贾亭”及两个方位名词“北”、“西”,交待方位,介绍背景。孤山在后湖与西湖之间,贾亭为唐贾全所建。“水面初平云脚低”以远视角度描写西湖云水相连的风光。春水涨满,风平浪静,湖水宽阔无边,天上春云低垂,天光映水面,远望水天一色,交相融合,景象异常美丽。“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把视线由远拉近,转而写细致之景。“几处”足见不多,“谁家”可见不是家家,诗人以少胜多,又以“争”来写春之早,“啄春泥”也见春天刚至,用字恰当。五六句把视角又拉大,由小景变大景,由天上转回地下。“乱花”可见花之种类繁多,“渐欲”叙花开的程度不同。有的已开,有的还含苞待放,但是已经令人眼迷乱。以“迷人眼”来写,使花有人气,更显生动。“浅草”说明春天刚至,芳草不高。“没”这个拟人化动词的运用使句子充满诗意。既然“最爱湖东”的美好春色,看也看不够,也就觉得“行不足”了。白沙堤也是湖中一景,绿白相称,由于同属亮色,使结句高亢而景色美丽。这首诗以“行”为线,给各个景点贯以“春”神;由贾亭开始而以白沙堤为结,条理清楚。写景恰到好处,远近交替,精描细刻;写景贯情,诗人醉心于自然之美的欢快心情洋溢在字里行间。【鉴赏】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很容易联想到苏东坡的名句:“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七律,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使人更感到西湖景色的优美。题目是《钱塘湖春行》,根据题目,诗不仅要写出西湖的春景,还要写出诗人春游的行动,这首诗确实将两者结合得很好。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东风浩荡,春色迷人,西湖上桃红柳绿,花香鸟语,游客如云,诗人乘着一匹马,带着几个人缓缓行来,心情是多么愉快啊!于是,诗人怀着这种轻松的心情,用自然而精练的语言,写下了他这一天的春游活动。“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首联是总写西湖,也就是远望西湖。诗人骑着马,行近西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景色秀丽的孤山。绿树红墙,孤山上的寺院更引人注目,这是在南边看到的景象。诗人的眼光再转向东边,看到了当年贾全建造的一座亭子。在这孤山寺的北边,贾亭的西边,出现了一片水光潋滟、波平似镜的西湖,顿时使人眼睛一亮,为之心旷神怡。“水面初平”,是说春水初生,刚与堤平;在天色水光的混茫中,碧空里舒卷着重重迭迭的白云,远远望去,云脚低垂,似乎就浮在水面上。一开头这两句,就真切地写出了诗人骑在马上放眼四顾、心旷神怡的情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颔联写莺歌燕舞。诗人边行边看,发现有几处地方都有黄莺争着朝向阳的树枝上飞,唱出那的溜婉转的歌声,原来天气还比较寒冷,这是几只最早出来活动的黄莺啊!哦,还偶儿看到一两只燕子已经在啄草衔泥,将在谁家屋檐下做窝呢!我们跟着诗人走了这一段路,不仅进一步领略了满眼春光,而且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心情的愉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颈联写花红草绿。诗人继续走,继续看,唷!刚才只注意树上的黄莺,空中的飞燕,还没有注意到地上的花草呢。你看这花呀,这里一丛,那里一簇,有红的,有紫的,真是姹紫嫣红,千姿百态。诗人心想,再过几天,恐怕还要开得多,开得好,那更会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啊!走着、走着,诗人忽而感到马儿跑得特别平稳,使人感到特别舒服,低头一看,原来地下芳草如茵,绿茸茸的一片,马儿已经走到绿色的地毯上来了。这些嫩草尖儿啊,才刚刚没过了马蹄,多么可爱啊!我们随着诗人又走了这一阵,感到春色更美,而诗人的心情也更欢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尾联写绿荫白堤。诗人的马这时已行到西湖的东部了,奇怪的是,他老是在这一带蹓跶观赏,留连徘徊,不愿离开,原来他实在喜爱这“绿杨荫里白沙堤”一带的优美风光啊!到这里,诗人行程即将结束,愉快的心情也达到了顶点。这首诗是长庆三年(823)春诗人在杭州做刺史时写的。这时诗人的心情甚好,诗兴甚浓,甚至说:“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春题湖上》)由此可见诗人对于西湖的喜爱了。事实也正是这样,他只要一有空闲就去游湖,每游必尽欢而回:“上马复呼宾,湖边景气新。管弦三数事,骑从十余人。立换登山屐,行携漉洒巾。逢花看当妓,遇草坐为茵。西日笼黄柳,东风荡白萍。小桥装雁齿,轻浪甃鱼鳞。画舫牵徐转,银船酌慢巡。野情遗世累,醉态任天真。”(《早春西湖闲游,怅然兴怀……》)正由于他不断地跟西湖接触,所以准确地抓住西湖每个季节的特征,为我们留下许多出色的风景诗。“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等,都是他咏西湖的名句。《钱塘湖春行》在艺术上很具特色。前人评论说:“香山以流易之体,极富赡之思,非独俗士夺魄,亦使胜流倾心。”又说:“佳处在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唐宋诗举要》卷五引)就是说,白居易这首诗写得丰满而流畅,不仅逼真地写出了西湖早春所特有的景色,而且处处显露出诗人浓烈的游兴和活动的身影,因而它是一幅动态画而非静态画。诗人极善于从动态中来捕捉西湖的春光,始终紧扣一个“早”字来写:莺是“早莺”,燕是“新燕”,花是“乱花”,草是“浅草”。因为早春天寒,黄莺才去“争暖树”;因为新燕乍到,它才忙着“啄春泥”;因为花儿刚刚盛开,所以“渐欲”迷人眼;因为草儿刚刚抽芽,所以“才能”没马蹄。每一个字的运用都那么精确细致,恰到好处,体现了诗人艰苦的锤炼功夫。正如刘逸生先生所说:“他写诗也是‘涂改甚多,竟有终篇不留一字者。’(《随园诗话》引周元公的话)这和演员‘台上一见,台下三年’的苦练,也没有什么不同。”(《唐诗小札》新版三○九页)【评】此诗为善写春意者。“几处早莺”、“谁家新燕”使西湖春景生意盎然,“争”字、“啄”字两个动词的使用,又使这幅画卷成为了蒙太奇,充满了动感。“乱花”“浅草”转入新的意象,并更多地投入诗人的主体感受,诗人之心渐欲与此美景合一。“迷人眼”、“没马蹄”均见诗人之感受。而此一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唯写景如在目前,并且如同诗人早期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般,具有了比况人生、含蕴哲理的意味。当你进入到某种人生境界时,你会想起以此两句来吟咏比况,是最合适不过的。
浅草才能没马蹄。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出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意思】五彩缤纷的野花渐渐要使人眼花缭乱,浅绿的嫩草刚好遮没马蹄。【鉴赏】野花开放得十分杂乱,令人眼花缭乱;野草生长得相当茂盛,已经可以遮住路过的马蹄了。这两句诗描写春日郊野的美丽景致,花繁草盛,到处充满着春的气息。【鉴赏2】鲜花繁茂,渐渐地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瞭乱。绿茸茸的浅草平铺,才能覆没马蹄。诗句为诗人游览西湖所见之景色。“渐”字状人的行踪,“乱”、“迷”写钱塘湖周围花繁色杂。“浅”、“没”则写出草的嫩绿和浅短。这逼真的春色图简直是神笔画就。两句对仗也极工巧。【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百花盛开,绿草如茵的景色。[例]山花开得团团簇簇,挤挤拥拥,各有风骚,惹人眼目。花下,是一片片碧茵茵的青草,短短的,浅浅的。不由得想起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一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赵赴《〈浅草集〉序》)二、前一句用以比喻某些现象让人眼花缭乱,心中迷茫。[例]时下出版的美日和国内的管理图书,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所以对于诸多读者而言,便面临着这样的难题:如何挑选一本合适的管理书来读?(王庆海《崇尚超越苛求创新》)【全诗】《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赏读】诗开篇以西湖中的两个景点“孤山”和“贾亭”及两个方位名词“北”、“西”,交待方位,介绍背景。孤山在后湖与西湖之间,贾亭为唐贾全所建。“水面初平云脚低”以远视角度描写西湖云水相连的风光。春水涨满,风平浪静,湖水宽阔无边,天上春云低垂,天光映水面,远望水天一色,交相融合,景象异常美丽。“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把视线由远拉近,转而写细致之景。“几处”足见不多,“谁家”可见不是家家,诗人以少胜多,又以“争”来写春之早,“啄春泥”也见春天刚至,用字恰当。五六句把视角又拉大,由小景变大景,由天上转回地下。“乱花”可见花之种类繁多,“渐欲”叙花开的程度不同。有的已开,有的还含苞待放,但是已经令人眼迷乱。以“迷人眼”来写,使花有人气,更显生动。“浅草”说明春天刚至,芳草不高。“没”这个拟人化动词的运用使句子充满诗意。既然“最爱湖东”的美好春色,看也看不够,也就觉得“行不足”了。白沙堤也是湖中一景,绿白相称,由于同属亮色,使结句高亢而景色美丽。这首诗以“行”为线,给各个景点贯以“春”神;由贾亭开始而以白沙堤为结,条理清楚。写景恰到好处,远近交替,精描细刻;写景贯情,诗人醉心于自然之美的欢快心情洋溢在字里行间。【鉴赏】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很容易联想到苏东坡的名句:“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七律,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使人更感到西湖景色的优美。题目是《钱塘湖春行》,根据题目,诗不仅要写出西湖的春景,还要写出诗人春游的行动,这首诗确实将两者结合得很好。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东风浩荡,春色迷人,西湖上桃红柳绿,花香鸟语,游客如云,诗人乘着一匹马,带着几个人缓缓行来,心情是多么愉快啊!于是,诗人怀着这种轻松的心情,用自然而精练的语言,写下了他这一天的春游活动。“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首联是总写西湖,也就是远望西湖。诗人骑着马,行近西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景色秀丽的孤山。绿树红墙,孤山上的寺院更引人注目,这是在南边看到的景象。诗人的眼光再转向东边,看到了当年贾全建造的一座亭子。在这孤山寺的北边,贾亭的西边,出现了一片水光潋滟、波平似镜的西湖,顿时使人眼睛一亮,为之心旷神怡。“水面初平”,是说春水初生,刚与堤平;在天色水光的混茫中,碧空里舒卷着重重迭迭的白云,远远望去,云脚低垂,似乎就浮在水面上。一开头这两句,就真切地写出了诗人骑在马上放眼四顾、心旷神怡的情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颔联写莺歌燕舞。诗人边行边看,发现有几处地方都有黄莺争着朝向阳的树枝上飞,唱出那的溜婉转的歌声,原来天气还比较寒冷,这是几只最早出来活动的黄莺啊!哦,还偶儿看到一两只燕子已经在啄草衔泥,将在谁家屋檐下做窝呢!我们跟着诗人走了这一段路,不仅进一步领略了满眼春光,而且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心情的愉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颈联写花红草绿。诗人继续走,继续看,唷!刚才只注意树上的黄莺,空中的飞燕,还没有注意到地上的花草呢。你看这花呀,这里一丛,那里一簇,有红的,有紫的,真是姹紫嫣红,千姿百态。诗人心想,再过几天,恐怕还要开得多,开得好,那更会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啊!走着、走着,诗人忽而感到马儿跑得特别平稳,使人感到特别舒服,低头一看,原来地下芳草如茵,绿茸茸的一片,马儿已经走到绿色的地毯上来了。这些嫩草尖儿啊,才刚刚没过了马蹄,多么可爱啊!我们随着诗人又走了这一阵,感到春色更美,而诗人的心情也更欢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尾联写绿荫白堤。诗人的马这时已行到西湖的东部了,奇怪的是,他老是在这一带蹓跶观赏,留连徘徊,不愿离开,原来他实在喜爱这“绿杨荫里白沙堤”一带的优美风光啊!到这里,诗人行程即将结束,愉快的心情也达到了顶点。这首诗是长庆三年(823)春诗人在杭州做刺史时写的。这时诗人的心情甚好,诗兴甚浓,甚至说:“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春题湖上》)由此可见诗人对于西湖的喜爱了。事实也正是这样,他只要一有空闲就去游湖,每游必尽欢而回:“上马复呼宾,湖边景气新。管弦三数事,骑从十余人。立换登山屐,行携漉洒巾。逢花看当妓,遇草坐为茵。西日笼黄柳,东风荡白萍。小桥装雁齿,轻浪甃鱼鳞。画舫牵徐转,银船酌慢巡。野情遗世累,醉态任天真。”(《早春西湖闲游,怅然兴怀……》)正由于他不断地跟西湖接触,所以准确地抓住西湖每个季节的特征,为我们留下许多出色的风景诗。“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等,都是他咏西湖的名句。《钱塘湖春行》在艺术上很具特色。前人评论说:“香山以流易之体,极富赡之思,非独俗士夺魄,亦使胜流倾心。”又说:“佳处在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唐宋诗举要》卷五引)就是说,白居易这首诗写得丰满而流畅,不仅逼真地写出了西湖早春所特有的景色,而且处处显露出诗人浓烈的游兴和活动的身影,因而它是一幅动态画而非静态画。诗人极善于从动态中来捕捉西湖的春光,始终紧扣一个“早”字来写:莺是“早莺”,燕是“新燕”,花是“乱花”,草是“浅草”。因为早春天寒,黄莺才去“争暖树”;因为新燕乍到,它才忙着“啄春泥”;因为花儿刚刚盛开,所以“渐欲”迷人眼;因为草儿刚刚抽芽,所以“才能”没马蹄。每一个字的运用都那么精确细致,恰到好处,体现了诗人艰苦的锤炼功夫。正如刘逸生先生所说:“他写诗也是‘涂改甚多,竟有终篇不留一字者。’(《随园诗话》引周元公的话)这和演员‘台上一见,台下三年’的苦练,也没有什么不同。”(《唐诗小札》新版三○九页)【评】此诗为善写春意者。“几处早莺”、“谁家新燕”使西湖春景生意盎然,“争”字、“啄”字两个动词的使用,又使这幅画卷成为了蒙太奇,充满了动感。“乱花”“浅草”转入新的意象,并更多地投入诗人的主体感受,诗人之心渐欲与此美景合一。“迷人眼”、“没马蹄”均见诗人之感受。而此一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唯写景如在目前,并且如同诗人早期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般,具有了比况人生、含蕴哲理的意味。当你进入到某种人生境界时,你会想起以此两句来吟咏比况,是最合适不过的。
【诗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意思】杨贵妃回头转眼一笑,便生出百种媚态,皇宫里面所有的妃嫔与她相比都黯然失色。回眸(móu):回头转眼看。六宫:妃嫔们的住处。粉黛:妇女的化妆品,代称妇女。【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女子姿色出众,千娇百媚,相形之下,其他女子黯然失色。[例]有一个女孩名叫喜巧,她的美貌无法形容。借用古人之词,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赵大河《隐蔽手记》)二、用以比喻人或事物十分出色,同类者相形见绌。[例]北欧国家的水果,号称从世界各地选最好的运来,说实话,货架上的李子,我连正眼都不想瞧一下。家乡的大水李那才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彭匈《家乡果品》)
六宫粉黛无颜色。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意思】杨贵妃回头转眼一笑,便生出百种媚态,皇宫里面所有的妃嫔与她相比都黯然失色。回眸(móu):回头转眼看。六宫:妃嫔们的住处。粉黛:妇女的化妆品,代称妇女。【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女子姿色出众,千娇百媚,相形之下,其他女子黯然失色。[例]有一个女孩名叫喜巧,她的美貌无法形容。借用古人之词,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赵大河《隐蔽手记》)二、用以比喻人或事物十分出色,同类者相形见绌。[例]北欧国家的水果,号称从世界各地选最好的运来,说实话,货架上的李子,我连正眼都不想瞧一下。家乡的大水李那才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彭匈《家乡果品》)
拔剑四顾。推荐。爱诗词网。宋词典故·拔剑四顾【出典】唐·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见《全唐诗》卷一六二)【释义】李白用“拔剑四顾心茫然”诗句表现他找不到出路的苦闷。后世用为典实。【例句】而今谁复荐相如,拔剑茫然四顾。(石孝友《西江月》[歌彻秋娘金缕]2037)这里的“拔剑茫然四顾”是变换李白原诗语句,用以抒写因无知音举荐,因此不能为朝廷所用的苦闷。
【诗句】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出处】唐·张祜《题金陵渡》。【意思】我伫立在金陵渡口,一座依着青山的小楼头。这一夜啊,心里涨满了客旅的忧愁。潮水退落了,斜月在夜江里飘浮。遥望隔岸,两三点灯火忽明忽灭,象天上的星星闪烁不休。呵,那里可是惹人遐思的——古渡瓜洲!【注释】瓜洲:镇名,在今扬州市南,隔江与镇江市相望。句意:落潮的大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对岸三两星火,那就是瓜洲。【全诗】《题金陵渡》.[唐].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题解】金陵渡即长江南岸镇江渡口,与北岸瓜洲相对。唐人习惯于称镇江为金陵。如唐赵璘《因话录》谓李勉至金陵,屡赞招隐寺标致;宋王楙《野客丛书》引唐张氏《行役记》,谓甘露寺在金陵山上。二书所谓金陵皆指镇江。这首《题金陵渡》是作者的名作,写夜泊金陵渡,眺望江北瓜洲镇情景,境界清美宁静,极空灵之致。【作者】张祜,唐代诗人,生平见前《纵游淮南》诗。【注释】①金陵渡原有依山而建的驿楼。②斜月:西斜的落月。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③瓜洲:在今江苏江都的江滨。地当运河口岸,斜对镇江。【鉴赏】这首诗抒写的是诗人旅夜愁怀,是张祜漫游江南时写在渡口小楼的题壁诗。诗的前两句写羁旅之愁:诗人歇宿在金陵津渡口的一座小楼里,因为远离家乡,心里不免泛起一阵淡淡的愁。起笔平淡而轻松,接着便极自然地将读者引入佳境。“潮落夜江斜月里”,诗人伫立在小山楼上眺望夜江,只见天边月已西沉,江上寒潮初落。诗人在朦胧的西斜的月光中,观赏潮落之景。用一“斜”字,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为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与上句的“一宿”呼应,写出诗人满怀羁愁、夜不能寐的情形。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背景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上,显得格外明亮。诗人用“两三星火是瓜洲”将远景一点染,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美妙的夜江图。诗人用笔轻灵而细腻,在精工镂刻中,又不显斧凿之痕迹,显得那么浑成自然。这首诗的境界也清美之至、宁静之极,那两三星火与斜月,夜江明暗相映衬,融成一体,情景如在眼前。此诗末句为传神之笔。若无“两三星火”,此诗近无可读处。然此处着“两三星火”,意境宕开。
金陵津渡小山楼。推荐。爱诗词网。【诗句】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出处】唐·张祜《题金陵渡》。【意思】我伫立在金陵渡口,一座依着青山的小楼头。这一夜啊,心里涨满了客旅的忧愁。潮水退落了,斜月在夜江里飘浮。遥望隔岸,两三点灯火忽明忽灭,象天上的星星闪烁不休。呵,那里可是惹人遐思的——古渡瓜洲!【注释】瓜洲:镇名,在今扬州市南,隔江与镇江市相望。句意:落潮的大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对岸三两星火,那就是瓜洲。【全诗】《题金陵渡》.[唐].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题解】金陵渡即长江南岸镇江渡口,与北岸瓜洲相对。唐人习惯于称镇江为金陵。如唐赵璘《因话录》谓李勉至金陵,屡赞招隐寺标致;宋王楙《野客丛书》引唐张氏《行役记》,谓甘露寺在金陵山上。二书所谓金陵皆指镇江。这首《题金陵渡》是作者的名作,写夜泊金陵渡,眺望江北瓜洲镇情景,境界清美宁静,极空灵之致。【作者】张祜,唐代诗人,生平见前《纵游淮南》诗。【注释】①金陵渡原有依山而建的驿楼。②斜月:西斜的落月。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③瓜洲:在今江苏江都的江滨。地当运河口岸,斜对镇江。【鉴赏】这首诗抒写的是诗人旅夜愁怀,是张祜漫游江南时写在渡口小楼的题壁诗。诗的前两句写羁旅之愁:诗人歇宿在金陵津渡口的一座小楼里,因为远离家乡,心里不免泛起一阵淡淡的愁。起笔平淡而轻松,接着便极自然地将读者引入佳境。“潮落夜江斜月里”,诗人伫立在小山楼上眺望夜江,只见天边月已西沉,江上寒潮初落。诗人在朦胧的西斜的月光中,观赏潮落之景。用一“斜”字,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为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与上句的“一宿”呼应,写出诗人满怀羁愁、夜不能寐的情形。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背景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上,显得格外明亮。诗人用“两三星火是瓜洲”将远景一点染,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美妙的夜江图。诗人用笔轻灵而细腻,在精工镂刻中,又不显斧凿之痕迹,显得那么浑成自然。这首诗的境界也清美之至、宁静之极,那两三星火与斜月,夜江明暗相映衬,融成一体,情景如在眼前。此诗末句为传神之笔。若无“两三星火”,此诗近无可读处。然此处着“两三星火”,意境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