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朗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僚选拔制度。汉代选官主要靠州郡察举,察举的依据,是乡闾对当地士人的品评。汉末曹操主政后,为扩大统治基础,屡次颁布唯才是举的求贤令。但自黄巾大起义以来,战乱频仍,士流播迁,里闾组织与本籍士人多相脱节,政府不能借助乡论来考核士人。延康元年(220),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之议,立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推行此制的组织机构是司徒府、吏部和各级中正。起初只置郡中正,齐王曹芳时,河内温县(今属河南省)大士族司马懿当政,增置州大中正。大小中正例由司徒府选择德充才盛、贤有识鉴的原籍州郡的现任中央官员来兼任,皆有属员,称“访问”。实行的办法,一般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确定品第,由郡中正负责察访与他同籍的散在各地的士人,了解其家世门资,写成簿阀;核实其才德品行,作出评语(状);而后厘别等第(品),汇总至各州大中正。等第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品级,前三品为上品,余为卑品。不过,一品形同虚设,无人可及,三品则至西晋中期以后就不被认为是上品了,故所谓上品长期即指二品。中正品第人物,以三年调整一次为常例,也可临时升降。第二步是依品授官。中正将士人的簿阀、状、品三项材料造成表册(称“写黄纸”),送交吏部,作为除授官职的根据。官位与品第相对应,升官必须升品,降品等于免官。此制初行,加强了中央对选官大权的控制,士人定品主要根据人才优劣,而不专重家世门第,因而多少改变了汉末那种私家臧否人物、操纵选举的形势,选拔了一些确有才干者充实官僚机构。但由于门阀势力的逐步发展,九品中正制实行未久,即弊端丛生。曹魏后期,中正皆取高门著姓充任,品定士人等第只看阀阅世资,完全放弃唯才是举的原则,西晋时已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严重局面。于是,九品中正制就从中央制约名士大姓的选官制度演变为门阀士族把持选举、垄断政权的工具。南朝寒门势力上升,皇帝往往通过考试的手段削抑士族的权势,宋、齐两代设孝廉(试经)、秀才(试策)二科,梁、陈又增设高策科,都是为此。而北朝从齐后主高纬开始,州郡辟士之权渐延于朝廷,周武帝宇文邕也下令罢门资之制,九品中正制度日趋衰落,至隋唐正式为科举制度所取代。了解这一制度,主要可读《三国志》《晋书》、《宋书》的有关各传和《通典》卷十四《选举典》、《廿二史劄记》卷八参阅杨筠如《九品中正与六朝门阀》(商务印书馆)。唐长孺《九品中正制度试释》(《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征引繁富,有新见,亦便初学。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浪史

清啸风轩藏版本《浪史》扉页书影

()

【诗句】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出处】唐·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意思】没有几天我们就要一醉而别了,所以我们在一起几乎游遍了这一带所有的名胜古迹,楼阁亭台。什么时候这石门路上能够让我们再度相逢,金樽重开?【全诗】《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唐].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注释】①天宝三年(744),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遇,次年伴游齐鲁,“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结下深厚友谊。745年晚秋,两人分别于石门山,此后再未相见。临别时李白写下了这首送别诗.杜二甫,即杜甫,因排行第二,故称杜二甫。②池台:山水台阁。③徂徕:徂徕山,在石门山东北。④飞蓬:草名,枯后根断,随风飘旋,故称飞蓬。比喻李白、杜甫。【题解】诗篇名。唐代李白作。此诗大意:上次醉别后多少天,我们又重逢于鲁郡,游遍了这里的山水楼台。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再度聚首于石门,重新开樽痛饮呢?秋波荡漾不停地泻入泗水,晓色(海色)中徂徕山隐约可见。分别后将像飞蓬一样,各奔东西,愈离愈远,今日且让我们共同干杯,以博一醉。诗从醉别开始,以醉饮结束,酒成了李、杜友谊佳话的重要内容:叙旧、赏景、畅游、话别都离不开酒,酒是他们友谊的媒介与纽带。原诗如下:“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赏析】天宝三载(744),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识,从此结下深厚友谊,一年后,李杜重逢,同游齐鲁;深秋,杜甫告别李白,西去长安,李白因“思君”情切,写下此诗,遥寄杜甫。“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诗劈空发问,突兀而起。沙丘城,在山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址。来沙丘之前,诗人曾和杜甫一起“登临遍池台”(《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快乐时光。二人分手后,李白独寓沙丘城中,“高卧”指的正是当时无聊乏味的闲居生活。“我来竟何事”这一问,寓意深长,引人注目,开篇即抓住读者。它既表现出诗人在告别了与挚友携手同游、诗酒流连的欢乐生活后的孤单和惆怅,也折射出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屡遭挫折、不被重用,最终被驱出朝廷,落得个“高卧沙丘城”的凄惨处境。好友远去,我竟独来,回想昨日,念及今日,诗人怎能不感慨万端,怎能不更加思念情同手足的远方朋友?对杜甫的思念之情仿佛占据了诗人的整个身心,使他无法排遣。诗的中间四句正是诗人这种情怀的生动写照。三、四两句借景抒情,五、六两句更以事言情。酒本可销忧,歌亦能解愁,如今“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足见诗人百般无聊,情思难遣。结尾两句巧妙设喻,直抒其情:我思念朋友的感情像沙丘城外的汶水一样,浩浩荡荡,奔流不息。汶水,源出山东莱芜,自东北向西南而流;杜甫告别李白前往长安,长安在沙丘西南,所以说“浩荡寄南征”。由“思君”两句试回过头来再看以上各句,觉前六句虽句句不直言思君,却句句不离思君,诗人的各种感受皆由思君使然。如此蓄势蓄力,至结尾发而为“思君若汶水”的浩歌。两句诗把思君之情比作一川流水,化无形为有形,创造出一种情意绵绵、相思不绝的意境,将美好而深挚的感情表达得尤为真切动人。

()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

【出处】唐·李白《将进酒》

【译注】自古以来圣人贤士都孤独寂寞,只有饮酒的人能留名后世。

()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

()

张岱

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癗(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