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原文

曹刿论战原文朗读

《《左传》·曹刿论战》全文|原文注解与大意翻译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11),战于长勺(12)。公将鼓之(13)。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14)。公将驰之(15)。刿曰:“未可。”下视其辙(16),登轼(17)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18),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19)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20),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21)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22),故逐之。”



【注释】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曹刿(guì),鲁国人。

〔十年〕鲁庄公十年(前684年)。

〔肉食者〕指那些有权位的人。

〔间(jiàn)〕参与。

〔鄙〕鄙陋。指眼光短浅。

〔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打仗。“以”是介词,凭借。“何”是疑问代词。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往往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专〕专有,独占。

〔牺牲玉帛(bó)〕祭祀的东西。牺牲,指祭神的牛羊和猪。玉,宝玉。帛,丝织品的总称。

〔孚(fú)〕信任。

〔请从〕请允许(我)跟您去。

(11)〔公与之乘〕鲁庄公同他(曹刿)坐一辆车。

(12)〔长勺〕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莱芜东北。

(13)〔鼓之〕击鼓。击鼓是进军的信号。“之”,语助词,没有实义。

(14)〔败绩〕大败。

(15)〔驰之〕驱车马追击敌人。之,指齐军。

(16)〔辙(zhé)〕车辙,车轮碾出的痕迹。此指齐国战车的轮迹。

(17)〔轼(shì)〕车前的横木。

(18)〔克〕胜。

(19)〔作〕振作。这里是鼓足起来的意思。

(20)〔盈〕充沛,旺盛。

(21)〔伏〕埋伏,伏兵。

(22)〔靡(mǐ)〕倒下。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出兵来攻打鲁国。鲁国的国君鲁庄公决定马上迎战。曹刿求见鲁庄公。他的乡亲们说:“这是官老爷们的事,你插进去干什么?”曹刿说:“那些官老爷们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

于是,他就去见庄公。曹刿便问:“您凭借什么条件去打仗?”庄公说:“吃的穿的我不独自享用,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点小恩小惠不能使广大人民都得到,老百姓们不会跟着您去打仗的。”庄公又说:“祭祀用的祭神品,该供给多少就给多少,一定老老实实,决不弄虚作假。”曹刿对答说:“这只是小信用,神灵仍会不信任,因而不会保佑您的。”庄公又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判得一点不错,但一定按实际情况处理。”曹刿说:“这是尽心为百姓办事的表现呀,现在您可以出兵迎战了。打仗时请允许我跟着您去。”

庄公和曹刿坐在同一辆战车上,在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摆开了战场。庄公准备击鼓进军,曹刿说:“不行。”齐军一连击过三次进军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庄公要命令军队追击,曹刿说:“还不可以。”说罢,就下车察看齐军逃跑时留下的车轮痕迹;然后,又登上战车前的横木,望着远处溃退的齐军,说:“可以追击了。”于是出兵把齐军打跑了。

战斗胜利了,庄公向曹刿询问战时那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打仗,就必须凭借勇气。擂第一次鼓时,士气振作;擂第二次鼓时,士气便低沉下来了;当第三次鼓擂响的时候,士气就消失了。这时,齐军的士气已消耗尽了,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因此一上去就打胜。大国,很难估计它的底细,我怕他们撤退时留下埋伏。当我看到齐军车辙混乱,战旗东倒西歪时,才下令军队追击。”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散文·全祖望文《阳曲傅先生事略》

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先生也。初字青竹,寻改字青主,或别署曰公之它,亦曰石道人,又字啬庐。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先生六岁,啖黄精,不乐谷食,强之,乃复饭。少读书,上口数过,即成诵。顾任侠,见天下且丧乱,诸号为荐绅先生者,多腐恶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肯少与时媕婀。提学袁公继咸,为巡按张孙振所诬,孙振故奄党也,先生约其同学曹公良直等,诣匦使三上书讼之,不得达,乃伏阙陈情。时抚军吴公甡亦直袁,竟得雪,而先生以是名闻天下。马文忠公世奇为作传,以为裴瑜、魏劭复出。已而曹公任在兵科,贻之书曰:“谏官当言天下第一等事,以不负故人之期。”曹公瞿然,即疏劾首辅宜兴及骆锦衣养性,直声大震。

()

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1)

()

【诗句】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意思】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开头弹的是《霓裳》,后来弹的是《六么》

()

【诗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出处】唐·杜甫《饮中八仙歌》。【意思】天子召见李白,他却不肯上船,仍然狂饮不止,嘴里还喊着“我是酒中的神仙”。天子:指唐玄宗。据载,玄宗曾泛舟白莲池,高兴之余,召李白前往写序。臣:官吏对皇帝的自称。【鉴赏1】原诗作者杜甫借这首诗描写饮中八仙,八位酒仙喜好杯中物者的事迹。“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两句诗是作者对李白的描述,由此可以明显看出:诗仙李白性情的豪放与潇洒。【鉴赏2】玄宗某日坐船游乐于江上,曾命令部下邀请李白上船共饮。其时,李白正在长安酒店饮酒,不但不肯遵命去谒见天子,并且很骄傲地回答:“我是酒中的仙人!”以此描写诗仙李白醉酒的情态,及其狂傲的性情。相传李白是个非常喜好喝酒的大诗人,只要喝过一斗酒,就能吟诗百篇。【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李白嗜酒成性,狂放不羁的性格。[例]但李白这个狂士早已勘破官场炎凉,乘酒兴,竟违旨拂袖离去。后来杜工部在《饮中八仙》的诗里才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名句。(张笑天、韦连城《睡美人之泪》)二、用以形容嗜酒者有酒便不顾其他的情状或酒后的张狂醉态。[例]狂酒论诗文,才知他酒量不小,且喝后醉态可掬,大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态势,李白是他的敬仰对象,于是“敢与李白拼千樽”成了他的名言。(一曲《写给他与自己》)【全诗】《饮中八仙歌》.[唐].杜甫.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解析】关于杜甫这首诗的重叠押韵问题,自宋代开始,常常被诗歌评论家们提起。胡震亨在这里举出汉代的七言古诗《柏梁诗》,批评蔡绦《西清诗话》和刘辰翁《集千家注批点杜诗》“古无此体”的说法是失于深考,他的批评是正确的。《东方朔别传》说:汉武帝曾在柏梁台上召集群臣赋诗,每人各写一句,共同创作了这首《柏梁诗》。此诗每句押韵,共26个韵脚,其中三次出现“之”和“治”,而“时”、“材”、“来”、“哉”也各出现了二次。不过早在宋代,王观国的《学林》卷八即针对此诗说:“子美古、律诗重用韵者亦多,况于《歌》乎!”在列举了杜诗中一些重叠押韵的诗例后,王观国又根据《古诗十九首》中《东城高且长》一篇以及曹植《美女篇》等诗中也有重叠用韵的情况,指出:“子美诗非创意为此者”,“古人诗自有此体格”。事实正是如此,一直到唐代,诗人们对于押韵,创作态度还是相当洒脱灵活的,他们并不以押韵中重复出现同一个韵脚为病,但这必须是服从内容和感情的需要,杜甫的这首《饮中八仙歌》典型地说明了这一点。即以诗中的贺知章和李白来说,前者掉在井中,居然就沉酣睡去,这一个“眠”字,突出了他醉后的狂放;后者醉卧酒家,连皇帝的召见也不予理睬,同一个眠”字,突出了他醉后的狂傲。这两个“眠”字,能用别的字来代替吗?胡震亨说杜甫“原似有意犯重”,换一个角度来说,那就是杜甫为了刻画笔下人物的醉态,“各极其平生醉趣”,以突出他们的性格,不以词害意,也不以韵害词,并不在乎韵脚的重叠。宋代以后,诗人们在押韵时,态度就远不如前代诗人洒脱了。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是以豪放旷达著称的苏轼,在《送江公著知吉州》诗中写下了“方将华省起弹冠,忽忆钓台归洗耳”,“簿书期会得余闲,亦念人生行乐耳”诗句后,因为韵脚重复了“耳”字,所以自己作注,声明:“二‘耳’意不同,故得重用。”虽然是同一个字,但一是名词,一是语气词,意义不同,所以不能认为是重韵。由此可见他们在这一问题上是如何拘泥了。因此,杜甫这首诗的重叠用韵,才会长期成为他们议论的话题。不过他们在惊诧之余,终于发现了,在古体诗中,韵脚的适当重叠,倒是能表现出一种“错杂之趣”,而别有特色的。这就是杜甫叠韵成趣的《饮中八仙歌》给我们的宝贵启迪。

()

【诗句】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出处】唐·王维《终南别业》。【译注】兴致来时,一人独往山中,那怡人悦目的事,只有自己才知道。用婉曲手法,从侧面表现诗人对恬静生活的热爱。今天可借以表现个人的兴趣、爱好。注:胜事,赏心悦目的事儿。【全诗】《终南别业》[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赏析】首联中,“好”、“晚”分别为大拗、孤平,虽都被“南”字救,但“山”字又拗,故次句本身为拗句,首句也只能认为是拗句;第三句因“兴”字不平、未满足变格2条件而为拗句;第四句因“空”、“自”皆拗也为拗句;第七句因“偶”字不平、未满足变格3条件又为拗句。总之,八句中有五句为拗句,故王力先生《古体诗律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以下简称《古律》)第167页把本诗称为“古风式的律诗”。本诗如行云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写出了诗人自得其乐的情趣,超然物外的风采。颈联是全篇之警策,两句是诗中有画,深得后人赞赏。

【鉴赏】别业,即别墅。终南别业,即辋川别墅。这首诗《河岳英灵集》题作《入山寄城中故人》,《国秀集》题作《初至山中》,可见这首诗写于开元二十九年(742)诗人初居终南山时。诗作抒发作者的闲适静幽之情,衬托对仕途生活的厌倦。首联说,过了中年,很喜欢修道养性,因此晚年就迁居到终南山脚下。次联,具体描绘他的闲适生活:兴致来时常常独自出游,这种乐趣(胜事)只有自己知道。什么乐事呢?“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沿着溪流散步,一直到泉水尽处,坐在石头上看山中云起。这一联是作者的名句,对偶工稳,两句一贯而下,是高超的流水对。黄庭坚云:“余顷年登山临水,未尝不读摩诘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故知此老胸次有泉石膏肓之疾。”(《苕溪渔隐丛话》)末联继续叙述:或者偶然在树林中遇到一二老年人,在一起谈谈笑笑,忘记了回家。全诗自始至终描绘作者的闲适生活,写得淋漓尽致,但其对仕途的厌倦之情尽在不言中。宋苏庠云:“此诗造境之妙,至与造物相表里,岂直诗中有画哉?观其诗知其蝉蜕尘埃之中,浮游万物之表者也。”(同上书)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则云:“此等作律诗则体格极高。”言之成理。

()

【题解】北固山在镇江东北江滨。北临长江,形势险要,因名北固。南朝梁武帝曾登此北望,因又名北顾山。分前峰、中峰和后峰。东吴孙权所建铁瓮城以及晋唐以来的郡治都在前峰下,现名鼓楼冈。明代因“倭寇”侵入长江,郡守为了守城,将前峰与中峰凿断。现在北固山即指中峰与后峰。此诗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最早见于唐人编的《国秀集》,唐人殷璠将其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多异文。诗写舟次北固山下,潮平岸阔,风轻帆直,残夜归雁,因而触发心中的乡思。全诗意境优美,尤其第三联驰誉当时,屡为人称道,张说曾将其手书于议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次北固山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