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书

刘玉书朗读

作者:尚继红【本书体例】

刘玉书,生性蠢拙,幼读书,日授数十字,诵终日,不能上口,十四五,尚不辩之无。父忧之曰:“蠢若此,他日何以自立?”乃为纳资捐一杂职,俾至部投供候选,冀他日得一缺,为啖饭处也。刘长,蠢益甚,加以迂拙;顾行止庄重,跬步必循规矩,与人对语,呐呐如不出诸口。

候选二十年,选得广东某巡检缺。故事末秩得缺,得于午门外谢恩,惟徒存此例,无有行之者。刘居京师久,习闻此说,得缺之明日,天未黎明,肃具朝衣朝冠,恭诣午门,行三跪九叩谢恩礼。是时天方雨,刘于雨中叩拜从容,惟恐陨越。适某邸入值,乘舆过见而异之,使兼问为谁?刘谨对:“新选广东某县某司巡检刘玉书,叩谢天恩。”兼走报,某邸以为奇。既入朝房,遇两广制军某公,盖公时方入京陛见也,顿忆刘事,因语之曰:“贵属下某县某司巡检刘某……”将举其事以为笑,讵言至此,内忽叫起,遂不及竟其说,忽遽而入。自此某公亦未复与某邸遇,陛(bì庇)辞回任,刘恰亦领凭到省,趋辕谒见,公忆某邸朝房语,优遇之。问某王爷安好,“余出都时未及见也”。刘唯唯,到任未一年,即奉檄兼办就近某厘局,获资巨万。既而以事晋省,复谒制军,制军谓汝职太小,盍过班。刘亦唯唯。旋捐升县令,即历署优缺。不数年,叠捐叠保,居然监司矣。请咨引见。制军备土仪及书,令赍(jī及)呈某邸。

刘抵都引见事毕,即躬赍礼物,赴邸求见,而未备门者引进费,门者呵之曰:“若欲求见,当于四鼓时来。”刘亦唯唯。果于四鼓往,则邸方乘舆将入值,刘即舆前叩见,呈书礼,邸颔之。就舆中拆视制军书,书中常语外,兼及“刘某心地忠厚,才具优长,已荐保至道员”云云,盖终以刘为邸之私人也。某邸此时,已尽忘前事,亦不解制军书中言,颇以为异。沉吟自问曰:“刘某何人,而劳谆谆道及?”既入见,适某道缺出,上问谁堪胜任者?某邸意一时无人,即举刘对,竟被真除。

世之升官发财者,皆得之于机巧迎合,刘独得之于朴愿愚拙,不亦异乎?为此言者,特就一面言之耳。不知刘之升官发财,虽得之于朴愿愚拙,而其所以升官发财者,仍不出于机巧迎合,盖非某制军之机巧迎合,刘必不升官发财也。不过机捩(liè列)启于彼,而转动发于此,人自不觉耳。

(选自《我佛山人札记小说》)

刘玉书,生来就愚笨,小时候读书,一天教他几十个字,他诵读一天还不能朗朗上口,到十四五岁,也认不了几个字。他父亲为之担忧:愚笨到这种地步,以后如何自立门户呀?就为他出钱捐了一个小官的资格,让他到吏部等候选用,希望日后能得一职位,寻个吃饭的地方。刘长大后,更加蠢笨,又加上生性迂钝,但他行动举止庄重,步步必定中规中矩;和人交谈,口舌讷讷好象话说不出口。

候选了二十年,才被派到广东某县当一个巡检的小官。按旧例,小官得到任用必须到午门外谢天恩,只是这规矩早已名存实亡。刘住在京师久了,多次听到过这种规矩,得缺第二天,天还没亮就郑重其事地穿着朝衣朝靴,恭恭敬敬抵达午门,行三跪九叩谢恩大礼。当时天正下雨,刘在雨中叩拜一丝不苟,惟恐礼数不周。恰逢某王爷入朝值班,乘车过午门,看见刘的举动感到奇怪,派随从去探问,刘恭敬地回答:“新选广东某县某司巡检刘玉书,在此叩谢天恩”。随从跑回报告,王爷甚以为奇。入了朝房之后,恰巧遇见两广总督某公,当时正入京晋见皇帝,王爷马上想起刘玉书的事,就告诉某公说:“贵部下某县某司巡检刘某……”正准备细述刘玉书的事引为笑谈,哪想刚说到这儿,里面忽然唤王爷,所以等不及说完便匆匆入内了,自此某公再没有和王爷相遇。某公待皇帝召见完毕回到广东,刘玉书恰恰也领了任命书到省,赶到总督衙门谒见。总督想起王爷在朝房中的话,对刘很优待,问候了某王爷安好,并说:“我出京时没来得及再见到王爷”。刘唯唯答应。刘到任还不满一年,就奉命兼职办理近处的某税局,得钱巨万。后来因公事到省,又谒见总督,总督说:“你的职位太低,何不捐资迁升?”刘还是唯唯答应,随即捐钱升为县令,随后就屡次得到好职位。不几年,连捐带保,居然升到道员了。请人引荐求见皇上时,总督准备了土特产和书信,让刘玉书带给王爷。

刘到京都,引见的事办完后,随即亲自带着礼物到王爷府求见,因没准备门人引进的小费,门人呵叱说:“你如果想求见,应当在早晨四更天时来!”刘唯唯答应,果然于第二天四更时前往。王爷正准备乘车入朝当班,刘就在车前叩见,呈上书信和礼物,王爷微微点头。在车中拆看总督的来信,信中除了寒喧之外,还提到了“刘某心地忠厚,才学兼备,已经荐保为道员了”等等,因为总督一直还以为刘玉书是王爷的自己人。王爷这时把以前的事也早忘了,不明白总督信中的话,很是奇怪,沉思自问道:“刘某是什么人,而烦劳总督殷勤提及呢?”入朝以后,恰逢有一个道的位置空缺,皇上问谁可胜任,王爷心里一时无人,便推荐了刘玉书,竟然真的任命了。

凡世上升官发财的人,都靠着会投机迎合,而刘玉书单单受惠于敦朴愚笨,不是很特殊吗?这种说法,只是从一个方面看问题,不懂刘玉书的升官发财,虽然由他的敦朴愚笨,而他之所以能升官发财,仍然也有赖于会投机迎合,若不是某总督善于逢迎,刘必定不会升官发财。不过是机关在彼而结果在此,人们没有察觉罢了。

这是一篇绝妙的讽刺小说,傻瓜刘玉书竟然一路顺风,升官发财,可见官场是多么地荒谬绝伦。

刘玉书生性愚钝,什么也学不会,他的父亲为之担忧,竟然认为让他做官是唯一出路,真是莫大的讽刺。难道做官的都是傻子,难道愚笨到什么也不会干竟然会做官吗?刘玉书等了二十年才得官,又因为愚钝死守古训到午门谢恩被王爷遇到,本来成了王爷的笑料(看来王爷是做官的聪明人),不料这笑话竟没讲完,只报了姓名给刘的上司,刘的上司也是一个做官的“聪明人”,“领悟”了王爷的意思,因此刘玉书这个笨人的官职不但得以保全,反而越升越高。可见一个人的机遇是多么地偶然。

刘玉书笨就笨在永远是唯唯诺诺,因此看上去举止庄重,行为中规中矩,决不轻易发言决不乱说乱动,绝对是个好官的模样。对王爷唯唯诺诺,对制军唯唯诺诺,连对门人也是唯唯诺诺。试想如果刘玉书稍微聪明一点,那么面对制军的误解,哪怕稍做辩解,这官职怕就飞掉了;如果刘玉书稍微能干一点,比如做县官励精图治,这乌纱也不一定能一直保全。什么也说不出当然就“心底忠厚”,什么也不干当然就“才学兼备”。

吴趼人这傲世才子叙述完这件事,本已成就了小说家的事业,可是忍不住分析给我们看刘玉书升官的奥妙,他一言道破,刘玉书的升官决不仅仅是因为他朴愿愚拙,而归根结底仍然是因为制军等“聪明人”的投机迎合,如果没有这些“聪明人”的幕后交易,刘玉书还做什么官。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无论是谁,只要在中国过活,便总得常听到“他妈的”或其相类的口头禅。我想:这话的分布,大概就跟着中国人足迹之所至罢;使用的遍数,怕也未必比客气的“您好呀”会更少。假使依或人所说,牡丹是中国的“国花”,那么,这就可以算是中国的“国骂”了。

我生长于浙江之东,就是西滢先生之所谓“某籍”。那地方通行的“国骂”却颇简单:专一以“妈”为限,决不牵涉余人。后来稍游各地,才始惊异于国骂之博大而精微:上溯祖宗,旁连姊妹,下递子孙,普及同性,真是“犹河汉而无极也”。而且,不特用于人,也以施之兽。前年,曾见一辆煤车的只轮陷入很深的辙迹里,车夫便愤然跳下,出死力打那拉车的骡子道:“你姊姊的!你姊姊的!”

别的国度里怎样,我不知道。单知道诺威人Ham-sun有一本小说叫《饥饿》,粗野的口吻是很多的,但我并不见这一类话。Gorky所写的小说中多无赖汉,就我所看过的而言,也没有这骂法。惟独Artzybashev在《工人绥惠略夫》里,却使无抵抗主义者亚拉借夫骂了一句“你妈的”。但其时他已经决计为爱而牺牲了,使我们也失却笑他自相矛盾的勇气。这骂的翻译,在中国原极容易的,别国却似乎为难,德文译本作“我使用过你的妈”,日文译本作“你的妈是我的母狗”。这实在太费解,——由我的眼光看起来。

()

《人生礼赞——青年人的心对歌者说的话》

朗费罗

()

【诗句】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出处】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意思】听说你要来看我,我一直在盼望着你的到来,西楼望月亮已圆缺好几次了。言盼望好几个月了。【全诗】《寄李儋元锡》.[唐].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寄赠诗。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初夏,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今属安徽)刺史。在滁州任上,诗友李儋托人问候。韦应物写了此诗寄赠之。是时,朝政紊乱,藩镇嚣狂,国衰民贫,诗人深为忧虑。这年冬,京都长安为叛逆朱泚所占,德宗逃往奉先,直到次年五月才收复长安。此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打探消息。写此诗时,探者未回,诗人十分忧愁。此诗真实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见出其有志难伸的无奈心境。首联起笔写“花里逢君别”,勾起往事而回忆,又以“花开已一年”比衬,显出光阴之迅疾,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之感。颔联之“世事”暗指朱泚叛乱,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茫茫”“黯黯”,两个叠词写透了国事的不堪设想和诗人心情的沉重无奈,诗人为国家与个人前途而忧虑,真是一筹莫展,百般无奈,只觉前途一片茫茫,无所作为。颈联采用对比写法,出句“多疾病”写归隐田里的理由,对句写自己一贯勤于政事,忠于职守,见百姓流离逃亡,内心惭愧,岂能一走了事?这就写出了诗人仕隐的矛盾苦闷心情。对此联,范仲淹曾叹为“仁者之言”,朱熹赞之“贤矣”,黄彻云:“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䂬溪诗话》)这些评论,赞美了韦应物的思想品格,在那个时代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典型性,遂成名句。尾联对友人之问候和慰勉,流露出感激之情。全诗语言朴实,真实动人,表现了诗人较高的思想境界。

()

【诗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出处】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意思】又一次为友人送行,那萋萋的芳草呀,也意蕴着别离的深情。【全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诗得“题”的意思。【鉴赏】白居易的这首诗因四个方面的原因而闻名。一是为他青年时期作品。他的《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是现存白氏作品中最早的一首,该诗题下作者原注:“时年十五。”而这首作于贞元三年(787),时年十六。二是此诗为应考之作。按科场规定,应试作品限定题目,前加“赋得”二字。这种命题作文,不仅不是作者有感而发,而且体式上的规矩严格,不容易产生佳作,应制诗得以传世的可谓凤毛麟角,而此诗居然在白居易大量作品中,居于显要地位,一直为后世所乐道。三是白居易因此诗而一举成名,由此步入诗坛。据载,白居易自江南入京,晋谒名士顾况。顾况见他年轻,打趣地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可是当读到投献诗文中的“野火烧不尽”二句,大为激赏:“道得个语,居即易矣!”并为之延誉,遂声名大振(见唐代张固《幽闲鼓吹》与宋代尤袤《全唐诗话》),竟至产生轰动效应。明代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叙白谒顾事如前述)长安冰雪至夏月则价等金璧,白诗名动闾阎,每需冰雪,论筐取之,不复论价,日日如是。”四是此诗原意以古原草写别情,本无惊人之处,只是按《楚辞·招隐》“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意加以衍生而已,可是前四句的“咏草”却不同凡响,无怪乎顾况大为赏识。后世欣赏这首诗,也可以说大多数人已不着眼于写别情,而注目于咏草,由咏草获得哲理性启示。诗人原以草为喻,写景抒情,构成意境,本无意于说理,可是恰恰道出了哲理。这种“理语”仍是景语或情语。因为理融于形,如盐入于水,因而不使人觉得抽象概念,反觉得隽永有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原上草,郊原上的草,覆盖面很广。离离,茂盛貌。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绿草如茵的芳甸,也就是“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诗人由起句的景语一下子探入其内在规律,继之以“一岁一枯荣”的理语。由“荣”想到其“枯”,并点明“枯”能转化为现在的“荣”。一年生植物野草,虽然有荣、枯的变化,可是植根于大地,有着强劲的生命力,虽枯仍会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递进一层,从不畏外界凌虐的角度,进一步说明野草的旺盛生命力。野火,秋冬草枯时放哨火。原为古代刀耕火耨时代的习俗。实为烧掉枯的叶茎,既芟锄芜杂,又消灭害虫卵,且可为肥料,都是为了日后草的萌发、生长。这里将“野火”视为焚毁草的力量。野火一烧,成燎原之势,火烈威猛,对于枯草来说,必然是“烧尽”。说“烧不尽”,是“春风吹又生”,因埋于地下的根仍在,从草的生命方面看,是不得“尽”的。枯、荣,写草的茎叶变化;尽、生,写草的体与根关系。草,虽枯仍能荣,虽尽还会生,草生命力的顽强可见。缘草不畏自然界的秋霜冬雪,不怕外力的纵火燃烧,始终能生能荣,且呈“离离”之势,使人可以联想到一切有根柢有生命力的事物,总是能战胜外力,永葆青春的。这首诗诗人意在以春草萋萋喻别情凄凄,一表草盛以示情深,一表草又生以喻情不绝。可是在流传过程中,人们往往将诗的前四句提取出来备加赞扬,津津乐道生命不绝、事物无穷的道理。尤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更为人常常摘出引用,以说明论点。从对《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鉴赏来说,前四句与后四句是浑成一体的,而且前四句是为后四句服务的,可是从文学鉴赏的复杂性说,也不排斥截取诗的一部分由原意而引申新义的做法,因此这首抒情诗的部分可以视为哲理性的诗句。

()

“也送行人老。”詩句出處:《虞美人》;是宋朝詩人晁補之的作品。
原桑飛盡霜空杳。霜夜愁難曉。油燈野店怯黃昏。窮途不減酒杯深。故人心。羊山古道行人少。也送行人老。

()

《北岛·回答》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