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华歆王朗》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1]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1]华歆:见前篇《管宁华歆》注。王朗:字景兴,东汉末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献帝时为会稽太守,以兵败降孙策;后曹操任为谏议大夫,入魏,历文帝、明帝朝,累官至司空,封乐平乡侯,卒谥成。为人博学多才,有著述多种,皆佚。
【译文】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个人想要搭船共载,华歆立即拒绝他。王朗说:“船好在还宽敞,为什么不允许他搭乘呢?”不久,强盗追上来了,王朗就要丢下那个搭船的人,华歆说:“起初我所以担心的,正因为怕遇到这种境况。既然已经接受他托身依靠的要求,难道能够由于紧急危险而将他抛弃不管吗?”于是,仍旧照原来那样携带救助他,社会上便凭这件事评定了华、王二人的优劣。
【总案】华歆是讲信义的,又练达世事,考虑问题周密细致。当初对一个陌生人提出搭乘的请求,他不同意,看起来似乎十分冷酷无情。但后来临到急难关头,才显示出他是可以信赖的人,当初的审慎是完全必要的。而王朗则不同了,开头他未经充分考虑便贸然答应下来,这固然是出自好心;但届临贼兵追至的危险时刻,却又要舍弃以身相托的那个人,品格就不高了。小说中以对照的手法——华歆和王朗相比,各自先后的作为再对比——表现出两个人识见和处世态度的差异,无须一句评论,则可“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华峤谱叙》还记载了一个与此条相近似的故事,参读之下,更可见华歆的为人行事。歆为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令,时值汉室衰微,军阀混战,歆与郑太等六七人,自武关出外避乱。遇见一男子独行,愿与他们同路,众人可怜他,都同意了,唯有华歆认为不可,说:“现在处在危险的境地里,祸福患害都很难预料,无缘无故地接受他,有什么必要呢?况且,若发生什么意外,能够中途再抛弃他吗?”但是大家看那个人的处境困难,皆不忍心,终于还是收容他同行了。果然,那人半路跌落到井里,人们都主张不管他,独华歆说:“已经和他结伴了,再抛弃他是不义的。”最后把他救了出来才分手。
乔力
华歆王朗。推荐。爱诗词网。世说新语《华歆王朗》原文|注释|赏析|译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1]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注释】[1]华歆:见前篇《管宁华歆》注。王朗:字景兴,东汉末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献帝时为会稽太守,以兵败降孙策;后曹操任为谏议大夫,入魏,历文帝、明帝朝,累官至司空,封乐平乡侯,卒谥成。为人博学多才,有著述多种,皆佚。【译文】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个人想要搭船共载,华歆立即拒绝他。王朗说:“船好在还宽敞,为什么不允许他搭乘呢?”不久,强盗追上来了,王朗就要丢下那个搭船的人,华歆说:“起初我所以担心的,正因为怕遇到这种境况。既然已经接受他托身依靠的要求,难道能够由于紧急危险而将他抛弃不管吗?”于是,仍旧照原来那样携带救助他,社会上便凭这件事评定了华、王二人的优劣。【总案】华歆是讲信义的,又练达世事,考虑问题周密细致。当初对一个陌生人提出搭乘的请求,他不同意,看起来似乎十分冷酷无情。但后来临到急难关头,才显示出他是可以信赖的人,当初的审慎是完全必要的。而王朗则不同了,开头他未经充分考虑便贸然答应下来,这固然是出自好心;但届临贼兵追至的危险时刻,却又要舍弃以身相托的那个人,品格就不高了。小说中以对照的手法——华歆和王朗相比,各自先后的作为再对比——表现出两个人识见和处世态度的差异,无须一句评论,则可“以此定华、王之优劣”。《华峤谱叙》还记载了一个与此条相近似的故事,参读之下,更可见华歆的为人行事。歆为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令,时值汉室衰微,军阀混战,歆与郑太等六七人,自武关出外避乱。遇见一男子独行,愿与他们同路,众人可怜他,都同意了,唯有华歆认为不可,说:“现在处在危险的境地里,祸福患害都很难预料,无缘无故地接受他,有什么必要呢?况且,若发生什么意外,能够中途再抛弃他吗?”但是大家看那个人的处境困难,皆不忍心,终于还是收容他同行了。果然,那人半路跌落到井里,人们都主张不管他,独华歆说:“已经和他结伴了,再抛弃他是不义的。”最后把他救了出来才分手。乔力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胡蓝之狱”是朱元璋时期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两个最大的冤案。明朝建立后,皇权与相权矛盾,使朱元璋深感不安。1380年,朱元璋便以左丞相胡惟庸“谋不轨”借此大兴党狱,大肆屠杀功臣宿将。以伙同胡惟庸共谋不轨,杀韩国公李善长等,毒死刘基,先后株连被杀3万余人,前后持续达10年之久,史称“胡党大狱”。“胡党”而受牵连致死者或已死而追夺爵位的开国功臣有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静宁侯叶昇等,1公、21侯。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废除丞相后,其事有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蓝玉案是朱元璋时又一次大杀功臣的冤案。蓝玉初隶常遇春帐下,有谋略,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朱元璋对其宠遇甚隆,比之卫青、李靖,封为凉国公。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以谋反罪杀蓝玉,死1公、13侯、2伯,因蓝玉案被杀的人数达2万人,史称“蓝党大狱”。该案与胡惟庸狱合称为“胡蓝之狱”。胡蓝党案前后达14年之久,朱元璋利用“胡蓝之狱”杀了5万人之多。经过“胡蓝之狱”明朝功臣宿将已被杀戮殆尽。由于杀人过多,造成朝中无将的局面,对以后的政治斗争产生了不利影响。
胡蓝之狱。推荐。爱诗词网。“胡蓝之狱”是朱元璋时期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两个最大的冤案。明朝建立后,皇权与相权矛盾,使朱元璋深感不安。1380年,朱元璋便以左丞相胡惟庸“谋不轨”借此大兴党狱,大肆屠杀功臣宿将。以伙同胡惟庸共谋不轨,杀韩国公李善长等,毒死刘基,先后株连被杀3万余人,前后持续达10年之久,史称“胡党大狱”。“胡党”而受牵连致死者或已死而追夺爵位的开国功臣有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静宁侯叶昇等,1公、21侯。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废除丞相后,其事有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蓝玉案是朱元璋时又一次大杀功臣的冤案。蓝玉初隶常遇春帐下,有谋略,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朱元璋对其宠遇甚隆,比之卫青、李靖,封为凉国公。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以谋反罪杀蓝玉,死1公、13侯、2伯,因蓝玉案被杀的人数达2万人,史称“蓝党大狱”。该案与胡惟庸狱合称为“胡蓝之狱”。胡蓝党案前后达14年之久,朱元璋利用“胡蓝之狱”杀了5万人之多。经过“胡蓝之狱”明朝功臣宿将已被杀戮殆尽。由于杀人过多,造成朝中无将的局面,对以后的政治斗争产生了不利影响。
论雷峰塔的倒掉。推荐。爱诗词网。点击进入: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原文《论雷峰塔的倒掉》是鲁迅杂文中的名篇,它最初发表于1924年11月17日《语丝》周刊第一期,后由作者编入《坟》。鲁迅在这篇杂文里,表现了他不妥协的反封建精神和敢于立异的反传统的美学观点。在鲁迅看来,矗立在杭州西湖边上的雷峰塔,是中国封建主义的象征。因此,它的倒掉,使鲁迅感到,“其欣喜为何如?”才引发出这篇与传统观点截然对立的文章来。这篇杂文可分四段。第一段从未倒的雷峰塔说起。“破破烂烂的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落山的太阳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这是点题。但已表现了自己的美学观点。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史上,似乎还不能找到第二位与鲁迅那样一反传统的审美趣味的文学家。从传统的审美趣味来看,风景区中的“远村明月”、“萧寺清钟”、“古池好水”之类八景或十景不是好得很么?尤其是十景,给人以生活完美的感受,雷峰塔便是这样的西湖十景之一。而且不但景有十景,还移情于几乎衣食住行各方面,遂使“点心有十样锦,菜有十碗,音乐有十番”,至今“十全大补”的膏丸还能给病人以一种安全满足的功效。然而鲁迅偏偏反对这样一种传统的审美趣味。他管这叫做“十景病”。他诊断出了“十景病”的危害,说:“中国如十景病尚存,则不但卢梭他们似的疯子决不产生,并且也决不产生一个悲剧作家或喜剧作家或讽刺诗人”,其结果,“只是喜剧底人物或非喜剧非悲剧底人物,在互相模造的十景中生存,一面各各带了十景病。”这就是说,“十景病”式的审美趣味麻痹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社会矛盾的感受,助长了“十全停滞生活”的延续。明乎此,我认为可以进一步领会本篇的题旨。然而鲁迅认为,雷峰塔的应该倒掉,还不仅在于它破破烂烂的外观,更主要是它象征着封建的幽灵。在民间故事中,雷峰塔是法海镇压白娘娘的地方,它象征着一种权势对自由心灵的无情摧残,为此,赢得了许多人的眼泪。既然白娘娘被镇压在雷峰塔下,这雷峰塔也便成为邪恶与恐怖的镇压机器,同情白娘娘的人们,向往自由的人们,希望雷峰塔的倒掉,可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鲁迅不过是这种自由心灵呼唤的代言人。所以,在本篇第二段中,作者说:“那时我唯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虽然成年后鲁迅终于明白里边根本没有白蛇娘娘,但是,鲁迅说:“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他倒掉。”这是因为,它既然是一种封建主义的象征,这象征就该被否定。第三段,“现在,他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这欣喜显然不是属于鲁迅一个人的。他证之以吴越山间海滨的民意,无不憎恨法海这种封建式的专制行为。可见,向往自由反对压迫的潜在意识在民间是普遍存在,他们不过借了寄寓于雷峰塔的一段神话传说来申诉自己的愿望,包括自己的不自由的心灵的宣泄。鲁迅这篇文章之所以有份量,博得普遍赞扬,正因为与民意息息相通。第四段,借神话传说中玉皇大帝处理法海,以致迫使他逃到蟹壳里去避祸,成为“蟹和尚”,肯定伸张正义之举。因此,本文以一句民间的詈语“活该”作结。有斩钉截铁之势。本篇写得潇洒流利,语言十分有个性,间以民谚与文言,使文气跳荡多姿,形成一种雄健诙谐兼而有之的美感。
【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出处】唐·王维《辛夷坞》【意思】山涧口空寂无人,花儿独自纷纷开放,又相继凋落。涧(jiàn):山间流水的沟。户:出入口。【鉴赏】寂寞的涧户,杳无人烟,这山中美丽动人的辛夷花,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声无息地开花,又无声无息地独自凋零。诗歌描绘的画面充满了落寞孤单的感觉。任凭辛夷花花朵开放得再好,再娇艳动人,也无人欣赏,最终只能逐渐凋零。花落本就让人伤悲,无人欣赏的花凋零更让人难过。花且如此,人何以堪?诗歌以辛夷花在无人的山涧自开自落的情景,寄托了诗人感伤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被压抑埋没的无奈情绪。【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山间野外阒无人迹,花草自生自灭。[例]幽壑中有一片红红艳艳的山花,远远望去,烂漫至极。我又想起了王维写的《辛夷坞》的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诗句使人于此时此地身世两忘,万念俱寂。花开花落,既没有人赞美它,也没有人为花的凋零而悲伤。(许乐江《楼观台怀古》)【全诗】《辛夷坞》.[唐].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鉴赏】王维是盛唐著名诗人,其山水诗尤佳。因他奉佛,又是画家,在山水诗中就注进了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感受,达到了前人未曾达到的高度,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咏辛夷的诗就颇能代表王维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理性色彩。辛夷,即木笔树的别称,又有紫玉兰、女郎花、木兰花之称。前两句“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是写辛夷花开似芙蓉花。因芙蓉花与辛夷花相近,裴迪在他和《辛夷坞》诗中也说:“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其花开时节在早春,而且是先叶开花,有紫、红两种,其含苞待放时有如笔蘸紫红颜料的毛笔头,向上而立,故有木笔之称。王维这里描绘的着眼点是木末,即树枝上的辛夷花,其色与芙蓉花相近,这一点,不从似笔着眼,也不从女郎花着眼,自有他自己的会意之处。“山中发红萼”辛夷花苞在“山中”发,其色为红,这里“山中”给人空旷之感。接着第三句“涧户寂无人”是进一步强调了辛夷花的红萼所处环境,是山中涧谷,寂寂无人的所在。“纷纷开且落”一句作结,将“无人”的境界进一步深化,深化到连花也“无”的最高境界中。“纷纷”是言其多,“开且落”是那样急促,匆匆而开,匆匆而落;发自山中,落于山中。不为人所开,不为人所落。这是一种多么古朴、宁静的境界,从这一境中我们能体味到什么呢,是为辛夷花“红萼”发而欣喜,为其落而惋惜吗?还是从辛夷花的山中自开自落的变化中对自然和人生有所领悟呢?真令人味之无穷,有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之感。王维这里不仅仅是咏辛夷花,而是借此抒写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发,一种对自然界的返朴归真的探求。他不以咏物的细巧精致取胜,而是以物写境,以境喻理,以境达理。这在咏物诗写作中真可以说别具一格,难以企及。当然咏物诗贵在有寄托,但寄托也是各种各样,难求一律。王维这首诗中体现出来的无人的境界,花开花落无人知也无须人知的境界,就是无我的境界,我与物混一的境界。不必欣喜于“红萼发”,不必惋惜于“开且落”。“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好静”的追求不一定限于晚年,以动态写静,动中求静,倒却是王维诗中常见的艺术手法。他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所追求的境界同《辛夷坞》境界相类。当然,这些地方都是他辋川别墅的具体处所,还有文杏馆,斤竹岭,孟城坳,华子冈等胜地,他都有吟咏。但就咏辛夷而言,用简炼形象语言将花开花落的常见现象表现得如此富有哲理,确是大家手笔。
纷纷开且落。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出处】唐·王维《辛夷坞》【意思】山涧口空寂无人,花儿独自纷纷开放,又相继凋落。涧(jiàn):山间流水的沟。户:出入口。【鉴赏】寂寞的涧户,杳无人烟,这山中美丽动人的辛夷花,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声无息地开花,又无声无息地独自凋零。诗歌描绘的画面充满了落寞孤单的感觉。任凭辛夷花花朵开放得再好,再娇艳动人,也无人欣赏,最终只能逐渐凋零。花落本就让人伤悲,无人欣赏的花凋零更让人难过。花且如此,人何以堪?诗歌以辛夷花在无人的山涧自开自落的情景,寄托了诗人感伤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被压抑埋没的无奈情绪。【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山间野外阒无人迹,花草自生自灭。[例]幽壑中有一片红红艳艳的山花,远远望去,烂漫至极。我又想起了王维写的《辛夷坞》的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诗句使人于此时此地身世两忘,万念俱寂。花开花落,既没有人赞美它,也没有人为花的凋零而悲伤。(许乐江《楼观台怀古》)【全诗】《辛夷坞》.[唐].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鉴赏】王维是盛唐著名诗人,其山水诗尤佳。因他奉佛,又是画家,在山水诗中就注进了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感受,达到了前人未曾达到的高度,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咏辛夷的诗就颇能代表王维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理性色彩。辛夷,即木笔树的别称,又有紫玉兰、女郎花、木兰花之称。前两句“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是写辛夷花开似芙蓉花。因芙蓉花与辛夷花相近,裴迪在他和《辛夷坞》诗中也说:“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其花开时节在早春,而且是先叶开花,有紫、红两种,其含苞待放时有如笔蘸紫红颜料的毛笔头,向上而立,故有木笔之称。王维这里描绘的着眼点是木末,即树枝上的辛夷花,其色与芙蓉花相近,这一点,不从似笔着眼,也不从女郎花着眼,自有他自己的会意之处。“山中发红萼”辛夷花苞在“山中”发,其色为红,这里“山中”给人空旷之感。接着第三句“涧户寂无人”是进一步强调了辛夷花的红萼所处环境,是山中涧谷,寂寂无人的所在。“纷纷开且落”一句作结,将“无人”的境界进一步深化,深化到连花也“无”的最高境界中。“纷纷”是言其多,“开且落”是那样急促,匆匆而开,匆匆而落;发自山中,落于山中。不为人所开,不为人所落。这是一种多么古朴、宁静的境界,从这一境中我们能体味到什么呢,是为辛夷花“红萼”发而欣喜,为其落而惋惜吗?还是从辛夷花的山中自开自落的变化中对自然和人生有所领悟呢?真令人味之无穷,有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之感。王维这里不仅仅是咏辛夷花,而是借此抒写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发,一种对自然界的返朴归真的探求。他不以咏物的细巧精致取胜,而是以物写境,以境喻理,以境达理。这在咏物诗写作中真可以说别具一格,难以企及。当然咏物诗贵在有寄托,但寄托也是各种各样,难求一律。王维这首诗中体现出来的无人的境界,花开花落无人知也无须人知的境界,就是无我的境界,我与物混一的境界。不必欣喜于“红萼发”,不必惋惜于“开且落”。“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好静”的追求不一定限于晚年,以动态写静,动中求静,倒却是王维诗中常见的艺术手法。他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所追求的境界同《辛夷坞》境界相类。当然,这些地方都是他辋川别墅的具体处所,还有文杏馆,斤竹岭,孟城坳,华子冈等胜地,他都有吟咏。但就咏辛夷而言,用简炼形象语言将花开花落的常见现象表现得如此富有哲理,确是大家手笔。
《寓言诗》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法国寓言家拉·封丹(1621—1695)的杰作。诗集共12卷,约250篇,给整个17世纪法国社会制作了一幅巨大无比的图画。诗集取材于希腊、罗马的寓言诗人伊索和费德尔的作品,也吸收古代的童话、法国民间故事和东方的传说。寓言诗虽然是模仿古人的作品,但不是象古人的作品那样单纯地给人教训,而是对法国当代的社会作了现实主义的描绘,揭示和鞭挞了“路易大帝”时代的种种罪恶。诗里的主人公有些是人,但多数是飞禽走兽,象征当代社会各阶级的人,如狮子代表国王,虎、豹象征凶残的廷臣,狼、狐代表玩弄权术的贵族,羔羊象征任人宰割的百姓。诗里写的是动物,但分析的是人性。《狼和羔羊》反映社会上弱肉强食的现象,指出“强者的理由始终是最好的理由。”《小母牛、山羊和绵羊跟狮子合伙》揭露国王横蛮无理,恃强凌弱。《患瘟疫的野兽》是对腐朽的专制政体的辛辣讽刺。《狮子、狼和狐狸》揭露廷臣为争权夺利而进行的你死我活的狗咬狗的斗争。拉·封丹对受压迫的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对他们的高尚品质表示赞赏。《园丁和贵族》抨击贵族的巧取豪夺。《樵夫和默居尔》赞扬樵夫诚实,不接受不义之财的高贵品质。诗集中也有很多诗篇是教育人的,用以提高人们的道德。
寓言诗。推荐。爱诗词网。《寓言诗》外国文学作品简析法国寓言家拉·封丹(1621—1695)的杰作。诗集共12卷,约250篇,给整个17世纪法国社会制作了一幅巨大无比的图画。诗集取材于希腊、罗马的寓言诗人伊索和费德尔的作品,也吸收古代的童话、法国民间故事和东方的传说。寓言诗虽然是模仿古人的作品,但不是象古人的作品那样单纯地给人教训,而是对法国当代的社会作了现实主义的描绘,揭示和鞭挞了“路易大帝”时代的种种罪恶。诗里的主人公有些是人,但多数是飞禽走兽,象征当代社会各阶级的人,如狮子代表国王,虎、豹象征凶残的廷臣,狼、狐代表玩弄权术的贵族,羔羊象征任人宰割的百姓。诗里写的是动物,但分析的是人性。《狼和羔羊》反映社会上弱肉强食的现象,指出“强者的理由始终是最好的理由。”《小母牛、山羊和绵羊跟狮子合伙》揭露国王横蛮无理,恃强凌弱。《患瘟疫的野兽》是对腐朽的专制政体的辛辣讽刺。《狮子、狼和狐狸》揭露廷臣为争权夺利而进行的你死我活的狗咬狗的斗争。拉·封丹对受压迫的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对他们的高尚品质表示赞赏。《园丁和贵族》抨击贵族的巧取豪夺。《樵夫和默居尔》赞扬樵夫诚实,不接受不义之财的高贵品质。诗集中也有很多诗篇是教育人的,用以提高人们的道德。寓言诗用自由诗体写成,打破了旧的格律,创造出多种韵律。每首诗几乎都有一段对话,诗人让人物在行动和谈话中把自己表现出来,而人物的谈吐和行动又是符合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因而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表现出诗人在人物造型上的惊人才能。诗人在寓言诗里运用了大量俗语、俚语和民间语言,使他的诗通俗易懂,能够广泛流传。寓言诗对后世文学产生过久远的影响。寓言诗也有其局限性。诗人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无情地鞭挞社会的罪恶,但他鞭挞的目的在于改变一下社会的现状,而不是要推翻专制制度。改变现状的办法,是对人们进行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他劝人为善,主张人们必须互助(《驴子和狗》),劝人柔和胜于暴力。他的道德观不可避免地限制了他的创作才能。
【诗句】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意思】夜阑人静,梦里重温了年轻时的欢乐生活。于是便哭泣起来,泪水冲淡了胭脂,在脸上凝成了纵乱的痕迹。梦中回忆,空垂悲泪。是对往日韶华虚度的追悔,也有对现实艰难处境的哀愤。“红阑干”逼真地再现了琵琶女哭后的状态。注:少年事,年轻时欢乐的生活。阑干,纵横貌。形容泪流的样子。【鉴赏】夜深的时候,忽然在梦中回想起少年时代的许多往事,忍不住泪流满面,把脸上的红色胭脂都弄得凌乱模糊了。阑干:在这里指的是脸上的脂粉被泪水沾湿,顺着泪水流下,仿佛是一排排的阑干。过去的欢乐往事,突然在梦中涌上心头,抚今追昔,感叹身世飘零,只觉满心凄楚,忍不住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夜深忽梦少年事。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意思】夜阑人静,梦里重温了年轻时的欢乐生活。于是便哭泣起来,泪水冲淡了胭脂,在脸上凝成了纵乱的痕迹。梦中回忆,空垂悲泪。是对往日韶华虚度的追悔,也有对现实艰难处境的哀愤。“红阑干”逼真地再现了琵琶女哭后的状态。注:少年事,年轻时欢乐的生活。阑干,纵横貌。形容泪流的样子。【鉴赏】夜深的时候,忽然在梦中回想起少年时代的许多往事,忍不住泪流满面,把脸上的红色胭脂都弄得凌乱模糊了。阑干:在这里指的是脸上的脂粉被泪水沾湿,顺着泪水流下,仿佛是一排排的阑干。过去的欢乐往事,突然在梦中涌上心头,抚今追昔,感叹身世飘零,只觉满心凄楚,忍不住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诗歌。郭沫若著。写于1919年末。诗歌为抗议日本新闻界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学生的诬蔑而作。诗人以热情的呼喊、愤激的反语,赞颂了古往今来一切“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宗教革命”、“学说革命”、“文艺革命”、“教育革命”的“匪徒们”,对他们三呼万岁!充分体现了向旧传统、旧制度勇猛挑战的叛逆精神。其中对“实行共产主义的列宁”的歌颂,更显示了诗人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对社会主义的朦胧向往。
匪徒颂。推荐。爱诗词网。诗歌。郭沫若著。写于1919年末。诗歌为抗议日本新闻界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学生的诬蔑而作。诗人以热情的呼喊、愤激的反语,赞颂了古往今来一切“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宗教革命”、“学说革命”、“文艺革命”、“教育革命”的“匪徒们”,对他们三呼万岁!充分体现了向旧传统、旧制度勇猛挑战的叛逆精神。其中对“实行共产主义的列宁”的歌颂,更显示了诗人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对社会主义的朦胧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