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子由是他的字。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起舞弄清影:指月下起舞清影随人。何似:哪像。转朱阁:指月亮偏西,转到朱阁另一边。低绮户:指月光低低地照到雕花的窗户上。恨:遗憾,缺憾。婵娟:月亮。
【鉴赏导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省眉山县人。苏轼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谓中秋咏月的千古绝唱,词以想念弟弟为情感的源头又不局限于怀人,而是将主题扩展到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很能表现苏轼旷达洒脱的品性和豪迈积极的人生态度。胡仔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苕溪渔隐丛话》)
【鉴赏】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苏轼任密州太守时所作。当时,他在政治上处于困境,和唯一的亲人——弟弟苏辙(即子由)又已有七年没有团聚,心情十分抑郁。因此,当中秋之夜把酒对月时,种种感慨不禁涌上心头,于是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
这首词,写由中秋节望月而引发的感叹及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上片写饮酒赏月,表现了出仕与人世的矛盾。这矛盾正是他在政治上碰壁之后,进取与退却的矛盾思想的反映。诗的开篇从美妙的月亮起兴,引起对月宫的幻想。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抒发对月的赞美之情。起句“明月几时有”,起笔突兀奇崛,显示了诗人浪漫主义的性格和超旷的胸怀。作者面对优美的月色,开怀畅饮之际突发奇想,如此美好的月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于是举杯望月,向辽阔的青天提出这个问题。“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两句,把这种思索又推进了一步:明月不知几时产生、又不知经过多长时间的发展变化,今晚到了哪一年,月色竟然如此清润皎洁?十分自然地引起了下面飞人月宫的奇想。“乘风”一词写出了飘然之态,正合上天之事。“归”字,显示出亲切而又急切之情。“又恐”两句转入了留恋人间、不甘尘世。“起舞”两句,写人间赏月的欢欣,最后,人世进取的思想终于战胜了出世、退却的思想,以乐观的情调收束了上阕。下片写月下怀人,表现理智与情感的矛盾。“转朱阁”三句,紧扣月而过渡到怀子由、伤离别。“转”,写出了月亮西行之态,“低”写出了月西落至平射之状,说明已到深夜。“无眠”,即概括了天下离别之苦,也寄寓了作者的手足情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由思亲到怨月,怀人悲痛之情浓烈。“人有”三句,写悲痛中的作者从人生无数悲欢离合的经验中拔出,转为旷达。既然此事古难全,又何必伤感离别呢?理智战胜了情感,以昂扬的情调、祝愿的语句作结。
整体地看,全词奔越不拘,把赏月的豪兴、美妙的幻想、入世的状态、出世的心绪、别离的愁思、旷达的情致巧妙地编织起来,使这首词迭宕多姿、色彩斑斓,形成超逸健朗的风格。词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境界开阔,想象雄奇,既有飘逸邈远的意境,又有耐人寻味的理趣,语言自然生动,如行云流水;词中多处化用前人诗句,浑化无迹,如从诗人胸臆流出,因此,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的绝唱。
【鉴赏要点】
[1]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3]境界开阔,想象雄奇,意境优美。[4]语言自然生动、如行云流水。[5]巧妙化用前人诗句。
水调歌头苏轼原文。推荐。爱诗词网。【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注释】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子由是他的字。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起舞弄清影:指月下起舞清影随人。何似:哪像。转朱阁:指月亮偏西,转到朱阁另一边。低绮户:指月光低低地照到雕花的窗户上。恨:遗憾,缺憾。婵娟:月亮。【鉴赏导示】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省眉山县人。苏轼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谓中秋咏月的千古绝唱,词以想念弟弟为情感的源头又不局限于怀人,而是将主题扩展到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很能表现苏轼旷达洒脱的品性和豪迈积极的人生态度。胡仔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苕溪渔隐丛话》)【鉴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苏轼任密州太守时所作。当时,他在政治上处于困境,和唯一的亲人——弟弟苏辙(即子由)又已有七年没有团聚,心情十分抑郁。因此,当中秋之夜把酒对月时,种种感慨不禁涌上心头,于是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这首词,写由中秋节望月而引发的感叹及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上片写饮酒赏月,表现了出仕与人世的矛盾。这矛盾正是他在政治上碰壁之后,进取与退却的矛盾思想的反映。诗的开篇从美妙的月亮起兴,引起对月宫的幻想。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抒发对月的赞美之情。起句“明月几时有”,起笔突兀奇崛,显示了诗人浪漫主义的性格和超旷的胸怀。作者面对优美的月色,开怀畅饮之际突发奇想,如此美好的月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于是举杯望月,向辽阔的青天提出这个问题。“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两句,把这种思索又推进了一步:明月不知几时产生、又不知经过多长时间的发展变化,今晚到了哪一年,月色竟然如此清润皎洁?十分自然地引起了下面飞人月宫的奇想。“乘风”一词写出了飘然之态,正合上天之事。“归”字,显示出亲切而又急切之情。“又恐”两句转入了留恋人间、不甘尘世。“起舞”两句,写人间赏月的欢欣,最后,人世进取的思想终于战胜了出世、退却的思想,以乐观的情调收束了上阕。下片写月下怀人,表现理智与情感的矛盾。“转朱阁”三句,紧扣月而过渡到怀子由、伤离别。“转”,写出了月亮西行之态,“低”写出了月西落至平射之状,说明已到深夜。“无眠”,即概括了天下离别之苦,也寄寓了作者的手足情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由思亲到怨月,怀人悲痛之情浓烈。“人有”三句,写悲痛中的作者从人生无数悲欢离合的经验中拔出,转为旷达。既然此事古难全,又何必伤感离别呢?理智战胜了情感,以昂扬的情调、祝愿的语句作结。整体地看,全词奔越不拘,把赏月的豪兴、美妙的幻想、入世的状态、出世的心绪、别离的愁思、旷达的情致巧妙地编织起来,使这首词迭宕多姿、色彩斑斓,形成超逸健朗的风格。词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境界开阔,想象雄奇,既有飘逸邈远的意境,又有耐人寻味的理趣,语言自然生动,如行云流水;词中多处化用前人诗句,浑化无迹,如从诗人胸臆流出,因此,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的绝唱。【鉴赏要点】[1]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3]境界开阔,想象雄奇,意境优美。[4]语言自然生动、如行云流水。[5]巧妙化用前人诗句。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希望》艾青。推荐。爱诗词网。梦的朋友幻想的姐妹原是自己的影子却老走在你前面象光一样无形象风一样不安定她和你之间始终有距离象窗外的飞鸟象天上的流云象河边的蝴蝶既狡猾而美丽你上去,她就飞你不理她,她撵你她永远陪伴你一直到你终止呼吸象征,是艾青艺术方法中的重要的一环。诗人情感意向的加入,使描述的对象随着主观情绪的发展而推移,转化为有丰富思想感情内涵的意象。《希望》所创造的意象惊心眩目,其显示的象征意蕴给读者以强烈的振奋。这首诗以人们最关注的人生“希望”为外在的中轴线,以“希望”距离的远与近为内在情绪的脉络,含蕴着作者辩证的理性思考。每个人都有心中的希望:希望我们的国家国泰民安、繁荣强盛,希望自己的事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希望建立一个美满、温馨的家庭,希望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中相亲相敬、相助相依,希望早日和天涯友人聚首……。许多时候,希望似乎是那样渺远,远得像是梦幻,“象光一样无形/,象风一样不安定”,“象窗外的飞鸟/象天上的流云”;但是,有时候“她”又是那样相近,近得像跟在身边的影子,“老走在你前面”,“你不理她,她撵你”。“希望”简直“象河边的蝴蝶”,既狡猾,又美丽。这个希望实现了,新的希望又会出现。诗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组组白描和象征构成的意象,最后水到渠成,凝结成希望的光华:“她永远陪伴你/一直到你终止呼吸”。诗人选取了单纯而强烈的意象组合,在气氛的层层顺向叠加中渲染出勃勃的生机;诗的语言简单明了,表现了复杂的内涵,很有力度。它告诉人们永远追求希望,不要放弃,不要失望,最终会走进辉煌的希望的殿堂!艾青认为,“深厚博大的思想,通过最浅显的语言表演出来,才是最理想的诗。”(艾青《诗论·语言》)这是诗人数十年创作中一贯追求的美学原则。即使像《希望》这类哲理性很强的诗作,也是服务于他的质朴、鲜亮的艺术目标的。作者有意识地避免华词丽句,不故作奇曲,以明白的口语入诗,但同时又注意语言启悟暗示和内在张力,将丰富的思想内涵化在平淡、浅显、近乎白描的语言形式中,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如果我们真正读懂了陶潜、读懂了李白,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艾青也称为中国第一流的大诗人呢?
【诗句】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意思】门前冷落,车马稀少,年纪也大了,就嫁给了一个商人。车:一作“鞍”。老大:上了年纪。【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非凡(色相、技艺、家族等不凡)女子因年老色衰等缘故,风光不再,遭受冷遇,落魄下嫁。[例]令她看破人生虽可能明艳煊赫一时,却终不免“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之悲剧命运的,正是那宦海沉浮、饱读诗书的东坡先生。(姜琍敏《禅边浅唱》)二、前一句用以形容来往人少,门户冷清。[例]我和李宗仁孤零零地守在傅厚岗副总统官邸,门庭冷落车马稀,殊无聊赖。(程思远《白崇禧和蒋介石之间》)三、前一句用以比喻某一事物很少有人过问或关心。[例]比如投考理工的人最多,这当然不是坏事情;但跟其他部门相比,有的就冷落得不像样子。比如师范,就是这么一个“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最可怜、最倒霉的部门。(魏巍《做新型的知识分子》)
嫁做商人妇。推荐。爱诗词网。【诗句】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意思】门前冷落,车马稀少,年纪也大了,就嫁给了一个商人。车:一作“鞍”。老大:上了年纪。【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非凡(色相、技艺、家族等不凡)女子因年老色衰等缘故,风光不再,遭受冷遇,落魄下嫁。[例]令她看破人生虽可能明艳煊赫一时,却终不免“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之悲剧命运的,正是那宦海沉浮、饱读诗书的东坡先生。(姜琍敏《禅边浅唱》)二、前一句用以形容来往人少,门户冷清。[例]我和李宗仁孤零零地守在傅厚岗副总统官邸,门庭冷落车马稀,殊无聊赖。(程思远《白崇禧和蒋介石之间》)三、前一句用以比喻某一事物很少有人过问或关心。[例]比如投考理工的人最多,这当然不是坏事情;但跟其他部门相比,有的就冷落得不像样子。比如师范,就是这么一个“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最可怜、最倒霉的部门。(魏巍《做新型的知识分子》)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推荐。爱诗词网。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我想,你总会好起来……。”“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混账!”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这怎么行?……”“那么,你带我去看去!”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这不行!主人要骂的!”“管他呢!”他仍然砸。“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析】《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这篇近似寓言故事的散文诗,鲁迅采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三种人物对待黑暗现实和奴隶悲惨生活的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是“奴才”:他身受主人残酷的剥削压迫,从早到晚不停干活,“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着“连猪狗都不要吃的”东西,“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有时还挨皮鞭”……。但他丝毫不想反抗主人的压迫以改善自身的处境,只是逢人便流泪诉苦,满足于虚伪廉价的同情和空洞浅薄的安慰。当真有人以实际行动帮他反抗主人压迫时,他竟大喊打“强盗”,纠合其他奴才将其赶走,得意洋洋地向主人邀功请赏。二是“聪明人”:他倾听奴才的诉苦,尽力作出悲悯和同情的样子。但他既不打算给奴才任何实际的帮助,也不对主人残酷的压迫表示愤怒的谴责,而只用“你总会好起来”这样的空话来敷衍奴才。三是“傻子”:他为奴才的悲惨生活和主人的暴虐而愤懑不平,满腔怒火地亲自动手砸墙,替奴才黑暗阴湿的屋子开窗,即使奴才威胁他这样干“主人要骂的”也毫不畏惧。结果是奴才基于其“奴性”受到主人的夸奖,聪明人以其“聪明”得到奴才衷心的感谢,而见义勇为的傻子却被他欲帮助的奴才们赶走。鲁迅曾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①来概括自己散文写作的特征,在《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中,这一特征体现得格外鲜明。借助聪明人、傻子、奴才三个形象的刻划,鲁迅从国民性改造的角度,写出了国民性格的三种类型,暴露、讽刺了普遍存在于国民中的奴性、卑怯、巧滑等精神弊病,赞美了傻子的斗争精神和实干态度,并通过傻子的悲剧命运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对不觉悟民众的愤懑情绪。作品里的奴才形象,是长期封建专制统治所造成的“奴才性格”、“奴性心态”的代表,安于奴隶地位,不敢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用统治阶级的思想作为自己的思想是其本质特征。对于统治者的残酷和自身的悲惨生活,他也愤愤不平,但正如作品所写的,“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这种奴才式的诉苦不过是其消极地渲泄内心痛苦、以获得暂时心理平衡的手段而已,丝毫无助于屈辱地位的改变,而只能经由消极的内心痛苦的渲泄使愤怒趋于缓和平息。具有这种奴才性格的国民,必然把自身处境的改变寄托在虚幻的“将来”和统治阶级的恩赐上,从而成为统治者镇压改革者、先觉者的帮凶。鲁迅对奴才形象的描绘,令人想起列宁著名的一段话:“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为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不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津津乐道地赞赏美妙的奴隶生活并对和善的好心的主人感激不尽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②作品里的聪明人形象的塑造,寄寓着鲁迅对普遍存在于国民中的巧滑、伪善性格的批判,鲁迅又把这类人称为“巧人”、“伶俐人”。他们没有恒定的信仰操守和明确的是非观念,以自私、卑怯、狡诈、虚伪为其本质特征。他们善于见风使舵,讨好卖乖,知道怎样中庸骑墙、避祸趋福并假借大义、窃取美名。鲁迅一针见血地揭示了聪明人所谓“同情”、“悲哀”和“安慰”的欺骗性,暴露了这类人行私利己,充当统治阶级的帮闲的丑恶嘴脸。与奴才、聪明人形象形成鲜明的对照,鲁迅笔下的傻子代表着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一种民族性格,即不计私利、见义勇为、苦干实干、充满斗争精神的性格。作家用傻子形象来概括那些勇于反抗黑暗邪恶势力,常常为大众利益牺牲自己的改革者、战斗者、先觉者。他们身上的“傻劲”,正是鲁迅常常赞美的纯厚、正直、无私、坚韧、爱憎分明、决不敷衍苟且等品格。诚如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所指出的:“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值得注意的是在《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里,鲁迅描写了见义勇为、不计私利的傻子热心帮助奴才,最后却落得被奴才们赶走的悲剧性结局。这种描写与作家在《药》中写夏瑜的鲜血竟成为医治华小栓痨病的人血馒头一样,渗透着鲁迅对愚昧麻木的民众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的愤激和悲凉。《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以生动凝炼的笔调,寓深刻的哲理于具体的形象描绘中,在赞美傻子的斗争精神和实干性格的同时,将轻蔑和憎恶投向奴才、聪明人所代表的奴性、卑怯、圆滑、伪善。作品所蕴藏的丰富的思想内涵,至今仍给我们巨大的启迪。字数:2729注释①鲁迅《〈伪自由书〉前记》②列宁《纪念葛伊甸伯爵》作者:杨继兴知识来源:张效民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265-266页.
【诗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出处】唐·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意思】诚然知道夫妻永别的遗憾人人都会有,但这发生在一起经历过贫贱生活的夫妻之间,更显得事事悲哀。恨:遗憾。【鉴赏】尽管实实在在地知道生离死别的遗憾是人人都会有的,但作为贫贱时期同苦难共忧患的夫妻来说,一旦天人永隔,想到以往的事情就更加悲哀难耐。《遣悲怀》三首均是元稹写给已逝妻子的悼亡诗。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二人婚后的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却一直贤惠持家,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贫贱夫妻百事哀”较“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情感更进一层,突出夫妻二人共“贫贱”的特殊性,强调自身不同于一般世人丧偶的沉痛心情。“贫贱夫妻百事哀”句,在后世渐渐脱离原诗意旨,常用来形容夫妻的生活贫困,两人经常为了琐事争吵,感觉事事不如意,最终导致感情不和谐的状况。【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贫苦或患难夫妻生死相隔,哀痛万分。[例]晚年柯灵多病,她鞍前马后,侍侯于左右,两人相依为命。病重中的柯灵,自知不久于人世,“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为行将出版的文集题词,他想写“献给风雨同舟五十五年的妻子”,憾昏睡而去未能如愿。(张昌华《俯仰柯灵》)二、用以形容贫贱夫妇难有顺心高兴的事。[例]在临睡前的一刹那里,隐约听见那男孩子的父母在小声争吵着什么,似乎是为了钱,也难怪,早在遥远的唐朝就有人说过了: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李修文《捆绑上天堂》)【举例】哀: 哀愁。指贫穷低贱的夫妻没有经济基础,做什么事情都发愁。唐·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二:“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例〕不待桂儿说下去,童立本打断她的话继续说道:“常言道,~,其实可哀之事,何止百件。千件万件都有啊,桂儿,着实难为你了。”(熊召政《张居正》二卷二三回)︱~,当一生的基本生活需要都没有保障的时候,我不知家庭幸福的青鸟,可以栖息在哪枝无果的树上做巢。婚姻里沉淀着那么多的柴米酱醋盐,每一件都与金钱息息相关。(毕淑敏《家庭幸福预报》)︱想来果然是“~”。记得怡和与嫂嫂没调上海时,也常吵得要离婚什么的。等住回老房子,尤其工资和爸爸的收入伙着开销,以后也就没听过两人高嗓门说话过。(陈若曦《纸婚》)【全诗】《遣悲怀三首·其二》.[唐].元稹.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全诗赏析1】《唐诗三百首》的编者说“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并非说这三首诗就是悼亡诗的最高成就,无出其右者,他主要还是说这三首诗蕴含相当丰富,少有能超出它的内容范围的。这一点我们稍作分析即可明白。如果说第一首写作者为妻子的生前悲哀,第二首则写为妻子的逝去而伤怀。你活着时候的玩笑话,今天都变成了现实;你的衣裳送给了别人,眼看完了;你的针线活还保存着,从未忍打开。因为想着旧情而怜爱你的婢仆,也曾在梦中给你送去钱财。夫妻死别之恨人人都有,而贫贱夫妻诀别更令人悲哀。生前戏言,固然可乐,一旦变成现实,乃是真正可悲。人去物留,作者睹物思人,悲哀会时时袭来。为了忘却,摆脱思念的痛苦,作者把妻子的衣服送人,把针线封存,但却适得其反,成了更易触动情怀的更痛苦的纪念。夫妻间的深情随着一方的逝去积淀下来,转移为对婢仆的爱怜,化为给妻子送钱财的梦境,而这正是悲痛的另一种形式的排遣。末两句象聚光镜似的把人世间普遍存在的感情聚拢为一个焦点:妻子身后无事不叫人悲哀。这既点明了上面所举事例的含义,又把上一首诗延续下来的丧妻之悲向深沉推进一层。
【全诗赏析2】
诚知此恨人人有。推荐。爱诗词网。【诗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出处】唐·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意思】诚然知道夫妻永别的遗憾人人都会有,但这发生在一起经历过贫贱生活的夫妻之间,更显得事事悲哀。恨:遗憾。【鉴赏】尽管实实在在地知道生离死别的遗憾是人人都会有的,但作为贫贱时期同苦难共忧患的夫妻来说,一旦天人永隔,想到以往的事情就更加悲哀难耐。《遣悲怀》三首均是元稹写给已逝妻子的悼亡诗。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二人婚后的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却一直贤惠持家,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贫贱夫妻百事哀”较“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情感更进一层,突出夫妻二人共“贫贱”的特殊性,强调自身不同于一般世人丧偶的沉痛心情。“贫贱夫妻百事哀”句,在后世渐渐脱离原诗意旨,常用来形容夫妻的生活贫困,两人经常为了琐事争吵,感觉事事不如意,最终导致感情不和谐的状况。【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贫苦或患难夫妻生死相隔,哀痛万分。[例]晚年柯灵多病,她鞍前马后,侍侯于左右,两人相依为命。病重中的柯灵,自知不久于人世,“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为行将出版的文集题词,他想写“献给风雨同舟五十五年的妻子”,憾昏睡而去未能如愿。(张昌华《俯仰柯灵》)二、用以形容贫贱夫妇难有顺心高兴的事。[例]在临睡前的一刹那里,隐约听见那男孩子的父母在小声争吵着什么,似乎是为了钱,也难怪,早在遥远的唐朝就有人说过了: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李修文《捆绑上天堂》)【举例】哀: 哀愁。指贫穷低贱的夫妻没有经济基础,做什么事情都发愁。唐·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二:“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例〕不待桂儿说下去,童立本打断她的话继续说道:“常言道,~,其实可哀之事,何止百件。千件万件都有啊,桂儿,着实难为你了。”(熊召政《张居正》二卷二三回)︱~,当一生的基本生活需要都没有保障的时候,我不知家庭幸福的青鸟,可以栖息在哪枝无果的树上做巢。婚姻里沉淀着那么多的柴米酱醋盐,每一件都与金钱息息相关。(毕淑敏《家庭幸福预报》)︱想来果然是“~”。记得怡和与嫂嫂没调上海时,也常吵得要离婚什么的。等住回老房子,尤其工资和爸爸的收入伙着开销,以后也就没听过两人高嗓门说话过。(陈若曦《纸婚》)【全诗】《遣悲怀三首·其二》.[唐].元稹.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全诗赏析1】《唐诗三百首》的编者说“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并非说这三首诗就是悼亡诗的最高成就,无出其右者,他主要还是说这三首诗蕴含相当丰富,少有能超出它的内容范围的。这一点我们稍作分析即可明白。如果说第一首写作者为妻子的生前悲哀,第二首则写为妻子的逝去而伤怀。你活着时候的玩笑话,今天都变成了现实;你的衣裳送给了别人,眼看完了;你的针线活还保存着,从未忍打开。因为想着旧情而怜爱你的婢仆,也曾在梦中给你送去钱财。夫妻死别之恨人人都有,而贫贱夫妻诀别更令人悲哀。生前戏言,固然可乐,一旦变成现实,乃是真正可悲。人去物留,作者睹物思人,悲哀会时时袭来。为了忘却,摆脱思念的痛苦,作者把妻子的衣服送人,把针线封存,但却适得其反,成了更易触动情怀的更痛苦的纪念。夫妻间的深情随着一方的逝去积淀下来,转移为对婢仆的爱怜,化为给妻子送钱财的梦境,而这正是悲痛的另一种形式的排遣。末两句象聚光镜似的把人世间普遍存在的感情聚拢为一个焦点:妻子身后无事不叫人悲哀。这既点明了上面所举事例的含义,又把上一首诗延续下来的丧妻之悲向深沉推进一层。【全诗赏析2】该诗是第二首,承接第一首,叙述爱妻亡后的孤独生活。“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首联看似语气平淡,却蕴藏着大量信息。当日夫妻嬉戏之时,不免有谁先死谁后死的玩笑话,妻子笑着说要先死,这样她就不会孤单了,因为在她死时丈夫会陪着她。没想到的是,当年的玩笑话现在竟然一语成谶,全都应验了。死者已矣,惟留下生者饱受孤独的忧伤。为了排遣忧伤,诗人将妻子当年的衣物全部施舍给别人,当年做过的针线全部封存,以免睹物伤人。然而这样做只能是自欺欺人。每次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便不禁引起自己的哀思。也曾想在睡梦中能够给妻子送纸钱,以弥补当年她缺衣少钱的缺憾。可惜这些都已于事无补了。现在我终于明白,夫妻生离死别,是人生常恨之事,而更可恨可悲的是,贫贱夫妻的生离死别,那才是真真正正深切的悲哀啊。因为对于贫贱夫妻来说,生时已是艰难万分,整日里为生活奔波,等到有朝一日有钱了,却斯人已去,无法真正享受到了。【全诗赏析】
【诗句】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出处】唐·张祜《题金陵渡》。【意思】我伫立在金陵渡口,一座依着青山的小楼头。这一夜啊,心里涨满了客旅的忧愁。潮水退落了,斜月在夜江里飘浮。遥望隔岸,两三点灯火忽明忽灭,象天上的星星闪烁不休。呵,那里可是惹人遐思的——古渡瓜洲!【注释】瓜洲:镇名,在今扬州市南,隔江与镇江市相望。句意:落潮的大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对岸三两星火,那就是瓜洲。【全诗】《题金陵渡》.[唐].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题解】金陵渡即长江南岸镇江渡口,与北岸瓜洲相对。唐人习惯于称镇江为金陵。如唐赵璘《因话录》谓李勉至金陵,屡赞招隐寺标致;宋王楙《野客丛书》引唐张氏《行役记》,谓甘露寺在金陵山上。二书所谓金陵皆指镇江。这首《题金陵渡》是作者的名作,写夜泊金陵渡,眺望江北瓜洲镇情景,境界清美宁静,极空灵之致。【作者】张祜,唐代诗人,生平见前《纵游淮南》诗。【注释】①金陵渡原有依山而建的驿楼。②斜月:西斜的落月。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③瓜洲:在今江苏江都的江滨。地当运河口岸,斜对镇江。【鉴赏】这首诗抒写的是诗人旅夜愁怀,是张祜漫游江南时写在渡口小楼的题壁诗。诗的前两句写羁旅之愁:诗人歇宿在金陵津渡口的一座小楼里,因为远离家乡,心里不免泛起一阵淡淡的愁。起笔平淡而轻松,接着便极自然地将读者引入佳境。“潮落夜江斜月里”,诗人伫立在小山楼上眺望夜江,只见天边月已西沉,江上寒潮初落。诗人在朦胧的西斜的月光中,观赏潮落之景。用一“斜”字,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为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与上句的“一宿”呼应,写出诗人满怀羁愁、夜不能寐的情形。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背景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上,显得格外明亮。诗人用“两三星火是瓜洲”将远景一点染,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美妙的夜江图。诗人用笔轻灵而细腻,在精工镂刻中,又不显斧凿之痕迹,显得那么浑成自然。这首诗的境界也清美之至、宁静之极,那两三星火与斜月,夜江明暗相映衬,融成一体,情景如在眼前。此诗末句为传神之笔。若无“两三星火”,此诗近无可读处。然此处着“两三星火”,意境宕开。
金陵津渡小山楼。推荐。爱诗词网。【诗句】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出处】唐·张祜《题金陵渡》。【意思】我伫立在金陵渡口,一座依着青山的小楼头。这一夜啊,心里涨满了客旅的忧愁。潮水退落了,斜月在夜江里飘浮。遥望隔岸,两三点灯火忽明忽灭,象天上的星星闪烁不休。呵,那里可是惹人遐思的——古渡瓜洲!【注释】瓜洲:镇名,在今扬州市南,隔江与镇江市相望。句意:落潮的大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对岸三两星火,那就是瓜洲。【全诗】《题金陵渡》.[唐].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题解】金陵渡即长江南岸镇江渡口,与北岸瓜洲相对。唐人习惯于称镇江为金陵。如唐赵璘《因话录》谓李勉至金陵,屡赞招隐寺标致;宋王楙《野客丛书》引唐张氏《行役记》,谓甘露寺在金陵山上。二书所谓金陵皆指镇江。这首《题金陵渡》是作者的名作,写夜泊金陵渡,眺望江北瓜洲镇情景,境界清美宁静,极空灵之致。【作者】张祜,唐代诗人,生平见前《纵游淮南》诗。【注释】①金陵渡原有依山而建的驿楼。②斜月:西斜的落月。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③瓜洲:在今江苏江都的江滨。地当运河口岸,斜对镇江。【鉴赏】这首诗抒写的是诗人旅夜愁怀,是张祜漫游江南时写在渡口小楼的题壁诗。诗的前两句写羁旅之愁:诗人歇宿在金陵津渡口的一座小楼里,因为远离家乡,心里不免泛起一阵淡淡的愁。起笔平淡而轻松,接着便极自然地将读者引入佳境。“潮落夜江斜月里”,诗人伫立在小山楼上眺望夜江,只见天边月已西沉,江上寒潮初落。诗人在朦胧的西斜的月光中,观赏潮落之景。用一“斜”字,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为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与上句的“一宿”呼应,写出诗人满怀羁愁、夜不能寐的情形。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背景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上,显得格外明亮。诗人用“两三星火是瓜洲”将远景一点染,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美妙的夜江图。诗人用笔轻灵而细腻,在精工镂刻中,又不显斧凿之痕迹,显得那么浑成自然。这首诗的境界也清美之至、宁静之极,那两三星火与斜月,夜江明暗相映衬,融成一体,情景如在眼前。此诗末句为传神之笔。若无“两三星火”,此诗近无可读处。然此处着“两三星火”,意境宕开。
玄奘西游是唐朝中外交流的重要事件。玄奘姓陈,名祎,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县)人。早年就决心到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去学习。627年8月,他从长安出发,经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安西),出了玉门关,只带了一匹在这条路上走过10多次的老马就闯进了沙漠,逐渐走出了西突厥的控制范围。628年的夏末进入南亚次大陆。他先在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住了很久,以后屡渡恒河,遍访佛教史上的古迹。摩揭陀是他居留最久的地方,境内很多佛教遗迹。烂陀寺(印度伽雅城西北)是佛教的最高学府,他进寺学习。住持戒贤是著名的佛学家,因年老久不讲学,这时为了玄奘,破例连续讲了15个月。玄奘在这里学了5年,成为第一流的佛教学者。玄奘为了精益求精,又出门旅行数年,到处寻师访友。641年,玄奘重回烂陀寺。戒日王为玄奘举行大会,请他讲学,到会的僧俗有六、七千人,他精辟的议论,使听众深为敬佩,获得了很高声誉。643年的春天,玄奘辞别了戒日王,带了675部经论,走上了回国的道路。645年,玄奘结束了历时19年,跋涉5万余里的伟大行程,回到长安,受到热烈欢迎。玄奘译经19年,共译经74部,丰富了祖国的文化,保留了古印度的珍贵典籍。他还把秦王破阵乐和老子的《道德经》介绍到印度。他还写了一部《大唐西域记》,这本书记载了他亲身经历的110个和传闻的28个城邦、地区、国家的历史和地理,成为今天研究中古时代中西交通和中亚、西亚、南亚历史地理的宝贵资料。
玄奘西游。推荐。爱诗词网。玄奘西游是唐朝中外交流的重要事件。玄奘姓陈,名祎,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县)人。早年就决心到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去学习。627年8月,他从长安出发,经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安西),出了玉门关,只带了一匹在这条路上走过10多次的老马就闯进了沙漠,逐渐走出了西突厥的控制范围。628年的夏末进入南亚次大陆。他先在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住了很久,以后屡渡恒河,遍访佛教史上的古迹。摩揭陀是他居留最久的地方,境内很多佛教遗迹。烂陀寺(印度伽雅城西北)是佛教的最高学府,他进寺学习。住持戒贤是著名的佛学家,因年老久不讲学,这时为了玄奘,破例连续讲了15个月。玄奘在这里学了5年,成为第一流的佛教学者。玄奘为了精益求精,又出门旅行数年,到处寻师访友。641年,玄奘重回烂陀寺。戒日王为玄奘举行大会,请他讲学,到会的僧俗有六、七千人,他精辟的议论,使听众深为敬佩,获得了很高声誉。643年的春天,玄奘辞别了戒日王,带了675部经论,走上了回国的道路。645年,玄奘结束了历时19年,跋涉5万余里的伟大行程,回到长安,受到热烈欢迎。玄奘译经19年,共译经74部,丰富了祖国的文化,保留了古印度的珍贵典籍。他还把秦王破阵乐和老子的《道德经》介绍到印度。他还写了一部《大唐西域记》,这本书记载了他亲身经历的110个和传闻的28个城邦、地区、国家的历史和地理,成为今天研究中古时代中西交通和中亚、西亚、南亚历史地理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