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
张籍(766?~830?)字文昌,祖籍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生长在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出身寒微,虽曾第进士,却官职较低,而且又长患病眼,以至贫病交加,穷愁潦倒。所写乐府诗多反映人民的疾苦,大胆揭露社会的黑暗,成为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白居易评价他的诗“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王建也说“君诗发大雅,正气回我肠”。这些诗语概括了张籍乐府诗的现实主义特色。著有《张司业集》。
张籍的资料。推荐。爱诗词网。张籍张籍(766?~830?)字文昌,祖籍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生长在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出身寒微,虽曾第进士,却官职较低,而且又长患病眼,以至贫病交加,穷愁潦倒。所写乐府诗多反映人民的疾苦,大胆揭露社会的黑暗,成为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白居易评价他的诗“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王建也说“君诗发大雅,正气回我肠”。这些诗语概括了张籍乐府诗的现实主义特色。著有《张司业集》。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诗句】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出处】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译注】群峰连绵,山峦重叠,峰回路转,山道曲折,盘旋变化不定。山上,奇花异草,怪石林立,令人陶醉,使人留恋。倏忽间,日薄西山,就到了黄昏。诗句通过丰富的想象,高度的夸张,洗炼的语言,描绘出梦中天姥山绮丽、明媚的景色。“迷”、“倚”不仅写出山中花石之美、之奇,而且反映出诗人渴望光明,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注:倚,靠。暝(míng),黄昏。
千岩万转路不定。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出处】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译注】群峰连绵,山峦重叠,峰回路转,山道曲折,盘旋变化不定。山上,奇花异草,怪石林立,令人陶醉,使人留恋。倏忽间,日薄西山,就到了黄昏。诗句通过丰富的想象,高度的夸张,洗炼的语言,描绘出梦中天姥山绮丽、明媚的景色。“迷”、“倚”不仅写出山中花石之美、之奇,而且反映出诗人渴望光明,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注:倚,靠。暝(míng),黄昏。
衢地合交。推荐。爱诗词网。名言: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注释:圮(pi)地:象森林、沼泽等难以展开运动的地区叫圮地。衢地:战略要道。绝地:难以维持生活的地区。围地:指道路狭窄、进退两难的易被围歼的地区。死地:绝无退路的地区。句意:在圮地不可宿营,在衢地与友军会合,在绝地不可停留,在围地要用计谋,在死地就要拼死一战。出处:《孙子·九变篇》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始由柳开所倡导,后为欧阳修、王安石等人继往开来到苏轼而宣告完成的文学革新运动。它远继秦汉及魏晋散文的优良传统,近师唐代韩柳古文运动的成功经验,诗学杜甫、韩愈、白居易等人的现实主义精神。这次文学运动使宋代散文走上了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并为宋代诗歌丰富多采的特殊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宋初的诗文主要继承了晚唐、五代以来词藻典丽而内容空乏的形式主义浮靡文风,它的恶性发展产生了风靡数十年的西昆派。
北宋诗文革新。推荐。爱诗词网。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始由柳开所倡导,后为欧阳修、王安石等人继往开来到苏轼而宣告完成的文学革新运动。它远继秦汉及魏晋散文的优良传统,近师唐代韩柳古文运动的成功经验,诗学杜甫、韩愈、白居易等人的现实主义精神。这次文学运动使宋代散文走上了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并为宋代诗歌丰富多采的特殊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宋初的诗文主要继承了晚唐、五代以来词藻典丽而内容空乏的形式主义浮靡文风,它的恶性发展产生了风靡数十年的西昆派。以杨亿、钱惟演、刘筠等宫廷侍臣为代表的西昆派,诗文同出一辙。他们以李商隐浮艳纤弱的唯美主义诗风及其“四六体”骈文为典范,摭拾前人作品中的“芳润”以歌舞升平,相互唱和,一味追求声律谐协、词采华美。其诗文对仗之工整、词藻之华丽、典故之繁缛、内容之空虚、风格之绮靡,正好符合精神颓废的官僚士大夫的需要,加上宋初统治者的推崇提倡,“西昆体”诗文便成为人们获取功名富贵和社会声誊的敲门砖,因而时人争效,到了“杨刘风采,耸动天下”(欧阳修《六一诗话》)的地步,几乎淹没了唐代古文传统。正当西昆派文饰升平、酬唱方酣、淫词咥曲泛滥之时,以欧阳修为领袖的宋代作家群,继承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一反时弊,展开了诗文革新运动。具体表现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宣扬文道合一。唐代古文运动虽已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经过晚唐、五代,特别是西昆体的盛行,形式主义的浮艳文风又重新笼罩了宋初文坛。因此,诗文革新运动的首要问题乃是解决文与道即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的关系问题。诗文革新运动的首开者柳开(947—1000)说:“文章为道之筌也,筌可妄作乎?筌之不良获斯失矣。”(《上王学士第三书》)他认为文是道的工具,是为思想内容服务的,批评宋初盛行的“四六体”骈文“华而不实,取其刻削为工,声律为能”,(同上)宣扬文道合一。与他同时的王禹偁(954—1001),也力主革除“秉笔多艳冶”的文风,提出“文传道而明心”的观点。禹偁是宋代最先提倡诗学杜甫、白居易现实主义精神的优秀诗人,其诗以古体长篇见长,《感流亡》、《对雪》等诗风格清丽,直抒胸意。从他的诗里,宋诗议论化和散文化的倾向可以略见一斑。在文章的致用方面,王安石(1021—1086),非常强调文笔要有补于世,为现实政治服务,他认为社会作用和思想内容是“本”,文辞形式只是一种外表修饰,无关紧要。《上人书》说:“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这种说法虽然忽略艺术形式,但对思想性的要求,却是进步的。与孙复所主张的“正一时之得失”,“写下民之愤叹”,“述国家之安危”(《答张浻书》)是相通的。基于此,王安石的散文成就远不及其诗歌。他的诗不论记事(《河北民》、《兼并》)咏史(《商鞅》、《明妃曲二首》)写景(《江上》、《泊船瓜洲》),都显得俊逸自然而又平易近人,尤其是他晚年的写景诗,备受历代评论家的赞赏和推崇。柳开等人惟因创作实绩不高,加之他们的立论片面否定了艺术形式对思想内容的重要作用,误走极端,因之他们不能战胜宋初骈俪文风,也不能在当时的文坛上确立统治地位。真正解决了文道问题且为诗文革新运动建立了创作原则的是欧阳修(1007—1072)。当西昆派出现后,对形式主义文风的批判变得更加激烈。欧阳修总结了诗文革新先驱者的成功经验,考察了秦汉以来的创作成果,继承唐韩愈“文以载道”的观点,提出了文道并重、道先文后和文学创作有个性倾向性的观点。他认为充实的思想内容能得到完美的艺术形式,而思想内容是从圣人“经”中得来:“学者当师经,师经必先求其意,意得则心定,心定则道纯,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强调先有内容后有形式:“圣人之文,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答吴充秀才书》)这都说明内容和形式紧密联系,必不可少,不能偏颇哪一方,因而提高了文的作用。他认为“古之学者非一家,其为道相同,言语文章,未尝相似”,(《与乐秀才第一书》)说明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在这点上,苏轼的见解更深刻,他说文章应该“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提倡文章的内容、形式与风格的多样化和独创性,批评王安石“好使人同己”的经义论策取士方法。因此,欧、苏不但纠正了自柳开以来的轻文重道观点,扫除了西昆派重形式,轻内容的陋习,还用他们卓越的创作成就,为诗文革新树立了鲜艳的旗帜。第二,提倡尊韩尊柳。诗文革新运动力图恢复和发展已经沉寂百年的韩柳古文的权威地位,只有尊韩尊柳,诗文革新运动才有依据,由此才能彻底击溃唐末以来的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文风。被誉为反对面昆派的猛将的石介在《怪说》中批驳扬亿等人“穷研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纂组,刓锼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言,离析圣人之意,蠹伤圣人之道”。推尊韩柳作品,盛赞韩愈的“《原道》、《原人》、《原毁》、《行难》、《禹问》、《佛骨表》、《诤区论》,自诸子以来未有”,《尊韩》)认为其文“必本于教化仁义,根于礼乐刑政而后为之辞”(《上赵先生书》);穆修也说“唐之文章,……至韩、柳氏起,……辞严义伟,制述如经,能卒然耸唐德于盛汉之表”(《唐柳先生文集后序》)。苏轼批评“求深者或至于迂,务奇者怪僻而不可读”(《上欧阳内翰书》)的不良文风,更精当地指出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潮洲韩文公庙碑》)的伟功,是百代宗学的榜样。唐代古文运动的理论和创作实践是诗文革新运动的基础,欧翁继承了韩愈“不平则鸣”论,进一步提出了“穷而后工”论。他说:“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梅圣俞诗集序》)形象地从客观上证明了文学同现实的密切关系。欧阳修和穆修大力从事于整理出售韩柳著述的传播工作,通过二、三十年的努力,文坛上“学者非韩不学”一韩柳的文统和道统又在宋代开始复兴。第三,平易自然的创作原则。与唐代古文运动相比较,宋代古文运动伴随着诗歌革新运动。欧阳修等人发展了韩愈文论中“易”的一面,建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诗歌也不例外,这不仅仅只针对西昆体的泛滥,从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说,它是唐代现实主义传统的继续。自从梅尧臣提倡诗体革新,主张诗歌反映现实,“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梅尧臣语)形象地描绘客观事物,并用浑朴的语言表现秀美的意境,诗坛上便不断地出现了优秀诗人,如王安石,苏轼及南宋陆游等,都是杰出大家,但宋代的诗都过于散体化,议论化,有的还趋于博奥和雕饰。清人叶燮在《原诗》里指出了宋诗新颖工巧取胜的特点,在赞扬“自梅、苏变尽昆体,独创生新,必辞尽于言,言尽于意”的同时,也指责了宋人“以用事为博”、“以文为诗”,只欣赏奇警透僻的议论,抛弃诗中蕴含深永韵味的缺点。这从反面说明宋代散文创作直接影响了诗歌。如果说唐代散文象高山深谷,那么宋代散文却似平原旷野了。从韩柳及其同派的文章中都可窥见硬语生辞之弊,特别是韩愈弟子皇甫湜更偏重于古文的文的一面。他片面地发展了韩愈矜奇尚异的理论,追求奇异怪僻,强调以“非常之文,通至正之理”,导致了单纯讲究形式而忽视内容的新形式主义,使韩柳倡导的古文走入了艰涩生僻的死胡同。因而,诗文革新运动除了要求革除浮艳纤弱的文风外,还继承韩愈文从字顺和务去陈言的作法,反对古奥艰涩的创作倾向,走平坦自然的诗文道路。柳开说:“古文者,非在辞涩言苦,使人难读诵之;在于古其理,高其意,随言短长,应变作制,同古人之行事。”(《应责》)王禹偁更明确地提倡“句之易道,义之易晓”的古文,使自己的作品对社会发生作用,避免曲高和寡。欧阳修发展了他们的观点,他说:“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曾巩《与王介甫第一书》)强调“自然”。又说:“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答张秀才第二书》)突出“易知”、“易明”,提出以“文简而意深”即简洁含蓄为创作标准。后来,苏门三父子从这一论点出发,反对为文而文,认为文要有为而作,讽谕时事,不得已而言。总之,建立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这是宋代诗文运动对后世文学的主要贡献。值得一提的是,在诗文革新过程中,王安石一直是褒柳贬韩的,这可能与其变法的政见相关。当然,也有人提出过先进的文学主张,如田锡(940—1003),认为应该多方面吸其古人之长,“不能宗尚其一”。(《贻宋小著书》)这无疑比后来古文家专崇韩柳更为可取,唯其创作成就不高,孤掌难鸣,结果被轰轰烈烈的诗文革新运动湮没了。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和参加者在以上三方面是基本一致的。宋代诗文卷帙浩繁,绝大多数是这一运动的光辉成就。“唐宋八大家”,宋代就占六个,而且都是积极主张诗文革新的。他们的文章与先秦两汉散文一脉相承,欧阳修散文学习《左传》婉转曲折的文风,深得《史记》神韵;苏轼集诸家之长,散文类似《庄子》;王安石受先秦诸子散文和两汉议论文影响较大;曾巩更具有孔孟的儒学气;苏洵与二子学《战国策》,有战国纵横家的气度;苏辙则更推崇司马迁的文章。虽然六家宗学各异,成就也不一致,但总的说来,他们的诗文都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平易自然,婉转委曲的艺术风格。诗文革新运动战胜了晚唐五代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使六朝以来被败坏的文章之道“至欧、曾、苏、王而大振”。(艾南英语)发展了韩柳古文学说,恢复了我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代的“苏诗运动”、明代的“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清代的“桐城派”、“宗宋诗派”等等文学流派都受到诗文革新运动的影响,或学其道,或取其理,从而取得一定的成绩。当然,诗文革新运动也有自身的缺陷,它披着“复古”的外衣,强调“宗经”、“卫道”,不少作者一味仿古,拟古,缺乏独创性,这就损害了散文与现实的关系,使散文成了宣扬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的教义书,我们在借鉴时必须注意。
《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字典》,徐中舒主编。从1985年起由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陆续出版,1990年出齐。《汉语大字典》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全书共8卷册。此书是汉字楷书的汇编,共计收到单字56000左右。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注意汲取今人的新成果,注意形音义的密切配合,尽可能历史地、正确地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在字形方面,于楷书单字条目下收到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形体,并简要说明其结构的演变。在学音方面,它对所收列的楷书单字尽可能地注出了现代读音,并收列了中古的反切,标注了上古的韵律。在字义方面,不仅注意收到常用字的常用义,而且注意考释常用字生僻义和生僻字的义项,还适当地收录了复音词中的词素义。此书的体例特点是:(一)收到楷书单字,并根据存字、存音、存源的原则在单字下的收少数复词。(二)收字以历代辞书为依据,并从古今著作中增收部分单字。(三)释文和现代例证用简化字,其余用繁体字。(四)单字按照与《汉语大词典》共同商定的200部分部排列,部首按笔画多少顺序排列,同笔画的部首按一(横)、丨(竖)、丿(撇)、(点)、乙(折)5种笔形顺序排列。同部首的单字排列也按照这种顺序。(五)有古文字的单字,在字头后面选列阐明形音义关系的需要,酌附字形解说。(六)多音多义字,用(一)(二)(三)……分列音项;同一音项下有几个区别意义的反切,用……分列;一个音项下统率的义项,用①②③……分项,一个义项中需要分述的用1、2、3……表明;如需再分层次用a、b、c……标示。(七)注音分现代音、中古音、上古音三段。现代音用汉语拼音方案标准。中古音以《广弱》、《集韵》的反切为主要依据,并标明声韵调。上古音只标韵部,以近人考订的30部为准。(八)释义力求准确全面。多义字一般按照本义、引申义、通假义的顺序排列。(九)引证(包括书证和例证)标明书名、篇名或卷次。(十)有些名物字附插图、以助释义。
汉语大字典。推荐。爱诗词网。《汉语大字典》《汉语大字典》,徐中舒主编。从1985年起由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陆续出版,1990年出齐。《汉语大字典》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全书共8卷册。此书是汉字楷书的汇编,共计收到单字56000左右。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注意汲取今人的新成果,注意形音义的密切配合,尽可能历史地、正确地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在字形方面,于楷书单字条目下收到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形体,并简要说明其结构的演变。在学音方面,它对所收列的楷书单字尽可能地注出了现代读音,并收列了中古的反切,标注了上古的韵律。在字义方面,不仅注意收到常用字的常用义,而且注意考释常用字生僻义和生僻字的义项,还适当地收录了复音词中的词素义。此书的体例特点是:(一)收到楷书单字,并根据存字、存音、存源的原则在单字下的收少数复词。(二)收字以历代辞书为依据,并从古今著作中增收部分单字。(三)释文和现代例证用简化字,其余用繁体字。(四)单字按照与《汉语大词典》共同商定的200部分部排列,部首按笔画多少顺序排列,同笔画的部首按一(横)、丨(竖)、丿(撇)、(点)、乙(折)5种笔形顺序排列。同部首的单字排列也按照这种顺序。(五)有古文字的单字,在字头后面选列阐明形音义关系的需要,酌附字形解说。(六)多音多义字,用(一)(二)(三)……分列音项;同一音项下有几个区别意义的反切,用……分列;一个音项下统率的义项,用①②③……分项,一个义项中需要分述的用1、2、3……表明;如需再分层次用a、b、c……标示。(七)注音分现代音、中古音、上古音三段。现代音用汉语拼音方案标准。中古音以《广弱》、《集韵》的反切为主要依据,并标明声韵调。上古音只标韵部,以近人考订的30部为准。(八)释义力求准确全面。多义字一般按照本义、引申义、通假义的顺序排列。(九)引证(包括书证和例证)标明书名、篇名或卷次。(十)有些名物字附插图、以助释义。此书是一部完备而谨严的大型汉语字书。其各分卷均附该卷部首检字表,末卷附总检字表。
【名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出处】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译注1】上高高的庐山远望,天地之间的美景尽收眼底:长江浩浩荡荡东流入海,一去不返。天空中黄云在风中涌动,变幻万端。长江九条支流汹涌澎湃,巨浪翻腾白如雪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描写长江壮美景色的名句。诗句是景语,亦是情语。笔下纵横天地间,情如大江流。气势豪放,动人心魄。出自《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译注2】大江,指长江。登高看天地无比广阔雄壮,长江没有边际,一去不返。语出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形容登高远眺,视野无比开阔。◇“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综观世纪之交的国际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合作与较量共长。跨世纪大计今朝定,重任如山,时不我待。960万平方公里大地倾听着北京,12亿双眼睛注视着北京。预祝大会圆满成功!(《揽世纪风云谋兴国大计——祝贺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人民日报》1996年3月5日)【原文】《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唐]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登高壮观天地间。推荐。爱诗词网。【名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出处】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译注1】上高高的庐山远望,天地之间的美景尽收眼底:长江浩浩荡荡东流入海,一去不返。天空中黄云在风中涌动,变幻万端。长江九条支流汹涌澎湃,巨浪翻腾白如雪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描写长江壮美景色的名句。诗句是景语,亦是情语。笔下纵横天地间,情如大江流。气势豪放,动人心魄。出自《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译注2】大江,指长江。登高看天地无比广阔雄壮,长江没有边际,一去不返。语出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形容登高远眺,视野无比开阔。◇“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综观世纪之交的国际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合作与较量共长。跨世纪大计今朝定,重任如山,时不我待。960万平方公里大地倾听着北京,12亿双眼睛注视着北京。预祝大会圆满成功!(《揽世纪风云谋兴国大计——祝贺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人民日报》1996年3月5日)【原文】《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唐]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推敲文言文。推荐。爱诗词网。宋·胡仔《刘公嘉话》②云:岛③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④。”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⑤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⑥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⑦京兆⑧,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⑨拥至尹前,岛具对⑩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与并辔(11)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12)。【注释】①选自《苕溪渔隐丛话》。胡仔(1110年—1170年),字元任,南宋初绩溪(今安徽绩溪)人。本文引自宋黄朝英《缃素杂记》。②〔刘公嘉话〕即唐韦绚《刘公嘉话录》。“刘公”指刘禹锡,本书记录的是刘禹锡讲述的事。现在的传本名《刘宾客嘉话录》(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其中并无此条。③〔岛〕即唐代诗人贾岛(779年—843年)。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曾任长江主簿,著有《长江集》。④这两句诗出自《题李凝幽居》。全诗为: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⑤〔练〕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创作的术语“练字”、“练句”的简称。对诗文中的用字遣词进行锤炼、改易。⑥〔引手〕手前后动,仿佛拉弓射箭的样子。⑦〔权〕唐以来称试官或暂时代理官职为“权”。⑧〔京兆〕京兆尹,京城的地方长官。⑨〔左右〕侍从。⑩〔具对〕详细应答。(11)〔并辔(pèi)〕坐骑相并着走。辔,驾驭牲口的缰绳。(12)〔布衣之交〕本指贫贱之交。这里意为不拘身份地位高低而结为朋友。布衣,麻布衣,一般为平民所服,借指平民。【译文】《刘公嘉话》里说,贾岛初次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时,有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出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想用“推”字,后来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也没有定下来,就在驴背上吟诵着,还不时地伸手做着推和敲的姿势。当时吏部侍郎韩愈代理京兆尹,贾岛不知不觉地冲进了韩愈出行的仪仗队的第三排中间。侍从推搡着把他带到韩愈面前,贾岛便把自己想出的诗句,正在考虑的用词全都对韩愈作了回答。韩愈停下马想了好一会儿,对贾岛说:“按说敲字好。”于是他和贾岛一块儿并排骑着坐骑回去。他们在一起谈论诗歌,舍不得分手,两个人成了朋友,建立起像平等的老百姓那样的交情。字数:1000知识来源:何小宛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387-3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