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救母

沉香救母朗读

沉香救母

在华山西面的山峰上,有一块巨石,拦腰断为三截,石头下有一个地方,宛如一位妇人仰卧时留下的印痕,形象生动,这就是斧劈石。世间流传的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中,西岳华山是大神白帝少昊的领地,山上还有一位神仙,就是女神三圣母。三圣母也叫华岳三娘,她既聪明又美丽,还心地善良。天旱时,她为百姓呼风唤雨。遇上水灾,她又施法解除灾情,乡亲们有了难处,都会前来求她。她也是有求必应,抽签问卜无不灵验。在她的关照下,华山一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们十分感激她,给她在西岳庙里专门修了一座圣母殿,供奉着三圣母和她的儿子沉香及侍女灵芝。

据说百姓在修庙的时候,许多人都是自愿前来做工。可是,人虽然来了,但谁也没有拿出一个理想的施工图。大家正在发愁,忽然天昏地暗,寒风呻啸,下起了鹅毛大雪。雪停后,不知道从哪儿跑出一只小白兔,在雪地上乱窜,说来非常奇怪,兔子跑过的地方,留下了一片清晰的脚印,居然是一副宫殿的模样。图中殿宇雄伟,气派非凡。

大家觉得很神奇,决定按照这个图案来修建宫殿。可是,从哪儿去找这么多的木料呢?大家正在商量,忽然听到空中有一个声音问道:“够了吗?”接着便响起叮叮当当的伐木声。大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敢贸然回答。就这样,伐木声一连响了好几天。

有一天,一位木匠又听见天上传来这句话,就随口应了一句:“够了。”从此,再也没有声音了。这一天刚吃过午饭,突然乌云密布,下起了倾盆大雨,地面上很快就积满了雨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漂来了许多木头,每一根上面都写着一个“岳”字。大家也没有细想,就用这些木料盖起了庙宇。盖完庙后一查看,有字的木头刚好用完,而且一根不多,一根不少。因为这座庙是给华岳三娘修的,所以叫做“华岳庙”。

有一年,皇帝开科选拔人才,一位叫刘彦昌的外地书生进京赶考,经过潼关的时候,住宿在一家小客店里。不一会儿,来了一群奴仆,众星捧月般簇拥着一辆华贵的彩车,向客店走来。大家议论纷纷,说是公主要来投宿,让店家将客店立即用帷幕遮上,叫店内的客人马上回避。慌乱中,刘彦昌还未来得及回避,公主的彩车就近了店门。

公主进店后,客人们紧闭门窗不敢露面。刘彦昌躲在一个角落里,想走不能走,想躲无处躲,急出了一头汗,公主正准备梳洗打扮,命婢女查看四处是否有人,竟然发现了躲在墙角的刘彦昌。众婢女一哄而上,骂他是狂徒,要惩罚他。公主叫人把书生带上来,注视良久说:“这个人仪表堂堂,举止文雅,绝非轻薄之辈,不要为难他,就让他回自己房间去吧。”

原来,这位公主就是三圣母。

第二天,刘彦昌听别人说西岳庙里的三娘娘非常灵验,就恭恭敬敬地走进庙来,在香案前诚惶诚恐地上了一炷香,叩了三个头。然而,三圣母当时并不在宫中,刘彦昌连抽三根签,都是空签,上面一个字也没有。想到自己十年寒窗,如今前程未卜,功名无望,不由得满腔怨恨,信口吟出了一首诗,题在墙壁上。

刘玺提笔怒满腔,

怨乃圣母三娘娘,

安居神座心如铁,

枉受香火在一方。

题完诗,刘彦昌拂了拂衣袖上的尘灰,昂首挺胸,扬长而去。

三圣母驾着祥云回宫后,看门的童子便将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她。三圣母看了看墙上的题诗,顿时又羞又恼,随身丫环灵芝更是义愤填膺,连忙安慰三圣母说:“公主不要生气,想那狂生没有走多远,我一定给他点颜色看看,为公主报仇。”于是,主仆二人驾起云头,唤来风伯、雨师、雷公、电母,命令他们即刻作法。

刘彦昌正在低头赶路,清朗朗的天空突然间阴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暴雨如注,还没有等他回过神来,就变成了一只落汤鸡。可怜他一介书生,怎受得了如此雨打风吹,挣扎着走了几步,就一跤跌倒在泥泞中。

三圣母消了怨气,心中大快,一边令四位神仙收去云雨,一边站在云头向下望,这才发现倒在地上的竟是一位眉清目秀、弱不禁风的白面书生。再仔细一看,居然就是昨晚的那个人。想到这场风雨说不定会断送这位书生的前程,一丝怜悯加上几分爱慕,顿时油然而生,三圣母不由得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灵芝见刘彦昌那副狼狈相,早就动了恻隐之心,又看见三圣母对刘彦昌心生爱慕,便打算成全他们,只见她纤指一点,一座竹篱茅舍就出现在刘彦昌的前方。随后,茅屋里走出了一位白发老婆婆和一位漂亮的村姑,老婆婆便是丫环灵芝,而村姑便是三圣母。

婆孙二人把昏迷不醒的刘彦昌搀进了茅屋,煎药熬汤,沏茶煮饭,照料得十分周到。村姑与刘彦昌一见如故,竹间和诗,灯下伴读,相敬如宾,爱情在他们心中悄悄萌芽了。老婆婆看到这一双小儿女情投意合,便选了吉日良辰,给他们完了婚。

可是,考试的日子近在眼前,刘彦昌不敢久留,于是约定了归期,恋恋不舍地告别了新婚妻子,进京考试去了。此时,三圣母已经有孕在身,临别之时,刘彦昌赠给妻子一块祖传的沉香,说日后若是生了儿子,就取名为“沉香”。

三圣母本来是玉帝的外甥女,她和凡间书生结婚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天庭。这一年,正值王母娘娘的生日,天宫举办蟠桃会来庆祝,各路神仙均来赴会祝寿,可是三圣母有孕在身,便借口有病留在了华山。谁知,三圣母的哥哥二郎神知道了实情,勃然大怒,责怪妹妹私嫁凡人,触犯了天条,要捉她上天受惩罚。三圣母毫不畏惧,拿出王母送给她的宝莲灯,和哥哥大战起来。宝莲灯是三圣母的镇山之宝,无论哪路妖魔,何方神仙,只要宝莲灯大放异彩,都会被震慑,束手就擒。二郎神自知打不过,趁三圣母休息的时候,就让自己手下的哮天犬,将宝莲灯偷了去。这样一来,可怜的三圣母就被二郎神抓住了,压在华山下的黑云洞中。几个月后,在暗无天日的洞中,三圣母生下了儿子沉香,为防不测,她偷偷恳求夜叉,将儿子送到扬州,交给他的父亲抚养。

当时,刘彦昌已经高中,他找不到三圣母,欲哭无泪,就到扬州赴任去了。

沉香长大后,非常懂事,知道母亲被压在华山下受苦,就一心想救出母亲。他把想法对父亲说了,无奈刘彦昌只是一介文弱书生,除了叹气摇头,想不出一点办法。于是,沉香便独自离开了家,去寻找母亲。他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华山脚下。

可是找了好几天,连母亲的影子都没有看到,更没有人告诉他一点线索,沉香不知道该怎么办,坐在地上放声大哭起来。痛苦的哭声在空谷回荡,惊动了路过此地的霹雳大仙。好心的大仙问明情由,深为善良的三圣母和苦命的孩子鸣不平,于是将沉香带回自己的洞府。在师傅细心的指点下,沉香刻苦学习本领,打算等学成后再去救母亲。

十六岁那年,沉香告别了师父,奔赴华山救母亲,霹雳大仙见他人小志气高,就赠给他一柄开山神斧。

沉香腾云驾雾,来到华山黑云洞前。他大声呼唤母亲的名字,声音穿透重重岩层,传入三圣母耳中。三圣母百感交集,知道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一片孝心来救自己,激动不已,就将沉香唤到洞前,对他说:“你舅舅二郎神神通广大,当年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也败在他手中,况且他还盗去了我的宝莲灯,你不是他的对手,不如去向他求求情。”

沉香来到二郎庙,向二郎神苦苦哀求。谁知二郎神铁石心肠,不但不肯放出三圣母,反而挥舞起三尖两刃刀,要向沉香下毒手。沉香怒不可遏,觉得二郎神欺人太甚,便抡起神斧,与他打起来。两人在云雾里穿梭,刀来斧往,一会儿在山里厮杀,一会儿又钻进水里搏斗,施展无穷变化,从天上杀到地上,再从人间杀回天宫,杀得天昏地暗,鬼哭狼嚎。

很快,这件事惊动了天上的太白金星,他派了四位大仙去看个究竟。四位大仙在云端里看了一阵,觉得二郎神身为舅舅,如此凶狠地对待自己的侄子,太无情无义了,便在暗中助了沉香一臂之力。沉香越斗越勇,二郎神再也招架不住,只得落荒而逃,宝莲灯终于回到了沉香的手中。

沉香立即飞回华山,举起开山神斧,猛力一劈。只听得“轰隆隆”一声巨响,地动山摇,华山裂开了。沉香急忙找到黑云洞,救出了母亲。一家人终于团圆了,而刘彦昌也弃官不做,来到华山隐居,从此,一家三口幸福地生活着。

后来,沉香被玉帝敕封,成了神仙。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点击进入:许地山《落花生》原文

《落花生》是老作家许地山1921年所写的一篇著名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这篇作品以平实清新的笔触,从花生的常见而有用,说到做人的道理,颇有哲理意味,寄寓着对现实人生的感触。

()

【诗句】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出处】唐.李端《听筝》【意思】在华美的房舍前,她用洁白的手拔弄着筝弦;【全诗】《听筝》.[唐].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注释】①金粟柱:上有金色小点花纹的筝柱,柱为架弦的码子,木制,桥形,立在筝的面板上,一柱架一弦,定弦时可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弹奏时则将弦的振动传导至音箱,使声音得到美化和增强。②素手:洁白的手。玉房:闺房的美称。③二句意谓为了得到周郎的眷顾,故意常常拨错弦。《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记载,吴国名将周瑜,精通音乐,听人奏曲有误,就回头向那人望一眼示意,当时人说:“曲有误,周郎顾。”二句化用此典。【鉴赏】咏弹筝女郎诗。唐代李端作:“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金粟:形容筝的弦轴(俗称柱)精美华贵。玉房:对筝的安枕(俗称横木)的美称,此处代指筝。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窈窕淑女,纤纤玉手,拨弄着筝弦。为了能得到意中人的眷顾,她常常成心地拂错筝弦。末两句诗人用了一个典故:三国时吴国的周瑜,英俊潇洒,在24岁时即被任命为建威中郎将,且精通音律,人们美称之为周郎。周瑜喜欢听琴,每当他听到别人弹琴曲调有误时都会回过头去看上弹琴者一眼,故人们议之曰“曲有误,周郎顾”,后人又给他一个“顾曲周郎”的雅称。诗人细腻地写出了弹筝女郎的心理,通过她们“时时”拨错筝弦这一细节,巧妙地表现了她们对意中人无限爱恋的情意,筝也成了她们传达爱情的中介物。【鉴赏导示】清人徐增分析这首诗时说:“妇人卖弄身份,巧于撩拨,往往以有心为无心。手在弦上,意属听者。在赏音人之前,不欲见长,偏欲见短。见长则人审其音,见短则人见其意。李君何故知得恁细。”这一精辟见解可供鉴赏时参考。

【鉴赏】这首小诗写一位弹琴女子为博取青睐而故意弹琴出错的情态,写得婉曲细腻,富有情趣。

()

《北岛·回答》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

【诗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出处】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三》。【意思】漆黑的夜晚宿雁惊起高飞,敌人悄悄地逃跑。这首诗写雪夜追敌,显示了将士的果敢、善战和环境的艰苦。单(chan)于:匈奴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此指敌军统帅【全诗】《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三》.[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鉴赏】一、二句点明敌军战败溃退,趁着黑夜逃跑的具体时间和情景。“雁飞高”,从侧面写敌人逃跑,因其惊起了栖息的雁群而飞向高空。这个“遁”字,把他们逃跑时的狼狈相勾勒得十分形象。同时,也是诗人有意地将敌人比作惊飞的雁群,用以表示蔑视之意。三、四句歌颂这场伏击战的指挥者的胆识与韬略。将军一声令下,率领轻骑追歼敌人,刹时间,大雪迎风扑面,将士们手中的弓刀上落满了一层雪花。其实,诗中所写仅是战斗的开始,并非是战争的高潮。而诗人却抓住一刹那间最富于表现力的“特写镜头”,加以集中概括,把当时的战争氛围突出地表现了出来。那种更激烈、更壮观的厮杀场景,却留在人们的联想之中。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确实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人的艺术魅力。【赏析】这一首是写将军雪夜围敌、乘胜追击的情景。由于指挥英明,将士奋勇,已将敌人团团围住,迫使敌人企图突围逃跑。月黑之夜,惊醒了栖睡的雁群,夜雁高飞的现象引起了将军的警觉,果断作出决定,单于要遁逃,立即派轻骑追击。就在乘胜追敌中,天下大雪,纷纷扬扬的白雪落满了出征将士的弓和刀。这是一幅多么雄壮的雪夜歼敌图景啊!必胜信心,顽强战斗,豪情满怀,沉雄气韵,边塞壮士保家卫国的飞扬神采跃然眼前。

()

毛泽东诗词《念奴娇·昆仑》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

【诗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出处】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译注】长安的夜空高挂一片明月,千家万户传出捣衣的声音。捣衣:把衣服放在石上,用棒反复捶击以去污,然后再漂洗。另外,古代制衣,先将布匹放在砧上用棒捣平捣软,以便制作,这个过程也叫捣衣。【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月色的映照下,人们于水边捣洗衣物的情景。[例]那些悬挂在波光和月色中的石码头上,捣衣声啌啌地响成一片,“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小巷后面也颇有点诗意。(陆文夫《梦中的天地》)【鉴赏】一片月光映照着长安城,千家万户,到处都传来捣衣声。捣:读作dao。古代妇女洗衣都用木棒,一面洗,一面打,叫做“捣衣”。现在较偏远的乡村还是有人在溪边捣衣。原诗是描写深闺妇女思念远方的丈夫。如果单独看这二句诗,在美丽的月光下,家家传来捣衣声,画面宁静祥和而动人。【全诗】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鉴赏】《子夜吴歌》为六朝乐府旧题。据载,古代有一个叫子夜的女子造为此曲,因是吴声,故名。李白有四首同题诗作,这里选的是第三首,写征夫妻子秋天对丈夫的思念。开篇四句情景交融,浑成自然,被王夫之誉为“天壤间生成好句”(《唐诗评选》)。秋凉之夜,月华辉洒,砧声阵阵,寒风习习,真是一幅充满秋意的绝妙图景。然而,“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前三句分写秋月、秋声和秋风,从视觉到听觉,再到触觉,都在为第四句的“情”作铺垫:月光是引发相思之情的媒介;捣衣声说明妇女们正在为戍边亲人作赶制征衣的准备(古时裁衣前必先将布帛捣平捣软),其本身就包含着深厚的关切、思念之情;而秋风则最易逗起人的情思和愁绪。对饱经离别之苦的人来说,这三者有一于此,便难以忍受了,何况它们全都聚集在一起?更何况在月白风清的夜晚,整个长安城都响彻那令人心碎的“万户”捣衣之声!这种时刻,有谁能不为这凄凉而又热烈的气氛所感染呢?“总是玉关情”,一语作结,力抵千钧。情而冠以“玉关”,令人联想到遥远的边塞,益觉此情之深长;句首着一“总是”,将前三句目中所见、耳中所闻和肌肤所感囊括净尽,极力突出此情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诗写到这里,整个气氛渲染已足,作者大笔一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盼望战事的早日结束,向往和平安定的生活,这既是诗人的愿望,也是征妇的心声。有此一笔,不仅使全诗主旨更加深刻,而且使“玉关情”愈发浓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