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学运动中著名的新文学团体,1921年7月由留学在日本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郑伯奇、张资平等发起组成,大革命失败后,又有新从日本回国的朱镜我、彭康、冯乃超、李初梨、李一氓等参加。先后组办刊物有《创造》(季刊、月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文化批判》、《思想》等,并出版《创造丛书》,收创作、翻译作品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译著百余种。创造社的出现,被称为“异军突起”,它是我国新文学的积极浪漫主义流派。反帝反封建是其基本倾向,他们对现实极端不满,认为把握住时代,对社会的虚伪和罪恶,进行猛烈的攻击,奋力打破现状,是文学的使命和文学家的天职;强调自我,崇尚主观,认为作家要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文艺活动,必须忠实地表现自己的内心的要求;在创作上,不论诗歌、散文、小说或剧作,都反抗现实,理想未来,富于主观抒情色彩,往往是直抒胸臆。或表现为大胆的诅咒、抗争,狂飙突进的革命精神;或表现为坦率的自我暴露,浓重的苦闷哀痛;甚或流露感伤、颓唐的情绪;即或在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题材中,也说“自己的话”,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从理论到创作,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点。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方面,也多为浪漫主义者,歌德、海涅、拜伦、雪莱等为他们所喜爱。在文学理论上受西方资产阶级“艺术至上”思想影响,既强调文学的时代的战斗的使命,同时又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宣传“无目的论”,讲求文艺的“全”与“美”。这固然是出于反对封建主义文学观和新文学的粗制滥造倾向,但理论上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1925年以后,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扩大,创造社的一些成员不断冲破资产阶级思想束缚,清算唯心主义思想影响,批判“无目的论”,提出“革命文学”的口号,号召革命的文学家“到兵间去,到工厂间去,到革命的漩涡中去”,创作“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写实主义的文学”(郭沫若:《革命与文学》)。主要成员也直接参加了中国革命的实际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又齐集于上海,积极提倡革命文学运动,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应成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发挥战斗作用。他们的倡导把文学革命引向深入,但也存在着理论上的教条主义和创作上的标语口号倾向。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在文学理论、文艺批评、翻译等方面发生过的争论,是属于新文学内部两种文艺思潮的争论,两个社团在反对封建文学、鸳鸯蝴蝶派方面,则是一致的,协同作战的,它们共同地为新文学及其不同流派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创造社。推荐。爱诗词网。新文学运动中著名的新文学团体,1921年7月由留学在日本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郑伯奇、张资平等发起组成,大革命失败后,又有新从日本回国的朱镜我、彭康、冯乃超、李初梨、李一氓等参加。先后组办刊物有《创造》(季刊、月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文化批判》、《思想》等,并出版《创造丛书》,收创作、翻译作品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译著百余种。创造社的出现,被称为“异军突起”,它是我国新文学的积极浪漫主义流派。反帝反封建是其基本倾向,他们对现实极端不满,认为把握住时代,对社会的虚伪和罪恶,进行猛烈的攻击,奋力打破现状,是文学的使命和文学家的天职;强调自我,崇尚主观,认为作家要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文艺活动,必须忠实地表现自己的内心的要求;在创作上,不论诗歌、散文、小说或剧作,都反抗现实,理想未来,富于主观抒情色彩,往往是直抒胸臆。或表现为大胆的诅咒、抗争,狂飙突进的革命精神;或表现为坦率的自我暴露,浓重的苦闷哀痛;甚或流露感伤、颓唐的情绪;即或在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题材中,也说“自己的话”,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从理论到创作,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点。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方面,也多为浪漫主义者,歌德、海涅、拜伦、雪莱等为他们所喜爱。在文学理论上受西方资产阶级“艺术至上”思想影响,既强调文学的时代的战斗的使命,同时又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宣传“无目的论”,讲求文艺的“全”与“美”。这固然是出于反对封建主义文学观和新文学的粗制滥造倾向,但理论上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1925年以后,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扩大,创造社的一些成员不断冲破资产阶级思想束缚,清算唯心主义思想影响,批判“无目的论”,提出“革命文学”的口号,号召革命的文学家“到兵间去,到工厂间去,到革命的漩涡中去”,创作“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写实主义的文学”(郭沫若:《革命与文学》)。主要成员也直接参加了中国革命的实际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又齐集于上海,积极提倡革命文学运动,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应成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发挥战斗作用。他们的倡导把文学革命引向深入,但也存在着理论上的教条主义和创作上的标语口号倾向。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在文学理论、文艺批评、翻译等方面发生过的争论,是属于新文学内部两种文艺思潮的争论,两个社团在反对封建文学、鸳鸯蝴蝶派方面,则是一致的,协同作战的,它们共同地为新文学及其不同流派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前出师表。推荐。爱诗词网。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①。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②,引喻失义③,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④,俱为一体,陟罚臧否⑤,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⑥,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⑦,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⑧,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⑩,猥自枉屈(1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12),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13),深入不毛(14)。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15),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6)。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17),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注释】①先帝:指刘备。崩殂(cú):死。古代帝王死亡称“崩”,或“殂”。②妄自菲薄:随便看轻自己。③引喻失义:言谈不合大义,指说话不合宜。引,称引。喻,譬喻。④宫中:宫廷内,指内臣。府中:丞相府,指朝官。⑤陟(zhì):提升。臧(zāng):善,引申为赞扬。否(pǐ):恶,引申为批评。⑥有司:主管部门或官吏。⑦愚:对自己的谦称。⑧淑:和善。均:公平。⑨桓:汉桓帝。灵:汉灵帝。是东汉末期两个极昏庸的皇帝。⑩卑鄙:地位低下,见识浅陋。(11)猥:谦词,卑下。枉屈:枉驾、屈尊。(12)夙夜:日夜。(13)泸:即金沙江。(14)不毛:指荒凉之地。毛,草木。(15)驽钝:比喻才能低劣。(16)旧都:指两汉都城长安与洛阳。(17)咨诹(zōu):询问。【鉴赏】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建兴五年(227),诸葛亮准备兴兵北伐,征伐曹魏。行前,他深感国事正当安危存亡之际,而后主刘禅却在醉生梦死之中,颇有后顾之忧,于是上表,表达自己审慎勤恳,以伐魏兴汉为己任的志向,并劝诫后主应采纳忠言,亲贤远佞,就是这篇《前出师表》。文章从当前的天下形势谈起,劝诫刘禅要接纳忠谏,严明赏罚,广开言路,任用贤良。接着,向刘禅举荐关于宫中、军中之事所应咨询的大臣,劝诫刘禅记住东汉倾颓的教训,亲贤臣远小人。然后,追叙先帝刘备对自己的殊遇,自陈出师图报的愿望。最后,请求刘禅责成自己北伐,劝诫刘禅自己思考谋划国家大事,采纳忠谏。全文围绕君子、小人展开论述,亲贤臣、远小人是全文的宗旨,中间正反对比直接谈论这一中心,而其余话题——开言路纳忠谏,平刑赏明法治,宫中府中一视同仁,感知遇之恩,愿出师图报,看似离题,实际上却无不与这一主旨相关。此文采用拉近距离,反复叮咛的方式,与刘禅促膝晤谈。清代浦起龙《古文眉诠》卷三十七评论道:“伊尹频称先王,武乡频引先帝,具圣贤气象,兼骨肉恩情。似老家人出外,丁宁幼主人,言言声泪兼并。而一时外攘内顾,双管并下,于事则主行师,于情而主居守,平侧自见也。”有人批评它“过于叮咛周至”,但宋人苏轼说它“简而且尽,真而不肆”,明人归有光说它“沛然从肺腑中流出,不期文而自文”。清代刘熙载分析道:“文有仰视,有俯视,有平视。仰视者,其言恭;俯视者,其言慈;平视者,其言直。”(《艺概·文概》)诸葛亮被后主刘禅尊为仲父,故此表的视角为俯视与平视,语言极慈极直。此文与屈原的《离骚》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此文以散文的形式,语言朴实,与《离骚》以诗歌的形式,瑰伟奇丽,幽隐诡幻,文字华美不同,但是二者在抒发忠贞为国之情上并无二致。两者都是一字一句从肺腑中流出,感情真挚、饱满,爱国忠君,可歌可泣,同样为文章胜境。此文刻画了诸葛亮受恩感激,忠心耿耿,励精图治,公正贤明的性格,其爱国忠君、忧国忘身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代爱国志士、仁人君子。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歌唱“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爱国志士文天祥歌唱“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正气歌》),可见此文产生的深远的影响。作者:汪平秀知识来源:汤克勤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166-168页.
【诗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出处】唐·王维《山居秋暝》。【译注】竹林里传来喧闹声,洗衣服的村女们回来了;荷叶左右晃动,打鱼的小船穿过荷丛,顺水而下。浣:洗。莲:荷。上下句均为因果倒装的句式,这样更增加了诗的真实性和韵味,富有音乐美。意境清新,对仗工整,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林中喧声闹语,行人欢步;水上草叶纷披,舟船穿行。亦用以形容乡村安宁祥和的生活情景。[例]“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今天的李坑可能再也不会有这样的场景了……水乡的诗意也许只在我们这些看客浮光掠影的匆匆行走中才得以洋溢,而这里的年青一代,也许仅仅是为了将来不用尽日泡在水中用力摔打着衣服,不用终日播种捕鱼,纷纷离开了这里,到外面去寻找他们眼里更精彩的一切去了。(袖袖《乡关何处——婺源记游》)【鉴赏】竹林中听得一阵喧闹之声,那是浣纱的女子成群结队地归去。看那池塘中莲花微微一颤,是晚归的渔舟悄然而下。诗句描绘了日暮时分人们陆续离开山中的情景。诗人并没有直接看到他人的离去,而是调动各种感官展开联想:先是听觉捕捉到了竹林中的喧闹声,便明白这是浣纱女结伴归去;再是视觉觉察到池塘中莲花的轻轻颤动,便想到这是渔舟在池塘里渐渐飘远。这种别具匠心的写法,使得诗人和其他人不但没有照面,反而像是隔了一层无形的屏障。读来令人感到其他人的活动不仅没有对山中的宁静产生破坏,反而凸显了山中傍晚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平和。【全诗】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赏析】诗歌。作者王维。选自《王右丞集》。王维晚年信奉佛教,在蓝田辋川别墅过着闲适自得的隐居生活。这首诗描写了初秋傍晚雨后山村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山居隐逸生活的喜悦之情。本诗的写作特色在于景物描绘。王维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画家,他常是“以画法为诗法”的。他精心选取了最富特征的几个镜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运用朴实无华的素描笔法突出地表现,形成了明净的意境,留给了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其中动词的对举,也别具情韵。此诗被苏轼评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十分中肯。
竹喧归浣女。推荐。爱诗词网。【诗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出处】唐·王维《山居秋暝》。【译注】竹林里传来喧闹声,洗衣服的村女们回来了;荷叶左右晃动,打鱼的小船穿过荷丛,顺水而下。浣:洗。莲:荷。上下句均为因果倒装的句式,这样更增加了诗的真实性和韵味,富有音乐美。意境清新,对仗工整,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林中喧声闹语,行人欢步;水上草叶纷披,舟船穿行。亦用以形容乡村安宁祥和的生活情景。[例]“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今天的李坑可能再也不会有这样的场景了……水乡的诗意也许只在我们这些看客浮光掠影的匆匆行走中才得以洋溢,而这里的年青一代,也许仅仅是为了将来不用尽日泡在水中用力摔打着衣服,不用终日播种捕鱼,纷纷离开了这里,到外面去寻找他们眼里更精彩的一切去了。(袖袖《乡关何处——婺源记游》)【鉴赏】竹林中听得一阵喧闹之声,那是浣纱的女子成群结队地归去。看那池塘中莲花微微一颤,是晚归的渔舟悄然而下。诗句描绘了日暮时分人们陆续离开山中的情景。诗人并没有直接看到他人的离去,而是调动各种感官展开联想:先是听觉捕捉到了竹林中的喧闹声,便明白这是浣纱女结伴归去;再是视觉觉察到池塘中莲花的轻轻颤动,便想到这是渔舟在池塘里渐渐飘远。这种别具匠心的写法,使得诗人和其他人不但没有照面,反而像是隔了一层无形的屏障。读来令人感到其他人的活动不仅没有对山中的宁静产生破坏,反而凸显了山中傍晚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平和。【全诗】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赏析】诗歌。作者王维。选自《王右丞集》。王维晚年信奉佛教,在蓝田辋川别墅过着闲适自得的隐居生活。这首诗描写了初秋傍晚雨后山村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山居隐逸生活的喜悦之情。本诗的写作特色在于景物描绘。王维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画家,他常是“以画法为诗法”的。他精心选取了最富特征的几个镜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运用朴实无华的素描笔法突出地表现,形成了明净的意境,留给了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其中动词的对举,也别具情韵。此诗被苏轼评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十分中肯。
梅妃,姓江氏,莆田人。父仲逊,世为医。妃年九岁,能诵《二南》,语父曰:“我虽女子,期以此为志。”父奇之,名之曰采蘋。开元中,高力士使闽、粤,妃笄矣。见其少丽,选归,侍明皇,大见宠幸。长安大内、大明、兴庆三宫,东都大内、上阳两宫,几四万人,自得妃,视如尘土;宫中亦自以为不及。
妃善属文,自比谢女。淡妆雅服,而姿态明秀,笔不可描画,性喜梅,所居阑槛,悉植数株。上榜曰“梅亭”。梅开赋赏,至夜分尚顾恋花下不能去。上以其所好,戏名曰梅妃。妃有《萧兰》、《梨园》、《梅花》、《凤笛》、《玻杯》、《剪刀》、《绮窗》七赋。
梅妃传。推荐。爱诗词网。梅妃,姓江氏,莆田人。父仲逊,世为医。妃年九岁,能诵《二南》,语父曰:“我虽女子,期以此为志。”父奇之,名之曰采蘋。开元中,高力士使闽、粤,妃笄矣。见其少丽,选归,侍明皇,大见宠幸。长安大内、大明、兴庆三宫,东都大内、上阳两宫,几四万人,自得妃,视如尘土;宫中亦自以为不及。妃善属文,自比谢女。淡妆雅服,而姿态明秀,笔不可描画,性喜梅,所居阑槛,悉植数株。上榜曰“梅亭”。梅开赋赏,至夜分尚顾恋花下不能去。上以其所好,戏名曰梅妃。妃有《萧兰》、《梨园》、《梅花》、《凤笛》、《玻杯》、《剪刀》、《绮窗》七赋。是时承平岁久,海内无事,上于兄弟间极友爱,日从燕间,必妃侍侧。上命破橙往赐诸王,至汉邸,潜以足蹑妃履,妃登时退阁。上命连宣,报言:“适履珠脱缀,缀竟当来。”久之,上亲往命妃。妃拽衣迓上,言胸腹疾作,不果前也。卒不至。其恃宠如此。后上与妃斗茶,顾诸王戏曰:“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斗茶今又胜我矣。”妃应声曰:“草木之戏,误胜陛下。设使调和四海,烹饪鼎鼐,万乘自有宪法,贱妾何能较胜负也。”上大喜。会太真杨氏入侍,宠爱日夺。上无疏意,而二人相嫉,避路而行。上尝方之英、皇,议者谓广狭不类,窃笑之。太真忌而智,妃性柔缓,亡以胜。后竟为杨氏迁于上阳东宫。后上忆妃,夜遣小黄门灭烛,密以戏马召妃至翠华西阁,叙旧爱,悲不自胜。继而上失寤,侍御惊报曰:“妃子已届阁前,当奈何?”上披衣,抱妃藏夹幕间。太真既至,问:“梅精安在?”上曰:“在东宫。”太真曰:“乞宣至,今日同浴温泉。”上曰:“此女已放屏,无并往也。”太真语亦坚,上顾左右不答。太真大怒曰:“肴核狼藉,御榻下有妇人遗舄,夜来何人侍陛下寝,欢醉至于日出不视朝?陛下可出见群臣。妾止此阁俟驾回。”上愧甚,拽衾向屏假寐曰:“今日有疾,不可临朝。”太真怒甚,径归私第。上顷觅妃所在,已为小黄门送令步归东宫。上怒斩之。遗舄并翠钿命封赐妃。妃谓使者曰:“上弃我之深乎?”使曰:“上非弃妃,诚恐太真恶情耳。”妃笑曰:“恐怜我则动肥婢情,岂非弃也?”妃以千金寿高力士,求词人拟司马相如为《长门赋》,欲邀上意。力士方奉太真,且畏其势,报曰:“无人解赋。”妃乃自作《楼东赋》,略曰:玉鉴尘生,凤奁香殄。懒蝉鬓之巧梳,闲缕衣之轻练。苦寂寞于蕙宫,但凝思乎兰殿。信摽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况乃花心飏恨,柳眼弄愁,暖风习习,春鸟啾啾。楼上黄昏兮,听凤吹而回首。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温泉不到,忆拾翠之旧游。长门深闭,嗟青鸾之信修。忆昔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燕,陪从宸旒。奏舞鸾之妙曲,乘画鹢之仙丹。君情缱绻,深叙绸缪。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无休。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乎幽宫。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欲相如之奏赋,奈世才之不工。属愁吟之未尽,已响动乎疏钟。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太真闻之,诉明皇曰:“江妃庸贱,以廋词宣言怨望,愿赐死。”上默然。会岭表使归,妃问左右:“何处驿使来,非梅使耶?”对曰:“庶邦贡杨妃荔实使来。”妃悲咽泣下。上在花萼楼,会夷使至,命封珍珠一斛密赐妃。妃不受,以诗付使者,曰:“为我进御前也。”曰: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上览诗,怅然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度之,号《一斛珠》,曲名始此也。后禄山犯阙,上西幸,太真死。及东归,寻妃所在,不可得。上悲,谓兵火之后,流落他处。诏有得之,官二秩,钱百万。搜访不知所在。上又命方士飞神御气,潜经天地,亦不可得。有宦者进其画真,上言似甚,但不活耳。诗题于上,曰: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读之泣下,命模像刊石。后上暑月昼寝,仿佛见妃隔竹间泣,含涕障袂,如花朦雾露状。妃曰:“昔陛下蒙尘,妾死乱兵之手,哀妾者埋骨池东梅株傍。”上骇然流汗而寤。登时令往太液池发视之,不获。上益不乐。忽悟温泉池侧有梅十余株,岂在是乎?上自命驾,令发视。才数株,得尸,裹以锦茵,盛以酒槽,附土三尺许。上大恸,左右莫能仰视。视其所伤,胁下有刀痕。上自制文诔之,以妃礼易葬焉。赞曰:“明皇自为潞州别驾,以豪伟闻,驰骋犬马鄠杜之间,与侠少游。用此起支庶,践尊位。五十余年,享天下之奉,穷极奢侈,子孙百数。其阅万方美色众矣,晚得杨氏,变易三纲,浊乱四海,身废国辱,思之不少悔。是固有以中其心、满其欲矣。江妃者,后先其间,以色为所深嫉,则其当人主者,又可知矣。议者谓或覆宗,或非命,均其媢忌自取。殊不知明皇耄而忮忍,至一日杀三子,如轻断蝼蚁之命。奔窜而归,受制昏逆,四顾嫔嫱,斩亡俱尽,穷独苟活,天下哀之。”《传》曰:“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盖天所以酬之也。报复之理,毫发不差,是岂特两女子之罪哉?”汉兴,尊《春秋》,诸儒持《公》、《縠》角胜负,《左传》独隐而不宣,最后乃出。盖古书历久始传者极众。今世图画美人把梅者,号梅妃,泛言唐明皇时人,而莫详所自也。盖明皇失邦,咎归杨氏,故词人喜传之。梅妃特嫔御擅美,显晦不同,理应尔也。此传得自万卷朱遵度家,大中二年七月所书,字亦媚好,其言时有涉俗者。惜乎史逸其说。略加修润而曲循旧话,惧没其实也。惟叶少蕴与余得之,后世之传,或在此本。又记其所从来如此。梅妃的故事,未见于正式的历史记载。很可能是宋朝时出于对杨氏误国的义愤虚构出来的人物。唐朝人对杨玉环是充满同情的,到了宋朝,却严厉地把失国的过错算在她的帐上,因此臆造出一位与之对立的女子,这是完全可能的。由于作者塑造了有血有肉的梅妃形象,至使人们相信历史上果真确有其人,曾有其事。本篇以唐玄宗与梅、杨二妃间的爱情纠葛为主线,通过梅妃与杨贵妃间的矛盾冲突及其悲惨结局,揭露了宫廷生活的黑暗腐败,和封建帝王的一夫多妻制,对青年女子的青春年华的摧残,总结了一代兴亡的历史教训。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梅妃、杨贵妃、唐明皇三个各具特色的艺术形象。在作者的笔下,梅妃的哀怨,凄苦,令人悲而怜;贵妃的争风吃醋、心狠手毒,而最终未能逃脱悲惨结局,令人憎而怜;唐明皇荒淫、残暴,然而又在某种程度上忠于爱情,令人怒而怜。作者在展示这些人物性格特征时,注意在发展中,在矛盾中把握性格的统一,塑造的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梅妃“姿态明秀”,性情“柔缓”。作者通过对梅妃得宠时的娇媚与失宠后的凄苦的细节描写,展示了她悲剧性格的发展和变化。梅妃入宫时,宫中“几四万人”,唐明皇“自得妃,视如尘土。”梅妃位于一人之下,众人之上,享尽了皇帝宠爱。“上于兄弟间极友爱,日从燕间,必妃侍侧。上命破橙往赐诸王,至汉邸,潜以足蹑妃履,妃登时退阁。上命连宣,报言:‘适履珠脱缀,缀竟当来。’久之,上亲往命妃。妃拽衣迓上,言胸腹疾作,不果前也。卒不至。其恃宠如此。”这段文字描写,既使梅妃娇嗔、任性之态跃然纸上,也透露出了梅妃柔中有刚的性格。这一性格,在杨贵妃进宫与梅妃争宠,梅妃失宠后表现得比较强烈。为了追求幸福、为了挽回唐明皇的情意,“妃以千金寿高力士,求词人拟司马相如为《长门赋》,欲邀上意。”未能如愿,“妃乃自作《楼东赋》。由于杨贵妃作梗,梅妃的感情依然找不到寄托。事实上,即使没有杨贵妃,还会有李贵妃、王贵妃与之争宠。封建帝王嫔妃成群的荒淫无道,决定了皇帝不可能长久地集宠于一妃;宫廷生活的黑暗腐朽决定了梅妃的悲剧命运的不可逆转。梅妃出游,恰逢为杨贵妃进贡荔枝的驿使一段的描写,使梅妃的悲剧性格发展到了高潮。“会岭表使归,妃问左右:‘何处驿使来,非梅使耶?’对曰:‘庶邦贡杨妃荔实使来。’妃悲咽泣下。”唐明皇密赐荔枝与梅妃,“妃不受,以诗付使者,曰:‘为我进御前也。’”面对无法改变的悲剧命运,梅妃绝望了。她不再幻想唐明皇有朝一日会再回到她的身边。她拒绝了皇帝这一廉价的感情施舍。对于梅妃的对立面——杨贵妃,小说并没有正面描写她的家族势力对唐明皇的影响,只是通过皇帝宠臣高力士“且畏其势”一笔点出她的地位。小说着重描写了贵妃性格上“忌而智”的特点。唐玄宗密召梅妃,贵妃得知,妒火中烧,却用贻误国事来羞辱唐明皇:“……夜来何人侍陛下寝,欢醉至于日出不视朝?”梅妃自作《楼东赋》“太真闻之,诉明皇曰:‘江妃庸贱,以廋词宣言怨望,愿赐死。’”明知梅妃在向皇帝倾诉衷肠,却故意危言耸听,煽动唐明皇“赐死”于梅妃。只此两个情节的描写,便勾画出了贵妃倚仗家族势力,承恩专宠,专横跋扈的形象。唐明皇是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作者对他有批判有同情。唐玄宗密召梅妃,闻贵妃到,“上披衣,抱妃藏夹幕间。”贵妃大闹走后,“上觅妃所在,已为小黄门送令步归东宫。上怒斩之。”唐明皇的残忍、凶暴可见一斑。然而虽为一国之君,在爱情生活中也有不尽如意的地方:他对梅妃本恩爱未绝,却因贵妃作梗,与梅妃相会还要“密召”;贵妃大闹不止,他只是“顾左右而不答”;梅妃自作《楼东赋》,贵妃闻之要求赐死,他只用“默然”以对。享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唐明皇,为何在贵妃面前唯唯喏喏,难道只是爱情使然?非也,这是政治联姻的必然。对于这一点,作者未多加评论,只是介绍了历史史实:“后禄山犯阙,上西幸,太真死”,从反面映证了杨氏家族在唐朝的地位。唐明皇忠于爱情,在寻妃一段中表现得悲切感人。安史之乱后,唐明皇想尽办法寻梅妃而不得,痛苦万分,梦中得见梅妃后,方找到梅妃葬身之地,“上大恸,左右莫能仰视。”他亲自撰写诔文,悼念梅妃。在这里,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唐玄宗对梅妃的眷恋、怀念之情,突出了他性格的另一面。能够通过个性化语言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不同性格的人物,是本篇一大特点。梅妃自幼聪颖,才学过人,性情温柔,她的谈吐往往优美、含蓄、得体、动听。杨贵妃心胸狭窄,却又权势极大,她的语言就显得尖刻,严厉,咄咄逼人。唐明皇夹在梅妃与贵妃中间时则常吞吞吐吐。浓重的抒情色彩系本篇另一特点。小说大量引诗、词入文,梅妃的《楼东赋》、《一斛珠》,唐明皇的画像题诗,都极细腻、恰当地表达了主人公当时的思想感情,读来感人肺腑。梅、杨悲剧成为后世小说戏曲喜闻乐道的题材。明人吴世美的杂剧《惊鸿记》就是据此篇写成的。明清两代关于隋唐的一些历史小说如《隋唐演义》等也都引用了这个故事。
【诗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出处】唐·李白《送友人》【译注】此地一别,你将孤单一人踏上万里征途。孤蓬:蓬草,又名飞蓬,常随风飘转,古时候常用蓬散萍飘形容离散。这里亦比喻独自远行的友人。【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分别后某人将远行或四处漂泊。[例]孔祥灿没想到那次与孔德成南京分手竟真的成了“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至今整整52年了。(程贯珠《圣裔的回忆》)【原诗】《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赏析】这是一首写别情的五言律诗,诗人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他和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人情景。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写李白和友人出城门后,因情意绵绵,不忍就此离别,便并肩缓辔,行了一程又一程。诗人回首望时,只见城的北面横亘着青翠的山峦,城的东面闪着波光的护城河环绕在城外。这两句诗对仗工丽,“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青”、“白”相映衬,富有色彩感。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离别在即,诗人不禁感慨良深。此地一别,友人便会象蓬草那样四处飘转,未知何时才可再相逢。唐朝埋没人才的情况亦很严重,友人此行后境况如何,尚难预测,这两句诗流露出诗人对挚友前程的关切,一往情深渗透在字里行间。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这两句诗对仗很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李白有许多送别诗,常用“浮云”、“落日”暗示离别之情,如“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送裴大泽诗》,又如“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灞陵行送别》)。诗人以“浮云”、“落日”作喻,写尽了人世间的“游子意”和“故人情”,堪称绝唱。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两句诗和颔联的两句诗相比,都不拘泥于对仗,而注重于内心真情实感的抒发。友人离去了,挥手之间,有多少深情厚谊尽在不言中!“班马”,载人离去之马。“萧萧班马鸣”一解友人已离去很远,然而还可听到“萧萧”马嘶之声。《唐律消夏录》在此句下批释道:“尚闻马嘶,荡一句。”另解以马嘶暗示班马之不忍离去。两位好友过从甚密,连他们的坐骑都厮磨生情了,马会人意,不忍和同伴分离,马尤如此,更何况人。这两句诗写别情有新意,诗中有画。这首诗情景交融,自然美与人情美得到了和谐统一。景物描写句对仗工丽,“青山”、“白水”、“浮云”、“落日”,缤纷的色彩,鲜明的形象,令人耳目为之一新。颔联和尾联四句诗直抒旨畅,不拘泥于格律,表现了深沉而悠长的情调。
此地为一别。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出处】唐·李白《送友人》【译注】此地一别,你将孤单一人踏上万里征途。孤蓬:蓬草,又名飞蓬,常随风飘转,古时候常用蓬散萍飘形容离散。这里亦比喻独自远行的友人。【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分别后某人将远行或四处漂泊。[例]孔祥灿没想到那次与孔德成南京分手竟真的成了“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至今整整52年了。(程贯珠《圣裔的回忆》)【原诗】《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赏析】这是一首写别情的五言律诗,诗人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他和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人情景。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写李白和友人出城门后,因情意绵绵,不忍就此离别,便并肩缓辔,行了一程又一程。诗人回首望时,只见城的北面横亘着青翠的山峦,城的东面闪着波光的护城河环绕在城外。这两句诗对仗工丽,“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青”、“白”相映衬,富有色彩感。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离别在即,诗人不禁感慨良深。此地一别,友人便会象蓬草那样四处飘转,未知何时才可再相逢。唐朝埋没人才的情况亦很严重,友人此行后境况如何,尚难预测,这两句诗流露出诗人对挚友前程的关切,一往情深渗透在字里行间。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这两句诗对仗很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李白有许多送别诗,常用“浮云”、“落日”暗示离别之情,如“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送裴大泽诗》,又如“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灞陵行送别》)。诗人以“浮云”、“落日”作喻,写尽了人世间的“游子意”和“故人情”,堪称绝唱。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两句诗和颔联的两句诗相比,都不拘泥于对仗,而注重于内心真情实感的抒发。友人离去了,挥手之间,有多少深情厚谊尽在不言中!“班马”,载人离去之马。“萧萧班马鸣”一解友人已离去很远,然而还可听到“萧萧”马嘶之声。《唐律消夏录》在此句下批释道:“尚闻马嘶,荡一句。”另解以马嘶暗示班马之不忍离去。两位好友过从甚密,连他们的坐骑都厮磨生情了,马会人意,不忍和同伴分离,马尤如此,更何况人。这两句诗写别情有新意,诗中有画。这首诗情景交融,自然美与人情美得到了和谐统一。景物描写句对仗工丽,“青山”、“白水”、“浮云”、“落日”,缤纷的色彩,鲜明的形象,令人耳目为之一新。颔联和尾联四句诗直抒旨畅,不拘泥于格律,表现了深沉而悠长的情调。
【诗句】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出处】唐·韦应物《长安遇冯著》【意思】大自然中,百花盛开,一片绚丽。新燕正轻快地飞翔。诗人通过鲜花和新燕两种朝气蓬勃景物的描写,寄托自己对友人的热切希望:祝他成长,祝他顺遂。诗句把友人的风茂年华比作艳美的花儿和轻盈的乳燕,煞是贴切形象,读来只觉清新感人。注:冯著,与作者同时代诗人,两人友善。冥冥,深沉。飏飏(yáng),鸟飞翔的样子。燕新乳,指新燕、雏燕。【全诗】《长安遇冯著》.[唐].韦应物.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注释】①客:指冯著。东方:指广州,冯著被署为广州录事,大历十二年(777)再来长安应试。广州在西安南部偏东。②买斧:这是诗人代冯著说的。要采薪就得买斧,喻要求得官职就得来长安应试。③冥冥:形容造化默默无语的情态。飏飏:形容乳燕翩翩飞翔态。【全诗赏析】开头两句中,“客”指冯著,诗人以灞陵这个隐士居所来暗比冯著从长安东来,犹有隐士风度。接下来诗人以俏皮话暗用“采山”之典,说冯著此来长安为发财,实寓谋仕不遇。再用“买斧”之典吐冯著不快。诗人自问自答,为冲淡友人不快而故用诙谐打趣之语。为下文劝勉做好开场。接着诗人以“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这两句春景来劝志冯著不要因暂时失意而不快,要相信自己,向往未来,希望是有的,末二句以反问勉励友人,盛年未逾,大有可为。诗人以坦荡的胸怀对待不期而遇的失意朋友,在充分理解其遭遇的前提下,对朋友进行体贴入微的积极劝勉。诗句语调诙谐,情意深长,读来生动活泼,犹如小河淌水,清新明快,曲折蜿蜒,回味无穷。
冥冥花正开。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出处】唐·韦应物《长安遇冯著》【意思】大自然中,百花盛开,一片绚丽。新燕正轻快地飞翔。诗人通过鲜花和新燕两种朝气蓬勃景物的描写,寄托自己对友人的热切希望:祝他成长,祝他顺遂。诗句把友人的风茂年华比作艳美的花儿和轻盈的乳燕,煞是贴切形象,读来只觉清新感人。注:冯著,与作者同时代诗人,两人友善。冥冥,深沉。飏飏(yáng),鸟飞翔的样子。燕新乳,指新燕、雏燕。【全诗】《长安遇冯著》.[唐].韦应物.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注释】①客:指冯著。东方:指广州,冯著被署为广州录事,大历十二年(777)再来长安应试。广州在西安南部偏东。②买斧:这是诗人代冯著说的。要采薪就得买斧,喻要求得官职就得来长安应试。③冥冥:形容造化默默无语的情态。飏飏:形容乳燕翩翩飞翔态。【全诗赏析】开头两句中,“客”指冯著,诗人以灞陵这个隐士居所来暗比冯著从长安东来,犹有隐士风度。接下来诗人以俏皮话暗用“采山”之典,说冯著此来长安为发财,实寓谋仕不遇。再用“买斧”之典吐冯著不快。诗人自问自答,为冲淡友人不快而故用诙谐打趣之语。为下文劝勉做好开场。接着诗人以“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这两句春景来劝志冯著不要因暂时失意而不快,要相信自己,向往未来,希望是有的,末二句以反问勉励友人,盛年未逾,大有可为。诗人以坦荡的胸怀对待不期而遇的失意朋友,在充分理解其遭遇的前提下,对朋友进行体贴入微的积极劝勉。诗句语调诙谐,情意深长,读来生动活泼,犹如小河淌水,清新明快,曲折蜿蜒,回味无穷。
别称《道书一百种》或《一百种道书》。盖因撷取一百种道书成帙,故名。道教经籍汇编。分十集,每集十种,总一百种道书,计一百四十八卷。近人丁福保编撰。成书于一九四八年。(撰者事迹参见“《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条)
丁氏感于“虽以老庄之精深,尚以为徒劳诵读,永无至言,况余子乎!”(《抱朴子·释滞》语)兼道教修炼法则多门,学道者无所适从;又嫌《道藏》及《道藏辑要》卷帙浩瀚,阅读极为不易,且《道藏》书世不数数觏,即《道藏》书目录,甚至《道藏辑要目录》亦不易得见。丁氏有鉴于此,爱竭其数年之勤,采辑道书一百种,窃以为精华者,编成本书。
道藏精华录。推荐。爱诗词网。别称《道书一百种》或《一百种道书》。盖因撷取一百种道书成帙,故名。道教经籍汇编。分十集,每集十种,总一百种道书,计一百四十八卷。近人丁福保编撰。成书于一九四八年。(撰者事迹参见“《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条)丁氏感于“虽以老庄之精深,尚以为徒劳诵读,永无至言,况余子乎!”(《抱朴子·释滞》语)兼道教修炼法则多门,学道者无所适从;又嫌《道藏》及《道藏辑要》卷帙浩瀚,阅读极为不易,且《道藏》书世不数数觏,即《道藏》书目录,甚至《道藏辑要目录》亦不易得见。丁氏有鉴于此,爱竭其数年之勤,采辑道书一百种,窃以为精华者,编成本书。本丛书的编排是以道旨玄妙、内功丹法为宗旨。主要着眼于道教有关修持炼养的经典著述,其中选择《道藏》及《道藏辑要》中,并搜罗古籍中关于玄学之书,共一百种。书前有丁氏撰写《绪言》,简述了道教源流、道藏源流及其编纂此书的宗旨;并附有所选一百种道书目录及内容简介。举凡道家学术、南北宗之玄学、养生要诀、导引捷法以及道教之名山洞府、传记文集,无不毕备。又编辑者精于医道,勤于实践,故尤重视修持炼养之祛病延年作用,则有关著述之选录更为精当切用。该书于编排体例及所选书之内容上,能够首尾通贯,始终把握住内丹功法之阶梯,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眉目清新,做到了在编者则博观而约取,于读者实事半而功倍。总其特色约有三点:第一是所选者大都属道书之精华,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说做到了“精”。凡是儒家类、小说家类、术数家类之书,概不滥入。即使是道教的著作,如斋醮科仪、符箓图记、清规戒律之类,亦一律删汰,务求醇正。且入选之著述,无有超过十卷者。不仅选书之精,而且篇幅亦精。第二是道教经典之属修持炼养者,注释往往汗牛充栋,本类书独能于中撷挑善本,可以说做到了“善”。如被誉为丹经之王的《周易参同契》,选者仅取宋俞琰与清董德宁两种注本,前者则旁征博采,后者则平正通达,被誉为群注之冠,读此即毋劳他求。又道书之脱衍倒讹,远较他书为甚,本书详加校定勘正,使成完善之本。其内容不仅贯通完善,而且校勘书本亦善。第三是道教中极可贵的思想内容及其人生观是“我命在我不属天地”。丹家的宗旨,是以祛病延年、修持炼养为首务,其目的在于“长生久视”。是故,道教贵生,最重炼养。其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之修持炼养方法特多,诸如吐故纳新、存思守一、按蹻导引、内功修炼,以及外丹服食等等均是。然“金石之药候资费而难求,习学之功弥岁年而易远”,故本书收录此类著述甚严,仅备要籍,以供治科技史者之查考;而内功丹法法则多门,最驳杂不纯,选辑者能够结合新科学之观念,去取得当,剔除繁难,撷取精要,最富实用价值者,故本书多加甄录,可以说做到了“切用”。如钟吕金丹道系统之著述,悉有收录。古之丹家出于对内丹术之珍秘,因而在涉及到具体实践方门时,往往藏本露枝,曲譬旁喻,虽理论著于篇章,然仍艰涩晦喻,使读者迷离往返,无处下手。本书编纂者博通古训,谙知三教之弊,尤精医道,不仅著重于理论之探讨,而且亲身历行,付诸于实验,故是书则特别重视选取明白示人门径之作。如《性命圭旨》、《天仙正理直论》之类,力求切合实用。该书虽以道旨玄妙、内丹功法为选录宗旨,然也有其他方面内容的道书。如汉刘向之《列仙传》,晋葛洪之《神仙传》,唐沈汾之《续仙传》,杜光庭《洞天福地记》,元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金莲正宗记》、《道藏目录详注》,刘师培《读道藏记》等等,系研究道教之重要史料,亦为治宗教、哲学、历史、地理、民俗、小说者所不可缺。足见不独修持炼养功夫者之切用,而且于了解道教的历史、宗派、经籍、人物、洞天福地以及其他著述亦切用。由于作者之观点、宗旨及时代背景之局限,加之该书属于营业性质,是故近代著名道教学者陈撄宁曾评其说“所选者并非全是精华,而道书精华亦不止于此”。然本书是继《道藏辑要》之后的一部巨帙类书,虽不能与《道藏辑要》相较,但仍号称是一部好书,且对道书之流通亦有一定贡献。是书初版于一九四八年,由上海诂林精舍出版付梓。一九八九年九月,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分为上、下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