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则全

曲则全朗读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曲则全》翻译与解读

曲则全01,枉则直02,洼则盈03,敝则新04,少则多05,多则惑06。圣人抱一为天下式07。不自见,故明08。不自是,故彰09。不自伐,故有功10。不自矜,故长01。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02

今译

委曲则能保全,屈则能伸直,低洼则能盈满,敝旧则能成新,少取则能多得,贪多则会迷惑。

持守冲虚之大道,就能成为天下法式。不自我炫耀,方能明达。不自以为贤,方能显名于世。不自夸其功,方能有功。不自我贵大,方能长久不危。

只有不与人争,所以天下就无人与其争。古人说“委曲求全”的话,并非是一句空话,确实是能实现的。

评议

本章是老子论说“委曲求全”的人生哲学。老子贵柔、贵谦、贵让。贵柔,即能以柔克刚;贵谦,则能谦卑自牧,以其不自大,终成其大;贵让,则能“后其身而身先”,“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所以,老子主张“委曲求全”。

本章分三个层次来阐明“曲则全”的人生哲学。

其一,“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四句,是用文学的比喻手法,与“曲则全”的思想相暗合,以说明“曲则全”的人生哲学。

其二,“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四句,是用文学赋的手法,直陈其事,从正面明白无误地阐明“曲则全”的道理。

其三,说明作为“圣人”的智者,坚持“清虚自守”,“澡雪精神”,不与人争,天下就无人与其争,就能达到“委曲求全”的人生境界。

“曲则全”,这只是老子论说人生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其中也含有“曲则全”的内涵。不过,与老子所说“曲则全”相比,老子说得则更加明确而具体,并且阐明了方法和途径,使人更便于学习和把握。老子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老子》第七十章)这是老子对世人“不能知”、“不能行”其学说的感叹之词,未必真的天下人皆“莫能知”、“莫能行”其言也。

注释



01 曲:林希逸曰:“曲,一偏也。《易》、《礼》、《中庸》、《庄子》所言‘曲’字,皆以偏而不全为曲。曲者,不全也。”河上公曰:“曲己从人,不自专,则全其身也。”句谓:委曲则能求全。

02 枉:林希逸曰:“枉者,不直也。尺蠖之屈而枉,所以能伸而直。”河上公曰:“枉,屈也。屈己而伸人,久久自得直也。”《说文解字》曰:“直,正见也。”按“曲则全”为以义名篇,点明本章主旨所在。以下“枉则直”四句,则分说“曲则全”之理。

03 洼则盈:林希逸曰:“洼者,不盈也。科坎之陷而洼,所以能受水而盈。”河上公曰:“地洼下,水流之;人谦下,德归之。”

04 敝则新:河上公曰:“自受敝薄,后己先人,天下敬之,久久自新也。”林希逸曰:“敝者,不新也。秋冬之凋而敝,所以能逢春而新。”

05 少则多:河上公曰:“自受取少,则得多也。天道祐谦,神明托虚。”按:林希逸曰:“能曲而后能全,能枉而后能直,能洼而后能盈,能敝而后能新,能少而后能多。此皆不足而后能有馀,能真空而后实有之意。”

06 多则惑:河上公曰:“财多者惑于所守,学多者惑于所闻。”吴澄曰:“不欲直、不欲盈、不欲新、不欲多,而以‘曲则全’一句始之,四者皆不求全之推也。”

07 抱:守也。 一:道也。三十九章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即可证明“一”为道也。王弼注曰:“一,少之极也。”非是。 式:法也。河上公曰:“圣人守一,乃知万事,能为天下法式也。”吴澄曰:“一者,冲虚之德也……圣人抱此冲虚之德,濡弱谦下为天下式,如上下文五者皆冲虚之德,自处于卑也。”

08 不自见,故明:吴澄曰:“自见,犹云自炫。明,谓智之明。”高亨说:“此句是说不自我表现,故能高明。如七十二章:‘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按河上公曰:“圣人不以其目千里之外,乃因天下之目以视,故能明达也。”吕惠卿曰:“因天下之所见而见之,而我不自见也,则所见无不察。”(奚侗《老子集解》)此说,可供参考。

09 不自是,故彰:河上公曰:“圣人不自以为是而非人,故能彰显于世。”10 伐:吴澄曰:“夸其功曰伐。功,谓事之成绩。”河上公曰:“不自取其美,故有功于天下。”

01 矜:大也,傲满也。吴澄曰:“负其长曰矜。”河上公曰:“圣人不自贵大,故能长久不危。”

02 虚言:空言。 诚:实。“古之”三句,吴澄曰:“古人所谓‘曲则全’者,岂虚为此言而无其实哉?盖诚实能全,而遂以全之效归之。”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点击进入:许地山《落花生》原文

《落花生》是老作家许地山1921年所写的一篇著名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这篇作品以平实清新的笔触,从花生的常见而有用,说到做人的道理,颇有哲理意味,寄寓着对现实人生的感触。

()

【诗句】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出处】唐.李端《听筝》【意思】在华美的房舍前,她用洁白的手拔弄着筝弦;【全诗】《听筝》.[唐].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注释】①金粟柱:上有金色小点花纹的筝柱,柱为架弦的码子,木制,桥形,立在筝的面板上,一柱架一弦,定弦时可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弹奏时则将弦的振动传导至音箱,使声音得到美化和增强。②素手:洁白的手。玉房:闺房的美称。③二句意谓为了得到周郎的眷顾,故意常常拨错弦。《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记载,吴国名将周瑜,精通音乐,听人奏曲有误,就回头向那人望一眼示意,当时人说:“曲有误,周郎顾。”二句化用此典。【鉴赏】咏弹筝女郎诗。唐代李端作:“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金粟:形容筝的弦轴(俗称柱)精美华贵。玉房:对筝的安枕(俗称横木)的美称,此处代指筝。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窈窕淑女,纤纤玉手,拨弄着筝弦。为了能得到意中人的眷顾,她常常成心地拂错筝弦。末两句诗人用了一个典故:三国时吴国的周瑜,英俊潇洒,在24岁时即被任命为建威中郎将,且精通音律,人们美称之为周郎。周瑜喜欢听琴,每当他听到别人弹琴曲调有误时都会回过头去看上弹琴者一眼,故人们议之曰“曲有误,周郎顾”,后人又给他一个“顾曲周郎”的雅称。诗人细腻地写出了弹筝女郎的心理,通过她们“时时”拨错筝弦这一细节,巧妙地表现了她们对意中人无限爱恋的情意,筝也成了她们传达爱情的中介物。【鉴赏导示】清人徐增分析这首诗时说:“妇人卖弄身份,巧于撩拨,往往以有心为无心。手在弦上,意属听者。在赏音人之前,不欲见长,偏欲见短。见长则人审其音,见短则人见其意。李君何故知得恁细。”这一精辟见解可供鉴赏时参考。

【鉴赏】这首小诗写一位弹琴女子为博取青睐而故意弹琴出错的情态,写得婉曲细腻,富有情趣。

()

《接吻门·严辰》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在罗马尼亚日乌县的布伦库什公园,有现代派名雕塑家康斯坦丁·布伦库什设计建成的三组艺术作品:“沉默的桌子”、“接吻门”、“未完的柱子”。“接吻门”由巨大的方石组成,正反两面左右石柱上,都同样刻有男女接吻的浮雕。

()

【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出处】唐·王维《鸟鸣涧》【意思】月亮出来惊吓了山鸟,偶尔会在春天的山涧中鸣叫。涧:山间流水的沟。【鉴赏1】月亮从东边山头悄悄地冒了出来,惊醒了山林中沉睡的鸟儿。此诗描写山中之夜的寂静。明月爬上了山头,放射出如同太阳般的光亮。沉睡中的山鸟被惊醒,竟以为是天亮了。【鉴赏2】明月东升,给夜幕笼罩的山谷洒满了银辉,受惊的山鸟在春涧中不时发出喳喳的惊叫声。“月出”、“鸟惊”不仅使静的环境增添了生机,而且更加反衬出春涧的幽静,万籁俱寂。【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月夜山林寂静,偶有鸟飞鸟鸣。[例]在这里,听不到任何喧闹,只有被车轮的鸣响声惊飞的山鸟在月光里飞过,能让人感受大山的律动。友人吟出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芦茜《风景》)【全诗】《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释】1.鸟鸣涧:地名。皇甫岳别墅所在的一个山涧,在云溪。2.闲:当寂静讲。桂花:也叫木犀。常见品种为秋天开花,但也有四季开花的。此处指的是“四季桂”,春天也开花。一说是冬季开花的桂树,春深花落。“闲”“空”二字王维诗中常见,它正是诗人空灵闲适心态的表现。3.王维受佛教思想影响,追求心态的空、静,然不同的是佛徒追求物外的空无静寂,维诗却静中有动,动静相衬。故后二句转出山鸟的惊叫。【赏析】王维题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写春夜溪山的清幽境界。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但诗人并非以静写静,使诗中的意境一片死寂;而往往是以动写静,使诗境在静谧中又显出活泼生机。这首诗中,有桂花花瓣飘坠的声息和它所散发出的丝丝芬芳,有从山间升起的皎洁月亮,还有因月出感到惊异而啁啾啼鸣的山鸟;也许,还有那春涧中潺潺流淌的水声。因此,尽管这溪山的春夜是静谧的,却浮动着安恬、温馨的气息,蕴含着春天特有的活泼生机。我们在这静美迷人的大自然中,不也可以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吗?【鉴赏】王维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是描写友人别墅风光的一组诗,《鸟鸣涧》即其一。鸟鸣涧是云溪一处地名,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多鸟而幽静的山沟。王维“晚年唯好静”,对大自然的幽美境界多所发现。这首描写春天月色,空山鸟语的小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关于鸟鸣和山幽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古代诗人是很感兴趣的。梁代诗人王籍就有“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诗人王安石却反其意而用之,在诗中写道:“一鸟不鸣山更幽”。然而,它们似乎都不如王维《鸟鸣涧》善于体察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从而创造出更为深邃的境界。诗的前二句包含四个片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里的“闲”、“静”、“空”,是诗人王维最喜欢使用的字眼,在诗中它们分别表出了人的心境的平静、夜的宁静、山的寂静,加之桂花(这是春桂或月桂)落地静无声这样一个细节,就充分地写出了月出以前春山毫无声息的静谧。它使人联想到“山中不隐响,一叶动亦闻”(孟郊)或“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那样幽寂的境界,正是“一鸟不鸣山更幽”。如果仅此而已,诗境便不免单调,缺乏意趣,尤其是不能见出“鸟鸣涧”的特色。所以诗人进而写道:“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由于月出,使鸟儿受到惊扰,不时发出一两声啼鸣,打破了夜的寂静,却又反衬出深夜空山的寂静。这就是“鸟鸣山更幽”。如果没有月出前春山绝对的寂静,鸟儿就不会因月出而惊啼;而月出后整个空山的氛围仍是一片寂静,偶而传来一两声鸟鸣,反而更衬出春山的寂静,这里有对立面相反相成的关系,也有整体与局部的对比关系;鸟声乍停之后,更显得春山无边的寂静。这里,“鸟鸣山更幽”又回到“一鸟不鸣山更幽”。然而意境却更加深邃了。因为读者不仅从比较中加深了对静的感受,而且体味到春山的寂静中包孕的无限生机。

()
()

【诗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出处】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译注】长安的夜空高挂一片明月,千家万户传出捣衣的声音。捣衣:把衣服放在石上,用棒反复捶击以去污,然后再漂洗。另外,古代制衣,先将布匹放在砧上用棒捣平捣软,以便制作,这个过程也叫捣衣。【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月色的映照下,人们于水边捣洗衣物的情景。[例]那些悬挂在波光和月色中的石码头上,捣衣声啌啌地响成一片,“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小巷后面也颇有点诗意。(陆文夫《梦中的天地》)【鉴赏】一片月光映照着长安城,千家万户,到处都传来捣衣声。捣:读作dao。古代妇女洗衣都用木棒,一面洗,一面打,叫做“捣衣”。现在较偏远的乡村还是有人在溪边捣衣。原诗是描写深闺妇女思念远方的丈夫。如果单独看这二句诗,在美丽的月光下,家家传来捣衣声,画面宁静祥和而动人。【全诗】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鉴赏】《子夜吴歌》为六朝乐府旧题。据载,古代有一个叫子夜的女子造为此曲,因是吴声,故名。李白有四首同题诗作,这里选的是第三首,写征夫妻子秋天对丈夫的思念。开篇四句情景交融,浑成自然,被王夫之誉为“天壤间生成好句”(《唐诗评选》)。秋凉之夜,月华辉洒,砧声阵阵,寒风习习,真是一幅充满秋意的绝妙图景。然而,“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前三句分写秋月、秋声和秋风,从视觉到听觉,再到触觉,都在为第四句的“情”作铺垫:月光是引发相思之情的媒介;捣衣声说明妇女们正在为戍边亲人作赶制征衣的准备(古时裁衣前必先将布帛捣平捣软),其本身就包含着深厚的关切、思念之情;而秋风则最易逗起人的情思和愁绪。对饱经离别之苦的人来说,这三者有一于此,便难以忍受了,何况它们全都聚集在一起?更何况在月白风清的夜晚,整个长安城都响彻那令人心碎的“万户”捣衣之声!这种时刻,有谁能不为这凄凉而又热烈的气氛所感染呢?“总是玉关情”,一语作结,力抵千钧。情而冠以“玉关”,令人联想到遥远的边塞,益觉此情之深长;句首着一“总是”,将前三句目中所见、耳中所闻和肌肤所感囊括净尽,极力突出此情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诗写到这里,整个气氛渲染已足,作者大笔一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盼望战事的早日结束,向往和平安定的生活,这既是诗人的愿望,也是征妇的心声。有此一笔,不仅使全诗主旨更加深刻,而且使“玉关情”愈发浓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