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点

评点朗读

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形式。即评论家将自己的意见以评语的形式批在书眉或字里行间,或者将自己认为精彩的词句加以圈点,然后公诸于世。书眉上的评语叫“眉批”,字里行间的评语叫“行批”,文末的评语叫“总批”。这是一种非常随便的批评方式,批评家有什么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像谈话似的,亲切随便,没有架子,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很小。据说,评点滥觞于南宋,如吕祖谦评点古文、刘辰翁评点《世说新语》、方回评点唐诗等。这种即兴、随意的批评方式,非常适合古代读者的口味,因此很快就流行开来。评点是对文本的“细读”,主要是对作品的章法结构、遣词用字以及艺术韵味等进行“点拨”,使读者领悟。评点的对象包括诗文词赋、小说戏曲,自然都是经典名著或著名选本。唐诗、宋词选本以及《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小说,都有非常精彩的评点。有些评点,如《红楼梦》的“脂评”(脂砚斋的评语),为解读原著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线索,现代学者胡适就是根据“脂评”,解开了《红楼梦》之谜。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朱敦儒《相见欢》朱敦儒

朱敦儒

()

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去的。

()

【诗句】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处】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译注】沉重而单调的声声戍边更鼓,天边孤雁凄楚而悲凉的鸣叫声,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秋夜显得更加冷落寂寥。战事频繁,道路堵塞,阻断人行。白露节的夜晚,遥望空中明月,不禁思念舍弟。古诗中见月思人是常见的题材,而诗人独辟新径,把自己的主观感受融于景中,本是普天同月,却偏要说家乡月明,足见乡情的深沉【全诗】《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赏析】阅读下文,完成1—3题。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1.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____。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____诗。2.从诗中____和____等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3.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答:_____[题解]第1题。考查文学常识。答案:诗圣律第2题。考查对诗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的把握。本题承第1题“诗史”。答案:从以下五句中写出两句:戍鼓断人行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第3题。考查对名句的理解。答案: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更明,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

【诗句】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出处】唐·韦应物《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意思】我在心中想念着你,正是秋天的夜里;此刻我一面散步,一面吟咏着初凉的天气。【全诗】《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唐].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注释】①诗题一作《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邱员外,指邱丹,苏州嘉兴人,曾为仓部员外郎、祠部员外郎,故名。韦应物在苏州任刺史时,邱丹隐居临平山(今浙江余杭县东北),二人常有唱和。②属(zhu):值。③幽人:幽居之人,指邱员外。【全诗赏析】这是一首怀人诗。邱二十二,名丹,诗人邱为之弟,当时邱丹正在山中学道。诗前二句写诗人自己,即怀人之人。首句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次句描写诗人徘徊低吟的情形,承接自然。后半首写在山中学道的邱丹,想象所怀念之人在此时彼地的状况。这两句出于想象,既是由前二句生发,又是前两句的深化。全诗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使眼前景与意中景同时并列,使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进而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淡,并入化境。”这首诗是韦应物五绝的代表作之一。施补华称赞这首诗:“清幽不减摩诘,皆五绝中之正法眼藏也。”(《岘佣说诗》)

()

【诗句】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出处】唐·温庭筠《瑶瑟怨》。【意思】月照银床竹簟冰凉寻梦不成,碧天明净如水白云纤柔轻盈。凄厉的雁声渐远向潇湘飞去,皎月空照华丽楼阁分外朗明。【全诗】《瑶瑟怨》.[唐].温庭筠.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解题】瑶瑟,为玉镶的华美之瑟。瑟声悲怨,古诗中多用来抒写女子哀怨之情。这首诗所描写的也是一个女子与丈夫分别不能团聚的哀怨。【注释】①瑶瑟:瑟的美称,为拨弦乐器。②冰簟:喻竹席之凉。银床:指月光照射床上,也写出凉意,此时应可酣眠入梦。③潇湘:河流名,今湖南省内。十二楼:《汉书·郊祀志下》“五城十二楼”注引应邵的话说,昆仑山上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之处。这里借用其名以称诗中的妇女所居住的楼。【全诗鉴赏】《汉书·郊祀志》中有这样一个记载:“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古诗中,瑟声哀怨常和别离之悲相联。诗题即暗示本诗所写的是女人别离的悲怨之情。首句正面写女主人公。“梦不成”值得细品。聚会渺茫无期,只得寄情思于梦幻。然而一觉醒来,才发觉连梦中之幽会也未曾有过,伴随自己的,只有那浸透着秋夜寂寞凉意的冰簟银床而已。次句暂且放下女主人公情思,宕开一笔去写景,一幅清冷淡远的碧空夜月图,秋夜沉沉,长空澄碧,冷月似水,浮云如纱。此一景致,不仅衬托出女主人公轻柔姣媚之态,而且烘托出她清冷孤寂的无限愁绪。前两句是从视觉角度着笔,第三句则是从听觉角度写景。朦胧月色中,高飞碧空的大雁肉眼难见,只是在听到雁叫声时才注意到。秋夜寂寂,月色凄清,雁叫声更平添凄凉气氛。雁可传书,雁声南去,不用说,此时此刻女主人公的满腔思绪也被牵引到良人羁留的潇湘边。末句又回到视觉角度写景,只画明月笼罩中的“十二楼”。因为相传十二楼乃仙人之居所,诗人借以形容楼阁华丽,楼中主人柔美皎洁。“月自明”的“自”字用得妙极,面对明月,人会勾起团圆期望。但月本无情,仍自照高楼,真是“何事长向别时圆”,“玉户帘中卷不去”呀!全篇除“梦不成”三字点出人物外,全是景物描写,就像几个组合巧妙的特写镜头,渲染出一种和女主人公相思别离之哀怨和谐统一的氛围情调。也许它只能给读者一个朦胧的印象,但那具有浓郁诗意的意象却将长留脑际。

()

【诗句】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出处】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译注】千山万壑树木参天,到处响起杜鹃的叫声。壑:山谷,一说此指山岭。两句互文见义,很有气势,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耳目应接不暇之状。诗句把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写山林风光,读来使人恍若置身其间。【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山林树木参天,处处鸟鸣的景象。[例]累了,枕一堆落叶,赏“万壑树参天”,听“千山响杜鹃”,览“两边山木合”,品“终日子规啼”,一种亘古永恒博大精深之血液在大自然的生命体里涌流,循环往复,荣枯交替,四季如歌。(杨秀平《大森林,一首亘古的歌》)【全诗】《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赏析】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赠别佳作。诗的立意不在惜别,而是劝勉;不是由眼前景物写起,而是由遥写李使君即将赴任之梓州写起,描绘其地美丽的自然风光与淳朴的风土人情,气韵生动,使人神往,劝勉友人勤政爱民,寄于厚望,写得有声有色,别开生面。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

首联“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由逆笔写起,大气磅礴:千山万壑,处处是参天大树,杜鹃的啼鸣。后世诗评家誉之为律诗发端的范例。颔联则又由细处承接:“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一夜大雨后,山间溪泉百道,由山下远望,如同挂在树梢上一般。写得雄奇秀美,清新鲜活,堪称千古绝唱。正如清冒春荣评这二联四句所云:“而一气赴之,尤为龙腾虎跃之笔。”(《葚原诗说》)王士禛亦云,此二联“兴来神往,天然入妙,不可凑泊”(《古夫于亭杂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