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
【名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出处】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译注】留连不去的蝴蝶在花中时时嬉戏飞舞,自由自在的黄莺在树上娇柔地恰恰啼叫。恰恰:莺鸣声。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鸟鸣蝶舞的景色。[例]他之所以要极力渲染塞北的春阴,无非是要唱出故国江南“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明媚春光和宜人春色。(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推荐。爱诗词网。《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名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出处】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译注】留连不去的蝴蝶在花中时时嬉戏飞舞,自由自在的黄莺在树上娇柔地恰恰啼叫。恰恰:莺鸣声。【用法例释】用以形容鸟鸣蝶舞的景色。[例]他之所以要极力渲染塞北的春阴,无非是要唱出故国江南“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明媚春光和宜人春色。(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诗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翻译】渔阳的战鼓声震天动地,惊乱了宫中《霓裳羽衣曲》的舞步弦音。渔阳:唐代郡名,在今河北省蓟县一带,原属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管辖,此代指范阳地带,指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唐。鼙(pí)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霓裳羽衣曲:著名舞曲名,原为西域乐舞,名《婆罗门》,为西凉府节度使杨敬述所献,经唐玄宗润色而成。【鉴赏】“渔阳鼙鼓”,指安禄山的军事叛乱。渔阳,今河北省蓟县一带,是叛军进攻京师的出发点。“霓裳羽衣曲”,是当时宫中最流行的舞曲。喻唐明皇贪恋杨贵妃而沉醉于歌舞欢乐之中。“惊破”的“破”字有破坏的意思,是说安史之乱发生,《霓裳羽衣曲》奏不成了。用形象的语言说明历史事件,深刻生动,极有文采。【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内战的爆发或外敌的入侵惊醒了沉醉于安乐的人们。[例]靖康初年,金兵南下,风云突变,恰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没有了平静与安宁,而生灵涂炭,无一幸免。(袁鹰、秦越《漱玉篇》)
惊破霓裳羽衣曲。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翻译】渔阳的战鼓声震天动地,惊乱了宫中《霓裳羽衣曲》的舞步弦音。渔阳:唐代郡名,在今河北省蓟县一带,原属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管辖,此代指范阳地带,指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唐。鼙(pí)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霓裳羽衣曲:著名舞曲名,原为西域乐舞,名《婆罗门》,为西凉府节度使杨敬述所献,经唐玄宗润色而成。【鉴赏】“渔阳鼙鼓”,指安禄山的军事叛乱。渔阳,今河北省蓟县一带,是叛军进攻京师的出发点。“霓裳羽衣曲”,是当时宫中最流行的舞曲。喻唐明皇贪恋杨贵妃而沉醉于歌舞欢乐之中。“惊破”的“破”字有破坏的意思,是说安史之乱发生,《霓裳羽衣曲》奏不成了。用形象的语言说明历史事件,深刻生动,极有文采。【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内战的爆发或外敌的入侵惊醒了沉醉于安乐的人们。[例]靖康初年,金兵南下,风云突变,恰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没有了平静与安宁,而生灵涂炭,无一幸免。(袁鹰、秦越《漱玉篇》)
【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出处】唐·王维《辛夷坞》【意思】山涧口空寂无人,花儿独自纷纷开放,又相继凋落。涧(jiàn):山间流水的沟。户:出入口。【鉴赏】寂寞的涧户,杳无人烟,这山中美丽动人的辛夷花,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声无息地开花,又无声无息地独自凋零。诗歌描绘的画面充满了落寞孤单的感觉。任凭辛夷花花朵开放得再好,再娇艳动人,也无人欣赏,最终只能逐渐凋零。花落本就让人伤悲,无人欣赏的花凋零更让人难过。花且如此,人何以堪?诗歌以辛夷花在无人的山涧自开自落的情景,寄托了诗人感伤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被压抑埋没的无奈情绪。【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山间野外阒无人迹,花草自生自灭。[例]幽壑中有一片红红艳艳的山花,远远望去,烂漫至极。我又想起了王维写的《辛夷坞》的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诗句使人于此时此地身世两忘,万念俱寂。花开花落,既没有人赞美它,也没有人为花的凋零而悲伤。(许乐江《楼观台怀古》)【全诗】《辛夷坞》.[唐].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鉴赏】王维是盛唐著名诗人,其山水诗尤佳。因他奉佛,又是画家,在山水诗中就注进了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感受,达到了前人未曾达到的高度,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咏辛夷的诗就颇能代表王维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理性色彩。辛夷,即木笔树的别称,又有紫玉兰、女郎花、木兰花之称。前两句“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是写辛夷花开似芙蓉花。因芙蓉花与辛夷花相近,裴迪在他和《辛夷坞》诗中也说:“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其花开时节在早春,而且是先叶开花,有紫、红两种,其含苞待放时有如笔蘸紫红颜料的毛笔头,向上而立,故有木笔之称。王维这里描绘的着眼点是木末,即树枝上的辛夷花,其色与芙蓉花相近,这一点,不从似笔着眼,也不从女郎花着眼,自有他自己的会意之处。“山中发红萼”辛夷花苞在“山中”发,其色为红,这里“山中”给人空旷之感。接着第三句“涧户寂无人”是进一步强调了辛夷花的红萼所处环境,是山中涧谷,寂寂无人的所在。“纷纷开且落”一句作结,将“无人”的境界进一步深化,深化到连花也“无”的最高境界中。“纷纷”是言其多,“开且落”是那样急促,匆匆而开,匆匆而落;发自山中,落于山中。不为人所开,不为人所落。这是一种多么古朴、宁静的境界,从这一境中我们能体味到什么呢,是为辛夷花“红萼”发而欣喜,为其落而惋惜吗?还是从辛夷花的山中自开自落的变化中对自然和人生有所领悟呢?真令人味之无穷,有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之感。王维这里不仅仅是咏辛夷花,而是借此抒写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发,一种对自然界的返朴归真的探求。他不以咏物的细巧精致取胜,而是以物写境,以境喻理,以境达理。这在咏物诗写作中真可以说别具一格,难以企及。当然咏物诗贵在有寄托,但寄托也是各种各样,难求一律。王维这首诗中体现出来的无人的境界,花开花落无人知也无须人知的境界,就是无我的境界,我与物混一的境界。不必欣喜于“红萼发”,不必惋惜于“开且落”。“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好静”的追求不一定限于晚年,以动态写静,动中求静,倒却是王维诗中常见的艺术手法。他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所追求的境界同《辛夷坞》境界相类。当然,这些地方都是他辋川别墅的具体处所,还有文杏馆,斤竹岭,孟城坳,华子冈等胜地,他都有吟咏。但就咏辛夷而言,用简炼形象语言将花开花落的常见现象表现得如此富有哲理,确是大家手笔。
纷纷开且落。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出处】唐·王维《辛夷坞》【意思】山涧口空寂无人,花儿独自纷纷开放,又相继凋落。涧(jiàn):山间流水的沟。户:出入口。【鉴赏】寂寞的涧户,杳无人烟,这山中美丽动人的辛夷花,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声无息地开花,又无声无息地独自凋零。诗歌描绘的画面充满了落寞孤单的感觉。任凭辛夷花花朵开放得再好,再娇艳动人,也无人欣赏,最终只能逐渐凋零。花落本就让人伤悲,无人欣赏的花凋零更让人难过。花且如此,人何以堪?诗歌以辛夷花在无人的山涧自开自落的情景,寄托了诗人感伤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被压抑埋没的无奈情绪。【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山间野外阒无人迹,花草自生自灭。[例]幽壑中有一片红红艳艳的山花,远远望去,烂漫至极。我又想起了王维写的《辛夷坞》的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诗句使人于此时此地身世两忘,万念俱寂。花开花落,既没有人赞美它,也没有人为花的凋零而悲伤。(许乐江《楼观台怀古》)【全诗】《辛夷坞》.[唐].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鉴赏】王维是盛唐著名诗人,其山水诗尤佳。因他奉佛,又是画家,在山水诗中就注进了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感受,达到了前人未曾达到的高度,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咏辛夷的诗就颇能代表王维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理性色彩。辛夷,即木笔树的别称,又有紫玉兰、女郎花、木兰花之称。前两句“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是写辛夷花开似芙蓉花。因芙蓉花与辛夷花相近,裴迪在他和《辛夷坞》诗中也说:“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其花开时节在早春,而且是先叶开花,有紫、红两种,其含苞待放时有如笔蘸紫红颜料的毛笔头,向上而立,故有木笔之称。王维这里描绘的着眼点是木末,即树枝上的辛夷花,其色与芙蓉花相近,这一点,不从似笔着眼,也不从女郎花着眼,自有他自己的会意之处。“山中发红萼”辛夷花苞在“山中”发,其色为红,这里“山中”给人空旷之感。接着第三句“涧户寂无人”是进一步强调了辛夷花的红萼所处环境,是山中涧谷,寂寂无人的所在。“纷纷开且落”一句作结,将“无人”的境界进一步深化,深化到连花也“无”的最高境界中。“纷纷”是言其多,“开且落”是那样急促,匆匆而开,匆匆而落;发自山中,落于山中。不为人所开,不为人所落。这是一种多么古朴、宁静的境界,从这一境中我们能体味到什么呢,是为辛夷花“红萼”发而欣喜,为其落而惋惜吗?还是从辛夷花的山中自开自落的变化中对自然和人生有所领悟呢?真令人味之无穷,有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之感。王维这里不仅仅是咏辛夷花,而是借此抒写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发,一种对自然界的返朴归真的探求。他不以咏物的细巧精致取胜,而是以物写境,以境喻理,以境达理。这在咏物诗写作中真可以说别具一格,难以企及。当然咏物诗贵在有寄托,但寄托也是各种各样,难求一律。王维这首诗中体现出来的无人的境界,花开花落无人知也无须人知的境界,就是无我的境界,我与物混一的境界。不必欣喜于“红萼发”,不必惋惜于“开且落”。“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好静”的追求不一定限于晚年,以动态写静,动中求静,倒却是王维诗中常见的艺术手法。他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所追求的境界同《辛夷坞》境界相类。当然,这些地方都是他辋川别墅的具体处所,还有文杏馆,斤竹岭,孟城坳,华子冈等胜地,他都有吟咏。但就咏辛夷而言,用简炼形象语言将花开花落的常见现象表现得如此富有哲理,确是大家手笔。
【诗句】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出处】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意思】听说你要来看我,我一直在盼望着你的到来,西楼望月亮已圆缺好几次了。言盼望好几个月了。【全诗】《寄李儋元锡》.[唐].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寄赠诗。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初夏,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今属安徽)刺史。在滁州任上,诗友李儋托人问候。韦应物写了此诗寄赠之。是时,朝政紊乱,藩镇嚣狂,国衰民贫,诗人深为忧虑。这年冬,京都长安为叛逆朱泚所占,德宗逃往奉先,直到次年五月才收复长安。此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打探消息。写此诗时,探者未回,诗人十分忧愁。此诗真实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见出其有志难伸的无奈心境。首联起笔写“花里逢君别”,勾起往事而回忆,又以“花开已一年”比衬,显出光阴之迅疾,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之感。颔联之“世事”暗指朱泚叛乱,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茫茫”“黯黯”,两个叠词写透了国事的不堪设想和诗人心情的沉重无奈,诗人为国家与个人前途而忧虑,真是一筹莫展,百般无奈,只觉前途一片茫茫,无所作为。颈联采用对比写法,出句“多疾病”写归隐田里的理由,对句写自己一贯勤于政事,忠于职守,见百姓流离逃亡,内心惭愧,岂能一走了事?这就写出了诗人仕隐的矛盾苦闷心情。对此联,范仲淹曾叹为“仁者之言”,朱熹赞之“贤矣”,黄彻云:“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䂬溪诗话》)这些评论,赞美了韦应物的思想品格,在那个时代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典型性,遂成名句。尾联对友人之问候和慰勉,流露出感激之情。全诗语言朴实,真实动人,表现了诗人较高的思想境界。
闻道欲来相问讯作者。推荐。爱诗词网。【诗句】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出处】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意思】听说你要来看我,我一直在盼望着你的到来,西楼望月亮已圆缺好几次了。言盼望好几个月了。【全诗】《寄李儋元锡》.[唐].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寄赠诗。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初夏,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今属安徽)刺史。在滁州任上,诗友李儋托人问候。韦应物写了此诗寄赠之。是时,朝政紊乱,藩镇嚣狂,国衰民贫,诗人深为忧虑。这年冬,京都长安为叛逆朱泚所占,德宗逃往奉先,直到次年五月才收复长安。此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打探消息。写此诗时,探者未回,诗人十分忧愁。此诗真实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见出其有志难伸的无奈心境。首联起笔写“花里逢君别”,勾起往事而回忆,又以“花开已一年”比衬,显出光阴之迅疾,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之感。颔联之“世事”暗指朱泚叛乱,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茫茫”“黯黯”,两个叠词写透了国事的不堪设想和诗人心情的沉重无奈,诗人为国家与个人前途而忧虑,真是一筹莫展,百般无奈,只觉前途一片茫茫,无所作为。颈联采用对比写法,出句“多疾病”写归隐田里的理由,对句写自己一贯勤于政事,忠于职守,见百姓流离逃亡,内心惭愧,岂能一走了事?这就写出了诗人仕隐的矛盾苦闷心情。对此联,范仲淹曾叹为“仁者之言”,朱熹赞之“贤矣”,黄彻云:“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䂬溪诗话》)这些评论,赞美了韦应物的思想品格,在那个时代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典型性,遂成名句。尾联对友人之问候和慰勉,流露出感激之情。全诗语言朴实,真实动人,表现了诗人较高的思想境界。
【诗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出处】唐·杜甫《偶题》。【意思】写文章是流传千古的事业,但其中的甘苦得失只有作者心里明白。文章:诗和文章。千古事: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寸心:内心。【意思2】寸心:内心。此联的意思是:写文章是流传千古的大事情,文章的优劣成败作者自己心里完全清楚。后用来说明文人应该有一种自知之明的心态。【用法例释】用以说明写诗作文或创作其他作品,能够立身扬名,传之后世,但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知道。[例1]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因为是“千古事”,所以必须认真严肃,同时由于改得好或改得不好只有“寸心知”,所以写作品的人和改作品的人之间,必须要有一种善意的、平等的、互相切磋求教的态度和关系。(夏衍《生活·题材·创作》)[例2]他先后去崂山二十多次,爬了几十座主要的山头,常常从日出画到日落,共得画稿百余幅。《崂山写生画展》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绘画又何尝不是如此?(纪宇《海之旋律》)
文章千古事。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出处】唐·杜甫《偶题》。【意思】写文章是流传千古的事业,但其中的甘苦得失只有作者心里明白。文章:诗和文章。千古事: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寸心:内心。【意思2】寸心:内心。此联的意思是:写文章是流传千古的大事情,文章的优劣成败作者自己心里完全清楚。后用来说明文人应该有一种自知之明的心态。【用法例释】用以说明写诗作文或创作其他作品,能够立身扬名,传之后世,但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知道。[例1]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因为是“千古事”,所以必须认真严肃,同时由于改得好或改得不好只有“寸心知”,所以写作品的人和改作品的人之间,必须要有一种善意的、平等的、互相切磋求教的态度和关系。(夏衍《生活·题材·创作》)[例2]他先后去崂山二十多次,爬了几十座主要的山头,常常从日出画到日落,共得画稿百余幅。《崂山写生画展》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绘画又何尝不是如此?(纪宇《海之旋律》)
聂政刺韩王者,聂政之所作也。聂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期不成,王杀之。时聂政末生。及壮,问其母曰:“父何在?”母告之。政欲杀韩王,乃学涂入王宫,拔剑刺王不得,逾城而出,去入太山。遇仙人,学鼓琴,漆身为厉,吞发变其音。七年而琴成,欲入韩,道逢其妻,从买栉。对妻而笑,妻对之泣下。政曰:“夫人何故泣?”妻曰:“聂政出游,七年不归,吾尝梦想思见之。君对妾笑,齿似政齿,故悲而泣。”政曰:“天下人齿尽政若。胡为泣乎?!”即别去,复入山中。仰天而叹曰:“嗟乎!变容易声,欲为父报仇,而为妻所知,父仇当何时复报!”援石击落其齿。留山中三年,习操,持入韩国,人莫知政。政鼓琴阙下,观者成行,牛马止听。以闻韩王,王召政而见之,使之弹琴。政即援琴而歌之。内刀在琴中,政于是左手持衣,右手出刀以刺韩王,杀之。曰:“乌有使生者不见其父可得死乎!”政杀国君,知当及母,即自犁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乃枭政形体于市,悬金其侧:有知此人者赐金千金。遂有一妇人往而哭曰:“嗟乎!为父报仇邪!”顾谓市人曰:“此所谓聂政也。为父报仇,知当及母,乃自犁剥面,何爱一女之身而不扬吾子之名哉!”乃抱政尸而哭,冤结陷塞,遂绝行脉而死,故曰聂政刺韩王。
聂政的事迹,在《战国策》和《史记》中都有记载,他作为“士为知己者死”的无畏侠士而名垂青史,为了回报严仲子的知遇之恩,他到韩国替严仲子杀死了韩相侠累,在《史记》中,他还将韩哀侯杀死。严仲子靠聂政结束了和韩相侠累的争端,这样,聂政也就成了政治斗争的工具。
聂政刺韩王。推荐。爱诗词网。聂政刺韩王者,聂政之所作也。聂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期不成,王杀之。时聂政末生。及壮,问其母曰:“父何在?”母告之。政欲杀韩王,乃学涂入王宫,拔剑刺王不得,逾城而出,去入太山。遇仙人,学鼓琴,漆身为厉,吞发变其音。七年而琴成,欲入韩,道逢其妻,从买栉。对妻而笑,妻对之泣下。政曰:“夫人何故泣?”妻曰:“聂政出游,七年不归,吾尝梦想思见之。君对妾笑,齿似政齿,故悲而泣。”政曰:“天下人齿尽政若。胡为泣乎?!”即别去,复入山中。仰天而叹曰:“嗟乎!变容易声,欲为父报仇,而为妻所知,父仇当何时复报!”援石击落其齿。留山中三年,习操,持入韩国,人莫知政。政鼓琴阙下,观者成行,牛马止听。以闻韩王,王召政而见之,使之弹琴。政即援琴而歌之。内刀在琴中,政于是左手持衣,右手出刀以刺韩王,杀之。曰:“乌有使生者不见其父可得死乎!”政杀国君,知当及母,即自犁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乃枭政形体于市,悬金其侧:有知此人者赐金千金。遂有一妇人往而哭曰:“嗟乎!为父报仇邪!”顾谓市人曰:“此所谓聂政也。为父报仇,知当及母,乃自犁剥面,何爱一女之身而不扬吾子之名哉!”乃抱政尸而哭,冤结陷塞,遂绝行脉而死,故曰聂政刺韩王。聂政的事迹,在《战国策》和《史记》中都有记载,他作为“士为知己者死”的无畏侠士而名垂青史,为了回报严仲子的知遇之恩,他到韩国替严仲子杀死了韩相侠累,在《史记》中,他还将韩哀侯杀死。严仲子靠聂政结束了和韩相侠累的争端,这样,聂政也就成了政治斗争的工具。然而,蔡邕却根据当时的民间传说,在《琴操故事》中讲述了另一种“聂政刺韩王”的故事,这个聂政,与史家名传中的聂政不同,是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六国时代,有一位冶工为韩王铸剑,由于过了期限,被韩王杀死。他的遗腹子聂政长大后立志替父报仇。聂政曾乔装成泥瓦工混入王宫刺杀韩王,但未能成功。尔后跟仙人学琴,经过漆身改变了容貌,吞炭改变了嗓音,最后又击落了门牙,别妻离母,励精图治,整整十年,最后终于得以刺死韩王,实现了替父报仇的夙愿。“历史”上的聂政是以身许人的普通刺客,是统治阶级内部争端的客观参与者,而“民间”的聂政,则是不畏强暴,大智大勇的平民形象。“聂政刺韩王”是一个悲壮的复仇故事,它之所以动人,就在于写的是一个普通的冶工之子,要向一国之君讨还血债。他是孤立无援的,但又是正义的,因而他不屈服于艰难困苦,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身心磨难,表现了坚强的意志和超人的智慧,人民崇拜这样的英雄。整个故事的发展是通过五个层次表现出来的。第一个层次,简单交待聂政复仇之原由,以及聂政的第一次行刺,叙述之简练,过渡之流畅,令人叹服,从这一点来说,无论是蔡邕的创作技巧,还是汉代民间文学的发展,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可以想见,聂政的初次失败是很自然的,一个普通的百姓要想接近戒备森严的国君,谈何容易!更何况要刺杀他呢!凭一时兴起,简单行事,缺乏深谋远虑和大智大勇,只能去白白送死。第二个层次是这样描述的:“遇仙人,学鼓琴,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虽然仅仅十数字,却展现了这样一幅画面:聂政终于意识到了自已的幼稚,意识到了路途的艰难,但仍未改初衷,开始锲而不舍地刻苦磨砺自己。整整七年过去了,聂政的琴终于学成。七年间,多少风霜雪雨,他经受了数不清的折磨,这回,总该如愿以偿了吧!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篇故事的妙处就在于它的纡徐曲折,第三个层次又发生了出人意料的事情:聂政正准备进入韩国,中途遇到了七年未见的妻子,虽然他“易容变声”,但妻子仍然从牙齿认出了他。面对哭泣的妻子,聂政只毅然决然地回答了一句话:“天下人的牙齿都象聂政的,你有什么可哭的!”这冷峻的声音里,隐藏着多么痛苦的一颗心!天下难道还有比亲人相逢却不能相认更令人心酸的吗?理想的实现,该有何等艰辛啊!难怪聂政要仰天长叹。但聂政毕竟成熟了,为了替父报仇,一切都已在所不惜,他的志向更加坚定了,重又返回山中,敲掉了自己的牙齿,重新学习了三年,才进入韩国。第四个层次是故事发展的关键。“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聂政的琴法达到了神妙的地步,使“观者成行,牛马止听”,终于吸引了韩王。韩王召见聂政,让聂政为他弹琴。机会终于到来了,聂政雄才大略,临阵不慌,他边弹边唱,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杀死韩王。这一层次的描写非常细腻,行文却很简练,表现聂政行动的果决,动作的麻利,歌颂了他的智慧。草菅人命的韩王“不得其死”,聂政的冤仇得报。十年磨砺,成于一朝,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一部分,写聂政母亲认尸自首,聂政的行动公诸于众,使故事更加完整。“聂政刺韩王”的故事,是勇气和智慧的颂歌,是对献身精神的礼赞。它以聂政的十年苦练作为铺垫,表现他不同凡响的意志力,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一样,象征着一种生生不息的进取精神和不可动摇的信念,为了理想的最终实现,勇于奋斗,敢于献身。人民世代传颂这些英雄的故事,它代表的丰富的精神内涵,为后世人民所宏扬。
【诗句】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出处】唐·权德舆《玉台体十二首·其十一》。【意思】昨夜系裙的绣带自动松解,今朝屋梁的蟢子飘忽若飞。【赏析】我国古代妇女,结腰系裙的带子多种多样,有的是丝束、有的是帛缕,还有的是绣绦。由于腰带过长,有时一不留神,难免绾结松弛,这种情况被古人认为是夫妇好合的预兆,所以多情的女主人公马上就把这一偶然现象与自己的思夫之情联系起来了。“昨夜裙带解”,莫不是我的丈夫要回来了?她欣喜若狂,辗转难眠。第二天,晨曦临窗,正如诗中所写,她又看到“今朝蟢子飞”。“蟢子”即喜蛛,一种长脚的蜘蛛。昨晚自己的裙带松开,今早又有长脚的喜蛛飘舞在自己的衣衫上,祥兆接二连三地出现,这难道会是偶然的吗?该不是久别的心上人要回来了?于是喜出望外的女主人公由衷地默念“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古代作为丈夫的代称)归”!【全诗】《玉台体十二首·其十一》.[唐].权德舆.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注释】①蟢子:蜘蛛的一种,又叫喜蛛。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卷下谓“此虫来著人衣,当有亲客至,有喜也。”②铅华:搽脸的粉。③藁砧:本为切草砧石切草要用鈇(斧),“鈇”与“夫”音同,所以六朝时人多以藁砧代指丈夫。【鉴赏】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旨在“撰录艳歌”,徐本人是当时著名的宫体诗作者,故后多以玉台体指言情纤艳之作。权德舆此诗标明“玉台体”,也是此类诗作。但他写得感情真挚,朴素含蓄,可谓俗不伤雅,乐而不淫。“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是写思妇所见到的喜兆。思妇一个人在家中生活久了,十分无聊寂寞,盼望自己的丈夫早点回来。在这种情况下,她发现裙带上的结自己解开了。按习俗,这是夫妇好合的兆头。早上一起来,又见到捕食蚊子的蟢子飘舞若飞。而这按习俗来说一定有喜事。因此,她心中暗自高兴,莫不是自己丈夫终于要回来了。这是多大的喜事呀。因此她说:“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昨夜裙带解。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出处】唐·权德舆《玉台体十二首·其十一》。【意思】昨夜系裙的绣带自动松解,今朝屋梁的蟢子飘忽若飞。【赏析】我国古代妇女,结腰系裙的带子多种多样,有的是丝束、有的是帛缕,还有的是绣绦。由于腰带过长,有时一不留神,难免绾结松弛,这种情况被古人认为是夫妇好合的预兆,所以多情的女主人公马上就把这一偶然现象与自己的思夫之情联系起来了。“昨夜裙带解”,莫不是我的丈夫要回来了?她欣喜若狂,辗转难眠。第二天,晨曦临窗,正如诗中所写,她又看到“今朝蟢子飞”。“蟢子”即喜蛛,一种长脚的蜘蛛。昨晚自己的裙带松开,今早又有长脚的喜蛛飘舞在自己的衣衫上,祥兆接二连三地出现,这难道会是偶然的吗?该不是久别的心上人要回来了?于是喜出望外的女主人公由衷地默念“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古代作为丈夫的代称)归”!【全诗】《玉台体十二首·其十一》.[唐].权德舆.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注释】①蟢子:蜘蛛的一种,又叫喜蛛。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卷下谓“此虫来著人衣,当有亲客至,有喜也。”②铅华:搽脸的粉。③藁砧:本为切草砧石切草要用鈇(斧),“鈇”与“夫”音同,所以六朝时人多以藁砧代指丈夫。【鉴赏】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旨在“撰录艳歌”,徐本人是当时著名的宫体诗作者,故后多以玉台体指言情纤艳之作。权德舆此诗标明“玉台体”,也是此类诗作。但他写得感情真挚,朴素含蓄,可谓俗不伤雅,乐而不淫。“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是写思妇所见到的喜兆。思妇一个人在家中生活久了,十分无聊寂寞,盼望自己的丈夫早点回来。在这种情况下,她发现裙带上的结自己解开了。按习俗,这是夫妇好合的兆头。早上一起来,又见到捕食蚊子的蟢子飘舞若飞。而这按习俗来说一定有喜事。因此,她心中暗自高兴,莫不是自己丈夫终于要回来了。这是多大的喜事呀。因此她说:“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