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屈原九章·怀沙》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①
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②
眴兮杳杳,孔静幽默。③
郁结纡轸兮,离慜而长鞠。④
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⑤
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⑥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⑦
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⑧
内厚质正兮,大人所盛。⑨
巧倕不斵兮,孰察其拨正。⑩
玄文处幽兮,矇瞍谓之不章。(11)
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12)
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13)
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14)
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15)
夫惟党人之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16)
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17)
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18)
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19)
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20)
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21)
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22)
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23)
重华不可遌兮,孰知余之从容。(24)
古固有不并兮,岂知其何故也?(25)
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也。(26)
惩违改忿兮,抑心而自强。(27)
离慜而不迁兮,愿志之有像。(28)
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29)
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30)
乱曰: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31)
脩路幽蔽,道远忽兮。(32)
曾伤爰哀,永叹喟兮。(33)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34)
怀质抱情,独无正兮。(35)
伯乐既没,骥焉程兮。(36)
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37)
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38)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39)
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40)
【注释】①滔滔:王逸注:“盛阳貌也。”即暑热蒸腾。《史记》写作“陶陶”,和暖貌。亦作“慆慆”,与《诗经·东山》“慆慆不归”中的“慆慆”同义,解作悠久。孟夏:旧历四月。莽莽:茂盛,形容草木丛生,十分繁茂的样子。②汩(yu玉):从曰,疾行貌。徂(cu殂):往。③眴(shun顺):同“瞬”,目动,看也。杳(yao咬)杳:深幽而无所见,《史记》写作“窈窈”。孔:甚也。幽默:幽寂无声。王逸注:“言江南山高泽深,视之冥冥,野甚清净,漠无人声。”④郁结纡轸:形容心情冤屈,痛苦不解。郁结,冤屈久积不解。纡(yu淤),屈曲萦绕;轸,(zhen整),痛苦绞心。离慜(min敏):遭到忧患,同“愍”,忧患。鞠:穷困,困窘。⑤抚情效志:扪心自问,内省于己。抚:循也,抚循其情,即扪心自问。效:验也,考也,考验其志,即内省于己。自抑:强自按捺。⑥刓(wan玩):削。圜:同“圆”。常度:正常的法则。度,法度,法则。未替:没有改变。替,废。⑦易初:改变初衷。本迪:应读作“变道”,闻一多《楚辞校补》:案,本疑当作变。“变”“卞”古通,此盖本作“易初卞迪”,卞迪即变道(道迪古亦通)。“卞”与草书“本”相似,故误为本。“易衩变道”与下文“章画志墨”语例同,皆二词平列,上一字动词,下一字名词,而义各相同。⑧章:同“彰”,彰明。画:规划。志:牢记。墨:绳墨,规矩。图:法也。改:易也。⑨内厚:内心敦厚。质正:品质方正。大人:君子。盛:赞美。⑩巧倕(chui垂):唐尧时的巧匠,名字叫倕。(zhuo卓):同“斫”,砍削。拨正:曲直。拨,弯曲,《荀子·正论》:“不能以拨弓曲矢中”,称不正之弓为拨弓。(11)玄文:黑色花纹。处幽:处在幽暗的地方。矇瞍:瞎子;有眸而不能见物者谓之矇,无眸而不见物者谓之瞍。不章:没有纹彩;章,纹彩。(12)离娄:古代(黄帝时)视力极好的人,据说百步之外能辨秋毫之末。微睇(di帝):收目小视,即约略看一下(就能看明白)。瞽(gu鼓):盲人。无明:目光不明亮而无所见。(13)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即黑白不分,上下颠倒。(14)笯(nu奴):竹笼。鹜:鸭子。(15)糅:混杂。概:削平升斗中粮食的横木(刮板),容积计量的一种工具。一概而相量:不分轻重大小,一概而论,也即不分玉石,不辨是非,混淆黑白。(16)鄙固:鄙陋,顽固。臧:善,指善德善行;一说“臧”即“藏”,指抱负。(17)载盛:装载容量之多。陷滞:陷没,沉滞。不济:不能前进。(18)怀瑾握瑜:身藏美玉。穷:处于窘境。不知所示:不知如何向人举示,即向人炫耀。(19)邑:邑里,乡村。(20)非:诽谤。疑:猜疑。庸态:庸俗的态度。(21)文质疏内:王逸注:“言已能文能质,内以疏达。”文,外表的文采;质,内在的本质;疏,疏通;疏内,由表及里,两皆通达。蒋骥注:“疏内,疏通于内也。”异采:异常之文采,旷世之文采。(22)材朴:王逸注:“条直为材,壮大为朴。”材朴皆指有用之材、栋梁之材。委积,丢弃和堆集。所有,指所持的才干。(23)重仁袭义:仁而又仁,义而又义,反复积累仁义;重、袭,都是重复积累的意思。谨厚:恭谨厚重。丰:使之丰满、隆盛,使之发扬光大。(24)重华:舜帝之号。遌(e恶):相遇。从容:举动、举措。王逸注:“从容,举动也。”(25)不并:不同时并生,即生不同时。指古来的贤臣、圣主不能并世而生。(26)汤禹:商汤、夏禹。邈(miao秒):远。慕:思慕。(27)惩违改忿:惩止怨恨,改变愤怒。惩,止也;违,通“伟”,怨恨。抑心:压抑愤怒不平的心情。自强:自己使自己坚强。(28)不迁:不改变初志。志:志行。有像:有榜样,有效法的榜样。(29)进路北次:沿路前进,向北方寻找可以停脚的地方。次,休止,宿止。日:日色。昧昧:冥冥,昏暗貌。王逸注:“言己思念楚国,愿得君命,进道北行,以次舍止,冀遂还归,日又将暮,不可去也。”(30)舒忧:舒解忧愁。娱哀:慰藉和消解悲哀。限:期限。大故:死亡。限之以大故,指死亡的大限之期。(31)浩浩:水流广大貌。汩:急流貌,一解为水声。(32)幽蔽:幽深蔽暗,或幽深艰险。蔽,蔽暗,或艰险。忽:荒忽,形容道远。(33)曾伤爰哀:增添加重的悲伤,无休无止的哀愁。“曾”同“增”。《方言》:“凡哀注而不止曰爰。”王引之《读书杂志余编》:“爰哀,谓哀而不止也。”按:朱熹、闻一多都认为“曾伤爰哀”等四句,应自“余何畏惧兮”句下移到此处,“而以下章‘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承‘余何畏惧’之下,文意尤通贯。”(《楚辞集注·九章》)闻一多说:“朱本文从本书,次依《史记》,按之文义,最为允洽。”(《楚辞校补·九章》)(34)溷(hun诨):浊:污浊。不可谓:与之无言可说。(35)怀质:怀着淳朴的本质。抱情:抱着忠贞的情志。无正:无人论断证明。正,证明。(36)焉:安,何。程:考核、衡量。(37)民:人。生:生命、生死。禀命:禀承天命。错:同“措”,措置,安排。(38)定心:安定其心(忠信之心),不为外物动摇。广志:广大其志,放宽胸怀。(39)让:辞也,避免。爱:吝惜(生命)。(40)君子:指古圣先贤,志士仁人,不贪生怕死,能够以死明志的人。类:榜样,楷模。
【译文】初夏的天气,暑热蒸腾,草木蓬勃生长,无边无垠。我怀着永久的悲伤和哀痛,急急忙忙地向着南方奔行。原野茫茫,难测幽深,万籁无声,细听一片寂静。我的冤屈难伸,痛苦绞心,遭患难,长时间处于困境。我扪心自问,反躬自省,衔冤受屈,还要自我克制不平。尽管世人切削方形变圆形,但对正常的法则我不能变。改变初衷,背离原定的路线,就会被有修养的人所轻贱!明确规划,还要牢记规范,前定的法度,不能推翻。内心敦厚而品质端端正正,就会受到有识者的称赞。即使像倕那样的能工巧匠,如不砍削,谁知他的手段?黑色花纹放在幽暗的地方,瞎子说它本来就没有图样。离娄略微一看,明察秋毫,盲人以为他同自己一样双目无光。白的说成黑,黑的说成白,上下被颠倒,世道变了样。凤鸟被关在笼子里,鸡鸭却在自由舞蹈和飞翔。美玉和石头被混杂在一起,美的和丑的被看成一个样。结党营私的小人顽固不化,就看不到我的美德在发光。车子的载运量又多又重,车轮陷进泥潭就难行动。我胸藏美玉,手揣宝石,处境困窘,谁人还能赏识和看重?村子里的狗,群起狂叫不停,它们少见多怪,怕见太阳;诽谤英俊,或者猜疑豪杰,本来就是庸俗者的丑恶脸相!文质彬彬,表里疏通畅达,群小们却不知道我的光华,栋梁之材被丢弃堆积在一边,不知道我的本质能建大厦。我不断修炼自己的仁义心,努力使自己增添恭谨与厚重。古帝大舜已经久远不可逢,谁还了解我的举动出于忠贞?本来圣主贤臣都不同时生,其中的原因怎么说得清?商汤和夏禹离我们久远了,久远了啊,难以思慕其为人。戒去我的怨忿,遣散我的愤恨,压抑内心的不平,强自镇静。虽遭忧患也不改变我的志行,愿古来的圣贤成为我的标兵。要想沿路北进,把落脚点找寻,无奈日色昏暗,夜幕行将降临。要想舒解忧愁,用娱乐来转换苦痛,那也到死亡到来之时才有可能!尾声:浩浩沅湘水啊,汩汩分流急。长路无光辉啊,路远茫无际。哀伤增无已啊,长叹声不止。世道污浊,没有人了解我啊,人心不同,还能说什么话语?怀着好心和好意啊,却没有人证明我的心迹。伯乐既然死去了啊,千里马还有谁能辨识?人生只能禀承天意啊,各有各的归宿和措置。要安下心来,放宽思虑啊,想开了,我还有什么畏惧?知死不可辞啊,我已不再吝惜自己的身躯。明告彭咸,那位有识之士啊,我将以您为榜样,以死明志!
【集评】宋·洪兴祖引述前人:“此章(《怀沙》)言己虽放逐,不以穷困易其行。小人蔽贤,群起而攻之。举世之人,无知我者。思古人而不得见,仗节死义而已。太史公曰:乃作《怀沙》之赋,遂自投汨罗以死。原所以死,见于此赋,故太史公独载之。”(《楚辞补注·九章第四》)
宋·朱熹:“言怀抱沙石,以自沉也。”又按“曾伤爱哀”等四句:“按,此四句,若依《史记》移著上文‘怀质抱情’之上,而以下章‘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承‘余何畏惧’之下,文章尤通贯,但《史》于此又再出,恐是后人因校误加也。”(《楚辞集注·九章第四》)
明·汪瑷:“世传屈原自投汨罗而死。汨罗在今长沙府。此云‘怀沙’者,盖原迁至长沙,因土地之沮洳,草木之幽蔽,有感于怀,而作此篇,故题之曰‘怀沙’。怀者,感也;沙,指长沙。题《怀沙》云者,犹《哀郢》之类也。……此篇所言不爱其死者,亦以已之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乃作此篇以自广其意,聊慰其心,如贾谊之所为也。”(《楚辞集解·怀沙》)
清·王夫之:“《怀沙》,自述其沉湘而陈尸于沙碛之怀。所谓不畏死而勿让也。原不忍与世同污而立视宗国之亡,决意于死,故明其志以告君子。”(《楚辞通释·九章·怀沙》)
清·蒋骥:“《怀沙》之名,与《哀郢》、《涉江》同义。沙本地名。……曰‘怀沙’者,盖寓怀其地,欲往而就死焉耳。原尝自陵阳涉江湘,入辰溆,有终焉之志。然卒返而自沉,将悲愤所激,抑亦势不获已?若《拾遗记》及《外传》所云迫逐赴水者欤!然则奚不死于辰溆?曰:原将下著其志,而上悟其君,死而无闻,非其所也。长沙为楚东南之会,去郢未远,固与荒徼绝异;且熊绎始封,实在于此。原既放逐,不敢北越大江,而归先王故居,则亦首邱之意,所以惓惓有怀也。篇中首纪徂南之事,而要归誓之以死。盖原自是不复他往,而怀石沉渊之意,于斯而决。故《史》于原之死特载之。若以怀沙为怀石,失其旨矣。且辞气视《涉江》、《哀郢》,虽为近死之音,然纡而未郁,直而未激,犹当在《悲回风》、《惜往日》之前,岂可遽以为绝笔欤?”(《山带阁注楚辞·九章·怀沙》)
今·姜亮夫:“文中(指《怀沙》)虽有许多愁思的话,但并不激烈,不过想去长沙看看而已。其原因是,楚始祖熊绎受封之地是长沙。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都不成了,唯一就是想回去看看祖先的坟墓。……所以‘沙’应解为‘长沙’。清代蒋骥就是这样讲的。既回不了郢都,就是死在祖先始封之地也是好的。……中国历史上读书人的传统观念,是想死在自己祖坟所在地。但屈原回不去老家了,在长沙呆下来就死在长沙也好(按,汨罗江即在长沙附近)。所以这时屈原已抱定必死的决心了。文中再无思君之意,只想找个安然死去的地方……要死在南人莫吾知的荒野之地是不行的,那不是楚国故地,死也要死在楚国,就是所谓‘狐死必首丘’的意思。”(《楚辞今绎讲录·九章新论》)
今·马茂元:“本篇(《怀沙》)过去一般都认为是屈原的绝命词,所谓怀沙,是说怀抱着沙石而自沉。其实,这种看法是由于误解了《史记·屈原列传》而得出的结论。本篇确是表示了自杀的决心,但并非屈原作品的最后一篇。‘怀沙’是怀念长沙,和《史记》所说‘抱石自投汨罗以死’的‘抱石’两不相涉。……《史记·屈原列传》关于事实的叙述非常简略,特别是顷襄王时代只写了四件事:一是子兰使上官大夫进谗,屈原被逐;二是屈原行吟泽畔,和渔父的问答;三是作《怀沙》;四是抱石沉湘。这四者所表明的时间概念,仅仅是前后的关系,而不是彼此相衔的。《怀沙》之作,叙次在沉湘之前;并不等于一定这样说,作了《怀沙》以后就立即自杀;更不意味着屈原在作《怀沙》以后,沉湘以前,就没有写其他作品。”又:“屈原的自杀,一方面表现绝望的悲哀,但另一方面,则希望通过他的死来振奋楚国的人心,最后一次刺激顷襄王的觉悟。长沙是楚国东南要地,不同于遐荒绝远之区。就现实政治意义言,死在这里,是有着较大的客观影响的。”(《楚辞选·九章·怀沙》)
【总案】屈原的忌日是农历五月初五。作品开头说“滔滔孟夏”(按,孟夏即农历四月),末尾又说“知死不可让”,在作者决死而未死的期间,还创作了“不毕辞而赴渊”的绝命词《惜往日》,由此推断,本篇写于作者沉湘前一个月,即“草木莽莽”的初夏四月。蒋骥《山带阁注楚辞》说:“《怀沙》之名,与《哀郢》、《涉江》同义。‘沙’,本地名,即今长沙之地,汨罗所在也。曰‘怀沙’者,盖寓怀其地,欲往而就死焉耳。”诗人以死明志,以死谏君,希望君王感悟,自然要找一个有影响的地方就死。“长沙为楚东南之会,去郢未远……且熊绎始封,实在于此。原既放逐,不敢北越大江,而归死先王故居,则亦有首丘之意,所以惓惓有怀也。”(引同上)
篇中抒情议论,可分四个大层次:首纪徂南之事;继述己之坚守正道,而不随从流俗;进而自伤不能见察于时;末抒即将就死的哀伤。乱辞总结全篇,申述舍生就死的情由。诗人乘疾流之水,行幽远之路,乃时势使然,故写自然之景,亦以明世道衰,无所取正,是暗示了大的背景的。诗人不断地呕吟悲伤,永远地叹息凄凉,感喟世上既没有知己,人心不能沟通,也就谈不到互相告语、商量!他在无可奈何中,伤叹人皆受命于天,各有各的安置,祸福穷达固不可强,只要“定心广志”,既不为患难所摇,又不以穷蹙自阻,还有什么可怕的呢?既知死之不可免,那就不再留恋于生;他明告古贤彭咸,将以之为楷模,舍生就死,以身殉国。诗人屈原就这样说明了自己的生死观。本诗唯篇首叙述徂南之事,而篇中之要则归之于死。刘永济说:“屈原对于生死之际,见之明,思之审,言之尤为俊伟。”诗歌几乎通篇皆作议论,但我们丝毫不觉其抽象和空泛,原因是诗人善于把议论情感化和形象化,且善用比兴,议论皆出于形象而源于特定的生活,都是有血有肉,活脱脱的,并又灌注了作者的灵魂与个性,因而富有诗人自己的特点和鲜明、强烈的感情色彩。篇中文意质直,多用短句,繁音促节,词迫意苦,反映作者近死之时的心情,与其他低徊反复、情意缠绵的一些作品有异;但与《惜往日》相较,“虽为近死之音,然纡而未郁,直而未激”(蒋骥语),尚不可遽以为绝笔之作。
怀沙 屈原。推荐。爱诗词网。楚辞《屈原九章·怀沙》原文|译文|注释|赏析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①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②眴兮杳杳,孔静幽默。③郁结纡轸兮,离慜而长鞠。④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⑤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⑥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⑦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⑧内厚质正兮,大人所盛。⑨巧倕不斵兮,孰察其拨正。⑩玄文处幽兮,矇瞍谓之不章。(11)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12)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13)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14)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15)夫惟党人之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16)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17)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18)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19)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20)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21)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22)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23)重华不可遌兮,孰知余之从容。(24)古固有不并兮,岂知其何故也?(25)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也。(26)惩违改忿兮,抑心而自强。(27)离慜而不迁兮,愿志之有像。(28)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29)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30)乱曰:浩浩沅湘,分流汩兮。(31)脩路幽蔽,道远忽兮。(32)曾伤爰哀,永叹喟兮。(33)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34)怀质抱情,独无正兮。(35)伯乐既没,骥焉程兮。(36)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37)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38)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39)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40)【注释】①滔滔:王逸注:“盛阳貌也。”即暑热蒸腾。《史记》写作“陶陶”,和暖貌。亦作“慆慆”,与《诗经·东山》“慆慆不归”中的“慆慆”同义,解作悠久。孟夏:旧历四月。莽莽:茂盛,形容草木丛生,十分繁茂的样子。②汩(yu玉):从曰,疾行貌。徂(cu殂):往。③眴(shun顺):同“瞬”,目动,看也。杳(yao咬)杳:深幽而无所见,《史记》写作“窈窈”。孔:甚也。幽默:幽寂无声。王逸注:“言江南山高泽深,视之冥冥,野甚清净,漠无人声。”④郁结纡轸:形容心情冤屈,痛苦不解。郁结,冤屈久积不解。纡(yu淤),屈曲萦绕;轸,(zhen整),痛苦绞心。离慜(min敏):遭到忧患,同“愍”,忧患。鞠:穷困,困窘。⑤抚情效志:扪心自问,内省于己。抚:循也,抚循其情,即扪心自问。效:验也,考也,考验其志,即内省于己。自抑:强自按捺。⑥刓(wan玩):削。圜:同“圆”。常度:正常的法则。度,法度,法则。未替:没有改变。替,废。⑦易初:改变初衷。本迪:应读作“变道”,闻一多《楚辞校补》:案,本疑当作变。“变”“卞”古通,此盖本作“易初卞迪”,卞迪即变道(道迪古亦通)。“卞”与草书“本”相似,故误为本。“易衩变道”与下文“章画志墨”语例同,皆二词平列,上一字动词,下一字名词,而义各相同。⑧章:同“彰”,彰明。画:规划。志:牢记。墨:绳墨,规矩。图:法也。改:易也。⑨内厚:内心敦厚。质正:品质方正。大人:君子。盛:赞美。⑩巧倕(chui垂):唐尧时的巧匠,名字叫倕。(zhuo卓):同“斫”,砍削。拨正:曲直。拨,弯曲,《荀子·正论》:“不能以拨弓曲矢中”,称不正之弓为拨弓。(11)玄文:黑色花纹。处幽:处在幽暗的地方。矇瞍:瞎子;有眸而不能见物者谓之矇,无眸而不见物者谓之瞍。不章:没有纹彩;章,纹彩。(12)离娄:古代(黄帝时)视力极好的人,据说百步之外能辨秋毫之末。微睇(di帝):收目小视,即约略看一下(就能看明白)。瞽(gu鼓):盲人。无明:目光不明亮而无所见。(13)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即黑白不分,上下颠倒。(14)笯(nu奴):竹笼。鹜:鸭子。(15)糅:混杂。概:削平升斗中粮食的横木(刮板),容积计量的一种工具。一概而相量:不分轻重大小,一概而论,也即不分玉石,不辨是非,混淆黑白。(16)鄙固:鄙陋,顽固。臧:善,指善德善行;一说“臧”即“藏”,指抱负。(17)载盛:装载容量之多。陷滞:陷没,沉滞。不济:不能前进。(18)怀瑾握瑜:身藏美玉。穷:处于窘境。不知所示:不知如何向人举示,即向人炫耀。(19)邑:邑里,乡村。(20)非:诽谤。疑:猜疑。庸态:庸俗的态度。(21)文质疏内:王逸注:“言已能文能质,内以疏达。”文,外表的文采;质,内在的本质;疏,疏通;疏内,由表及里,两皆通达。蒋骥注:“疏内,疏通于内也。”异采:异常之文采,旷世之文采。(22)材朴:王逸注:“条直为材,壮大为朴。”材朴皆指有用之材、栋梁之材。委积,丢弃和堆集。所有,指所持的才干。(23)重仁袭义:仁而又仁,义而又义,反复积累仁义;重、袭,都是重复积累的意思。谨厚:恭谨厚重。丰:使之丰满、隆盛,使之发扬光大。(24)重华:舜帝之号。遌(e恶):相遇。从容:举动、举措。王逸注:“从容,举动也。”(25)不并:不同时并生,即生不同时。指古来的贤臣、圣主不能并世而生。(26)汤禹:商汤、夏禹。邈(miao秒):远。慕:思慕。(27)惩违改忿:惩止怨恨,改变愤怒。惩,止也;违,通“伟”,怨恨。抑心:压抑愤怒不平的心情。自强:自己使自己坚强。(28)不迁:不改变初志。志:志行。有像:有榜样,有效法的榜样。(29)进路北次:沿路前进,向北方寻找可以停脚的地方。次,休止,宿止。日:日色。昧昧:冥冥,昏暗貌。王逸注:“言己思念楚国,愿得君命,进道北行,以次舍止,冀遂还归,日又将暮,不可去也。”(30)舒忧:舒解忧愁。娱哀:慰藉和消解悲哀。限:期限。大故:死亡。限之以大故,指死亡的大限之期。(31)浩浩:水流广大貌。汩:急流貌,一解为水声。(32)幽蔽:幽深蔽暗,或幽深艰险。蔽,蔽暗,或艰险。忽:荒忽,形容道远。(33)曾伤爰哀:增添加重的悲伤,无休无止的哀愁。“曾”同“增”。《方言》:“凡哀注而不止曰爰。”王引之《读书杂志余编》:“爰哀,谓哀而不止也。”按:朱熹、闻一多都认为“曾伤爰哀”等四句,应自“余何畏惧兮”句下移到此处,“而以下章‘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承‘余何畏惧’之下,文意尤通贯。”(《楚辞集注·九章》)闻一多说:“朱本文从本书,次依《史记》,按之文义,最为允洽。”(《楚辞校补·九章》)(34)溷(hun诨):浊:污浊。不可谓:与之无言可说。(35)怀质:怀着淳朴的本质。抱情:抱着忠贞的情志。无正:无人论断证明。正,证明。(36)焉:安,何。程:考核、衡量。(37)民:人。生:生命、生死。禀命:禀承天命。错:同“措”,措置,安排。(38)定心:安定其心(忠信之心),不为外物动摇。广志:广大其志,放宽胸怀。(39)让:辞也,避免。爱:吝惜(生命)。(40)君子:指古圣先贤,志士仁人,不贪生怕死,能够以死明志的人。类:榜样,楷模。【译文】初夏的天气,暑热蒸腾,草木蓬勃生长,无边无垠。我怀着永久的悲伤和哀痛,急急忙忙地向着南方奔行。原野茫茫,难测幽深,万籁无声,细听一片寂静。我的冤屈难伸,痛苦绞心,遭患难,长时间处于困境。我扪心自问,反躬自省,衔冤受屈,还要自我克制不平。尽管世人切削方形变圆形,但对正常的法则我不能变。改变初衷,背离原定的路线,就会被有修养的人所轻贱!明确规划,还要牢记规范,前定的法度,不能推翻。内心敦厚而品质端端正正,就会受到有识者的称赞。即使像倕那样的能工巧匠,如不砍削,谁知他的手段?黑色花纹放在幽暗的地方,瞎子说它本来就没有图样。离娄略微一看,明察秋毫,盲人以为他同自己一样双目无光。白的说成黑,黑的说成白,上下被颠倒,世道变了样。凤鸟被关在笼子里,鸡鸭却在自由舞蹈和飞翔。美玉和石头被混杂在一起,美的和丑的被看成一个样。结党营私的小人顽固不化,就看不到我的美德在发光。车子的载运量又多又重,车轮陷进泥潭就难行动。我胸藏美玉,手揣宝石,处境困窘,谁人还能赏识和看重?村子里的狗,群起狂叫不停,它们少见多怪,怕见太阳;诽谤英俊,或者猜疑豪杰,本来就是庸俗者的丑恶脸相!文质彬彬,表里疏通畅达,群小们却不知道我的光华,栋梁之材被丢弃堆积在一边,不知道我的本质能建大厦。我不断修炼自己的仁义心,努力使自己增添恭谨与厚重。古帝大舜已经久远不可逢,谁还了解我的举动出于忠贞?本来圣主贤臣都不同时生,其中的原因怎么说得清?商汤和夏禹离我们久远了,久远了啊,难以思慕其为人。戒去我的怨忿,遣散我的愤恨,压抑内心的不平,强自镇静。虽遭忧患也不改变我的志行,愿古来的圣贤成为我的标兵。要想沿路北进,把落脚点找寻,无奈日色昏暗,夜幕行将降临。要想舒解忧愁,用娱乐来转换苦痛,那也到死亡到来之时才有可能!尾声:浩浩沅湘水啊,汩汩分流急。长路无光辉啊,路远茫无际。哀伤增无已啊,长叹声不止。世道污浊,没有人了解我啊,人心不同,还能说什么话语?怀着好心和好意啊,却没有人证明我的心迹。伯乐既然死去了啊,千里马还有谁能辨识?人生只能禀承天意啊,各有各的归宿和措置。要安下心来,放宽思虑啊,想开了,我还有什么畏惧?知死不可辞啊,我已不再吝惜自己的身躯。明告彭咸,那位有识之士啊,我将以您为榜样,以死明志!【集评】宋·洪兴祖引述前人:“此章(《怀沙》)言己虽放逐,不以穷困易其行。小人蔽贤,群起而攻之。举世之人,无知我者。思古人而不得见,仗节死义而已。太史公曰:乃作《怀沙》之赋,遂自投汨罗以死。原所以死,见于此赋,故太史公独载之。”(《楚辞补注·九章第四》)宋·朱熹:“言怀抱沙石,以自沉也。”又按“曾伤爱哀”等四句:“按,此四句,若依《史记》移著上文‘怀质抱情’之上,而以下章‘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承‘余何畏惧’之下,文章尤通贯,但《史》于此又再出,恐是后人因校误加也。”(《楚辞集注·九章第四》)明·汪瑷:“世传屈原自投汨罗而死。汨罗在今长沙府。此云‘怀沙’者,盖原迁至长沙,因土地之沮洳,草木之幽蔽,有感于怀,而作此篇,故题之曰‘怀沙’。怀者,感也;沙,指长沙。题《怀沙》云者,犹《哀郢》之类也。……此篇所言不爱其死者,亦以已之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乃作此篇以自广其意,聊慰其心,如贾谊之所为也。”(《楚辞集解·怀沙》)清·王夫之:“《怀沙》,自述其沉湘而陈尸于沙碛之怀。所谓不畏死而勿让也。原不忍与世同污而立视宗国之亡,决意于死,故明其志以告君子。”(《楚辞通释·九章·怀沙》)清·蒋骥:“《怀沙》之名,与《哀郢》、《涉江》同义。沙本地名。……曰‘怀沙’者,盖寓怀其地,欲往而就死焉耳。原尝自陵阳涉江湘,入辰溆,有终焉之志。然卒返而自沉,将悲愤所激,抑亦势不获已?若《拾遗记》及《外传》所云迫逐赴水者欤!然则奚不死于辰溆?曰:原将下著其志,而上悟其君,死而无闻,非其所也。长沙为楚东南之会,去郢未远,固与荒徼绝异;且熊绎始封,实在于此。原既放逐,不敢北越大江,而归先王故居,则亦首邱之意,所以惓惓有怀也。篇中首纪徂南之事,而要归誓之以死。盖原自是不复他往,而怀石沉渊之意,于斯而决。故《史》于原之死特载之。若以怀沙为怀石,失其旨矣。且辞气视《涉江》、《哀郢》,虽为近死之音,然纡而未郁,直而未激,犹当在《悲回风》、《惜往日》之前,岂可遽以为绝笔欤?”(《山带阁注楚辞·九章·怀沙》)今·姜亮夫:“文中(指《怀沙》)虽有许多愁思的话,但并不激烈,不过想去长沙看看而已。其原因是,楚始祖熊绎受封之地是长沙。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都不成了,唯一就是想回去看看祖先的坟墓。……所以‘沙’应解为‘长沙’。清代蒋骥就是这样讲的。既回不了郢都,就是死在祖先始封之地也是好的。……中国历史上读书人的传统观念,是想死在自己祖坟所在地。但屈原回不去老家了,在长沙呆下来就死在长沙也好(按,汨罗江即在长沙附近)。所以这时屈原已抱定必死的决心了。文中再无思君之意,只想找个安然死去的地方……要死在南人莫吾知的荒野之地是不行的,那不是楚国故地,死也要死在楚国,就是所谓‘狐死必首丘’的意思。”(《楚辞今绎讲录·九章新论》)今·马茂元:“本篇(《怀沙》)过去一般都认为是屈原的绝命词,所谓怀沙,是说怀抱着沙石而自沉。其实,这种看法是由于误解了《史记·屈原列传》而得出的结论。本篇确是表示了自杀的决心,但并非屈原作品的最后一篇。‘怀沙’是怀念长沙,和《史记》所说‘抱石自投汨罗以死’的‘抱石’两不相涉。……《史记·屈原列传》关于事实的叙述非常简略,特别是顷襄王时代只写了四件事:一是子兰使上官大夫进谗,屈原被逐;二是屈原行吟泽畔,和渔父的问答;三是作《怀沙》;四是抱石沉湘。这四者所表明的时间概念,仅仅是前后的关系,而不是彼此相衔的。《怀沙》之作,叙次在沉湘之前;并不等于一定这样说,作了《怀沙》以后就立即自杀;更不意味着屈原在作《怀沙》以后,沉湘以前,就没有写其他作品。”又:“屈原的自杀,一方面表现绝望的悲哀,但另一方面,则希望通过他的死来振奋楚国的人心,最后一次刺激顷襄王的觉悟。长沙是楚国东南要地,不同于遐荒绝远之区。就现实政治意义言,死在这里,是有着较大的客观影响的。”(《楚辞选·九章·怀沙》)【总案】屈原的忌日是农历五月初五。作品开头说“滔滔孟夏”(按,孟夏即农历四月),末尾又说“知死不可让”,在作者决死而未死的期间,还创作了“不毕辞而赴渊”的绝命词《惜往日》,由此推断,本篇写于作者沉湘前一个月,即“草木莽莽”的初夏四月。蒋骥《山带阁注楚辞》说:“《怀沙》之名,与《哀郢》、《涉江》同义。‘沙’,本地名,即今长沙之地,汨罗所在也。曰‘怀沙’者,盖寓怀其地,欲往而就死焉耳。”诗人以死明志,以死谏君,希望君王感悟,自然要找一个有影响的地方就死。“长沙为楚东南之会,去郢未远……且熊绎始封,实在于此。原既放逐,不敢北越大江,而归死先王故居,则亦有首丘之意,所以惓惓有怀也。”(引同上)篇中抒情议论,可分四个大层次:首纪徂南之事;继述己之坚守正道,而不随从流俗;进而自伤不能见察于时;末抒即将就死的哀伤。乱辞总结全篇,申述舍生就死的情由。诗人乘疾流之水,行幽远之路,乃时势使然,故写自然之景,亦以明世道衰,无所取正,是暗示了大的背景的。诗人不断地呕吟悲伤,永远地叹息凄凉,感喟世上既没有知己,人心不能沟通,也就谈不到互相告语、商量!他在无可奈何中,伤叹人皆受命于天,各有各的安置,祸福穷达固不可强,只要“定心广志”,既不为患难所摇,又不以穷蹙自阻,还有什么可怕的呢?既知死之不可免,那就不再留恋于生;他明告古贤彭咸,将以之为楷模,舍生就死,以身殉国。诗人屈原就这样说明了自己的生死观。本诗唯篇首叙述徂南之事,而篇中之要则归之于死。刘永济说:“屈原对于生死之际,见之明,思之审,言之尤为俊伟。”诗歌几乎通篇皆作议论,但我们丝毫不觉其抽象和空泛,原因是诗人善于把议论情感化和形象化,且善用比兴,议论皆出于形象而源于特定的生活,都是有血有肉,活脱脱的,并又灌注了作者的灵魂与个性,因而富有诗人自己的特点和鲜明、强烈的感情色彩。篇中文意质直,多用短句,繁音促节,词迫意苦,反映作者近死之时的心情,与其他低徊反复、情意缠绵的一些作品有异;但与《惜往日》相较,“虽为近死之音,然纡而未郁,直而未激”(蒋骥语),尚不可遽以为绝笔之作。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声声慢原文。推荐。爱诗词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流落江南时的作品,是她的名篇之一。金兵南侵,国家亡破,丈夫死去,家庭离散,一个孤独无依的寡妇,在战乱穷愁的生活中,真是有抒写不尽的悲痛,驱遣不完的哀怨。当时的李清照,没有办法不如此地“凄凄惨惨戚戚”。寒暖不定的秋天,自己很难生活,几杯淡酒,抵不住晚上的冷风,当年“雁字回时”,捎有丈夫来信,可今年要托它给丈夫捎信,已因人亡事变,不再可能。眼前唯见黄花憔悴,梧桐泣雨,一个人坐守窗前,怎能挨得到黑夜,听得了雨滴梧桐?这般情景,用一个“愁”字怎能抒写得尽?这首词以奇笔开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真正发自内心深处的诗音。李清照在金兵南侵后夫妇渡淮南奔;国家不幸家难幸,在丈夫赵明诚死后,她只身飘泊江南,流离失所,情景极其悲惨。她所经历的生活中,国家的、家庭的、个人的,全是失去的记录,国土、家物、丈夫、收藏、希望、快乐……失去的实在是太多了,所剩的仅有愁苦,多到“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地步。一切可以宝贵和值得留恋的东西,都失去之后,心中总感到“空牢牢”的,要问寻找什么,因为所失太多,一句两句还说不清楚。这时要说心中情境,只有“寻寻觅觅”最为合适。李清照失去的东西,没有一件是在“寻寻觅觅”中可以得到的,特别是家破人亡的遭遇,那是无法挽回的,她每日孤独的生活环境,使她的心境从内到外地感到凄凉,这种心灵上的体验,变成具有深含厚蕴的文字,就是“冷冷清清”,这是在无可指望的寻求动作之后的一种外境的心感。但在词中的地位,它主要是表现情境气氛,这种气氛一旦形成,并环绕人心,就会造成心理上强烈的凄惨哀伤感觉。“凄凄惨惨戚戚”,就是这种沉重、杂错心理状态的体验性的揭示。这十四个叠字,字字无虚张,其自然妥贴,蕴情深厚,向来受到人们的称誉。在心情上有了这重重的失望、冷清、凄惨、悲愁感之后,它们还要在人的心田上随现实生活中的风风雨雨而滋生蔓延,以致旧有新添完全交汇一起,不可解脱,不可忍受。首先是秋来时的寒近风急。“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位有多般不幸遭遇的女作家,心情脆弱而又无比敏感,外在的一切变化对她具有特殊作用力,她内在感受中的那十四个叠字,每一个都象触一根而全响应的心弦,“乍暖还寒”气候,使比黄花还瘦的身体消受不了。而要支撑身体,安慰病苦,以淡酒来浇浓愁,“三杯两盏淡酒”,刚入愁肠,就被凉秋的急风吹尽,剩下的还是那难以将息的病体和无法消退的愁情。正是在这急风消淡酒,病体苦愁情的时候,心弦上又被外力狠重地一击,诸弦同发一声裂响,这就是:“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阵横空,鸣声清苦,好熟悉的节候的信使,好熟悉的哀怨的叫声,它们从北而南,正是自己当年流亡江左的方向路线,特别是丈夫在世之日,也曾以它的来去为约期,传书递意,可今天是旧友重逢,再写信也传无递处,所余唯有极度伤心和难禁的绝望。这时李清照甚想摆脱这种粘滞的愁情,岂知她的愁情已经积于心并又化于物了,因而心志不改,愁不能销,物色不移,情不能禁。她到窗外庭院中,见满地菊花堆积,憔悴损弃,无可采取,不由得同命相怜,想菊残人惨,悲叹满地西风,零落无依。在秋风欺病体,淡酒惹浓愁,归雁叫伤心,残菊助憔悴的生活氛围里,人不堪悲苦,想教时间快一点过去,让眼前所见所闻所想所恶的一切,都消失在黑暗当中,以便在睡乡中不了了之,可是这白天向黑夜过渡的路是那么远,脚步是那样慢,“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人们习惯上都以为黑天是从远处走向窗前,然后跨进室中,李清照此时心中再别无期待了,她在窗前竟等待和迎接起那可怕的黑暗来。可就是对一切人都同等赐予的东西,也因她的特别需要而有意延缓了脚步,可是一旦迎来了黑夜,一个人又怎么能消受得了呢!果然黑天来了,还带来了另外一种更助秋愁之物——连绵的凉秋细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梧桐细雨落在窗前,给心中的最后一点“寻寻觅觅”也造成失望的收场。它使凝聚在心中的那些“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更加扩延,与那“点点滴滴”的梧桐细雨,掺杂搅拌,带着它们挨入黄昏,那时人进夜里,雨滴心头,凭经验可以料想那黑夜将会是怎样的虚空,那虚空又会是怎样的难耐?人们常以“愁”字来形容这种心境,可是对这位女作家的这种情境,如用一个“愁”字来形容,那简直是太浅薄无力了!李清照的心境已经发展到了至极的地步,再紧缩一分心弦就该崩断了;而就诗的创作来说,也到了生发至极的地步,再增加一分就不能进行诗的创造了。也许是这位女作家在至极的顶点仍在不能自已地向上“寻寻觅觅”,走向了她虽不甘愿但又不能避免的生命与诗的双重绝境。《声声慢》应被视为李清照的绝命诗篇。
树红树碧高低影。推荐。爱诗词网。“樹紅樹碧高低影,煙淡煙濃遠近秋。”詩句出處:《題福唐觀二首》;是唐朝詩人杜光庭的作品。盤空躡翠到山巔,竹殿雲樓勢逼天。古洞草深微有路,舊碑文滅不知年。八州物象通簷外,萬裡煙霞在目前。自是人間輕舉地,何須蓬島訪真仙。曾隨雲水此山遊,行盡層峰更上樓。九月登臨須有意,七年岐路亦堪愁。樹紅樹碧高低影,煙淡煙濃遠近秋。暫熟爐香不須去,佇陪天仗入神州。《題福唐觀二首》唐朝詩人杜光庭的作品。【註釋】:樹:①樹木。《禮記·祭義》:“樹木以時伐焉。”(以時:按時,適時。)②種植。《詩經·鄭風·將仲子》:“無折我樹杞。”(杞:一種樹。)③培養人才。《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吾聞子善樹人。”④豎立;建立。《後漢書·桓彬傳》:“乃共樹碑而頌焉。”⑤量詞。《齊民要術·序》:“種柑橘千樹。”⑥門屏風。《禮記·郊特牲》:“臺門而旅樹。”紅:①本義為淺紅;桃紅;粉紅。後泛指紅色。宋祁《玉樓春》:“紅杏枝頭春意鬧。”(鬧:濃盛。)②花的代稱。張先《天仙子》:“明日落紅應滿徑。”③通“工(gōng)”。指婦女所做的紡織、刺繡等工作。《漢書·酈食其傳》:“農夫釋耒(lěi),紅女下機。”(釋:放下。耒:農具名。)樹:①樹木。《禮記·祭義》:“樹木以時伐焉。”(以時:按時,適時。)②種植。《詩經·鄭風·將仲子》:“無折我樹杞。”(杞:一種樹。)③培養人才。《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吾聞子善樹人。”④豎立;建立。《後漢書·桓彬傳》:“乃共樹碑而頌焉。”⑤量詞。《齊民要術·序》:“種柑橘千樹。”⑥門屏風。《禮記·郊特牲》:“臺門而旅樹。”碧:①青綠色的玉石。《莊子·外物》:“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②青綠色。宋·范仲淹《嶽陽樓記》:“上下天光,一碧萬頃。”高:①高。與“低”相對。《荀子·勸學》:“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厚也。”杜荀鶴《春宮怨》:“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重:重疊。)②指高度。杜甫《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五首》之四:“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③高級;上等;優良。《對楚王問》:“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④歲數大。《左傳·昭公十五年》:“且昔而高祖孫伯黶,司晉之典籍。”⑤高超;高明的。《漢書·晁錯傳》:“對策者百餘人,唯錯為高第。”(對策:對答寫在簡策上的考題。)⑥尊崇。《莊子·盜蹠》:“世之所高,莫若黃帝。”⑦高尚。《韓非子·五蠹》:“輕辭天子,非高也,勢薄也。”低:①矮,與“高”相對。庾信《對宴齊使》:“沙迥(jiǒng)雁飛低。”(迥:遠。)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②泛指在一般水準之下。白居易《傷友》:“雖雲志氣在,豈免顏色低。”(顏色:臉色。)司空圖《歌者十二首》之二:“一聲初壓管弦低。”③下垂。謝胱《遊敬亭山》:“樛枝聳復低。”(樛:通“糾”。)煙:(一)①物質燃燒時產生的氣狀物。《國語·魯語上》:“既其葬也,焚,煙徹於上。”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墟裡上孤煙。”②泛指雲氣、霧靄等煙狀之物。陳子昂《春日登金華觀》:“山川亂雲日,樓榭入煙霄。”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③煙熏所積的灰。可制墨。簡文帝《與湘東王書》:“煙墨不言,受其驅染。”晁貫之《墨經·松》:“墨取廬山松煙。”代指墨。庾肩吾《謝賚銅硯筆格啟》:“煙磨青石。”(二)yīn[煙煴]1.古人指天地未分時的混沌之氣。班固《東都賦》:“降煙煴,調元氣。”2.為陰陽二氣和合的樣子。張衡《思玄賦》:“天地煙煴,百卉含葩。”3.雲煙彌漫的樣子。江淹《別賦》:“襲青氣之煙煴。”淡:①不濃。《老子》第三十五章:“淡乎其無味。”②微弱;不強。楊萬裡《過百傢渡》詩:“一晴一雨路幹濕,半淡半濃山疊重。”③顏色淺。蔡元培《蔡孑民先生言行錄·圖畫》:“其不設色者,曰水墨,以墨筆為濃淡之烘染者也。”④平淡;冷淡。《後漢書·張衡傳》:“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⑤清淡;沒意思;沒興味。《莊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如醴。”[淡淡]1.顏色淺。杜甫《行次鹽亭》詩:“雲溪花淡淡。”2.隱隱約約的樣子。《列子·湯問》:“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識其狀。”(莫識:莫有人認識。)3.水波動的樣子。潘嶽《金谷集作》詩:“綠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煙:(一)①物質燃燒時產生的氣狀物。《國語·魯語上》:“既其葬也,焚,煙徹於上。”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墟裡上孤煙。”②泛指雲氣、霧靄等煙狀之物。陳子昂《春日登金華觀》:“山川亂雲日,樓榭入煙霄。”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③煙熏所積的灰。可制墨。簡文帝《與湘東王書》:“煙墨不言,受其驅染。”晁貫之《墨經·松》:“墨取廬山松煙。”代指墨。庾肩吾《謝賚銅硯筆格啟》:“煙磨青石。”(二)yīn[煙煴]1.古人指天地未分時的混沌之氣。班固《東都賦》:“降煙煴,調元氣。”2.為陰陽二氣和合的樣子。張衡《思玄賦》:“天地煙煴,百卉含葩。”3.雲煙彌漫的樣子。江淹《別賦》:“襲青氣之煙煴。”近:①距離短。陶淵明《桃花源記》:“忘路之遠近。”《列子·仲尼》:“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②歷時短。張居正《與薊遼總督》:“近屢得渠稟帖,極為感奮。”(渠:他的。)③接近;靠近。李商隱《樂遊原》:“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張居正《聞警》:“初聞鐵騎近神州,殺氣遙傳薊(jì)北秋。”(薊:地名,今北京市西南。)張先啟《對菊》:“種菊叢叢傍石根,凌晨坐臥近黃昏。”④親近的人。《韓非子·難言》:“昵近習親。”⑤淺近;淺顯。何景明《與李空同論詩書》:“辭艱者意反近,意苦者辭反常。”(常:尋常。)⑥相似。張儼《默記·述佐》:“昔子產治鄭,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也。”(蜀相:指諸葛亮。)⑦副詞。大概;恐怕。《三國志·魏書·華佗傳》:“此近難濟,恒事攻治,可延歲月。”(濟:成功。恒:經常。事:從事。)秋:①谷物成熟。《禮記·月令》:“(孟夏之月)麥秋至。”②秋天的莊稼。趙汝鐩《耕織嘆》:“香穗垂頭秋登場。”③秋季,農歷七至九月。李紳《憫農二首》之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④一年的時間段。《史記·梁惠王世傢》:“千秋萬歲後將傳於王。”⑤時刻;時候。《宋史·宗澤傳》:“今日乃汝立功之秋,不可失也。”⑥喻白色。陸遊《訴衷情》:“胡未滅,鬢先秋。”⑦形容飛的樣子。《漢書·禮樂志》:“飛龍秋,遊上天。”也作“秋秋”。《荀子·解蔽》:“鳳凰秋秋。”
点击进入:许地山《落花生》原文
《落花生》是老作家许地山1921年所写的一篇著名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这篇作品以平实清新的笔触,从花生的常见而有用,说到做人的道理,颇有哲理意味,寄寓着对现实人生的感触。
许地山 落花生。推荐。爱诗词网。点击进入:许地山《落花生》原文《落花生》是老作家许地山1921年所写的一篇著名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这篇作品以平实清新的笔触,从花生的常见而有用,说到做人的道理,颇有哲理意味,寄寓着对现实人生的感触。文章开头就说出屋后有“半亩隙地”,母亲觉得“让它荒芜着怪可惜”,便提议“辟来做花生园罢”。姊弟们一听“都很喜欢”表示对这一提议的赞成和拥护。接着作者只用“买种底买种,动土底动土,灌园底灌园”三个整齐的短句,形象、简洁的概括了种花生的全过程。最后写几个月后花生“居然收获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用自己辛勤劳动换来成果时的欢快、喜悦、兴奋之情。以后就写全家过收获节时的愉快的情景。尽管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母亲还吩咐这节期要在园里的茅亭举行,平时难得出场的父亲也参加了。这可以看出过收获节的重要和意义。在父亲的启示下,孩子们争说花生的好处。在大家谈的基础上,父亲开始谈花生的真正用处:把它和水果比较,它只是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来。这写了花生的内在之美。接着父亲又向孩子们说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并借“我”的体会,进一步形象地道出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这个主题是多么深刻、多么富有哲理意味,又发人深省。最后以“父亲底话现在还印在我心版上”结束全文,含意极其深远。后来作者便以“落华生”为笔名,以时时警策自己。《落花生》的立意很深刻,同时也非常巧妙。它托物言志,深入浅出,言近旨远,使人深受教育与启发。文章用朴实无华的笔调,毫无铺张地叙述童年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断。从种花生写起,然后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花生,处处扣紧题旨。文章主题是阐述关于做人的道理,所以种、收、吃花生都是略写,只用简洁的文字把这些过程记叙清楚。议花生是文章的重点,作者由吃花生很自然地引入议花生,并在赞美花生的时候,引出做人的人生哲理,点明题旨“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言简意深。表明作者在竞逐高官厚禄、争名夺利、钻营成风的社会恶习下,洁身自好,不慕虚名的思想境界。这种以小见大,从平凡的事物中挖掘出不平凡的笔法,看似信笔所至,实际上结构相当严谨。有人说:“散文,朴素最美”。诚哉斯言。《落花生》是在迷人的朴素之中,展示那惊人的优美。它的语言清新自然,朴实含蓄。既没有冗长的叙述,也没有铺张的描写,作者只用一支白描的笔,娓娓地叙谈故事,勾勒了几个人物,写了人物的对话,人物的对话又具有独特的个性。母亲温和善良、勤劳朴实。姐弟们天真活泼,幼稚单纯。父亲循循善诱,慈爱严正。虽然每个人的话都只三言两语,但都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这种朴素的语言,是真正的美在一种极其和谐自然的形式中的流露,是朴素与优美的辩证统一。这样的语言风格与平淡而又深刻的立意非常谐调。这体现了老作家许地山作品的艺术风格。这也就是《落花生》问世六十余年一直为人们所喜爱的主要原因。
东望都门信马归。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翻译】君臣相顾泪成行,沿着京城的方向信马由疆。
【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出处】唐·杜牧《赤壁》【意思】唉!如果周郎当时没有东风之便【全诗】《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注释】①赤壁:三国时赤壁,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②销:销蚀。将:拿起。③东风两句:意为周瑜破曹全靠火攻,没有东风,火攻则败,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将不会形成。铜雀,台名,二乔,乔家两姐妹。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是周瑜的妻子。锁二乔,意指吴国灭亡。【全诗赏析】此诗咏史,作于会昌四年(844)黄州任上。长江上有赤壁多处,三国鏖兵之赤壁本在湖北蒲圻,而此诗所咏为黄州赤壁,当时亦传为火烧曹公处,诗人未予深究也无须深究。后苏东坡沿袭了这一附会,世又称东坡赤壁。前二是一个引子,它抛开了以山河形胜开端的老套,而从一片铁戟写起;而这一片出土的废铁与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战争相联系,磨洗去时间的斑斑锈迹,便引起人们对历史的追忆。这样一个见微知著的开端,在构思上非常新颖巧妙。后二作史论,是全诗的精义所在。这不是抽象议论,而是假设推出的可能产生的形象画面:如果不是东风为周郎提供机遇,那么曹公就会打败吴国而掳走二乔,曹公呜呼之后,还会出现“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宫怨情景。宋人许彦周冒失地批评此诗“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穷书生)不识好恶。”殊不知两句之意实在此不在彼,特蕴藉言之,增人感慨。其好处一在以形象代抽象,一在见微知著。两句意味,或谓是“对周瑜的嘲讽”,即“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意。周郎何可嘲讽,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为曹公惋惜。曹操是赤壁一战的失败者,他和杜牧一样注过《孙子》,深谙兵法,就个人才略而言,不在周郎之下,岂能以一战之成败论英雄?对读《题乌江亭》:“胜败从来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不以成败论英雄,机遇是十分重要的,这两个观念在杜牧是有着切身体会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他,深知“东风不与周郎便”是个什么味道。在诗中为历史人物翻案,内容的深曲严肃与形式的风流妩媚结合得天衣无缝,这就是所谓独持峭拗,雄姿英发。
东风不与周郎便。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出处】唐·杜牧《赤壁》【意思】唉!如果周郎当时没有东风之便【全诗】《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注释】①赤壁:三国时赤壁,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②销:销蚀。将:拿起。③东风两句:意为周瑜破曹全靠火攻,没有东风,火攻则败,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将不会形成。铜雀,台名,二乔,乔家两姐妹。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是周瑜的妻子。锁二乔,意指吴国灭亡。【全诗赏析】此诗咏史,作于会昌四年(844)黄州任上。长江上有赤壁多处,三国鏖兵之赤壁本在湖北蒲圻,而此诗所咏为黄州赤壁,当时亦传为火烧曹公处,诗人未予深究也无须深究。后苏东坡沿袭了这一附会,世又称东坡赤壁。前二是一个引子,它抛开了以山河形胜开端的老套,而从一片铁戟写起;而这一片出土的废铁与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战争相联系,磨洗去时间的斑斑锈迹,便引起人们对历史的追忆。这样一个见微知著的开端,在构思上非常新颖巧妙。后二作史论,是全诗的精义所在。这不是抽象议论,而是假设推出的可能产生的形象画面:如果不是东风为周郎提供机遇,那么曹公就会打败吴国而掳走二乔,曹公呜呼之后,还会出现“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宫怨情景。宋人许彦周冒失地批评此诗“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穷书生)不识好恶。”殊不知两句之意实在此不在彼,特蕴藉言之,增人感慨。其好处一在以形象代抽象,一在见微知著。两句意味,或谓是“对周瑜的嘲讽”,即“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意。周郎何可嘲讽,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为曹公惋惜。曹操是赤壁一战的失败者,他和杜牧一样注过《孙子》,深谙兵法,就个人才略而言,不在周郎之下,岂能以一战之成败论英雄?对读《题乌江亭》:“胜败从来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不以成败论英雄,机遇是十分重要的,这两个观念在杜牧是有着切身体会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他,深知“东风不与周郎便”是个什么味道。在诗中为历史人物翻案,内容的深曲严肃与形式的风流妩媚结合得天衣无缝,这就是所谓独持峭拗,雄姿英发。
【诗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意思】杨贵妃回头转眼一笑,便生出百种媚态,皇宫里面所有的妃嫔与她相比都黯然失色。回眸(móu):回头转眼看。六宫:妃嫔们的住处。粉黛:妇女的化妆品,代称妇女。【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女子姿色出众,千娇百媚,相形之下,其他女子黯然失色。[例]有一个女孩名叫喜巧,她的美貌无法形容。借用古人之词,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赵大河《隐蔽手记》)二、用以比喻人或事物十分出色,同类者相形见绌。[例]北欧国家的水果,号称从世界各地选最好的运来,说实话,货架上的李子,我连正眼都不想瞧一下。家乡的大水李那才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彭匈《家乡果品》)
六宫粉黛无颜色。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意思】杨贵妃回头转眼一笑,便生出百种媚态,皇宫里面所有的妃嫔与她相比都黯然失色。回眸(móu):回头转眼看。六宫:妃嫔们的住处。粉黛:妇女的化妆品,代称妇女。【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女子姿色出众,千娇百媚,相形之下,其他女子黯然失色。[例]有一个女孩名叫喜巧,她的美貌无法形容。借用古人之词,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赵大河《隐蔽手记》)二、用以比喻人或事物十分出色,同类者相形见绌。[例]北欧国家的水果,号称从世界各地选最好的运来,说实话,货架上的李子,我连正眼都不想瞧一下。家乡的大水李那才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彭匈《家乡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