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毛文锡
醉花间·休相问
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春水满塘生,鸂鶒还相趁。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信。
这首令词写闺怨。
我们按照生活的逻辑追踪主人公的思路似应是这样:春天雨夜想戍人,通宵达旦;天亮了,看到成双成对的鸳鸯在池塘里相逐戏耍,自然联想到自己孑身一人,更平添一层离恨,她必然要自问:他何时回来呢?她明知得不到满意的回复,因而怕想怕问,进而索性就不想不问,死了盼望之心也罢!
常言道:哀莫大于心死。女主人公的不想不问,正是她愁思感情上的最高点。词作运用逆反生活逻辑的倒插笔方法,从人物的这一感情的高点落笔,劈头一句:“休相问”,而休相问的缘由是“怕相问”,怕相问的缘由则是“相问还添恨”。开头三句将因果倒置,全是心理独白,下笔警挺,感情奔突,欧阳修誉之为“陡健之笔”,汤显祖则说是:“创语奇耸,不嫌高调。”
“春水满塘生,鸂鶒还相趁”两句,则是女主人公“添恨”的原因:水鸟(鸂鶒,又谓之紫鸳鸯)尚知雌雄相逐,形影不离,尤其在春天,更不放过这大好时光。而人呢?天各一方,越是春光明媚,越发令人“还添恨”。
下阕是追忆昨夜愁思。“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两句,是即景叙事以寄寓思情。“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信”两句收尾,是直抒胸臆并点题:全词尽抒闺中思念久戍不归之情。这几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寓有无限感怀:漫漫春夜听春雨,该有多少思念与回忆,更有多少揣度与疑虑,还有多少担忧与恐惧……夜漫漫,思无极,最后凝结出“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的怨辞。这种怨情在毛文锡同调另词中则更明确,曰:“深相忆,莫相忆,相忆情难极。”难怪古人说毛文锡《醉花间》二首相合“自成章法”,尤以“起笔合拍”(陈廷焯《闲情集》)更为突出。因此,姑录其二于后为印证:
深相忆,莫相忆,相忆情难极。银汉是红墙,一带遥相隔。
金盘珠露滴,两岸榆花白。风摇玉佩清,今夕为何夕?
两首皆构思奇妙,布局新颖,笔意古雅,语淡而情真。
昨夜雨霏霏。推荐。爱诗词网。(五代)毛文锡醉花间·休相问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春水满塘生,鸂鶒还相趁。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信。这首令词写闺怨。我们按照生活的逻辑追踪主人公的思路似应是这样:春天雨夜想戍人,通宵达旦;天亮了,看到成双成对的鸳鸯在池塘里相逐戏耍,自然联想到自己孑身一人,更平添一层离恨,她必然要自问:他何时回来呢?她明知得不到满意的回复,因而怕想怕问,进而索性就不想不问,死了盼望之心也罢!常言道:哀莫大于心死。女主人公的不想不问,正是她愁思感情上的最高点。词作运用逆反生活逻辑的倒插笔方法,从人物的这一感情的高点落笔,劈头一句:“休相问”,而休相问的缘由是“怕相问”,怕相问的缘由则是“相问还添恨”。开头三句将因果倒置,全是心理独白,下笔警挺,感情奔突,欧阳修誉之为“陡健之笔”,汤显祖则说是:“创语奇耸,不嫌高调。”“春水满塘生,鸂鶒还相趁”两句,则是女主人公“添恨”的原因:水鸟(鸂鶒,又谓之紫鸳鸯)尚知雌雄相逐,形影不离,尤其在春天,更不放过这大好时光。而人呢?天各一方,越是春光明媚,越发令人“还添恨”。下阕是追忆昨夜愁思。“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两句,是即景叙事以寄寓思情。“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信”两句收尾,是直抒胸臆并点题:全词尽抒闺中思念久戍不归之情。这几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寓有无限感怀:漫漫春夜听春雨,该有多少思念与回忆,更有多少揣度与疑虑,还有多少担忧与恐惧……夜漫漫,思无极,最后凝结出“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的怨辞。这种怨情在毛文锡同调另词中则更明确,曰:“深相忆,莫相忆,相忆情难极。”难怪古人说毛文锡《醉花间》二首相合“自成章法”,尤以“起笔合拍”(陈廷焯《闲情集》)更为突出。因此,姑录其二于后为印证:深相忆,莫相忆,相忆情难极。银汉是红墙,一带遥相隔。金盘珠露滴,两岸榆花白。风摇玉佩清,今夕为何夕?两首皆构思奇妙,布局新颖,笔意古雅,语淡而情真。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寓言诗》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法国寓言家拉·封丹(1621—1695)的杰作。诗集共12卷,约250篇,给整个17世纪法国社会制作了一幅巨大无比的图画。诗集取材于希腊、罗马的寓言诗人伊索和费德尔的作品,也吸收古代的童话、法国民间故事和东方的传说。寓言诗虽然是模仿古人的作品,但不是象古人的作品那样单纯地给人教训,而是对法国当代的社会作了现实主义的描绘,揭示和鞭挞了“路易大帝”时代的种种罪恶。诗里的主人公有些是人,但多数是飞禽走兽,象征当代社会各阶级的人,如狮子代表国王,虎、豹象征凶残的廷臣,狼、狐代表玩弄权术的贵族,羔羊象征任人宰割的百姓。诗里写的是动物,但分析的是人性。《狼和羔羊》反映社会上弱肉强食的现象,指出“强者的理由始终是最好的理由。”《小母牛、山羊和绵羊跟狮子合伙》揭露国王横蛮无理,恃强凌弱。《患瘟疫的野兽》是对腐朽的专制政体的辛辣讽刺。《狮子、狼和狐狸》揭露廷臣为争权夺利而进行的你死我活的狗咬狗的斗争。拉·封丹对受压迫的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对他们的高尚品质表示赞赏。《园丁和贵族》抨击贵族的巧取豪夺。《樵夫和默居尔》赞扬樵夫诚实,不接受不义之财的高贵品质。诗集中也有很多诗篇是教育人的,用以提高人们的道德。
寓言诗。推荐。爱诗词网。《寓言诗》外国文学作品简析法国寓言家拉·封丹(1621—1695)的杰作。诗集共12卷,约250篇,给整个17世纪法国社会制作了一幅巨大无比的图画。诗集取材于希腊、罗马的寓言诗人伊索和费德尔的作品,也吸收古代的童话、法国民间故事和东方的传说。寓言诗虽然是模仿古人的作品,但不是象古人的作品那样单纯地给人教训,而是对法国当代的社会作了现实主义的描绘,揭示和鞭挞了“路易大帝”时代的种种罪恶。诗里的主人公有些是人,但多数是飞禽走兽,象征当代社会各阶级的人,如狮子代表国王,虎、豹象征凶残的廷臣,狼、狐代表玩弄权术的贵族,羔羊象征任人宰割的百姓。诗里写的是动物,但分析的是人性。《狼和羔羊》反映社会上弱肉强食的现象,指出“强者的理由始终是最好的理由。”《小母牛、山羊和绵羊跟狮子合伙》揭露国王横蛮无理,恃强凌弱。《患瘟疫的野兽》是对腐朽的专制政体的辛辣讽刺。《狮子、狼和狐狸》揭露廷臣为争权夺利而进行的你死我活的狗咬狗的斗争。拉·封丹对受压迫的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对他们的高尚品质表示赞赏。《园丁和贵族》抨击贵族的巧取豪夺。《樵夫和默居尔》赞扬樵夫诚实,不接受不义之财的高贵品质。诗集中也有很多诗篇是教育人的,用以提高人们的道德。寓言诗用自由诗体写成,打破了旧的格律,创造出多种韵律。每首诗几乎都有一段对话,诗人让人物在行动和谈话中把自己表现出来,而人物的谈吐和行动又是符合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因而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表现出诗人在人物造型上的惊人才能。诗人在寓言诗里运用了大量俗语、俚语和民间语言,使他的诗通俗易懂,能够广泛流传。寓言诗对后世文学产生过久远的影响。寓言诗也有其局限性。诗人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无情地鞭挞社会的罪恶,但他鞭挞的目的在于改变一下社会的现状,而不是要推翻专制制度。改变现状的办法,是对人们进行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他劝人为善,主张人们必须互助(《驴子和狗》),劝人柔和胜于暴力。他的道德观不可避免地限制了他的创作才能。
【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处】唐·柳宗元《江雪》。【意思1】群山中,不见一只飞鸟的影子:众多的小路上,没有一个行人的踪迹。千、万:虚指,形容其多。【意思2】巍巍群山中,见不到飞鸟的影子;条条小路上,找不见一个行人的脚印。两句诗写大雪时的空疏冷寂景象。【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冬天寒冷空寂的景象。[例]而他们的工作也并不轻松,要从几十公里之外购菜、运粮、运煤,特别冬季一来临,道路难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邹荻帆《玉门秋色赋》)二、用以形容不见人烟,不见鸟兽的荒芜景象。[例]他们有种到了天涯海角被纷繁喧嚣的世界抛弃了的感觉,这里荒芜得惨无人道,大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么一种凄凉景观。(李能《天边那群兵》)【全诗】《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注释】①绝:尽。这里是绝迹的意思。人踪:人的足迹。②蓑(suo梭):蓑衣。用棕丝或莎草、稻草编成的雨具。笠(li立):斗笠。【全诗赏析】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笔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其代表作之一,作于诗人外贬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期间。自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运动失败以后,唐代社会的政治生活日益黑暗、腐朽,主张变法革新的人士遭到了残酷的打击和迫害,作为曾积极参与革新运动的柳宗元,更成了保守势力打击的对象,他被贬谪到遥远、荒凉的永州,虽名为“司马”,却实为“囚犯”,政治上无人过问,生活上亦充满艰辛,孤苦伶仃地在那里渡过了长达十年的流放生涯。在此期间,唐代社会由于贼臣当道而一天天地走向了下坡路。这对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诗人来说,不能不使他倍感压抑和苦闷,为了反抗,也为了排遣心中郁闷,他于游山玩水之中创作了一批山水诗歌,寄寓和披露了他当时的真实思想。《江雪》一诗便是他这一时期、这一方面的代表作。全诗只有四句,20个字,但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却是一幅寥廓、壮观而又凄清、冷寂的画面。“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是在写远景。举目四望,远处那层层叠叠的群山之中竟无一只飞鸟出现;辽阔原野上那纵横交错的小径上也见不到一个人影,真是万籁俱寂!怎么会是这样呢?原来诗人描写的是一个严寒冬季中的大雪天,那纷纷扬扬的大雪笼罩了整个自然界,也覆盖了千山和万径,致使人踪、鸟影皆无。“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两句是写近景。它紧承前面两句,本来四野茫茫,一片银装素裹,既看不到一只飞鸟,也见不到一个行人的脚印,就在这万籁俱寂的世界里,人们忽然发现,在那茫茫的大江面上,停泊着一叶渔舟,上坐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正迎风冒雪,在那里执杆垂钓呢。多么新奇而清冷的画面啊!多么孤僻而又清高的老人啊!他在这大雪纷飞,寒气袭人的天气里在钓什么啊。原来他正在独自钓“雪”。这首诗似乎纯是写景,四句诗中有山,有水,有孤舟,有老翁,构成了一幅渔翁独钓寒江雪的奇景。人物景色,浑然一体,诗情画意,妙绝人间。但人们再仔细观察一下那位处于风雪之中而全然无畏,一杆独钓的老翁,尽管自然环境是如此险恶,但他依然我行我素,神态安祥,难道由他的身上还不能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吗。在这个“独钓寒江雪”的老渔翁的身上,寄托着诗人仕途失意后的苦闷与孤独,也表现了诗人坚毅不屈的精神。儒家宣扬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直是诗人生活的理想。现在自己流放南荒,政治上虽不能有所作为,但也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于是乎诗人便塑造了一个在飞雪之中执杆垂钓的老翁,使人感到他是那样的高洁,伟岸而与众不同,是那样的洒脱,超然而置身尘外,这也正好集中反映了诗人由积极入世不得到退而游山玩水,寻求出世的矛盾心理。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处】唐·柳宗元《江雪》。【意思1】群山中,不见一只飞鸟的影子:众多的小路上,没有一个行人的踪迹。千、万:虚指,形容其多。【意思2】巍巍群山中,见不到飞鸟的影子;条条小路上,找不见一个行人的脚印。两句诗写大雪时的空疏冷寂景象。【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冬天寒冷空寂的景象。[例]而他们的工作也并不轻松,要从几十公里之外购菜、运粮、运煤,特别冬季一来临,道路难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邹荻帆《玉门秋色赋》)二、用以形容不见人烟,不见鸟兽的荒芜景象。[例]他们有种到了天涯海角被纷繁喧嚣的世界抛弃了的感觉,这里荒芜得惨无人道,大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么一种凄凉景观。(李能《天边那群兵》)【全诗】《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注释】①绝:尽。这里是绝迹的意思。人踪:人的足迹。②蓑(suo梭):蓑衣。用棕丝或莎草、稻草编成的雨具。笠(li立):斗笠。【全诗赏析】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笔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其代表作之一,作于诗人外贬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期间。自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运动失败以后,唐代社会的政治生活日益黑暗、腐朽,主张变法革新的人士遭到了残酷的打击和迫害,作为曾积极参与革新运动的柳宗元,更成了保守势力打击的对象,他被贬谪到遥远、荒凉的永州,虽名为“司马”,却实为“囚犯”,政治上无人过问,生活上亦充满艰辛,孤苦伶仃地在那里渡过了长达十年的流放生涯。在此期间,唐代社会由于贼臣当道而一天天地走向了下坡路。这对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诗人来说,不能不使他倍感压抑和苦闷,为了反抗,也为了排遣心中郁闷,他于游山玩水之中创作了一批山水诗歌,寄寓和披露了他当时的真实思想。《江雪》一诗便是他这一时期、这一方面的代表作。全诗只有四句,20个字,但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却是一幅寥廓、壮观而又凄清、冷寂的画面。“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是在写远景。举目四望,远处那层层叠叠的群山之中竟无一只飞鸟出现;辽阔原野上那纵横交错的小径上也见不到一个人影,真是万籁俱寂!怎么会是这样呢?原来诗人描写的是一个严寒冬季中的大雪天,那纷纷扬扬的大雪笼罩了整个自然界,也覆盖了千山和万径,致使人踪、鸟影皆无。“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两句是写近景。它紧承前面两句,本来四野茫茫,一片银装素裹,既看不到一只飞鸟,也见不到一个行人的脚印,就在这万籁俱寂的世界里,人们忽然发现,在那茫茫的大江面上,停泊着一叶渔舟,上坐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正迎风冒雪,在那里执杆垂钓呢。多么新奇而清冷的画面啊!多么孤僻而又清高的老人啊!他在这大雪纷飞,寒气袭人的天气里在钓什么啊。原来他正在独自钓“雪”。这首诗似乎纯是写景,四句诗中有山,有水,有孤舟,有老翁,构成了一幅渔翁独钓寒江雪的奇景。人物景色,浑然一体,诗情画意,妙绝人间。但人们再仔细观察一下那位处于风雪之中而全然无畏,一杆独钓的老翁,尽管自然环境是如此险恶,但他依然我行我素,神态安祥,难道由他的身上还不能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吗。在这个“独钓寒江雪”的老渔翁的身上,寄托着诗人仕途失意后的苦闷与孤独,也表现了诗人坚毅不屈的精神。儒家宣扬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直是诗人生活的理想。现在自己流放南荒,政治上虽不能有所作为,但也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于是乎诗人便塑造了一个在飞雪之中执杆垂钓的老翁,使人感到他是那样的高洁,伟岸而与众不同,是那样的洒脱,超然而置身尘外,这也正好集中反映了诗人由积极入世不得到退而游山玩水,寻求出世的矛盾心理。
《虞姬自刎(虞姬别霸王)》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史记正义》:“《括地志》云:‘虞姬墓在濠州定远县东六十里。长老传云项羽美人冢也。’”又,《史记正义》引《楚汉春秋》中记虞姬和项王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虞姬别霸王。推荐。爱诗词网。《虞姬自刎(虞姬别霸王)》出处、释义和例句【出典】《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史记正义》:“《括地志》云:‘虞姬墓在濠州定远县东六十里。长老传云项羽美人冢也。’”又,《史记正义》引《楚汉春秋》中记虞姬和项王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又,宋·范成大《虞姬墓》诗:“刘项家人总可怜,英雄无策庇婵娟。戚姬葬处君知否?不及虞姬有墓田。”又,宋·曾巩《虞美人草》诗(一说许彦国作):“三军散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中老。香魂夜逐剑先飞,青血化为原上草。”又,元·王伯成套曲[般涉调·哨遍]《项羽自刎》中[耍孩儿]:“唯除个植楚怀忠政,错认做奸人暗等。误截一臂不任疼。猛魂飘已赴幽冥。碧澄澄万里天如水,明朗朗十分月满营。马首立虞姬氏,翠蛾低敛,粉泪双擎。[么]绝疑的宝剑挥圆颈,不二色的刚肠痛。怎教暴露在郊墟,惜香肌难入山陵,望碧云芳草封高塚。对黄土寒沙赴浅坑。伤情兴,须臾天晓,仿佛平明。”又,元·张时起有杂剧《霸王垓下别虞姬》,已佚。【释义】《史记·项羽本纪》记虞姬事,并未说明她是否自刎,但后世有“虞姬墓”。历来诗人对虞姬多有歌咏,皆以为自刎死。又,宋金杂剧、院本多有霸王剧目,最完整的、涉及虞姬的剧本应是元代张时起的《霸王垓下别虞姬》,惜已佚。而元代保留戏曲、小说中霸王故事最多的,是王伯成的套曲。其中说到霸王马上别虞姬,虞姬立马首,拔剑自刎,这也应是张时起剧本的关目。【例句】①你你你,做了个别霸王自刎虞姬。(关汉卿杂剧《包待制智斩鲁斋郎》第二折[梁州第七])张珪与妻相别,借用霸王别姬典故。“自刎”事自然是虚的。②我做了别虞姬楚霸王,全不见守玉关镇西将。(马致远杂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第三折[雁儿落])剧中汉元帝被迫送昭君出塞,很觉怆然,所以用楚霸王比喻自己的处境。
《明史纪事本末》是一部以纪事体裁叙述明代历史的重要史籍。清初谷应泰编撰。顺治十三年(1656),谷氏任浙江学政佥事,延揽学者张岱、陆圻、徐倬等人,搜集史料,编撰而成。最早的刻本为顺治十五年谷氏所刻的筑益堂本。其后翻刻者甚多,以江西局本和广雅局本为最通行,近年中华书局印行的校点本,除原书80卷及补遗6卷外,更收入清初海盐彭孙贻所作的《明朝纪事本末补编》5卷(每目为1卷,即《秘书告成》、《科举开设》、《西人封贡》、《西南群蛮》、《宦官贤奸》),其性质为补谷氏书之未备,内容虽不甚重要,亦略有可取。又清末江都倪车田撰《续明史纪事本末》18卷,记载南明之事(亦以一篇为一卷,始于《南部兵事》,终于《自成遗乱》,其性质为谷氏书的续编),因南明之事已入清史阶段,且其书取材无特殊之处,故校点本未予收入。北京图书馆有南陵徐仁山旧藏《明史纪事本末》,朱墨校注,可称善本。
谷应泰(1620—1690),字赓虞,号霖苍,直隶丰润(今河北丰润县)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学政佥事等职,一生好学勤著,除本书外,其主要著作皆收入《筑益堂集》。
明史纪事本末。推荐。爱诗词网。《明史纪事本末》是一部以纪事体裁叙述明代历史的重要史籍。清初谷应泰编撰。顺治十三年(1656),谷氏任浙江学政佥事,延揽学者张岱、陆圻、徐倬等人,搜集史料,编撰而成。最早的刻本为顺治十五年谷氏所刻的筑益堂本。其后翻刻者甚多,以江西局本和广雅局本为最通行,近年中华书局印行的校点本,除原书80卷及补遗6卷外,更收入清初海盐彭孙贻所作的《明朝纪事本末补编》5卷(每目为1卷,即《秘书告成》、《科举开设》、《西人封贡》、《西南群蛮》、《宦官贤奸》),其性质为补谷氏书之未备,内容虽不甚重要,亦略有可取。又清末江都倪车田撰《续明史纪事本末》18卷,记载南明之事(亦以一篇为一卷,始于《南部兵事》,终于《自成遗乱》,其性质为谷氏书的续编),因南明之事已入清史阶段,且其书取材无特殊之处,故校点本未予收入。北京图书馆有南陵徐仁山旧藏《明史纪事本末》,朱墨校注,可称善本。谷应泰(1620—1690),字赓虞,号霖苍,直隶丰润(今河北丰润县)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学政佥事等职,一生好学勤著,除本书外,其主要著作皆收入《筑益堂集》。《明史纪事本末》系仿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体例,系统地记载明代近3百年的重要史事,始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明太祖朱元璋起兵,终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进取北京。全书80卷,以一卷系一事,故卷帙大小不一,详略悬殊。以广雅本为例,其中篇幅较多的,如卷16燕王起兵,卷66东林党议,卷71魏忠贤乱政,卷72崇祯治乱,卷75中原群盗;篇幅较少的,如卷19开设贵州,卷23平山东盗,卷70平徐鸿儒,卷76郑芝龙受抚等。《明史纪事本末》除《亲征漠北》、《俺答封贡》两卷外,每卷后均有附论,写法仿《晋书》的“论”、“赞”,用骈体文,多数为谷氏自己所作,间或有直接引用他人之论。如卷56《李福达之狱》即用高岱论,卷66《东林党议》用倪元路论,卷68《三案》之“梃击”、“移宫”二案用夏允彝论。《明史纪事本末》成书于清代官修《明史》前八十多年,无正史为据,广泛采用野史和杂记传说。所记成祖设立三卫,进军漠北以及沿海倭寇,议复河套等事,其中史实较《明史》详细而又颇有出入,可以相互参证。该书较以前纪事本末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它的史料来源不是脱胎于某一部书,而是集众书之长。《明史纪事本末》关于晚明与清室相关之事,略而不载。邵懿辰《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称:“通行本内缺《辽东兵端》、《熊王功罪》、《插汉寇边》、《毛师东江》、《锦宁战守》、《东兵入口》六篇,拜经楼有旧钞本。”清初厉行文字之禁,谷氏成书后,曾被指控,其缺少晚明之事当为受政治影响后之改版,而非由于谷氏撰作的疏漏,吴氏拜经楼所藏旧钞本(后归陆氏皕宋楼,清末售与日本静嘉堂文库),经傅以礼借钞得一本(今存浙江图书馆),他于光绪三年孟冬写有跋文,称原书“不分卷,亦无序目,撰人名截去。”又称“是书体例全仿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只篇末无论为小异耳。观卷中附注有详《流寇之乱》、《崇祯治乱》等话,此两篇为谷书中子目,疑此书亦出其手,初为一书,后以事关昭代龙兴,恐有嫌讳,授梓时始别而出之。”傅氏乃改题为《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定为6卷。《四库提要》引邵廷采《思复堂集明遗民传》之说,谓谷氏书原为张岱所辑的《石匮藏书》,谷氏以五百金购之;又称其多取谈迁所作,后论则杭诸生陆圻所作。古代官僚著书多有幕宾为之操笔,谷氏之书内容充实,组织亦甚为精密,似非一人在公余之暇所能胜任。但该书编纂得当,首尾一致,其中应有谷氏一定的功劳,不可便认为是袭取他人之作;若以《国榷》与《明史纪事本末》相较,所载崇祯时期多有相同,这是由于崇祯朝无实录,在史料来源方面似有一定承袭关系,但采用同一史料并非等同于代作。又张岱《与周戬伯书》说:“幸逢谷霖苍文宗,欲作《明史纪事本末》,广收十七年邸报,充栋汗牛,弟于其中簸扬淘汰,聊成本纪,并传崇祯朝名世诸臣,计有数十余卷,悉送文几,祈著丹铅,以终厥役。”据此则张岱所协助者以崇祯部分为主,更非谷应泰出于巨金相购。谷应泰编撰《明史纪事本末》是以封建士大夫的立场总结明王朝的统治经验。书中对于农民起义的记载,不仅一律诬蔑为“盗贼”,并多用丑化的写法,如诬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是“志乐狗盗,所至焚荡屠夷”。而对于效忠君王的人物都作正面肯定,甚至不惜采用伪史记载。如燕兵进入南京,“宫中火起”,建文帝自焚身死。但当时曾有建文帝未死,潜服出逃的传说,后来便有许多伪史乘机而作,其中最有系统者和万历年间所写《致身录》,记随建文出亡者凡22人。当时稍具历史知识者,无不指出其伪,论证十分明确,沈德符《野获编》、许元溥《吴乘窃笔》均指出系后人伪造的种种明证,“与逊国仕宦从亡,风影无涉”。而谷氏全用《致身录》之说,并作论云:“疑一龙之未出,摈众蛇而不载。”他相信这些伪史记载,并为那些“忠君”的人叫屈,这是十足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但《明史纪事本末》以简明的文笔,系统地概括了明朝一代的史实,仍应值得肯定。如关于农民起义,从前期的山东唐赛儿、浙闽矿工、郧阳流民,和中期的河北、蜀中、江西,以及末年的全国性起义,都有专篇作比较集中的记载;又如修治运河、防御倭寇、宦官弄权以及矿税为害等,也都有专篇论述,这就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诗句】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出处】唐·张泌《寄人二首·其一》【意思】暮春时节,落英纷纷,一片凄清。只有春庭上空的明月,默默多情,撒着淡淡的月光,为那些离人照着地上的片片落红。诗人用移情的手法,将离人之哀情转嫁于空中月,更见离人别离之苦。【鉴赏1】只有那庭前的春月最多情,仍然为充满离情的我,照映着一地的落花。这两句诗是描写怀念意中人,并怨叹意中人的冷漠无情。【鉴赏2】最是多情的只有那天上的明月,还为离别的人照亮了庭院里的落花。诗人梦里来到昔日与情人约会的地方,看到明月照落花,不禁触景生情,赋予明月以人的情感:昔日盛开的花虽已凋落,但明月却一如既往地照耀着,不离不弃。多情的只有明月,而你却如此薄情,自从离别后就杳无音讯。明月的痴情与诗人思念之人的薄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愈发激起诗人对思念之人的埋怨以及欲见心上人而不得的失落之感。诗人通过明月多情来反衬伊人无情,进一步抒发自己对伊人的思念、埋怨,语言含蓄委婉,比直抒胸臆更为动人。另外,旧时明月照旧时花,而旧时的人儿却不再,更透露出一种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凄凉之感。【全诗】《寄人二首·其一》.[唐].张泌.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作者小传】张泌,生卒年不详。一作张佖,字子澄,淮南(今江苏扬州)人。南唐后主时登进士第,授句容尉。曾上书后主,言为政之要,词甚激切。召为监察御史。历考功员外郎、内史舍人。曾知贡举。事迹散见《徐公文集》、马令《南唐书》卷五、《江南别录》、《十国春秋》卷二五等。其诗多为七言近体,调高才逸,诗风婉丽,时有佳句。今存诗一卷。【解题】此诗作年不详。原诗有二首,此为其一。相传张泌早年与邻女相爱,后经年不相见,却常于梦中相遇,泌乃作此二诗寄之。此诗中写别后相思之情。首句写入梦,次句写梦境,三、四两句写醒后情景,明月为离人而照落花,多情之至。全诗极写相思,感情真挚,却含蓄蕴藉,委转动人。【注释】①依依:依恋貌。谢家:借指所寄女子之家。②此句写梦中所见景物。回合:回绕。小廊回环,曲阑斜出,暗示相见在深隐处。【题解】诗人曾与一女子相爱,后来却彼此分手了,然而诗人对她始终没有忘怀,作者以诗代信,以诗传情,希望能重温旧情。【鉴赏】张泌的《寄人》共两首,本诗为其第一首,这是一首有名的追忆爱情的诗。据清人李良年的《词坛纪事》记载,诗人少年时曾与邻女浣衣相爱,“后经年不复相见,张夜梦之,写绝句云云”。指的就是这首诗。少年时代的感情是纯真的、深切的,有时甚至是刻骨铭心的。“别梦依依到谢家”,诗人从别后做梦,因为恋恋不舍,便梦见自己轻轻款款地来到自己所爱的人家里写起(这里“谢家”是借用东晋才女谢道韫之姓代称自己心爱的人的家),接着写到梦中在情人家里的所见:“小廊回合曲阑斜”,即回环的走廊,曲折的阑干。梦得并不是很特别,但很有深情。如弗洛伊德所说,梦是愿望的达成。诗人在千里之外的他乡做梦,他最甜美的愿望是什么呢?他梦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人的家里,并且重新看见了当年的走廊、亭榭和阑干。但诗人在这里就打住了,没有再往下说。其实很明白,他到了自己恋爱甚至定情的地方,所以往日的相偎相依、山盟海誓又重现于眼前。无疑,他最大的愿望是见到自己的爱人,与她软语温存,与她长相厮守。但他的梦是不是做完了,是不是达成了他的最大愿望呢?从后句推测,作者大概在梦中快要实现他的愿望时醒了。因为后两句很清楚,诗人已回到了现实中,梦已经在给他一种甜美的感受的同时残酷地消失了。满院的落花在明月的映照下美丽而凄冷,正如作者的美好而没有结果的感情一样。这是作者笔下的少年时代的感情在他现实人生中的映照,是无望的,也是凄美的。【鉴赏】
此诗主要抒写别后相思,但是又不寻常写出,而是俱托梦境表现。诗的一开篇就直接以梦境起。“别梦依依到谢家”,意思是说诗人梦见自己回到了心中思念的那位女子之家。“谢家”,原指东晋才女谢道韫的家,此处则借为诗人所思念女子的家。一个“别”字,点明相思和产生此梦的原因。因为分别不能相见,所以相思至深;相思至深却又不得纾解,只好梦中寻之,以求相聚。这一句不但把诗人的相思之情渲染得深重缠绵,而且还生动传神地刻画出其内心微妙复杂、千回百转的心理感受。大概诗人以前曾在这位女子的家中住过,或是共同赏玩嬉游过,所以对其家中的情况非常了解。此次梦中重游旧地,看到迂回曲折的小院走廊和栏杆,一切都那么熟悉,以往的美好记忆顿时涌上诗人的心头。再想到马上就能与朝思暮想的人儿见面了,内心更是激动不已。然而,这一次他却大大地失望了。他寻遍旧时二人共游的场所,却始终不见女子的身影。诗人本是因为相思不得相见,所以寄托于梦中相聚,以诉衷肠,而今却连梦中也难寻所爱之人,这又该是一种怎样的难堪啊!以上两句一扬一抑,先出以一种期待的心情,然后再叙写希望落空,从而将诗人的相思之情表现得更加哀怨动人。诗人刻意进入梦境寻找心爱的女子,但是却没有见到,不免要怨恨起她的无情了。相较之下,倒是那多情的月亮,怜惜他的一片心意,仍旧为这位怨恨离别的人照着落花。“只有”二字,表现出诗人的遗憾,言外之意就是希望这位女子能够和自己再次联系。此诗含蓄委婉、意味深厚,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虽写相思,却不直接正面描写,而是借助梦境侧面表现。既写梦境,却又不写相见的情形,而是以不得相见强调相思的痛苦。不仅如此,诗人还刻意隐去自己的主观感受,通过典型景物的烘托,营造一种缠绵悱恻的氛围,表达出一种深沉委婉的感情。
多情只有春庭月 犹为离人照落花。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出处】唐·张泌《寄人二首·其一》【意思】暮春时节,落英纷纷,一片凄清。只有春庭上空的明月,默默多情,撒着淡淡的月光,为那些离人照着地上的片片落红。诗人用移情的手法,将离人之哀情转嫁于空中月,更见离人别离之苦。【鉴赏1】只有那庭前的春月最多情,仍然为充满离情的我,照映着一地的落花。这两句诗是描写怀念意中人,并怨叹意中人的冷漠无情。【鉴赏2】最是多情的只有那天上的明月,还为离别的人照亮了庭院里的落花。诗人梦里来到昔日与情人约会的地方,看到明月照落花,不禁触景生情,赋予明月以人的情感:昔日盛开的花虽已凋落,但明月却一如既往地照耀着,不离不弃。多情的只有明月,而你却如此薄情,自从离别后就杳无音讯。明月的痴情与诗人思念之人的薄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愈发激起诗人对思念之人的埋怨以及欲见心上人而不得的失落之感。诗人通过明月多情来反衬伊人无情,进一步抒发自己对伊人的思念、埋怨,语言含蓄委婉,比直抒胸臆更为动人。另外,旧时明月照旧时花,而旧时的人儿却不再,更透露出一种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凄凉之感。【全诗】《寄人二首·其一》.[唐].张泌.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作者小传】张泌,生卒年不详。一作张佖,字子澄,淮南(今江苏扬州)人。南唐后主时登进士第,授句容尉。曾上书后主,言为政之要,词甚激切。召为监察御史。历考功员外郎、内史舍人。曾知贡举。事迹散见《徐公文集》、马令《南唐书》卷五、《江南别录》、《十国春秋》卷二五等。其诗多为七言近体,调高才逸,诗风婉丽,时有佳句。今存诗一卷。【解题】此诗作年不详。原诗有二首,此为其一。相传张泌早年与邻女相爱,后经年不相见,却常于梦中相遇,泌乃作此二诗寄之。此诗中写别后相思之情。首句写入梦,次句写梦境,三、四两句写醒后情景,明月为离人而照落花,多情之至。全诗极写相思,感情真挚,却含蓄蕴藉,委转动人。【注释】①依依:依恋貌。谢家:借指所寄女子之家。②此句写梦中所见景物。回合:回绕。小廊回环,曲阑斜出,暗示相见在深隐处。【题解】诗人曾与一女子相爱,后来却彼此分手了,然而诗人对她始终没有忘怀,作者以诗代信,以诗传情,希望能重温旧情。【鉴赏】张泌的《寄人》共两首,本诗为其第一首,这是一首有名的追忆爱情的诗。据清人李良年的《词坛纪事》记载,诗人少年时曾与邻女浣衣相爱,“后经年不复相见,张夜梦之,写绝句云云”。指的就是这首诗。少年时代的感情是纯真的、深切的,有时甚至是刻骨铭心的。“别梦依依到谢家”,诗人从别后做梦,因为恋恋不舍,便梦见自己轻轻款款地来到自己所爱的人家里写起(这里“谢家”是借用东晋才女谢道韫之姓代称自己心爱的人的家),接着写到梦中在情人家里的所见:“小廊回合曲阑斜”,即回环的走廊,曲折的阑干。梦得并不是很特别,但很有深情。如弗洛伊德所说,梦是愿望的达成。诗人在千里之外的他乡做梦,他最甜美的愿望是什么呢?他梦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人的家里,并且重新看见了当年的走廊、亭榭和阑干。但诗人在这里就打住了,没有再往下说。其实很明白,他到了自己恋爱甚至定情的地方,所以往日的相偎相依、山盟海誓又重现于眼前。无疑,他最大的愿望是见到自己的爱人,与她软语温存,与她长相厮守。但他的梦是不是做完了,是不是达成了他的最大愿望呢?从后句推测,作者大概在梦中快要实现他的愿望时醒了。因为后两句很清楚,诗人已回到了现实中,梦已经在给他一种甜美的感受的同时残酷地消失了。满院的落花在明月的映照下美丽而凄冷,正如作者的美好而没有结果的感情一样。这是作者笔下的少年时代的感情在他现实人生中的映照,是无望的,也是凄美的。【鉴赏】此诗主要抒写别后相思,但是又不寻常写出,而是俱托梦境表现。诗的一开篇就直接以梦境起。“别梦依依到谢家”,意思是说诗人梦见自己回到了心中思念的那位女子之家。“谢家”,原指东晋才女谢道韫的家,此处则借为诗人所思念女子的家。一个“别”字,点明相思和产生此梦的原因。因为分别不能相见,所以相思至深;相思至深却又不得纾解,只好梦中寻之,以求相聚。这一句不但把诗人的相思之情渲染得深重缠绵,而且还生动传神地刻画出其内心微妙复杂、千回百转的心理感受。大概诗人以前曾在这位女子的家中住过,或是共同赏玩嬉游过,所以对其家中的情况非常了解。此次梦中重游旧地,看到迂回曲折的小院走廊和栏杆,一切都那么熟悉,以往的美好记忆顿时涌上诗人的心头。再想到马上就能与朝思暮想的人儿见面了,内心更是激动不已。然而,这一次他却大大地失望了。他寻遍旧时二人共游的场所,却始终不见女子的身影。诗人本是因为相思不得相见,所以寄托于梦中相聚,以诉衷肠,而今却连梦中也难寻所爱之人,这又该是一种怎样的难堪啊!以上两句一扬一抑,先出以一种期待的心情,然后再叙写希望落空,从而将诗人的相思之情表现得更加哀怨动人。诗人刻意进入梦境寻找心爱的女子,但是却没有见到,不免要怨恨起她的无情了。相较之下,倒是那多情的月亮,怜惜他的一片心意,仍旧为这位怨恨离别的人照着落花。“只有”二字,表现出诗人的遗憾,言外之意就是希望这位女子能够和自己再次联系。此诗含蓄委婉、意味深厚,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虽写相思,却不直接正面描写,而是借助梦境侧面表现。既写梦境,却又不写相见的情形,而是以不得相见强调相思的痛苦。不仅如此,诗人还刻意隐去自己的主观感受,通过典型景物的烘托,营造一种缠绵悱恻的氛围,表达出一种深沉委婉的感情。
【诗句】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出处】唐·李白《蜀道难》【译注1】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译注2】蜀地山川巍峨高耸,群山的最高峰,神龙望而止步,无法通过。山脚下的流水,湍急回旋,波浪冲击山石。陡峭的悬崖峭壁,高入云霄,升天的仙鹤尚且飞越不过。就是蜀山最能攀援的猿猱也只是一愁莫展,望而兴叹。诗句写蜀道之难,不从正面着笔,而是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以六龙回日、水波折逆、黄鹤莫过和猿猱惧攀,描绘出蜀山高陡、险峻的雄伟气势。注:六龙回日,传说太阳神羲和每天驾着由六条龙拉着的太阳车在空中运行,阻于蜀山高峰,只得到此把车子倒转回去。这里极言山峰之高。高标,指蜀山中可以作一方标志的最高峰。回川,有漩涡的河流。猿猱(náo),又名狨,是蜀地最善攀援的猿猴。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出处】唐·李白《蜀道难》【译注1】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译注2】蜀地山川巍峨高耸,群山的最高峰,神龙望而止步,无法通过。山脚下的流水,湍急回旋,波浪冲击山石。陡峭的悬崖峭壁,高入云霄,升天的仙鹤尚且飞越不过。就是蜀山最能攀援的猿猱也只是一愁莫展,望而兴叹。诗句写蜀道之难,不从正面着笔,而是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以六龙回日、水波折逆、黄鹤莫过和猿猱惧攀,描绘出蜀山高陡、险峻的雄伟气势。注:六龙回日,传说太阳神羲和每天驾着由六条龙拉着的太阳车在空中运行,阻于蜀山高峰,只得到此把车子倒转回去。这里极言山峰之高。高标,指蜀山中可以作一方标志的最高峰。回川,有漩涡的河流。猿猱(náo),又名狨,是蜀地最善攀援的猿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