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龙老爹

米龙老爹朗读

米隆老爹

烈日烘烤了原野一月有余,一片欣欣向荣在炙焰骄阳下绽放。一望无垠的大地郁郁葱葱,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平原上星星点点的诺曼底农庄,从远处看就像是一片片被山毛榉围住的小树林;而当走到近前,推开农庄破旧的栅栏时,人们又会以为眼前看到的是一个大花园,因为所有那些像农民一样枯瘦的老苹果树都正花枝灿烂。乌黑曲折的老树干排列在院中,向天空展示它们光彩照人的拱顶,有的白亮,有的粉红。淡淡的苹果花香中混杂着牲口棚敞开时散发出的浓烈气味,还有母鸡爪下的厩肥在发酵时散发的蒸气。

正午时分,这一家人正在门前的梨树阴下吃饭,他们是:父亲、母亲、四个孩子、两个女佣和三个男工。他们很少说话,喝过浓汤后,又揭开了满满一盆土豆烧肉。

一个女佣时不时起身,去地窖斟一罐苹果酒来。

男主人是个壮硕的汉子,约莫四十岁,他一直凝视着屋前的一条葡萄藤,这株葡萄还没有长叶子,藤条像蛇一样在檐下蜿蜒盘绕,沿着墙壁伸展。

终于,他张口了:“老爹种的这条葡萄藤今年芽发得早,也许能长出果子来。”

女主人也转过头去看那株葡萄藤,一言不发。

那正是老爹被枪杀的地方。

那是在1870年战争期间,普鲁士人已经占领了整个诺曼底地区。费德尔布将军还在率领着北部军顽强抗敌。

当时,普军的参谋处就驻扎在这个农庄里。农庄主是个上了岁数的农民,名叫皮埃尔,人们叫他米隆老爹。他接待了他们,并尽可能把他们安顿好。

一个月来,普鲁士先头部队一直待在村里侦察情况。尽管远在十法里外的法军一直按兵不动,但是,每天夜里,总会有些普军的枪骑兵失踪。

只要是单个或三两成组派出去的侦察兵,一个都没有回来。

然而到了转天早上,人们就会在田地、巷子或沟壑中发现他们的尸体。他们的马也倒毙在大路上,颈项被人一刀割开。

这些暗杀活动似乎是同一伙人干的,但始终找不到凶手。

于是,普鲁士人在当地施行恐怖的镇压。农民们往往因为一个捕风捉影的被告发就遭到枪决,妇女们也被关押监禁;他们甚至想用恐吓的手段从孩子们嘴里套出一些信息,但却一无所获。

然而,一天早晨,有人瞧见米隆老爹躺在自己家的马厩里,脸上有一道刀伤。

当天,在距这个农庄三公里远的地方,又有人发现了两个被捅穿肚子的枪骑兵。其中一个手里还紧握着血迹斑斑的马刀。看得出他曾经自卫过,与凶手进行过搏斗。

立刻,一场军事审判就在农庄前的空地上开庭了,老爹被押了上来。

他那年六十八岁,身材矮瘪瘦小,有点驼背,两只大手却像蟹螯一样有力。一头稀疏的枯发仿佛幼鸭绒毛般细软,裸露的头皮随处可见。脖子上皱巴巴的褐色皮肤暴露出青筋,从下巴那儿钻进去,游走到鬓角又钻出来。在当地,米隆老爹的吝啬和难打交道是出了名的。

他们命令老爹站在一张从厨房搬到外面的小桌子前,前后左右有四个士兵看守。五名军官和一位上校坐在他对面。

上校用法语问:

“米隆老爹,自从到了这里,我们对您完全满意。您对我们总是很帮忙,甚至可以说很关心。但今天,您却受到了一起可怕的指控,必须要弄个水落石出!那么,请问您脸上那道伤是怎么来的?”

庄稼汉没有回答。

上校换了副口气:

“你的沉默就暴露了你的罪行,米隆老爹,但我要求你回答我,听见没有?你知道今天早上在十字架附近发现的两个枪骑兵,是谁杀的吗?”

老爹忽然斩钉截铁地说:

“是俺。”

上校吃了一惊,两眼紧盯犯人,沉默了片刻。米隆老爹面无表情,带着乡下人独有的木讷,两眼低垂,就好像正在和本堂神甫对话。唯一显露出他内心慌乱的,就是他在一下、一下地咽着口水,好像喉咙被人掐住了似的。

老爹的家人—儿子让、儿媳妇和两个孙子—正站在他身后十步远的地方,神情恐慌又沮丧。

上校问:

“那么,你可知道,这一个月来的每天早上,在野地里找到的我军侦察兵都是谁杀的?”

老爹依然用粗人的木讷语气回答:

“俺。”

“全都是你杀的吗?”

“全都是,是的,都是俺。”

“就凭你一个人?”

“俺一个人。”

“那么,告诉我,你是怎么干的。”

这一下,老爹反倒有点慌了,因为如此一来他得说上很长一段话,这倒把这个庄稼汉难倒了。他磕磕巴巴地说:

“俺晓得啥啊,俺?是咋样,俺就是咋干的。”

上校逼问道:

“我告诉你,你必须全部给我说出来。所以,你最好马上讲,你到底是怎么开始的?”

家人正在他身后关切地听着,老爹不安地回头看了一眼,犹豫了一会儿,突然把心一横:

“俺记得那是个晚上,是你们来的第二天,大概晚上十点的样子。你,你的兵,抢走了俺五十埃居的草料、一头奶牛和两只绵羊。当时想:要是再拿俺二十埃居,俺就去找他们讨回来。哦……俺心里还存下了一件别的事,待会儿再说。就在那时,俺望见了你们的一个骑兵坐在谷仓后面的水沟上抽烟斗,俺就取下镰刀,悄悄从后面摸过去,他什么也没听见。一下子,就一下子,俺像割麦穗似的割下了他的头,他连哼都没哼一声。你得去水塘底下找,才会在一只装煤的袋子里找到他,里面还有一块抵栅栏的大石头。

“俺那时就打算好了。俺把他全身的行头,从靴子到帽子,全都扒了下来,然后藏到院子后边马尔坦家那片森林的石灰窑里去了。”

老爹闭上了嘴。

军官们惊得面面相觑。后来,审讯又开始了,他们听到的情况如下:

在第一次杀人得手后,老爹一心就只想着“杀普鲁士人”。他对敌人怀有刻骨的、凶悍的仇恨,那是既视财如命又热爱祖国的乡下老汉才能特有的。正如他说的那样,他心里存了打算。

他又等了几天。只要对征服者们表现出谦卑、服从和殷勤,他就能任意来去出入。每晚,他都能窥见有传令兵出发;在和士兵们来往时,他也学会了几句必备的德语。一天晚上,他听见骑兵们要去的村庄名字后,也跟着出门了。

他出了院子,溜进森林,来到石灰窑,顺着长长的坑道摸到尽头,在地上找到了死去的普鲁士人的军装,穿在自己身上。

然后,他在田野里转了一会儿,为了不被人发现,他傍着土坎爬行,尽量隐蔽自己。即便有细微的一丝声响,也会惊得他屏气凝听,像个盗猎者那样心惊胆战。

等他认为到时候了,便摸到大路边上,躲在一片灌木丛中,继续等待。终于,将近午夜时分,干硬的土路上传来了疾驰的“嘚嘚”马蹄声。他把耳朵紧贴在地上,听准了来的只有一名骑兵后,就准备起来。

那个枪骑兵携带紧急公文策马飞奔而来。一路上,士兵瞪大眼睛,竖起耳朵,警惕地看路。等到相隔不到十步,米隆老爹突然横闯进路中间,负伤似的爬着,用德语大呼:“救命!救命呀!”骑兵勒住马,辨认出这似乎是个从马上摔下来的普鲁士人,以为他受了伤,便下马没有防备地走上前。等他刚刚对着陌生人俯下身去,肚子中间已经插上了一把又长又弯的马刀。骑兵立刻断了气,哼都没哼一声,身体摔倒在地,抽搐了几下。

这个诺曼底人,像普通的庄稼汉那样,嘴笨得说不出来,心里却乐开了花。他爬起来,也许是为了找乐,又割断了死人的喉咙,然后把尸体拖到沟边扔了下去。

那匹马还在安静地等着他的主人。得胜的米隆老爹跨上马鞍,向着原野深处疾驰而去。

一小时后,他又看见两个归营的枪骑兵并辔而来。他径直朝他们奔去,嘴里又用德语大呼:“救命!救命!”两个普鲁士人认出了军装,便毫不怀疑地由着他近前来。老爹像子弹一样迅速从两人中间穿过,一手马刀,一手用枪,一下一个,把两人同时干倒了。

接着,他又把两匹马—因为是敌人的马!—也给宰了。然后,他悄悄摸回石灰窑,把一匹马藏在了阴暗的坑道深处。他在那里脱掉军服,重新换上自己那套破衣烂衫,然后回家倒在床上,一直睡到天亮。

接连四天,他一直没有出门,就等着避开缉捕的风头;但等到第五天,他又出去了,并且用同样的计谋再杀了两个敌军士兵。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每天晚上都神出鬼没。这个孤胆骑士,这个死亡猎手,有时忽然在这里,有时忽然在那里,披着月光从荒野上飞驰而过,专杀普鲁士人。每次任务完成,老骑士都任由身后的尸体丢在路上,自己则回到石灰窑坑道的尽头,把马和军服藏起来。

转过天来,接近中午,他又能若无其事地带些水和燕麦去喂地道深处的坐骑。这次,老爹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一点都不吝啬粮食,把马喂得饱饱的,因为他需要它肩负起重要的使命。

但就在前一天晚上,被他袭击的两人中的一个有了防备,往老爹的脸上回砍了一刀。

不过,老爹还是把两个人都宰了。他还是回来藏好了马,换上他的破衣裳;但是回家时,他虚弱极了,勉强支撑到马厩边,就再也进不了屋子了。

此后,有人发现他浑身是血,躺在干草堆上……

说完供词,老爹突然昂起头,骄傲地注视着那些普鲁士军官。

上校捻着自己的小胡子问:

“你,没有别的话要说了吗?”

“没有,都说完了,账也算清了:俺杀了你们十六个,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你可知道你快要死了?”

“俺可没有向你们求饶!”

“你以前当过兵吗?”

“当过。俺以前打过仗。而且,我那追随拿破仑一世皇帝打仗的父亲就是你们杀害的!另外,上个月你们还在艾弗勒附近杀了俺的小儿子弗朗索瓦。俺欠你们的,已经还清了。现在谁也不欠谁的。”

军官们面面相觑。

老爹又说:

“八个为了俺爹,八个为了俺儿子,账清了。俺本不想找你们的晦气,俺!俺根本就不认识你们!连你们从哪儿来的都不知道。现在你们闯进俺家,要这样,又要那样的,就跟在你们自己家一样。俺已经在那些人身上报仇了,一点都不后悔!”

老爹重新把僵硬的驼背挺直,双手交叉着抱在胸前,像一个并不在乎荣誉的英雄。

普鲁士人低声交谈了很久,其中有一位上月也痛失儿子的上尉愿意给这个崇高的穷苦人辩护。

这时,上校站起身,走到米隆老爹近前,压低声音说:

“听着,老头子,也许有个法子能救您的命,只要您……”

但这个老实人一点也不听,他用一对燃烧起来的双眸,怒视这个胜利者的军官。一阵微风吹动了他头上细软的毛发,他把还带刀伤的瘦脸皱成一团,成了个骇人的模样,然后鼓起胸膛,腾起一口气,瞄准普鲁士人的脸,用力啐了一口。

上校慌了,扬起一只手,脸上又被老爹狠狠啐了第二口。

所有军官都站起来,同时吼出了命令。

不到一分钟,这位始终没有被吓倒的老人就被推到墙边枪决了。而此时,他的大儿子让、两个儿媳妇和两个小孙子,正悲痛地目睹着这一切:

米隆老爹,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竟然还对他们微笑呢。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群英会蒋干中计

罗贯中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诗句】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出处】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意思】去年花开的时候和你分别,今年的花再度绽开,又是一年了【全诗】《寄李儋元锡》.[唐].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题解】此诗约作于德宗兴元元年(784),时韦应物在滁州(今属安徽)刺史任。李儋:字幼遐,官至殿中侍御史,韦集中寄李儋诗多首。元锡:或谓亦李儋字。此外,元和、长庆年间有福建、宣歙观察使元锡,字君贶,似时代稍迟,恐非其人。诗意似亦仅寄一人。诗中叙别后思念之情。颈联二句,抒写愧对人民困苦流亡,尤为后人所传诵。宋代黄彻《䂬溪诗话》卷二云:“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尾联则表示盼望友人来相会。全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全诗赏析】作于兴元元年(784)春滁州任所,诗中西楼当在滁州,去年朱泚叛军盘踞长安,德宗一直流亡奉天(今陕西乾县)。李儋为作者诗友,时官殿中侍御史,此诗叙离别及感时之思,谢榛《四溟诗话》谓律诗八句皆淡者,孟浩然、韦应物有之,本篇即是。首联从前一年分别时说起,将花里话别的往事重提,出语淡雅,只于“又”字见情,足以引起对方同样地念旧。次联感时自伤。诗人离开长安,出守滁州这一年,政局发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又一次动乱,事态严重;加之年近半百,又兼多病,国家和个人都看不到前途,看不到希望——“世事茫茫”、“春愁黯黯”,危苦孤寂之中,对故人也就特别思念。由于政局不安,民生凋弊,在官者亦不能有大作为,看到邑有流亡的事实,自己不能不受良心谴责,感到惭愧,这就加强了本来就有的归田隐居的想法。两句语挚意切,向来为人传诵。宋人黄彻《䂬溪诗话》说:“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末联点明作意:听说你要来,故一直向人打听,可是看看西楼的月亮都圆了几回,还没有盼到。言下之意是盼对方快来,为什么不直说?因为这是写诗,寄情思于月缺月圆,与首联同归淡雅。因为诗写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年头,调子不免低沉,又都是肺腑之言,所以笔笔实在,声声入耳。五六两句表现从政者的良心发现,为全诗增价。

()

浪史

清啸风轩藏版本《浪史》扉页书影

()

谓有意做成的事情反而没做成,无心促成的事反而意外地成功了。

此语源自这样一个故事: 

()

【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出处】唐·王维《辛夷坞》【意思】山涧口空寂无人,花儿独自纷纷开放,又相继凋落。涧(jiàn):山间流水的沟。户:出入口。【鉴赏】寂寞的涧户,杳无人烟,这山中美丽动人的辛夷花,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声无息地开花,又无声无息地独自凋零。诗歌描绘的画面充满了落寞孤单的感觉。任凭辛夷花花朵开放得再好,再娇艳动人,也无人欣赏,最终只能逐渐凋零。花落本就让人伤悲,无人欣赏的花凋零更让人难过。花且如此,人何以堪?诗歌以辛夷花在无人的山涧自开自落的情景,寄托了诗人感伤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被压抑埋没的无奈情绪。【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山间野外阒无人迹,花草自生自灭。[例]幽壑中有一片红红艳艳的山花,远远望去,烂漫至极。我又想起了王维写的《辛夷坞》的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诗句使人于此时此地身世两忘,万念俱寂。花开花落,既没有人赞美它,也没有人为花的凋零而悲伤。(许乐江《楼观台怀古》)【全诗】《辛夷坞》.[唐].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鉴赏】王维是盛唐著名诗人,其山水诗尤佳。因他奉佛,又是画家,在山水诗中就注进了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感受,达到了前人未曾达到的高度,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咏辛夷的诗就颇能代表王维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理性色彩。辛夷,即木笔树的别称,又有紫玉兰、女郎花、木兰花之称。前两句“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是写辛夷花开似芙蓉花。因芙蓉花与辛夷花相近,裴迪在他和《辛夷坞》诗中也说:“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其花开时节在早春,而且是先叶开花,有紫、红两种,其含苞待放时有如笔蘸紫红颜料的毛笔头,向上而立,故有木笔之称。王维这里描绘的着眼点是木末,即树枝上的辛夷花,其色与芙蓉花相近,这一点,不从似笔着眼,也不从女郎花着眼,自有他自己的会意之处。“山中发红萼”辛夷花苞在“山中”发,其色为红,这里“山中”给人空旷之感。接着第三句“涧户寂无人”是进一步强调了辛夷花的红萼所处环境,是山中涧谷,寂寂无人的所在。“纷纷开且落”一句作结,将“无人”的境界进一步深化,深化到连花也“无”的最高境界中。“纷纷”是言其多,“开且落”是那样急促,匆匆而开,匆匆而落;发自山中,落于山中。不为人所开,不为人所落。这是一种多么古朴、宁静的境界,从这一境中我们能体味到什么呢,是为辛夷花“红萼”发而欣喜,为其落而惋惜吗?还是从辛夷花的山中自开自落的变化中对自然和人生有所领悟呢?真令人味之无穷,有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之感。王维这里不仅仅是咏辛夷花,而是借此抒写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发,一种对自然界的返朴归真的探求。他不以咏物的细巧精致取胜,而是以物写境,以境喻理,以境达理。这在咏物诗写作中真可以说别具一格,难以企及。当然咏物诗贵在有寄托,但寄托也是各种各样,难求一律。王维这首诗中体现出来的无人的境界,花开花落无人知也无须人知的境界,就是无我的境界,我与物混一的境界。不必欣喜于“红萼发”,不必惋惜于“开且落”。“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好静”的追求不一定限于晚年,以动态写静,动中求静,倒却是王维诗中常见的艺术手法。他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所追求的境界同《辛夷坞》境界相类。当然,这些地方都是他辋川别墅的具体处所,还有文杏馆,斤竹岭,孟城坳,华子冈等胜地,他都有吟咏。但就咏辛夷而言,用简炼形象语言将花开花落的常见现象表现得如此富有哲理,确是大家手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