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与李香香

王贵与李香香朗读

《王贵与李香香(节选)》原文与翻译、赏析

李季



掏苦菜



山丹丹花开红姣姣,

香香人材长得好。



一对大眼水汪汪,

就像那露水珠在草上淌。



二道糜子碾三遍,

香香自小就爱庄稼汉。



地头上沙柳绿蓁蓁,

王贵是个好后生。



身高五尺浑身都是劲,

庄稼地里顶两人。



玉米开花半中腰,

王贵早把香香看中了。



小曲好唱口难开,

樱桃好吃树难栽。



交好的心思两人都有,

谁也害臊难开口。



王贵赶羊上山来,

香香在洼里掏苦菜。



赶着羊群打口哨,

一句曲儿出口了:



“受苦一天不瞌睡,

合不着眼睛我想妹妹。”



停下脚步定一定神,

洼洼里声小像弹琴:



“山丹丹花来背洼洼开,

有那些心思慢慢来。”



“大路畔上的灵芝草,

谁也没有妹妹好!”



“马里头挑马四银蹄,

人里头挑人就数哥哥你!”



“樱桃小口糯米牙,

巧口口说些哄人话。”



“交上个有钱的花钱常不断,

为啥要跟我这个揽工的受可怜?”



“烟锅锅点灯半炕炕明,

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



“妹妹生来就爱庄稼汉,

实心实意赛过银钱。”



“红瓤子西瓜绿皮包,

妹妹的话儿我忘不了。



肚里的话儿乱如麻,

定下个时候说说知心话。”



“天黑夜静人睡下,

妹妹房里把话拉。



满天的星星没月亮,

小心踏在狗身上!”



自由结婚



太阳出来遍地红,

革命带来了好光景。



崔二爷在时就像大黑天,

十有九家没吃穿。



穷人翻身赶跑崔二爷,

死羊湾变成活羊湾。



灯盏里没油灯不明,

庄户人没地种就像没油的灯;



有了土地灯花亮,

人人脸上发红光。



吃一嘴黄连吃一嘴糖,

王贵娶了李香香。



男女自由都平等,

自由结婚新时样。



唐僧取经过了七十二个洞,

他们俩受的磨难数不清。



千难万难心不变,

患难夫妻实在甜。



俊鸟投窝叫喳喳,

香香进洞房泪如麻。



清泉里淌水水不断,

滴湿了王贵的新布衫。



“半夜里就等着公鸡叫,

为这个日子把人盼死了。”



香香想哭又想笑,

不知道怎么说着好。



王贵笑得说不出话,

看着香香还想她!



双双拉着香香的手,

难说难笑难开口:



“不是闹革命穷人翻不了身,

不是闹革命咱俩也结不成婚!



革命救了你和我,

革命救了咱庄户人。



一杆红旗要大家扛,

红旗倒了大家都遭殃。



快马上路牛耕地,

闹革命是咱们自己的事。



天上下雨地上滑,

自己跌倒自己爬。



太阳出来一股劲红,

我打算长远闹革命。”



过门三天安了家

游击队上报名啦。



羊肚手巾缠头上,

肩膀上背着无烟钢。



十天半月有空了,

请假回来看香香。



看罢香香归队去,

香香送到沟底里。



沟湾里胶泥黄又多,

挖块胶泥捏咱两个;



捏一个你来捏一个我,

捏的就像活人脱。



摔碎了泥人再重和,

再捏一个你来再捏一个我;



哥哥身上有妹妹,

妹妹身上也有哥哥。



捏完了泥人叫哥哥,

再等几天你来看我。



【赏析】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是李季的代表作。作品于1946年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后,立即受到读者的热烈称颂,人们称之为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全诗共三部十三章,计一千多行。长诗以穷苦农民王贵与李香香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上描绘了边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浴血奋战,求得自由解放的伟大历程,揭示了人民的痛苦与欢乐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之间的必然联系,歌颂了王贵与李香香之间热烈而纯朴的真挚爱情。

长诗的第一部以充满血泪的笔墨愤怒地揭露了恶霸地主崔二爷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痛苦地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挖完了苦菜上树梢,遍地不见绿苗苗。百草吃尽吃树杆,捣碎树杆磨面面。二三月饿死人装棺材,五六月饿死没人埋。”可崔二爷家里却“窖里粮食霉个遍”。王贵的父亲因交不起地租被崔二爷活活打死,13岁的王贵成了崔家的长工。王贵的悲惨遭遇受到李德瑞父女的同情。同根相生,同病相怜,王贵与李香香在苦难中萌生了纯真的爱情。第二部描写了农村热火朝天的革命斗争,心怀深仇大恨的王贵在革命到来时毫不迟疑地投身其中,“白天到滩里去放羊,黑夜里开会闹革命。”崔二爷大怒,趁王贵回家之际将他捆吊毒打,威逼利诱,王贵不屈不挠。他怒斥崔二爷“老狗你不要耍威风,大风要吹灭你这盏破油灯。”他坚定地表示:“趁早收起你那鬼算盘,叫我当狗难上难!”李香香眼见亲人被打心如刀搅,连夜找到游击队,游击队半夜出发攻入死羊湾,崔二爷逃跑了,王贵得救了,农民们欢天喜地庆贺自己的翻身解放。历经苦难的王贵与李香香幸福地结合了。幸福来之固然不易,革命却有更大的曲折。长诗第三部写由于革命形势的变化,游击队暂时撤离死羊湾,崔二爷卷土重来,向人民反攻倒算,强抢李香香,气焰十分嚣张。最后游击队再次攻入死羊湾,以崔二爷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完全覆灭,革命人民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是《王贵与李香香》最突出的艺术成就。主人公的性格在广阔的时代背景和革命斗争中不断发展完善。王贵从一个贫苦的长工成长为自觉的革命战士,李香香代表受剥削受压迫的妇女走向觉醒与反抗,崔二爷的丑恶表演暴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反动本质和他们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三个典型形象一步步按照自己的性格逻辑发展、完善,毫无牵强附会之处,真实感人。

全诗的艺术结构生动严谨,跌宕起伏,波澜不平,客观上反映了当时革命斗争的复杂性,细致深入地描绘了时代风云的变幻,深刻地揭示了作品表现的社会生活的本质。同时诗人精巧的构思,善于驾驭鸿篇巨制的艺术功力也在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两方面的完美结合赋予作品以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如何使新诗走向人民,为中国的老百姓喜闻乐见,这是自中国新诗诞生以来多少诗人苦苦探求的课题。《王贵与李香香》在这方面的杰出成就为世人所公认。全诗一千多行用陕北民间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信天游是用两句诗组合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抒情小诗,联吟联唱,变化多端。李季长期深入民间,向人民学习,纯熟地掌握了这种艺术形式,在一千多行的长诗中,运用自如,佳句叠出,确实让人耳目一新,是一个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此外,配合这种主体形式,诗人大量采用比兴的手法,有些比喻直接采自民间,活灵活现,生动感人。《王贵与李香香》的艺术成就从多方面展示了中国新诗发展的道路。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谓有意做成的事情反而没做成,无心促成的事反而意外地成功了。

此语源自这样一个故事: 

()

【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处】唐·柳宗元《江雪》。【意思1】群山中,不见一只飞鸟的影子:众多的小路上,没有一个行人的踪迹。千、万:虚指,形容其多。【意思2】巍巍群山中,见不到飞鸟的影子;条条小路上,找不见一个行人的脚印。两句诗写大雪时的空疏冷寂景象。【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冬天寒冷空寂的景象。[例]而他们的工作也并不轻松,要从几十公里之外购菜、运粮、运煤,特别冬季一来临,道路难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邹荻帆《玉门秋色赋》)二、用以形容不见人烟,不见鸟兽的荒芜景象。[例]他们有种到了天涯海角被纷繁喧嚣的世界抛弃了的感觉,这里荒芜得惨无人道,大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么一种凄凉景观。(李能《天边那群兵》)【全诗】《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注释】①绝:尽。这里是绝迹的意思。人踪:人的足迹。②蓑(suo梭):蓑衣。用棕丝或莎草、稻草编成的雨具。笠(li立):斗笠。【全诗赏析】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笔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其代表作之一,作于诗人外贬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期间。自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运动失败以后,唐代社会的政治生活日益黑暗、腐朽,主张变法革新的人士遭到了残酷的打击和迫害,作为曾积极参与革新运动的柳宗元,更成了保守势力打击的对象,他被贬谪到遥远、荒凉的永州,虽名为“司马”,却实为“囚犯”,政治上无人过问,生活上亦充满艰辛,孤苦伶仃地在那里渡过了长达十年的流放生涯。在此期间,唐代社会由于贼臣当道而一天天地走向了下坡路。这对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诗人来说,不能不使他倍感压抑和苦闷,为了反抗,也为了排遣心中郁闷,他于游山玩水之中创作了一批山水诗歌,寄寓和披露了他当时的真实思想。《江雪》一诗便是他这一时期、这一方面的代表作。全诗只有四句,20个字,但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却是一幅寥廓、壮观而又凄清、冷寂的画面。“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是在写远景。举目四望,远处那层层叠叠的群山之中竟无一只飞鸟出现;辽阔原野上那纵横交错的小径上也见不到一个人影,真是万籁俱寂!怎么会是这样呢?原来诗人描写的是一个严寒冬季中的大雪天,那纷纷扬扬的大雪笼罩了整个自然界,也覆盖了千山和万径,致使人踪、鸟影皆无。“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两句是写近景。它紧承前面两句,本来四野茫茫,一片银装素裹,既看不到一只飞鸟,也见不到一个行人的脚印,就在这万籁俱寂的世界里,人们忽然发现,在那茫茫的大江面上,停泊着一叶渔舟,上坐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正迎风冒雪,在那里执杆垂钓呢。多么新奇而清冷的画面啊!多么孤僻而又清高的老人啊!他在这大雪纷飞,寒气袭人的天气里在钓什么啊。原来他正在独自钓“雪”。这首诗似乎纯是写景,四句诗中有山,有水,有孤舟,有老翁,构成了一幅渔翁独钓寒江雪的奇景。人物景色,浑然一体,诗情画意,妙绝人间。但人们再仔细观察一下那位处于风雪之中而全然无畏,一杆独钓的老翁,尽管自然环境是如此险恶,但他依然我行我素,神态安祥,难道由他的身上还不能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吗。在这个“独钓寒江雪”的老渔翁的身上,寄托着诗人仕途失意后的苦闷与孤独,也表现了诗人坚毅不屈的精神。儒家宣扬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直是诗人生活的理想。现在自己流放南荒,政治上虽不能有所作为,但也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于是乎诗人便塑造了一个在飞雪之中执杆垂钓的老翁,使人感到他是那样的高洁,伟岸而与众不同,是那样的洒脱,超然而置身尘外,这也正好集中反映了诗人由积极入世不得到退而游山玩水,寻求出世的矛盾心理。

()

【诗句】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出处】唐·李白《峨眉山月歌》【意思】〈名〉平羌(qiāng),平羌江,在峨眉山的东北,即今青衣江。半轮秋月高悬在峨眉山头上,月影映入平羌江中,又随江水流去。【全诗】《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注释】①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②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③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自四川庐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④发:出发。⑤清溪:即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⑥渝州:指重庆。【解题】此诗作于开元十二年(724),时李白离蜀途中乘舟东下长江中下游地区。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李白一生爱明月,对峨眉山月爱之尤深,晚年还写有《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诗。此诗四句嵌入五地名,竟浑然天成,无斧凿痕,诗境明朗,音韵流畅,为唐人七绝所仅见。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评云:“此是太白佳境”,谓前二句明写月映清江之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乐事,玲珑剔透,古今目为绝唱。【鉴赏】《峨眉山月歌》是李白自家乡经峨眉、渝州出蜀,途中寄给友人的绝句。苏轼曾写过一首《送人守嘉州》诗,云:“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谪仙此语谁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东坡是懂得李白《峨眉山月歌》诗意的,所以说“请君见月时登楼”,这是告诉友人张嘉州,如果看到月亮,就请登上高楼眺望,思念远方的我,我也在月下思念着你。“月”是解说李白诗的关键。诗的前两句,诗人着意创造一个优美静谧的诗歌意境。“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半轮散发着清辉的秋月,嵌在深蓝的夜空里,月光将雄伟秀丽的峨眉山峰的身影,倒映在澄静的平羌江水上,意境中有人在。原来,李白和友人昔日曾在峨眉山赏月,两人共同品评月夜的美景,友情也就在宁静清秀的意境中得以交融、得以发展、得以净化。诗的后两句,仍然从月夜着笔。诗人今夜从清溪出发,向乐山县的黎头、背峨、平羌“三峡”进发,准备到渝州去。“夜发”,是在月夜发舟。当行舟来到小三峡时,诗人睹月而感发兴会,眼前的蜀山蜀水,触发他脑海中浮现出昔日与朋友在峨眉山下、平羌江畔共同赏月的情景。尽管地点变了,故人又不在身边,而诗的意境中孕含着深挚的友情,怎能不令诗人深深地怀念旧友呢?于是,诗人无可奈何地发出“思君不见下渝州”的感叹,含情凄婉,抒写出他对朋友的恳挚的情感。“月”是贯串全诗诗意的重要诗歌意象,在全诗中成为感情发展的纽带和艺术想象的媒介。这首诗,连用了五个地名。如果是一般诗人,将五个地名写入仅有二十八字的一首小诗里,容易造成堆垛的毛病。但是,李白精心组织,“天巧浑成,毫无痕迹”(《唐诗选脉会通》载金献之语)。前两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点出昔日赏月的地点,而“峨眉山月”,“平羌江水”,又成为被描写的景物,是构成优美静谧诗歌意境不可缺少的意象;中间两个地名清溪、三峡,点出月夜行舟的所在地,这里的山水胜景,与峨眉山、平羌江有相似之处,所以能引起诗人的联想。因此,这里的地名就成为表达诗思、创造意境的要素,不再是累赘之物。

()

【出处】唐·李白《将进酒》

【译注】自古以来圣人贤士都孤独寂寞,只有饮酒的人能留名后世。

()

【名句】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与译文]彩笺,用来题诗或写信的彩色精美信笺。尺素,书写用的白色生绢,长约尺许,故称尺素。这里“彩笺”、“尺素”都是书信的代称。兼提二者,是表示寄情达意的殷切。两句的意思是,我想寄信给你诉说内心的思念和愁苦,可是你一去杳无音讯,而天地是这样的广阔,谁知你如今究竟在哪里呢?这两句词,表达了居家的思妇望远怀人而又难通音问的惆怅情绪,造语工巧,文字秀美。

()

【诗句】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出处】唐·李白《春思》【译注】罗帷,丝织的帐子。这是思妇在向春风发问:我与你春风素不相识,你为何要进入我的闺房?表现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鉴赏】原诗中的燕:古时燕国地方,今河北、辽宁一带。诗中用“燕草”来喻指那个秦妇所思念的丈夫,他很可能是从军到燕地去戍守边防。秦:指古时秦国地方,今陕西一带。怀归:思念家乡的父母妻儿。罗帷:丝织的帷幕。古时人家堂前所挂的帷幕。这首诗写一个秦地妇女怀念远行的丈夫,感情真挚动人。末两句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语意天真巧妙。望风怀想,倍增思妇怀念征夫的情怀。现今人们引用此两句诗,或从字面上来取义,表示对于意外的幸福感到惊喜。【全诗】《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注释1】①燕草二句:意谓我心如秦桑,思君日久;君心若燕草,相思才萌。燕北地气寒冷,生草迟,当秦地桑绿枝低的时候,燕草方生。此处是借眼前景物作兴。燕,丈夫戍边处。秦,妻子居处。②断肠:这里指喜极而泣。【注释2】①春思:春日之思。“春”字语带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天,也喻指男女双方的爱情。②燕草:燕地的春草。宋玉《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故见春草而思归。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一带。乃唐王朝东北边境。③秦:今陕西一带。④罗帏:质地轻软的丝织罗帏。卢照邻《长安古意》:“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帏翠被郁金香。”【翻译】燕草碧如丝,燕地寒野草细如青丝,秦桑低绿枝。三秦暖桑树低垂绿枝。当君怀归日,当良人及春怀归之日,是妾断肠时。却是妾柔肠寸断之时。春风不相识,春风吹闺房却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怎么能轻率进入罗帏?【题解】这是一首思妇诗。诗中描写一位留居秦中的少妇,面对明媚的春光,思念远在边塞的丈夫,流露出少妇忠贞的情感。【赏析】这是一首热烈而又温柔的古相思曲。诗歌开始即以燕草、秦桑起兴,通过对燕、秦两地富有典型特征的景物描绘,表现思妇天涯此时浓厚的相思之情。“燕草如碧丝”是思妇对丈夫服役地境况的虚想;这一虚想本身就包含着思妇的一片深情。试想,在古代,交通、气象均不发达,如果没有一千次、一万次对燕地冷暖的密切关注,没有“万户捣衣声”的秋夜唤起的刻骨相思,没有“一夜絮征袍”的针眼织进的绵密深情,何以有燕草状如碧丝的准确推想?紧承首句,作者的笔触突然又从远到近,从“燕草”转到“秦桑”,不仅突出了所思的遥遥不可期突出了思妇春思的凄苦,而且“燕草”、“秦桑”的场景转换,也使这首叙写春愁闺怨的诗作铅华去尽,走出了闺房、庭院的狭小天地,在空间上拓宽了诗歌抒情的深度厚度,显示了李白诗歌豪迈飘逸的独特风格。另外,选取“秦桑”这一与古代妇女劳作密切相关的典型景物,也显得别具匠心。时当暮春或初夏,这时候绿肥红瘦,正是落花季节,桑叶肥硕,已使绿枝不胜重负。由此我们不难想起《诗经·氓》中以桑之荣枯比弃妇容颜、际遇变迁,浮沉的著名比喻。杜牧有一首《叹花诗》云:“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当然,这是写一位晚归者的追悔与懊恼,而“秦桑低绿枝”则是望归者的自况与感伤,暗寓着备受冷落的思妇的深切期盼。两相对照,我们就不难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象征意义。有了前面比兴句的铺垫,第三、四句的抒情便显得水到渠成,呼之欲出。“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可谓痛极之语。天涯同时,而景物两异,正是“天长路远思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的煎熬,使少妇颇尝“摧心肝”的痛苦,于是情不自禁,作哀怨语。绝少温柔敦厚,言情大胆率直。五、六句是前面所抒情感的进一步发展。少妇思夫,肝肠寸断,于是眼前的一切都为之黯然失色。“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春风,在古典诗词中常是美好事物的象征,然而少妇对此却颇不领情,反而怨其多事,撩人情思。春风化雨,复苏万物,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使少妇嫉妒不已,懊恼不已,而且,长期的空闺独守生活,使少妇不愿面对这姹紫嫣红的季节,孤寂、幽黯的心灵无法承认、接受眼前世界的大红大绿,故而发出“春风不相识”的慨叹。敦煌曲子词《鹊踏技》“叵耐灵鹊多漫语,送喜何曾有凭据”,与此可谓异曲同工,都是痴人痴语,无理而妙,表现了思妇的失望和哀伤情绪。李白曾作诗《寄内》:“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颇能体察、理解古代妇女的不幸遭遇。在李白集中,这种描写“太常妻”们寂寞生活的作品占有不少分量,显示了一代诗人既豪放不羁又儿女情长的丰富精神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