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王禳旱。历叙其祀天祭神之诚,忧民救灾之情。诗以“王曰”出之,别具一格,每章结句与之遥相呼应。
倬彼云汉,(一)天上银河长又长,
昭回于天。(二)光儿旋转在天上。
王曰:於乎!周王说:唉唉!
何辜今之人?(三)现在人有啥罪状?
天降丧乱,老天把这祸乱降,
饥馑荐臻。(四)饥饿灾荒连成双。
靡神不举,(五)没有神灵没祭上,
靡爱斯牲。(六)不敢爱惜这牛羊。
圭璧既卒,(七)玉儿璧儿都用光,
宁莫我听。(八)你还是不曾听我讲。
旱既大甚,旱灾这么的严重,
蕴隆蟲蟲。(九)暑气蒸人多郁闷。
不殄禋祀,(十)不停止的祭祀忙,
自郊徂宫。(十一)祭祀在那郊坛上。
上下奠瘗,(十二)祭天祭地、设酒埋玉,
靡神不宗。(十三)没有神灵没敬上。
后稷不克,(十四)后稷不能救灾荒,
上帝不临。(十五)上帝不顾人死亡。
耗斁下土,(十六)这样糟踏下界各地方,
宁丁我躬。(十七)我宁愿把灾难自承当。
旱既大甚,旱灾这么的严重,
则不可推。(十八)就不能把它来排开。
兢兢业业,(十九)多恐怖、多危险,
如霆如雷。象霹雳、象雷震。
周余黎民,(二十)周地余下众百姓,
靡有孑遗。(二十一)哪里有多少余剩。
昊天上帝,老天呀、上帝呀,
则不我遗。(二十二)就不向我来慰问。
胡不相畏?先祖为何不畏惧?
先祖于摧。(二十三)到这儿来救灾荒。
旱既大甚,旱灾这么的严重,
则不可沮。(二十四)就不能把它来阻挡。
赫赫炎炎,(二十五)旱气盛、热气腾,
云我无所。(二十六)没处我能去躲藏。
大命近止,(二十七)生命接近了死亡,
靡瞻靡顾。不照顾呀不探望。
群公先正,(二十八)大官们、官长们,
则不我助。难道就不帮我忙。
父母先祖,父亲、母亲祖先们,
胡宁忍予?(二十九)哪能忍心到这样?
旱既大甚,旱灾这么的严重,
涤涤山川。(三十)山光光来河不动。
旱魃为虐,(三十一)旱魃他在逞凶暴,
如惔如焚。(三十二)象火燎、象火烧。
我心惮暑,(三十三)我心害怕那暑热,
忧心如熏。(三十四)心里愁得象火熬。
群公先正,大官们、官长们,
则不我闻。(三十五)就不对我来过问。
昊天上帝,老天呀、上帝呀,
宁俾我遯。(三十六)使我这样的困顿。
旱既大甚,早灾这么的严重,
黾勉畏去。(三十七)勉力想把灾荒送。
胡宁瘨我以旱?(三十八)为何害我这样大旱荒?
憯不知其故。(三十九)不知道原因也没法讲。
祈年孔夙,(四十)早早的想求个大丰年,
方社不莫。不迟的祭土地来祭四方。
昊天上帝,老天呀、上帝呀,
则不我虞。(四十一)就不为我想一想。
敬恭明神,这样恭敬那神灵,
宜无悔怒。不当恨我怒气张。
旱既大甚,旱灾这么的严重,
散无友纪。(四十二)大家散乱没纪纲。
鞫哉庶正,(四十三)穷了呀一些官长,
疚哉冢宰,苦了呀这个大首长,
趣马师氏,管马官、侍卫长,
膳夫左右,差人们、膳事长,
靡人不周,(四十四)没人不为救旱忙,
无不能止。(四十五)可是不能止灾荒。
瞻卬昊天,对这老天来仰望,
云如何里?(四十六)怎么样啊来收场?
瞻卬昊天,对着老天来仰望,
有嘒其星。(四十七)那些星儿闪闪亮。
大夫君子,官儿们、大人们,
昭假无赢。(四十八)敬天祭祀没偏向。
大命近止,生命虽然接近死亡,
无弃尔成。(四十九)莫放弃你成功的希望。
何求为我?有啥祈求是为了我?
以戾庶正。(五十)是想安定众官的心。
瞻卬昊天,对着老天来仰望,
曷惠其宁?(五十一)何时赐我们安宁?
注释
(一)陈奂:“《棫朴》,《传》云:‘倬,大也。’”
郑玄:“云汉,谓天河也。”
(二)郑玄:“昭,光也。”
毛亨:“回,转也。”
陈奂:“回训转,读如水流转之转。”
(三)郑玄:“辜,罪也。……何罪与?今时天下之人。”
(四)毛亨:“荐,重。臻,至。”
马瑞辰:“荐臻,犹今言频仍也。”
(五)郑玄:“靡、莫,皆无也。”
陈奂:“不举,不举祭也。《王制》:‘山川神祇,有不举,者为不敬。’郑注云:举,犹祭也。”
(六)孔颖达:“神皆用牲祭之,故言靡爱斯牲。遍祈群神,所祭者广。天地五帝,当用特牲。其余诸神,或用太牢,或用少牢。三牲皆用,故言无所爱于三牲也。”
(七)孔颖达:“礼神之圭器,自有多名,言圭璧为其揔称。……圭璧少而易竭,故曰既尽。”
(八)戴震:“按宁,乃也,语之转。”
(九)马瑞辰:“按《说文》有蕰无蕴,云:蕰,积也。蕴即蕰之俗字。……蕴隆谓暑气郁积而隆盛。蟲蟲,则热气熏蒸之状也。……《尔雅·释训》:爞爞,熏也。蟲蟲,即爞爞之省。”
朱熹:“蟲蟲,热气也。”
(十)陈奂:“殄,绝也。不殄,不绝也。”
(十一)陈奂:“自郊徂宫,自郊宫也。徂,语词。……祭法,燔柴于泰坛。宫,犹坛也。……奂谓诗因旱而禋祀郊宫,正是雩上帝之事。故篇中言上帝,言昊天,言昊天上帝,皆谓雩祭也。”
(十二)毛亨:“上祭天,下祭地。奠其礼,瘗其物。”
孔颖达:“奠谓置之于地,瘗谓埋之于土。礼与物,皆谓为礼事神之物,酒食牲玉之属也。”
(十三)毛亨:“宗,尊也。”
严粲:“无有神而不尊祀之者。”
(十四)林伯桐:“毛意自当言后稷不能救此旱也。”
(十五)马瑞辰:“上帝不临,读如《左传》神弗临也之临,谓上帝不临护之也。临字于韵不协,古临通作隆。”
(十六)王先谦:“《韩》说曰:‘耗,恶也。’
郑玄:“斁,败也。”
(十七)朱熹:“丁,当也。……与其耗斁下土,宁使灾害当我身也。”
(十八)朱熹:“推,去也。”
(十九)毛亨:“兢兢,恐也。业业,危也。”
(二十)郑玄:“黎,众也。”
(二十一)马瑞辰:“按《方言》:孑、荩,余也。郭注谓遗余。是孑,亦遗也。孑、遗二字同义。故孟子引其诗而但以靡有遗民释之。”
(二十二)马瑞辰:“按遗当读如问遗之遗。《广雅·释诂》:‘问遗也。遗,与也。’与人以物谓之问,亦谓之遗。……与人相恤问亦谓之遗。此诗则不我遗,犹五章则不我闻,闻当读问。问犹恤问也。”
(二十三)毛亨:“摧,至也。”
胡承珙:“此胡不相畏,与《雨无正》句正同,言先祖见此旱灾,何不相与畏惧而来至乎?”
顾广誉:“凡我先祖何不相与畏而来至救此大旱邪?”
(二十四)朱熹:“沮,止也。”
(二十五)毛亨:“赫赫,旱气也。炎炎,热气也。”
(二十六)马瑞辰:“按云为雲字古文。象回转之形。《正月》诗:‘昏姻孔云。’《传》:‘云,旋也。’云又通员。员之言圆也、运也。回旋运转,有庇荫之象。……云我无所,犹云荫我无处耳。”
(二十七)朱熹:“大命近止,死将至也。瞻,仰。顾,望也。”
(二十八)孔颖达:“正者,长也。先世为官之长,又与群公相配,故知是百辟卿士也。”
(二十九)严粲:“何其偏忍于我而不见救。”
(三十)严粲:“钱氏曰:‘洗也。’山无木,川无水,如涤之然。”
(三十一)毛亨:“魃,旱神也。”
(三十二)毛亨:“惔,燎之也。”
段玉裁:“按《韩诗》作炎为善。《说文》炎,燎也。”
(三十三)郑玄:“惮,犹畏也。”
(三十四)毛亨:“熏,灼。”
孔颖达:“熏、灼,俱焚炙之义。”
(三十五)陈奂:“《诗述闻》云:闻·犹恤问也。与《葛藟》篇,亦莫我闻同。”
(三十六)马瑞辰:“按遯、屯古同声。当读如屯难之屯。又遯、困亦同声。《广雅·释诂》:‘困,逃也。’遯义为逃,亦为困。……宁、乃声之转。宁俾我遯,犹云乃使我困也。”
(三十七)孔颖达:“黾勉者,勉力事神,是急于祷请。”
马瑞辰:“按《广雅·释诂》‘畏,恶也。’畏去,谓苦此旱而恶去之也。”
(三十八)朱熹:“瘨,病。”
严粲:“天何偏病我以旱乎?”
(三十九)朱熹:“憯,曾也。”
严粲:“不知其何故而致此也。”
(四十)郑玄:“我祈丰年甚早,祭四方与社又不晚。”
胡承珙:“此本述平时恭敬明神之事。方即谓四时方祭,社即兼
春祈秋报,通一岁之祀事,及时举行,未尝晚矣。”
(四十一)郑玄:“虞,度也。……天曾不度知我心肃事明神如是,明神宜不恨怒于我。”
(四十二)马瑞辰:“按《白虎通》:友者,有也。《释名》:友,有也,相保有也。……此诗友即有之假借。散无友纪,谓群臣散无有纪也。”
(四十三)范处义《诗补传》:“鞫,穷也。庶官之长曰正,则既穷而无所措矣。疚,病也。冢宰之率其属,则既病而不能兴矣。下至趣马之掌马政者,师氏之掌失得者,膳夫之供饮食者,左右之与使令者。”
(四十四)毛亨:“周,救也。”
孔颖达:“无有一人而不賙救其百姓困急者。”
(四十五)马瑞辰:“无当读如何有何亡之亡,有谓富,亡谓贫也。无不能止,言虽賙之,而其乏无不能救止也。止即救也。”
(四十六)王夫之:“按《考工记》:里为式。注里读为已。已,止也。云如何止者,不知旱既太甚之后,作何究竟也。即下文大命近止之深忧也。”
(四十七)朱熹:“嘒,明貌。”
(四十八)朱熹:“昭,明。假,至也。”
马瑞辰:“诗盖勉群臣敬恭祀典之意,言诚能昭假于天,其感应之理,必未有赢差者。《广雅》:爽赢并训为过,过即过差。无赢犹言无爽。无爽,犹言无差忒耳。”
(四十九)严粲:“然未得雨,则死亡将近,不可遂已,而弃其前劳。”
(五十)陈奂:“戾,定也。……言我今求雨,何独为我躬?亦欲以定庶正救灾之成功而已。”
(五十一)陈奂:“惠,爱也。宁,安也。……天何不爱而安之?”
注音
倬zhuo卓於wu乌臻zhen贞牲sheng生蕴yun运禋yin因瘗yi异斁du妒魃ba拔惔tan谈熏xun醺遯dun盾黾min敏瘨dian颠憯can惨莫mu暮趣cu猝卬yang仰嘒hui诲赢ying盈
云汉。推荐。爱诗词网。周宣王禳旱。历叙其祀天祭神之诚,忧民救灾之情。诗以“王曰”出之,别具一格,每章结句与之遥相呼应。倬彼云汉,(一)天上银河长又长,昭回于天。(二)光儿旋转在天上。王曰:於乎!周王说:唉唉!何辜今之人?(三)现在人有啥罪状?天降丧乱,老天把这祸乱降,饥馑荐臻。(四)饥饿灾荒连成双。靡神不举,(五)没有神灵没祭上,靡爱斯牲。(六)不敢爱惜这牛羊。圭璧既卒,(七)玉儿璧儿都用光,宁莫我听。(八)你还是不曾听我讲。旱既大甚,旱灾这么的严重,蕴隆蟲蟲。(九)暑气蒸人多郁闷。不殄禋祀,(十)不停止的祭祀忙,自郊徂宫。(十一)祭祀在那郊坛上。上下奠瘗,(十二)祭天祭地、设酒埋玉,靡神不宗。(十三)没有神灵没敬上。后稷不克,(十四)后稷不能救灾荒,上帝不临。(十五)上帝不顾人死亡。耗斁下土,(十六)这样糟踏下界各地方,宁丁我躬。(十七)我宁愿把灾难自承当。旱既大甚,旱灾这么的严重,则不可推。(十八)就不能把它来排开。兢兢业业,(十九)多恐怖、多危险,如霆如雷。象霹雳、象雷震。周余黎民,(二十)周地余下众百姓,靡有孑遗。(二十一)哪里有多少余剩。昊天上帝,老天呀、上帝呀,则不我遗。(二十二)就不向我来慰问。胡不相畏?先祖为何不畏惧?先祖于摧。(二十三)到这儿来救灾荒。旱既大甚,旱灾这么的严重,则不可沮。(二十四)就不能把它来阻挡。赫赫炎炎,(二十五)旱气盛、热气腾,云我无所。(二十六)没处我能去躲藏。大命近止,(二十七)生命接近了死亡,靡瞻靡顾。不照顾呀不探望。群公先正,(二十八)大官们、官长们,则不我助。难道就不帮我忙。父母先祖,父亲、母亲祖先们,胡宁忍予?(二十九)哪能忍心到这样?旱既大甚,旱灾这么的严重,涤涤山川。(三十)山光光来河不动。旱魃为虐,(三十一)旱魃他在逞凶暴,如惔如焚。(三十二)象火燎、象火烧。我心惮暑,(三十三)我心害怕那暑热,忧心如熏。(三十四)心里愁得象火熬。群公先正,大官们、官长们,则不我闻。(三十五)就不对我来过问。昊天上帝,老天呀、上帝呀,宁俾我遯。(三十六)使我这样的困顿。旱既大甚,早灾这么的严重,黾勉畏去。(三十七)勉力想把灾荒送。胡宁瘨我以旱?(三十八)为何害我这样大旱荒?憯不知其故。(三十九)不知道原因也没法讲。祈年孔夙,(四十)早早的想求个大丰年,方社不莫。不迟的祭土地来祭四方。昊天上帝,老天呀、上帝呀,则不我虞。(四十一)就不为我想一想。敬恭明神,这样恭敬那神灵,宜无悔怒。不当恨我怒气张。旱既大甚,旱灾这么的严重,散无友纪。(四十二)大家散乱没纪纲。鞫哉庶正,(四十三)穷了呀一些官长,疚哉冢宰,苦了呀这个大首长,趣马师氏,管马官、侍卫长,膳夫左右,差人们、膳事长,靡人不周,(四十四)没人不为救旱忙,无不能止。(四十五)可是不能止灾荒。瞻卬昊天,对这老天来仰望,云如何里?(四十六)怎么样啊来收场?瞻卬昊天,对着老天来仰望,有嘒其星。(四十七)那些星儿闪闪亮。大夫君子,官儿们、大人们,昭假无赢。(四十八)敬天祭祀没偏向。大命近止,生命虽然接近死亡,无弃尔成。(四十九)莫放弃你成功的希望。何求为我?有啥祈求是为了我?以戾庶正。(五十)是想安定众官的心。瞻卬昊天,对着老天来仰望,曷惠其宁?(五十一)何时赐我们安宁?注释(一)陈奂:“《棫朴》,《传》云:‘倬,大也。’”郑玄:“云汉,谓天河也。”(二)郑玄:“昭,光也。”毛亨:“回,转也。”陈奂:“回训转,读如水流转之转。”(三)郑玄:“辜,罪也。……何罪与?今时天下之人。”(四)毛亨:“荐,重。臻,至。”马瑞辰:“荐臻,犹今言频仍也。”(五)郑玄:“靡、莫,皆无也。”陈奂:“不举,不举祭也。《王制》:‘山川神祇,有不举,者为不敬。’郑注云:举,犹祭也。”(六)孔颖达:“神皆用牲祭之,故言靡爱斯牲。遍祈群神,所祭者广。天地五帝,当用特牲。其余诸神,或用太牢,或用少牢。三牲皆用,故言无所爱于三牲也。”(七)孔颖达:“礼神之圭器,自有多名,言圭璧为其揔称。……圭璧少而易竭,故曰既尽。”(八)戴震:“按宁,乃也,语之转。”(九)马瑞辰:“按《说文》有蕰无蕴,云:蕰,积也。蕴即蕰之俗字。……蕴隆谓暑气郁积而隆盛。蟲蟲,则热气熏蒸之状也。……《尔雅·释训》:爞爞,熏也。蟲蟲,即爞爞之省。”朱熹:“蟲蟲,热气也。”(十)陈奂:“殄,绝也。不殄,不绝也。”(十一)陈奂:“自郊徂宫,自郊宫也。徂,语词。……祭法,燔柴于泰坛。宫,犹坛也。……奂谓诗因旱而禋祀郊宫,正是雩上帝之事。故篇中言上帝,言昊天,言昊天上帝,皆谓雩祭也。”(十二)毛亨:“上祭天,下祭地。奠其礼,瘗其物。”孔颖达:“奠谓置之于地,瘗谓埋之于土。礼与物,皆谓为礼事神之物,酒食牲玉之属也。”(十三)毛亨:“宗,尊也。”严粲:“无有神而不尊祀之者。”(十四)林伯桐:“毛意自当言后稷不能救此旱也。”(十五)马瑞辰:“上帝不临,读如《左传》神弗临也之临,谓上帝不临护之也。临字于韵不协,古临通作隆。”(十六)王先谦:“《韩》说曰:‘耗,恶也。’郑玄:“斁,败也。”(十七)朱熹:“丁,当也。……与其耗斁下土,宁使灾害当我身也。”(十八)朱熹:“推,去也。”(十九)毛亨:“兢兢,恐也。业业,危也。”(二十)郑玄:“黎,众也。”(二十一)马瑞辰:“按《方言》:孑、荩,余也。郭注谓遗余。是孑,亦遗也。孑、遗二字同义。故孟子引其诗而但以靡有遗民释之。”(二十二)马瑞辰:“按遗当读如问遗之遗。《广雅·释诂》:‘问遗也。遗,与也。’与人以物谓之问,亦谓之遗。……与人相恤问亦谓之遗。此诗则不我遗,犹五章则不我闻,闻当读问。问犹恤问也。”(二十三)毛亨:“摧,至也。”胡承珙:“此胡不相畏,与《雨无正》句正同,言先祖见此旱灾,何不相与畏惧而来至乎?”顾广誉:“凡我先祖何不相与畏而来至救此大旱邪?”(二十四)朱熹:“沮,止也。”(二十五)毛亨:“赫赫,旱气也。炎炎,热气也。”(二十六)马瑞辰:“按云为雲字古文。象回转之形。《正月》诗:‘昏姻孔云。’《传》:‘云,旋也。’云又通员。员之言圆也、运也。回旋运转,有庇荫之象。……云我无所,犹云荫我无处耳。”(二十七)朱熹:“大命近止,死将至也。瞻,仰。顾,望也。”(二十八)孔颖达:“正者,长也。先世为官之长,又与群公相配,故知是百辟卿士也。”(二十九)严粲:“何其偏忍于我而不见救。”(三十)严粲:“钱氏曰:‘洗也。’山无木,川无水,如涤之然。”(三十一)毛亨:“魃,旱神也。”(三十二)毛亨:“惔,燎之也。”段玉裁:“按《韩诗》作炎为善。《说文》炎,燎也。”(三十三)郑玄:“惮,犹畏也。”(三十四)毛亨:“熏,灼。”孔颖达:“熏、灼,俱焚炙之义。”(三十五)陈奂:“《诗述闻》云:闻·犹恤问也。与《葛藟》篇,亦莫我闻同。”(三十六)马瑞辰:“按遯、屯古同声。当读如屯难之屯。又遯、困亦同声。《广雅·释诂》:‘困,逃也。’遯义为逃,亦为困。……宁、乃声之转。宁俾我遯,犹云乃使我困也。”(三十七)孔颖达:“黾勉者,勉力事神,是急于祷请。”马瑞辰:“按《广雅·释诂》‘畏,恶也。’畏去,谓苦此旱而恶去之也。”(三十八)朱熹:“瘨,病。” 严粲:“天何偏病我以旱乎?”(三十九)朱熹:“憯,曾也。” 严粲:“不知其何故而致此也。”(四十)郑玄:“我祈丰年甚早,祭四方与社又不晚。” 胡承珙:“此本述平时恭敬明神之事。方即谓四时方祭,社即兼春祈秋报,通一岁之祀事,及时举行,未尝晚矣。”(四十一)郑玄:“虞,度也。……天曾不度知我心肃事明神如是,明神宜不恨怒于我。”(四十二)马瑞辰:“按《白虎通》:友者,有也。《释名》:友,有也,相保有也。……此诗友即有之假借。散无友纪,谓群臣散无有纪也。”(四十三)范处义《诗补传》:“鞫,穷也。庶官之长曰正,则既穷而无所措矣。疚,病也。冢宰之率其属,则既病而不能兴矣。下至趣马之掌马政者,师氏之掌失得者,膳夫之供饮食者,左右之与使令者。”(四十四)毛亨:“周,救也。”孔颖达:“无有一人而不賙救其百姓困急者。”(四十五)马瑞辰:“无当读如何有何亡之亡,有谓富,亡谓贫也。无不能止,言虽賙之,而其乏无不能救止也。止即救也。”(四十六)王夫之:“按《考工记》:里为式。注里读为已。已,止也。云如何止者,不知旱既太甚之后,作何究竟也。即下文大命近止之深忧也。”(四十七)朱熹:“嘒,明貌。”(四十八)朱熹:“昭,明。假,至也。”马瑞辰:“诗盖勉群臣敬恭祀典之意,言诚能昭假于天,其感应之理,必未有赢差者。《广雅》:爽赢并训为过,过即过差。无赢犹言无爽。无爽,犹言无差忒耳。”(四十九)严粲:“然未得雨,则死亡将近,不可遂已,而弃其前劳。”(五十)陈奂:“戾,定也。……言我今求雨,何独为我躬?亦欲以定庶正救灾之成功而已。”(五十一)陈奂:“惠,爱也。宁,安也。……天何不爱而安之?”注音倬zhuo卓於wu乌臻zhen贞牲sheng生蕴yun运禋yin因瘗yi异斁du妒魃ba拔惔tan谈熏xun醺遯dun盾黾min敏瘨dian颠憯can惨莫mu暮趣cu猝卬yang仰嘒hui诲赢ying盈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衢地合交。推荐。爱诗词网。名言: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注释:圮(pi)地:象森林、沼泽等难以展开运动的地区叫圮地。衢地:战略要道。绝地:难以维持生活的地区。围地:指道路狭窄、进退两难的易被围歼的地区。死地:绝无退路的地区。句意:在圮地不可宿营,在衢地与友军会合,在绝地不可停留,在围地要用计谋,在死地就要拼死一战。出处:《孙子·九变篇》
为了使要表现的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拿另一种次要事物和它放在一起,从侧面描写,进行映衬,以次托主。烘托又称“衬托”、“映衬”,但“衬托”、“映衬”又属修辞格。烘托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即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面渲染描绘,从衬托中突出物象,如渲染云彩以托出月亮,即所谓“烘云托月”法。
烘托可分正托和反托。正托:指形象相类,性质相通时,以此托彼,使主体更为突出。俗话说: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处理好花叶间的映照关系,不喧宾夺主,也不戕枝弱干,相得益彰,主次分明。如《三国演义》里,关羽斩华雄一节的人物相托:作者先写俞涉如何骁勇,潘凤怎样英雄,但都很快败死于华雄之手。然后关羽出马,不等探听,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此时“其酒尚温”!无须多用笔墨,关羽的神威勇武便表露无遗了。正托,还可用环境、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情、品格;用此情衬彼情;此景衬彼景;此事衬彼事等等。反托:指形象相异,性质相反时,正反相衬,以次托主。如鲁迅《祝福》里,用祝福的热闹景象反衬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红楼梦》中黛玉之死与宝钗结婚同时写来,以喜衬悲悲更悲。使用反托时,还可以用加剧矛盾的方法加强效果。如《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作者将诸葛亮与投降派的矛盾写得越尖锐,就越能体现他超人的胆识与气魄。
烘托手法。推荐。爱诗词网。为了使要表现的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拿另一种次要事物和它放在一起,从侧面描写,进行映衬,以次托主。烘托又称“衬托”、“映衬”,但“衬托”、“映衬”又属修辞格。烘托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即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面渲染描绘,从衬托中突出物象,如渲染云彩以托出月亮,即所谓“烘云托月”法。烘托可分正托和反托。正托:指形象相类,性质相通时,以此托彼,使主体更为突出。俗话说: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处理好花叶间的映照关系,不喧宾夺主,也不戕枝弱干,相得益彰,主次分明。如《三国演义》里,关羽斩华雄一节的人物相托:作者先写俞涉如何骁勇,潘凤怎样英雄,但都很快败死于华雄之手。然后关羽出马,不等探听,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此时“其酒尚温”!无须多用笔墨,关羽的神威勇武便表露无遗了。正托,还可用环境、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情、品格;用此情衬彼情;此景衬彼景;此事衬彼事等等。反托:指形象相异,性质相反时,正反相衬,以次托主。如鲁迅《祝福》里,用祝福的热闹景象反衬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红楼梦》中黛玉之死与宝钗结婚同时写来,以喜衬悲悲更悲。使用反托时,还可以用加剧矛盾的方法加强效果。如《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作者将诸葛亮与投降派的矛盾写得越尖锐,就越能体现他超人的胆识与气魄。运用烘托的方法,一定要确定所写的主体。对宾体的描写,是为了说明、补充、烘托主体,不能过分强调宾体,喧宾夺主。另外,人们用什么景物陪衬什么感情是有一定规律的。比如用雷雨陪衬打击,用丽日、鲜花陪衬欢快、幸福,用秋风、落叶陪衬悲惨、凄凉,用阳光、大道陪衬希望、光明前途等。使用烘托手法时,要注意创新,不落俗套。
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推荐。爱诗词网。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1);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2)。而浮生若梦(3),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4),良有以也(5)。况阳春(6)召我以烟景(7),大块(8)假我以文章(9)。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10)俊秀,皆为惠连(11)。吾人咏歌,独惭康乐(12)。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13)以坐花(14),飞羽觞而醉月(15)。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16)。〔注释〕(1)逆旅:旅店。(2)过客:过路的客人。(3)浮生:人生如浮云不定。(4)秉:持、拿。(5)良:确实。(6)阳春:暖和的春天。(7)烟景:象烟气朦胧的景色。(8)大块:指天地。(9)文章:绵绣交织。(10)群季:诸弟。(11)惠连:刘宋时深受谢灵运赏识的族弟谢惠连,十岁能作诗文。时人与灵运并称“大小谢”。(12)康乐:谢灵运袭康乐公,世称谢康乐。(13)琼筵:华美的筵宴。(14)坐花:在花丛中开宴。(15)羽觞:爵杯,古代酒器。醉月:醉于月光下。(16)罚依金谷酒数:晋代石崇常在其家金谷园中饮宴,座上赋诗,不成者罚酒三杯。《金谷诗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鉴赏〕这是一篇散文小品,却洋溢着诗情画意,象一首优美的诗。长期以来,家弦户诵,脍炙人口;明代的大画家仇英还把它转化为视觉形象,流传至今。从题目看,这是一篇记事文。记事文,一般要包含六个要索:who(什么人)、when(什么时候)、where(什么地方)、what(干什么)、how(怎样干的)、why(为什么那样干)。其中都有w,简称六个w。题目中回答了四个w:什么人?作者与从弟;什么时候?春夜;什么地方?桃李园;干什么?宴饮。这已经在很大的程度上泄露了主题,使人一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又怎么能引人入胜呢?然而一读全文,就立刻被那强烈的艺术魅力所吸引,陶醉于美的享受。原因在于:在文章中,作者结合剩下的两个w,对已见于题目中的四个w作了进一步的、独特的回答,从而展现了情景交融、景美情浓的艺术天地。全文是以议论开头的:“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古文观止》的编者说这是“点‘夜’字”。即回答了一个w:“什么时候”。“点‘夜’字”,这固然是对的,但不仅如此,更重要的还在于回答了另一个w:“为什么”。白天满可以“宴”,为什么要“夜”宴呢?就因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所以要及时行乐,连夜间都不肯放过。及时行乐的思想在我们看来是消极的,但在封建社会的某些知识分子和达官贵人那里却是普遍存在的。《古诗十九首》有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曹丕《与吴质书》有云:“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作者在行文上的巧妙之处,就表现在他不去说明自己为什么要“夜”宴,只说明“古人秉烛夜游”的原因,而自己“夜”宴的原因,已和盘托出,无烦词费。“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是万口传诵的名句。《古文观止》的编者说它“点‘春’字”,即与第一段“点‘夜’字”结合,照应题目,回答了一个w:“什么时候”。这当然不算错,但也不仅如此。它用一个表示进层关系的连词“况”承接第一段,进一步回答“为什么”。“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因而应该“夜”宴;更何况这是春季的“夜”,“阳春”用她的“烟景”召唤我,“大块”(天地)把她的“文章”献给我,岂容辜负!因而更应该“夜”宴。而这两句之所以成为名句,就由于那的确是佳句。第一、只用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春天的阳光,暖烘烘,红艳艳,多么惹人喜爱!“春”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艳。春天地气上升,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都披绡戴绵,分外迷人。那当然不是绡、绵,而是弥漫于空气之中的袅袅轻烟。“景”前着一“烟”字,就展现了这独特的画面。此后,“阳春烟景”,就和作者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所创造的“烟花三月”一样,成为人们喜爱的语言,一经运用,立刻唤起对春天美景的无限联想。至于把天地间的森罗万象叫做“文章”,也能给人以文采炳焕,赏心悦目的感受。第二、这两个句子还把审美客体拟人化。那“阳春”是有情的,她拿美丽的烟景召唤我;那“大块”(天地)也是有情的,她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既然如此,我这个审美主体又岂能无情!自然与审美客体互相拥抱,融合无间了。“会桃李之芳园”以下是全文的主体,兼包六个w,而着重写“怎样干的”。这一点很重要。试想,春夜与诸从弟“会桃李之芳园”,如果是为了饯别,那就会出现“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的场面,或“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景象,未免大败人意。如今幸而并非如此。“会桃李之芳园”不是为了别的什么,而是为了“序天伦之乐事”。这一句,既与第一阶段“为欢几何”里的“欢”字相照应,又赋予它以特定的具体内容。这不是别的什么“欢”,而是“序天伦之乐事”的“欢”。看样子,作者与从弟们分别很久了。不但相会了,而且相会于流芳溢彩的桃李园中,阳春既召我以烟景,大块又假我以文章,此时此地,“序天伦之乐事”,真是百倍的欢乐!当然,“天伦之乐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序”法。那么,作者和他的诸弟们是什么样的人呢?“群季(诸弟)俊秀,皆为惠连”。以谢惠连比他的从弟,他自己呢,那不用说就相当于谢灵运。“吾人(我自己)咏歌,独惭康乐”,不过是自谦罢了。人物如此俊秀,谈吐自然不凡。接下去的“幽赏未已,高谈转清”,虽似双线并行,实则前者是宾,后者是主。“赏”的对象,那就是前面所写的“阳春烟景”、“大块文章”和“桃李芳园”;“谈”的内容,主要是“天伦之乐事”,但也可以包括“赏”的对象。“赏”的对象那么优美,所以“赏”是“幽赏”。“谈”的内容那么欢乐,所以“谈”是“高谈”。在这里,美景烘托乐事,幽赏助长高谈,从而把欢乐的激情推向高潮。“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两句,集中写“春夜宴桃李园”,这是那欢乐的高潮涌起的最高浪头。“月”乃春夜之月,“花”乃桃李之花。兄弟相会,花月交辉,幽赏高谈,其乐无穷,于是继之以开筵饮宴。“飞羽觞”一句,实在写得好!《汉书·外戚传》引班倢伃赋云:“酌羽觞兮销忧。”颜师古注采用孟康的解释:“羽觞,爵也,作生爵形,有头尾羽翼。”爵,是酒器的名称;而在古代,爵字又与雀字相通,这种称为爵的酒器,正作雀的形状,有头、尾、羽翼。因为有羽翼,所以又叫羽觞。班倢伃一个人借酒浇愁,“觞”虽有“羽”,却只能“酌”,不能“飞”。李白生动地用了一个“飞”字,就把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痛饮固然可以表现狂欢,但光痛饮,就不够“雅”。于是以“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结束了全篇。《古文观止》的编者说:“末数语,写一觞一咏之乐,与世俗浪游者迥别。”这是相当中肯的。开头以“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引出夜宴,在今天看来,思想境界当然不高。但在李白那里,却是有其社会原因的。当时政治黑暗,他怀有“安黎元”、“济苍生”的壮志,却到处碰壁,无法实现,因而常有“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感慨,哪里有什么欢乐!此其一。更重要的是:开头一段,不过是为了引出下文;而那个“欢”字,又为全文定下了基调。“况”字以下,写景如画,充满着春天的生机;叙事如见,洋溢着健康的欢乐。意境是崇高的,格调是明朗的。熟读全文,并不会滋生“浮生若梦”的消极情绪,却能于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提高精神境界,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结尾的“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用的是石崇《金谷诗序》(《全晋文》卷三三)的典故(石崇宴客金谷园,赋诗不成者罚酒三觞)。这篇序,从体裁和题材上看,也与《金谷诗序》相似。而《金谷诗序》却说什么“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情调很悲凉。李白的这篇作品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既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这是难能可贵的。与古人的同类作品相比,说它别开生面、或“开拓了新的领域”,不算过分。字数:3386作者:霍松林知识来源:吴功正执行主编.古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第697-701页.
【诗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意思】杨贵妃回头转眼一笑,便生出百种媚态,皇宫里面所有的妃嫔与她相比都黯然失色。回眸(móu):回头转眼看。六宫:妃嫔们的住处。粉黛:妇女的化妆品,代称妇女。【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女子姿色出众,千娇百媚,相形之下,其他女子黯然失色。[例]有一个女孩名叫喜巧,她的美貌无法形容。借用古人之词,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赵大河《隐蔽手记》)二、用以比喻人或事物十分出色,同类者相形见绌。[例]北欧国家的水果,号称从世界各地选最好的运来,说实话,货架上的李子,我连正眼都不想瞧一下。家乡的大水李那才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彭匈《家乡果品》)
六宫粉黛无颜色。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意思】杨贵妃回头转眼一笑,便生出百种媚态,皇宫里面所有的妃嫔与她相比都黯然失色。回眸(móu):回头转眼看。六宫:妃嫔们的住处。粉黛:妇女的化妆品,代称妇女。【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女子姿色出众,千娇百媚,相形之下,其他女子黯然失色。[例]有一个女孩名叫喜巧,她的美貌无法形容。借用古人之词,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赵大河《隐蔽手记》)二、用以比喻人或事物十分出色,同类者相形见绌。[例]北欧国家的水果,号称从世界各地选最好的运来,说实话,货架上的李子,我连正眼都不想瞧一下。家乡的大水李那才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彭匈《家乡果品》)
·刘义庆·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采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
石崇与王恺争豪。推荐。爱诗词网。·刘义庆·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采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选自《世说新语》〕●●这篇小说写的是西晋两个达官贵人争豪斗富的故事,作者采取的表现手法是正衬。石崇,字季伦,曾任荆州太守,以劫掠客商而成富豪。仕晋累迁至侍中。骄纵无忌,奢侈残暴。王恺(kai),字君夫,皇亲,官至后军将军,当时的富豪之一。石、王同属一种类型的人物。小说描述事件的着眼点是故事,而故事的跌宕起伏则离不开戏剧化的设计。此文以简炼的语言捕捉有典型意义的细节,通过描述人物的动作、神情、口吻,来显示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小说主要是写石崇,却先从写王恺入手。先写王恺是皇亲,晋武帝常常帮助他,曾经把一个二尺来高的珊瑚树赐给王恺。那珊瑚树枝条繁茂,高下疏密有致,世上很少有能和它相比的。当王恺把这件珍奇宝物拿给石崇看时,石崇却“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这实在是个戏剧性很强的情节,既突出地表现了石崇的骄纵成性,又使故事顿生波澜。对此一击,王恺自然很惋惜,又以为是石崇嫉妒自己的宝物,因而说话的声音和脸色都十分严厉。但是,又是出乎意料。石崇说:“不值得遗憾,现在就还给你。”于是叫左右把自己的珊瑚树全部取来,其中“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采溢目者六七枚”,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王恺终于“惘然自失”。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对比所产生的“反差”效果。它有助于渲染气氛,突出人物性格,突出题旨。应当指出的是,小说的编写者对类似石、王争豪的描写,其目的并不是揭露士族的丑闻,甚至有或多或少的欣赏态度,但毕竟在客观上为后世留下了魏晋士族思想和生活的实录。纵观历史,晋代国力并不强,国家并不强,但是那些豪门贵族在利用权势,巧取豪夺,搜刮盘剥,穷奢极侈上却表现得特别集中而充分。《晋书·石崇传》上记载了石崇与王恺更多的争豪斗富的情况,如:“恺以澳釜(用麦芽糖水洗锅),崇以蜡代薪;恺作紫丝布步障(屏幕)四十里,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崇涂屋以椒,恺用赤石脂。”无论是史书上的记载,还是《世说新语》中的描述,我们看到的是贵族豪门的凶残和冷酷,封建等级制度的罪恶,封建社会和政治的黑暗和腐朽。现实性是微型小说的生命力所在。《世说新语》值得鉴赏的意义也在于此。
古来圣贤皆寂寞。推荐。爱诗词网。【出处】唐·李白《将进酒》【译注】自古以来圣人贤士都孤独寂寞,只有饮酒的人能留名后世。【用法例释】一、常用以劝人喝酒,或为嗜酒者、失意者、玩世不恭者等用以自嘲自慰。[例1]白居易被深深地感动了:“十九弟,感谢你的纯厚之心。‘古来圣贤多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走,进舱去,我们举杯对饮,开怀畅谈。”(许桂林、高正文《琵琶行》)[例2]酒在我脑子里总是跟洒脱、旷达、绝俗、自卑、自损却又带几分壮烈气氛联系在一起的(从“我醉欲眠君且去”的气氛到“醉卧沙场君莫笑”的境界,又返回“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史论),从而引起我的寄情、认同、钦羡,乃至崇拜。(朔望《小酒人语》)二、前一句用以说明才德出众者特立独行,往往不能为世人所理解、包容。[例]“古来贤者皆寂寞”。一种尼采式的浓重、怪异的孤独感,浸透在鲁迅的个性心理中,贯串于他的一生,使他挣脱宥于绝大多数人的从众意识,对生命和宇宙进行更高层次的独立思考。(张梦阳《梦寻鲁迅》)三、前一句用以比喻成就事业者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奋斗历程。[例]古来圣贤皆寂寞,那些创造出辉煌成就为历代人们所瞩目所敬仰的人,往往在年轻乃至年少的时候,就与寂寞结伴而行,心无旁骛孜孜以求终成大器。(尹璐《想起了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