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朗读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全文|原文注解与大意翻译

唐·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11)。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12)。永之人争奔走焉(13)

有蒋氏者,专其利(14)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15),吾父死于是。今吾嗣(16)为之十二年,几(17)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18)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19)?余将告于莅事者(20),更若役(21),复若赋(22),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23)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24)?则吾斯(25)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26),则久已病(27)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28)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29)。殚其地之出(30),竭其庐之入(31),号呼而转徙(32),饥渴而顿踣(33),触风雨,犯(34)寒暑,呼嘘毒疠(35),往往而死者相藉(36)也。曩(37)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38);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39)。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40),叫嚣乎东西(41),隳突(42)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43)。吾恂恂(44)而起,视其缶(45),而吾蛇尚存,则弛然(46)而卧。谨食之(47),时(48)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49)。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50);其余,则熙熙(51)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52)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53)。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54)。”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55)!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56)



【注释】选自《柳宗元集》。柳宗元(773年—819年),唐代河东(今山西永济)人,著名文学家。这篇文章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今湖南零陵)时写的。

〔黑质〕黑色的底子。质,质地,东西的本体,这里指蛇的身体。

〔章〕花纹,斑纹。

〔啮(niè)〕咬。

〔无御之者〕没有(能够)抵挡它的。御,抵御,这里指医治。

〔腊(xī)之以为饵〕把它晾干用来作为药饵。腊,干肉,这里作动词,指把肉晾干。饵,原来泛称服食的东西,这里指药饵。

〔可以已大风、挛(luán)踠(wǎn)、瘘(lòu)、疠(lì)〕可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恶疾)。已,治愈。大风,麻风病。挛踠,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瘘,脖子肿。疠,恶疮。

〔死肌〕死肉,腐肉。

〔三虫〕泛指人体内的寄生虫。

〔太医以王命聚之〕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太医,皇帝的医生。

(11)〔岁赋其二〕每年征收两次。赋,征收,敛取。

(12)〔当(dàng)其租入〕抵他应交的租税。当,抵,顶替。

(13)〔争奔走焉〕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奔走,忙着去做(某件事情)。

(14)〔专其利〕享有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

(15)〔死于是〕死在这件事上。

(16)〔嗣(sì)〕继承着。

(17)〔几(jī)〕几乎,差点儿。

(18)〔戚〕悲伤。

(19)〔若毒之乎〕你怨恨这件事吗?若,你。毒,痛恨。

(20)〔莅(lì)事者〕管政事的,指地方官。莅事,临职。

(21)〔更(gēng)若役〕更换你的差使。役,给官府出劳力。

(22)〔复若赋〕恢复你的赋税。

(23)〔汪然〕满眶含泪的样子。

(24)〔君将哀而生之乎〕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

(25)〔斯〕此,这。

(26)〔向吾不为斯役〕(假使)从前我不当这个差。向,从前。

(27)〔病〕困苦不堪。

(28)〔积于今〕算到现在。积,一年一年累计起来。

(29)〔乡邻之生日蹙(cù)〕乡邻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蹙,困迫,窘迫。

(30)〔殚(dān)其地之出〕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出去。殚,竭尽。

(31)〔竭其庐之入〕把他们家里收入的都拿出去。庐,屋,家。

(32)〔号(háo)呼而转徙〕(被苛税所迫)哭喊着辗转迁移。

(33)〔顿踣(bó)〕劳累得跌倒在地上。顿,劳顿。踣,倒下。

(34)〔犯〕冒。

(35)〔呼嘘毒疠(lì)〕呼吸毒气。疠,这里指疫气。

(36)〔死者相藉(jiè)〕死人(的尸体)互相压着,极言死人之多。藉,垫,枕。

(37)〔曩(nǎng)〕从前。

(38)〔今其室十无一焉〕现在十家中剩下不到一家了。其室,他们的家。

(39)〔尔〕通“耳”,罢了。

(40)〔悍吏之来吾乡〕凶暴的小吏来到我乡。

(41)〔叫嚣乎东西〕到处吵嚷叫喊。“东西”和下文的“南北”都是“到处”的意思。

(42)〔隳(huī)突〕骚扰。

(43)〔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吓得乱嚷乱叫的,就连鸡狗也不得安宁呢。

(44)〔恂恂(xúnxún)〕小心谨慎的样子。

(45)〔视其缶(fǒu)〕看看那瓦缸。

(46)〔弛(chí)然〕放心的样子。弛,松弛。

(47)〔谨食(sì)之〕小心地喂养它。

(48)〔时〕按时,到(规定献蛇的)时候。

(49)〔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献蛇)回来就可以很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齿,这里指年龄。

(50)〔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一年里冒死亡威胁的只有两次。盖,句子开头的助词,承接上文说明原因常用“盖”字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51)〔熙熙〕快乐的样子。

(52)〔旦旦有是〕天天有这样的事(指冒死亡的威胁)。

(53)〔则已后矣〕就已经(死)在后了。

(54)〔苛政猛于虎也〕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原话见《礼记·檀弓》。

(55)〔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56)〔以俟(sì)夫观人风者得焉〕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的)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以,用来。俟,等待。人风,应作“民风”,唐代为了避李世民(唐太宗)的讳,“民”字改用“人”字。焉,代词,指这里所写的这篇文章。

【译文】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它的身体呈黑色而带有白色花纹;这种蛇碰上草木,草木就会死掉;假若咬人,没有能医治好的。但是要抓住它并且把它杀死晾干制成药饵,却可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恶病,能使失去机能的肌肉复活,还能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奉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后来,招募到能捕蛇的,可以用蛇抵他的租税。于是,永州地方的人便争着去做捕蛇这种事。

有个姓蒋的人,他家专享那种捕蛇免交租税的好处已有三代了。我问到他捕蛇的情况,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这种差事上,我的父亲也死在这种差事上。如今我接着干这种差事十二年了,好多次都几乎送了命。”说着这事,面容好像很悲痛的样子。

我可怜他,就说:“你觉得干这件事很痛苦吗?我可以告诉给主管这种差事的人,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怎么样?”

姓蒋的人听了越发悲痛了,泪汪汪地哭着说:“您打算可怜我,让我活下去吗?那么我这种差事虽然不幸,还不像恢复我赋税的不幸那样厉害。假如我不干这差事,那早就穷困得无法活下去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乡下,到现在已六十年了,而乡邻们的生活却一天比一天难熬。他们用尽田里出产的全部东西,拿出家中所有财物,都交租税了,哭着叫着四处流浪,因为饥渴而跌倒在地上无法起来,他们冒着风雨,顶着寒暑,呼吸着毒气,往往因此而死在路边,尸体一个压着一个。从前和我祖父同时的人,现在他们十家中连一家也没有了;和我父亲同时的邻居,十户中剩下不到两三家了;和我居住十二年的,现在十家剩下也不到四五家了。他们不是死了就是逃了。而我却因为捕蛇还活着。强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乱喊乱叫,乱冲乱闯,人们吓得惊恐呼叫,就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这时,我小心谨慎地起来,看看罐子,我的蛇还在,于是又放心地睡了。我谨慎地喂养它,到征蛇的时候献上去。回来就可以香甜地吃那土地上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一生了。大约一年中我冒生命危险只有两次;其余时间,就很快乐了。哪里像我的邻居天天都有死的危险啊!现在我就是死在捕蛇上,也比我的乡邻死得靠后了。我又哪里敢怨恨呢?”

我听了蒋氏的话更感到悲伤。孔子说:“苛政比猛虎还厉害。”我曾经怀疑过这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看起来,我才真相信了。唉!谁知赋税比这蛇还要厉害啊!因此,我为此事写了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想知道人民情况的人得到它。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接吻门·严辰》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在罗马尼亚日乌县的布伦库什公园,有现代派名雕塑家康斯坦丁·布伦库什设计建成的三组艺术作品:“沉默的桌子”、“接吻门”、“未完的柱子”。“接吻门”由巨大的方石组成,正反两面左右石柱上,都同样刻有男女接吻的浮雕。

()

【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出处】唐·杜牧《赤壁》【意思】唉!如果周郎当时没有东风之便【全诗】《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注释】①赤壁:三国时赤壁,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②销:销蚀。将:拿起。③东风两句:意为周瑜破曹全靠火攻,没有东风,火攻则败,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将不会形成。铜雀,台名,二乔,乔家两姐妹。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是周瑜的妻子。锁二乔,意指吴国灭亡。【全诗赏析】此诗咏史,作于会昌四年(844)黄州任上。长江上有赤壁多处,三国鏖兵之赤壁本在湖北蒲圻,而此诗所咏为黄州赤壁,当时亦传为火烧曹公处,诗人未予深究也无须深究。后苏东坡沿袭了这一附会,世又称东坡赤壁。前二是一个引子,它抛开了以山河形胜开端的老套,而从一片铁戟写起;而这一片出土的废铁与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战争相联系,磨洗去时间的斑斑锈迹,便引起人们对历史的追忆。这样一个见微知著的开端,在构思上非常新颖巧妙。后二作史论,是全诗的精义所在。这不是抽象议论,而是假设推出的可能产生的形象画面:如果不是东风为周郎提供机遇,那么曹公就会打败吴国而掳走二乔,曹公呜呼之后,还会出现“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宫怨情景。宋人许彦周冒失地批评此诗“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穷书生)不识好恶。”殊不知两句之意实在此不在彼,特蕴藉言之,增人感慨。其好处一在以形象代抽象,一在见微知著。两句意味,或谓是“对周瑜的嘲讽”,即“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意。周郎何可嘲讽,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为曹公惋惜。曹操是赤壁一战的失败者,他和杜牧一样注过《孙子》,深谙兵法,就个人才略而言,不在周郎之下,岂能以一战之成败论英雄?对读《题乌江亭》:“胜败从来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不以成败论英雄,机遇是十分重要的,这两个观念在杜牧是有着切身体会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他,深知“东风不与周郎便”是个什么味道。在诗中为历史人物翻案,内容的深曲严肃与形式的风流妩媚结合得天衣无缝,这就是所谓独持峭拗,雄姿英发。

()

贾平凹《静虚村记》原文

()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是关于描写“谕理警世·人际关系·交友”类的诗句。

()

“憑仗飛魂招楚些。”詩句出處:《蝶戀花暮春別李公擇》;是宋朝詩人蘇軾的作品。
簌簌無風花自嚲。寂寞園林,柳老櫻桃過。落日多情還照坐。山青一點橫雲破。路盡河回千轉柁。系纜漁村,月暗孤燈火。憑仗飛魂招楚些。

()

【诗句】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出处】唐·杜甫《八阵图》。【译注】首句概说诸葛亮有盖世之功业,辅佐刘备创立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势。接着又具体说他创制“八阵图”更加成就了他的威名。江水奔流而八阵图的垒石屹然不移。遗恨啊,诸葛亮联吴抗曹的策略,失计于刘备急于吞并东吴。这首怀古绝句,将议论融于诗中,把怀古与述怀结为一体,在绵绵的遗恨中,渗透了无限抑郁之情。注: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其遗迹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聚石成堆,纵横棋布,夏时水没不见,冬时水退仍然出现。【全诗】《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全诗鉴赏】此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初到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所作的一首吊古怀人、咏叹诸葛亮功绩之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第一句说诸葛亮辅佐刘备从无到有,创建蜀国,形成蜀、魏、吴鼎足而立,三分天下的局面,其超人的才智和非凡的政治才能,功盖一时,在三国之中无人能与之相比。第二句写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又据苏轼《东坡志林》:“诸葛亮于鱼复平沙之上,垒石为八行,相去二丈。自山上俯视,八行为六十四蕝,蕝正圜不见凹凸处,及就视,皆卵石,漫漫不可辨。”因创制八阵图,诸葛亮名声更为显赫。如成都武侯祠一副对联云:“躬耕南阳名成八阵,应召西蜀计压群雄。”(佚名)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第一句写八阵图的神奇特征。据《荆州图记》:“永安宫南一里渚下平碛上,有孔明八阵图,聚细石为之。各高五尺,广十围,历然棋布,纵横相当。中间相去九尺,正中开南北巷,悉广五尺,凡六十四聚。或为人散乱,及为夏水所没,冬水退,复依然如故。”又据刘禹锡《嘉话录》:“三蜀雪消之际,水落平川,万物皆失故态。诸葛小石,行列依然,如是者近六百年,迄今不动。”八阵图的坚定不移正是诸葛亮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坚定,如磐石般不可动摇之象征。第二句写诸葛亮的“遗恨”,就是刘备为报关羽之仇,起数十万大军伐吴,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魏的根本战略,以致统一大业夭折,成了千古遗恨!这首诗叙议结合,全诗四句三转,从“功盖三国”一转“八阵图”;二转“石不转”,暗喻时间流逝而诸葛亮功勋长存;三转“遗恨”,步步深入,跌宕有致。怀古述怀,议论抒情,浑然一体,给人一种“此恨绵绵无绝期”之感。【全诗点评】八阵是指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据说诸葛亮在四川奉节的江滩上,为阻挡孙吴军队用石头堆成相生相克的奇阵。八阵纵横棋布,夏时涨水被淹没,冬时北退仍然出现。反映了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能。诗的前两句颂诸葛亮的业绩。先从总的方面写诸葛亮实现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卓越功绩,再从创造八阵的具体内容方面说明诸葛亮的声名更加卓著。这两句对仗精巧工整,自然妥贴,既是对诸葛亮功绩的赞颂,又为下面凭吊作铺垫。三、四句是诗人结合眼前的八阵图抒发感慨。“江流石不转”感叹时光流逝,但也表现出诸葛亮的英名将与他布成的石头一样丝毫不会受影响。“遗恨失吞吴”是批判刘备伐吴失计。联吴抗曹是诸葛亮的根本策略,却因刘备为关羽报仇,贸然伐吴,以致大败,最后被魏所灭,统一大业中途夭折,成了千古遗恨。杜甫写了诸葛亮的遗恨,为诸葛亮惋惜,同时也渗透了自己垂暮无成的抑郁情怀。这首诗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把怀古和抒怀融为一体,给人以余意不尽的感觉。【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到夔州凭吊古迹而作此诗,表达了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惋惜之情。首二句赞扬诸葛亮的丰功伟绩。上句高屋建瓴,概括了诸葛亮的历史功绩;下句用具体实例,点明诗题,赞扬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此二句对仗精工,概括凝练,自然妥帖。第三句紧承第二句,言石堆六百年来,依旧岿然不动,就写出了这一遗迹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此句有双关意:表面写“石不转”,实写“心不转”,表现了诸葛对蜀汉的忠贞不二,对统一大业的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摇也。故“八阵图”乃是诸葛亮留下千秋遗憾惋惜的一个象征。末句言刘备吞吴失策,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致使统一大业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这也透露出诗人“伤己垂暮无成”的抑郁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