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诗词《张飞威震长坂坡》原文|译文|赏析
长坂桥头杀气生①,横枪立马眼圆睁②。
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③。
【释词】
①杀气:凶恶的气势。杜甫《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诗:“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
②横枪立马:形容气势强盛,凌厉逼人。
③独退:独,一个人;退,退兵。
【赏析】
张飞是《三国演义》中塑造的十分成功的典型人物。他的性格像是带着一团光亮的火,一出场,读者就被他粗豪的言语、憨直的举止吸引住了。尤其勇猛,更是他鲜明的性格特征。其实,张飞的外貌描写,在数十万字的大书中是极其简略的,平时看去“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暴怒起来:“圆睁环眼,咬碎钢牙”,“声若巨雷,势若奔马”。虽字句很少,但以形传神,极为动人。这首诗就抓住这些特点:“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刻画了他威震长坂坡,独退曹家兵的气概。
曹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头大起,疑有伏兵,便勒住马,不敢近前”。一会曹军众将来到,“见飞怒目横矛,立马于桥上,又恐是诸葛孔明之计,都不敢近前。扎住阵脚,一字儿摆在桥西,使人飞报曹操”。“张飞圆睁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
这场面一边是单枪匹马,一边是兵多将广;一边是气势逼人,一边是仓皇失措;一边是横矛立马,一边是裹足不前;一边是厉声大喝,一边是闻声丧胆。在这如此强烈的对比之下,越发显得张飞勇猛过人,势不可挡。尤其是张飞那三声大喝,更具特色,一喝“曹军闻之,尽皆股栗”;二喝曹操“颇有退心”,“后军阵脚移动”;三喝致使曹操身边大将“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走”。这就是张飞“独退曹家百万兵”。
《三国演义》嘉靖本与毛氏本都有此诗,但有一字之差。原诗“独退曹公百万兵”,毛氏本将“曹公”改为“曹家”。“曹公”之称有尊重之意,“曹家”便去掉了尊重的感情色彩,可见,毛宗岗一字之改也要体现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
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推荐。爱诗词网。三国诗词《张飞威震长坂坡》原文|译文|赏析长坂桥头杀气生①,横枪立马眼圆睁②。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③。【释词】①杀气:凶恶的气势。杜甫《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诗:“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②横枪立马:形容气势强盛,凌厉逼人。③独退:独,一个人;退,退兵。【赏析】张飞是《三国演义》中塑造的十分成功的典型人物。他的性格像是带着一团光亮的火,一出场,读者就被他粗豪的言语、憨直的举止吸引住了。尤其勇猛,更是他鲜明的性格特征。其实,张飞的外貌描写,在数十万字的大书中是极其简略的,平时看去“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暴怒起来:“圆睁环眼,咬碎钢牙”,“声若巨雷,势若奔马”。虽字句很少,但以形传神,极为动人。这首诗就抓住这些特点:“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刻画了他威震长坂坡,独退曹家兵的气概。曹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头大起,疑有伏兵,便勒住马,不敢近前”。一会曹军众将来到,“见飞怒目横矛,立马于桥上,又恐是诸葛孔明之计,都不敢近前。扎住阵脚,一字儿摆在桥西,使人飞报曹操”。“张飞圆睁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这场面一边是单枪匹马,一边是兵多将广;一边是气势逼人,一边是仓皇失措;一边是横矛立马,一边是裹足不前;一边是厉声大喝,一边是闻声丧胆。在这如此强烈的对比之下,越发显得张飞勇猛过人,势不可挡。尤其是张飞那三声大喝,更具特色,一喝“曹军闻之,尽皆股栗”;二喝曹操“颇有退心”,“后军阵脚移动”;三喝致使曹操身边大将“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走”。这就是张飞“独退曹家百万兵”。《三国演义》嘉靖本与毛氏本都有此诗,但有一字之差。原诗“独退曹公百万兵”,毛氏本将“曹公”改为“曹家”。“曹公”之称有尊重之意,“曹家”便去掉了尊重的感情色彩,可见,毛宗岗一字之改也要体现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民为贵。推荐。爱诗词网。《孟子》孟子曰:“民为贵②,社稷次之③,君为轻④。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⑤,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⑥,则变置⑦;牺牲既成⑧,粢盛既洁⑨,祭祀以时⑩,然而旱干水溢(11),则变置社稷。(12)”〔注释〕①本篇节选自《孟子·尽心下》。体现了孟子的仁政和民本思想。②民,民众,百姓。贵,贵重,重要。③社稷,指国家。社,土神。稷,谷神。古时建立国家必置社稷神庙以祭祀崇奉。因此以社稷代表国家。之,指民众,百姓,即指代上句的民。④君,君王,君主。轻,轻微。⑤是故,因此,所以。丘民,民众。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曰:“丘民,田野之民,至微贱也。然得其心,则天下归之。”丘,众也。⑥危,危害,危及。⑦变置,更立,更换。变,更也。置,立也。⑧牺牲,用以祭祀的动物。既,已经。成,肥壮。牺牲以肥壮为贵,肥壮代表牺牲的长成。⑨粢盛,祭品。祭祀用的黍稷叫做粢,装在器皿中的食物叫做盛。洁,清洁,洁净。⑩以时,按照时令。(11)然而,然为代词,指上文;而,连词,表连接。然而,即使这样,但仍有的意思。旱干水溢,指水旱灾害。(12)“牺牲”五句意为,牺牲已经肥壮,祭品已经洁净,祭祀也不失时令,但仍有水旱灾害,就更换土神谷神。〔分析〕孟子早年曾游学齐、魏、滕等诸侯国,见过梁惠王、齐宣王、滕文公,也曾受到礼遇,有过“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滕文公下》)的显赫时刻。但是由于孟子主张的是实行“王道”、提倡“仁政”,极力要求统治者以恻隐之心推恩爱民,“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因此,这就与各强国诸侯“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野心格格不入,他的学说也被认为“迂阔而远于事情”而终不被采纳。在《民为贵》一章中,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并且认为如果诸侯危害国家,社神、稷神接受了祭祀而仍使百姓遭受旱涝之灾,都可以变置改立,反映了孟子较强的民本主义思想。这在当时无疑是大胆而进步的。但是,孟子“民贵君轻”的观点,并不是他把老百姓的地位看得比君王高。因为孟子哲学思想的中心是“性善”论,政治思想的核心是“行王道,施仁政”。他认为君王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就要努力使百姓生活安定,如果得到百姓的归随,好像水向下奔流,谁也不能阻挡(《梁惠王上》)。桀和纣丧失天下,正是失去了百姓的支持,失去了民心(《离娄上》)。假如君王能够推恩爱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么统治天下就会像在手掌中转动东西那样容易(《梁惠王上》)。所以,“民贵君轻”的实质还是为了维护君王的统治。他那“得乎丘民而为天子”、“诸侯危社稷,则变置”和“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的观点是一致的。而且“民为贵”也仅是要求统治者给老百姓一个“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儿,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不致饿死”的基本生活条件。故而我们在看到孟子重视人民的生存权利,把民心看作得天下的重要因素所具有的进步意义的同时,也应看到他“民贵君轻”的历史局限性。孟子散文的风格特色是气势磅礴,感情充沛,读来使人感到一气呵成,淋漓痛快。本文同样也体现了这种风格,语言虽然简练,但表达意思很充分,有个性,有感情,有锋芒。〔评说〕朱熹《孟子集注》:“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李贽《四书评》:“劈头说来似太奇,细说来又甚正,只是有识故耳。”
【诗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意思】这当中哪一个哭得最悲酸?江州司马的眼泪啊,湿透了青衫!司马:官名。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唐代属文官八、九品,品服用青色。比喻极度悲伤。【例】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三折:“淋漓襟袖啼红泪,比~更湿。”‖她经不起打击,遇事总是~。【全诗赏析】《琵琶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琵琶女。诗中描写她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演奏家,因此整个诗中的思想感情,都是围绕着音乐的演奏来表现的。音乐是人物出场的引子,是倾诉衷肠的手段,又是引起另一失意者沦落之感的媒介。因此,整个诗的情节安排和进展,诗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感情的表露,都是结合着和伴随着铮铮然的乐曲进行的。浓烈的音乐气氛,对音乐的生动描写,是该诗艺术上的突出特色。从构思上说,它的情节安排和进展,环环相扣,紧密相接。全诗从诗人“浔阳江头夜送客”发端,在秋风萧瑟的送别场面中,作者特别点出了“举酒欲饮无管弦”的遗憾。这既暗示了主人乃是一个深嗜音乐者,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做了铺垫。“忽闻水上琵琶声”,在“千呼万唤”的殷勤召唤下,琵琶女出场了。诗人正面描写了她弹奏乐曲的情景,用诗的语言来形容繁音促节的乐声,用乐声的疾徐起伏揭示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为她的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琵琶女的乐声和凄苦的自诉深深地打动了诗人,而诗人的同情和诉说竟又反转来激起了琵琶女更为凄苦、激荡的感情。而白居易的泪湿青衫,不单是由于他的多情,更主要的还在于诗人心中有忧国忧民的政治苦闷,这种感情比起任何单纯的个人不幸来说,更为深沉、激越。《琵琶行》的高度艺术技巧,还突出地表现在作者熟练地驾驭语言的能力上,尤其是在对音乐的描绘上。为了把无形的、动人的乐声传达给读者,诗人运用了许多新鲜、贴切的比喻来形容乐曲的声响和急缓不定的音乐旋律,从而令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特别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语,既形容了声响的轻重交错,又给人一种清脆圆润、和谐悦耳之感。除了对乐声的直接描摹,诗中还着意描写了演奏者的情态、动作,以及听乐者的感受,从而表现了难以捕捉的音乐形象,传达了乐曲的感情。而这又是直接为表现和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揭露社会的黑暗和不平服务的。
座中泣下谁最多。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意思】这当中哪一个哭得最悲酸?江州司马的眼泪啊,湿透了青衫!司马:官名。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唐代属文官八、九品,品服用青色。比喻极度悲伤。【例】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三折:“淋漓襟袖啼红泪,比~更湿。”‖她经不起打击,遇事总是~。【全诗赏析】《琵琶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琵琶女。诗中描写她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演奏家,因此整个诗中的思想感情,都是围绕着音乐的演奏来表现的。音乐是人物出场的引子,是倾诉衷肠的手段,又是引起另一失意者沦落之感的媒介。因此,整个诗的情节安排和进展,诗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感情的表露,都是结合着和伴随着铮铮然的乐曲进行的。浓烈的音乐气氛,对音乐的生动描写,是该诗艺术上的突出特色。从构思上说,它的情节安排和进展,环环相扣,紧密相接。全诗从诗人“浔阳江头夜送客”发端,在秋风萧瑟的送别场面中,作者特别点出了“举酒欲饮无管弦”的遗憾。这既暗示了主人乃是一个深嗜音乐者,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做了铺垫。“忽闻水上琵琶声”,在“千呼万唤”的殷勤召唤下,琵琶女出场了。诗人正面描写了她弹奏乐曲的情景,用诗的语言来形容繁音促节的乐声,用乐声的疾徐起伏揭示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为她的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琵琶女的乐声和凄苦的自诉深深地打动了诗人,而诗人的同情和诉说竟又反转来激起了琵琶女更为凄苦、激荡的感情。而白居易的泪湿青衫,不单是由于他的多情,更主要的还在于诗人心中有忧国忧民的政治苦闷,这种感情比起任何单纯的个人不幸来说,更为深沉、激越。《琵琶行》的高度艺术技巧,还突出地表现在作者熟练地驾驭语言的能力上,尤其是在对音乐的描绘上。为了把无形的、动人的乐声传达给读者,诗人运用了许多新鲜、贴切的比喻来形容乐曲的声响和急缓不定的音乐旋律,从而令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特别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语,既形容了声响的轻重交错,又给人一种清脆圆润、和谐悦耳之感。除了对乐声的直接描摹,诗中还着意描写了演奏者的情态、动作,以及听乐者的感受,从而表现了难以捕捉的音乐形象,传达了乐曲的感情。而这又是直接为表现和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揭露社会的黑暗和不平服务的。
于易水送人一绝。推荐。爱诗词网。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注释】①燕丹:指战国末年的燕国太子丹。壮士:指甘为燕太子丹刺杀秦王复仇的荆轲。冠:头巾或帽子。【鉴赏】这是一首借送别友人而抒发己情的五言绝句。作者骆宾王具有浓厚李唐王朝正统思想而又一生坎坷。他“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清人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对自己的际遇,他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称帝,他极为不满;等待时机匡复李唐王朝,是他矢志不渝的心愿。本诗明白地表达了他摆脱压抑、干出一番事业的这种心境和愿望。上联写昔日荆轲在易水边与燕太子丹告别时,一曲悲歌令在场的所有人都怒发冲冠。史载:战国末年荆轲为替燕太子丹复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迫燕割让之地。临行时燕太子丹及高渐离、宋意皆着白衣冠(丧服)送于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荆轲踏节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壮激越,“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荆轲的深深崇敬。如今作者在易水边送别友人,很自然地想起了荆轲的故事。本联在写作技巧上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友谊深长、别情依依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内容,大量芟夷枝蔓,直接纳入史实。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反映了作者心中蕴藏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今日的易水送客融为一体,从而为下联的抒怀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怀古以慨今的气氛。下联用对仗的句式抒怀。前一句很自然地引出后一句,“今日水犹寒”是全诗的重心所在。写法上既寓情于景,又景中带比。说荆轲虽然死了,但他代表的那种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却千载犹存。“人已没,水犹寒”,隐含了作者对当今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已”、“犹”两个虚词的运用和“昔时”与“今日”的对比,既使句子变得自然流畅,又使音节变得纡徐舒缓,给人一种回肠荡气之感,更有力地抒发了作者那种抑郁难申的悲痛。全诗题为“送人”,但却无一句是叙自己送别友人的情景,也未告知我们送别的是何许人。然而我们却由它的内容自然地想象出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壮别的场景,也可以自然地想见那所送之人,一定是作者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惟有如此,诗人才愿意、也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此诗题为送人,却纯是抒怀咏志。作为送别诗的一格,此诗开了此风气之先。
【诗句】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出处】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译注】千山万壑树木参天,到处响起杜鹃的叫声。壑:山谷,一说此指山岭。两句互文见义,很有气势,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耳目应接不暇之状。诗句把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写山林风光,读来使人恍若置身其间。【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山林树木参天,处处鸟鸣的景象。[例]累了,枕一堆落叶,赏“万壑树参天”,听“千山响杜鹃”,览“两边山木合”,品“终日子规啼”,一种亘古永恒博大精深之血液在大自然的生命体里涌流,循环往复,荣枯交替,四季如歌。(杨秀平《大森林,一首亘古的歌》)【全诗】《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赏析】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赠别佳作。诗的立意不在惜别,而是劝勉;不是由眼前景物写起,而是由遥写李使君即将赴任之梓州写起,描绘其地美丽的自然风光与淳朴的风土人情,气韵生动,使人神往,劝勉友人勤政爱民,寄于厚望,写得有声有色,别开生面。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
首联“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由逆笔写起,大气磅礴:千山万壑,处处是参天大树,杜鹃的啼鸣。后世诗评家誉之为律诗发端的范例。颔联则又由细处承接:“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一夜大雨后,山间溪泉百道,由山下远望,如同挂在树梢上一般。写得雄奇秀美,清新鲜活,堪称千古绝唱。正如清冒春荣评这二联四句所云:“而一气赴之,尤为龙腾虎跃之笔。”(《葚原诗说》)王士禛亦云,此二联“兴来神往,天然入妙,不可凑泊”(《古夫于亭杂录》)。
万壑树参天。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出处】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译注】千山万壑树木参天,到处响起杜鹃的叫声。壑:山谷,一说此指山岭。两句互文见义,很有气势,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耳目应接不暇之状。诗句把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写山林风光,读来使人恍若置身其间。【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山林树木参天,处处鸟鸣的景象。[例]累了,枕一堆落叶,赏“万壑树参天”,听“千山响杜鹃”,览“两边山木合”,品“终日子规啼”,一种亘古永恒博大精深之血液在大自然的生命体里涌流,循环往复,荣枯交替,四季如歌。(杨秀平《大森林,一首亘古的歌》)【全诗】《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赏析】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赠别佳作。诗的立意不在惜别,而是劝勉;不是由眼前景物写起,而是由遥写李使君即将赴任之梓州写起,描绘其地美丽的自然风光与淳朴的风土人情,气韵生动,使人神往,劝勉友人勤政爱民,寄于厚望,写得有声有色,别开生面。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首联“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由逆笔写起,大气磅礴:千山万壑,处处是参天大树,杜鹃的啼鸣。后世诗评家誉之为律诗发端的范例。颔联则又由细处承接:“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一夜大雨后,山间溪泉百道,由山下远望,如同挂在树梢上一般。写得雄奇秀美,清新鲜活,堪称千古绝唱。正如清冒春荣评这二联四句所云:“而一气赴之,尤为龙腾虎跃之笔。”(《葚原诗说》)王士禛亦云,此二联“兴来神往,天然入妙,不可凑泊”(《古夫于亭杂录》)。颈联写梓州民风。那里用橦(tong)木花织布,生产山芋,妇女按时向官府交布,农民又常为芋田发生诉讼。使君执政后常会遇到这些职事,选材十分贴切。尾联则用历史上治蜀的典故,进行劝勉。据《汉书·循吏传》载,“文翁”是汉景帝时的郡太守,曾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诗寓劝勉于典故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写得委宛含蓄,情真意切。
春梦琐言。推荐。爱诗词网。春梦琐言1950年高罗佩刊印本《春梦琐言》序书影日本传抄本《春梦琐言》正文书影明代文言短篇艳情传奇小说。一卷。不题撰人。或曰为“内监胡永禧所作”。成书于明崇祯十年(1637)。现存主要版本有日本传抄本,藏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1950年高罗佩刊印本。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1996年齐鲁书社《明清稀见小说丛刊》排印高罗佩刊印本。会稽富春有个书生,姓韩名器字仲琏,面目清秀姣丽,博学多才,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当地稍有姿色的女子,闻韩生之名,皆钟情于他,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韩生一个都瞧不上。韩生生性极喜游山玩水,长到二十五岁,还未曾涉足烟花之地。一日,春光明媚,韩生兴致盎然,外出游玩。他信步行了十余里,来至一青岩下。岩下有一洞,韩生脱履涉水而入,行了数十余步,方出洞。洞外豁然开朗,别有洞天。只见一条小径,傍水绕山,韩生沿着小径行了里余,到处蝴蝶纷飞,香风袭人,真是人间天堂,世外桃源。韩生穿过一片松林,看见一座庭院,屏门半开。他进去后,站在庭中,刚想请谒主人,忽有弹筝歌唱之声传入耳中。韩生听了不觉意荡心迷,赞叹不已,遂作歌相和。院中人听见外面有歌声,一会有两个漂亮侍儿出来招呼韩生,并请他入见两位主人。这两位主人是李姐和棠娘。李姐名李芳华,二十二、三岁,面如白玉,不施胭脂,穿白绫衣绿绉裳;棠娘名棠锦英,二十岁不到,颜如桃花,穿乾红衣翠油裳。两人光彩动人,绰约宛如神仙,两旁侍儿十几人,个个美艳非常,惟不见一男子。韩生见房中摆设华丽,二女雍容华贵,怀疑其乃是大家闺秀、王公贵戚子女,在此别墅中隐居。李姐、棠娘招呼韩生就坐,并设酒宴款待。席间二女命侍儿吹笛鼓筝,或歌或舞,韩生非常高兴,亦有些醉意,自作歌一首。二女闻之,亦各赋一首以言志。宴罢,二女命侍儿带韩生去就寝。韩生上床后久久不能入睡,眼前尽是二女姿容音貌,不能忘怀,乃作一诗以自励。又闻得隔壁棠娘在低声歌艳词,韩生呻吟反侧,不能入寐。二更时分,有人点烛启扉而入,原来是李姐与棠娘。李姐揭开床被,脱衣突入韩生怀中。韩生情不能禁,两下交合。棠娘坐在案边旁视良久,春情亦动,遂唱一曲。韩生搂抱棠娘,亦云雨一番。事毕,时有山鹃鸣,韩生愕然惊觉,已失二女之所在。帐屏几床之类全都不见了,只有身上衣服如故,自己在两树间凭石而坐。韩生略有所悟,乃定目四瞻,仰见两树:一是素李,花如积雪;一是海棠,英如升霞,方知芳华乃是李树之精,锦英者乃海棠之精,自己为物魅所惑。韩生怅然彷徨,题诗一首而去。
衡山望日台。推荐。爱诗词网。(明)孙应鳌天鸡初鸣海乌泣①,翔阳弭节六龙集②。扶桑既登始将行③,揽衣起向悬岩立。沧波万里惊涛急,咫尺溟濛如可挹④。映处重渊云锦鲜⑤,望来大壑瑶华湿⑥。是时羽鳞咸伏蛰⑦,空山冻肃寒风袭。广运初看荡漾开,扶摇尚觉升腾涩⑧。突尔飙轮吐爚煜⑨,烟云飞散嗟何及。诸方连彩孤曜流⑩,万色层晖满空入。浮天元气转敛翕⑾,壮怀奇观不可戢⑿。会飞东极狎群仙⒀,合璧精荧一吞吸⒁。【题解】望日台在祝融峰东,是衡山登临的名胜。《南岳志》:“鸡鸣时登台眺望,万山寂静。人间尚属子夜,此处已光彩映射。一望海门,并无遮蔽。日轮广大,百倍寻常。涌出之时,徘徊荡漾,任人注视。”此诗写望日台上看衡山日出的壮观景象。【作者】作者孙应鳌,明代诗人,生平见前湖北《太和宫》诗。【注释】①海乌:海上初升的太阳。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后人遂以“乌”代称太阳。②翔阳:飞翔的太阳。传说中羲和驾六龙车,载着太阳飞翔。弭:停止。节:车行的节度。弭节,车停不前。③扶桑:传说中生长在日出之处的树木。④挹(yi):舀取。⑤云锦鲜:云彩像锦绣一样鲜艳。⑥瑶华:美玉。这里喻白色的花。⑦羽鳞:鸟类与鱼类动物。⑧扶摇:盘旋而上的风。⑨突尔:突然。飙轮:风轮。爚煜(yueyu):光焰。⑩诸方:多方,四方。曜:日光。⑾翕(xi):合。⑿戢(ji):停止。⒀狎:亲近。⒁荧: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