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
名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导读】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是五代时杰出的词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继位,961年至975年在位,世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被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他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现存约三十二首,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以及伤感亡国之痛和对往事的追忆。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大,被称为“词中之帝”。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相见欢”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秋夜月》、《上西楼》,在词史上出现的时间较早,最著名的就是李煜写的《相见欢》。
【原词】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剪不断,理还乱
【注释】
①钩:弯钩状。②锁清秋:说作者被囚深院,悲秋无尽,只有与清冷的秋天相对。清秋:清冷的秋天。秋天的景色因草木凋零憔悴显得凄冷,所以称秋日为清秋。③理:整理。④离愁:指去国之愁、亡国之恨。⑤一般:一种。
【译诗】
我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举头望着月亮,月亮弯如钩。
像眼前这梧桐被紧锁在深院,
独自一人,面对着清冷的秋。
那用剪子剪不断越理越乱的,
是切肤的亡国之痛离别之愁,
想起往日已逝去的悠悠岁月,
别有种难言的痛楚涌上心头。
【赏析】
这首词名叫“相见欢”,咏的却是别离愁。李煜亡国后,被迫离开了自己的都城金陵,被囚居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内,过着“以泪洗面”的凄凉寂寞的日子。在一个清冷的秋夜,词人独自登上西楼,为离别、寂寞的愁苦所缠绕,写下了这首词。
首句“无言独上高楼”是叙事,定下了全词凄凉哀婉的基调。“无言”二字,意蕴极深,心事深深埋在心底,无人倾诉,不愿倾诉,也无法倾诉。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的神情,可见心情是多么抑郁,而如钩的残月更增添了人事的悲凉。俯视楼下,深院被萧飒的秋色所笼罩。一个“锁”字把孤独寂寞的情绪渲染到极致。这里,表面上看起来是写梧桐、写深院、实际是写人,写自己。“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自己,已无法分辨,也无须分辨,情与景达到了高度的融合。词的下片直抒胸臆。“剪不断”三句,以麻丝比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形象化,极其生动,历来为人所称道。末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是点睛之笔,饱含了作者极度的伤心和沉痛。这“别是一般”的“滋味”,多少年让读者咀嚼品尝、意味无穷。
李煜相见欢。推荐。爱诗词网。李煜名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导读】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是五代时杰出的词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继位,961年至975年在位,世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被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他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现存约三十二首,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以及伤感亡国之痛和对往事的追忆。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大,被称为“词中之帝”。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相见欢”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秋夜月》、《上西楼》,在词史上出现的时间较早,最著名的就是李煜写的《相见欢》。【原词】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①。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②。剪不断,理还乱③,是离愁④,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⑤。【注释】①钩:弯钩状。②锁清秋:说作者被囚深院,悲秋无尽,只有与清冷的秋天相对。清秋:清冷的秋天。秋天的景色因草木凋零憔悴显得凄冷,所以称秋日为清秋。③理:整理。④离愁:指去国之愁、亡国之恨。⑤一般:一种。【译诗】我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举头望着月亮,月亮弯如钩。像眼前这梧桐被紧锁在深院,独自一人,面对着清冷的秋。那用剪子剪不断越理越乱的,是切肤的亡国之痛离别之愁,想起往日已逝去的悠悠岁月,别有种难言的痛楚涌上心头。【赏析】这首词名叫“相见欢”,咏的却是别离愁。李煜亡国后,被迫离开了自己的都城金陵,被囚居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内,过着“以泪洗面”的凄凉寂寞的日子。在一个清冷的秋夜,词人独自登上西楼,为离别、寂寞的愁苦所缠绕,写下了这首词。首句“无言独上高楼”是叙事,定下了全词凄凉哀婉的基调。“无言”二字,意蕴极深,心事深深埋在心底,无人倾诉,不愿倾诉,也无法倾诉。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的神情,可见心情是多么抑郁,而如钩的残月更增添了人事的悲凉。俯视楼下,深院被萧飒的秋色所笼罩。一个“锁”字把孤独寂寞的情绪渲染到极致。这里,表面上看起来是写梧桐、写深院、实际是写人,写自己。“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自己,已无法分辨,也无须分辨,情与景达到了高度的融合。词的下片直抒胸臆。“剪不断”三句,以麻丝比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形象化,极其生动,历来为人所称道。末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是点睛之笔,饱含了作者极度的伤心和沉痛。这“别是一般”的“滋味”,多少年让读者咀嚼品尝、意味无穷。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侠女》是《聊斋志异》中一篇流溢着奇光异彩的小说。全篇没有头尾完整、交待详备的故事情节,而是着力于人物的一二奇行异事,写得虚虚实实、闪闪烁烁。小说写家境贫困,以书画为生计赡养老母的顾生,与其母常周济不知从何而来、对门而居的老妪少女,甚至老妪病逝后代为安葬。女则知恩图报,为其生子,但又不肯嫁与顾生。其女行踪诡异,剑术超群,曾以匕首掷杀纠缠顾生并侵犯自己的白狐娈童,最后提仇人头来与顾告别,自言是司马官之女,为报籍家之仇,隐姓埋名三年之久。小说极写此女的特立独行、卓尔不群。在那个封建礼教禁锢森严的社会,一个年轻女子,不怕抛头露面,不避男女之嫌,而又冷若冰霜;受顾家母子周济,不拒亦不谢,然又入顾家代母操作,为顾母洗创敷药,俨然如妇。尤其是她为报顾生养母送终之德,怜顾贫不能成婚,为之生子的异行,乃是离经叛道的异端之尤,济贫助人的侠义之极。篇名题为“侠女”,作品突出侠女的侠义之行,充分表现出作者反叛封建礼教的勇气和尊崇女性的民主意识。
这篇小说从思想到艺术明显地受到司马迁史传文学的影响。《史记·游侠列传》写朱家“振人不瞻,先从贫贱始。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写郭解“急人之难,免雠于更。“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对游侠的“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阸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的高尚品格给予热烈赞扬。《刺客列传》则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聂政、荆轲等五名刺客勇敢抗暴、视死如归的英雄行为,热情歌颂他们自我牺牲,以报知己者的侠义精神。作者于篇末赞道:“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侠女》写侠女为报顾生孝养其母,以身相报,为其延一线之续,以成彼之孝的侠行,又写其以一孤弱女子,独力抗暴报仇的异行,明显可以见出是兼采游侠之同情贫苦百姓,“专趋人之急”,“已诺必诚,不爱其躯”与刺客的勇敢抗暴和自我牺牲、以报知己的侠义精神。甚至司马迁借句践之语惋惜荆轲“不讲刺剑之术”而失败,《侠女》就大写侠女剑术之神异而大功告成。《侠女》在艺术表现上也继承了《游侠列传》和《刺客列传》不重故事情节的首尾联贯、完整铺写,而注重人物奇行异事的描绘,以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特点,重在以为人作妇生子的异行来表现侠女的侠义性格。如将三篇作品对照看,我们可以十分明显地见出这种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的承继关系。
聊斋志异之侠女。推荐。爱诗词网。《侠女》是《聊斋志异》中一篇流溢着奇光异彩的小说。全篇没有头尾完整、交待详备的故事情节,而是着力于人物的一二奇行异事,写得虚虚实实、闪闪烁烁。小说写家境贫困,以书画为生计赡养老母的顾生,与其母常周济不知从何而来、对门而居的老妪少女,甚至老妪病逝后代为安葬。女则知恩图报,为其生子,但又不肯嫁与顾生。其女行踪诡异,剑术超群,曾以匕首掷杀纠缠顾生并侵犯自己的白狐娈童,最后提仇人头来与顾告别,自言是司马官之女,为报籍家之仇,隐姓埋名三年之久。小说极写此女的特立独行、卓尔不群。在那个封建礼教禁锢森严的社会,一个年轻女子,不怕抛头露面,不避男女之嫌,而又冷若冰霜;受顾家母子周济,不拒亦不谢,然又入顾家代母操作,为顾母洗创敷药,俨然如妇。尤其是她为报顾生养母送终之德,怜顾贫不能成婚,为之生子的异行,乃是离经叛道的异端之尤,济贫助人的侠义之极。篇名题为“侠女”,作品突出侠女的侠义之行,充分表现出作者反叛封建礼教的勇气和尊崇女性的民主意识。这篇小说从思想到艺术明显地受到司马迁史传文学的影响。《史记·游侠列传》写朱家“振人不瞻,先从贫贱始。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写郭解“急人之难,免雠于更。“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对游侠的“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阸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的高尚品格给予热烈赞扬。《刺客列传》则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聂政、荆轲等五名刺客勇敢抗暴、视死如归的英雄行为,热情歌颂他们自我牺牲,以报知己者的侠义精神。作者于篇末赞道:“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侠女》写侠女为报顾生孝养其母,以身相报,为其延一线之续,以成彼之孝的侠行,又写其以一孤弱女子,独力抗暴报仇的异行,明显可以见出是兼采游侠之同情贫苦百姓,“专趋人之急”,“已诺必诚,不爱其躯”与刺客的勇敢抗暴和自我牺牲、以报知己的侠义精神。甚至司马迁借句践之语惋惜荆轲“不讲刺剑之术”而失败,《侠女》就大写侠女剑术之神异而大功告成。《侠女》在艺术表现上也继承了《游侠列传》和《刺客列传》不重故事情节的首尾联贯、完整铺写,而注重人物奇行异事的描绘,以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特点,重在以为人作妇生子的异行来表现侠女的侠义性格。如将三篇作品对照看,我们可以十分明显地见出这种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的承继关系。为了塑造好这位卓尔不群的侠女形象,作者在现实描绘上涂抹了一层神异色彩。侠女与顾生母子的互相帮助完全是现实的街邻交往,侠女以身相报、为其生子延嗣的细节描写虽为异行,却也极为生活化。而侠女的来无影去无踪,以匕首掷杀白狐,以革囊提仇人头,甚而知顾生“福薄无寿,此儿可光门闾”,最后“女一闪如电,瞥尔间遂不复见”。以上种种描写,倍增侠女神异,这种把现实神幻化的艺术手法,使得人物灵光四射,异采夺目,使其侠行义胆更加光彩过人。这种把现实神异化的艺术手法,还起到了把现实的内容虚化的作用,如雾里看花,朦朦胧胧,似真似幻。如小说实写侠女灭狐:“女以匕首望空抛掷,戛然有声,灿若长虹;俄一物堕地作响。生急烛之,则一白狐,身首异处矣。”而对其报仇之大事,则只用笑提仇人头来与顾生告别这样的侧面描写,即虚写来表现。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正如但明伦所评:“报仇是本文正面,剑术是报仇实迹,正面难写,而实迹又不可不写。乃于此处借狐以写匕首之神异。后之杀仇取头,只用虚写便足。”说明虚写(侧面描写、概略说明)避免了难写的实事,而又达到、甚至超过了实写(正面描写、直接具体的描绘)的艺术效果。试想如果在一短篇小说中大段大段地铺叙侠女报仇过程,反而会令人感到冗长平淡,不如仅用极少的笔墨写她用匕首击杀白狐,后只点出她取回仇人之头这样的虚实结合的写法来得强烈集中、凝炼含蓄,使侠女性格特征的表现更为深刻有力。这种把现实神异化,对侠女虚虚实实的描写,使得侠女是人似仙,如真似幻,如“神龙见首不见尾”(王渔洋回末评)。小说还采用这种写法,实写详写侠女与顾生母子的交往,以突出她以身相报的侠义行为,虚写略写她的来历、行踪、报仇经过,“只一句两句,正不知包却几许事情,省却几许笔墨”(毛宗岗评《三国演义》的虚写)。一方面倍增侠女的神异,一方面以简省的笔墨反映了更为广泛复杂的情节内容,增加了作品内容的容量,同时又使作品结构紧凑、集中、精炼,充分显示出蒲翁对于短篇小说谋篇布局的精湛造诣。悬念是小说引人入胜的重要因素,设置悬念是小说结构艺术的重要手段。《侠女》善设悬念,将侠女行动诡秘、身份来历不明、剑术高超神异写得闪烁迷离,使人频生疑窦,悬想不已,直到最后侠女挟人头而至,慷慨陈词,才使人释疑。紧接着又境界翻新,写侠女“一闪如电,瞥尔间遂不复见”,给读者留下悬想的无穷天地,比之一般小说篇末释疑即止,匠心独运,结构巧妙,艺术魅力更大,显示出作者营构短篇的过人功力。
【诗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出处】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意思】又一次为友人送行,那萋萋的芳草呀,也意蕴着别离的深情。【全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诗得“题”的意思。【鉴赏】白居易的这首诗因四个方面的原因而闻名。一是为他青年时期作品。他的《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是现存白氏作品中最早的一首,该诗题下作者原注:“时年十五。”而这首作于贞元三年(787),时年十六。二是此诗为应考之作。按科场规定,应试作品限定题目,前加“赋得”二字。这种命题作文,不仅不是作者有感而发,而且体式上的规矩严格,不容易产生佳作,应制诗得以传世的可谓凤毛麟角,而此诗居然在白居易大量作品中,居于显要地位,一直为后世所乐道。三是白居易因此诗而一举成名,由此步入诗坛。据载,白居易自江南入京,晋谒名士顾况。顾况见他年轻,打趣地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可是当读到投献诗文中的“野火烧不尽”二句,大为激赏:“道得个语,居即易矣!”并为之延誉,遂声名大振(见唐代张固《幽闲鼓吹》与宋代尤袤《全唐诗话》),竟至产生轰动效应。明代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叙白谒顾事如前述)长安冰雪至夏月则价等金璧,白诗名动闾阎,每需冰雪,论筐取之,不复论价,日日如是。”四是此诗原意以古原草写别情,本无惊人之处,只是按《楚辞·招隐》“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意加以衍生而已,可是前四句的“咏草”却不同凡响,无怪乎顾况大为赏识。后世欣赏这首诗,也可以说大多数人已不着眼于写别情,而注目于咏草,由咏草获得哲理性启示。诗人原以草为喻,写景抒情,构成意境,本无意于说理,可是恰恰道出了哲理。这种“理语”仍是景语或情语。因为理融于形,如盐入于水,因而不使人觉得抽象概念,反觉得隽永有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原上草,郊原上的草,覆盖面很广。离离,茂盛貌。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绿草如茵的芳甸,也就是“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诗人由起句的景语一下子探入其内在规律,继之以“一岁一枯荣”的理语。由“荣”想到其“枯”,并点明“枯”能转化为现在的“荣”。一年生植物野草,虽然有荣、枯的变化,可是植根于大地,有着强劲的生命力,虽枯仍会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递进一层,从不畏外界凌虐的角度,进一步说明野草的旺盛生命力。野火,秋冬草枯时放哨火。原为古代刀耕火耨时代的习俗。实为烧掉枯的叶茎,既芟锄芜杂,又消灭害虫卵,且可为肥料,都是为了日后草的萌发、生长。这里将“野火”视为焚毁草的力量。野火一烧,成燎原之势,火烈威猛,对于枯草来说,必然是“烧尽”。说“烧不尽”,是“春风吹又生”,因埋于地下的根仍在,从草的生命方面看,是不得“尽”的。枯、荣,写草的茎叶变化;尽、生,写草的体与根关系。草,虽枯仍能荣,虽尽还会生,草生命力的顽强可见。缘草不畏自然界的秋霜冬雪,不怕外力的纵火燃烧,始终能生能荣,且呈“离离”之势,使人可以联想到一切有根柢有生命力的事物,总是能战胜外力,永葆青春的。这首诗诗人意在以春草萋萋喻别情凄凄,一表草盛以示情深,一表草又生以喻情不绝。可是在流传过程中,人们往往将诗的前四句提取出来备加赞扬,津津乐道生命不绝、事物无穷的道理。尤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更为人常常摘出引用,以说明论点。从对《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鉴赏来说,前四句与后四句是浑成一体的,而且前四句是为后四句服务的,可是从文学鉴赏的复杂性说,也不排斥截取诗的一部分由原意而引申新义的做法,因此这首抒情诗的部分可以视为哲理性的诗句。
芳草萋萋满别情。推荐。爱诗词网。【诗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出处】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意思】又一次为友人送行,那萋萋的芳草呀,也意蕴着别离的深情。【全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诗得“题”的意思。【鉴赏】白居易的这首诗因四个方面的原因而闻名。一是为他青年时期作品。他的《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是现存白氏作品中最早的一首,该诗题下作者原注:“时年十五。”而这首作于贞元三年(787),时年十六。二是此诗为应考之作。按科场规定,应试作品限定题目,前加“赋得”二字。这种命题作文,不仅不是作者有感而发,而且体式上的规矩严格,不容易产生佳作,应制诗得以传世的可谓凤毛麟角,而此诗居然在白居易大量作品中,居于显要地位,一直为后世所乐道。三是白居易因此诗而一举成名,由此步入诗坛。据载,白居易自江南入京,晋谒名士顾况。顾况见他年轻,打趣地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可是当读到投献诗文中的“野火烧不尽”二句,大为激赏:“道得个语,居即易矣!”并为之延誉,遂声名大振(见唐代张固《幽闲鼓吹》与宋代尤袤《全唐诗话》),竟至产生轰动效应。明代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叙白谒顾事如前述)长安冰雪至夏月则价等金璧,白诗名动闾阎,每需冰雪,论筐取之,不复论价,日日如是。”四是此诗原意以古原草写别情,本无惊人之处,只是按《楚辞·招隐》“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意加以衍生而已,可是前四句的“咏草”却不同凡响,无怪乎顾况大为赏识。后世欣赏这首诗,也可以说大多数人已不着眼于写别情,而注目于咏草,由咏草获得哲理性启示。诗人原以草为喻,写景抒情,构成意境,本无意于说理,可是恰恰道出了哲理。这种“理语”仍是景语或情语。因为理融于形,如盐入于水,因而不使人觉得抽象概念,反觉得隽永有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原上草,郊原上的草,覆盖面很广。离离,茂盛貌。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绿草如茵的芳甸,也就是“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诗人由起句的景语一下子探入其内在规律,继之以“一岁一枯荣”的理语。由“荣”想到其“枯”,并点明“枯”能转化为现在的“荣”。一年生植物野草,虽然有荣、枯的变化,可是植根于大地,有着强劲的生命力,虽枯仍会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递进一层,从不畏外界凌虐的角度,进一步说明野草的旺盛生命力。野火,秋冬草枯时放哨火。原为古代刀耕火耨时代的习俗。实为烧掉枯的叶茎,既芟锄芜杂,又消灭害虫卵,且可为肥料,都是为了日后草的萌发、生长。这里将“野火”视为焚毁草的力量。野火一烧,成燎原之势,火烈威猛,对于枯草来说,必然是“烧尽”。说“烧不尽”,是“春风吹又生”,因埋于地下的根仍在,从草的生命方面看,是不得“尽”的。枯、荣,写草的茎叶变化;尽、生,写草的体与根关系。草,虽枯仍能荣,虽尽还会生,草生命力的顽强可见。缘草不畏自然界的秋霜冬雪,不怕外力的纵火燃烧,始终能生能荣,且呈“离离”之势,使人可以联想到一切有根柢有生命力的事物,总是能战胜外力,永葆青春的。这首诗诗人意在以春草萋萋喻别情凄凄,一表草盛以示情深,一表草又生以喻情不绝。可是在流传过程中,人们往往将诗的前四句提取出来备加赞扬,津津乐道生命不绝、事物无穷的道理。尤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更为人常常摘出引用,以说明论点。从对《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鉴赏来说,前四句与后四句是浑成一体的,而且前四句是为后四句服务的,可是从文学鉴赏的复杂性说,也不排斥截取诗的一部分由原意而引申新义的做法,因此这首抒情诗的部分可以视为哲理性的诗句。
【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出处】唐·杜牧《赤壁》【意思】唉!如果周郎当时没有东风之便【全诗】《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注释】①赤壁:三国时赤壁,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②销:销蚀。将:拿起。③东风两句:意为周瑜破曹全靠火攻,没有东风,火攻则败,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将不会形成。铜雀,台名,二乔,乔家两姐妹。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是周瑜的妻子。锁二乔,意指吴国灭亡。【全诗赏析】此诗咏史,作于会昌四年(844)黄州任上。长江上有赤壁多处,三国鏖兵之赤壁本在湖北蒲圻,而此诗所咏为黄州赤壁,当时亦传为火烧曹公处,诗人未予深究也无须深究。后苏东坡沿袭了这一附会,世又称东坡赤壁。前二是一个引子,它抛开了以山河形胜开端的老套,而从一片铁戟写起;而这一片出土的废铁与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战争相联系,磨洗去时间的斑斑锈迹,便引起人们对历史的追忆。这样一个见微知著的开端,在构思上非常新颖巧妙。后二作史论,是全诗的精义所在。这不是抽象议论,而是假设推出的可能产生的形象画面:如果不是东风为周郎提供机遇,那么曹公就会打败吴国而掳走二乔,曹公呜呼之后,还会出现“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宫怨情景。宋人许彦周冒失地批评此诗“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穷书生)不识好恶。”殊不知两句之意实在此不在彼,特蕴藉言之,增人感慨。其好处一在以形象代抽象,一在见微知著。两句意味,或谓是“对周瑜的嘲讽”,即“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意。周郎何可嘲讽,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为曹公惋惜。曹操是赤壁一战的失败者,他和杜牧一样注过《孙子》,深谙兵法,就个人才略而言,不在周郎之下,岂能以一战之成败论英雄?对读《题乌江亭》:“胜败从来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不以成败论英雄,机遇是十分重要的,这两个观念在杜牧是有着切身体会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他,深知“东风不与周郎便”是个什么味道。在诗中为历史人物翻案,内容的深曲严肃与形式的风流妩媚结合得天衣无缝,这就是所谓独持峭拗,雄姿英发。
东风不与周郎便。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出处】唐·杜牧《赤壁》【意思】唉!如果周郎当时没有东风之便【全诗】《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注释】①赤壁:三国时赤壁,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②销:销蚀。将:拿起。③东风两句:意为周瑜破曹全靠火攻,没有东风,火攻则败,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将不会形成。铜雀,台名,二乔,乔家两姐妹。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是周瑜的妻子。锁二乔,意指吴国灭亡。【全诗赏析】此诗咏史,作于会昌四年(844)黄州任上。长江上有赤壁多处,三国鏖兵之赤壁本在湖北蒲圻,而此诗所咏为黄州赤壁,当时亦传为火烧曹公处,诗人未予深究也无须深究。后苏东坡沿袭了这一附会,世又称东坡赤壁。前二是一个引子,它抛开了以山河形胜开端的老套,而从一片铁戟写起;而这一片出土的废铁与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战争相联系,磨洗去时间的斑斑锈迹,便引起人们对历史的追忆。这样一个见微知著的开端,在构思上非常新颖巧妙。后二作史论,是全诗的精义所在。这不是抽象议论,而是假设推出的可能产生的形象画面:如果不是东风为周郎提供机遇,那么曹公就会打败吴国而掳走二乔,曹公呜呼之后,还会出现“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宫怨情景。宋人许彦周冒失地批评此诗“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穷书生)不识好恶。”殊不知两句之意实在此不在彼,特蕴藉言之,增人感慨。其好处一在以形象代抽象,一在见微知著。两句意味,或谓是“对周瑜的嘲讽”,即“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意。周郎何可嘲讽,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为曹公惋惜。曹操是赤壁一战的失败者,他和杜牧一样注过《孙子》,深谙兵法,就个人才略而言,不在周郎之下,岂能以一战之成败论英雄?对读《题乌江亭》:“胜败从来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不以成败论英雄,机遇是十分重要的,这两个观念在杜牧是有着切身体会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他,深知“东风不与周郎便”是个什么味道。在诗中为历史人物翻案,内容的深曲严肃与形式的风流妩媚结合得天衣无缝,这就是所谓独持峭拗,雄姿英发。
【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出处】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译注】怎么能低着眉头,弯着腰去侍奉权贵,这样做绝不能使我开心欢笑。摧眉:低下眉头,一说低头。折腰:弯腰。事:侍奉。【用法例释】用以形容鄙于卑躬屈膝,不媚权贵的高贵品行。[例]唐朝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别人去攀附,找靠山,见了皇帝背朝天,他偏要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鄙弃权势,保持自我。(王维友《贱骨头、软骨头、硬骨头》)【鉴赏】原诗中有“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这两句大意是说,最好是到名山求仙。骑白鹿以遨游的典故,出自《楚辞·哀时命》:“浮云雾而人冥兮,骑白鹿而容与。”萧统《陶渊明传》:“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出职,赋归去来。”这是李白这两句诗的出典。李白不得志于当时,遂有出世之想。不为权贵摧眉折腰,表明李白有一副傲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鼓舞了后人坚毅的独立人格。做人要有抱负,不随世浮沉,不做随风倒的墙头草。一般有气节的人,也常用这两句诗来表示自己的清高自守,不向权贵低头。【原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赏析】这首诗的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作于作者人生最得意辉煌的长安经历之后。诗以梦境为线索,写了游天姥山遇见仙人的美妙过程;当梦醒回到现实后,诗人表达了人生万事如流水的虚无思想,最后又以高傲不屈的人格精神振起,预示了他将寻求“开心”的人生未来。此诗起笔飘忽,结尾豪放,梦境奇特,描写精彩,将本来没有的景象写得活灵活现,神仙洞天一节令人叫绝。能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与作者的性情有关,更与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人生实践有关。由此解读此诗时应注意另一个关键,人生经历的现实其实是作者创作想象的基础,不然就不会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那样愤激的话语,因此这是一篇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巧妙结合的诗篇。此外还要注意,李白固然天才纵横,但他并非不读书。他的有些诗通篇用典,足见其博学功夫。此诗写得浪漫,对前人典籍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屈原的《离骚》中飞腾上天的景象描写,不正是启发此诗的来源?诗中那些“兮”字,难道不是骚体的痕迹?因此,天空尽管绚烂奇妙,还须立地想去,没有地,何来天?诗如此,学习如此,人生如此。
使我不得开心颜。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出处】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译注】怎么能低着眉头,弯着腰去侍奉权贵,这样做绝不能使我开心欢笑。摧眉:低下眉头,一说低头。折腰:弯腰。事:侍奉。【用法例释】用以形容鄙于卑躬屈膝,不媚权贵的高贵品行。[例]唐朝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别人去攀附,找靠山,见了皇帝背朝天,他偏要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鄙弃权势,保持自我。(王维友《贱骨头、软骨头、硬骨头》)【鉴赏】原诗中有“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这两句大意是说,最好是到名山求仙。骑白鹿以遨游的典故,出自《楚辞·哀时命》:“浮云雾而人冥兮,骑白鹿而容与。”萧统《陶渊明传》:“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出职,赋归去来。”这是李白这两句诗的出典。李白不得志于当时,遂有出世之想。不为权贵摧眉折腰,表明李白有一副傲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鼓舞了后人坚毅的独立人格。做人要有抱负,不随世浮沉,不做随风倒的墙头草。一般有气节的人,也常用这两句诗来表示自己的清高自守,不向权贵低头。【原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赏析】这首诗的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作于作者人生最得意辉煌的长安经历之后。诗以梦境为线索,写了游天姥山遇见仙人的美妙过程;当梦醒回到现实后,诗人表达了人生万事如流水的虚无思想,最后又以高傲不屈的人格精神振起,预示了他将寻求“开心”的人生未来。此诗起笔飘忽,结尾豪放,梦境奇特,描写精彩,将本来没有的景象写得活灵活现,神仙洞天一节令人叫绝。能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与作者的性情有关,更与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人生实践有关。由此解读此诗时应注意另一个关键,人生经历的现实其实是作者创作想象的基础,不然就不会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那样愤激的话语,因此这是一篇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巧妙结合的诗篇。此外还要注意,李白固然天才纵横,但他并非不读书。他的有些诗通篇用典,足见其博学功夫。此诗写得浪漫,对前人典籍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屈原的《离骚》中飞腾上天的景象描写,不正是启发此诗的来源?诗中那些“兮”字,难道不是骚体的痕迹?因此,天空尽管绚烂奇妙,还须立地想去,没有地,何来天?诗如此,学习如此,人生如此。
为人性僻耽佳句。推荐。爱诗词网。摘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这个人性情怪僻偏颇,为吟出美妙的诗句常常入了迷,造语如果不能打动读者,到死也不会罢休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语出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新添水槛供垂钓,故著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性僻:性情怪僻偏颇。这里是自谦之词。耽:沉溺,入迷。佳句:妙句,出色的句子。惊人:打动人心。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这个人性情怪僻偏颇,为吟出美妙的诗句常常入了迷,造语如果不能打动读者,到死也不会罢休的。此诗大约作于761年,诗人面对锦江水势如海的壮阔景致一时拙于诗思,写出这开头两句。它表现出作者严谨认真的写作态度,说明诗人对佳句的苦心追求,“其警悟后学不浅”(朱瀚语)。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或只引后一句来说明创作上的苦心追求。例如①“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进行诗歌创作的原则,也是后世文人进行文学创作的座右铭。(摘自刘金树《语不惊人死不休》)②杜甫一生严谨创作,在熔字炼句上下过苦功夫。晚年他在草堂曾作诗一首记述自己的创作心得,其中最著名的警句即为“语不惊人死不休”。离开了这种矢志追求的强烈愿望和进取精神,任何灵感都会在松懈之中瓦解,任何天才也要在懒散之中泯灭。(摘自李嘉曾《“语不惊人死不休”——谈开展创造性思维的进攻原理》)③在这组七言律诗中,诗人不但寄寓了深广的忧思和复杂的情感,而且就结构的严谨、对仗的工整、语调的妥贴、音律的和谐诸方面,颇下了一番推敲提炼、精益求精的功夫。这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态度,无疑是写诗所必需的。(摘自田耒《浓妆淡抹贵相宜》)④“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篇文章在当年,无疑似一石激起千层浪,掀起轩然大波。(摘自张家康《陈独秀与章士钊》)⑤杜甫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写诗自应追求新奇,奇到绝处,就有“惊人”的效果。(摘自党治国《语不惊人近正声》)
如意君传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第一快活奇书》,又名《无恨天》。七十二回。题“泽州陈天池先生著”。陈天池,字香泉,泽州(今山西晋城一带)人。成书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
如意君传。推荐。爱诗词网。如意君传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第一快活奇书》,又名《无恨天》。七十二回。题“泽州陈天池先生著”。陈天池,字香泉,泽州(今山西晋城一带)人。成书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现存主要版本有撷华书局排印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资料室;文记书店排印本。明弘治年间,恰值太上老君生辰,普天下诸神都到玄圃为老君祝寿。大士身边的金童、玉女,见三教之神混在一处,颇为滑稽,因相对一笑,应劫降落凡尘。玉女生为孝宗皇帝的女儿;金童生在龙图学士田友三家,取名文泉。文泉生来聪慧异常,连孝宗皇帝都有所听闻,让友三带他上朝,赐给项圈,誉为神童。有一次随父上朝,内侍报说有熊入城,皇上因问主何吉凶。文泉回答说熊兆火灾,果然应验。有一次出朝,来到琉璃河边,见马贩子赶着一群马,文泉叫父亲买下其中一匹,果然是匹千里驹。友三见文泉既聪慧又有志气,因此请了个文武全才的先生来教他。十二岁之时,便成了个饱学之士,州试乡试,获春秋文武四冠。入京赴考,又钦点文武状元,除文华殿侍读,招为驸马。而公主则正是那位应劫降落凡尘的玉女。不久,孝宗皇帝驾崩,太子接位,是为正德。江南发生了科举舞弊案,正德皇帝派文泉夫妇前往处理。文泉在江南举行复试,妥善地处理了这件大事,然后携公主游览西湖,夫妇于湖上吟诗联句,十分快乐。皇上在京师正委派工部侍郎成汝勋,选择了山西平阳府一处地方,动工兴建馆甥城。府第建成,豪华壮丽,汝勋被授为王府长史。正好驸马、公主也从江南回京复命。皇上大喜,又命太监刘瑾点选年少宫女十数人,作为驸马的侍媵,刑部侍郎卢兴邦之女文鸾、户部郎中王亮之女彩凤都在选。皇上又封文泉为如意君,于是文武百官,护送驸马迁往新居。霸州府有刘六、刘七,从弘治时便造反作乱,此时势力更盛。打听得驸马、公主归省,想攻打馆甥城。春官院辅宾王守仁探知消息,将计就计,诱敌深入,擒刘七及其部将赵风子、齐彦名,把刘六围困在绝流谷中。恰好驸马夫妇省亲归来,一起攻绝流谷。刘六的部下杀刘六来降。所俘均解往京师。驸马在归途中又截获刘瑾给刘六的密信,于是面奏皇上,将刘瑾铲除,刘瑾的家产全部赐给了如意君。朝觐归来,如意君将父母迎至宫内奉养。不久,公主又生了一子,如意君乃在永安招募游民,垦荒采茶,关厢起市;又回到家乡,将皇上所赐刘瑾家产赈济乡邻。忽报西域有贼寇犯境,皇上令如意君领军出征。贼中有女将曰翡翠娘者,武艺高强,容貌出众,常败天朝军将。如意君经多次战斗,终于将其擒获,奏凯回朝。皇上将翡翠娘赐给如意君,又封他为王,从此,天下太平,四夷咸服。公主还为如意君收了美女绛仙,纳了四个美姬。如意君则将府中年岁较大的宫女放出,嫁给侍卫为妻。如意君乃与众美人悠游宴乐,长枕大被,尽享人间艳福。如意君已入中年了,因思急流勇退,于是五上奏章,辞隐林泉。后来,他的妹妹做了皇后,他入京朝贺,又送父母至山东兄长处奉养,因此登泰山,谒孔庙,与衍圣公联姻。归途中,剪除恶宦熊家父子三人后,又表彰了孝妇。这时,大雨成灾,黄河泛滥,如意君乃陈治河之策,堵塞缺口,拯救难民。以后又为僧尼择配,替学究伸冤,训诲族众,整饬家风……田家诸媛得配,鸾凤齐鸣。如意君的儿子也多中了进士,在朝为官,而且都能为君分忧,为民操劳:或输粮贱粜,或为民平冤;或为皇上督军浙闽,或于后方陈筹海条规,因之大破海贼。而如意君则于暗中考核儿子们的政绩、官声。最后众子归省,共祝冈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