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秋浦:地名,在安徽省贵池县西。唐时此地生产银和铜。红星乱紫烟:红星乱于紫烟。意思是,红色火星在紫色烟雾中迸射飞舞。乱:形容火星飞迸的样子。赧郎明月夜:青年工人脸庞被炉火照得通红,在月夜里显得格外明亮有光彩。赧(nan):因羞愧而脸红。这里形容冶炼工人被炉火映红的脸色。郎:古代青年男子的美称。动寒川:意思是在清冷的水波上震荡。
【鉴赏导示】
李白这首诗描绘出一幅冶炼工人月夜冶炼的壮美图画。很明显,这是对冶炼工人的赞颂。这在李白的诗歌中是仅见的一首,在我国古代诗歌中也是少见的。
【鉴赏】
这是李白漫游秋浦时所写的《秋浦歌》中的一首。《秋浦歌》共十七首。本诗是其中的第十四首,是描绘冶炼工人的劳动景状的。秋浦是唐代铜和银的产地,李白来到秋浦,能够用诗歌来表现当时手工业工人的生活是难能可贵的。
开头两句写冶炼的场景。一起笔就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照亮了天宇和地面。笔势夸张,场景壮丽,而升腾的紫烟中迸射着红色火星,更是色彩纷呈。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透过这生动的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新奇、兴奋、惊叹之情。后两句直接描绘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工人的脸庞被炉火照得通红,在月色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红润,而他们的劳动歌声、雄壮的旋律在寒夜的水面上回荡着。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得颇耐人寻味。“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指炉火映红人脸。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结句,关合了上下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诗人独特的感受,也是夸张之笔,揭示了冶炼工人的内心世界,饱含了诗人的赞美之情。
这是一幅瑰伟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的神奇之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全诗笔力雄健,情调昂扬,是一曲对冶炼工人的赞歌。
【鉴赏要点】
[1]名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2]以景写情,情从景出。[3]语言清新自然。[4]笔力雄健、情调昂扬。[5]采用了夸张、映衬手法作描写。
秋浦歌 李白。推荐。爱诗词网。【唐】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注释】秋浦:地名,在安徽省贵池县西。唐时此地生产银和铜。红星乱紫烟:红星乱于紫烟。意思是,红色火星在紫色烟雾中迸射飞舞。乱:形容火星飞迸的样子。赧郎明月夜:青年工人脸庞被炉火照得通红,在月夜里显得格外明亮有光彩。赧(nan):因羞愧而脸红。这里形容冶炼工人被炉火映红的脸色。郎:古代青年男子的美称。动寒川:意思是在清冷的水波上震荡。【鉴赏导示】李白这首诗描绘出一幅冶炼工人月夜冶炼的壮美图画。很明显,这是对冶炼工人的赞颂。这在李白的诗歌中是仅见的一首,在我国古代诗歌中也是少见的。【鉴赏】这是李白漫游秋浦时所写的《秋浦歌》中的一首。《秋浦歌》共十七首。本诗是其中的第十四首,是描绘冶炼工人的劳动景状的。秋浦是唐代铜和银的产地,李白来到秋浦,能够用诗歌来表现当时手工业工人的生活是难能可贵的。开头两句写冶炼的场景。一起笔就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照亮了天宇和地面。笔势夸张,场景壮丽,而升腾的紫烟中迸射着红色火星,更是色彩纷呈。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透过这生动的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新奇、兴奋、惊叹之情。后两句直接描绘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工人的脸庞被炉火照得通红,在月色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红润,而他们的劳动歌声、雄壮的旋律在寒夜的水面上回荡着。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得颇耐人寻味。“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指炉火映红人脸。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结句,关合了上下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诗人独特的感受,也是夸张之笔,揭示了冶炼工人的内心世界,饱含了诗人的赞美之情。这是一幅瑰伟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的神奇之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全诗笔力雄健,情调昂扬,是一曲对冶炼工人的赞歌。【鉴赏要点】[1]名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2]以景写情,情从景出。[3]语言清新自然。[4]笔力雄健、情调昂扬。[5]采用了夸张、映衬手法作描写。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陈平反间计。推荐。爱诗词网。(节自《陈丞相世家》)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①。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荥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汉王谓陈平曰②:“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然大王恣侮人,不能得廉节之士。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③,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④,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即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⑤,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⑥。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⑦。”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⑧陈平乃夜出女子二千人荥阳城东门,楚囚击之。陈平乃与汉王从城西门夜出。遂入关,收散兵复东。【译文】楚王很急迫地攻打汉王,断绝了他的甬道,将汉王围困在荥阳城中已经很久了。汉王很担忧,请求割让荥阳以西的地盘给项王与其讲和,项王不答应。汉王对陈平说:“天下如此纷乱,何时才能安定哪?”陈平说:“项王为人很恭敬,他爱惜人才,所以那些讲求廉节、喜好礼仪的人,都归附于他;至于论功行赏封爵邑之事,他却看得很重,因此有些人又不愿归附他。而今大王你很傲慢,缺少礼节,所以那些讲求廉节的人不来你这里;然而大王你能够很丰厚的封他们的爵邑,因此那些无才而蠢笨,只图钱财而不知廉耻的人,也多愿归汉。如果各自真诚地去除你两个的短处,用两个的长处,那天下在挥指间就可安定了。但是,因大王你恣意侮辱人,所以得不到讲求廉节的人。而楚却有隙可乘,项王那些忠心耿耿之臣,即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这类人,也不过几个人罢了。大王你如能拿出几万斤金子,进行反间计,离间项王君臣关系,以使他们心起猜疑。项王的为人生性好猜忌,相信谗言。这样一来,楚的内部必定相互诛杀。汉便因此而举兵攻打他,楚军必定破败。”汉王认为这计策很可行,便拿出黄金四万斤给陈平,任凭陈平怎么处理,不过问这批金子的出入去向。陈平既用大量的金子在楚军中实施反间计,又在楚军中宣扬钟离昧等诸位将领作为项王的战将,功劳已很多很多了,但是始终得不到割地封王,他们想投奔汉王,与汉一同来灭掉项氏天下,从而分割项王的领地。项王果然中计,不相信钟离昧等人。项王既然生了疑心,便派使节到汉。汉王为此备具了牛、羊、猪等精美食品,举着端进来。汉王见到楚使,故作惊讶地说:“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节,那知是项王的使节。”随即将精美食品拿走,并将粗糙食品拿进来给楚使食用。楚使回去,便将此情形完完全全地报告给项王。项王果然十分怀疑亚父。亚父想急于攻下荥阳城,因项王不相信他,便不听他的意见。亚父知道项王怀疑他,于是十分气愤地说:“天下之事,大局已定了,君王你好自为之,我情愿请求带着这把老骨头回家去。”亚父在回归的路上,还未到彭城,就因他背上长的毒疽而死了。陈平趁着黑夜从荥阳城东门放出二千女子逃出,楚军便跑到东门去攻击抓捕她们。陈平便与汉王趁着黑夜从城的西门逃出去了。到了关中,收聚那些离散的兵马,再向东进攻项羽。【鉴赏】《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本文记述的是陈平用反间计解汉王刘邦荥阳之围,就是因为陈平在陈涉起义后,曾投奔项羽,任都尉,后又归刘邦,他对项羽和刘邦二人知之甚深,故能针对项羽的弱点行计,从而取得了成功。本文分为“献计”、“行计”与“计果”三部分。(一)献计。汉四年(前203),刘邦在荥阳被项羽围攻已久,面临粮绝乏食之危,刘邦欲解荥阳之围,陈平给他献计,分析说:“项王的优点是恭敬爱才,所以廉节好礼之士都归顺他;他的缺点是太看重行赏封爵之事,即不轻易进行封赏,所以有些人不愿归附他。汉王你呢,缺点是傲慢,缺少礼节,因此讲求廉节的人不来你这里;优点是你能很丰厚的进行封赏,因此那些才愚智笨、只图钱财的人多愿归汉。你们两人各自如能去掉两人的缺点,综合两人的优点,那就可以天下无敌了。”此外,陈平又根据项羽生性好妒忌,相信谗言这一弱点,建议行反间计,离间他与亚父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几位忠耿之臣的关系,使之内部互相诛杀,楚必破,荥阳之围必解。(二)行计。陈平以汉王给的四万斤黄金作诱饵,大行其计。其一大量收买楚军官兵;其二在楚军中大造舆论,说钟离昧等跟从楚王征战,劳苦功高,但不能得地封王,现在想投奔汉王,共同消灭楚王,以分割楚王的领地;其三当楚使来汉之时,故意让汉王以精美食品迎接,又故意说他们不是亚父的使节,便以粗糙食品待之。假使节之口在项王面前说亚父范增与汉王有勾结。项王果然中计,不信几位忠耿大臣之言,缓攻荥阳。最后,亚父范增只好愤而请归,引发背疽而死。(三)计果。陈平趁黑夜放出二千女子出东门,让楚军去抓捕她们,然后与汉王等从西门逃出,到关中,聚兵力。全文围绕陈平的设计而展开,步步按陈平的预计而进行,情节曲折生动,充分展现了陈平知己知彼的智谋与韬略。
旧约圣经。推荐。爱诗词网。《圣经·旧约》外国文学作品简析作者:古希伯来人类型:宗教经典和文学总集背景搜索本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圣经·旧约》简称《旧约》,是古代希伯来人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的汇集,为犹太教的经典。《旧约》翻译成希腊文以后,和基督教的经典《新约》组成《新旧约全书》,即《圣经》。它对欧洲的社会生活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流之一(另一源流是希腊罗马文学)。《圣经》中的许多人物形象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通用语言,如“大卫”是勇敢人的代称,“所罗门”是聪明人的代称,“参孙”是大力士的代称,“犹大”是叛徒的代称,“撒旦”是魔鬼的代称等等。在文学创作中,但丁的《神曲》把《圣经》中的神话形象同古代历史人物以及当时意大利政界人物的形象混合在一起,描绘新旧交替时期意大利的社会生活;莎士比亚的剧作中多次引用《圣经》中的话;弥尔顿的《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都取材于《旧约》,还有其他许多作家都沿用了《旧约》中的典故进行创作。从十字架上放下来的耶稣《圣经》完整的中译本为《新旧约全书》,中国基督教协会印发。内容精要《旧约》共39卷,用希伯来文写成。它是犹太教徒根据教义的需要编纂而成的,包括不同时期不同人物所写的文献和作品,内容十分广泛,几乎囊括了犹太及其附近民族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民间流传的口头或书面的重要资料。研究者根据内容和编纂体例,一般把它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法典”,也把它称为“摩西五经”,包括《创世纪》《出埃及记》等5本书;第二部分是“先知书”,包括《士师记》等21本书;第三部分是“杂著”,包括《雅歌》等13本书。其中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的神话、关于大洪水的神话,大卫的故事、参孙的故事等写得最为精彩。上帝创造世界、创造人类的神话传说:上帝用7天时间创造了万事万物和人类始祖。上帝第一天创造了光,分出昼夜;第二天创造了空气,即天空;第三天创造了陆地和海洋,以及花草果树;第四天创造了日月星辰,分出节令时日;第五天创造了水中动物、空中飞鸟;第六天创造了牲畜、昆虫、野兽和人类;第七天上帝累了,休息,后世就把这一天称为“安息日”,成为现在星期天的由来。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开始创造了一个男人亚当,趁亚当熟睡时,取下他的一根肋骨造了一个女人夏娃,使他们成为夫妻,上帝把他们放在伊甸园中,园中有各种树,有生命树,还有分辨善恶的智慧树。上帝告诉亚当可以随意吃各种树上的果子,只是智慧树上的果子不能吃,吃了就会死亡。亚当和夏娃赤身裸体生活,不知羞耻,后来在蛇的引诱下,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从此,两人心明眼亮,有了智慧,也懂得害羞了,用无花果树的叶子把自己赤裸的身体围起来。上帝耶和华发现他们违背自己的旨意,罚蛇用肚子行走,终身吃土;又对夏娃说,我一定增加你怀胎的痛苦,你生产儿女时会伴随着剧烈的疼痛;还对亚当说,你必须终日劳累,汗流满面才能糊口,直到你死。耶和华知道人已经具有分辨善恶的能力,就把他们赶出了伊甸园。挪亚方舟的神话传说:上帝耶和华创造万物和人类后,发现人类的罪恶越来越多,于是下决心发一场大洪水把人类和生物消灭。一个名叫挪亚的人对上帝很虔诚,耶和华叫他造了一艘庞大的方舟,7天之后,在已经下了40昼夜瓢泼大雨的情况下,挪亚带上妻子儿女及各种禽兽躲进了方舟。当洪水泛滥的时候,挪亚已经600岁了,漫无边际的洪水泛滥了150天,地上所有的人和生物都已死去,挪亚打开方舟的窗户,放出一只乌鸦,乌鸦很快飞回来,说明水未退,无处立足。又过了7天,放出一只鸽子,鸽子叼着橄榄叶飞回来了,说明树顶已露出水面,水势已退(以鸽子和橄榄叶象征和平即源于此)。到挪亚601岁时,地上的水全退了,全家人带着飞禽走兽走出方舟,从此,人类和生物才得以生存和延续下来。《旧约》中的诗歌是希伯来民族留给世界各族人民的珍贵遗产,受到历代人们的喜爱。既有古老的劳动歌谣、英雄战歌,也有爱情诗和哀歌等,其中《雅歌》是最优美的作品。《旧约》中的小说和戏剧作品,写得朴实生动,情节曲折,形象逼真,其中《约伯记》对歌德的《浮士德》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旧约》里还有《先知书》,先知们的慷慨陈述表明:犹太社会的律法及教义主要是对上帝的虔诚。知名篇章下列文字节选自《雅歌第三歌》。《雅歌》是优美的爱情诗,在《旧约》这部宗教书中,《雅歌》从头至尾没有提到上帝、神,是惟一不带宗教色彩的篇章。它所描写的完全是恋爱中男女双方真实而自然的感情,语言优美动人,表现出自然、清新、朴实的风格。雅歌第三歌(节选)男:你是多么美丽,我的爱!你的眼睛在面纱里流露爱的光辉。你的秀发飞舞,如一群山羊跳跃着奔下基列的山岗。你的牙洁白如同绵羊刚剪过毛,刚洗干净。整群羊一只也不少;只只都无比匀称。你的嘴唇像朱红缎带,当你启齿时更加秀美。你的面颊在面纱后燃烧。你的颈像大卫王的塔那样又圆又润,一串项链像一千面盾牌挂在周围。你的双乳像一对羚羊,一对双生的小鹿在百合花间吃草。我要在没药山上留下,在乳香山上留下,直到晨风吹拂,直到黑暗消散。你是多么美丽,我的爱,你是多么完美无瑕!跟我来吧,我的新娘,从黎巴嫩,从黎巴嫩的群山,从亚玛拿山顶下来,从狮子和豹子住的示尼珥山和黑门山来。我的爱人我的新娘,你的眼神、你戴的项链,偷走了我的心。你的爱使我欢喜,我的爱侣我的新娘。你的爱胜过美酒,任何香料都比不上你芬芳。你的唇上有蜜的甜味,我亲爱的;你的舌头对于我就是奶与蜜。你的衣服啊,有整个黎巴嫩的芳香。(飞白译)妙语佳句大凡聪明人,都能认识智慧,并尊重有智慧的人。如果你重视智慧,那么你听到智慧话的时候就会变得聪明起来,你的言词也会成为他人的智慧之源。在顺利的时候,人们往往想不到艰难的时刻;而在厄难之中,又往往忘记兴旺的时刻。水里照出的是自己的脸,内心反映的是自己的为人。阅读指导《旧约》作为希伯来的文学总集,它不只是古代希伯来人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宝贵文学遗产,它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从多方面反映古希伯来民族的宗教、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时期的社会生活,它是希伯来民族的发展和兴衰历史的艺术记录,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古希伯来社会生活的图画。希伯来文学尽管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其中许多作品的主题还是积极健康的,例如那些颂扬民族英雄的战歌和故事。特别是那些描写男女恋情的《雅歌》,细腻地表现青年男女的爱情欢乐和痛苦。那些表现爱国主义感情的《哀歌》,情真意切,哀怨动人,凝聚着强烈的爱国激情,哀叹亡国之恨,焕发复国之情。哀悼基督《旧约》中的许多作品都是在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保留着民间创作清新、质朴、健康的艺术风格。一些经过文人加工的作品在艺术上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语言上,一般具有简捷、生动、通俗的特点。《旧约》中的不少作品,善于把神话传说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历史材料与艺术创造结合起来,形成早期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趋向。为此,鲁迅曾在《摩罗诗力说》中给予极高的评价:希伯来“虽多涉信仰教诫,而文章以幽邃庄严胜,教宗文术,此其源泉,灌溉人心,迄今兹未艾。特在以色列族,则止耶利米之声;列王荒矣,帝怒以赫,耶路撒冷遂隳,而种人之舌亦默。当彼留离异地,虽不遽忘其宗邦,方言正信,拳拳未释,然《哀歌》而下,无赓响矣”。阅读建议《旧约》篇幅长,内容浩繁,文体庞杂,加之有些内容宗教色彩浓厚,因此,读者朋友没有必要去通读全书。但有些优秀篇目是值得反复阅读的,像《创世纪》《出埃及记》《大卫和参孙的故事》《雅歌》和《哀歌》《约伯记》和《路得记》等。
【诗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出处】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译注】长安的夜空高挂一片明月,千家万户传出捣衣的声音。捣衣:把衣服放在石上,用棒反复捶击以去污,然后再漂洗。另外,古代制衣,先将布匹放在砧上用棒捣平捣软,以便制作,这个过程也叫捣衣。【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月色的映照下,人们于水边捣洗衣物的情景。[例]那些悬挂在波光和月色中的石码头上,捣衣声啌啌地响成一片,“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小巷后面也颇有点诗意。(陆文夫《梦中的天地》)【鉴赏】一片月光映照着长安城,千家万户,到处都传来捣衣声。捣:读作dao。古代妇女洗衣都用木棒,一面洗,一面打,叫做“捣衣”。现在较偏远的乡村还是有人在溪边捣衣。原诗是描写深闺妇女思念远方的丈夫。如果单独看这二句诗,在美丽的月光下,家家传来捣衣声,画面宁静祥和而动人。【全诗】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鉴赏】《子夜吴歌》为六朝乐府旧题。据载,古代有一个叫子夜的女子造为此曲,因是吴声,故名。李白有四首同题诗作,这里选的是第三首,写征夫妻子秋天对丈夫的思念。开篇四句情景交融,浑成自然,被王夫之誉为“天壤间生成好句”(《唐诗评选》)。秋凉之夜,月华辉洒,砧声阵阵,寒风习习,真是一幅充满秋意的绝妙图景。然而,“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前三句分写秋月、秋声和秋风,从视觉到听觉,再到触觉,都在为第四句的“情”作铺垫:月光是引发相思之情的媒介;捣衣声说明妇女们正在为戍边亲人作赶制征衣的准备(古时裁衣前必先将布帛捣平捣软),其本身就包含着深厚的关切、思念之情;而秋风则最易逗起人的情思和愁绪。对饱经离别之苦的人来说,这三者有一于此,便难以忍受了,何况它们全都聚集在一起?更何况在月白风清的夜晚,整个长安城都响彻那令人心碎的“万户”捣衣之声!这种时刻,有谁能不为这凄凉而又热烈的气氛所感染呢?“总是玉关情”,一语作结,力抵千钧。情而冠以“玉关”,令人联想到遥远的边塞,益觉此情之深长;句首着一“总是”,将前三句目中所见、耳中所闻和肌肤所感囊括净尽,极力突出此情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诗写到这里,整个气氛渲染已足,作者大笔一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盼望战事的早日结束,向往和平安定的生活,这既是诗人的愿望,也是征妇的心声。有此一笔,不仅使全诗主旨更加深刻,而且使“玉关情”愈发浓厚。
万户捣衣声。推荐。爱诗词网。【诗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出处】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译注】长安的夜空高挂一片明月,千家万户传出捣衣的声音。捣衣:把衣服放在石上,用棒反复捶击以去污,然后再漂洗。另外,古代制衣,先将布匹放在砧上用棒捣平捣软,以便制作,这个过程也叫捣衣。【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月色的映照下,人们于水边捣洗衣物的情景。[例]那些悬挂在波光和月色中的石码头上,捣衣声啌啌地响成一片,“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小巷后面也颇有点诗意。(陆文夫《梦中的天地》)【鉴赏】一片月光映照着长安城,千家万户,到处都传来捣衣声。捣:读作dao。古代妇女洗衣都用木棒,一面洗,一面打,叫做“捣衣”。现在较偏远的乡村还是有人在溪边捣衣。原诗是描写深闺妇女思念远方的丈夫。如果单独看这二句诗,在美丽的月光下,家家传来捣衣声,画面宁静祥和而动人。【全诗】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鉴赏】《子夜吴歌》为六朝乐府旧题。据载,古代有一个叫子夜的女子造为此曲,因是吴声,故名。李白有四首同题诗作,这里选的是第三首,写征夫妻子秋天对丈夫的思念。开篇四句情景交融,浑成自然,被王夫之誉为“天壤间生成好句”(《唐诗评选》)。秋凉之夜,月华辉洒,砧声阵阵,寒风习习,真是一幅充满秋意的绝妙图景。然而,“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前三句分写秋月、秋声和秋风,从视觉到听觉,再到触觉,都在为第四句的“情”作铺垫:月光是引发相思之情的媒介;捣衣声说明妇女们正在为戍边亲人作赶制征衣的准备(古时裁衣前必先将布帛捣平捣软),其本身就包含着深厚的关切、思念之情;而秋风则最易逗起人的情思和愁绪。对饱经离别之苦的人来说,这三者有一于此,便难以忍受了,何况它们全都聚集在一起?更何况在月白风清的夜晚,整个长安城都响彻那令人心碎的“万户”捣衣之声!这种时刻,有谁能不为这凄凉而又热烈的气氛所感染呢?“总是玉关情”,一语作结,力抵千钧。情而冠以“玉关”,令人联想到遥远的边塞,益觉此情之深长;句首着一“总是”,将前三句目中所见、耳中所闻和肌肤所感囊括净尽,极力突出此情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诗写到这里,整个气氛渲染已足,作者大笔一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盼望战事的早日结束,向往和平安定的生活,这既是诗人的愿望,也是征妇的心声。有此一笔,不仅使全诗主旨更加深刻,而且使“玉关情”愈发浓厚。
溪上遇雨。推荐。爱诗词网。崔道融《溪上遇雨》唐山水诗鉴赏崔道融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溪上遇雨》有二首,此选一。从诗题看,诗人是在溪上遇雨;从诗中描述的情景看,是写夏日骤雨。明白这两点,读这首小诗便会生出许多曲折的情趣来。“坐看”两句写诗人安坐溪边,远看乌云翻滚,骤雨如注,溪边却晴朗依旧。诗人显然是以一种欣赏的态度,在十分安闲、从容地观赏远山大雨似瀑的景致。但好景不长,“忽惊”二字道出了诗人不曾料到乌云挟雨的极快速度,瞬间,大雨已从头上倾盆而下,而片刻前还大雨喷洒的前山,此刻却被夕阳的红光,照得璀璨夺目。这首小诗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一次遇雨的遭遇,意趣盎然。诗人用“衔”、“喷洒”几个字,把雨拟人化了,似乎夏雨在和诗人开着玩笑,故意调皮地与人周旋。一会儿彼雨此晴,转瞬又此雨彼晴。既写出了夏雨说下便下、要停即停的特点,也表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用词尖新、活泼,形象鲜明,画面变幻,情绪跌宕。有过同样经历的人会觉得诗人是深得夏日雨趣的。
【诗句】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出处】唐·李白《春思》【译注】罗帷,丝织的帐子。这是思妇在向春风发问:我与你春风素不相识,你为何要进入我的闺房?表现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鉴赏】原诗中的燕:古时燕国地方,今河北、辽宁一带。诗中用“燕草”来喻指那个秦妇所思念的丈夫,他很可能是从军到燕地去戍守边防。秦:指古时秦国地方,今陕西一带。怀归:思念家乡的父母妻儿。罗帷:丝织的帷幕。古时人家堂前所挂的帷幕。这首诗写一个秦地妇女怀念远行的丈夫,感情真挚动人。末两句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语意天真巧妙。望风怀想,倍增思妇怀念征夫的情怀。现今人们引用此两句诗,或从字面上来取义,表示对于意外的幸福感到惊喜。【全诗】《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注释1】①燕草二句:意谓我心如秦桑,思君日久;君心若燕草,相思才萌。燕北地气寒冷,生草迟,当秦地桑绿枝低的时候,燕草方生。此处是借眼前景物作兴。燕,丈夫戍边处。秦,妻子居处。②断肠:这里指喜极而泣。【注释2】①春思:春日之思。“春”字语带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天,也喻指男女双方的爱情。②燕草:燕地的春草。宋玉《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故见春草而思归。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一带。乃唐王朝东北边境。③秦:今陕西一带。④罗帏:质地轻软的丝织罗帏。卢照邻《长安古意》:“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帏翠被郁金香。”【翻译】燕草碧如丝,燕地寒野草细如青丝,秦桑低绿枝。三秦暖桑树低垂绿枝。当君怀归日,当良人及春怀归之日,是妾断肠时。却是妾柔肠寸断之时。春风不相识,春风吹闺房却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怎么能轻率进入罗帏?【题解】这是一首思妇诗。诗中描写一位留居秦中的少妇,面对明媚的春光,思念远在边塞的丈夫,流露出少妇忠贞的情感。【赏析】这是一首热烈而又温柔的古相思曲。诗歌开始即以燕草、秦桑起兴,通过对燕、秦两地富有典型特征的景物描绘,表现思妇天涯此时浓厚的相思之情。“燕草如碧丝”是思妇对丈夫服役地境况的虚想;这一虚想本身就包含着思妇的一片深情。试想,在古代,交通、气象均不发达,如果没有一千次、一万次对燕地冷暖的密切关注,没有“万户捣衣声”的秋夜唤起的刻骨相思,没有“一夜絮征袍”的针眼织进的绵密深情,何以有燕草状如碧丝的准确推想?紧承首句,作者的笔触突然又从远到近,从“燕草”转到“秦桑”,不仅突出了所思的遥遥不可期突出了思妇春思的凄苦,而且“燕草”、“秦桑”的场景转换,也使这首叙写春愁闺怨的诗作铅华去尽,走出了闺房、庭院的狭小天地,在空间上拓宽了诗歌抒情的深度厚度,显示了李白诗歌豪迈飘逸的独特风格。另外,选取“秦桑”这一与古代妇女劳作密切相关的典型景物,也显得别具匠心。时当暮春或初夏,这时候绿肥红瘦,正是落花季节,桑叶肥硕,已使绿枝不胜重负。由此我们不难想起《诗经·氓》中以桑之荣枯比弃妇容颜、际遇变迁,浮沉的著名比喻。杜牧有一首《叹花诗》云:“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当然,这是写一位晚归者的追悔与懊恼,而“秦桑低绿枝”则是望归者的自况与感伤,暗寓着备受冷落的思妇的深切期盼。两相对照,我们就不难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象征意义。有了前面比兴句的铺垫,第三、四句的抒情便显得水到渠成,呼之欲出。“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可谓痛极之语。天涯同时,而景物两异,正是“天长路远思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的煎熬,使少妇颇尝“摧心肝”的痛苦,于是情不自禁,作哀怨语。绝少温柔敦厚,言情大胆率直。五、六句是前面所抒情感的进一步发展。少妇思夫,肝肠寸断,于是眼前的一切都为之黯然失色。“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春风,在古典诗词中常是美好事物的象征,然而少妇对此却颇不领情,反而怨其多事,撩人情思。春风化雨,复苏万物,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使少妇嫉妒不已,懊恼不已,而且,长期的空闺独守生活,使少妇不愿面对这姹紫嫣红的季节,孤寂、幽黯的心灵无法承认、接受眼前世界的大红大绿,故而发出“春风不相识”的慨叹。敦煌曲子词《鹊踏技》“叵耐灵鹊多漫语,送喜何曾有凭据”,与此可谓异曲同工,都是痴人痴语,无理而妙,表现了思妇的失望和哀伤情绪。李白曾作诗《寄内》:“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颇能体察、理解古代妇女的不幸遭遇。在李白集中,这种描写“太常妻”们寂寞生活的作品占有不少分量,显示了一代诗人既豪放不羁又儿女情长的丰富精神世界。
春风不相识。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出处】唐·李白《春思》【译注】罗帷,丝织的帐子。这是思妇在向春风发问:我与你春风素不相识,你为何要进入我的闺房?表现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鉴赏】原诗中的燕:古时燕国地方,今河北、辽宁一带。诗中用“燕草”来喻指那个秦妇所思念的丈夫,他很可能是从军到燕地去戍守边防。秦:指古时秦国地方,今陕西一带。怀归:思念家乡的父母妻儿。罗帷:丝织的帷幕。古时人家堂前所挂的帷幕。这首诗写一个秦地妇女怀念远行的丈夫,感情真挚动人。末两句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语意天真巧妙。望风怀想,倍增思妇怀念征夫的情怀。现今人们引用此两句诗,或从字面上来取义,表示对于意外的幸福感到惊喜。【全诗】《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注释1】①燕草二句:意谓我心如秦桑,思君日久;君心若燕草,相思才萌。燕北地气寒冷,生草迟,当秦地桑绿枝低的时候,燕草方生。此处是借眼前景物作兴。燕,丈夫戍边处。秦,妻子居处。②断肠:这里指喜极而泣。【注释2】①春思:春日之思。“春”字语带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天,也喻指男女双方的爱情。②燕草:燕地的春草。宋玉《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故见春草而思归。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一带。乃唐王朝东北边境。③秦:今陕西一带。④罗帏:质地轻软的丝织罗帏。卢照邻《长安古意》:“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帏翠被郁金香。”【翻译】燕草碧如丝,燕地寒野草细如青丝,秦桑低绿枝。三秦暖桑树低垂绿枝。当君怀归日,当良人及春怀归之日,是妾断肠时。却是妾柔肠寸断之时。春风不相识,春风吹闺房却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怎么能轻率进入罗帏?【题解】这是一首思妇诗。诗中描写一位留居秦中的少妇,面对明媚的春光,思念远在边塞的丈夫,流露出少妇忠贞的情感。【赏析】这是一首热烈而又温柔的古相思曲。诗歌开始即以燕草、秦桑起兴,通过对燕、秦两地富有典型特征的景物描绘,表现思妇天涯此时浓厚的相思之情。“燕草如碧丝”是思妇对丈夫服役地境况的虚想;这一虚想本身就包含着思妇的一片深情。试想,在古代,交通、气象均不发达,如果没有一千次、一万次对燕地冷暖的密切关注,没有“万户捣衣声”的秋夜唤起的刻骨相思,没有“一夜絮征袍”的针眼织进的绵密深情,何以有燕草状如碧丝的准确推想?紧承首句,作者的笔触突然又从远到近,从“燕草”转到“秦桑”,不仅突出了所思的遥遥不可期突出了思妇春思的凄苦,而且“燕草”、“秦桑”的场景转换,也使这首叙写春愁闺怨的诗作铅华去尽,走出了闺房、庭院的狭小天地,在空间上拓宽了诗歌抒情的深度厚度,显示了李白诗歌豪迈飘逸的独特风格。另外,选取“秦桑”这一与古代妇女劳作密切相关的典型景物,也显得别具匠心。时当暮春或初夏,这时候绿肥红瘦,正是落花季节,桑叶肥硕,已使绿枝不胜重负。由此我们不难想起《诗经·氓》中以桑之荣枯比弃妇容颜、际遇变迁,浮沉的著名比喻。杜牧有一首《叹花诗》云:“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当然,这是写一位晚归者的追悔与懊恼,而“秦桑低绿枝”则是望归者的自况与感伤,暗寓着备受冷落的思妇的深切期盼。两相对照,我们就不难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象征意义。有了前面比兴句的铺垫,第三、四句的抒情便显得水到渠成,呼之欲出。“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可谓痛极之语。天涯同时,而景物两异,正是“天长路远思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的煎熬,使少妇颇尝“摧心肝”的痛苦,于是情不自禁,作哀怨语。绝少温柔敦厚,言情大胆率直。五、六句是前面所抒情感的进一步发展。少妇思夫,肝肠寸断,于是眼前的一切都为之黯然失色。“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春风,在古典诗词中常是美好事物的象征,然而少妇对此却颇不领情,反而怨其多事,撩人情思。春风化雨,复苏万物,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使少妇嫉妒不已,懊恼不已,而且,长期的空闺独守生活,使少妇不愿面对这姹紫嫣红的季节,孤寂、幽黯的心灵无法承认、接受眼前世界的大红大绿,故而发出“春风不相识”的慨叹。敦煌曲子词《鹊踏技》“叵耐灵鹊多漫语,送喜何曾有凭据”,与此可谓异曲同工,都是痴人痴语,无理而妙,表现了思妇的失望和哀伤情绪。李白曾作诗《寄内》:“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颇能体察、理解古代妇女的不幸遭遇。在李白集中,这种描写“太常妻”们寂寞生活的作品占有不少分量,显示了一代诗人既豪放不羁又儿女情长的丰富精神世界。
墨子非攻。推荐。爱诗词网。[上]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①。至攘人犬豕鸡豚者②,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滋甚③,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④,其不仁滋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⑤,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滋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⑥,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诚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⑦?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注释〕 ① 亏: 损害。 ② 攘: 偷盗、窃取。 ③ 滋: 更加。 ④ 苟: 假如。⑤ 拖: 夺取。 ⑥ 以此说往: 以此类推。 ⑦ 奚: 什么。[中] 子墨子言曰: 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诚欲毁誉之审①,赏罚之当,刑政之不过失。是故子墨子曰,古者有语:“谋而不得②,则以往知来③,以见知隐④。”谋若此,可得而知矣。今师徒唯毋兴起⑤,冬行恐寒,夏行恐暑,此不可以冬夏为者也。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今唯毋废一时,则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今尝计军出,竹箭、羽旄、幄幕、甲盾、拨劫⑥,往而靡弊腑冷不反者⑦,不可胜数;又与矛戟戈剑乘车,其往则碎折靡弊而不反者,不可胜数;与其牛马肥而往、瘠而反,往死亡而不反者,不可胜数;与其涂道之修远,粮食辍绝而不继⑧,百姓死者,不可胜数也;与其居处之不安,食饭之不时,饥饱之不节,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胜数。丧师多不可胜数,丧师尽不可胜计,则是鬼神之丧其主后⑨,亦不可胜数。国家发政,夺民之用,废民之利,若此甚众。然而何为为之?曰:“我贪伐胜之名,及得之利,故为之。”子墨子言曰: 计其所自胜,无所可用也。计其所得,反不如所丧者之多。今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攻此不用锐,且无杀而徒得此然也。杀人多必数于万,寡必数于千,然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且可得也。今万乘之国,虚数于千,不胜而入;广衍数于万,不胜而辟。然则土地者,所有余也;王民者,所不足也。今尽王民之死,严下上之患,以争虚城,则是弃所不足,而重所有余也。为政若此,非国之务者也。饰攻战者言曰: 南则荆吴之王,北则齐晋之君,始封于天下之时,其土地之方,未至有数百里也;人徒之众,未至有数十万人也。以攻战之故,土地之博至有数千里也,人徒之众至有数百万人。故当攻战而不可不为也。子墨子言曰: 虽四五国则得利焉,犹谓之非行道也。譬若医之药人之有病者然。今有医于此,和合其祝药之于天下之有病者而药之,万人食此,若医四五人得利焉,犹谓之非行药也⑩。故孝子不以食其亲,忠臣不以食其君。古者封国于天下,尚者以耳之所闻⑪,近者以目之所见,以攻战亡者不可胜数。何以知其然也?东方有莒之国者,其为国甚小,间于大国之间,不敬事于大,大国亦弗之从而爱利,是以东者越人夹削其壤地,西者齐人兼而有之。计莒之所以亡于齐越之间者,以是攻战也。虽南者陈蔡,其所以亡于吴越之间者,亦以攻战。虽北者且一不著何,其所以亡于燕代胡貊之间者,亦以攻战也。是故子墨子言曰: 古者王公大人,诚欲得而恶失,欲安而恶危,故当攻战而不可不非。饰攻战者之言曰: 彼不能收用彼众,是故亡。我能收用我众,以此攻战于天下,谁敢不宾服哉?子墨子言曰: 子虽能收用子之众,子岂若古者吴阖闾哉?古者吴阖闾教士七年,奉甲执兵,奔三百里而舍焉,次注林⑫。出于冥隘之径⑬,战于柏举,中楚国而朝宋与及鲁。至夫差之身,北而攻齐,舍于汶上,战于艾陵,大败齐人而葆之大山,东而攻越,济三江五湖,而葆之会稽。九夷之国莫不宾服。于是退不能赏孤⑭,施舍群萌⑮,自恃其力,伐其功,誉其智,怠于教,遂筑姑苏之台,七年不成。及若此,则吴有离罢之心。越王勾践视吴上下不相得,收其众以复其仇,入北郭,徙大内,围王宫,而吴国以亡。昔者晋有六将军,而智伯莫为强焉,计其土地之博,人徒之众,欲以抗诸侯,以为英名。攻战之速,故差论其爪牙之士,比列其舟车之卒,以攻中行氏而有之。以其谋为既已足矣,又攻兹范氏而大败之。并三家以为一家,而不止,又围赵襄子于晋阳。及若此,则韩魏亦相从而谋曰:“古者有语:‘唇亡则齿寒。’赵氏朝亡,我夕从之;赵氏夕亡,我朝从之。《诗》曰:‘鱼水不骛⑯,陆将何及乎⑰!’”是以三主之君一心戮力,辟门除道,奉甲兴士,韩魏自外,赵氏自内,击智伯大败之。是故子墨子言曰: 古者有语曰:“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今以攻战为利,则盖尝鉴之于智伯之事乎?此其为不吉而凶,既可得而知矣。〔注释〕 ① 诚: 的确。 ② 谋而不得: 谋划得不到结论。 ③ 以往知来: 根据往事推知未来。 ④ 以见知隐: 根据现象推知本质。 ⑤ 师徒: 军队。⑥ 拨: 大盾。劫: 刀柄。 ⑦ 靡弊: 残破、凋敝。 ⑧ 辍绝: 断绝。 ⑨ 主后: 主祭的人及其后代。 ⑩ 行药: 通用的良方。 ⑪ 尚者: 先前。 ⑫ 注林: 地名。⑬ 冥隘: 地名。 ⑭ 赏: 抚恤,照顾。 ⑮ 萌: 百姓。 ⑯鱼水不骛: 鱼在水中游得不快。⑰陆将何及: 离水上陆,后悔莫及。[下] 子墨子言曰: 今天下之所誉善者,其说将何哉?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誉之与?意亡非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誉之与?虽使下愚之人,必曰:“将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誉之。”今天下之所同义者,圣王之法也。今天下之诸侯将犹多皆攻伐并兼,则是有誉义之名,而不察其实也。此譬犹盲者之与人同命白黑之名,而不能分其物也,则岂谓有别哉?是故古之知者之为天下度也,必顺虑其义而后为之行。是以动则不疑,远迩咸得其所欲,而顺天鬼百姓之利,则知者之道也。是故古之仁人有天下者,必反大国之说,一天下之和,总四海之内,焉率天下之百姓,以农臣事上帝山川鬼神。利人多,功故又大,是以天赏之,鬼富之,人誉之,使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名参乎天地①,至今不废。此则知者之道也,先王之所以有天下者也。今王公大人、天下之诸侯则不然,将必皆差论其爪牙之士,皆列其舟车之卒伍,于此为坚甲利兵,以往攻伐无罪之国。入其国家边境,芟刈其禾稼,斩其树木,堕其城郭以湮其沟池②,攘杀其牲牷,燔溃其祖庙,劲杀其万民,覆其老弱,迁其重器。卒进而柱乎斗,曰:“死命为上,多杀次之,身伤者为下,又况失列北桡乎哉③,罪死无赦!”以惮其众④。夫无兼国覆军,贼虐万民,以乱圣人之绪。意将以为利天乎?夫取天之人,以攻天之邑,此刺杀天民,剥振神之位,倾覆社稷,攘杀其牺牲,则此上不中天之利矣。意将以为利鬼乎?夫杀天之人,灭鬼神之主,废灭先王,贼虐万民,百姓离散,则此中不中鬼之利矣。意将以为利人乎?夫杀之人,为利人也悖矣⑤。又计其费,此为害生之本,竭天下百姓之财用不可胜数也,则此下不中人之利矣。今夫师者之相为不利者也,曰将不勇,士不奋,兵不利,教不习,师不众,卒不和,威不圉,围之不久,争之不疾,系之不强,植心不坚⑥,与国诸侯疑。与国诸侯疑,则敌生虑而意赢矣。遍具此物,而致从事焉,则是国家失卒,而百姓易务也⑦。今不尝观其说好攻伐之国?若使中兴师,君子,庶人也必且数千,徒倍十万,然后足以师而动矣。久者数岁,速者数月。是上不暇听治,士不暇治其官府,农夫不暇稼穑,妇人不暇纺绩织纴,则是国家失卒,而百姓易务也。然而又与其车马之疲弊也,幔幕帷盖,三军之用,甲兵之备,五分而得其一,则犹为序疏矣。然而又与其散亡道路,道路辽远,粮食不继傺⑧,食饮不时,厕役以此饥寒冻馁疾病,而转死沟壑中者,不可胜计也。此其为不利于人也,天下之害厚矣。而王公大人乐而行之,则此乐贼灭天下之万民也,岂不悖哉!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若使此四国者得意于天下,此皆十倍其国之众,而未能食其地也,是人不足而地有余也。今又以争地之故而反相贼也,然则是亏不足而重有余也。今逮夫好攻伐之君又饰其说以非子墨子曰: 以攻伐之为不义,非利物与?昔者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此皆立为圣王,是何故也?子墨子曰: 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彼非所谓攻,谓诛也⑨。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殛之,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龙生于庙,犬哭乎市,夏冰,地坼及泉,五谷变化,民乃大振。高阳乃命玄宫,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雷电勃振,有神人面鸟身,若瑾以侍,搤矢有苗之祥,苗师大乱,后乃遂几⑩。禹既已克有三苗,焉磨为山川,别物上下,卿制大极,而神明不违,天下乃静,则此禹之所以征有苗也。逮至乎夏王桀,天有酷命,日月不时,寒暑杂至,五谷焦死,鬼呼国,鹤鸣十夕余。天乃命汤于镳宫,用受夏之大命:“夏德大乱,予既卒其命于天矣,往而诛之,必使汝堪之。”汤焉敢奉率其众,是以向有夏之境,帝乃使阴暴毁有夏之城。少少,有神来告曰:“夏德大乱,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予既受命于天,天命融隆火于夏之城间西北之隅。”汤奉桀众以克有夏,属诸侯于薄,荐章天命,通于四方,而天下诸侯莫敢不宾服,则此汤之所以诛桀也。逮至乎商王纣,天不序其德,祀用失时,兼夜中十日雨土于薄,九鼎迁止,妇妖宵出,有鬼宵吟,有女为男,天雨肉,棘生乎国道,王况自纵也⑪。赤鸟衔珪,降周之岐社,曰:“天命周文王伐殷有国。”泰颠来宾,河出绿图,地出乘黄。武王践功,梦见三神,曰:“予既沈渍殷纣于酒德矣,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武王乃攻狂夫,反商之周,天赐武王黄鸟之旗。王既已克殷,成帝之来,分主诸神,祀纣先王,通维四夷,而天下莫不宾,焉袭汤之绪,此即武王之所以诛纣也。若以此三圣王者观之,则非所谓攻也,所谓诛也。则夫好攻伐之君,又饰其说以非子墨子曰: 子以攻伐为不义,非利物与?昔者楚熊丽始封此睢山之间,越王繄亏,出自有遽,始邦于越,唐叔与吕尚邦齐晋。此皆地方数百里,今以并国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是故何也?子墨子曰: 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古者天子之始封诸侯也,万有余。今以并国之故,万国有余皆灭,而四国独立。此譬犹医之药万有余人,而四人愈也。则不可谓良医矣。则夫好攻伐之君又饰其说曰: 我非以金玉、子女、壤地为不足也,我欲以义名立于天下,以德来诸侯也。子墨子曰: 今若有能以义名立于天下,以德求诸侯者,天下之服可立而待也。夫天下处攻伐久矣,譬若童子之为马然。今若有能信效先利天下诸侯者,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小国城郭之不全也,必使修之;布粟之绝,则委之,币帛不足,则共之。以此效大国,则小国之君悦。人劳我逸,则我甲兵强。宽以惠,缓易急,民必移。易攻伐以治我国,攻必倍。量我师举之费,以争诸侯之毙,则必可得而序利焉。督以正,义其名,必务宽吾众,信吾师,以此授诸侯之师,则天下无敌矣,其为下不可胜数也。此天下之利,而王公大人不知而用,则此可谓不知利天下之巨务矣。是故子墨子曰: 今且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诚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今欲为仁义,求为上士,尚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非攻之为说,而将不可不察者此也。〔注释〕 ① 参: 立。 ② 湮: 填埋。 ③ 失列北桡: 落伍败北。④ 惮: 恐吓。⑤ 悖: 荒谬,矛盾,背理。 ⑥ 植心不坚: 决心不坚定。⑦ 易务: 另寻生计。⑧ 傺: 接济。 ⑨ 攻: 攻伐掠夺。诛: 以有义诛讨不义。 ⑩ 几: 式微,衰败。⑪ 况: 愈益,更加。【鉴赏】 墨子非攻的学说,是劳动人民期待和平生活,保护自己劳动成果的朴素愿望的提升。墨子从劳动人民朴素的道德观念出发,概括兼相爱、交相利的兼爱说,又从兼爱说引申出非攻的概念。墨子用私有制社会普遍的道德规范“勿偷盗”,来类比论证非攻的概念。现在假设有一人,闯入人家的果园菜园,偷窃人家的桃李瓜姜,人听到了都会说他不对,当政者抓到了会惩罚他。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不劳而获,亏人自利。偷人家犬豕鸡豚牛马;屠杀无辜,抢掠衣裘戈剑;翻墙而入,绑架人之子女;挖洞入室,窃人之金玉布帛,都是不仁义的行为,应该处罚。现在天下的好战之国齐晋楚越,要使这四国得意于天下,即使再有10倍多的人口,都开发不完广袤的土地,本来是人不足,而地有余,现在却又要争地以战,互相攻杀,这分明是“亏不足(人口)而重有余(土地)”的蠢事。南方楚越之王,北方齐晋之君,所有余的是土地,所不足的是人民,他们尽民之死,以争虚城,是弃所不足(人口),而重所有余(土地),这不是国家应该干的事。齐晋楚越等大国,占有广大未开垦的土地,不足的是垦荒种地的人民。攻伐兼并战争,杀所不足,争所有余,荒谬背理。墨子历数好战大国攻伐掠夺战争的罪状。耽误农时,使百姓陷于饥饿。发动战争,春天耽误人民耕稼树艺,秋天影响人民收获劳动成果。哪怕耽误一个农时季节,百姓饥寒冻馁而死的就不可胜数。抢掠人民辛勤创造的财富。今王公大人,天下诸侯,策动爪牙之士,排列舟车卒伍,打造坚甲,秣马厉兵,攻伐无罪之国,侵入边境,抢割庄稼,砍伐树木,抢掠牲畜,把人民辛勤创造的财富,窃为己有,是不劳而获,亏人自利,犹如强盗。《孙子·军事篇》和《九地篇》说:“侵掠如火”,“掠乡分众”,“掠于饶野”,正是大国掠夺小国的状况的真实写照。好攻伐之国,动辄兴兵10万,连年战争,农夫无暇稼穑,妇女无暇纺织。被迫征战的大国百姓,征途因饥饿、疾病死者不可胜数,战斗丧师多不可胜数,丧师尽不可胜计,攻下三里之城,杀人多必数万,寡必数千。攻伐掠夺战争,对交战双方百姓,都是巨大灾难。结论是繁为攻伐,实在是天下的巨害。墨子非攻,不是反对一切战争。墨子不是把一切攻伐战争,都归结为不义,加以反对。他不是反对一切战争的非暴力论者。墨子向当时的好攻伐之君,宣传非攻学说,好战国君为自己的攻伐掠夺行为辩护,非难墨子,似乎墨子反对一切战争,这当然是误解。墨子在战国大攻小、强执弱的战略形势下,选择守小国,确定战略防御的方针,这种战略防御,不是消极的,是积极的。守小国,不限于守自己的家乡,无论什么地方出现大国强国攻伐掠夺小国弱国的情况,墨子都力图制止。墨子说:“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墨子非攻救守,是主动的侠义正义之举。墨子针对好攻伐之君的误解,自我辩护说:“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 彼非所谓攻,谓诛也。”墨子主张战争分为正义和非正义两类,大国强国攻伐掠夺小国弱国为不义,而小国弱国组织自卫,抗击诛讨敢于入侵的大国强国敌寇,是正义的举动。前者叫“攻”(攻伐掠夺),后者叫“诛”(诛讨不义),概念类别不同,物情事理有别,不可混淆。积极的战略防御,在总体上处于守势,为了有效防御,根本消除威胁,有时也采取短暂的进攻行动,打出去,并且打赢,这就是墨子所说的“诛”(诛讨不义)。把“诛”(诛讨不义)纳入战略防御可采取的行动范围,表现了墨家战略防御的积极性质。墨子非攻的学说,在今天仍有积极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