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山救母
你看过动画片《宝莲灯》吗?沉香劈山救母、勇斗二郎神的故事,很精彩吧?这部动画片就是根据下面这则神话改编的,想一看究竟吗?那就马上进入这个故事吧!
在华山西峰上,有一块巨石,拦腰断为三截,石下的空间宛如一个妇人仰卧时留下的印痕,形象生动。这就是斧劈石,世间流传的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相传,玉帝的三女儿三圣母住在西岳庙内的雪映宫里,百姓求签问卜,无不异常灵验,所以宫内一年四季香火兴旺。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三娘娘。
有一年春天,一位姓刘名玺字彦昌的书生进京赶考。华阴是他的必经之地,他听说西岳庙里的三娘娘非常灵验,就恭恭敬敬地走进庙里,诚惶诚恐地上了一炷香,叩了三个头,想问一问自己的前途如何。
不料,三圣母那天并不在宫中,刘彦昌连抽三签都是空签。想到十载寒窗,却功名无望,刘彦昌不由悲从心中来,便写了一首打油诗,题在雪映宫的墙壁上。
在这首惹起事端的诗里,刘彦昌这样写道:“刘玺提笔怒满腔,怨乃圣母三娘娘,安居神龛心如铁,枉受香火在一方。”写完了诗,刘彦昌顿觉消了些气,看了看四周的景色,然后扬长而去。
当天,三圣母回到宫中,看到墙上的诗,不由得又羞又恼。她的随身丫环灵芝更是义愤填膺,安慰三圣母说:“公主且莫生气,想那狂生去了没多远,我一定给他点儿颜色看看,为公主报这侮谩之仇。”于是,主仆二人驾起云头,唤来风伯雨师和雷公电母,命令他们即刻作法。
当时,刘彦昌正在赶路。突然之间,晴朗的天空一下子阴云密布,一刹那间便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暴雨如注,还没等他想出个所以然来,已变成了一只落汤鸡。可怜他一介书生,没挣扎几步,就跌倒在泥泞中。
三圣母怨恨已消,心中大快,令四位仙师收去云雨,站在云头向下仔细一望,这才发现倒在地上的竟是一位眉清目秀、弱不禁风的白面书生。只见他的蓝衫上沾满泥水,书箱倾翻一旁,文房四宝散落一地。
三圣母想到这场风雨说不定会就此断送这位书生的前程,不由得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灵芝见刘彦昌的狼狈相,早动了恻隐之心,又看三圣母对刘彦昌心生爱慕,更欲成人之美,连忙说:“那书生并无恶意。这场风雨也太猛了些。我们可不能见死不救呀。”
说着,她纤指一点,一作竹篱茅舍就出现在刘彦昌的前方。茅屋里走出了一位白发老婆婆和一位妙龄村姑来。婆婆与村姑把昏迷不醒的刘彦昌搀进了茅屋,煎药熬汤,照料得十分周到。不久,刘彦昌醒过来了,但身子却十分虚弱,在村姑和婆婆的热情挽留下,他又住了些日子。
在这段日子里,村姑与刘彦昌一见如故,他们竹间和诗,灯下伴读,相敬如宾,不久,便结为夫妻。
这之后,考期在即,刘彦昌不敢久留,于是约定归期,恋恋不舍地赴京应试去了。
这婆婆乃是灵芝所变,村姑则是多情的三圣母。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后,大为震怒,立即派二郎神前去捉拿三圣母。二郎神来到雪映宫,斥责三圣母违犯天规,罪责难赦。三圣母却表示,宁可仙籍除名,也要与刘彦昌两情相伴,白头偕老。二郎神一气之下,施展法力把三圣母压在了华山西峰的石头下。
刘彦昌辞别了三圣母后,到京城赶考,榜上有名,很快被朝廷派往洛州出任知县。他春风得意,急于回家团聚,然后偕妻子同去洛州赴任。
可是几个月前喜结良缘的那作竹篱茅舍早已荡然无存。刘彦昌四处打听,人们都说那儿从来没有过什么村庄,更没有什么婆婆与村姑。刘彦昌欲哭无泪,欲诉无门,只好独自一人到洛州赴任去了。
三圣母在与刘彦昌生活的那段日子已经有了身孕,她被压在华山下,竟然在山下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沉香,并用血书包裹着沉香,让丫环灵芝送往洛州刘彦昌处。
这时,刘彦昌才知道自己的妻子原来是位神仙。他为三圣母的深情所感动,也为她被压在华山下气愤不已,但他一介凡人,又有什么办法呢?只好一心一意地抚养着沉香。
很快,沉香已经长成了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郎,从父亲的口中,他得知了自己的身世。悲痛万分的沉香暗暗下定决心,要去华山救出母亲。
灵芝为了使沉香练出一身能够战胜二郎神的武艺,也为了能从天宫盗出最神秘的武器——神斧,她不惜毁坏了自己千年修炼来的道行,化身为石。在灵芝的帮助下,沉香不但获得了神斧,而且学会了一身超强武艺。当沉香觉得报仇救母的时机已到,便怀着满腔的仇恨来到华山。
但偌大一个华山,到处巨石林立,哪里才是母亲被压之处呢?找来找去总是找不到,沉香不由急得放声大哭,一直哭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这时,连山神也被沉香的哭声所感动,他小心翼翼地出来指点说:“可怜的孩子啊,你娘就压在莲花峰下面。”
沉香遵照山神指点,擦干眼泪,驾起云朵,升到半空中,举起神斧朝西峰顶端奋力劈下。只听轰然一声,天摇地动,巨石拦腰断为三截。三圣母从巨石下慢慢走出来,一时间,母子俩悲喜交集,不由痛哭失声。
此后,多事的二郎神又来惹是生非,沉香凭自己一身神武的本领将二郎神打败了。一家人终于团圆了,而刘彦昌也弃官不做,来到华山隐居,一家三口幸福地过日子。只是,那位忠义的灵芝已经不能再看到这幸福的一家了……
劈山救母。推荐。爱诗词网。劈山救母你看过动画片《宝莲灯》吗?沉香劈山救母、勇斗二郎神的故事,很精彩吧?这部动画片就是根据下面这则神话改编的,想一看究竟吗?那就马上进入这个故事吧!在华山西峰上,有一块巨石,拦腰断为三截,石下的空间宛如一个妇人仰卧时留下的印痕,形象生动。这就是斧劈石,世间流传的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相传,玉帝的三女儿三圣母住在西岳庙内的雪映宫里,百姓求签问卜,无不异常灵验,所以宫内一年四季香火兴旺。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三娘娘。有一年春天,一位姓刘名玺字彦昌的书生进京赶考。华阴是他的必经之地,他听说西岳庙里的三娘娘非常灵验,就恭恭敬敬地走进庙里,诚惶诚恐地上了一炷香,叩了三个头,想问一问自己的前途如何。不料,三圣母那天并不在宫中,刘彦昌连抽三签都是空签。想到十载寒窗,却功名无望,刘彦昌不由悲从心中来,便写了一首打油诗,题在雪映宫的墙壁上。在这首惹起事端的诗里,刘彦昌这样写道:“刘玺提笔怒满腔,怨乃圣母三娘娘,安居神龛心如铁,枉受香火在一方。”写完了诗,刘彦昌顿觉消了些气,看了看四周的景色,然后扬长而去。当天,三圣母回到宫中,看到墙上的诗,不由得又羞又恼。她的随身丫环灵芝更是义愤填膺,安慰三圣母说:“公主且莫生气,想那狂生去了没多远,我一定给他点儿颜色看看,为公主报这侮谩之仇。”于是,主仆二人驾起云头,唤来风伯雨师和雷公电母,命令他们即刻作法。当时,刘彦昌正在赶路。突然之间,晴朗的天空一下子阴云密布,一刹那间便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暴雨如注,还没等他想出个所以然来,已变成了一只落汤鸡。可怜他一介书生,没挣扎几步,就跌倒在泥泞中。三圣母怨恨已消,心中大快,令四位仙师收去云雨,站在云头向下仔细一望,这才发现倒在地上的竟是一位眉清目秀、弱不禁风的白面书生。只见他的蓝衫上沾满泥水,书箱倾翻一旁,文房四宝散落一地。三圣母想到这场风雨说不定会就此断送这位书生的前程,不由得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灵芝见刘彦昌的狼狈相,早动了恻隐之心,又看三圣母对刘彦昌心生爱慕,更欲成人之美,连忙说:“那书生并无恶意。这场风雨也太猛了些。我们可不能见死不救呀。”说着,她纤指一点,一作竹篱茅舍就出现在刘彦昌的前方。茅屋里走出了一位白发老婆婆和一位妙龄村姑来。婆婆与村姑把昏迷不醒的刘彦昌搀进了茅屋,煎药熬汤,照料得十分周到。不久,刘彦昌醒过来了,但身子却十分虚弱,在村姑和婆婆的热情挽留下,他又住了些日子。在这段日子里,村姑与刘彦昌一见如故,他们竹间和诗,灯下伴读,相敬如宾,不久,便结为夫妻。这之后,考期在即,刘彦昌不敢久留,于是约定归期,恋恋不舍地赴京应试去了。这婆婆乃是灵芝所变,村姑则是多情的三圣母。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后,大为震怒,立即派二郎神前去捉拿三圣母。二郎神来到雪映宫,斥责三圣母违犯天规,罪责难赦。三圣母却表示,宁可仙籍除名,也要与刘彦昌两情相伴,白头偕老。二郎神一气之下,施展法力把三圣母压在了华山西峰的石头下。刘彦昌辞别了三圣母后,到京城赶考,榜上有名,很快被朝廷派往洛州出任知县。他春风得意,急于回家团聚,然后偕妻子同去洛州赴任。可是几个月前喜结良缘的那作竹篱茅舍早已荡然无存。刘彦昌四处打听,人们都说那儿从来没有过什么村庄,更没有什么婆婆与村姑。刘彦昌欲哭无泪,欲诉无门,只好独自一人到洛州赴任去了。三圣母在与刘彦昌生活的那段日子已经有了身孕,她被压在华山下,竟然在山下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沉香,并用血书包裹着沉香,让丫环灵芝送往洛州刘彦昌处。这时,刘彦昌才知道自己的妻子原来是位神仙。他为三圣母的深情所感动,也为她被压在华山下气愤不已,但他一介凡人,又有什么办法呢?只好一心一意地抚养着沉香。很快,沉香已经长成了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郎,从父亲的口中,他得知了自己的身世。悲痛万分的沉香暗暗下定决心,要去华山救出母亲。灵芝为了使沉香练出一身能够战胜二郎神的武艺,也为了能从天宫盗出最神秘的武器——神斧,她不惜毁坏了自己千年修炼来的道行,化身为石。在灵芝的帮助下,沉香不但获得了神斧,而且学会了一身超强武艺。当沉香觉得报仇救母的时机已到,便怀着满腔的仇恨来到华山。但偌大一个华山,到处巨石林立,哪里才是母亲被压之处呢?找来找去总是找不到,沉香不由急得放声大哭,一直哭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这时,连山神也被沉香的哭声所感动,他小心翼翼地出来指点说:“可怜的孩子啊,你娘就压在莲花峰下面。”沉香遵照山神指点,擦干眼泪,驾起云朵,升到半空中,举起神斧朝西峰顶端奋力劈下。只听轰然一声,天摇地动,巨石拦腰断为三截。三圣母从巨石下慢慢走出来,一时间,母子俩悲喜交集,不由痛哭失声。此后,多事的二郎神又来惹是生非,沉香凭自己一身神武的本领将二郎神打败了。一家人终于团圆了,而刘彦昌也弃官不做,来到华山隐居,一家三口幸福地过日子。只是,那位忠义的灵芝已经不能再看到这幸福的一家了……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有心栽花花不开。推荐。爱诗词网。谓有意做成的事情反而没做成,无心促成的事反而意外地成功了。此语源自这样一个故事: 元朝有个叫魏鹏的官宦之子,自幼在浙江与贾家女儿娉娉订了婚,父亲死后举家回到襄阳家乡,音讯遂绝。魏鹏长至18岁,聪明好学,熟读经史,不料屡次考试不取,心中郁闷。母亲恐其成疾,遣其去浙江,一则访师问友,二则开豁心胸,三则找贾家议定婚期。那贾家只有老夫人和女儿在家,听说魏鹏到来十分欢喜,款待也十分周到,只是不提起婚姻之事。娉娉有西子之容、倾城之色,对魏鹏眉来眼去极有好感,二人诗词奉和,情意日深,遂山盟海誓成了眷属。从此无夕不欢,往来频数,只瞒了贾老夫人。不期光阴易过,夏暑将去,家中来信催魏鹏回去参加秋试。魏鹏无奈,与小姐絮絮叨叨洒泪而别。回家已将至入试之时,魏鹏仓促应试,随手去写,答卷平平。谁知偏偏那试官昏了眼,只顾圈圈点点起来,竟然高中了,果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待得廷试,虽母亲逼他赴京应试,但魏鹏仍一心想念娉娉,又怎么能静心写出好文章来?不想试官说他文字稳当,不犯忌讳,是平正举业之文,双中在甲榜,派为江浙儒学副提举。魏鹏甚是得意,匆匆赶往钱塘,去拜见贾老夫人,从容议及婚事。谁知贾老夫人只此一女,时刻不见尚且思念,若嫁他乡,誓死不允。然而,就在此时,魏鹏忽闻母亲病逝,只得回去奔丧。这番生离,娉娉几番哭得死去活来,终日饮恨染成一病,竟一命呜呼。魏鹏得此凶信,悲痛万分,伏地哭曰:“你为我而死,我何忍相负?惟终身不娶,以慰芳魂。”后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俗谚比喻一心谋求的事不能成功,随意办的事却意外地获得好结果。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推荐。爱诗词网。始为布衣时,贫无行[2],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3],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4]。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5],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6],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7],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8]。”于是信孰视之[9],俯出下,蒲伏[10]。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段意】写韩信早年穷困潦倒的三件事。一是从人寄食,在南昌亭长家住久,为亭长妻所厌,怒而离去。二是在城下垂钓,得漂母分食,方免饥馁。三是被淮阴屠中少年欺侮,从其胯下爬过,为市人讥笑。字数:378注释[1]淮阴:秦县名,故城在今江苏清江东南。[2]行(xing):德行,善行。全句谓韩信贫穷,又没有好德行,故下句说不得推选为吏。可知自战国以来,即有乡里推选有德行者为吏之法。[3]治生商贾(gu):倒装句,即以商贾之道治生。商贾:商人的统称。[4]蓐(ru)食:在床上吃饭。蓐:草垫子。[5]母:古代对年长妇女的尊称。漂:漂洗。[6]王孙:古代对贵族子弟的通称,也用作对青年人的尊称,相当于叫“公子”。[7]若:你。[8]袴:通“胯”。[9]孰:通“熟”。[10]蒲伏:同“匍匐”,俯伏在地上。
活板原文及翻译注释。推荐。爱诗词网。宋·沈括板印②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③。五代时始印五经,已④后典籍,皆为板本⑤。庆历中⑥,有布衣毕昇⑦,又为⑧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⑨。每字为一印⑩,火烧令(11)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12)纸灰之类冒(13)之。欲印,则以一铁范(14)置铁板上,乃密布(15)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16);药(17)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18)。若止(19)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20)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21),更互(22)用之,瞬息(23)可就(24)。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25),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26)。有奇字(27)素(28)无备者,旋(29)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30)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31)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32),用讫(33)再火(34)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35)沾污。昇死,其印为予群从(36)所得,至今保藏。【注释】①选自《梦溪笔谈》。活板,就是活字版。板,通“版”。在印刷术上,从雕刻整块的木板发展到使用可以装拆的活字版,是很大的进步。活字版最初使用瓦字,以后改用木字、铜字,现在一般用铅字。②〔板印〕用整块木板雕刻印刷。③〔尚未盛为之〕还没有大规模地使用。之,指“板印书籍”。我国在公元六百年左右已经发明雕板印刷术,但那时板印书籍还没有被广泛地使用。④〔已〕通“以”。⑤〔板本〕雕板印刷的本子。⑥〔庆历中〕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庆历,宋仁宗年号。⑦〔布衣毕昇〕平民毕昇。古代平民百姓多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毕昇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比欧洲发明活字印刷术早四百多年,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一项卓越贡献。⑧〔为〕做。⑨〔钱唇〕铜钱的边。⑩〔印〕这里指泥活字。(11)〔令〕使。(12)〔和(huò)〕混合。(13)〔冒〕盖。(14)〔范〕框子。(15)〔布〕摆,排。(16)〔持就火炀(yá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烤,熔。(17)〔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物。(18)〔字平如砥(dǐ)〕(所有排在版上的)字像磨刀石那样平。(19)〔止〕仅,只。(20)〔已自〕已经另外。(21)〔具〕准备好。(22)〔更(gēng)互〕交替,轮流。(23)〔瞬(shùn)息〕极短的时间。瞬,一眨眼。息,一呼吸。(24)〔就〕完成。(25)〔以纸帖之〕(把活字分类)用纸条贴在上面(作为标记)。(26)〔每韵为一帖,木格贮(zhù)之〕把字按韵分类,分别在木格里存放。(27)〔奇字〕不常见的字(生僻字)。(28)〔素〕平时。(29)〔旋〕随即,很快地。(30)〔文理〕这里指木纹。文,通“纹”。(31)〔兼〕并且。(32)〔燔(fán)土〕就是上文中说的“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燔,烧。(33)〔用讫(qì)〕用完,指印完。(34)〔火〕烤。作动词用。(35)〔殊不〕一点儿不。(36)〔予群从〕我的弟侄辈。从,堂房亲属,单说“从”,指比自己小的。【译文】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去做。自从五代开始印刷五经,以后的书籍,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宋仁宗)庆历年间,有个平民毕昇,又制作了活字版。方法是:用胶泥刻字,薄得像铜钱边儿一样。每个字刻成一个泥活字,用火烧使它坚固。先设置一块铁板,那铁板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等类东西敷盖上。想要印刷时,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于是密密地排上泥活字,排满一铁框子算做一板,拿到火上烤它;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那字面,于是字面平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上百、上千本,就快极了。通常用两块铁板,一块板印刷,一块板另外去排字,这块板才印完,那第二块板就已经准备好了,交替使用,很短时间就能印出很多。每个字都有几个泥活字,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泥活字,用来防备一板内有重复的字。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把活字分类标志出来,每一韵部算作一类,把它收藏在木格里。有些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临时现刻,用草火烧,转眼间就可以制成。不用木头做活字的原因,是因为木纹有疏有密,沾了水就高低不平,并且与药物互相粘在一起,不能拿下来;不如用火烧的黏土(制成的活字),用完了再用火烧使药物熔化,用手扒拉它,那活字就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沾上脏东西。毕昇死后,他的泥活字被我的弟侄辈们所得到,一直到今天还珍贵地保存着。字数:2068知识来源:何小宛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383-385页.
【诗句】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出处】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意思】听说你要来看我,我一直在盼望着你的到来,西楼望月亮已圆缺好几次了。言盼望好几个月了。【全诗】《寄李儋元锡》.[唐].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寄赠诗。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初夏,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今属安徽)刺史。在滁州任上,诗友李儋托人问候。韦应物写了此诗寄赠之。是时,朝政紊乱,藩镇嚣狂,国衰民贫,诗人深为忧虑。这年冬,京都长安为叛逆朱泚所占,德宗逃往奉先,直到次年五月才收复长安。此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打探消息。写此诗时,探者未回,诗人十分忧愁。此诗真实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见出其有志难伸的无奈心境。首联起笔写“花里逢君别”,勾起往事而回忆,又以“花开已一年”比衬,显出光阴之迅疾,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之感。颔联之“世事”暗指朱泚叛乱,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茫茫”“黯黯”,两个叠词写透了国事的不堪设想和诗人心情的沉重无奈,诗人为国家与个人前途而忧虑,真是一筹莫展,百般无奈,只觉前途一片茫茫,无所作为。颈联采用对比写法,出句“多疾病”写归隐田里的理由,对句写自己一贯勤于政事,忠于职守,见百姓流离逃亡,内心惭愧,岂能一走了事?这就写出了诗人仕隐的矛盾苦闷心情。对此联,范仲淹曾叹为“仁者之言”,朱熹赞之“贤矣”,黄彻云:“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䂬溪诗话》)这些评论,赞美了韦应物的思想品格,在那个时代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典型性,遂成名句。尾联对友人之问候和慰勉,流露出感激之情。全诗语言朴实,真实动人,表现了诗人较高的思想境界。
闻道欲来相问讯作者。推荐。爱诗词网。【诗句】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出处】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意思】听说你要来看我,我一直在盼望着你的到来,西楼望月亮已圆缺好几次了。言盼望好几个月了。【全诗】《寄李儋元锡》.[唐].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寄赠诗。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初夏,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今属安徽)刺史。在滁州任上,诗友李儋托人问候。韦应物写了此诗寄赠之。是时,朝政紊乱,藩镇嚣狂,国衰民贫,诗人深为忧虑。这年冬,京都长安为叛逆朱泚所占,德宗逃往奉先,直到次年五月才收复长安。此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打探消息。写此诗时,探者未回,诗人十分忧愁。此诗真实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见出其有志难伸的无奈心境。首联起笔写“花里逢君别”,勾起往事而回忆,又以“花开已一年”比衬,显出光阴之迅疾,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之感。颔联之“世事”暗指朱泚叛乱,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茫茫”“黯黯”,两个叠词写透了国事的不堪设想和诗人心情的沉重无奈,诗人为国家与个人前途而忧虑,真是一筹莫展,百般无奈,只觉前途一片茫茫,无所作为。颈联采用对比写法,出句“多疾病”写归隐田里的理由,对句写自己一贯勤于政事,忠于职守,见百姓流离逃亡,内心惭愧,岂能一走了事?这就写出了诗人仕隐的矛盾苦闷心情。对此联,范仲淹曾叹为“仁者之言”,朱熹赞之“贤矣”,黄彻云:“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䂬溪诗话》)这些评论,赞美了韦应物的思想品格,在那个时代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典型性,遂成名句。尾联对友人之问候和慰勉,流露出感激之情。全诗语言朴实,真实动人,表现了诗人较高的思想境界。
为人性僻耽佳句。推荐。爱诗词网。摘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这个人性情怪僻偏颇,为吟出美妙的诗句常常入了迷,造语如果不能打动读者,到死也不会罢休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语出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新添水槛供垂钓,故著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性僻:性情怪僻偏颇。这里是自谦之词。耽:沉溺,入迷。佳句:妙句,出色的句子。惊人:打动人心。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这个人性情怪僻偏颇,为吟出美妙的诗句常常入了迷,造语如果不能打动读者,到死也不会罢休的。此诗大约作于761年,诗人面对锦江水势如海的壮阔景致一时拙于诗思,写出这开头两句。它表现出作者严谨认真的写作态度,说明诗人对佳句的苦心追求,“其警悟后学不浅”(朱瀚语)。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或只引后一句来说明创作上的苦心追求。例如①“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进行诗歌创作的原则,也是后世文人进行文学创作的座右铭。(摘自刘金树《语不惊人死不休》)②杜甫一生严谨创作,在熔字炼句上下过苦功夫。晚年他在草堂曾作诗一首记述自己的创作心得,其中最著名的警句即为“语不惊人死不休”。离开了这种矢志追求的强烈愿望和进取精神,任何灵感都会在松懈之中瓦解,任何天才也要在懒散之中泯灭。(摘自李嘉曾《“语不惊人死不休”——谈开展创造性思维的进攻原理》)③在这组七言律诗中,诗人不但寄寓了深广的忧思和复杂的情感,而且就结构的严谨、对仗的工整、语调的妥贴、音律的和谐诸方面,颇下了一番推敲提炼、精益求精的功夫。这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态度,无疑是写诗所必需的。(摘自田耒《浓妆淡抹贵相宜》)④“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篇文章在当年,无疑似一石激起千层浪,掀起轩然大波。(摘自张家康《陈独秀与章士钊》)⑤杜甫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写诗自应追求新奇,奇到绝处,就有“惊人”的效果。(摘自党治国《语不惊人近正声》)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推荐。爱诗词网。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去的。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①,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曲折回环,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展,其经历亦复如是。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②,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的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得一种冒险的美趣。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此段道路的人,感得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是非有雄健的精神的,不能够感觉到的。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狭都是浩浩荡荡的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③。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鉴赏】李大钊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和文学家。他学识渊博、能诗善文,在他现存的约五百篇诗文中,本文是富有特色的一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从标题到正文,思想深刻、激情洋溢、文采焕发、短小精悍,既是文学的政论,又是政论的文学。本文写于1923年,刊登于1923年12月20日《新民国》第一卷第二号。当时的中国,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封建军阀的统治,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国运是十分艰难的。面对着复杂而又严峻的形势,针对着一些人悲观失望和志气消沉的情况,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识事物和分析问题,指出了反帝反封建所经过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景是光明的。他以进取必胜的哲学思想和乐观精神鼓舞人们,勇敢地投入建造新国家的斗争。文章自始至终都是把“国运”与“国民”联系起来,有力地宣传了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表现了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心。作者认为:国运虽然“艰难”,但国民只要有“雄健”的精神和行动,就能改变现状,使国运改观。“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文章始终充满一种奋斗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中华民族的崎岖史路“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此段道路的人,感得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是非有雄健的精神的,不能够感觉到的。”直到文章结尾,作者还这样写道:“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是一篇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并为中国人所喜闻乐读的散文。作者为了颂扬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奋斗哲学,为了振奋民族精神和坚定民族自信心,使用了传统的富有民族风格的文学形式,这集中地表现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例如用“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比喻历史的道路并不全是平坦的,我们民族生命的进展并不全是顺利的。用扬子江、黄河遇见沙漠和山峡“都是浩浩荡荡的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比喻我们的民族以雄健的精神冲过艰难险阻,气魄雄伟,势不可挡。作者用了一系列的比喻,使文章形象生动。由浩荡的江河所形成的意境,优美而辽阔。豪迈雄壮的气势和明快有力的语言,使作品具有一种清新的格调。作者正是这样形象而富有哲理地以乐观昂扬的基调来表现文章主题的:发扬雄健的民族精神,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新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