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之道·苦乐观·废墟上的鲜花
二战的硝烟刚刚散去,日本、德国满目疮痍,人心惶惶。日本某小镇,废墟上几个孩子蜷缩在石桌前晨读。记者感慨万千:“这些孩子真可怜,日本没指望了。”有人立即打断了他的话:“日本的希望正在于此。”德国一户断壁残垣的房舍里,破旧的罐头盒里插着一束初开的花,一位记者以《废墟上的鲜花》的短章启发了人们的思想。他说,在那几片花瓣的后面,是一个国家的再度美丽绽放。
几十年后,两国冲出战败的阴影,以令人震惊的速度再次走上世界前列。
春天总是在寒冷的冬季之后降临,春天总是从阴冷中的一丝微风开始。废墟上的鲜花是最美的花。
穿透阴冷的冬,迎接灿烂的春,生活如是,事业如是,乐观向上的精神对于人生多么重要!
废墟上的鲜花。推荐。爱诗词网。观念之道·苦乐观·废墟上的鲜花二战的硝烟刚刚散去,日本、德国满目疮痍,人心惶惶。日本某小镇,废墟上几个孩子蜷缩在石桌前晨读。记者感慨万千:“这些孩子真可怜,日本没指望了。”有人立即打断了他的话:“日本的希望正在于此。”德国一户断壁残垣的房舍里,破旧的罐头盒里插着一束初开的花,一位记者以《废墟上的鲜花》的短章启发了人们的思想。他说,在那几片花瓣的后面,是一个国家的再度美丽绽放。几十年后,两国冲出战败的阴影,以令人震惊的速度再次走上世界前列。春天总是在寒冷的冬季之后降临,春天总是从阴冷中的一丝微风开始。废墟上的鲜花是最美的花。穿透阴冷的冬,迎接灿烂的春,生活如是,事业如是,乐观向上的精神对于人生多么重要!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树红树碧高低影。推荐。爱诗词网。“樹紅樹碧高低影,煙淡煙濃遠近秋。”詩句出處:《題福唐觀二首》;是唐朝詩人杜光庭的作品。盤空躡翠到山巔,竹殿雲樓勢逼天。古洞草深微有路,舊碑文滅不知年。八州物象通簷外,萬裡煙霞在目前。自是人間輕舉地,何須蓬島訪真仙。曾隨雲水此山遊,行盡層峰更上樓。九月登臨須有意,七年岐路亦堪愁。樹紅樹碧高低影,煙淡煙濃遠近秋。暫熟爐香不須去,佇陪天仗入神州。《題福唐觀二首》唐朝詩人杜光庭的作品。【註釋】:樹:①樹木。《禮記·祭義》:“樹木以時伐焉。”(以時:按時,適時。)②種植。《詩經·鄭風·將仲子》:“無折我樹杞。”(杞:一種樹。)③培養人才。《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吾聞子善樹人。”④豎立;建立。《後漢書·桓彬傳》:“乃共樹碑而頌焉。”⑤量詞。《齊民要術·序》:“種柑橘千樹。”⑥門屏風。《禮記·郊特牲》:“臺門而旅樹。”紅:①本義為淺紅;桃紅;粉紅。後泛指紅色。宋祁《玉樓春》:“紅杏枝頭春意鬧。”(鬧:濃盛。)②花的代稱。張先《天仙子》:“明日落紅應滿徑。”③通“工(gōng)”。指婦女所做的紡織、刺繡等工作。《漢書·酈食其傳》:“農夫釋耒(lěi),紅女下機。”(釋:放下。耒:農具名。)樹:①樹木。《禮記·祭義》:“樹木以時伐焉。”(以時:按時,適時。)②種植。《詩經·鄭風·將仲子》:“無折我樹杞。”(杞:一種樹。)③培養人才。《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吾聞子善樹人。”④豎立;建立。《後漢書·桓彬傳》:“乃共樹碑而頌焉。”⑤量詞。《齊民要術·序》:“種柑橘千樹。”⑥門屏風。《禮記·郊特牲》:“臺門而旅樹。”碧:①青綠色的玉石。《莊子·外物》:“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②青綠色。宋·范仲淹《嶽陽樓記》:“上下天光,一碧萬頃。”高:①高。與“低”相對。《荀子·勸學》:“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厚也。”杜荀鶴《春宮怨》:“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重:重疊。)②指高度。杜甫《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五首》之四:“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③高級;上等;優良。《對楚王問》:“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④歲數大。《左傳·昭公十五年》:“且昔而高祖孫伯黶,司晉之典籍。”⑤高超;高明的。《漢書·晁錯傳》:“對策者百餘人,唯錯為高第。”(對策:對答寫在簡策上的考題。)⑥尊崇。《莊子·盜蹠》:“世之所高,莫若黃帝。”⑦高尚。《韓非子·五蠹》:“輕辭天子,非高也,勢薄也。”低:①矮,與“高”相對。庾信《對宴齊使》:“沙迥(jiǒng)雁飛低。”(迥:遠。)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②泛指在一般水準之下。白居易《傷友》:“雖雲志氣在,豈免顏色低。”(顏色:臉色。)司空圖《歌者十二首》之二:“一聲初壓管弦低。”③下垂。謝胱《遊敬亭山》:“樛枝聳復低。”(樛:通“糾”。)煙:(一)①物質燃燒時產生的氣狀物。《國語·魯語上》:“既其葬也,焚,煙徹於上。”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墟裡上孤煙。”②泛指雲氣、霧靄等煙狀之物。陳子昂《春日登金華觀》:“山川亂雲日,樓榭入煙霄。”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③煙熏所積的灰。可制墨。簡文帝《與湘東王書》:“煙墨不言,受其驅染。”晁貫之《墨經·松》:“墨取廬山松煙。”代指墨。庾肩吾《謝賚銅硯筆格啟》:“煙磨青石。”(二)yīn[煙煴]1.古人指天地未分時的混沌之氣。班固《東都賦》:“降煙煴,調元氣。”2.為陰陽二氣和合的樣子。張衡《思玄賦》:“天地煙煴,百卉含葩。”3.雲煙彌漫的樣子。江淹《別賦》:“襲青氣之煙煴。”淡:①不濃。《老子》第三十五章:“淡乎其無味。”②微弱;不強。楊萬裡《過百傢渡》詩:“一晴一雨路幹濕,半淡半濃山疊重。”③顏色淺。蔡元培《蔡孑民先生言行錄·圖畫》:“其不設色者,曰水墨,以墨筆為濃淡之烘染者也。”④平淡;冷淡。《後漢書·張衡傳》:“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⑤清淡;沒意思;沒興味。《莊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如醴。”[淡淡]1.顏色淺。杜甫《行次鹽亭》詩:“雲溪花淡淡。”2.隱隱約約的樣子。《列子·湯問》:“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識其狀。”(莫識:莫有人認識。)3.水波動的樣子。潘嶽《金谷集作》詩:“綠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煙:(一)①物質燃燒時產生的氣狀物。《國語·魯語上》:“既其葬也,焚,煙徹於上。”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墟裡上孤煙。”②泛指雲氣、霧靄等煙狀之物。陳子昂《春日登金華觀》:“山川亂雲日,樓榭入煙霄。”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③煙熏所積的灰。可制墨。簡文帝《與湘東王書》:“煙墨不言,受其驅染。”晁貫之《墨經·松》:“墨取廬山松煙。”代指墨。庾肩吾《謝賚銅硯筆格啟》:“煙磨青石。”(二)yīn[煙煴]1.古人指天地未分時的混沌之氣。班固《東都賦》:“降煙煴,調元氣。”2.為陰陽二氣和合的樣子。張衡《思玄賦》:“天地煙煴,百卉含葩。”3.雲煙彌漫的樣子。江淹《別賦》:“襲青氣之煙煴。”近:①距離短。陶淵明《桃花源記》:“忘路之遠近。”《列子·仲尼》:“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②歷時短。張居正《與薊遼總督》:“近屢得渠稟帖,極為感奮。”(渠:他的。)③接近;靠近。李商隱《樂遊原》:“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張居正《聞警》:“初聞鐵騎近神州,殺氣遙傳薊(jì)北秋。”(薊:地名,今北京市西南。)張先啟《對菊》:“種菊叢叢傍石根,凌晨坐臥近黃昏。”④親近的人。《韓非子·難言》:“昵近習親。”⑤淺近;淺顯。何景明《與李空同論詩書》:“辭艱者意反近,意苦者辭反常。”(常:尋常。)⑥相似。張儼《默記·述佐》:“昔子產治鄭,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也。”(蜀相:指諸葛亮。)⑦副詞。大概;恐怕。《三國志·魏書·華佗傳》:“此近難濟,恒事攻治,可延歲月。”(濟:成功。恒:經常。事:從事。)秋:①谷物成熟。《禮記·月令》:“(孟夏之月)麥秋至。”②秋天的莊稼。趙汝鐩《耕織嘆》:“香穗垂頭秋登場。”③秋季,農歷七至九月。李紳《憫農二首》之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④一年的時間段。《史記·梁惠王世傢》:“千秋萬歲後將傳於王。”⑤時刻;時候。《宋史·宗澤傳》:“今日乃汝立功之秋,不可失也。”⑥喻白色。陸遊《訴衷情》:“胡未滅,鬢先秋。”⑦形容飛的樣子。《漢書·禮樂志》:“飛龍秋,遊上天。”也作“秋秋”。《荀子·解蔽》:“鳳凰秋秋。”
衢地合交。推荐。爱诗词网。名言: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注释:圮(pi)地:象森林、沼泽等难以展开运动的地区叫圮地。衢地:战略要道。绝地:难以维持生活的地区。围地:指道路狭窄、进退两难的易被围歼的地区。死地:绝无退路的地区。句意:在圮地不可宿营,在衢地与友军会合,在绝地不可停留,在围地要用计谋,在死地就要拼死一战。出处:《孙子·九变篇》
柳敬亭说书。推荐。爱诗词网。张岱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癗(1),悠悠忽忽(2),土木形骸(3)。善说书。一日说书一回,定价一两。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4),常不得空。南京一时有两行情人(5),王月生(6)、柳麻子是也。余听其说“景阳岗武松打虎”白文(7),与本传大异。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截(8)干净,并不唠叨。央(9)声如巨钟。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汹汹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内无人,蓦(10)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声。闲中著色,细微至此。主人必屏息静坐,倾耳听之,彼方掉舌(11),稍见下人呫哔(12)耳语,听者欠伸有倦色,辄(13)不言,故不得强(14)。每至丙夜(15),拭桌剪灯(16),素瓷静递(17),款款言之。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摘世上说书之耳而使之谛听,不怕其不舌(18)死也。柳麻子貌奇丑,然其口角波俏,眼目流利,衣服恬静,直与王月生同其婉娈(19),故其行情正等。〔注释〕(1)癗(lei):皮肤上肿起的小疙瘩。(2)悠悠忽忽:形容悠闲游荡。(3)土木形骸:形容呆板,象泥塑木雕一样。(4)书帕:指钱财礼物。书帕原先是明代官场中的一种明为赠送礼物,实为行贿的方式。最早所送的只一书一帕,故称书帕。下定:先将书银送去预定节目。(5)一时:同一时期。行(hang)情人:非常叫座的艺人。(6)王月生;当时南京的著名歌妓。(7)白文:只说不唱的说书,即评话。(8)找截:补充和删节。(9)夬(boguai):似是吆喝声。(10)蓦(mo):猛然间。(11)掉舌:转动舌尖,指开口说书。(12)呫哗(chebi):低声细语。(13)辄:就。(14)故:就。强:勉强。(15)丙夜:半夜三更。(16)剪灯:剪灯花。(17)素瓷:指洁白雅净的瓷杯。(18)(ze):“”的本字,咬啮。舌:咬舌:这里是羞愧欲死的意思。(19)婉娈(luan):美好。〔鉴赏〕柳敬亭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说书艺人,因为自幼面麻,人称柳麻子。他为人能辨善恶,重义侠,好替人排难解纷,说书则不拘成规定本,尤爱说《隋唐》、《水浒》中的英雄好汉。明亡以后,更借说书抒发激楚悲愤之情。当时的著名文人如吴伟业、黄宗羲、周容等,都曾以他的生平事迹写过文章。张岱的这篇散文先从介绍柳麻子的形象入手。这里,作者毫不避讳柳敬亭面貌的缺憾,其用意,正是为了反衬他说书时“口角波俏,眼目流利”的神采。这种欲扬先抑的写法,不仅避免了行文的平淡呆板,而且显示出人物平中有奇的特点。紧接着,文章交代出柳敬亭说书受人欢迎的情形——“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常不得空。南京一时有两行情人,王月生、柳麻子是也。”这是铺垫,是为下文描写他的说书技巧,渲染出足够的气氛。第二段是文章的主要部分,集中写柳敬亭卓越的说书艺术和表演技巧。可分几层笔墨。先是写作者自己听柳敬亭说“景阳岗武松打虎”白文的亲身经验和感受。作者指出柳麻子所说的“武松打虎”白文与“本传大异”,好比先设一个悬念,有心引起读者的好奇与注意。这样使文章有起伏开合的变化,然后再从容交代出柳敬亭说“武松”的特色:细腻之处,描写刻画、微入毫发;收束之处,干净利落。筋节关键之处,音调高昂犹如巨钟轰鸣,吆喝喊叫起来,声势大得要震坍房屋;一般人不经意的情节平常之处,能够巧妙地加以描绘渲染。象武松到客店沽酒,本无多少精采可言,柳敬亭却说他一声大吼,连空缸空坛子都嗡嗡震响。这就叫做“闲中著色”,把人物说活了。交代到这里,文章对柳敬亭说书本领的刻画形容,似乎已经淋漓尽致了。但是,作者却巧妙地将笔锋一转,变换角度,补叙出柳敬亭说书时对听众、环境的严格要求。一方面,说明他所以能在说书艺术上取得卓越的成就,在于他对这一艺术抱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揭示出他人微而心高,狷介奇特的性格。经过这一层的交代描写,本来面貌丑陋的柳麻子在读者的心目中开始活跃起来。这时,作者再重新把读者带到一个特定的艺术氛围之中——夜半三更,灯明几净,有人悄悄地递上白瓷茶碗。于是,人们已经熟悉了的柳敬亭以缓慢而从容的声音开始说书了。他的声音,或快或慢,或轻或重,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入情入理,入筋入骨。作者认为,如果揪住世上其他说书人的耳朵,要他们来好好听一听,不怕他们不羞愧到咬断自己的舌头!当然,这一断言未免有点夸张,但是有谁读到这里会对张岱的这一夸张说法产生怀疑,发生动摇呢?!柳敬亭确实容貌丑,但是他说书时口齿伶俐俏皮,眼神流转灵动,衣服素雅大方,简直跟风姿绰约的王月生同样美好动人。所以,他们的声价也恰恰相等。最后这一段的描写与开头的文字相照应,作者有意再将柳敬亭与王月生相比,文情摇曳生姿,余韵不尽,令人回味。这篇杂记的语言文字具有较明显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是晚明小品散文中的精品佳构。它写柳敬亭从两个方面落笔,一是说书的柳敬亭,一是柳敬亭的说书。二者交叉并行、相辅相成,将柳敬亭的人物形象和他说书时的情形有机地融合成一个完满的艺术整体,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甚至连柳敬亭口中的武松形象亦可闻可见,跃然纸上。这些都表现了作者张岱极高的文字再现技巧。字数:2132作者:关道雄知识来源:吴功正执行主编.古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第1341-1344页.
别称《道书一百种》或《一百种道书》。盖因撷取一百种道书成帙,故名。道教经籍汇编。分十集,每集十种,总一百种道书,计一百四十八卷。近人丁福保编撰。成书于一九四八年。(撰者事迹参见“《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条)
丁氏感于“虽以老庄之精深,尚以为徒劳诵读,永无至言,况余子乎!”(《抱朴子·释滞》语)兼道教修炼法则多门,学道者无所适从;又嫌《道藏》及《道藏辑要》卷帙浩瀚,阅读极为不易,且《道藏》书世不数数觏,即《道藏》书目录,甚至《道藏辑要目录》亦不易得见。丁氏有鉴于此,爱竭其数年之勤,采辑道书一百种,窃以为精华者,编成本书。
道藏精华录。推荐。爱诗词网。别称《道书一百种》或《一百种道书》。盖因撷取一百种道书成帙,故名。道教经籍汇编。分十集,每集十种,总一百种道书,计一百四十八卷。近人丁福保编撰。成书于一九四八年。(撰者事迹参见“《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条)丁氏感于“虽以老庄之精深,尚以为徒劳诵读,永无至言,况余子乎!”(《抱朴子·释滞》语)兼道教修炼法则多门,学道者无所适从;又嫌《道藏》及《道藏辑要》卷帙浩瀚,阅读极为不易,且《道藏》书世不数数觏,即《道藏》书目录,甚至《道藏辑要目录》亦不易得见。丁氏有鉴于此,爱竭其数年之勤,采辑道书一百种,窃以为精华者,编成本书。本丛书的编排是以道旨玄妙、内功丹法为宗旨。主要着眼于道教有关修持炼养的经典著述,其中选择《道藏》及《道藏辑要》中,并搜罗古籍中关于玄学之书,共一百种。书前有丁氏撰写《绪言》,简述了道教源流、道藏源流及其编纂此书的宗旨;并附有所选一百种道书目录及内容简介。举凡道家学术、南北宗之玄学、养生要诀、导引捷法以及道教之名山洞府、传记文集,无不毕备。又编辑者精于医道,勤于实践,故尤重视修持炼养之祛病延年作用,则有关著述之选录更为精当切用。该书于编排体例及所选书之内容上,能够首尾通贯,始终把握住内丹功法之阶梯,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眉目清新,做到了在编者则博观而约取,于读者实事半而功倍。总其特色约有三点:第一是所选者大都属道书之精华,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说做到了“精”。凡是儒家类、小说家类、术数家类之书,概不滥入。即使是道教的著作,如斋醮科仪、符箓图记、清规戒律之类,亦一律删汰,务求醇正。且入选之著述,无有超过十卷者。不仅选书之精,而且篇幅亦精。第二是道教经典之属修持炼养者,注释往往汗牛充栋,本类书独能于中撷挑善本,可以说做到了“善”。如被誉为丹经之王的《周易参同契》,选者仅取宋俞琰与清董德宁两种注本,前者则旁征博采,后者则平正通达,被誉为群注之冠,读此即毋劳他求。又道书之脱衍倒讹,远较他书为甚,本书详加校定勘正,使成完善之本。其内容不仅贯通完善,而且校勘书本亦善。第三是道教中极可贵的思想内容及其人生观是“我命在我不属天地”。丹家的宗旨,是以祛病延年、修持炼养为首务,其目的在于“长生久视”。是故,道教贵生,最重炼养。其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之修持炼养方法特多,诸如吐故纳新、存思守一、按蹻导引、内功修炼,以及外丹服食等等均是。然“金石之药候资费而难求,习学之功弥岁年而易远”,故本书收录此类著述甚严,仅备要籍,以供治科技史者之查考;而内功丹法法则多门,最驳杂不纯,选辑者能够结合新科学之观念,去取得当,剔除繁难,撷取精要,最富实用价值者,故本书多加甄录,可以说做到了“切用”。如钟吕金丹道系统之著述,悉有收录。古之丹家出于对内丹术之珍秘,因而在涉及到具体实践方门时,往往藏本露枝,曲譬旁喻,虽理论著于篇章,然仍艰涩晦喻,使读者迷离往返,无处下手。本书编纂者博通古训,谙知三教之弊,尤精医道,不仅著重于理论之探讨,而且亲身历行,付诸于实验,故是书则特别重视选取明白示人门径之作。如《性命圭旨》、《天仙正理直论》之类,力求切合实用。该书虽以道旨玄妙、内丹功法为选录宗旨,然也有其他方面内容的道书。如汉刘向之《列仙传》,晋葛洪之《神仙传》,唐沈汾之《续仙传》,杜光庭《洞天福地记》,元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金莲正宗记》、《道藏目录详注》,刘师培《读道藏记》等等,系研究道教之重要史料,亦为治宗教、哲学、历史、地理、民俗、小说者所不可缺。足见不独修持炼养功夫者之切用,而且于了解道教的历史、宗派、经籍、人物、洞天福地以及其他著述亦切用。由于作者之观点、宗旨及时代背景之局限,加之该书属于营业性质,是故近代著名道教学者陈撄宁曾评其说“所选者并非全是精华,而道书精华亦不止于此”。然本书是继《道藏辑要》之后的一部巨帙类书,虽不能与《道藏辑要》相较,但仍号称是一部好书,且对道书之流通亦有一定贡献。是书初版于一九四八年,由上海诂林精舍出版付梓。一九八九年九月,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分为上、下两集。
徐志摩《泰山日出》原文
日出的景象是壮观的。对有些人来说,壮观的景象常会引起赞叹,要描绘它、形容它,却又四顾茫然,无从下笔了。徐志摩的这篇散文,虽然只摄取了泰山日出的一个短暂场面,但在他的生花妙笔下,整个日出的景象描绘得绚丽多彩,变化无穷,使人看了眼花缭乱,有美不胜收之感。
泰山日出 徐志摩。推荐。爱诗词网。徐志摩《泰山日出》原文日出的景象是壮观的。对有些人来说,壮观的景象常会引起赞叹,要描绘它、形容它,却又四顾茫然,无从下笔了。徐志摩的这篇散文,虽然只摄取了泰山日出的一个短暂场面,但在他的生花妙笔下,整个日出的景象描绘得绚丽多彩,变化无穷,使人看了眼花缭乱,有美不胜收之感。文章开始直接点题“我们在泰山顶上看出太阳”。这就把这次看日出的地点交代清楚。运用对比的手法,以饱饫过江海与印度洋日出的“本不是奇事”,衬托泰山观日出的“无餍的好奇心”,盼望着一种与平原或海上不同的“特异的境界”。这种情绪的渲染,无形之中就把泰山观日出的神奇、美妙烘托出来。“果然”两字,转到日出之前天空的景象。人们可以想象得到,面对“莽莽苍苍”的“暗沉沉”的天空,当一轮红日就要升起的一刹那,气氛一定是有点紧张的。人这时不免“感觉劲烈的晓寒”,同时还有一种“睡眼不曾十分醒豁”的感觉。接着,作者描写了朝旭未露时的情景。除了日观峰与玉皇顶之外,全部弥漫着云气,人就站立在云雾弥漫的“小岛”上。难怪作者不由得要大声的狂叫,因为他看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境界。作者这时并不着意描写喷薄而出的实景,而是挥写了一种奇异的幻想。他好像自己的身躯无限地长大,山峦跟自己相比,仅如一拳石。这个巨人向东,伸出双臂,在盼望、迎接、催促,在默默地叫唤着光明的降临。东方有什么呢?“东方有的是瑰丽荣华的色彩,东方有的是伟大普照的光明。”再接下去,作者描绘云海的情景。云海活了,它像浪花似的向小岛冲洗,溅起无数水沫浪花。东方的太阳犹如纯焰的圆颅,一探再探的终于跃出了地平。作者通过云彩的千变万化,描绘那金光灿灿的太阳。它不仅是腾空而起的,而且是用它的光和热在打扮着整个的世界。世界是神奇的,变化的。散发祷祝的巨人,这时已横亘在那无边无际的云海上,消翳在普遍的欢迎里,他的歌声已响彻了四方四隅。这是作者早期的作品。作者面对荆棘满布、哀鸿遍野的黑暗现实,并不消极颓废,而是积极的呼唤,迎接着光明的到来。当时作者充满着个人如花似锦的幻想,所以他所见到的高山日出当然是“奇异的幻想”,所得到的是“我的躯体”的感受,所流露的也是一种欣欣然、飘飘然,万物皆备于我的自我扩张的情态。作者具有一双善于发现大自然美丽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感受自然诗意的心灵。因此,在他的笔下,泰山的日出就被描绘得那么的瑰丽、雄伟。正因为他眼里都是景,所以他笔下映出了这么美丽的画,这么奇特的想象。他是一个感情充沛的诗人,他通过奇特、瑰丽的浮想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激情熔铸在想象事物的描写之中。象征与比喻是作者这篇散文的重要的表现手法。文章的艺术境界,通过象征手法创造出来,借以表现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光明的渴望。如描写云海,是“整夜暴风的工程”。弥漫的云气,宛如“无量数厚毳长戎的绵羊,交项接背的眠着,卷耳与弯角都依稀辨认得出。”云层是“无数蜿蜒的鱼龙,爬进了苍白色的云堆。”这就把云层、云气都写得有生气,有灵性了,给人一种生气灌注、生命跃动的感觉。这篇文章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不仅词采华丽、立意新奇,而且色调绚烂,富有音乐性。他说过文章是要这样写的:完美的字句表达完美的意境。(见《轮盘小说集·自序》)他还认为作品的内涵是它的骨胳、辞藻是它的外衣;一座最牢的房子外面没有一些现代美的彩色和轮廓,仍不能算完成它建筑上的艺术。因此,他在表现“内涵”时,往往以浓墨重彩,涂抹出色彩艳丽的画面,以瑰丽、堆砌、雕琢的文字,表达出真实丰富的思想情感。(沈其茜)
【诗句】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出处】唐·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鉴赏】梦李白:李白曾因参加过永王李璘的幕府工作,在七五八年被判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放还。杜甫当时大概是在秦州,得知李白被流放的消息,作此诗怀念老友。原诗中有江南瘴疠地:唐朝时特别是西南地区多流行疾病南方的湿热气候北方人很不习惯,认为是瘴疠之地。逐客:被放逐者,指李白长相忆:即经常思念。枫林青:设想李白魂来时,经过江南一带青青的枫树林关塞黑:设想李白魂返时,经过秦陇的关塞。何以有羽翼:设想李白的魂魄来去自由,是因为他有翅膀。但是现在李白已身落罗网,怎么还能飞来同我梦中相聚呢?颜色:指李白的音容笑貌。“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两句意为:长江水深浪阔,水中多蛟龙,祝李白的魂魄能安全回去,不要被蛟龙攫住。杜甫对李白的友情十分真挚,他怀念李白的诗有多首。李白获罪,被流放夜郎,使杜甫十分思念以致积想成梦。“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问的是梦里的情况,表达的是无限真挚的友情。后人常引用以表达自己对挚友陷入不幸处境的慰问。【全诗】《梦李白二首·其一》.[唐].杜甫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赏析】唐肃宗至德元年(756),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被捕入狱。后保释出狱,于乾元元年(758)春天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后至巫山,在759年春夏之交,遇赦放还。此时杜甫客居秦州,只知李白流放而不知遇赦,天涯苦忆,积想成梦,表达了对友人悲苦命运的深切关怀,对那些迫害李白的恶势力进行了有力的鞭挞。诗的开篇,即以“死别”与“生别”对比,极言“生别”比“死别”还痛苦。因为“死别”仅“吞声”一哭,痛苦自了;而“生别”却令人“常侧侧”,久思不断。特别是友人遭人生之大不幸,被“逐客”“江南瘴疠地”,又长久无消息,相思之苦更是与日俱增。接着,写梦忆李白。但诗人不说自己作梦,而是说李白明白“我”对他的“长相忆”,主动入梦。这种逆转写法,更衬托出他们二人知之甚深,友谊笃厚。“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写诗人梦中恍惚之感:你在流放之中,怎么有了“羽翼”来到我身边呢?“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莫非你真的死了,眼前的你不是生者之魂!唉,真是路远难测啊!先写见面之喜,转而生疑,疑而生深深的忧虑和恐惧,逼真地展现了诗人的梦幻心理,同时折射出对李白的无限思虑!“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写诗人梦中对李白的关切:你来时要穿越南方青葱的千里枫林,归去时又要跨越黑沉沉的万里关塞,真是难得你的一片深情啊!“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残月满屋,诗人梦醒,仍觉李白憔悴容颜依在。“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写诗人对李白的告诫与祝愿:长江水深浪阔,中多蛟龙,但愿李白的魂能安然归去,不要被蛟龙攫去。这里喻李白不要再被恶人残害。这首诗先叙梦前李白的流放;次叙梦中相见,忽疑其是,忽疑其非,紧扣“梦”字,扑朔迷离;再写梦后的叮嘱,情深意切,至情至义,感人肺腑。
君今在罗网。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出处】唐·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鉴赏】梦李白:李白曾因参加过永王李璘的幕府工作,在七五八年被判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放还。杜甫当时大概是在秦州,得知李白被流放的消息,作此诗怀念老友。原诗中有江南瘴疠地:唐朝时特别是西南地区多流行疾病南方的湿热气候北方人很不习惯,认为是瘴疠之地。逐客:被放逐者,指李白长相忆:即经常思念。枫林青:设想李白魂来时,经过江南一带青青的枫树林关塞黑:设想李白魂返时,经过秦陇的关塞。何以有羽翼:设想李白的魂魄来去自由,是因为他有翅膀。但是现在李白已身落罗网,怎么还能飞来同我梦中相聚呢?颜色:指李白的音容笑貌。“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两句意为:长江水深浪阔,水中多蛟龙,祝李白的魂魄能安全回去,不要被蛟龙攫住。杜甫对李白的友情十分真挚,他怀念李白的诗有多首。李白获罪,被流放夜郎,使杜甫十分思念以致积想成梦。“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问的是梦里的情况,表达的是无限真挚的友情。后人常引用以表达自己对挚友陷入不幸处境的慰问。【全诗】《梦李白二首·其一》.[唐].杜甫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赏析】唐肃宗至德元年(756),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被捕入狱。后保释出狱,于乾元元年(758)春天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后至巫山,在759年春夏之交,遇赦放还。此时杜甫客居秦州,只知李白流放而不知遇赦,天涯苦忆,积想成梦,表达了对友人悲苦命运的深切关怀,对那些迫害李白的恶势力进行了有力的鞭挞。诗的开篇,即以“死别”与“生别”对比,极言“生别”比“死别”还痛苦。因为“死别”仅“吞声”一哭,痛苦自了;而“生别”却令人“常侧侧”,久思不断。特别是友人遭人生之大不幸,被“逐客”“江南瘴疠地”,又长久无消息,相思之苦更是与日俱增。接着,写梦忆李白。但诗人不说自己作梦,而是说李白明白“我”对他的“长相忆”,主动入梦。这种逆转写法,更衬托出他们二人知之甚深,友谊笃厚。“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写诗人梦中恍惚之感:你在流放之中,怎么有了“羽翼”来到我身边呢?“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莫非你真的死了,眼前的你不是生者之魂!唉,真是路远难测啊!先写见面之喜,转而生疑,疑而生深深的忧虑和恐惧,逼真地展现了诗人的梦幻心理,同时折射出对李白的无限思虑!“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写诗人梦中对李白的关切:你来时要穿越南方青葱的千里枫林,归去时又要跨越黑沉沉的万里关塞,真是难得你的一片深情啊!“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残月满屋,诗人梦醒,仍觉李白憔悴容颜依在。“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写诗人对李白的告诫与祝愿:长江水深浪阔,中多蛟龙,但愿李白的魂能安然归去,不要被蛟龙攫去。这里喻李白不要再被恶人残害。这首诗先叙梦前李白的流放;次叙梦中相见,忽疑其是,忽疑其非,紧扣“梦”字,扑朔迷离;再写梦后的叮嘱,情深意切,至情至义,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