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二

悯农二朗读

《悯农二首》原文与翻译、赏析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①栗:谷物。②四海:即四海之内,古人以为中国的四周都是海,故四海即指全国的意思。闲田:没有耕种的田。③禾:庄稼。

【诗大意】春天种下一粒种子,秋天可以收获上万颗粮食。尽管全部土地都播上种子,没有闲田,但是农民仍然还要饿死。

在中午时刻锄庄稼,炎热的太阳当头照着,汗水流淌下来滴湿了长满庄稼的土地。有谁知道碗中的饭食,每一颗都是辛苦劳动的结晶。

【赏析】《悯农二首》是自唐宋以来广为流传、妇孺皆知的名篇。这两首诗以生动的艺术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出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农民的辛苦。

第一首诗开头的一二句,用概括的语言写出了粮食生产的全过程:春天农民种下“一粒粟”,到了秋天收获“万颗子”。这里虽然未明写农民耕种的辛劳,但用种“一”收“万”的艺术夸张手法,便形象地写出了农民的创造性劳动,赞美了他们的智慧与勤劳。这两句诗采用对仗的句式,“春种”对“秋收”,“一粒粟”对“万颗子”,工整匀称、言简意明地勾画出了一幅春华秋实图。

诗的第三句紧接前二句进行了扩展,由点到面,三句相连,展现出全国到处都获得了大丰收,没有一处闲置的土地的景象。从“一”到“万”再至“四海”,到处是辛勤的劳作,四海皆是丰收的年景,令人欣慰,令人欢喜。

然而,获得了丰收的农民又怎样了?诗的第四句,作者笔锋一转,道出了与丰收极不相称的事实——“农夫犹饿死”。灾荒与冻饿联系在一起,人们可以接受,而丰收与饿死怎么能联系在一起呢?正是这违悖道理的事实,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引起读者的思考。

第二首诗,开头便直接描写农民劳动时的情景:在烈日炎炎的中午,农民在田里挥动着锄头锄地,汗水流淌下来,洒在庄稼地里。首句“锄禾日当午”点明了农民干活的时间和环境,其中已隐含了农民劳作艰辛之意,为第二句“汗滴禾下土”做了极好的铺垫。正是由于在中午烈日下,农民干活才挥汗如雨。他们为了获得丰收,忙于给庄稼锄草松土,顾不得拭去汗水,任由它们流淌,其辛勤劳动的形象跃然纸上。这两句诗正好为第一首的“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籽”做了具体、形象的说明。种一收万,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它是由千百万农民用辛勤的劳动和血汗换来的。而这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却被不劳而获者占有,结果是“农夫犹饿死”。面对如此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诗人不由发出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三、四句从文字上看,虽然浅显易懂,但它的含义却是很深刻的,其中既有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又有对不劳而食者的愤懑,还有告诫人们要爱惜粮食,要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的真诚劝说。这两句诗,发自诗人肺腑,情真意切,虽明白如话,却意蕴深远,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这两首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的五言绝句,从内容上看,思想深刻,感情真实,毫无矫柔造作之意。从艺术形式上看,语言洗练,通俗易懂,采用了比较自由的古绝形式,运用对比、映衬等多种艺术手法,非常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诗题虽为《悯农二首》(一作《古风二首》),却十分符合白居易“歌诗合为事而作”、“辞质而径”、“言直而切、欲闻者深诫也”的新乐府诗歌的创作精神,同时也表现出了李绅的质朴厚重的艺术风格,堪称唐诗中五言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出处】唐·李商隐《无题三首》其三。【意思1】虽然不能像长着彩色翅膀的凤凰一样双双飞去,但却有像犀牛角上那一点可以通灵感应的心。【意思2】身上虽然没有凤凰鸟那样的一双善于飞翔的翅膀,无法聚在一起,但彼此内心里却像有着犀牛角的白纹一样息息相通。原是比喻爱恋着的男女心心相印,现常用后句泛指双方思想感情一致,彼此心领神会。灵犀:据说犀牛角中有一条细线似的白纹,贯通两端,感应非常灵敏。【释义】唐·李商隐诗词名句。意思是:身上没有彩凤那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心灵却像犀牛角一样,有一点白线可以相通。“心有灵犀一点通”现在常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解析】“心有灵犀一点通”比喻恋人心心相印,现多用于比喻彼此心意相通。“灵犀”是什么呢?“灵犀”,有灵性的犀牛。角中的角质有如一根白线,上下贯通,感应灵异,故以喻人心相通。说详晋·葛洪《抱朴子》。语见唐·李商隐《无题》诗。晚唐诗人李商隐,在一次酒宴上见到了一位官家小姐,二人一见倾心,但无法接触交谈,只是身隔心交,李商隐因此彻夜难眠,便写下了《无题》诗一首以抒胸臆: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诗的大意是:猜酒行令你笑吟吟,款款春韵实在是动人。昨夜的星辰已坠落,何时能再见你倩影?虽然没有彩凤的双飞翼,彼此却有一颗眷恋的心。晨鼓已响我该上班去,寂寞无聊好似蓬草没有根!

后世“心有灵犀一点通”之语便传用开来【全诗】《无题三首》其三.[唐].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注释】1.灵犀:即通犀。《汉·西域传》:“通犀翠羽之珍。”如淳注曰:“通犀,谓中央色白,通两头。”2.送钩:藏钩于手中令人猜,又称藏钩。射覆:器皿下覆盖物品令人猜(射)指。这两种皆酒宴间的游戏,借以渲染欢乐气氛。3.听鼓应官:指听到鼓声必去官府应卯理事。兰台:汉代以来保存秘书图籍的宫观。《旧唐书·职官志》:“秘书省,龙朔初改为兰台。”走马兰台,说明诗人当时官秘书郎。这是一种职位不高、无大权势的清要之职。转蓬:《淮南子》:“见飞蓬转而知为车,以类取之。”【评析】诗人这两句诗显然是在写自己的爱情遭遇。他同自己的爱人分处两地,不能相见,所以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尽管不能相通,但两人在思想感情上却早已契合、沟通,“心有灵犀一点通”即指此而言。下句常为后人所借用,但已不限于指爱情。古书记载,有一种犀牛角名通天犀,有白色如线贯通首尾,被看作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一点通”的想象也由此而来。现在人们常比喻:对于某事物的看法异口同声,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想得一样。【赏析】解释灵犀:传说犀牛是一种灵兽,在犀牛角上有细线一样的白色花纹贯通两端,能够感应灵异。原用来比喻恋爱双方心心相印。现常用来比喻彼此双方融洽一致,心领神会。出处唐·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李商隐早年生活贫困,因文才出众受到令狐楚的赏识;后来王茂元也因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令狐楚、王茂元分属不同的政治派别。他因此遭到两派的排斥,后半生一直在政治斗争的夹缝中求生存,郁郁不得志。他的诗作情致深蕴,流丽婉转,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动人心弦。但由于他在诗歌中大量用典,以致相当多的诗篇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他有一首《无题》诗这样写道: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在这首诗中,李商隐追忆了他年轻时的一段恋情。诗人写道,在那星辰闪烁、爽风宜人的夜晚,我俩相遇在画楼的西边、桂堂的东边,相遇在一场热闹的宴会之中。人们隔着座位劝着酒,分组玩着送钩、射覆的猜谜游戏。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俩双眼流波,沉浸在感情的交流中。我们虽然没有凤凰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但是我们有犀牛的灵角,能够心心相通。在这无声的心灵交流中,美好的夜晚稍纵即逝,又该策马到兰台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了。于是只能在泪光中分别,惆怅不已,叹息自己身不由己,如同飘转的蓬草。

()

昭阳趣史

明墨庄主人刊本《昭阳趣史》

()

【诗句】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出处】唐·王维《伊州歌》【意思】夜夜对着清风明月苦苦想念离家的亲人,亲人从军在外到处征战已十年有余。亲人啊,离家时我再三嘱咐你:归雁来的时候要常常往家里寄书信。【鉴赏】回想十年前送别从戎远征的丈夫的情景,千叮咛万嘱咐:当大雁南归时,可要多多寄来书信啊!这里采用逆婉的手法,追忆往事,更加深刻而细腻地表现了眼前的相思之苦。【全诗】《伊州歌》.[唐].王维.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鉴赏】读这首绝句,如听一个军属叙家常,话苦衷,没有什么难解的地方。但是要深入理解它、体味它,还得有点人生体验,要知道点时俗、时风。曹丕《燕歌行》有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鸿雁辞归燕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春天从南方飞到北方,秋天从北方飞到南方。由北到南,所以说“归”。“雁初归”,指去年初秋时节。初秋时节,大雁回家寻求温暖,而自己的丈夫却在这个时候离开温暖的家从军远去。去年“离别”之时,是怎样的一番哀怨,可想而知。所谓:“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现在,又到了“雁初归”之时,是该写封信去问问了。谢朓《玉阶怨》云:“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萤火虫在秋夜最为触目,它那闪闪烁烁的萤光在夜长人静时最容易勾引起少妇凄凉寂寞飘忽不定的感叹。头两句展现了思妇从去年初秋到今年初秋的痛苦与思念。由“雁初归”和“萤巳飞”构成了一个以日以夜,情意绵绵的、惆怅的感性世界,使人心潮起伏,浮想联翩。而秋夜“裁缝”的已不是妇女的“罗衣”而是战士的“征衣”了。唐代实行府兵制,战士多为农夫,而农夫又多是一些新婚不久的青年。战士所需寒衣,得由家人亲自裁缝寄出。所以,一到秋天,天气转寒,为战士赶制寒衣,就成了牵动着千家万户的一件大事。李白《子夜秋歌》有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可是,现在从军战士的音信断绝,消息杳无,裁缝好了的寒衣还不知道寄往何处?青年夫妻天各一方,锦书难托,相会无期,这是怎样一幕令人心碎的人生悲剧呵!就语言艺术而言,整首诗取语质实,但能曲尽人情。这不就是司空图说的“性情所至,妙不可寻;遇之自天,冷然希音”的上乘之作么!

()

名言: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

清·徐珂

蔡磷,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

()

“花開時節與誰來。”詩句出處:《定風波》;是宋朝詩人蘇軾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