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的《秋词》二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写于他被贬朗州时。
这首诗名为“秋词”,可并不是写秋天的美好风光,而是在说明“秋日胜春朝”的道理。春日和秋天孰美、孰优,历来说法不一:不同观点的人评价不同,不同视角的观感相异。诗人就是以常俗的说法从反面导入,翻跌出自己的新见。“自古逢秋悲寂寥”,自从战国时的宋玉曾作《九辩》,吟叹“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以后,历代文人描写秋景,多为借秋色以写人的由盛到衰,由荣变枯,表现出秋风秋雨愁杀人的情怀。刘禹锡一反常俗,竟然提出“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说法,奇劲峭拔,颇有一扫千古成说之概。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高气爽,晴空一碧,白云叆叇,一只白鹤穿云而上,直至高远蓝天。这是一幅使人怡神悦性的优美图画。蓝天为背景,一鹤冲飞其间,对比鲜明,色调清新;动静结合,情味浓郁。诗人倾情于此,脱口而赞:把诗情引上了碧霄。诗前两句的议论,由此得到证实,也缘此得到生发。诗人诗思勃发,随鹤升天,极富情韵。
刘禹锡被贬后,并不见花谢而伤怀,睹叶落而兴悲,反而激昂高歌,这种积极奋进精神是可贵的。一般地说,大凡持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人不是悲秋而是赞秋,把秋视为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陆游《秋声》中说:“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毛泽东同志在词中亦称“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都是认为“秋日胜春朝”的。
刘禹锡 秋词。推荐。爱诗词网。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的《秋词》二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写于他被贬朗州时。这首诗名为“秋词”,可并不是写秋天的美好风光,而是在说明“秋日胜春朝”的道理。春日和秋天孰美、孰优,历来说法不一:不同观点的人评价不同,不同视角的观感相异。诗人就是以常俗的说法从反面导入,翻跌出自己的新见。“自古逢秋悲寂寥”,自从战国时的宋玉曾作《九辩》,吟叹“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以后,历代文人描写秋景,多为借秋色以写人的由盛到衰,由荣变枯,表现出秋风秋雨愁杀人的情怀。刘禹锡一反常俗,竟然提出“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说法,奇劲峭拔,颇有一扫千古成说之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高气爽,晴空一碧,白云叆叇,一只白鹤穿云而上,直至高远蓝天。这是一幅使人怡神悦性的优美图画。蓝天为背景,一鹤冲飞其间,对比鲜明,色调清新;动静结合,情味浓郁。诗人倾情于此,脱口而赞:把诗情引上了碧霄。诗前两句的议论,由此得到证实,也缘此得到生发。诗人诗思勃发,随鹤升天,极富情韵。刘禹锡被贬后,并不见花谢而伤怀,睹叶落而兴悲,反而激昂高歌,这种积极奋进精神是可贵的。一般地说,大凡持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人不是悲秋而是赞秋,把秋视为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陆游《秋声》中说:“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毛泽东同志在词中亦称“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都是认为“秋日胜春朝”的。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为了使要表现的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拿另一种次要事物和它放在一起,从侧面描写,进行映衬,以次托主。烘托又称“衬托”、“映衬”,但“衬托”、“映衬”又属修辞格。烘托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即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面渲染描绘,从衬托中突出物象,如渲染云彩以托出月亮,即所谓“烘云托月”法。
烘托可分正托和反托。正托:指形象相类,性质相通时,以此托彼,使主体更为突出。俗话说: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处理好花叶间的映照关系,不喧宾夺主,也不戕枝弱干,相得益彰,主次分明。如《三国演义》里,关羽斩华雄一节的人物相托:作者先写俞涉如何骁勇,潘凤怎样英雄,但都很快败死于华雄之手。然后关羽出马,不等探听,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此时“其酒尚温”!无须多用笔墨,关羽的神威勇武便表露无遗了。正托,还可用环境、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情、品格;用此情衬彼情;此景衬彼景;此事衬彼事等等。反托:指形象相异,性质相反时,正反相衬,以次托主。如鲁迅《祝福》里,用祝福的热闹景象反衬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红楼梦》中黛玉之死与宝钗结婚同时写来,以喜衬悲悲更悲。使用反托时,还可以用加剧矛盾的方法加强效果。如《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作者将诸葛亮与投降派的矛盾写得越尖锐,就越能体现他超人的胆识与气魄。
烘托手法。推荐。爱诗词网。为了使要表现的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拿另一种次要事物和它放在一起,从侧面描写,进行映衬,以次托主。烘托又称“衬托”、“映衬”,但“衬托”、“映衬”又属修辞格。烘托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即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面渲染描绘,从衬托中突出物象,如渲染云彩以托出月亮,即所谓“烘云托月”法。烘托可分正托和反托。正托:指形象相类,性质相通时,以此托彼,使主体更为突出。俗话说: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处理好花叶间的映照关系,不喧宾夺主,也不戕枝弱干,相得益彰,主次分明。如《三国演义》里,关羽斩华雄一节的人物相托:作者先写俞涉如何骁勇,潘凤怎样英雄,但都很快败死于华雄之手。然后关羽出马,不等探听,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此时“其酒尚温”!无须多用笔墨,关羽的神威勇武便表露无遗了。正托,还可用环境、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情、品格;用此情衬彼情;此景衬彼景;此事衬彼事等等。反托:指形象相异,性质相反时,正反相衬,以次托主。如鲁迅《祝福》里,用祝福的热闹景象反衬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红楼梦》中黛玉之死与宝钗结婚同时写来,以喜衬悲悲更悲。使用反托时,还可以用加剧矛盾的方法加强效果。如《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作者将诸葛亮与投降派的矛盾写得越尖锐,就越能体现他超人的胆识与气魄。运用烘托的方法,一定要确定所写的主体。对宾体的描写,是为了说明、补充、烘托主体,不能过分强调宾体,喧宾夺主。另外,人们用什么景物陪衬什么感情是有一定规律的。比如用雷雨陪衬打击,用丽日、鲜花陪衬欢快、幸福,用秋风、落叶陪衬悲惨、凄凉,用阳光、大道陪衬希望、光明前途等。使用烘托手法时,要注意创新,不落俗套。
东望都门信马归。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翻译】君臣相顾泪成行,沿着京城的方向信马由疆。
【诗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意思】这当中哪一个哭得最悲酸?江州司马的眼泪啊,湿透了青衫!司马:官名。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唐代属文官八、九品,品服用青色。比喻极度悲伤。【例】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三折:“淋漓襟袖啼红泪,比~更湿。”‖她经不起打击,遇事总是~。【全诗赏析】《琵琶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琵琶女。诗中描写她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演奏家,因此整个诗中的思想感情,都是围绕着音乐的演奏来表现的。音乐是人物出场的引子,是倾诉衷肠的手段,又是引起另一失意者沦落之感的媒介。因此,整个诗的情节安排和进展,诗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感情的表露,都是结合着和伴随着铮铮然的乐曲进行的。浓烈的音乐气氛,对音乐的生动描写,是该诗艺术上的突出特色。从构思上说,它的情节安排和进展,环环相扣,紧密相接。全诗从诗人“浔阳江头夜送客”发端,在秋风萧瑟的送别场面中,作者特别点出了“举酒欲饮无管弦”的遗憾。这既暗示了主人乃是一个深嗜音乐者,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做了铺垫。“忽闻水上琵琶声”,在“千呼万唤”的殷勤召唤下,琵琶女出场了。诗人正面描写了她弹奏乐曲的情景,用诗的语言来形容繁音促节的乐声,用乐声的疾徐起伏揭示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为她的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琵琶女的乐声和凄苦的自诉深深地打动了诗人,而诗人的同情和诉说竟又反转来激起了琵琶女更为凄苦、激荡的感情。而白居易的泪湿青衫,不单是由于他的多情,更主要的还在于诗人心中有忧国忧民的政治苦闷,这种感情比起任何单纯的个人不幸来说,更为深沉、激越。《琵琶行》的高度艺术技巧,还突出地表现在作者熟练地驾驭语言的能力上,尤其是在对音乐的描绘上。为了把无形的、动人的乐声传达给读者,诗人运用了许多新鲜、贴切的比喻来形容乐曲的声响和急缓不定的音乐旋律,从而令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特别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语,既形容了声响的轻重交错,又给人一种清脆圆润、和谐悦耳之感。除了对乐声的直接描摹,诗中还着意描写了演奏者的情态、动作,以及听乐者的感受,从而表现了难以捕捉的音乐形象,传达了乐曲的感情。而这又是直接为表现和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揭露社会的黑暗和不平服务的。
座中泣下谁最多。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意思】这当中哪一个哭得最悲酸?江州司马的眼泪啊,湿透了青衫!司马:官名。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唐代属文官八、九品,品服用青色。比喻极度悲伤。【例】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三折:“淋漓襟袖啼红泪,比~更湿。”‖她经不起打击,遇事总是~。【全诗赏析】《琵琶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琵琶女。诗中描写她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演奏家,因此整个诗中的思想感情,都是围绕着音乐的演奏来表现的。音乐是人物出场的引子,是倾诉衷肠的手段,又是引起另一失意者沦落之感的媒介。因此,整个诗的情节安排和进展,诗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感情的表露,都是结合着和伴随着铮铮然的乐曲进行的。浓烈的音乐气氛,对音乐的生动描写,是该诗艺术上的突出特色。从构思上说,它的情节安排和进展,环环相扣,紧密相接。全诗从诗人“浔阳江头夜送客”发端,在秋风萧瑟的送别场面中,作者特别点出了“举酒欲饮无管弦”的遗憾。这既暗示了主人乃是一个深嗜音乐者,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做了铺垫。“忽闻水上琵琶声”,在“千呼万唤”的殷勤召唤下,琵琶女出场了。诗人正面描写了她弹奏乐曲的情景,用诗的语言来形容繁音促节的乐声,用乐声的疾徐起伏揭示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为她的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琵琶女的乐声和凄苦的自诉深深地打动了诗人,而诗人的同情和诉说竟又反转来激起了琵琶女更为凄苦、激荡的感情。而白居易的泪湿青衫,不单是由于他的多情,更主要的还在于诗人心中有忧国忧民的政治苦闷,这种感情比起任何单纯的个人不幸来说,更为深沉、激越。《琵琶行》的高度艺术技巧,还突出地表现在作者熟练地驾驭语言的能力上,尤其是在对音乐的描绘上。为了把无形的、动人的乐声传达给读者,诗人运用了许多新鲜、贴切的比喻来形容乐曲的声响和急缓不定的音乐旋律,从而令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特别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语,既形容了声响的轻重交错,又给人一种清脆圆润、和谐悦耳之感。除了对乐声的直接描摹,诗中还着意描写了演奏者的情态、动作,以及听乐者的感受,从而表现了难以捕捉的音乐形象,传达了乐曲的感情。而这又是直接为表现和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揭露社会的黑暗和不平服务的。
如意君传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第一快活奇书》,又名《无恨天》。七十二回。题“泽州陈天池先生著”。陈天池,字香泉,泽州(今山西晋城一带)人。成书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
如意君传。推荐。爱诗词网。如意君传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第一快活奇书》,又名《无恨天》。七十二回。题“泽州陈天池先生著”。陈天池,字香泉,泽州(今山西晋城一带)人。成书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现存主要版本有撷华书局排印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资料室;文记书店排印本。明弘治年间,恰值太上老君生辰,普天下诸神都到玄圃为老君祝寿。大士身边的金童、玉女,见三教之神混在一处,颇为滑稽,因相对一笑,应劫降落凡尘。玉女生为孝宗皇帝的女儿;金童生在龙图学士田友三家,取名文泉。文泉生来聪慧异常,连孝宗皇帝都有所听闻,让友三带他上朝,赐给项圈,誉为神童。有一次随父上朝,内侍报说有熊入城,皇上因问主何吉凶。文泉回答说熊兆火灾,果然应验。有一次出朝,来到琉璃河边,见马贩子赶着一群马,文泉叫父亲买下其中一匹,果然是匹千里驹。友三见文泉既聪慧又有志气,因此请了个文武全才的先生来教他。十二岁之时,便成了个饱学之士,州试乡试,获春秋文武四冠。入京赴考,又钦点文武状元,除文华殿侍读,招为驸马。而公主则正是那位应劫降落凡尘的玉女。不久,孝宗皇帝驾崩,太子接位,是为正德。江南发生了科举舞弊案,正德皇帝派文泉夫妇前往处理。文泉在江南举行复试,妥善地处理了这件大事,然后携公主游览西湖,夫妇于湖上吟诗联句,十分快乐。皇上在京师正委派工部侍郎成汝勋,选择了山西平阳府一处地方,动工兴建馆甥城。府第建成,豪华壮丽,汝勋被授为王府长史。正好驸马、公主也从江南回京复命。皇上大喜,又命太监刘瑾点选年少宫女十数人,作为驸马的侍媵,刑部侍郎卢兴邦之女文鸾、户部郎中王亮之女彩凤都在选。皇上又封文泉为如意君,于是文武百官,护送驸马迁往新居。霸州府有刘六、刘七,从弘治时便造反作乱,此时势力更盛。打听得驸马、公主归省,想攻打馆甥城。春官院辅宾王守仁探知消息,将计就计,诱敌深入,擒刘七及其部将赵风子、齐彦名,把刘六围困在绝流谷中。恰好驸马夫妇省亲归来,一起攻绝流谷。刘六的部下杀刘六来降。所俘均解往京师。驸马在归途中又截获刘瑾给刘六的密信,于是面奏皇上,将刘瑾铲除,刘瑾的家产全部赐给了如意君。朝觐归来,如意君将父母迎至宫内奉养。不久,公主又生了一子,如意君乃在永安招募游民,垦荒采茶,关厢起市;又回到家乡,将皇上所赐刘瑾家产赈济乡邻。忽报西域有贼寇犯境,皇上令如意君领军出征。贼中有女将曰翡翠娘者,武艺高强,容貌出众,常败天朝军将。如意君经多次战斗,终于将其擒获,奏凯回朝。皇上将翡翠娘赐给如意君,又封他为王,从此,天下太平,四夷咸服。公主还为如意君收了美女绛仙,纳了四个美姬。如意君则将府中年岁较大的宫女放出,嫁给侍卫为妻。如意君乃与众美人悠游宴乐,长枕大被,尽享人间艳福。如意君已入中年了,因思急流勇退,于是五上奏章,辞隐林泉。后来,他的妹妹做了皇后,他入京朝贺,又送父母至山东兄长处奉养,因此登泰山,谒孔庙,与衍圣公联姻。归途中,剪除恶宦熊家父子三人后,又表彰了孝妇。这时,大雨成灾,黄河泛滥,如意君乃陈治河之策,堵塞缺口,拯救难民。以后又为僧尼择配,替学究伸冤,训诲族众,整饬家风……田家诸媛得配,鸾凤齐鸣。如意君的儿子也多中了进士,在朝为官,而且都能为君分忧,为民操劳:或输粮贱粜,或为民平冤;或为皇上督军浙闽,或于后方陈筹海条规,因之大破海贼。而如意君则于暗中考核儿子们的政绩、官声。最后众子归省,共祝冈陵。
【名句】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与译文]彩笺,用来题诗或写信的彩色精美信笺。尺素,书写用的白色生绢,长约尺许,故称尺素。这里“彩笺”、“尺素”都是书信的代称。兼提二者,是表示寄情达意的殷切。两句的意思是,我想寄信给你诉说内心的思念和愁苦,可是你一去杳无音讯,而天地是这样的广阔,谁知你如今究竟在哪里呢?这两句词,表达了居家的思妇望远怀人而又难通音问的惆怅情绪,造语工巧,文字秀美。
欲寄彩笺兼尺素。推荐。爱诗词网。【名句】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注释与译文]彩笺,用来题诗或写信的彩色精美信笺。尺素,书写用的白色生绢,长约尺许,故称尺素。这里“彩笺”、“尺素”都是书信的代称。兼提二者,是表示寄情达意的殷切。两句的意思是,我想寄信给你诉说内心的思念和愁苦,可是你一去杳无音讯,而天地是这样的广阔,谁知你如今究竟在哪里呢?这两句词,表达了居家的思妇望远怀人而又难通音问的惆怅情绪,造语工巧,文字秀美。参考文献(宋)晏殊《蝶恋花》
【诗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出处】唐·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意思】诚然知道夫妻永别的遗憾人人都会有,但这发生在一起经历过贫贱生活的夫妻之间,更显得事事悲哀。恨:遗憾。【鉴赏】尽管实实在在地知道生离死别的遗憾是人人都会有的,但作为贫贱时期同苦难共忧患的夫妻来说,一旦天人永隔,想到以往的事情就更加悲哀难耐。《遣悲怀》三首均是元稹写给已逝妻子的悼亡诗。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二人婚后的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却一直贤惠持家,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贫贱夫妻百事哀”较“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情感更进一层,突出夫妻二人共“贫贱”的特殊性,强调自身不同于一般世人丧偶的沉痛心情。“贫贱夫妻百事哀”句,在后世渐渐脱离原诗意旨,常用来形容夫妻的生活贫困,两人经常为了琐事争吵,感觉事事不如意,最终导致感情不和谐的状况。【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贫苦或患难夫妻生死相隔,哀痛万分。[例]晚年柯灵多病,她鞍前马后,侍侯于左右,两人相依为命。病重中的柯灵,自知不久于人世,“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为行将出版的文集题词,他想写“献给风雨同舟五十五年的妻子”,憾昏睡而去未能如愿。(张昌华《俯仰柯灵》)二、用以形容贫贱夫妇难有顺心高兴的事。[例]在临睡前的一刹那里,隐约听见那男孩子的父母在小声争吵着什么,似乎是为了钱,也难怪,早在遥远的唐朝就有人说过了: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李修文《捆绑上天堂》)【举例】哀: 哀愁。指贫穷低贱的夫妻没有经济基础,做什么事情都发愁。唐·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二:“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例〕不待桂儿说下去,童立本打断她的话继续说道:“常言道,~,其实可哀之事,何止百件。千件万件都有啊,桂儿,着实难为你了。”(熊召政《张居正》二卷二三回)︱~,当一生的基本生活需要都没有保障的时候,我不知家庭幸福的青鸟,可以栖息在哪枝无果的树上做巢。婚姻里沉淀着那么多的柴米酱醋盐,每一件都与金钱息息相关。(毕淑敏《家庭幸福预报》)︱想来果然是“~”。记得怡和与嫂嫂没调上海时,也常吵得要离婚什么的。等住回老房子,尤其工资和爸爸的收入伙着开销,以后也就没听过两人高嗓门说话过。(陈若曦《纸婚》)【全诗】《遣悲怀三首·其二》.[唐].元稹.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全诗赏析1】《唐诗三百首》的编者说“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并非说这三首诗就是悼亡诗的最高成就,无出其右者,他主要还是说这三首诗蕴含相当丰富,少有能超出它的内容范围的。这一点我们稍作分析即可明白。如果说第一首写作者为妻子的生前悲哀,第二首则写为妻子的逝去而伤怀。你活着时候的玩笑话,今天都变成了现实;你的衣裳送给了别人,眼看完了;你的针线活还保存着,从未忍打开。因为想着旧情而怜爱你的婢仆,也曾在梦中给你送去钱财。夫妻死别之恨人人都有,而贫贱夫妻诀别更令人悲哀。生前戏言,固然可乐,一旦变成现实,乃是真正可悲。人去物留,作者睹物思人,悲哀会时时袭来。为了忘却,摆脱思念的痛苦,作者把妻子的衣服送人,把针线封存,但却适得其反,成了更易触动情怀的更痛苦的纪念。夫妻间的深情随着一方的逝去积淀下来,转移为对婢仆的爱怜,化为给妻子送钱财的梦境,而这正是悲痛的另一种形式的排遣。末两句象聚光镜似的把人世间普遍存在的感情聚拢为一个焦点:妻子身后无事不叫人悲哀。这既点明了上面所举事例的含义,又把上一首诗延续下来的丧妻之悲向深沉推进一层。
【全诗赏析2】
诚知此恨人人有。推荐。爱诗词网。【诗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出处】唐·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意思】诚然知道夫妻永别的遗憾人人都会有,但这发生在一起经历过贫贱生活的夫妻之间,更显得事事悲哀。恨:遗憾。【鉴赏】尽管实实在在地知道生离死别的遗憾是人人都会有的,但作为贫贱时期同苦难共忧患的夫妻来说,一旦天人永隔,想到以往的事情就更加悲哀难耐。《遣悲怀》三首均是元稹写给已逝妻子的悼亡诗。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二人婚后的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却一直贤惠持家,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贫贱夫妻百事哀”较“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情感更进一层,突出夫妻二人共“贫贱”的特殊性,强调自身不同于一般世人丧偶的沉痛心情。“贫贱夫妻百事哀”句,在后世渐渐脱离原诗意旨,常用来形容夫妻的生活贫困,两人经常为了琐事争吵,感觉事事不如意,最终导致感情不和谐的状况。【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贫苦或患难夫妻生死相隔,哀痛万分。[例]晚年柯灵多病,她鞍前马后,侍侯于左右,两人相依为命。病重中的柯灵,自知不久于人世,“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为行将出版的文集题词,他想写“献给风雨同舟五十五年的妻子”,憾昏睡而去未能如愿。(张昌华《俯仰柯灵》)二、用以形容贫贱夫妇难有顺心高兴的事。[例]在临睡前的一刹那里,隐约听见那男孩子的父母在小声争吵着什么,似乎是为了钱,也难怪,早在遥远的唐朝就有人说过了: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李修文《捆绑上天堂》)【举例】哀: 哀愁。指贫穷低贱的夫妻没有经济基础,做什么事情都发愁。唐·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二:“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例〕不待桂儿说下去,童立本打断她的话继续说道:“常言道,~,其实可哀之事,何止百件。千件万件都有啊,桂儿,着实难为你了。”(熊召政《张居正》二卷二三回)︱~,当一生的基本生活需要都没有保障的时候,我不知家庭幸福的青鸟,可以栖息在哪枝无果的树上做巢。婚姻里沉淀着那么多的柴米酱醋盐,每一件都与金钱息息相关。(毕淑敏《家庭幸福预报》)︱想来果然是“~”。记得怡和与嫂嫂没调上海时,也常吵得要离婚什么的。等住回老房子,尤其工资和爸爸的收入伙着开销,以后也就没听过两人高嗓门说话过。(陈若曦《纸婚》)【全诗】《遣悲怀三首·其二》.[唐].元稹.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全诗赏析1】《唐诗三百首》的编者说“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并非说这三首诗就是悼亡诗的最高成就,无出其右者,他主要还是说这三首诗蕴含相当丰富,少有能超出它的内容范围的。这一点我们稍作分析即可明白。如果说第一首写作者为妻子的生前悲哀,第二首则写为妻子的逝去而伤怀。你活着时候的玩笑话,今天都变成了现实;你的衣裳送给了别人,眼看完了;你的针线活还保存着,从未忍打开。因为想着旧情而怜爱你的婢仆,也曾在梦中给你送去钱财。夫妻死别之恨人人都有,而贫贱夫妻诀别更令人悲哀。生前戏言,固然可乐,一旦变成现实,乃是真正可悲。人去物留,作者睹物思人,悲哀会时时袭来。为了忘却,摆脱思念的痛苦,作者把妻子的衣服送人,把针线封存,但却适得其反,成了更易触动情怀的更痛苦的纪念。夫妻间的深情随着一方的逝去积淀下来,转移为对婢仆的爱怜,化为给妻子送钱财的梦境,而这正是悲痛的另一种形式的排遣。末两句象聚光镜似的把人世间普遍存在的感情聚拢为一个焦点:妻子身后无事不叫人悲哀。这既点明了上面所举事例的含义,又把上一首诗延续下来的丧妻之悲向深沉推进一层。【全诗赏析2】该诗是第二首,承接第一首,叙述爱妻亡后的孤独生活。“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首联看似语气平淡,却蕴藏着大量信息。当日夫妻嬉戏之时,不免有谁先死谁后死的玩笑话,妻子笑着说要先死,这样她就不会孤单了,因为在她死时丈夫会陪着她。没想到的是,当年的玩笑话现在竟然一语成谶,全都应验了。死者已矣,惟留下生者饱受孤独的忧伤。为了排遣忧伤,诗人将妻子当年的衣物全部施舍给别人,当年做过的针线全部封存,以免睹物伤人。然而这样做只能是自欺欺人。每次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便不禁引起自己的哀思。也曾想在睡梦中能够给妻子送纸钱,以弥补当年她缺衣少钱的缺憾。可惜这些都已于事无补了。现在我终于明白,夫妻生离死别,是人生常恨之事,而更可恨可悲的是,贫贱夫妻的生离死别,那才是真真正正深切的悲哀啊。因为对于贫贱夫妻来说,生时已是艰难万分,整日里为生活奔波,等到有朝一日有钱了,却斯人已去,无法真正享受到了。【全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