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
名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导读】
这是陆游一首非常有名的咏梅诗。“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作者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咏物寓志,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将梅花人格化。
“卜算子”为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等。
【原词】
驿外断桥边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
①驿外:驿站外。驿站:古时传递文书人员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译诗】
驿站外的一个断桥旁边,
有一树梅花在独自吐艳。
夕阳中它任凭风吹雨淋,
晚霞映出梅孤独的愁态。
孤梅全无心去苦争春天,
一任群花妒忌它的姣妍。
纵然花瓣飘零变成尘土,
它的香气依然长留人间。
【赏析】
词的上片状物写景,描绘了风雨中独自绽放的梅花,集中写了梅花的艰难处境。梅花长在偏僻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在暮色黄昏中,独自挺立开放,在风雨交加中备受摧残,实在令人叹息。上片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在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下片抒情,主要抒写梅花的两种美德。“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写的是美德之一: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的是美德之二: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化作尘泥,还香气依旧。末句“只有香如故”意味深长,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和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和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曲折地表达了自己虽历尽艰辛,也决不趋炎附势而坚守节操的决心和孤高雅洁的志趣。
这首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梅花傲然不屈的精神,暗喻了自己坚贞不屈的品质,笔致细腻,意味深远,是咏梅词中的杰作。
咏梅 陆游。推荐。爱诗词网。陆游名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导读】这是陆游一首非常有名的咏梅诗。“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作者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咏物寓志,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将梅花人格化。“卜算子”为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等。【原词】驿外断桥边①,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注释】①驿外:驿站外。驿站:古时传递文书人员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译诗】驿站外的一个断桥旁边,有一树梅花在独自吐艳。夕阳中它任凭风吹雨淋,晚霞映出梅孤独的愁态。孤梅全无心去苦争春天,一任群花妒忌它的姣妍。纵然花瓣飘零变成尘土,它的香气依然长留人间。【赏析】词的上片状物写景,描绘了风雨中独自绽放的梅花,集中写了梅花的艰难处境。梅花长在偏僻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在暮色黄昏中,独自挺立开放,在风雨交加中备受摧残,实在令人叹息。上片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在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下片抒情,主要抒写梅花的两种美德。“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写的是美德之一: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的是美德之二: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化作尘泥,还香气依旧。末句“只有香如故”意味深长,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和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和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曲折地表达了自己虽历尽艰辛,也决不趋炎附势而坚守节操的决心和孤高雅洁的志趣。这首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梅花傲然不屈的精神,暗喻了自己坚贞不屈的品质,笔致细腻,意味深远,是咏梅词中的杰作。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诗句】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出处】唐·李商隐《无题三首》其三。【鉴赏】昨夜星光璀璨,凉风习习,我们在画楼之西、桂堂之东设宴欢会。这是诗人在追忆昨日聚会之景。首句点明聚会时间,两个“昨夜”,回环往复、节奏舒缓;“画楼西畔桂堂东”句点明聚会地点。但诗人并没有直写,而是借用宴会地点旁边的精美的画楼和桂木厅堂来说明。在这样风光旖旎的夜晚,诗人经历了怎样动人的故事,没有直言,而是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全诗】《无题三首》其三.[唐].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全诗赏析】李商隐于文宗开成四年(839),任秘书省校书郎,故诗中有“走马兰台”之语。为了应官差,“听鼓”就得上班,身不由主,故叹“类转蓬”。诗中写的“送钩”、“射覆”都是酒席上的游戏。晋代周处《风土记》:“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为藏钩之,分为二曹以校胜负。……一钩藏在数人手中,曹人当射知所在”,《汉书·东方朔传》颜师古注:“于覆器之下而置诸物,令暗射之,故云射覆”。“曹”,队、组的意思。“射”,猜测。“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这首诗的诗眼。它成为千古名句,流播至今。这两句不仅典雅工丽,和全诗契合无间,而且含蕴之理,带有普遍性,能激起广泛的共鸣。彩凤双飞,常用来比喻美满的爱情,“无翼”,则爱情受阻。灵犀,犀牛角在古代被视为灵异之物,它的中心有一条贯通的白线(实为角质),以此形象容心理感应,两心相印,两情相通。“身无”、“心有”,“谓身不能至,而心则可通也”(寥文炳《唐诗鼓吹注解》)使人联想到主客观的矛盾,愿望与条件的关系。这首诗原意在写与王茂元家妓的关系,而“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名句,今人已视为人们之间的心心相印。只要是知己的,则所想往往不谋而合。这也就将其移植到交友之道上来了。
画楼西畔桂堂东。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出处】唐·李商隐《无题三首》其三。【鉴赏】昨夜星光璀璨,凉风习习,我们在画楼之西、桂堂之东设宴欢会。这是诗人在追忆昨日聚会之景。首句点明聚会时间,两个“昨夜”,回环往复、节奏舒缓;“画楼西畔桂堂东”句点明聚会地点。但诗人并没有直写,而是借用宴会地点旁边的精美的画楼和桂木厅堂来说明。在这样风光旖旎的夜晚,诗人经历了怎样动人的故事,没有直言,而是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全诗】《无题三首》其三.[唐].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全诗赏析】李商隐于文宗开成四年(839),任秘书省校书郎,故诗中有“走马兰台”之语。为了应官差,“听鼓”就得上班,身不由主,故叹“类转蓬”。诗中写的“送钩”、“射覆”都是酒席上的游戏。晋代周处《风土记》:“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为藏钩之,分为二曹以校胜负。……一钩藏在数人手中,曹人当射知所在”,《汉书·东方朔传》颜师古注:“于覆器之下而置诸物,令暗射之,故云射覆”。“曹”,队、组的意思。“射”,猜测。“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这首诗的诗眼。它成为千古名句,流播至今。这两句不仅典雅工丽,和全诗契合无间,而且含蕴之理,带有普遍性,能激起广泛的共鸣。彩凤双飞,常用来比喻美满的爱情,“无翼”,则爱情受阻。灵犀,犀牛角在古代被视为灵异之物,它的中心有一条贯通的白线(实为角质),以此形象容心理感应,两心相印,两情相通。“身无”、“心有”,“谓身不能至,而心则可通也”(寥文炳《唐诗鼓吹注解》)使人联想到主客观的矛盾,愿望与条件的关系。这首诗原意在写与王茂元家妓的关系,而“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名句,今人已视为人们之间的心心相印。只要是知己的,则所想往往不谋而合。这也就将其移植到交友之道上来了。
【诗句】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出处】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意思】在家乡蜀地曾时常听到那子规鸟的哀鸣,现今到宣城又频频见到杜鹃花,令人念及家乡的子规鸟。想起子规的悲啼,叫一声令人肠断一回,我在这阳春三月天情不自禁又思念起故乡三巴。此诗结构,对法别致,语言清浅生动,如谚如谣,寓情于景。“一”、“三”的复沓运用,真实地表达出诗人的思乡之情。注:子规,即杜鹃鸟。其鸣凄恻。宣城,在安徽南部。三巴,此指四川。【全诗】《宣城见杜鹃花》.[唐].李白.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鉴赏】
李白二十五岁出蜀后,至老也没有再回故乡。但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很少看到他流露思乡情绪。乡土之思即使偶尔闪现在诗中,也是非常轻微的。不过,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是满怀信心与期待的,这使他的诗风旷放而飘逸。然而长期漂泊,屡屡受挫,人老年衰,壮志难酬,一向乐观的诗人也难免会情绪低落,乡思也会涌上他的心头。这首诗应该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成的。姹紫嫣红的暮春三月,杜鹃花花团锦簇,满山遍崖,灿然若火。想当年,诗人在家乡的时候,每每看到杜鹃花盛开,就会听到阵阵的杜鹃鸟声。提起杜鹃鸟,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从而激起思乡之情。古代蜀中之帝杜宇,又称望帝,自以为德薄,不愿意窃据帝位,为避位而出走,死后精魂化为杜鹃鸟,每到暮春时分,就啼叫起来,没完没了,似乎在呼喊着“不如归去”。看着宣城艳丽的杜鹃花,诗人耳旁顿时响起了杜鹃鸟凄恻动人的啼叫声,好像在提醒他也“不如归去”。但诗人又怎能这样空手而归呢?当年意气风发,仰天大笑出门而去,自以为功名俯拾可取,唾手可得,谁知一再受挫,一事无成。看着眼前的朵朵杜鹃花,想着家乡亲人的苦苦期待,诗人又怎能不愁肠寸断呢?诗的前两句,巧用花、鸟、地名,形成自然的对仗,以空间的延伸和时间的延续,真实地再现了诗人乡思涌动的过程。“杜鹃”一语双关,诗人借花写鸟,借鸟抒情。由眼前的实景,写到记忆中的虚景,思绪由安徽宣城而飞越千里回到蜀国的故乡,环环相扣,虚实相生,远近结合。三、四两句巧用数字,进一步渲染浓重的思乡之情。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颇能引起游子的共鸣。
蜀国曾闻子规鸟。推荐。爱诗词网。【诗句】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出处】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意思】在家乡蜀地曾时常听到那子规鸟的哀鸣,现今到宣城又频频见到杜鹃花,令人念及家乡的子规鸟。想起子规的悲啼,叫一声令人肠断一回,我在这阳春三月天情不自禁又思念起故乡三巴。此诗结构,对法别致,语言清浅生动,如谚如谣,寓情于景。“一”、“三”的复沓运用,真实地表达出诗人的思乡之情。注:子规,即杜鹃鸟。其鸣凄恻。宣城,在安徽南部。三巴,此指四川。【全诗】《宣城见杜鹃花》.[唐].李白.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鉴赏】李白二十五岁出蜀后,至老也没有再回故乡。但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很少看到他流露思乡情绪。乡土之思即使偶尔闪现在诗中,也是非常轻微的。不过,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是满怀信心与期待的,这使他的诗风旷放而飘逸。然而长期漂泊,屡屡受挫,人老年衰,壮志难酬,一向乐观的诗人也难免会情绪低落,乡思也会涌上他的心头。这首诗应该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成的。姹紫嫣红的暮春三月,杜鹃花花团锦簇,满山遍崖,灿然若火。想当年,诗人在家乡的时候,每每看到杜鹃花盛开,就会听到阵阵的杜鹃鸟声。提起杜鹃鸟,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从而激起思乡之情。古代蜀中之帝杜宇,又称望帝,自以为德薄,不愿意窃据帝位,为避位而出走,死后精魂化为杜鹃鸟,每到暮春时分,就啼叫起来,没完没了,似乎在呼喊着“不如归去”。看着宣城艳丽的杜鹃花,诗人耳旁顿时响起了杜鹃鸟凄恻动人的啼叫声,好像在提醒他也“不如归去”。但诗人又怎能这样空手而归呢?当年意气风发,仰天大笑出门而去,自以为功名俯拾可取,唾手可得,谁知一再受挫,一事无成。看着眼前的朵朵杜鹃花,想着家乡亲人的苦苦期待,诗人又怎能不愁肠寸断呢?诗的前两句,巧用花、鸟、地名,形成自然的对仗,以空间的延伸和时间的延续,真实地再现了诗人乡思涌动的过程。“杜鹃”一语双关,诗人借花写鸟,借鸟抒情。由眼前的实景,写到记忆中的虚景,思绪由安徽宣城而飞越千里回到蜀国的故乡,环环相扣,虚实相生,远近结合。三、四两句巧用数字,进一步渲染浓重的思乡之情。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颇能引起游子的共鸣。
静虚村记。推荐。爱诗词网。贾平凹《静虚村记》原文乍看这篇散文写得很平实。西安近郊的一个村子。村子并不大,绿树环抱,两条巷道,鸡犬之声相闻。树是槐树。槐花开时,一片嫩白。巷中一眼井,水是甜的,生喝比熟喝好吃。可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村子,被贾平凹描绘成了如画一般美丽的农家栖息之地。作者用尽了别致的比喻,如借友人之口,说村子是“一首古老的歌”,是“一口出了鲜水的枯井”,是“一件出土的文物,如宋代的青瓷,质朴,浑拙,典雅”;又比如说屋舍被一道道土墙围了,生了一层厚厚的绿苔,像是“庄稼人剃头以后新生的青发”。就近取喻,过目难忘。写人是贾平凹的特长。常常寥寥数语,便收生动逼真之效。如说村里女儿多,以花作引子,说村里很少有花,花的美丽尽让女儿们占了。说村人厚诚,近乎傻昧,举的例子是:过路行人,问起事来,有问必答,比比划划了一通,还要领到村口指点一番,古道热肠由此可见。实打实的描写源于作者对农村的热爱和熟悉。其实贾平凹本身就是从农村中来的,他的自传的题目就是《我是农民》。贾平凹出生在陕西商县(1990年改为商州市)以东40公里的丹凤县棣花镇,19岁那年,他坐汽车向北翻过秦岭进了西安,从此开始了求学和创作生涯。故乡是他魂牵梦绕之地。那一方乡土,那一片乡村,是贾平凹心中永远的情结。贾平凹这篇散文写于1981年8月。来西安十载,他始终认定自己是客乡人。身在西安而又难以忘怀自己的根,于是他避开喧嚣的都市生活氛围,租赁了离城不远的这一个村子借以栖身,写成这篇散文,曲折地流露了他的思乡情结。令人感兴趣的还有贾平凹为此村所起的村名:静虚村。散文的题目也叫《静虚村记》。“静”、“虚”,应是佛学的理念。静,宁静。虚,虚空。贾平凹此文引用佛学理念,固然有表达自己人生哲学倾向的成份,更主要的应看作是作者审美情趣的流露。“静虚”是否等于死寂?并非如此,且看村人对待作者和作者家属,厚爱有加,视为亲人:没有一棵槐树是贾平凹家的,但要吃槐花,他可以到每一棵树上去采;贾平凹的小女更是村人掌上明珠,“常在人掌上旋转,吃过百家饭菜”。而贾平凹呢,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他为村人代写书信,收学生为徒,辅导作文,且拒收礼品。两年之间,五人考上大学,十人被中专录取!尤为感人的是,作者忧村人之忧。天旱了,村人焦虑,他也焦虑。下雨了,村人在雨地跑,作者写道:我也在雨地跑,疯了一般,有两次滑倒在地,磕掉了一颗门牙。贾平凹掉了一颗门牙,永远地掉了,却拥有了永远的静虚村。作者:戴达
徐志摩《泰山日出》原文
日出的景象是壮观的。对有些人来说,壮观的景象常会引起赞叹,要描绘它、形容它,却又四顾茫然,无从下笔了。徐志摩的这篇散文,虽然只摄取了泰山日出的一个短暂场面,但在他的生花妙笔下,整个日出的景象描绘得绚丽多彩,变化无穷,使人看了眼花缭乱,有美不胜收之感。
泰山日出 徐志摩。推荐。爱诗词网。徐志摩《泰山日出》原文日出的景象是壮观的。对有些人来说,壮观的景象常会引起赞叹,要描绘它、形容它,却又四顾茫然,无从下笔了。徐志摩的这篇散文,虽然只摄取了泰山日出的一个短暂场面,但在他的生花妙笔下,整个日出的景象描绘得绚丽多彩,变化无穷,使人看了眼花缭乱,有美不胜收之感。文章开始直接点题“我们在泰山顶上看出太阳”。这就把这次看日出的地点交代清楚。运用对比的手法,以饱饫过江海与印度洋日出的“本不是奇事”,衬托泰山观日出的“无餍的好奇心”,盼望着一种与平原或海上不同的“特异的境界”。这种情绪的渲染,无形之中就把泰山观日出的神奇、美妙烘托出来。“果然”两字,转到日出之前天空的景象。人们可以想象得到,面对“莽莽苍苍”的“暗沉沉”的天空,当一轮红日就要升起的一刹那,气氛一定是有点紧张的。人这时不免“感觉劲烈的晓寒”,同时还有一种“睡眼不曾十分醒豁”的感觉。接着,作者描写了朝旭未露时的情景。除了日观峰与玉皇顶之外,全部弥漫着云气,人就站立在云雾弥漫的“小岛”上。难怪作者不由得要大声的狂叫,因为他看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境界。作者这时并不着意描写喷薄而出的实景,而是挥写了一种奇异的幻想。他好像自己的身躯无限地长大,山峦跟自己相比,仅如一拳石。这个巨人向东,伸出双臂,在盼望、迎接、催促,在默默地叫唤着光明的降临。东方有什么呢?“东方有的是瑰丽荣华的色彩,东方有的是伟大普照的光明。”再接下去,作者描绘云海的情景。云海活了,它像浪花似的向小岛冲洗,溅起无数水沫浪花。东方的太阳犹如纯焰的圆颅,一探再探的终于跃出了地平。作者通过云彩的千变万化,描绘那金光灿灿的太阳。它不仅是腾空而起的,而且是用它的光和热在打扮着整个的世界。世界是神奇的,变化的。散发祷祝的巨人,这时已横亘在那无边无际的云海上,消翳在普遍的欢迎里,他的歌声已响彻了四方四隅。这是作者早期的作品。作者面对荆棘满布、哀鸿遍野的黑暗现实,并不消极颓废,而是积极的呼唤,迎接着光明的到来。当时作者充满着个人如花似锦的幻想,所以他所见到的高山日出当然是“奇异的幻想”,所得到的是“我的躯体”的感受,所流露的也是一种欣欣然、飘飘然,万物皆备于我的自我扩张的情态。作者具有一双善于发现大自然美丽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感受自然诗意的心灵。因此,在他的笔下,泰山的日出就被描绘得那么的瑰丽、雄伟。正因为他眼里都是景,所以他笔下映出了这么美丽的画,这么奇特的想象。他是一个感情充沛的诗人,他通过奇特、瑰丽的浮想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激情熔铸在想象事物的描写之中。象征与比喻是作者这篇散文的重要的表现手法。文章的艺术境界,通过象征手法创造出来,借以表现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光明的渴望。如描写云海,是“整夜暴风的工程”。弥漫的云气,宛如“无量数厚毳长戎的绵羊,交项接背的眠着,卷耳与弯角都依稀辨认得出。”云层是“无数蜿蜒的鱼龙,爬进了苍白色的云堆。”这就把云层、云气都写得有生气,有灵性了,给人一种生气灌注、生命跃动的感觉。这篇文章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不仅词采华丽、立意新奇,而且色调绚烂,富有音乐性。他说过文章是要这样写的:完美的字句表达完美的意境。(见《轮盘小说集·自序》)他还认为作品的内涵是它的骨胳、辞藻是它的外衣;一座最牢的房子外面没有一些现代美的彩色和轮廓,仍不能算完成它建筑上的艺术。因此,他在表现“内涵”时,往往以浓墨重彩,涂抹出色彩艳丽的画面,以瑰丽、堆砌、雕琢的文字,表达出真实丰富的思想情感。(沈其茜)
小说超人。推荐。爱诗词网。冰心何彬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从来没有人看见他和人有什么来往。他住的那一座大楼上,同居的人很多,他却都不理人家,也不和人家在一间食堂里吃饭,偶然出入遇见了,轻易也不招呼。邮差来的时候,许多青年欢喜跳跃着去接他们的信;何彬却永远得不着一封信,但也从来没有人看见他发过一封信。他除了每天上局里办事,和同事们说几句公事上的话;以及房东程姥姥替他端饭的时候,也说几句照例的应酬话,此外就不开口了。他不但是和人没有交际,凡带一点生气的东西,他都不爱;屋里连一朵花,一根草,都没有,冷阴阴的如同山洞一般。书架上却堆满了书。他从局里低头独步的回来,关上门,摘下帽子,便坐在书桌旁边,随手拿起一本书来,无意识的看着。偶然觉得疲倦了,也站起来在屋里走了几转,或是拉开帘幕望了一望,但不多一会儿,便又闭上了。程姥姥总算是他另眼看待的一个人;她端进饭去,有时便站在一边,絮絮叨叨的和他说话,也问他为何这样孤零。她问上几十句,何彬偶然答应几句说:“世界是虚空的,人生是无意识的;人和人,和宇宙,和万物的聚合,都不过如同演剧一般:上了台是父子母女,亲密的了不得;下了台,摘了假面具,便各自散了。哭一场也是这么一回事,笑一场也是这么一回事。与其互相牵连,不如互相遗弃;而且尼采说得好,爱和怜悯都是恶……”程姥姥听着虽然不很明白,却也懂得一半,便笑道:“要这样,活在世上有什么意思。死了,灭了,岂不更好,何必穿衣吃饭?”他微笑道:“这样,岂不又太把自己和世界都看重了,不如行云流水似的,随他去就完了。”程姥姥还要往下说话,看见何彬面色冷然,低着头只管吃饭,也便不敢言语。这一夜他忽然醒了。听得对面楼下凄惨的呻吟着,这痛苦的声音,断断续续的在这沈寂的黑夜里只管颤动。他虽然毫不动心,却也搅得他一夜睡不着。月光如水,从窗纱外泻将进来。他想起了许多幼年的事情。——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脑子累极了,竭力的想摈绝这些思想,无奈这些事只管奔凑了来,直到天明,才微微的合一合眼。他听了三夜的呻吟,看了三夜的月,想了三夜的往事。——眠食都失了次序,眼圈儿也黑了,脸色也惨白了。偶然照了照镜子,自己也微微的吃了一惊。他每天还是机械似的做他的事——然而在他空洞洞的脑子里,凭空添了一个深夜的病人。第七天早起,他忽然问程姥姥对面楼下的病人是谁?程姥姥一面惊讶着,一面说:“那是厨房里跑街的孩儿禄儿,那天上街去了,不知道为什么把腿摔坏了,自己买块膏药贴上了,还是不好,每夜呻吟的就是他。这孩子真可怜,今年才十二岁呢,素日他勤勤恳恳极疼人的……”何彬自己只管穿衣戴帽,好像没有听见似的,自己走到门边。程姥姥也住了口,端起碗来,刚要出门。何彬慢慢的从袋里拿出一张钞票来,递给程姥姥说:“给那禄儿罢,叫他请大夫治一治。”说完了,头也不回,径自走了。——程姥姥一看那巨大的数目,不禁愕然,何先生也会动起慈悲念头来,这是破天荒的事情呵!她端着碗,站在门口,只管出神。呻吟的声音,渐渐的轻了,月儿也渐渐的缺了。何彬还是朦朦胧胧的——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脑子累极了,竭力的想摈绝这些思想,无奈这些事只管奔凑了来。过了几天,呻吟的声音住了,夜色依旧沉寂着,何彬依旧“至人无梦”的睡着。前几夜的思想,不过如同晓月的微光,照在冰山的峰尖上,一会儿就过去了。程姥姥带着禄儿几次来叩他的门,要跟他道谢;他好像忘记了似的,冷冷的抬起头来看了一看,又摇了摇头,仍去看他的书。禄儿仰着黑胖的脸,在门外张着,几次要哭了出来。这一天晚饭的时候,何彬告诉程姥姥说他要调到别的局里去了,后天早晨便要起身,请她将房租饭钱,都清算一下。程姥姥觉得很失意,这样清净的住客,是少有的,然而究竟留他不得,便连忙和他道喜。他略略的点一点头,便回身去收拾他的书箱。他觉得很疲倦,一会儿便睡下了。——忽然听得自己的门钮动了几下,接着又听见似乎有人用手推的样子。他不言不动,只静静的卧着,一会儿也便渺无声息。第二天他自己又关着门忙了一天,程姥姥要帮助他,他也不肯,只说有事的时候再烦你。程姥姥下楼之后,他忽然想起一件事来,绳子忘了买了。慢慢的开了门。只见人影儿一闪,再看时,禄儿在对面门后藏着呢。他踌躇着四围看了一看,一个仆人都没有。便唤道:“禄儿,你替我买几根绳子来。”禄儿趑趄的走过来,欢天喜地的接了钱,如飞走下楼去。不一会儿,禄儿跑的通红的脸,喘息着走上来,一只手拿着绳子,一只手背在身后,微微露着一两点金黄色的星儿。他递过了绳子,仰着头似乎要说话,那只手也渐渐的回过来。何彬却不理会,拿着绳子自己便进去了。他忙着都收拾好了,握着手周围看了看,屋子空洞洞的——睡下的时候,他觉得热极了,便又起来,将窗户和门,都开了一缝,凉风来回的吹着。“依旧热得很。脑筋似乎很杂乱,屋子似乎太空沈。——累了两天了,起居上自然有些反常。但是为何又想起深夜的病人?——慈爱的……不想了,烦闷的很!”微微的风,吹扬着他额前的短发,吹干了他头上的汗珠,也渐渐的将他扇进梦里去。四面的白壁,一天的微光,屋角几堆的黑影。时间一分一分的过去了。慈爱的母亲,满天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不想了,烦闷……闷……黑影漫上屋顶去,什么都看不见了,时间一分一分的过去了。风大了,那壁厢放起光明。繁星历乱的飞舞进来,星光中间缓缓的走进一个白衣的妇人,右手撩着裙子,左手按着额前。走近了,清香随将过来。渐渐的俯下身来看着,静穆不动的看着,——目光里充满了爱。神经一时都麻木了!起来罢,不能,这是摇篮里,呀!母亲,——慈爱的母亲。母亲呵!我要起来坐在你的怀里,你抱我起来坐在你的怀里。母亲呵!我们只是互相牵连,永远不互相遗弃。渐渐的向后退了,目光仍旧充满了爱。模糊了,星落如雨,横飞着都聚到屋角的黑影上。——“母亲呵,别走,别走!……”十几年来隐藏起来的爱的神情,又呈露在何彬的脸上;十几年来不见点滴的泪儿,也珍珠般散落了下来。清香还在,白衣的人儿还在。微微的睁开眼,四面的白壁,一天的微光,屋角的几堆黑影上,送过清香来。——刚动了一动,忽然觉得有一个小人儿,蹑手蹑脚的走了出去,临到门口,还回过小脸儿来,望了一望。他是深夜的病人——是禄儿。何彬竭力的坐起来,那边捆好了的书箱上面,放着一篮金黄色的花儿,他穿着单衣走了过去,花篮底下还压着一张纸,上面大字纵横,借着微光看时,上面是:我也不知道怎样可以报先生的恩德。我在先生门口看了几次,桌子上都没有摆着花儿。——这里有的是卖花的,不知道先生看见过没有?——这篮子里的花,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名字,是我自己种的,倒是香得很,我最爱他。我想先生也必是爱他。我早就要送给先生了,但是总没有机会。昨天听说先生要走了,所以赶紧送来。我想先生一定是不要的。然而我有一个母亲,她因为爱我的缘故,也很感激先生。先生有母亲么?她一定是爱先生的。这样,我的母亲和先生的母亲是好朋友了。所以先生必要收母亲的朋友的儿子的东西。禄儿叩上何彬看完了,捧着花儿,回到床前,什么定力都尽了,不禁呜呜咽咽的痛哭起来。清香还在,母亲走了!——窗内窗外,互相辉映的,只有月光,星光,泪光。早晨程姥姥进来的时候,只见何彬都穿著好了,帽儿戴得很低,背着脸站在窗前。程姥姥陪笑着问他用不用点心,他摇了摇头。——车也来了,箱子也都搬下去了,何彬泪痕满面,静默无声的谢了谢程姥姥,提着一篮的花儿,遂从此上车走了。禄儿站在程姥姥的旁边,两个人的脸上,都堆着惊讶的颜色。看着车尘远了,程姥姥才回头对禄儿说:“你去把那间空屋子收拾收拾,再锁上门罢,钥匙在门上呢。”屋里空洞洞的,床上却放着一张纸,写着:小朋友禄儿:我先要深深的向你谢罪,我的恩德,就是我的罪恶。你说你要报答我,我还不知道我应当怎样的报答你呢!你深夜的呻吟,使我想起了许多的往事。头一件就是我的母亲,她的爱可以使我止水似的感情,重要荡漾起来。我这十几年来,错认了世界是虚空的,人生是无意识的。爱和怜悯都是恶德。我给你那医药费,里面不含着丝毫的爱和怜悯,不过是拒绝你的呻吟,拒绝我的母亲,拒绝了宇宙和人生,拒绝了爱和怜悯。上帝呵!这是什么念头呵!我再深深的感谢你从天真里指示我的那几句话。小朋友呵!不错的,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的。你送给我那一篮花之先,我母亲已经先来了。她带了你的爱来感动我。我必不忘记你的花和你的爱!也请你不要忘了,你的花和你的爱,是借着你朋友的母亲带了来的!我是冒罪丛过的,我是空无所有的,更没有东西配送给你。——然而这时伴着我的,却有悔罪的泪光,半弦的月光,灿烂的星光。宇宙间只有他们是纯洁无疵的。我要用一缕柔丝,将泪珠儿穿起,系在弦月的两端,摘下满天的星儿来,盛在弦月的圆凹里,不也是一篮金黄色的花儿么?他的香气,就是悔罪的人呼吁的言词,请你收了罢。只有这一篮花配送给你!天已明了,我要走了。没有别的话说了,我只感谢你,小朋友,再见,再见。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都是好朋友,我们永远是牵连着呵!何彬草我写了这一大篇,你未必都认得都懂得;然而你也用不着都懂得,因为你懂得的,比我多得多了!又及。“他送给我的那一篮花儿呢?”禄儿仰着黑胖的脸儿,呆呆的望着天上。雁冰把这篇小说给我看过,我不禁哭起来了!谁能看了何彬的信不哭?如果有不哭的啊,他不是“超人”,他是不懂得罢!冬芬附注。(1921年4月10日《小说月报》)【赏析】《超人》发表于1921年4月10日的《小说月报》,是冰心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五四”时期社会影响较大的作品之一。这篇小说可作为我们透视“五四”以后一批善良而又迷惘的中国作家内心求索的一个标本。小说主人公何彬的起始状态,是作者提出问题的出发点,而小说结尾处的归结状态,则是作者为解决问题所提出的精神方剂:爱的哲学。因此,这是一篇有着明确目标的意念小说。但是,它又与另一种从社会意念出发的“问题小说”不同,“问题小说”从社会生活中概括出问题让人震动和思考,一般并不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因为既然有了可以随笔写出的方案也就构不成什么坚实的大问题了;这篇小说提出的问题要比一般“问题小说”中的问题抽象,而其重点又在于由外及内、由具体到普遍,从内心精神界来消弭产生社会问题的根基。对于当时目睹无数社会问题而没有发现任何解决迹象的读者来说,这样的小说倒可以提供一种“反求诸己”的温暖慰藉。以明柔来替代阴涩,以感化来替代苦思,而作家本人对此却是极其诚挚的。这是“五四”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界纷纭多姿的精神历程的一小段写照,虽不乏幼稚,但恳切而可爱。在这篇小说中,全部复杂的社会问题,都熔铸在出场时的何彬身上了。我们不必了解他的经历,光凭他的极度孤僻、厌世,已能反映出来。何彬受过尼采思想的影响,信奉“爱和怜悯都是恶”,但他的生存状态却与尼采的人生哲学所说的有很大差别,如果说他是“超人”,其实也就是对中国黑暗现实的逃脱和超拔罢了。但这种没有哲学根基的超拔毕竟是脆弱的,因此几声夜半的孩童呻吟,就悄悄唤起了他对人类之爱和人生之美的眷恋。他朦朦胧胧地以实际行动投入了爱的领域,拿钱给受伤孩童禄儿治病,而禄儿给他写的信,则又把爱的哲学申述得更加清楚了,使何彬受到震动。禄儿信中的这种爱的哲学以母爱为主干,因为人人有母亲,所以人人有母爱;世界上的母亲与母亲都是好朋友,因此世界上的儿子与儿子也都是好朋友。既然这种爱的哲学在小说中的布道者是一个小孩,所以儿童的天真又成了其中的一个重要维度。概而言之,以母爱和童真为互相呼应的两极,把世界上的一切人母人子全都协调进爱的经纬。何彬经过这种爱的哲学的一次陶冶,由空虚冷寂的“超人”变成了另一种以爱为宗教的“超人”。这也就是小说对读者带有指引性的主旨。在阴冷的年月里,这种指引并不带有太多的社会政治设计,或许主要能使那些善良而怯弱的中国青年获得某种心理调节。这种心理调节的思想根源,虽然还应归之于“五四”时期大规模引入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潮,但作者不是哲学家和社会改革家,要求她在这些方面达到独特的深刻性显然是一种苛求。爱的哲学并不能解决当时中国社会所遇到的一系列严峻问题,这已是不争的历史事实。然而,冰心和其他有类似追求的作家本来就不是拿着它来对付实际问题的,他们只是给人世间种种行为的基本走向提供一种终极性的标尺。因此,这种爱的哲学并不足以从根本上掩盖社会矛盾、取消社会斗争。作为一位几乎与中国现代史共命运的杰出作家,冰心始终把爱融化在心头,融化在笔尖,在一代一代读者中获得了终身性的敬仰。这篇小说在写法上清顺委婉,丝丝入扣。作家王统照当年就评论说:“此篇的思想,看去似乎单纯,然实是包含尽了现代青年烦闷的问题,至于轻灵的描写,与带有诗意的句子,艺术上的美丽,也是读之令人怡悦的。”当然,以今天的审美目光看去,它的有一些写作特点会使当代读者感到不习惯了。例如,小说要表达的意念过于浓重,而支撑这些意念的事情却过于琐小,表述这些意念的人物(禄儿)太不相称,给人以明显的故意设计感;又因为想把意念和情感以压缩形态交糅成这篇篇幅不长的作品,致使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方式(不是作家自身的情感方式)有一种雕琢感。
【诗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翻译】七月七日晚上在长生殿里,夜深人静时立誓悄悄:【译注】七月七日长生殿上,夜半无人时我俩窃窃私语,暗立誓盟。长生殿:在骊山华清宫内,是祭神的宫殿,又名集灵台。【用法例释】用以形容男女幽会,窃窃私语的情状。[例]尤其像唐明皇和杨贵妃那样,“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恋爱生活,也曾被人羡慕。(邓拓《中国古代的妇女节》)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翻译】七月七日晚上在长生殿里,夜深人静时立誓悄悄:【译注】七月七日长生殿上,夜半无人时我俩窃窃私语,暗立誓盟。长生殿:在骊山华清宫内,是祭神的宫殿,又名集灵台。【用法例释】用以形容男女幽会,窃窃私语的情状。[例]尤其像唐明皇和杨贵妃那样,“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恋爱生活,也曾被人羡慕。(邓拓《中国古代的妇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