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①?
拟把疏狂图一醉②,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
①会:理会。②拟把:打算。
【译文】
我伫立高楼迎看细细春风,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知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
本想任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毫无兴味。我渐渐消瘦衣带宽松也不后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评点】
本篇写春夜怀人,描绘了一幅迷蒙凄楚的黄昏高楼望远图,景中含情,表现了怀念的深情。词的下片直抒胸臆,抒写了为心上人死而无悔的坚贞执著的心怀。结尾二句得到王国维的高度评价。王用以比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的第二境界,即献身精神,王国维说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
蝶恋花柳永。推荐。爱诗词网。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①?拟把疏狂图一醉②,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注释】①会:理会。②拟把:打算。【译文】我伫立高楼迎看细细春风,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知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本想任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毫无兴味。我渐渐消瘦衣带宽松也不后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评点】本篇写春夜怀人,描绘了一幅迷蒙凄楚的黄昏高楼望远图,景中含情,表现了怀念的深情。词的下片直抒胸臆,抒写了为心上人死而无悔的坚贞执著的心怀。结尾二句得到王国维的高度评价。王用以比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的第二境界,即献身精神,王国维说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诗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出处】唐·李商隐《嫦娥》。【译注】室内,残烛的光亮渐渐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阴影,越发令人感到清冷。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寥落的晨星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的主人公。诗人借助环境氛围的渲染,表现了主人公孤清凄冷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全诗】《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注释】1.云母:一种柔韧富于弹性的矿物,晶体透明,有类似珍珠的光泽。古代以其薄片装饰屏风、门扉等。烛影深:谓蜡烛越烧越短,幽暗的光影愈来愈大,暗示夜已很深。长河指银河。渐落:渐没,指银河向西移动,逐渐消失。2.嫦娥:古代神话中后羿的妻子,即传说中的月仙子。碧海青天:谓明月晚间从碧海升起,历青天而复入碧海。【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寄寓诗,幽美、窈渺而多义。或云悼亡,或云伤己之不遇,或云摹写女道士不能求偶的孤寂苦闷等等,此诗虽内涵多义,而无论其喻指对象为谁,也应该是一位与嫦娥生活处境类似的人物。前二句描绘主人公生活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上句写室内,烛光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显得空寂清冷,她永夜独坐,内心能不感到黯淡孤寂?此句用冷屏残烛烘托其心境,尤为贴切。一个“深”字,更是道出了独坐之久,追忆之深。下句写室外,横空天河,渐渐西垂,将要消失;晓天的晨星,也慢慢隐没坠沉。此句用河落星沉暗示主人公永夜不眠,“渐”字状其时间流逝,“沉”字拟其低垂,既渲染了凄清的氛围,也暗合其情怀的凄冷和心情的沉重。后二句写主人公面对一轮孤月的遐想。仰望明月,联想孤寂清冷的嫦娥,年年幽居月宫,夜夜面对无垠的碧海青天,无法排遣孤独郁闷之情,能不深深后悔偷吃不死之药吗?这里写嫦娥的处境心情也就是写主人公的处境心情,二者互为映衬,情味更为浓郁。此诗含蓄蕴藉,寄托深远,情调幽美。诗人在黑暗现实的困境中,为了在精神上摆脱世间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往往使自己陷于孤独的境地,不正是和月中嫦娥、入道女冠的处境心情类似么?无论是诗人抒发不得志的幽怨,还是写孀独女冠的孤凄,都与嫦娥高洁而孤寂的情景是灵犀相通的。诗中浓重的感伤之美最能引发清高文士的共鸣。此诗将嫦娥、女冠和诗人自己塑造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技巧高妙,唯李商隐能之。
长河渐落晓星沉。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出处】唐·李商隐《嫦娥》。【译注】室内,残烛的光亮渐渐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阴影,越发令人感到清冷。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寥落的晨星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的主人公。诗人借助环境氛围的渲染,表现了主人公孤清凄冷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全诗】《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注释】1.云母:一种柔韧富于弹性的矿物,晶体透明,有类似珍珠的光泽。古代以其薄片装饰屏风、门扉等。烛影深:谓蜡烛越烧越短,幽暗的光影愈来愈大,暗示夜已很深。长河指银河。渐落:渐没,指银河向西移动,逐渐消失。2.嫦娥:古代神话中后羿的妻子,即传说中的月仙子。碧海青天:谓明月晚间从碧海升起,历青天而复入碧海。【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寄寓诗,幽美、窈渺而多义。或云悼亡,或云伤己之不遇,或云摹写女道士不能求偶的孤寂苦闷等等,此诗虽内涵多义,而无论其喻指对象为谁,也应该是一位与嫦娥生活处境类似的人物。前二句描绘主人公生活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上句写室内,烛光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显得空寂清冷,她永夜独坐,内心能不感到黯淡孤寂?此句用冷屏残烛烘托其心境,尤为贴切。一个“深”字,更是道出了独坐之久,追忆之深。下句写室外,横空天河,渐渐西垂,将要消失;晓天的晨星,也慢慢隐没坠沉。此句用河落星沉暗示主人公永夜不眠,“渐”字状其时间流逝,“沉”字拟其低垂,既渲染了凄清的氛围,也暗合其情怀的凄冷和心情的沉重。后二句写主人公面对一轮孤月的遐想。仰望明月,联想孤寂清冷的嫦娥,年年幽居月宫,夜夜面对无垠的碧海青天,无法排遣孤独郁闷之情,能不深深后悔偷吃不死之药吗?这里写嫦娥的处境心情也就是写主人公的处境心情,二者互为映衬,情味更为浓郁。此诗含蓄蕴藉,寄托深远,情调幽美。诗人在黑暗现实的困境中,为了在精神上摆脱世间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往往使自己陷于孤独的境地,不正是和月中嫦娥、入道女冠的处境心情类似么?无论是诗人抒发不得志的幽怨,还是写孀独女冠的孤凄,都与嫦娥高洁而孤寂的情景是灵犀相通的。诗中浓重的感伤之美最能引发清高文士的共鸣。此诗将嫦娥、女冠和诗人自己塑造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技巧高妙,唯李商隐能之。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前出师表。推荐。爱诗词网。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①。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②,引喻失义③,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④,俱为一体,陟罚臧否⑤,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⑥,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⑦,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⑧,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⑩,猥自枉屈(1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12),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13),深入不毛(14)。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15),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6)。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17),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注释】①先帝:指刘备。崩殂(cú):死。古代帝王死亡称“崩”,或“殂”。②妄自菲薄:随便看轻自己。③引喻失义:言谈不合大义,指说话不合宜。引,称引。喻,譬喻。④宫中:宫廷内,指内臣。府中:丞相府,指朝官。⑤陟(zhì):提升。臧(zāng):善,引申为赞扬。否(pǐ):恶,引申为批评。⑥有司:主管部门或官吏。⑦愚:对自己的谦称。⑧淑:和善。均:公平。⑨桓:汉桓帝。灵:汉灵帝。是东汉末期两个极昏庸的皇帝。⑩卑鄙:地位低下,见识浅陋。(11)猥:谦词,卑下。枉屈:枉驾、屈尊。(12)夙夜:日夜。(13)泸:即金沙江。(14)不毛:指荒凉之地。毛,草木。(15)驽钝:比喻才能低劣。(16)旧都:指两汉都城长安与洛阳。(17)咨诹(zōu):询问。【鉴赏】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建兴五年(227),诸葛亮准备兴兵北伐,征伐曹魏。行前,他深感国事正当安危存亡之际,而后主刘禅却在醉生梦死之中,颇有后顾之忧,于是上表,表达自己审慎勤恳,以伐魏兴汉为己任的志向,并劝诫后主应采纳忠言,亲贤远佞,就是这篇《前出师表》。文章从当前的天下形势谈起,劝诫刘禅要接纳忠谏,严明赏罚,广开言路,任用贤良。接着,向刘禅举荐关于宫中、军中之事所应咨询的大臣,劝诫刘禅记住东汉倾颓的教训,亲贤臣远小人。然后,追叙先帝刘备对自己的殊遇,自陈出师图报的愿望。最后,请求刘禅责成自己北伐,劝诫刘禅自己思考谋划国家大事,采纳忠谏。全文围绕君子、小人展开论述,亲贤臣、远小人是全文的宗旨,中间正反对比直接谈论这一中心,而其余话题——开言路纳忠谏,平刑赏明法治,宫中府中一视同仁,感知遇之恩,愿出师图报,看似离题,实际上却无不与这一主旨相关。此文采用拉近距离,反复叮咛的方式,与刘禅促膝晤谈。清代浦起龙《古文眉诠》卷三十七评论道:“伊尹频称先王,武乡频引先帝,具圣贤气象,兼骨肉恩情。似老家人出外,丁宁幼主人,言言声泪兼并。而一时外攘内顾,双管并下,于事则主行师,于情而主居守,平侧自见也。”有人批评它“过于叮咛周至”,但宋人苏轼说它“简而且尽,真而不肆”,明人归有光说它“沛然从肺腑中流出,不期文而自文”。清代刘熙载分析道:“文有仰视,有俯视,有平视。仰视者,其言恭;俯视者,其言慈;平视者,其言直。”(《艺概·文概》)诸葛亮被后主刘禅尊为仲父,故此表的视角为俯视与平视,语言极慈极直。此文与屈原的《离骚》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此文以散文的形式,语言朴实,与《离骚》以诗歌的形式,瑰伟奇丽,幽隐诡幻,文字华美不同,但是二者在抒发忠贞为国之情上并无二致。两者都是一字一句从肺腑中流出,感情真挚、饱满,爱国忠君,可歌可泣,同样为文章胜境。此文刻画了诸葛亮受恩感激,忠心耿耿,励精图治,公正贤明的性格,其爱国忠君、忧国忘身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代爱国志士、仁人君子。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歌唱“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爱国志士文天祥歌唱“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正气歌》),可见此文产生的深远的影响。作者:汪平秀知识来源:汤克勤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166-168页.
【诗句】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出处】唐·李白《春思》【译注】罗帷,丝织的帐子。这是思妇在向春风发问:我与你春风素不相识,你为何要进入我的闺房?表现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鉴赏】原诗中的燕:古时燕国地方,今河北、辽宁一带。诗中用“燕草”来喻指那个秦妇所思念的丈夫,他很可能是从军到燕地去戍守边防。秦:指古时秦国地方,今陕西一带。怀归:思念家乡的父母妻儿。罗帷:丝织的帷幕。古时人家堂前所挂的帷幕。这首诗写一个秦地妇女怀念远行的丈夫,感情真挚动人。末两句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语意天真巧妙。望风怀想,倍增思妇怀念征夫的情怀。现今人们引用此两句诗,或从字面上来取义,表示对于意外的幸福感到惊喜。【全诗】《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注释1】①燕草二句:意谓我心如秦桑,思君日久;君心若燕草,相思才萌。燕北地气寒冷,生草迟,当秦地桑绿枝低的时候,燕草方生。此处是借眼前景物作兴。燕,丈夫戍边处。秦,妻子居处。②断肠:这里指喜极而泣。【注释2】①春思:春日之思。“春”字语带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天,也喻指男女双方的爱情。②燕草:燕地的春草。宋玉《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故见春草而思归。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一带。乃唐王朝东北边境。③秦:今陕西一带。④罗帏:质地轻软的丝织罗帏。卢照邻《长安古意》:“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帏翠被郁金香。”【翻译】燕草碧如丝,燕地寒野草细如青丝,秦桑低绿枝。三秦暖桑树低垂绿枝。当君怀归日,当良人及春怀归之日,是妾断肠时。却是妾柔肠寸断之时。春风不相识,春风吹闺房却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怎么能轻率进入罗帏?【题解】这是一首思妇诗。诗中描写一位留居秦中的少妇,面对明媚的春光,思念远在边塞的丈夫,流露出少妇忠贞的情感。【赏析】这是一首热烈而又温柔的古相思曲。诗歌开始即以燕草、秦桑起兴,通过对燕、秦两地富有典型特征的景物描绘,表现思妇天涯此时浓厚的相思之情。“燕草如碧丝”是思妇对丈夫服役地境况的虚想;这一虚想本身就包含着思妇的一片深情。试想,在古代,交通、气象均不发达,如果没有一千次、一万次对燕地冷暖的密切关注,没有“万户捣衣声”的秋夜唤起的刻骨相思,没有“一夜絮征袍”的针眼织进的绵密深情,何以有燕草状如碧丝的准确推想?紧承首句,作者的笔触突然又从远到近,从“燕草”转到“秦桑”,不仅突出了所思的遥遥不可期突出了思妇春思的凄苦,而且“燕草”、“秦桑”的场景转换,也使这首叙写春愁闺怨的诗作铅华去尽,走出了闺房、庭院的狭小天地,在空间上拓宽了诗歌抒情的深度厚度,显示了李白诗歌豪迈飘逸的独特风格。另外,选取“秦桑”这一与古代妇女劳作密切相关的典型景物,也显得别具匠心。时当暮春或初夏,这时候绿肥红瘦,正是落花季节,桑叶肥硕,已使绿枝不胜重负。由此我们不难想起《诗经·氓》中以桑之荣枯比弃妇容颜、际遇变迁,浮沉的著名比喻。杜牧有一首《叹花诗》云:“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当然,这是写一位晚归者的追悔与懊恼,而“秦桑低绿枝”则是望归者的自况与感伤,暗寓着备受冷落的思妇的深切期盼。两相对照,我们就不难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象征意义。有了前面比兴句的铺垫,第三、四句的抒情便显得水到渠成,呼之欲出。“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可谓痛极之语。天涯同时,而景物两异,正是“天长路远思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的煎熬,使少妇颇尝“摧心肝”的痛苦,于是情不自禁,作哀怨语。绝少温柔敦厚,言情大胆率直。五、六句是前面所抒情感的进一步发展。少妇思夫,肝肠寸断,于是眼前的一切都为之黯然失色。“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春风,在古典诗词中常是美好事物的象征,然而少妇对此却颇不领情,反而怨其多事,撩人情思。春风化雨,复苏万物,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使少妇嫉妒不已,懊恼不已,而且,长期的空闺独守生活,使少妇不愿面对这姹紫嫣红的季节,孤寂、幽黯的心灵无法承认、接受眼前世界的大红大绿,故而发出“春风不相识”的慨叹。敦煌曲子词《鹊踏技》“叵耐灵鹊多漫语,送喜何曾有凭据”,与此可谓异曲同工,都是痴人痴语,无理而妙,表现了思妇的失望和哀伤情绪。李白曾作诗《寄内》:“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颇能体察、理解古代妇女的不幸遭遇。在李白集中,这种描写“太常妻”们寂寞生活的作品占有不少分量,显示了一代诗人既豪放不羁又儿女情长的丰富精神世界。
春风不相识。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出处】唐·李白《春思》【译注】罗帷,丝织的帐子。这是思妇在向春风发问:我与你春风素不相识,你为何要进入我的闺房?表现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鉴赏】原诗中的燕:古时燕国地方,今河北、辽宁一带。诗中用“燕草”来喻指那个秦妇所思念的丈夫,他很可能是从军到燕地去戍守边防。秦:指古时秦国地方,今陕西一带。怀归:思念家乡的父母妻儿。罗帷:丝织的帷幕。古时人家堂前所挂的帷幕。这首诗写一个秦地妇女怀念远行的丈夫,感情真挚动人。末两句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语意天真巧妙。望风怀想,倍增思妇怀念征夫的情怀。现今人们引用此两句诗,或从字面上来取义,表示对于意外的幸福感到惊喜。【全诗】《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注释1】①燕草二句:意谓我心如秦桑,思君日久;君心若燕草,相思才萌。燕北地气寒冷,生草迟,当秦地桑绿枝低的时候,燕草方生。此处是借眼前景物作兴。燕,丈夫戍边处。秦,妻子居处。②断肠:这里指喜极而泣。【注释2】①春思:春日之思。“春”字语带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天,也喻指男女双方的爱情。②燕草:燕地的春草。宋玉《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故见春草而思归。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一带。乃唐王朝东北边境。③秦:今陕西一带。④罗帏:质地轻软的丝织罗帏。卢照邻《长安古意》:“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帏翠被郁金香。”【翻译】燕草碧如丝,燕地寒野草细如青丝,秦桑低绿枝。三秦暖桑树低垂绿枝。当君怀归日,当良人及春怀归之日,是妾断肠时。却是妾柔肠寸断之时。春风不相识,春风吹闺房却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怎么能轻率进入罗帏?【题解】这是一首思妇诗。诗中描写一位留居秦中的少妇,面对明媚的春光,思念远在边塞的丈夫,流露出少妇忠贞的情感。【赏析】这是一首热烈而又温柔的古相思曲。诗歌开始即以燕草、秦桑起兴,通过对燕、秦两地富有典型特征的景物描绘,表现思妇天涯此时浓厚的相思之情。“燕草如碧丝”是思妇对丈夫服役地境况的虚想;这一虚想本身就包含着思妇的一片深情。试想,在古代,交通、气象均不发达,如果没有一千次、一万次对燕地冷暖的密切关注,没有“万户捣衣声”的秋夜唤起的刻骨相思,没有“一夜絮征袍”的针眼织进的绵密深情,何以有燕草状如碧丝的准确推想?紧承首句,作者的笔触突然又从远到近,从“燕草”转到“秦桑”,不仅突出了所思的遥遥不可期突出了思妇春思的凄苦,而且“燕草”、“秦桑”的场景转换,也使这首叙写春愁闺怨的诗作铅华去尽,走出了闺房、庭院的狭小天地,在空间上拓宽了诗歌抒情的深度厚度,显示了李白诗歌豪迈飘逸的独特风格。另外,选取“秦桑”这一与古代妇女劳作密切相关的典型景物,也显得别具匠心。时当暮春或初夏,这时候绿肥红瘦,正是落花季节,桑叶肥硕,已使绿枝不胜重负。由此我们不难想起《诗经·氓》中以桑之荣枯比弃妇容颜、际遇变迁,浮沉的著名比喻。杜牧有一首《叹花诗》云:“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当然,这是写一位晚归者的追悔与懊恼,而“秦桑低绿枝”则是望归者的自况与感伤,暗寓着备受冷落的思妇的深切期盼。两相对照,我们就不难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象征意义。有了前面比兴句的铺垫,第三、四句的抒情便显得水到渠成,呼之欲出。“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可谓痛极之语。天涯同时,而景物两异,正是“天长路远思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的煎熬,使少妇颇尝“摧心肝”的痛苦,于是情不自禁,作哀怨语。绝少温柔敦厚,言情大胆率直。五、六句是前面所抒情感的进一步发展。少妇思夫,肝肠寸断,于是眼前的一切都为之黯然失色。“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春风,在古典诗词中常是美好事物的象征,然而少妇对此却颇不领情,反而怨其多事,撩人情思。春风化雨,复苏万物,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使少妇嫉妒不已,懊恼不已,而且,长期的空闺独守生活,使少妇不愿面对这姹紫嫣红的季节,孤寂、幽黯的心灵无法承认、接受眼前世界的大红大绿,故而发出“春风不相识”的慨叹。敦煌曲子词《鹊踏技》“叵耐灵鹊多漫语,送喜何曾有凭据”,与此可谓异曲同工,都是痴人痴语,无理而妙,表现了思妇的失望和哀伤情绪。李白曾作诗《寄内》:“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颇能体察、理解古代妇女的不幸遭遇。在李白集中,这种描写“太常妻”们寂寞生活的作品占有不少分量,显示了一代诗人既豪放不羁又儿女情长的丰富精神世界。
李白的长相思。推荐。爱诗词网。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①,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②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辞》,多写思妇怨情。李白有同名诗作三首,这是其中的一首。开头四句,先写傍晚和入夜时分的景色,为“愁不眠”的女主人公制造背景,渲染气氛;接着用“初停”、“欲奏”这些连续性的动作来揭示人物心绪的繁乱;“凤凰”柱、“鸳鸯”弦则一语双关,明写瑟柱、琴弦,暗示曲中之意——向往凤凰、鸳鸯那种雌雄相伴、常在一起的生活。然而,“此曲有意无人传”,只好凭借春风将它传递到遥远、荒凉的燕然山去了。读至此,诗意渐明,原来这位女子的丈夫远在边塞,而她自己却独守空闺,难怪在月明之夜愁思重重、难以入睡了。由于她和丈夫远隔千里,虽然相思,终难相见,故不免产生怨情:“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横波目”,极写昔日之美貌多姿;“流泪泉”,则力状今日之伤感无限。这两句,有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通过这位女子眼睛的今昔变化,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她由盛到衰的容貌、由幸福到凄凉的生活,以及她此时此刻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最后两句,进一步突出女主人公的相思与愁怨。“不信妾肠断”,说明肠已为之痛断,句首冠以“不信”,用假设语气振起诗意,引出下文,从而在相思、愁怨、伤感而又略含希望的氛围中结束了全篇。
孔孟论学习。推荐。爱诗词网。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②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⑥心所⑦欲⑧,不逾矩⑨。”(《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⑩,思而不学则殆(11)。”(《论语·为政》)子贡问曰:“孔文子(12)何以谓(13)之文(14)也?”子曰:“敏(15)而好(16)学,不耻下问(17),是以(18)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子曰:“譬如(19)为山(20),未成一篑(21),止,吾止也!譬如平地(22),虽(23)覆(24)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孟子曰:“无或(25)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26)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27)矣,吾退而寒(28)之者至(29)矣,吾如有萌焉何(30)哉?今夫弈(31)之为(32)数(33),小数也;不专心致志(34),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35)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36)将至,思援(37)弓缴(38)而射之,虽与之俱(39)学,弗(40)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41)?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孟子曰:“尽信(42)《书》(43),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44)。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45)至(46)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47)也?”(《孟子·尽心下》)【注释】①〔有〕通“又”,置于零数与整数中间。②〔志〕立志。③〔不惑〕没有顾虑和迷惑。④〔天命〕指自然的规律。⑤〔耳顺〕指能听得不同的意见,并作出正确判断或选择。⑥〔从〕随。⑦〔所〕所以。⑧〔欲〕能。⑨〔逾矩〕超过规矩、法度。逾,超过。⑩〔罔(wǎng)〕迷惑。(11)〔殆(dài)〕危险。这里指容易犯错误。(12)〔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yǔ)。(13)〔谓〕称为。(14)〔文〕孔圉谥(shì)号为“文”。(15)〔敏〕聪明。(16)〔好(hào)〕喜好。(17)〔不耻下问〕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浅的人请教看作是耻辱。耻,以……为耻。(18)〔是以〕因此。(19)〔譬(pì)如〕比如。(20)〔为山〕指堆积土山。(21)〔未成一篑(kuì)〕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篑,土筐。(22)〔平地〕填平洼地。(23)〔虽〕即使。(24)〔覆〕倾倒。(25)〔或〕通“惑”,感到疑惑、奇怪。(26)〔暴(pù)〕通“曝”,晒。(27)〔见亦罕〕和大王相见的次数太少。(28)〔寒〕冷淡。(29)〔至〕到。(30)〔如……何〕对……怎么办。(31)〔弈(yì)〕围棋。(32)〔为〕作为。(33)〔数〕技巧,技术。(34)〔专心致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致,尽,极。志,意志。(35)〔诲(huì)〕教导。(36)〔鸿鹄(hú)〕天鹅。(37)〔援〕拿。(38)〔缴(zhuó)〕系在箭上的绳子,这里指代箭。(39)〔俱〕一起。(40)〔弗〕不。(41)〔与〕通“欤”,表示疑问。(42)〔信〕相信。(43)〔《书》〕指《尚书》。(44)〔策〕竹简,这里作量词,相当于“片”。(45)〔以〕凭借,依靠。(46)〔至〕极。(47)〔杵(chǔ)〕古代的一种棒形兵器。【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求学;三十岁时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四十岁时能做事没有顾虑和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自然规律能顺应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不同的意见,并作出正确判断或选择;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而不超过规矩。”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容易犯错误。”子贡问孔子:“为什么给孔文子取谥号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称他为‘文’。”孔子说:“学习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止不做,那么我也就不去关注他了;又好比填平洼地,即使只倒下一筐土,这时继续填下去,那么我就前去关注他。”孟子说:“不要对大王的不聪明感到奇怪。即使是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再冻它十天,没有能存活下来的。我能见大王的次数太少了,我退居在家,那些谄媚的小人就趁机来到大王身边,我怎么能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呢?如今下棋作为一种技术,只是一种小技术;但不专心致志地学,就不能有所收获。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如果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听着他的话,却一心觉得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弓箭去射,虽然与另一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学得好。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比不上另一个人吗?回答是:不是这样的。”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的内容,那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其中的《武成》篇,认为可信的不过两三片竹简罢了。仁义的人在天底下没有敌手,极其仁义的周武王去讨伐最不仁义的殷纣王,怎么会使血流得那么多,以至于连打仗的杵也都能漂浮起来呢?”字数:2206知识来源:何小宛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228-231页.
别称《道书一百种》或《一百种道书》。盖因撷取一百种道书成帙,故名。道教经籍汇编。分十集,每集十种,总一百种道书,计一百四十八卷。近人丁福保编撰。成书于一九四八年。(撰者事迹参见“《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条)
丁氏感于“虽以老庄之精深,尚以为徒劳诵读,永无至言,况余子乎!”(《抱朴子·释滞》语)兼道教修炼法则多门,学道者无所适从;又嫌《道藏》及《道藏辑要》卷帙浩瀚,阅读极为不易,且《道藏》书世不数数觏,即《道藏》书目录,甚至《道藏辑要目录》亦不易得见。丁氏有鉴于此,爱竭其数年之勤,采辑道书一百种,窃以为精华者,编成本书。
道藏精华录。推荐。爱诗词网。别称《道书一百种》或《一百种道书》。盖因撷取一百种道书成帙,故名。道教经籍汇编。分十集,每集十种,总一百种道书,计一百四十八卷。近人丁福保编撰。成书于一九四八年。(撰者事迹参见“《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条)丁氏感于“虽以老庄之精深,尚以为徒劳诵读,永无至言,况余子乎!”(《抱朴子·释滞》语)兼道教修炼法则多门,学道者无所适从;又嫌《道藏》及《道藏辑要》卷帙浩瀚,阅读极为不易,且《道藏》书世不数数觏,即《道藏》书目录,甚至《道藏辑要目录》亦不易得见。丁氏有鉴于此,爱竭其数年之勤,采辑道书一百种,窃以为精华者,编成本书。本丛书的编排是以道旨玄妙、内功丹法为宗旨。主要着眼于道教有关修持炼养的经典著述,其中选择《道藏》及《道藏辑要》中,并搜罗古籍中关于玄学之书,共一百种。书前有丁氏撰写《绪言》,简述了道教源流、道藏源流及其编纂此书的宗旨;并附有所选一百种道书目录及内容简介。举凡道家学术、南北宗之玄学、养生要诀、导引捷法以及道教之名山洞府、传记文集,无不毕备。又编辑者精于医道,勤于实践,故尤重视修持炼养之祛病延年作用,则有关著述之选录更为精当切用。该书于编排体例及所选书之内容上,能够首尾通贯,始终把握住内丹功法之阶梯,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眉目清新,做到了在编者则博观而约取,于读者实事半而功倍。总其特色约有三点:第一是所选者大都属道书之精华,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说做到了“精”。凡是儒家类、小说家类、术数家类之书,概不滥入。即使是道教的著作,如斋醮科仪、符箓图记、清规戒律之类,亦一律删汰,务求醇正。且入选之著述,无有超过十卷者。不仅选书之精,而且篇幅亦精。第二是道教经典之属修持炼养者,注释往往汗牛充栋,本类书独能于中撷挑善本,可以说做到了“善”。如被誉为丹经之王的《周易参同契》,选者仅取宋俞琰与清董德宁两种注本,前者则旁征博采,后者则平正通达,被誉为群注之冠,读此即毋劳他求。又道书之脱衍倒讹,远较他书为甚,本书详加校定勘正,使成完善之本。其内容不仅贯通完善,而且校勘书本亦善。第三是道教中极可贵的思想内容及其人生观是“我命在我不属天地”。丹家的宗旨,是以祛病延年、修持炼养为首务,其目的在于“长生久视”。是故,道教贵生,最重炼养。其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之修持炼养方法特多,诸如吐故纳新、存思守一、按蹻导引、内功修炼,以及外丹服食等等均是。然“金石之药候资费而难求,习学之功弥岁年而易远”,故本书收录此类著述甚严,仅备要籍,以供治科技史者之查考;而内功丹法法则多门,最驳杂不纯,选辑者能够结合新科学之观念,去取得当,剔除繁难,撷取精要,最富实用价值者,故本书多加甄录,可以说做到了“切用”。如钟吕金丹道系统之著述,悉有收录。古之丹家出于对内丹术之珍秘,因而在涉及到具体实践方门时,往往藏本露枝,曲譬旁喻,虽理论著于篇章,然仍艰涩晦喻,使读者迷离往返,无处下手。本书编纂者博通古训,谙知三教之弊,尤精医道,不仅著重于理论之探讨,而且亲身历行,付诸于实验,故是书则特别重视选取明白示人门径之作。如《性命圭旨》、《天仙正理直论》之类,力求切合实用。该书虽以道旨玄妙、内丹功法为选录宗旨,然也有其他方面内容的道书。如汉刘向之《列仙传》,晋葛洪之《神仙传》,唐沈汾之《续仙传》,杜光庭《洞天福地记》,元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金莲正宗记》、《道藏目录详注》,刘师培《读道藏记》等等,系研究道教之重要史料,亦为治宗教、哲学、历史、地理、民俗、小说者所不可缺。足见不独修持炼养功夫者之切用,而且于了解道教的历史、宗派、经籍、人物、洞天福地以及其他著述亦切用。由于作者之观点、宗旨及时代背景之局限,加之该书属于营业性质,是故近代著名道教学者陈撄宁曾评其说“所选者并非全是精华,而道书精华亦不止于此”。然本书是继《道藏辑要》之后的一部巨帙类书,虽不能与《道藏辑要》相较,但仍号称是一部好书,且对道书之流通亦有一定贡献。是书初版于一九四八年,由上海诂林精舍出版付梓。一九八九年九月,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分为上、下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