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崤之战

秦晋崤之战朗读
《左传》


,晋文公。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11)大事(12):将有西师(13)过轶(14)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15)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16)我掌其北门之管(17),若潜师(18)以来,国(19)可得也。”穆公(20)访(21)(22)蹇叔(23),蹇叔曰:“劳师(24)以袭远(25),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26)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27)而无所(28),必有悖心(29);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30)(31)。召孟明、西乞、白乙(32),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33),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34),中寿,尔墓之木拱(35)(36)!”

蹇叔之子与(37)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38)必于殽(39),殽有二陵(40)(41),其南陵,夏后皋(42)之墓也;其北陵,文王(43)之所辟(44)风雨也。必死是间(45),余收尔骨焉(46)。”

秦师遂(47)(48)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49),左右(50)免胄(51)而下,超乘(52)者三百乘(53)。王孙满(54)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55)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56),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57),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58),遇之。以乘韦(59)(60),牛十二犒师(61)。曰:“寡君(62)闻吾子(63)(64)步师(65)出于敝邑(66),敢(67)犒从者(68)。不腆(69)敝邑,为从者之淹(70),居(71)则具(72)一日之积(73),行则备一夕之卫(74)。”且使遽(75)告于郑。

郑穆公(76)使视客馆(77),则束载(78)、厉兵(79)、秣马(80)矣。使皇武子(81)(82)焉,曰:“吾子淹(83)久于敝邑,唯是脯(84)、资(85)、饩(86)、牵(87)(88)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89),犹秦之有具囿(90)也,吾子(91)取其麋鹿,以间(92)敝邑,若何(93)?”杞子奔(94)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95)也,攻之不克(96),围(97)之不继(98),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99)曰:“秦违蹇叔,而以(100)(101)勤民(102),天奉(103)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104)。纵敌患生,违天不祥(105),必伐秦师。”栾枝(106)曰:“未报秦施(107),而伐其师(108),其(109)为死君(110)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111),而伐吾同姓(112),秦则无礼,何施之为(113)?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114)(115)姜戎(116)。子(117)(118)衰绖(119),梁弘(120)御戎(121),莱驹(122)为右(123)

夏,四月,辛巳(124),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125)墨以葬文公(126)。晋于是始墨(127)

文嬴(128)请三帅(129),曰:“彼实构(130)吾二君(131),寡君(132)若得而食之不厌(133),君(134)何辱讨焉(135)。使归就戮(136)于秦,以逞(137)寡君之志,若何?”公许(138)之。

先轸朝(139),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140)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141)(142)(143),妇人(144)(145)而免(146)诸国(147),堕(148)军实(149)而长(150)寇雠(151),亡无日矣!”不顾(152)而唾(153)

公使阳处父(154)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155)左骖(156),以公命(157)赠孟明,孟明稽首(158)曰:“君之惠,不以累臣(159)衅鼓(160),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161)。若从君惠而免之(162),三年将拜君赐(163)。”

秦伯(164)素服(165)郊次(166),乡(167)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168),孤(169)之罪也。”不替(170)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171)。”



【注释】冬:鲁僖公三十二年(前628)冬天。

晋文公:名重耳,“春秋五霸”之一。

卒:逝世。

庚辰:古代以干支相配记日,这一天是鲁僖公三十二年十二月初十日。

殡:停柩待葬。

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晋君祖坟所在地,故停柩于此。

绛:晋都城,故城在今山西翼城东南。

柩:棺木。

卜偃:晋国掌管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太卜郭偃让诸大夫跪拜,接受君命。拜:古代的一种跪拜礼。

君:指刚去世的晋文公。

(11)命:命令。

(12)大事:战争之事。《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13)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

(14)过轶:指越境而过,秦军袭郑必定要路过晋国。轶,超前跃过,后车超过前车。

(15)杞子:秦大夫。鲁僖公三十年(前630),他和另外两位秦大夫逢孙、杨孙受穆公指派,戍守于郑。

(16)使:使人,派人。

(17)掌其北门之管:掌管郑国北门的钥匙。管,钥匙。

(18)潜师:秘密派遣部队。

(19)国:郑国。

(20)穆公:秦穆公。

(21)访:询问。

(22)诸:兼词,“之于”。

(23)蹇叔:秦国的老臣。

(24)劳师:使军队劳苦跋涉。劳,使……疲劳。

(25)袭远:偷袭远方的国家。

(26)无乃:表示委婉语气的副词,恐怕,大概。

(27)勤:劳苦。

(28)无所:指无所得。所,着落。

(29)悖心:叛离怨恨之心。

(30)辞:推辞,谢绝,不接受。

(31)焉:代词,指蹇叔的意见。

(32)孟明、西乞、白乙:均为秦国名将。古人常以名与字并称,孟明、西乞、白乙皆是他们的字。孟明,秦贤相百里奚之子,名视。西乞,名术。白乙,名丙。

(33)孟子:孟明视。

(34)何知:知何?宾语前置。

(35)拱:两手合抱,指树木长得很粗。

(36)“中寿”两句:秦穆公骂蹇叔老而不死,早就该死了。因蹇叔以哭送师,穆公以为不吉利,故咒之。中寿,次于上寿为中寿,说法不一,指中等寿命。

(37)与(yù):参加,动词。

(38)御师:阻击秦国的军队。御,抵抗,阻击。

(39)殽:通“崤”,山名,在今河南洛宁西北六十里,地势险峻。

(40)二陵:两座高大的山冈,崤山的两座主峰。

(41)焉:句末语气词。南陵即西崤山,北陵即东崤山,其间相距35里。

(42)夏后皋:夏天子皋,夏桀的祖父。后,君王。

(43)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周武王的父亲。殷时诸侯,居于岐山之下,受到诸侯的拥护,曾被纣王囚于羑里。后获释,为西方诸侯之长,称西伯。

(44)辟:同“避”,躲避。

(45)是间:这中间。

(46)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47)遂:副词,就。

(48)东:用作动词,向东进发。

(49)周北门:周都洛邑(洛阳)的北门。

(50)左右:战车左右的武士。

(51)免胄:摘下头盔,下车步行,以示对周王的尊重。胄,头盔。

(52)超乘:一跃而登车。刚一下车就又跳上去,这是轻狂无礼的举动。

(53)乘:兵车,一车上3人,车后步兵72人。

(54)王孙满:周襄王的孙子。

(55)轻:轻佻,不庄重,指跳跃上车。

(56)脱:疏忽,随便,指军纪涣散。

(57)滑:姬姓小国,在今河南滑县。

(58)市于周:到周的都城(洛阳)做买卖。市,做买卖。

(59)乘(shèng)韦:四张牛皮。古代一辆兵车叫一乘,每乘四匹马驾车,所以乘代指“四”。韦,熟牛皮。

(60)先:先送。先送去四张熟牛皮,随后送去十二头牛。古人送礼,先轻后重。

(61)犒师:犒劳秦军。

(62)寡君:对郑国国君的谦称。

(63)吾子:对秦帅的尊称。

(64)将:率领。

(65)步师:行军。

(66)敝邑:郑商人弦高对本国(郑国)的谦称。

(67)敢:谦辞,冒昧的意思。

(68)从者:跟随秦帅的人。

(69)腆:丰厚,富饶。

(70)淹:停留。

(71)居:居留郑地。

(72)具:准备。

(73)积:指每天食用的东西。

(74)卫:保卫。

(75)遽:原指传车,即驿站的车,引申为立即、马上。

(76)郑穆公:名兰。

(77)客馆:招待外宾的住所。

(78)束载:捆束行装。

(79)厉兵:磨砺兵器。

(80)秣马:喂饱战马。

(81)皇武子:郑大夫。

(82)辞:辞谢,下逐客令,指要杞子等人离开。

(83)淹:久留,滞留。

(84)脯:干肉。

(85)资:通“粢”,这里指干粮。

(86)饩(xì):已杀的牲畜。

(87)牵:活着的牛羊等牲畜。

(88)竭:尽。

(89)原圃:猎苑名,郑国的狩猎之地,在今河南中牟西北。

(90)具囿:猎苑名,秦国的狩猎之地,在今陕西凤翔。

(91)吾子:你们。

(92)间:通“闲”,闲暇,休息。

(93)若何:怎么样。

(94)奔:逃往。

(95)冀:希望。

(96)克:攻克,战胜。

(97)围:包围。

(98)继:后继之师,增援的军队。

(99)原轸:即先轸,晋大夫。因其封邑于原,所以又称原轸。

(100)以:因为。

(101)贪:贪心。

(102)勤民:使百姓劳苦,指让军队远征郑国。

(103)奉:给予,送。

(104)纵:放纵,放跑。

(105)不祥:不善,不吉。

(106)栾枝:晋大夫。

(107)秦施:秦国的恩惠。指晋文公曾在外流亡十九年,后得秦穆公的帮助,才回国即君位。

(108)伐其师:攻打秦国的军队。

(109)其:副词,表反诘,难道。

(110)死君:此时晋文公已死,但还未安葬,故称。君,此指晋文公。

(111)吾丧:这时晋文公刚死不久,还没有下葬。

(112)同姓:指滑国。滑、郑与晋都是姬姓国,所以这样说。

(113)何施之为:还说什么报答呢?

(114)遽:骤然,急忙。

(115)兴:征调。

(116)姜戎:晋国北境的小部族,一向为秦所逐,所以愿为晋出力。

(117)子:指晋文公之子襄公,因文公未葬,襄公尚未继位,故称子。

(118)墨:动词,染黑。

(119)衰绖(cuīdié):一种丧服。衰,白色丧服。绖,穿孝服时的麻腰带。行军时穿孝服显得不吉利,于是把丧服染成黑色。

(120)梁弘:晋将领。

(121)御戎:驾战车。

(122)莱驹:晋将领。

(123)为右:为车右,与国君同车,居右方持戈盾保卫君王。

(124)辛巳:十三日。

(125)遂:于是。

(126)墨以葬文公:穿着染黑的丧服为晋文公举行了葬礼。

(127)始墨:开始形成穿黑色丧服的习俗。

(128)文赢:晋文公的夫人,秦穆公的女儿,晋襄公的嫡母。

(129)请三帅:请求释放被俘的秦国三帅。

(130)构:使……结怨。

(131)二君:秦君和晋君。

(132)寡君:称秦穆公。

(133)不厌:不满足。

(134)君:您,指晋襄公。

(135)何辱讨焉:何必屈尊去处罚他们呢?

(136)戮:杀。放他们回国被秦杀死。

(137)逞:使……满足。

(138)许:答应。

(139)朝:臣子见君主。

(140)舍:同“赦”,释放。

(141)拘:擒。

(142)诸:兼词,“之于”。

(143)原:野外,这里指战场。

(144)妇人:指文嬴,此为怒极时的称呼。

(145)暂:仓促之间。

(146)免:赦免。

(147)国:朝廷,都城。

(148)堕(huī):同“隳”,损害,毁坏。

(149)军实:军队的战果,这里指俘获的秦将。

(150)长:助长。

(151)寇雠:敌人,仇敌,指秦。

(152)不顾:不回头。

(153)唾:吐唾沫。

(154)阳处父:晋大夫,又称阳子。

(155)释:解开。

(156)左骖:车子左边的马。

(157)公命:晋襄公的名义。

(158)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到地,是九拜中最恭敬者。

(159)累臣:被囚禁的臣子,孟明自称。累,同“缧”,捆绑犯人的绳子。

(160)衅鼓:本指杀牲畜或以血涂鼓的仪式,此处代指杀掉自己。

(161)死且不朽:身虽死,但这大恩是不会忘记的。

(162)若从君惠而免之:我们的君王倘使尊重晋君的好意而同样赦免我们。

(163)拜君赐:拜领晋君的恩赐,言外之意是将来复仇。

(164)秦伯:指秦穆公。

(165)素服:因秦军战败,故穿丧服,以示哀悼。素,白色。

(166)郊次:在郊外等待。

(167)乡:同“向”,面对。

(168)二三子:诸位。

(169)孤:侯王自称。

(170)替:废弃,撤换。

(171)不以一眚掩大德:不因为有一个小错误便抹杀其大成就。眚(shěng),本指眼病,引申为小毛病、过失。

【译文】鲁僖公三十二年的冬天,晋文公去世。庚辰这一天,晋国把晋文公的棺材停放在曲沃择日安葬;护送棺柩的队伍刚走出绛城,棺材里就响起了像牛叫一样的声音。卜偃让大夫们行跪拜礼,说:“君王命令我们准备打仗:将有西方的军队经过我国领土;我军攻击他们,必定能取得重大胜利。”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如果秘密地发兵前来偷袭,郑国就可以拿下。”秦穆公向蹇叔咨询这件事,蹇叔说:“让军队劳苦跋涉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是我从没听说过的事。我们军队劳苦精疲力竭,而远方的郑国君主却早有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我军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大军辛苦远征而没有收获,军中将士必定会有怨恨叛离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人不知!”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召来大将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命令他们统率大军从国都东门外出发。蹇叔哭着说:“孟明啊!我只能看到军队出发而不能看到它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懂得什么?你要是只活到中寿的年纪,那你坟墓上的树木早就长到合抱粗了!”

蹇叔的儿子也参加了出征的队伍,他哭着为儿子送行,说:“晋国人必定在殽山狙击我军,殽山有两座山冈,那南面的山冈,是夏天子皋的坟墓所在啊;那北面的山冈,是周文王躲避风雨的地方啊。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冈之间,我在那里收你的尸骨吧。”

秦国的军队接着就向东进发了。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秦军路过周都城的北门,战车左右的武士脱下头盔下车步行,不久,又跳上车,这样过去的兵车竟多达三百辆。周王的孙子满年纪还小,看到秦军这种表现,就对周王说:“秦军轻狂而无礼,一定要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

秦军到了滑国,恰好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做买卖,路上遇到秦军。弦高先送秦师四张熟牛皮,又送去十二头牛犒劳秦军。说:“我国国君听说您将行军经过我国,派我来冒昧地犒劳您的部下。敝国虽不富有,但为您部下的居留,住一天,就备办一天的军需给养,要走,就做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说完便暗地派人驾着驿车飞快地给郑国送信。

郑穆公接报后就派人去查看杞子等人住的地方,原来秦军已经捆好行装、磨好武器、喂足马匹了。郑穆公派皇武子向他们下逐客令,说:“你们久居敝国,因此吃的东西快完了。听说你们将要开拔,我们郑国有个牧场园囿,就像秦国有个狩猎之地一样,你们诸位可以自去猎取那里的麋鹿带走,以便让敝国松口气,怎么样?”杞子知道事已败露,就逃往齐国,逢孙、杨孙逃奔宋国。

主帅百里孟明说:“郑国有防备了,我们没有获胜的希望了,攻打它不一定取胜,围困它又没有后援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秦军灭了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晋国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愿,却因贪心而使百姓劳苦,这正是老天送给晋国机会。良机不可放失,敌人不可放过。放过了敌人就埋下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我们必须趁机截击秦军。”栾枝说:“还没有报答秦国资助的恩惠,就去拦击秦的军队,难道心中还有去世的国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国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国家,秦国就是无礼,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日放纵敌人,会留下几代的祸患。考虑到子孙利益,可说正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颁布命令,立刻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丧服都染成黑色,让大将梁弘驾战车,莱驹为车右警卫。

夏历四月十三日,晋军在殽山打败秦军,俘虏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归。于是穿着黑色的丧服给晋文公举行葬礼。晋国从此开始就以黑色为丧服。

文嬴替三帅请求说:“他们确实离间了我们秦晋二君的关系,秦国国君如果抓到他们,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呢!您何必屈尊去处罚他们呢?让他们回秦国受刑,以满足秦君的意愿,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她。

先轸朝见襄公时,问及秦国俘虏。晋襄公说:“太夫人替他们说情,我已经放走他们了。”先轸发怒说:“将士们竭尽全力在战场上将他们活捉,一个妇人仓促间几句谎话就把他们从都城放走,这样任意毁坏战果就会助长敌人的气焰,亡国的日子没有几天了!”说完不顾规矩礼貌就吐了口唾沫。

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追到黄河边,孟明等已登船离岸了。阳处父解开大车左边的马,假托襄公的名义要赠给孟明,孟明叩头说:“贵国君王的恩惠,是不拿我们这些被俘虏的臣子杀了取血祭鼓,让我们回国受刑;如果我们国君把我们杀了,我们虽死也不忘你们国君的大恩。假如托贵国君王的福而赦免我们,那么三年后我们将来拜谢你们国君的恩赐。”

秦穆公穿着白色的丧服在郊外等候,他对着溃败回来的军队哭道:“我不听蹇叔的劝谏,以致诸位受辱了,这是我的罪过啊。”穆公没有撤换孟明的职务。连声道:“这是我的过错呀,大夫们有什么罪呢?况且我也不能因为一点过错就抹杀你们的大功啊。”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出处】唐·李商隐《无题三首》其三。【意思1】虽然不能像长着彩色翅膀的凤凰一样双双飞去,但却有像犀牛角上那一点可以通灵感应的心。【意思2】身上虽然没有凤凰鸟那样的一双善于飞翔的翅膀,无法聚在一起,但彼此内心里却像有着犀牛角的白纹一样息息相通。原是比喻爱恋着的男女心心相印,现常用后句泛指双方思想感情一致,彼此心领神会。灵犀:据说犀牛角中有一条细线似的白纹,贯通两端,感应非常灵敏。【释义】唐·李商隐诗词名句。意思是:身上没有彩凤那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心灵却像犀牛角一样,有一点白线可以相通。“心有灵犀一点通”现在常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解析】“心有灵犀一点通”比喻恋人心心相印,现多用于比喻彼此心意相通。“灵犀”是什么呢?“灵犀”,有灵性的犀牛。角中的角质有如一根白线,上下贯通,感应灵异,故以喻人心相通。说详晋·葛洪《抱朴子》。语见唐·李商隐《无题》诗。晚唐诗人李商隐,在一次酒宴上见到了一位官家小姐,二人一见倾心,但无法接触交谈,只是身隔心交,李商隐因此彻夜难眠,便写下了《无题》诗一首以抒胸臆: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诗的大意是:猜酒行令你笑吟吟,款款春韵实在是动人。昨夜的星辰已坠落,何时能再见你倩影?虽然没有彩凤的双飞翼,彼此却有一颗眷恋的心。晨鼓已响我该上班去,寂寞无聊好似蓬草没有根!

后世“心有灵犀一点通”之语便传用开来【全诗】《无题三首》其三.[唐].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注释】1.灵犀:即通犀。《汉·西域传》:“通犀翠羽之珍。”如淳注曰:“通犀,谓中央色白,通两头。”2.送钩:藏钩于手中令人猜,又称藏钩。射覆:器皿下覆盖物品令人猜(射)指。这两种皆酒宴间的游戏,借以渲染欢乐气氛。3.听鼓应官:指听到鼓声必去官府应卯理事。兰台:汉代以来保存秘书图籍的宫观。《旧唐书·职官志》:“秘书省,龙朔初改为兰台。”走马兰台,说明诗人当时官秘书郎。这是一种职位不高、无大权势的清要之职。转蓬:《淮南子》:“见飞蓬转而知为车,以类取之。”【评析】诗人这两句诗显然是在写自己的爱情遭遇。他同自己的爱人分处两地,不能相见,所以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尽管不能相通,但两人在思想感情上却早已契合、沟通,“心有灵犀一点通”即指此而言。下句常为后人所借用,但已不限于指爱情。古书记载,有一种犀牛角名通天犀,有白色如线贯通首尾,被看作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一点通”的想象也由此而来。现在人们常比喻:对于某事物的看法异口同声,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想得一样。【赏析】解释灵犀:传说犀牛是一种灵兽,在犀牛角上有细线一样的白色花纹贯通两端,能够感应灵异。原用来比喻恋爱双方心心相印。现常用来比喻彼此双方融洽一致,心领神会。出处唐·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李商隐早年生活贫困,因文才出众受到令狐楚的赏识;后来王茂元也因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令狐楚、王茂元分属不同的政治派别。他因此遭到两派的排斥,后半生一直在政治斗争的夹缝中求生存,郁郁不得志。他的诗作情致深蕴,流丽婉转,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动人心弦。但由于他在诗歌中大量用典,以致相当多的诗篇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他有一首《无题》诗这样写道: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在这首诗中,李商隐追忆了他年轻时的一段恋情。诗人写道,在那星辰闪烁、爽风宜人的夜晚,我俩相遇在画楼的西边、桂堂的东边,相遇在一场热闹的宴会之中。人们隔着座位劝着酒,分组玩着送钩、射覆的猜谜游戏。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俩双眼流波,沉浸在感情的交流中。我们虽然没有凤凰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但是我们有犀牛的灵角,能够心心相通。在这无声的心灵交流中,美好的夜晚稍纵即逝,又该策马到兰台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了。于是只能在泪光中分别,惆怅不已,叹息自己身不由己,如同飘转的蓬草。

()

【诗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翻译】渔阳的战鼓声震天动地,惊乱了宫中《霓裳羽衣曲》的舞步弦音。渔阳:唐代郡名,在今河北省蓟县一带,原属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管辖,此代指范阳地带,指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唐。鼙(pí)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霓裳羽衣曲:著名舞曲名,原为西域乐舞,名《婆罗门》,为西凉府节度使杨敬述所献,经唐玄宗润色而成。【鉴赏】“渔阳鼙鼓”,指安禄山的军事叛乱。渔阳,今河北省蓟县一带,是叛军进攻京师的出发点。“霓裳羽衣曲”,是当时宫中最流行的舞曲。喻唐明皇贪恋杨贵妃而沉醉于歌舞欢乐之中。“惊破”的“破”字有破坏的意思,是说安史之乱发生,《霓裳羽衣曲》奏不成了。用形象的语言说明历史事件,深刻生动,极有文采。【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内战的爆发或外敌的入侵惊醒了沉醉于安乐的人们。[例]靖康初年,金兵南下,风云突变,恰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没有了平静与安宁,而生灵涂炭,无一幸免。(袁鹰、秦越《漱玉篇》)

()

【诗句】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出处】唐·杜甫《洗兵马》。【意思】怎么能找到一位壮士,挽来天河的水,洗干净铠甲和兵器,永不使用。天河:银河。【鉴赏】安得:怎么能够。挽:牵引;导引。天河:银河。甲兵:盔甲和兵器。此联的意思是:怎么能得到一位膂力过人的人,把银河里的水引下来,洗净兵器,永远不再动用!后用来表达一种制止战争、渴望和平的强烈愿望。【用法例释】用以表达停止战争,实现永久和平的愿望。[例]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努力是为了实现杜甫诗中“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的和平主义理想,寻求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高洪《中日友好有大局人间正道是沧桑》)

()

【诗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出处】唐·杜甫《饮中八仙歌》。【意思】天子召见李白,他却不肯上船,仍然狂饮不止,嘴里还喊着“我是酒中的神仙”。天子:指唐玄宗。据载,玄宗曾泛舟白莲池,高兴之余,召李白前往写序。臣:官吏对皇帝的自称。【鉴赏1】原诗作者杜甫借这首诗描写饮中八仙,八位酒仙喜好杯中物者的事迹。“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两句诗是作者对李白的描述,由此可以明显看出:诗仙李白性情的豪放与潇洒。【鉴赏2】玄宗某日坐船游乐于江上,曾命令部下邀请李白上船共饮。其时,李白正在长安酒店饮酒,不但不肯遵命去谒见天子,并且很骄傲地回答:“我是酒中的仙人!”以此描写诗仙李白醉酒的情态,及其狂傲的性情。相传李白是个非常喜好喝酒的大诗人,只要喝过一斗酒,就能吟诗百篇。【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李白嗜酒成性,狂放不羁的性格。[例]但李白这个狂士早已勘破官场炎凉,乘酒兴,竟违旨拂袖离去。后来杜工部在《饮中八仙》的诗里才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名句。(张笑天、韦连城《睡美人之泪》)二、用以形容嗜酒者有酒便不顾其他的情状或酒后的张狂醉态。[例]狂酒论诗文,才知他酒量不小,且喝后醉态可掬,大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态势,李白是他的敬仰对象,于是“敢与李白拼千樽”成了他的名言。(一曲《写给他与自己》)【全诗】《饮中八仙歌》.[唐].杜甫.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解析】关于杜甫这首诗的重叠押韵问题,自宋代开始,常常被诗歌评论家们提起。胡震亨在这里举出汉代的七言古诗《柏梁诗》,批评蔡绦《西清诗话》和刘辰翁《集千家注批点杜诗》“古无此体”的说法是失于深考,他的批评是正确的。《东方朔别传》说:汉武帝曾在柏梁台上召集群臣赋诗,每人各写一句,共同创作了这首《柏梁诗》。此诗每句押韵,共26个韵脚,其中三次出现“之”和“治”,而“时”、“材”、“来”、“哉”也各出现了二次。不过早在宋代,王观国的《学林》卷八即针对此诗说:“子美古、律诗重用韵者亦多,况于《歌》乎!”在列举了杜诗中一些重叠押韵的诗例后,王观国又根据《古诗十九首》中《东城高且长》一篇以及曹植《美女篇》等诗中也有重叠用韵的情况,指出:“子美诗非创意为此者”,“古人诗自有此体格”。事实正是如此,一直到唐代,诗人们对于押韵,创作态度还是相当洒脱灵活的,他们并不以押韵中重复出现同一个韵脚为病,但这必须是服从内容和感情的需要,杜甫的这首《饮中八仙歌》典型地说明了这一点。即以诗中的贺知章和李白来说,前者掉在井中,居然就沉酣睡去,这一个“眠”字,突出了他醉后的狂放;后者醉卧酒家,连皇帝的召见也不予理睬,同一个眠”字,突出了他醉后的狂傲。这两个“眠”字,能用别的字来代替吗?胡震亨说杜甫“原似有意犯重”,换一个角度来说,那就是杜甫为了刻画笔下人物的醉态,“各极其平生醉趣”,以突出他们的性格,不以词害意,也不以韵害词,并不在乎韵脚的重叠。宋代以后,诗人们在押韵时,态度就远不如前代诗人洒脱了。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是以豪放旷达著称的苏轼,在《送江公著知吉州》诗中写下了“方将华省起弹冠,忽忆钓台归洗耳”,“簿书期会得余闲,亦念人生行乐耳”诗句后,因为韵脚重复了“耳”字,所以自己作注,声明:“二‘耳’意不同,故得重用。”虽然是同一个字,但一是名词,一是语气词,意义不同,所以不能认为是重韵。由此可见他们在这一问题上是如何拘泥了。因此,杜甫这首诗的重叠用韵,才会长期成为他们议论的话题。不过他们在惊诧之余,终于发现了,在古体诗中,韵脚的适当重叠,倒是能表现出一种“错杂之趣”,而别有特色的。这就是杜甫叠韵成趣的《饮中八仙歌》给我们的宝贵启迪。

()

《大唐创业起居注》

记载唐高祖李渊在建立唐王朝过程中言行功业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唐温大雅撰。温大雅(约573—629),字彦弘,太原祁(今山祁县)人,以才辩知名,曾随李渊起兵,为李渊所看重,久掌机要,乃将所见所闻编撰成书,全书仅3卷,自隋大业十三年(617)五月始,至武德元年(618)五月止,共357日。上卷记李渊起兵至发引48天事;中卷记从太原进克长安126天事;下卷记李渊摄政至即帝位183天事,其间正是李渊从太原起兵到正式建唐称帝这一重要历史时期,史料极其重要,由于温氏长期参予机务,材料不但丰富翔实,而且可靠得多,且书著成于唐初,距玄武门之变尚有八、九年,所以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李渊及太子李建成在创建唐朝过程中的作用,可补新、旧《唐书》及《资治通鉴》之不足,该书现存较早刊本,有明毛晋汲古阁《津逮秘书》刻本,胡震亨《秘册汇函》刻本,清张海鹏《学津讨原》刻本。光绪九年(1883),缪荃孙在京师收集到黄荛圃藏影宋钞本和章硕卿蓝格钞本,乃与《学津讨原》本互相校定,后刊入《藕香零拾》。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刊行《大唐创业起居注》,是以影印汲古阁《津逮秘书》本为工作本,参考毛刻原本。《藕香零拾》本,北京图书馆所藏清吴翌凤影宋钞本,藏园主人傅增湘批校之汲古阁本,互相校定而成。

()

【诗句】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翻译】将士们不肯前进毫无办法,要求处死杨玉环这一祸水红颜【鉴赏】六军行至马嵬坡时,不再继续前进,要求处死杨玉环这一祸水红颜。唐玄宗无可奈何,欲救贵妃而不得,只好赐其自尽,以慰六军之心。此处描写的是马嵬兵变这一历史事件。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叛军直捣长安,唐玄宗被迫逃离四川,行至今陕西马嵬驿时,发生了马嵬兵变。“六军”,是指护拥唐明皇离京至蜀的军队。宛转,同“婉转”。指杨贵妃楚楚动人的情态;蛾眉,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后成美女的代称,此处指杨贵妃。在整个故事中,贵妃之死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俩天人永隔,其爱情成为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后文唐玄宗追忆贵妃、二人仙境重聚、长生殿起誓等事情的发生也因此而引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