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书都为稻粱谋》出自哪里,《著书都为稻粱谋》什么意思,《著书都为稻粱谋》原文出处,《著书都为稻粱谋》赏析。
【出处】清·龚自珍《咏史》
【鉴赏】读书人最害怕听到有关文字狱的事,明知写文章容易惹祸生事,奈何读书人一无所长,终日忙着写书,全都是为了谋生而已。清朝政府为压制汉人的反抗,屡兴文字狱,大举捕杀汉族的读书人。作者这首诗是描写自己在异族统治下的悲伤心事,也是借咏史来发抒对清廷统治的不满。“著书都为稻粱谋”一方面是表示读书人生活艰困,必须依赖写作维生;一方面是说明写书只是为了谋生,并无其他意义。这一句诗也可用来讽刺那些毫无理想志向却偏爱舞文弄墨的无耻文人。
【原诗】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为稻粱谋。推荐。爱诗词网。《著书都为稻粱谋》出自哪里,《著书都为稻粱谋》什么意思,《著书都为稻粱谋》原文出处,《著书都为稻粱谋》赏析。【出处】清·龚自珍《咏史》【鉴赏】读书人最害怕听到有关文字狱的事,明知写文章容易惹祸生事,奈何读书人一无所长,终日忙着写书,全都是为了谋生而已。清朝政府为压制汉人的反抗,屡兴文字狱,大举捕杀汉族的读书人。作者这首诗是描写自己在异族统治下的悲伤心事,也是借咏史来发抒对清廷统治的不满。“著书都为稻粱谋”一方面是表示读书人生活艰困,必须依赖写作维生;一方面是说明写书只是为了谋生,并无其他意义。这一句诗也可用来讽刺那些毫无理想志向却偏爱舞文弄墨的无耻文人。【原诗】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名句】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出处】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译注】金陵年轻朋友,纷纷赶来相送。欲走还留之间,各自畅饮悲欢。【原文】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注释】①金陵:即今南京。酒肆:酒店。留别:留诗赠别。②金陵子弟:指金陵的年轻人。尽觞(shang):干杯。【鉴赏导示】这是李白在漫游中的某个春天离开金陵时赠给年轻友人之作。诗人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最后二句即景生情,就地取才,构思巧妙,比喻生动,增强了诗的抒情气氛和艺术感染力,成为向来耐人寻味的名句。【鉴赏】这首送别诗,生动传神地描绘了意气风发的青年们交朋接友的风采,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们之间热情纯真的友谊。开头两句首先用写意的笔法勾勒了花香四溢、热情款待的宴别场景:风吹柳絮,满店飘香;美女捧着酿造的新酒,连声呼唤客人品尝。这里虽然并未点出送别的青年朋友,但东道主对诗人的热爱和敬重,却通过这盛情的款待场面,作了侧面烘托。诗人也深受感动。柳花本无香可言,诗人着一“香”字,初看似觉突兀,细味却又感到是那么的妥贴。三、四句,点出饯别的东道主“金陵子弟”,并写大家欢饮的活动。“来相送”的行动,道出金陵青年的主动、热情。“欲行”,要走的人,指诗人;“不行”,不走的人,指金陵子弟。“各尽觞”,各人都喝尽了杯中的酒。诗人用众人频频干杯与酒店的美女不停劝酒相呼应,写出了告别筵席熙熙攘攘的热闹气氛,表现了青年朋友爽朗、豪放的性格。结尾二句,诗人即兴抒情,以绵绵不尽的江水比喻他和金陵子弟依依不舍的友情,使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写出了友情的深厚、悠远和永恒。设问之中,又有比较的句式,轻灵活泼,情趣横生,也能使人产生无限遐想。【鉴赏要点】[1]名句:“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2]即景生情,情从景出。[3]采用比喻、设问等手法描写。[4]语言清新,侧面烘托出色。
金陵子弟来相送。推荐。爱诗词网。【名句】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出处】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译注】金陵年轻朋友,纷纷赶来相送。欲走还留之间,各自畅饮悲欢。【原文】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注释】①金陵:即今南京。酒肆:酒店。留别:留诗赠别。②金陵子弟:指金陵的年轻人。尽觞(shang):干杯。【鉴赏导示】这是李白在漫游中的某个春天离开金陵时赠给年轻友人之作。诗人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最后二句即景生情,就地取才,构思巧妙,比喻生动,增强了诗的抒情气氛和艺术感染力,成为向来耐人寻味的名句。【鉴赏】这首送别诗,生动传神地描绘了意气风发的青年们交朋接友的风采,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们之间热情纯真的友谊。开头两句首先用写意的笔法勾勒了花香四溢、热情款待的宴别场景:风吹柳絮,满店飘香;美女捧着酿造的新酒,连声呼唤客人品尝。这里虽然并未点出送别的青年朋友,但东道主对诗人的热爱和敬重,却通过这盛情的款待场面,作了侧面烘托。诗人也深受感动。柳花本无香可言,诗人着一“香”字,初看似觉突兀,细味却又感到是那么的妥贴。三、四句,点出饯别的东道主“金陵子弟”,并写大家欢饮的活动。“来相送”的行动,道出金陵青年的主动、热情。“欲行”,要走的人,指诗人;“不行”,不走的人,指金陵子弟。“各尽觞”,各人都喝尽了杯中的酒。诗人用众人频频干杯与酒店的美女不停劝酒相呼应,写出了告别筵席熙熙攘攘的热闹气氛,表现了青年朋友爽朗、豪放的性格。结尾二句,诗人即兴抒情,以绵绵不尽的江水比喻他和金陵子弟依依不舍的友情,使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写出了友情的深厚、悠远和永恒。设问之中,又有比较的句式,轻灵活泼,情趣横生,也能使人产生无限遐想。【鉴赏要点】[1]名句:“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2]即景生情,情从景出。[3]采用比喻、设问等手法描写。[4]语言清新,侧面烘托出色。
【名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出处】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译注1】上高高的庐山远望,天地之间的美景尽收眼底:长江浩浩荡荡东流入海,一去不返。天空中黄云在风中涌动,变幻万端。长江九条支流汹涌澎湃,巨浪翻腾白如雪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描写长江壮美景色的名句。诗句是景语,亦是情语。笔下纵横天地间,情如大江流。气势豪放,动人心魄。出自《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译注2】大江,指长江。登高看天地无比广阔雄壮,长江没有边际,一去不返。语出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形容登高远眺,视野无比开阔。◇“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综观世纪之交的国际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合作与较量共长。跨世纪大计今朝定,重任如山,时不我待。960万平方公里大地倾听着北京,12亿双眼睛注视着北京。预祝大会圆满成功!(《揽世纪风云谋兴国大计——祝贺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人民日报》1996年3月5日)【原文】《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唐]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登高壮观天地间。推荐。爱诗词网。【名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出处】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译注1】上高高的庐山远望,天地之间的美景尽收眼底:长江浩浩荡荡东流入海,一去不返。天空中黄云在风中涌动,变幻万端。长江九条支流汹涌澎湃,巨浪翻腾白如雪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描写长江壮美景色的名句。诗句是景语,亦是情语。笔下纵横天地间,情如大江流。气势豪放,动人心魄。出自《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译注2】大江,指长江。登高看天地无比广阔雄壮,长江没有边际,一去不返。语出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形容登高远眺,视野无比开阔。◇“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综观世纪之交的国际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合作与较量共长。跨世纪大计今朝定,重任如山,时不我待。960万平方公里大地倾听着北京,12亿双眼睛注视着北京。预祝大会圆满成功!(《揽世纪风云谋兴国大计——祝贺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人民日报》1996年3月5日)【原文】《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唐]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诗句】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出处】唐·李白《古朗月行》。【意思】月中仙人垂下双脚?月中桂树多么圆圆!白兔捣成不老仙药,借问一声给谁用餐?【全诗】《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赏析1】“仙人”以下四句,以几个神话传说,写望月升起的过程,突出其优美的形象和神秘性。古代传说,月亮上有仙人和桂树,当它初升时,人们最先看的是仙人的两只脚,继而出现了桂树,直到月亮全圆,才会看到仙人和桂树的全形。“团团”,形容月圆的样子;“白兔捣药”,见之于傅宏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用此典故,更增加了浪漫主义色彩,令人妙不可知,引起好奇和情趣。这几句诗,在内容上是开篇四句诗的扩展和深化,使小时候对月亮的认识有了具体的着落,上下承接,十分自然,连用神话,更加突出月亮形象的美妙无比。【赏析2】“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转笔写有关月亮的传说。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虞喜《安天论》记载:传说月中有仙人和桂树,月亮初升时仅仅看到仙人的两只脚,待月亮升高变圆后才能看到仙人和桂树的全形。这里借神话传说故事暗写月亮从初升到升高的过程。接下二句写诗人对神话传说的诘疑。传说月亮中有白兔捣药的故事,傅玄《拟天问》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面对皎皎明月,看到月中的白兔终年辛劳,捣药不止,不禁心生疑问,白兔捣成的药又是给谁服用的呢?神奇的月亮中该有多少令人难解的疑问啊!以上是诗的上半,抒发了诗人儿时对月亮的美好情愫,充满了天真浪漫的想象,其情绪是欢愉而轻松的。
问言与谁餐。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出处】唐·李白《古朗月行》。【意思】月中仙人垂下双脚?月中桂树多么圆圆!白兔捣成不老仙药,借问一声给谁用餐?【全诗】《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赏析1】“仙人”以下四句,以几个神话传说,写望月升起的过程,突出其优美的形象和神秘性。古代传说,月亮上有仙人和桂树,当它初升时,人们最先看的是仙人的两只脚,继而出现了桂树,直到月亮全圆,才会看到仙人和桂树的全形。“团团”,形容月圆的样子;“白兔捣药”,见之于傅宏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用此典故,更增加了浪漫主义色彩,令人妙不可知,引起好奇和情趣。这几句诗,在内容上是开篇四句诗的扩展和深化,使小时候对月亮的认识有了具体的着落,上下承接,十分自然,连用神话,更加突出月亮形象的美妙无比。【赏析2】“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转笔写有关月亮的传说。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虞喜《安天论》记载:传说月中有仙人和桂树,月亮初升时仅仅看到仙人的两只脚,待月亮升高变圆后才能看到仙人和桂树的全形。这里借神话传说故事暗写月亮从初升到升高的过程。接下二句写诗人对神话传说的诘疑。传说月亮中有白兔捣药的故事,傅玄《拟天问》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面对皎皎明月,看到月中的白兔终年辛劳,捣药不止,不禁心生疑问,白兔捣成的药又是给谁服用的呢?神奇的月亮中该有多少令人难解的疑问啊!以上是诗的上半,抒发了诗人儿时对月亮的美好情愫,充满了天真浪漫的想象,其情绪是欢愉而轻松的。
南柯子王炎。推荐。爱诗词网。王炎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在王炎《双溪诗余》的五十余首词中,有一部分是描写农村,表现农民生活和反映农民思想愿望的。这首词写得较有特色。“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起拍两句,就鲜明地勾勒出春分前后南方一带雨季的自然面貌:云层重迭,遮蔽天日,群山失色,空中阴沉沉地,充溢着水气和寒意。在广镜头之后,出现了一个特写镜头:“数枝幽艳湿啼红”。一些幽艳的花都被雨打湿了,摇曳在浓重的湿气中。啼红是说花瓣上流动着水珠,就好象珠泪莹莹。写出了花状,在春雨绵绵这一特定的情景中的形态,使“雨意浓”更具形象。面对春风春雨,古人多发惜花伤春之感。其中有的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常恨朝来寒雨夜来风”(李煜《乌夜啼》)的家国之叹;有的是“雨疏风骤”、“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表达淡淡的春愁。词人一反传统,发出了“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的感叹。为什么春雨来临之际,不应也不必为花衰柳残而苦恼呢?词自然渡入下片。“蓑笠”指代雨中农夫,他们为了衣食生计,对这“当春乃发生”的“好雨”是巴望已久的。“朝朝”、“处处”,写出他们对春雨的欣喜之情和备耕的辛勤之态。目睹农民的劳作,作者于是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深沉感喟。“三农”,是因为在农事中有三个最繁忙艰苦的阶段:春耕、夏种、秋收。结拍以平朴无华的语言,写出农民朴实的思想愿望:“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同临风面雨“惜花惆怅”两种心态,形成了鲜明对比,作者一褒一贬,态度分明。对劳苦民众生活疾苦表示出人道主义的同情,这在历代文人诗中并不少见,但在词中却不可多得。这首词把笔触伸向农村,借景抒情,由丝丝春雨生发出重大感慨,对农民的思想感情作了真切的叙写和由衷的赞美,对自己出身于其间的士大夫阶层的伤春惜春的闲情逸致作了某种否定,就更显得难能可贵了。
小说超人。推荐。爱诗词网。冰心何彬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从来没有人看见他和人有什么来往。他住的那一座大楼上,同居的人很多,他却都不理人家,也不和人家在一间食堂里吃饭,偶然出入遇见了,轻易也不招呼。邮差来的时候,许多青年欢喜跳跃着去接他们的信;何彬却永远得不着一封信,但也从来没有人看见他发过一封信。他除了每天上局里办事,和同事们说几句公事上的话;以及房东程姥姥替他端饭的时候,也说几句照例的应酬话,此外就不开口了。他不但是和人没有交际,凡带一点生气的东西,他都不爱;屋里连一朵花,一根草,都没有,冷阴阴的如同山洞一般。书架上却堆满了书。他从局里低头独步的回来,关上门,摘下帽子,便坐在书桌旁边,随手拿起一本书来,无意识的看着。偶然觉得疲倦了,也站起来在屋里走了几转,或是拉开帘幕望了一望,但不多一会儿,便又闭上了。程姥姥总算是他另眼看待的一个人;她端进饭去,有时便站在一边,絮絮叨叨的和他说话,也问他为何这样孤零。她问上几十句,何彬偶然答应几句说:“世界是虚空的,人生是无意识的;人和人,和宇宙,和万物的聚合,都不过如同演剧一般:上了台是父子母女,亲密的了不得;下了台,摘了假面具,便各自散了。哭一场也是这么一回事,笑一场也是这么一回事。与其互相牵连,不如互相遗弃;而且尼采说得好,爱和怜悯都是恶……”程姥姥听着虽然不很明白,却也懂得一半,便笑道:“要这样,活在世上有什么意思。死了,灭了,岂不更好,何必穿衣吃饭?”他微笑道:“这样,岂不又太把自己和世界都看重了,不如行云流水似的,随他去就完了。”程姥姥还要往下说话,看见何彬面色冷然,低着头只管吃饭,也便不敢言语。这一夜他忽然醒了。听得对面楼下凄惨的呻吟着,这痛苦的声音,断断续续的在这沈寂的黑夜里只管颤动。他虽然毫不动心,却也搅得他一夜睡不着。月光如水,从窗纱外泻将进来。他想起了许多幼年的事情。——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脑子累极了,竭力的想摈绝这些思想,无奈这些事只管奔凑了来,直到天明,才微微的合一合眼。他听了三夜的呻吟,看了三夜的月,想了三夜的往事。——眠食都失了次序,眼圈儿也黑了,脸色也惨白了。偶然照了照镜子,自己也微微的吃了一惊。他每天还是机械似的做他的事——然而在他空洞洞的脑子里,凭空添了一个深夜的病人。第七天早起,他忽然问程姥姥对面楼下的病人是谁?程姥姥一面惊讶着,一面说:“那是厨房里跑街的孩儿禄儿,那天上街去了,不知道为什么把腿摔坏了,自己买块膏药贴上了,还是不好,每夜呻吟的就是他。这孩子真可怜,今年才十二岁呢,素日他勤勤恳恳极疼人的……”何彬自己只管穿衣戴帽,好像没有听见似的,自己走到门边。程姥姥也住了口,端起碗来,刚要出门。何彬慢慢的从袋里拿出一张钞票来,递给程姥姥说:“给那禄儿罢,叫他请大夫治一治。”说完了,头也不回,径自走了。——程姥姥一看那巨大的数目,不禁愕然,何先生也会动起慈悲念头来,这是破天荒的事情呵!她端着碗,站在门口,只管出神。呻吟的声音,渐渐的轻了,月儿也渐渐的缺了。何彬还是朦朦胧胧的——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脑子累极了,竭力的想摈绝这些思想,无奈这些事只管奔凑了来。过了几天,呻吟的声音住了,夜色依旧沉寂着,何彬依旧“至人无梦”的睡着。前几夜的思想,不过如同晓月的微光,照在冰山的峰尖上,一会儿就过去了。程姥姥带着禄儿几次来叩他的门,要跟他道谢;他好像忘记了似的,冷冷的抬起头来看了一看,又摇了摇头,仍去看他的书。禄儿仰着黑胖的脸,在门外张着,几次要哭了出来。这一天晚饭的时候,何彬告诉程姥姥说他要调到别的局里去了,后天早晨便要起身,请她将房租饭钱,都清算一下。程姥姥觉得很失意,这样清净的住客,是少有的,然而究竟留他不得,便连忙和他道喜。他略略的点一点头,便回身去收拾他的书箱。他觉得很疲倦,一会儿便睡下了。——忽然听得自己的门钮动了几下,接着又听见似乎有人用手推的样子。他不言不动,只静静的卧着,一会儿也便渺无声息。第二天他自己又关着门忙了一天,程姥姥要帮助他,他也不肯,只说有事的时候再烦你。程姥姥下楼之后,他忽然想起一件事来,绳子忘了买了。慢慢的开了门。只见人影儿一闪,再看时,禄儿在对面门后藏着呢。他踌躇着四围看了一看,一个仆人都没有。便唤道:“禄儿,你替我买几根绳子来。”禄儿趑趄的走过来,欢天喜地的接了钱,如飞走下楼去。不一会儿,禄儿跑的通红的脸,喘息着走上来,一只手拿着绳子,一只手背在身后,微微露着一两点金黄色的星儿。他递过了绳子,仰着头似乎要说话,那只手也渐渐的回过来。何彬却不理会,拿着绳子自己便进去了。他忙着都收拾好了,握着手周围看了看,屋子空洞洞的——睡下的时候,他觉得热极了,便又起来,将窗户和门,都开了一缝,凉风来回的吹着。“依旧热得很。脑筋似乎很杂乱,屋子似乎太空沈。——累了两天了,起居上自然有些反常。但是为何又想起深夜的病人?——慈爱的……不想了,烦闷的很!”微微的风,吹扬着他额前的短发,吹干了他头上的汗珠,也渐渐的将他扇进梦里去。四面的白壁,一天的微光,屋角几堆的黑影。时间一分一分的过去了。慈爱的母亲,满天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不想了,烦闷……闷……黑影漫上屋顶去,什么都看不见了,时间一分一分的过去了。风大了,那壁厢放起光明。繁星历乱的飞舞进来,星光中间缓缓的走进一个白衣的妇人,右手撩着裙子,左手按着额前。走近了,清香随将过来。渐渐的俯下身来看着,静穆不动的看着,——目光里充满了爱。神经一时都麻木了!起来罢,不能,这是摇篮里,呀!母亲,——慈爱的母亲。母亲呵!我要起来坐在你的怀里,你抱我起来坐在你的怀里。母亲呵!我们只是互相牵连,永远不互相遗弃。渐渐的向后退了,目光仍旧充满了爱。模糊了,星落如雨,横飞着都聚到屋角的黑影上。——“母亲呵,别走,别走!……”十几年来隐藏起来的爱的神情,又呈露在何彬的脸上;十几年来不见点滴的泪儿,也珍珠般散落了下来。清香还在,白衣的人儿还在。微微的睁开眼,四面的白壁,一天的微光,屋角的几堆黑影上,送过清香来。——刚动了一动,忽然觉得有一个小人儿,蹑手蹑脚的走了出去,临到门口,还回过小脸儿来,望了一望。他是深夜的病人——是禄儿。何彬竭力的坐起来,那边捆好了的书箱上面,放着一篮金黄色的花儿,他穿着单衣走了过去,花篮底下还压着一张纸,上面大字纵横,借着微光看时,上面是:我也不知道怎样可以报先生的恩德。我在先生门口看了几次,桌子上都没有摆着花儿。——这里有的是卖花的,不知道先生看见过没有?——这篮子里的花,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名字,是我自己种的,倒是香得很,我最爱他。我想先生也必是爱他。我早就要送给先生了,但是总没有机会。昨天听说先生要走了,所以赶紧送来。我想先生一定是不要的。然而我有一个母亲,她因为爱我的缘故,也很感激先生。先生有母亲么?她一定是爱先生的。这样,我的母亲和先生的母亲是好朋友了。所以先生必要收母亲的朋友的儿子的东西。禄儿叩上何彬看完了,捧着花儿,回到床前,什么定力都尽了,不禁呜呜咽咽的痛哭起来。清香还在,母亲走了!——窗内窗外,互相辉映的,只有月光,星光,泪光。早晨程姥姥进来的时候,只见何彬都穿著好了,帽儿戴得很低,背着脸站在窗前。程姥姥陪笑着问他用不用点心,他摇了摇头。——车也来了,箱子也都搬下去了,何彬泪痕满面,静默无声的谢了谢程姥姥,提着一篮的花儿,遂从此上车走了。禄儿站在程姥姥的旁边,两个人的脸上,都堆着惊讶的颜色。看着车尘远了,程姥姥才回头对禄儿说:“你去把那间空屋子收拾收拾,再锁上门罢,钥匙在门上呢。”屋里空洞洞的,床上却放着一张纸,写着:小朋友禄儿:我先要深深的向你谢罪,我的恩德,就是我的罪恶。你说你要报答我,我还不知道我应当怎样的报答你呢!你深夜的呻吟,使我想起了许多的往事。头一件就是我的母亲,她的爱可以使我止水似的感情,重要荡漾起来。我这十几年来,错认了世界是虚空的,人生是无意识的。爱和怜悯都是恶德。我给你那医药费,里面不含着丝毫的爱和怜悯,不过是拒绝你的呻吟,拒绝我的母亲,拒绝了宇宙和人生,拒绝了爱和怜悯。上帝呵!这是什么念头呵!我再深深的感谢你从天真里指示我的那几句话。小朋友呵!不错的,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的。你送给我那一篮花之先,我母亲已经先来了。她带了你的爱来感动我。我必不忘记你的花和你的爱!也请你不要忘了,你的花和你的爱,是借着你朋友的母亲带了来的!我是冒罪丛过的,我是空无所有的,更没有东西配送给你。——然而这时伴着我的,却有悔罪的泪光,半弦的月光,灿烂的星光。宇宙间只有他们是纯洁无疵的。我要用一缕柔丝,将泪珠儿穿起,系在弦月的两端,摘下满天的星儿来,盛在弦月的圆凹里,不也是一篮金黄色的花儿么?他的香气,就是悔罪的人呼吁的言词,请你收了罢。只有这一篮花配送给你!天已明了,我要走了。没有别的话说了,我只感谢你,小朋友,再见,再见。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都是好朋友,我们永远是牵连着呵!何彬草我写了这一大篇,你未必都认得都懂得;然而你也用不着都懂得,因为你懂得的,比我多得多了!又及。“他送给我的那一篮花儿呢?”禄儿仰着黑胖的脸儿,呆呆的望着天上。雁冰把这篇小说给我看过,我不禁哭起来了!谁能看了何彬的信不哭?如果有不哭的啊,他不是“超人”,他是不懂得罢!冬芬附注。(1921年4月10日《小说月报》)【赏析】《超人》发表于1921年4月10日的《小说月报》,是冰心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五四”时期社会影响较大的作品之一。这篇小说可作为我们透视“五四”以后一批善良而又迷惘的中国作家内心求索的一个标本。小说主人公何彬的起始状态,是作者提出问题的出发点,而小说结尾处的归结状态,则是作者为解决问题所提出的精神方剂:爱的哲学。因此,这是一篇有着明确目标的意念小说。但是,它又与另一种从社会意念出发的“问题小说”不同,“问题小说”从社会生活中概括出问题让人震动和思考,一般并不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因为既然有了可以随笔写出的方案也就构不成什么坚实的大问题了;这篇小说提出的问题要比一般“问题小说”中的问题抽象,而其重点又在于由外及内、由具体到普遍,从内心精神界来消弭产生社会问题的根基。对于当时目睹无数社会问题而没有发现任何解决迹象的读者来说,这样的小说倒可以提供一种“反求诸己”的温暖慰藉。以明柔来替代阴涩,以感化来替代苦思,而作家本人对此却是极其诚挚的。这是“五四”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界纷纭多姿的精神历程的一小段写照,虽不乏幼稚,但恳切而可爱。在这篇小说中,全部复杂的社会问题,都熔铸在出场时的何彬身上了。我们不必了解他的经历,光凭他的极度孤僻、厌世,已能反映出来。何彬受过尼采思想的影响,信奉“爱和怜悯都是恶”,但他的生存状态却与尼采的人生哲学所说的有很大差别,如果说他是“超人”,其实也就是对中国黑暗现实的逃脱和超拔罢了。但这种没有哲学根基的超拔毕竟是脆弱的,因此几声夜半的孩童呻吟,就悄悄唤起了他对人类之爱和人生之美的眷恋。他朦朦胧胧地以实际行动投入了爱的领域,拿钱给受伤孩童禄儿治病,而禄儿给他写的信,则又把爱的哲学申述得更加清楚了,使何彬受到震动。禄儿信中的这种爱的哲学以母爱为主干,因为人人有母亲,所以人人有母爱;世界上的母亲与母亲都是好朋友,因此世界上的儿子与儿子也都是好朋友。既然这种爱的哲学在小说中的布道者是一个小孩,所以儿童的天真又成了其中的一个重要维度。概而言之,以母爱和童真为互相呼应的两极,把世界上的一切人母人子全都协调进爱的经纬。何彬经过这种爱的哲学的一次陶冶,由空虚冷寂的“超人”变成了另一种以爱为宗教的“超人”。这也就是小说对读者带有指引性的主旨。在阴冷的年月里,这种指引并不带有太多的社会政治设计,或许主要能使那些善良而怯弱的中国青年获得某种心理调节。这种心理调节的思想根源,虽然还应归之于“五四”时期大规模引入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潮,但作者不是哲学家和社会改革家,要求她在这些方面达到独特的深刻性显然是一种苛求。爱的哲学并不能解决当时中国社会所遇到的一系列严峻问题,这已是不争的历史事实。然而,冰心和其他有类似追求的作家本来就不是拿着它来对付实际问题的,他们只是给人世间种种行为的基本走向提供一种终极性的标尺。因此,这种爱的哲学并不足以从根本上掩盖社会矛盾、取消社会斗争。作为一位几乎与中国现代史共命运的杰出作家,冰心始终把爱融化在心头,融化在笔尖,在一代一代读者中获得了终身性的敬仰。这篇小说在写法上清顺委婉,丝丝入扣。作家王统照当年就评论说:“此篇的思想,看去似乎单纯,然实是包含尽了现代青年烦闷的问题,至于轻灵的描写,与带有诗意的句子,艺术上的美丽,也是读之令人怡悦的。”当然,以今天的审美目光看去,它的有一些写作特点会使当代读者感到不习惯了。例如,小说要表达的意念过于浓重,而支撑这些意念的事情却过于琐小,表述这些意念的人物(禄儿)太不相称,给人以明显的故意设计感;又因为想把意念和情感以压缩形态交糅成这篇篇幅不长的作品,致使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方式(不是作家自身的情感方式)有一种雕琢感。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推荐。爱诗词网。明·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②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③,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④。录毕,走⑤送之,不敢稍逾约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⑦,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⑧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⑨。先达德隆望尊⑩,门人弟子填(11)其室,未尝稍降辞色(1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13),俯身倾耳以请(14);或遇其叱咄(15),色愈恭,礼愈至(16),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17)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18)而不知。至舍(19),四支(20)僵劲不能动,媵人(21)持汤(22)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23),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24)宝饰之帽,腰(25)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26),烨(27)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28)处其间,略无慕艳意(29)。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0)。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诸生学于太学(31),县官日有廪稍之供(32),父母岁有裘葛(33)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34)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35)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36)在太学已二年,流辈(37)甚称其贤。余朝京师(38),生以乡人子谒余(39)。撰长书以为贽(40),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41)。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注释】①选自《宋学士集》。宋濂(1310年—1381年),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今浙江义乌、兰溪一带)人。明初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东阳,县名,在今浙江。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序,这里是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②〔致〕取得,这里指买到。③〔手自笔录〕亲手抄写。④〔弗之怠〕不懈怠,不放松。“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⑤〔走〕赶过去。⑥〔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⑦〔既加冠〕加了冠,到了成年。加冠,古时男子到了二十岁行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后人常用“冠”或者“加冠”表示男子进入成年。⑧〔硕(shuò)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⑨〔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叩,问。⑩〔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高。(11)〔填〕填塞,充满。(12)〔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语言和脸色。(13)〔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14)〔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15)〔叱(chì)咄(duō)〕训斥,呵责。(16)〔至〕周到。(17)〔穷冬〕严冬。(18)〔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19)〔舍〕客舍。(20)〔支〕通“肢”。(21)〔媵(yìng)人〕服役的人。(22)〔汤〕热水。(23)〔寓逆旅主人〕住在旅店主人那里。逆旅,旅店。这一句还可断作“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意思是:住在旅店里,店主人每天给两顿饭吃。食,动词,给饭吃。(24)〔缨〕帽带。(25)〔腰〕动词,挂在腰间。(26)〔容臭〕香袋。(27)〔烨(yè)〕光彩照耀。(28)〔缊(yù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论语·子罕》:“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29)〔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心。慕,羡慕。艳,艳羡,欣羡。(30)〔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口体之奉,供养口和身体的,指吃的穿的。(31)〔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明朝设国子监,没有太学,这里是沿用古称。(32)〔日有廪(lǐn)稍之供〕天天有米粮供给。廪稍,官家给的粮食。(33)〔裘葛〕皮衣葛衣。裘,毛皮。葛,夏布,指夏天穿的衣服。(34)〔司业、博士〕官名,国子监的老师。(35)〔假诸人〕假之于人,向人借。诸,“之于”的合音。(36)〔君则〕马生的字。(37)〔流辈〕同辈的人。(38)〔朝京师〕这里指卸任退休后进京朝见皇帝。(39)〔以乡人子谒(yè)余〕以同乡晚辈人的身分拜见我。浦江和东阳在明朝同属金华府,所以说是同乡人。谒,拜见。(40)〔撰长书以为贽(zhì)〕写一封长信作为表示敬意的礼物。贽,初次见面时为表敬意送的礼物。(41)〔夷〕平和,和悦。【译文】我小时候就喜欢学习,家里穷,没有办法搞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自抄写,算好日子按期归还。遇到天气十分寒冷,砚台上结的冰硬梆梆的,手指头冻得发僵了,都不偷懒休息。抄写完毕,赶去送还人家,一点也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因为这样,大家大多肯把书借给我,我因此有机会广泛地阅读了各种书籍。成年之后,更加想懂得些圣贤的道理,又担心没有专家、大师好亲近讨教。曾经赶到百把里以外去,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学问的前辈提出疑问。那位前辈道德高、名望大,学生们挤满了一屋子,他可从来没有稍微表露一点儿谦虚客气。我站在旁边伺候着,提出疑难,探问究竟,哈着腰,侧着耳朵来请教。有时候碰上他发脾气,我态度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搭腔。等到他高兴了,就再向他请教。所以我虽说愚鲁,到底也懂得了一些道理。当我到老师那儿去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里赶路,大寒天气,北风猛烈,大雪有尺把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觉得。到了下榻处,四肢僵硬得不能动弹,服务的人拿了热水来给我焐手烫脚,又用被子严严盖好,好半天才暖和过来。住在客店里,一天只吃两顿饭,没有肥美滋味的享受。住在一起的同学们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挂珠串、装宝石的帽子,腰带上是白玉的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鲜明漂亮得好像是神人一样。我却穿着破旧棉袍夹在他们中间,一点羡慕的心思也没有。因为生活当中另外有值得我快乐的,就不理会嘴里吃的、身上穿的比不上人家啊。原来我的勤劳和艰苦就像这样。现在的太学生,在最高学府学习,政府每天都有定额食粮的供应,家庭每年还有四季衣服的接济,没有挨冻受饿的顾虑了;坐在高大厅堂里面阅读古代的经典,没有来往奔波的劳碌了;有司业、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什么问了不解答、探求了没收获的喽;一切应该备有的书籍,都集中收藏在那里,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要向人家借书才看得到呀。如果学生们的学业还有不精进、品行还有没成就的,要不是天资太差,那就是用心不像我那么专一罢了,难道会是别人的过错吗?东阳县青年学生马君则,进太学已经两年了,同辈的人都夸赞他品学优秀。我上京城里来,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谒我,写了长篇书信作为见面礼,文章很流利通畅。跟他谈论分析问题,话语谦虚,态度平和。他自己说小时候在求学问上很用心,很勤劳,这就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了。在他要回乡探亲的时候,我特地谈一谈当初求学的困难来告诉他。字数:3134知识来源:何小宛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394-3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