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词鉴赏《周文雍·绝笔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
志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注释】①这首诗是周文雍被捕后在监狱墙壁上写的,题目为编者所加。
【鉴赏】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民族资产阶级附和着买办大资产阶级叛变了革命,而且上层小资产阶级也离开了革命,只有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贫苦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坚持着革命。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买办资产阶级扶持以蒋介石叛变集团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作为新工具,代替北洋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反革命的军事专政——新军阀统治,疯狂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企图用血腥的屠杀消灭革命。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他们揩干身上的血迹,继续战斗,在1927年底相继举行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显示了共产党人高昂的革命精神。
周文雍是广州起义中工人赤卫队的军事指挥员。他的这首诗写得慷慨激昂、英勇无畏。“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共产党人是不怕牺牲的,在反革命势力猖獗、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献身革命的共产党人自会奋不顾身地处于危难之中,担当起救国救民的历史大任,哪怕头断、肢折,只要“革命精神”不灭、只要我们的信仰不更改,共产党人就会前仆后继,奋战不已!“志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英勇的共产党人的生命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信仰、属于人民、属于革命、属于伟大的共产主义崇高事业。只要革命还没有成功,共产党人是不会苟且偷生的。在广州起义中,工人赤卫队在周文雍的指挥下,与强大的敌人进行了英勇的巷战,大部分壮烈牺牲,不惜“头颅”落地、“身躯”破裂,只是为了人民,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周文雍这首题于敌人监狱墙上的《绝笔诗》,是他自己的精神写照,但又何尝不是所有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共产党人的群体画像呢?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整首诗虽直白但不单调,短小精悍、激情昂扬、掷地有声,表现了革命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文章作者:申卫东
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推荐。爱诗词网。爱国诗词鉴赏《周文雍·绝笔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志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注释】①这首诗是周文雍被捕后在监狱墙壁上写的,题目为编者所加。【鉴赏】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民族资产阶级附和着买办大资产阶级叛变了革命,而且上层小资产阶级也离开了革命,只有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贫苦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坚持着革命。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买办资产阶级扶持以蒋介石叛变集团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作为新工具,代替北洋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反革命的军事专政——新军阀统治,疯狂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企图用血腥的屠杀消灭革命。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他们揩干身上的血迹,继续战斗,在1927年底相继举行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显示了共产党人高昂的革命精神。周文雍是广州起义中工人赤卫队的军事指挥员。他的这首诗写得慷慨激昂、英勇无畏。“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共产党人是不怕牺牲的,在反革命势力猖獗、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献身革命的共产党人自会奋不顾身地处于危难之中,担当起救国救民的历史大任,哪怕头断、肢折,只要“革命精神”不灭、只要我们的信仰不更改,共产党人就会前仆后继,奋战不已!“志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英勇的共产党人的生命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信仰、属于人民、属于革命、属于伟大的共产主义崇高事业。只要革命还没有成功,共产党人是不会苟且偷生的。在广州起义中,工人赤卫队在周文雍的指挥下,与强大的敌人进行了英勇的巷战,大部分壮烈牺牲,不惜“头颅”落地、“身躯”破裂,只是为了人民,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周文雍这首题于敌人监狱墙上的《绝笔诗》,是他自己的精神写照,但又何尝不是所有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共产党人的群体画像呢?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整首诗虽直白但不单调,短小精悍、激情昂扬、掷地有声,表现了革命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作者:申卫东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策马前途须努力。推荐。爱诗词网。“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是关于描写“谕理警世·砥砺教化·百折不馁”类的诗句。诗句写不要象失意潦倒的人那样长嘘短叹,而要快马加鞭,冲破重重障碍,奋力向前。表现出诗人刚强的性格及刻苦奋进的精神。如今仍然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注:龙钟,潦倒貌。李涉“岳阳别张祜”“全唐诗”第5427页。繁体:“策馬前途須努力,莫學龍鐘虛嘆息”的意思,全詩,出處,解釋,賞析“策馬前途須努力,莫學龍鐘虛嘆息”是關於描寫“諭理警世·砥礪教化·百折不餒”類的詩句。詩句寫不要象失意潦倒的人那樣長噓短嘆,而要快馬加鞭,沖破重重障礙,奮力向前。表現出詩人剛強的性格及刻苦奮進的精神。如今仍然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註:龍鐘,潦倒貌。李涉“嶽陽別張祜”“全唐詩”第5427頁。拼音:“CeMaQianTuXuNuLi,MoXueLongZhongXuTanXi”DeYiSai,QuanShi,ChuChu,JieShi,ShangXi“CeMaQianTuXuNuLi,MoXueLongZhongXuTanXi”ShiGuanYuMiaoXie“YuLiJingShi·DiLiJiaoHua·BaiSheBuNei”LeiDeShiGou。ShiGouXieBuYaoXiangShiYiLaoDaoDeRenNaYangChangShiDuanTan,ErYaoKuaiMaJiaBian,ChongPoChongChongZhangAi,FenLiXiangQian。BiaoXianChuShiRenGangJiangDeXingGeJiKeKuFenJinDeJingShen。RuJinRengRanYouZhaoShenKeDeJiaoYoYiYi。Zhu:LongZhong,LaoDaoMao。LiShe“YueYangBieZhangHu”“QuanTangShi”Di5427Xie。
树红树碧高低影。推荐。爱诗词网。“樹紅樹碧高低影,煙淡煙濃遠近秋。”詩句出處:《題福唐觀二首》;是唐朝詩人杜光庭的作品。盤空躡翠到山巔,竹殿雲樓勢逼天。古洞草深微有路,舊碑文滅不知年。八州物象通簷外,萬裡煙霞在目前。自是人間輕舉地,何須蓬島訪真仙。曾隨雲水此山遊,行盡層峰更上樓。九月登臨須有意,七年岐路亦堪愁。樹紅樹碧高低影,煙淡煙濃遠近秋。暫熟爐香不須去,佇陪天仗入神州。《題福唐觀二首》唐朝詩人杜光庭的作品。【註釋】:樹:①樹木。《禮記·祭義》:“樹木以時伐焉。”(以時:按時,適時。)②種植。《詩經·鄭風·將仲子》:“無折我樹杞。”(杞:一種樹。)③培養人才。《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吾聞子善樹人。”④豎立;建立。《後漢書·桓彬傳》:“乃共樹碑而頌焉。”⑤量詞。《齊民要術·序》:“種柑橘千樹。”⑥門屏風。《禮記·郊特牲》:“臺門而旅樹。”紅:①本義為淺紅;桃紅;粉紅。後泛指紅色。宋祁《玉樓春》:“紅杏枝頭春意鬧。”(鬧:濃盛。)②花的代稱。張先《天仙子》:“明日落紅應滿徑。”③通“工(gōng)”。指婦女所做的紡織、刺繡等工作。《漢書·酈食其傳》:“農夫釋耒(lěi),紅女下機。”(釋:放下。耒:農具名。)樹:①樹木。《禮記·祭義》:“樹木以時伐焉。”(以時:按時,適時。)②種植。《詩經·鄭風·將仲子》:“無折我樹杞。”(杞:一種樹。)③培養人才。《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吾聞子善樹人。”④豎立;建立。《後漢書·桓彬傳》:“乃共樹碑而頌焉。”⑤量詞。《齊民要術·序》:“種柑橘千樹。”⑥門屏風。《禮記·郊特牲》:“臺門而旅樹。”碧:①青綠色的玉石。《莊子·外物》:“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②青綠色。宋·范仲淹《嶽陽樓記》:“上下天光,一碧萬頃。”高:①高。與“低”相對。《荀子·勸學》:“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厚也。”杜荀鶴《春宮怨》:“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重:重疊。)②指高度。杜甫《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五首》之四:“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③高級;上等;優良。《對楚王問》:“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④歲數大。《左傳·昭公十五年》:“且昔而高祖孫伯黶,司晉之典籍。”⑤高超;高明的。《漢書·晁錯傳》:“對策者百餘人,唯錯為高第。”(對策:對答寫在簡策上的考題。)⑥尊崇。《莊子·盜蹠》:“世之所高,莫若黃帝。”⑦高尚。《韓非子·五蠹》:“輕辭天子,非高也,勢薄也。”低:①矮,與“高”相對。庾信《對宴齊使》:“沙迥(jiǒng)雁飛低。”(迥:遠。)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②泛指在一般水準之下。白居易《傷友》:“雖雲志氣在,豈免顏色低。”(顏色:臉色。)司空圖《歌者十二首》之二:“一聲初壓管弦低。”③下垂。謝胱《遊敬亭山》:“樛枝聳復低。”(樛:通“糾”。)煙:(一)①物質燃燒時產生的氣狀物。《國語·魯語上》:“既其葬也,焚,煙徹於上。”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墟裡上孤煙。”②泛指雲氣、霧靄等煙狀之物。陳子昂《春日登金華觀》:“山川亂雲日,樓榭入煙霄。”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③煙熏所積的灰。可制墨。簡文帝《與湘東王書》:“煙墨不言,受其驅染。”晁貫之《墨經·松》:“墨取廬山松煙。”代指墨。庾肩吾《謝賚銅硯筆格啟》:“煙磨青石。”(二)yīn[煙煴]1.古人指天地未分時的混沌之氣。班固《東都賦》:“降煙煴,調元氣。”2.為陰陽二氣和合的樣子。張衡《思玄賦》:“天地煙煴,百卉含葩。”3.雲煙彌漫的樣子。江淹《別賦》:“襲青氣之煙煴。”淡:①不濃。《老子》第三十五章:“淡乎其無味。”②微弱;不強。楊萬裡《過百傢渡》詩:“一晴一雨路幹濕,半淡半濃山疊重。”③顏色淺。蔡元培《蔡孑民先生言行錄·圖畫》:“其不設色者,曰水墨,以墨筆為濃淡之烘染者也。”④平淡;冷淡。《後漢書·張衡傳》:“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⑤清淡;沒意思;沒興味。《莊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如醴。”[淡淡]1.顏色淺。杜甫《行次鹽亭》詩:“雲溪花淡淡。”2.隱隱約約的樣子。《列子·湯問》:“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識其狀。”(莫識:莫有人認識。)3.水波動的樣子。潘嶽《金谷集作》詩:“綠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煙:(一)①物質燃燒時產生的氣狀物。《國語·魯語上》:“既其葬也,焚,煙徹於上。”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墟裡上孤煙。”②泛指雲氣、霧靄等煙狀之物。陳子昂《春日登金華觀》:“山川亂雲日,樓榭入煙霄。”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③煙熏所積的灰。可制墨。簡文帝《與湘東王書》:“煙墨不言,受其驅染。”晁貫之《墨經·松》:“墨取廬山松煙。”代指墨。庾肩吾《謝賚銅硯筆格啟》:“煙磨青石。”(二)yīn[煙煴]1.古人指天地未分時的混沌之氣。班固《東都賦》:“降煙煴,調元氣。”2.為陰陽二氣和合的樣子。張衡《思玄賦》:“天地煙煴,百卉含葩。”3.雲煙彌漫的樣子。江淹《別賦》:“襲青氣之煙煴。”近:①距離短。陶淵明《桃花源記》:“忘路之遠近。”《列子·仲尼》:“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②歷時短。張居正《與薊遼總督》:“近屢得渠稟帖,極為感奮。”(渠:他的。)③接近;靠近。李商隱《樂遊原》:“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張居正《聞警》:“初聞鐵騎近神州,殺氣遙傳薊(jì)北秋。”(薊:地名,今北京市西南。)張先啟《對菊》:“種菊叢叢傍石根,凌晨坐臥近黃昏。”④親近的人。《韓非子·難言》:“昵近習親。”⑤淺近;淺顯。何景明《與李空同論詩書》:“辭艱者意反近,意苦者辭反常。”(常:尋常。)⑥相似。張儼《默記·述佐》:“昔子產治鄭,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也。”(蜀相:指諸葛亮。)⑦副詞。大概;恐怕。《三國志·魏書·華佗傳》:“此近難濟,恒事攻治,可延歲月。”(濟:成功。恒:經常。事:從事。)秋:①谷物成熟。《禮記·月令》:“(孟夏之月)麥秋至。”②秋天的莊稼。趙汝鐩《耕織嘆》:“香穗垂頭秋登場。”③秋季,農歷七至九月。李紳《憫農二首》之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④一年的時間段。《史記·梁惠王世傢》:“千秋萬歲後將傳於王。”⑤時刻;時候。《宋史·宗澤傳》:“今日乃汝立功之秋,不可失也。”⑥喻白色。陸遊《訴衷情》:“胡未滅,鬢先秋。”⑦形容飛的樣子。《漢書·禮樂志》:“飛龍秋,遊上天。”也作“秋秋”。《荀子·解蔽》:“鳳凰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