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原文与赏析
莫防外面刀枪,只怕随身兵刃。
【译文】外面的明枪不用防备,只怕身边的暗器。
【评说】战场上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生活中也是这样,公开的抢劫容易防备,而暗中的偷窃最难提防。人们憎恨搞阴谋诡计的人,原因也就在这里。
暗箭难防前一句。推荐。爱诗词网。《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原文与赏析莫防外面刀枪,只怕随身兵刃。【译文】外面的明枪不用防备,只怕身边的暗器。【评说】战场上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生活中也是这样,公开的抢劫容易防备,而暗中的偷窃最难提防。人们憎恨搞阴谋诡计的人,原因也就在这里。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昭阳趣史。推荐。爱诗词网。昭阳趣史明墨庄主人刊本《昭阳趣史》扉页书影明墨庄主人刊本《昭阳趣史》正文书影明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全称《赵飞燕昭阳趣史》。二卷六十六目。题“古杭艳艳生编,古杭情痴生批”,其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明后期。现存主要版本有明墨庄主人刊本,藏荷兰莱敦大学汉学院图书馆;明抄本,四卷四十八则,藏英国国家图书馆。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影印明抄本;1993年长江文艺出版社“明清艳情小说”删节排印明抄本;1994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印墨庄主人刊本。海外有座松果山,山顶洞中住着一个长生不老的九尾雌狐,自称“悟真王”,聚集数千小狐,静心修养千余年未成正果,欲得男子真阳,遂变作一个标致妇人下山而来。松果山西首有座青丘山,山凹中紫衣道观内住着一个成精的燕子,自称“紫衣真人”,性极好淫,在此修炼五百余年,欲采妇人真阴,化身男子乘风而起来到十字路口,遇见雌狐变化的妇人。燕精将妇人领回道观,两人情意绸缪,翻云覆雨,燕精不敌妖狐法术,被吸去元阳。燕精外出采仙草滋补,企图吃了再战,狐精却趁机逃回本洞。燕精归来大怒,率众燕子到松果山讨战,狐精显神通,放出一阵怪风,刮得燕精与众燕子身不由己,跌落被缚。正值北极佑圣真君上天朝见玉帝,路经此山,见两精交战,命邓天君将两精收缚,驾起云头,上南天门奏请玉帝发落。玉帝怜两精修炼数百年,不忍诛杀,又因两精欲念未除,判去凡间再转一世,权为万民主母,并为姐妹骨肉。此时为汉元帝永光元年,江都有个舍人之子冯万金,聪明伶俐,俊雅标致,十六七岁死了父亲,终日唱曲游戏,品竹弹丝无所不通,被江都中尉赵曼看中,留在府中应承。赵曼爱万金,行住不离,万金能自由出入内宅。赵曼夫人姑苏主见万金丰韵嫣然,遣婢翠钿约万金楼台相会,二人搂抱上床,颠鸾倒凤意兴猖狂。赵曼只与万金戏耍,姑苏主时常唤万金取乐,不觉怀孕。姑苏主装病,回娘家一胎生下两个女儿,分娩时红光满室,嘱万金抱去抚养,万金乃娶一寡妇为妻养两女。大女儿取名宜主,小女儿取名合德,长到十五岁,宜主举止翩然,轻盈如飞,人称飞燕,原来是燕精转世;合德肌肤润泽,丰姿俊雅,娴于音律,工于诗赋,乃九尾狐精投胎。万金夫妇生活贫窘,相继去世,临死时留下遗言,可去赵府投靠亲生母姑苏主。无奈姑苏主也已亡故,姐妹俩只好做些针黹过活,后转辗到长安卖草鞋度日。市内一风流后生专好打鸟,绰号“射鸟儿”,悦姐妹俩姿色,见其无依,欲娶姐妹俩为妻。寒冬腊月,姐妹俩饥寒难忍,射鸟儿送来酒菜探望。三人吃得微醉,射鸟儿兴发,与飞燕、合德尽情欢合。事为光棍王二所知,伙同赖皮张三,欲于夜间强奸飞燕姐妹,被挑水钱五听见,立即报与飞燕姐妹。正值射鸟儿下乡讨租,钱五带姐妹俩去金媒婆家避难,在节度使赵临府中赁一空房住下。飞燕、合德绣一幅美人图,由金媒婆送与赵临夫妇观看,甚喜,召见二女,收为义女,改姓为赵。射鸟儿回来欲托媒求娶,却难以相见。明墨庄主人刊本《昭阳趣史》插图书影飞燕、合德在赵府学习歌舞,飞燕尽心学习,半年后已学得十分精妙。汉成帝即位后,耽于酒色,常到赵临府中宴会。一日,汉成帝驾临赵府,赵临唤飞燕歌舞,成帝见了不觉神魂飘荡,赵临趁机将飞燕献于成帝。成帝大喜,封飞燕为婕妤,临幸后更加恩宠。许皇后妒忌,赐毒酒给飞燕,飞燕疑惧,让宫女喝,宫女倒地而死。成帝大怒,将许皇后贬为庶人,册立飞燕为皇后。承先司脔者樊嫕与飞燕是姑表姊妹,知飞燕家事,因向成帝进合德,成帝封合德为婕妤,更加宠幸。飞燕受冷落,樊嫕定计将射鸟儿偷引入宫,与飞燕重叙旧情,二人恣意行乐,被合德觉察。此后飞燕、合德常背着成帝与射鸟儿等人淫乐。侍郎庆安世年方十五,风流俊雅,善于鼓琴,成帝赐其金牌,出入宫中无禁,朝夕与飞燕淫纵。樊嫕到民间寻十四五个后生,进宫供飞燕淫乐,飞燕设高台与众少年大肆淫乱,其状亵秽难述。一次成帝突然驾临飞燕处,飞燕慌张出迎,成帝发现形迹可疑,又闻壁中有咳嗽声,心疑其事,遂怫然不悦而去,飞燕满脸羞惭。合德为飞燕求情,成帝怒息,查出壁中之人乃宿卫陈崇之子陈元,杀之。合德告知飞燕,飞燕将众少年护送出宫,只留射鸟儿一人在宫,快快不乐。又与宫人燕赤凤淫乐,被合德撞见,合德爱赤凤,亦召来受用。成帝窥合德浴,兴动,恣意欢娱。飞燕也浴,成帝观之索然无兴,拂袖而去。飞燕无奈,与射鸟儿共浴淫戏。飞燕纵欲无度,终是无子。合德装病,成帝临幸飞燕,飞燕诈称有孕。十月后,从宫外找来婴儿,装盒进宫冒充太子,然闷死盒内。又派人另找,至朝门时婴儿在盒内啼哭,只得送还原主。飞燕谎称堕胎,婴儿死去。后庭宫女朱氏生下一子,乃成帝私种,被合德当殿击死。射鸟儿长期在宫,恐有杀身之祸,再三告辞,飞燕虽不舍,无奈只得着樊嫕护送出宫。后径往佛牛山出家为僧。明墨庄主人刊本《昭阳趣史》插图书影成帝沉溺于酒色,精力衰惫,遂各处遍访奇方。一方士进献春恤胶丹药,成帝服后,与合德交合,果精神倍增。一次,成帝与合德共眠,合德图自己快乐,私将丹药七粒与成帝服用,成帝便昏昏不能自持,精出如泉,精尽而死。定陶王即位,是为哀帝,册封飞燕为皇太后,令合德速白成帝病状。合德自知难免于死,大哭一场,呕血而死。哀帝在位六年,太子平帝嗣位,贬飞燕为孝成皇后,又废为庶人,飞燕自知事不可已,用白绫帕一方自缢于北宫。合德、飞燕死后,魂归上天,玉帝罚合德贬为巨鼋,受千载水寒之苦;罚飞燕化为猛虎,到佛牛山把射鸟儿吃了,再受千载饥饿之苦。成帝乃如意真人转世,死后归位,思量旧日恩情,向玉帝求情,乃罚两精在真人院内受戒三百余年,再行超脱。两精乃化女身,道家打扮,朝夕修心炼性,欲图正果,后来不知所终。
【诗句】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出处】唐·宋之问《渡汉江》。【意思】贬谪到岭外,同家人的音信便已中断,过了一个冬天,如今又经历了一个春天。岭外:即岭南,五岭以外或以南的地方,包括今广东、广西一带。参见“五岭皆炎热”条注。音书:音信。【用法例释】用以形容远离亲人,久无音讯。[例]但家中有部电话,它缩地有方,千里之遥刹那间可成咫尺,就不必像古人那样叹息“岭外音书绝,经冬复之春”了。(李元洛《一勺灵泉》)【全诗】《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注释】①来人:指从家乡来的人。【全诗鉴赏】这首诗是写久居在外的人即将回家时的感受。本诗又传李频作。从本诗的地名和表达的心情来看,比较符合宋之问的情况。宋之问因为攀附张易之曾贬岭南。本诗可能为他从贬所泷州(今广东罗定县)逃归时途径汉江所作。“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这两句主要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前一句写空间上的隔绝,后一句写时间上的隔绝。而作者传达的感受是时间和空间上的隔绝的叠加。这自然加强了自己贬谪之后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作者困居贬所,无依无靠,孤苦零丁的情态也历历可见。“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两句描写自己快回到家乡时的心理感受。写得既别出心裁,却也在情理之中。本来常年在贬所生活,现在终于回来了,应该急切地想知道自己家乡亲人的情况,应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作者却道出了不同寻常之语,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其实这很符合作者的经历和感情。作者贬居岭南好多年,而且音书俱绝,他在想经历了这么久的年月,家乡的亲人们是否还依然健在,有没因为自己的贬谪而受到牵连。正如杜甫所写的:“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这是在“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的情况下产生的心理感受。前两句为后两句的原因,后两句更曲折地表达了前两句的感情。宋之问的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就是因为它生动地道出了久居他乡的人回家时的共同的心理感受。(王翃)金昌绪余杭(今属浙江)人。生平事迹不详,《全唐诗》仅录诗一首。【点评】“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追叙岭南的情况。在荒远的岭南与家人断绝了音讯,而且经冬历春,度过了漫长的时间,表现了诗人在贬居之地的苦闷心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断”字写出了诗人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两句是抒情名句,准确的表达了诗人的矛盾心情。因为诗人被贬岭外,与家人音讯隔绝,既时刻思念家人,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家人遭到不幸,随着家乡的越来越近,这种“情怯”、“不敢问”的矛盾心理就越加明显。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渡过汉江后的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这首诗表现了一个长期客居异乡,久无家中音信的人,在行近家乡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抒写真切,富于情致,耐人咀嚼。
岭外音书断。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出处】唐·宋之问《渡汉江》。【意思】贬谪到岭外,同家人的音信便已中断,过了一个冬天,如今又经历了一个春天。岭外:即岭南,五岭以外或以南的地方,包括今广东、广西一带。参见“五岭皆炎热”条注。音书:音信。【用法例释】用以形容远离亲人,久无音讯。[例]但家中有部电话,它缩地有方,千里之遥刹那间可成咫尺,就不必像古人那样叹息“岭外音书绝,经冬复之春”了。(李元洛《一勺灵泉》)【全诗】《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注释】①来人:指从家乡来的人。【全诗鉴赏】这首诗是写久居在外的人即将回家时的感受。本诗又传李频作。从本诗的地名和表达的心情来看,比较符合宋之问的情况。宋之问因为攀附张易之曾贬岭南。本诗可能为他从贬所泷州(今广东罗定县)逃归时途径汉江所作。“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这两句主要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前一句写空间上的隔绝,后一句写时间上的隔绝。而作者传达的感受是时间和空间上的隔绝的叠加。这自然加强了自己贬谪之后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作者困居贬所,无依无靠,孤苦零丁的情态也历历可见。“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两句描写自己快回到家乡时的心理感受。写得既别出心裁,却也在情理之中。本来常年在贬所生活,现在终于回来了,应该急切地想知道自己家乡亲人的情况,应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作者却道出了不同寻常之语,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其实这很符合作者的经历和感情。作者贬居岭南好多年,而且音书俱绝,他在想经历了这么久的年月,家乡的亲人们是否还依然健在,有没因为自己的贬谪而受到牵连。正如杜甫所写的:“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这是在“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的情况下产生的心理感受。前两句为后两句的原因,后两句更曲折地表达了前两句的感情。宋之问的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就是因为它生动地道出了久居他乡的人回家时的共同的心理感受。(王翃)金昌绪余杭(今属浙江)人。生平事迹不详,《全唐诗》仅录诗一首。【点评】“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追叙岭南的情况。在荒远的岭南与家人断绝了音讯,而且经冬历春,度过了漫长的时间,表现了诗人在贬居之地的苦闷心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断”字写出了诗人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两句是抒情名句,准确的表达了诗人的矛盾心情。因为诗人被贬岭外,与家人音讯隔绝,既时刻思念家人,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家人遭到不幸,随着家乡的越来越近,这种“情怯”、“不敢问”的矛盾心理就越加明显。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渡过汉江后的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这首诗表现了一个长期客居异乡,久无家中音信的人,在行近家乡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抒写真切,富于情致,耐人咀嚼。
【诗句】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出处】唐·权德舆《玉台体十二首·其十一》。【意思】昨夜系裙的绣带自动松解,今朝屋梁的蟢子飘忽若飞。【赏析】我国古代妇女,结腰系裙的带子多种多样,有的是丝束、有的是帛缕,还有的是绣绦。由于腰带过长,有时一不留神,难免绾结松弛,这种情况被古人认为是夫妇好合的预兆,所以多情的女主人公马上就把这一偶然现象与自己的思夫之情联系起来了。“昨夜裙带解”,莫不是我的丈夫要回来了?她欣喜若狂,辗转难眠。第二天,晨曦临窗,正如诗中所写,她又看到“今朝蟢子飞”。“蟢子”即喜蛛,一种长脚的蜘蛛。昨晚自己的裙带松开,今早又有长脚的喜蛛飘舞在自己的衣衫上,祥兆接二连三地出现,这难道会是偶然的吗?该不是久别的心上人要回来了?于是喜出望外的女主人公由衷地默念“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古代作为丈夫的代称)归”!【全诗】《玉台体十二首·其十一》.[唐].权德舆.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注释】①蟢子:蜘蛛的一种,又叫喜蛛。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卷下谓“此虫来著人衣,当有亲客至,有喜也。”②铅华:搽脸的粉。③藁砧:本为切草砧石切草要用鈇(斧),“鈇”与“夫”音同,所以六朝时人多以藁砧代指丈夫。【鉴赏】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旨在“撰录艳歌”,徐本人是当时著名的宫体诗作者,故后多以玉台体指言情纤艳之作。权德舆此诗标明“玉台体”,也是此类诗作。但他写得感情真挚,朴素含蓄,可谓俗不伤雅,乐而不淫。“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是写思妇所见到的喜兆。思妇一个人在家中生活久了,十分无聊寂寞,盼望自己的丈夫早点回来。在这种情况下,她发现裙带上的结自己解开了。按习俗,这是夫妇好合的兆头。早上一起来,又见到捕食蚊子的蟢子飘舞若飞。而这按习俗来说一定有喜事。因此,她心中暗自高兴,莫不是自己丈夫终于要回来了。这是多大的喜事呀。因此她说:“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昨夜裙带解。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出处】唐·权德舆《玉台体十二首·其十一》。【意思】昨夜系裙的绣带自动松解,今朝屋梁的蟢子飘忽若飞。【赏析】我国古代妇女,结腰系裙的带子多种多样,有的是丝束、有的是帛缕,还有的是绣绦。由于腰带过长,有时一不留神,难免绾结松弛,这种情况被古人认为是夫妇好合的预兆,所以多情的女主人公马上就把这一偶然现象与自己的思夫之情联系起来了。“昨夜裙带解”,莫不是我的丈夫要回来了?她欣喜若狂,辗转难眠。第二天,晨曦临窗,正如诗中所写,她又看到“今朝蟢子飞”。“蟢子”即喜蛛,一种长脚的蜘蛛。昨晚自己的裙带松开,今早又有长脚的喜蛛飘舞在自己的衣衫上,祥兆接二连三地出现,这难道会是偶然的吗?该不是久别的心上人要回来了?于是喜出望外的女主人公由衷地默念“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古代作为丈夫的代称)归”!【全诗】《玉台体十二首·其十一》.[唐].权德舆.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注释】①蟢子:蜘蛛的一种,又叫喜蛛。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卷下谓“此虫来著人衣,当有亲客至,有喜也。”②铅华:搽脸的粉。③藁砧:本为切草砧石切草要用鈇(斧),“鈇”与“夫”音同,所以六朝时人多以藁砧代指丈夫。【鉴赏】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旨在“撰录艳歌”,徐本人是当时著名的宫体诗作者,故后多以玉台体指言情纤艳之作。权德舆此诗标明“玉台体”,也是此类诗作。但他写得感情真挚,朴素含蓄,可谓俗不伤雅,乐而不淫。“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是写思妇所见到的喜兆。思妇一个人在家中生活久了,十分无聊寂寞,盼望自己的丈夫早点回来。在这种情况下,她发现裙带上的结自己解开了。按习俗,这是夫妇好合的兆头。早上一起来,又见到捕食蚊子的蟢子飘舞若飞。而这按习俗来说一定有喜事。因此,她心中暗自高兴,莫不是自己丈夫终于要回来了。这是多大的喜事呀。因此她说:“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梦江南 皇甫松。推荐。爱诗词网。诗词鉴赏《唐宋五代词《皇甫松《梦江南》皇甫松皇甫松兰烬落①,屏上暗红蕉②。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③。人语驿边桥④。注释①兰烬:蜡烛燃烧之后凝结起来的余烬,因其形似兰心,故称。李贺《恼公》:“蜡泪垂兰烬,秋芜扫绮栊。”清王琦注曰:“兰烬,谓烛之余烬似兰心也。”②红蕉:红色的美人蕉。③萧萧:同“潇潇”,指萧瑟的雨声。④驿:古代供行人在旅途中居住歇息的处所,又称“驿馆”“驿站”。鉴赏此词是一首怀人之作,含蓄蕴藉,描写了主人公回忆江南雨夜的离别场景,隐微曲折地表现了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兰烬落,屏上暗红蕉。”夜已经深了,灯花逐渐掉落,越积越多,屏风上大红色的美人蕉也随之暗淡下去。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此时主人公的思绪既像是进入了梦境,又像是陷入了对过去的回忆,所以用“闲梦”二字来形容其状态再恰当不过。那时正是“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梅熟日”,梅子黄熟时节正值江南春夏之交,其时常阴雨连绵,故古人有“梅子黄时雨如雾”(宋寇准《残句》)、“梅子黄时雨”(宋贺铸《青玉案》)的说法,这里代指江南梅雨时节。主人公与心上人在驿桥边话别,远方的小舟中传来阵阵笛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宋苏轼《前赤壁赋》)。“羁旅情易伤,零泪如交雨”(南朝陈周宏让《赋得长笛吐清气》),此时,主人公与心上人离别在即,听闻此曲,更是悲伤难耐,千言万语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只能是“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云山幽趣图【明】陈继儒辽宁省博物馆藏此词虽没有明写对心上人的思念,但可以试想主人公清醒之后,发觉斗室之中自己孤身一人,蓦然想起与心上人各据一方,不知何时相见,顿时一股无言的悲凉之情涌上心头,对心上人的思念也越发炽烈。词人没有再写分离时的感想或从回忆中清醒过后的凄凉之景,而是戛然而止,不作过分渲染,给读者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真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寄兴深微。此词虽是描写儿女情长、离恨之苦,却没有花间词的柔靡绮丽之风。这首词“意境较高,设境遣词尤胜,最后二句,言尽意远”(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第十六章)。(肖巧红)集评明《汤显祖评:“好景多在闲时,风雨潇潇何害?”(《花间集》卷一)明《卓人月:“徐士俊评:末句是中、晚警语。”(《古今词统》卷一)清《厉鹗:“美人香草本《离骚》,俎豆青莲尚未遥。颇爱《花间》肠断句,夜船吹笛雨潇潇。”(《论词绝句》)清《陈廷焯:“梦境化境。词虽盛于宋,实唐人开其先路也。”(《云韶集》卷一)
爱晚亭谢冰莹。推荐。爱诗词网。谢冰莹《爱晚亭》原文爱晚亭,原名红叶亭,也称爱枫亭。坐落在湖南长沙岳麓山岳麓书院后清风峡的小山上。四周皆枫林,深秋枫叶红艳,别有佳趣。历来为骚人墨客流连忘返的游览胜地。亭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建,得名于唐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这篇散文最大的特点是,情真意切,感情热烈奔放,揭示了一位走出封建家门、即将奔赴革命疆场的时代新女性的复杂的内心世界。文章开头,作者情不自禁地用她那支多情的笔抒写自己的“狂态”:乘着风起大声呼啸,蓬着乱发热烈跳跃,学蛤蟆跳、和小鸟同唱,望着溪水哭笑,望着月儿陶醉……在迈出这人生第一步时,作者难以割断与家人的牵绊,尽管她声称家庭是个监狱,但那里不乏亲情温馨。酣梦里,她梦见死去的和蔼的祖母和天真的表弟妹。这是作者前进的情感障碍。酣梦醒后,作者迅捷走出情感迂回区。春色激励其意志,清风吹干其泪痕,仰望行云俯视流水,作者心潮澎湃,文中以诗的形式,用排比句式,抒发自己经过心灵搏斗的豪语壮志:愿将过去的泪珠付之流水,愿将自己所有的一切化归乌有,表达了决绝的态度。这是一位新女性挣脱封建枷锁走向自由之路过程中的精神写照。《爱晚亭》文笔优美,洋溢着春天盎然勃发的青春气息。本篇题为爱晚亭,然而全篇未着一字描摹爱晚亭这座闻名遐迩的古亭台。文章开头先是描绘亭的四周景色,写风声、树叶声、溪水声和鸟鸣声,谱写了一曲和谐美妙的自然音乐。以音乐来为作者伴舞,以音乐来衬托作者欢愉的心情。行文似流水,顺畅、活泼、自然。为了突现自己的好心情,对景物的描写采用拟人手法,暗喻着草木虫鸟也十分懂灵性通人情。新月“凝视”着我狂态;溪水陪伴我同歌哭;鸟儿“得意”、“快活”地对着我歌唱;连刚从天边射出的新月也向我“微笑”。景物的人格化处理,无不烘托出作者兴高采烈的狂态,同时也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诗化般的意境。行文至半,中间插入一段狂舞后疲倦的我进入甜蜜的梦境的描写。这一小段的描写,是情绪波动的一个缓冲,结构上有张有弛,形成一个小小的起伏,为后面情绪高涨作了铺垫。并且从梦境中透露出我离家出走后对家人的眷念和割不断的情感。这是一位少女细腻复杂心理的自然流露,并且折射出大革命时期的时代气息。文章后半部写我梦醒后身倚石栏,倾听枫声,睨视流水,进入沉思回想。一个新女性终于在时代的召唤下,打埋了自己的感情,重新勃发起青春的激情。作者连续用八个排比句式、以诗的语言抒发我即将登上征途的壮志,使全文达到一个高潮。这时,作者抽出从容之笔,对夕阳、归鸦、蝉声、流水、晚间来一小段诗化描写,照应开首,并且融入人和自然景物于诗情画意之中,给人以振奋、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出处】唐·崔颢《黄鹤楼》。【意思1】晴空下一马平川,汉阳的树木历历在目,还能望到芳草萋萋的鹦鹉洲。汉阳:武昌西北,与黄鹤楼隔江相望。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渐被江水淹没。【意思2】川,这里指陆地、郊野。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萋萋(qī),草茂盛的样子。两句的意思是:远望汉江对岸,晴日下能清晰看到汉阳郊野的树林;俯视长江,鹦鹉洲上青草正长得十分繁茂。诗句写的是在黄鹤楼上眺望所见的景色,明丽如画。【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武昌、汉阳一带或其他地方晴川万里,草树茂盛的景色。[例]上五楼,登绝顶,极目远眺,楚天一色。这时,我情不自禁地低吟起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来。(何娟《黄鹤楼》)【应用】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萋萋,草长得茂盛的样子。鹦鹉洲,唐朝时汉阳西南江中的沙洲,后被江水冲没。阳光照耀下的长江彼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辨;绿草如茵的地方就是鹦鹉洲。语出唐·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用以描述从黄鹤楼隔江远眺的景色。◇武汉长江大桥旁,黄鹤楼雄峙大江。登山观水,人们情不自禁吟咏起崔颢名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倪平《“楼以文名”说》)【点评】晴日的水边,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芳草繁茂浓绿,郁郁葱葱。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顥此作,为之敛手。因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题诗在上头”。李白《鹦鹉洲》诗句:“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顥诗句格调很相似。严羽《沧浪诗话》云:“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注:历历,分明的样子。萋萋,繁茂的样子。鹦鹉洲,唐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渐被水淹没。东汉黄射大会宾客,黄请祢衡作赋助兴,祢作《鹦鹉赋》,其地由此得名。【全诗】《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注释】①黄鹤楼:旧址在武昌黄鹤矶,北靠蛇山,俯临大江。②昔人:指仙人子安,曾乘黄鹤过此楼。一说指费文祎,登仙后驾鹤于此休息。③晴川:阳光照耀的江面。历历:汉阳树木清晰可数。萋萋:指鹦鹉洲上芳草茂盛。鹦鹉洲:位于汉阳东南二里长江中小岛,后渐被淹没。④乡关:故乡。烟波:笼罩地面的雾霭。【全诗赏析】《黄鹤楼》是千古传诵的名作,相传为李白所倾倒。《唐才子传》卷一说:“崔颢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宋代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甚至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诗中把民间传说同眼前景物交织一起,写得朴朔迷离,出神入化。黄鹤楼,因其在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相传古代仙人王子安乘鹤由此经过;又费文禕驾鹤返憩于此;并说辛氏在此卖酒,一道士常来酌饮,辛不收酒资,道士走时用桔皮在壁上画一黄鹤说:“酒客至拍手,鹤即下飞舞。”辛因此致富。越十年,道士复来,取笛鸣奏,黄鹤下壁,道士跨鹤直上云天,辛即建此楼等等。诗人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首联出句,昔人乘黄鹤,已高唱入云,再加一“去”字,更觉飘渺;对句虽写眼前实景,但“空余”二字,使“实物”也变得“虚无”。一写天,一写地,时空的跨度之大,无以类比。颔联承题,“不复返”、“空悠悠”更使境界虚幻飘渺,无边无际。此四句怀古,一气贯注,虚实相合,盘旋转折,浑然一体。在写“黄鹤楼”今昔变化中,“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悠悠千载,世事茫茫”的伤感愁绪,孤独情怀,跃然纸上,大有陈子昂《登幽州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意境与况味。后四句即景生情,转而抒写怀乡之思,抒发无穷感慨,气魄雄伟,情调高昂。然异趣,如疾雷破山、波澜起伏,既符合律法,又烘染出诗人寂寞愁绪。这里表面上是写景,但不无吊古伤今之意。鹦鹉洲,位于汉阳西南二里左右的长江中,与黄鹤楼仅一江之隔。三国时名士、《鹦鹉赋》的作者弥衡,被黄祖杀害,葬于此处。作者登楼远眺,怎么能不见景思人,产生“惺惺惜惺惺”的忧伤呢?古人已逝,山水依旧,怎么能不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浩然感叹呢?尾联紧承颈联而来,眼前晴空万里,景物明媚,然古人已逝,愁绪满怀,当烟波四起,暮色降临之际,诗人羁旅天涯,孑然一身,故乡何在,游子思归,已是自自然然的事了。作者在这里直抒胸臆,一个“愁”字收结,使诗意又归于渺然不可见,茫然无所适的境界,“如豹尾之能绕额”,极合律诗法度。全诗八句经过起、承、转、合,创造出一个浑凝的诗境。沈德潜评此诗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这首诗虽号称七律,但只有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工对,颔联只有前三字“黄鹤一”、“白云千”成对。且句中平仄交错有几处都不合律,第三句更只有一个平声字“黄”,余皆仄声,第四句末又连用三个平声字“空悠悠”。这显然是一首变体律诗。过去有人评这首变体律诗是唐代七律最好的一首,虽未必妥当,但本诗抒情写景,语言运用,确有特色。是故诗借楼传,楼借诗名。随着这首诗的广为传诵,黄鹤楼的知名度大为增加。清光绪十年(1884),黄鹤楼又焚毁。近年新建黄鹤楼,位于蛇山之巅,为仿木结构建筑,整个屋面覆以黄色琉璃,崇楼五层,飞檐五舒,内外遍施彩面,装修典雅富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人。崔颢《黄鹤楼》这首千古绝唱,必将随之飞越重洋,更加广为流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出处】唐·崔颢《黄鹤楼》。【意思1】晴空下一马平川,汉阳的树木历历在目,还能望到芳草萋萋的鹦鹉洲。汉阳:武昌西北,与黄鹤楼隔江相望。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渐被江水淹没。【意思2】川,这里指陆地、郊野。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萋萋(qī),草茂盛的样子。两句的意思是:远望汉江对岸,晴日下能清晰看到汉阳郊野的树林;俯视长江,鹦鹉洲上青草正长得十分繁茂。诗句写的是在黄鹤楼上眺望所见的景色,明丽如画。【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武昌、汉阳一带或其他地方晴川万里,草树茂盛的景色。[例]上五楼,登绝顶,极目远眺,楚天一色。这时,我情不自禁地低吟起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来。(何娟《黄鹤楼》)【应用】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萋萋,草长得茂盛的样子。鹦鹉洲,唐朝时汉阳西南江中的沙洲,后被江水冲没。阳光照耀下的长江彼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辨;绿草如茵的地方就是鹦鹉洲。语出唐·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用以描述从黄鹤楼隔江远眺的景色。◇武汉长江大桥旁,黄鹤楼雄峙大江。登山观水,人们情不自禁吟咏起崔颢名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倪平《“楼以文名”说》)【点评】晴日的水边,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芳草繁茂浓绿,郁郁葱葱。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顥此作,为之敛手。因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题诗在上头”。李白《鹦鹉洲》诗句:“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顥诗句格调很相似。严羽《沧浪诗话》云:“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注:历历,分明的样子。萋萋,繁茂的样子。鹦鹉洲,唐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渐被水淹没。东汉黄射大会宾客,黄请祢衡作赋助兴,祢作《鹦鹉赋》,其地由此得名。【全诗】《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注释】①黄鹤楼:旧址在武昌黄鹤矶,北靠蛇山,俯临大江。②昔人:指仙人子安,曾乘黄鹤过此楼。一说指费文祎,登仙后驾鹤于此休息。③晴川:阳光照耀的江面。历历:汉阳树木清晰可数。萋萋:指鹦鹉洲上芳草茂盛。鹦鹉洲:位于汉阳东南二里长江中小岛,后渐被淹没。④乡关:故乡。烟波:笼罩地面的雾霭。【全诗赏析】《黄鹤楼》是千古传诵的名作,相传为李白所倾倒。《唐才子传》卷一说:“崔颢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宋代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甚至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诗中把民间传说同眼前景物交织一起,写得朴朔迷离,出神入化。黄鹤楼,因其在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相传古代仙人王子安乘鹤由此经过;又费文禕驾鹤返憩于此;并说辛氏在此卖酒,一道士常来酌饮,辛不收酒资,道士走时用桔皮在壁上画一黄鹤说:“酒客至拍手,鹤即下飞舞。”辛因此致富。越十年,道士复来,取笛鸣奏,黄鹤下壁,道士跨鹤直上云天,辛即建此楼等等。诗人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首联出句,昔人乘黄鹤,已高唱入云,再加一“去”字,更觉飘渺;对句虽写眼前实景,但“空余”二字,使“实物”也变得“虚无”。一写天,一写地,时空的跨度之大,无以类比。颔联承题,“不复返”、“空悠悠”更使境界虚幻飘渺,无边无际。此四句怀古,一气贯注,虚实相合,盘旋转折,浑然一体。在写“黄鹤楼”今昔变化中,“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悠悠千载,世事茫茫”的伤感愁绪,孤独情怀,跃然纸上,大有陈子昂《登幽州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意境与况味。后四句即景生情,转而抒写怀乡之思,抒发无穷感慨,气魄雄伟,情调高昂。然异趣,如疾雷破山、波澜起伏,既符合律法,又烘染出诗人寂寞愁绪。这里表面上是写景,但不无吊古伤今之意。鹦鹉洲,位于汉阳西南二里左右的长江中,与黄鹤楼仅一江之隔。三国时名士、《鹦鹉赋》的作者弥衡,被黄祖杀害,葬于此处。作者登楼远眺,怎么能不见景思人,产生“惺惺惜惺惺”的忧伤呢?古人已逝,山水依旧,怎么能不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浩然感叹呢?尾联紧承颈联而来,眼前晴空万里,景物明媚,然古人已逝,愁绪满怀,当烟波四起,暮色降临之际,诗人羁旅天涯,孑然一身,故乡何在,游子思归,已是自自然然的事了。作者在这里直抒胸臆,一个“愁”字收结,使诗意又归于渺然不可见,茫然无所适的境界,“如豹尾之能绕额”,极合律诗法度。全诗八句经过起、承、转、合,创造出一个浑凝的诗境。沈德潜评此诗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这首诗虽号称七律,但只有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工对,颔联只有前三字“黄鹤一”、“白云千”成对。且句中平仄交错有几处都不合律,第三句更只有一个平声字“黄”,余皆仄声,第四句末又连用三个平声字“空悠悠”。这显然是一首变体律诗。过去有人评这首变体律诗是唐代七律最好的一首,虽未必妥当,但本诗抒情写景,语言运用,确有特色。是故诗借楼传,楼借诗名。随着这首诗的广为传诵,黄鹤楼的知名度大为增加。清光绪十年(1884),黄鹤楼又焚毁。近年新建黄鹤楼,位于蛇山之巅,为仿木结构建筑,整个屋面覆以黄色琉璃,崇楼五层,飞檐五舒,内外遍施彩面,装修典雅富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人。崔颢《黄鹤楼》这首千古绝唱,必将随之飞越重洋,更加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