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
【名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奈何天:无可排遣的意思。句意:面对这大好时光,美丽景物,应该怎样呢?舒畅的心情,欢乐的事情,又落到谁家的院里?表现了女主人公对春光的欣赏叹惜和爱情上的苦闷。
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牡丹亭》43页)
《红楼梦》二三回:“‘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黛玉)听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桃花扇·传歌》亦曾引此曲。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推荐。爱诗词网。《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名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奈何天:无可排遣的意思。句意:面对这大好时光,美丽景物,应该怎样呢?舒畅的心情,欢乐的事情,又落到谁家的院里?表现了女主人公对春光的欣赏叹惜和爱情上的苦闷。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牡丹亭》43页)《红楼梦》二三回:“‘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黛玉)听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桃花扇·传歌》亦曾引此曲。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树红树碧高低影。推荐。爱诗词网。“樹紅樹碧高低影,煙淡煙濃遠近秋。”詩句出處:《題福唐觀二首》;是唐朝詩人杜光庭的作品。盤空躡翠到山巔,竹殿雲樓勢逼天。古洞草深微有路,舊碑文滅不知年。八州物象通簷外,萬裡煙霞在目前。自是人間輕舉地,何須蓬島訪真仙。曾隨雲水此山遊,行盡層峰更上樓。九月登臨須有意,七年岐路亦堪愁。樹紅樹碧高低影,煙淡煙濃遠近秋。暫熟爐香不須去,佇陪天仗入神州。《題福唐觀二首》唐朝詩人杜光庭的作品。【註釋】:樹:①樹木。《禮記·祭義》:“樹木以時伐焉。”(以時:按時,適時。)②種植。《詩經·鄭風·將仲子》:“無折我樹杞。”(杞:一種樹。)③培養人才。《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吾聞子善樹人。”④豎立;建立。《後漢書·桓彬傳》:“乃共樹碑而頌焉。”⑤量詞。《齊民要術·序》:“種柑橘千樹。”⑥門屏風。《禮記·郊特牲》:“臺門而旅樹。”紅:①本義為淺紅;桃紅;粉紅。後泛指紅色。宋祁《玉樓春》:“紅杏枝頭春意鬧。”(鬧:濃盛。)②花的代稱。張先《天仙子》:“明日落紅應滿徑。”③通“工(gōng)”。指婦女所做的紡織、刺繡等工作。《漢書·酈食其傳》:“農夫釋耒(lěi),紅女下機。”(釋:放下。耒:農具名。)樹:①樹木。《禮記·祭義》:“樹木以時伐焉。”(以時:按時,適時。)②種植。《詩經·鄭風·將仲子》:“無折我樹杞。”(杞:一種樹。)③培養人才。《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吾聞子善樹人。”④豎立;建立。《後漢書·桓彬傳》:“乃共樹碑而頌焉。”⑤量詞。《齊民要術·序》:“種柑橘千樹。”⑥門屏風。《禮記·郊特牲》:“臺門而旅樹。”碧:①青綠色的玉石。《莊子·外物》:“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②青綠色。宋·范仲淹《嶽陽樓記》:“上下天光,一碧萬頃。”高:①高。與“低”相對。《荀子·勸學》:“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厚也。”杜荀鶴《春宮怨》:“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重:重疊。)②指高度。杜甫《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五首》之四:“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③高級;上等;優良。《對楚王問》:“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④歲數大。《左傳·昭公十五年》:“且昔而高祖孫伯黶,司晉之典籍。”⑤高超;高明的。《漢書·晁錯傳》:“對策者百餘人,唯錯為高第。”(對策:對答寫在簡策上的考題。)⑥尊崇。《莊子·盜蹠》:“世之所高,莫若黃帝。”⑦高尚。《韓非子·五蠹》:“輕辭天子,非高也,勢薄也。”低:①矮,與“高”相對。庾信《對宴齊使》:“沙迥(jiǒng)雁飛低。”(迥:遠。)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②泛指在一般水準之下。白居易《傷友》:“雖雲志氣在,豈免顏色低。”(顏色:臉色。)司空圖《歌者十二首》之二:“一聲初壓管弦低。”③下垂。謝胱《遊敬亭山》:“樛枝聳復低。”(樛:通“糾”。)煙:(一)①物質燃燒時產生的氣狀物。《國語·魯語上》:“既其葬也,焚,煙徹於上。”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墟裡上孤煙。”②泛指雲氣、霧靄等煙狀之物。陳子昂《春日登金華觀》:“山川亂雲日,樓榭入煙霄。”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③煙熏所積的灰。可制墨。簡文帝《與湘東王書》:“煙墨不言,受其驅染。”晁貫之《墨經·松》:“墨取廬山松煙。”代指墨。庾肩吾《謝賚銅硯筆格啟》:“煙磨青石。”(二)yīn[煙煴]1.古人指天地未分時的混沌之氣。班固《東都賦》:“降煙煴,調元氣。”2.為陰陽二氣和合的樣子。張衡《思玄賦》:“天地煙煴,百卉含葩。”3.雲煙彌漫的樣子。江淹《別賦》:“襲青氣之煙煴。”淡:①不濃。《老子》第三十五章:“淡乎其無味。”②微弱;不強。楊萬裡《過百傢渡》詩:“一晴一雨路幹濕,半淡半濃山疊重。”③顏色淺。蔡元培《蔡孑民先生言行錄·圖畫》:“其不設色者,曰水墨,以墨筆為濃淡之烘染者也。”④平淡;冷淡。《後漢書·張衡傳》:“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⑤清淡;沒意思;沒興味。《莊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如醴。”[淡淡]1.顏色淺。杜甫《行次鹽亭》詩:“雲溪花淡淡。”2.隱隱約約的樣子。《列子·湯問》:“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識其狀。”(莫識:莫有人認識。)3.水波動的樣子。潘嶽《金谷集作》詩:“綠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煙:(一)①物質燃燒時產生的氣狀物。《國語·魯語上》:“既其葬也,焚,煙徹於上。”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墟裡上孤煙。”②泛指雲氣、霧靄等煙狀之物。陳子昂《春日登金華觀》:“山川亂雲日,樓榭入煙霄。”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③煙熏所積的灰。可制墨。簡文帝《與湘東王書》:“煙墨不言,受其驅染。”晁貫之《墨經·松》:“墨取廬山松煙。”代指墨。庾肩吾《謝賚銅硯筆格啟》:“煙磨青石。”(二)yīn[煙煴]1.古人指天地未分時的混沌之氣。班固《東都賦》:“降煙煴,調元氣。”2.為陰陽二氣和合的樣子。張衡《思玄賦》:“天地煙煴,百卉含葩。”3.雲煙彌漫的樣子。江淹《別賦》:“襲青氣之煙煴。”近:①距離短。陶淵明《桃花源記》:“忘路之遠近。”《列子·仲尼》:“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②歷時短。張居正《與薊遼總督》:“近屢得渠稟帖,極為感奮。”(渠:他的。)③接近;靠近。李商隱《樂遊原》:“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張居正《聞警》:“初聞鐵騎近神州,殺氣遙傳薊(jì)北秋。”(薊:地名,今北京市西南。)張先啟《對菊》:“種菊叢叢傍石根,凌晨坐臥近黃昏。”④親近的人。《韓非子·難言》:“昵近習親。”⑤淺近;淺顯。何景明《與李空同論詩書》:“辭艱者意反近,意苦者辭反常。”(常:尋常。)⑥相似。張儼《默記·述佐》:“昔子產治鄭,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也。”(蜀相:指諸葛亮。)⑦副詞。大概;恐怕。《三國志·魏書·華佗傳》:“此近難濟,恒事攻治,可延歲月。”(濟:成功。恒:經常。事:從事。)秋:①谷物成熟。《禮記·月令》:“(孟夏之月)麥秋至。”②秋天的莊稼。趙汝鐩《耕織嘆》:“香穗垂頭秋登場。”③秋季,農歷七至九月。李紳《憫農二首》之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④一年的時間段。《史記·梁惠王世傢》:“千秋萬歲後將傳於王。”⑤時刻;時候。《宋史·宗澤傳》:“今日乃汝立功之秋,不可失也。”⑥喻白色。陸遊《訴衷情》:“胡未滅,鬢先秋。”⑦形容飛的樣子。《漢書·禮樂志》:“飛龍秋,遊上天。”也作“秋秋”。《荀子·解蔽》:“鳳凰秋秋。”
【诗句】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出处】唐·杜牧《金谷园》。【意思】繁盛的往事追逐着芳香的尘埃,消散一空,流水潺潺,春草萋迷,已没有丁点儿尘事的萍踪。夕阳西下,东风传来啼鸟的幽怨,如泣如诉,满树落花凄然飘坠,犹似当年坠楼人的倩影。【全诗】《金谷园》.[唐].杜牧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赏析】金谷园是西晋石崇豪华的私人别墅,位于洛阳附近,唐时成为游览胜地。开成元年(836),杜牧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游览这一古迹时写下这首绝句,伤春感昔,借景抒怀。“繁华事散逐香尘”,首句点出感昔的主旨,同时为全诗定下了苍凉的基调。相传石崇曾“屑沉水之香,如粉末,布象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珍珠”(《拾遗记》)。从此可窥见金谷豪奢之一斑。种种繁华都随着香尘事去而化为过眼云烟,一去不返了。“流水无情草自春”。用自然之景进一步渲染“繁华事散”。金谷水哪管人世沧桑,依旧无情地流淌着;草木更不解人之悲怆,反而长得茂盛异常,呈现出满园春色。一个“自”字,寄寓诗人多少感慨。这虽是化用“映阶碧草自春色”(杜甫《蜀相》)的诗意,但加上“流水无情”,使语言更加凝重。这情景已够使人伤怀的了,这时偏又传来令人痛楚之声。“日暮东风怨啼鸟”,使伤感又笼罩上一层凄怆的帷幕。日薄西山,残阳如血,园鸟悲鸣,如怨如慕,闻之惊心。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从反面衬托,以“空”字示人之悲;杜牧则从正面落墨,以“怨”字显人之痛,异曲同工。诗人边游边想,金谷一些往事像电影镜头一样,一件件在脑中闪现。正在这触目皆愁、入耳皆伤之际,想到绿珠,突然瞥见落花,立即水到渠成地咏出结句。“落花犹似坠楼人”。石崇有妓名叫绿珠,美而艳,孙秀使人求之不得,矫诏收崇,绿珠坠楼而死。绿珠坠楼是金谷的主要逸事,她之坠楼又是石崇繁华事散的生动体现。诗人瞥见落花,想到如花之人,又从花之落幻化出人之坠,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花落耶?人坠耶?浑然莫辨。现实中的花落成为意念中的人坠,真是想落天外,妙趣天成。绿珠的命运不也就像眼前的落花吗?结句是全篇的高潮,是作者伤春感昔的凝聚点。此句囊括了前三句的主要内容,是繁华事散逐香尘的体现,是流水无情草自春的见证人,日暮是她命运象征,啼鸣难道不是为她悲鸣?还能引起人们无穷遐想,花依然在落,绿珠坠落之事现实中也在不断重演。繁花有尽,红颜命薄,才人运蹇,事虽殊途,理则同归。“犹似”之中既含花落之伤,又蕴对绿珠之同情,更深寓自己牢落不偶的感伤,收到一石三鸟的艺术效果。作者善于捕捉典型事例,以小见大。《赤壁》以二乔的命运虚拟孙曹之霸业,此则以绿珠坠楼,实喻金谷的兴亡,一虚一实,风骚各逞。徐凝也写有《金谷园》诗,说“绿珠歌舞天下绝,唯与石家生祸胎”。把绿珠看成祸水实属偏见,与此诗比起来,立意自有高下。
繁华事散逐香尘。推荐。爱诗词网。【诗句】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出处】唐·杜牧《金谷园》。【意思】繁盛的往事追逐着芳香的尘埃,消散一空,流水潺潺,春草萋迷,已没有丁点儿尘事的萍踪。夕阳西下,东风传来啼鸟的幽怨,如泣如诉,满树落花凄然飘坠,犹似当年坠楼人的倩影。【全诗】《金谷园》.[唐].杜牧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赏析】金谷园是西晋石崇豪华的私人别墅,位于洛阳附近,唐时成为游览胜地。开成元年(836),杜牧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游览这一古迹时写下这首绝句,伤春感昔,借景抒怀。“繁华事散逐香尘”,首句点出感昔的主旨,同时为全诗定下了苍凉的基调。相传石崇曾“屑沉水之香,如粉末,布象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珍珠”(《拾遗记》)。从此可窥见金谷豪奢之一斑。种种繁华都随着香尘事去而化为过眼云烟,一去不返了。“流水无情草自春”。用自然之景进一步渲染“繁华事散”。金谷水哪管人世沧桑,依旧无情地流淌着;草木更不解人之悲怆,反而长得茂盛异常,呈现出满园春色。一个“自”字,寄寓诗人多少感慨。这虽是化用“映阶碧草自春色”(杜甫《蜀相》)的诗意,但加上“流水无情”,使语言更加凝重。这情景已够使人伤怀的了,这时偏又传来令人痛楚之声。“日暮东风怨啼鸟”,使伤感又笼罩上一层凄怆的帷幕。日薄西山,残阳如血,园鸟悲鸣,如怨如慕,闻之惊心。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从反面衬托,以“空”字示人之悲;杜牧则从正面落墨,以“怨”字显人之痛,异曲同工。诗人边游边想,金谷一些往事像电影镜头一样,一件件在脑中闪现。正在这触目皆愁、入耳皆伤之际,想到绿珠,突然瞥见落花,立即水到渠成地咏出结句。“落花犹似坠楼人”。石崇有妓名叫绿珠,美而艳,孙秀使人求之不得,矫诏收崇,绿珠坠楼而死。绿珠坠楼是金谷的主要逸事,她之坠楼又是石崇繁华事散的生动体现。诗人瞥见落花,想到如花之人,又从花之落幻化出人之坠,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花落耶?人坠耶?浑然莫辨。现实中的花落成为意念中的人坠,真是想落天外,妙趣天成。绿珠的命运不也就像眼前的落花吗?结句是全篇的高潮,是作者伤春感昔的凝聚点。此句囊括了前三句的主要内容,是繁华事散逐香尘的体现,是流水无情草自春的见证人,日暮是她命运象征,啼鸣难道不是为她悲鸣?还能引起人们无穷遐想,花依然在落,绿珠坠落之事现实中也在不断重演。繁花有尽,红颜命薄,才人运蹇,事虽殊途,理则同归。“犹似”之中既含花落之伤,又蕴对绿珠之同情,更深寓自己牢落不偶的感伤,收到一石三鸟的艺术效果。作者善于捕捉典型事例,以小见大。《赤壁》以二乔的命运虚拟孙曹之霸业,此则以绿珠坠楼,实喻金谷的兴亡,一虚一实,风骚各逞。徐凝也写有《金谷园》诗,说“绿珠歌舞天下绝,唯与石家生祸胎”。把绿珠看成祸水实属偏见,与此诗比起来,立意自有高下。
《虞姬自刎(虞姬别霸王)》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史记正义》:“《括地志》云:‘虞姬墓在濠州定远县东六十里。长老传云项羽美人冢也。’”又,《史记正义》引《楚汉春秋》中记虞姬和项王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虞姬别霸王。推荐。爱诗词网。《虞姬自刎(虞姬别霸王)》出处、释义和例句【出典】《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史记正义》:“《括地志》云:‘虞姬墓在濠州定远县东六十里。长老传云项羽美人冢也。’”又,《史记正义》引《楚汉春秋》中记虞姬和项王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又,宋·范成大《虞姬墓》诗:“刘项家人总可怜,英雄无策庇婵娟。戚姬葬处君知否?不及虞姬有墓田。”又,宋·曾巩《虞美人草》诗(一说许彦国作):“三军散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中老。香魂夜逐剑先飞,青血化为原上草。”又,元·王伯成套曲[般涉调·哨遍]《项羽自刎》中[耍孩儿]:“唯除个植楚怀忠政,错认做奸人暗等。误截一臂不任疼。猛魂飘已赴幽冥。碧澄澄万里天如水,明朗朗十分月满营。马首立虞姬氏,翠蛾低敛,粉泪双擎。[么]绝疑的宝剑挥圆颈,不二色的刚肠痛。怎教暴露在郊墟,惜香肌难入山陵,望碧云芳草封高塚。对黄土寒沙赴浅坑。伤情兴,须臾天晓,仿佛平明。”又,元·张时起有杂剧《霸王垓下别虞姬》,已佚。【释义】《史记·项羽本纪》记虞姬事,并未说明她是否自刎,但后世有“虞姬墓”。历来诗人对虞姬多有歌咏,皆以为自刎死。又,宋金杂剧、院本多有霸王剧目,最完整的、涉及虞姬的剧本应是元代张时起的《霸王垓下别虞姬》,惜已佚。而元代保留戏曲、小说中霸王故事最多的,是王伯成的套曲。其中说到霸王马上别虞姬,虞姬立马首,拔剑自刎,这也应是张时起剧本的关目。【例句】①你你你,做了个别霸王自刎虞姬。(关汉卿杂剧《包待制智斩鲁斋郎》第二折[梁州第七])张珪与妻相别,借用霸王别姬典故。“自刎”事自然是虚的。②我做了别虞姬楚霸王,全不见守玉关镇西将。(马致远杂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第三折[雁儿落])剧中汉元帝被迫送昭君出塞,很觉怆然,所以用楚霸王比喻自己的处境。
谦卦。推荐。爱诗词网。(下艮上坤)《谦》:亨。君子有终。《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六二:鸣谦,贞吉。《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六四:无不利,谦。《象》曰:“‘无不利谦’,不违则也。”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注释〕 谦:卦名,象征谦虚、谦卑。 有终:有善终,有美好的结果。 天道下济:指日光往下照射,风朝下吹,雨向下降落。 地道卑:地的位置在天之下。上行:地气上升。 亏:损。盈:满。天道亏盈:指太阳到正午后开始倾斜,月满后渐亏。益:增益。谦:这里指低下者。(天道)益谦:指日从低位上升,月由缺渐圆。 变:毁。流:由上往下运动,增益低处,如泥、水降落到低洼处。 恶(wù)盈而好(hào)谦:憎恶盈满而喜好谦卑。 逾:逾越。 地中有山:谦卦上坤下艮,坤作地,而艮表山,地高于山,所以说“地中有山”,意为山本高而自立于卑微。 裒(póu):取出。益:增补。 称物平施:称量财物的多寡而平均施舍于人。 牧:放牧,此处指约束、管理的意思。自牧:自我约束。 鸣:名声在外,有声望。鸣谦:即名谦,有名而谦,意为有美誉名声而不傲。 中心得:即心得中,言心得中正之道。 劳:(有)功劳。劳谦:意为居功不傲而谦虚有余。 (xuān):明智。一说同“挥”,举止、行动,释为挥手、摆手而表谦虚之义。 以:因为。 用:以。利用:有利于。 不服:指不服王命之人。〔鉴赏〕 谦卦的卦象是下艮(象征山)上坤(象征地),本来山高地低,现在山在地下,表示高大者自居于下位,是谦虚的表现。谦卦的卦名、卦象、卦辞和大多数爻辞,乃至《彖传》和《象传》的解释,都直接而明确地赞扬谦虚,一卦各个组成部分如此高度集中于一个抽象的概念,这在六十四卦中是罕见的。此外,谦卦的卦辞和六爻爻辞都言吉利,其中有一个“亨”,三个“吉”,三个“利”,如此大吉大利,在六十四卦中也是唯有此卦。谦卦的前三爻都为吉,据有高位的人,谦虚谨慎,能够度过任何艰险。他们遵循正道,虽有声誉,又有功劳,但居功不傲,万民敬服,结果都是吉利而有善终。后三爻稍次,但也无不利,小至一举一动,大到出兵征伐,都因虚怀若谷,克尽职守,遵循准则,而最后得到好的结果。由此可见,在远古时代谦的观念已经在中华民族的思想中占据十分突出的地位,在他们看来,谦虚有百利而无一害,是人们求成功所必须的美德。在《周易》中,谦决不是故作姿态,也不只是事关个人礼貌这一类的小节。谦卦赋予它许多重要的涵义,其中主要有:第一,态度温和,恭敬,不粗暴,这是“初六”爻辞中“谦谦君子”所包含的意义。第二,“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即限制特权,实行平等。第三,“卑以自守”,即谦让,不争雄为首,不锋芒毕露。第四,“鸣谦”,即不急于表现自己,有美德不自矜,有美誉不自诩,有才华不自吹,讲述自己的品性和业绩始终保持低调。第五,“劳谦”,即不自满,既是由于有远大的目标,也是意识到成绩、功劳是依靠众人之力获得的。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谦这一观念中不自满、不自足的意义,《彖传》就是由此把握、发挥谦的观念的,进一步把它规定为万事万物最具生命力的状态,维护这种状态是宇宙运动变化的普遍法则。在它看来,世界是生生不息的万化之流,宇宙的生命力就表现在有无限广阔的运行空间和无穷的发展前途。谦就保证了这样的空间和前途。在人类看来,天在上,所以最广阔的运行空间是在它的下方;地在下,上方是它的发展空间。所以《彖传》说“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这里“下济”和“地道卑”的用语同老子的崇拜下位的思想十分相似,但是同老子的贵柔守雌理念毫不相干,其本意是讲天地之道都是谋求最广阔的发展空间。《彖传》的思想是,谦使人“卑以自守”就不会自满自大、故步自封、停滞不前,从而为人们打开了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彖传》还根据《周易》的物极必反的哲学来看待天地万物的运行过程,评价谦的作用。正是以否极泰来、泰极否来的眼光看,极盛就意味着将要走向衰落,而新生事物却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因此在《彖传》的世界图式中天地之道总是不利于“盈”、即“满”的方面,而有利于“谦”、即“不满”的方面。它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它把天地之道解释为以下为根本,着眼于下,倾向于下,特别重视新生事物,特别关注尚未完满的方面。把希望寄托于有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的方面。这样,谦就不只是一种个人美德,而是宇宙普遍法则的一种作用。在《彖传》中它已经突破伦理学的范畴,进入哲学的范畴。必须注意的是,《周易》推崇的谦的观念决不意味着自卑、退缩和无所作为。可能正是由于考虑到人们会从消极的方面理解谦的观念,《彖传》有意识地渲染低调的谦的神奇功用。它说天道“下济”却“光明”,“地道卑”却“上行”。谦不仅是一种崇高品质的表现,而且是同宏伟的抱负、不懈的追求、伟大的事业相联系的,并且终将获得巨大的成功,在精神上所达到的境界和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是普通人难以逾越的,所以《彖传》说:“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退缩和无所作为是决不会有这样的结果的。谦卦把乾卦的自强不息的阳刚与坤卦的厚德载物的柔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谦的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知足长乐”的思想在中国人中有很大的影响,虽然讲“知足”主要是为了克服人们的贪婪心理和反对无止境地追求物质享受,但是有保守倾向的人往往以“知足”的古训来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生活和工作态度辩解。但是,在中国古人思想中占有崇高地位的《周易》的谦的观念要求人们在精神上永远不自满,在任何时候都不满足于现状,不满足于自己在道德修养和事业上已经取得的进步,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抵消了“知足”思想的消极作用,使人们能够始终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出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意思】五彩缤纷的野花渐渐要使人眼花缭乱,浅绿的嫩草刚好遮没马蹄。【鉴赏】野花开放得十分杂乱,令人眼花缭乱;野草生长得相当茂盛,已经可以遮住路过的马蹄了。这两句诗描写春日郊野的美丽景致,花繁草盛,到处充满着春的气息。【鉴赏2】鲜花繁茂,渐渐地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瞭乱。绿茸茸的浅草平铺,才能覆没马蹄。诗句为诗人游览西湖所见之景色。“渐”字状人的行踪,“乱”、“迷”写钱塘湖周围花繁色杂。“浅”、“没”则写出草的嫩绿和浅短。这逼真的春色图简直是神笔画就。两句对仗也极工巧。【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百花盛开,绿草如茵的景色。[例]山花开得团团簇簇,挤挤拥拥,各有风骚,惹人眼目。花下,是一片片碧茵茵的青草,短短的,浅浅的。不由得想起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一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赵赴《〈浅草集〉序》)二、前一句用以比喻某些现象让人眼花缭乱,心中迷茫。[例]时下出版的美日和国内的管理图书,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所以对于诸多读者而言,便面临着这样的难题:如何挑选一本合适的管理书来读?(王庆海《崇尚超越苛求创新》)【全诗】《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赏读】诗开篇以西湖中的两个景点“孤山”和“贾亭”及两个方位名词“北”、“西”,交待方位,介绍背景。孤山在后湖与西湖之间,贾亭为唐贾全所建。“水面初平云脚低”以远视角度描写西湖云水相连的风光。春水涨满,风平浪静,湖水宽阔无边,天上春云低垂,天光映水面,远望水天一色,交相融合,景象异常美丽。“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把视线由远拉近,转而写细致之景。“几处”足见不多,“谁家”可见不是家家,诗人以少胜多,又以“争”来写春之早,“啄春泥”也见春天刚至,用字恰当。五六句把视角又拉大,由小景变大景,由天上转回地下。“乱花”可见花之种类繁多,“渐欲”叙花开的程度不同。有的已开,有的还含苞待放,但是已经令人眼迷乱。以“迷人眼”来写,使花有人气,更显生动。“浅草”说明春天刚至,芳草不高。“没”这个拟人化动词的运用使句子充满诗意。既然“最爱湖东”的美好春色,看也看不够,也就觉得“行不足”了。白沙堤也是湖中一景,绿白相称,由于同属亮色,使结句高亢而景色美丽。这首诗以“行”为线,给各个景点贯以“春”神;由贾亭开始而以白沙堤为结,条理清楚。写景恰到好处,远近交替,精描细刻;写景贯情,诗人醉心于自然之美的欢快心情洋溢在字里行间。【鉴赏】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很容易联想到苏东坡的名句:“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七律,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使人更感到西湖景色的优美。题目是《钱塘湖春行》,根据题目,诗不仅要写出西湖的春景,还要写出诗人春游的行动,这首诗确实将两者结合得很好。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东风浩荡,春色迷人,西湖上桃红柳绿,花香鸟语,游客如云,诗人乘着一匹马,带着几个人缓缓行来,心情是多么愉快啊!于是,诗人怀着这种轻松的心情,用自然而精练的语言,写下了他这一天的春游活动。“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首联是总写西湖,也就是远望西湖。诗人骑着马,行近西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景色秀丽的孤山。绿树红墙,孤山上的寺院更引人注目,这是在南边看到的景象。诗人的眼光再转向东边,看到了当年贾全建造的一座亭子。在这孤山寺的北边,贾亭的西边,出现了一片水光潋滟、波平似镜的西湖,顿时使人眼睛一亮,为之心旷神怡。“水面初平”,是说春水初生,刚与堤平;在天色水光的混茫中,碧空里舒卷着重重迭迭的白云,远远望去,云脚低垂,似乎就浮在水面上。一开头这两句,就真切地写出了诗人骑在马上放眼四顾、心旷神怡的情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颔联写莺歌燕舞。诗人边行边看,发现有几处地方都有黄莺争着朝向阳的树枝上飞,唱出那的溜婉转的歌声,原来天气还比较寒冷,这是几只最早出来活动的黄莺啊!哦,还偶儿看到一两只燕子已经在啄草衔泥,将在谁家屋檐下做窝呢!我们跟着诗人走了这一段路,不仅进一步领略了满眼春光,而且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心情的愉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颈联写花红草绿。诗人继续走,继续看,唷!刚才只注意树上的黄莺,空中的飞燕,还没有注意到地上的花草呢。你看这花呀,这里一丛,那里一簇,有红的,有紫的,真是姹紫嫣红,千姿百态。诗人心想,再过几天,恐怕还要开得多,开得好,那更会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啊!走着、走着,诗人忽而感到马儿跑得特别平稳,使人感到特别舒服,低头一看,原来地下芳草如茵,绿茸茸的一片,马儿已经走到绿色的地毯上来了。这些嫩草尖儿啊,才刚刚没过了马蹄,多么可爱啊!我们随着诗人又走了这一阵,感到春色更美,而诗人的心情也更欢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尾联写绿荫白堤。诗人的马这时已行到西湖的东部了,奇怪的是,他老是在这一带蹓跶观赏,留连徘徊,不愿离开,原来他实在喜爱这“绿杨荫里白沙堤”一带的优美风光啊!到这里,诗人行程即将结束,愉快的心情也达到了顶点。这首诗是长庆三年(823)春诗人在杭州做刺史时写的。这时诗人的心情甚好,诗兴甚浓,甚至说:“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春题湖上》)由此可见诗人对于西湖的喜爱了。事实也正是这样,他只要一有空闲就去游湖,每游必尽欢而回:“上马复呼宾,湖边景气新。管弦三数事,骑从十余人。立换登山屐,行携漉洒巾。逢花看当妓,遇草坐为茵。西日笼黄柳,东风荡白萍。小桥装雁齿,轻浪甃鱼鳞。画舫牵徐转,银船酌慢巡。野情遗世累,醉态任天真。”(《早春西湖闲游,怅然兴怀……》)正由于他不断地跟西湖接触,所以准确地抓住西湖每个季节的特征,为我们留下许多出色的风景诗。“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等,都是他咏西湖的名句。《钱塘湖春行》在艺术上很具特色。前人评论说:“香山以流易之体,极富赡之思,非独俗士夺魄,亦使胜流倾心。”又说:“佳处在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唐宋诗举要》卷五引)就是说,白居易这首诗写得丰满而流畅,不仅逼真地写出了西湖早春所特有的景色,而且处处显露出诗人浓烈的游兴和活动的身影,因而它是一幅动态画而非静态画。诗人极善于从动态中来捕捉西湖的春光,始终紧扣一个“早”字来写:莺是“早莺”,燕是“新燕”,花是“乱花”,草是“浅草”。因为早春天寒,黄莺才去“争暖树”;因为新燕乍到,它才忙着“啄春泥”;因为花儿刚刚盛开,所以“渐欲”迷人眼;因为草儿刚刚抽芽,所以“才能”没马蹄。每一个字的运用都那么精确细致,恰到好处,体现了诗人艰苦的锤炼功夫。正如刘逸生先生所说:“他写诗也是‘涂改甚多,竟有终篇不留一字者。’(《随园诗话》引周元公的话)这和演员‘台上一见,台下三年’的苦练,也没有什么不同。”(《唐诗小札》新版三○九页)【评】此诗为善写春意者。“几处早莺”、“谁家新燕”使西湖春景生意盎然,“争”字、“啄”字两个动词的使用,又使这幅画卷成为了蒙太奇,充满了动感。“乱花”“浅草”转入新的意象,并更多地投入诗人的主体感受,诗人之心渐欲与此美景合一。“迷人眼”、“没马蹄”均见诗人之感受。而此一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唯写景如在目前,并且如同诗人早期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般,具有了比况人生、含蕴哲理的意味。当你进入到某种人生境界时,你会想起以此两句来吟咏比况,是最合适不过的。
浅草才能没马蹄。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出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意思】五彩缤纷的野花渐渐要使人眼花缭乱,浅绿的嫩草刚好遮没马蹄。【鉴赏】野花开放得十分杂乱,令人眼花缭乱;野草生长得相当茂盛,已经可以遮住路过的马蹄了。这两句诗描写春日郊野的美丽景致,花繁草盛,到处充满着春的气息。【鉴赏2】鲜花繁茂,渐渐地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瞭乱。绿茸茸的浅草平铺,才能覆没马蹄。诗句为诗人游览西湖所见之景色。“渐”字状人的行踪,“乱”、“迷”写钱塘湖周围花繁色杂。“浅”、“没”则写出草的嫩绿和浅短。这逼真的春色图简直是神笔画就。两句对仗也极工巧。【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百花盛开,绿草如茵的景色。[例]山花开得团团簇簇,挤挤拥拥,各有风骚,惹人眼目。花下,是一片片碧茵茵的青草,短短的,浅浅的。不由得想起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一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赵赴《〈浅草集〉序》)二、前一句用以比喻某些现象让人眼花缭乱,心中迷茫。[例]时下出版的美日和国内的管理图书,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所以对于诸多读者而言,便面临着这样的难题:如何挑选一本合适的管理书来读?(王庆海《崇尚超越苛求创新》)【全诗】《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赏读】诗开篇以西湖中的两个景点“孤山”和“贾亭”及两个方位名词“北”、“西”,交待方位,介绍背景。孤山在后湖与西湖之间,贾亭为唐贾全所建。“水面初平云脚低”以远视角度描写西湖云水相连的风光。春水涨满,风平浪静,湖水宽阔无边,天上春云低垂,天光映水面,远望水天一色,交相融合,景象异常美丽。“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把视线由远拉近,转而写细致之景。“几处”足见不多,“谁家”可见不是家家,诗人以少胜多,又以“争”来写春之早,“啄春泥”也见春天刚至,用字恰当。五六句把视角又拉大,由小景变大景,由天上转回地下。“乱花”可见花之种类繁多,“渐欲”叙花开的程度不同。有的已开,有的还含苞待放,但是已经令人眼迷乱。以“迷人眼”来写,使花有人气,更显生动。“浅草”说明春天刚至,芳草不高。“没”这个拟人化动词的运用使句子充满诗意。既然“最爱湖东”的美好春色,看也看不够,也就觉得“行不足”了。白沙堤也是湖中一景,绿白相称,由于同属亮色,使结句高亢而景色美丽。这首诗以“行”为线,给各个景点贯以“春”神;由贾亭开始而以白沙堤为结,条理清楚。写景恰到好处,远近交替,精描细刻;写景贯情,诗人醉心于自然之美的欢快心情洋溢在字里行间。【鉴赏】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很容易联想到苏东坡的名句:“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七律,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使人更感到西湖景色的优美。题目是《钱塘湖春行》,根据题目,诗不仅要写出西湖的春景,还要写出诗人春游的行动,这首诗确实将两者结合得很好。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东风浩荡,春色迷人,西湖上桃红柳绿,花香鸟语,游客如云,诗人乘着一匹马,带着几个人缓缓行来,心情是多么愉快啊!于是,诗人怀着这种轻松的心情,用自然而精练的语言,写下了他这一天的春游活动。“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首联是总写西湖,也就是远望西湖。诗人骑着马,行近西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景色秀丽的孤山。绿树红墙,孤山上的寺院更引人注目,这是在南边看到的景象。诗人的眼光再转向东边,看到了当年贾全建造的一座亭子。在这孤山寺的北边,贾亭的西边,出现了一片水光潋滟、波平似镜的西湖,顿时使人眼睛一亮,为之心旷神怡。“水面初平”,是说春水初生,刚与堤平;在天色水光的混茫中,碧空里舒卷着重重迭迭的白云,远远望去,云脚低垂,似乎就浮在水面上。一开头这两句,就真切地写出了诗人骑在马上放眼四顾、心旷神怡的情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颔联写莺歌燕舞。诗人边行边看,发现有几处地方都有黄莺争着朝向阳的树枝上飞,唱出那的溜婉转的歌声,原来天气还比较寒冷,这是几只最早出来活动的黄莺啊!哦,还偶儿看到一两只燕子已经在啄草衔泥,将在谁家屋檐下做窝呢!我们跟着诗人走了这一段路,不仅进一步领略了满眼春光,而且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心情的愉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颈联写花红草绿。诗人继续走,继续看,唷!刚才只注意树上的黄莺,空中的飞燕,还没有注意到地上的花草呢。你看这花呀,这里一丛,那里一簇,有红的,有紫的,真是姹紫嫣红,千姿百态。诗人心想,再过几天,恐怕还要开得多,开得好,那更会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啊!走着、走着,诗人忽而感到马儿跑得特别平稳,使人感到特别舒服,低头一看,原来地下芳草如茵,绿茸茸的一片,马儿已经走到绿色的地毯上来了。这些嫩草尖儿啊,才刚刚没过了马蹄,多么可爱啊!我们随着诗人又走了这一阵,感到春色更美,而诗人的心情也更欢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尾联写绿荫白堤。诗人的马这时已行到西湖的东部了,奇怪的是,他老是在这一带蹓跶观赏,留连徘徊,不愿离开,原来他实在喜爱这“绿杨荫里白沙堤”一带的优美风光啊!到这里,诗人行程即将结束,愉快的心情也达到了顶点。这首诗是长庆三年(823)春诗人在杭州做刺史时写的。这时诗人的心情甚好,诗兴甚浓,甚至说:“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春题湖上》)由此可见诗人对于西湖的喜爱了。事实也正是这样,他只要一有空闲就去游湖,每游必尽欢而回:“上马复呼宾,湖边景气新。管弦三数事,骑从十余人。立换登山屐,行携漉洒巾。逢花看当妓,遇草坐为茵。西日笼黄柳,东风荡白萍。小桥装雁齿,轻浪甃鱼鳞。画舫牵徐转,银船酌慢巡。野情遗世累,醉态任天真。”(《早春西湖闲游,怅然兴怀……》)正由于他不断地跟西湖接触,所以准确地抓住西湖每个季节的特征,为我们留下许多出色的风景诗。“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等,都是他咏西湖的名句。《钱塘湖春行》在艺术上很具特色。前人评论说:“香山以流易之体,极富赡之思,非独俗士夺魄,亦使胜流倾心。”又说:“佳处在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唐宋诗举要》卷五引)就是说,白居易这首诗写得丰满而流畅,不仅逼真地写出了西湖早春所特有的景色,而且处处显露出诗人浓烈的游兴和活动的身影,因而它是一幅动态画而非静态画。诗人极善于从动态中来捕捉西湖的春光,始终紧扣一个“早”字来写:莺是“早莺”,燕是“新燕”,花是“乱花”,草是“浅草”。因为早春天寒,黄莺才去“争暖树”;因为新燕乍到,它才忙着“啄春泥”;因为花儿刚刚盛开,所以“渐欲”迷人眼;因为草儿刚刚抽芽,所以“才能”没马蹄。每一个字的运用都那么精确细致,恰到好处,体现了诗人艰苦的锤炼功夫。正如刘逸生先生所说:“他写诗也是‘涂改甚多,竟有终篇不留一字者。’(《随园诗话》引周元公的话)这和演员‘台上一见,台下三年’的苦练,也没有什么不同。”(《唐诗小札》新版三○九页)【评】此诗为善写春意者。“几处早莺”、“谁家新燕”使西湖春景生意盎然,“争”字、“啄”字两个动词的使用,又使这幅画卷成为了蒙太奇,充满了动感。“乱花”“浅草”转入新的意象,并更多地投入诗人的主体感受,诗人之心渐欲与此美景合一。“迷人眼”、“没马蹄”均见诗人之感受。而此一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唯写景如在目前,并且如同诗人早期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般,具有了比况人生、含蕴哲理的意味。当你进入到某种人生境界时,你会想起以此两句来吟咏比况,是最合适不过的。
【诗句】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出处】唐·王维《洛阳女儿行》。【翻译】谁来怜爱貌美如玉的西施,她出身贫贱,在那江头独自漂洗棉纱。越女:指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贫贱时曾在江边浣纱,后被越王勾践选中献给吴王夫差。颜:容颜。浣(huàn):洗。【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女子貌美,出身贫苦,无人怜爱。[例]有道是古诗说得好: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只因为一个贫字,那千古佳人西施不也曾做过江头浣纱女!但我看小香艳却比西施有志得多!(苗长水《秋雨之艳》)【全诗】《洛阳女儿行》[唐]·王维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谁怜越女颜如玉。推荐。爱诗词网。【诗句】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出处】唐·王维《洛阳女儿行》。【翻译】谁来怜爱貌美如玉的西施,她出身贫贱,在那江头独自漂洗棉纱。越女:指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贫贱时曾在江边浣纱,后被越王勾践选中献给吴王夫差。颜:容颜。浣(huàn):洗。【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女子貌美,出身贫苦,无人怜爱。[例]有道是古诗说得好: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只因为一个贫字,那千古佳人西施不也曾做过江头浣纱女!但我看小香艳却比西施有志得多!(苗长水《秋雨之艳》)【全诗】《洛阳女儿行》[唐]·王维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