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季羡林

成功 季羡林朗读

季羡林:谈成功的三个条件:天资,机遇,勤奋

天资,机遇,勤奋

成功是什么?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言简意赅的解释:“成功,是获得预期的结果。”季羡林先生认为,这里所谓的“预期”,是纷杂变幻、错综复杂的。因为每个人时刻都做着各种预期,而这些预期有大有小,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无法事先把握规划。正因为如此,成功的道路各有不同,方法也千变万化,如果一定要总结经验,那么可以给出一个成功的基本公式: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对此,季羡林先生解释说:“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

客观正视自己的天资

天资与天才并不等同,天才一般指智商或天赋极高的人,通常百年难得一见,而且大多都发展成为“偏才”,最终不合时宜,被社会和历史淘汰。因此,成功与天才没有直接的联系,世界上各个领域的许多成功人士,在智商和天赋方面都十分普通,甚至有人智商并不是那么高,但也能成功。

天资的表现多种多样,从外表到内在,都可以作为成功路上的助力。因而所谓的天资,就是在每个人身上所表现的不同的特点,擅长运用自己天资的人,就能为成功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客观正视自己的天资,努力朝着天资方面发展,你就有可能成功;而如果无视天资,走了一条自己完全不适合的路,那么你就可能离成功越来越远。

美国有一位女会计退休之后闲在家中,有一次去公园慢跑,突然发现自己很喜欢跑步,于是每天都去长跑,很快就找到了窍门和感觉,越跑越快,越跑越喜欢。这位女会计回忆自己年少的时候似乎也曾经喜欢过跑步,但是没有放在心上,后来读大学选了会计专业,一心想要成为成功人士。但她当了会计之后,发现工作枯燥无趣,自己一点也不喜欢,熬了30多年终于退休了,一辈子也没有成功过。

她重新拾起年少时候的爱好,60岁时还参加了当地的非职业长跑比赛,并轻松地拿到了冠军奖杯。发表获奖感言时,她泪流满面地说道:“我活了60岁,从来没有正视过自己的天资,结果错失了成为长跑健将的机会。如果我早一点从事长跑,或许可以拿到奥运会冠军的奖杯,那样我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可惜我浪费了自己大半辈子的天资,做了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

因此,客观地正视自己的天资,实事求是地叩问内心,自己究竟有什么优点和长处,最喜欢做什么,发现了天资之后,朝着这个方向去选择职业、全力以赴、努力工作,这样距离成功就不远了。

季老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资,而且这些天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他劝告那些稍有成就就自命天才的人,永远不要蔑视别人的天资,“自我感觉过分良好”是一种极其狭隘幼稚的表现,天资这个东西,首先要正视,然后要客观面对,最后也要承认它的普遍存在,只有摆正了心态,才能稳步前行。

勤奋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勤奋,在人类的优良品质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不管是从事哪一个行业的人,如果离开了勤奋,都不可能获得成功。连季老这样功力深厚的国学大师,一生也都是在勤奋努力中度过的,即便到了九十多岁,躺在医院病床上,也没有放弃努力读书。

古时有一个人叫孙康,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和蜡烛,只能在白天读书。有一次他半夜醒来,看见有光亮从窗户缝儿里透进来,起身才发现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非常高兴,因为这光很亮,看书非常合适。于是他马上穿好衣服,把书拿出来,跑到屋外,映着雪光读书。天气十分寒冷,一到手脚快要冻僵的时候,他就在院子里跑一跑,等暖和一些就继续读书。从此以后,只要是下雪的晚上,他就会抓住时机,勤奋读书学习。这种下苦功夫学习的精神,使得他学识进步极快,后来成为一名能干的御史大夫。

还有晋代的车胤,从小就喜欢学习,读书非常努力,但是家里条件不好,买不起灯油供他在晚上读书,因此他只能利用白天的时间背诵诗文。在一个夏夜里,他突然发现萤火虫飞舞起来一闪一闪的,在夜色中尤为耀眼。他想如果把萤火虫放到一起,就可以做成一盏灯,于是就去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到睡觉的帐子里,好像灯光一样亮,他就借着萤火虫的光芒读书。他的努力终有回报,后来官至吏部尚书。

这些勤奋的小故事古今中外比比皆是,几乎所有成功者都有勤奋努力的经历。季老说,他十分欣赏韩愈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即便天资很高,也要不断勤奋努力。虽然勤奋的人不一定都成功,但成功的人一定都勤奋,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机遇一样不容忽视

“机遇”说起来有些玄乎,因为不容易把握,所以一般人不太注意它。但机遇确实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具有极大的能量。季老曾坦言,要是当年清华没有派他去德国留学,那么他的一生可能就会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因此,在同等天资和勤奋的条件下,机遇不同,人生的成就也会不同。

但是,人生中没有平白产生的机遇,也不可能唾手而得,一个人想抓住机遇,首先要有一定程度的天资和勤奋。如果缺少了天资和勤奋,即便机遇掉入怀中,也不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因此,没有天资和勤奋配合的“机遇”,实际上就像一根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反倒容易使人丧失原本的天资。

对于成功的三个条件,季老做了分析:天资由“天”说了算,我们没办法左右;而机遇往往是不期而遇、突如其来的,我们也做不了什么努力;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勤奋,我们得在这个方面狠下功夫。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就大事业和大学问的人,必须经过三种境界:第一境是人生预期,第二境是勤奋过程,第三境是最终成功。这其中没有天资和机遇,因为只有勤奋才是我们自己可以把握的。季老认为人人都要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做学问、做事业,这就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诗句】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出处】唐·李白《怨情》。【译注】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全诗】怨情[唐]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注释】①卷珠帘:是指闺中女子在卷帘盼望所思今的人归来。②深坐:久坐。颦蛾眉:皱眉头。这句写久等不归的失望情态。【翻译】美人儿卷起珠帘等待等待,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赏析】有一位哲人说过:“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古代的闺怨诗诉说的就是这种铭心刻骨的爱情痛苦。李白此首闺怨小诗,通过一个幽居闺房的美人独坐帘下、深坐孤寂的情形,于工笔刻画中层层揭示美人由思而待、由待而哭、由哭而怨的心态活动过程,含蓄而细腻地展示了她内心复杂难言的爱情痛楚。首句,“美人”点明主人之身份,“卷珠帘”这一动作展示了美人闺中独守、百无聊赖而有所待的思春心态。“珠帘”两字,点出美人所处环境——寂寞幽深的闺房,为下句“深坐”伏笔。次句“深坐颦蛾眉”,此“深”字,写出了坐待时间的长久、心境的孤寂。“颦蛾眉”三字,刻画美人外貌神态,透露怨苦之情。第三句“但见泪痕湿”,如电影特写镜头,把焦点集中照射美人脸庞,美人内心的痛苦,通过脸上的“泪痕湿”和盘托出。诗的前三句,通过“卷珠帘”的动作,“坐”而“颦”的沉思,“泪痕湿”的表现,一层深一层地展示美人心态发展的轨迹,将她心中的怨恨,可以说已全部写尽,诗至此似可结束。可是结句却说“不知心恨谁?”这一问,使诗情陡起回澜。是啊,她的痛苦该怨谁呢?似乎她本人也不知道。主人公遭遇的悲剧性也就愈深一层。是什么原因造成她独守空闺?以问收束全诗,使诗情有弦外之音,扩大了诗的容量,让短短四句小诗蕴藏了含蓄深婉的魅力。李白的绝句小诗常常深有此种情韵!

()

【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出处】唐·王维《鸟鸣涧》【意思】月亮出来惊吓了山鸟,偶尔会在春天的山涧中鸣叫。涧:山间流水的沟。【鉴赏1】月亮从东边山头悄悄地冒了出来,惊醒了山林中沉睡的鸟儿。此诗描写山中之夜的寂静。明月爬上了山头,放射出如同太阳般的光亮。沉睡中的山鸟被惊醒,竟以为是天亮了。【鉴赏2】明月东升,给夜幕笼罩的山谷洒满了银辉,受惊的山鸟在春涧中不时发出喳喳的惊叫声。“月出”、“鸟惊”不仅使静的环境增添了生机,而且更加反衬出春涧的幽静,万籁俱寂。【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月夜山林寂静,偶有鸟飞鸟鸣。[例]在这里,听不到任何喧闹,只有被车轮的鸣响声惊飞的山鸟在月光里飞过,能让人感受大山的律动。友人吟出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芦茜《风景》)【全诗】《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释】1.鸟鸣涧:地名。皇甫岳别墅所在的一个山涧,在云溪。2.闲:当寂静讲。桂花:也叫木犀。常见品种为秋天开花,但也有四季开花的。此处指的是“四季桂”,春天也开花。一说是冬季开花的桂树,春深花落。“闲”“空”二字王维诗中常见,它正是诗人空灵闲适心态的表现。3.王维受佛教思想影响,追求心态的空、静,然不同的是佛徒追求物外的空无静寂,维诗却静中有动,动静相衬。故后二句转出山鸟的惊叫。【赏析】王维题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写春夜溪山的清幽境界。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但诗人并非以静写静,使诗中的意境一片死寂;而往往是以动写静,使诗境在静谧中又显出活泼生机。这首诗中,有桂花花瓣飘坠的声息和它所散发出的丝丝芬芳,有从山间升起的皎洁月亮,还有因月出感到惊异而啁啾啼鸣的山鸟;也许,还有那春涧中潺潺流淌的水声。因此,尽管这溪山的春夜是静谧的,却浮动着安恬、温馨的气息,蕴含着春天特有的活泼生机。我们在这静美迷人的大自然中,不也可以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吗?【鉴赏】王维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是描写友人别墅风光的一组诗,《鸟鸣涧》即其一。鸟鸣涧是云溪一处地名,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多鸟而幽静的山沟。王维“晚年唯好静”,对大自然的幽美境界多所发现。这首描写春天月色,空山鸟语的小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关于鸟鸣和山幽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古代诗人是很感兴趣的。梁代诗人王籍就有“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诗人王安石却反其意而用之,在诗中写道:“一鸟不鸣山更幽”。然而,它们似乎都不如王维《鸟鸣涧》善于体察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从而创造出更为深邃的境界。诗的前二句包含四个片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里的“闲”、“静”、“空”,是诗人王维最喜欢使用的字眼,在诗中它们分别表出了人的心境的平静、夜的宁静、山的寂静,加之桂花(这是春桂或月桂)落地静无声这样一个细节,就充分地写出了月出以前春山毫无声息的静谧。它使人联想到“山中不隐响,一叶动亦闻”(孟郊)或“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那样幽寂的境界,正是“一鸟不鸣山更幽”。如果仅此而已,诗境便不免单调,缺乏意趣,尤其是不能见出“鸟鸣涧”的特色。所以诗人进而写道:“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由于月出,使鸟儿受到惊扰,不时发出一两声啼鸣,打破了夜的寂静,却又反衬出深夜空山的寂静。这就是“鸟鸣山更幽”。如果没有月出前春山绝对的寂静,鸟儿就不会因月出而惊啼;而月出后整个空山的氛围仍是一片寂静,偶而传来一两声鸟鸣,反而更衬出春山的寂静,这里有对立面相反相成的关系,也有整体与局部的对比关系;鸟声乍停之后,更显得春山无边的寂静。这里,“鸟鸣山更幽”又回到“一鸟不鸣山更幽”。然而意境却更加深邃了。因为读者不仅从比较中加深了对静的感受,而且体味到春山的寂静中包孕的无限生机。

()

【诗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出处】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意思】又一次为友人送行,那萋萋的芳草呀,也意蕴着别离的深情。【全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诗得“题”的意思。【鉴赏】白居易的这首诗因四个方面的原因而闻名。一是为他青年时期作品。他的《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是现存白氏作品中最早的一首,该诗题下作者原注:“时年十五。”而这首作于贞元三年(787),时年十六。二是此诗为应考之作。按科场规定,应试作品限定题目,前加“赋得”二字。这种命题作文,不仅不是作者有感而发,而且体式上的规矩严格,不容易产生佳作,应制诗得以传世的可谓凤毛麟角,而此诗居然在白居易大量作品中,居于显要地位,一直为后世所乐道。三是白居易因此诗而一举成名,由此步入诗坛。据载,白居易自江南入京,晋谒名士顾况。顾况见他年轻,打趣地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可是当读到投献诗文中的“野火烧不尽”二句,大为激赏:“道得个语,居即易矣!”并为之延誉,遂声名大振(见唐代张固《幽闲鼓吹》与宋代尤袤《全唐诗话》),竟至产生轰动效应。明代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叙白谒顾事如前述)长安冰雪至夏月则价等金璧,白诗名动闾阎,每需冰雪,论筐取之,不复论价,日日如是。”四是此诗原意以古原草写别情,本无惊人之处,只是按《楚辞·招隐》“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意加以衍生而已,可是前四句的“咏草”却不同凡响,无怪乎顾况大为赏识。后世欣赏这首诗,也可以说大多数人已不着眼于写别情,而注目于咏草,由咏草获得哲理性启示。诗人原以草为喻,写景抒情,构成意境,本无意于说理,可是恰恰道出了哲理。这种“理语”仍是景语或情语。因为理融于形,如盐入于水,因而不使人觉得抽象概念,反觉得隽永有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原上草,郊原上的草,覆盖面很广。离离,茂盛貌。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绿草如茵的芳甸,也就是“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诗人由起句的景语一下子探入其内在规律,继之以“一岁一枯荣”的理语。由“荣”想到其“枯”,并点明“枯”能转化为现在的“荣”。一年生植物野草,虽然有荣、枯的变化,可是植根于大地,有着强劲的生命力,虽枯仍会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递进一层,从不畏外界凌虐的角度,进一步说明野草的旺盛生命力。野火,秋冬草枯时放哨火。原为古代刀耕火耨时代的习俗。实为烧掉枯的叶茎,既芟锄芜杂,又消灭害虫卵,且可为肥料,都是为了日后草的萌发、生长。这里将“野火”视为焚毁草的力量。野火一烧,成燎原之势,火烈威猛,对于枯草来说,必然是“烧尽”。说“烧不尽”,是“春风吹又生”,因埋于地下的根仍在,从草的生命方面看,是不得“尽”的。枯、荣,写草的茎叶变化;尽、生,写草的体与根关系。草,虽枯仍能荣,虽尽还会生,草生命力的顽强可见。缘草不畏自然界的秋霜冬雪,不怕外力的纵火燃烧,始终能生能荣,且呈“离离”之势,使人可以联想到一切有根柢有生命力的事物,总是能战胜外力,永葆青春的。这首诗诗人意在以春草萋萋喻别情凄凄,一表草盛以示情深,一表草又生以喻情不绝。可是在流传过程中,人们往往将诗的前四句提取出来备加赞扬,津津乐道生命不绝、事物无穷的道理。尤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更为人常常摘出引用,以说明论点。从对《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鉴赏来说,前四句与后四句是浑成一体的,而且前四句是为后四句服务的,可是从文学鉴赏的复杂性说,也不排斥截取诗的一部分由原意而引申新义的做法,因此这首抒情诗的部分可以视为哲理性的诗句。

()

(下艮上坤)

《谦》:亨。君子有终。

()

【诗句】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意思】天生美丽的姿容自己想舍弃也难以办到,终于有一天被选到君王的身旁。丽质:美丽的体貌。【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女子天生美丽,让人发现后被选送到帝王或显贵富豪身旁。[例]日本诸神为此震惊不安,集合一道,商讨对策,最后决定派热田大神到唐土,化为杨家美女。“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于是惑乱玄宗,阻止了他东征的野心。(孙望、吴锦《东瀛行》)二、用以形容天生美丽聪明的人或天然美好的事物即使自甘寂寞,也难免被发现而受到人们的赏识。[例]当然,要数杭州和桂林两地的知名度最高。这倒不像人的名气,既不是什么社会惯性,也不是什么马太效应使然,完全是“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中国青年出版社编《业余生活向导》)三、前一句用以形容天生美丽聪颖的人不会自甘埋没,要争取脱颖而出。[例]有一天,她偶然发现了《红楼梦》剧组招聘演员的广告,不禁怦然心动了,正所谓“天生丽质难自弃”,她决心要参加这次全国范围的挑选青春佳丽的角逐,力争去圆了那童年就有的演员梦。(宋燕《多姿多彩的金莉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