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人生边上

写在人生边上朗读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

假使人生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缴卷。

但是,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批评或介绍。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他们不慌不忙地浏览。每到有什么意见,他们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写一个问号或感叹号,像中国旧书上的眉批,外国书里的Marginalia。这种零星随感并非他们对于整部书的结论。因为是随时批识,先后也许彼此矛盾,说话过火。他们也懒得去理会,反正是消遣,不像书评家负有指导读者、教训作者的重大使命。谁有能力和耐心做那些事呢?

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末,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看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

1939.2.18

(《写在人生边上》,上海开明书店1941年)

赏析《写在人生边上》是钱钟书的散文集。此集1941年初版时,作者客居内地,由杨绛先生在上海编辑而成。40年后,海峡文艺出版社将其列为“上海抗战时期文学丛书”与其小说集《人·兽·鬼》合集出版,可见岁月并没有掩没钱钟书这些短小的文字,而能给她以更精致的装帧和醒目的色彩,让新一代的读者不必再到几十年前的出版物中去寻觅她的踪迹。

曾读钱钟书的大作《围城》和《管锥编》,今细读《写在人生边上》,若见《围城》语言之犀利,《管锥编》学识之深博。既是写在人生边上,当是对人生的感悟文字,历经几十年尚不被埋没,可知其见解仍有不俗之处。即使一篇短短的序言,也透露出钱钟书思想的深邃和睿智。

这篇序文从理解“写在人生边上”起笔,语言通俗易懂,比喻生动贴切,包含了深刻的哲理。作者以“大书”喻人生,称他的散文是写在这部大书边上的文字,“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这种对人生的严肃与敬畏态度,恰与那些“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的书评家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标榜自己懂得人生的人未必真懂人生,而严肃对待人生,并不以什么都懂来吓人的人,在圈圈点点中却透出对人生的真知灼见。在他的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能从具体的窗户和门联想到为人和治学,“你要进门前,先要经门房通知,再要等主人出现,还得寒暄几句,方能说明心意,既费心思,又费时间,哪像从后窗进来的直捷痛快?好像学问的捷径,在乎书后的引得,若从前面正文看起,反见得迂远了”。(《窗》)人人都追求快乐,但快乐也可以分出个层次高低,“猪是否能快乐得像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会容易满足得像猪,我们是常看见的”。(《论快乐》)人人喜欢幽默,但钱钟书却能分出假幽默与真幽默,而且认为“就是真有幽默的人,若要卖笑为生,作品便不甚看得”。(《说笑》)

面对人生不可急功近利。作者虽然自诩为“业余消遣者”,但他的“随便和从容”,他的“不慌不忙”,并不表明他对人生散淡疏远,因为只有在从容的姿态中才能参悟出人生的奥秘,寻觅出人生的真知。和那些以文学为跳板,一旦有机可乘,就要跳出文丐之邦,充当时代“英雄”的人相比,钱钟书的为文为人之道则反映出正直的知识分子的执着和清醒。所以在《论文人》中,他把那些把文学做敲门砖的人剥得体无完肤。“文学必须毁灭,而文人却不妨奖励——奖励他们不要做文人。……一般文人,老实说,对于文学并不爱好,并无擅长。”

为人处世,不可一味追求圆满、中庸,不必怕“说话过火”,“彼此矛盾”。我们决不会以为钱钟书的文章会自相矛盾。但“过火”之处却时有所见。但当你面对的是人生中庸俗腐朽的东西时,不愠不火的态度无异于隔靴搔痒,只有犀利的讽刺,不留情面的抨击,才能收到摧枯拉朽之效。在《释文盲》中读者可以看到这一主张的实施,“看文学书而不懂鉴赏,恰等于帝皇时代,看守后宫,成日价在女人堆里厮混的偏偏是个太监,虽有机会,却无能力”。以太监来比那些附庸风雅之士,过是过了点儿,但细细品味,却不无道理。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聂政刺韩王者,聂政之所作也。聂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期不成,王杀之。时聂政末生。及壮,问其母曰:“父何在?”母告之。政欲杀韩王,乃学涂入王宫,拔剑刺王不得,逾城而出,去入太山。遇仙人,学鼓琴,漆身为厉,吞发变其音。七年而琴成,欲入韩,道逢其妻,从买栉。对妻而笑,妻对之泣下。政曰:“夫人何故泣?”妻曰:“聂政出游,七年不归,吾尝梦想思见之。君对妾笑,齿似政齿,故悲而泣。”政曰:“天下人齿尽政若。胡为泣乎?!”即别去,复入山中。仰天而叹曰:“嗟乎!变容易声,欲为父报仇,而为妻所知,父仇当何时复报!”援石击落其齿。留山中三年,习操,持入韩国,人莫知政。政鼓琴阙下,观者成行,牛马止听。以闻韩王,王召政而见之,使之弹琴。政即援琴而歌之。内刀在琴中,政于是左手持衣,右手出刀以刺韩王,杀之。曰:“乌有使生者不见其父可得死乎!”政杀国君,知当及母,即自犁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乃枭政形体于市,悬金其侧:有知此人者赐金千金。遂有一妇人往而哭曰:“嗟乎!为父报仇邪!”顾谓市人曰:“此所谓聂政也。为父报仇,知当及母,乃自犁剥面,何爱一女之身而不扬吾子之名哉!”乃抱政尸而哭,冤结陷塞,遂绝行脉而死,故曰聂政刺韩王。

聂政的事迹,在《战国策》和《史记》中都有记载,他作为“士为知己者死”的无畏侠士而名垂青史,为了回报严仲子的知遇之恩,他到韩国替严仲子杀死了韩相侠累,在《史记》中,他还将韩哀侯杀死。严仲子靠聂政结束了和韩相侠累的争端,这样,聂政也就成了政治斗争的工具。

()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季节时辰·春夏”类的诗句。

()

【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出处】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译注】我们都怀着超逸的兴致和宏大的志愿,飘然欲飞,想上青天把明月抱在怀中。揽(lǎn):拉拢,抱住。逸兴:豪迈超逸的兴致。意谓:我们俩共同怀有豪迈超逸的兴致,壮思飞动,欲上九天,摘取明月。抒发了诗人豪迈之情和追求美好理想的宏远之志。【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志向宏大,雄心勃勃。[例]“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有为的青年,要给自己的思想插上为四化振飞的双翼,在革命的航程上勇于搏击,不停地奋进,让思想像郁郁青松,永远保持年轻!(贾宏州《青年的思想要年轻》)二、用以形容想要飞上天空或太空,近距离接触天体星辰。[例]明天全区召开“欢送飞行员大会”,他将在会上朗诵这首诗。他读得深沉而激动,脸上闪着光,眼里含着情,双眉一闪一闪,象奋飞的燕翅。我看着他的脸,忽然想起了李白的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陈国华《飞的遐想》)【全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翻译】抛弃我而离去的,是那无可挽留的昨日时光;扰乱我不得安宁的,是眼前诸多的烦恼和惆怅。万里长风送走一群群的秋雁,面对此景,正好畅饮于高高的楼上。由衷地赞美汉家文章建安风骨,更喜爱小谢这种清新秀发的诗风。都怀有无限的意兴心高欲飞,要到那九天之上将明月把弄。抽刀断水水仍流,用酒消愁更添愁。人生坎坷总是不能称心如意呀,倒不如披着散发去江湖中放舟。

()

“秋波蕩漾。”詩句出處:《殢人嬌》;是宋朝詩人毛滂的作品。
短棹猶停,寸心先往。說歸期、喚做的當。夕陽下地,重城遠樣。風露冷、高樓誤伊等望。今夜孤村,月明怎向。依還是、夢回繡幌。遠山想像。秋波蕩漾。

()

年代:

()

【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处】唐·杜牧《泊秦淮》【意思】六朝虽早已亡国,但是,在酒店里卖唱的女子,却仍然不知亡国的遗恨;还是和以前一样地唱着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的曲子。“秦淮”是河名,在金陵桃叶渡,附近为六朝时代最繁华的地方。“后庭花”是六朝陈后主宫人所唱的“玉树后庭花”的曲名。这是作者夜泊秦淮时,见景伤情的感慨诗句。诗句借商女的无知来谴责陈后主的醉生梦死,婉曲隐折地写伤时感世的忧患意识。“不知”二字,感慨最深,宜为千古绝唱。【意思2】商女:卖唱的歌女。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声音淫靡,后人便把它看作亡国之音。句意:歌女们不懂得亡国之恨,隔着秦淮河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这亡国的靡靡之音。诗人谴责醉生梦死的封建统治阶级,于委婉曲折的诗句之中含有尖锐的讽刺。唐杜牧《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樊川诗集注》四卷273页)明杨慎《升庵诗话》卷一○:“《后庭花》,陈后主之所作也,主与倖臣各制歌词,极于轻荡,男女唱和,其音甚哀,……耽嗜歌曲,以至于亡乱。世代虽异,声音犹存,故诗人怀古,皆有犹唱犹吹之句。呜呼,声音之入人深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以商女之明慧善歌而亦如无知之木石,独有孤舟行客,俯仰兴亡,不堪重听耳。”【全诗】《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全诗鉴赏1】秦淮,即秦淮河,源出江苏溧水县,流经南京入长江。后庭花,乐曲名,它是南朝时陈的末代皇帝后主陈叔宝的作品,是反映宫廷腐化生活的靡靡之音。陈后主每天同宠臣、嫔妃饮酒作乐,政治腐败,终于为隋所灭。故后人将此曲看成是亡国之音。这是一首吊古伤今之作。首句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诗人选取“烟”、“水”、“月”、“沙”几种景物,描绘出秦淮河幽静迷人的夜色,渲染了一种凄清暗淡的气氛。次句扣题“泊秦淮”,点出时间、地点。末二句是诗人夜泊秦淮时的所闻所感。诗人听到秦淮河畔的歌女(“商女”)在为人演唱《后庭花》,想到了陈后主的灭亡,不禁生发出深沉的悲愤与无限的感慨。“商女不知亡国恨”二句,以凝炼含蓄的语言,抒发了对晚唐统治阶级只顾个人享乐、不管国家安危的不满,对唐代将要步亡陈后尘的现实进行了讽刺。【全诗鉴赏2】秦淮河,流经建康(今南京),这是六朝建都的地方。唐时称金陵,虽然不是国都,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里仍然是一个繁华的城市。秦淮河就是这个繁华都市的的一颗明珠,更是人们游冶胜地。诗人在一个月色朦朦的夜里,船泊秦淮河,即景生情,无限感慨,写下这首绝句。诗的首句以互文的修辞法,写出了一幅迷茫朦胧的画面:江面上一片轻烟弥漫,月色朦胧,银白色的沙滩,湛蓝湛蓝的江面,华灯初上的两岸,全都笼罩在迷茫的烟霭和惨淡朦胧的月色之中,连江水也带着令人凄怆的寒意。这是纯然写景吗?自然不是。这幅景色抹上了诗人主观感情的色彩,它也是在写情,写诗人当时黯然伤神之情。本来此情此景,秦淮河的月色景致,应该说是相当美丽的:一片笙歌,桨声灯影,配上清幽的月色,该是多美的夜啊。可是诗人杜牧面对此情此景,却无心欣赏,因为担忧国家时局,觉得前途渺茫,反而触目凄清。因而觉得烟也朦胧,月也朦胧,水也朦胧,沙滩也朦胧……到处是迷茫、到处是令人感伤怅惘的黯淡色彩。景,被诗人忧伤的感情色彩笼罩住了。第二句按叙事顺序应该在第一句之前,“夜泊秦淮”才看见那一片迷朦的景象。但是诗人为了突出当前对景色的感受,给整首诗创造气氛,就象绘画时先抹上底色,创作歌曲时先定下基调一样,因而在叙事顺序上作了颠倒。这样第二句的“夜泊秦淮”就成了第一句的补充,也就是说“夜泊秦淮”才得到了前面的感受。而第二句的“近酒家”又开启了后两句的描写。“酒家”是达官贵人游冶之地,歌妓多在“酒家”为达官贵人们演唱。所以“近酒家”才能听到“商女”的“唱”。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在艺术结构上的缜密。最后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就是首句写景所表露的忧伤感情的原因。《后庭花》又名《玉树后庭花》,是陈朝亡国君主陈叔宝所作,曲调柔靡,内容淫冶,历来认为是典型的亡国之音。国家将亡而不知悲痛,在一片表面繁华的景象中,竟然还唱着那典型的亡国靡靡之音。“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作者的忧伤、批判。诗人批判谁呢?是那位唱歌的“商女”吗?显然不是,如果没有那班在酒楼花天酒地、听着淫调荡调的贵族大官们,那得有“商女”的歌唱呢?所以正是这班贵族大官们不知亡国恨,他们醉生梦死,弄得政治腐败,国家将亡。只不过是诗意转折了一层,不那么外露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