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书肆博览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属绍兴),东汉著名哲学家。《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
王充是东汉初年人,祖籍河北。祖先以农桑为业,后因得罪豪强恶霸,被迫几度迁移,家道逐渐衰落,到王充出世时,家中已经一贫如洗。
虽然王充家庭出身低微,受人歧视,但王充从小就勤勉好学,几乎对所有的书籍都感兴趣,都想读通学懂。他六岁时开始读书,非常勤奋,人也聪明。八岁时进书馆读书,品学兼优。同学一百多人都因为错读或学无长进受过老师的斥责、鞭打,唯独王充进步很快,没有受过处罚,而且老师还经常夸奖他。他很快结束初期学业,跟从老师学习《论语》和《尚书》,每日熟读一千字,不久就读完了许多经书。十五岁时,他被保送到京师洛阳,拜在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班彪门下求学。他并不固守一家之言,而是博闻强记,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
当时的洛阳是一个繁华的城市,有很多书肆。可王充家中贫穷,没钱买书,就只好带着干粮去书肆阅读当时在太学难以读到的书。他站在书肆中埋头苦读,如入其境,往往一读就是一天,连干粮也顾不上吃。无论严冬酷暑,王充从不间断去书肆读书。由于他勤奋,加上记忆力很强,许多书能过目成诵,渐渐地就达到了“博通众流百家之言”的境界。
王充博览群书,获取了渊博的知识,同时他又认识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如果人们只满足于读死书,不追求对知识的应用,就像了解了树木的大小长短,却不能伐木造屋一样,是没有意义的。因此王充注意接触社会,联系实际钻研学问,求得透彻的理解。渊博的知识和实际经验的结合,使他能解释一些鬼神之说,并勇敢地提出来,对当时的迷信思想进行反抗。
王充所处的时代,神学盛行,从思想文化界乃至整个社会都充满愚妄和迷信。而王充明辨是非,敢疑敢问,决心写出一部求实的哲学著作,向一些错误理论挑战。
然而当时的皇帝及满朝文武都信奉神学,谁若是有异词,便会立刻遭罪。王充目睹不少这样被定为“非圣无法”罪名而死的事实,但他依旧不改初衷,决心写出这部明辨真假的书。
于是,王充一边教书,一边著书立说。他常闭门潜思,很少与亲戚邻居来往,一心著书。他的房间里四处放满了写作用的刀笔。到了晚年,王充孤独一人,生活更是贫困潦倒,常常缸中无水,锅中无米,自己也饿得头昏眼花,但他为了自己的愿望,锲而不舍。
王充的朋友为王充的贫困所动,为他的才华所惜,屡次推荐他入朝做官,他都以病推托,决心不入仕途,用毕生精力完成著作。
就这样,王充“居贫困而志不倦”,他在“年渐七十”,“发白齿落”之时,依旧坚持不懈,终于写出了一部有八十四篇文章、二十多万字的巨著。他欣然罢笔,给此书定名为《论衡》,意在表示言论的公平,如同衡器一样符合客观真理。
王充进取求实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学习的大好时光,学习王充爱学和好学的精神和灵活的学习方法。
王充博览。推荐。爱诗词网。王充书肆博览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属绍兴),东汉著名哲学家。《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王充是东汉初年人,祖籍河北。祖先以农桑为业,后因得罪豪强恶霸,被迫几度迁移,家道逐渐衰落,到王充出世时,家中已经一贫如洗。虽然王充家庭出身低微,受人歧视,但王充从小就勤勉好学,几乎对所有的书籍都感兴趣,都想读通学懂。他六岁时开始读书,非常勤奋,人也聪明。八岁时进书馆读书,品学兼优。同学一百多人都因为错读或学无长进受过老师的斥责、鞭打,唯独王充进步很快,没有受过处罚,而且老师还经常夸奖他。他很快结束初期学业,跟从老师学习《论语》和《尚书》,每日熟读一千字,不久就读完了许多经书。十五岁时,他被保送到京师洛阳,拜在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班彪门下求学。他并不固守一家之言,而是博闻强记,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当时的洛阳是一个繁华的城市,有很多书肆。可王充家中贫穷,没钱买书,就只好带着干粮去书肆阅读当时在太学难以读到的书。他站在书肆中埋头苦读,如入其境,往往一读就是一天,连干粮也顾不上吃。无论严冬酷暑,王充从不间断去书肆读书。由于他勤奋,加上记忆力很强,许多书能过目成诵,渐渐地就达到了“博通众流百家之言”的境界。王充博览群书,获取了渊博的知识,同时他又认识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如果人们只满足于读死书,不追求对知识的应用,就像了解了树木的大小长短,却不能伐木造屋一样,是没有意义的。因此王充注意接触社会,联系实际钻研学问,求得透彻的理解。渊博的知识和实际经验的结合,使他能解释一些鬼神之说,并勇敢地提出来,对当时的迷信思想进行反抗。王充所处的时代,神学盛行,从思想文化界乃至整个社会都充满愚妄和迷信。而王充明辨是非,敢疑敢问,决心写出一部求实的哲学著作,向一些错误理论挑战。然而当时的皇帝及满朝文武都信奉神学,谁若是有异词,便会立刻遭罪。王充目睹不少这样被定为“非圣无法”罪名而死的事实,但他依旧不改初衷,决心写出这部明辨真假的书。于是,王充一边教书,一边著书立说。他常闭门潜思,很少与亲戚邻居来往,一心著书。他的房间里四处放满了写作用的刀笔。到了晚年,王充孤独一人,生活更是贫困潦倒,常常缸中无水,锅中无米,自己也饿得头昏眼花,但他为了自己的愿望,锲而不舍。王充的朋友为王充的贫困所动,为他的才华所惜,屡次推荐他入朝做官,他都以病推托,决心不入仕途,用毕生精力完成著作。就这样,王充“居贫困而志不倦”,他在“年渐七十”,“发白齿落”之时,依旧坚持不懈,终于写出了一部有八十四篇文章、二十多万字的巨著。他欣然罢笔,给此书定名为《论衡》,意在表示言论的公平,如同衡器一样符合客观真理。王充进取求实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珍惜现在学习的大好时光,学习王充爱学和好学的精神和灵活的学习方法。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诗句】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出处】唐·杜牧《金谷园》。【意思】繁盛的往事追逐着芳香的尘埃,消散一空,流水潺潺,春草萋迷,已没有丁点儿尘事的萍踪。夕阳西下,东风传来啼鸟的幽怨,如泣如诉,满树落花凄然飘坠,犹似当年坠楼人的倩影。【全诗】《金谷园》.[唐].杜牧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赏析】金谷园是西晋石崇豪华的私人别墅,位于洛阳附近,唐时成为游览胜地。开成元年(836),杜牧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游览这一古迹时写下这首绝句,伤春感昔,借景抒怀。“繁华事散逐香尘”,首句点出感昔的主旨,同时为全诗定下了苍凉的基调。相传石崇曾“屑沉水之香,如粉末,布象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珍珠”(《拾遗记》)。从此可窥见金谷豪奢之一斑。种种繁华都随着香尘事去而化为过眼云烟,一去不返了。“流水无情草自春”。用自然之景进一步渲染“繁华事散”。金谷水哪管人世沧桑,依旧无情地流淌着;草木更不解人之悲怆,反而长得茂盛异常,呈现出满园春色。一个“自”字,寄寓诗人多少感慨。这虽是化用“映阶碧草自春色”(杜甫《蜀相》)的诗意,但加上“流水无情”,使语言更加凝重。这情景已够使人伤怀的了,这时偏又传来令人痛楚之声。“日暮东风怨啼鸟”,使伤感又笼罩上一层凄怆的帷幕。日薄西山,残阳如血,园鸟悲鸣,如怨如慕,闻之惊心。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从反面衬托,以“空”字示人之悲;杜牧则从正面落墨,以“怨”字显人之痛,异曲同工。诗人边游边想,金谷一些往事像电影镜头一样,一件件在脑中闪现。正在这触目皆愁、入耳皆伤之际,想到绿珠,突然瞥见落花,立即水到渠成地咏出结句。“落花犹似坠楼人”。石崇有妓名叫绿珠,美而艳,孙秀使人求之不得,矫诏收崇,绿珠坠楼而死。绿珠坠楼是金谷的主要逸事,她之坠楼又是石崇繁华事散的生动体现。诗人瞥见落花,想到如花之人,又从花之落幻化出人之坠,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花落耶?人坠耶?浑然莫辨。现实中的花落成为意念中的人坠,真是想落天外,妙趣天成。绿珠的命运不也就像眼前的落花吗?结句是全篇的高潮,是作者伤春感昔的凝聚点。此句囊括了前三句的主要内容,是繁华事散逐香尘的体现,是流水无情草自春的见证人,日暮是她命运象征,啼鸣难道不是为她悲鸣?还能引起人们无穷遐想,花依然在落,绿珠坠落之事现实中也在不断重演。繁花有尽,红颜命薄,才人运蹇,事虽殊途,理则同归。“犹似”之中既含花落之伤,又蕴对绿珠之同情,更深寓自己牢落不偶的感伤,收到一石三鸟的艺术效果。作者善于捕捉典型事例,以小见大。《赤壁》以二乔的命运虚拟孙曹之霸业,此则以绿珠坠楼,实喻金谷的兴亡,一虚一实,风骚各逞。徐凝也写有《金谷园》诗,说“绿珠歌舞天下绝,唯与石家生祸胎”。把绿珠看成祸水实属偏见,与此诗比起来,立意自有高下。
繁华事散逐香尘。推荐。爱诗词网。【诗句】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出处】唐·杜牧《金谷园》。【意思】繁盛的往事追逐着芳香的尘埃,消散一空,流水潺潺,春草萋迷,已没有丁点儿尘事的萍踪。夕阳西下,东风传来啼鸟的幽怨,如泣如诉,满树落花凄然飘坠,犹似当年坠楼人的倩影。【全诗】《金谷园》.[唐].杜牧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赏析】金谷园是西晋石崇豪华的私人别墅,位于洛阳附近,唐时成为游览胜地。开成元年(836),杜牧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游览这一古迹时写下这首绝句,伤春感昔,借景抒怀。“繁华事散逐香尘”,首句点出感昔的主旨,同时为全诗定下了苍凉的基调。相传石崇曾“屑沉水之香,如粉末,布象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珍珠”(《拾遗记》)。从此可窥见金谷豪奢之一斑。种种繁华都随着香尘事去而化为过眼云烟,一去不返了。“流水无情草自春”。用自然之景进一步渲染“繁华事散”。金谷水哪管人世沧桑,依旧无情地流淌着;草木更不解人之悲怆,反而长得茂盛异常,呈现出满园春色。一个“自”字,寄寓诗人多少感慨。这虽是化用“映阶碧草自春色”(杜甫《蜀相》)的诗意,但加上“流水无情”,使语言更加凝重。这情景已够使人伤怀的了,这时偏又传来令人痛楚之声。“日暮东风怨啼鸟”,使伤感又笼罩上一层凄怆的帷幕。日薄西山,残阳如血,园鸟悲鸣,如怨如慕,闻之惊心。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从反面衬托,以“空”字示人之悲;杜牧则从正面落墨,以“怨”字显人之痛,异曲同工。诗人边游边想,金谷一些往事像电影镜头一样,一件件在脑中闪现。正在这触目皆愁、入耳皆伤之际,想到绿珠,突然瞥见落花,立即水到渠成地咏出结句。“落花犹似坠楼人”。石崇有妓名叫绿珠,美而艳,孙秀使人求之不得,矫诏收崇,绿珠坠楼而死。绿珠坠楼是金谷的主要逸事,她之坠楼又是石崇繁华事散的生动体现。诗人瞥见落花,想到如花之人,又从花之落幻化出人之坠,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花落耶?人坠耶?浑然莫辨。现实中的花落成为意念中的人坠,真是想落天外,妙趣天成。绿珠的命运不也就像眼前的落花吗?结句是全篇的高潮,是作者伤春感昔的凝聚点。此句囊括了前三句的主要内容,是繁华事散逐香尘的体现,是流水无情草自春的见证人,日暮是她命运象征,啼鸣难道不是为她悲鸣?还能引起人们无穷遐想,花依然在落,绿珠坠落之事现实中也在不断重演。繁花有尽,红颜命薄,才人运蹇,事虽殊途,理则同归。“犹似”之中既含花落之伤,又蕴对绿珠之同情,更深寓自己牢落不偶的感伤,收到一石三鸟的艺术效果。作者善于捕捉典型事例,以小见大。《赤壁》以二乔的命运虚拟孙曹之霸业,此则以绿珠坠楼,实喻金谷的兴亡,一虚一实,风骚各逞。徐凝也写有《金谷园》诗,说“绿珠歌舞天下绝,唯与石家生祸胎”。把绿珠看成祸水实属偏见,与此诗比起来,立意自有高下。
宋词典故·广厦千间
【出典】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霑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见《全唐诗》卷二一九)
广厦千间。推荐。爱诗词网。宋词典故·广厦千间【出典】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霑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见《全唐诗》卷二一九)【释义】杜甫在成都,因大风吹破所住茅屋,有感而赋诗,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句,表现了关切广大寒士的情怀。宋词中用为典实。【例句】安得四方寒畯彦,归吾广厦千间里。但今生、此愿得从心,心休矣。(吕胜己《满江红·观雪述怀》1759)作者对雪抒怀,在词中化用杜甫诗语,自叙以广厦庇四方寒士的心愿。
旧约圣经。推荐。爱诗词网。《圣经·旧约》外国文学作品简析作者:古希伯来人类型:宗教经典和文学总集背景搜索本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圣经·旧约》简称《旧约》,是古代希伯来人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的汇集,为犹太教的经典。《旧约》翻译成希腊文以后,和基督教的经典《新约》组成《新旧约全书》,即《圣经》。它对欧洲的社会生活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流之一(另一源流是希腊罗马文学)。《圣经》中的许多人物形象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通用语言,如“大卫”是勇敢人的代称,“所罗门”是聪明人的代称,“参孙”是大力士的代称,“犹大”是叛徒的代称,“撒旦”是魔鬼的代称等等。在文学创作中,但丁的《神曲》把《圣经》中的神话形象同古代历史人物以及当时意大利政界人物的形象混合在一起,描绘新旧交替时期意大利的社会生活;莎士比亚的剧作中多次引用《圣经》中的话;弥尔顿的《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都取材于《旧约》,还有其他许多作家都沿用了《旧约》中的典故进行创作。从十字架上放下来的耶稣《圣经》完整的中译本为《新旧约全书》,中国基督教协会印发。内容精要《旧约》共39卷,用希伯来文写成。它是犹太教徒根据教义的需要编纂而成的,包括不同时期不同人物所写的文献和作品,内容十分广泛,几乎囊括了犹太及其附近民族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民间流传的口头或书面的重要资料。研究者根据内容和编纂体例,一般把它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法典”,也把它称为“摩西五经”,包括《创世纪》《出埃及记》等5本书;第二部分是“先知书”,包括《士师记》等21本书;第三部分是“杂著”,包括《雅歌》等13本书。其中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的神话、关于大洪水的神话,大卫的故事、参孙的故事等写得最为精彩。上帝创造世界、创造人类的神话传说:上帝用7天时间创造了万事万物和人类始祖。上帝第一天创造了光,分出昼夜;第二天创造了空气,即天空;第三天创造了陆地和海洋,以及花草果树;第四天创造了日月星辰,分出节令时日;第五天创造了水中动物、空中飞鸟;第六天创造了牲畜、昆虫、野兽和人类;第七天上帝累了,休息,后世就把这一天称为“安息日”,成为现在星期天的由来。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开始创造了一个男人亚当,趁亚当熟睡时,取下他的一根肋骨造了一个女人夏娃,使他们成为夫妻,上帝把他们放在伊甸园中,园中有各种树,有生命树,还有分辨善恶的智慧树。上帝告诉亚当可以随意吃各种树上的果子,只是智慧树上的果子不能吃,吃了就会死亡。亚当和夏娃赤身裸体生活,不知羞耻,后来在蛇的引诱下,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从此,两人心明眼亮,有了智慧,也懂得害羞了,用无花果树的叶子把自己赤裸的身体围起来。上帝耶和华发现他们违背自己的旨意,罚蛇用肚子行走,终身吃土;又对夏娃说,我一定增加你怀胎的痛苦,你生产儿女时会伴随着剧烈的疼痛;还对亚当说,你必须终日劳累,汗流满面才能糊口,直到你死。耶和华知道人已经具有分辨善恶的能力,就把他们赶出了伊甸园。挪亚方舟的神话传说:上帝耶和华创造万物和人类后,发现人类的罪恶越来越多,于是下决心发一场大洪水把人类和生物消灭。一个名叫挪亚的人对上帝很虔诚,耶和华叫他造了一艘庞大的方舟,7天之后,在已经下了40昼夜瓢泼大雨的情况下,挪亚带上妻子儿女及各种禽兽躲进了方舟。当洪水泛滥的时候,挪亚已经600岁了,漫无边际的洪水泛滥了150天,地上所有的人和生物都已死去,挪亚打开方舟的窗户,放出一只乌鸦,乌鸦很快飞回来,说明水未退,无处立足。又过了7天,放出一只鸽子,鸽子叼着橄榄叶飞回来了,说明树顶已露出水面,水势已退(以鸽子和橄榄叶象征和平即源于此)。到挪亚601岁时,地上的水全退了,全家人带着飞禽走兽走出方舟,从此,人类和生物才得以生存和延续下来。《旧约》中的诗歌是希伯来民族留给世界各族人民的珍贵遗产,受到历代人们的喜爱。既有古老的劳动歌谣、英雄战歌,也有爱情诗和哀歌等,其中《雅歌》是最优美的作品。《旧约》中的小说和戏剧作品,写得朴实生动,情节曲折,形象逼真,其中《约伯记》对歌德的《浮士德》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旧约》里还有《先知书》,先知们的慷慨陈述表明:犹太社会的律法及教义主要是对上帝的虔诚。知名篇章下列文字节选自《雅歌第三歌》。《雅歌》是优美的爱情诗,在《旧约》这部宗教书中,《雅歌》从头至尾没有提到上帝、神,是惟一不带宗教色彩的篇章。它所描写的完全是恋爱中男女双方真实而自然的感情,语言优美动人,表现出自然、清新、朴实的风格。雅歌第三歌(节选)男:你是多么美丽,我的爱!你的眼睛在面纱里流露爱的光辉。你的秀发飞舞,如一群山羊跳跃着奔下基列的山岗。你的牙洁白如同绵羊刚剪过毛,刚洗干净。整群羊一只也不少;只只都无比匀称。你的嘴唇像朱红缎带,当你启齿时更加秀美。你的面颊在面纱后燃烧。你的颈像大卫王的塔那样又圆又润,一串项链像一千面盾牌挂在周围。你的双乳像一对羚羊,一对双生的小鹿在百合花间吃草。我要在没药山上留下,在乳香山上留下,直到晨风吹拂,直到黑暗消散。你是多么美丽,我的爱,你是多么完美无瑕!跟我来吧,我的新娘,从黎巴嫩,从黎巴嫩的群山,从亚玛拿山顶下来,从狮子和豹子住的示尼珥山和黑门山来。我的爱人我的新娘,你的眼神、你戴的项链,偷走了我的心。你的爱使我欢喜,我的爱侣我的新娘。你的爱胜过美酒,任何香料都比不上你芬芳。你的唇上有蜜的甜味,我亲爱的;你的舌头对于我就是奶与蜜。你的衣服啊,有整个黎巴嫩的芳香。(飞白译)妙语佳句大凡聪明人,都能认识智慧,并尊重有智慧的人。如果你重视智慧,那么你听到智慧话的时候就会变得聪明起来,你的言词也会成为他人的智慧之源。在顺利的时候,人们往往想不到艰难的时刻;而在厄难之中,又往往忘记兴旺的时刻。水里照出的是自己的脸,内心反映的是自己的为人。阅读指导《旧约》作为希伯来的文学总集,它不只是古代希伯来人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宝贵文学遗产,它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从多方面反映古希伯来民族的宗教、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时期的社会生活,它是希伯来民族的发展和兴衰历史的艺术记录,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古希伯来社会生活的图画。希伯来文学尽管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其中许多作品的主题还是积极健康的,例如那些颂扬民族英雄的战歌和故事。特别是那些描写男女恋情的《雅歌》,细腻地表现青年男女的爱情欢乐和痛苦。那些表现爱国主义感情的《哀歌》,情真意切,哀怨动人,凝聚着强烈的爱国激情,哀叹亡国之恨,焕发复国之情。哀悼基督《旧约》中的许多作品都是在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保留着民间创作清新、质朴、健康的艺术风格。一些经过文人加工的作品在艺术上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语言上,一般具有简捷、生动、通俗的特点。《旧约》中的不少作品,善于把神话传说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历史材料与艺术创造结合起来,形成早期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趋向。为此,鲁迅曾在《摩罗诗力说》中给予极高的评价:希伯来“虽多涉信仰教诫,而文章以幽邃庄严胜,教宗文术,此其源泉,灌溉人心,迄今兹未艾。特在以色列族,则止耶利米之声;列王荒矣,帝怒以赫,耶路撒冷遂隳,而种人之舌亦默。当彼留离异地,虽不遽忘其宗邦,方言正信,拳拳未释,然《哀歌》而下,无赓响矣”。阅读建议《旧约》篇幅长,内容浩繁,文体庞杂,加之有些内容宗教色彩浓厚,因此,读者朋友没有必要去通读全书。但有些优秀篇目是值得反复阅读的,像《创世纪》《出埃及记》《大卫和参孙的故事》《雅歌》和《哀歌》《约伯记》和《路得记》等。
江南 汉乐府。推荐。爱诗词网。(汉)乐府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注释江南:指江苏、浙江和安徽南部一带。何:多么,何等。田田:莲叶茂盛的样子。戏:嬉戏,这里指欢快地游动。鉴赏导示这是《汉乐府》中的一首民歌。汉乐府,原是两汉时期官方设立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但魏晋六朝却将乐府所唱的汉人原叫“歌诗”的诗也叫“乐府”,于是所谓“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一变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鉴赏这首诗以轻松的笔调、质朴的语言,重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采莲场面。莲藕是江南的特产。莲的果实是莲子,地下茎叫藕。藕可以制作淀粉,晒干了就是藕粉。莲子和藕粉,营养价值很高。莲塘的风光是十分优美的,这首诗写诗人近看莲塘,绿色的莲叶挨挨挤挤连成一片,随风摇曳,婀娜多姿;水中鱼儿追逐嬉戏,忽东忽西,忽南忽北,悠然自得。整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片碧绿无边、生机昂然的生动景象,感受到了采莲人的欢快心情。同时也使我们和古代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的情感产生了共鸣。鉴赏要点[1]名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2]情景交融的手法。[3]叠唱部分对全诗气氛的渲染。
巧缘艳史。推荐。爱诗词网。巧缘艳史民国排印奉《巧缘艳史》正文书影民国排印本《巧缘艳史》正文书影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又名《巧缘浪史》。四卷十二回。不题撰人。实为“江海主人编”,其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清嘉庆年间。现仅存民国排印本。日本鬼磨子书房、台北“中国古艳稀品丛刊”影印民国排印本,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印民国排印本。宋朝江南名士黄上卿,考中三甲,放了河南安阳县正堂。夫人病亡后,就到扬州娶了蔡监生之女为妻。新婚之夜,上卿见新人姿容绝世,国色无双,夫妻如鱼得水,曲尽一团恩情。回家后,凡家中大小事情均由蔡氏掌管,自己择日上任而去。两月后,蔡氏打听得华严寺十分热闹,就打扮得如花似玉,与随身使女爱莲乘轿来到寺内朝佛游玩。正巧被在寺中卖珠客曹悦心撞见。悦心年轻貌美,一见蔡氏,惊得魂飞天外,魄散九霄,一路随轿来到黄府,打听到家里实情。回寺一夜痴想。最后装作卖婆到蔡府卖珠。夫人在挑拣时,悦心故意将一串好珠撒落在地,借口天晚,明日来寻。夫人怕珠少说不清楚,就留宿悦心。悦心百般挑逗,两人遂做巫山之梦。事后,夫人串通爱莲,悦心黄昏即入黄家,三人月下花前饮酒,十分有趣。从此朝欢暮乐,朝藏夕出,无人知晓。本城衙行生理邬利,年三十方娶妻。妻玉奴柔顺聪明,夫妻二人十分眷恋。一日同到岳家拜寿,邬利先回。玉奴回家途中遇大雨,到寺中躲避,被悟明、悟净两个和尚撞见,假献殷勤,强抱入室凌辱。玉奴无奈,只得屈从,忍辱偷生。玉奴的丈夫邬利因不见妻子回家,往岳家接迎又不见人影,遂发生争吵,告到县衙。事关人命,县太爷只得先把邬利下狱。一夜玉奴为寺中老和尚侍宿,因思家心切,一味小心顺从,以求放归。并立下重誓,保证不说出老和尚之事。于是老和尚清晨悄悄打开山门,放了玉奴。那悦心与夫人朝欢暮乐,不觉二载。一日闻听老爷转升,将要回家取家眷赴任。夫人拿出十多封银子交给悦心,暂时分手,再想良策。黄上卿荣归回家,忙忙碌碌过了十余日。那天上午,上卿见床顶上有一块干唾,怀疑蔡氏有外遇,于是逼诱爱莲说出内情。于是先到华严寺,将曹悦心以往所做的事访查得八九不离十,然后报官假说失盗,大盗藏在寺里。县公准备派人到寺搜查,此时玉奴来到县前,将前事一一说明。县公大怒,即到华严寺,搜得三个和尚、三个妇人和一个卖珠客。在审讯中,玉奴特地为老和尚开脱。县公问明情况,判老和尚还俗,悟明、悟净问斩,曹悦心以盗银罪充军。本县差人孙昌,年轻无妻,经同事冯管介绍,娶了容貌标致的青年寡妇花玉兰为妻,如鱼得水。过了半年光景,孙昌常去走差,在家也不像初婚那样情意绵绵,玉兰心上不甚满意。再加上孙昌常吃醉酒撒酒疯,无故打骂玉兰,使玉兰心中冷落了几分。一日玉兰在后门汲水时,因力不济失手将桶落在井中。正在为难之时,得邻家浪子吴仁帮助。以后吴仁常来帮助打水,意欲勾搭玉兰。一次吴仁来时恰遇大雨,又值孙昌走差在外,玉兰就邀吴仁进屋小坐,后又一同吃酒谈笑。双方意通情通,自此夜夜同床,时时共笑。不久,双双来到西子湖畔住下。那孙昌回家,不见玉兰,但家中银物一些不少,疑惑不止。此事被城中一光棍杨禄知晓,假作玉兰表叔来勒索孙昌。未成,就写下状词告孙昌谋杀妻子,尸迹无存等情。知县见人命关天,就将孙昌下了狱。而吴仁与玉兰到杭后坐吃山空,又无生意可做。迫于生计,玉兰沦为妓女,打扮迎客。嫖客纷纷,车马不绝。不久官差冯管往都院下文,来到杭州,发现了玉兰的踪迹,报告官府,将她捉拿归案,孙昌才得以无罪释放。
山中与裴秀才书。推荐。爱诗词网。王维近腊月下(1),景气和畅(2),故山殊可过(3)。足下方温经(4),猥不敢相烦(5)。辄便往山中(6),憩感配寺(7),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8),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9),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10),复与疏钟相间(11)。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12),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13),春山可望(14),轻鯈出水(15),白鸥矫翼(16);露湿青皋(17),麦陇朝雊(18)。斯之不远(19),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20),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蘖人往(21),不一(22)。山中人王维白。〔注释〕(1)腊月:夏历十二月。古代在夏历十二月举行“腊祭”。下:末尾。(2)景气:景物气候。(3)故山:旧居的辋川山。指峣山,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过:过访。(4)温经:温习经书。(5)猥:鄙贱之意。相烦:麻烦。(6)辄便:就。(7)憩:休息。感配寺:寺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8)灞:灞水。源出陕西省蓝田县东,汇入辋水,流入渭水。(9)沦涟:水波纹。(10)舂:捣米。(11)疏钟:稀疏的钟声。(12)仄:狭窄。(13)蔓发:发芽茂盛。(14)可望:可以观赏。(15)鯈(tiao):鱼名,白色,体狭长。(16)矫:举。(17)皋:泽边地。(18)雊(gou):雄雉鸣。(19)斯:这。(20)天机:天性。清妙:清远妙悟。(21)黄蘖:一种芸香料植物,可入药。(22)不一:不能逐一地详细说。〔鉴赏〕给老朋友写信,可以直接抒发怀念之情,也可以借写往事,写家乡或写曾经一起到过的地方的景物,来打动对方的感情神经,引发情感的交流,同样,也表达了怀念之情。王维给裴迪的信,就是采用后一种表达方法。王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名士,能诗善画,尤工于山水诗,是当时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晚年隐居辋川山庄,裴迪是他的挚友。他们曾一起在辋川山庄“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王维给裴迪的这封信,描绘了辋川山庄的冬景春色。既然裴迪也在辋川山庄呆过,对那里的景色自然是了如指掌的,为什么王维给他写信,还要把“故山”景色描述一番?他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我以为,他俩曾一起在辋川山度过,且都有咏辋川山庄胜景之一的华子冈诗篇,王维的信之所以写景,正是为了勾起裴迪的回忆,由景生情,以寄托对故人深深的怀念之情,并希望再次享受同游深趣。王维这封书信文笔清新秀丽,充满诗情画意。信基本上分为两段:一段写冬景,一段写春景。“近腊月下”,落笔第一句点明季节,让读者明确下面所写的景物,都是冬景;“景气和畅”说明此时虽属冬令季节,但不是寒风凛冽,而是“和畅”,即温和舒畅。“故山殊可过”。以上三句,写了出游的背景,即时令、气候、地方。既然值得一游,为什么不邀朋友一道共赏呢?下面两句,回答了这个问题。“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说明这次没有邀裴迪的原因。“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这三句,既承前而写,又启开下文。作者既然不愿打扰裴迪,那么只好自己出游了,这是承上;既然“饭讫而去”,那么去哪里,看见什么?这是启下,让下文来一一回答。这样的结构,就有一种内在的联系,让人读来,感到脉络清晰。上面这一段,好象音乐中的“过门”,拉过之后,便开始“歌唱”了。“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原来是从北面渡过幽深的灞水,正见那冷冷的月亮映照着城郭。好一幅冬令夜景!作者出游的时间是冬季,又是夜游郊野,整个环境便显得空旷静谧,月光也显得不强烈,所以,用一“清”字来形容,正抓住冬夜城郊的特点。“夜登华子冈”,写明了登冈的时间。一个“冬”,一个“夜”,说明了特定的季节、时间,景物的描写,便都离不开“冬”与“夜”这两点。作者站在“华子冈”上,居高临下,远望辋水,水微微泛起波纹,水与月好象连在一起,形成水天相接的美妙境界,在作者眼前,水是“与月上下”。远处,山村的住户,还亮着灯火,但在树林的遮挡下,人的感觉就好象是又明又灭一样,显出那灯光的闪闪烁烁。作者用“寒山远火,明灭林外”八个字,就写尽这山村夜晚特有的景致。“山”上冠一“寒”字,正紧扣冬令季节,下文的“寒犬”,也同样渲染了“冷”的气氛。“山”“犬”本无所谓“寒”“热”,但季节作用于人的心理,就有“寒山”“寒犬”“清月”之描述。以上两句,写的都是静景:水、月、山村、灯火。但这静,还不足以使人寒心。下面的动景,即深巷寒犬吠声如豹、山村夜舂与寺院慢敲着的钟声相混杂的声音,好象很热闹,但实际上这种“动”,更映衬着山村冬夜可怕的静寂。这种笔法,就是动静相衬。下面是由景而及人,表现出对故友的无限怀念:“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这一段,由眼前景物而引起对往昔的联想,特别是提到“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这些往事,很能使对方动情。如前面介绍,王、裴过去在辋川曾经一起“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这里所说“携手赋诗”,当指此事。因此,裴迪读信至此,自然会勾引起昔日同游的情思。如同词一样,如果说以上写冬景算作上阕,那么下面写春景就是下阕了。上下两阕,各写一景:冬景,是实写;春景,则是想象中的景色。所以,对春的描写,就是粗线条的了。从“当待春中”到“麦陇朝雊”一段,写的是当春天到来的时候,辋川山庄将出现的景致。这里所描写的景物,确实是充满诗情画意的。“草木蔓发”,蔓,即藤蔓,本来是名词,在这里用来状草木生长的快。“春山可望”,一个“春”字加在“山”之前,就把满山翠绿,洋溢着的春的气息都准确地表达出来了。“轻鯈出水,白鸥矫翼”,也离不开一个“春”字。白鯈鱼在水里嬉游,本也无所谓轻重。这个“轻”字,含有“轻装”之意,说明冬尽春来,鱼儿也就活跃起来了,显得一身轻了。而写白鸥,着一“矫”字,也含矫健之意。这两句,是从鱼、鸟,或者说泛指飞禽走兽在春天里恢复它们的活力,来表现春天带来的朝气。接着写路边带朝霞的青草和野鸡在麦垄间鸣叫,也都是一派春景。这是白天的热闹,以鱼、鸟闹春说明春的明媚。但是,这些景物不是具体所见,而是根据以往经验预想的,所以,它没有特指,不象前面写冬景那样,是“夜登华子冈”时所看到的。写冬游华子冈,是想起以往与老友同游赋诗的情况,表达怀念之情;写春来临之后的景色,是希望能再次同老友共游。这正是王维写这封信的主要目的。王维邀请裴迪同游,文笔也很讲究。一写“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倘能”,就是不肯定,在语法上称或然词。也就是说,王维不是采用直接邀约,让对方觉得非来不可而为难,而是采用商量的口吻:“你能同我一起出游吗?”二写“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这是对上一句的补充。意思是说,如果不是了解您的超尘出俗、情致高雅,怎么能用这种不重要的事来约请您呢?三写“然是中有深趣矣”,即春天出游是很有意思的事,又进一步加强了邀约的诱惑力,促使裴迪下决心。这三层,第一层是用商量的口气,第二层退让一步,第三层又紧逼一步。实际上王维是发出邀请,说明为什么邀请,再含有希望裴迪一定来的意思,读来十分真挚亲切。最后说明信是托什么人带去的。就是信中所说的借运药人前去之便带上的。其他,就属于写信的套式了。读完这封信,可以看出,王维重在写景,以景来诱发对方之情,达到邀游的目的。我们从这封信中,第一,可以学习散文清新的笔法;第二,可以学习描写景物的技巧,使景如画,又如诗;第三,可以学习用词的准确、鲜明、生动;第四,可以学习写信的一些委婉手法。字数:3146作者:张慕勋知识来源:吴功正执行主编.古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第693-6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