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原是鲁迅1921年所写中篇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
鲁迅塑造的阿Q,是一个农村流氓无产者的典型。他无家无业,平时靠给人打短工为生。曾因向女佣吴妈求爱,遭到赵家的殴打,后来又去县城偷窃。辛亥革命爆发后,曾向往革命,去投革命党。最后无缘无故地被当作强盗杀掉。
阿q精神。推荐。爱诗词网。阿Q原是鲁迅1921年所写中篇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鲁迅塑造的阿Q,是一个农村流氓无产者的典型。他无家无业,平时靠给人打短工为生。曾因向女佣吴妈求爱,遭到赵家的殴打,后来又去县城偷窃。辛亥革命爆发后,曾向往革命,去投革命党。最后无缘无故地被当作强盗杀掉。阿Q是一个备受压迫、凌辱,想反抗又有所顾忌,反而自我安慰,在任何情况下都自以为是胜利者的典型形象。阿Q精神就是阿Q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自我安慰的精神。所以人们便把阿Q作为利用假想的胜利来自我安慰的“精神胜利者”的代称。后亦用“阿Q精神”来泛指自欺欺人的做法,或指这些人所表现出的可笑样子。
相伴凭栏看月生。推荐。爱诗词网。《抛球乐》梅落新春入后庭,眼前风物可无情?①曲池波晚冰还合,芳草迎船绿未成。②且上高楼望,相共凭栏看月生。【注释】①梅落新春:梅花刚开过的早春时节。风物:风光、景物。②“芳草”句:春天刚到,小草发芽不久,还形不成较浓的绿包。【译文】春天来了,梅花开过,家园的风光如何?泛舟曲池,犹存寒意,水上有残冰。初生的芳草在迎接小船,深绿的颜色尚未形成。且上高楼,凭栏远望,让我们静静地等,玉兔东升,春意朦胧,溶溶的月波里有浓浓的情!(章亚昕译)【集评】清·陈廷焯:“‘入’字妙,‘芳草’七字,秀炼有余味,对句稍逊。”(《别调集》卷一)近代·俞陛云:“《酒罢歌余》、《逐胜归来》、《梅落新春》三首听歌对月,纪欢娱之情。”(《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总案】面对良辰美景,遭逢赏心乐事,最易激发人的兴味和文思,特别是一年四时之首的春日,更是文人笔下最喜表现的对象。本词写新春时节一派美好风光,使人流连忘返,尽情玩赏,此时此刻的欢快情绪通过流畅明快的词句宣泄无余。语言本色自然,并不刻意雕饰,却具较强的表现力,正是冯延巳词作的突出特点。
【诗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出处】唐·宋之问《渡汉江》。【意思】作者贬官岭外,不知家里怎样,此次回乡,迫切地想知道家里情况,但又怕家人受牵连而遭迫害,反而不敢向人打听。【赏析】长年谪居远方异地,如今回到了故乡,快到家时渴望知道家中的情况,但又怕闻知噩耗,所以不敢打听来人。诗人仅用一个“怯”字,便将其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点染得十分真切。可谓工于炼字的能手。【提示】因远离家乡,音信久绝,所以愈走近家乡愈提心吊胆,生怕听到坏消息,连迎面碰到的人也不敢问了。诗句真切地表现了一个长期客居异乡的人回家乡时所产生的特殊心理状态,耐人咀嚼。【全诗】《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题解】这首诗是宋之问从被贬的地方(泷州)逃归,途经汉江时写的,抒发诗人因久居异乡,在临近家乡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感受。【注释】①岭外:指贬所泷洲(今广东罗定县一带)。经冬句:将近一年。②近乡:接近家乡。不敢句:因担心家中受牵连遭难,故不敢探听。来人,从家乡来的人。【题解】唐诗篇名。五绝。宋之问作。见《全唐诗》卷五三。一说晚唐诗人李频作,误。约作于神龙二年(706)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东)贬所逃归洛阳,途经襄阳附近一段汉水时,抒写潜归途中的心情:“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前两句叙写自己被贬岭南,与家人音书断绝,平中见奇,为下诗伏线,用笔精严圆熟。后两句描摹临近故乡的内心感受,不写其欢喜急切,而着笔于情怯心惧,看似有悖常情,实则活画出私自逃归之贬谪者既思念家人又恐事泄的特殊心态。全诗短小精警,情真意切。清施补华评此诗曰:“五绝中能言情,与嘉州‘马上相逢无纸笔’七绝同妙。”(《岘傭说诗》)“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为历来传诵之名句。后人对它的理解,已超出原有的特定情景,视作游子行近故乡时普遍心理的反映。论者将该二句与杜甫《述怀》中“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作类比,正着眼于此。【全诗鉴赏】这是一首因深刻揭示了人的心理活动而著名的诗篇,尤其是次联“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两句,更是传颂千古,脍炙人口。宋之问和杜审言、韦承庆一样都曾因武后时趋附张易之兄弟而遭贬。神龙(唐中宗年号,705—707)初被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他设法潜逃,回到洛阳,途中经过汉江,作了这首诗。首联述事,讲的是宋之问被贬岭南与家乡亲人隔绝,度过了不止一年时光。从地理空间的悬隔、时间流逝的悠长两个方面诉说了自己艰危的处境和思念故土的痛苦心情,特地点明“音书断”,告诉读者他已久久不知家中存亡消息,这就为下文的抒情作了必要的铺垫。绝句的篇幅限制,诗情跃进的需要和对于结构的锤炼,决定了诗人将潜逃的经过全部省略,而将重点放在心理波动的刻绘上。当诗人渡过汉江日益接近朝夕思念的家乡时,他的心绪却发生了奇怪的变化:他是那样急切地想知道家中亲人的情况——他们会不会因自己的获罪而遭殃?这些年来他们过得怎么样?老的是否健在安康,小的是否顺利成长……可是,他一步步走近家乡,也不止一次地遇到来自家乡的熟人,他却胆怯地不敢向他们发问。愈走近家乡,胆怯的心情愈重,怕意想不到地问出什么噩耗来,那是他已经疲惫到极点的身体和精神所无法承受的。这就是“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两句的含义。说这种心绪奇怪,是因为它有“反笔”之妙,但它不是又十分合乎情理吗?诗人仅用短短十个字就将这种矛盾交错的复杂心情生动鲜明地表达出来,我们不能不佩服他捕捉无形心态而将它诉诸晓畅文字的高超功夫。好的诗句常有一种令人过耳不忘的奇效。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和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杜甫《述怀》)就是这种千多年来打动过无数游子旅人的绝妙警语。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推荐。爱诗词网。【诗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出处】唐·宋之问《渡汉江》。【意思】作者贬官岭外,不知家里怎样,此次回乡,迫切地想知道家里情况,但又怕家人受牵连而遭迫害,反而不敢向人打听。【赏析】长年谪居远方异地,如今回到了故乡,快到家时渴望知道家中的情况,但又怕闻知噩耗,所以不敢打听来人。诗人仅用一个“怯”字,便将其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点染得十分真切。可谓工于炼字的能手。【提示】因远离家乡,音信久绝,所以愈走近家乡愈提心吊胆,生怕听到坏消息,连迎面碰到的人也不敢问了。诗句真切地表现了一个长期客居异乡的人回家乡时所产生的特殊心理状态,耐人咀嚼。【全诗】《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题解】这首诗是宋之问从被贬的地方(泷州)逃归,途经汉江时写的,抒发诗人因久居异乡,在临近家乡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感受。【注释】①岭外:指贬所泷洲(今广东罗定县一带)。经冬句:将近一年。②近乡:接近家乡。不敢句:因担心家中受牵连遭难,故不敢探听。来人,从家乡来的人。【题解】唐诗篇名。五绝。宋之问作。见《全唐诗》卷五三。一说晚唐诗人李频作,误。约作于神龙二年(706)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东)贬所逃归洛阳,途经襄阳附近一段汉水时,抒写潜归途中的心情:“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前两句叙写自己被贬岭南,与家人音书断绝,平中见奇,为下诗伏线,用笔精严圆熟。后两句描摹临近故乡的内心感受,不写其欢喜急切,而着笔于情怯心惧,看似有悖常情,实则活画出私自逃归之贬谪者既思念家人又恐事泄的特殊心态。全诗短小精警,情真意切。清施补华评此诗曰:“五绝中能言情,与嘉州‘马上相逢无纸笔’七绝同妙。”(《岘傭说诗》)“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为历来传诵之名句。后人对它的理解,已超出原有的特定情景,视作游子行近故乡时普遍心理的反映。论者将该二句与杜甫《述怀》中“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作类比,正着眼于此。【全诗鉴赏】这是一首因深刻揭示了人的心理活动而著名的诗篇,尤其是次联“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两句,更是传颂千古,脍炙人口。宋之问和杜审言、韦承庆一样都曾因武后时趋附张易之兄弟而遭贬。神龙(唐中宗年号,705—707)初被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他设法潜逃,回到洛阳,途中经过汉江,作了这首诗。首联述事,讲的是宋之问被贬岭南与家乡亲人隔绝,度过了不止一年时光。从地理空间的悬隔、时间流逝的悠长两个方面诉说了自己艰危的处境和思念故土的痛苦心情,特地点明“音书断”,告诉读者他已久久不知家中存亡消息,这就为下文的抒情作了必要的铺垫。绝句的篇幅限制,诗情跃进的需要和对于结构的锤炼,决定了诗人将潜逃的经过全部省略,而将重点放在心理波动的刻绘上。当诗人渡过汉江日益接近朝夕思念的家乡时,他的心绪却发生了奇怪的变化:他是那样急切地想知道家中亲人的情况——他们会不会因自己的获罪而遭殃?这些年来他们过得怎么样?老的是否健在安康,小的是否顺利成长……可是,他一步步走近家乡,也不止一次地遇到来自家乡的熟人,他却胆怯地不敢向他们发问。愈走近家乡,胆怯的心情愈重,怕意想不到地问出什么噩耗来,那是他已经疲惫到极点的身体和精神所无法承受的。这就是“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两句的含义。说这种心绪奇怪,是因为它有“反笔”之妙,但它不是又十分合乎情理吗?诗人仅用短短十个字就将这种矛盾交错的复杂心情生动鲜明地表达出来,我们不能不佩服他捕捉无形心态而将它诉诸晓畅文字的高超功夫。好的诗句常有一种令人过耳不忘的奇效。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和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杜甫《述怀》)就是这种千多年来打动过无数游子旅人的绝妙警语。
临江仙徐昌图。推荐。爱诗词网。《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①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注释】①飘蓬:飘荡着的飞蓬,喻生活的不安定。曹植《杂诗》:“转蓬离根本,飘飘长随风。”蓬,菊科多年生草木植物,枝干比根大,遇风往往连根拔起而随风旋转。【译文】长亭送别的饯行酒席已经散去。我怏怏地奔向西边大地。可恨人生象飞蓬一样没有片刻的安定,回头望望来处,已是重重烟柳遮断了亲人。天边一抹淡云,一只雁儿孤零零地飞向迷惘的远方,失去热量的夕阳,把彩霞映红了傍晚的天空。船儿今晚在何处停泊,淮河的潮水已平,水上月色朦胧。夜深人静,酒意已醒,可愁思正浓。灯油已快烧干,独宿做不成梦。浪花轻轻地拍击船身,那是刮起了五更的晓风。【集评】近代·俞陛云:“状水窗风景宛然,千载后犹想见客中情味也。”(《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总案】首句别得干脆,似无“儿女共沾巾”之态,其泪则包含于“淡云孤雁远”、“残灯孤枕梦”之中。自“寒日暮天红”至“轻浪五更风”,离人彻夜未眠,“愁浓”之情自见。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语出唐·李白《将进酒》。诗见“人生得意须尽欢……”条引。“天生”句,一作“天生吾徒有俊才”。千,一作“黄”。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老天生下我这块材料,一定有可用之处。千金之财算得了什么,散尽用光,还可以再得到。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乐观信念和不重金钱的豪放情怀。萧士赟(yūn)评说:“此篇虽似任达放浪,然太白素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亦自慰解之词耳!”(《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后人常引用“天生”一句来表达旷达豪放的用世之情。“材”或引作“才”。
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下一句。推荐。爱诗词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语出唐·李白《将进酒》。诗见“人生得意须尽欢……”条引。“天生”句,一作“天生吾徒有俊才”。千,一作“黄”。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老天生下我这块材料,一定有可用之处。千金之财算得了什么,散尽用光,还可以再得到。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乐观信念和不重金钱的豪放情怀。萧士赟(yūn)评说:“此篇虽似任达放浪,然太白素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亦自慰解之词耳!”(《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后人常引用“天生”一句来表达旷达豪放的用世之情。“材”或引作“才”。例如①“天生我才必有用”,当聆听到油锯发出热切的呼唤,我便带着绿色家族里,每一束枝的嘱托,带着那每一片叶的叮咛,还带着沐浴着我的阳光雨露的希冀,从森林,从峡谷,从深山风尘仆仆地急速赶来。(摘自刘增山《枕木的自述》)②那时姐姐常对他说,别看现在把知识看成万恶之源,将来总有一天会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不要灰心,不要丧气,“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己首先要坚定这个信念。(摘自张健行《折射的信息》)③“天生我材必有用”。当中国的历史在坎坷中走进了20世纪80年代,梁山的价值在开放搞活的时代潮流中又被重新认识。(摘自安福海《幸哉,梁山》)④这不单纯是属于个人的离愁别恨,而且是内涵更为深刻的不为流俗、不为阶级社会所容的精神苦闷,是一种“天生我材必有用”却又不得其用的痛苦体验,或者说,这就是集体无意识所说的人类精神上的“无家可归”之感。(摘自陈敬容《古典诗歌中“望夫石”文化心理原型初探》)⑤这一点设定也点明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观点——不要为自己的平凡而自卑,善用自己的特点,也许它会变成你的优势。(摘自赵莹《童话里的“美国梦”——谈美国动画中的美国精神与价值观》)
《道藏精华录》是选辑道教精要著作的丛书。民国时了一子纂辑。了一子即丁福保,江苏无锡人。有民国无锡丁氏排印本及1989年浙江古籍出版社重印本。
该书选辑了道书100种,分为10集。其第1集为《道藏目录详注》(李杰)《道藏辑要目录》刘师培《读道藏记》为道教书目及提要。其次为《说斋》《说戒》《禁忌篇》等,皆道教斋戒及饮食起居的生活禁戒之事。末为《炉火监戒录》列举内外丹鉴戒之事。第2—3集有《将摄保命篇》《服气长生辟谷法》《天隐子养生书》《养性延命录》《函言总养生篇》《摄生月令》《摄生消息论》《摄生三要》等皆道教养生之书。其中保存着中国古代生理卫生,摄生保健的经验以及气功等的可贵知识。第3集中还收入《阴符经》和注解4种及《自然本起经》《赤文洞古经》二种。第4—5集为道教经论有《太上老君说了心经》《玉皇心印经》《常清静经》(李道纯注)《内观经》《定观经》《五厨经》及《广成子解》《神仙可学论》《坐忘论》与第5集的《玄宗正旨》《仙籍旨诀》《诸真语录》《诸真要语》《七部要语》《丹阳真人语录》等并属道教哲学著作。末收《大洞真经》及《太上老君内外日用妙经》二种。第6集为内外丹经选,有《金华秘诀》《了三得一经》《一气度人妙经》及元俞淡《周易参同契发挥》《参同契释疑》清董德宁《参同契正义》。宋王道《古文龙虎经注疏》《入药镜》《灵宝毕法》《钟吕传道集》《唱道真言》等。第7—8集为内丹经论有《胎息经》注疏,清董德宁《悟真篇正义》《悟真外篇》及《性命圭旨》《规中指南》《悟玄篇》,末有女丹《孙不二元经法语》。第8集收《丹道秘书》《金丹大成》《还原篇》《复命篇》《翠虚篇》及明代伍冲虚《金丹要记》《天仙正理直论》《丹道九篇》,末收《老子中经》《太清中黄真经》二种。第9集收入《黄庭内外景经》集注(务成子注)《黄庭外景经》(梁邱子注)及《九天生神章经》《黄庭遁甲缘生经》《枕中经》《天蓬神咒》。第10集及第9集末3种为道教史地重要传记选辑,计收入《列仙传》《神仙传》《续仙传》《疑仙传》《华阳陶隐居内传》《济祖师文集》《海内十洲岛记》《别国洞冥记》《洞天福地记》《西山群仙会真记》《长春真人西游记》《金道正宗记》。最后殿以俞樾注《太上感应篇缵义》,为道教影响很大的劝善书。
道藏精华。推荐。爱诗词网。《道藏精华录》是选辑道教精要著作的丛书。民国时了一子纂辑。了一子即丁福保,江苏无锡人。有民国无锡丁氏排印本及1989年浙江古籍出版社重印本。该书选辑了道书100种,分为10集。其第1集为《道藏目录详注》(李杰)《道藏辑要目录》刘师培《读道藏记》为道教书目及提要。其次为《说斋》《说戒》《禁忌篇》等,皆道教斋戒及饮食起居的生活禁戒之事。末为《炉火监戒录》列举内外丹鉴戒之事。第2—3集有《将摄保命篇》《服气长生辟谷法》《天隐子养生书》《养性延命录》《函言总养生篇》《摄生月令》《摄生消息论》《摄生三要》等皆道教养生之书。其中保存着中国古代生理卫生,摄生保健的经验以及气功等的可贵知识。第3集中还收入《阴符经》和注解4种及《自然本起经》《赤文洞古经》二种。第4—5集为道教经论有《太上老君说了心经》《玉皇心印经》《常清静经》(李道纯注)《内观经》《定观经》《五厨经》及《广成子解》《神仙可学论》《坐忘论》与第5集的《玄宗正旨》《仙籍旨诀》《诸真语录》《诸真要语》《七部要语》《丹阳真人语录》等并属道教哲学著作。末收《大洞真经》及《太上老君内外日用妙经》二种。第6集为内外丹经选,有《金华秘诀》《了三得一经》《一气度人妙经》及元俞淡《周易参同契发挥》《参同契释疑》清董德宁《参同契正义》。宋王道《古文龙虎经注疏》《入药镜》《灵宝毕法》《钟吕传道集》《唱道真言》等。第7—8集为内丹经论有《胎息经》注疏,清董德宁《悟真篇正义》《悟真外篇》及《性命圭旨》《规中指南》《悟玄篇》,末有女丹《孙不二元经法语》。第8集收《丹道秘书》《金丹大成》《还原篇》《复命篇》《翠虚篇》及明代伍冲虚《金丹要记》《天仙正理直论》《丹道九篇》,末收《老子中经》《太清中黄真经》二种。第9集收入《黄庭内外景经》集注(务成子注)《黄庭外景经》(梁邱子注)及《九天生神章经》《黄庭遁甲缘生经》《枕中经》《天蓬神咒》。第10集及第9集末3种为道教史地重要传记选辑,计收入《列仙传》《神仙传》《续仙传》《疑仙传》《华阳陶隐居内传》《济祖师文集》《海内十洲岛记》《别国洞冥记》《洞天福地记》《西山群仙会真记》《长春真人西游记》《金道正宗记》。最后殿以俞樾注《太上感应篇缵义》,为道教影响很大的劝善书。该书中对于道教的符箓斋醮类的书籍一律不收。所选道书以阐发道教哲理及内丹练养为主,于钟吕金丹派论著收录最多,于《道藏》外,兼收明代的《性命圭旨》《天仙正理直论》等书,均明晰畅达,理事兼该,为修丹入门之指南,学道之梯航。《精华录所选以简练精萃为主,其中书籍,没有超过10卷以上的,所选道教史传亦本此宗旨,务期实用便读。该书不仅是道书的精要选辑,也是研究中国哲学、宗教以及气功、科技史的重要参考书。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选自《晏子春秋》〕
●●御者之妻。推荐。爱诗词网。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选自《晏子春秋》〕●●故事的作者善于使用经济的笔墨叙述事件和刻画人物。这个特点在文中几乎处处可见。比如故事的开头:齐国宰相晏婴坐车出门,“其御者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意气扬扬”,仅仅四个字就把御者高傲得意的神态活灵活现地写出来了。简洁而传神。当时车上还有晏婴,晏婴是车上的“主角”。可“主角”的表现这里一字未提,而是放到后边去写,由御者妻的口中说出。这么处理,避免了重复,节省了笔墨。故事的中间部分,说御者之妻对御者驾车时的表现不满意,把他说了一通。御者听完之后,肯定有话要说,可作者把这些一概略过,只说,“其后,夫自抑损。”干净利落。至于御者改过的具体表现,也略去。故事的最后,“晏子怪而问之”,只说“御以实对。”双方如何问答,都不细说。可谓简洁之极。作者的笔墨如此经济,而人物的刻画却十分鲜明。先说御者。这个人物身上有毛病,可是不叫人讨厌;相反,觉得这个人物很实在,很可爱。他给宰相驾车,觉得很荣耀,于是驾车的时候“意气扬扬”。这当然不好。可是他听了妻子的批评之后,知道自己错了,错了就改,马上见诸行动。晏子问他怎么跟原来的表现不一样了,他不是吱吱唔唔,也不是闪烁其词,而是实话实说。实在,可爱。御者之妻,是这个故事里最重要的人物了。她生御者的气,是真的。不过要离开御者,恐怕并非真意。她大概是想以此使丈夫改过。她说的那段话很长,几乎占了整个故事的一半篇幅,说得很艺术,很精彩。这么一对比,很有说服力。再加上一吓唬,御者动心了,明白了,改了。御者之妻爱丈夫,懂道理,会说话,非常难得。第三个人物是晏婴。晏婴给人的印象,一是谦虚,二是识人。对于身居高位的人来说,谦虚不易,识人更难。晏婴发现御者不仅“闻过则喜”,而且“闻过则改”,认为这种人是应该“破格提拔”的,因此推荐御者为大夫。这个故事很短,只有一百多个字,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它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内容上都给了我们不少宝贵的启示。
【诗句】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出处】唐·张泌《寄人二首·其一》【意思】离别后梦里依稀来到谢家,徘徊在小回廊阑干畔底下。【全诗】《寄人二首·其一》.[唐].张泌.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赏读】这首诗以“别梦依依”起笔,一下子就把全诗引到似真似幻、是今是昔的迷离梦境。梦中全是诗人在少女家庭院所见的景色。“小廊回合曲阑斜”,这里的环境是这样的熟悉,眼前廊阑依见,独不见所思之人。人是再也找不到了,那么,还剩下些什么呢?这时候,一轮皎月,正好把幽冷的清光洒在园子里,地上的片片落花,反射出惨淡的颜色。花是落了,然而曾经映照过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的临照着,似乎还没有忘记一对爱侣在这里结下的一段恋情呢!这首托梦写景,以景传情。“别梦”点明梦因,“谢家”指出梦到之处,其余全是梦境的客观描写。这首小诗把满怀的似水柔情表达得这样深曲委婉、动人肺腑。
别梦依依到谢家。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出处】唐·张泌《寄人二首·其一》【意思】离别后梦里依稀来到谢家,徘徊在小回廊阑干畔底下。【全诗】《寄人二首·其一》.[唐].张泌.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赏读】这首诗以“别梦依依”起笔,一下子就把全诗引到似真似幻、是今是昔的迷离梦境。梦中全是诗人在少女家庭院所见的景色。“小廊回合曲阑斜”,这里的环境是这样的熟悉,眼前廊阑依见,独不见所思之人。人是再也找不到了,那么,还剩下些什么呢?这时候,一轮皎月,正好把幽冷的清光洒在园子里,地上的片片落花,反射出惨淡的颜色。花是落了,然而曾经映照过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的临照着,似乎还没有忘记一对爱侣在这里结下的一段恋情呢!这首托梦写景,以景传情。“别梦”点明梦因,“谢家”指出梦到之处,其余全是梦境的客观描写。这首小诗把满怀的似水柔情表达得这样深曲委婉、动人肺腑。
柳宗元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咸誉清。疾病疕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宋清传。推荐。爱诗词网。柳宗元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咸誉清。疾病疕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能有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市道交”岂可少耶?或曰:“清,非市道人也。”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司马迁首创本纪、世家、列传这些专记人物一生事迹的体例。凡社会地位不及本纪、世家规格,而又于当世有丰功伟绩,或较大影响者,均在人传范围之内。司马迁出身世代书香之家,又曾游历四海名山大川,“为文疏荡,颇有奇气”,善于将枯燥乏味的历史事件,连缀成文学气息浓郁、形象生动,而又不失史实的人物传记。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如《屈原列传》、《李将军列传》等,多为后人以文学佳品拜读。此后,世代史官、文人学者纷纷规摹效仿司马迁所为,每遇卓异之人,便为之立传,以图后世从中获得启发和鼓舞,或以此警劝后人“杜恶从善”。柳宗元是古文八大家之一,又是具有新思想的改革派。他的文章总是充溢着卓然不群、超越时人的见解。一部《柳河东集》,大部分作品是有的放矢而发,专事游戏并无实际内容的诗文未曾多见。《宋清传》是柳宗元传记文学的名篇之一,写一个既不属王侯世家,又并非达官显贵的药材商人,依靠自己异于他人的经营之道,赢得世人广泛赞誉,终于致富的故事。以通常入传惯例而论,宋清这样普通的市井买卖人,根本无立传资格,然而柳宗元却不受传统成规所限,毅然为这位超凡脱俗的小人物立传。察宋清所为,果然与众不同。他本是个药材商人,但却不以逐利为其经营的唯一目的。从经营方式上看,宋清不计一时一事的小利、近利,所卖之药样样货真价实,用其药者,无不疗效显著,药到病除,因此商业信誉极高。经营之时,他宽以待人,对任何人都以诚相待,终于声名远播,生意愈加红火兴旺,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家大户。对于宋清所为及其致富之方,作者深感奇特,与官场盛行的“炎而附,寒而弃”的丑恶行径比较,宋氏那种于富贵者、贫贱者,得势者,失势者均能一视同仁,真诚相待,并热心救急扶困,奉送药而致富足的卓然之举,堪称时代的佼佼者。作者认为,宋清所为是根治社会弊端的良方,将有补于当世,遂命笔铸成此篇。从另一个方面看,为宋清这个普通人立传,宣传他的“诚”与“义”,可揭露官场的黑暗及士大夫们的卑劣行径,以寄托作者对社会的忧思、不满和愤怒。全文重点突出,人物形象鲜明,分三层加以叙述。首先,柳宗元介绍了宋清为何许人。他是长安一个专事卖药的商人,不同于一般买卖人所为,从不坑害同其交往的人,无论是采药人,行医的郎中,不分高低贵贱,一概以诚相待,或予高价,或付好药,从不让他们吃亏。作者接下去列举了几种情况:其一,长安的郎中们开方配用宋清的药,往往药到病除,立见成效,销售很快,因此无论是郎中,还是用药者“咸誉清”(咸:全、都)。其二,患有内、外科疾病,希望尽快治愈的人,“亦皆乐就清求药”。表明宋氏药确乎为疗效显著的“善药”。其三,对一时无钱,以字据求药的贫贱病人,宋清扶危济困,概予“善药”,以至“积券如山”,但宋氏却从未“诣取直”(诣yi,前往)。其四,某些借据来自远方,宋清不识买药人也不予拒绝,依然售药如故,从“不为辞。”其五,年终结账,有的借据无人还钱,宋清“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宋清所为,药市人议论纷纷,有人说他是有道德的人,还有人说他是“大傻瓜”。面对人们褒贬不一的议论,宋清表明心迹,他说:“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文章起首,叙述宋清待人处世之道,文字准确精练,语言和缓平实,读来颇有亲切感。宋氏“愚钝”忠诚的经营方式,在人们赞誉、耻笑乃至猜测声中确立悬念,不仅开门见山的展露了宋清的不同凡响,给读者以新颖奇特,而且还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段尾引述的宋清言论,是本段宋清为商状况的总结,也是宋清为人的写照,文字平淡无奇,合乎“庶民”身份,读来有一种面对宋清,身临其境之感,推敲字里行间之意,颇堪玩味。从字面看,他的话质朴无华,语调稳重和缓,态度不卑不亢,正是他个性的表露。透过他的谈吐,深入领会其言谈内意,会感到宋清是一个和善、憨厚而又老成持重的忠厚长者。从宋清言谈可知,他不骄不躁,实事求是,柔中见刚,对称他为“蚩妄人”的某些人,他并未还以诟骂,仅以一“谬”字作答,既表明了本人的反对意见,又体现了宋清“宰相肚中能撑船”的气度。柳宗元在本段中,处处都在称赞宋清,然而却无一赞词见诸笔端,尤其宋清的一席话,更是平淡中见溢美,实为绝妙之笔。文章第二段,作者分析了宋清致富的原因。以“诚”与“义”待人,这是宋清“善有善报”,财源不绝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些“焚券者”,一旦“至大官”,“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其由此而得与“赊死者千百”的所失相比,“不害清之为富”。另外,宋清做买卖眼光远大,从不为眼前小利而斤斤计较,因为他“取利远”,当然“远故大”。财源因此而盛。再有,宋清始终以真诚待人,任何情况下“不为妄”,并且从未怀疑和动摇,长期“执其道不废”。为充分说明宋清经商“秘诀”,作者理论分析之后,又从社会底层中选择了几种人,即“斥弃沉废者”和“落然者”。他们地位低下,遭人冷遇和歧视,而宋清却不以其卑贱蔑视他们,不仅“亲与交”,且“与善药如故”,使这些受尽社会欺侮的人因此而感激涕零。这些人一旦交上好运,必以厚金重报宋清恩德。在此段中,作者紧扣“诚”与“义”展开议论。“焚券”是“诫”与“义”的具体表现,一般人难于做到,但宋清却常为而不懈,这表明宋氏是切切实实理解“诚”的涵义,而且身体力行地以“诚”待人,甚至“焚券”以示其诚之真切,结果,他迎来了纷至沓来的“馈遗”。这是明写“诚”的作用。其后的“取利远,远故大”也是在写“诚”,但却是隐写不是明写。“取利远”,“诚”是其基础和关键。宋清大名传而至远,是因其“诚”之使至,作者此处,是以隐意喻其“诚”。本段后面宋清善待“斥弃沉废“与“落然者”的实例,是柳宗元的高明之笔。那些身处社会底层、无钱无势的人,宋清尚且“亲与交”,地位较其为高的人,宋清如何相待,便不言自明。此举既节省了笔墨,又可收以少明多的效果,足见大家手笔,确乎身手不凡。本文第三段,柳宗元将宋清的处世方式与“炎而附,寒而弃”的官场现象进行了对比,充分肯定宋清所为,并针对所谓的“市道交”展开议论,认为宋清是“市人”,但其“交”重“诚”与“义”。世人若都持此“市道交”永而不废,必将有意于“穷困废辱”者,是利国利民之举,提而倡之将于整个社会有益无害。与上述说法对立的人认为,宋清“非市道人”,原因在于“清居市不为市之道”,“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却争为“市道交”,两相比照,判然分明,各级官吏所为如何,都可以在这种比较中,显现突出出来。被封建社会视为“末流”的商人,每以追逐厚利为宗旨,有时甚至为此不择手段,而宋清所为却异军突起,不仅有别于一般商人,更远过官场吏员所为,作者遂即得出官不如商的结论,无情地鞭挞了“炎而附,寒而弃”,趋炎赴势,嫌贫爱富的各级官吏,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慨。第三段是本篇的核心,全段依然围绕“诚”与“义”展开议论,着意于抨击当时社会的弊端,以反诘句的行文,将士大夫们恪遵“市道交”的惯技,唯求“炎而附、寒而弃”的嘴脸,无所遗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对照论说,慨叹官场的世态炎凉,本段两个反诘句,使用恰到妙处,不仅加强了语气,增强了气势,而且更内含道不尽的弦外之音,令人遐思不已!这是一篇饶有兴味的传记文,是柳宗元有感于社会现实及世态炎凉的愤激之作。文章条理清晰,取材得当,爱憎分明,议论直言无隐,切中要害。通篇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发人深思。柳宗元精于遣词造句,文笔峻洁。行文中常以反诘句式出之,如“清其有道者欤?”,“今之交能有望报如清之远者乎?”,深沉感慨,其意在不言之中,堪人品味!
拂了一身还满。推荐。爱诗词网。“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梅兰”类的诗句。初春时节,落英缤纷。人行其中,恍若灵境仙人;落红满身,拂去还满。既可见落花之多,又可知人行之久,一句而兼得二意,真是妙笔。前句摹落花之形态,后句写赏花人的动作,中间一“拂”字将二者巧妙嵌合,由花及人,名为写花,实亦写人。李煜“清平乐”“全唐诗”第10045页。繁体:“砌下落梅如雪亂,拂瞭一身還滿”的意思,全詩,出處,解釋,賞析“砌下落梅如雪亂,拂瞭一身還滿”是關於描寫“繪景狀物·梅蘭”類的詩句。初春時節,落英繽紛。人行其中,恍若靈境仙人;落紅滿身,拂去還滿。既可見落花之多,又可知人行之久,一句而兼得二意,真是妙筆。前句摹落花之形態,後句寫賞花人的動作,中間一“拂”字將二者巧妙嵌合,由花及人,名為寫花,實亦寫人。李煜“清平樂”“全唐詩”第10045頁。拼音:“QiXiaLaMeiRuXueLuan,BiLeYiShenHaiMan”DeYiSai,QuanShi,ChuChu,JieShi,ShangXi“QiXiaLaMeiRuXueLuan,BiLeYiShenHaiMan”ShiGuanYuMiaoXie“HuiJingZhuangWu·MeiLan”LeiDeShiGou。ChuChunShiJie,LaYingBinFen。RenHangJiZhong,HuangReLingJingXianRen;LaGongManShen,BiQuHaiMan。JiKeJianLaHuaZhiDuo,YouKeZhiRenHangZhiJiu,YiGouErJianDeErYi,ZhenShiMiaoBi。QianGouMoLaHuaZhiXingTai,HouGouXieShangHuaRenDeDongZuo,ZhongJianYi“Bi”ZiJiangErZheQiaoMiaoQianGe,YouHuaJiRen,MingWeiXieHua,ShiYiXieRen。LiYu“QingPingLe”“QuanTangShi”Di10045Xie。
江行无题。推荐。爱诗词网。钱珝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原诗今译】庐山很近了,但隔阻着苦雨凄风,秀美的庐山哟,你可望而不可登。我真疑那山顶上云遮雾挡的小屋,而今是否还住着六朝的野道名僧。【鉴赏提示】从诗题可以看出,写此诗时作者人在舟中,途经庐山,心向往之,但被风雨所阻,空怀高山仰止之情而不能作一登临,惆怅之余,暗暗流露出惧怕仕途险恶,企望归隐山中的心情。起句“咫尺”二字写庐山近在眼前,是实景,也流露了见到向往已久的庐山之欣喜之情。下面三字一转,从喜转入“愁”,这个“愁”有两层含义:一是写作者不能登临庐山的遗憾惆怅之愁,二是由于作者主观感情的外化,使自然界的风雨也涂抹上凄苦的色彩。第二句“匡庐”即庐山,这句使上句的“愁”有所归,并以“不可”二字更深一层渲染了失望之情。既不能登,那只能作舟中之远望了,可是,极目望去,庐山云遮雾绕,难识面目,望而无所见,惆怅又深一层。无可奈何,作者只好神游其间,空作想象:你看那山岚雾气多像飘忽的白云,它给秀美的庐山披上了神秘的外衣,身入其境定然飘飘欲仙;在那危峰上、石洞中,一定隐居着古代的高僧吧?最后一句中的“六朝僧”并非特指,“僧”冠以“六朝”,是因为六朝佛教大兴,寺院极多,杜牧就有“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诗句。这里泛指古代的高僧。这是一首远望庐山的小诗,伟大诗人杜甫有一首远望泰山的诗——《望岳》,这两首诗立足点相同,感情却迥异。杜甫在诗中表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种昂扬向上的盛唐气象,而钱珝却表现的是归隐山中、修道登仙的消极思想和凄苦心情。杜甫笔下的景物色彩明朗,豁人眼目,荡人肺腑,钱珝笔下的景物模糊苦涩,令人压抑,使人叹息。也许有人会说,钱珝虽曾有过贬谪的生活,可是杜甫一生更加颠沛潦倒,因此,我们说,诗人的这种感情上的差异,除其本身的原因外,还折射着时代的投影。
所谓“两个估计”就是:解放后十七年“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执行”,“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大多数教师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这“两个估计”是“四人帮”一伙在1971年4月至7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炮制出来的。长期以来,“两个估计”成为套在广大知识分子、特别是广大教师身上的精神枷锁,危害严重,流毒深广,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后果。“四人帮”是怎么炮制出这“两个估计”的呢?
“两个估计”是“四人帮”一伙蓄谋已久的产物。早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张春桥、姚文元就伙同林彪、江青,大肆攻击教育战线,全盘否定“文化大革命”前17年教育战线的成就,竭力丑化、打击知识分子。1969年6月,张春桥、姚文元就在上海组织人马,炮制了一个《上海市中、小学教育革命纲要》。《纲要》中说:“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打破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局面,使上海市中、小学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伙人还宣称:“我们这条战线上,刘少奇反革命修正路线在文化革命前,自始至终占着统治地位”。上述言论,实际上就是炮制“两个估计”的“指导思想”。
两个估计。推荐。爱诗词网。所谓“两个估计”就是:解放后十七年“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执行”,“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大多数教师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这“两个估计”是“四人帮”一伙在1971年4月至7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炮制出来的。长期以来,“两个估计”成为套在广大知识分子、特别是广大教师身上的精神枷锁,危害严重,流毒深广,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后果。“四人帮”是怎么炮制出这“两个估计”的呢?“两个估计”是“四人帮”一伙蓄谋已久的产物。早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张春桥、姚文元就伙同林彪、江青,大肆攻击教育战线,全盘否定“文化大革命”前17年教育战线的成就,竭力丑化、打击知识分子。1969年6月,张春桥、姚文元就在上海组织人马,炮制了一个《上海市中、小学教育革命纲要》。《纲要》中说:“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打破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局面,使上海市中、小学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伙人还宣称:“我们这条战线上,刘少奇反革命修正路线在文化革命前,自始至终占着统治地位”。上述言论,实际上就是炮制“两个估计”的“指导思想”。1971年4月15日至7月31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四人帮”一伙千方百计篡夺这次会议的领导权。他们一方面把“四人帮”的干将、亲信拼命塞进去参加会议,另一方面又竭力排斥原教育战线的同志。在出席会议的631名代表中,“文革”前搞过教育工作,包括沾过教育战线边的,仅占三分之一。这样,参加会议的大多数人,都不熟悉“文革”前十七年的教育工作情况。但尽管如此,会议的许多代表仍然提出,十七年教育工作的成绩是主要的,应该肯定毛主席的革命战线在教育战线占主导地位。“四人帮”一伙对此大为恼火,对坚持正确意见的代表扣帽子、打棍子,竭力压制这些同志。迟群诬蔑这些同志“立场、感情、态度有问题”,质问这些同志“到底是哪条路线上的人”,叫嚷“这样的人若不转变,能否继续参加会议,值得研究”。他们用所谓“大批判开路”,把片面搜集到的诬蔑十七年教育战线的材料抛出来,大造舆论。在“四人帮”一伙把持下,这次会议造成了一个对十七年、对知识分子只许说坏话、不许说一句公道话的局面。在这祥的情况下,“四人帮”经过密谋策划,由迟群挂帅起草,张春桥、姚文元修改定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中正式抛出了所谓“两个估计”。自此以后,“两个估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了“四人帮”一伙打击压制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知识分子的两根大棒。
老身聊发少年狂。推荐。爱诗词网。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①。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②。〔注〕 ①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庱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②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代指辽和西夏。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永词风靡一世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就以柳永为对手。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了一首出猎词。他致书鲜于子骏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并对于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颇为得意。出猎,对于东坡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所以开篇便曰:“老夫聊发少年狂。”狂者,豪情也。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看,今日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卷平冈”,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儿来了。“太守”,东坡也。他说:快告诉全城的人,跟随我去打猎,看我像当年孙郎那样,亲自弯弓射虎吧!如此声情口吻,可见他何等豪兴!射虎,壮举也,孙郎,三国时代的孙权,曹操就曾称赞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射虎,在风华正茂之年,词人如今也要“亲射虎”,可见其英雄豪气,不减当年孙郎,亦是“聊发少年狂”也。写到这里,我们已经看到一个意气风发的狂飙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须“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以上主要写在“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酒酣时胸胆还能够开扩,足见年纪虽过青年,却并不衰飒。“鬓微霜,又何妨”,鬓边添了几根头发,又有什么要紧?廉颇能饭,就大有可用!此时东坡才39岁,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自请外任。此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占抚宁诸城。东坡因这次打猎,小试身手,进而便想带兵征讨西夏了。“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就是表达这层意思。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是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一个文人要求带兵打仗,并不奇怪,唐代诗人多有此志。东坡同时有《祭常山回小猎》诗说:“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乌台诗案》记东坡自云:“意取(晋)西凉州主簿谢艾事。艾本书生也,善能用兵,故以此自比。若用轼为将,亦不减谢艾也。”可见当时东坡这种思想感情是真实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最后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功,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这是东坡对温(庭筠)柳(永)为代表的传统词风的挑战,他以“揽辔澄清”之志,写慷慨豪雄之词,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境,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范围,把词从花间柳下、浅斟低唱的靡靡之音中解放出来,走向广阔的生活天地。凡是可以写诗的内容,无一不可以入词。词至东坡,其体始尊,从此词与诗并驾齐驱的地位逐渐得了确认。从这个角度看,东坡这首《江城子》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庖丁解牛原文。推荐。爱诗词网。庄子庖丁(1)为文惠君(2)解牛(3),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4),砉然响然(5),奏刀騞然(6),莫不中音(7):合于《桑林》(8)之舞,乃中《经首》(9)之会(10)。文惠君曰:“譆(11),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12)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13)止而神欲(14)行。依乎天理(15),批(16)大郤(17),导大窾(18),因其固然;枝(19)经(20)肯(21)綮(22)之未尝,而况大軱(23)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24)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5)。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26)。其于游刃(27)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28),吾见其难为,怵然(29)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30)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31)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32)焉。”〔注释〕(1)庖丁:厨师。(2)文惠君:魏国国君梁惠王。(3)解牛:宰牛。(4)踦(yi):一只脚站立,用膝盖尽力地抵住牛的意思。(5)砉(hua)然响然:皮肉相离发出响声。(6)騞(huo):刀解物的声音,其声大于砉。(7)中(zhong)音:合乎音乐节奏。(8)《桑林》:商汤的乐名。(9)《经首》:尧乐《咸池》中的一章。(10)会:节奏。(11)譆:嘻的异体字,犹“啊”。(12)道:从掌握技术进一步体会它的原理。(13)官知:指感觉器官。(14)神欲:指精神活动。(15)天理:指牛的天然结构。(16)批:击,砍。(17)郤:通“隙”,指筋骨连接处的空隙。(18)窾(kuan):空穴,指骨节间的窍穴。(19)枝:筋脉。(20)经:经络。(21)肯:粘着骨头的肉。(22)綮(qing):筋肉聚结处。(23)大軱(gu):大腿骨。(24)族庖:指技术一般的厨师。(25)硎(xing):磨刀石。(26)恢恢乎:宽绰的样子。(27)游刃:转动刀刃。(28)族:这里指筋骨交错之处。(29)怵(chu)然:警惕的样子。(30)謋(huo):骨肉相离的声音。(31)善刀:拭刀。(32)养生:指养生之道。〔鉴赏〕本文首先描绘庖丁解牛的情景。“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组成完整的解牛图。记叙这四个动作,突出了庖丁手脚利索,活画出这位厨师的姿态。以上是描绘庖丁动作的快,下面则是表现他动作的美。“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这就是说屠刀伸进皮肉里,发出的声音,没有不合上拍子的,跟《桑林》舞一样美妙,跟《咸池》乐一样动听。这些都是比附手法。经过比附,形成了夸张,文意也较之上一层有了递进,庖丁的动作不仅熟练,而且富于节奏,具有美感性。文惠君曰:“譆,善哉!技盖至此乎?”文惠君的赞叹,连用两个语气词,是对庖丁绝技的高度赞赏。“技盖至此乎?”本领怎么会这么高明呢?这句发问,开拓了文路,引起了庖丁的议论。庖丁谈到他解牛的经历、经验和感受。“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一开始宰牛的时候,在眼中把牛看成是一头整牛。“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他之所以不再把牛看成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是因为对牛的生理结构已经烂熟于心,它给予庖丁的感觉是可以自由拆卸的零件了。从对整头牛的感受发展到对零碎牛体的感受,实际上反映了庖丁技术的精进。接着,是写庖丁在解牛时的具体的感受。“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庖丁解牛已达到如此高妙的地步,他不是凭五官的感觉来感触牛,而是凭自己的感受来感受牛,在这里,五官的作用已经到达熟透而升华的境地,精神的作用可以说是入乎其妙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庖丁作了自我解释:“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这就是说,要按照对象——牛本来的情形,依据天生的结构,分开自然的缝隙,通过那自然的空当。这是从规律性上阐述问题的。接着,文意形成递进,写了庖丁如何利用空隙,以保存自己。“良庖岁更刀”,每年都得换一把刀,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他是在那里切削。“族庖月更刀”,每月就得换一把刀,又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砍缺了刀口。庖丁用“良庖”和“族庖”作为反衬,来说明自己技法的高超。“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他的这把屠刀,用了有十九年之久,宰杀的牛达几千头之多,但刀刃如新。为什么这位庖丁能使屠刀历久仍如初始时那样锋利呢?这是因为他能在牛身上寻找空隙。庖丁善于发现空隙、寻找空隙、利用空隙,而刀锋并没有空隙那么厚,这样,就“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游刃有余,就能在其间大可回旋了。“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是对上文的总结,揭开了十九年屠牛数千而锋刃如初的根本原因,文章的肌理文路十分清晰。以上庖丁谈的是解牛的一般经验,侧重于寻找空隙。下面庖丁谈的是解牛的特殊经验,着眼于精神专注。“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庖丁不是没有遇到困难,有时也确实碰到不易解决的难题。作者这样写,倒反而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说明庖丁不是神,而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遇到困难,而又善于克服困难的好厨师。作者这样写道:“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活画出庖丁的神情举止。“怵然为戒”,显示出他的高度警惕。“视为止”,目不斜视,视线固定。“行为迟”,行动迟缓,见出细心谨慎。“动刀甚微”,轻轻地下刀。由于这样细心地对待难题,那么,关键也就顷刻解开。“如土委地”,一个比喻,表现了克服困难所带来的成果——牛上的“关键”象坍塌的泥土一样落在地上。接着是一段庖丁克服困难以后欣喜情态的生动描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你看,他提着刀站在那里,四下里张望,那股劲儿真是活灵活现,得意洋洋,然后把刀擦擦干净收藏起来。由初遇困难而始有畏怯,到克服困难而得意非凡,人物情态有变化,文章的层次也出现变化波澜。这篇散文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反映了庄子思想的复杂性。为了把问题说清楚,我们想从这样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庄子论述的原意。庄子的《庖丁解牛》选自内篇《养生主》。所谓“养生主”就是养“生之主”,也就是养精神的意思。那么,如何养精神呢?就是要象“庖丁解牛”那样,善于寻找空隙,集中精神注意,“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避开矛盾,象保护刀刃一样地保护自己。这导源于庄子的世界观和哲学观。二是庄子的这则寓言所提供的客观意义。这则寓言是庄子用以说明自己观点的材料。这段材料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解牛,要掌握牛的内部结构;处理事情,要掌握事物的本来规律。掌握了规律,“依乎天理”,就能适应这种规律,进而妥善地把事情办好。庖丁解牛之所以动作那么快、那么美,是因为他实践得多。实践之初,见“全牛”;实践之后,“未尝见全牛”。多方实践后,十九年屠刀锋利如初,游刃有余地驾驭了事物。这些观点,不是庄子固有的,而是我们从这则寓言材料中引申出来的。这一点,应予注意。《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庄子》“大抵率寓言也”。这则寓言在艺术表现上也是有成就的。它体现了先秦诸子散文的哲理美,而这一哲理美的追求,不是作纯理论思辨,乃是通过某一具体的形象感强烈的故事、画面体现出来。本文前章描述充分,后文论述合理。一开始用十六字:“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写出了解牛时的动人姿态,继之又写出了合舞合乐的美妙。描写出了这一切,文惠君的赞叹才有依据。有文惠君的赞叹,才会有庖丁的议论。这样,文意的承接转合,就显得异常自然。概括描述和集中刻画相结合。庖丁介绍解牛的经验时,对三年前后的感受,十九年用刀的情况,作了概括性的描述。而在概述中又有集中的刻画,例如集中刻画了庖丁解决难题的情景,尤其是难题解决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其得意之情状,跃然于纸面。字数:3357作者:丁章知识来源:吴功正执行主编.古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第128-132页.
出塞古诗的注释和译文。推荐。爱诗词网。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注释】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但使:只要。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飞将: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胡马:指敌方的战马。胡,古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不教:不叫,不让。度:越过。阴山:山名,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境内,汉时匈奴常常从这里南下侵扰中原地区。【大意】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字数:322知识来源:李支舜编著.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51页.
【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出处】唐·李白《古朗月行》。【意思】小时候不知道月亮是什么,把它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里的圆镜,高飞在青云的上端。瑶台:古人想象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诗句写出了儿童对月亮的稚气认识:“白玉盘”、“瑶台镜”比喻既形象又生动,突出了月光的皎洁和形状。“呼”、“疑”两个动词的运用,体现了儿童爱幻想的浪漫心理。【鉴赏】在我小的时候,不认识天空中的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盘子。每当看到它放射出皎洁的月光的时候,又怀疑它是仙人挂在瑶台上的一面明镜,飞上了青天白云之上。诗句用形象的比喻,以“白玉盘”状摹月亮的形状,以“瑶台镜”描绘月亮的光辉,以“飞”字模写月亮的运行状态,以“青云”涂抹月亮的背景。写法新颖巧妙,语言晓畅朴实,形象具体传神,为咏月名句。注:瑶台,神话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月亮银白圆满,高悬夜空。[例]猝不及防,一轮皓皓的满月,这时从车厢顶上掷了下来,掷到澄明的夜空中。“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眼前这轮明月,确如一只温润的“白玉盘”,或是一把闪亮的“瑶台镜”飞在当头的夜空。(刘正成《夜过秦岭》)二、用以形容月亮给人的美丽想象。[例]不唯诗人李白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琼台镜,飞在青云间”的幻思,科学家富兰克林有放风筝时捕捉闪电的契机,就是普通的人,哪一个在童年缺少幻想呢?(毛绮《童年·童心·童趣》)【全诗】《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赏析1】《朗玉行》为乐府旧题,李白采用它,故称《古朗月行》。诗中通过对月的描写,寄寓了政治的慨叹,为时事而发。诗的前四句,从感知出发,追述了小时候对月亮的幼稚简单的认识,把它看成“白玉盘”和“瑶台镜”。既突出了自己当时的那种天真烂漫的稚气和性格,又表现了月亮所具有的神秘性和对人们的吸引力。月亮,作为一种艺术的原型,常常为古代的文人墨客所吟咏,被摄入诗歌创作题材,李白是写咏月诗最多的诗人之一,在内容与手法上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对月亮的描写是完全符合儿童的心理和性格的,诗中连用“呼”、“疑”、“飞”等几个动词,十分生动、贴切,把他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具体地表现出来,运笔不凡,富有趣味。【赏析2】李白一生爱月,写下了许多咏月的佳作。《朗月行》是乐府旧题,郭茂倩《乐府诗集》将此题列入《杂曲歌辞》,刘宋鲍照有《朗月行》一首,内容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此诗在乐府旧题前加一“古”字,而诗的主旨与鲍照之作迥异,显然,李白此作是自铸新意,仅仅套用旧题罢了。诗人开篇先写孩提时代对月亮留下的美好记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多么天真烂漫而又充满瑰丽想象的诗句啊!诗人以“白玉盘”、“瑶台镜”比喻月亮团𪢲的形状和皎洁明亮的颜色、光感,贴切而传神,让人从无限的联想中感受月亮的可爱。又以“呼”、“疑”两字,逼肖地传出儿童初见月亮升起时的新奇感和美好感。这四句诗,看似漫不经心,却是情采交融,令人神往。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出处】唐·李白《古朗月行》。【意思】小时候不知道月亮是什么,把它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里的圆镜,高飞在青云的上端。瑶台:古人想象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诗句写出了儿童对月亮的稚气认识:“白玉盘”、“瑶台镜”比喻既形象又生动,突出了月光的皎洁和形状。“呼”、“疑”两个动词的运用,体现了儿童爱幻想的浪漫心理。【鉴赏】在我小的时候,不认识天空中的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盘子。每当看到它放射出皎洁的月光的时候,又怀疑它是仙人挂在瑶台上的一面明镜,飞上了青天白云之上。诗句用形象的比喻,以“白玉盘”状摹月亮的形状,以“瑶台镜”描绘月亮的光辉,以“飞”字模写月亮的运行状态,以“青云”涂抹月亮的背景。写法新颖巧妙,语言晓畅朴实,形象具体传神,为咏月名句。注:瑶台,神话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月亮银白圆满,高悬夜空。[例]猝不及防,一轮皓皓的满月,这时从车厢顶上掷了下来,掷到澄明的夜空中。“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眼前这轮明月,确如一只温润的“白玉盘”,或是一把闪亮的“瑶台镜”飞在当头的夜空。(刘正成《夜过秦岭》)二、用以形容月亮给人的美丽想象。[例]不唯诗人李白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琼台镜,飞在青云间”的幻思,科学家富兰克林有放风筝时捕捉闪电的契机,就是普通的人,哪一个在童年缺少幻想呢?(毛绮《童年·童心·童趣》)【全诗】《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赏析1】《朗玉行》为乐府旧题,李白采用它,故称《古朗月行》。诗中通过对月的描写,寄寓了政治的慨叹,为时事而发。诗的前四句,从感知出发,追述了小时候对月亮的幼稚简单的认识,把它看成“白玉盘”和“瑶台镜”。既突出了自己当时的那种天真烂漫的稚气和性格,又表现了月亮所具有的神秘性和对人们的吸引力。月亮,作为一种艺术的原型,常常为古代的文人墨客所吟咏,被摄入诗歌创作题材,李白是写咏月诗最多的诗人之一,在内容与手法上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对月亮的描写是完全符合儿童的心理和性格的,诗中连用“呼”、“疑”、“飞”等几个动词,十分生动、贴切,把他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具体地表现出来,运笔不凡,富有趣味。【赏析2】李白一生爱月,写下了许多咏月的佳作。《朗月行》是乐府旧题,郭茂倩《乐府诗集》将此题列入《杂曲歌辞》,刘宋鲍照有《朗月行》一首,内容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此诗在乐府旧题前加一“古”字,而诗的主旨与鲍照之作迥异,显然,李白此作是自铸新意,仅仅套用旧题罢了。诗人开篇先写孩提时代对月亮留下的美好记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多么天真烂漫而又充满瑰丽想象的诗句啊!诗人以“白玉盘”、“瑶台镜”比喻月亮团𪢲的形状和皎洁明亮的颜色、光感,贴切而传神,让人从无限的联想中感受月亮的可爱。又以“呼”、“疑”两字,逼肖地传出儿童初见月亮升起时的新奇感和美好感。这四句诗,看似漫不经心,却是情采交融,令人神往。
【题解】诗题为《春怨》,可见为一首闺怨诗,但绝非一般独居闺妇之怨,由诗中“金屋”一词可以推断,应该是失宠的妃嫔之怨。【全诗】《春怨》.[唐].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注释】①金屋:即黄金屋,极豪华的宫殿。这里指极华丽的宫室。【赏读】诗中通过描写幽禁在深宫中的妇女生活,表达了失宠妃嫔的苦闷、怨恨之情。诗可分为两部分,一二句写的是室内景色:斜阳照纱窗,这样的景色本来易令人伤感,与“金屋无人”相映,更显女主人公的凄凉,如此凄凉的女主人公,怎能不伤心落泪?“日落纱窗”引出“金屋无人”的哀怨。说“日落”又叙“黄昏”强调出暮色之重,道出其人的无奈。尾二句写室外景色。“金屋无人”已经使人很懊恼了,而“寂寞空庭”,直承上句,进一步描写女主人公居所幽深而春情孤苦;同时空庭和春色对比,空庭中人更显寂寞。春晚又引出下句:春晚已是落花满地,令人哀怜。置身如此落花春晚的空庭,无人相伴,望着无人“金屋”,女主人公也只能以泪洗面了。诗人从日暮写到黄昏,从春晚写到落花,从空屋写到空庭,如此重叠渲染,反复吟咏,都是为托出宫人的怨情而故意营造的凄凉孤苦的境界,读了辛酸,令人断肠,再加上诗人把自己的命运暗揉进诗中,借宫人之口道出诗人对身世可悲、青春易逝的慨叹,使得全篇深曲委婉,味中有味。这首诗还运用象征手法来暗点美人迟暮之感。“日落”、“黄昏”,这些都是大好时光即将逝去的象征;而“春欲晚”,“梨花满地”则象征诗中之人已经身老色衰,可见其命运的悲惨,也就更能表现其哀怨之深。这首诗独具一格,看似写景,而在景中又暗暗道出这许多曲委,可见诗人手法不凡。【鉴赏】宫怨诗的内容大抵集中于一点:深宫女子青春虚度的哀愁。刘方平善画,这首诗也如同一幅宫闺图,通过特定时节的环境物候,用烘染之法,极形其凄凉孤寂,深微地刻画宫人的这种幽怀。前人说作者“绝句描绘细腻,妙有含蓄”,《春怨》体现了他的特色。全诗一个画面,两个有机结合的组成部分,时间、空间和画面主体布局分明:前二句是渐近黄昏的时刻,屋中独悲的女子;后二句是将到晚春的季节,庭中满地的梨花。诗中只第二句“泪痕”一词以最具特征性的细节,轻轻勾出宫中怨女的形象,她也是整个画面的中心,其余笔墨全是用来烘托她的怨情的。首句“日落”、“黄昏”是宫人的时间感,大好春光,无从领略,只能从纱窗上默看日晷渐移。一个“渐”字,更传达出青春少女被禁锢的烦恼:“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又是一个难挨的白天送走了!“生怕落花时候近黄昏”(清李雯《虞美人》),又一个恼人的春夜开始了!第二句先借汉武帝“金屋藏娇”的典故点明流泪者的宫人身份;宫禁森严,“泪痕”表现出不敢悲啼、而又难自抑之痛;况且也“无人见”,她与亲人是生死永隔,在宫中则将弃置终身,只能默默地走向毁灭。两句写幽怨凄楚彻骨。“寂寞空庭”句又承“无人”渲染幽独处境,“春欲晚”遥绾“渐黄昏”,再从时间上加重“怨”情,“欲”字隐含着女子惜春的迟暮之感。但第三句也为结句铺没,——“空庭”中的景物主体是那满地的梨花。“梨花”句最婉曲幽深:首先是渲染宫人遭遇。落花不扫门不开者,无人来也。刘禹锡《阿娇怨》写长期受冷落的陈皇后(阿娇)遥望悬测,以为武帝临幸,便即“试开金屋扫庭花”。“梨花满地不开门”正表明这里是君王不到之处,也暗示着宫人一春之中从盼望到绝望的心情。再则,是用象征手法烘衬女子的悲惨命运。司马札《宫怨》:“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宫人的终局也只同空开自落的梨花罢了。但这又不仅是从旁托喻,以寄同情,其中还暗含宫人可能有的拟己自伤的心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红楼梦·葬花吟》),地上的梨花正是不久香消玉殒的自己,“开门”岂不触目惊心?未必只如俞陛云所谓“朱门深掩,安有余绪怜花”(《诗境浅说续编》)而已。此句使景物与人物形象凝合,含情不尽,确是结得很有神韵。体清之深,或许是刘诗“细腻”、“含蓄”的工夫所在吧。
刘方平 春怨。推荐。爱诗词网。【题解】诗题为《春怨》,可见为一首闺怨诗,但绝非一般独居闺妇之怨,由诗中“金屋”一词可以推断,应该是失宠的妃嫔之怨。【全诗】《春怨》.[唐].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注释】①金屋:即黄金屋,极豪华的宫殿。这里指极华丽的宫室。【赏读】诗中通过描写幽禁在深宫中的妇女生活,表达了失宠妃嫔的苦闷、怨恨之情。诗可分为两部分,一二句写的是室内景色:斜阳照纱窗,这样的景色本来易令人伤感,与“金屋无人”相映,更显女主人公的凄凉,如此凄凉的女主人公,怎能不伤心落泪?“日落纱窗”引出“金屋无人”的哀怨。说“日落”又叙“黄昏”强调出暮色之重,道出其人的无奈。尾二句写室外景色。“金屋无人”已经使人很懊恼了,而“寂寞空庭”,直承上句,进一步描写女主人公居所幽深而春情孤苦;同时空庭和春色对比,空庭中人更显寂寞。春晚又引出下句:春晚已是落花满地,令人哀怜。置身如此落花春晚的空庭,无人相伴,望着无人“金屋”,女主人公也只能以泪洗面了。诗人从日暮写到黄昏,从春晚写到落花,从空屋写到空庭,如此重叠渲染,反复吟咏,都是为托出宫人的怨情而故意营造的凄凉孤苦的境界,读了辛酸,令人断肠,再加上诗人把自己的命运暗揉进诗中,借宫人之口道出诗人对身世可悲、青春易逝的慨叹,使得全篇深曲委婉,味中有味。这首诗还运用象征手法来暗点美人迟暮之感。“日落”、“黄昏”,这些都是大好时光即将逝去的象征;而“春欲晚”,“梨花满地”则象征诗中之人已经身老色衰,可见其命运的悲惨,也就更能表现其哀怨之深。这首诗独具一格,看似写景,而在景中又暗暗道出这许多曲委,可见诗人手法不凡。【鉴赏】宫怨诗的内容大抵集中于一点:深宫女子青春虚度的哀愁。刘方平善画,这首诗也如同一幅宫闺图,通过特定时节的环境物候,用烘染之法,极形其凄凉孤寂,深微地刻画宫人的这种幽怀。前人说作者“绝句描绘细腻,妙有含蓄”,《春怨》体现了他的特色。全诗一个画面,两个有机结合的组成部分,时间、空间和画面主体布局分明:前二句是渐近黄昏的时刻,屋中独悲的女子;后二句是将到晚春的季节,庭中满地的梨花。诗中只第二句“泪痕”一词以最具特征性的细节,轻轻勾出宫中怨女的形象,她也是整个画面的中心,其余笔墨全是用来烘托她的怨情的。首句“日落”、“黄昏”是宫人的时间感,大好春光,无从领略,只能从纱窗上默看日晷渐移。一个“渐”字,更传达出青春少女被禁锢的烦恼:“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又是一个难挨的白天送走了!“生怕落花时候近黄昏”(清李雯《虞美人》),又一个恼人的春夜开始了!第二句先借汉武帝“金屋藏娇”的典故点明流泪者的宫人身份;宫禁森严,“泪痕”表现出不敢悲啼、而又难自抑之痛;况且也“无人见”,她与亲人是生死永隔,在宫中则将弃置终身,只能默默地走向毁灭。两句写幽怨凄楚彻骨。“寂寞空庭”句又承“无人”渲染幽独处境,“春欲晚”遥绾“渐黄昏”,再从时间上加重“怨”情,“欲”字隐含着女子惜春的迟暮之感。但第三句也为结句铺没,——“空庭”中的景物主体是那满地的梨花。“梨花”句最婉曲幽深:首先是渲染宫人遭遇。落花不扫门不开者,无人来也。刘禹锡《阿娇怨》写长期受冷落的陈皇后(阿娇)遥望悬测,以为武帝临幸,便即“试开金屋扫庭花”。“梨花满地不开门”正表明这里是君王不到之处,也暗示着宫人一春之中从盼望到绝望的心情。再则,是用象征手法烘衬女子的悲惨命运。司马札《宫怨》:“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宫人的终局也只同空开自落的梨花罢了。但这又不仅是从旁托喻,以寄同情,其中还暗含宫人可能有的拟己自伤的心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红楼梦·葬花吟》),地上的梨花正是不久香消玉殒的自己,“开门”岂不触目惊心?未必只如俞陛云所谓“朱门深掩,安有余绪怜花”(《诗境浅说续编》)而已。此句使景物与人物形象凝合,含情不尽,确是结得很有神韵。体清之深,或许是刘诗“细腻”、“含蓄”的工夫所在吧。
六王毕四海一。推荐。爱诗词网。【注释】选自唐·杜牧《阿房宫赋》。六王:战国末齐、楚、燕、赵、韩、魏六国诸侯。毕:结束,完毕。此指灭亡,即结束了六王的统治。四海:古时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四海之内即指中国。一:统一。蜀山:四川一带的山。兀(wù):原指高而上平,此引申为平秃。指山上的树木被砍光了。阿房:即阿房宫,秦宫苑名,旧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阿房村、古城村、朐家庄一带。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动工修建,至秦二世尚未竣工。项羽进驻秦地后,将其焚毁。出:特出其上,出现。【赏析】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16岁的李湛即皇帝位。这位小皇帝大治宫室,穷奢极欲,沉溺声色,搞得天怒人怨。时年23岁的杜牧对此极为不满,便写了这篇《阿房宫赋》予以讽谏。文章借秦王阿房宫之兴废,以史为鉴,讽时刺世,表现深刻的忧患意识和对历史的沉思。开篇四句,更是气势不凡,显示出作者不凡的笔力:“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意思说:战国时期燕、赵、韩,魏、齐、楚六国被灭,秦始皇统一了天下;蜀山的树被砍光了,阿房宫也建成了。战国时期,六国纷争,逐鹿中原。秦始皇兵出崤谷,席卷天下,将一个纷争割据的中国,归于一统。可以想见,那是一场多么艰辛而又多么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然而作者却举重若轻,仅用六个字,“六王毕,四海一”,便概括得丝丝入扣了;而一座雄伟壮观、耗尽民财民力,修建了多年的阿房宫,也仅用了六个字,“蜀山兀,阿房出”,将之概括得淋漓尽致,准确传神。本句十二个字,字字千钧,突兀峥嵘,有如泰山拔地,气势不凡,不是杜牧这样的大手笔,不能写出如此气象来。你看,一个“毕”字,一个“一”字,便将大秦帝国兵强马壮,国力强盛、无坚不摧的气势彰显无遗。六国灭亡了,江山一统了,在这历史大背景上,蜀山一空、阿房崛起,仅一个“兀”字,一个“出”字,另一种宏大的景象—阿房宫便凸现在人们眼前。秦王锐不可当的时代形势,他的野心与贪婪,不爱惜民力,穷奢极欲的享乐,都在这十二个字中包含进去了。那么,“六王”为什么会“毕”,“四海”为什么能“一”呢?六国之亡,关键何在?这个问题,作者在文中给出了明确答案:“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取掠其人,倚叠如山。”六王骄奢淫逸,已隐含了灭亡的根源,所以,“六王”之“毕”,不在别人,而在自身。“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同样的道理,“蜀山兀,阿房出”,也是内涵丰富。之所以要从蜀山运木料至秦都咸阳,一定是秦陇一带的树木伐光了。自古“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那么,要从蜀地运送那么多木料,不知要役使多少人力物力,经历多少艰难险阻?而要建成阿房宫,又不知要经历多少日月,耗尽多少民脂民膏?昔日“六王”以“不爱其人”而“毕”,如今秦始皇步其后尘,岂不预示着他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么!
《贵妇人画像》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美国小说家詹姆斯(1843—1916)的早期代表作品。女主人公伊莎贝尔侨居英国时先后拒绝了两个青年的求婚,从爱着她的表兄拉尔夫那里得到了他父亲的7万镑遗产。伊莎贝尔得到遗产后去意大利游历,通过梅尔夫人的介绍认识了侨居欧洲的美国人奥斯蒙德。她觉得奥斯蒙德有艺术修养,趣味高雅,就嫁给了他。但婚后发现奥斯蒙德情操低下,只是看中了她继承的遗产才娶她的,她知道自己受了骗。不久,她又发现为她牵线的梅尔夫人原是奥斯蒙德的情妇,还生过一个女儿,现在二人正谋划将这个女儿嫁给曾向伊莎贝尔求婚的沃伯顿伯爵。伊莎贝尔阻止了他们的阴谋,但没有同奥斯蒙德离婚,而是“骄傲地”在意大利生活下去。
贵妇人画像。推荐。爱诗词网。《贵妇人画像》外国文学作品简析美国小说家詹姆斯(1843—1916)的早期代表作品。女主人公伊莎贝尔侨居英国时先后拒绝了两个青年的求婚,从爱着她的表兄拉尔夫那里得到了他父亲的7万镑遗产。伊莎贝尔得到遗产后去意大利游历,通过梅尔夫人的介绍认识了侨居欧洲的美国人奥斯蒙德。她觉得奥斯蒙德有艺术修养,趣味高雅,就嫁给了他。但婚后发现奥斯蒙德情操低下,只是看中了她继承的遗产才娶她的,她知道自己受了骗。不久,她又发现为她牵线的梅尔夫人原是奥斯蒙德的情妇,还生过一个女儿,现在二人正谋划将这个女儿嫁给曾向伊莎贝尔求婚的沃伯顿伯爵。伊莎贝尔阻止了他们的阴谋,但没有同奥斯蒙德离婚,而是“骄傲地”在意大利生活下去。作品通过女主人公不断选择自己命运的经历,表现了美国大资产阶级及其子女在和欧洲封建贵族的接触过程中互相吸引和互相抵触的主题。伊莎贝尔是一个暴发的人物,有钱而没有文化教养,却天真单纯;奥斯蒙德及其它求婚者则是破落弟子,有文化教养而没有钱,却世故诡诈。作者通过人物的内心活动的描写,恰当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小说中伊莎贝尔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她酷爱自由,自信心强,但也多浪漫幻想;她知识贫乏,理想却膨胀,她的信心既是天真无邪的,又是专横独断的,这是一个接近希腊悲剧的性格,有着英雄的品质和致命的弱点。伊莎贝尔不幸的婚后生活使她逐渐成熟起来,她看穿了奥斯蒙德阴暗的灵魂,对梅尔夫人的认识也逐渐加深。但是她并没有离开她恶魔似的丈夫,她认为,一个女人犯下这样的错误,补救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以高度的英雄气概毫不迟疑地把它接受下来,这表现出她性格中的清教徒倾向。奥斯蒙德是小说中的反面人物,他深受欧洲文化的熏陶,文化修养极为浮表,他一无所有,也一事无成,和伊莎贝尔的结合更暴露出他灵魂的肮脏。作品还通过他和梅尔谋划把女儿嫁给伯爵的情节,对他的品德和为人进行了进一步揭露。小说具有詹姆斯心理描写的特色。作者在小说中着重描绘的是伊莎贝尔在故事各个发展阶段的内心反应,例如她对独立性格的自我欣赏,对每个追求者的认识和内心评判,发现自己受骗后对周围各种人物的重新思考。作者精微地描绘了她对环境认识的由模糊到清晰的全部过程,表现出每次认识给她带来的启示。小说情节安排也比较引人入胜,富于戏剧性,如梅尔夫人和奥斯蒙特密谈恰好被伊莎贝尔撞见,企图将女儿嫁给伯爵的阴谋恰好暴露了奥斯蒙特与梅尔夫人的奸情等等,都表现出作者独到的艺术匠心。此外,小说中流淌着的富于诗意的情感也为之增添了更多的魅力。詹姆斯的创作为西方小说技巧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他也是西方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创始人之一。
(下乾上坤)泰:小往大来;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妻上夫下。推荐。爱诗词网。(下乾上坤)泰:小往大来;吉,亨。《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象》曰:“‘无往不复’,无地际也。”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注释〕 泰:通,表示天地之气、阴阳之气相通。 小:指的是坤阴,即此卦之上卦或外卦(即泰卦上面三根爻构成的卦象)。大:指的是乾阳,即此卦之下卦或内卦(即泰卦下面三根爻构成的卦象)。小往大来:阴本来在下,由下而上,故曰“往”;阳本来在上,由上而下,故曰“来”。小往大来有阴阳相遇、相交、相通之象。 内:指泰卦下面三根阳爻构成的内卦,是为乾卦。外:指泰卦上面三根阴爻构成的外卦,是为坤卦。 后:君主。财:借为“裁”,剪裁。财成:以适当的举措来实现。 辅相:辅助。天地之宜:天地山川适时出现或产生的事物。 左右:支配。 茅:茅草。茹:茅根。以:及。汇:同类。茅草及其同类是危害庄稼生长的杂草,这里比喻为危害国家生存的势力。 志在外:志在征讨外邦。 包:借为瓠,即今之葫芦。荒:又空又大。 冯(píng)河:浮水渡河,这里是说将大葫芦缚于腰间渡河。 遐(xiá):远。遗:遗弃。 朋亡:汉帛书《周易》作“弗忘”,古代“亡”、“忘”通用,因此“弗忘”可以解为朋友未死,也可解为不忘记。 得尚:得到奖赏。中行:途中。一说“中行”为人名。 以光大:(得到奖赏)是因为帮助朋友渡河的行为表现了崇高的品质。 陂(bēi):倾斜的坡。 复:返回。 咎(jiù):凶。 恤:忧虑,担心。孚:诚信,一说即“俘”字,俘虏。 天地际:天地之法则。 翩翩:鸟疾飞的样子,形容人的游荡。 戒:戒备。孚:这里意为被掠夺。 实:财物。失实:失去财物。 不戒以孚:《象传》把这句爻辞解读为“不以诚信给以告戒”。 中心:内心。愿:借为“傆”,狡猾之义。 帝乙:殷代君主,名乙,纣王之父。归:嫁。妹:少女。以:因而。祉:福。帝乙嫁女于周文王,周邦因而得福。 中:正。愿:愿望。 复:同“覆”,倾倒。隍:城下沟,即护城河。 用师:用兵。 告命:请命。 吝:难。 命:用兵的命令。〔鉴赏〕 泰卦是《周易》的第十一卦,在六十四卦中具有特别的意义。首先从卦象来看,可以把它看成是由两个三爻卦构成的,即由下乾和上坤构成。我们知道,乾卦代表天,代表支配的方面,如君、父、夫;而坤代表地,代表被支配的方面,如臣、子、妻。在传统观念中,君尊臣卑,父尊子卑,夫尊妻卑。如果按照上下的次序排列,则应当是君上臣下,父上子下,夫上妻下。但是有趣的是,在泰卦中这种位置完全颠倒过来了。阳上阴下变成了阳下阴上,人们可以把这种卦象理解为表示臣上君下,子上父下,妻上夫下。当然,卦象排列有它自己的法则和规律,六根爻有六十四种排列方法,因而出现六十四卦。如果完全按照符号的排列法则,总是会出现这样的卦象:即下面三根爻全为阳,上面三根爻全为阴,这是不足为奇的。不过根据传统观念,似乎应当给这样的卦象下一条否定性的、或不吉利的断语。然而,真正令人惊讶的是,《易经》竟然给这一卦象肯定性的、吉祥的卦名“泰”,因为“泰”字常常同“太平”、“至高无上”、“至尊”等义相联系。卦辞也说是“吉,亨”。其爻辞大都言吉利。可见泰卦是对传统观念的一个挑战。尽管《周易》并没有提出要彻底地颠覆现存的尊卑等级秩序,但是它不把这种秩序看成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视为动态的。从卦、爻辞所表达的意义来看,泰卦可以说是在中国最早以文字的形式表述了对立统一和物极必反的法则。虽然在《周易》和中国其他古籍中包含了极其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但是古代第一次以最明确、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这一世界最普遍的法则是泰卦“九三”爻辞:“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这二句话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相反相成。平与斜坡(陂)本来是相反的地形,往与返(复)也是相反方向的行走,但是《易经》把这些互相排斥的方面统一起来了。“无平不陂”可以理解为无论多么平坦的一块地区总是会有或高或低的地段存在,就是说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平坦、没有任何高低起伏的地形。而“无往不复”可以解释为一次旅行,不可能只有“往”而没有“返”,也不可能只有“返”而没有“往”。因此没有“往”就没有“复”,没有“复”也就没有“往”。其二是事物向其相反的方向变化,即物极必反。一块相对而言比较平坦的土地延续一段地区以后,总是会出现斜坡,变得不平坦,反之亦然。出行抵达目的地以后就要朝相反的方向走,返回。这里“无……不……”的句型既是表示强调的语气,同时也是着重指明没有例外,说明事物的这种存在方式和运动变化的这种趋势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因此“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不是随意选择的卜辞,这句爻辞所举的事例虽是日常生活中普通的事例,却是一种哲学思维的表达形式。它也不是一般地表达生活哲理的格言,联系到泰卦的卦象,可以看到《易经》明显地赋予这句话的内容以世界普遍法则的意义。它与卦辞的意义完全一致。“小往大来”所描述的泰卦中,“小”与“大”这两个对立面、“往”与“来”这一对矛盾都统一于一个完整的卦象中。可见泰卦揭示了对立统一法则的三个基本点,第一,一个统一的事物或过程存在两个相反的方面;第二,对立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第三,对立面的相互转化。乾卦的爻辞只描绘一个事物,即龙,与此不同,泰卦的爻辞讲到了几件事,它们虽不相关,但是细加分析,也都与“无平不陂,无往不复”的道理相通。它们都表明事物的状况不是固定不变的,总是会向着与其原来状况相反的方向变化,或是向好,或是变坏,关键在于人们自己的主观努力。“初九:拔茅茹,以其汇”,是说现在敌人气焰嚣张,构成了威胁,但是就像把茅草连根拔去庄稼就会茁壮成长一样,只要发扬大无畏的精神,不怕牺牲,英勇作战,把敌人彻底消灭掉,天下也就太平了。“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这是说渡过大河很危险,本是件让人担忧的事情,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关心别人的安危,帮助朋友渡河,最终不仅化险为夷,而且还得到奖赏。“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则是讲相反的情况,一户人家本来富裕,但后来骄奢淫逸,无所事事,自然也无所用心,最后被邻居掠夺,走向没落。“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这里所喻示的是,当原来是人们安全的依靠(城墙)现在垮掉了,表明内部出了问题,事态将要严重恶化,因此必须十分谨慎,绝对不可冒险向外扩张,要兢兢业业,整顿内部,逐步转变局势。所有这些爻辞如果只是从字面上去把握,其意义就显得十分肤浅,甚至会完全当作卜辞看待。但是如果把它们同“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中的道理联系起来思索,我们就能通过它们逐步领会《周易》的出神入化的智慧。
宋词典故·华胥梦
【出典】《列子·黄帝》:“(黄帝)忧天下之不治……退而间居大庭之馆,斋心服形,三月不亲政事。昼寝而梦,游于华胥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师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黄帝既寤,怡然自得……曰:‘……今知至道不可以情求矣。朕知之矣!朕得之矣!……’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之国。”
华胥梦。推荐。爱诗词网。宋词典故·华胥梦【出典】《列子·黄帝》:“(黄帝)忧天下之不治……退而间居大庭之馆,斋心服形,三月不亲政事。昼寝而梦,游于华胥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师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黄帝既寤,怡然自得……曰:‘……今知至道不可以情求矣。朕知之矣!朕得之矣!……’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之国。”【释义】《列子》寓言中的黄帝寻求治国之道,昼寝入梦,至华胥国,见到一个自然无为的世界。醒后据以治国,天下大治。宋词中常用此典喻指醉乡、梦境或理想的境界。【例句】①华胥梦断人何处?听得莺啼红树。(苏轼《桃源忆故人·暮春》310)这里用本典叙写从梦境醒来。②陶陶兀兀,尊前是我华胥国。(黄庭坚《醉落魄·旧有醉醒醒醉一曲……》395)这里用本典谓醉乡是自己追求的理想境界。③休休,醉乡歧路,华胥蓬岛。(黄庭坚《逍遥乐》[春意渐归芳草]406)这里以“华胥”比拟醉后的境界。④瓮中春色,枕上华胥,便是长生。(苏庠《诉衷情·渔父家风,醉中赠韦道士》657)这里以“华胥”喻指进入梦乡。⑤满引一尊明月里,微风起,萧然真在华胥氏。(米友仁《渔家傲》[从古荆溪名胜地]729)这里用本典表现月下饮酒,闲适自乐的感受。⑥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赵鼎《鹧鸪天·建康上元作》944)作者南度后,追怀北宋繁盛的景象,句中用本典抒发往事如梦的悲慨。⑦绮罗人散金猊冷,醉魂到、华胥深处。(李弥逊《花心动·七夕》1053)这里用本典叙写进入醉乡。⑧屈指十三秋,恍若华胥梦,无语下西楼。(葛郯《水调歌头》[青铜昏水面]1547)这里用本典抒发往事如梦的感慨。⑨竹床能几尺,上有华胥国。(辛弃疾《菩萨蛮·昼眠秋水》1928)这里用本典叙写昼眠入梦。⑩客有过门投贽,道先生访华胥氏。(刘克庄《水龙吟·己亥自寿二首》其一2619)作者不愿会客,词中以“访华胥氏”喻指入睡,叙写嘱童仆以主人入睡挡驾。
苟利社稷。推荐。爱诗词网。子产曰:“苟利社稷,死生以之①。且吾闻为善者不改其度②,故能有济也。民不可逞③,度不可改。”(《左传·昭公四年》)注释①死生以之:以,由;意思是已将生死置之度外。②度:法制。③逞:放纵。译文子产说:“如果有利于国家,我将置生死而不顾。而且我听说,要做好事的只有不改变他的法制,才能够有所成功。所以,百姓不能放纵,法制不可更改。”感悟无欲则刚。子产的气魄和胆量正是来源于他的公正与无私。正因为子产时时处处以社稷为重,他才敢为天下先,大胆改革,从而给郑国带来了崭新气象,也成就了他著名政治家的千古英名。
亦称神娼,指为神服役而供神的代表者淫乐的妇女。此俗主要流行于古代近东地区。又称神娼。在近东叙利亚、迦南等许多地方,普通有身份的女人常到寺院去与祭司或偶然相遇的陌生人性交。另一方面,那些女祭司本身也是专职圣娼。这种风俗可能起源于原始人类通过上帝的恩赐,使得女人生育,或用巫术,使得庄稼丰收的目的。
圣娼。推荐。爱诗词网。亦称神娼,指为神服役而供神的代表者淫乐的妇女。此俗主要流行于古代近东地区。又称神娼。在近东叙利亚、迦南等许多地方,普通有身份的女人常到寺院去与祭司或偶然相遇的陌生人性交。另一方面,那些女祭司本身也是专职圣娼。这种风俗可能起源于原始人类通过上帝的恩赐,使得女人生育,或用巫术,使得庄稼丰收的目的。
【名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注释与译文]三国时东吴名将吕蒙听从孙权的劝勉,在繁忙的军务中专心地钻研史书、兵书,学识上很有长进,受到鲁肃的钦佩和称赞。这两句是吕蒙的话,大意是:男儿相别三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相看待了。这句话用以形容人学识才干的迅速提高。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推荐。爱诗词网。【名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注释与译文]三国时东吴名将吕蒙听从孙权的劝勉,在繁忙的军务中专心地钻研史书、兵书,学识上很有长进,受到鲁肃的钦佩和称赞。这两句是吕蒙的话,大意是:男儿相别三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相看待了。这句话用以形容人学识才干的迅速提高。参考文献《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虞溥《江表传》
宋词典故·旄头
【出典】《史记》卷二七《天官书》:“昴曰髦头,胡星也。”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昴七星为髦头,胡星,亦为狱事。明,天下狱讼平;暗为刑罚滥。六星明与大星等,大水且至,其兵大起;摇动若跳跃者,胡兵大起;一星不见,皆兵之忧也。”
旄头。推荐。爱诗词网。宋词典故·旄头【出典】《史记》卷二七《天官书》:“昴曰髦头,胡星也。”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昴七星为髦头,胡星,亦为狱事。明,天下狱讼平;暗为刑罚滥。六星明与大星等,大水且至,其兵大起;摇动若跳跃者,胡兵大起;一星不见,皆兵之忧也。”【释义】旄头,即髦头,指昴星。古人认为它是胡星,它的摇动是“胡兵大起”的征象。后因以“旄头”为咏民族战争的典故。【例句】①北望旄头今已灭,河汉淡,两台星。(赵彦端《江城子·上张帅》1460)这里以“旄头灭”代指金兵战败,赞颂张帅的战绩。②飞箭集,旄头坠,长围掩,郭东倾。(刘褒《六州歌头·上广西张帅》2124)这里以“旄头坠”代指敌军被击败。③谈笑里、旄头泛扫,斗杓旋斡。(刘克庄《满江红·傅相生日癸亥》2618)这里以“旄头”喻指元兵,谓傅相在谈笑之中即可使元兵消灭,意在赞颂他的军事指挥才能。④喜奎星来聚,旄头都扫。(刘克庄《满江红》[礼乐衣冠]2619)这里用以点出对方消灭金兵的功绩。⑤见说旄头星落,半夜天骄陨坠,玉垒阵云收。(吴潜《水调歌头·和梅翁韵预赋山中乐,己未中秋中浣书于老香堂》其四2769)这里以“旄头”与“天骄”对举,当是指该年元宪宗蒙哥攻宋受阻,在四川合川城下死去。⑥贯索旄头息焰,斗极泰阶动色,归佐太平基。(李曾伯《水调歌头·戊申送厉守赴濡须漕》2800)这里以“旄头息焰”指金国灭亡,表现欣喜之情。
李贺 南园。推荐。爱诗词网。【唐】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注释】南园:南园是李贺家中读书的地方。吴钩:刀名,刃稍弯。关山五十州:泛指当时藩镇割据地区。凌烟阁:阁楼名,在唐朝首都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在阁上画了24位开国功臣的像。若个:哪个。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指很高的爵位。【鉴赏导示】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人,出身于一个没落的皇家后裔家庭。他少年聪敏,七岁能诗,很早就显露出出众的文学才能,曾受到韩愈等人的赏识。但因其父名晋肃,“晋”与“进”同音,应当避讳,不得举进士。因此,仕途很失意,只做过九品小官奉礼郎,生活穷愁,心情忧郁,加之体弱多病疾,卒时年仅二十七岁。李贺辞官回乡后,在南园读书时曾写下写景咏怀的《南园》组诗十三首,这是第五首。【鉴赏】这首诗,诗人抒发了决心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同时也流露出求仕不得、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首句既是泛问,也是自问:大丈夫为何不佩剑带刀,驰骋沙场呢?当时,唐王朝国力开始衰退,黄河南北五十余州的藩镇不再服从朝廷的管辖,吐蕃、回纥又不断地侵犯边境。社会动荡。此时李贺已辞去奉礼郎的职务,在仕途上很失意。这使他转而想通过以军功报国来求取功名,于是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发出了“男儿何不带吴钩”的诘问。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气势磅礴,写出了诗人决心从军的目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希望实现国家统一的爱国之情。一个“取”字,有轻而易举之意,表现了诗人对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自信。“何不”二字,既表现出诗人从戎报国的坚决态度,也流露出怀才不遇、入仕不得的愤懑情绪。“请君暂上凌云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两句,道出了诗人疾呼“带吴钩”的目的,意思是说,请你登上凌烟阁去看看,有哪个读书人曾被皇帝画像封侯呢?言外之意是:只有效命于疆场才能建功立业,当个书生岂能有什么作为?在当时的封建时代里,绘图凌烟阁被认为是最高的荣耀,曾被画像的二十四位功臣皆是在沙场上搏击出来的英雄。显然,诗人之所以呼吁“带吴钩”去效命于疆场,既是鼓励别人,更是鞭策自己能像凌烟阁上的功臣一样建树功名。这里,李贺抒发了旷世之才却不能为世所用的愤慨。总观全诗,诗人既抒发了身居南园、心系国家,渴望为国效力,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壮志,又表达了诗人想建功立业,改变自己怀才不遇命运的迫切愿望,同时还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感慨和不平。全诗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直抒胸臆,一气呵成,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表达得淋漓酣畅。读来给人一种意蕴深长、韵味无穷的艺术感受。【鉴赏要点】[1]名句:请君暂上凌云阁,若个书生万户侯。[2]感情激越、气势磅礴。[3]意蕴深长韵味无穷。
【名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与译文]等闲,轻易。这两句是说:到处都能认出春风的面容,因为万紫千红的景色,都是由春光点染而成。后一句诗精炼概括地描绘了春天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的景象。现在常引用它来形容大好形势或丰富多彩的事物。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推荐。爱诗词网。【名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注释与译文]等闲,轻易。这两句是说:到处都能认出春风的面容,因为万紫千红的景色,都是由春光点染而成。后一句诗精炼概括地描绘了春天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的景象。现在常引用它来形容大好形势或丰富多彩的事物。参考文献(宋)朱熹《春日》
【作品提要】
征战凯旋的熙德,被听信奸臣谗言的国王流放。熙德在流放期间率部征战,他英勇无敌,在战斗中屡建奇功,并表现出慷慨的美德。熙德攻下了被摩尔人占领的巴伦西亚城,妻女前来团聚。两个贵族公子向熙德的两个女儿求婚并得到国王应允,熙德碍于国王的情面勉强接受。两公子贪生怕死,受到熙德部下讥笑。两公子怀恨在心,他们伪称携妻回卡里翁,熙德命侄子穆尼奥斯护送。行至科尔佩斯橡树林中时,两公子将妻子打得半死后遗弃了她们,幸得穆尼奥斯相救才幸免于难。熙德向国王要求伸张正义,并向两公子挑战决斗以报仇雪耻。同时,纳瓦拉和阿拉贡的两个王子向熙德的女儿求婚并获准。最终熙德的三位骑士战胜了两公子及他们的哥哥,熙德的女儿们也与两位王子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作品选录】
熙德之歌。推荐。爱诗词网。【作品提要】征战凯旋的熙德,被听信奸臣谗言的国王流放。熙德在流放期间率部征战,他英勇无敌,在战斗中屡建奇功,并表现出慷慨的美德。熙德攻下了被摩尔人占领的巴伦西亚城,妻女前来团聚。两个贵族公子向熙德的两个女儿求婚并得到国王应允,熙德碍于国王的情面勉强接受。两公子贪生怕死,受到熙德部下讥笑。两公子怀恨在心,他们伪称携妻回卡里翁,熙德命侄子穆尼奥斯护送。行至科尔佩斯橡树林中时,两公子将妻子打得半死后遗弃了她们,幸得穆尼奥斯相救才幸免于难。熙德向国王要求伸张正义,并向两公子挑战决斗以报仇雪耻。同时,纳瓦拉和阿拉贡的两个王子向熙德的女儿求婚并获准。最终熙德的三位骑士战胜了两公子及他们的哥哥,熙德的女儿们也与两位王子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作品选录】第一歌 熙德被放逐一熙德召集家臣;他们跟他一起流放(此处失缺部分继续补以《二十国王编年史》;接之,则补以本歌的一种改编本的诗句)——熙德告别比瓦尔(佩尔德罗·阿瓦德的手抄本从此处开始)熙德派人把亲属和家臣全都找来,告诉他们国王如何命令他彻底离开国境,并且只给了九天的限期;他想知道谁愿意随同他一道走,谁愿意留下来。 “跟我走的,愿天主给他们好报,想留下的,我也愿他们愉快地与我分离。” 于是,熙德的表弟阿尔瓦尔·法涅斯说道:“熙德啊!走遍荒野和闹市,我们都将跟随您,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与您永不分离;跟着您,我们耗尽骡马,也在所不惜,也不惜用尽我们的财物和呢衣,我们永远是您的忠实的仆隶。” 堂阿尔瓦尔的话,所有的人都同意;熙德听了,心里也非常感激…… 熙德离开比巴尔向布尔戈斯进发,遗下空无一人荒凉的府邸。他的热泪夺眶而出落下如珠,他转回头对府邸不停地张望。看那大门敞开,没有锁上,衣架空着,没有皮袍也没有外衣看不见心爱的猎鹰和蜕换羽毛的雕鹗。熙德长吁一口气,因为心头忧郁,感到压抑。他用严正而克制的语气说:“我天上的父啊,荣誉归于你!狠心的敌人陷害我,设下这凶狠的毒计!”二往布尔戈斯途中的征兆 时而以马刺踢马,时而放松缰绳。他们走出比瓦尔时见到一只乌鸦飞在右边,可是进布尔戈斯的时候,乌鸦已在左边飞行①。熙德晃一晃头,又把肩膀耸一耸:“勇敢些,阿尔瓦尔!咱们被迫离开咱们的土地;但是咱们决心满载荣誉再回卡斯蒂利亚城。”三熙德进入布尔戈斯 熙德鲁伊·迪亚斯进了布尔戈斯城,有六十面枪旗随从。布尔戈斯的男男女女,有的走出门,有的从窗口探头见识英雄。他们流着泪,万分悲痛。所有的人都异口同声:“主啊!如果主君贤明,他该是多好的辅相佐卿!”四没有人让熙德留宿——只有一个女孩同他说话,叫他离去——熙德不得已在城外的沙滩上扎营 人们本来都乐意留他住下,但谁也不敢应承:他们都知道国王阿方索十分恨他。昨夜诏书已下达布尔戈斯城,上面有严厉的通告,还盖着堂堂大印:不准任何人留宿熙德鲁伊·迪亚斯。谁要留他,应该懂得国王的谕旨:财产要被没收,还要失掉一双眼睛,躯体和灵魂也不能得救和超升。基督教徒们隐忍着深沉的悲痛,避开熙德,默不作声。 康佩阿多尔走向他的老客栈。走近客栈,看见大门紧紧闭关,门内的人因害怕阿方索国王,都下了决心:除非他破门而入,决不开门。熙德的人大声呼喊,门里面的人都不愿答话。熙德用马刺踢了一下马,走到大门前,一只脚脱下马镫,使劲踢门,但是大门还是不开,仍旧关得紧紧。 一个九岁的小女孩走到他跟前立停,开言道:“康佩阿多尔啊!您在吉时良辰佩上剑②!国王有禁令,昨夜发来了诏书:上面有严厉的警告,还有堂堂的大印,我们都不敢给您开门,让您栖身;否则我们将失掉财帛和房屋,而且还要丢掉双目。熙德啊!就是我们遭了殃,您也得不到好处。但愿仁慈的主以他的圣德把您保护。”小女孩说罢转身回家。熙德看到国王对他已恩断义绝,于是离开客栈,快马加鞭穿过布尔戈斯城,走到圣马利亚教堂,他立刻下了马;他双膝跪倒,虔诚祈祷。祷告完毕,重新上了马;出了教堂门,接着渡过阿朗逊河。他在就近的沙滩上停住,并下令扎营,自己也下了马。在吉时良辰挂剑的熙德鲁伊·迪亚斯啊,在沙滩上过宿,因为没有人敢在家中留他。忠实的随员们环绕在他身边,熙德就这样过宿,如同在荒山一般。他被禁止在布尔戈斯城内购买任何可以充饥的东西;人们连一文钱的食物也不敢卖给他。五马丁·安托利内斯从布尔戈斯来给熙德送食品 马丁·安托利内斯,温文敦厚的布尔戈斯人,给熙德和他的随从们送来面包和酒;这不是市上买的,因为他家里有,并且还为他们准备了征途必需的食粮。完美的熙德康佩阿多尔和他所有的随从都高兴异常。 马丁·安托利内斯开了言,诸位且听他说什么:“生在吉时良辰的康佩阿多尔啊,今晚咱们在这儿歇息,明天一早就要出发,我将因侍奉了您而被告发,在国王阿方索盛怒下,我定遭罪受罚。但跟您一起逃走,健康的活着,国王早晚会像朋友一样待我;若非如此,我把留下的一切看作一钱不值。”第二歌 熙德的女儿们的婚礼六十四熙德向巴伦西亚的土地进军 比瓦尔的熙德的英雄事迹在这儿再开始演唱:他远离了萨拉戈萨的土地,远离了韦萨和蒙塔尔万的田庄,也已经进驻过奥洛考码头,现在又开始边打边行奔向那咸水的海洋,奔向那日出的东方。熙德把赫里卡、翁达和阿尔梅纳拉夺到手中,又占领了布里亚纳的全境。六十五占领穆尔维埃德罗 保佑熙德的是造物主,他是天上的主公,在他的庇佑下,熙德把穆尔维埃德罗占领。熙德感到受到上帝的佑宠。这时恐惧的气氛已笼罩着巴伦西亚全城。六十六巴伦西亚的摩尔人包围熙德——熙德召集他的人——演说 各位知道,巴伦西亚人怏怏不乐,异常忧心:他们商定把熙德围困。他们连夜行军,直到次日拂晓时分,扎营在穆尔维埃德罗附近。发现了他们,熙德惊奇非常:“感谢你,灵魂之父!我们在他们的土地上造成各种损伤,喝了他们的酒,吃了他们的粮;但现在他们既然来包围我们,我们那样做也就应当,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只好打仗!送信给那些应该援助咱们的人,一些信送到赫里卡,向奥洛卡也要发信,从那里再传往翁达,然后直到阿尔梅纳拉市镇,叫布里亚纳人也赶快来临。咱们就要开始疆场上的战斗,我相信上帝会对咱们倍加保佑。” 到了第三天,集中了各路人马,于是,那生在吉时良辰的人讲了话:“各部队!造物主拯救你们,现在听我讲话,咱们离开了纯洁的基督教领域之后,——咱们并不愿离开它,而是没有别的办法——感谢上帝,咱们的事一帆风顺。现在巴伦西亚人既已包围了咱们,如果咱们想在这儿的土地上生存,咱们就必须要惩罚这些人。”六十七熙德讲话的结语 “当夜晚退去而清晨来临的时分,大家要准备好马匹并把武器握紧;咱们要去攻打敌军,作为被流放的异乡人,在战场上就会看出谁无愧于饷金。”六十八米纳雅献作战计划——熙德再次得胜疆场——攻占塞波利亚 米纳雅·阿尔瓦尔·法涅斯说了话,各位请听:“康佩阿多尔,我们要做您乐意的事情。我不向您多要求,请派给我骑士一百名;您同其余的人打先锋,毫无疑问,您会杀得英勇;同时,我和一百名骑士从另一侧进攻;我信仰上帝,这场战斗咱们会取胜。”这番话使康佩阿多尔非常高兴。他们开始武装,这时已经是黎明,他们每人都清楚地知道应做的事情。 披着曙光,熙德奋勇杀敌向前冲:“以造物主和圣徒圣雅各之名,骑士们,杀敌要果敢不留情,比瓦尔的熙德鲁伊·迪亚斯就是我的名!” 各位看,多少马缰绳被扯断,多少马桩被连根拔起,多少马桩被折断。摩尔人依仗人多,妄图重整队伍,但这时,阿尔瓦尔·法涅斯又从另一侧打入,摩尔人顾不得败阵的苦痛,他们能跑的都在尽快逃命。在追击中,斩了那两个摩尔人首领,追击直达巴伦西亚城。熙德获得的战利品十分丰盛,他们搜索了战场然后回营,他们带着战利品进入穆尔维埃德罗城,这使那儿掀起一片欢腾。他们占领了塞波利亚,又向前伸展了些许地方;巴伦西亚人不知所措,城内人心惶惶,各位知道,熙德的威名震动四方。九十四熙德应允主教杀头阵 白昼退去,开始进入夜晚,基督教徒都在准备作战,毫不怠慢。黎明之前,鸡叫二遍,堂赫罗尼莫主教为他们做弥撒,弥撒做后,又为他们免罪:“谁在这儿面对面同敌人作战而死去,我免除他的罪,上帝会把他的灵魂收取。” 主教还说:“熙德堂罗德里戈,您在好时辰佩戴宝剑,今早我为您做了弥撒,求您赐我恩宠吧:请派我上头阵冲杀!”“同意您担当此任。”康佩阿多尔回答。九十五基督教徒出战——尤塞弗被击败——不寻常的战利品——熙德问候妻女——赏赐希梅娜的侍女们——分战利品 全体武装后,都从瓜尔托塔楼之间走出城。熙德不断地向随从们谆谆号令。留下守卫城门的人也都非常机警。接着,熙德纵身跃上巴比埃卡,他的好坐骑——各种马饰披戴齐整。 熙德的大旗高高地举过了巴伦西亚城,熙德率领战士三千七百名,勇敢地冲杀来敌五万名;阿尔瓦尔·法涅斯·米纳雅从另一面进攻,遵从造物主的意旨,他们要把敌人战胜。 熙德先使用长矛,然后伸手把宝剑握手中,他杀的摩尔人多得数不清;鲜血顺着小肘流下似泉涌。熙德向尤塞弗国王三次砍杀,尤塞弗躲过了剑,拨马而逃,他钻进了库利埃拉——宫殿式的城堡;比瓦尔的熙德和他的勇敢的随从,紧紧追击到此城。然后,在好时辰出生的人从此地转回程。他为了所获得的战果高兴;他还对巴比埃卡从头至尾称赞连声。全部战利品都落入他们手中。他们已经清点过:在五万名摩尔人中,只有一百零四名死里逃生。熙德的部队已经夺取了敌营,他们获得了三千金、银马克,另有别的财宝数不清。熙德和他的部下都高兴:主保佑他们战胜了敌营。既然已经打败了摩洛哥国王,熙德就把米纳雅留下料理一切事情,他自己率领一百名骑士回到巴伦西亚城。他卸了戎装,也脱下了束紧帽,手持宝剑、骑着巴比埃卡进了城。 正在等候他的贵妇们把他接迎,熙德到她们面前勒马留停:“女主人们,我向你们鞠躬,我为你们赢得了巨大光荣。你们留守巴伦西亚城,我在疆场得胜;这一切都由上帝和诸圣徒的意旨注定,你们刚来到,主就赐了这些战利品。你们看,血染宝剑,战马汗淋淋;我们就这样在战场上打败摩尔人。恳求主保佑你们长寿,你们会享有荣誉,将有更多部属吻你们的手。”说完这番话,熙德下马。看到熙德下马、脚落地,侍女们、他的女儿们和高贵的妻,都在熙德面前跪下:“我们都受您的恩,愿主保佑您享有更长的年华!” 她们跟随着熙德进入府邸,在熙德身旁她们都坐上珍贵的长椅。“堂娜希梅娜,我的妻,您不是向我要求过吗?我现在就让您的侍女们同我的家臣们结婚;您带来了她们,她们都对您服侍很殷勤,我赠送她们每人两百马克作礼品,要让卡斯蒂利亚的人知道她们侍奉的是什么主人。至于女儿们的婚事,要从容再论。”众侍女都站起来去把熙德的手亲吻,于是全府邸都在异常的欢乐中浸沉。熙德怎样说,大家就都怎样遵循。 米纳雅·阿尔瓦尔·法涅斯和他手下所有的人,在郊外战场上清点、登记战利品:有武器、珍贵的衣物和帐篷,他们得的财物真是太丰盛,我只能把最主要的说给大家听一听:到底一共多少马匹,他们自己也数不清,因为很多马脱缰而逃,没有人手把它们收留;另外,还有些马已被当地的摩尔人牵走;尽管如此,还有一千匹精选的好马,落入著名的康佩阿多尔手中!熙德分得了如此大量的战利品;其余的人也都对自己得的份额感到称心。熙德和他的家臣们,获得了很多精雕的营柱和贵重的帐篷;其中最精美的是摩洛哥国王的帐篷:两支雕金的营柱把它支撑。著名的熙德康佩阿多尔命令,让那座营帐立着,不准任何人触碰。“摩洛哥人带来的这宝贵帐篷,我要向卡斯蒂利亚的阿方索国王献赠,让他知道熙德又建了新功。” 这大量的财物都运进了巴伦西亚城。堂赫罗尼莫主教,杰出的教士,当他亲手把这场鏖战结束了,他记不清已经把多少摩尔人杀掉。他分的战利品也真不少;另外,熙德堂罗德里戈,他在好时辰诞生,又把自己份额的十分之一向主教馈赠。第三歌 科尔佩斯橡树林中的暴行一一二熙德的狮子出笼;卡里翁两公子的恐惧——熙德伏狮——两公子的羞耻 熙德和他所有的部下以及女婿——卡里翁两公子,都住在巴伦西亚城。有一次熙德正熟睡在大靠背椅中,各位要知道发生了一件多么骇人听闻的事情:狮子破柙逃出了笼。巨大的惊恐笼罩着整个宫廷;康佩阿多尔的侍卫们扯起了他们的斗篷,围绕着那把大椅,护卫着主公。卡里翁公子费尔南多·冈萨雷斯不知该到何处躲藏,他没有找到敞开门的塔楼或者厅堂,他魂飞魄散地钻到大椅下把身藏,迭戈公子则夺门而出,口中高喊:“卡里翁我可不能再看见你啦!”他落魄丧胆,一头扎到一架榨油机后边,他的长袍和斗篷都弄得污秽斑斑。 这时,那在好时辰出生的人惊醒,看见众壮士把他围护得水泄不通:“这为什么,卫士们,你们想做什么事情?”——“啊,狮子使我们惊恐,光荣的主公。”熙德以肘臂撑起身子,站了起来,他一直奔向狮子,连斗篷也没解下;狮子一看见他来到就骇怕,在熙德面前,它低头,脸朝下。熙德堂罗德里戈走过去抓住它的脖子,好似以绳索牵引,熙德把它带过去装进笼子。然后,大家又转回宫殿,都对这奇观非常惊叹。 熙德找寻他的女婿,但却没能发现:虽然到处呼唤,却没有一个女婿答言。后来,他们终于被找到,但却吓得脸上血色都不见。也许各位还没听说过这样的笑话在宫廷相传。康佩阿多尔下令禁止对此讥语谑言。卡里翁两公子十分羞惭,对此发生的事感到苦恼不堪。一一三摩洛哥国王布卡尔进攻巴伦西亚 正当两公子为此事十分沮丧,摩洛哥军队已把巴伦西亚包围上;他们扎下五万顶营帐,歇宿在瓜尔托的田野上。统帅是布卡尔,也许你们听说过这个国王。一一四两公子畏战;熙德儆戒他们 熙德和他的全体部属都高兴:感谢造物主,他们的财富又要加增。但是各位要知道,两公子却忧虑重重,他们怏怏不乐,因为看到如此多的摩尔帐篷。于是他们兄弟俩跑到一个角落商谈:“咱们只想到得利,没想到要丢掉老本钱:现在咱们就要被卷入大战,果真如此,卡里翁咱们永不会再见;康佩阿多尔的女儿将作为寡妇留在世间。”但他们的密谈却被穆尼奥·古斯蒂奥斯听见,他带着这个消息来到熙德身边:“您的两个女婿也真是‘太勇敢’!看到即将作战,他们却把卡里翁思念。造物主保佑您,望您去安慰他们释念。望您让他们安静地留下,不要去参加作战。有造物主保佑,我们跟您一定能打胜这一仗。”熙德堂罗德里戈走出来笑着对女婿讲:“愿上帝保佑你们,我的女婿,卡里翁公子,我的女儿在你们怀抱,她们明洁如太阳!你们想的是卡里翁,而我想的是打仗,你们尽管在巴伦西亚消遣游逛,因为我对那些摩尔人了如指掌,有主保佑,我有勇气使他们伏降。”一三八诉讼要求结束后,熙德提出决斗 熙德接受了折价的实物,他的随从们将折价物收下,加以守护。但是此事结束后,却又酝酿着事一桩。 “施恩啊,为了博爱,我的主公,国王!最重大的申诉我不能忘。全法庭请听我讲,请为我遭受的祸害而悲伤;卡里翁公子对我严重辱羞,不同他们决斗,我誓不罢休。一三九控告两公子的寡廉鲜耻 “不论开玩笑、说真话或在别的什么地方,卡里翁公子,你们讲,我何曾对你们损伤?在这里,我向御前法庭裁判提出要求补偿。你们为何把我心上的肉损伤?我把女儿交给了你们,当你们离别巴伦西亚的时光,你们走时带着大批财宝并且满载荣光;既然你们不爱她们,那么你们,背信弃义的狗,为什么还把她们从巴伦西亚家园带走?又为什么对她们用马刺踢、皮带抽?你们把她们抛弃在科尔佩斯橡树林,想让山中野兽恶禽吞食她们。你们的所作所为表明你们是寡廉鲜耻的人。如果你们不赔罪,那就请这御前法庭裁审。”一四○加尔西亚·奥多涅斯与熙德舌战 加尔西亚伯爵站了起来并讲:“施恩啊,国王,您是全西班牙最好的国王!熙德出入这种庄严的法庭习以为常;他让自己的胡须长得如此长;一些人望而生畏,一些人恐慌。卡里翁两公子有高贵的血统,他的女儿连当他们的偏房也不相称,谁还能把她们当成两公子的正妻?把她们抛弃是两公子的权利。我们对熙德的申诉毫不睬理。” 这时熙德抬起手来捋着胡须把话讲:“主宰天空和大地的上帝啊,你应受颂扬!这胡须长得如此长,因为它受到舒适地护养。伯爵,您为什么非要把罪过推到我的胡须上?它一长出来就被舒适地护养,从没有一个女人养的儿子把它损伤,任何摩尔人或基督教徒的儿子都没有拔过它,像我在卡布拉城堡拔您伯爵的胡须一样。我夺取卡布拉时,拔了您的胡须,卡布拉那儿的青年都拔过您的胡须;我拔了您的胡须,至今您的新胡须长得还不够长。我带来了您那撮胡须,现在口袋中保藏。”一四一费尔南多拒绝被谴责为寡廉鲜耻者 这时费尔南多·冈萨雷斯站立起,他现在高声讲话,请各位听仔细:“熙德,您要把这个要求放弃;我们已经把财物还给了您。您不要再在您我之间把决斗挑起。我们是卡里翁伯爵的后裔,我们应同国王或皇帝的女儿结婚,而不应同一般的贵族女儿联姻。我们有权抛弃她们,这样我们就会更高贵而不会降低身份。”一四二熙德鼓动佩德罗·贝穆德斯挑战 这时,熙德·鲁伊·迪亚斯看着佩德罗·贝穆德斯说了话:“不作声的汉子,佩德罗哑巴,你说话吧!我的女儿是你的堂姊妹;人家恶语向我喷来,也就是扯着你的耳朵把你打。假如由我来对答,你的武器可就使用不成啦。”一四三佩德罗·贝穆德斯向费尔南多挑战 佩德罗·贝穆德斯想要开言,开始时他讲不出话,舌头不听使唤,但是他一讲开了头,就滔滔不绝讲不完:“我说,熙德,您有这样的习惯,在法庭上您总以佩德罗哑巴的称呼把我呼唤!您很知道,我不善于言谈;但是,该我干的我马上就干,毫不迟延。 费尔南多,你一派胡言太荒唐。你托熙德之福,身份才高贵非常。现在我要讲一讲你的诡诈伎俩:你记得我们在巴伦西亚作战的时光,你要求熙德把打前锋的任务让你担当,看到了一个摩尔人,你向前似乎要同他打仗;但是,还没有接近他,你就逃出战场。如果不是我赶到,摩尔人定会使你不得好下场;我把你丢在身后,前去同摩尔人打仗,没有几个回合我就把他击败在疆场;我把他的马给了你,此事我一直保密:在今日之前,我从没有将此事对他人讲。你曾经当着熙德和众人的面自我宣扬,你说你杀了那摩尔人,作战英勇异常;当时大家相信了你的话,因为不了解真相。你是一个胆小鬼,虽然生得一副好模样!你这愚蠢的烂舌头,难道还敢把话讲?”(赵金平 译)注释:①乌鸦从右飞到左是吉兆。②“佩上剑”指受封为骑士时的佩剑仪式。宗教迷信认为佩剑应在吉时良辰。在本歌中,常在“熙德”前后,加上“在吉时良辰佩剑”等吉利语。【赏析】《熙德之歌》又称《熙德诗》,是中世纪西班牙的著名史诗,与法国的《罗兰之歌》和德国的《尼贝龙根之歌》并称为欧洲中世纪三大英雄史诗,是西班牙文学史,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熙德之歌》约写于1140年,全诗共3700余行,堪称鸿篇巨制,是西班牙流传至今的保存得最完整、文学造诣最高的史诗作品。这部经典著作不仅规模宏大,而且情节动人,为后世研究中世纪历史文化、社会生活乃至风土人情提供了珍贵文献,更在西班牙文学,特别是诗歌的发展上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产生过巨大影响,堪称西班牙文学的第一部标志性作品。史诗塑造了熙德这样一位有着坚强的意志、从容稳重的风貌、忠诚真挚的情感世界以及宽宏而英勇的骑士精神的民族英雄。西班牙著名的民族英雄罗德里戈·鲁伊·迪亚斯是《熙德之歌》中熙德的原型,他于1043年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他作战勇敢,富有谋略,赢得对手摩尔人的尊敬,被称为“熙德康佩阿多尔”,即英勇善战的“熙德”。“熙德”是古阿拉伯语对男子的尊称,是“主人”的意思。《熙德之歌》作者的名字在历代游吟歌手的传唱中被渐渐遗忘而无从考查了,但罗德里戈·鲁伊·迪亚斯的英雄事迹由于作者的艺术演绎而长久引起人们的向往和崇敬之情。现在能见到的《熙德之歌》唯一的手抄本是佩德罗·阿瓦德于1307年抄写的。《熙德之歌》最突出的特点是贯穿其中的慷慨磅礴的英雄气概。由于史诗的叙事简洁明快,带着早期民间叙事不加雕琢的恣肆快意,使这种英雄气质显得纵横天地,不可束缚。在熙德所处的时代,西班牙人民与摩尔人斗争,不断取得胜利和收复国土,这是一个呼唤英雄、产生英雄的时代。这从史诗所描写的人民对熙德的一呼百应及各阶层对熙德功绩的赞扬中可见一斑。火热的时代气息造就了宏伟的诗篇,如1813年英国诗人罗伯特·骚塞所评论的:“可以大胆地说,在《伊利亚特》之后,在所有的诗歌中,《熙德诗》是最富有时代精神的荷马派诗篇,尽管在那个时代,在那个半岛上的语言还是粗糙和无固定形式的。”此外,英雄气质更来源于对熙德这一英雄形象血肉丰满的塑造。在《熙德之歌》中,英雄的含义是多层次的:熙德骁勇无敌,气概足以伏狮,在战场上驰骋恣肆,战无不胜,但他并不因此而骄矜,他对属下知人善任,慷慨大方;对手下败将(如拉蒙·贝伦格尔伯爵)宽容大度;最重要的是他对国王忠心耿耿,多次向国王献礼,这代表了当时人民爱国、忠君、反侵略的思想与愿望;熙德意志坚定,行事果断,他语言严正、坦荡直率,同时又有着细腻的情感,对妻女满怀深情,倍加关怀。英雄的身上汇集了高贵的品质,而这些品质铸就了史诗独特的大气风貌,成功塑造了可感可敬的、时代和民心所向的理想英雄。艺术上,《熙德之歌》并没有类似荷马史诗的瑰丽想象,而是完全使用现实主义笔法,描写质朴而鲜明,生活情景真切动人,语言通俗易懂,总体风格淳朴自然,较少夸饰。但诗中也有一些修辞的使用十分传神,如在熙德和女儿离别时诗人的插叙:“最后他们分别了,正像指甲剥离手指一般同。”史诗以真实感动人,一方面由于其描述的事多有历史依据而显得真切,另外也由于作品涉及了广阔的生活面,各阶层的人物被描述得栩栩如生,对他们的活动的描写和对当时风习的描写让人们领略到当时西班牙社会的风貌。仅就语言而论,诞生在西班牙语言文学萌芽时期的《熙德之歌》的语言还是粗糙的,不够洗练和丰富,但它作为第一部用西班牙语写成的长篇史诗,对西班牙语的定型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它也成为后世西班牙各类文学艺术创作题材的宝库。(郭 洁)
春寒赐浴华清池。推荐。爱诗词网。摘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春日里余寒未尽,唐明皇恩赐杨贵妃在华清池里沐浴,温泉中水流柔滑,洗浴着美人细白滑腻如凝固的脂肪一般的皮肤。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语出唐·白居易《长恨歌》。诗曰:“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华清池:即骊山(在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境)上华清宫的温泉。唐开元十一年(723年)建温泉宫,天宝六年(747年)改名华清宫。凝脂:形容美人皮肤细白滑腻,好像凝固的脂肪一样。《诗经·卫风·硕人》:“肤如凝脂。”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春日里余寒未尽,唐明皇恩赐杨贵妃在华清池里沐浴,温泉中水流柔滑,洗浴着美人细白滑腻如凝固的脂肪一般的皮肤。后人在谈及华清池或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生活时,常引用这两句诗来表达李对杨的恩宠。例如①杨贵妃贪恋温泉水,在华清宫内居住达11年之久,过着十分奢侈的宫廷生活。“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这是真实的历史写照。(摘自杨光中《骊山探胜》)②昔日开元盛世,唐玄宗每年十月驾临西安华清宫沐浴温泉。“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白居易作《长恨歌》,以其生花妙笔,使明皇、贵妃哀艳缠绵的爱情故事传至妇孺皆知,华清池乃得以名闻四海,传颂千载。(摘自涂祥生《凤城汤池小记》)③杨贵妃经常在温泉池沐浴,白居易诗:“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传唱至今,令人向往。(摘自雷子震《神女峰与神女泉》)④秦始皇建骊山汤,唐玄宗建华清宫,诗人白居易一曲《长恨歌》:“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华清池温泉从此闻名天下。(摘自王江炜《中国温泉之都——文登》)⑤这是一座充满了阳刚和生猛之气的城市,似乎只有当年李隆基和杨玉环“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华清宫带有那么一点点稀有的“脂粉气”,除此之外,秦俑、碑林、大雁塔、钟楼、鼓楼,都和女人没什么关系。(摘自张琰《一个游乐分子的四城记》)
《盂兰盆经》
《盂兰盆经》全称为《佛说盂兰盆经》,约千余字,一般被认为是佛教伪经的代表性经典。“伪经”是中国古代佛教徒假托佛说,用梵文撰述又用汉文译出的佛教经典,大多有较重要的文献价值。《盂兰盆经》自西晋泰始二年(266)至建兴元年(313)间,由竺法护翻译而后传播开来。“盂兰”为梵文音译,义为“救倒悬”,“盆”是汉语,指盛放供品的器皿,言此供具可解先亡倒悬之苦。此部经典叙途了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最初得到六通(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后,欲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当他用道眼观看阴间后,见到亡母如处倒悬,一副皮包骨头的饿鬼模样。目连见此十分痛苦,用钵装上饭食奉献于母,但饭食未入母口便化成了火炭。目连痛苦地呼喊。他把此事禀告于佛。佛指点道:你母亲的罪根扎得很深,你要在中元节(夏历七月十五日)即僧众自恣日时,备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仗众僧的威神道力,你母的罪即可解脱。目连依言而行,其母终获解救。在《盂兰盆经》中,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视双亲的恩情为至高无上的孝道及儒、道等教派的道德、文化观念。佛教徒据《盂兰盆经》中的传说,兴起盂兰盆会(盂兰盆节)。据《佛祖统记》卷37载:中国自梁武帝(502~549在位)起,始设“盂兰盆斋”。寺院在节日期间,除施斋供僧外,还举办诵经法会、举办水陆道场、放焰口、放灯等大型宗教活动。民间亦在此时敬设供果、祭祀祖先、祈祷冥福,并燃灯点烛、诵经施食。后世更形成放河灯、焚法船的民俗,致使以《盂兰盆经》为基础的盂兰盆会成为重要的佛教节日。由于目连救母的故事与中国传统伦理相合,后世将其改编成多本连台戏剧《目连救母》搬演于舞台,中国文人将其改编成小说。这些戏剧、小说在人民群众中影响很大。
盂兰盆经。推荐。爱诗词网。《盂兰盆经》《盂兰盆经》全称为《佛说盂兰盆经》,约千余字,一般被认为是佛教伪经的代表性经典。“伪经”是中国古代佛教徒假托佛说,用梵文撰述又用汉文译出的佛教经典,大多有较重要的文献价值。《盂兰盆经》自西晋泰始二年(266)至建兴元年(313)间,由竺法护翻译而后传播开来。“盂兰”为梵文音译,义为“救倒悬”,“盆”是汉语,指盛放供品的器皿,言此供具可解先亡倒悬之苦。此部经典叙途了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最初得到六通(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后,欲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当他用道眼观看阴间后,见到亡母如处倒悬,一副皮包骨头的饿鬼模样。目连见此十分痛苦,用钵装上饭食奉献于母,但饭食未入母口便化成了火炭。目连痛苦地呼喊。他把此事禀告于佛。佛指点道:你母亲的罪根扎得很深,你要在中元节(夏历七月十五日)即僧众自恣日时,备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仗众僧的威神道力,你母的罪即可解脱。目连依言而行,其母终获解救。在《盂兰盆经》中,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视双亲的恩情为至高无上的孝道及儒、道等教派的道德、文化观念。佛教徒据《盂兰盆经》中的传说,兴起盂兰盆会(盂兰盆节)。据《佛祖统记》卷37载:中国自梁武帝(502~549在位)起,始设“盂兰盆斋”。寺院在节日期间,除施斋供僧外,还举办诵经法会、举办水陆道场、放焰口、放灯等大型宗教活动。民间亦在此时敬设供果、祭祀祖先、祈祷冥福,并燃灯点烛、诵经施食。后世更形成放河灯、焚法船的民俗,致使以《盂兰盆经》为基础的盂兰盆会成为重要的佛教节日。由于目连救母的故事与中国传统伦理相合,后世将其改编成多本连台戏剧《目连救母》搬演于舞台,中国文人将其改编成小说。这些戏剧、小说在人民群众中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