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有待而然者邪。》是什么意思|译文|出处

《吾有待而然者邪。》出自:《庄子》名言名句

()
【生卒】:1622—1673

【介绍】:

法国喜剧作家。一六二二年一月十五日生于巴黎宫廷室内陈设商家庭,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从小跟祖父看戏,形成了强烈的戏剧兴趣。从十四岁到十九岁在一家耶稣会办的贵族子弟学校读书,早期思想受无神论和自由主义影响。毕业后当过一个时期陈设商,也做过路易十三的侍从。他父亲送他去学法律,希望他当一名律师。但这些都改变不了莫里哀的信念,他立志以戏剧改革民风。一六四二年毅然放弃了世袭的继承权,开始了戏剧活动;从此直到逝世,始终没有离开过舞台。他一生的戏剧活动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643-1645)组织“光耀剧团”,此时取艺名莫里哀。因卖座率不高,二年后剧团解散。第二个时期(1645-1657)随流浪喜剧团在外省演出,十二年间足迹几遍法国。一六五〇年成为剧团的领导者,他一边演戏,一边写剧本;现在已无从知道他开始创作的时间。在外省所写的剧本只保存下来两部:《冒失鬼》(1653)、《情怨》(1656)。它们是用意大利风格写出来的,有许多民间闹剧成分。第三个时期(1658-1672)回巴黎创作演出,莫里哀的一系列著名喜剧都是在这十五年间创作出来的。莫里哀回到巴黎的第一部喜剧为《可笑的女才子》(1659),它把矛头指向了贵族。通过两个青年向一对资产阶级出身的外省女子求婚遭到拒绝、进行报复的故事,主要是讽刺了贵族沙龙咬文嚼字、装腔作势、故作风雅的恶习。后来又创作了《丈夫学堂》(1661)、《妇人学堂》(1662)等剧本。在初期的作品中讽刺了贵族阶级,提出了妇女的社会地位问题,显示了作家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一六六四年创作了《伪君子》,作家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贵族、僧侣和资产者的吝啬、自私、虚荣、荒淫、伪善等丑恶的思想行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引起了教会和贵族反动势力的攻击。《伪君子》是作家的代表作,描述了答丢夫伪善行为的手段、目的和危害,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教会,讽刺教会利用宗教虔诚对信徒的欺骗。答丢夫之流的真正目的是追求享受和财富,虔诚只是他们骗人的手段。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使人家破人亡。喜剧具有强烈的揭露性。莫里哀其他著名喜剧有揭露贵族荒淫的《唐·璜》(1665)、有讽刺资产者吝啬的《悭吝人》(1668)、有讽刺资产者虚荣的《乔治·唐丹》(1668)和《醉心贵族的小市民》1670),还有赞美仆人聪明的《斯嘉本的诡计》(1671)。最后一部喜剧是《心病者》(又译《没病找病》1673),莫里哀带病主演。第四次演出的时候,作家咯血倒在舞台上,回家不到三小时就去世了。教会不允许把他的遗体埋在教堂墓地,只准埋在公墓的一个角落。但是大批的巴黎人民不顾禁令前去送葬。作家一生创作将近三十部喜剧,塑造了伪君子答丢夫、吝啬鬼阿巴公、虚荣者茹尔丹等众多的艺术典型,对欧洲戏剧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陆绩怀橘是什么意思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绩传》。[释义]陆绩六岁时到九江拜见袁术。袁术取出橘子招待他,他偷偷地把三个橘子藏在怀里。拜别时陆机怀里的橘子掉在地上,袁术吃惊地问:“你做客还怀揣橘子吗?”陆绩跪下,答道:“我想把它们带回去送给母亲。”[用法]形容人对父母长辈极为孝顺。[常用形式]怀橘怀中双橘红陆绩橘陆绩孝陆氏橘[例]“仍怀陆氏橘,归献老亲尝。”(唐·岑参《送许员外江外置常平仓》)|他至孝之心,怀橘之行,实为传统美德的楷模。

()

《天生丽质难自弃》出自哪里,《天生丽质难自弃》什么意思,《天生丽质难自弃》原文出处,《天生丽质难自弃》赏析。

()

又称“辛亥广州之役”、“辛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的武装起义。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在马来亚槟榔屿召开秘密会议,有黄兴、赵声、胡汉民等人参加。会上孙中山勉励大家不要因失败而气馁,大家精神振奋,一致同意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广州起义,决定以广州新军为骨干,另选革命党人五百人为“选锋”(敢死队),赵声率领一军趋江西,谭人凤、焦达峰在长江流域举兵响应,会师南京,举行北伐,直捣北京。会后同盟会接受历次起义失败教训,在发动起义前做了许多准备工作。1911年1月在香港成立统筹部,以黄兴、赵声为正副部长,具体领导这次起义。4月8日统筹部在香港开会,预定13日发难,分十路袭取广州,由赵声、黄兴任革命军正副总指挥。当天同盟会员温生才独自刺杀了署理广州将军孚琦,清军与地方当局立即宣布戒严,美洲的捐款与从日本购买的军械也未能及时运到,起义只好延期。4月23日,黄兴从香港潜入广州,成立指挥部,主持起义的领导工作。因内奸告密,清吏加紧搜捕革命党人,破获了几处机关,打乱了起义部署。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联系未及周密的情况下,临时决定27日晚发动起义,进攻计划由十路改为四路。27日下午五时三十分,黄兴率领“选锋”一百三十余人,从小东营机关出发,以臂缠白巾为标志,手执枪械炸弹,吹响海螺,猛攻两广督署,击毙卫队数人,擒杀了管带张金邦。黄兴由侧门攻入署内,搜遍各室见张鸣歧已潜逃,原打算活捉张鸣歧,用总督名义号召两广清军反正的计划落空,便纵火焚毁督署。退出后分兵三路前往接应事前已经联系的新军、防营和民军,途中与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的卫队发生激战。攻袭督练公所等处,又与大队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起义军奋战一昼夜,终因寡不敌众,伤亡过重而失败。黄兴、朱执信等负伤后化装逃脱,喻培伦、林文、林觉民、方声洞等八十六人(一说一百余人)死难。事后烈士遗骸七十二具被收敛合葬于城郊红花岗(后改名为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可参看陈锡祺:《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役》、《辛亥革命史论文选》。

()

唐·白居易《琵琶行》诗:“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是描绘弹琵琶的清脆声音。粗弦细弦交错弹的时候,就像大大小小的珠子跳落在玉盘上,那样地清脆,那样地悦耳。本句一般用于弹拨乐器或某种打击乐器上,不用于吹、拉乐器,也不用于声乐上。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原文与赏析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

原名《马关新约》,又名《春帆楼条约》。日本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结束中日甲午战争的不平等条约。1895年4月17日由清政府钦差头等全权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及其子钦差全权大臣李经方与日本全权代表、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日本马关(今下关)春帆楼签订。主要内容有:(1)清政府承认日本对朝鲜的完全控制;(2)中国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3)赔偿日本军费库平银二万万两;(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搭客载货,日本政府可在各口岸设立领事馆;(5)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时,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它规定外国资本家可在中国投资设厂,为帝国主义对华输出资本提供了条约根据;割让台湾等大片领土,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贪欲;巨额赔偿几乎是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三倍,使清政府财政破产,只好大借外债;对日赔款和割让领土,大大滋养了日本军国主义,助长了它加紧经济侵略和分割中国领土的野心,其他帝国主义也更加疯狂地掠夺中国,使瓜分中国风暴日益逼进。辽东半岛的割让由于与沙俄的侵略野心相冲突,俄、德、法三国联合干涉,日本被迫退还辽东半岛,清政府向日本加付三千万两“赎辽费”。三国干涉还辽,暴露了沙俄侵略中国东北领土的贪婪野心,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为了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为了摆脱国内政治经济危机、巩固垄断资本的统治而发动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唯有塞尔维亚具有自卫性)。战程历时四年零三个月(1914年8月-1918年11月),战火席卷欧、亚、非三大洲的三十八个国家。受战火波及人口达十五亿以上,占世界人口百分之七十五。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场上伤亡达二千多万人,由战争而造成的平民伤亡也在一千万以上,战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二千七百亿美元。这次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

战争于1914年8月开始之后,战场迅速扩大到欧、亚、非三大洲,但主战场一直在欧洲。欧洲战场分东线、西线和巴尔千战线。德军首先在西线发动进攻。8月1日对卢森堡不宣而战。4日开始,以七个集团军在比利时到瑞士的四百公里边境线上展开了攻势。德军以主力攻打比利时,企图切断英法联系,然后进入法国,予计四至六周内结束对法战争,再挥师东向,打败俄国,实现“施利芬计划”。但是德军在比利时遇到了顽强抵抗;俄军也在东线发动攻势,进入东普鲁士。9月上旬马恩河一战,西线转入持久的阵地对峙,宣告了“施利芬计划”破产。在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人把奥匈侵略军赶出了家园。1914年的战争双方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而且暴露了各自弱点。1915年各方都忙于调整计划,重新部署力量。德军在这一年进行了一场战略大转移,把主力由西线调到东线。为了掩护这次战略东移,德军曾于4月下旬在西线发动了伊普尔战役,第一次使用了毒气。德军东向的意图,本是想打败俄国,迫使俄国单方求和,然后再到西线击败英法。结果俄军虽退未败,东线也在1915年变成了阵地对峙。德国仍处于两线作战、腹背受敌的地位。1915年意大利倒向协约国,在欧洲又出现了意大利战线;保加利亚参加德奥方面作战,击败了塞尔维亚。1916年是大战中重要的一年。各参战国为了急于取胜,都大规模地动员人力物力为战争服务。这年2月德军首先发动凡尔登战役。德军投入四十六个师,法军全部七十个师中,有六十六个师先后参加了战斗。双方在凡尔登流血厮杀了一年之久,伤亡人数达七十多万,因此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德军企图在这里把法军碾得粉碎,但结果适得其反,德军有生力量遭受巨大损失,在西线失去了战略上的主动权。为了策应法国保卫凡尔登,英法在松姆河发动攻势。在松姆河战役中,英军首次使用新式突破兵器——坦克。庞大的钢铁怪物怒吼着前进,碾平了掩体,轧毁了机枪巢。英军在坦克的保护下,五小时内在十公里宽的正面战线上向前推进了四至五公里。坦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战术效果,而对整个战役没有产生决定性作用。持续四个月(7-10月)的松姆河战役是1916年的最大战役。共有一百五十个师、一万门火炮、一千架飞机、几十辆坦克参加战斗。结果英法联军损失七十九万人,德军伤亡达五十三万多人。对德军来说,这次损失如此惨重,以致再也无法恢复过去的战斗力和军队的士气。从这次战役中德国看到了协约国的经济、军事优势。为了破坏它,德国加紧使用有限潜艇战。可是不久德国就发现,潜艇战并不能从根本上突破强大的英国海军实行的海上封锁,便决定在海上寻找机会和英国舰队决战。1916年5月31日,发生了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上争斗——日德兰大海战。双方对这次交战都早有准备,并对它寄于很大希望。无论英军或德军都指望在总决战中摧毁敌舰,从而夺取制海权。双方各有一百多艘战舰,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激战,德国被击沉一艘大舰、十艘小舰,二千五百余人丧生;英国被击沉三艘大舰、十一艘小舰,六千余人丧生。英国舰队的损失虽然比德国舰队大,但数量上的优势仍然在英军方面。经过1916年这三大战役,战争的主动权转到了协约国手中。在战争进入第三年即1917年的时候,形势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各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分裂。虽有不少人主张把战争坚决打到底,但也有些人对旷日持久的混战感到绝望,更害怕日益觉醒的人民起来革命,因而产生妥协的倾向,出现了从帝国主义战争到帝国主义和平的转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进行了多次公开的或秘密的外交活动,企图在帝国主义和平的基础上尽早结束战争;二是战争使交战国人民清楚地认识到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对立。1917年,西欧工人运动和人民反战运动都十分高涨。殖民地附属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掠夺的斗争蓬勃兴起。特别是在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苏维埃俄国退出了战争。1917年4月,美国借口德国使用无限潜艇战,选择了最有利的时机对德宣战。从1918年3月起,德国倾全力在西线发动了五次大进攻,想在美军到达欧洲战场之前,胁迫英法和谈,但没有成功。7月,协约国全线反击。9月,协约国军队在西欧战区已达二百一十一个步兵师和十个骑兵师,而德国只有一百九十个步兵师,协约国在兵力上已对德国占决定性的优势。德奥集团在联军的打击下越来越无力抗击了。10月3日,德国要求停战;10月27日,奥匈向协约国投降。11月德国爆发革命。11月8日凌晨,德国代表到协约国总司令部所在地贡比涅(亦译康边)森林,向协约国军总司令福煦请降。福煦提出了极为苛刻的受降条件:德军在十五天内自所有占领的土地上撤退;德国交出五千门大炮、三万挺机枪、全部海军和空军,五千台火车头、十五万辆车厢、五千辆汽车以及铁路、工厂等。11月11日晨五时,停战协定正式签字。上午十一时,一百零一响礼炮宣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伟大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是世界近代史终止的标志。

()

周宣王禳旱。历叙其祀天祭神之诚,忧民救灾之情。诗以“王曰”出之,别具一格,每章结句与之遥相呼应。

倬彼云汉,(一)天上银河长又长,

()

《践踏·蹂躏·糟踏》同义词与近义词

本义指用脚乱踩,又都能比喻用暴力欺压、摧残、侮辱。都是动词。

()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

《垂柳暗如烟,飞花飘似霰》什么意思,原诗出处,注解

《垂柳暗如烟,飞花飘似霰》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杨柳》类的诗句。

()

为政之道·纳谏·信陵君从谏

战国时,魏国信陵君窃得虎符,杀了大将晋鄙,解了赵国首都邯郸之围。赵王为了感谢他,准备把五座城送给他作为封地。信陵君听到这个消息很得意,显露出骄傲自得的神色。这时候有个门客对他说:“世上有的事情是不可以忘记的,有的事情又是不可以不忘记的。人家有德于您,您不可以忘记;您有德于人家,希望您把它忘了。况且您假托魏王的命令,夺了晋鄙的兵权救了赵国,对于赵国虽然有大功,但是对于魏国却算不上是忠臣。您却居功自傲,我认为您不该这样。”信陵君立即自责,显出无地自容的神色,虚心接受了门客的意见。(《战国策卷二五》)

()

[一·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唐】王昌龄

()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

【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名句】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注释】

()

旷野的呼声是什么意思

《圣经·马太福音》:约翰为耶稣的门徒之一。他在耶稣传教以前,就劝人悔改、从善,并在约旦河中为人施洗,后因指责犹太王希律而被处死。旷野的呼声是指约翰在旷野上为犹太人传道时的呼喊。

()

三国诗词《黄忠之死》原文|译文|赏析

()

《朝夕而行,行无越思》原文与赏析

子产曰:“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

登快阁

()
瀑布联句·香严闲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

文学名作《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

礼俗学·礼制·一妻多妾制

中国古代婚配的主要形式。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华夏先民的婚配形式已经发展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夫妇”结构,即人类学所谓的“单偶婚”。单偶婚的特点是一个男子固定与一个女子发生性爱关系,通常叫作一夫一妻制;但在古代中国,最初是贵族,后来是士庶人,普遍实行而且被国家礼制认定的却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单偶婚,即一夫一妻多妾制:一个男子在一个正妻以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女子为其妾,作为一夫一妻的合法补充。一妻多妾制并不完全等同于多妻制,因为妻妾在名分上有嫡庶、主次之分,不能平起平坐,如中国历代王朝的法令都禁止多妻,而不禁止多妾,包括皇帝,妃嫔可以成群,但皇后却只有一个。一妻多妾制显然是男权占绝对统治地位时代的产物,其初始可以追溯到先秦贵族的媵妾制度。据古代文献记载,诸侯大夫在娶妻时,女方要以侄娣(妻侄和妻妹)随嫁,这随嫁的女性就叫“媵”。媵是男性贵族合法的配偶,妻媵虽有主次之分,但地位同样尊贵。妾的名分和地位则不能同日而语,据《说文解字》,“妾”原指“有罪女子给事之得接于君者”,是买来服侍男性主人的,不能举行正式的婚礼,不能参加家族的祭祀。秦汉以后,媵妾逐渐合一,凡侧室都称为妾,媵泛指陪嫁之女,也称妾。唐宋以后,媵渐归消亡,尽管朝廷规定了五品以上官僚拥有媵的数目,但这已非原来意义上的媵,而是妾,这就是所谓一夫一妻多妾制。在这种婚配制度下,妾不仅以丈夫为君,还要以妻为君,如《释名·释亲属》说:“夫为男君,其妻曰女君。”妻妾之间是主从关系,而不是平等关系。在古代,拥有妾的数量,不但是男性财富的象征,也是其地位的标志。如在先秦,按礼制,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在唐朝,官员一品十媵,二品八媵,三品六媵,四品四媵,五品三媵。秦汉以后,法律对实行一妻多妾者的身份不再有什么限制,完全是个人行为,官方既不加干涉,正妻也不能阻挠,阻挠即为“嫉妒”,为“七出”(法律赋予男子休妻的七种理由)之一。因此,不但贵族、官僚,而且普通士庶人家,只要财力许可,都可以名正言顺、合礼合法地纳妾。在欧风东渐以前,这种一妻多妾制被中国人视为正常,即使是心高气傲的公主下嫁,也不能剥夺驸马一妻多妾的“夫权”。反之,如实行名副其实的一夫一妻制,则被视为异常,如在北齐,王侯将相多娶皇后亲戚和公主,因此没有妾媵,影响所及,文武百官、士庶人等都只娶一妻,父母嫁女,先要教女儿学会嫉妒和管制丈夫。清代学者赵翼《廿二史劄记》引用了这段史实后,却居然称此为“陋习”。这在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天主教国家看来,真正是“匪夷所思”。二十世纪初,学贯中西的怪杰辜鸿铭还在西方女士面前,以“一个茶壶需配四个茶杯”的妙喻来为“一妻多妾制”辩护,这在男女平等的时代,就只能成为笑柄了。

()

宋·辛弃疾

()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原诗出处,译文,注释

群山连绵起伏,巍峨高耸,陡峰林立,距离青天不满一尺。古木参天,苍老的松树宛如倒挂在悬崖绝壁之巅。诗人以奇特的想象,洗炼的语言,高度的夸张,描绘出蜀地群山峰高景奇的壮巍景象。真可谓“无人迹处有奇观”。

()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宋·秦观

()

爱情类名言赏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