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有待而然者耶?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耶?。推荐。爱诗词网。《吾有待而然者邪。》是什么意思|译文|出处《吾有待而然者邪。》出自:《庄子》名言名句《吾有待而然者邪。》译文如下:(内篇齐物论)我的生活好像顺从自然天机,而自己却毫不知道。人世间的一切行动,都受自然律的支配。这是因为事物的形质,都禀赋于自然。这是影和罔两(是在影外侧的微薄的阴影)的问答。罔两问影说:“很奇怪,刚才你走的时候我也走,现在你停下来,我也停下来。你坐下或站起来时,我也照着你那样做,自己难道没有自主的意志吗?”影于是回答说:“我也是同样的,好像被别的东西左右一样。只不过是有个产生影的实体,我是顺从这个实体的行止而动的。”这就是说,天地间的东西,一切都要依从自然律来推移。
【介绍】:
法国喜剧作家。一六二二年一月十五日生于巴黎宫廷室内陈设商家庭,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从小跟祖父看戏,形成了强烈的戏剧兴趣。从十四岁到十九岁在一家耶稣会办的贵族子弟学校读书,早期思想受无神论和自由主义影响。毕业后当过一个时期陈设商,也做过路易十三的侍从。他父亲送他去学法律,希望他当一名律师。但这些都改变不了莫里哀的信念,他立志以戏剧改革民风。一六四二年毅然放弃了世袭的继承权,开始了戏剧活动;从此直到逝世,始终没有离开过舞台。他一生的戏剧活动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643-1645)组织“光耀剧团”,此时取艺名莫里哀。因卖座率不高,二年后剧团解散。第二个时期(1645-1657)随流浪喜剧团在外省演出,十二年间足迹几遍法国。一六五〇年成为剧团的领导者,他一边演戏,一边写剧本;现在已无从知道他开始创作的时间。在外省所写的剧本只保存下来两部:《冒失鬼》(1653)、《情怨》(1656)。它们是用意大利风格写出来的,有许多民间闹剧成分。第三个时期(1658-1672)回巴黎创作演出,莫里哀的一系列著名喜剧都是在这十五年间创作出来的。莫里哀回到巴黎的第一部喜剧为《可笑的女才子》(1659),它把矛头指向了贵族。通过两个青年向一对资产阶级出身的外省女子求婚遭到拒绝、进行报复的故事,主要是讽刺了贵族沙龙咬文嚼字、装腔作势、故作风雅的恶习。后来又创作了《丈夫学堂》(1661)、《妇人学堂》(1662)等剧本。在初期的作品中讽刺了贵族阶级,提出了妇女的社会地位问题,显示了作家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一六六四年创作了《伪君子》,作家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贵族、僧侣和资产者的吝啬、自私、虚荣、荒淫、伪善等丑恶的思想行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引起了教会和贵族反动势力的攻击。《伪君子》是作家的代表作,描述了答丢夫伪善行为的手段、目的和危害,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教会,讽刺教会利用宗教虔诚对信徒的欺骗。答丢夫之流的真正目的是追求享受和财富,虔诚只是他们骗人的手段。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使人家破人亡。喜剧具有强烈的揭露性。莫里哀其他著名喜剧有揭露贵族荒淫的《唐·璜》(1665)、有讽刺资产者吝啬的《悭吝人》(1668)、有讽刺资产者虚荣的《乔治·唐丹》(1668)和《醉心贵族的小市民》1670),还有赞美仆人聪明的《斯嘉本的诡计》(1671)。最后一部喜剧是《心病者》(又译《没病找病》1673),莫里哀带病主演。第四次演出的时候,作家咯血倒在舞台上,回家不到三小时就去世了。教会不允许把他的遗体埋在教堂墓地,只准埋在公墓的一个角落。但是大批的巴黎人民不顾禁令前去送葬。作家一生创作将近三十部喜剧,塑造了伪君子答丢夫、吝啬鬼阿巴公、虚荣者茹尔丹等众多的艺术典型,对欧洲戏剧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莫里哀。推荐。爱诗词网。【生卒】:1622—1673【介绍】:法国喜剧作家。一六二二年一月十五日生于巴黎宫廷室内陈设商家庭,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从小跟祖父看戏,形成了强烈的戏剧兴趣。从十四岁到十九岁在一家耶稣会办的贵族子弟学校读书,早期思想受无神论和自由主义影响。毕业后当过一个时期陈设商,也做过路易十三的侍从。他父亲送他去学法律,希望他当一名律师。但这些都改变不了莫里哀的信念,他立志以戏剧改革民风。一六四二年毅然放弃了世袭的继承权,开始了戏剧活动;从此直到逝世,始终没有离开过舞台。他一生的戏剧活动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643-1645)组织“光耀剧团”,此时取艺名莫里哀。因卖座率不高,二年后剧团解散。第二个时期(1645-1657)随流浪喜剧团在外省演出,十二年间足迹几遍法国。一六五〇年成为剧团的领导者,他一边演戏,一边写剧本;现在已无从知道他开始创作的时间。在外省所写的剧本只保存下来两部:《冒失鬼》(1653)、《情怨》(1656)。它们是用意大利风格写出来的,有许多民间闹剧成分。第三个时期(1658-1672)回巴黎创作演出,莫里哀的一系列著名喜剧都是在这十五年间创作出来的。莫里哀回到巴黎的第一部喜剧为《可笑的女才子》(1659),它把矛头指向了贵族。通过两个青年向一对资产阶级出身的外省女子求婚遭到拒绝、进行报复的故事,主要是讽刺了贵族沙龙咬文嚼字、装腔作势、故作风雅的恶习。后来又创作了《丈夫学堂》(1661)、《妇人学堂》(1662)等剧本。在初期的作品中讽刺了贵族阶级,提出了妇女的社会地位问题,显示了作家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一六六四年创作了《伪君子》,作家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贵族、僧侣和资产者的吝啬、自私、虚荣、荒淫、伪善等丑恶的思想行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引起了教会和贵族反动势力的攻击。《伪君子》是作家的代表作,描述了答丢夫伪善行为的手段、目的和危害,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教会,讽刺教会利用宗教虔诚对信徒的欺骗。答丢夫之流的真正目的是追求享受和财富,虔诚只是他们骗人的手段。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使人家破人亡。喜剧具有强烈的揭露性。莫里哀其他著名喜剧有揭露贵族荒淫的《唐·璜》(1665)、有讽刺资产者吝啬的《悭吝人》(1668)、有讽刺资产者虚荣的《乔治·唐丹》(1668)和《醉心贵族的小市民》1670),还有赞美仆人聪明的《斯嘉本的诡计》(1671)。最后一部喜剧是《心病者》(又译《没病找病》1673),莫里哀带病主演。第四次演出的时候,作家咯血倒在舞台上,回家不到三小时就去世了。教会不允许把他的遗体埋在教堂墓地,只准埋在公墓的一个角落。但是大批的巴黎人民不顾禁令前去送葬。作家一生创作将近三十部喜剧,塑造了伪君子答丢夫、吝啬鬼阿巴公、虚荣者茹尔丹等众多的艺术典型,对欧洲戏剧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陆绩怀橘是什么意思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绩传》。[释义]陆绩六岁时到九江拜见袁术。袁术取出橘子招待他,他偷偷地把三个橘子藏在怀里。拜别时陆机怀里的橘子掉在地上,袁术吃惊地问:“你做客还怀揣橘子吗?”陆绩跪下,答道:“我想把它们带回去送给母亲。”[用法]形容人对父母长辈极为孝顺。[常用形式]怀橘怀中双橘红陆绩橘陆绩孝陆氏橘[例]“仍怀陆氏橘,归献老亲尝。”(唐·岑参《送许员外江外置常平仓》)|他至孝之心,怀橘之行,实为传统美德的楷模。
陆绩怀橘。推荐。爱诗词网。陆绩怀橘是什么意思[出处]《三国志·吴书·陆绩传》。[释义]陆绩六岁时到九江拜见袁术。袁术取出橘子招待他,他偷偷地把三个橘子藏在怀里。拜别时陆机怀里的橘子掉在地上,袁术吃惊地问:“你做客还怀揣橘子吗?”陆绩跪下,答道:“我想把它们带回去送给母亲。”[用法]形容人对父母长辈极为孝顺。[常用形式]怀橘怀中双橘红陆绩橘陆绩孝陆氏橘[例]“仍怀陆氏橘,归献老亲尝。”(唐·岑参《送许员外江外置常平仓》)|他至孝之心,怀橘之行,实为传统美德的楷模。
天生丽质难自弃。推荐。爱诗词网。《天生丽质难自弃》出自哪里,《天生丽质难自弃》什么意思,《天生丽质难自弃》原文出处,《天生丽质难自弃》赏析。【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鉴赏】丽质:美丽的本质。自弃:自己放弃、辜负。杨贵妃天生美丽动人,不可能会自己舍弃如此良好的本质。泛指凡是天生美丽的人,是没有权利掩饰自己的漂亮。“天生丽质难自弃”通常都用来赞美女子的美丽动人。【原诗】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又称“辛亥广州之役”、“辛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的武装起义。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在马来亚槟榔屿召开秘密会议,有黄兴、赵声、胡汉民等人参加。会上孙中山勉励大家不要因失败而气馁,大家精神振奋,一致同意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广州起义,决定以广州新军为骨干,另选革命党人五百人为“选锋”(敢死队),赵声率领一军趋江西,谭人凤、焦达峰在长江流域举兵响应,会师南京,举行北伐,直捣北京。会后同盟会接受历次起义失败教训,在发动起义前做了许多准备工作。1911年1月在香港成立统筹部,以黄兴、赵声为正副部长,具体领导这次起义。4月8日统筹部在香港开会,预定13日发难,分十路袭取广州,由赵声、黄兴任革命军正副总指挥。当天同盟会员温生才独自刺杀了署理广州将军孚琦,清军与地方当局立即宣布戒严,美洲的捐款与从日本购买的军械也未能及时运到,起义只好延期。4月23日,黄兴从香港潜入广州,成立指挥部,主持起义的领导工作。因内奸告密,清吏加紧搜捕革命党人,破获了几处机关,打乱了起义部署。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联系未及周密的情况下,临时决定27日晚发动起义,进攻计划由十路改为四路。27日下午五时三十分,黄兴率领“选锋”一百三十余人,从小东营机关出发,以臂缠白巾为标志,手执枪械炸弹,吹响海螺,猛攻两广督署,击毙卫队数人,擒杀了管带张金邦。黄兴由侧门攻入署内,搜遍各室见张鸣歧已潜逃,原打算活捉张鸣歧,用总督名义号召两广清军反正的计划落空,便纵火焚毁督署。退出后分兵三路前往接应事前已经联系的新军、防营和民军,途中与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的卫队发生激战。攻袭督练公所等处,又与大队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起义军奋战一昼夜,终因寡不敌众,伤亡过重而失败。黄兴、朱执信等负伤后化装逃脱,喻培伦、林文、林觉民、方声洞等八十六人(一说一百余人)死难。事后烈士遗骸七十二具被收敛合葬于城郊红花岗(后改名为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可参看陈锡祺:《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役》、《辛亥革命史论文选》。
黄花岗起义。推荐。爱诗词网。又称“辛亥广州之役”、“辛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的武装起义。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在马来亚槟榔屿召开秘密会议,有黄兴、赵声、胡汉民等人参加。会上孙中山勉励大家不要因失败而气馁,大家精神振奋,一致同意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广州起义,决定以广州新军为骨干,另选革命党人五百人为“选锋”(敢死队),赵声率领一军趋江西,谭人凤、焦达峰在长江流域举兵响应,会师南京,举行北伐,直捣北京。会后同盟会接受历次起义失败教训,在发动起义前做了许多准备工作。1911年1月在香港成立统筹部,以黄兴、赵声为正副部长,具体领导这次起义。4月8日统筹部在香港开会,预定13日发难,分十路袭取广州,由赵声、黄兴任革命军正副总指挥。当天同盟会员温生才独自刺杀了署理广州将军孚琦,清军与地方当局立即宣布戒严,美洲的捐款与从日本购买的军械也未能及时运到,起义只好延期。4月23日,黄兴从香港潜入广州,成立指挥部,主持起义的领导工作。因内奸告密,清吏加紧搜捕革命党人,破获了几处机关,打乱了起义部署。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联系未及周密的情况下,临时决定27日晚发动起义,进攻计划由十路改为四路。27日下午五时三十分,黄兴率领“选锋”一百三十余人,从小东营机关出发,以臂缠白巾为标志,手执枪械炸弹,吹响海螺,猛攻两广督署,击毙卫队数人,擒杀了管带张金邦。黄兴由侧门攻入署内,搜遍各室见张鸣歧已潜逃,原打算活捉张鸣歧,用总督名义号召两广清军反正的计划落空,便纵火焚毁督署。退出后分兵三路前往接应事前已经联系的新军、防营和民军,途中与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的卫队发生激战。攻袭督练公所等处,又与大队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起义军奋战一昼夜,终因寡不敌众,伤亡过重而失败。黄兴、朱执信等负伤后化装逃脱,喻培伦、林文、林觉民、方声洞等八十六人(一说一百余人)死难。事后烈士遗骸七十二具被收敛合葬于城郊红花岗(后改名为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可参看陈锡祺:《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役》、《辛亥革命史论文选》。
唐·白居易《琵琶行》诗:“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是描绘弹琵琶的清脆声音。粗弦细弦交错弹的时候,就像大大小小的珠子跳落在玉盘上,那样地清脆,那样地悦耳。本句一般用于弹拨乐器或某种打击乐器上,不用于吹、拉乐器,也不用于声乐上。
大珠小珠落玉盘。推荐。爱诗词网。唐·白居易《琵琶行》诗:“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是描绘弹琵琶的清脆声音。粗弦细弦交错弹的时候,就像大大小小的珠子跳落在玉盘上,那样地清脆,那样地悦耳。本句一般用于弹拨乐器或某种打击乐器上,不用于吹、拉乐器,也不用于声乐上。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推荐。爱诗词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原文与赏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①。(《老子·五》)【注释】①刍(chú)狗:刍,喂牲口用的草;刍狗,指祭祀(jìsì)时用草扎成的草狗,用过就丢弃了。【译文】天地自然无为、无所谓仁爱,对待万物像草狗一样,任它们自生自灭、自然生长;得道的圣人自然无为、无所谓仁爱,对待百姓像草狗一样,任他们自作自息、自由发展。【感悟】任物即爱物,任民即爱民。尊重人民的意志,是最好的民主。
原名《马关新约》,又名《春帆楼条约》。日本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结束中日甲午战争的不平等条约。1895年4月17日由清政府钦差头等全权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及其子钦差全权大臣李经方与日本全权代表、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日本马关(今下关)春帆楼签订。主要内容有:(1)清政府承认日本对朝鲜的完全控制;(2)中国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3)赔偿日本军费库平银二万万两;(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搭客载货,日本政府可在各口岸设立领事馆;(5)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时,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它规定外国资本家可在中国投资设厂,为帝国主义对华输出资本提供了条约根据;割让台湾等大片领土,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贪欲;巨额赔偿几乎是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三倍,使清政府财政破产,只好大借外债;对日赔款和割让领土,大大滋养了日本军国主义,助长了它加紧经济侵略和分割中国领土的野心,其他帝国主义也更加疯狂地掠夺中国,使瓜分中国风暴日益逼进。辽东半岛的割让由于与沙俄的侵略野心相冲突,俄、德、法三国联合干涉,日本被迫退还辽东半岛,清政府向日本加付三千万两“赎辽费”。三国干涉还辽,暴露了沙俄侵略中国东北领土的贪婪野心,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马关条约。推荐。爱诗词网。原名《马关新约》,又名《春帆楼条约》。日本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结束中日甲午战争的不平等条约。1895年4月17日由清政府钦差头等全权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及其子钦差全权大臣李经方与日本全权代表、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日本马关(今下关)春帆楼签订。主要内容有:(1)清政府承认日本对朝鲜的完全控制;(2)中国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3)赔偿日本军费库平银二万万两;(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搭客载货,日本政府可在各口岸设立领事馆;(5)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时,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它规定外国资本家可在中国投资设厂,为帝国主义对华输出资本提供了条约根据;割让台湾等大片领土,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贪欲;巨额赔偿几乎是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三倍,使清政府财政破产,只好大借外债;对日赔款和割让领土,大大滋养了日本军国主义,助长了它加紧经济侵略和分割中国领土的野心,其他帝国主义也更加疯狂地掠夺中国,使瓜分中国风暴日益逼进。辽东半岛的割让由于与沙俄的侵略野心相冲突,俄、德、法三国联合干涉,日本被迫退还辽东半岛,清政府向日本加付三千万两“赎辽费”。三国干涉还辽,暴露了沙俄侵略中国东北领土的贪婪野心,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为了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为了摆脱国内政治经济危机、巩固垄断资本的统治而发动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唯有塞尔维亚具有自卫性)。战程历时四年零三个月(1914年8月-1918年11月),战火席卷欧、亚、非三大洲的三十八个国家。受战火波及人口达十五亿以上,占世界人口百分之七十五。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场上伤亡达二千多万人,由战争而造成的平民伤亡也在一千万以上,战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二千七百亿美元。这次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
战争于1914年8月开始之后,战场迅速扩大到欧、亚、非三大洲,但主战场一直在欧洲。欧洲战场分东线、西线和巴尔千战线。德军首先在西线发动进攻。8月1日对卢森堡不宣而战。4日开始,以七个集团军在比利时到瑞士的四百公里边境线上展开了攻势。德军以主力攻打比利时,企图切断英法联系,然后进入法国,予计四至六周内结束对法战争,再挥师东向,打败俄国,实现“施利芬计划”。但是德军在比利时遇到了顽强抵抗;俄军也在东线发动攻势,进入东普鲁士。9月上旬马恩河一战,西线转入持久的阵地对峙,宣告了“施利芬计划”破产。在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人把奥匈侵略军赶出了家园。1914年的战争双方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而且暴露了各自弱点。1915年各方都忙于调整计划,重新部署力量。德军在这一年进行了一场战略大转移,把主力由西线调到东线。为了掩护这次战略东移,德军曾于4月下旬在西线发动了伊普尔战役,第一次使用了毒气。德军东向的意图,本是想打败俄国,迫使俄国单方求和,然后再到西线击败英法。结果俄军虽退未败,东线也在1915年变成了阵地对峙。德国仍处于两线作战、腹背受敌的地位。1915年意大利倒向协约国,在欧洲又出现了意大利战线;保加利亚参加德奥方面作战,击败了塞尔维亚。1916年是大战中重要的一年。各参战国为了急于取胜,都大规模地动员人力物力为战争服务。这年2月德军首先发动凡尔登战役。德军投入四十六个师,法军全部七十个师中,有六十六个师先后参加了战斗。双方在凡尔登流血厮杀了一年之久,伤亡人数达七十多万,因此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德军企图在这里把法军碾得粉碎,但结果适得其反,德军有生力量遭受巨大损失,在西线失去了战略上的主动权。为了策应法国保卫凡尔登,英法在松姆河发动攻势。在松姆河战役中,英军首次使用新式突破兵器——坦克。庞大的钢铁怪物怒吼着前进,碾平了掩体,轧毁了机枪巢。英军在坦克的保护下,五小时内在十公里宽的正面战线上向前推进了四至五公里。坦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战术效果,而对整个战役没有产生决定性作用。持续四个月(7-10月)的松姆河战役是1916年的最大战役。共有一百五十个师、一万门火炮、一千架飞机、几十辆坦克参加战斗。结果英法联军损失七十九万人,德军伤亡达五十三万多人。对德军来说,这次损失如此惨重,以致再也无法恢复过去的战斗力和军队的士气。从这次战役中德国看到了协约国的经济、军事优势。为了破坏它,德国加紧使用有限潜艇战。可是不久德国就发现,潜艇战并不能从根本上突破强大的英国海军实行的海上封锁,便决定在海上寻找机会和英国舰队决战。1916年5月31日,发生了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上争斗——日德兰大海战。双方对这次交战都早有准备,并对它寄于很大希望。无论英军或德军都指望在总决战中摧毁敌舰,从而夺取制海权。双方各有一百多艘战舰,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激战,德国被击沉一艘大舰、十艘小舰,二千五百余人丧生;英国被击沉三艘大舰、十一艘小舰,六千余人丧生。英国舰队的损失虽然比德国舰队大,但数量上的优势仍然在英军方面。经过1916年这三大战役,战争的主动权转到了协约国手中。在战争进入第三年即1917年的时候,形势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各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分裂。虽有不少人主张把战争坚决打到底,但也有些人对旷日持久的混战感到绝望,更害怕日益觉醒的人民起来革命,因而产生妥协的倾向,出现了从帝国主义战争到帝国主义和平的转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进行了多次公开的或秘密的外交活动,企图在帝国主义和平的基础上尽早结束战争;二是战争使交战国人民清楚地认识到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对立。1917年,西欧工人运动和人民反战运动都十分高涨。殖民地附属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掠夺的斗争蓬勃兴起。特别是在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苏维埃俄国退出了战争。1917年4月,美国借口德国使用无限潜艇战,选择了最有利的时机对德宣战。从1918年3月起,德国倾全力在西线发动了五次大进攻,想在美军到达欧洲战场之前,胁迫英法和谈,但没有成功。7月,协约国全线反击。9月,协约国军队在西欧战区已达二百一十一个步兵师和十个骑兵师,而德国只有一百九十个步兵师,协约国在兵力上已对德国占决定性的优势。德奥集团在联军的打击下越来越无力抗击了。10月3日,德国要求停战;10月27日,奥匈向协约国投降。11月德国爆发革命。11月8日凌晨,德国代表到协约国总司令部所在地贡比涅(亦译康边)森林,向协约国军总司令福煦请降。福煦提出了极为苛刻的受降条件:德军在十五天内自所有占领的土地上撤退;德国交出五千门大炮、三万挺机枪、全部海军和空军,五千台火车头、十五万辆车厢、五千辆汽车以及铁路、工厂等。11月11日晨五时,停战协定正式签字。上午十一时,一百零一响礼炮宣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伟大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是世界近代史终止的标志。
第一次世界大战。推荐。爱诗词网。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为了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为了摆脱国内政治经济危机、巩固垄断资本的统治而发动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唯有塞尔维亚具有自卫性)。战程历时四年零三个月(1914年8月-1918年11月),战火席卷欧、亚、非三大洲的三十八个国家。受战火波及人口达十五亿以上,占世界人口百分之七十五。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场上伤亡达二千多万人,由战争而造成的平民伤亡也在一千万以上,战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二千七百亿美元。这次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战争于1914年8月开始之后,战场迅速扩大到欧、亚、非三大洲,但主战场一直在欧洲。欧洲战场分东线、西线和巴尔千战线。德军首先在西线发动进攻。8月1日对卢森堡不宣而战。4日开始,以七个集团军在比利时到瑞士的四百公里边境线上展开了攻势。德军以主力攻打比利时,企图切断英法联系,然后进入法国,予计四至六周内结束对法战争,再挥师东向,打败俄国,实现“施利芬计划”。但是德军在比利时遇到了顽强抵抗;俄军也在东线发动攻势,进入东普鲁士。9月上旬马恩河一战,西线转入持久的阵地对峙,宣告了“施利芬计划”破产。在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人把奥匈侵略军赶出了家园。1914年的战争双方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而且暴露了各自弱点。1915年各方都忙于调整计划,重新部署力量。德军在这一年进行了一场战略大转移,把主力由西线调到东线。为了掩护这次战略东移,德军曾于4月下旬在西线发动了伊普尔战役,第一次使用了毒气。德军东向的意图,本是想打败俄国,迫使俄国单方求和,然后再到西线击败英法。结果俄军虽退未败,东线也在1915年变成了阵地对峙。德国仍处于两线作战、腹背受敌的地位。1915年意大利倒向协约国,在欧洲又出现了意大利战线;保加利亚参加德奥方面作战,击败了塞尔维亚。1916年是大战中重要的一年。各参战国为了急于取胜,都大规模地动员人力物力为战争服务。这年2月德军首先发动凡尔登战役。德军投入四十六个师,法军全部七十个师中,有六十六个师先后参加了战斗。双方在凡尔登流血厮杀了一年之久,伤亡人数达七十多万,因此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德军企图在这里把法军碾得粉碎,但结果适得其反,德军有生力量遭受巨大损失,在西线失去了战略上的主动权。为了策应法国保卫凡尔登,英法在松姆河发动攻势。在松姆河战役中,英军首次使用新式突破兵器——坦克。庞大的钢铁怪物怒吼着前进,碾平了掩体,轧毁了机枪巢。英军在坦克的保护下,五小时内在十公里宽的正面战线上向前推进了四至五公里。坦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战术效果,而对整个战役没有产生决定性作用。持续四个月(7-10月)的松姆河战役是1916年的最大战役。共有一百五十个师、一万门火炮、一千架飞机、几十辆坦克参加战斗。结果英法联军损失七十九万人,德军伤亡达五十三万多人。对德军来说,这次损失如此惨重,以致再也无法恢复过去的战斗力和军队的士气。从这次战役中德国看到了协约国的经济、军事优势。为了破坏它,德国加紧使用有限潜艇战。可是不久德国就发现,潜艇战并不能从根本上突破强大的英国海军实行的海上封锁,便决定在海上寻找机会和英国舰队决战。1916年5月31日,发生了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上争斗——日德兰大海战。双方对这次交战都早有准备,并对它寄于很大希望。无论英军或德军都指望在总决战中摧毁敌舰,从而夺取制海权。双方各有一百多艘战舰,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激战,德国被击沉一艘大舰、十艘小舰,二千五百余人丧生;英国被击沉三艘大舰、十一艘小舰,六千余人丧生。英国舰队的损失虽然比德国舰队大,但数量上的优势仍然在英军方面。经过1916年这三大战役,战争的主动权转到了协约国手中。在战争进入第三年即1917年的时候,形势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各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分裂。虽有不少人主张把战争坚决打到底,但也有些人对旷日持久的混战感到绝望,更害怕日益觉醒的人民起来革命,因而产生妥协的倾向,出现了从帝国主义战争到帝国主义和平的转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进行了多次公开的或秘密的外交活动,企图在帝国主义和平的基础上尽早结束战争;二是战争使交战国人民清楚地认识到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对立。1917年,西欧工人运动和人民反战运动都十分高涨。殖民地附属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掠夺的斗争蓬勃兴起。特别是在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苏维埃俄国退出了战争。1917年4月,美国借口德国使用无限潜艇战,选择了最有利的时机对德宣战。从1918年3月起,德国倾全力在西线发动了五次大进攻,想在美军到达欧洲战场之前,胁迫英法和谈,但没有成功。7月,协约国全线反击。9月,协约国军队在西欧战区已达二百一十一个步兵师和十个骑兵师,而德国只有一百九十个步兵师,协约国在兵力上已对德国占决定性的优势。德奥集团在联军的打击下越来越无力抗击了。10月3日,德国要求停战;10月27日,奥匈向协约国投降。11月德国爆发革命。11月8日凌晨,德国代表到协约国总司令部所在地贡比涅(亦译康边)森林,向协约国军总司令福煦请降。福煦提出了极为苛刻的受降条件:德军在十五天内自所有占领的土地上撤退;德国交出五千门大炮、三万挺机枪、全部海军和空军,五千台火车头、十五万辆车厢、五千辆汽车以及铁路、工厂等。11月11日晨五时,停战协定正式签字。上午十一时,一百零一响礼炮宣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伟大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是世界近代史终止的标志。
云汉。推荐。爱诗词网。周宣王禳旱。历叙其祀天祭神之诚,忧民救灾之情。诗以“王曰”出之,别具一格,每章结句与之遥相呼应。倬彼云汉,(一)天上银河长又长,昭回于天。(二)光儿旋转在天上。王曰:於乎!周王说:唉唉!何辜今之人?(三)现在人有啥罪状?天降丧乱,老天把这祸乱降,饥馑荐臻。(四)饥饿灾荒连成双。靡神不举,(五)没有神灵没祭上,靡爱斯牲。(六)不敢爱惜这牛羊。圭璧既卒,(七)玉儿璧儿都用光,宁莫我听。(八)你还是不曾听我讲。旱既大甚,旱灾这么的严重,蕴隆蟲蟲。(九)暑气蒸人多郁闷。不殄禋祀,(十)不停止的祭祀忙,自郊徂宫。(十一)祭祀在那郊坛上。上下奠瘗,(十二)祭天祭地、设酒埋玉,靡神不宗。(十三)没有神灵没敬上。后稷不克,(十四)后稷不能救灾荒,上帝不临。(十五)上帝不顾人死亡。耗斁下土,(十六)这样糟踏下界各地方,宁丁我躬。(十七)我宁愿把灾难自承当。旱既大甚,旱灾这么的严重,则不可推。(十八)就不能把它来排开。兢兢业业,(十九)多恐怖、多危险,如霆如雷。象霹雳、象雷震。周余黎民,(二十)周地余下众百姓,靡有孑遗。(二十一)哪里有多少余剩。昊天上帝,老天呀、上帝呀,则不我遗。(二十二)就不向我来慰问。胡不相畏?先祖为何不畏惧?先祖于摧。(二十三)到这儿来救灾荒。旱既大甚,旱灾这么的严重,则不可沮。(二十四)就不能把它来阻挡。赫赫炎炎,(二十五)旱气盛、热气腾,云我无所。(二十六)没处我能去躲藏。大命近止,(二十七)生命接近了死亡,靡瞻靡顾。不照顾呀不探望。群公先正,(二十八)大官们、官长们,则不我助。难道就不帮我忙。父母先祖,父亲、母亲祖先们,胡宁忍予?(二十九)哪能忍心到这样?旱既大甚,旱灾这么的严重,涤涤山川。(三十)山光光来河不动。旱魃为虐,(三十一)旱魃他在逞凶暴,如惔如焚。(三十二)象火燎、象火烧。我心惮暑,(三十三)我心害怕那暑热,忧心如熏。(三十四)心里愁得象火熬。群公先正,大官们、官长们,则不我闻。(三十五)就不对我来过问。昊天上帝,老天呀、上帝呀,宁俾我遯。(三十六)使我这样的困顿。旱既大甚,早灾这么的严重,黾勉畏去。(三十七)勉力想把灾荒送。胡宁瘨我以旱?(三十八)为何害我这样大旱荒?憯不知其故。(三十九)不知道原因也没法讲。祈年孔夙,(四十)早早的想求个大丰年,方社不莫。不迟的祭土地来祭四方。昊天上帝,老天呀、上帝呀,则不我虞。(四十一)就不为我想一想。敬恭明神,这样恭敬那神灵,宜无悔怒。不当恨我怒气张。旱既大甚,旱灾这么的严重,散无友纪。(四十二)大家散乱没纪纲。鞫哉庶正,(四十三)穷了呀一些官长,疚哉冢宰,苦了呀这个大首长,趣马师氏,管马官、侍卫长,膳夫左右,差人们、膳事长,靡人不周,(四十四)没人不为救旱忙,无不能止。(四十五)可是不能止灾荒。瞻卬昊天,对这老天来仰望,云如何里?(四十六)怎么样啊来收场?瞻卬昊天,对着老天来仰望,有嘒其星。(四十七)那些星儿闪闪亮。大夫君子,官儿们、大人们,昭假无赢。(四十八)敬天祭祀没偏向。大命近止,生命虽然接近死亡,无弃尔成。(四十九)莫放弃你成功的希望。何求为我?有啥祈求是为了我?以戾庶正。(五十)是想安定众官的心。瞻卬昊天,对着老天来仰望,曷惠其宁?(五十一)何时赐我们安宁?注释(一)陈奂:“《棫朴》,《传》云:‘倬,大也。’”郑玄:“云汉,谓天河也。”(二)郑玄:“昭,光也。”毛亨:“回,转也。”陈奂:“回训转,读如水流转之转。”(三)郑玄:“辜,罪也。……何罪与?今时天下之人。”(四)毛亨:“荐,重。臻,至。”马瑞辰:“荐臻,犹今言频仍也。”(五)郑玄:“靡、莫,皆无也。”陈奂:“不举,不举祭也。《王制》:‘山川神祇,有不举,者为不敬。’郑注云:举,犹祭也。”(六)孔颖达:“神皆用牲祭之,故言靡爱斯牲。遍祈群神,所祭者广。天地五帝,当用特牲。其余诸神,或用太牢,或用少牢。三牲皆用,故言无所爱于三牲也。”(七)孔颖达:“礼神之圭器,自有多名,言圭璧为其揔称。……圭璧少而易竭,故曰既尽。”(八)戴震:“按宁,乃也,语之转。”(九)马瑞辰:“按《说文》有蕰无蕴,云:蕰,积也。蕴即蕰之俗字。……蕴隆谓暑气郁积而隆盛。蟲蟲,则热气熏蒸之状也。……《尔雅·释训》:爞爞,熏也。蟲蟲,即爞爞之省。”朱熹:“蟲蟲,热气也。”(十)陈奂:“殄,绝也。不殄,不绝也。”(十一)陈奂:“自郊徂宫,自郊宫也。徂,语词。……祭法,燔柴于泰坛。宫,犹坛也。……奂谓诗因旱而禋祀郊宫,正是雩上帝之事。故篇中言上帝,言昊天,言昊天上帝,皆谓雩祭也。”(十二)毛亨:“上祭天,下祭地。奠其礼,瘗其物。”孔颖达:“奠谓置之于地,瘗谓埋之于土。礼与物,皆谓为礼事神之物,酒食牲玉之属也。”(十三)毛亨:“宗,尊也。”严粲:“无有神而不尊祀之者。”(十四)林伯桐:“毛意自当言后稷不能救此旱也。”(十五)马瑞辰:“上帝不临,读如《左传》神弗临也之临,谓上帝不临护之也。临字于韵不协,古临通作隆。”(十六)王先谦:“《韩》说曰:‘耗,恶也。’郑玄:“斁,败也。”(十七)朱熹:“丁,当也。……与其耗斁下土,宁使灾害当我身也。”(十八)朱熹:“推,去也。”(十九)毛亨:“兢兢,恐也。业业,危也。”(二十)郑玄:“黎,众也。”(二十一)马瑞辰:“按《方言》:孑、荩,余也。郭注谓遗余。是孑,亦遗也。孑、遗二字同义。故孟子引其诗而但以靡有遗民释之。”(二十二)马瑞辰:“按遗当读如问遗之遗。《广雅·释诂》:‘问遗也。遗,与也。’与人以物谓之问,亦谓之遗。……与人相恤问亦谓之遗。此诗则不我遗,犹五章则不我闻,闻当读问。问犹恤问也。”(二十三)毛亨:“摧,至也。”胡承珙:“此胡不相畏,与《雨无正》句正同,言先祖见此旱灾,何不相与畏惧而来至乎?”顾广誉:“凡我先祖何不相与畏而来至救此大旱邪?”(二十四)朱熹:“沮,止也。”(二十五)毛亨:“赫赫,旱气也。炎炎,热气也。”(二十六)马瑞辰:“按云为雲字古文。象回转之形。《正月》诗:‘昏姻孔云。’《传》:‘云,旋也。’云又通员。员之言圆也、运也。回旋运转,有庇荫之象。……云我无所,犹云荫我无处耳。”(二十七)朱熹:“大命近止,死将至也。瞻,仰。顾,望也。”(二十八)孔颖达:“正者,长也。先世为官之长,又与群公相配,故知是百辟卿士也。”(二十九)严粲:“何其偏忍于我而不见救。”(三十)严粲:“钱氏曰:‘洗也。’山无木,川无水,如涤之然。”(三十一)毛亨:“魃,旱神也。”(三十二)毛亨:“惔,燎之也。”段玉裁:“按《韩诗》作炎为善。《说文》炎,燎也。”(三十三)郑玄:“惮,犹畏也。”(三十四)毛亨:“熏,灼。”孔颖达:“熏、灼,俱焚炙之义。”(三十五)陈奂:“《诗述闻》云:闻·犹恤问也。与《葛藟》篇,亦莫我闻同。”(三十六)马瑞辰:“按遯、屯古同声。当读如屯难之屯。又遯、困亦同声。《广雅·释诂》:‘困,逃也。’遯义为逃,亦为困。……宁、乃声之转。宁俾我遯,犹云乃使我困也。”(三十七)孔颖达:“黾勉者,勉力事神,是急于祷请。”马瑞辰:“按《广雅·释诂》‘畏,恶也。’畏去,谓苦此旱而恶去之也。”(三十八)朱熹:“瘨,病。” 严粲:“天何偏病我以旱乎?”(三十九)朱熹:“憯,曾也。” 严粲:“不知其何故而致此也。”(四十)郑玄:“我祈丰年甚早,祭四方与社又不晚。” 胡承珙:“此本述平时恭敬明神之事。方即谓四时方祭,社即兼春祈秋报,通一岁之祀事,及时举行,未尝晚矣。”(四十一)郑玄:“虞,度也。……天曾不度知我心肃事明神如是,明神宜不恨怒于我。”(四十二)马瑞辰:“按《白虎通》:友者,有也。《释名》:友,有也,相保有也。……此诗友即有之假借。散无友纪,谓群臣散无有纪也。”(四十三)范处义《诗补传》:“鞫,穷也。庶官之长曰正,则既穷而无所措矣。疚,病也。冢宰之率其属,则既病而不能兴矣。下至趣马之掌马政者,师氏之掌失得者,膳夫之供饮食者,左右之与使令者。”(四十四)毛亨:“周,救也。”孔颖达:“无有一人而不賙救其百姓困急者。”(四十五)马瑞辰:“无当读如何有何亡之亡,有谓富,亡谓贫也。无不能止,言虽賙之,而其乏无不能救止也。止即救也。”(四十六)王夫之:“按《考工记》:里为式。注里读为已。已,止也。云如何止者,不知旱既太甚之后,作何究竟也。即下文大命近止之深忧也。”(四十七)朱熹:“嘒,明貌。”(四十八)朱熹:“昭,明。假,至也。”马瑞辰:“诗盖勉群臣敬恭祀典之意,言诚能昭假于天,其感应之理,必未有赢差者。《广雅》:爽赢并训为过,过即过差。无赢犹言无爽。无爽,犹言无差忒耳。”(四十九)严粲:“然未得雨,则死亡将近,不可遂已,而弃其前劳。”(五十)陈奂:“戾,定也。……言我今求雨,何独为我躬?亦欲以定庶正救灾之成功而已。”(五十一)陈奂:“惠,爱也。宁,安也。……天何不爱而安之?”注音倬zhuo卓於wu乌臻zhen贞牲sheng生蕴yun运禋yin因瘗yi异斁du妒魃ba拔惔tan谈熏xun醺遯dun盾黾min敏瘨dian颠憯can惨莫mu暮趣cu猝卬yang仰嘒hui诲赢ying盈
糟蹋 折腾 撕裂 疼 死 哀求。推荐。爱诗词网。《践踏·蹂躏·糟踏》同义词与近义词本义指用脚乱踩,又都能比喻用暴力欺压、摧残、侮辱。都是动词。区别是:“践踏”现在既用它的本义,也用它的比喻义;“蹂躏”、“糟踏”一般用它们的比喻义。“蹂躏”常用于书面,“糟踏”多用于口语。此外,“糟踏”还有浪费的意思,应用范围要比“蹂躏”广些。例句:1.撕碎了的清朝龙旗,被践踏在地下。(初二册语文:周定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2.无数老党员、老干部和人民群众惨遭迫害;社会主义法制和人民民主权利、党的优良传统被封建法西斯的铁蹄粗暴地践踏、蹂躏;……(丁一岚《燕山夜话·不单是为了纪念》)3.我又问道:“这样好蜜,不怕什么东西来糟踏么?”(初二册语文:杨朔《荔枝蜜》)4.想一想,好不容易写了文章,出了书,人家都不理、不买、不看,糟踏了纸张、印刷力量,岂不是浪费!(吴晗《灯丁集·前言》)
罗刹海市原文及翻译。推荐。爱诗词网。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原文|注释|赏析|译文马骥,字龙媒,贾人子。美丰姿。少倜傥,喜歌舞。辄从梨园子弟,以锦帕缠头,美如好女,因复有“俊人”之号。[1]十四岁,入郡庠,即知名。[2]父衰老,罢贾而归。谓生曰:“数卷书,饥不可煮,寒不可衣。吾儿可仍继父贾。”马由是稍稍权子母。[3]从人浮海,为飓风引去,数昼夜至一都会。其人皆奇丑;见马至,以为妖,群哗而走。马初见其状,大惧;迨知国中之骇己也,遂反以此欺国人。遇饮食者,则奔而往;人惊遁,则啜其余。久之,入山村。其间形貌亦有似人者,然褴褛如丐。马息树下,村人不敢前,但遥望之。久之,觉马非噬人者,始稍稍近就之。马笑与语。其言虽异,亦半可解。马遂自陈所自。村人喜,遍告邻里,客非能搏噬者。然奇丑者望望即去,终不敢前;其来者,口鼻位置,尚皆与中国同。共罗浆酒奉马。马问其相骇之故,答曰:“尝闻祖父言:西去二万六千里,有中国,其人民形象率诡异。但耳食之,今始信。[4]”问其何贫。曰:“我国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其美之极者,为上卿;[5]次任民社;[6]下焉者,亦邀贵人宠,故得鼎烹以养妻子。[7]若我辈初生时,父母皆以为不祥,往往置弃之;其不忍遽弃者,皆为宗嗣耳。”问:“此名何国?”曰:“大罗刹国。都城在北去三十里。[8]”马请导往一观。于是鸡鸣而兴,引与俱去。天明,始达都。都以黑石为墙,色如墨,楼阁近百尺。然少瓦,覆以红石;拾其残块磨甲上,无异丹砂。时值朝退,朝中有冠盖出,村人指曰:“此相国也。”视之,双耳皆背生,鼻三孔,睫毛覆目如帘。又数骑出,曰:“此大夫也。”以次各指其官职,率鬇鬡怪异;[9]然位渐卑,丑亦渐杀[10]。无何,马归,街衢人望见之,噪奔跌蹶,如逢怪物。村人百口解说,市人始敢遥立。既归,国中咸知有异人,于是搢绅大夫,争欲一广见闻,遂令村人要马。每至一家,阍人辄阖户,丈夫女子窃窃自门隙中窥语;终一日,无敢延见者。村人曰:“此间一执戟郎,曾为先王出使异国,所阅人多,或不以子为惧。[11]”造郎门。郎果喜,揖为上客。视其貌,如八九十岁人。目睛突出,须卷如猬。曰:“仆少奉王命,出使最多;独未尝至中华。今一百二十余岁,又得睹上国人物,此不可不上闻于天子。然臣卧林下,十余年不践朝阶。[12]早旦,为君一行。”乃具饮馔,修主客礼。酒数行,出女乐十余人,更番歌舞。貌类夜叉,皆以白锦缠头,拖朱衣及地。[13]扮唱不知何词,腔拍恢诡。主人顾而乐之,问:“中国亦有此乐乎?”曰:“有。”主人请拟其声,遂击桌为度一曲。主人喜曰:“异哉!声如凤鸣龙啸,从未曾闻。”翌日,趋朝,荐诸国王。王忻然下诏。有二三大夫,言其怪状,恐惊圣体。王乃止。郎出告马,深为扼腕。[14]居久之,与主人饮而醉,把剑起舞,以煤涂面作张飞。主人以为美,曰:“请君以张飞见宰相,宰相必乐用之,厚禄不难致。”马曰:“嘻!游戏犹可,何能易面目图荣显?”主人固强之,马乃诺。主人设筵,邀当路者饮,令马绘面以待。[15]未几,客至,呼马出见客。客讶曰;“异哉!何前媸而今妍也!”遂与共饮甚欢。马婆娑歌“弋阳曲”,一座无不倾倒。[16]明日,交章荐马。王喜,召以旌节。[17]即见,问中国治安之道,马委曲上陈,大蒙嘉叹,赐宴离宫。酒酣,王曰:“闻卿善雅乐,可使寡人得而闻之乎?”马即起舞,亦效白锦缠头,作靡靡之音。王大悦,即日拜下大夫。时与私宴,恩宠殊异。久而官僚百执事颇觉其面目之假;所至,辄见人耳语,不甚与款洽。马至是孤立,憪然不自安。[18]遂上疏乞休致,不许;又告休沐,乃给三月假。[19]于是乘传载金宝,复归山村。村人膝行以迎。马以金资分给旧所与交好者,欢声雷动。村人曰:“吾侪小人受大夫赐,明日赴海市,当求珍玩,用报大夫。”问:“海市何地?”曰:“海中市,四海鲛人,集货珠宝;[20]四方十二国,均来贸易。中多神人游戏。云霞障天,波涛间作。贵人自重,不敢犯险阻,皆以金帛付我辈,代购异珍。今其期不远矣。”问所自知,曰:“每见海上朱鸟往来,七日,即市。”马问行期,欲同游瞩。村人劝使自贵。马曰:“我顾沧海客,何畏风涛?”未几,果有踵门寄资者,遂与装资入船。船容数十人,平底高栏。十人摇橹,激水如箭。凡三日,遥见水云幌漾之中,楼阁层叠;贸迁之舟,纷集如蚁。少时,抵城下。视墙上砖,皆长与人等。敌楼高接云汉。[21]维舟而入,见市上所陈,奇珍异宝,光明射目,多人世所无。[22]一少年乘骏马来,市人尽奔避,云是“东洋三世子”。[23]世子过,目生曰:“此非异域人。”即有前马者来诘乡籍。生揖道左,具展邦族。[24]世子喜曰:“既蒙辱临,缘分不浅!”于是授生骑,请与连辔。乃出西城。方至岛岸,所骑嘶跃入水。生大骇失声。则见海水中分,屹如壁立。俄睹宫殿,玳瑁为梁,鲂鳞作瓦;四壁晶明,鉴影炫目。下马揖入。仰视龙君在上,世子启奏:“臣游市廛,得中华贤士,引见大王。”生前拜舞。龙君乃言:“先生文学士,必能衙官屈、宋。[25]欲烦椽笔赋‘海市’,幸无吝珠玉。”生稽首受命。授以水精之砚,龙鬣之毫,纸光似雪,墨气如兰。生立成千余言,献殿上。龙君击节曰:“先生雄才,有光水国矣!”遂集诸龙族,宴集采霞宫。酒炙数行,龙君执爵而向客曰:“寡人所怜女,未有良匹,愿累先生。先生倘有意乎?”生离席愧荷,唯唯而已。龙君顾左右语。无何,宫人数辈,扶女郎出。珮环声动,鼓吹暴作,拜竟,睨之,实仙人也。女拜已而去。少时酒罢,双鬟挑画灯,导生入副宫。女浓妆坐伺。珊瑚之床,饰以八宝;帐外流苏,缀明珠如斗大;衾褥皆香耎。天方曙,则雏女妖鬟,奔入满侧。生起,趋出朝谢。拜为驸马都尉。以其赋驰传诸海。诸海龙君,皆专员来贺;[26]争折简招驸马饮。生衣绣裳,驾青虬,呵殿而出。武士数十骑,背雕弧,荷白棓,晃耀填拥。马上弹筝,车中奏玉。三日间,遍历诸海。由是“龙媒”之名,噪于四海。宫中有玉树一株,围可合抱;本莹澈,如白琉璃;中有心,淡黄色,稍细于臂;叶类碧玉,厚一钱许,细碎有浓阴。常与女啸咏其下。花开满树,状类薝卜。[27]每一瓣落,锵然作响。拾视之,如赤瑙雕镂,光明可爱。时有异鸟来鸣,毛金碧色,尾长于身,声等哀玉,恻人肺腑。生闻之,辄念故土。因谓女曰:“亡出三年,恩慈间阻;[28]每一念及,涕膺汗背。卿能从我归乎?”女曰:“仙尘路隔,不能相依。妾亦不忍以鱼水之爱,夺膝下之欢。容徐谋之。”生闻之,涕不自禁。女亦叹曰:“此势之不能两全者也!”明日,生自外归。龙君曰:“闻都尉有故土之思,诘旦趣装,可乎?”生谢曰:“逆旅孤臣,过蒙优宠,衔报之诚,结于肺腑。[29]容暂归省。当图复聚耳。”入暮,女置酒话别。生订后会。女曰:“情缘尽矣。”生大悲,女曰:“归养双亲,见君之孝。人生聚散,百年犹旦暮耳,何用作儿女哀泣?此后妾为君贞,君为妾义,两地同心,即伉俪也,何必旦夕相守,乃谓之偕老乎?若渝此盟,婚姻不吉。倘虑中馈乏人,纳婢可耳。更有一事相嘱:自奉衣裳,似有佳朕,烦君命名。[30]”生曰:“其女耶,可名龙宫;男耶,可名福海。”女乞一物为信。生在罗刹国所得赤玉莲花一对,出以授女。女曰:“三年后四月八日,君当泛舟南岛,还君体胤。[31]”女以鱼革为囊,实以珠宝,授生曰:“珍藏之,数世吃着不尽也。”天微明,王设祖帐,馈遗甚丰。[32]生拜别出宫。女乘白羊车,送诸海涘。[33]生上岸下马。女致声珍重,回车便去,少顷便远。海水复合,不可复见。生乃归。自浮海去,咸谓其已死;及至家,家人无不诧异。幸翁媪无恙,独妻已他适。乃悟龙女“守义”之言,盖已先知也。父欲为生再婚;生不可,纳婢焉。谨志三年之期,泛舟岛中。见两儿坐浮水面,拍流嬉笑,不动亦不沉。近引之,儿哑然捉生臂,跃入怀中。其一大啼,似嗔生之不援己者。亦引上之。细审之,一男一女,貌皆婉秀。额上花冠缀玉,则赤莲在焉。背有锦囊,拆视,得书云:“翁姑计各无恙。忽忽三年,红尘永隔;盈盈一水,青鸟难通。结想为梦,引领成劳,茫茫蓝蔚,有恨如何也!顾念奔月姮娥,且虚桂府;投梭织女,犹怅银河。我何人斯,而能永好?兴思及此,辄复破涕为笑。别后两月,竟得孪生。今已啁啾怀抱,颇解言笑;[34]觅枣抓梨,不母可活。敬以还君。所贻赤玉莲花,饰冠作信。膝头抱儿时,犹妾在左右也。闻君克践旧盟,意愿斯慰。妾此生不二,之死靡他。奁中珍物,不蓄兰膏;镜里新妆,久辞粉黛。君似征人,妾作荡妇,[35]即置而不御,亦何得谓非琴瑟哉?[36]独计翁姑亦既抱孙,曾未一觌新妇,揆之情理,亦属缺然。岁后阿姑窀穸,当往临穴,一尽妇职。[37]过此以往,则‘龙宫’无恙,不少把握之期;[38]‘福海’长生,或有往还之路。伏惟珍重,不尽欲言。”生反覆省书揽涕。两儿抱颈曰:“归休乎![39]”生益恸,抚之曰:“儿知家在何许?”儿啼,呕哑言归。生视海水茫茫,极天无际;雾鬟人渺,烟波路穷。抱儿返棹,怅然遂归。生知母寿不永,周身物悉为预具,墓中植松槚百余。[40]逾岁,媪果亡。灵舆至殡宫,有女子缞绖临穴。[41]众方惊顾,忽而风激雷轰,继以急雨,转瞬已失所在。松柏新植多枯,至是皆活。福海稍长,辄思其母,忽自投入海,数日始还。龙宫以女子不得往,时掩户泣。一日,昼暝,龙女忽入,止之曰:“儿自成家,哭泣何为?”乃赐八尺珊瑚一株,龙脑香一帖,明珠百粒,八宝嵌金合一双,为嫁资。[42]生闻之突入,执手啜泣。俄顷,迅雷破屋,女已无矣。异史氏曰:“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43]‘小惭小好,大惭大好’。[44]若公然带须眉以游都市,其不骇而走者,盖几希矣。彼陵阳痴子,将抱连城玉向何处哭也?[45]呜呼!显荣富贵,当于蜃楼海市中求之耳!”【注释】[1]梨园子弟:戏曲艺人。《新唐书·礼乐志》,谓唐玄宗曾选乐工及宫女数百人,亲授乐曲于梨园。后遂称演戏的场所为“梨园”,称戏曲艺人为“梨园子弟”。[2]入郡庠:入府学读书,即考中秀才。[3]权子母:指经商。权,权衡。子母,原指货币的大小、轻重,后指利息和本钱。[4]耳食:耳闻。意为不加审察,轻信传闻。[5]上卿:指品位最高的官。卿,古代官位,分上、中、下三等。[6]任民社,古称直接理民的地方官为职任民社。民社,人民和社稷。[7]鼎烹:以鼎烹食,贵人所享。此指贵人赐与的“残杯冷炙”。鼎,古代炊器,三足两耳。[8]罗刹:梵语音译,意思是恶鬼。这里作为国名。[9]鬇鬡(zhengning争宁):毛发散乱貌。[10]杀:煞;减。[11]执戟(ji挤)郎:古代警卫官门的官员。[12]卧林下:指辞官在家。[13]夜叉:梵文音译,据佛经说,是一种吃人的恶鬼。后用以比喻相貌丑陋的人。[14]扼腕:紧握己腕,表示惋惜。[15]当路者:居于要职的人,指掌权的官员。[16]弋阳曲:南曲腔调的一种,明清时代流行于江西弋阳县,故名“弋阳曲”。旧时认为弋阳曲是“俗腔”,昆曲是“雅乐”。罗刹国王以俗腔为雅乐,这是“雅”、“俗”颠倒。[17]召以旌节:派使臣持旌节去召见他。旌节,古代出使者所持,以为凭证,以竹为杆,上缀五彩鸟羽。[18]憪(xian现)然:不安的样子。[19]休致:辞官退居。休沐:休息沐浴,指短期休假。[20]鲛人:神话传说谓南海中有鲛人,善纺织,所织薄纱叫“鲛绡”。[21]敌楼:城楼。[22]维舟:系船。[23]世子:帝王或诸侯的嫡妻所生之子。[24]具展:一一陈述。邦族:籍贯与姓氏。[25]衙官屈宋:意思是超过屈原、宋玉。[26]专员:派专人。[27]薝(zhan沾)卜:栀子花。[28]恩慈间阻:与父母分离。父母慈爱有恩,故以“恩慈”代称。[29]衔报之诚:感恩图报的心情。衔报,指衔环报恩。《后汉书·杨震传》注引《续齐谐记》:东汉杨宝救了一只黄雀,夜间梦一黄衣童子衔四枚白环相报,谓当使其子孙洁白,位登三公。后杨宝子孙四世,果都显贵。[30]中馈乏人:无人主持家务。古代妇女在家料理家务叫做“主中馈”。自奉衣裳:意为自结婚以来。佳朕:佳兆,指怀孕。朕,征兆。[31]体胤:亲生儿女。胤,后嗣。[32]设祖帐:意为设宴饯行。古时出行,为行者祭奠路神,祝福饯别,叫“祖祭”。祖祭时设置的帷账叫“祖帐”。[33]海涘(si四):海边。涘,水边。[34]“盈盈一水”二句:意谓虽然一水之隔,却音信难通。青鸟,借指使者。啁啾(zhoujiu周究):小鸟鸣声。此形容幼儿初学话的声音。[35]荡妇:荡子妇;出游不归者的妻子。[36]置而不御:意谓两地之隔,仍保持夫妻名义。[37]窀穸(zhunxi谆细):墓穴。这里指下葬。[38]把握:这里指见面。[39]归休乎:回家吧?休,语气词。[40]槚:楸树。[41]缞绖(cuidie崔喋):封建丧礼规定子女所穿的孝服。缞,披在胸前的麻布。绖,系在额头和腰上的麻带。[42]龙脑香:由龙脑树所提炼的香料,即冰片。一帖,一包。[43]嗜痂之癖:《南史·刘穆之传》载,刘邕嗜食疮痂,认为味如鳆鱼之美,后世因以指乖僻的嗜好。[44]“小惭小好,大惭大好”:意谓世人虚假的迎合。唐代韩愈《与冯宿论文书》:“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及示人,则人以为好矣。小惭者亦蒙谓之小好,大惭者即必以为大好矣。”[45]陵阳痴子:意谓真正才德之士,不被赏识,无处申诉他的委屈和悲愤。陵阳痴子,指春秋时楚人卞和,曾封陵阳侯。卞和在楚山发现一璞玉,献给楚厉王和楚武王,都被视为石头。卞和被刖双脚。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璞哭于荆山之下。楚文王使人问之。卞和曰:“臣非悲刖。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为诳,所以悲也。”文王使人剖璞,果得宝玉,称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译文】马骥,字龙媒,是商人的儿子。相貌英俊,从小就风流潇洒,喜欢歌舞。随戏曲艺人学艺,用彩帕缠在头上,扮相优美,因而得“俊人”的称号。十四岁中秀才,便出了名。父亲因年老体衰,停了生意在家闲居。对儿子说:“你读那几卷书,饿了不能当饭吃,冷了不能当衣穿。你还是继承我的事业经商吧。”马骥于是开始经商。一次,他跟人到海外谋生意,船被飓风吹离了航道,经过几天几夜漂至一个都城。那里的人都奇丑无比,他们看见马骥,以为见了妖怪,大声喊叫着跑散了。马骥最初看见他们的样子非常害怕,后来知道他们都害怕他,于是反倒以此欺人了。遇到正在吃饭的人,就跑过去,吓得人家跑开了,于是吃人家剩下来的食物。后来,他又到了山村。那里也有长得像人的,但却衣衫褴褛如同乞丐。马骥在树下歇息,村里的人都不敢近前,只是远远地看着他。久而久之,觉得他并非吃人的怪物,这才慢慢地开始接近他。马骥笑着和他们交谈。彼此的语言虽然不同,但也能听懂一半。马骥告诉他们他的来历,村人很高兴,互通消息,说这人并不是吃人的妖魔。但是那些长得最丑的人只是看看他就走,始终也不敢接近他。来的人的口鼻位置大体上和中国人相同。他们拿来酒食款待马骥。马骥问他们为什么害怕他,回答说:“曾听先辈们说:往西去二万六千里,有一个中国,那里的人长得很离奇。但只是耳闻,现在才相信这是真的。”问他们为何贫困,答道:“我们国家所看重的不是文章好坏,而在形貌。最美的人官拜上卿;差一点的任地方官;再差的也能得到贵人的恩宠,得以养家糊口。像我们这些人一生下来,父母都认为是不祥之物,往往都丢弃了;有些不忍心丢掉的,也都是为了传宗接代的缘故。”马骥又问这里的国名,他们说:“叫大罗刹国。都城在往北三十里的地方。”马骥请求他们领着去看一看。于是第二天鸡叫的时候起身,带他一同往都城去。天亮才到达。都城用黑石砌墙,墙色如墨,楼房高百尺。却很少用瓦,上面盖着红色的石头;拣起残落的红石在指甲上磨一下,和丹砂没什么两样。这时正值退朝,其中有一个头戴冠盖的,村人指着说这就是宰相。那人两耳都是反着长的,有三个鼻孔,睫毛像帘子一样覆盖着眼睛。一会儿又出来几个官员,村人说:“这是大夫。”接着又一个个地说出他们的官职,都是相貌狰狞可怕之人,但官职越小,越丑些。不多久,马骥要回去了,街上的人见了他,吓得跌跌碰碰地喊叫着跑开了,好像是见了妖怪。村人再三解释,市民才敢远远地看他。回村后,全国都知道有个怪人,于是官僚豪绅们都争着想看他一眼,便命令村人去叫马骥。但每到一家,看门人都关上大门,男女老少偷偷地从门缝中观望并窃窃私语,一天下来,也没有一个敢出来见他的。村人对马骥说:“这里有一个执戟郎,曾随先王出访其他国家,他见的人多,或许不会怕你。”来到执戟郎的家门,他果然很高兴,把马骥奉为上客。看那人的容貌,像八九十岁之人。眼珠子往外突着,浓密的胡须向上卷曲。他说:“我年轻时奉王命,出使许多国家,唯独没有去中国。现在我已一百二十多岁,能见到你们大国的人物,这事不能不禀报国王。可是我已退居,十多年没有上朝了,明天一早,我要为你跑一趟。”于是设宴款待,行主客礼。酒过数巡,叫出十多个歌女,轮番歌舞。她们都长得如夜叉一般,用白帕缠在头上,拖着落地的红衣。演唱的不知是什么,节拍腔调也很奇特。主人看得很高兴,问:“中国也有这种艺术吗?”马骥说有。主人请马骥学演,马骥便敲着桌子应着节拍唱了一曲。主人高兴地说:“美极了!像是凤鸣龙啸,我从来没有听过。”第二天,来到朝廷,把马骥推荐给国王。国王欣然下令叫马骥前来。但有二三名大夫,说他的模样怪异,恐怕惊吓圣体。国王这才停止召见。那位老官员走出朝廷告诉马骥,深深地替他惋惜。在老官员家住了一个时期,一次在一起喝酒,马骥微有醉意,便把剑起舞,用煤灰把脸涂得像张飞。主人认为这样很美,说:“请你就装张飞去见宰相,宰相一定愿意任用你,高官厚禄都不难得。”马骥说:“嘻!做做游戏还可以,怎能靠改变容貌来贪图荣华富贵呢?”主人一定坚持,马骥也只好答应。于是主人设宴,邀请当朝的要官共饮,让马骥涂了脸等待着。不多久,客人来了,老官员叫出马骥与客人见面。客人们惊讶道:“奇怪!怎么以前那么丑,现在一下子变得漂亮了!”于是共同饮酒,十分欢洽。马骥翩翩起舞,唱着“弋阳曲”,满座都为之倾倒。第二天,奏章纷纷推荐马骥。国王很高兴,派人持旌节召见他。召见后,问他中国的治国之策,马骥一一陈说,很得国王赞赏,在别宫设宴。酒意正浓时,国王说:“我听说你能歌善舞,能让我见识一下吗?”马骥便开始舞蹈,也效仿此国歌女用白帕缠在头上,演唱靡靡之音。国王十分高兴,当天就封他为下大夫。后来时常召他进宫喝酒,对他非常宠信。时间一长,那些官员们觉得他是假扮的。每到一处,就看见人们在窃窃私语,不再和他亲近。马骥感到很孤立,非常不安。于是上疏国王请求辞官,国王不允;又请求休假,于是给了三个月的假期。马骥便乘车带着赏赐的财宝,又回到山村。村里人跪着迎接他。马骥把财宝分给以前那些朋友,大家非常高兴。村人说:“我们这些小人得到大夫的赏赐,明天我们去海市,一定买些珍奇的物品来报答您的大恩。”马骥问:“海市在什么地方?”回答说:“海市就是四海的鲛人集中销售珠宝的地方;周围四方十二个国家都来此贸易。市上还有神仙出没。时而彩霞满天,时而波涛汹涌。贵人们都以身体为重,不敢冒此风险,都把钱交给我们,替他们采购珍奇。现在离海市的日期不远了。”马骥问他们怎么知道海市的日期,答:“每当看到海面上有红色的鸟飞来飞去,过七天就是海市。”马骥问了行期,想和他们一起去游赏。村人劝他不要冒险。马骥说:“我这个以四海为家的人,怎么会害怕风涛骇浪呢?”不多会儿,果然有上门送钱托买东西的人,于是马骥和村人一起装上钱财上船。船上只能容纳数十人,船底平平的,竖立着高高的桅杆。十个人摇着橹,小船划开水面像飞箭一样前进。大约三天时间,远远地望见烟波浩渺中,有高楼叠起。来赶集的船只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像一堆蚂蚁一样。不久来到城下。看那城墙上的砖块,都同人一样长。城楼高耸入云。系好了船进到城中,看到市面上所陈列的都是些奇珍异宝,光亮照人,多为人世间见不到的东西。有一少年骑一匹骏马走来,街上的人纷纷躲避,说是东洋三太子来了。太子经过,看见马骥,说道:“这不是异邦之人吗?”立即有一在马前开道的人来盘问他的籍贯。马骥拱手立在路边,说明了宗族家世。太子高兴地说:“既然承蒙您屈驾光临,真是缘分不浅!”便给马骥一匹马,请他并马同行。他们出了西城。刚刚来到一岛的岸边,马骥的坐骑嘶鸣着跃入水中。马骥惊恐失声。却见海水从中间分开,两旁的水像墙壁一样耸立着。一会儿,就看见一座宫殿,用玳瑁装饰着房梁,大片鱼鳞当做房瓦;四壁都是透明的水晶,光鉴照人。马骥翻身下马,拱手拜入。抬头看见龙君坐在殿上,太子禀奏说:“我在海市游玩,遇见这名中国的贤士,向大王引见。”马骥上前行拜见礼。龙王说:“先生既是学者,必定会写好文章。我想烦劳你写一篇关于‘海市’的文章,请勿推辞。”马骥叩头应允。龙王便给他水晶的砚台,龙须制的毛笔,雪一样光洁的白纸,带着兰花香气的墨。马骥即刻做了千余言的文章,呈献上去。龙王拍案叫道:“先生真是雄才,你为我们水国增光了!”便召集龙子龙孙,在彩霞宫设宴。喝了几杯酒以后,龙王手持酒杯对马骥说:“我有一小女,至今未曾许配人家,我想和你结亲,先生能否答应?”马骥起身拜谢,感激地应承着。龙王吩咐给身边的人。一会儿,数名宫女协扶着一个妙龄女郎走来。在悠扬的乐声和玉珮、玉环的碰击声中,他们行了婚礼,马骥偷看公主,公主美得像仙人一样。公主行完礼走了。不多会儿酒散,两名丫环挑着灯笼,引导马骥进入副宫。公主衣着盛装坐在那里等他。只见珊瑚床上装饰着各种宝贝;床帐的流苏上缀满斗大的珍珠;被褥又香又软。天刚亮,美艳的宫女就进来侍候。马骥起身上朝拜谢。龙王封他为驸马都尉,把他的文章传送到各个海域。各海的龙王都派专员来贺喜;争着发请帖请驸马去喝酒。马骥穿着锦绣的衣裳,骑着青龙,声势浩荡地走出宫殿。几十名武士跟随,背着雕花的弯弓,扛着白棒,光灿闪耀地簇拥在他的前后。一路上乐声不断。三天时间就遍游诸海。于是“龙媒”的名字,四海闻名。宫中有一株玉树,约有一抱粗;树干明澈晶莹,像白色的琉璃;中间有淡黄色的树心,树枝比手臂略细;叶子像碧玉,有铜钱那么厚,光线透过留下细碎的阴影。马骥常和公主在树下吟咏。树上开满了如同桅子一样的花朵。偶而有花瓣掉落,触地声清脆响亮。拣起一看,好像是红色的玛瑙雕琢而成的,光亮可爱。时而有奇怪的鸟在树枝鸣叫,毛色金绿,尾巴比身子还长,声音像哀怨的音乐,感人肺腑。马骥听到鸟的叫声,就怀念家乡。于是对公主说:“我离家三年,好久未见到父母,每当想起,就会泪流满面。你能否和我一起回去?”公主说:“仙世与尘世是两个世界,我不能跟你走。但我也不忍心为了夫妻恩爱,而夺你们父子间的欢乐。请允许我慢慢替你想办法。”马骥听了,泪流不止。公主也叹息道:“这是不能两全的事情!”第二天,马骥从外面回来。龙王对他说:“我听说你很想家,明天起身回去行吗?”马骥拜谢说:“我一个浪迹天涯的人,承蒙大王的恩宠,我将来一定报恩。请允许我暂时回归故里,以后再相聚吧。”天色将晚,公主设酒宴为他饯行。马骥要约订相会的日期。公主说:“我们的缘分已经到头了。”马骥非常悲伤,公主说:“回家奉养双亲,可见你的孝心。人生聚散无常,百年时间也会很快过去,何必这样儿女情长地落泪?以后我为你守身,你为我守义,虽在两地心却相连,也像夫妻一样,何必说天天厮守在一起才叫做白头偕老呢?你若违反了我的话,你的婚姻不会幸福。如果说缺少主持家务之人,你可以纳婢为妾。另外我还要告诉你一件事:结婚以后,我现在可能有了身孕,烦劳你给起个名字。”马骥说:“要是女孩,可叫龙宫;要是男孩,可叫福海。”公主要留下一件信物。马骥把在罗刹国得到的一对赤玉莲花,拿出来交给公主。公主说:“三年后四月八日,你就划船到南岛,我奉还你的儿女。”公主又用鱼皮袋装满了珠宝,交给马骥说:“好好放着,你好几辈子都吃穿不完。”第二天拂晓,龙王设宴为他送行,送给他许多东西。马骥行拜礼,辞别出宫。公主乘着白羊车送他到海边。马骥在岸边下马。公主道一声珍重,便调转车头回去,不多时就已远去。海水又凝合在一起,再也看不见公主。马骥这才回家。自从他出海以后,人们都以为他死了。等他回到家,家里的人都很诧异。幸而父母健在,只是妻子已改嫁他人。这才明白公主让他“守义”的话,是她已预先知道的。父亲想让他再娶妻,马骥不同意,就纳婢女为妾。他牢牢记住公主给他约定三年的话,到了那天乘船来到海上,看见两个小孩坐浮在海上,拍水打闹着,不移动也不下沉。马骥靠近了伸过手去,一小孩笑着抓住马骥的手臂,扑入怀中。另一个则大声哭啼,好像是嗔怪马骥没来拉他。于是也抱起他。仔细一看,是一男一女,容貌都很秀丽。头上戴着缀着宝玉的花冠,那红玉莲花也在其上。背着一个锦囊,打开一看,有一封信在,信上写道:“公婆想必都很健康。我们已分别三年,不能相见,只是茫茫大水,使得我们不能互通音信。我日思夜想,盼望你使得我心身交瘁,茫茫大海也盛不下我的忧恨!但是想想嫦娥虚在月宫、织女尚且怅恨地留在银河一边,我又算得了什么,怎能要求夫妇永聚呢?每每想到这里,我也就不再悲伤。自你别后两月,我生下这对双胞胎,现在他们已能伊呀说话,也能懂得大人的谈笑;也会找东西吃,离开母亲也能生存了。我把他们敬还夫君。你留下的红玉莲花,我装饰在帽子上作为信物。你怀抱着儿女时,也就像是我在你身边一样。我见你克守旧约,心里很快慰。我对你终生不变心,到死也不会爱上别人。我的妆盒里已不存脂膏,对镜理妆,也不再施粉黛。你好比征夫,我就像征人之妇,即使我们不再一起,也不能说我们不是夫妻吧?想想公婆也已经抱了孙子,只是未曾见过媳妇,从情理上讲也是一个缺憾。一年以后婆婆安葬时,我会尽儿媳的孝道。此后,龙宫还有见母亲的机会,福海也许可以到海里来走动走动。希望你多多保重,我要讲的话还有许多,暂且到此吧!”马骥反反复复读着信,泪流满面。这时儿女抱着他的脖子说:“回家吧!”马骥更感悲恸,抚摸着孩子说:“你们知道家在何处?”孩子哭了,呀呀地嚷着回家。马骥望着漫无边际的大海,想见到心爱的公主,但烟雾似的波涛隔断了相通的道路。马骥只得抱起孩子返回船上,失望地回了家。马骥知道母亲的寿数已经不长了,便预先为她准备了后事,在墓地里种下百十棵松柏。过了一年,母亲果然去世。当她的灵柩抬到坟地时,见一女子披麻戴孝走近墓地。大家正在吃惊地注视着,突然风雷激荡,接着下起了暴雨,一转眼已经不见了那女子的踪影。墓前新种的松柏原来枯死了许多,这阵雨一下都活过来了。福海长大后常常思念母亲,有时一下子跳到海里,几天后又回来了。龙宫因为是女孩不能去,时常在房里哭泣。一天,天忽然黑下来,公主急匆匆地进了龙宫的屋,劝她说:“你可以自己成家,有什么好哭的?”便给她一株大珊瑚,一包龙脑香,百粒明珠,一对八宝嵌金的盒子,作为嫁妆。马骥听说公主来了赶快奔进去,拉着公主的手泣不成声。刹时,一声急雷几乎震落屋顶,雷声中已不见公主的身影。异史氏说:“装一副假面孔来迎合世俗所好,这样的世态和鬼域无异。怪癖的嗜好天下都一样。世人都会虚假地迎合‘小惭小好,大惭大好’。如果你能保持男儿本色,不趋媚附世,反而会引来一片大惊小怪。真正的才德之士不被赏识,就像卞和一样无处申诉自己的怨屈。唉!真正公平和睦的生活只能到海市蜃楼中求得啊!”【总案】这篇作品借虚拟两个截然不同的海外幻域的强烈对照,寄寓作者对现实社会的褒贬。作品前半部分写“罗刹”,后半部分写“海市”。罗刹国重形貌,不重文章,而且美丑颠倒,丑者显贵,美者卑贱。冯镇峦评中有云:“颠倒妍媸,变乱黑白,丑正直邪,人情有之,亦以讽世也。”这虽出于幻域,实则影射现实。作品批判了“花面逢迎,世情如鬼”的丑恶现实,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被弃置或毁灭的悲愤。“海市”所写则是另一番景象。在这个美丽的龙宫里,君正臣贤,夫义妻贞;雄才能够施展,抱负可以实现;人们的真面目得到了尊重和确认。这其间寄寓着作者的理想。但是,理想毕竟不是现实,所以作者又不禁发出“当于蜃楼海市中求之耳”的哀叹。稿本无名氏评曰:“罗刹海市最为第一,逼似唐人小说类。”朱强
垂柳暗如烟。推荐。爱诗词网。《垂柳暗如烟,飞花飘似霰》什么意思,原诗出处,注解《垂柳暗如烟,飞花飘似霰》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杨柳》类的诗句。夜色朦朦,垂柳随风飘荡,如团团浓重的烟雾。落英在空中飞舞,五色缤纷,象片片飞雪一样。诗人以写意的手法,浓淡相间,描绘出一幅暮春烟柳飞花图,令人留恋。注:霰(xiàn),小冰粒,俗称雹子。寒山《垂柳暗如烟》《全唐诗》第9069页。
为政之道·纳谏·信陵君从谏
战国时,魏国信陵君窃得虎符,杀了大将晋鄙,解了赵国首都邯郸之围。赵王为了感谢他,准备把五座城送给他作为封地。信陵君听到这个消息很得意,显露出骄傲自得的神色。这时候有个门客对他说:“世上有的事情是不可以忘记的,有的事情又是不可以不忘记的。人家有德于您,您不可以忘记;您有德于人家,希望您把它忘了。况且您假托魏王的命令,夺了晋鄙的兵权救了赵国,对于赵国虽然有大功,但是对于魏国却算不上是忠臣。您却居功自傲,我认为您不该这样。”信陵君立即自责,显出无地自容的神色,虚心接受了门客的意见。(《战国策卷二五》)
信陵君从谏。推荐。爱诗词网。为政之道·纳谏·信陵君从谏战国时,魏国信陵君窃得虎符,杀了大将晋鄙,解了赵国首都邯郸之围。赵王为了感谢他,准备把五座城送给他作为封地。信陵君听到这个消息很得意,显露出骄傲自得的神色。这时候有个门客对他说:“世上有的事情是不可以忘记的,有的事情又是不可以不忘记的。人家有德于您,您不可以忘记;您有德于人家,希望您把它忘了。况且您假托魏王的命令,夺了晋鄙的兵权救了赵国,对于赵国虽然有大功,但是对于魏国却算不上是忠臣。您却居功自傲,我认为您不该这样。”信陵君立即自责,显出无地自容的神色,虚心接受了门客的意见。(《战国策卷二五》)
子曰 学而时习之。推荐。爱诗词网。[一·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鉴赏〕 这里的“说”同“悦”。“愠”是恼怒的意思。《论语》的第一段语录同整本书的全部文字一样,看起来意思似乎浅近易懂,实际上含义隽永,回味无穷。“学而时习之”可以作多种理解,可以解为学了以后经常复习,也可以读为时常体会所学内容的意味,探求其深层意义,或不时演习所学的内容,如练习礼仪、书法、算术。孔子主张经世致用,“学而时习之”也就是时时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艺。孔子是一个纯正的学者,他本人从学习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句就是他的这种愉悦之情的自然流露。我们可以合理地想像,在“学而时习之”的过程中,一个人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心中很高兴;或通过艰苦思索,终于掌握了复杂的学问,把本来非常羡慕的他人的知识或技能变成了自己的,对于他人的说法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心中十分得意;或“温故而知新”(《为政》),有了新的发现,新的理解,新的认识,体验到创新的快乐,因而十分兴奋;或豁然大悟,解决了一个苦恼多日的疑难,好像是从漆黑的深洞中摸索了出来,眼前一片光明,他无比欢欣。这是孔子最珍视、最引以为豪的快乐。所以他扬扬自喜地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孔子曾经在朝廷担任要职,他内心也喜欢功名富贵,但是他最深情、最兴奋地谈到的只是这种学习、研究之乐。一本《论语》有无数关于孔子的重要事迹和思想要记录,它把孔子这种第一快乐作为第一句话置于卷首。“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古代旅途极其艰难危险,远方朋友不易相逢。现在经常思念、牵挂或是惺惺相惜、以至于仰慕的远方友人来到了,孔子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知音远来,重温旧情,交流见闻,切磋学问,心心相印,会心而笑,其乐何及!此语表现了孔子对人间真情的热爱和向往。孔子所表达的是一种精神探索、高尚追求、真情慰藉的快乐,是一种真正的、持久的快乐,可以说是一种最高雅的人生幸福,不像粗鄙的感官刺激,肉体快感,转瞬即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针对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不如意的事情说的。一身才能,但怀才不遇;或苦心孤诣,真心诚意待人,却不为人们所了解,或为人们所误解,甚至为一些人所猜疑,在这种情况下产生难受、痛苦,以至于恼怒的感情,这是人之常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从孔子此语可以认识到: 第一,有道德的人的自我充实、自我发展是自我完善的需要,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赏识才做的,更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某时、某地的某个人的欣赏与否并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第二,“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如此心中不平之气自然会逐渐消解。第三,智者深知人世的艰难、人性的复杂和奸人用心的险恶,对于外界的种种反映自然不用大惊小怪。第四,君子对人宽厚,对于他人之心思多能理解,也就不会因他人的不理解埋怨他们。第五,智者相信,金子总是会发光,有真才实学者最终是会有地方、有时机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君子对于不为人知不会恼怒,反过来说,情操高洁、才能出众的人不为人知而不烦恼、痛苦的人必是君子。还有比达到君子的思想境界更值得高兴、自豪的吗?美德的养成、君子人格的获得是对那些怀才不遇而又不怨天尤人的人的最高奖赏。可见,《论语》是心灵的鸡汤,是治疗心病的百忧解。在现代社会的种种竞争活动中,心灵伤痕累累、陷入忧虑、烦恼、痛苦、激愤而不能自拔的人,可以反复吟诵这段语录,细细品尝其中之味,会有一种肺腑澄澈的感受,觉悟到每天的生活都是非常美好的,能够长久滋养愉悦心灵的乐事唾手可得,有德者才能发现、体验真正的幸福。值得一提的是三个并列的反问句的修辞手法极妙,它们既反映出讲话的人自己的坚定的信念,又活现了他相信、尊重、关爱听众、循循善诱的神态,具有很大的逻辑力量和启发、说服效果。到此我们可以看到《论语》编纂者的智慧,他(们)把这段语录列为全书第一篇第一章是非常恰当的,因为《论语》虽然讲了很多关于政治、哲学的大道理,但其宗旨是教人培养理想人格,过理想的生活,寻求真正的幸福。《论语》是一部人生哲学教科书,这段语录放在首篇位置,开宗明义,很好地展示了《论语》这一主题。
芙蓉楼送辛渐的名句。推荐。爱诗词网。【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注释】芙蓉楼:原名西北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市。辛渐:作者友人。吴、楚:这里都是指镇江一带地方。平明:早晨天亮时。这两句说:寒夜风雨中,陪着辛渐进入了吴地。第二天一早,将他送别之后,只觉得楚山也像自己一样孤单地站在那儿。冰心:像冰一样莹洁的心。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水”句意,比喻自己心地明净纯洁,不受功名富贵的牵扰,决不因为遭到贬谪而改变志节。【鉴赏导示】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为江宁丞后写的送别诗。它含蓄地反映了诗人遭受打击后愤懑和孤寂的心情。全诗以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展开,写得很含蓄。【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与朋友离别的情景。首句描绘景色。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连”、“入”二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诗人因离情萦绕在心一夜未眠自然可见。次句写清晨情形。天色已明,朋友要离别而去,诗人望着江北的远山,想到朋友辛渐一行人即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最后两句,由上句的“孤”字自然牵出两句叮咛之辞。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表达了自己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正是基于自己与洛阳诗友、亲朋好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相互信任,诗人告慰友人,自己决不会因为遭受贬谪而改变志节。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出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此诗感情深厚,优柔舒缓,形成了王昌龄诗歌的独特风格。“寒雨”、“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凄寒孤寂之情,更能展现诗人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比喻新巧、用意隽永,因此天然浑成,不露痕迹、含蓄深沉,余韵无穷。【鉴赏要点】[1]名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2]写景传情,含蓄隽永。[3]运用比喻,新巧自然贴切。[4]重视炼字炼意。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推荐。爱诗词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出处】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译注】韦太守的文章清新自然,像清水里长出的荷花,天然明丽,没有任何雕琢和修饰。芙蓉:荷花。【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文艺作品或山川风物、装束打扮等清新自然,不事雕琢。[例1]作者抨击时弊,忆念师友,语言无不明丽清新,即使描述山川风物,也难得敷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吴海发《吴祖光的散文艺术》)[例2]当我置身其中,不禁神驰于江南苏州、无锡、杭州的名胜,不论梅园、蠡园、太湖、西湖,都有天然之美,远胜于拔卓特花园。这正是李白诗中描写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意境。(曾敏之《渡海·游园》)[例3]朴素的打扮和装束,不喧宾夺主,相反却能更好地显示出人的自然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透出了一种青春的充满活力的美。(文选德《情趣与追求》)二、用以形容荷花清丽、圣洁的天然之美。[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碧绿如盖的荷叶,中通外直的荷柄,这都反映出荷花的第一审美特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代诗仙李白的这首千古绝唱,既朴实且客观地描写了荷花的自然美。(李尚志《荷花在园林中的审美特征与造景》)
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推荐。爱诗词网。【名句】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注释】选自《周易·系辞下》。积:积累增多。【赏析】这是《周易·系辞下》中的一句话:“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意思是:不积累善行就不能成名,不积累恶行就不会毁灭自己。《周易·大有》提出了“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的观点。几千年来,遏恶扬善成为中华民族崇尚的品德之一,儒、释、道各家都倡导人们多做善事,不做恶事,遏恶扬善由此成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这句话将积善与成名,积恶与灭身联系起来,警示人们,积善可以成名,积恶可以灭身。人们决不能因为小的善行没有益处而不做,小的恶行没有明显的害处而不改。退一步讲,人可以不出名,但决不愿意灭身。而恶行积累多了无法掩盖,罪行大了无法解脱,届时自取灭亡,后悔也就晚了。《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说:“善积者昌,恶积者丧。”含义与本句一脉相承。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更成了人们流传千古的警语格言。
旷野的呼声是什么意思
《圣经·马太福音》:约翰为耶稣的门徒之一。他在耶稣传教以前,就劝人悔改、从善,并在约旦河中为人施洗,后因指责犹太王希律而被处死。旷野的呼声是指约翰在旷野上为犹太人传道时的呼喊。
旷野的呼声。推荐。爱诗词网。旷野的呼声是什么意思《圣经·马太福音》:约翰为耶稣的门徒之一。他在耶稣传教以前,就劝人悔改、从善,并在约旦河中为人施洗,后因指责犹太王希律而被处死。旷野的呼声是指约翰在旷野上为犹太人传道时的呼喊。引用义:比喻不为人们所理睬的先行者的声音。[例]戊戌变法的仁人志士,他们竭力鼓吹的变法,最后却成了旷野的呼声,真值得人们深思。
黄忠之死。推荐。爱诗词网。三国诗词《黄忠之死》原文|译文|赏析老将说黄忠,收川立大功。重披金锁甲①,双挽铁胎弓②。胆气惊河北③,威名镇蜀中④。临亡头似雪,犹自显英雄。【释词】①金锁甲:锁子甲的一种,古代武士穿的一种铠甲。马戴《赠淮南将》:“塞色侵旗动,寒光锁甲明。”②铁胎弓:弓的一种。以铁条附着弓背之内,加强弓的力度。③河北:河,黄河。黄河以北,泛指曹操所辖的区域。④镇:通震。【赏析】黄忠跟随刘备东征伐吴,在一次作战中,被伏军围住,不幸中箭。关兴、张苞杀退吴军,救出黄忠。因他年老血衰,箭疮痛裂,病逝军中,时年七十五岁。黄忠是《三国演义》惟一着力刻画的老将军。他出场较晚,关羽取长沙时他才亮相。黄忠虽武艺高强,智勇双全,但年轻时,乃至中年都默默无闻。一经投在刘备麾下,名声大振,年近六旬,仍有万夫不当之勇。小说集中描写他“重披金锁甲,双挽铁胎弓”,为刘备取川立下的汗马功劳,并刻画他不甘服老,三次主动请战,披挂出征。其中两次是在夺取汉中的战争中,葭萌关大破曹军,接着一举计夺天荡山,智取定军山,为取汉中立下了丰功伟绩。第三次写黄忠不甘服老是在刘蜀伐吴的战争中,一次刘备看到子侄辈关兴、张苞英气勃勃,叹曰:“昔日从朕诸将,皆老迈无用矣。”一时失口,气得黄忠不待派遣,便提刀上马,直赴阵前。并表示:“吾自长沙跟天子到今,多负勤劳。今虽七旬有余,尚食肉十斤,臂开二石之弓,能乘千里之马,未足为老。昨日主上言吾等老迈无用,故来此与东吴交锋,看吾斩将,老也不老!”一个人的作为并不单纯取决于年龄,关键在其思想境界,在于赤子之心未泯,在于奋斗不息的精神。黄忠七十开外,英雄风貌不减当年,横刀立马,在吴军前叫阵。吴将史迹“欺忠年老,挺枪出战;斗不三合,被忠一刀斩于马下”。“潘璋大怒,挥关公使的青龙刀,来战黄忠。”“忠奋力恶战,璋料敌不过,拨马便走。忠乘势追杀,全胜而回。”黄忠三次请战,三次大胜,威震曹军,扬名蜀川,老而有为,老而建功。一般来说,老而有为,主要体现在精神财富的创造上。因为人的体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逐渐衰退,体力欠佳。黄忠是武将,他的不服老精神虽然可佳,但毕竟已近黄昏。第二天,潘璋叫阵,“黄忠奋然上马,兴、苞二人要助战,忠不从;吴班要助战,忠亦不从;只自引五千军出迎”。结果,被吴军诸将围困,身中箭伤。后“因年老血衰,箭疮痛裂”,病势沉重,殒于军营。黄忠是生活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封建时代,尚能老树著花,奇香夺人。其“胆气惊河北”,使曹魏名将望而生畏;其“威名镇蜀中”,使蜀汉军上下钦佩不已。诗中用赞美的口吻对其一生画上最后一个圆满的句号:“临亡头似雪,犹自显英雄。”
思其始而成其终。推荐。爱诗词网。《朝夕而行,行无越思》原文与赏析子产曰:“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注释】农功:农事。畔:田埂。【译文】子产说:“治理国家就像做农活一样,心里日夜都在想着它,从开始盘算一直到最后取得收获,从早到晚都照着所制订的计划去付出辛劳;而所做的又不超出所制订计划的范围,就像农田里有田埂一样。这样就很少会犯过失了。”【评说】做事情要做到胸有成竹,同时,目标一旦制定,就要按照既定的计划锲而不舍、矢志不移地坚持下去,既不能轻易半途而废,也不能够三心二意,否则将会一事无成。
登快阁黄庭坚。推荐。爱诗词网。登快阁【原文】痴儿了却公家事①,快阁东西倚晚晴②。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③,青眼聊因美酒横④。万里归船弄长笛⑤,此心吾与白鸥盟⑥。【注释】①痴儿:这里是诗人自喻。②东西:原本指东、西两个方向。这里指在阁中的四处周边。③朱弦:即指琴。佳人:原指美人,此处可指知己、知音。④青眼:这里指正眼看人。聊:姑且。⑤弄:演奏。⑥与白鸥盟:和鸥鸟盟誓表示自己没有功利心,此处指归隐。【译文】我不是做官的好材料,敷衍完官事后,就在快阁中四处浏览,倚栏远眺,迎着雨后的晚晴天。极目远眺,到了初冬季节,万木萧条,天空更显得辽阔,而在明亮的月光下,澄澈的赣江如白练一般在快阁下流过。因朋友的离开,我早已失去了弄弦吹箫的兴致,除非看到美酒,我的眼中才会流露些许喜色。想想我这一生的仕途坎坷,真不如辞官归隐,乘着小船,吹着横笛,返回家乡去,到了家乡和白鸥为友,或许才是我最好的归宿。【赏析】这首诗被历代评论家认定为黄庭坚诗词的代表作之一。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的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江西泰和县)担任知县一职,诗人在处理完公事后,常常前往快阁观赏自然风光。这首七律诗便是黄庭坚登临快阁时有感而发所写。诗人落笔处看似随意,其实是运用通俗易懂的口吻,说明自己为什么有时间去快阁浏览风光的事情。尤其是“倚晚晴”这几个字更是为下句描写自然风光做铺垫,进而引出“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千古绝句。这句诗读来,读者仿佛也跟着诗人一起站在快阁上,沐浴着落日的余晖,眺望极尽开阔辽远的自然风貌。诗人通过描写晚秋时期的落叶飘零、天空浩渺、澄江水清澈明,向读者展示了吉州泰和县美好的自然风光。这既是诗人登临快阁亭时看见的自然风貌,也是诗人胸襟宽广的真实写照。在“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这两句诗中,诗人主要借用了两个历史典故来抒发自己当时的思想感情。其中“朱弦已为佳人绝”这句诗借用的是俞伯牙知音难觅的典故,而“青眼聊因美酒横”这句诗借用的是阮籍青白眼的典故。这两句诗的大概意思是因为知音不再,所以我没有心思弹奏乐曲,我对很多事情都失去了兴趣,唯有美酒还能得到我的青眼相待。最后两句诗写出诗人对官场逐渐厌倦,渴望回到家乡归隐的心情。结尾两句诗和开头两句诗遥相呼应,有头有尾,著名书法大家潘伯鹰先生曾评论称:“一气盘旋而下之感。”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诗意味悠长,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本诗是黄庭坚诗的代表作,作为律诗,本诗读来却如同歌行,一气流转,直注而下。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十评称:“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颇得其要。所谓“对意流行”即指用流水对的句式表达诗意的上下相承,具有直贯而下的气势。姚鼐评此诗“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昭昧詹言》引),亦是此意。
千岩万壑不辞劳。推荐。爱诗词网。瀑布联句·香严闲禅师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作者简介】香严闲禅师,当时庐山上的一位高僧。李忱(公元810─859),即唐宣宗。在位时(公元846─859),重视科第,也经常与学士们作诗唱和。《全唐诗》存其诗六首。【字句浅释】解题:唐宣宗曾经遁迹山林为僧。有一次与香严闲禅师同行。禅师说他吟诵瀑布得到一联诗,但后面的接不上了。宣宗愿意续成。于是禅师说出前两句,宣宗续出后两句,合成了一首气势磅礴、富于激情的千古名诗。联句: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依次出句,相联成篇,可以一人出一句、两句或多句。这种方式很难写出佳作。壑:沟,山沟。涧:两山之间的溪流。【全诗串讲】流转过了千岩万壑不辞辛劳,从远方才能看到它出处很高。小溪山涧怎么能把它留得住,它终究要流归大海化作波涛。【言外之意】在那重峦迭嶂的山间,无数涓涓细流、甚至尚未成流的滴涯响水,在日夜不停的走着自己生命的路。它们一边走、一边汇集,失去小我、成就大我,逐渐成为潺潺的、歌吟般的小溪,再一起注入山涧,成了气势磅礴的山泉,在历经千岩万壑之后,奔到崖前,一跃千丈,形成壮观的瀑布奇景,引起人们由衷的赞叹。在近处,人们看到瀑布水雾蒸腾,听到其狮吼般的声音。但从远方观察时,才能看到其来自云烟缭绕的高峰,给人银河落九天的感觉,大有壮志凌云的气魄。这样雄伟壮丽之物,小溪和山涧又哪能把它永远留住呢?它最终势必要回归大海,化作千顷波涛,成就自己生命的宏伟篇章!一位未来的皇帝,和一位似乎知道未来的高僧,看到瀑布而咏物抒怀,联句成诗,写出了一首暗示着未来大事的唐诗名篇,真乃千古奇罕的美谈。揭开文字表面内涵的帷幕,禅师是说宣宗出身高贵,而且能不辞千辛万苦、历经磨炼。但他却不愿直接告诉宣宗未来的命运,推说自己的诗作不下去了,要宣宗来表示自己的心胸和志愿。宣宗接过话头,表达了自己不甘寂寞、誓有作为的志愿。后来,宣宗果然坐上皇位,使得此诗成了一首带有预言性质的诗。禅师当时知道宣宗日后能成大业吗?多半是知道的。凡是历史上真正的高僧,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宿命通,即预知功能。可以预知几十年后未来事件的修行者是相当普遍的。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推荐。爱诗词网。文学名作《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原文|主题|赏析|概要作者简介刘索拉,女,原籍陕西省志丹县,1955年5月生于北京。正规教育只到小学四年级,然后遇到“文化大革命”,家庭受冲击,她也失学无业。此后十年间生活在闲散与不安定中。1977年底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学习,1982年在当年《丑小鸭》第10期上发表处女作小小说《瞬间》。1983年从音乐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央民族学院音乐舞蹈系当作曲理论教员。1985年3月发表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在文学界引起反响。同年6月发表中篇小说《蓝天绿海》,获《上海文学》优秀中篇小说奖,并自己动手作词作曲,改编成歌剧。1987年出国留学。现旅居国外。内容概要作曲系有才能、气质好、富有乐感的李鸣居然准备退学了。他上课总是走神儿,于是索性躲在宿舍里画画,或者拿上速写本去课堂上画老师的面孔。马力更无聊,他不停地买书,把买来的书登上书号,认真地画上马力私人藏书的印章,像学校图书馆一样还附着借书卡。他自己动手打了一个书柜,一个写字台,把宿舍布置得像小孩子过家家。晚上同学们回到宿舍开始轻松地聊天时,他便大睡起来,好像要睡死过去。快要期中考试了,作业太多,小个子练琴练出了腱鞘炎,手背上鼓出一个大包。王教授是学院公认的“神经病”,精通几国语言,搞了几百项发明,涉及十几门学问。他给五线谱多加一条线,给钢琴键重新排队,用开平方证明了每一个音。他静静地听完了李鸣关于退学的陈述,训斥道:“你老老实实学习去吧,傻瓜!你别无选择,只有作曲”。于是李鸣只好去做习题,但只做两分钟他就想喝水或撒尿,更多的时候是找管弦系的女孩子站在琴房门前聊天,气得练琴的石白猛砸钢琴。石白已经把一本《和声学》学了七年,可他的和声用在作曲上听起来像大便干燥。作曲系一位女生把他描写成“一连串不均等节奏和不谐和音”。石白本来和李鸣、马力一个宿舍,但宿舍里有学校发的衣柜、写字台、钢琴,再加上马力做的家具,拥挤不堪,他便搬到隔壁理论系宿舍去了。他搬出去之后指挥系的聂风搬了进来,聂风的头发烫成蓬松的花卷,衬衣雪白胸脯笔挺。随着他的到来许多女孩子也来了,一到晚上,李鸣等人只好自动撤退,留下宿舍供聂风指挥女孩子们排练。隔壁住着的四位全是作曲系的。戴齐钢琴弹得好,人长得修长苍白,所以身为男性却得了个“妹妹”的外号。森森的大鸟窝式长头发总是像要飞起来,他不洗衣裳不洗澡,一次上钢琴课把和蔼可亲的教授老太太熏得憋气五分钟,老太太命令他脱下衣服光着膀子离开琴房。李鸣神仙一样躲在被窝里读小说,森森大摇大摆走进来“借琴练练”。一大群不协和和弦发出巨大的音响和强烈的不规律节奏,震得李鸣把头埋在被子里,趴了足有半小时,森森却宣称自己“发现有调性的旋律远远不如无调性的张力大”。李鸣知道森森有才气,想干什么谁也阻拦不了。孟野的才气不在森森之下,但孟野长得太漂亮,一天到晚被女朋友们缠住,经常莫名其妙地失踪。作曲系每次汇报演出总会引起骚动,因为系里两位主科教授是对头。贾教授不苟言笑,不穿新衣服,好谈风纪问题。他只是讲课,但从不作曲。除教学和钻研古典音乐之外,全力以赴攻击金教授。金教授才思敏捷,不注意“风纪”,爱穿灯芯绒猎装,有时还洒法国香水。他讲课时爱在讲台上放一把花生米,讲几句就往嘴里扔一颗。一次无意之中往嘴里扔了一颗粉笔头,从此他就不再吃花生米了。他讲课从不慷慨陈词,只是懒洋洋地弹琴,让学生体会到手下的暗示。随便几个音符的动机,他都能弹成各种风格的作品。作曲系学生的汇报会实际是两位教授的成就较量。一次金教授的学生演出几首无调性小品获得成功,贾教授大怒,要求开会给全系学生讲文艺的方向问题,但学生们在开会的时间游园去了。于是贾教授又呼吁对学生开展从生活到学习的正统教育,作品分析课不能谈二十世纪的作品,文学讲座取消卡夫卡。孟野是金教授的得意门生,他从不照章办事,作品里充满疯狂的想法和渴望超越自身的永不满足的追求,弹琴弹到高兴处会发出野狼一样的嚎叫。李鸣嫌孟野和森森太疯,去找董客聊天。董客经常满脚臭气,待人却很讲究,彬彬有礼地让坐,还递上一小杯咖啡。他爱讲些驴头不对马嘴的话:“西方现代化哲学的是非客观与主观形式的相交”,“和声变体功能对位的转换法则应用于……”,等等。作曲班还有三个女生:“猫”每当不愿做习题时就像猫一样喵喵叫,娇滴滴地动不动就当着许多人的面咧开嘴大哭;“懵懂”每天只想睡觉;“时间”的生活像机器一样有规律。三个人把班里搅得乌烟瘴气。贾教授对这个班的学生感到绝望了。痛苦又烦燥的考试结束后,马力回家探亲被塌方的窑洞砸死了,他的同学们还生活在无聊而又艰难的探索中。某国举办国际青年作曲家比赛的通知送到了学校,贾教授反对“现代派”作品参赛,金教授则坚持让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紧张的准备和竞争开始了。为了获得参赛资格,董客谱写了多种风格的作品,并从家里拿钱买东西,贿赂管弦系的学生给他排练;戴齐把自己关在琴房里,写出一个很美的乐句,但写出这一句之后就再也写不下去了;……这时候小个子却离开学校出国了,他要去寻找在学校里没找到的东西。在参赛作品公演会上,森森和孟野的作品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但贾教授却认为他们蹂躏音乐。于是孟野的参赛资格被取消,森森勉强保留参赛资格。董客各种风格的作品全被送出去,贾教授要以此“证实我们的教学”。正在这时,孟野又被具有文学才能、疯狂、占有欲强烈的女朋友恶意控告,不得不退学。……又是一个夏季,作曲系学生的毕业典礼快开始了,森森在国际作曲比赛中获奖的消息也在学校传开,全系师生都跳了起来。李鸣激动得从被窝里钻出来,跑到琴房里打了森森一顿,然后大笑着溜走了。他决定从今不再钻被窝。毕业典礼开始时,森森还在琴房里。他想起孟野,想起小个子,想起李鸣,……他找出一支香烟,但没有火柴。他找出一盘磁带:《莫扎特朱庇特C大调交响乐》。他把磁带放进录音机,顿时,一种清新而健全、充满阳光的音响笼罩了他,他感到从未有过的解脱。他欣喜若狂,打开窗户看看清新如玉的天空,伸手去感觉大自然的气流。突然,他哭了。作品鉴赏王蒙在为刘索拉的小说集《你别无选择》作的序里这样说:“刘索拉的小说在1985年出现是一个先锋性的,并非偶然的现象。它的内容与形式都具有一种不满足的、勇敢探索的深长意味”。这种评价恰如其分。《你别无选择》一出现就引起广泛注意,正在于其内容与形式上的先锋性。内容上的先锋性是指作者敏锐地感受、把握住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并且真实地把它表现出来:自信与自卑,追求与迷惘,无所畏惧与无可奈何,奉献精神与放诞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时代情绪,它不仅仅属于那群大学生,而且属于一代中国青年。刘索拉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给自己笔下的那些人物、那种生存方式以充分的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正是与对当代青年独特精神面貌的表现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贾教授和金教授这两个形象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力量。以正人君子自居的贾教授代表保守、顽固的传统势力,才思敏捷、风度潇洒的金教授代表宽容与探索的现代精神。这二者的对立与统一构成了那一群青年的生存背景。在这个背景上,不同的青年形象体现了当代青年精神面貌的不同侧面:李鸣、马力的无聊;森森、孟野的反常规与追求超越;小个子的由认真、刻苦到失望;石白带有神经质的固执;董客古怪的思路与争取参赛资格时的庸俗;等等。而他们作为一个群体,则比较完整地展示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小说最后让森森在国际作曲比赛中获奖、得到世界的承认,让贾教授的门生石白转而倾向于森森和孟野,让无聊透顶的李鸣决心不再钻回被窝,都体现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价值观念,说明作家对自己这一代,对未来充满信心。小说形式上的先锋性并不在于那种打破时空界限、轻松自如、意识流式的叙述方式(这对于当时的读者来说已经不新鲜),而主要在于具体描写中的变形与夸张,以及嘲讽、揶揄、幽默的笔调。当然,这两方面往往统一在一起。变形与夸张的描写俯拾即是:金教授讲课吃花生米,却往嘴里扔进粉笔头。因为马力听他弹琴时打了个哈欠,他就站起来满面笑容对马力鞠躬:“祝您健康!”教钢琴的教授老太太给“懵懂”讲弹钢琴的“力度”时一连打了“懵懂”五拳,“懵懂”忍不住回敬一拳之后,她便认为“懵懂”理解了“力度”。马力给自己买来的书画藏书章还附上借书卡。董客经常发那些没有逻辑性又似乎很有逻辑性的高论。……所有这些描写用现实生活的尺度来衡量都很难说是真实的,但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却又是最深刻意义上的“真实”。正是这种夸张与变形才把两位教授的独特个性和青年学生那种独有的苦闷、无聊、莫名其妙的情绪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来。“真实”往往通过“不真实”来表现,这是艺术的辩证法。小说特有的那种引人发笑而又耐人寻味的魅力,主要来源于这种变形与夸张。嘲讽、揶揄、幽默的笔调一方面来自于某些带有“恶作剧”色彩的描绘——比如写李鸣只做两分钟的习题“就想去上厕所或喝水”,说石白学了七年和声学但其和声“用在作曲上听起来像大便干燥”;另一方面来自于叙述语言的机智与俏皮——比如:“你再干也是白费,也超不过巴赫。超不过巴赫你就成不了大师,成不了大师你就超不过巴赫。超不过巴赫你只有惭愧,你只有惭愧但不能超过巴赫”,“你认为的创新只不过是西方玩儿剩下的东西,玩儿剩下的东西再玩儿就未免太可笑,玩儿没玩儿过的又玩儿不出来”,等等。嘲讽、揶揄、幽默的笔调本质上是小说总体情绪的直接显现,同时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礼俗学·礼制·一妻多妾制
中国古代婚配的主要形式。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华夏先民的婚配形式已经发展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夫妇”结构,即人类学所谓的“单偶婚”。单偶婚的特点是一个男子固定与一个女子发生性爱关系,通常叫作一夫一妻制;但在古代中国,最初是贵族,后来是士庶人,普遍实行而且被国家礼制认定的却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单偶婚,即一夫一妻多妾制:一个男子在一个正妻以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女子为其妾,作为一夫一妻的合法补充。一妻多妾制并不完全等同于多妻制,因为妻妾在名分上有嫡庶、主次之分,不能平起平坐,如中国历代王朝的法令都禁止多妻,而不禁止多妾,包括皇帝,妃嫔可以成群,但皇后却只有一个。一妻多妾制显然是男权占绝对统治地位时代的产物,其初始可以追溯到先秦贵族的媵妾制度。据古代文献记载,诸侯大夫在娶妻时,女方要以侄娣(妻侄和妻妹)随嫁,这随嫁的女性就叫“媵”。媵是男性贵族合法的配偶,妻媵虽有主次之分,但地位同样尊贵。妾的名分和地位则不能同日而语,据《说文解字》,“妾”原指“有罪女子给事之得接于君者”,是买来服侍男性主人的,不能举行正式的婚礼,不能参加家族的祭祀。秦汉以后,媵妾逐渐合一,凡侧室都称为妾,媵泛指陪嫁之女,也称妾。唐宋以后,媵渐归消亡,尽管朝廷规定了五品以上官僚拥有媵的数目,但这已非原来意义上的媵,而是妾,这就是所谓一夫一妻多妾制。在这种婚配制度下,妾不仅以丈夫为君,还要以妻为君,如《释名·释亲属》说:“夫为男君,其妻曰女君。”妻妾之间是主从关系,而不是平等关系。在古代,拥有妾的数量,不但是男性财富的象征,也是其地位的标志。如在先秦,按礼制,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在唐朝,官员一品十媵,二品八媵,三品六媵,四品四媵,五品三媵。秦汉以后,法律对实行一妻多妾者的身份不再有什么限制,完全是个人行为,官方既不加干涉,正妻也不能阻挠,阻挠即为“嫉妒”,为“七出”(法律赋予男子休妻的七种理由)之一。因此,不但贵族、官僚,而且普通士庶人家,只要财力许可,都可以名正言顺、合礼合法地纳妾。在欧风东渐以前,这种一妻多妾制被中国人视为正常,即使是心高气傲的公主下嫁,也不能剥夺驸马一妻多妾的“夫权”。反之,如实行名副其实的一夫一妻制,则被视为异常,如在北齐,王侯将相多娶皇后亲戚和公主,因此没有妾媵,影响所及,文武百官、士庶人等都只娶一妻,父母嫁女,先要教女儿学会嫉妒和管制丈夫。清代学者赵翼《廿二史劄记》引用了这段史实后,却居然称此为“陋习”。这在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天主教国家看来,真正是“匪夷所思”。二十世纪初,学贯中西的怪杰辜鸿铭还在西方女士面前,以“一个茶壶需配四个茶杯”的妙喻来为“一妻多妾制”辩护,这在男女平等的时代,就只能成为笑柄了。
一夫一妻多妾制。推荐。爱诗词网。礼俗学·礼制·一妻多妾制中国古代婚配的主要形式。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华夏先民的婚配形式已经发展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夫妇”结构,即人类学所谓的“单偶婚”。单偶婚的特点是一个男子固定与一个女子发生性爱关系,通常叫作一夫一妻制;但在古代中国,最初是贵族,后来是士庶人,普遍实行而且被国家礼制认定的却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单偶婚,即一夫一妻多妾制:一个男子在一个正妻以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女子为其妾,作为一夫一妻的合法补充。一妻多妾制并不完全等同于多妻制,因为妻妾在名分上有嫡庶、主次之分,不能平起平坐,如中国历代王朝的法令都禁止多妻,而不禁止多妾,包括皇帝,妃嫔可以成群,但皇后却只有一个。一妻多妾制显然是男权占绝对统治地位时代的产物,其初始可以追溯到先秦贵族的媵妾制度。据古代文献记载,诸侯大夫在娶妻时,女方要以侄娣(妻侄和妻妹)随嫁,这随嫁的女性就叫“媵”。媵是男性贵族合法的配偶,妻媵虽有主次之分,但地位同样尊贵。妾的名分和地位则不能同日而语,据《说文解字》,“妾”原指“有罪女子给事之得接于君者”,是买来服侍男性主人的,不能举行正式的婚礼,不能参加家族的祭祀。秦汉以后,媵妾逐渐合一,凡侧室都称为妾,媵泛指陪嫁之女,也称妾。唐宋以后,媵渐归消亡,尽管朝廷规定了五品以上官僚拥有媵的数目,但这已非原来意义上的媵,而是妾,这就是所谓一夫一妻多妾制。在这种婚配制度下,妾不仅以丈夫为君,还要以妻为君,如《释名·释亲属》说:“夫为男君,其妻曰女君。”妻妾之间是主从关系,而不是平等关系。在古代,拥有妾的数量,不但是男性财富的象征,也是其地位的标志。如在先秦,按礼制,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在唐朝,官员一品十媵,二品八媵,三品六媵,四品四媵,五品三媵。秦汉以后,法律对实行一妻多妾者的身份不再有什么限制,完全是个人行为,官方既不加干涉,正妻也不能阻挠,阻挠即为“嫉妒”,为“七出”(法律赋予男子休妻的七种理由)之一。因此,不但贵族、官僚,而且普通士庶人家,只要财力许可,都可以名正言顺、合礼合法地纳妾。在欧风东渐以前,这种一妻多妾制被中国人视为正常,即使是心高气傲的公主下嫁,也不能剥夺驸马一妻多妾的“夫权”。反之,如实行名副其实的一夫一妻制,则被视为异常,如在北齐,王侯将相多娶皇后亲戚和公主,因此没有妾媵,影响所及,文武百官、士庶人等都只娶一妻,父母嫁女,先要教女儿学会嫉妒和管制丈夫。清代学者赵翼《廿二史劄记》引用了这段史实后,却居然称此为“陋习”。这在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天主教国家看来,真正是“匪夷所思”。二十世纪初,学贯中西的怪杰辜鸿铭还在西方女士面前,以“一个茶壶需配四个茶杯”的妙喻来为“一妻多妾制”辩护,这在男女平等的时代,就只能成为笑柄了。
水龙吟 辛弃疾。推荐。爱诗词网。宋·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江淮流域一带,春秋战国时代属楚国。〔遥岑(cn)〕远山。〔季鹰〕张翰,字季鹰,晋朝吴郡(今苏州市)人。曾在洛阳做官,看见秋风起,想念家乡的鲈鱼脍和莼菜,就辞官回家。〔刘郎〕指刘备。汉朝末年,一个名叫许汜的,有“国士”之名,刘备批评他说:“如今天下大乱,希望你能忧国忘家,替社会做些事。你却只管买房置田,说些没有价值的废话。”〔树犹如此〕东晋时,大将军桓温率部北伐,在路上看见自己从前种的柳树已经有十围那么粗了,想到时光易逝,叹息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当时作者应叶衡之聘,担任帅府属官。到这一年为止,作者到南宋已经整整十二年了。建康,对于辛弃疾是个容易勾起旧情的地方。他首次南下晋见高宗是在建康,擒到叛徒张安国献给南宋朝廷也是在建康。后来又到建康任过通判之职。这次他因叶衡的赏荐,重到建康。重游旧地,他看到江山依旧而人事日非,心情无法平静。他的才能、建议,始终没有引起南宋朝廷的重视,他的抗金救国的雄心大志没有被人理解,好友叶衡举荐他来到建康,而叶衡又被朝廷调到临安去了。辛弃疾登上赏心亭,远眺祖国河山,勾起了他满腹的苦水,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的上阕,从写天地河山入手。先写天,次写长江流水。“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时属秋天,天高气爽,可以极目远眺。作者站在赏心亭上,纵目远眺千里大江,水天浩茫,秋意无边。起句气势宏浑,笼照全篇,包容了山水空阔壮丽的境界。“水随”一句分写江水,笔调奔放,见出作者胸襟的阔大。接着,作者写远山。“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远远望去,大江北面的远山,就象那美人头上碧色的玉簪和螺形的发髻,是那么妩媚,那么诱人!可是,眼前那美丽的祖国山河,此刻却只能引起人们的忧愁和遗恨而已。一句“献愁供恨”,就把眼前的娱人美景添上了一层灰暗的情调,隐含“伤心人别有怀抱”之意。这里作者对国事的“愁”和对敌人、对投降派的“恨”,是全篇词的主旨所在,是作者感情波浪的总根源。上阕的最后写了人。“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夕阳正斜挂在城楼的箭垛上,一只离群的孤雁却一声声凄然地叫着飞去。“落日”,已使人有迟暮之感,“断鸿”,又使人产生孤凄的意绪。对于一个流落在异乡的远方游子来说,本来心里就有无限的伤感,再加上面对这般的环境,感情的寂寞和痛苦就更加沉重了。作者归家无路,报国无门,心情激愤,想压抑又压抑不住,于是“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看金刀,拍栏杆,杀敌激情按捺不住,但朝廷中的昏君奸臣正热衷于投降偏安,又有谁能理解爱国志士此时的心境?悲慨之意,毕现于字里行间。这首词的上阕,主要是写景。写天,写得气象广大;写水,写得视野辽阔;写山,写得有愁有恨,群山生情。这里作者的写景,不是纯客观地写自然景物,而是融进了作者深挚之情的主观化之景。写了融情之景以后,又很自然无迹地转入写人情人事。描写的视角越来越集中,感情的渲染越来越浓烈。词的下阕,接连用了三个典故,以抒写自己的感怀。他鄙视象西晋时的那个张季鹰,贪图家乡的鲈鱼脍和莼菜羹,而弃官不仕;他也蔑视三国时那个只知求田问舍的许汜,这种人若见到当时胸怀雄才大略的刘备,岂不要羞愧死!怀才不遇,往往会使人消沉。但作者把不遇于时看作是短暂的,表白了自己仍怀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他南归已有十二年了,时光流逝了,生命消失了,恢复失地却还是遥遥无期,赏心亭畔的树木也都长大了,睹物伤情,能不感慨系之!“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感慨之极,不禁失声痛哭了,但是又有谁人请来多情的姑娘,为英雄拭干那忧国伤时的热泪呢?这里呼应着上阕末“无人会”的感叹,豪气浓情一时并集,使人领会到作者报国无门的悲愤情绪之深。《白雨斋词话》说:“辛稼轩,词中之龙也,气魄极雄大,意境却极沉郁。”雄大和沉郁的特点,在这首词中得到了最为明显的体现。上阕写到大江景色,是那么富有气势,而远远近近的山河天地,也正表现了作者重重迭迭的忧愁怅恨。下阕抒写的那种不快意的感情,是那么的激愤深沉,而作者面对这样那样的选择,正是表现了他这样那样的苦衷,但作者没有为身为家的私心,反映出的是作者为国忘家的崇高思想境界。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原诗出处,译文,注释
群山连绵起伏,巍峨高耸,陡峰林立,距离青天不满一尺。古木参天,苍老的松树宛如倒挂在悬崖绝壁之巅。诗人以奇特的想象,洗炼的语言,高度的夸张,描绘出蜀地群山峰高景奇的壮巍景象。真可谓“无人迹处有奇观”。
枯松倒挂倚绝壁。推荐。爱诗词网。《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原诗出处,译文,注释群山连绵起伏,巍峨高耸,陡峰林立,距离青天不满一尺。古木参天,苍老的松树宛如倒挂在悬崖绝壁之巅。诗人以奇特的想象,洗炼的语言,高度的夸张,描绘出蜀地群山峰高景奇的壮巍景象。真可谓“无人迹处有奇观”。注:去,距离。盈(yíng),超过。倚(yǐ),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古诗句出处:唐·李白《蜀道难》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推荐。爱诗词网。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注释】1.孟浩然:李白的朋友。2.之:往。3.广陵:扬州。4.故人:老朋友,此处指孟。5.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6.碧空尽:指船消失在蓝天与水相接的地方。7.唯见:只见。8.天际流:天边的流水。【串译】老朋友从西边辞别黄鹤楼,在百花盛开的三月到繁华的扬州。孤独的帆船、远去的影子在蔚蓝的天空里消失了,只看到长江水仍在向天边奔流。【赏读提示】这首送别诗写于开元十六年。前两句直接叙事,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和故人东去之地。第一句写的是将别,第二句写分别。后两句写作者江边伫立送别。寥寥十四个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目送行舟、江边怅惘的形象。诗中很自然地写出当时见到的景色、听到的声音和内心的感受,描绘了动的境界。正是这情景交融的描写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感情。这首送别诗既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阳刚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它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作者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诵读此诗使人顿然生成“神远”的艺术魅力。轻盈、洒脱、文气、放达,当是此诗的基本色彩。【推荐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鹊桥仙原文。推荐。爱诗词网。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注释】纤云:细薄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金风玉露:指秋风和秋露。秋,在五行中属金。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忍顾:不忍回头看。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大意】细薄的云彩变幻出多姿的图案,飞过银河的流星传递着牛郎织女难以相见的离恨,今夜里他们要悄悄渡过遥远的天河相会。纵然每年只在这金风玉露的时节才有一次相逢,却胜过了尘世凡间的千次万遍。情意像水一样深沉柔美,甜蜜的相会如梦如幻,怎么能忍心去回顾鹊桥连起的归路!若是两人的感情地久天长,又何必在意是否是日夜相守!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推荐。爱诗词网。爱情类名言赏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注释木:树。悦:喜悦,这里指喜欢。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现代的“您”。句意山上有树呀树上有枝,心里爱你呀你却不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出自:汉·刘向《说苑·越人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