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轻财好施、见义勇为的古代豪侠,是深受人民称颂的正义形象。司马迁的《史记》立有《游侠列传》,歌颂游侠事迹。李白好剑任侠,倾慕慷慨悲歌、豪迈放浪的游侠精神。诗中着意刻画了“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侠客形象,借以抒写自己不愿身老书阁,白首穷经,而要象战国侠士那样建立奇功,英名垂世,然后“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理想襟抱。诗篇刻画的侠客形象及所表现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的豪侠气概,正是诗人自我形象及其侠肝义胆、狂放不羁的浪漫主义气质的写照。【全诗】《侠客行》.[唐].李白.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疯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赢。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译文】侠客头上的冠缨粗壮,腰间的宝刀霜雪般明亮。坐下的银鞍辉映着白马,如一道流星闪过,飞向远方。十步击杀一人,所向披靡,千里驰骋无阻挡。事了拂衣而去。姓名与身世深深潜藏。闲游路过信陵君处饮酒,解剑向膝前横放。主人举觞,殷勤向朱亥、侯赢劝饮,肉香酒美,盛情激荡。三杯之后慨然应允,一诺千金,连五岳都失去重量。饮至眼花耳热之后。意气飞空,化作云霓冲霄而上。窃符救赵挥金槌,夺帅退敌,邯郸震惊威风扬。二壮士千秋侠举建功业,声名显耀于魏国大梁。纵然一死犹觉侠骨芳香,并不惭愧世上英雄豪强。谁能象扬雄甘老于书阁之下,埋头著述《太玄经》直到鬓发苍苍!【赏析】游侠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阶层。《汉书·游侠列传》:“陵夷至于战国,合从连横,力政争强。由是列国公子,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司马迁在《史记》的《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中,就记载了先秦和汉朝刺客的事迹。并云:“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游侠列传》)李白笔下的豪侠形象,多是不受封建秩序的束缚,敢于向封建权贵势力挑战,慷慨重义,直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首《侠客行》是藉战国时魏国的侠士侯嬴和朱亥助信陵君救赵的故事,歌颂任侠精神的。全诗声调激扬,音韵铿锵,用流水行云般的文字,塑造出一幕幕舍生忘我、意气相倾、慷慨高歌、英姿飒爽的侠客形象。古称“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剌秦的荆轲,独行仗剑刺杀韩相侠累的聂政;汉代大侠朱家,义士鲁仲连,都曾经在燕赵一带有过侠行义举,故开篇用“赵客”称“侠客”。“缦胡”,武士缨带名。左思《魏都赋》:“三属之甲,缦胡之缨”。又,缦胡同曼胡。《庄子·说剑》:“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成玄英疏:“曼胡之缨,谓顿项抹额也”。故这里实是说:蓬头突鬓,上垂粗缨。状其形。“吴钩”,钩,兵器,形似剑而曲。《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阖闾既宝莫耶,复命于国中作金钩,令曰:‘能为善钩者,赏之百金。’吴作钩者甚众”。后来泛称利剑为吴钩。鲍照《代结客少年行》:“??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吴钩霜雪明”,状其武器之精。三四句看似写物,实则仍是写人。“银鞍”“白马”之间,用一“照”字,则两者交相生辉,益见其色泽的洁白。“飒沓”,在这里既有群飞貌,如鲍照《舞鹤赋》:“飒沓矜顾,迁延迟暮”;也有众盛貌,如鲍照《咏史》:“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化用《咏史》句,既表现马的丰采,又写马行的迅疾,而实是写人的武艺高强。四句写其外貌,写其武器,写其马,写马的奔驰,全是为了表现人的英姿飒爽,气概不凡。换四句写侠客的义行:前二句直用《庄子·说剑篇》:“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每行十步,击杀一人,行千里而不停留。形容侠客的所向无敌,无可阻挡。后二句写其品德:“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杀人完全为了“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如聂政那样,应严仲子之请剌侠累,然后毁形自杀。其姊聂荣为扬弟之名,哭其尸于韩市。象朱家那样,任侠仗义,为被刘邦追击的季布解危。后季布尊贵,朱家终身不与布见。李白《早秋赠裴十七仲堪》云:“历抵海岱豪,结交鲁朱家”。他要歌颂的是那些作了义事而不愿以名闻世的侠客。上面述侠客的英姿飒爽,武艺高强,尚属泛泛之论,是为了铺垫下面。接以战国时魏国有名的侠士侯赢和朱亥的故事,来赞任侠精神。“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用淡笔写魏公子无忌(封信陵君)礼贤下士,不以富贵骄人,四方之士,争往归之,故致食客三千人。两句写彼此之间,脱略形迹,无所顾忌。于是引出侯嬴和朱亥的情事。《史记·魏公子列传》载:侯嬴和朱亥都是有名的侠士。侯嬴年七十岁,家贫,是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夷门的看守者。信陵君闻其贤,“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嬴)”。“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座,遍赞宾客,宾客皆惊”。嬴复荐隐在屠狗中的朱亥,亦优礼有加。魏安厘王二十年(公元前257),秦围赵郡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赵向魏求救。魏王派遣将军晋鄙,率十万军往救。但后因受到秦国的威胁,又命令晋鄙按兵不动。侯嬴设计窃得魏王兵符,经过一番周折,最后终于解了邯郸之围。“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侯嬴以“臣宜从,老不能”,并未随征。这两句写信陵君救赵前三人的宴饮,有饯别以壮行色的意思。“炙”,本义烤,烹饪法的一种。《诗·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燔之炙之”。枚乘《菟园赋》:“煎熬炮炙,极乐到暮”。亦谓烤肉。这里说给朱亥吃烤肉,向侯嬴劝酒。“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写侠客重视义气,重视然诺(应许)。即所谓“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李白亦云:“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叙旧赠江阳宰陆调》)。“五岳”,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这里以“三杯”“五岳”对举,且加以“轻”字,以见侠客义气之重。接仍申上面的意思。“耳热”,耳朵发热。杨恽《报孙会宗书》:“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柎缶,而呼乌乌”(见《汉书》卷六十六)。张华《轻薄篇》:“三雅来何迟,耳热眼中花”。这里联系下句极写豪情纵横,酒兴淋漓,以致眼花耳热,仿佛和素霓直上天空。“素”,朴素。《老子》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庄子·刻意》:“纯素之道,唯神是守。……能体纯素,谓之真人”。“霓”,虹的一种,色暗者,亦称副虹。这里于“霓”前特用一“素”字,寓有意气的高尚纯洁。总之,以上这几句,诗人虽是据史书立意,但写来情态恣肆,意气轩昂,虎虎有生气,笔力扛鼎,挥洒自如。无怪唐代两位诗僧一赞李诗“仙笔驱造化”(贯休);一誉李诗“遏云涛,刳巨鳌,搜括造化空牢牢”(齐己)了!“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先是侯嬴以年老不能随行救赵时说:“请数公子行日,以致晋鄙军之日,北乡自赢,以送公子”。而当信陵君与朱亥以偷得的兵符和假借魏王之命,前去接替晋鄙的统帅位置时,“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史记·魏公子列传》)。这两句虽据史书,写来言简意赅。接四句“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赞美侯嬴、朱亥的侠义。说他们的精神千秋不泯,人虽死而侠骨犹香,声名既光耀大梁城,和世上任何英雄比,也绝不逊色!最后似以感叹作结:“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谁愿意象扬雄那样的终身埋头于书本,从事著作呢?实际是以扬雄之事反衬侠客义行之可嘉:扬雄本以辞赋闻名,后以为“辞赋非贤人君子诗赋之正”,转而仿《易经》作《太玄》,提出以“玄”作为宇宙万物根源的学说。李白有诗称其“赋达身已老,草《玄》鬓若丝”(《古风五十九首》其八)。以大鹏自居的李白,不是始终没有失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三首》其一)的信心么!所以这两句又何尝不是反映出他自己的心声!《新唐书·文艺列传》称李白“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魏颢《李翰林集序》:“少任侠,手刃数人。”朱骏声《唐李白小传》“性倜傥任侠,弱冠时尝手刃数人”。在二十五岁出蜀前,李白过着读诗书、击剑的生活。“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与韩荆州书》)。而且“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当朝揖高义,举世钦英风”(《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于此可见其任侠的性格。他歌颂了战国以来的许多游侠、纵横家,如专诸、荆轲、乐毅、郭隗,特别对于“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的鲁仲连,更心向往之。在现存李白最长的一首《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中,他叙述了自己的志向,以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李白抱有“济苍生,安社稷”的用世志愿,并自负有经济之才,但未为世用。这和他的“少任侠”和赞美行侠义行的态度是一致的。就是从他的“东游淮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上安州裴长史书》)的行为中,也可看出他的“侠义”。这一切都和他的性格、遭遇有关。而这类写游侠的诗篇,大抵总是“英雄心魄神仙骨,溟渤为阔天为高”(郑日奎《读李青莲集》),令人心清气爽,精神为之一振的。
侠客行李白。推荐。爱诗词网。【题解】轻财好施、见义勇为的古代豪侠,是深受人民称颂的正义形象。司马迁的《史记》立有《游侠列传》,歌颂游侠事迹。李白好剑任侠,倾慕慷慨悲歌、豪迈放浪的游侠精神。诗中着意刻画了“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侠客形象,借以抒写自己不愿身老书阁,白首穷经,而要象战国侠士那样建立奇功,英名垂世,然后“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理想襟抱。诗篇刻画的侠客形象及所表现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的豪侠气概,正是诗人自我形象及其侠肝义胆、狂放不羁的浪漫主义气质的写照。【全诗】《侠客行》.[唐].李白.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疯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赢。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译文】侠客头上的冠缨粗壮,腰间的宝刀霜雪般明亮。坐下的银鞍辉映着白马,如一道流星闪过,飞向远方。十步击杀一人,所向披靡,千里驰骋无阻挡。事了拂衣而去。姓名与身世深深潜藏。闲游路过信陵君处饮酒,解剑向膝前横放。主人举觞,殷勤向朱亥、侯赢劝饮,肉香酒美,盛情激荡。三杯之后慨然应允,一诺千金,连五岳都失去重量。饮至眼花耳热之后。意气飞空,化作云霓冲霄而上。窃符救赵挥金槌,夺帅退敌,邯郸震惊威风扬。二壮士千秋侠举建功业,声名显耀于魏国大梁。纵然一死犹觉侠骨芳香,并不惭愧世上英雄豪强。谁能象扬雄甘老于书阁之下,埋头著述《太玄经》直到鬓发苍苍!【赏析】游侠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阶层。《汉书·游侠列传》:“陵夷至于战国,合从连横,力政争强。由是列国公子,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司马迁在《史记》的《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中,就记载了先秦和汉朝刺客的事迹。并云:“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游侠列传》)李白笔下的豪侠形象,多是不受封建秩序的束缚,敢于向封建权贵势力挑战,慷慨重义,直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首《侠客行》是藉战国时魏国的侠士侯嬴和朱亥助信陵君救赵的故事,歌颂任侠精神的。全诗声调激扬,音韵铿锵,用流水行云般的文字,塑造出一幕幕舍生忘我、意气相倾、慷慨高歌、英姿飒爽的侠客形象。古称“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剌秦的荆轲,独行仗剑刺杀韩相侠累的聂政;汉代大侠朱家,义士鲁仲连,都曾经在燕赵一带有过侠行义举,故开篇用“赵客”称“侠客”。“缦胡”,武士缨带名。左思《魏都赋》:“三属之甲,缦胡之缨”。又,缦胡同曼胡。《庄子·说剑》:“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成玄英疏:“曼胡之缨,谓顿项抹额也”。故这里实是说:蓬头突鬓,上垂粗缨。状其形。“吴钩”,钩,兵器,形似剑而曲。《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阖闾既宝莫耶,复命于国中作金钩,令曰:‘能为善钩者,赏之百金。’吴作钩者甚众”。后来泛称利剑为吴钩。鲍照《代结客少年行》:“??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吴钩霜雪明”,状其武器之精。三四句看似写物,实则仍是写人。“银鞍”“白马”之间,用一“照”字,则两者交相生辉,益见其色泽的洁白。“飒沓”,在这里既有群飞貌,如鲍照《舞鹤赋》:“飒沓矜顾,迁延迟暮”;也有众盛貌,如鲍照《咏史》:“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化用《咏史》句,既表现马的丰采,又写马行的迅疾,而实是写人的武艺高强。四句写其外貌,写其武器,写其马,写马的奔驰,全是为了表现人的英姿飒爽,气概不凡。换四句写侠客的义行:前二句直用《庄子·说剑篇》:“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每行十步,击杀一人,行千里而不停留。形容侠客的所向无敌,无可阻挡。后二句写其品德:“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杀人完全为了“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如聂政那样,应严仲子之请剌侠累,然后毁形自杀。其姊聂荣为扬弟之名,哭其尸于韩市。象朱家那样,任侠仗义,为被刘邦追击的季布解危。后季布尊贵,朱家终身不与布见。李白《早秋赠裴十七仲堪》云:“历抵海岱豪,结交鲁朱家”。他要歌颂的是那些作了义事而不愿以名闻世的侠客。上面述侠客的英姿飒爽,武艺高强,尚属泛泛之论,是为了铺垫下面。接以战国时魏国有名的侠士侯赢和朱亥的故事,来赞任侠精神。“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用淡笔写魏公子无忌(封信陵君)礼贤下士,不以富贵骄人,四方之士,争往归之,故致食客三千人。两句写彼此之间,脱略形迹,无所顾忌。于是引出侯嬴和朱亥的情事。《史记·魏公子列传》载:侯嬴和朱亥都是有名的侠士。侯嬴年七十岁,家贫,是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夷门的看守者。信陵君闻其贤,“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嬴)”。“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座,遍赞宾客,宾客皆惊”。嬴复荐隐在屠狗中的朱亥,亦优礼有加。魏安厘王二十年(公元前257),秦围赵郡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赵向魏求救。魏王派遣将军晋鄙,率十万军往救。但后因受到秦国的威胁,又命令晋鄙按兵不动。侯嬴设计窃得魏王兵符,经过一番周折,最后终于解了邯郸之围。“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侯嬴以“臣宜从,老不能”,并未随征。这两句写信陵君救赵前三人的宴饮,有饯别以壮行色的意思。“炙”,本义烤,烹饪法的一种。《诗·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燔之炙之”。枚乘《菟园赋》:“煎熬炮炙,极乐到暮”。亦谓烤肉。这里说给朱亥吃烤肉,向侯嬴劝酒。“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写侠客重视义气,重视然诺(应许)。即所谓“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李白亦云:“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叙旧赠江阳宰陆调》)。“五岳”,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这里以“三杯”“五岳”对举,且加以“轻”字,以见侠客义气之重。接仍申上面的意思。“耳热”,耳朵发热。杨恽《报孙会宗书》:“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柎缶,而呼乌乌”(见《汉书》卷六十六)。张华《轻薄篇》:“三雅来何迟,耳热眼中花”。这里联系下句极写豪情纵横,酒兴淋漓,以致眼花耳热,仿佛和素霓直上天空。“素”,朴素。《老子》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庄子·刻意》:“纯素之道,唯神是守。……能体纯素,谓之真人”。“霓”,虹的一种,色暗者,亦称副虹。这里于“霓”前特用一“素”字,寓有意气的高尚纯洁。总之,以上这几句,诗人虽是据史书立意,但写来情态恣肆,意气轩昂,虎虎有生气,笔力扛鼎,挥洒自如。无怪唐代两位诗僧一赞李诗“仙笔驱造化”(贯休);一誉李诗“遏云涛,刳巨鳌,搜括造化空牢牢”(齐己)了!“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先是侯嬴以年老不能随行救赵时说:“请数公子行日,以致晋鄙军之日,北乡自赢,以送公子”。而当信陵君与朱亥以偷得的兵符和假借魏王之命,前去接替晋鄙的统帅位置时,“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史记·魏公子列传》)。这两句虽据史书,写来言简意赅。接四句“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赞美侯嬴、朱亥的侠义。说他们的精神千秋不泯,人虽死而侠骨犹香,声名既光耀大梁城,和世上任何英雄比,也绝不逊色!最后似以感叹作结:“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谁愿意象扬雄那样的终身埋头于书本,从事著作呢?实际是以扬雄之事反衬侠客义行之可嘉:扬雄本以辞赋闻名,后以为“辞赋非贤人君子诗赋之正”,转而仿《易经》作《太玄》,提出以“玄”作为宇宙万物根源的学说。李白有诗称其“赋达身已老,草《玄》鬓若丝”(《古风五十九首》其八)。以大鹏自居的李白,不是始终没有失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三首》其一)的信心么!所以这两句又何尝不是反映出他自己的心声!《新唐书·文艺列传》称李白“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魏颢《李翰林集序》:“少任侠,手刃数人。”朱骏声《唐李白小传》“性倜傥任侠,弱冠时尝手刃数人”。在二十五岁出蜀前,李白过着读诗书、击剑的生活。“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与韩荆州书》)。而且“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当朝揖高义,举世钦英风”(《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于此可见其任侠的性格。他歌颂了战国以来的许多游侠、纵横家,如专诸、荆轲、乐毅、郭隗,特别对于“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的鲁仲连,更心向往之。在现存李白最长的一首《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中,他叙述了自己的志向,以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李白抱有“济苍生,安社稷”的用世志愿,并自负有经济之才,但未为世用。这和他的“少任侠”和赞美行侠义行的态度是一致的。就是从他的“东游淮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上安州裴长史书》)的行为中,也可看出他的“侠义”。这一切都和他的性格、遭遇有关。而这类写游侠的诗篇,大抵总是“英雄心魄神仙骨,溟渤为阔天为高”(郑日奎《读李青莲集》),令人心清气爽,精神为之一振的。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韩非子·说林上》)
鲁人徙越。推荐。爱诗词网。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韩非子·说林上》)【注释】 身:自己。缟(gǎo):白色生绢,可做帽子。跣(xiǎn):赤脚。被:通“披”,分散。【译文】 有个鲁国人自己善于编织草鞋麻鞋,他的妻子善于编织生绢,他们打算搬迁到越国去住。有人对他说:“你一定会变穷困的。”这个鲁国人问:“为什么呢?”那人说:“草鞋麻鞋是穿在脚上的,然而越国人喜欢光着脚走路;生绢是用来做帽子的,然而越国人喜欢披头散发。拿你的长处,跑到用不着你长处的国家去奔波,要想不穷困,那怎么可能呢?”【评说】 制定决策应当符合实际情况,不能一厢情愿。否则,即使是英雄也有可能会遭遇无用武之地的尴尬。这里有一个笑话:一个鞋业公司的老板,派两个推销员去非洲推销鞋子。其中一个推销员懊丧地回来报告说:“那个地方没人穿鞋子。”另一个推销员在非洲打电话回来兴奋地说:“这里的市场太大了,没有一个人有鞋子。”
为了忘却的纪念。推荐。爱诗词网。一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两年前的此时,即一九三一年的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是我们的五个青年作家同时遇害的时候。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有《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那第十一期(五月二十五日)里,有一篇林莽先生作的《白莽印象记》,中间说:“他做了好些诗,又译过匈牙利诗人彼得斐的几首诗,当时的《奔流》的编辑者鲁迅接到了他的投稿,便来信要和他会面,但他却是不愿见名人的人,结果是鲁迅自己跑来找他,竭力鼓励他作文学的工作,但他终于不能坐在亭子间里写,又去跑他的路了。不久,他又一次的被了捕。……”这里所说的我们的事情其实是不确的。白莽并没有这么高慢,他曾经到过我的寓所来,但也不是因为我要求和他会面;我也没有这么高慢,对于一位素不相识的投稿者,会轻率的写信去叫他。我们相见的原因很平常,那时他所投的是从德文译出的《彼得斐传》,我就发信去讨原文,原文是载在诗集前面的,邮寄不便,他就亲自送来了。看去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面貌很端正,颜色是黑黑的,当时的谈话我已经忘却,只记得他自说姓徐,象山人;我问他为什么代你收信的女士是这么一个怪名字(怎么怪法,现在也忘却了),他说她就喜欢起得这么怪,罗曼谛克,自己也有些和她不大对劲了。就只剩了这一点。夜里,我将译文和原文粗粗的对了一遍,知道除几处误译之外,还有一个故意的曲译,他像是不喜欢“国民诗人”这个字的,都改成“民众诗人”了。第二天又接到他一封来信,说很悔和我相见,他的话多,我的话少,又冷,好像受了一种威压似的。我便写一封回信去解释,说初次相会,说话不多,也是人之常情,并且告诉他不应该由自己的爱憎,将原文改变。因为他的原书留在我这里了,就将我所藏的两本集子送给他,问他可能再译几首诗,以供读者的参看。他果然译了几首,自己拿来了,我们就谈得比第一回多一些。这传和诗,后来就都登在《奔流》第二卷第五本,即最末的一本里。我们第三次相见,我记得是在一个热天。有人打门了,我去开门时,来的就是白莽,却穿着一件厚棉袍,汗流满面,彼此都不禁失笑。这时他才告诉我他是一个革命者,刚由被捕而释出,衣服和书籍全被没收了,连我送他的那两本;身上的袍子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没有夹衫,而必须穿长衣,所以只好这么出汗。我想,这大约就是林莽先生说的“又一次的被了捕”的那一次了。我很欣幸他的得释,就赶紧给付给稿费,使他可以买一件夹衫,但一面又很为我的那两本书痛惜: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那两本书,原是极平常的,一本散文,一本诗集,据德文译者说,这是他搜集起来的,虽在匈牙利本国,也还没有这么完全的本子,然而印在《莱克朗氏万有文库》(Reclam'sUniversal-Bibliothek)中,倘在德国,就随处可得,也值不到一元钱。不过在我是一种宝贝,因为这是三十年前,正当我热爱彼得斐的时候,特地托丸善书店从德国去买来的,那时还恐怕因为书极便宜,店员不肯经手,开口时非常惴惴。后来大抵带在身边,只是情随事迁,已没有翻译的意思了,这回便决计送给这也如我的那时一样,热爱彼得斐的诗的青年,算是给它寻得了一个好着落。所以还郑重其事,托柔石亲自送去的。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的呢,这岂不冤枉!二我的决不邀投稿者相见,其实也并不完全因为谦虚,其中含着省事的分子也不少。由于历来的经验,我知道青年们,尤其是文学青年们,十之九是感觉很敏,自尊心也很旺盛的,一不小心,极容易得到误解,所以倒是故意回避的时候多。见面尚且怕,更不必说敢有托付了。但那时我在上海,也有一个惟一的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还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那就是送书去给白莽的柔石。我和柔石最初的相见,不知道是何时,在那里。他仿佛说过,曾在北京听过我的讲义,那么,当在八九年之前了。我也忘记了在上海怎么来往起来,总之,他那时住在景云里,离我的寓所不过四五家门面,不知怎么一来,就来往起来了。大约最初的一回他就告诉我是姓赵,名平复。但他又曾谈起他家乡的豪绅的气焰之盛,说是有一个绅士,以为他的名字好,要给儿子用,叫他不要用这名字了。所以我疑心他的原名是“平福”,平稳而有福,才正中乡绅的意,对于“复”字却未必有这么热心。他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他躲在寓里弄文学,也创作,也翻译,我们往来了许多日,说得投合起来了,于是另外约定了几个同意的青年,设立朝华社。目的是在绍介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外国的版画,因为我们都以为应该来扶植一点刚健质朴的文艺。接着就印《朝花旬刊》,印《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印《艺苑朝华》,算都在循着这条线,只有其中的一本《蕗谷虹儿画选》,是为了扫荡上海滩上的“艺术家”,即戳穿叶灵凤这纸老虎而印的。然而柔石自己没有钱,他借了二百多块钱来做印本。除买纸之外,大部分的稿子和杂务都是归他做,如跑印刷局,制图,校字之类。可是往往不如意,说起来皱着眉头。看他旧作品,都很有悲观的气息,但实际上并不然,他相信人们是好的,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不过朝花社不久就倒闭了,我也不想说清其中的原因,总之是柔石的理想的头,先碰了一个大钉子,力气固然白化,此外还得去借一百块钱来付纸账。后来他对于我那“人心惟危”说的怀疑减少了,有时也叹息道,“真会这样的么?……”但是,他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他于是一面将自己所应得的朝花社的残书送到明日书店和光华书局去,希望还能够收回几文钱,一面就拚命的译书,准备还借款,这就是卖给商务印书馆的《丹麦短篇小说集》和戈理基作的长篇小说《阿尔泰莫诺夫之事业》。但我想,这些译稿,也许去年已被兵火烧掉了。他的迂渐渐的改变起来,终于也敢和女性的同乡或朋友一同去走路了,但那距离,却至少总有三四尺的。这方法很不好,有时我在路上遇见他,只要在相距三四尺前后或左右有一个年青漂亮的女人,我便会疑心就是他的朋友。但他和我一同走路的时候,可就走得近了,简直是扶住我,因为怕我被汽车或电车撞死;我这面也为他近视而又要照顾别人担心,大家都苍皇失措的愁一路,所以倘不是万不得已,我是不大和他一同出去的,我实在看得他吃力,因而自己也吃力。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他终于决定地改变了,有一回,曾经明白的告诉我,此后应该转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我说:这怕难罢,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他耍棍,怎么能行呢?他简洁的答道:只要学起来!他说的并不是空话,真也在从新学起来了,其时他曾经带了一个朋友来访我,那就是冯铿女士。谈了一些天,我对于她终于很隔膜,我疑心她有点罗曼谛克,急于事功;我又疑心柔石的近来要做大部的小说,是发源于她的主张的。但我又疑心我自己,也许是柔石的先前的斩钉截铁的回答,正中了我那其实是偷懒的主张的伤疤,所以不自觉地迁怒到她身上去了。——我其实也并不比我所怕见的神经过敏而自尊的文学青年高明。她的体质是弱的,也并不美丽。三直到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之后,我才知道我所认识的白莽,就是在《拓荒者》上做诗的殷夫。有一次大会时,我便带了一本德译的,一个美国的新闻记者所做的中国游记去送他,这不过以为他可以由此练习德文,另外并无深意。然而他没有来。我只得又托了柔石。但不久,他们竟一同被捕,我的那一本书,又被没收,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了。四明日书店要出一种期刊,请柔石去做编辑,他答应了;书店还想印我的译著,托他来问版税的办法,我便将我和北新书局所订的合同,抄了一份交给他,他向衣袋里一塞,匆匆的走了。其时是一九三一年一月十六日的夜间,而不料这一去,竟就是我和他相见的末一回,竟就是我们的永诀。第二天,他就在一个会场上被捕了,衣袋里还藏着我那印书的合同,听说官厅因此正在找寻我。印书的合同,是明明白白的,但我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记得《说岳全传》里讲过一个高僧,当追捕的差役刚到寺门之前,他就“坐化”了,还留下什么“何立从东来,我向西方走”的偈子。这是奴隶所幻想的脱离苦海的惟一的好方法,“剑侠”盼不到,最自在的惟此而已。我不是高僧,没有涅槃的自由,却还有生之留恋,我于是就逃走。这一夜,我烧掉了朋友们的旧信札,就和女人抱着孩子走在一个客栈里。不几天,即听得外面纷纷传我被捕,或是被杀了,柔石的消息却很少。有的说,他曾经被巡捕带到明日书店里,问是否是编辑;有的说,他曾经被巡捕带往北新书局去,问是否是柔石,手上上了铐,可见案情是重的。但怎样的案情,却谁也不明白。他在囚系中,我见过两次他写给同乡的信,第一回是这样的——“我与三十五位同犯(七个女的)于昨日到龙华。并于昨夜上了镣,开政治犯从未上镣之纪录。此案累及太大,我一时恐难出狱,书店事望兄为我代办之。现亦好,且跟殷夫兄学德文,此事可告周先生;望周先生勿念,我等未受刑。捕房和公安局,几次问周先生地址,但我那里知道。诸望勿念。祝好!赵少雄一月二十四日。”以上正面。“洋铁饭碗,要二三只如不能见面,可将东西望转交赵少雄”以上背面。他的心情并未改变,想学德文,更加努力;也仍在记念我,像在马路上行走时候一般。但他信里有些话是错误的,政治犯而上镣,并非从他们开始,但他向来看得官场还太高,以为文明至今,到他们才开始了严酷。其实是不然的。果然,第二封信就很不同,措词非常惨苦,且说冯女士的面目都浮肿了,可惜我没有抄下这封信。其时传说也更加纷繁,说他可以赎出的也有,说他已经解往南京的加也有,毫无确信;而用函电来探问我的消息的也多起来,连母亲在北京也急得生病了,我只得一一发信去更正,这样的大约有二十天。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原来如此!……在一个深夜里,我站在客栈的院子中,周围是堆着的破烂的什物;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的几句: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但末二句,后来不确了,我终于将这写给了一个日本的歌人。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我记得柔石在年底曾回故乡,住了好些时,到上海后很受朋友的责备。他悲愤的对我说,他的母亲双眼已经失明了,要他多住几天,他怎么能够就走呢?我知道这失明的母亲的眷眷的心,柔石的拳拳的心。当《北斗》创刊时,我就想写一点关于柔石的文章,然而不能够,只得选了一幅珂勒惠支(KätheKollwitz)夫人的木刻,名曰《牺牲》,是一个母亲悲哀地献出她的儿子去的,算是只有我一个人心里知道的柔石的记念。同时被难的四个青年文学家之中,李伟森我没有会见过,胡也频在上海也只见过一次面,谈了几句天。较熟的要算白莽,即殷夫了,他曾经和我通过信,投过稿,但现在寻起来,一无所得,想必是十七那夜统统烧掉了,那时我还没有知道被捕的也有白莽。然而那本《彼得斐诗集》却在的,翻了一遍,也没有什么,只在一首《Wahlspruch》(格言)的旁边,有钢笔写的四行译文道:“生命诚宝贵, 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又在第二叶上,写着“徐培根”三个字,我疑心这是他的真姓名。五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栈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那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不料积习又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写下了以上那些字。要写下去,在中国的现在,还是没有写处的。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二月七——八日。【析】这是一篇纪念性的文章,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纪念和哀悼性文章。这要从作者当时所处的特定的社会背景和被纪念者的身份来说。文章怀念的是被国民党当局杀害的“左联五烈士”:柔石、殷夫(白莽)、冯铿、胡也频、李伟森。当时正是国民党实行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的白色恐怖时期,对于五烈士,鲁迅的悼念是深刻的,但又“吟罢低眉无写处”,三年后写的这篇作品中说:“要写下去,在中国的现在,还是没有写处的。”了解这些,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篇在“没有写处”写出的一篇深沉的悼念革命文学战友的文章。写出文章的本身,既是对战友的怀念,也有着对于国民党当局暴行的愤慨和揭露。这是我们理解《为了忘却的记念》所表达的情感的一个基点。不同于一般的悼念文的写法,鲁迅没有过多的去直接抒发对烈士的怀念之情,而是采取回忆记叙与烈士交往的一些生活细节的方式,来寄寓怀念的深情。正是通过对于白莽、柔石等人具体交往生活的细节的白描,突出地刻划被怀念者的音容笑貌与性格特征,使之能在读者的头脑中永生。在这篇文章中,花费笔墨最多的,自然是柔石。文章在开首记叙与白莽的交往后,接着就转入以柔石为主体的回忆。文中先说“那时我在上海,也有一个惟一的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还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那就是送书去给白莽的柔石”,既自然地引出了柔石,又交待了他与柔石的非同一般的亲密关系。接下来以“硬气”、“迂”来概括他的性格,并以“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来作比,使人们在对照中对柔石的性格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然后直接写他的革命文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而用“躲”来形容。“躲”者,执着,坚韧,心无旁鹜之谓也,写他对革命文学的倾注心力。作品还以具体事例来表现他的“迂”,这种“迂”气,是他入世未深,心地单纯所致。文中写道:“他相信人们是好的。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在朝花社倒闭后,他对于“人心惟危”说怀疑减少了,但叹息中也仅是“真会这样的么?——”“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这种单纯、善良的“迂”气,在鲁迅笔下写得活灵活现。作品写“他的迂渐渐的改变起来”,但实际上也未能真正改变,反而因此闹出一些笑话,由此也更使人感到他确是“迂”得生动,“迂”得可爱。文中写他内在的善良,“他和我一同走路的时候,可就走得近了,简直是扶住我,因为怕我被汽车或电车撞死”,表现出柔石的善良,不顾自己的高度近视而时刻注意保护鲁迅的安全,也体现他们之间无私的友谊。鲁迅还用点睛之笔写道:“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这既是对柔石性格和精神的概括,同时也是一种升华。文章也记叙了和白莽(殷夫)的交往,用简略的勾勒和白描的写法,给白莽画下了一幅生动传神的速写。“我们第三次相见,我记得是在一个热天。有人打门了,我去开门时,来的就是白莽,却穿着一件厚棉袍,汗流满面,彼此都不禁失笑。”这里的描写生动传神,时间是“热天”,白莽刚从狱中出来,穿的是“一件厚棉袍”,汗流满面是必然的,这形象是真实的,也是奇异的;不是扣门,而是“打门”,表现出他欲见鲁迅心情之急迫,这富于戏剧性的相会和相视而笑的动作神情更能深深印入读者的脑海。作品所表达情感是复杂的,深沉的,而又是细腻的。对于革命战友的怀念是深沉的,而对于他们的被残害,既有对当局的无比愤慨,也有对“芳草零落”的无比痛惜,这两种情感之流交汇于文中,时起时落,相互激荡,形成极为强大的情感冲击波。但在当时的“无写处”的中国,这种情感形诸于文,又不可能酣畅淋漓,无所顾忌地加以表达,“我只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的文章。但他又坚信,“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这里表现出一种极欲喷射而出又不得不强自压抑在心内的“含蓄”,是一种具有极大爆发力的沉重而复杂的情绪。鲁迅对于战友的感情也是极为细腻的。知道柔石被捕的消息后,鲁迅心中想的是“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这里的感情不仅仅是战友的情谊,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细腻的情感,还包含着父兄一般的深沉的爱心!而他选取一幅珂勒惠支的木刻《牺牲》由《北斗》刊出,“算是只有我一个人心里知道的柔石的纪念”,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鲁迅的这种感情。这篇文章写得非常自然,是“发乎于情”,信笔写来,不事雕琢而自得其妙的文章。叙述角度是回忆,在对于五烈士的往事回忆中,娓娓地讲述出来。由于同五烈士的交往的疏密有间,所以文章重点写柔石,次写白莽,再次冯铿,至于其他两位,或“没有会见过”或“也只见过一次面”,无从多写,因而重点突出,主次清楚,使文章写得疏密相得,剪裁合宜。文章叙述各人往事又互为勾连,上下承接,以一种深沉的悼念之情贯通全文,形成紧针密线的艺术的整体和回环往复的情感场,使人读后为之动容。字数:7328作者:张效民知识来源:张效民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599-603页.
奥巴马竞选总统演讲。推荐。爱诗词网。[美国]巴拉克·奥巴马我们的征途从来没有捷径,从来没有退而求其次。而这条道路不属于懦夫,不属于好逸恶劳的人,不属于贪图名利的人。【演讲词】同胞们:我今天站在这里,深感面对使命的重大,感谢你们赋予的信任,缅怀我们先辈所付出的代价。我感谢布什总统对国家的贡献,以及感谢他在整个过渡过程给予的慷慨合作。至今,已有44位美国总统宣誓就职。宣誓时,有平静似水的和平繁荣时期。但是间或,誓言也常在乌云和暴风雨的危难中响起。在这样的时刻,支撑美国勇往直前的不仅仅是执政者的远见卓识,还有美国人民对先辈理想的信仰执着,对立国理念的忠贞不渝。先辈如此,我们这一代美国人也必须如此。众所周知,我们目前处在危机之中。我们国家正在与暴力和仇恨织就的广泛势力展开斗争。由于一些人的贪婪和不负责任,由于我们作为一个整体,未能痛下决心让美国作好迎接新时代的准备,国家的经济受到了严重削弱。如今,住房没有,就业减少,企业破产;医疗费用过高,教育质量令太多的人失望;而且,每天都有新的证据显示,我们使用能源的错误方式壮大了敌对势力,威胁着我们的星球。这些都是危机的迹象,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和数字加以证实。危机不易衡量但同样严重的是,举国上下的信心在动摇。这是一种时刻萦绕的恐惧感,认为美国的衰落不可避免,下一代必须降低目标。今天,我要告诉国民,我们面临的挑战真实存在。挑战多而严峻,难以在短期内轻易解决。但是,美国人民,请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征服。我们今天齐聚于此,因为选择了希望而非恐惧,选择了齐心合力而非分歧对立。就在今天,我们宣告,不再发出无谓的抱怨,不再作出虚假的承诺,不再批评指责,不再信奉成规旧条,因为长期以来,这些行为制约了美国政治的发展。美国仍然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借用《圣经》的话说,现在是该甩掉幼稚了。当前要做的是重拾永恒的精神,创造更美好的历史业绩,继承代代相传的珍贵权利和崇高信念,即上帝赋予众生平等,众生自由,人人皆应充分享有追求幸福的机会。在我们重申美国伟大的同时,也深知这种伟大绝非上帝赐予,而是努力奋斗的结果。我们的征程从来没有捷径,从来没有退而求其次。而这条道路不属于懦夫,不属于好逸恶劳的人,不属于贪图名利的人。这条道路属于冒险者,实干者,创造者。有些人名扬天下,但更多的民众在埋头苦干。正是他们引领我们在漫长而崎岖的道路上跋涉,走向繁荣和自由。为了我们,他们收拾起简陋的行囊,远涉重洋,追求新的生活。为了我们,他们在工厂辛苦劳作,在荒芜的西部勤奋拓荒。他们忍辱负重,勤劳耕耘。为了我们,他们在康科德、葛底斯堡、诺曼底和溪山等地奋战捐躯。为了我们能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一代又一代的先辈历尽艰辛、无私奉献、不辞劳苦直至双手伤痕累累。在他们的眼中,美国的利益高于个人理想的总和:超越了出身、财富和派别的差异。今天,我们继续行进在这未竟的征程上。美国仍然是地球上最繁荣、最强大的国家。与危机爆发时相比,美国劳动者的创造力并未减弱。我们的商品和服务一如上个星期、上个月乃至去年一样广受欢迎。我们的能力丝毫无损。但是,我们固执己见、保护狭隘利益和优柔寡断的时代确实一去不复返了。从今天起,我们必须振作精神,重整旗鼓,再度着手重塑美国的辉煌。无论我们把目光投向何处,都有工作在等待着我们去完成。经济形势要求我们果断、快速地行动,我们将不辱使命——不仅要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而且要为下一轮的经济增长打下新的基础。我们将建造道路和桥梁,架设电网,布设电子通信网络。我们将恢复尊重科学的传统,利用高新技术的超常潜力提高医疗保健质量并降低成本。我们将利用太阳能、风力和地热为车辆和工厂提供能源。我们将改革中小学和高等院校制度,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这一切我们都能做到,这一切我们必将做到。说到这里,有人质疑我们的理想是否过于远大——他们说,我们的体制无法承担过多的宏伟计划。他们的记忆太过短暂了。因为他们忘记了这个国家曾经创造的辉煌,忘记了当共同目标佐以想象力,当迫切需求助以勇气,自由的民众就能爆发出无穷的创造力。那些冷眼旁观的人没有认识到现实已经发生了变化——那些长期以来空耗我们精力的陈腐政治观点已经过时。我们今天提出的问题不是我们政府大小的问题,而是它是否有执行力——它是否能够帮助人们找到报酬合理的工作,是否能够为他们提供费用适度的医疗保障服务,是否能够确保他们体面退休。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我们就要向前推进。如果回答是否定的,我们就得选择终止。作为公共资金的管理者,我们必须承担责任——合理支出,摒弃陋习,磊落办事——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恢复民众对政府的至关重要的信任。我们面临的问题并非市场力量的好坏。它创造财富和推广自由的能力无与伦比,但此次危机提醒我们,如果缺乏有效监管,市场就有可能失控;如果偏袒富裕阶级,一个国家的繁荣就不可能持久。一直以来,国家经济的成败不仅取决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也取决于繁荣富足的覆盖范围,取决于我们向所有积极肯干的人提供机遇的能力——不是出于慈善之心,而是因为这是实现共同利益的可靠途径。就共同防御而言,我们认为安全与理想并非不能两全。面对我们难以预料的凶险,先辈们起草了一份确保法制和人权的宪章,后世子孙以热血完善着宪章的内容。那些理想光芒仍然照耀着世界,我们不会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这些理想。因此,对于所有在今天参与就职典礼的民众和政府,无论是在大国的首都还是我父亲出生地的小村庄,我想让他们知道:对于每个追求和平与自尊的国家和个人,美国都是他们的朋友,我们愿再次领导大家踏上征程。回想我们先辈在傲然面对法西斯主义时,凭借的不光是导弹和坦克,还有坚定的同盟和永恒的信念。他们明白,我们单凭实力无法保护自己,我们也不能依仗实力为所欲为。相反,他们知道,如果谨慎利用,我们的实力就会增强;我们的安全源于我们事业的正义性,源于我们榜样的感召力,源于谦卑和克制的态度。我们知道,美国的多元传统是一种优势,而非劣势。我们的国家有基督徒和穆斯林,有犹太教徒和印度教徒,还有无宗教信仰者。正因为受到了地球每个角落的每种语言和文化的影响,美国才成长为今天的模样。正因为饱受内战和种族隔离之苦,正因为那样的黑暗年代把我们磨砺得更加坚强而团结,我们才由衷地相信,宿仇终有一天会烟消云散;族群的界限将很快消失;随着世界越变越小,我们共同的仁性将得以彰显;美国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开辟一个和平新纪元。对于贫穷国家的人民,我们承诺将与你们携手并肩,让你们的农田丰收,让清流奔涌;让饥饿的身体得以饱食,让饥渴的心灵得到滋养。对于像我们一样相对富裕的国家,我们要说,我们不能再对本国边界以外的苦难无动于衷;我们也不能再毫无顾忌地消耗全世界的资源。世界变了,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当我们展望未来的道路,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感激一些勇敢的美国人。此时此刻,他们正在偏僻的荒漠和遥远的群山中巡逻。他们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正如同长眠于阿灵顿国家公墓的英雄们在漫长岁月中的喃喃低语,我们之所以敬重他们,不仅因为他们是自由的守卫者,也因为他们代表着献身精神、体现了超越个人追求远大理想的意愿,然而,在这一刻,在决定一代人命运的一刻,我们所有人必须具备的恰恰是这种精神。尽管政府能够承担和必须承担众多责任,但这个国家最终离不开美国人民的信念和决心。正因为有着海纳百川之心,正因为有着工人们宁可削减自己的工时也不愿看到朋友失业的无私精神,我们才得以撑过最惨淡的时期。是消防队员冲上浓烟滚滚的楼梯时的无畏精神,是父母抚育子女时的任劳任怨——这些最终决定了我们的命运。我们面临的挑战也许前所未闻。我们应对挑战的手法也许是全新的。但是,我们依靠的取得成功的价值观从未改变——勤劳与诚实、勇敢与公平、宽容与求知、忠诚与爱国,这些观念历久弥新。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它们是无声的进步力量。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重拾这些真理。我们现在必须开创一个负责任的新时代,让所有美国人认识到:我们肩负着对自身、对国家、对全世界的责任;我们并非勉强接受,而是欣然地主动承担,坚信没有什么会比全身心地投入艰巨的工作更令人精神愉悦,更能磨练我们的品格。这是公民的义务与承诺。这是我们信心之源——我们知道上帝召唤我们把握未知的命运。这是我们的自由和信条的意义所在:为什么所有种族和所有信仰的男女老幼都可以欢聚在这片宽阔的土地上;为什么一个人在不到60年前还可能被本地餐馆拒于门外,如今他的儿子却能站在你们面前宣读最神圣的誓言。因此,让我们铭记这一天,记住我们是怎样的人,记住我们走过了怎样的漫漫长路。在美国诞生的那一年,在最寒冷的日子里,为数不多的爱国志士拥坐在冰河岸边,身旁的篝火即将熄灭。首都已经失守。敌人步步逼近。雪地上血迹斑斑。在革命何去何从,结局最难以预料的时刻,我们的国父下令向众人宣读如下文字:“让我们告诉未来的子孙……在这隆冬时节,万物萧索,唯有希望和勇气尚存时……共同的危险让这座城市和这个国家猛醒,奋起迎战。”同胞们,面对我们共同的危险,在这个困难重重的寒冬,让我们记住这永恒的誓言。让我们满怀希望和勇气,再次勇敢地趟过冰冷的水流,顶住所有来袭的风暴。让我们的子孙世代铭记;在面临考验的时候,我们不曾屈服,我们不曾畏缩,也不曾徘徊;我们心怀信仰,勇往直前,沐浴着上帝的恩泽,继承着自由这一厚赠,并把这些完好无损地传给后世。【鉴赏】这篇演讲词的开端,奥巴马以“危机”、“暴力”、“仇恨”这样的语词来表达他对未来的美国形势的研判,这样的研判也意味着奥巴马即将开始的总统生涯的巨大挑战。紧跟着,奥巴马将摆在美国人民面前的困境、期待转而演绎成对美国梦的阐释,这是历经多少艰难才缔造了自由、正义、和平的国家,因此美国政府将沿着前辈的道路继续为谋求国民的幸福而奋斗。当奥巴马以“理想仍然照亮着世界”的话语来撼动听众的时候,他的语言就像热力四射的阳光,霎时间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甚至包括奥巴马自己。所以我们很能够理解,奥巴马演讲的结尾,他会动情地吟咏道:“让我们告诉未来的子孙……在这隆冬时节,万物萧索,唯有希望和勇气尚存时……共同的危险让这座城市和这个国家猛醒,奋起迎战。”奥巴马让每个听众坚信,美国会更加坚定地按照前辈的信念去建设一个消除危机的更加美好的国家。就在奥巴马2009年就职典礼举行的当天,由于受到苏格兰皇家银行全年可能亏损420亿美元、美国美洲银行第四季度巨亏和可能进一步裁员等负面消息的影响,纽约股市急挫4%,跌破8000点。美国金融危机逐渐导致美国经济疲软,无论从持续的时间上、还是从衰退程度上都超过二战以来美国所发生的两次最大的经济衰退,因此奥巴马的执政在相当程度上体现着拯救美国经济的重责。溯源历史,我们会更加感受到奥马巴就职演讲中所呈现的特定政治内涵、文化背景及多维语意,还能体会到其是如何将政治目的与复杂权力之间的关系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情感至深、内涵旷远的语言磁场。从演讲的布局而言,奥巴马采用的是常见的先抑后扬的手法,但是与众不同的话语细节无疑大大增进了他演讲过程的澎湃气势,很容易让人想起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这样的梦在奥巴马就职时再一次在美国人的精神时空中响起,完美地体现了奥巴马演讲中渗透始终的美国精神。巴拉克·奥巴马是美国民主党籍政治家,第44、45任美国总统。他于2008年初次当选美国总统,并于2012年成功连任,是美国第一位非裔总统。1961年8月4日,奥巴马出生于美国夏威夷州火奴鲁鲁,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分别在印尼和夏威夷度过。1991年,以优等生荣誉从哈佛法学院毕业。1996年,当选伊利诺伊州参议员。2000年,竞选美国众议院席位失败,后一直从事州参议员工作,且于2002年获得连任。2004年,在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因此成为全美知名的政界人物。2007年2月10日,他以结束伊拉克战争及实施全民医疗保险制为竞选纲领的重点,正式宣布参加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同年6月赢得民主党初选,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被主要政党提名的非洲裔总统候选人,并于11月4日正式当选。就任总统后,他全面实施恢复美国经济的经济复兴计划,对能源、移民、公民医疗保健、教育、税政等领域进行变革;军事上主张从阿富汗和伊拉克撤军,并向伊斯兰世界表示友善而非以武力相伴,还和核武大国俄罗斯签署削减核武器的《布拉格条约》。2009年10月9日,获得诺贝尔委员会颁发的诺贝尔和平奖。毫无疑问,在这篇就职演讲中,我们可以感到无论是文稿的整体布局,还是演讲言辞的融情达意,或是激情澎湃的语词表达,都可谓精深独到,不得不令人拍手称快。难怪香港资深媒体人梁文道曾称赞说,“奥巴马的胜利是修辞学的胜利”。的确,在这篇溢于言表、回肠荡气的演讲词中,奥巴马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对照、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调动了听众回首慨叹、铸造未来的情感脉弦,特别是使人们对历经艰苦卓绝时代的先贤的崇高敬意变成努力迎接未来挑战的坚定决心。奥巴马由此开启了美国人对新一任总统的期待之梦,也对自己即将要履行的责任表现了斗士般的丰富内在情感。
【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出处】唐·杜甫《望岳》。【意思】山上云气层出叠起,令人心胸激荡,我极目远望,目送飞鸟归林。决眦(zī):极力张大眼眶,形容极目远眺或凝望。决,裂开。眦,眼眶。【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山上云雾层出叠起,游人心襟开阔,极目远望的情景。[例]正午的阳光特别绚丽,给俊秀的青峰,蓊郁的绿树披上了金色的轻纱,又把山谷里初升的薄雾染成紫黛,渐远渐淡,终于同山色融成一片。此时,心中默诵杜甫的“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诗句,不由发出会心的赞叹。(韦翰《苗岭登高》)【全诗】《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注释】①岳:这里指东岳泰山。②岱宗:旧说泰山乃四岳所宗,泰山别称岱,故名。《尚书·舜典》:“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③齐鲁:《史记·货殖列传》:“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都在今山东境内。④造化:指大自然的创造化育。《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钟:聚集。⑤阴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割:分。⑥“荡胸”句:应为“层云生而荡胸”。⑦“决眦”句:应为“归鸟入而决眦”。决眦,裂开眼眶。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弓不虚发,中必决眦。”也指张眼瞪视,多用于表示愤怒。⑧会当:一定要。凌:升高、攀登。【赏析】如果有谁要用“沉郁顿挫”来概括杜甫所有诗作的特点,那么我就要说,你错了!其实,每个人都曾经年轻过,都有过青年人的朝气与活力,而不是一开始就老成似老杜。老杜呢,他也曾经和李白一样,二十几岁时曾度过一段“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在那样潇洒的日子里,我们的诗圣杜甫,也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无边的青春活力与朝气。这不,谁人不知这首《望岳》,谁人不能脱口而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呢!如果您没有去过五岳之首“泰山”,请不要觉得遗憾,请轻轻闭上您的双眼,随着我们诗人的缓缓低吟,挥动您想象的翅膀,去神游一回吧!那绝对会是令您终生难忘的经历。当巍峨的、神奇秀丽的泰山蓦地映入您的眼帘时,如果有人问您,泰山究竟有多高呢?“齐鲁青未了”,我们的诗人这样描述。说到您的心坎里了吧?可不?在古齐、鲁两大国的境外,我们还能清晰地望见横亘在那里的泰山呢!这是远望,还是近观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似乎特别钟爱巍峨的泰山。看,阳光就让它有了十足的动感!天色的一昏一晓分割于山的阳面和阴面。一个“割”字,不仅恰切,而且极有韵味,写足了造化之功、山势之高。“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请睁大您的双眼吧,细细望去,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是不是让您的心神也随之荡漾了呢!那投林还巢的鸟儿,可给您的双目带来了不适?还是且闭了眼,深呼吸一口纯净的泰山空气吧!最妙的莫过于诗人情感的抒写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说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处,因为在那里,万千山峰将尽在脚下,尽收眼中!那是一份怎样的豪情呢!您是否也感觉到了胸中豪情的涌动呢!登山如此,做事如此,为人更应如此!置
荡胸生层云。推荐。爱诗词网。【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出处】唐·杜甫《望岳》。【意思】山上云气层出叠起,令人心胸激荡,我极目远望,目送飞鸟归林。决眦(zī):极力张大眼眶,形容极目远眺或凝望。决,裂开。眦,眼眶。【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山上云雾层出叠起,游人心襟开阔,极目远望的情景。[例]正午的阳光特别绚丽,给俊秀的青峰,蓊郁的绿树披上了金色的轻纱,又把山谷里初升的薄雾染成紫黛,渐远渐淡,终于同山色融成一片。此时,心中默诵杜甫的“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诗句,不由发出会心的赞叹。(韦翰《苗岭登高》)【全诗】《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注释】①岳:这里指东岳泰山。②岱宗:旧说泰山乃四岳所宗,泰山别称岱,故名。《尚书·舜典》:“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③齐鲁:《史记·货殖列传》:“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都在今山东境内。④造化:指大自然的创造化育。《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钟:聚集。⑤阴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割:分。⑥“荡胸”句:应为“层云生而荡胸”。⑦“决眦”句:应为“归鸟入而决眦”。决眦,裂开眼眶。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弓不虚发,中必决眦。”也指张眼瞪视,多用于表示愤怒。⑧会当:一定要。凌:升高、攀登。【赏析】如果有谁要用“沉郁顿挫”来概括杜甫所有诗作的特点,那么我就要说,你错了!其实,每个人都曾经年轻过,都有过青年人的朝气与活力,而不是一开始就老成似老杜。老杜呢,他也曾经和李白一样,二十几岁时曾度过一段“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在那样潇洒的日子里,我们的诗圣杜甫,也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无边的青春活力与朝气。这不,谁人不知这首《望岳》,谁人不能脱口而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呢!如果您没有去过五岳之首“泰山”,请不要觉得遗憾,请轻轻闭上您的双眼,随着我们诗人的缓缓低吟,挥动您想象的翅膀,去神游一回吧!那绝对会是令您终生难忘的经历。当巍峨的、神奇秀丽的泰山蓦地映入您的眼帘时,如果有人问您,泰山究竟有多高呢?“齐鲁青未了”,我们的诗人这样描述。说到您的心坎里了吧?可不?在古齐、鲁两大国的境外,我们还能清晰地望见横亘在那里的泰山呢!这是远望,还是近观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似乎特别钟爱巍峨的泰山。看,阳光就让它有了十足的动感!天色的一昏一晓分割于山的阳面和阴面。一个“割”字,不仅恰切,而且极有韵味,写足了造化之功、山势之高。“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请睁大您的双眼吧,细细望去,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是不是让您的心神也随之荡漾了呢!那投林还巢的鸟儿,可给您的双目带来了不适?还是且闭了眼,深呼吸一口纯净的泰山空气吧!最妙的莫过于诗人情感的抒写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说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处,因为在那里,万千山峰将尽在脚下,尽收眼中!那是一份怎样的豪情呢!您是否也感觉到了胸中豪情的涌动呢!登山如此,做事如此,为人更应如此!置
【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出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山回路转,看不到你的身影了,雪地上只留下马的足迹。君:你。【意思2】意谓山回路转,友人的踪影已消失在群山之中,只有雪上蹄痕空留下一片惆怅。“空”字不但写出了客观上的空旷,还写出了因友人离去而顿觉空虚的主观感受。【鉴赏】峰回路转,行人慢慢消失在雪地里,而诗人却还站在原地深情凝望,友人的身影早已经看不见了,只留下雪上一行深深的马蹄印迹。此句表现出诗人对行者的依依惜别之情。从另一个层面上讲,诗人是送友人归京,友人这一去自然可回长安,而诗人也仍然留在此地,从诗人对友人送别的依依惜别之景可见诗人对友人回归故园长安的羡慕,心驰而神往,怅然若失。此句言已尽而意无穷,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用法例释】用以形容送行时长久瞻望,不愿离去的惜别场面,或表达送别后怅然而失的心情。[例]“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漫天风雪,依依话别;扬鞭挥手,匹马南行;这情景是颇为荒寒而凄苦的,但是想到前途老百姓的等候和欢迎,心头的寒意也就冰消雪化了。(吴战垒《骊歌虽短别意深长》)【全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解题】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3),此年岑参入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为节度判官,武判官当是岑参的前任,名不详。岑参在轮台(今新疆米泉)送他回京,写了此诗。全诗将咏雪与送别紧密结合,分别写送别前、饯别时、送行时、送别后之雪景,层次分明,气象万千。“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塞外雪景写得如此明丽美好,充分显示出诗人的豪迈乐观的情绪和开阔的胸襟,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注释】①白草:西域牧草名,干熟时色白,故名。胡天:指西域的天气。②二句形容塞外飞雪如春天盛开的梨花。③狐裘:狐皮袍子。衾(qin):被子。④角弓:以兽角装饰的硬弓。不得控:因手冻僵而拉不开。都护:官名,唐设安西、北庭等大都护府,长官称“都护”。铁衣:铁甲。着:穿。⑤瀚海:大沙漠。阑干:纵横散乱貌。百丈:极言冰层之厚。惨淡:阴暗无光。⑥中军:古代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亲率的军队。此处指主帅的营帐。归客:指武判官。羌笛:古谓笛出于西北地区羌部族。⑦辕门:古代乘车作战,行军扎营时,用车环卫,出口处以两车的辕相向树起,成一半圆形的门,故称辕门。后来习惯称军营正门为辕门。⑧此句谓红旗被冰冻住不能飘动。虞世基《出塞》诗:“霜旗冻不翻。”掣(che):牵引,拉扯。翻:“飘扬”。⑨天山:在今新疆境内。【全诗鉴赏】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在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任判官,武判官是他的同僚,要回京述职,在中军帐里摆开酒宴,为武判官饯行,于是产生了这首咏雪送人之作。诗以咏雪起,在咏雪中暗寓别情。以送人结,展现了雪中送人的奇景和深情,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和戍边将士的精神风貌。诗从西北边塞的气候特点落墨:这里风大,一刮起来铺天盖地,连坚韧的白草也要折断;这里雪早,一交八月便下雪了。这不仅和内地形成鲜明对照,而且突出环境的险恶。但诗人没有沿“险恶”生发,而是笔锋一转,说这雪像一夜春风吹开的千万树梨花,真是妩媚动人,这就使得读者所担心的“险恶”变得多余而可笑。“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比喻是前所未有的,它赋予风雪奇寒的北国风光以春天的暖意;赋予作者现实军旅生活的体验以诗意,真是“妙手回春”。读者赞叹未已,诗人笔锋一转,连用四句在南方人视为反常的情事,渲染天气的奇寒,展示白雪的威严风骨。“散入珠帘湿罗幕”一句承上启下,自然地由野外雪景转为室内人的生活场景,通过人的感受来写严寒。狐裘变得不暖了,锦衾显得单薄了,将军的角弓冻得拉不开了,都护的铁衣冷得上不了身了。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冷得有趣。归根结底,这又是诗人以及戍边将士昂扬的精神力量在起作用。因为在上述描写的背后,有“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的生活场景,将士们正是如此这般地战天斗地,尽着戍守边疆的职责。白雪的威严风骨难道不正是戍边将士精神风貌的写照?诗的后半写送人,也是由帐外而帐内。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冬云暗淡,低垂在广阔的天宇,诗人用夸张的笔墨,勾画出边塞雪原的全景,也为送别定下凝重的基调。接着描绘饮宴情景。酒宴摆在中军帐内,有“胡琴琵琶与羌笛”等民族乐器的演奏,至于异域风情的歌舞,以及葡萄美酒之类,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作者举其一端,突出其边地饯别的特征和由此引发的离愁别绪。对酒宴场面一带而过,而对暮雪下辕门和“风掣红旗冻不翻”的细节却着意加以刻画,都是为了营造一种惜别的氛围。轮台东门的送别是全诗的高潮。深情送别,不仅送出辕门,而且一直送出轮台东门;不仅送出轮台东门,而且还一直望着行人远去,直至行人被层峦叠嶂隐去了,还默默地看着雪地上留下的马蹄印深思,一颗依依难舍的心仍在送着,念着……诗人用叙事代替了抒情,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其意境与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相通。为什么武判官的归京如此牵动人心呢?因为艰苦的边地军旅生活增强了将士、同僚之间的人情味;因为此行征程万里,关山阻隔,困难重重;更因为此行不是个人行为,在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尚未出现的唐代,边地和中央的联系只靠人员的往返,武判官此行带着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朝廷的忠诚……责任重大啊!岑参反映边塞生活的诗篇,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在艺术上,富有幻想色彩,善于运用变化无端的笔触,描绘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往往表现得光怪陆离,给人以惊险新奇的感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集中地体现出这些特点。
山回路转不见。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出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山回路转,看不到你的身影了,雪地上只留下马的足迹。君:你。【意思2】意谓山回路转,友人的踪影已消失在群山之中,只有雪上蹄痕空留下一片惆怅。“空”字不但写出了客观上的空旷,还写出了因友人离去而顿觉空虚的主观感受。【鉴赏】峰回路转,行人慢慢消失在雪地里,而诗人却还站在原地深情凝望,友人的身影早已经看不见了,只留下雪上一行深深的马蹄印迹。此句表现出诗人对行者的依依惜别之情。从另一个层面上讲,诗人是送友人归京,友人这一去自然可回长安,而诗人也仍然留在此地,从诗人对友人送别的依依惜别之景可见诗人对友人回归故园长安的羡慕,心驰而神往,怅然若失。此句言已尽而意无穷,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用法例释】用以形容送行时长久瞻望,不愿离去的惜别场面,或表达送别后怅然而失的心情。[例]“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漫天风雪,依依话别;扬鞭挥手,匹马南行;这情景是颇为荒寒而凄苦的,但是想到前途老百姓的等候和欢迎,心头的寒意也就冰消雪化了。(吴战垒《骊歌虽短别意深长》)【全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解题】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3),此年岑参入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为节度判官,武判官当是岑参的前任,名不详。岑参在轮台(今新疆米泉)送他回京,写了此诗。全诗将咏雪与送别紧密结合,分别写送别前、饯别时、送行时、送别后之雪景,层次分明,气象万千。“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塞外雪景写得如此明丽美好,充分显示出诗人的豪迈乐观的情绪和开阔的胸襟,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注释】①白草:西域牧草名,干熟时色白,故名。胡天:指西域的天气。②二句形容塞外飞雪如春天盛开的梨花。③狐裘:狐皮袍子。衾(qin):被子。④角弓:以兽角装饰的硬弓。不得控:因手冻僵而拉不开。都护:官名,唐设安西、北庭等大都护府,长官称“都护”。铁衣:铁甲。着:穿。⑤瀚海:大沙漠。阑干:纵横散乱貌。百丈:极言冰层之厚。惨淡:阴暗无光。⑥中军:古代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亲率的军队。此处指主帅的营帐。归客:指武判官。羌笛:古谓笛出于西北地区羌部族。⑦辕门:古代乘车作战,行军扎营时,用车环卫,出口处以两车的辕相向树起,成一半圆形的门,故称辕门。后来习惯称军营正门为辕门。⑧此句谓红旗被冰冻住不能飘动。虞世基《出塞》诗:“霜旗冻不翻。”掣(che):牵引,拉扯。翻:“飘扬”。⑨天山:在今新疆境内。【全诗鉴赏】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在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任判官,武判官是他的同僚,要回京述职,在中军帐里摆开酒宴,为武判官饯行,于是产生了这首咏雪送人之作。诗以咏雪起,在咏雪中暗寓别情。以送人结,展现了雪中送人的奇景和深情,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和戍边将士的精神风貌。诗从西北边塞的气候特点落墨:这里风大,一刮起来铺天盖地,连坚韧的白草也要折断;这里雪早,一交八月便下雪了。这不仅和内地形成鲜明对照,而且突出环境的险恶。但诗人没有沿“险恶”生发,而是笔锋一转,说这雪像一夜春风吹开的千万树梨花,真是妩媚动人,这就使得读者所担心的“险恶”变得多余而可笑。“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比喻是前所未有的,它赋予风雪奇寒的北国风光以春天的暖意;赋予作者现实军旅生活的体验以诗意,真是“妙手回春”。读者赞叹未已,诗人笔锋一转,连用四句在南方人视为反常的情事,渲染天气的奇寒,展示白雪的威严风骨。“散入珠帘湿罗幕”一句承上启下,自然地由野外雪景转为室内人的生活场景,通过人的感受来写严寒。狐裘变得不暖了,锦衾显得单薄了,将军的角弓冻得拉不开了,都护的铁衣冷得上不了身了。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冷得有趣。归根结底,这又是诗人以及戍边将士昂扬的精神力量在起作用。因为在上述描写的背后,有“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的生活场景,将士们正是如此这般地战天斗地,尽着戍守边疆的职责。白雪的威严风骨难道不正是戍边将士精神风貌的写照?诗的后半写送人,也是由帐外而帐内。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冬云暗淡,低垂在广阔的天宇,诗人用夸张的笔墨,勾画出边塞雪原的全景,也为送别定下凝重的基调。接着描绘饮宴情景。酒宴摆在中军帐内,有“胡琴琵琶与羌笛”等民族乐器的演奏,至于异域风情的歌舞,以及葡萄美酒之类,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作者举其一端,突出其边地饯别的特征和由此引发的离愁别绪。对酒宴场面一带而过,而对暮雪下辕门和“风掣红旗冻不翻”的细节却着意加以刻画,都是为了营造一种惜别的氛围。轮台东门的送别是全诗的高潮。深情送别,不仅送出辕门,而且一直送出轮台东门;不仅送出轮台东门,而且还一直望着行人远去,直至行人被层峦叠嶂隐去了,还默默地看着雪地上留下的马蹄印深思,一颗依依难舍的心仍在送着,念着……诗人用叙事代替了抒情,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其意境与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相通。为什么武判官的归京如此牵动人心呢?因为艰苦的边地军旅生活增强了将士、同僚之间的人情味;因为此行征程万里,关山阻隔,困难重重;更因为此行不是个人行为,在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尚未出现的唐代,边地和中央的联系只靠人员的往返,武判官此行带着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朝廷的忠诚……责任重大啊!岑参反映边塞生活的诗篇,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在艺术上,富有幻想色彩,善于运用变化无端的笔触,描绘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往往表现得光怪陆离,给人以惊险新奇的感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集中地体现出这些特点。
沐猴而冠不足言。推荐。爱诗词网。典源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汉书·项籍传》亦载,略同。释义用法项羽到达咸阳后,烧秦宫室,掠财宝打算回江东去,有人劝他在关中建都称霸,项羽说:“富贵不归故乡,好比穿锦绣在夜间行走,谁知道呢。”劝说他的人背地说:“人都说楚国人好像猕猴戴帽子一样不能长久(一说为徒具外表),果然如此。”后以此典指人暴躁无常,不能持久;或指人徒具外表,缺少内才,表里不相称。用典形式【沐猴】金·元好问:“韩生已死言犹在,千载令人笑沐猴。”【沐猴冠】宋·苏轼:“楚人休笑沐猴冠,越俗徒夸翁子贤。”清·王士禛:“竟成隆准帝,不屑沐猴冠。”【冠沐猿】唐·李益:“巧为柔媚学优孟,儒衣嬉戏冠沐猿。”【楚沐猴】宋·苏轼:“强名太守古徐州,忘归不如楚沐猴。”【衣冠沐猴】宋·苏轼:“笑我方醉梦,衣冠戏沐猴。”【沐猴不冠】唐·皮日休:“沐猴本不冠,未是谋生错。”【沐猴而冠】唐·李白:“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沐猴自笑】清·钱谦益:“沐猴自笑冠非我,厩马应惭颡似人。”【沐猴冠带】三国·曹操:“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冠服衣猿狙】宋·范成大:“浪将冠服衣猿狙,因病偷闲稍自如。”【冠履装沐猴】宋·苏轼:“谁能更包裹,冠履装沐猴。”
惊雷贴。推荐。爱诗词网。苏轼《有美堂暴雨》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②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③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④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⑤【注释】①有美堂:在杭州吴山的最高处,遥对海门,建于宋仁宗嘉祐初年。②顽云:拟人化。形容云顽皮不听话。这两句写山顶所见暴雨欲来前的景象。③浙东:杭州在浙江(钱塘江)西边,故云。这句用唐殷尧藩《喜雨》“浙东飞雨过江来”成句。④金樽凸:华美酒杯中,斟满之酒高过杯口。羯(jie杰)鼓:羯族传入的一种用两杖打击的乐器,盛行于唐开元、天宝年间。敲铿:击鼓声。⑤谪仙:指李白。泉洒面:唐玄宗召李白赋诗,李白已在醉中,玄宗命人用水洒其面让他清醒。这里作者隐以李白自况。鲛室:即鲛人之室,这里指海。鲛人,神话传说中居于海底的怪人。琼瑰:美玉,比喻杰出的诗文。【译文】一声惊雷贴地震响,好像在游人的脚底,浓云重重充溢座间无法拨开。黑色巨风似从天外吹起海潮,江面宛若直立;暴雨横下,又像从钱塘江东面飞过江来。江中水势浩大如满斟的酒杯,雨点骤急如千杖击鼓催饮。为了唤醒李白赋诗,上天才下这场暴雨,洒洗其面,这雨水倾泻、江海翻腾的景象,就激发出优美诗篇。【集评】宋·洪迈:“读者疑海不能立,黄鲁直曰:盖是为老杜所误,因举《三大礼赋·朝献太清宫》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以告之。二者皆句语雄峻,前无古人。坡《和陶停云》诗有‘云屯九河,雪立三江’之句,亦用此也。”(《容斋随笔·四笔》卷二“有美堂诗”条)清·弘历等:“写暴雨非此杰句不称。但以用杜赋中字为采藻鲜新,浅之乎论诗矣。且亦必有浙东句作对,情景乃合。有美堂在郡城吴山,其地正与海门相望,故非率尔操觚者。唐贤名句中惟骆宾王《灵隐寺诗》‘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一联足相配敌。”(《御选唐宋诗醇》卷三十四)清·查慎行:“通首多是摹写暴雨,章法亦奇。”(《初白庵诗评》卷下)清·纪昀:“此首为诗话所盛推,然犷气太重。”(《纪批苏诗》卷十)近·陈衍:“三句尚是用杜陵语,四句的是自家语。”(《宋诗精华录》卷二)【总案】本篇作于熙宁六年(1073)初秋。苏轼在杭州吴山山顶观看钱塘江,绘声绘色地摹写了当时当地的暴雨壮观。前半首描绘了暴雨欲来前的云雷交作,暴雨到来时的风吹海立、飞雨过江的奇景,气势豪健,富有剑拔弩张的紧张感和力度。后半首是由比喻和典故缀成。江水浩大如酒满金樽,雨点骤急如羯鼓声催,联想丰富奇特,瑰丽雄杰;末以暴雨为泉水,视险恶气候为诱发诗意的契机,其中豪迈磊落之气,不喻而明。整首诗笔势酣畅,历来备受推崇,视为苏轼清雄风格的代表作。
“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季节时辰·夜晚”类的诗句。
孤月沧浪河汉清下一句。推荐。爱诗词网。“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季节时辰·夜晚”类的诗句。碧山似万里浮云收卷起来,蓝天中一轮孤月高悬。月光苍凉,银河清澄,北斗参差,金星闪烁。这是一幅明洁清冷的月夜丹青。这是想象出的王十二在别后思念李白时的景色,不言而喻,此曲笔乃在巧妙的烘托王十二品格的高洁和怀念诗人时的凄凉孤寂的情怀。注:长庚,指金星。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全唐诗”第1820页。繁体:“萬裡浮雲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滄浪河漢清,北鬥錯落長庚明”的意思,全詩,出處,解釋,賞析“萬裡浮雲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滄浪河漢清,北鬥錯落長庚明”是關於描寫“繪景狀物·季節時辰·夜晚”類的詩句。碧山似萬裡浮雲收卷起來,藍天中一輪孤月高懸。月光蒼涼,銀河清澄,北鬥參差,金星閃爍。這是一幅明潔清冷的月夜丹青。這是想象出的王十二在別後思念李白時的景色,不言而喻,此曲筆乃在巧妙的烘托王十二品格的高潔和懷念詩人時的淒涼孤寂的情懷。註:長庚,指金星。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全唐詩”第1820頁。拼音:“MoLiFuYunJuanBiShan,QingTianZhongDaoLiuGuYue。GuYueCangLangHeHanQing,BeiDouCuoLaChangGengMing”DeYiSai,QuanShi,ChuChu,JieShi,ShangXi“MoLiFuYunJuanBiShan,QingTianZhongDaoLiuGuYue。GuYueCangLangHeHanQing,BeiDouCuoLaChangGengMing”ShiGuanYuMiaoXie“HuiJingZhuangWu·JiJieShiChen·YeWan”LeiDeShiGou。BiShanShiMoLiFuYunShouJuanQiLai,LanTianZhongYiLunGuYueGaoXuan。YueGuangCangLiang,YinHeQingCheng,BeiDouCanCha,JinXingShanShuo。ZheShiYiFuMingJieQingLengDeYueYeDanQing。ZheShiXiangXiangChuDeWangShiErZaiBieHouSaiNianLiBaiShiDeJingSe,BuYanErYu,CiQuBiNaiZaiQiaoMiaoDeHongTuoWangShiErPinGeDeGaoJieHeHuaiNianShiRenShiDeQiLiangGuJiDeQingHuai。Zhu:ChangGeng,ZhiJinXing。LiBai“DaWangShiErHanYeDuZhuoYouHuai”“QuanTangShi”Di1820Xie。
见义不为。推荐。爱诗词网。(孔)子曰:“见义①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二十四)注释①义:宜,正义的,应该做的事。成语“见义勇为”就是由此衍生的。【译文】孔子说:“遇到应该做的事却不去做,就是缺乏勇气的表现。”感悟见义勇为,通常情况下对于一般人,只是一种道德义务;对于公务人员,如果不勇为,就是行政不作为,是要被追究责任的。
【名句】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注释与译文]这是描写绝色女子的。两句的意思是:她回头一顾盼,千娇百媚,引得全城的人都来争相观看;她再回眸一笑,引得全国的人都来竞观风采。后以“倾城倾国”代指美女。
再顾倾人国。推荐。爱诗词网。【名句】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注释与译文]这是描写绝色女子的。两句的意思是:她回头一顾盼,千娇百媚,引得全城的人都来争相观看;她再回眸一笑,引得全国的人都来竞观风采。后以“倾城倾国”代指美女。参考文献(汉)李延年《歌一首》
施公案
清代白话长篇公案小说。一名《施公案传》、《施案奇闻》,又名《百断奇观》、《施公案奇闻》、《施公奇案》、《施大京兆奇案》。十集四十六卷五百二十八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
施公案小说。推荐。爱诗词网。施公案清代白话长篇公案小说。一名《施公案传》、《施案奇闻》,又名《百断奇观》、《施公案奇闻》、《施公奇案》、《施大京兆奇案》。十集四十六卷五百二十八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现存主要版本有清道光十年(1830)厦门文德堂藏板本,九十七回,藏英国伦敦博物院;清道光四年(1824)本衙藏板本;清道光九年(1829)金阊本衙藏板本,藏国家图书馆;清光绪十七年(1891)正谊书局仿古聚珍版《三公奇案》本,藏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藏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民国上海锦章书局石印本,藏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1985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影印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厦门文德堂藏板本,1993年吉林文史出版社“白话绘图公案小说”排印本,199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白话公案侠义小说选刊”排印清道光十二年(1832)本衙藏板本,1993年齐鲁书社“中国古典小说普及丛书”、1994年江苏古籍出版社“中国话本大系”排印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清代康熙年间,江都县秀才胡登举,父母被人杀害,告到扬州府江都县县衙。知县施仕纶(施公)接案后苦无线索,伏案睡去,梦见九只黄雀和七只小猪,醒后大觉怪事,遂差两快头去捉九黄七猪。两快头偶至关外莲花院庙中,访知庙内住持叫“九黄僧人”,及与之有奸情的观音庵“七珠尼姑”,并报知施公。原来九黄僧人曾与七珠尼姑通奸,被施主胡登举的父亲撞见,九黄即杀人灭口。施公经过明察暗访,终于破了连环无头命案,将九黄、七珠和藏匿于寺院中的贼寇一并捉拿归案,同时收服了绿林好汉黄天霸,改名施忠。又有百姓告关家堡恶霸关大胆奸污民女,作恶乡里,施公私访被扣,为施忠等救出,并缉捕了罪犯。随后又在黄天荡擒获了水寇刘六、刘七,于是将一干人犯一并依律处决。施公升任顺天府尹,进京路上被濮天雕等劫持至恶虎庄,意欲替前面被处决的十二寇报仇,被镖客神弹子和暗中保护的黄天霸救下,并杀死了濮天雕。九门提督陶花歧行越国律,施公参奏颁定条律,清检内官,打击了内官的淫威。太原人关小清道光十年(1830)厦门文德堂藏板本《施公案》扉页书影清道光十年(1830)厦门文德堂藏板本《施公案》正文书影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施公案》插图书影西告西山桃花寺和尚慧海因奸情谋杀巴州布,施公奉旨派兵拿住凶僧,同时洗清了董成被金铺老板诬陷一案。施公因政绩显著被皇上加封通州仓厂总督,进而又加封太子少保,前往山东巡查。施公在山东扫寇赈民,完毕返京过德州时,派黄天霸除掉了横行乡里、吞并土地、强奸妇女、夺占民屋的黄隆基。在景州,施公了解到恶霸、大庄园主罗似虎,依仗内宫太监哥哥的势力,花钱买官,私造帑币,讹债捕民,遂将其捕获,并在内宫太监传旨八王爷放人的情况下,将罗似虎抗旨处决。此后又在河间府商家林擒获了五林阿和侯七等草寇,在任邱县擒获了奸淫妇女的谢虎,并奏明圣上,斩了谢虎。路经涿州,遇村妇冯氏为其夫蓝田玉喊冤,施公卖卜访案,终于破了谋财害命一案,将贺重五等一干人犯请命问斩。进京后,康熙皇帝召见众英雄,黄天霸为皇帝演练武艺,并与达木苏王当众比武,王子败北,黄天霸被加封漕运副将,关太为漕运参将。皇帝加封施公为总漕巡按,巡查河路一带州府县。施公一路私访,在天津运河八里桥平定了该地多年来运粮船相互械斗之风。在静海县审理了曹翰林家遗失金钗一案,替他的家人曹必成洗清了冤屈,惩治了凶僧吴成等人,然后又平定了沧州薛家五虎和山东乐陵采花大盗飞来燕。在徐州安乐镇,收服了凤凰岭张桂兰,并促成良缘,使之与黄天霸结为夫妻。随后又赴海州擒获了杀害知县并窃取文凭赴任的毛如虎,在摩天岭剿灭余成龙一伙盗贼,在水龙窝剪除了费得功一伙水寇。施公抵任漕运总督不久,适逢黄河泛滥,施公派人运送粮饷进京,在德州殷家堡被村民劫持,官兵攻打殷家堡,堡主殷龙求人出面与官兵讲和,终于退还粮饷。又有大盗赛罡风、蔡天化横行于山东、天津、直隶一带,黄天霸请出万君台等众英雄,擒获了蔡天化,并将贼人正法。不久京城传来圣旨,命施公限期破获皇宫御马被盗案,施公派黄天霸等三进盗马贼窦尔敦的连环套,偷出了御马,并抓住了窦尔敦和郝天龙、郝天虎、郝天豹等,把这些人犯解入京去面见皇上。皇上龙颜大悦,传旨嘉奖施公,黄天霸因功授淮阳总镇。黄天霸与计全和关小西回淮南途中,在王家甸再遇双飞燕前来行刺,将其擒获并正法。窦尔敦被正法后其子窦飞虎欲为父报仇。适逢施公任漕运总督期满进京面见皇上,窦飞虎会同盖三省马虎鸾一起在卫辉府草凉泽行刺施公。在殷家堡殷龙父子的帮助下,窦飞虎与马虎鸾双双被擒。施公遂留下贺人杰继续前行。走到大名府时,闻知当地有一庙中僧人法号无量,伙同十八罗汉奸淫妇女,为非作歹,黄天霸与赶来助阵的殷龙父子等同心协力,消灭了众僧人。施公与黄天霸进京面上,又逢皇宫内御用的琥珀夜光杯被临潼山的飞云子五兄弟所盗,施公遂领命四处查访。施公在回淮安漕督本任途中路经山东沂州府时,为朝舞山草寇劫持,几乎命丧贼手。王雄下山送信,黄天霸与贺人杰等先进入山寨救出施公,然后大破山寨。琥珀夜光杯被飞云子盗出后,落于琅琊山王朗处,并被藏于机关密布的七星楼中。施公派褚标等去陕西潼关请出飞云子,找到破七星楼的图纸,在普润僧等的帮助下大破七星楼,夺回了琥珀夜光杯,并将奸臣胡文俊之子胡为与琅琊山贼人王朗勾结一事奏明皇上,将胡文俊等革职并驱逐出京。施公被钦封太子太保、紫禁城骑马、南书房行走。
江淮之蜂蟹。推荐。爱诗词网。宋·姚熔1淮北蜂毒,尾能杀人2;江南蟹雄3,螯堪敌虎4。然取蜂儿者不论斗5,而捕蟹者未闻血指也6。蜂窟于土或木、石7,人踪迹得其处8,则夜持烈炬临之9,蜂空群赴焰,尽殪10。然后连房刳取11。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12,莫不郭索而来13,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14。1姚熔(生卒年不详):南宋人,一生潦倒,著述多散佚,仅少数被周密收入《齐东野语》。2尾:指蜂尾螫人的毒针。3雄:厉害。4螯:蟹的第一对足,形如钳。5蜂儿:蜂蛹,此物可食。不论斗:不须争斗。6血指:手指流血。7窟:建巢。8踪迹:跟踪其形迹。9烈炬:燃烧极旺的火把。10殪(yi):死。11房:指蜂巢。刳(ku)取:割取。12水浒:水边。13郭索:蟹爬行的样子。14殒:死亡。【析点】这篇短文似乎在讲述这样一个道理:尽管“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堪敌虎”,但只要人们掌握了它们的生活习性,活动规律,避开其强项——“尾”“螯”,抓住其弱点——“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便能“取蜂儿”而“不论斗”,“捕蟹”而“不血指”,但作者真正的用意在于:由蜂蟹的“趋炎”殒命,寓意鲜明地告诫那些不安分的趋炎附势之徒,指出他们决无好下场,“其殒也固宜”,等待他们的也必然是死路一条。作者深悉江淮蜂蟹之性,又深谙捕蜂蟹之术,随感起兴而成此寓理散文。其事,富生活意趣;其理,颇精辟警策
中国古代,婚姻大事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婚前,男女双方不相熟乃至不相识的也比比皆是,对他们来说,初次相见,婚姻已经现成,感情的生疏、思想的隔膜自不待言,“天作之合”是他们唯一的心理安慰。所以在小说里,由自由恋爱而发展到自愿结婚的演进过程,难以得到经常的表现。而《聊斋志异》中的这篇《小谢》,却写了一个男女双方经过一段自由接触和了解,逐步发展了爱情而终于成婚的故事,使读者明显地体会到作品在思想内容上有创新的一面。
那么,在作品中,双方的情感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聊斋志异之小谢。推荐。爱诗词网。中国古代,婚姻大事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婚前,男女双方不相熟乃至不相识的也比比皆是,对他们来说,初次相见,婚姻已经现成,感情的生疏、思想的隔膜自不待言,“天作之合”是他们唯一的心理安慰。所以在小说里,由自由恋爱而发展到自愿结婚的演进过程,难以得到经常的表现。而《聊斋志异》中的这篇《小谢》,却写了一个男女双方经过一段自由接触和了解,逐步发展了爱情而终于成婚的故事,使读者明显地体会到作品在思想内容上有创新的一面。那么,在作品中,双方的情感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女鬼秋容、小谢,刚开始,对不速之客陶生并不了解,而陶生在迁入她们占据的宅地前,始作《续无鬼论》,继则扬言“鬼何能为”,似乎也有些来者不善的势头,于是在夜幕降临时,秋容、小谢对他加以百般戏弄,或者“翘一足踹生腹”,或者“以左手捋髭,右手轻批颐,作小响”,或者“以细物穿鼻”,以致陶生“奇痒大嚏”,或者又“潜于脑后,交两手掩生目”。如此种种,不胜枚举。但不管怎样戏弄、骚扰,她俩的内心并不存什么害人的恶念,所以出手甚轻,笑声不绝。而像“交两手掩生目”这样的动作,则很难说是戏弄呢,还是亲热了。如果说,陶生对她们的叱责“鬼物敢尔!”多少还有些憎恶之意,则等到他后来“指骂曰:‘小鬼头!捉得便都杀却’”时,所称呼的“小鬼头”这三个字,无疑已含有呢称的成份,连我们也不敢相信,他果真存有杀却这两个“小鬼头”的念头。于是,恰恰在这种双方似乎是互怀敌意的叱责、指骂和戏弄过程中,真正的敌意却已渐渐地消解了。不难发现,两位女鬼对陶生的戏弄,本来就带有试探的性质,所以当“陶生戏之曰:‘房中纵送,我都不解,缠我无益’”时,清楚地表明他根本就没把她俩的出现当作害人的鬼物来看待,对她俩,也没存什么戒备心理,一下子就说到了两位女鬼的心坎上,而这话字面上的粗俗、刻薄她们也就不在乎了。于是“二女微笑,转身向灶,析薪溲米,为生执爨”,其态度转变之快,实也在我们意料中。等到“女笑云:‘饭中溲合砒、鸩矣!’”陶生是很坦然地回答道:“与卿夙无嫌怨,何至以此相加。”一种“君子坦荡荡”的胸怀令人肃然起敬,以至两女子要“争为奔走”料理家务了。就这样:双方在互释嫌疑中,陶生的襟怀也就为两位女鬼所了解,而彼此的性格,都可说是“快人快语”,非常相似。当然,此时男女双方的情感还只达到互有好感的阶段,由互存好感到互怀爱慕并且使这种爱慕开始进入自觉的层次却是由一段对话透露个中信息的。当两位女鬼与与陶生渐相稔熟,陶生不由得问起她们的姓名及由来,于是“小谢笑曰:‘痴郎!尚不敢一呈身,谁要汝问门第,作嫁娶耶?’生正容曰:‘相对丽质,宁独无情;但阴冥之气,中人必死。不乐与居者,行可耳;乐与居者,安可耳。如不见爱,何必玷两佳人?如果见爱,何必死一狂生?!’”值得注意的是,小谢的语气与陶生的口吻迥乎不同。对小谢来说,她和秋容虽然对陶生颇具好感,但由于这种好感尚没有发展至自觉的爱慕阶段,所以她能以这样一种轻松、幽默的口吻随便说出。幽默感就是距离感,如果她俩真的已经开始对陶生一往情深,那么小谢的口气就不会这么幽默。至少,她要将这种幽默与刚和陶生见面时的嬉闹气氛分出距离来,但现在,我们发现不了这种距离,发现的,却是她们和陶生的情感交流中尚存的一小段距离。但陶生的回答,他那严肃的、真诚的口吻却提醒了她们,嬉戏固然可以使两方的情感融洽起来,甚至也可以使爱情萌芽,但却不能把这种人间至纯至洁的情感推向高潮,而且,这种情感的交流也不应该永远是以一种近乎儿戏的方式表现出来。此时两位女鬼突然醒悟了,她们才“相顾动容,自此不甚虐弄之”。至于双方谈话涉及的内容,那是否敢与女鬼同寝问题,在揭示双方情感发展所显示的意义,我们要到小说发展至较后部分才能来加以分析。而现在,当双方的态度都渐趋认真时,他们在日常生活的普通交往,都促使着双方的情感在有条不紊地平稳发展。因为在这过程中,两位女鬼好学不倦,争媚陶生的行为固然让人觉得可亲可爱,而陶生对她们的殷勤教诲,对她们体贴入微的关心,也令她们感动,至于她们学书,学诗后,居然也能与陶生“时相酬唱”,使她们也体会到了读书人的生活雅趣。后来,陶生因事入狱,秋容、小谢悉心悉力为之奔走相救;而秋容不幸被城隍祠黑判抢去,也得到陶生的搭救,正是在患难中,他们已经建立起来的深厚情感得到了考验,并在彼此的互助中,使爱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致陶生出狱,秋容放归后,陶生毅然欲与两位女鬼同寝而不顾被阴气所伤,并发出“今日愿与卿死”这一掷地有声的爱的心声。如果我们想到前文所引的陶生对他们所说的“如果见爱,何必死一狂生?”这段议论,就不难发现,相比之下,当时陶生对她俩的情意还并不浓,至少,还没有想到愿为她们而殉情。最后,在爱的感召下,专可降妖除鬼的道士帮助秋容与小谢“借尸还魂”,陶生和她俩终以结成了“二女一夫式”的婚姻关系。像这样男女双方通过自由恋爱而自愿结成生活伴侣的事,在封建社会里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而蒲松龄通过细腻的刻画,生动而又具体地描写了男女双方经过自由恋爱而成眷属的美好婚姻,真切地表达了在封建礼教重压下,广大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憧憬和向往。更可贵的,是作者在这个爱情故事里,还为我们塑造了两位活泼可爱、充满朝气的艺术形象:小谢和秋容。她们不知封建礼教为何物,封建社会加之于古代女子身上的种种清规戒律,在她们面前荡然无存。她们一出现,即笑声不断,活泼可爱,她们在跟陶生嬉戏时,或“鹤行鹭伏而至”,或“飘窜而去”,既使陶生穷于应付,也使读者目不暇接,我们读小说时,既像在欣赏斯特劳斯的管弦乐作品《无穷动》,又像看到了歌德的《浮士德》中海伦所生的欢乐精灵“欧福良”,一出生,就不肯落地歇息,而要不停地叫,不停地跳,不停地唱,不停地飞,读者受此气质所感染,也不禁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感到人性的一次大大地解放,感到我们的心又重新变得年轻了,“对于生活,又充满了梦想和渴望”。而小谢和秋容的这种活力,这种朝气,也只有在自由恋爱中,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孔子曰: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礼记·礼运》)
今大道既隐。推荐。爱诗词网。孔子曰: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礼记·礼运》)译文孔子说:现在大道已经衰微,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私产。人们只爱自己的亲人,只对自己的子女慈爱。买卖财货、出力劳作都是为了自己。君主和诸侯们把国家世代相传定为礼法,修建城郭沟池作为防护,制订礼义作为纲纪,来确定君臣之间的名分,加深父子之间的感情,融洽兄弟之间的情义,增进夫妻之间的关系,设立制度,划分田宅,推崇勇力和才智,把各种功利据为己有。于是,计谋出现了,战争兴起了。感悟自私的初衷也许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安好,然而往往事与愿违,得不偿失。辛苦劳作的人类因此不仅要应对自然界的风风雨雨,还要腾出手来解决由自己造成的各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是非和争端。
驿站长。推荐。爱诗词网。普希金(水夫译)十四品文官①,驿站的独裁者。维亚捷姆斯基公爵②谁没有咒骂过驿站长,谁没有同他们骂过架?谁没有在气愤的时候向他们索取过那要命的本子以便在上面写下自己对他们的压制、粗暴和怠慢的无济于事的控诉?谁不把他们当做人类的恶棍,犹如过去衙门里的师爷,或者,至少也和摩罗姆的强盗①无异?但是,我们如果公平一些,尽量为他们设身处地想一想,也许,我们批评他们的时候就会宽容得多。什么是驿站长呢?一个十四品的真正的受气包,他的官职只能使他免于挨打,而且这也并非总能做到(请读者扪心自问)。维亚捷姆斯基开玩笑称他是独裁者,他的职务是怎样的呢?是不是一种真正的苦役?白天黑夜都不得安宁。旅客把在枯燥乏味的旅途中积聚起来的全部怨气都发泄在驿站长身上:天气恶劣,道路难行,车夫脾气犟,马不肯拉车——都成了驿站长的过错。旅客走进他贫寒的住所,象望着敌人似地望着他。要是他能赶快打发掉这个不速之客,还好;但是如果正碰上没有马呢?……天哪!咒骂、威吓就会劈头盖脸而来!他得冒着雨、踩着泥泞挨家挨户奔走。遇上狂风暴雨天气或是受洗节前后的严寒日子②,他得躲进穿堂间,只是为了休息片刻,避开激怒的投宿客人的叫嚷和推搡。来了一位将军,浑身发抖的驿站长就得给他最后的两辆三套马车,其中包括一辆急行车。将军连谢也不谢一声就走了。过了五分钟——又是铃声!……一个信使把自己的驿马使用证往桌上一扔!……如果我们把这些都好好地想一想,那么我们心里就会怒气消释而充满真挚的同情。我再说几句:连续二十年,我走遍了俄罗斯的东西南北,差不多所有的驿道我都知道;好几代的车夫我都熟悉;很少有驿站长我不面熟;很少有驿站长我不曾跟他们打过交道。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所积累的饶有趣味的旅途见闻能够问世。目前我只想说,人们对驿站长阶层的看法是极其错误的。这些备受诽谤的驿站长,一般来说都是和善的人,生性愿意为人效劳,容易相处,对荣誉看得很淡泊,不太爱钱财。从他们的言谈(不巧得很,过路的老爷们却瞧不起这种言谈)中,可以吸取许多有趣的东西,得到许多教益。至于我呢,我是宁愿听他们谈话,也不要听一位因公外出的六品文官的高谈阔论。不难猜到,我有一些朋友就是属于可尊敬的驿站长阶层的。真的,有一位驿站长给我留下了很珍贵的记忆。我们曾有机缘一度相识,我现在准备同亲爱的读者谈谈他的故事。一八一六年五月,我曾经乘车在一条现在已经废弃的驿道上经过某省。我官卑职小只能乘驿车,只付得起两匹驿马的租钱。因此驿站长们对我并不客气,我常常要经过力争才能得到我认为是我名份应得的东西。当时我由于年少气盛,要是驿站长把给我预备的三匹马套到一位官老爷的马车上,我对他的低贱和胆怯就感到愤慨;在省长的宴会上,如果善于辨别身份的仆人上菜时把我漏掉,我也总是耿耿于怀。如今呢,我觉得这两件事都是理所当然的了。真的,“按官阶论等”是一条大家称便的规律,如果用另一条规律,比方说,用“凭才智论等”来代替它,那我们会碰到什么事呢?会发生怎样的争论啊!仆人上菜又从谁开始呢?但是我还是回过来讲我的故事吧。那是一个炎热的日子。离某驿站还有三俄里的时候开始落下稀疏的雨点。转眼之间,倾盆大雨已经把我淋得浑身湿透。到了驿站,第一件要办的事就是赶快换衣服,第二件事是要一杯茶。“嗳,杜妮亚①!”驿站长叫道,“生好茶炊,再去拿点奶油来。”一听到这两句话,从隔扇后面出来一个十四五岁的姑娘,跑到穿堂间里去了。她的美丽使我吃惊。“这是你的女儿吗?”我问驿站长。“是我的女儿,”他带着得意洋洋的神气回答说,“她聪明、伶俐,跟过世了的母亲一模一样。”这时他动手登记我的驿马使用证,我就欣赏起他那简朴而整洁的住屋的图画来。它们画的是浪子回头的故事①:第一幅画上画着一个头戴尖顶帽,身穿长袍的可敬的老人给一个样子浮躁的青年送行,青年人急匆匆地接受他的祝福和一口袋金钱。另一幅画以鲜明的线条画出这个年轻人的放荡行为:他坐在桌旁,一群虚情假意的朋友和无耻的女人围着他。再往下,这个把钱挥霍尽了的青年人衣衫褴褛,戴着三角帽在喂猪,并且和猪分食;他脸上露出深切的悲伤和忏悔。最后画着他回到父亲那里。仍旧戴着尖顶帽、穿着长袍的慈祥老人跑出来迎接他。浪子跪着,远景是厨子在宰一头肥牛犊,哥哥向仆人们询问如此欢乐的原因。在每一幅画下面我都读到相当不错的德文诗句。这一切,还有那几盆凤仙花、挂着花布幔帐的床,以及当时我周围的其他什物,至今还保存在我的记忆中。这位五十来岁的主人,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绿色长礼服上用褪色的缓带挂着三枚奖章,至今还历历如在目前。我还没有跟送我的老车夫把帐算清,杜妮亚已经拿着茶炊回来了。这小妖精看了我第二眼就察觉了她给我的印象;她垂下了浅蓝色的大眼睛。我开始同她说话,她很大方地回答我,象个见过世面的姑娘。我请他父亲喝一杯潘趣酒②,给杜妮亚一杯茶,我们三人就聊起天来,仿佛认识了很久似的。马匹早就准备好了,可是我仍旧不愿意同驿站长和他的女儿分手。最后我同他们告别了;父亲祝我一路平安,女儿送我上车。到穿堂间里我停下来,请她允许我吻她一下。杜妮亚同意了……从我做这件事以来我曾有过许多次亲吻,但是没有一次亲吻,曾在我心中留下这样悠长、这样愉快的回忆。过了几年,机缘又把我带到那条驿道,使我重临旧地。我想起老站长的女儿,想到又可以看到她而感到高兴。但是,我又想,老驿站长也许已被撤换,杜妮亚大概已经出嫁。我的头脑里也闪过他或她会不会死去的念头。我怀着悲伤的预感走近驿站。马在驿站前停下。一走进房间,我立刻认出了那几张描绘浪子回头的故事的画,桌子和床还放在原来的地方。但是窗台上已经没有花,四周的一切都显出破败和无人照管的景象。驿站长盖着皮袄睡着;我的到来把他惊醒,他稍稍抬起身来……这正是萨姆松·维林,但是他衰老得多么厉害啊!在他准备抄下我的驿马使用证的时候,我望着他花白的头发,望着他那好久没刮胡子的脸上的深深的皱纹,望着他那驼背——不能不感到惊奇,怎么三四年的功夫竟会把一个精力旺盛的汉子变成一个衰弱的老头。“你认得我吗?”我问他。“我和你是老相识了。”“可能。”他阴沉地回答道,“这里是大路,来往旅客到过我这里的很多。”“你的杜妮亚好吗?”我继续问。老头的眉头皱起来了。“天知道她。”他回答说。“这么说她是嫁人了?”我说。老头装做没有听见我的问话,继续轻声念我的驿马使用证。我不再问下去,吩咐烧茶。好奇心开始使我不得安宁,我希望潘趣酒能使我的老相识开口。我没有想错,老头没有拒绝送过去的杯子。我发觉甜酒驱散了他的阴郁。一杯下肚,他变得爱说话了。不知是他记起来了呢,还是装出记起我的样子,于是我便从他口中知道了当时强烈吸引了我并且使我感动的故事。“这样说来,您认识我的杜妮亚罗?”他开始讲了,“有谁不认识她呢?唉,杜妮亚,杜妮亚!是一个多么好的姑娘啊!以前,凡是过路的人,都要夸她,谁也不会说她不好。太太们有的送她一块小手帕,有的送她一副耳环。过路的老爷们故意停下来,好象要用午餐或是晚餐,其实只是为了多看她几眼。不管火气多么大的老爷,一看见她就会平静下来,宽恕地同我谈话。您相信吗?先生:信使们跟她一谈就是半个钟头。家由她管:收拾房子啦,做饭啦,样样都安排得妥妥当当。我这个老傻瓜,对她看也看不厌,有时,连喜欢都喜欢不过来;是我不爱我的杜妮亚,不疼我的孩子呢,还是她的日子过得不称心呢?都不是,灾祸是躲不了的;命该如此,要逃也逃不了!”于是他开始向我倾诉他的痛苦。三年前,在一个冬天的晚上,驿站长正在一本新的簿子上划格子。他的女儿在隔扇后面给自己缝衣服,这时候,来了一辆三套马车,一个头戴契尔克斯帽、身穿军外套、裹着披肩的旅客走进来要马。马都派出去了。一听说没马,旅客就提高嗓门,扬起了马鞭。见惯这种场面的杜妮亚,从隔扇后面跑出来,殷勤地问那个旅客,要不要吃点什么?杜妮亚的出现起了它惯有的效用。旅客的怒火烟消云散了,他同意等待马匹,并且要了晚餐。旅客脱下毛茸茸的湿帽子,解下披肩,脱掉外套,原来是一个年轻的骠骑兵,体格匀称,蓄着黑口髭。他坐到驿站长旁边,开始高高兴兴地同他和他的女儿交谈。晚餐端上来了。这时有几匹马回来了,驿站长吩咐不用喂食,马上把它们套在旅客的车上。但是他回来的时候,却发现那个年轻人躺在长凳上,几乎失去了知觉:他感到非常不舒服,头痛得厉害,不能上路……怎么办呢!驿站长把自己的床让给他,如果病情不见好转,还准备第二天一早就派人到C城去请医生。第二天,骠骑兵的病情更恶化了。他的仆从骑了马到城里去请医生。杜妮亚用醋浸的手帕包扎他的头,坐在他床边做针线活。当着驿站长的面,病人直哼,几乎一言不发,但是却喝了两杯咖啡,并且哼哼着要了午餐。杜妮亚没有离开过他。他不断要水喝,杜妮亚就把她做的柠檬水端给他。病人润着嘴唇,每次递还杯子的时候,都用他的无力的手握握杜妮亚的手,表示感谢。午餐前医生来了。他摸了摸病人的脉,用德语同他谈了几句,然后用俄语宣称,病人只需要静养,过两三天就可以上路。骠骑兵付给他二十五个卢布的出诊费,并请他用午餐。医生同意了,两人的胃口都很好,喝了一瓶酒,才彼此非常满意地分别。再过一天,骠骑兵精神完全恢复了。他非常高兴,不停地一会儿同杜妮亚,一会儿同驿站长开玩笑。他吹着曲子,同旅客们交谈,把他们的驿马使用证登记在驿站册子上。他大大博得了好心的驿站长的喜欢,到了第三天早上,驿站长竟舍不得同他的可爱的客人分别了。那天是星期日,杜妮亚预备去做弥撒。骠骑兵的马车拉来了。他同驿站长告别,为了在这里又吃又住,重重地赏了驿站长。他也同杜妮亚告别,并且表示愿意送她到村边的教堂。杜妮亚犹豫不决地站着……“你怕什么?”父亲对她说,“这位大人又不是狼,不会把你吃掉的;你就坐车子去教堂吧。”杜妮亚上了车挨着骠骑兵坐下,仆人跳上赶车的座位,车夫吹了一声口哨,马儿就奔驰起来。可怜的驿站长不明白,他怎能让他的杜妮亚同骠骑兵一起坐车走呢?他怎么会瞎了眼,怎么会让鬼迷了心窍?过了不到半小时,他心里开始烦燥不安起来。他感到六神不安,忍不住自己也跑去做弥撒。到了教堂跟前,他看到人们已经散去,但是杜妮亚既不在围墙边,也不在台阶口。他急忙走进教堂:神父正从祭坛走出来,教堂执事在吹灭蜡烛,有两个老妇人还在角落里祈祷,但是杜妮亚却不在教堂里。可怜的父亲好容易才下决心去问教堂执事,杜妮亚有没有来做过弥撒。教堂执事回答说没有来过。驿站长半死不活地走回家去。他只留下一个希望:也许,杜妮亚因为年轻不懂事,竟忽发奇想,乘车到下一站去看她的教母去了。他痛苦而焦急地等待他让她乘坐的那辆三驾马车回来。车夫好久还没回来。最后,到傍晚时分,车夫独自醉醺醺地回来了,带来了骇人的消息:“杜妮亚从那一站跟着骠骑兵走了。”老头禁不住这不幸的打击,他立时倒在那个年轻骗子昨夜躺过的床上。现在驿站长回想起种种情况,猜到病是假装的。可怜的老人患了极其厉害的热病,他被送到C城,派了一个人暂时来代替他。给他治病的就是给骠骑兵看病那个医生。他对驿站长确凿有据地说,那个年轻人身体完全健康,当时他就猜到他不怀好意,但是因为怕他的鞭子,所以没有作声。这个德国医生的话不知是真的呢,还只是想夸耀自己有先见之明,但是他的话丝毫安慰不了可怜的病人。驿站长的病体刚好,他就向C城的邮政局长请了两个月的假,对任何人都不提自己的打算,步行找寻女儿去了。他从驿马使用证上知道骑兵大尉明斯基是从斯摩棱斯克去彼得堡的。给他驾车的车夫说:杜妮亚一路啼哭,尽管她似乎自己情愿去的。“也许,”驿站长想道,“我能把我迷途的羔羊带回家来。”他怀着这个念头到了彼得堡,在伊兹马伊尔军团一个退职的上士,他的老同事家里住下,就开始四下寻找。不久他就打听出来,骑兵大尉明斯基是在彼得堡,住在杰摩托夫饭店。驿站长决定去找他。一清早,他来到明斯基的前厅,请求通报大人,说有一个老兵求见。一个勤务兵在擦用鞋楦撑着的皮靴,他说主人在睡觉,十一点钟以前不接见任何人。驿站长走了,到指定的时间又回来。明斯基穿着晨衣,戴着红色小帽亲自出来见他。“老兄,你要什么?”他问他。老头的心沸腾起来,泪水涌到眼睛里。他用颤抖的声音只说出了:“大人!……请行行好吧!……”明斯基迅速地瞥了他一眼,脸一红,就抓住他的手,把他带到书房里,随手关上门。“大人!”老头接下去说,“过去的事情就算了;至少,请您把我可怜的杜妮亚还给我吧。您已经把她玩够了;别平白无故地毁了她吧。”“生米已成熟饭,无法挽回了,”年轻人极度惶乱地说,“我对不起你,很希望求得你的宽恕。可是你别以为我会抛弃杜妮亚,她会幸福的,我可以向你保证。你要她做什么?她爱我,她对以前的环境已经不习惯了。无论你也好,她也好——你们都不会忘记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接着,他把一样东西塞到老人的衣袖里,就打开了门。驿站长自己也不记得,他是怎样到了街上的。他呆呆地站了好久,最后在自己衣袖的折袖里看到一卷纸;他抽出来打开一看,是几张揉皱的五卢布和十卢布的钞票。泪水又涌到他的眼睛里,是愤懑的泪水啊!他把钞票揉做一团,扔在地上,又用鞋跟踩了一脚,走了。……走了几步,他停了下来,想了一想,又回转身来。……但是钞票已经不见了。一个衣着漂亮的年轻人一看见他,就奔向一辆出租马车,急忙坐上车,喊道:“走!……”驿站长没有去追他。他决定回自己的驿站,但是先要看看他的可怜的杜妮亚,哪怕看一次也好。为了这,两天之后,他又回到明斯基那里;但是勤务兵厉声告诉他,主人不接见任何人,胸一挺就把他挤出前厅,冲着他的脸砰地关上了门。驿站长站了一会,只好走了。就在这一天晚上,他在“一切悲伤的人们”教堂做过祈祷,在利捷伊区上走着。忽然他前面驶过一辆华丽的马车,驿站长认出了明斯基。马车在一座三层楼房的大门口停下,骠骑兵就跑上了台阶。驿站长的头脑里闪过一个侥幸的念头。他折了回来,同车夫并肩站住。“老弟,是谁的马?”他问,“不是明斯基的吗?”“正是,”车夫回答,“你有什么事?”“是这么回事:你的主人吩咐我送一张字条给他的杜妮亚,可是我把他的杜妮亚住在哪里忘记了。”“就在这儿二层楼上。你送信送得太晚了,老兄,现在他本人已经在她那里了。”“不要紧,”驿站长心里激动得不可名状,“谢谢你的指点,可是我还要把我的事办完。”说着这话他就走上楼梯。门锁着。他按了铃,焦急地等待了几秒钟。钥匙响了,有人给他开了门。”阿芙多季娅·萨姆松诺夫娜在这里吗?”他问。“在这里,”一个年轻的女仆回答着,“你找她有什么事?”驿站长并不回答,径自走进客厅。“不行,不行!”女仆跟在他后面叫道,“阿芙多季娅·萨姆松诺夫娜有客。”但是驿站长不听,继续往前走。头两间屋子很暗,第三间里有灯光。他走到开着的门边,停了下来。在布置得很精致的房间里,明斯基坐在那儿沉思。杜妮亚穿着极其华丽的时装,坐在他的安乐椅的扶手上,象女骑士坐在她的英国马鞍上一样。她深情地望着明斯基,把他的乌黑的鬈发绕在她的闪闪发光的手指上,可怜的驿站长啊!他从来不曾看见他的女儿有这么美,他情不自禁地叹赏起来。“是谁?”她问道,并没有抬起头来。他仍旧默不做声。没有听到回答,杜妮亚抬起头来……一声惊叫,就倒在地毯上了。明斯基吓了一跳,跑过去扶她,猛然看见老驿站长在门口,他放下杜妮亚,走到他跟前,气得浑身发抖。“你要干什么?”他咬牙切齿地对他说,“你怎么象强盗似的悄悄地跟着我?还是你想杀死我?你给我滚!”说着就用一只有力的手抓住老头的衣领,把他推到楼梯上。老头回到自己的住处。他的朋友劝他去控告,但是驿站长想了想,把手一摆,决定让步。两天之后,他从彼得堡动身回到自己的驿站,重又履行自己的职责。“我失去了杜妮亚单独生活到现在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没有得到她一点消息。她是死是活,只有上帝知道。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被过路的浪子勾引的,她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把她弄去供养一阵,然后就抛弃了。在彼得堡,这种年轻的傻丫头多的是,今天穿绸缎,穿天鹅绒;可是明天,你瞧吧,就会跟穷酒鬼在一起扫大街了。有时候一想到杜妮亚也许会流落在那边,就不由得动了罪恶的念头,希望她早点进坟墓……”这就是我的朋友,年老的驿站长讲的故事,不止一次被泪水打断的故事,——他象德米特里叶夫的美丽的叙事诗里的热心的捷连季伊奇①那样用衣裾拭着眼泪,样子非常感人。这眼泪部分是由于他在讲故事时喝的五杯潘趣酒所引起的,但是不管怎样,这眼泪使我十分感动。同他分别后,我久久不能忘掉年老的驿站长,我久久想念着可怜的杜妮亚……还在不久以前,我路过某地的时候,想起了我的朋友。我知道他主管的驿站已经撤销。对我的问题:“老站长还活着吗?”没有人能够给我满意的答复。我决定去重访旧地,就向私人租了几匹马,前往H村。那时正是秋天。满天灰色的云朵;冷风从收割过的田野吹来,风过之处,树上的红叶和黄叶都被吹走。我进村时太阳已经落山,我在驿舍前停下。从穿堂间里(可怜的杜妮亚曾在那里吻过我)走出一个胖胖的村妇,她回答我说,老站长已经死了快一年了,他的房子现在住进了一个做啤酒的师傅,她就是啤酒师傅的妻子。我开始为白跑一趟和白花了七个卢布而感到惋惜。“他是怎么死的?”我问啤酒师傅的妻子。“喝酒喝死的,老爷。”她回答说。“他葬在什么地方?”“在村外,在他死去的妻子旁边。”“能带我到他坟上去吗?”“怎么不能。嗳,万卡!你玩猫该玩够了。陪这位老爷到坟地去,指给他看老站长的坟在哪里。”她这样说的当儿,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红头发、独眼的男孩跑到我面前,立即领我到村外去。“你认识死去的站长吗?”路上我问他。“怎么不认识!他教我削风笛。从前他(愿他进天国)从酒店出来,我们就跟着他:‘老爷爷,老爷爷!给点榛子!’他就把榛子分给我们。从前,他总是跟我们玩。”“那末,旅客们还记得他吗?”“不过现在旅客少了,有时候陪审员顺路拐过来,可是他也不谈死了的站长了。‘夏天倒来了一位太太,她问起老站长,后来到他的坟上去过。”“什么样的太太?”我好奇地问。“一位美极了的太太,”小男孩回答道,“她坐着一辆六匹马拉的马车,带着三个小少爷和一个保姆,还有一只黑哈巴狗。她一听说老站长死了,就哭起来,对孩子们说:‘你们乖乖地坐着,我到坟场去一下’。我说我愿意领她去,可是那位太太说:‘我自己认得路。’还给我一个五戈比的银币——真是个好心的太太!……”我们到了墓地,一片光秃秃的,毫无遮拦,满眼都是木头十字架,没有一棵小树遮阴。有生以来我不曾见过这样凄凉的墓地。“这就是老站长的坟。”小男孩跳上一个沙墩告诉我说,沙墩上插着一个有铜质圣像的黑十字架。“那位太太也到这儿来过吗?”我问。“来过,”万卡回答说,“那时我从远处望着她。她趴在这儿,趴了好久。后来那位太太回到村子里,叫来了牧师,给了他一些钱,走了。我呢,她给了一个五戈比的银币——真是个好太太!”我也给了小男孩一个五戈比银币,而且已经不为这次旅行和花掉的七个卢布惋惜了。《驿站长》是普希金的《别尔金小说集》中的佳作之一。它创作于1830年,是根据诗人自己当年走访俄罗斯大地的见闻写成的。小说描述了一个名叫萨姆逊·威林的驿站长的苦难身世。他终身就职于驿站,倍受欺凌和辱骂。因早年失伴,他与女儿杜妮亚相依为命,把自己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她身上。但不幸的人难免不幸。一个名叫明斯基的青年军官路过此站并深深爱上了杜妮亚。他旋展妙计,骗走了杜妮亚。老威林得知后痛不欲生,四处寻女,结果遭到拒绝,只得含泪而归。老年失女的驿站长回家后生活孤寂不堪,便借酒浇愁,最后死于愁中愁。通过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普希金在小说中深刻揭露了俄国社会的黑暗现实,批判了等级观念和世俗偏见的恶习,并表达了对“小人物”的深切同情。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的直接叙述,以访问记的形式构成。故事中的“我”,既是驿站长的老友,又是读者的新朋,这样,不仅给人以亲切感,而且还沟通了主人公、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关系,使其得以心灵交流,互为关照。小说一开始,造访者并没有急于讲故事,而是开宗明义地为驿站长——“一个真正的、十四品的受苦受难者”作了声辩。强烈指责了社会的不公平,指出其罪过不在于小小的驿站长,而在于社会的恶势力。接着,作者就以自己的关于驿站长威林的故事来引以为证。然而,普希金既不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来迎合读者,也不拘泥于简单的证明,而是力求通过艺术手段来使这个建立在生活真实基础之上的故事达到艺术真实,,从而深刻再现主人公的苦难身世,并以此打动读者,唤起读者对主人公的同情和对贵族社会的愤恨。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驿站长》无疑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它标志了普希金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从诗歌向散文过渡的胜利完成。小说情节简单,集中凝炼,通篇没有丝毫多余的描写。作者把自己三次造访威林的所见所闻按时间顺序串联起来,并加以精心剪辑,从而构成一部比较完整的驿站长的身世录。对三次造访的不同见闻,普希金并未作平均描写,而是有轻有重,主次分明。例如,第一次见闻,作者用经济的笔墨重点描写了老站长的爱女之情。威林为自己女儿的美貌和聪明喜乐不已,他逢人便得意洋洋地说:“她是我的女儿,她这么聪明,这么伶俐,就象她母亲一模一样”。短短的几句话便传神地表达出老站长舐犊情深的情怀。同样,第三次见闻,作者巧妙地通过万卡之口,寥寥数语便交代出老站长的饮酒之死和父女之情。而且,读者也是以填补作者留下的空白。与之相反,普希金却对第二次见闻加以浓彩重墨,尤其是把老站长的失女之情和寻女之苦写得细腻入微,十分感人。得知心爱的女儿失走,老站长悲痛至极,带病四下寻找。苦苦哀求,换来的竟然是50卢布。老站长爱女心切,一定要见上女儿一面,但也只能是父女相见不相随。通过寻女的描写,普希金把彼得堡上流社会的黑暗背景推至读者面前,从而造成了两种社会和两种命运的强烈对比。这样,不仅加强了小说的直观效果,而且,通过对比,读者便不难看到小说中的组画“浪子回头”和驿站长老年失女的两种不同现实的反差,同时,又不得不对此作一番深思。普希金在《驿站长》中第一次成功地塑造了俄国文学中的“小人物”形象。这一形象的刻画具有较高的独创性,他既不描写主观感受,也不追求人物的心理分析,只写客观事实,并且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展示其心理特征。例如,老站长气愤地“把钞票揉成一团,扔在地上,又用鞋跟踩了一脚”,这一动作准确无误地传达了主人公寻女不成的悲愤心理;同样,老站长的悲伤之情又是通过“几次象杰连吉伊奇那样用衣裙拭着眼泪”的动作来体现的。这些都是普希金的妙笔。几句话,几个动作便使人物形象活动起来,加上寥寥几笔的肖像描写,一个善良温顺、逆来顺受、含垢忍辱的“小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普希金不仅是天才的诗人,又是天才的散文作家。他的小说语言朴实无华,且又十分优美、流畅,富有诗的韵味。同时又有民间语言色彩。无怪乎高尔基把《驿站长》看作是俄国文学中现实主义的开端。它的主人公威林也成了果戈理的《外套》中的巴什马奇金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中的所有人物的直接先驱。时至今日,诗人笔下的威林驿站(现坐落在从彼得堡通往普斯科夫大道的69公里处,主人公的名字由此而来)也与小说一起扬名天下。
不知云与我俱东。推荐。爱诗词网。【名句】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卧於舟中,仰望天上的浮云好像静止不动,其实我与浮云在以同样的速度向东飘游。以静止的感觉写运动着的物体,颇有新意。宋陈与义《襄邑道中》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集》四卷50页)
交际花盛衰记。推荐。爱诗词网。《交际花盛衰记》外国文学作品简析【法国】巴尔扎克《交际花盛衰记》(1838—1847)是巴尔扎克后期的重要作品,在《人间喜剧》中分属《巴黎生活场景》。这是一部情节非常复杂的小说,其中出现了大量的人物,他们是巴黎社会各个阶层的代表。巴尔扎克把上流社会和巴黎的底层进行对比联系,从而得出结论,认为上层资产阶级和贵族的生活风尚和罪犯世界没有什么区别。这部作品忠实地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不但在艺术价值方面有着突出的造诣,在社会价值方面,也高出当时同类作品。从凌晨2点回来,到现在已是下午3点,埃斯黛的房里还是毫无动静。这时,一位教士敲了敲她的门,没有回声。他撞开门:眼前的这位女士已奄奄一息。一看室内这副装饰,就会知道主人是个过着流浪生活的妓女。“我要见吕西安。”女士慢慢地醒过来,流着泪说。“在洗礼水中浸过的第二天,你就会见到吕西安。”教士阴冷地说。埃斯黛在一家修道院受到四个多月的宗教仪式教育,也受到了洗礼水的沐浴。她想,现在,我不再是妓女了,我是一个纯洁的人,我要用圣洁之躯去爱吕西安。出了修道院,她被埃雷拉神甫安排在泰布街的一幢房子里。但是她被命令只可以在晚上出去,白天绝不准离房门一步,不能让别人知道她在这里,更不能让人知道她和吕西安的事。就这样,她和吕西安在那里度过了四年多情意绵绵的生活,尽管她只充当吕西安的情妇,吕西安正为了恢复爵位而向克洛蒂尔德小姐求婚,但她也感到满足了。埃斯黛正品尝到生活的甘美时,厄运却悄悄地向她逼近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被德·纽沁根男爵这个老色鬼迷上了。男爵决心不惜一切代价,要把这个美人弄到手。在巴黎,银钱老虎这个名字是无人不晓的,他如痴如狂地爱上了一个女人,而又苦于弄不到手,无疑给那些骗子带来了绝好的发财机会。于是围绕埃斯黛,开始了三雄斗法。康科埃尔老头已经把女儿一万法郎的嫁妆寄托在男爵身上,但是尽管他和科朗坦两位高级密探用尽招术,最后都归于失败。埃雷拉神甫暗藏了埃斯黛当然不无用意。现在,正是为吕西安筹备100万法郎购买田产,以便向克洛蒂尔德求婚的好机会,如此肥缺他岂能放过。亚细亚按照埃雷拉的指令,化名圣埃斯泰弗太太,直接与纽沁根交涉出卖埃斯黛一事。很快,纽沁根男爵成了被亚细亚牵住鼻子的陀螺,顺从地给卡洛德送来40万法郎。但这对于卡洛德来说还是微不足道的,他要的是100万,而不是40万。就这样,埃斯黛成了男爵的情妇,隐匿多年的她,又在巴黎露面了。佩拉德出于复仇的愿望,很快盯上了纽沁根的情妇。他化装成一个英国人,监视埃斯黛的行动,却被装作警官的卡洛德无情地戏弄了一番。当科朗坦认出这位“警官”就是卡洛德时,他们不得不佩服,但是复仇的火焰也更强烈了。一个月来,吕西安十分得意,购买好了田产,克洛蒂尔德公开承认对他的爱情,并且德·旭里欧公爵已决定向国王请求授予吕西安侯爵的爵位。但是,当他又一次来到弗朗利厄公馆时,却遭到了拒绝。原来,那天上午,弗朗利厄公爵收到一封匿名信,诉说吕西安以前的情妇是埃斯黛,又如何把她卖掉,买下田产。这以后,公爵就命令管家把吕西安拒之门外。吕西安经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只得又来找卡洛德。卡洛德又布署好了一场更为险恶的斗争。这年举行首次歌剧院舞会的第二天,圣乔治街埃斯黛的小宫殿中举行了一次宴会。赴宴的有乔装阔佬的佩尔德,还有吕西安等人。佩尔德何曾知道这里是一个陷阱。主客们的频频劝酒把他灌得酩酊大醉。当他醒来时,才知道他的女儿被绑架了,并且被告知如果10天之内吕西安不能和克洛蒂尔德结婚,他的女儿就不可能洁白无瑕地回来。埃斯黛为吕西安赚足了100万法郎,也完成了对纽沁根的义务。当她即将成为一笔700万法郎遗产的继承人的时候,她却被别人继承了她的遗产。她最后一次拥抱吕西安之后,静静地躺在床上,告别了这个罪恶的世界。吕西安正在和克洛蒂尔德小姐告别,一群警察把他围住了。当晚12点,他住进了拉福斯监狱,卡洛德也因被指控谋财害命杀死埃斯黛关进了这座监狱。第二天清晨,两辆囚车把他们押往巴黎法院附属监狱。囚车到达圣约翰拱廊时,被一个女摊贩挡住了去路,雅克·高冷一眼便认出是亚细亚,心里十分高兴。当他听到“吕西安被捕”的暗语时,他差点儿没昏倒。在监狱里,卡洛德继续装成奄奄一息,战胜了司法机关。使他十分不安的就是一旦吕西安招供了,一切预谋都将完蛋。“马上与吕西安取得联系,”他想,“首先必须与亚细亚联系。”但他不知道亚细亚能用什么法子接近他。亚细亚不愧为卡洛德的好助手。当法庭传讯欧罗巴时,她立即扮成欧罗巴的主人——一位男爵夫人,拿着传票,来到法院,并设法混入监狱,神不知鬼不觉地与卡洛德取得联系。接到雅克·高冷的指令,亚细亚立即驱车找到了德·莫弗里纽斯公爵夫人和德·赛里齐夫人,这两位夫人都是吕西安的情妇,现在要利用她们的权力救下吕西安。救下吕西安,卡洛德也就得救了。正当这两位夫人按照雅克·高冷的指令行事时,法院里发生了下面的事情。审理此案的预审法官加缪尔对犯人进行了试探。但是法官用尽所有的手段,也不能使雅克·高冷这只老狐狸现出原形。正在这时,一位女门房送来一封给吕西安的信,那是埃斯黛的遗书。遗书中写到她是自杀,这无疑给卡洛德带来最好的证据,说明他是无辜的。法官只得命令把他带回监狱。加缪尔突然对卡洛德开始和现在的神态变化产生怀疑。“这应该是秘密。”他想。于是他下令带吕西安。不出雅克·高冷所料,吕西安对一切罪行供认不讳,法官终于露出了胜利的微笑。正在这时,一个仆人给法官递上一封信,是两位夫人写来的,她们马上就到。这时他才感到给吕西安设下的圈套是错误的。但是口供记录已无法改变,吕西安必将被作为苦役犯的同谋而定重罪。“太晚了。”加缪尔向伯爵夫人解释道。“不可能,也不应该为时过晚!”她补充道。法官只得拿出口供笔录,但是伯爵夫人随手一扔,它就消失在燃着的纸堆里,留下一点无法分辨的黑灰。法官被这举动吓懵了。就在伯爵夫人作出最大努力,准备马上释放吕西安的时候,他却写好了自己的遗书。第二天的《法律消息报》上登载了这样一条消息:“吕西安……实属无罪。但正当预审法官下令释放他之时…突然死了。”我们再来看看这位埃雷拉神甫的本来面目,他不但是苦役犯,而且是苦役监的首领。保安队长皮皮·罗萍知道他因逃跑时独吞了其他犯人的金币,而结下深仇,因此皮皮-罗萍故意让这位神甫和操刀贼、丝线、垃圾王这些苦役犯到一起,如果他们一认出来的话,那么这个假神甫的面纱就揭掉了。雅克·高冷毕竟是进过几次苦役监的人,他不但毫未露馅,反而知道了上次和他一起逃出监狱的老难友泰奥多尔·卡尔维将被送上断头台,还知道其他关于他的同伙的许多秘密。虽然可以肯定这位假神甫就是雅克·高冷,可以给他判刑了,但是狡猾的埃雷拉手中握有两位夫人和一个小姐写给吕西安的不堪入目的情书,这关系到三个大家族,甚至影响这个国家。要给他判刑,法院当然要付出远远超过他付出的代价。雅克·高冷自己更明白这一点。神甫被带到总检察长那里。在这里,法官和犯人达成了一笔交易:雅克·高冷归还那些贵妇人们写给吕西安的情书,泰奥多尔的处决取消。雅克·高冷利用取信之机,又布置好下一步行动计划,以彻底打消警方对他的疑虑。雅克·高冷取信回来时,发现总检察长的办公室里多了个奇怪的小老头。他立刻认出来那就是他的老对头科朗坦。“科朗坦先生,”他说,“我有幸和你相遇。”“我当着总检察长的面,把几份特赦证交给你,你将在我的手下工作。”科朗坦说。“不,我要和您平起平坐,而不是当您的部下。”他在科朗坦的耳边轻轻地说。“您将接替皮皮·罗萍的职务,死囚卡尔维将得到减刑。不过这些特赦和您的任命取决于您出任皮皮-罗萍副手的六个月的表现。”总检察长先生说。雅克·高冷不再是苦役监的房客,而是向苦役监提供房客。“瞧,决定我们的命运、人民的命运就是这样的人!一个女人随心所欲,可以反过来影响整个国家。”想到这里,雅克·高冷骄傲地笑了起来,“我将永远统治这个25年来一直对我惟命是从的世界。”
伏清白以死直兮。推荐。爱诗词网。【名句】伏①清白以死直②兮,固③前圣④之所厚⑤。【注释】①伏:从事,此处意谓为人。②死直:死于正直。③固:本来。④前圣:前代的圣人。⑤所厚:所看重。【释义】为人清白能死于正直,本来就为前代圣人所看重。【点评】这种行为不仅为前代圣人看重,同时也为后人所敬仰。参考文献屈原《离骚》
沧浪亭怀贯之。推荐。爱诗词网。苏舜钦《沧浪亭怀贯之》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①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②【注释】①悰(cong从):欢乐。危台:高台。②暂来;突然到来。径往:任性而去。【译文】孤独地漫步在沧浪园内,曾有的欢乐已无影无踪。无聊和寂寞笼罩心头,姑且登高四望,只见一片清空。那深秋的霜林黯淡无光,虽然树叶还是那样的火红;淡淡的阳光穿过竹林,丛竹却依然青翠玲珑。昔日的酒友离散分手,如同秋风中的燕子飘落西东;当年的诗社也已不可找寻,像那凋零的霜后梧桐。贯之你是忽来忽去,说走就走,可又有谁能再陪伴我这醉吟的衰翁。【集评】今·余恕诚:“这是登沧浪亭怀念朋友之作。……怀念人的诗,格调上一般似以低回婉转容易取得成功,但此诗气格却颇觉高远。开头独步无聊、危台四望,就有一种超迈迥拔之气。所写的红叶、秋桐等秋景,也是以清幽萧疏的基调,反映着人的情绪。诗中说友人是‘暂来径往’,似乎离别的当儿也没有那种依依之情。显然,诗人的怀念属于更深沉、更内在的一种类型。而这,在艺术上则可能更难于表现一些。”(《宋诗鉴赏辞典》第147页)【总案】这是一首怀人之诗。诗人通过一连串的行动(独步、上危台、四望)描写,涂上主观感情色彩的景色(红黯淡的秋林、日光下的翠竹)渲染,更透过具有浓重比兴意味的“风前燕”和“霜后桐”两种特定风物,表达了对友人贯之深沉的怀念。尾联点到友人——“君”,却也淡淡写来,并无低回婉转、声泪俱下之态,显得清雅、隽永。抒怀人之情却通篇不涉“怀”字,是此诗一大特色。
【解题】此诗作年不详。《朗月行》为乐府旧题,鲍照有此题诗。诗前半回忆幼时观月之印象,运用丰富想象及神话传说构成瑰丽诗境,纯用童稚口吻,清浅真率。后半写月蚀,仍用神话传说,以蟾蜍蚀影喻指朝中奸佞,希望有后羿般的人射落九乌,廓清天下。意境含蓄。《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于《杂曲歌辞》。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所以称《古朗月行》。这首诗共有十六句,这里只节选开头八句,这八句意思可以独立成篇,适合少年儿童阅读背诵。在这首小诗里,我们可以体会到李白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全诗】《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注释】①瑶台:神话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②仙人二句:古代传说月亮中有仙子和桂树,月初生时只见仙人两足,变圆后才能见仙人和桂树全形,见《太平御览》卷四引虞喜《安天论》。何:一作“作”。团团:圆形貌。③白兔二句:传说月亮中有白兔捣药。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与谁:一作“谁与”。④蟾蜍:《淮南子·精神训》:“月中有蟾蜍。”高诱注:“蟾蜍:虾蟆也。”传说月中蟾蜍食月造成月蚀。圆形,指月。⑤此句谓月在夜间已是残月。大明:《文选》卷十二木华《海赋》:“大明摝辔于金枢之穴。”李善注:“言月将夕也。大明,月也。”⑥此句谓上古时后羿曾射落九个太阳。古代传说唐尧时十个太阳并出,草木焦枯。尧令羿射落九个太阳,其中的三足乌都被射死,羽毛纷纷掉下。后人就把乌作为太阳的代称。⑦此句谓月亮遭遇如此灾难,失去了光彩。阴精:指月亮。张衡《灵宪》:“月者,阴精之宗。”沦惑:灾难,蒙蔽。⑧去去:催人速去之词。⑨二句为月被蚀而忧伤。凄怆:一作“侧怆”。【赏析】这首诗前八句以朴素纯真的笔触描绘了童年的美好记忆,写得那么明白畅晓而又自然,一串瑰丽奇特的传说,构筑了一个优美神奇、玲珑剔透的神话世界,一个个稚气的疑问,把一个孩童对月亮的种种不解心理刻画得十分细致。五六两句形容月初升时逐渐明朗的情况。俗传月中有仙人与桂树,月初升时但见仙人的脚,渐明才能看到仙人与桂树全影。后八句写月蚀。“蟾蜍”二句,言月渐亏渐残。传说月中有蟾蜍(虾蟆)食月。大明即月。“羿昔”二句,言古代善射者羿,射落九个太阳,使天和人都免除灾难。“乌”指日。“阴精”二句,言月遭此劫难,失去光彩,已不能观赏。阴精指月。末二句写为月之被蚀而忧伤。这八句,前人以为有所讽刺,但寓意不明。想象的丰富与奇特是李白诗的重要艺术特色。在他的诗中,我们不仅常常看到他借助于神话和历史传说,构造幻想世界,还能看到他在现实生活的常见事物中,以我之情夺物之情,驰骋想象,创造出人意表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形象。这首《古朗月行》可谓二者兼有。(“蟾蜍”句)暗指贵妃能惑主听。与《古风》中“蟾蜍薄太清”篇同意,但《古风》指武惠妃,此指杨贵妃,各有主意也。(沈德潜《唐诗别裁》)忧禄山将叛时作。月,后象;日,君象。禄山之祸兆于女宠,故言蟾蜍蚀月明,以喻宫闱之盅惑,九乌无羿射,以见太阳之倾危,而究归诸阴精沦惑,则以明皇本英明之辟,若非沉溺色荒,何以安危乐亡而不悟耶?危急之际,忧愤之词。萧士赟谓禄山叛后所作者,亦误。(陈沆《诗比兴笺》卷三)【鉴赏】诗的开头两句是说诗人幼年时分辨不清事物,见到清亮的圆月,想到家中白玉做的盘子跟它相像,就称它为白玉盘了。接着诗人又觉得对月亮称白玉盘不妥,白玉盘怎么会飞到空中去呢?因此又以为是王母娘娘的那面宝镜偷偷地飞出来在高高的云层里玩耍。这里一个“呼”字一个“疑”字准确地传达出儿童好奇和天真的心理。下面的四句诗中诗人又联想到古老的神话传说,并加以大胆的想像,再次向明月发问,表现出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点。这首小诗,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将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巧妙地结合起来,表现出了一个神奇瑰丽而又合乎情理的艺术意境。【鉴赏要点】[1]名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2]比喻形象生动、新颖别致。[3]多引用神话故事,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 古朗月行。推荐。爱诗词网。【解题】此诗作年不详。《朗月行》为乐府旧题,鲍照有此题诗。诗前半回忆幼时观月之印象,运用丰富想象及神话传说构成瑰丽诗境,纯用童稚口吻,清浅真率。后半写月蚀,仍用神话传说,以蟾蜍蚀影喻指朝中奸佞,希望有后羿般的人射落九乌,廓清天下。意境含蓄。《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于《杂曲歌辞》。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所以称《古朗月行》。这首诗共有十六句,这里只节选开头八句,这八句意思可以独立成篇,适合少年儿童阅读背诵。在这首小诗里,我们可以体会到李白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全诗】《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注释】①瑶台:神话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②仙人二句:古代传说月亮中有仙子和桂树,月初生时只见仙人两足,变圆后才能见仙人和桂树全形,见《太平御览》卷四引虞喜《安天论》。何:一作“作”。团团:圆形貌。③白兔二句:传说月亮中有白兔捣药。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与谁:一作“谁与”。④蟾蜍:《淮南子·精神训》:“月中有蟾蜍。”高诱注:“蟾蜍:虾蟆也。”传说月中蟾蜍食月造成月蚀。圆形,指月。⑤此句谓月在夜间已是残月。大明:《文选》卷十二木华《海赋》:“大明摝辔于金枢之穴。”李善注:“言月将夕也。大明,月也。”⑥此句谓上古时后羿曾射落九个太阳。古代传说唐尧时十个太阳并出,草木焦枯。尧令羿射落九个太阳,其中的三足乌都被射死,羽毛纷纷掉下。后人就把乌作为太阳的代称。⑦此句谓月亮遭遇如此灾难,失去了光彩。阴精:指月亮。张衡《灵宪》:“月者,阴精之宗。”沦惑:灾难,蒙蔽。⑧去去:催人速去之词。⑨二句为月被蚀而忧伤。凄怆:一作“侧怆”。【赏析】这首诗前八句以朴素纯真的笔触描绘了童年的美好记忆,写得那么明白畅晓而又自然,一串瑰丽奇特的传说,构筑了一个优美神奇、玲珑剔透的神话世界,一个个稚气的疑问,把一个孩童对月亮的种种不解心理刻画得十分细致。五六两句形容月初升时逐渐明朗的情况。俗传月中有仙人与桂树,月初升时但见仙人的脚,渐明才能看到仙人与桂树全影。后八句写月蚀。“蟾蜍”二句,言月渐亏渐残。传说月中有蟾蜍(虾蟆)食月。大明即月。“羿昔”二句,言古代善射者羿,射落九个太阳,使天和人都免除灾难。“乌”指日。“阴精”二句,言月遭此劫难,失去光彩,已不能观赏。阴精指月。末二句写为月之被蚀而忧伤。这八句,前人以为有所讽刺,但寓意不明。想象的丰富与奇特是李白诗的重要艺术特色。在他的诗中,我们不仅常常看到他借助于神话和历史传说,构造幻想世界,还能看到他在现实生活的常见事物中,以我之情夺物之情,驰骋想象,创造出人意表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形象。这首《古朗月行》可谓二者兼有。(“蟾蜍”句)暗指贵妃能惑主听。与《古风》中“蟾蜍薄太清”篇同意,但《古风》指武惠妃,此指杨贵妃,各有主意也。(沈德潜《唐诗别裁》)忧禄山将叛时作。月,后象;日,君象。禄山之祸兆于女宠,故言蟾蜍蚀月明,以喻宫闱之盅惑,九乌无羿射,以见太阳之倾危,而究归诸阴精沦惑,则以明皇本英明之辟,若非沉溺色荒,何以安危乐亡而不悟耶?危急之际,忧愤之词。萧士赟谓禄山叛后所作者,亦误。(陈沆《诗比兴笺》卷三)【鉴赏】诗的开头两句是说诗人幼年时分辨不清事物,见到清亮的圆月,想到家中白玉做的盘子跟它相像,就称它为白玉盘了。接着诗人又觉得对月亮称白玉盘不妥,白玉盘怎么会飞到空中去呢?因此又以为是王母娘娘的那面宝镜偷偷地飞出来在高高的云层里玩耍。这里一个“呼”字一个“疑”字准确地传达出儿童好奇和天真的心理。下面的四句诗中诗人又联想到古老的神话传说,并加以大胆的想像,再次向明月发问,表现出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点。这首小诗,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将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巧妙地结合起来,表现出了一个神奇瑰丽而又合乎情理的艺术意境。【鉴赏要点】[1]名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2]比喻形象生动、新颖别致。[3]多引用神话故事,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略称《释教录》、《开元录》、《开元目录》、《智升录》。佛教经典目录学著作。二十卷。唐智升撰。成书于唐开元十八年(730年)。
智升生卒年月和籍贯不详。他学兼大小二乘,博通古今史实。当时佛法东传以来年代已相当久远,翻译的经典多有散佚,同时还渗入一些妄伪之作,弄得混杂难以考究。从前虽有不少学者,用心写成经录,但多有差谬不备之处。智升遂发愿考校前代经录的异同,指出它们的得失,订补其不足,从而使人们对先代佛典有一明晰概略的了解。除本书外,还撰有《开元释教录略出》四卷,《续大唐内典录》一卷,《续古今译经图记》一卷,《续集古今佛道论衡》一卷,《集诸经礼忏仪》二卷。
开元释教录。推荐。爱诗词网。略称《释教录》、《开元录》、《开元目录》、《智升录》。佛教经典目录学著作。二十卷。唐智升撰。成书于唐开元十八年(730年)。智升生卒年月和籍贯不详。他学兼大小二乘,博通古今史实。当时佛法东传以来年代已相当久远,翻译的经典多有散佚,同时还渗入一些妄伪之作,弄得混杂难以考究。从前虽有不少学者,用心写成经录,但多有差谬不备之处。智升遂发愿考校前代经录的异同,指出它们的得失,订补其不足,从而使人们对先代佛典有一明晰概略的了解。除本书外,还撰有《开元释教录略出》四卷,《续大唐内典录》一卷,《续古今译经图记》一卷,《续集古今佛道论衡》一卷,《集诸经礼忏仪》二卷。全书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包括卷一到卷十,称“总括群经录”,相当于代录。系依朝代顺序,列举自东汉永平十年(67年)到唐开元十八年(730年),共六六四年间,一七六名译经僧所译大小乘经律论。共计二二七八部,七零四六卷。其中,第一卷东汉、魏录,第二卷吴、西晋录,第三卷东晋、苻秦录,第四卷姚秦、西秦、前凉、北凉录,第五卷刘宋录,第六卷齐、梁、元魏、高齐录,第七卷北周、陈、隋录,第八、九两卷唐录,第十卷载历代佛经目录。前九卷关于历代译经的资料相当详尽。每录都先记朝代、都城、帝系、年号、译家人数,所译典籍部数、卷数,并注明存缺。然后按译人,详述所译典籍的各题(包括异名、略名)、卷数、翻译年代、场所,是否为重译或异译等,并附译者小传。第十卷所载佛经目录分两类:一为古目录,从《古经录》到《众经目录》,共二十五家,仅列各古录名目。二为新目录,从《众经别录》到《大唐内典录》,共十六家,详述内容,重要的还加以评点。后半部分包括卷十一到卷二十,称“别分乘藏录”。将历代译经按类别分为七部分:一、有译有本录(卷十一至卷十三),其中包括三录:第一为“菩萨三藏录”,即大乘的经律论三藏。第二为“声闻三藏录”,即小乘的经律论三藏。第三为“圣贤传记录”,包括赞佛、明法、僧行、护法、外宗五类,有释译,也有中国撰述。此类共录经典一千二百二十四部,五千零四十八卷。二、有译无本录(卷十四至卷十五),指名存而本缺的经典目录,此录的分类法与前一录相同。此类共录经典一一四八部,一九八零卷。三、支派别行录(卷十六),指从大部中抄出,一向单独流行的大小乘三藏经典及圣贤集传的目录。如《大品放光般若经》、《道行小品般若经》分别出于《大般若经》的第二会、第四会。此类经典合计六八二部,八一二卷。四、删略繁重录(卷十七上),指各经录里同本异名或广本略出而被误为别种的经典目录。还有合部与零本重出的,如《合部金光明经》是揉凉、陈、隋三种译本而成的,合部本既已入藏,前三种译本即是重出本。共一八七部,四零八卷。五、被缺拾遗录(卷十七下),指旧录(主要是《大周刊定众经目录》)所缺或新译未及编目的经典目录。如义净译《弥勒下生成佛经》一卷,玄奘撰《大唐西域记》十三卷。共计三零六部,一一一一卷。六、疑惑再详录(卷十八上),指真伪可疑尚待考订的经典目录。如《清净法门经》记孔子颜回事,似伪。其他如《五百梵志经》、《毘罗三昧经》、《法社经》等,皆内容可疑,有再加考订的必要。此类经典共十四部,十九卷。七、伪妄乱真录(卷十八下),指后人伪撰的经典。一部分为旧录所载,如《弥勒下生救度苦厄经》一卷,《弥勒下生甄别罪福经》一卷等。另一部分为本书新编入的伪经,如伪称玄奘译的《要行舍身经》等。还有一部分为隋僧信行所撰《三阶佛法》等三阶教集录。共三九二部,一零五五卷。卷十九为大乘经律论入藏录,卷二十为小乘经律论及贤圣集传入藏录,以上入藏的总计一零七六部,五零四八卷,四八零帙。本经录与前此诸经录相比较,有以下突出的优点:一、对所录经典的分类更加精密。以前的经录如《大唐内典录》等,只区分大小乘经律论,本录则在大小乘经律论中再加细分。如大乘经分般若、宝积、大集、华严、涅槃五大部和部外诸经六类,大乘律自成一类,大乘论又分释经与集义两类。小乘经又分根本四阿含,即长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杂阿含及其他诸经五类。二、对旧录的错讹进行了考订。特别是对别生经与正经的区分与辨析,使许多原录中误认为独立成篇的经典得以删去,许多误认为失译的经典找到了原本。此外,还考订出《综理众经目录》、《出三藏记集》、《大唐内典录》等旧录中的多处年代、译人等方面的错误。三、本书总录部分对旧录的分析批评适当而中肯,常被后人所引用;书中对某些重要经典所作的注解,也给人以启发。此录由于体例完善,条理清楚,而且分类细致,考证精详,所以成为后世经录的范本。特别是将大乘经分为般若等五大部,并注明单译、重译情况,成为后世大藏经编目的常例。南宋《碛砂藏》“笙、昇”字函,《清藏》“感、武、丁”字函,清《频伽藏》“结”字函,《大正藏》第五十五卷都有收录。
正者。推荐。爱诗词网。【名句】正①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统者,所以合天下之不一②也。【注释】①正:正直,正义。②不一:不统一,分裂。【释义】所谓正义,就是要纠正天下的一切非正义;所谓统一,就是要将分裂的天下统一起来。【点评】非正义只是一时的现象,正义总要战胜非正义。参考文献欧阳修《正统论上》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推荐。爱诗词网。【题解】贺知章年轻时离开家乡,到天宝初归隐镜湖时,已八十多岁了。诗写他回乡时的一点感触。首句说阔别故乡,它是全诗的根,后面几句都由此生出。第二句承上说,这么多年了,有些东西改了,有些还没有改,没有改的是乡音,一口会稽话,改的是容貌,鬓发早已白了。这都是就自身说的。若就客观环境来说,那么不改的应是某些自然现象,改的应是人事面目。如他另一首同题诗说:“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来不改旧时波。”但在这首中,只就自身来说。三、四两句(感触由此引起)正是说家乡的孩子们的眼睛里的自己。如果去说客观环境,前后就不协调了。从未见过的家乡孩子,将自己当成了远方来客,还笑嘻嘻地问客人从何而来。这是很有点戏剧性的。诗人先觉得好笑,继而不免感慨:离家时,自己也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啊!乡音在口,怎么就被当成客人了。这才想到自己是皤然一老翁了。诗意也在这点戏剧性上。模写久客之感,最为真切。(〔明〕唐汝询《唐诗解》)情景宛然,纯乎天籁。(〔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全诗】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唐].贺知章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注释】①鬓毛:两颊两边的头发。衰(cui):疏落之意。②笑问:又作“借问”、“却问”。【逐句翻译】少小离家老大回,少小离故乡哟老大才把家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未变哟双鬓如雪白皑皑。儿童相见不相识,一群跳蹦的儿童都不认识我,笑问客从何处来。个个咧嘴笑着问客从何处来。【鉴赏导示】贺知章离家多年,返回乡里时已八十多岁。《回乡偶书二首》就是他回到乡会稽后所作。作者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善诗歌及草隶书,与张旭相善,为“吴中四杰”之一。其诗歌中抒写切身感受之作,清新自然,成就较高。【鉴赏】这两首诗,是贺知章辞官返乡后所写。诗题中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这一层意思。第一首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首句“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句中自对,概括写出几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为下句作铺垫。三、四句转而写富于戏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结句,在儿童只是淡淡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情趣,读之,我们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之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首句,与第一首开头相承,写诗人几十年离乡的慨叹,引出下句的议论。次句,看似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诗人独立家乡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后两句。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四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总之,这两首诗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引入了诗的意境。像这样源于生活、发自心底的好诗,是十分难得的。【赏析】唐朝天宝三年(744),八十六岁的贺知章辞去官职,回到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县)。古代游子写出多少感人肺腑的思乡诗篇,实现还乡之愿的贺知章吟咏的《回乡偶书》更是扣人心弦。其中写他初到家时所接触的一个场面,不禁迸发出无限感慨。贺知章三十多岁离家宦游,如今回乡成了八十多岁的老人,中间竟隔着半个世纪,人事的变化该有多少,就在他自己身上也是前后判若两人。可以想见,离家时面貌丰盈,回乡之际,已经两鬓雪白,老态龙钟了。这一切都凝聚在第一二句诗里,感喟是深切的。更令人难过的是,乡里小孩子们见了他,把他作为客人看待,问他来自什么地方,很形象地把第一句蕴藏着的思想体现了出来。在这一问之下,诗人是怎样反应的呢?问的人带笑容,被问的人却感到悲,悲他回来得晚了。他一方面觉得家乡很亲切,另一方面,映在眼帘的都是一些陌生的小孩子,能不产生孤独之感?苏东坡有诗道:“犹胜相逢不相识,形容变尽语音存。”后一句与此诗第二句内容相同,但相逢却还相识,与此诗第三句内容很不相同。这说明什么呢?东坡相逢的是与自己年辈相等的人,而贺知章离别家乡之后,经过半个世经才回家,与自己年辈相等的老人大概很少在世的,所以他和东坡的感受就两样了。贺知章崇尚道教,旷达为怀,在官场一眨眼就是半个世纪,这与他的本心是相违的。当他回乡之际,自然会想到来日无多,不能久享自由自在的生活。经小孩子一问,更加深了他的这种感受。这大概是诗人所要表露的又一种内心活动吧。诗的一二句写诗人归时离家之久,容貌之老,主要是作客观的描绘。三四句借儿童的对己不相识和以客相待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而这种感慨却为儿童的笑所掩盖着,我们要透过笑的表面去理解那隐藏在背后的愁思。诗人原作第二首后二句说:“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那么除波之外一切都不是旧样子了,与前诗感慨同,而表现的方法不同,一露一隐,各极其妙。而前诗意更深婉,耐人寻绎,允推上乘之作。【鉴赏要点】[1]名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2]以景抒情,情从景生。[3]采用对比衬托的写法。[4]语言清新自然。
乔治·塞尔登是美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曾获美国纽伯里儿童文学大奖。中篇童话《蟋蟀在时报广场》是他的代表作,被视为当代新童话的一个标本。自1960年出版至今已在美国再版了近20次。现已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深受全世界少年儿童的喜爱。
作品写一只名叫切斯特的乡下蟋蟀,因贪嘴爬进旅客的食物篮,被带到了大都市纽约。在时报广场,他被一个穷报童马里奥收养,并结识了好朋友老鼠塔克和猫哈里,开始了它不寻常的都市生活。他给报童贝利尼一家既带来了灾难和忧愁,又带来了欢乐:它梦游时吃掉了报童家好不容易挣来的辛苦钱;办自助宴会时不小心引起一场大火,差点把报童家化为灰烬;但又以自己天才的演奏招徕顾客,使报摊生意兴隆,帮助报童一家免遭破产之苦。通过这个故事,深刻地反映了美国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精神重负,具有深刻的社会认识价值和现实批判意义。作品在艺术表达上的最大特点是现实和幻想各自独立,又互相交织,两者并行发展呈双线结构状,将当代美国生活的真实画面和奇异美丽的幻想世界融合在一起,亦真亦幻,虚虚实实,形成了一种新的童话艺术结构,使童话能够直接具体地描绘当代的社会生活。童话艺术结构的这种新变化,表现了当代西方童话发展的新趋向。“告别演奏会”一节是作品的第十四节,标题为编者所加。这一节写切斯特的思乡情绪和它的告别演奏,情调深沉、委婉,充满了一种淡淡的哀愁,从而揭示出切斯特性格特征中的另一面:它虽然热爱都市生活,同情都市中不幸的人们,但它更向往自己的乡村,怀念乡间的同伴。这种怀恋家乡、回归自然的诚挚感情,使人物形象的审美意蕴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蟋蟀在时报广场。推荐。爱诗词网。乔治·塞尔登是美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曾获美国纽伯里儿童文学大奖。中篇童话《蟋蟀在时报广场》是他的代表作,被视为当代新童话的一个标本。自1960年出版至今已在美国再版了近20次。现已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深受全世界少年儿童的喜爱。作品写一只名叫切斯特的乡下蟋蟀,因贪嘴爬进旅客的食物篮,被带到了大都市纽约。在时报广场,他被一个穷报童马里奥收养,并结识了好朋友老鼠塔克和猫哈里,开始了它不寻常的都市生活。他给报童贝利尼一家既带来了灾难和忧愁,又带来了欢乐:它梦游时吃掉了报童家好不容易挣来的辛苦钱;办自助宴会时不小心引起一场大火,差点把报童家化为灰烬;但又以自己天才的演奏招徕顾客,使报摊生意兴隆,帮助报童一家免遭破产之苦。通过这个故事,深刻地反映了美国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精神重负,具有深刻的社会认识价值和现实批判意义。作品在艺术表达上的最大特点是现实和幻想各自独立,又互相交织,两者并行发展呈双线结构状,将当代美国生活的真实画面和奇异美丽的幻想世界融合在一起,亦真亦幻,虚虚实实,形成了一种新的童话艺术结构,使童话能够直接具体地描绘当代的社会生活。童话艺术结构的这种新变化,表现了当代西方童话发展的新趋向。“告别演奏会”一节是作品的第十四节,标题为编者所加。这一节写切斯特的思乡情绪和它的告别演奏,情调深沉、委婉,充满了一种淡淡的哀愁,从而揭示出切斯特性格特征中的另一面:它虽然热爱都市生活,同情都市中不幸的人们,但它更向往自己的乡村,怀念乡间的同伴。这种怀恋家乡、回归自然的诚挚感情,使人物形象的审美意蕴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楼飞甫王新志·告别演奏会切斯特没有等多久。几分钟后,老鼠塔克就跳进了报摊,跳上了凳子,又跳上了架子。哈里跟在后面,像平常一样,悄悄地轻松地跑过来。老鼠塔克既然当上了一位著名的音乐会演奏家的经理,他自己的一举一动就都严肃庄重。“晚上好,切斯特,”他说。“请原谅我向你提意见。不过,我认为你今晚演奏的《星条旗万岁》速度不对。你知道,不能因为自己取得了成功就马虎起来。好啦,让我们开始练习吧。”切斯特从火柴盒里爬出来。“难道我连跟哈里问问好都不行吗?”他问。“问好吧!”老鼠塔克说。“你好,哈里——你好,切斯特。好啦,打过招呼啦,让我们开始练习吧。”切斯特望着哈里摇摇头。猫儿微笑着,眨眨眼睛。塔克旋开了收音机的旋纽。切斯特有气无力地把翅膀交错在一起,准备演奏。收音机播送着一支爱尔兰快步舞曲。蟋蟀正准备立刻奏出这支乐曲的第一个狂热的旋律,忽然垂下翅膀说:“我今晚不想演奏。”“怎么啦?”塔克问他说。“我不想演奏,”切斯特说。“你不想演奏!”老鼠叫喊起来,“那就等于太阳说:‘我不想发光’。”“嗯,有时候是有阴天的,”蟋蟀说。“难道我就不能休息一下吗?”“嗯,嗯,嗯——”老鼠塔克显得非常狼狈。“让他休假一天吧,”猫儿哈里说。“你怎么啦,切斯特?荣誉开始使你情绪低落了吧?”“我想我是害了‘九月的怀乡病’啦,”切斯特叹息着说,“秋天快来啦。在康涅狄格州,秋天多美啊,树叶全换了颜色,白昼晴朗明亮,地平线上升起了一缕树叶烧起来的轻烟,南瓜开始成熟。”“我们可以到中央公园去,”塔克说,“那儿的树叶也换了颜色。”“那可不一样。”切斯特说。“我还想看看竖在田地里的玉米堆呢。”他停了下来,神态不安。“我本来还不想告诉你,不过你知道了也好,我打算——我打算退休。”“退休!”老鼠塔克尖声叫了起来。“是的,退休,”切斯特轻声说。“我爱纽约,我喜欢有那么多人听我演奏,但我更爱康涅狄格,我要回家去。”“可是——可是——可是——”老鼠塔克气急败坏,无能为力地说。“对不起,塔克,不过我已经打定了主意。”切斯特说。“马里奥怎么办呢?”老鼠说。“他希望我幸福,”切斯特回答说。“他说过,要是我感到不幸,他唯愿我根本不到纽约来还好些。”“可是还有所有那些人啊!”塔克挥动着前腿说。“所有那些受苦受难的成千上万的人,你的演奏给他们带来了快乐,他们怎么办呢?”“我的演奏也能给康涅狄格州的很多人带来快乐呵,”切斯特说。“谁?”老鼠塔克轻蔑地问道。“哦,土拨鼠啦,野鸡啦,鸭子啦,兔子啦,所有那些住在草地上或小溪里的人啦。有一次,一只牛蛙告诉我,除了雨点落在他住的池塘里的响声外,他最喜欢听的就是我的音乐。还有一次,在我住的树墩旁,一只狐狸正在追赶一只兔子。当我演奏的时候,他们都停下来倾听。”“发生了什么事呢?”塔克问道。“兔子向自己的洞里逃去,”切斯特说,“狐狸正要再去追兔子,我开始奏出狐狸最喜爱的歌,他就停下来听。现在,我却不能给地下车站的任何人奏出那样的歌。”“我却不那么相信,”老鼠塔克说,随后回转头对猫儿说:“哈里,你说说吧,劝他留下来!”“对啦,哈里,”切斯特说,“你的意见呢?”猫儿哈里一动不动地坐了一会儿。他的胡须不停地颤动,那是一个信号,表明他在苦苦思考。“我的意见是,”他最后说,“这是切斯特自己的生活,他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如果荣誉只能使人不快乐,出名又有什么好处呢?有些人在事业达到顶峰时退休了。不过,说老实话,我还得说,要是看到他离开这里,我会万分难过。”老鼠塔克搔着自己的左耳朵——这一向是个好兆头。猫儿哈里刚才说的“在事业达到顶峰时”,其中有点东西激发了老鼠的想象力。“那将是很大的荣誉,我认为,”他说。“刚刚达到顶峰,就放弃了一切,多么高的姿态啊!”这想法占据了他那颗小小的老鼠心。“我现在完全明白了。成功的顶峰——那跟事业的顶峰是一回事,对不对?”“是一回事,”猫儿哈里说,对着切斯特笑起来。“在成功的顶峰上,他却突然消失了!”塔克在架子上跑来跑去,边跑边说:“报童会发疯的!他在哪儿?他上哪儿去啦?谁也不知道。他留下的只是美好的回忆。多么感动人啊!多可爱啊!”他噼噼啪啪地说。“唯一使我担心的是,”切斯特说,“我走了,报摊会怎样呢?”“别担心,”猫儿哈里说,“这家报摊已经被命运之神的金手指摸过了!他们也许要把它开辟成国家公园哩。”“你真的这样想吗?”切斯特说。“嗯,即使他们不这样做,”哈里回答说,“我也可以肯定,贝利尼一家会非常顺利,他们现在也出名罗。”“这么看来,你打算什么时候作最后一次演出呢?”塔克问道。切斯特想了一会儿。“今天是星期四,”他说,“明晚怎么样?”“星期五是退休的最后日子,”老鼠说。“如果我什么时候从收捡破烂的工作中退休,那一定也要是星期五。”蟋蟀切斯特发出一声长叹。“哦,我感到好过了一些,”他说,“如果你们要我学习新曲子,准备明天演奏,现在就学吧。”“为什么要费那个心呀?”猫儿哈里说。“今晚是你在纽约度过的最后一个完整的夜晚啊,你不如痛痛快快地玩一下。”“到排水管里来吧!”老鼠塔克说,“我们要举行宴会,庆祝你退休。我有很多吃的东西。那里没有火柴,不会起火。”于是,这三位朋友一路蹦蹦跳跳,飞快地跑到塔克家里,举行了一场告别盛宴。三个人都吃得非常痛快。第二天,六点差五分,切斯特在纽约举行的最后一次公开演奏就要开始了。那是星期五的夜晚,是最繁忙的时刻。除了下班回家的乘客外,车站里挤满了离城去度周末的男男女女,他们从这儿搭车到中央总站去。但是,他们全都停下来听切斯特演奏。报摊周围聚集着那么多人,警察不得不用绳子围出上下火车的通道。蟋蟀结束了他主演的最美妙的音乐会。为了答谢群众最后一次要求他重演,他要演奏歌剧《咕咕哝哝的露茜》中的六重奏。六重奏是写出来给六个人演奏的,哪怕蟋蟀的技艺非常高明,他也只能奏出其中的一部。因此,他选奏次中音乐曲,因为主旋律大部分都在这里面。他们并不知道,切斯特演奏这部六重奏,是为了向贝利尼全家致敬。这部六重奏,是爸爸最心爱的乐曲,马里奥和妈妈也喜爱它。切斯特要使他们永远记得他演奏过这支乐曲。他刚刚奏出第一个音符,贝利尼爸爸就发出一声愉快的叹息,往凳子上一靠,闭上了眼睛。妈妈靠在报摊侧墙上,一只手撑着脑袋。听到了熟悉的旋律,她满脸露出微笑,自己一点儿也没有意识到,马里奥向蟋蟀笼俯过身去,切斯特演奏时移动翅膀的景象使他看入了迷。他特别自豪,因为切斯特是他的宝贝,每个人都在听他的宝贝演奏音乐。在排水管的出口,塔克和哈里并排坐着。只有他们俩才知道这是切斯特的告别演出。这使他们产生了严肃的感情和淡淡的忧愁,但是音乐太美了,他们情不自禁地又高兴起来。“这是歌剧《咕咕哝哝的露茜》中的六重奏呢,”老鼠塔克宣布说。在过去的一周中,他已变成了音乐方面的专家。“可惜没有另外五个像切斯特这样的蟋蟀,”猫儿哈里低声说,“要不然就可以把六重奏全部奏出来。”接着,他们也沉默下来了。在切斯特演奏的整个过程中,谁也没有晃动过一根头发和胡须,静极了。切斯特演奏的乐曲声弥漫着整个车站。就像一颗落进静水中的石子激起了一圈又一圈涟漪,沉默的圈子也从这个报摊向外扩散。人们听着听着,脸上的表情发生了变化。心思重重的眼神变得温柔平静,舌头不再唠唠叨叨,充斥城市噪声的耳朵也在蟋蟀的美妙音乐中得到了休息。在别的报摊那儿的人听到了切斯特演奏,都不再叫卖他们的报纸杂志。便餐柜台上的营业员米基听到演奏,停止调配可口可乐。三位姑娘来到洛夫特糖果店门口。从下一层的地下铁道上来的乘客在向警察问路时,停下不走。谁也不敢打破笼罩整个车站的一片寂静。在蟋蟀笼的顶上面,通过人行道上的格栅,蟋蟀演奏的乐曲声传到了大街上。百老汇大街上的一位行人停下来倾听。接着,又有一个人停下来倾听。一分钟后,已经围拢了一小群人,大家的眼睛都盯着那块格栅。“什么事?”“出了事故吗?”“发生了什么呀?”低声的耳语在人群中传来传去。不过,只要一静下来,每个人就都能听到切斯特演奏的音乐。人行道站不下的人都站在大街上。警察只好断绝交通,以免撞伤人。于是,坐在停止行驶的汽车里的人也听到了切斯特演奏。你可能认为蟋蟀的鸣声微弱,不会传播得这么远,但是当一切都安静下来的时候,那沁人心脾的乐曲声在几英里外都能听得见。交通停顿了。公共汽车,小汽车,步行的男男女女,一切都停下来了。最奇怪的是:谁也没有意见。就这一次,在纽约最繁忙的心脏地带,人人心满意足,不向前移动,几乎连呼吸都停住了。在歌声飘荡萦回的那几分钟里,时报广场像黄昏时候的草地一样安静。阳光流进来,照在人们身上。微风吹拂着他们,仿佛吹拂着深深的茂密的草丛。(杨江柱译)
宋词典故·一丁不识
【出典】《新唐书》卷一二七《张嘉贞传》附《张弘靖传》:“其诟责士皆曰‘反虏’,尝曰:‘天下无事,而辈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军中以气自任,衔之。”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五《辨误》:“《唐书·张宏靖传》:‘背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旧史亦同。窦苹《唐书音训》云:‘丁恐当作个。’予尝以窦说虽当,而无所据。偶读孔毅父《续世说》,引宏靖曰:‘汝曹能挽两石弓,不若识一箇字。’乃作此箇字。因知箇误为丁,无可疑者。”
一丁不识。推荐。爱诗词网。宋词典故·一丁不识【出典】《新唐书》卷一二七《张嘉贞传》附《张弘靖传》:“其诟责士皆曰‘反虏’,尝曰:‘天下无事,而辈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军中以气自任,衔之。”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五《辨误》:“《唐书·张宏靖传》:‘背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旧史亦同。窦苹《唐书音训》云:‘丁恐当作个。’予尝以窦说虽当,而无所据。偶读孔毅父《续世说》,引宏靖曰:‘汝曹能挽两石弓,不若识一箇字。’乃作此箇字。因知箇误为丁,无可疑者。”【释义】唐人张弘靖有“能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个字”语,史书误为“不如识一丁字。”后因以“一丁不识”表示不识字、没文化,也借以喻指没有文化的人。【例句】君休说是谈非。是则是干支带得来。也要他有个、读书种子;一丁不识,富贵何为。(任翔龙《沁园春·赠谈命许丈》3588)这里以“一丁不识”同“读书种子”对举,说一字不识,没有文化,就算富贵,又有什么用。
陆士谔著。二卷十二回。宣统元年(1909)改良小说社初版,宣统二年(1910)12月再版。首序,题“宣统元年冬10月镇海李友琴女士序于海上之春风学馆”。文中有李友琴作的夹批。有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10月的新版本。该本由晓式点校整理,与同一作者所著《孽海花续编》合并为一册出版,书名题《新孽海花》。
《新孽海花》写的是,清朝末年,江苏昆山县井亭港有一位名叫苏慧儿的青年女子,才高貌美,清高拔俗。她自幼父母双亡,寄居在伯父苏继坡家中。苏继坡只有一个女儿,名叫小玉,与慧儿同庚。慧儿的伯母有个内侄叫李墨迂,在上海钱庄上做生意,想娶慧儿为妻,慧儿嫌他俗气一团,立誓终身不嫁。
新孽海花。推荐。爱诗词网。陆士谔著。二卷十二回。宣统元年(1909)改良小说社初版,宣统二年(1910)12月再版。首序,题“宣统元年冬10月镇海李友琴女士序于海上之春风学馆”。文中有李友琴作的夹批。有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10月的新版本。该本由晓式点校整理,与同一作者所著《孽海花续编》合并为一册出版,书名题《新孽海花》。《新孽海花》写的是,清朝末年,江苏昆山县井亭港有一位名叫苏慧儿的青年女子,才高貌美,清高拔俗。她自幼父母双亡,寄居在伯父苏继坡家中。苏继坡只有一个女儿,名叫小玉,与慧儿同庚。慧儿的伯母有个内侄叫李墨迂,在上海钱庄上做生意,想娶慧儿为妻,慧儿嫌他俗气一团,立誓终身不嫁。清政府在镇压义和团起义之后,开始兴办新式学堂。慧儿受漕溪女校校长的聘请,在该校任教。一日,慧儿与校长一同到彗日寺梅林赏花,与从日本留学归来的朱其昌邂逅相遇。两人一见钟情,都为彼此高雅的气质所吸引。慧儿在回去的路上,于三混荡地方被一伙强盗拦截,为首的海里奔欲劫持慧儿为妻。这时,朱其昌正好赶到,驱散了海盗,跳进水中去打救慧儿。可他与慧儿双双沉入水中。朱其昌和慧儿被人救起后,其昌在苏继坡家养病。慧儿感激其昌,时来探望,两人从交谈中都被彼此的才学、志向、气质所折服,感情日深,情不自禁地进入精神恋爱中。可朱其昌已由父亲订亲,他自知不能与慧儿结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慧儿。慧儿也日日思念其昌。朱其昌在回家的途中,被海里奔等一伙强盗绑架。海里奔软硬兼施,要其昌劝说慧儿嫁给他,被其昌断然拒绝。海里奔又用种种手段威胁朱其昌,给他三天期限,让其昌决定何去何从。三天期限已到,朱其昌仍不答应强盗们的要求。海盗们正欲对其昌下毒手时,朱其昌的好友孔生施展催眠术,将强盗困住,把朱其昌救出虎口。为了躲避海里奔等一伙强盗的纠缠,朱其昌和孔生为慧儿出钱,让她到上海女学校补习科学。朱其昌与孔生回到乡里,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希望能在成就功名后救国图强,施展大志。苏继坡贪财好利,私自把慧儿许配给李墨迂,于是到上海逼慧儿成亲。慧儿为逃婚、避祸,出走镇海。继坡没有找到慧儿,只好让女儿小玉假冒慧儿与李墨迂成亲。李墨迂接亲时,被海里奔等强盗劫持。海里奔将李墨迂打死,劫持到玉儿,才知不是慧儿,自己只好娶玉儿为压寨夫人。朱其昌与孔生参加科举考试,双双考中进士,衣锦还乡。恰在这时,其昌原配未婚妻死去。于是,孔生把慧儿接到其昌身边。苏慧儿和朱其昌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新孽海花》是陆士谔创作的众多通俗小说中的一部。从小说的题目来看,它显然受过曾朴的《孽海花》的影响,但,它与曾朴的《孽海花》在内容和性质上都完全不同。《孽海花》是政治历史小说,《新孽海花》则是新编爱情小说。不过,《新孽海花》虽以苏慧儿、朱其昌悲欢离合的爱情经历为主线,但它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内容和它所体现出的社会、历史价值,却又超出了一般的纯爱情小说,具有较为丰富的意蕴。小说在叙述苏慧儿、朱其昌爱情故事的同时,向人们展示了晚清、特别是庚子赔款以后中国社会百弊并存、畸形变态的现状。在小说第八、九两回中,作者借孔生之口,描绘了安南(越南)人被法国人欺凌、压迫的情景,诸如“人有人税,物有物税”、“瘟疫盛行”、“典卖田地”、“卖儿鬻女”等等惨不忍睹的社会状况,都酷似当时的黑暗中国,其实是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作者在小说第九回里,仍是借孔生之口议论道:“其兄,你想亡国之人苦不苦?我们中国,外人势力日增月涨,若是委天任运随着他去,必定要弄到与安南一样,那时候卖天的日子恐怕就要轮到我们身上来了……”作者在这里所写的,不只是孔生一人的愤恨,而是当时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所共有的深沉忧患。在小说第一回里,作者写道:庚子之后,“受了大亏后,朝廷翻然改悟,锐行新政。各处官吏及地方绅士仰承朝廷德旨,竭力兴办学堂……”表面上看,这是清政府穷而思变的新气象,其实,清政府为保住其岌岌可危的统治而实行的改革,特别是在兴办新学堂方面,又与其选拔人才的落后的科举制度形成尖锐的矛盾。在小说第十回里,科举考试的场面怪怪奇奇,令人着实感到可笑:“只见考场外挤挤挨挨,无数的留学生携着考篮都在等候点名。这些人的装束千奇百怪,有装着假辫、穿着顶帽靴套的;有戴着顶帽、穿着外套靴子,脑后光光没有装上辫子的;有身上外套,脚上靴子,头上戴着一顶外国帽子的;有上边顶帽外、脚上却穿着外国皮靴的;有全身洋装、头上独戴着金顶大帽的;有顶帽京靴、身上仍穿着学生衣服的,种种怪异,笔难尽述。……”这段生动的文字,真实地描绘出晚清科举考试时的古怪场景,不仅辛辣地嘲讽了那些留洋国外、热衷功名的知识分子,而且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畸形的社会形态。然而,作者创作这部小说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揭露黑暗,其真实的创作意图却是在黑暗的背景下描绘出一线光明。因而,作者在揭露的同时,也将当时社会的新气象、新人物,特别是当时知识分子要求变革社会、富国强兵的思想愿望和进步意识在小说中表现出来。苏慧儿和朱其昌是一对具有进步思想和叛逆精神的青年男女,是作者用理想化的手法塑造出的新的人物形象。他们不仅情投意洽,深深相爱,而且志同道合,具有变革社会的愿望和决心。因此,他们作为小说的男女主人公,也使得这部小说同过去的才子佳人小说有着根本区别;也正因为作者比较成功地塑造了这一对新人,所以使得沉闷的社会环境中,仿佛有一股清风吹拂。苏慧儿,是作者饱蘸着感情的笔墨写成的。从书中可以看出,她是作者极喜爱的人物。她不仅貌美,而且才高;不仅是佳人,而且是才女。小说的开篇,作者首先介绍给读者的人物就是苏慧儿。仅用20多字交代其姓名、籍贯之后,作者便用浓彩重墨描绘慧儿的容貌、性格、心志:她“生得明眸皓齿,雾鬓风鬟,小蛮杨柳之腰,樊素樱桃之口。……讲她的面貌,则温如良玉;讲她的心志,则坚似精金。不要说上海滑头、苏州浪子不足邀其青眼,就是小说界上著名的人物,什么贾宝玉,张君瑞真个生于今世,也不足邀其一盼。……她这不嫁主义并不是厌世派,实缘尘寰忧忧,举世庸庸,找不出一个配得上自己的。”这一段描写,虽然有些地方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但,能让人看出,苏慧儿具有鲜明的个性:她特立独行,意志坚强,热爱生活而厌恶现实,“一种清高拔俗之气自然流露”(第二回)。可见,她是清末社会里一个新型的知识女性的形象。在苏慧儿认识朱其昌、两人坠入情网之后,作者运用波澜起伏的笔法,描写他们的忠贞、美好的爱情。这时,在作者的笔下,苏慧儿是一个多愁善感、向往美好生活的纯情女子的典型。她苦苦的眷恋、缠绵的情思,甚至于忧伤的神志、潸然而洒的玉泪,作者都极力刻画,用心描摹,令人无不感到她的可爱。特别是第十回,她劝说朱其昌时说:“我此后恳求你把爱我之心移在国家上,爱我怎么样爱,爱国也怎么样爱。你把中国像我一般的看待,中国就能威震东西,你也就能名扬四海了,我也可以快活了”。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苏慧儿希望其昌名扬四海,虽然未脱时代的局限性,但,她的爱国思想、她把对国家之爱看得高于个人恩爱的思想,实在识度高远,不让须眉!到此,苏慧儿的形象算是被完美地塑造出来了。她的身上尽管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仍不失一位惹人喜爱的人物、一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朱其昌是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是与苏慧儿相映生辉的人物形象。虽然作者对他的喜爱程度稍逊于苏慧儿,却花费了很多笔墨使之出现在全书的每一回之中。朱其昌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一位“豪杰”,作者于第一回中描绘道:“却说松江府华亭县有位豪杰,姓朱名其昌,年方二十一岁。生得五官清正,鼻直口方,气宇轩昂,英雄出众。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仅仅这些描写,并不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因为,在过去的爱情小说中,类似的人物屡见不鲜。但在第二回里,从他与好友孔生的对话可以看出,其昌是一位曾受过西洋文化熏陶、有知识、有抱负的青年。待他于彗日寺与苏慧儿邂逅相遇之后,他的“英雄”本色渐渐显露出来。当苏慧儿于三混荡落水时,他见义勇为,确有一种豪杰精神。在第六、七两回里,朱其昌被海里奔等一伙强盗绑架后,虽经强盗百般恫吓和诱惑,但他在强盗的刀下依然不屈不挠,既表现出他对爱情的忠贞,又刻画出他“气宇轩昂,英雄出众”的形象。在朱其昌身上,寄托着作者富国强兵的政治理想。可由于作者缺乏革命思想,所以他为朱其昌铺垫的是一条曲折的救国之路,即走科举缙绅之路,用改良的方式改变中国的社会状况。作者的这种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朱其昌这个人物形象。在第十回里,他对苏慧儿说:“倘一朝置身政界,我必竭我的力量办理国务是了,必不敢稍存畏难苟安之念。至于把中国能够办到与欧洲一样不能,这句话此刻尚不敢预说呢。……”这正是当时缺乏革命思想的进步知识分子无可奈何的选择。因此,朱其昌这个形象,虽有一些缺憾,但,他是贴近生活的真实形象,是当时社会中一大批知识分子的典型。除男女主人公以外,苏继坡和海里奔这两个人物,在艺术方面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苏继坡是一个“头脑冬烘,俗不可耐”的吝啬鬼、守财奴形象。在第一回中,这老头刚刚出场,就显出了他的性格特点。他的妻子得了伤寒症,他却舍不得去请医生。“后来实在瞧不过了,方忍着肉痛,拿出一百个钱来。……”寥寥数语,把一个守财奴的形象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在第三回里,当继坡听说慧儿落水的消息,“大惊失色道:‘这个人如何死得?他死我也死了。咳!祖宗保佑,菩萨保佑!慧儿如果死了,漕溪女校校员要聘别人了,吾家少了一注进款了,我又要过困难日子了,……”当校长要他去为慧儿请医生时,“继坡道:‘是,是,是!嫂子,但我没有钱怎样呢?’……”作者似乎是信手拈来,一个吝啬鬼的形象却呼之欲出。他为了银子,竟将自己的侄女卖掉;甚至寄封信,也舍不得付邮资,而是让对方支付;当自己的亲生女儿小玉被强盗劫持时,“苏继坡得着了消息,倒也并不怎样,为的是他老人家只要有银子,别的都不甚在意。”作者在这个不太重要的人物身上花费这么多笔墨,并极尽嘲讽之能事,使得苏继坡这个形象在小说中栩栩如生,与其它小说中的一些有名的吝啬鬼、守财奴的形象相比,也并不显得逊色。海里奔是小说中的一个强盗形象,但他与一般强盗的凶狠、残忍、丑恶的形象特征不同,而是一位具有强横霸道与豪爽直率双重性格、有血有肉的人物。作者在塑造这个人物时,恰到好处地描绘了他的性格特征,使其形象鲜明、独特。他为了获得慧儿,三翻五次地施展计谋,绑架苏慧儿不成,便绑架朱其昌以示恫吓、要挟。他对朱其昌,先是嘲弄,而后劝诱,劝诱不成,便又威胁。一计不成,再施一计,软硬兼施,诡计多端。尽管他不懂得什么叫“婚姻自由”,却又用时髦的“自由”一词与朱其昌争辩;他不懂得什么是“文明”,却又拿“文明”来抨击时政:“‘文明’两个字,本来不过是强权的代名词。现在世界上头等大国,借着‘文明’两字出来逞强行霸的很多呢,偏我就不行?”虽是胡纠蛮缠,但也切中时弊,不无道理。他自称“一生正直,素来不喜女色,所以年纪虽已三十,尚未娶有妻室。”他说的是真是假姑且不去管他,可当他误劫苏小时,却又良心发现:“他向众光蛋道:‘可知我没福,美人儿到我手里就变蠢了。早知这样,也不来劫他了,白白地伤掉人家一命。如今说不得既拆散了人家夫妻,不配还人家天理也不容。况我前儿既这么样爱他(指苏慧儿),现在为胖了一些儿,就此丢掉也很说不过去。说不得只好将就将就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海里奔人性中“善”的一面。陆士谔的友人李友琴女士在小说序言中评论说:“即海里奔,不过江湖一剧盗,而磊落豪爽,自异猥鄙繁琐之徒,读之令人精神勃发。”海里奔虽说不上“磊落”,但也不失“豪爽”,确与一般强盗一味穷凶极恶有所不同。从这个独特的人物身上,足见作者的艺术匠心。这部小说,不仅成功地塑造了人物,而且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活动。细腻的心理描写,是这部小说的一大艺术特色。在第五回里,苏慧儿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时,作者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她的心理活动:“初想,今夕的聚会,不知可就是二人的收局?此后可能再得会面?他(指朱其昌)明儿到了松江,不知可能依我的话力图上进?既而又念:我与他不过是朋友罢了,为甚这般的关爱?忽大悟道:我的身子已落在孽海中了,为孽海中情波所激荡,所以不能自己作主。……万一他与我一般的心思,一般的情爱,则吾二人缠绵固结,将来又不知如何收来呢?所恨他已聘有妻室,我此念头终系空想。又念:自己如花美眷似流水,后顾茫茫,前途渺渺,遇着知心之人又不能终身相托,惟存着一空中的恋爱。……又念:……咳!慧儿,慧儿,你未认得其昌时候,身心舒泰,举动自由,疏疏散散,何等快活!今无端惹起情丝缠绵固结,莫可解释,正是自讨苦吃了。既而又想:……咳!我与此人精神相会,只梦里作夫妻了。思念至此,又不觉悲从中来,呜咽不止,把平日所读的古诗冲口而发”。这段心理描写,曲折委婉,丝丝入扣,层层递进,生动地表现了苏慧儿——这个情窦初开的青年女子的心灵世界。女主人公时而思念,时而忧伤,时而憧憬,时而困惑,时而自怜身世,玉泪涔涔,时而情波激荡,长吁短叹……作者把女主人公复杂的情感和心态和盘托出,令人读之顿生爱怜之情。这虽是一部章回小说,但在叙事方式上也颇具特色。作者在描写故事情节的发展时,时常自己直接介入,或叙述,或评论,为故事增添了一些意趣。小说的开头,作者在故事开始前先设一点悬念,而后写道:“看官不要着急,待士谔铺了纸,磨了墨,蘸了笔,一一写来”。这种叙述方式,很象话本小说,但又与话本小说不完全相同。试看第六回中,朱其昌被强盗们绑架,海里奔劝说朱其昌不成,便来威胁,只见海里奔把那口钢刀不停地飞舞,寒光闪闪,令人目眩。这时,众光蛋齐声说:“大老板问他则甚,快把来斫掉了”。写到这里,作者又写道:“看官,若使陆士谔见了这个情形,早吓得屁滚尿流,半句话都说不出了。幸亏其昌是镇定惯了的……”这里,作者直接介入,把自己与小说中的主人公相对比,不仅是插科打诨,显得风趣幽默,而且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小说的结尾,作者又写道:“于是孔生就到镇海去接了慧儿来,其昌也禀准了父母,择了个吉日良时,就在松江其昌本宅举行文明结婚礼,成就了百年好合。陆士谔也送了一份贺仪,扰了他的喜酒,吃得熏熏地回来,伸纸濡毫,把二人离合缘由记载出来,孝敬看官们,作为酒后茶余的消遣物品。看官们,领我情否?哈哈!”这样收尾,不仅在叙事结构上照应了小说的开头和第六回,而且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似乎是故事刚刚发生、结束,作者正以当事者的身份娓娓讲述。这不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而且笔调幽默、诙谐,显得灵动活泼。
碧水浩浩。推荐。爱诗词网。早春寄王汉阳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早春寄王汉阳原文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诗词问答问:早春寄王汉阳的作者是谁?答:李白问:早春寄王汉阳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问:早春寄王汉阳是什么体裁?答:七古问:李白的名句有哪些?答:李白名句大全李白早春寄王汉阳书法欣赏早春寄王汉阳书法作品译文和注释译文听说春天回来了,我还未识其面,走出房舍到梅树下去访寻消息。昨夜东风吹入江夏,街头的杨柳已经冒出金黄的嫩芽。碧水浩荡云雾茫茫,王汉阳您不来呀,令我白白的愁断肠!我已预先拂净青山上一片石摆下酒宴,要与您连日连夜醉在壶觞之中。注释王汉阳:其人姓王,官职汉阳县令。生平不详。走傍:走近。武阳:此指江夏。陌(mò):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泛指田间小路。陌头:街头。美人:古人往往以美人、香草比君子,此指王汉阳。预拂:预先拂拭。壶觞(shāng):酒器。壶:盛液体的容器。觞:古代酒器;欢饮,进酒。晋陶潜《归去来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唐白居易《将至东都先寄令狐留守》诗:“诗境忽来还自得,醉乡潜去与谁期?东都添箇狂宾客,先报壶觞风月知。”金马定国《送图南》诗:“壶觞送客柳亭东,回首三齐落照中。”清顾炎武《陶彭泽归里》诗:“瓮盎连朝浊,壶觞永日酣。”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四:“先生辨舟中几人,服某某色;杯斝壶觞之属,历历可数。”诗文赏析 诗的内容很简单,不过是邀请友人前来探春畅饮而已,但写得活泼自然,不落俗套。细细吟味,作者那一颗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诗心,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围绕着“春还”二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早春的气息,写春天是怎样悄然回归的,表达了诗人终于迎来了春天的那种喜悦之情。“闻道春还未相识”,是说只听到春天回来了,还没有见到她。一开始就流露出急于看到春还的心情。其实当寒凝大地的时候,春天的气息才刚刚萌动,哪里能亲眼见到她呢!所以“闻到”二字表明春归的消息最先是从人们交谈中听到的。如此生活细节,一经诗人捕入诗句便增加了诗的韵味。既然是闻春未见春,就自然要去寻春、问春,于是引起了下面的诗句。“走傍寒梅访消息”,梅是无生命的,怎么能够拜访、叩问呢?这是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走”“访”二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不可待地走出房舍,到梅树下去探究春天归否的一片诗情。“昨夜东风入武昌”一句是写春归。人们常说:一夜暖风就染绿了柳梢头。这里“东风”之前冠以“昨夜”二字,意在形容久盼不归的春风,一夜之间就迅速而又静悄悄地来了。然而这还仅仅是表现时节骤然暗换的特点,并没有写出春归的气势来,所以“东风”之后再缀一“入”字,表明春风的到来是排挞而入的。这样就把春归的特点表现得维妙维肖了。可见诗人炼字炼句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陌头杨柳黄金色”一句是写早春的动人景象。全诗至此几经婉转方才暗暗点明诗人终于看到了“春还”这一层意思。“黄金色”是一种嫩嫩的鸭黄之色。春上柳梢,最初并不是绿色,那是因为细嫩的柳尖刚刚钻出,还没有饱受春光的沐浴,因而显得很幼稚,从远处看去便是一种朦胧的悦目的灿然金色。近人刘永济说:“景物之接于人无私也,而慧眼词人独能得其灵妙,……然景物自有精、粗之不同,而感人最深,必其精者。故当其由目入心之际,殆已加以拣择而遗其粗迹;及乎由心出手之时,不过自写吾心之照耳。”(《词论》)可见诗人写早春之色,不用“嫩绿”“新绿”等字,完全是出于细心观察又融进了自己喜悦之情所得。总观如上四句,诗人先写“闻道”,再写“走”“访”,直至东风荡入之后,方才写所见到的焕然春景,这全是紧扣“春还”二字娓娓写来,细如抽丝地再现了早春姗姗来迟的脚步儿声。 诗的后四句是邀请友人前来醉饮赏春。五六两句是全诗的承转机杼之句。“碧水浩浩云茫茫”是比兴用法,没有更多的意思,不过是用景语虚引而已。从而自然贯通到“美人不来空断肠”一句上来。既然春已回归,而美人未至,岂不辜负了一片融融春光!为此诗人才说他有“断肠”之恨。称友人为“美人”,亦不过是言思念之切,用这样戏谑俏皮的诗句寄给友人更见友情的亲密。“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是说自己已经预先将青山中一片石拂拭干净,只等友人来此痛饮一番。这两句写得尤为精采。诗人不直言说透“邀请”二字,而是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了一个动人的细节,便把邀请的殷切之情表达出来了,同时还含有共赏春光之意,这样便与前四句所婉转写出的盼春、迎春之意暗暗沟通了。古人作诗,结句大体不出景结、情结两法。本诗当属予情结。全诗结末一股按撩不住的赏春激情全从“连日醉壶觞”数字一涌而出,足以荡人心魄。 清代袁枚提倡诗要有“性灵”,他在《随园诗话》中曾说:“牡丹芍药,花之至富丽者也,剪彩为之,不如野蓼山葵矣。味欲其鲜,趣欲其真,人必知此而后可与论诗。”本诗之妙,即在于写阳春之气不落俗套。比如诗中“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就完全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话虽然说得通俗,但是新鲜活泼,全似从心里流出,饶有情致。又比如“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也一是出于一片真情。这就证明:只有情真,才有诗人自己的个性。
《念奴娇》。推荐。爱诗词网。念奴娇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代念奴娇原文洞庭春晚,旧传恐是,人间尤物。收拾瑶池倾国艳,来向朱栏一壁。透户龙香,隔帘莺语,料得肌如血。月妖真态,是谁教避人杰。酒罢归对寒窗,相留昨夜,应是梅花发。赋了高唐犹想像,不管孤灯明灭。半面难期,多情易感,愁点星星发。绕梁声在,为伊忘味三月。诗词问答问:念奴娇的作者是谁?答:辛弃疾问:念奴娇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问:念奴娇是什么体裁?答:词问:辛弃疾的名句有哪些?答:辛弃疾名句大全辛弃疾念奴娇书法欣赏念奴娇书法作品译文和注释译文洞庭春喝得比较者,洞庭湖的春天也来得者,旧时相传大概就这样,但确实人间物之绝美者。收拾瑶池的时候,把她从瑶池移到朱栏这边来的,是倾国仙姝。可以透出室外散发阵阵的香味,使黄莺隔帘而语,姑射仙子,玉此冰骨,洁白如雪,令人神移。月夜下的姿态,怎能不使狄仁杰避让?酒宴归来,对着寒窗,仿佛记起昨夜乘醉赏花,梅花应该正在开放。犹如楚襄王梦见巫山神女而使宋玉赋高唐一样,久久不能忘怀,不管灯的明亮或者熄灭,如此美好晤面恐难以后再难遇见了,然而多情之人易于伤感,以致为愁而鬓发斑白。犹如听了韩娥的歌声,舜的音乐,萦绕脑际,经久不忘,甚至达到食而不知其味的痴迷境地。注释念奴娇:词牌名,又名《酹江月》《大江东去》,双调一百字,前后阕各四仄韵,一韵到底,不甚拘平仄。洞庭春:又为酒名。这里也指洞庭的春天。尤物:旧称绝色女子。亦指物之绝美者。瑶池:神话中称西王母所住的地方。龙香:指龙涎香。人杰:当指狄仁杰。高唐:宋玉有《高唐赋》。难期:难以实现。星星发:斑白之发。绕梁声:即馀音绕梁。忘味三月:《论语·迷而》: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极言《韶》乐之美。诗文赏析这首词约作于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或二年。作者罢官,一直在带湖家中闲居,春天一个晚上独自饮酒微醉,闻见花香,思念故人,因此写下这首词。
柳公权是哪个朝代。推荐。爱诗词网。分类: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诗经古诗三百首宋词精选小学古诗初中古诗高中古诗小学文言文初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写景抒情写人咏物婉约思念送别爱情抒怀离别思乡生活爱国哲理女子写花边塞怀古古文观止友情怀人战争相思闺怨孤独忧国忧民感伤梅花田园叙事讽刺咏史怀古赞美体裁:词五律五绝七律七绝乐府楚辞散曲文言文五古五排七古杂言句四古联句七排六古贺新郎诗经·国风·郑风诗经·国风·邶风胡笳曲偈诗经·国风·召南诗经·小雅·鱼藻之什脱京口诗经·国风·唐风诗经·国风·周南满江红诗经·大雅·荡之什朝代: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代辽代金代元代明代清代作者:李白白居易陆游苏轼欧阳修王安石杨万里邵雍杜甫辛弃疾黄庭坚陶渊明陈与义李商隐范成大刘禹锡唐寅王维纳兰性德文天祥李煜张耒戴复古刘克庄曹操范仲淹晁补之叶绍翁高崇文李清照贺铸元好问王冕龚自珍苏辙乾隆秦观刘邦曹植嵇康袁宏道岑参贾岛蔡邕秦桧宋江柴望《柳公权》古诗文朝代:唐代,共收录4篇诗文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诗词问答问: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人?答:柳公权是唐代的人。问:柳公权的诗词作品有多少首?答:我们已收录 4 篇柳公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