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推荐。爱诗词网。扫荡残胡立帝畿,龙翔凤舞势崔嵬。 左环沧海天一带,右拥太行山万围。 戈戟九边雄绝塞,衣冠万国仰垂衣〔2〕。 太平人乐华胥世〔3〕,永保金瓯共日辉。这首诗,单夸我朝燕京建都之盛。说起燕都的形势,北倚雄关,南压区夏〔4〕,真乃金城天府,万年不拔之基。当先洪武爷扫荡胡尘,定鼎金陵,是为南京。到永乐爷从北平起兵靖难〔5〕,迁于燕都,是为北京。只因这一迁,把个苦寒地面,变作花锦世界。自永乐爷九传至于万历爷,此乃我朝第十一代的天子。……话中单表万历二十年间,日本国关白作乱〔6〕,侵犯朝鲜。朝鲜国王上表告急,天朝发兵泛海往救。有户部官奏准〔7〕:目今兵兴之际,粮饷未充,暂开纳粟入监之例〔8〕。原来纳粟入监的,有几般便宜:好读书,好科举,好中,结末来又有个小小前程结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倒不愿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学生。自开了这例,两京太学生各添至千人之外〔9〕。内中有一人,姓李名甲,字干先,浙江绍兴府人氏。父亲李布政所生三儿〔10〕,惟甲居长。自幼读书在庠〔11〕,未得登科,援例入于北雍。因在京坐监〔12〕,与同乡柳遇春监生同游教坊司院内〔13〕,与一个名姬相遇。那名姬姓杜名媺,排行第十,院中都称为杜十娘,生得: 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14〕。可怜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那杜十娘自十三岁破瓜,今一十九岁,七年之内,不知历过了多少公子王孙,一个个情迷意荡,破家荡产而不惜。院中传出四句口号来,道是: 坐中若有杜十娘,斗筲之量饮千觞; 院中若识杜老媺,千家粉面都如鬼。却说李公子,风流年少,未逢美色,自遇了杜十娘,喜出望外,把花柳情怀〔15〕,一担儿挑在他身上。那公子俊俏庞儿,温存性儿,又是撒漫的手儿〔16〕,帮衬的勤儿,与十娘一双两好,情投意合。十娘因见鸨儿贪财无义,久有从良之志;又见李公子忠厚志诚,甚有心向他。奈李公子惧怕老爷,不敢应承。虽则如此,两下情好愈密,朝欢暮乐,终日相守,如夫妇一般,海誓山盟,各无他志。真个: 恩深似海恩无底,义重如山义更高。再说杜妈妈女儿,被李公子占住,别的富家巨室,闻名上门,求一见而不可得。初时李公子撒漫用钱,大差大使,妈妈胁肩谄笑,奉承不暇。日往月来,不觉一年有馀,李公子囊箧渐渐空虚,手不应心,妈妈也就怠慢了。老布政在家闻知儿子嫖院,几遍写字来唤他回去。他迷恋十娘颜色,终日延挨。后来闻知老爷在家发怒,越不敢回。古人云:“以利相交者利尽而疏。”那杜十娘与李公子真情相好,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妈妈也几遍教女儿打发李甲出院,见女儿不统口,又几遍将言语触突李公子,要激怒他起身。公子性本温克,词气愈和。妈妈没奈何,日逐只将十娘叱骂道:“我们行户人家〔17〕,吃客穿客,前门送旧,后门迎新,门庭闹如火,钱帛堆成垛。自从那李甲在此,混帐一年有馀,莫说新客,连旧主顾都断了,分明接了个钟馗老〔18〕,连小鬼也没得上门。弄得老娘一家人家,有气无烟,成什么模样!”杜十娘被骂,耐性不住,便回答道:“那李公子不是空手上门的,也曾费过大钱来。”妈妈道:“彼一时,此一时。你只教他今日费些小钱儿,把与老娘办些柴米,养你两口也好。别人家养的女儿便是摇钱树,千生万活;偏我家晦气,养了个退财白虎〔19〕,开了大门,七件事般般都在老身心上。倒替你这小贱人白白养着穷汉,教我衣食从何处来?你对那穷汉说:有本事出几两银子与我,到得你跟了他去,我别讨个丫头过活却不好?”十娘道:“妈妈,这话是真是假?”妈妈晓得李甲囊无一钱,衣衫都典尽了,料他没处设法。便应道:“老娘从不说谎,当真哩。”十娘道:“娘,你要他许多银子?”妈妈道:“若是别人,千把银子也讨了,可怜那穷汉出不起,只要他三百两,我自去讨一个粉头代替〔20〕。只一件,须是三日内交付与我。左手交银,右手交人。若三日没有银时,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公子不公子,一顿孤拐,打那光棍出去。那时莫怪老身!”十娘道:“公子虽在客边乏钞,谅三百金还措办得来。只是三日忒近,限他十日便好。”妈妈想道:“这穷汉一双赤手,便限他一百日,他哪里来银子。没有银子,便铁皮包脸,料也无颜上门。那时重整家风,媺儿也没得话讲。”答应道:“看你面,便宽到十日。第十日没有银子,不干老娘之事。”十娘道:“若十日内无银,料他也无颜再见了。只怕有了三百两银子,妈妈又翻悔起来。”妈妈道:“老身年五十一岁了,又奉十斋〔21〕,怎敢说谎?不信时与你拍掌为定。若翻悔时,做猪做狗。” 从来海水斗难量,可笑虔婆意不良; 料定穷儒囊底竭,故将财礼难娇娘。是夜,十娘与公子在枕边,议及终身之事。公子道:“我非无此心。但教坊落籍〔22〕,其费甚多,非千金不可。我囊空如洗,如之奈何!”十娘道:“妾已与妈妈议定,只要三百金,但须十日内措办。郎君游资虽罄,然都中岂无亲友,可以借贷。倘得如数,妾身遂为君之所有,省受虔婆之气。”公子道:“亲友中为我留恋行院,都不相顾。明日只做束装起身,各家告辞,就开口假贷路费,凑聚将来,或可满得此数。”起身梳洗,别了十娘出门。十娘道:“用心作速,专听佳音。”公子道:“不须分付。”公子出了院门,来到三亲四友处,假说起身告别,众人倒也欢喜。后来叙到路费欠缺,意欲借贷。常言道:“说着钱,便无缘。”亲友们就不招架。他们也见得是,道李公子是风流浪子,迷恋烟花,年许不归,父亲都为他气坏在家。他今日斗然要回,未知真假。倘或说骗盘缠到手,又去还脂粉钱,父亲知道,将好意翻成恶意,始终只是一怪,不如辞了干净。便回道:“目今正值空乏,不能相济,惭愧!惭愧!”人人如此,个个皆然,并没有个慷慨丈夫,肯统口许他一十、二十两。李公子一连奔走了三日,分毫无获,又不敢回决十娘,权且含糊答应。到第四日又没想头,就羞回院中。平日间有了杜家,连下处也没有了〔23〕,今日就无处投宿。只得往同乡柳监生寓所借歇。柳遇春见公子愁容可掬,问其来历。公子将杜十娘愿嫁之情,备细说了。遇春摇首道:“未必,未必。那杜媺曲中第一名姬,要从良时,怕没有十斛明珠〔24〕,千金聘礼。那鸨儿如何只要三百两?想鸨儿怪你无钱使用,白白占住他的女儿,设计打发你出门。那妇人与你相处已久,又碍却面皮,不好明言。明知你手内空虚,故意将三百两卖个人情,跟你十日。若十日没有,你也不好上门。便上门时,他会说你笑你,落得一场亵渎,自然安身不牢,此乃烟花逐客之计。足下三思,休被其惑。据弟愚意,不如早早开交为上〔25〕。”公子听说,半晌无言,心中疑惑不定。遇春又道:“足下莫要错了主意。你若真个还乡,不多几两盘费,还有人搭救;若是要三百两时,莫说十日,就是十个月也难。如今的世情,那肯顾缓急二字的。那烟花也算定你没处告债,故意设法难你。”公子道:“仁兄所见良是。”口里虽如此说,心中割舍不下。依旧又往外边东央西告,只是夜里不进院门了。公子在柳监生寓中,一连住了三日,共是六日了。杜十娘连日不见公子进院,十分着紧,就叫小厮四儿街上去寻。四儿寻到大街,恰好遇见公子。四儿叫道:“李姐夫,娘在家里望你。”公子自觉无颜,回复道:“今日不得功夫,明日来罢。”四儿奉了十娘之命,一把扯住,死也不放。道:“娘叫咱寻你。是必同去走一遭。”李公子心上也牵挂着十娘,没奈何,只得随四儿进院。见了十娘,默默无言。十娘问道:“所谋之事如何?”公子眼中流下泪来。十娘道:“莫非人情淡薄,不能足三百之数么?”公子含泪而言,道出二句: “不信上山擒虎易,果然开口告人难。一连奔走六日,并无铢两〔26〕,一双空手,羞见芳卿,故此这几日不敢进院。今日承命呼唤,忍耻而来,非某不用心,实是世情如此。”十娘道:“此言休使虔婆知道。郎君今夜且住,妾别有商议。”十娘自备酒肴,与公子欢饮。睡至半夜,十娘对公子道:“郎君果不能办一钱耶?妾终身大事,当如何也?”公子只是流涕,不能答一语。渐渐五更天晓。十娘道:“妾所卧絮褥内藏有碎银一百五十两,此妾私蓄,郎君可持去。三百金,妾任其半,郎君亦谋其半,庶易为力。限只四日,万勿迟误。”十娘起身将褥付公子,公子惊喜过望。唤童儿持褥而去。径到柳遇春寓中,又把夜来之情与遇春说了。将褥拆开看时,絮中都裹着零碎银子,取出兑时果是一百五十两。遇春大惊道:“此妇真有心人也。既系真情,不可相负。吾当代为足下谋之。”公子道:“倘得玉成决不有负〔27〕。”当下柳遇春留李公子在寓,自出头各处去借贷。两日之内,凑足一百五十两交付公子道:“吾代为足下告债,非为足下,实怜杜十娘之情也。”李甲拿了三百两银子,喜从天降,笑逐颜开,欣欣然来见十娘,刚是第九日,还不足十日。十娘问道:“前日分毫难借,今日如何就有一百五十两?”公子将柳监生事情,又述了一遍。十娘以手加额道:“使吾二人得遂其愿者,柳君之力也。”两个欢天喜地,又在院中过了一晚。次日,十娘早起,对李甲道:“此银一交,便当随郎君去矣。舟车之类,合当预备。妾昨日于姊妹中借得白银二十两,郎君可收下为行资也。”公子正愁路费无出,但不敢开口,得银甚喜。说犹未了,鸨儿恰来敲门叫道:“媺儿,今日是第十日了。”公子闻叫,启户相延道:“承妈妈厚意,正欲相请。”便将银三百两放在桌上。鸨儿不料公子有银,默然变色,似有悔意。十娘道:“儿在妈妈家中八年,所致金帛,不下数千金矣。今日从良美事,又妈妈亲口所订,三百金不欠分毫,又不曾过期。倘若妈妈失信不许,郎君持银去,儿即刻自尽。恐那时人财两失,悔之无及也。”鸨儿无词以对,腹内筹画了半晌,只得取天平兑准了银子,说道:“事已如此,料留你不住了。只是你要去时,即今就去。平时穿戴衣饰之类,毫厘休想。”说罢,将公子和十娘推出房门,讨锁来就落了锁。此时九月天气。十娘才下床,尚未梳洗,随身旧衣,就拜了妈妈两拜。李公子也作了一揖。一夫一妇,离了虔婆大门。 鲤鱼脱却金钩去,摆尾摇头再不来。公子教十娘且住片时:“我去唤个小轿抬你,权往柳荣卿寓所去,再作道理。”十娘道:“院中诸姊妹平昔相厚,理宜话别。况前日又承他借贷路费,不可不一谢也。”乃同公子到各姊妹处谢别。姊妹中惟谢月朗、徐素素与杜家相近,尤与十娘亲厚。十娘先到谢月朗家。月朗见十娘秃髻旧衫,惊问其故。十娘备述来因。又引李甲相见。十娘指月朗道:“前日路资,是此位姐姐所贷,郎君可致谢。”李甲连连作揖。月朗便教十娘梳洗,一面去请徐素素来家相会。十娘梳洗已毕,谢、徐二美人各出所有,翠钿金钏,瑶簪玉珥,锦袖花裙,鸾带绣履,把杜十娘装扮得焕然一新,备酒作庆贺筵席。月朗让卧房与李甲杜媺二人过宿。次日,又大排筵席,遍请院中姊妹。凡十娘相厚者,无不毕集。都与他夫妇把盏称喜。吹弹歌舞,各逞其长,务要尽欢。直饮至夜分。十娘向众姊妹一一称谢。众姊妹道:“十姊为风流领袖,今从郎君去,我等相见无日。何日长行,姊妹们尚当奉送。”月朗道:“候有定期,小妹当来相报。但阿姊千里间关〔28〕,同郎君远去,囊箧箫条,曾无约束〔29〕,此乃吾等之事。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众姊妹各唯唯而散。是晚,公子和十娘仍宿谢家。至五鼓。十娘对公子道:“吾等此去,何处安身?郎君亦曾计议有定着否?”公子道:“老父盛怒之下,若知娶妓而归,必然加以不堪,反致相累。辗转寻思,尚未有万全之策。”十娘道:“父子天性,岂能终绝。既然仓猝难犯,不若与郎君于苏杭胜地,权作浮居,郎君先回,求亲友与尊大人面前劝解和顺,然后携妾于归〔30〕,彼此安妥。”公子道:“此言甚当。”次日,二人起身辞了谢月朗,暂往柳监生寓中,整顿行装。杜十娘见了柳遇春,倒身下拜,谢其周全之德:“异日我夫妇必当重报。”遇春慌忙答礼道:“十娘钟情所欢,不以贫窭易心,此乃女中豪杰。仆因风吹火,谅区区何足挂齿!”三人又饮了一日酒。次早,择了出行吉日,雇倩轿马停当〔31〕。十娘又遣童儿寄信,别谢月朗。临行之际,只见肩舆纷纷而至〔32〕,乃谢月朗与徐素素拉众姊妹来送行。月朗道:“十姊从郎君千里间关,囊中消索,吾等甚不能忘情。今合具薄赆〔33〕,十姊可检收,或长途空乏,亦可少助。”说罢,命从人挈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锁甚固,正不知什么东西在里面。十娘也不开看,也不推辞,但殷勤作谢而已。须臾,舆马齐集,仆夫催促起身。柳监生三杯别酒,和众美人送出崇文门外,各各垂泪而别。正是: 他日重逢难预必,此时分手最堪怜。再说公子同杜十娘行至潞河〔34〕,舍陆从舟,却好有瓜州差使船转回之便,讲定船钱,包了舱口。比及下船时,李公子囊中并无分文馀剩。你道杜十娘把二十两银子与公子,如何就没了?公子在院中嫖得衣衫蓝缕,银子到手,未免在解库中取赎几件穿着〔35〕,又制办了铺盖,剩来只够轿马之费。公子正当愁闷,十娘道:“郎君勿忧,众姊妹合赠,必有所济。”乃取钥开箱。公子在旁自觉惭愧,也不敢窥歔箱中虚实。只见十娘在箱中取出一个红绢袋来,掷于桌上道:“郎君可开看之。”公子提在手中,觉得沉重。启而观之,皆是白银,计数整五十两。十娘仍将箱子下锁,亦不言箱中更有何物。但对公子道:“承众姊妹高情,不惟途路不乏,即他日浮寓吴越间,亦可稍佐吾夫妻山水之费矣。”公子且惊且喜道:“若不遇恩卿,我李甲流落他乡,死无葬身之地矣!此情此德,白头不敢忘也。”自此每谈及往事,公子必感激流涕。十娘亦曲意抚慰,一路无话。不一日,行至瓜洲,大船停泊岸口,公子别雇了民船,安放行李。约明日侵晨,剪江而渡〔36〕。其时仲冬中旬,月明如水,公子和十娘坐于舟首。公子道:“自出都门,困守一舱之中,四顾有人,未得畅语。今日独据一舟,更无避忌。且已离塞北,初进江南,宜开怀畅饮,以舒向来抑郁之气,恩卿以为何如?”十娘道:“妾久疏谈笑,亦有此心,郎君言及,足见同志耳。”公子乃携酒具于船首,与十娘铺毡并坐,传杯交盏。饮至半酣,公子执巵对十娘道〔37〕:“恩卿妙音,六院推首。某相遇之初,每闻绝调,辄不禁神魂之飞动。心事多违,彼此郁郁,鸾鸣凤奏,久矣不闻。今清江明月,深夜无人,肯为我一歌否?”十娘兴亦勃发,遂开喉顿嗓,取扇按拍,呜呜咽咽,歌出元人施君美《拜月亭》杂剧上“状元执盏与婵娟”一曲,名《小桃红》。真个: 声飞霄汉云皆驻,响入深泉鱼出游。却说他舟有一少年,姓孙名富,字善赉,徽州新安人氏。家资巨万,积祖扬州种盐〔38〕。年方二十,也是南雍中朋友。生性风流,惯向青楼买笑〔39〕,红粉追欢,若嘲风弄月,倒是个轻薄的头儿。事有偶然,其夜亦泊舟瓜洲渡口,独酌无聊。忽听得歌声嘹亮,凤吟鸾吹,不足喻其美。起立船头,伫听半晌,方知声出邻舟。正欲相仿,音响倏已寂然。乃遣仆者潜窥踪迹,访于舟人。但晓得是李相公雇的船,并不知歌者来历。孙富想道:“此歌者必非良家,怎生得他一见?”辗转寻思,通宵不寐。挨至五更,忽闻江风大作。及晓,彤云密布,狂雪飞舞。怎见得,有诗为证: 千山云树灭,万径人踪绝;扁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40〕。因这风雪阻渡,舟不得开。孙富命艄公移船,泊于李家舟之旁。孙富貂帽狐裘,推窗假作看雪。值十娘梳洗方毕,纤纤玉手,揭起舟旁短帘,自泼盂中残水,粉容微露,却被孙富窥见了,果是国色天香。魂摇心荡,凝眸注目,等候再见一面,杳不可得。沉思久之,乃倚窗高吟高学士《梅花诗》二句〔41〕,道: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李甲听得邻舟吟诗,舒头出舱,看是何人。只因这一看,正中了孙富之计。孙富吟诗,正要引李公子出头,他好乘机攀话。当下慌忙举手,就问:“老兄尊姓何讳”?李公子叙了姓名乡贯,少不得也问那孙富。孙富也叙过了。又叙了些太学中的闲话,渐渐亲热。孙富便道:“风雪阻舟,乃天遣与尊兄相会,实小弟之幸也。舟次无聊〔42〕,欲同尊兄上岸,就酒肆中一酌,少领清诲〔43〕,万望不拒。”公子道:“萍水相逢,何当厚扰?”孙富道:“说那里话!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喝教艄公打跳〔44〕,童儿张伞,迎接公子过船,就于船头作揖。然后让公子先行,自己随后,各各登跳上涯。行不数步,就有个酒楼,二人上楼,拣一副洁净座头,靠窗而坐。酒保列上酒肴。孙富举杯相劝,二人赏雪饮酒。先说些斯文中套话,渐渐引入花柳之事。二人都是过来之人,志同道合,说得入港〔45〕,一发成相知了。孙富屏去左右,低低问道:“昨夜尊舟清歌者何人也?”李甲正要卖弄在行,遂实说道:“此乃北京名姬杜十娘。”孙富道:“既系曲中姊妹,何以归兄?”公子遂将初遇杜十娘,如何相好,后来如何要嫁,如何借银讨她,始末根由,各细述了一遍。孙富道:“兄携丽人而归,固是快事,但不知尊府中能相容否?”公子道:“贱室不足虑〔46〕。所虑者,老父性严,尚费踌躇耳。”孙富将机就机,便问道:“既是尊大人未必相容,兄所携丽人,何处安顿?亦曾通知丽人,共作计较否?”公子攒眉而答道:“此事曾与小妾议之。”孙富欣然问道:“尊宠必有妙策〔47〕。”公子道:“他意欲侨居苏杭,流连山水。使小弟先回,求亲友宛转于家君之前〔48〕。俟家君回嗔作喜,然后图归,高明以为何如?”孙富沉吟半晌,故作愀然之色,道:“小弟乍会之间,交浅言深,诚恐见怪。”公子道:“正赖高明指教,何必谦逊?”孙富道:“尊大人位居方面〔49〕,必严帷薄之嫌〔50〕,平时既怪兄游非礼之地,今日岂容兄娶不节之人?况且贤亲贵友,谁不迎合尊大人之意者?兄枉去求他,必然相拒。就有个不识时务的进言于尊大人之前,见尊大人意思不允,他就转口了。兄进不能和睦家庭,退无词以回复尊宠。即使留连山水,亦非长久之计。万一资斧困竭〔51〕,岂不进退两难!”公子自知手中只有五十金,此时费去大半,说到资斧困竭,进退两难,不觉点头道是。孙富又道:“小弟还有句心腹之谈,兄肯俯听否?”公子道:“承兄过爱,更求尽言。”孙富道:“疏不间亲,还是莫说罢。”公子道:“但说何妨。”孙富道:“自古道:‘妇人水性无常。’况烟花之辈,少真多假。他既系六院名姝,相识定满天下;或者南边原有旧约,借兄之力,挈带而来,以为他适之地。〔52〕”公子道:“这个恐未必然。”孙富道:“即不然,江南子弟,最工轻薄,兄留丽人独居,难保无逾墙钻穴之事〔53〕。若挈之同归,愈增尊大人之怒。为兄之计,未有善策。况父子天伦,必不可绝。若为妾而触父,因妓而弃家,海内必以兄为浮浪不经之人。异日妻不以为夫,弟不以为兄,同袍不以为友〔54〕,兄何以立于天地之间?兄今日不可不熟思也!”公子闻言,茫然自失,移席问计:“据高明之见,何以教我?”孙富道:“仆有一计,于兄甚便。只恐兄溺枕席之爱,未必能行,使仆空费词说耳!”公子道:“兄诚有良策,使弟再睹家园之乐,乃弟之恩人也。又何惮而不言耶?”孙富道:“兄飘零岁馀,严亲怀怒,闺阁离心,设身以处兄之地,诚寝食不安之时也。然尊大人所以怒兄者,不过为迷花恋柳,挥金如土,异日必为弃家荡产之人,不堪承继家业耳。兄今日空手而归,正触其怒。兄倘能割衽席之爱,见机而作,仆愿以千金相赠。兄得千金,以报尊大人,只说在京授馆〔55〕,并不曾浪费分毫,尊大人必然相信。从此家庭和睦,当无间言〔56〕。须臾之间,转祸为福。兄请三思,仆非贪丽人之色,实为兄效忠于万一也!”李甲原是没主意的人,本心惧怕老子,被孙富一席话,说透胸中之疑,起身作揖道:“闻兄大教,顿开茅塞。但小妾千里相从,义难顿绝,容归与商之。得其心肯,当奉复耳。”孙富道:“说话之间,宜放婉曲。彼既忠心为兄,必不忍使兄父子分离,定然玉成兄还乡之事矣。”二人饮了一回酒,风停雪止,天色已晚。孙富教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正是: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却说杜十娘在舟中,摆设酒果,欲与公子小酌,竟日未回,挑灯以待。公子下船,十娘起迎。见公子颜色匆匆,似有不乐之意,乃满斟热酒劝之。公子摇首不饮,一言不发,竟自床上睡了。十娘心中不悦,乃收拾杯盘,为公子解衣就枕问道:“今日有何见闻,而怀抱郁郁如此?”公子叹息而已,终不启口。问了三四次,公子已睡去了。十娘委决不下,坐于床头而不能寐。到夜半,公子醒来,又叹一口气。十娘道:“郎君有何难言之事,频频叹息?”公子拥被而起,欲言不语者几次,扑簌簌掉下泪来。十娘抱持公子于怀间,软言抚慰道:“妾与郎君情好,已及二载,千辛万苦,历尽艰难,得有今日。然相从数千里,未曾哀戚。今将渡江,方图百年欢笑,如何反起悲伤,必有其故。夫妇之间,死生相共,有事尽可商量,万勿讳也。”公子再四被逼不过,只得含泪而言道:“仆天涯穷困,蒙恩卿不弃,委曲相从,诚乃莫大之德也。但反复思之,老父位居方面,拘于礼法,况素性方严,恐添嗔怒,必加黜逐〔57〕。你我流荡,将何底止?夫妇之欢难保,父子之伦又绝。日间蒙新安孙友邀饮,为我筹及此事,寸心如割。”十娘大惊道:“郎君意将如何?”公子道:“仆事内之人,当局而迷。孙友为我画一计颇善,但恐恩卿不从耳!”十娘道:“孙友者何人?计如果善,何不可从?”公子道:“孙友名富,新安盐商,少年风流之士也。夜间闻子清歌,因而问及。仆告以来历,并谈及难归之故,渠意欲以千金聘汝。我得千金,可借口以见吾父母;而恩卿亦得所天。但情不能舍,是以悲泣。”说罢,泪如雨下。十娘放开两手,冷笑一声道:“为郎君画此计者,此人乃大英雄也。郎君千金之资,既得恢复,而妾归他姓,又不致为行李之累,发乎情,止乎礼,诚两便之策也。那千金在哪里?”公子收泪道:“未得恩卿之诺,金尚留彼处,未曾过手。”十娘道:“明早快快应承了他,不可错过机会。但千金重事,须得兑足交付郎君之手,妾始过舟,勿为贾竖子所欺〔58〕。”时已四鼓,十娘即起身挑灯梳洗道:“今日之妆,乃迎新送旧,非比寻常。”于是脂粉香泽,用意修饰,花钿绣袄,极其华艳,香风拂拂,光采照人。装束方完,天色已晓。孙富差家童到船头候信。十娘微窥公子,欣欣似有喜色,乃催公子快去回话,及早兑足银子。公子亲到孙富船中,回复依允。孙富道:“兑银易事,须得丽人妆台为信。”公子又回复了十娘,十娘即指描金文具道:“可便抬去。”孙富喜甚,即将白银一千两,送到公子船中。十娘亲自检看,足色足数,分毫无爽。乃手把船舷,以手招孙富。孙富一见,魂不附体。十娘启朱唇,开皓齿道:“方才箱子可暂发来,内有李郎路引一纸〔59〕,可检还之也。”孙富视十娘已为瓮中之鳖,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安放船头之上。十娘取钥开锁,内皆抽屉小箱。十娘叫公子抽第一层来看,只见翠羽明珰〔60〕,瑶簪宝珥〔61〕,充牣于中〔62〕,约值数百金。十娘遽投之江中。李甲与孙富及两船之人,无不惊诧。又命公子再抽一箱,乃玉箫金管;又抽一箱,尽古玉紫金玩器,约值数千金。十娘尽投之于大江中。岸上之人,观者如堵。齐声道:“可惜可惜!”正不知什么缘故。最后又抽一箱,箱中复有一匣。开匣视之,夜明之珠,约有盈把。其他祖母绿、猫儿眼,诸般异宝,目所未睹,莫能定其价之多少。众人齐声喝采,喧声如雷。十娘又欲投之于江。李甲不觉大悔,抱持十娘恸哭,那孙富也来劝解。十娘推开公子在一边,向孙富骂道:“我与李郎备尝艰苦,不是容易到此,汝以奸淫之意,巧为谗说,一旦破人姻缘,断人恩爱,乃我之仇人。我死而有知,必当诉之神明,尚妄想枕席之欢乎!”又对李甲道:“妾风尘数年,私有所积,本为终身之计。自遇郎君,山盟海誓,白首不渝。前出都之际,假托众姊妹相赠,箱中韫藏百宝,不下万金。将润色郎君之装,归见父母,或怜妾有心,收佐中馈〔63〕,得终委托,生死无憾。谁知郎君相信不深,惑于浮议,中道见弃,负妾一片真心。今日当众目之前,开箱出视,使郎君知区区千金,未为难事。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命之不辰〔64〕,风尘困瘁,甫得脱离,又遭弃捐。今众人各有耳目,共作证明,妾不负郎君,郎君自负妾耳!”于是众人聚观者无不流涕,都唾骂李公子负心薄幸。公子又羞又苦,且悔且泣,方欲向十娘谢罪。十娘抱持宝匣,向江中一跳。众人急呼捞救。但见云暗江心,波涛滚滚,杳无踪影。可惜一个如花似玉的名姬,一旦葬于江鱼之腹。 三魂渺渺归水府,七魄悠悠人冥途当时旁观之人,皆咬牙切齿,争欲拳殴李甲和那孙富。慌得李孙二人,手足无措,急叫开船,分途遁去。李甲在舟中,看了千金,转忆十娘,终日愧悔,郁成狂疾,终身不痊。孙富自那日受惊,得病卧床月余,终日见杜十娘在旁诟骂,奄奄而逝。人以为江中之报也。却说柳遇春在京坐监完满,束装回乡停舟瓜步〔65〕。偶临江净脸,失坠铜盆于水,觅渔人打捞。及至捞起,乃是个小匣儿。遇春启匣观看,内皆明珠异宝无价之珍。遇春厚赏渔人,留于床头把玩。是夜梦见江中一女子,凌波而来,视之,乃杜十娘也。近前万福,诉以李郎薄幸之事。又道:“向家承君慷慨,以一百五十金相助,本意息肩之后〔66〕,徐图报答。不意事无终始;然每怀盛情,悒悒未忘。早间曾以小匣托渔人奉致,聊表寸心,从此不复相见矣。”言讫,猛然惊醒,方知十娘已死,叹息累日。后人评论此事,以为孙富谋夺美色,轻掷千金,固非良士;李甲不识杜十娘一片苦心,碌碌蠢才,无足道者。独谓杜十娘千古女侠,岂不能觅一佳侣,共跨秦楼之凤〔67〕,乃错认李公子,明珠美玉,投于盲人,以致恩变为仇,万种恩情,化为流水,深可惜也!有诗叹云: 不会风流莫妄谈,单单情字费人参, 若将情字能参透,唤作风流也不惭。〔1〕本篇选自冯梦龙所辑之《警世通言》,记叙的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一个真实故事。早于冯梦龙的宋幼清《九籥集》卷五有记述,题名《负情侬传》,是一篇文言传奇,其他笔记也有记述。本篇是根据这些材料按话本的体裁改写的。冯梦龙(公元1574~1646),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别署顾曲散人,苏州人。科场屡试不第,五十多岁才补贡生,后任福建寿宁知县,明末参加抗清活动,于顺治三年病逝。他是明末通俗文学家,曾编辑短篇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简称“三言”),增补长篇小说《平妖传》,改编长篇小说《新列国志》,收集整理出版民歌《桂枝儿》、《山歌》,创作戏曲《双雄记》、《万事足》,创作散曲集《太霞新奏》、笔记《古今谈概》等,其中以“三言”的影响最大,推动了话本小说的传播和拟话本的创作。〔2〕垂衣: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3〕华胥:古代寓言中的理想国。见《列子·黄帝》:“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耆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4〕区夏,诸夏之地,指黄河流域。〔5〕靖难:本义为平定祸乱,这里指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打着“靖难”的旗号率兵南下,夺取了其侄建文皇帝的皇位。这实际是一次军事政变。〔6〕关白作乱:关白是日本国宰相之称,万历二十年日本宰相丰臣秀吉派兵进攻朝鲜,朝鲜向中国求救。〔7〕户部:中央六大部之一,主管全国财粮赋税。〔8〕纳粟入监:捐粮(或折银子)入国子监读书。监,国子监,约相当于国家设立的大学。明代监生就有做官的资格。〔9〕两京太学生:北京、南京国子监监生。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定南京为陪都,同样设立一套中央机构。两京的国子监(太学),南京的称南雍,北京的称北雍。〔10〕布政:布政使,一省的行政长官。〔11〕庠:府、县级的学校。〔12〕坐监:在国子监读书。〔13〕教坊司:原为官立的主管音乐舞蹈演出和歌舞专业人员培训的机关。后来培养歌舞妓的地方,也称教坊司。〔14〕白家樊素:白居易家的歌女。〔15〕花柳情怀:旧时代涉足歌舞妓院称寻花问柳。〔16〕撒漫的手儿:指随便挥霍金钱之人。〔17〕行户人家:妓院的代称。〔18〕钟馗老:即钟馗。传说钟馗为人正直,屡试不第,死后为神,专捉小鬼,小鬼都怕他。〔19〕白虎:星宿名。迷信传说中的恶煞,遇之使人晦气。〔20〕粉头:妓女的别称。〔21〕十斋:一种念佛吃素的斋戒规则。〔22〕落籍:在妓女名册上除名。〔23〕下处:下榻之处。〔24〕斛(hu):量词,五斗为一斛。〔25〕开交:分手。〔26〕铢两:指极微少的数目。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27〕玉成:帮助完成好事。〔28〕间关:指路途遥远曲折。〔29〕曾无约束:没有捆扎的东西。〔30〕于归:女子出嫁。〔31〕雇倩:雇请。〔32〕肩舆:轿子。〔33〕赆(jin):离别时赠送的财物。〔34〕潞河:北京通县大通河北端,此处设有由水路南下登船的码头。〔35〕解库:典当铺。〔36〕剪江而渡:横渡长江。瓜洲在今扬州市南,是运河入江之口,故由此渡江南下。〔37〕卮(zhi):酒杯。〔38〕积祖:历代。种盐:经营盐业。〔39〕青楼:妓院的别称。〔40〕“千山”四句:对柳宗元《江雪》诗的第一、三句有改动,原句应为“千山鸟飞绝”、“孤舟蓑笠翁”。〔41〕高学士:指明初诗人高启。〔42〕舟次:船停泊。〔43〕少领清诲:稍为领教高雅的教诲。〔44〕打跳:搭跳板。〔45〕入港:投契。〔46〕贱室:对自己妻子的谦称。〔47〕尊宠:对别人姬妾的尊称。〔48〕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49〕位居方面:指担任一个地方的军政长官。李甲之父是布政使,为省的行政长官,故称。〔50〕“必严”句:意为一定不会允许不洁的女人进家以免玷污家族名声。帷薄,帐幕和帘子,指内室。〔51〕资斧:货财器用,指日常生活费用。〔52〕适:嫁。〔53〕逾墙钻穴:指偷情、通奸一类的事。〔54〕同袍:泛指朋友、同年、同事。〔55〕授馆:教书。〔56〕间言:闲话。〔57〕黜逐:驱逐。〔58〕贾竖子:做买卖的小子。〔59〕路引:路途通行证明文件。〔60〕翠羽明珰:翡翠的头饰,透明的耳珠。〔61〕瑶簪宝珥:美玉的发簪和耳坠。〔62〕牣:满。〔63〕收佐中馈:即接纳以妾的身份帮助正妻管家务。古代妻子主中馈(掌管家务)。〔64〕不辰:生不逢时。〔65〕瓜步:瓜洲渡口(亦作瓜步镇)。〔66〕息肩:指安定下来。〔67〕“共跨”句:比喻夫妻和美的生活。据《列仙传》,秦穆公女,名弄玉,与丈夫萧史婚姻美满,萧史善吹箫,一夕吹箫召来凤鸟,二人共乘升天而去。不幸沦落风尘的杜十娘,处于被欺凌、被侮辱的社会下层,向往着人生自由幸福的真实的爱情。她在烟花岁月中一直作投入新生活的打算,悄悄积蓄金银珠宝首饰,为跳出火坑作准备。她的要求并不高,不惜为真心相爱的人作妾,委托终身,像普通人一样白头到老。她对书生李甲能否寄托终身,是经过慎重思考检验的,但结果李甲还是以一千两身价银子出卖了她。极度的伤心和灰心,使她怀抱价值万金的珠宝投入滔滔大江,不愿用万金再买回“爱情”。她的决绝是理想和爱情的破灭。李甲并不是本质极坏的人,他对十娘的爱情并不虚假,他迷恋过,也苦苦追求过,但是他摆脱不掉世家子弟的劣根性:软弱、自私、无主见、缺乏谋生能力,依赖和惧怕封建家长。封建宗法的权威,孙富的蛊惑和金钱利诱,终于使他背叛了爱情。小说批判了李甲、孙富的个人品质,也着重反映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社会的娼妓制度、封建婚姻制度和门第观念、世俗偏见和市侩势力对一名无辜女性的摧残。小说所描写的其他人物也栩栩如生,每个人物的出现都给小说带来新内容,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小说通过人物自身的活动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叙述明快晓畅而生动,时而引用诗词,雅俗共赏,是明代拟话本中的传世名篇。
【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出处】唐·杜甫《登高》。【意思】秋日天高气爽,秋风萧萧,峡谷中不时传来猿猴的长声啸叫,江水的小洲,水清沙白,鸟儿在上面不住地回旋飞翔。【点评】意象组合颇密,对偶自然入妙。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句中自对,加之首句末字又用平声,因而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曰:“起手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法奇变。”明胡应鳞《诗薮》内编卷五:“对起则杜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实为绝妙。此诗自当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律第一也。”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一三:“八句皆对,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法奇变。”【鉴赏】天高气爽,猎猎秋风,峡中不断传来猿充满哀愁的鸣叫声。在江中的小洲上,水清而沙白,鸟儿不住回旋地飞翔。诗句出句、对句对仗工整,而且还巧妙运用句中对。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非常精妙。巫峡多猿,和着风声,猿的鸣叫声也就尤其哀愁,因此猿的哀叫声,也容易触发诗人内心的忧郁情绪。诗歌以“猿啸哀”三字,奠定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全诗】《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鉴赏】这是大历二年(767)杜甫流寓夔州时重九登高所写的一首非常出色的抒情诗。诗的前两联重在写景,而景中有情。首联用风急、天高、猿声悲哀与渚清、沙白、飞鸟低徊六种意象,绘出六幅暮秋画面,透出诗人凄恻、苍凉的情怀。颔联从大处着笔,进一步表现夔州暮秋的典型特色。承上“风急”,故落木萧萧,江流滚滚。“萧萧”状落叶之声,已写出秋声之肃杀,再着“无边”二字,更见落木飒飒、一望无垠的浩大声势;“滚滚”状江波之势,已写出长江之雄迈,再着“不尽”二字,更见长江源远流长、江涛滚滚扑面而来的磅礴气势。二句融情于景,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莫酬的阔大而悲壮的心怀。后两联笔势一转,重在写登高之感触,而情中有景。颈联运用层递手法,一句三层,把万里作客悲秋和百年病中独自登临的独特感受,抒写得深沉而激愤,意象组合非常细密,诚如罗大经《鹤林玉露》所评:“万里,地辽远也。悲秋,时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意繁语简,文浅旨深,显得凝重、老成、深沉。尾联分承颈联,“常作客”则“艰难”备尝,“多病”则“潦倒”日甚,因之白发日添,酒杯难举,寥寥十余字,竟有如许曲折层次,意境细密,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全诗意在笔先,神余象外,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从不一语道破,但每种意象无不饱含着诗人对国家和身世的酸辛和愤悱,渗透着诗人伤时忧国的心情。诗人以带有浓厚忧郁色彩的意象群和细密紧凑的组合方式,构成了自己独特的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风急天高猿啸哀。推荐。爱诗词网。【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出处】唐·杜甫《登高》。【意思】秋日天高气爽,秋风萧萧,峡谷中不时传来猿猴的长声啸叫,江水的小洲,水清沙白,鸟儿在上面不住地回旋飞翔。【点评】意象组合颇密,对偶自然入妙。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句中自对,加之首句末字又用平声,因而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曰:“起手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法奇变。”明胡应鳞《诗薮》内编卷五:“对起则杜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实为绝妙。此诗自当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律第一也。”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一三:“八句皆对,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法奇变。”【鉴赏】天高气爽,猎猎秋风,峡中不断传来猿充满哀愁的鸣叫声。在江中的小洲上,水清而沙白,鸟儿不住回旋地飞翔。诗句出句、对句对仗工整,而且还巧妙运用句中对。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非常精妙。巫峡多猿,和着风声,猿的鸣叫声也就尤其哀愁,因此猿的哀叫声,也容易触发诗人内心的忧郁情绪。诗歌以“猿啸哀”三字,奠定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全诗】《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鉴赏】这是大历二年(767)杜甫流寓夔州时重九登高所写的一首非常出色的抒情诗。诗的前两联重在写景,而景中有情。首联用风急、天高、猿声悲哀与渚清、沙白、飞鸟低徊六种意象,绘出六幅暮秋画面,透出诗人凄恻、苍凉的情怀。颔联从大处着笔,进一步表现夔州暮秋的典型特色。承上“风急”,故落木萧萧,江流滚滚。“萧萧”状落叶之声,已写出秋声之肃杀,再着“无边”二字,更见落木飒飒、一望无垠的浩大声势;“滚滚”状江波之势,已写出长江之雄迈,再着“不尽”二字,更见长江源远流长、江涛滚滚扑面而来的磅礴气势。二句融情于景,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莫酬的阔大而悲壮的心怀。后两联笔势一转,重在写登高之感触,而情中有景。颈联运用层递手法,一句三层,把万里作客悲秋和百年病中独自登临的独特感受,抒写得深沉而激愤,意象组合非常细密,诚如罗大经《鹤林玉露》所评:“万里,地辽远也。悲秋,时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意繁语简,文浅旨深,显得凝重、老成、深沉。尾联分承颈联,“常作客”则“艰难”备尝,“多病”则“潦倒”日甚,因之白发日添,酒杯难举,寥寥十余字,竟有如许曲折层次,意境细密,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全诗意在笔先,神余象外,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从不一语道破,但每种意象无不饱含着诗人对国家和身世的酸辛和愤悱,渗透着诗人伤时忧国的心情。诗人以带有浓厚忧郁色彩的意象群和细密紧凑的组合方式,构成了自己独特的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为了报答知己,不惜牺牲生命。语出《战国策·赵策一》。
春秋时期,晋国有位侠士名叫豫让。他先后投奔大贵族范氏和中行氏,可这两人都不重用他,只把他当作一般的食客看待。于是豫让离开他们,来到另一个贵族智伯那里。智伯很尊敬、宠信豫让,以上宾的礼遇对待他。这使豫让非常感激,暗暗下决心报答智伯。后来晋国贵族赵襄子联合韩、魏两国打败智伯,并杀死了他。智伯的亲信党羽四下逃散,豫让也逃到深山里躲避。
士为知己者死。推荐。爱诗词网。为了报答知己,不惜牺牲生命。语出《战国策·赵策一》。春秋时期,晋国有位侠士名叫豫让。他先后投奔大贵族范氏和中行氏,可这两人都不重用他,只把他当作一般的食客看待。于是豫让离开他们,来到另一个贵族智伯那里。智伯很尊敬、宠信豫让,以上宾的礼遇对待他。这使豫让非常感激,暗暗下决心报答智伯。后来晋国贵族赵襄子联合韩、魏两国打败智伯,并杀死了他。智伯的亲信党羽四下逃散,豫让也逃到深山里躲避。豫让在深山中过了几个月,感到风声不那么紧了,就打算出山替智伯报仇。他自言自语地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智伯了解我,信任我,我一定替他报仇而死!”于是,豫让改名换姓,装扮成一个泥瓦匠来到赵襄子宫中,为赵襄子粉刷厕所墙壁。他怀中揣着一把匕首,准备伺机刺杀赵襄子。结果事情败露,豫让被抓了起来,赵襄子念他忠于主子,是个义士,放走了他。后来豫让再次行刺,又被赵襄子抓住,杀掉了。后来,人们用“士为知己者死”比喻大丈夫甘愿为知己献出生命,也比喻人才甘为知人善任者效力。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推荐。爱诗词网。孔子曰:“智者乐①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二十三)注释①乐:喜欢。【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流动、善变的水,仁德的人喜欢稳定、持重的山。”感悟智者以才智治世、以变应变,如流水流动不已,因而喜欢水;仁者安于仁义,如山之岿然不动,以不变应万变,因而喜欢山。这句话后来还衍生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语。
秋思 张籍。推荐。爱诗词网。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宋玉这样结合凄凉的秋景,抒述个人弃家远行的心情,被称为千古言秋之祖。从此,秋意与羁旅结下了不解之缘。张籍祖籍吴郡(苏州市),移居和州(安徽和县),后来在长安做官。《秋思》抒发了客居洛阳思念家人的深挚感情。首句写出客居之地和时令。一个“见”字,写异乡物候变化引起的心灵震颤。正是所谓“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次句紧承“见秋风”,写因感触而产生的心理内容:欲作家书,意念重重,难以下笔。至于家书中写了什么,没有说,也不必说,正见出删芜的功夫。三、四句转出新的境界:一种内心疑虑,一个拆封动作。“复”、“又”二字紧相照应,把内心的疑虑回旋、不能释然与封信动作的终结又反而拆开关锁在一起。如果只是一己的意念与动作,也属平常,妙在中间插入“行人”,即使送信人马上要出发,也顾不得了。元人杨载《诗法家数》说:“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于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秋思》的起句正是平直叙起,第二句从容承接,第三句翻转变化,波澜迭起,出人意料,第四句顺势将第三句内在心理延展为外在行动。后面两句潮头倒卷,回扣重叠前面一、二句萌生的感情,前后形成婉曲回环的结构形态,强化了也深化了所要表达的内容。在张籍的绝句中,这首是评论家目光集中的热点,大多把它与岑参的《逢入京使》相比。岑诗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汝询说:“文昌叙情最切,此诗堪与‘马上相逢’颉颃。”沈德潜也说:“亦复人人胸臆语,与“马上相逢无纸笔’一首同妙。”客居独处,思家念亲,人皆有之,只要表达得真切,就会引起共鸣。这固然是一个原因,但仅止于真切,未必动人,还得作更进一步思考。《秋思》除过真切地道出了“人人胸臆语”之外,最主要的是捕捉了一个外在的动态细节,恰到好处地展示了内在感情的运动;或者说是把内在感情的运动恰到好处地转化为外在的一个动态细节。所谓运动或动态,就是从这一心理或动作到另一心理或动作的转变。诗人抓住了这瞬间的内、外运动。难怪雕塑大师罗丹要这样教导青年艺术家:“塑造的时候,千万不要在平面上,而是要在起伏上思考。”“起伏”不正是表现生命和感情的动态吗?这诗前面两句的静态陈述,也为后面的动态展示作了反衬,使其更为鲜明突出。
杞人忧天文言文。推荐。爱诗词网。《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②,身亡所寄③,废寝食④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⑤,曰:“天,积气⑥耳⑦,亡处亡气。若屈伸⑧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⑨,奈何⑩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11)积气,日、月、星宿(12),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13)坠,亦不能有所中伤(14)。”其人曰:“奈地坏何(15)?”晓之者曰:“地,积块(16)耳,充塞四虚(17),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18),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19)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注释】①选自《列子·天瑞》。《列子》,相传战国列御寇著,今存《列子》是东晋张湛所辑,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杞(qǐ),即杞国,公元前11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公元前445年被楚国灭。②〔崩坠〕崩塌陷落。③〔身亡所寄〕自己没有可以生存的地方。亡,即“无”,没有。下文“亡”同。寄,依附。④〔废寝食〕睡不着吃不下。⑤〔因往晓之〕于是去劝导他。因,于是,就。晓之,使他明白。⑥〔积气〕积聚的气体。⑦〔耳〕罢了。⑧〔屈伸〕弯曲与伸展,这里指人的四肢活动。⑨〔行止〕行动,活动。⑩〔奈何〕为什么。(11)〔果〕果真。(12)〔星宿〕星星。(13)〔只使〕即使。(14)〔中(zhòng)伤〕击中受伤。(15)〔奈地坏何〕地陷落下去了怎么办?(16)〔积块〕堆积的土块。(17)〔充塞四虚〕充满了四处。四虚,四处,到处。(18)〔躇(chú)步跐(cǐ)蹈〕踩,踏。(19)〔舍然〕放心的样子。【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地会崩塌,自己没有可以生存的地方,于是睡不着吃不下。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劝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是没有空气的。你的举止呼吸,整天都在空气中进行,为什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人说:“天果真是积聚的气体,那么太阳、月亮、星星就不会掉下来吗?”劝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星星也是空气中发光的气体,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到谁。”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了怎么办?”劝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它填满了四处,没有哪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的行走,整天都在地上进行,为什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于是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开心,劝导他的人也放下心来很开心。字数:1046知识来源:何小宛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292-293页.
未选择的路。推荐。爱诗词网。两条路在黄色的树丛里叉开,可惜我不能走两条路。我这个过客久久徘徊,极目望去,一条路在远处,蜿蜒地进入丛林榛芜;我向另一条路望去,同样平坦,也许它更值得行走,因为它长满茸茸绿草,等待人们的踏践;虽然它也已纷乱行人在这里过往驰骤。那天清晨,两条路上覆满落叶,没有脚步把它们踏碎。呵,另一天我将从第一条路跨越!虽然我知道条条路相接,我仍怀疑是否能循原路返回。今后我将把这件事向人们宣告一面深深叹息:树丛中有两股岔道,而我走的那条路行人稀少这就造成了一切差异。这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写于1915年,自问世以来,广为流传,成为美国诗歌中的名篇。诗人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两条路在黄色的树丛中叉开,一条路蜿蜒地进入丛林榛芜;一条路长满茸茸的绿草。作为过客的“我”在岔路前犹豫、徘徊,因为两条路虽然风格不同,但都美丽、平坦、覆满落叶,以同样的魅力吸引着我,等待着踏践,而“我”只能选择其一。如果仅仅是两条路的选择,诗人也不需踌躇再三,在这里“路”有更深的含义,它象征着人生的旅途,诗人面临的是人生道路的选择,难怪他难以举足。因为无论这种选择是明智还是糊涂,我们都不能回到原来的岔路重新开始。这首诗揭示了人的一个根本问题——选择。弗罗斯特避免直言这两条路代表着什么,对选择的具体内容没有任何暗示,诗人所要阐明的仅仅是选择本身。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在进行选择时的心态,这个人是弗罗斯特,也是我们。选择是人生经验中的一个方面,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选择,人生就是由无数次选择组成的。同一时刻同样的机遇,我们只能选择其一。当我们沿着自己选定的道路前行时,常常会对那条未选择的路怀着深深的眷恋,如果走那条路又会怎样?也许更奇伟、瑰丽,也许更平凡、黯淡,不管怎样,我们都无法去实践,它成为一个永远难圆的梦。选择的存在决定了生活中具有现实性和可能性两个方面。当一种选择成为现实,必然伴随着另一种可能,它们无法互换,因为我们不能返回选择的起点。这是人生无法解决、无法摆脱的深层悲剧,所以,作者要发出无奈的“深深叹息”。选择造成无法弥补的差异,幸运与不幸,快乐与悲哀,希望与渺茫,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人生。诗人用了象征的手法,通过直觉和戏剧性来传达诗中的哲理,以个别反映一般,以小见大,以近寓远。清新的诗句后面,是诗人对人生深层的思索和叹息。反复阅读,我们可以领会其中的哲理,得到智慧的启迪。
山园小梅。推荐。爱诗词网。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原诗今译】百花凋残,唯寒梅开得俏丽鲜艳,小园的风光呵,一时全被她独占。清浅的水里横斜着她疏疏的倩影,朦胧的月光下飘着她浓浓的香馨,冬鸟从空中飞下先向她示以青睐,粉蝶如知道她也定然会掉魂失魄。朋友,我有幸低吟轻唱和你亲近,真是胜过那隆宴上的檀板和金樽。【鉴赏提示】在冰封雪舞的隆冬,当百花凋零的时候,梅花昂首怒放,以其高洁的情操和不屈的性格,赢得古今诗人的礼赞。在千百首咏梅诗词中,林逋这首七律高标独出,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首联就直接抒发诗人对梅花的礼赞之情。当“众芳摇落”时,梅花却“独暄妍”。这就在鲜明的对比中,突现出梅花坚强的性格。而“占尽风情向小园”一句则在环境的烘托中,映现出梅花高标的风韵。一个“独”字,一个“尽”字,融入了诗人强烈的感情色彩。最堪称道的是颔联。诗人具体描绘梅花“独暄妍”时“占尽风情”的情景。“疏影横斜水清浅”,以一枝斜出的水边照影,映现梅枝的疏秀清瘦。“暗香浮动月黄昏”,以若明若暗的朦胧月色,烘托梅花香气的清幽淡远。在这静谧的境界中,朦胧的月色里,映现出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香,简直把梅花的冰清玉洁、幽独娴静、神清骨秀写尽了,故前人以为深得梅花之魂。以至于“暗香”、“疏影”成为梅花的代名词。南宋姜夔咏梅的两首著名的自度曲,即以《暗香》《疏影》为调名。诗人在对梅花本身作了这样精彩的描绘后,再于颈联中描绘“小园”中的环境,突现梅花的魅力。“霜禽欲下先偷眼”,极写飞鸟爱梅之甚,在将要飞下时先迫不及待地偷看梅花几眼,则梅花气质风韵的吸引力,自可想见了。“粉蝶如知合断魂”,则用设想之词,写粉蝶因爱梅花而至于销魂,从而把梅花的可爱、可亲、可敬夸张到了极点。能说这只是表现“霜禽”“粉蝶”对梅花的喜爱么!此中分明流露出诗人对梅花的深厚感情。林逋终身不娶,有“妻梅”之称,这感情还不深么!诗人因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已不能自已,尾联便直抒胸臆:“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檀板与金樽的热闹繁华自与梅花无缘,只有低声的吟诵才与梅花的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相映生辉。从而将诗人“神清骨冷无尘俗”(苏轼《书林逋诗后》)的性格,生动地映现出来,也使物与我、情与景、主观与客观浑然而融为一体。陈与义在《和张矩臣水墨梅》诗中称赞这首诗道:“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认为林逋把唐代齐已《早梅》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都压倒了。这首诗正是以精致的形象描绘,拟人传神的环境烘托,以及情景交融的意境,而成为千古咏梅绝唱,林逋也以咏梅而独步诗坛。
【诗句】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处】唐·王昌龄《出塞》。【意思】假若卫青、李广那样的名将还在,边军有着杰出的统帅,必教胡马不敢南侵,定使阴山固若金汤。【全诗】《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注释】①但使:只要。②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匈奴人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今内蒙古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题解】这是一首边塞诗歌中的名篇,主要内容是感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具体含义历来争议颇多,明代李攀龙、清代沈德潜都有自己的见解。此句以互文的形式歌咏边塞的天地,依然是可爱的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可至今依旧战事频仍。二句写征人未还,也有穿越时空的历史感,诗人所看到的,不是一时一地的出塞将士远去不回,而是千百年来,绵延不断的热血男儿悲壮而惨烈的出征场面。有了第一句的时间背景,第二句诗词也就有了更加深厚的历史沧桑感。三四句借用汉时“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写出普通老百姓对于良将的渴求,表达了人民希望过太平生活的共同心愿。全诗以浑厚的气势,唱出雄壮豁达的主旨,气韵流畅,一气呵成,千百年来一直备受推崇。明人李攀龙曾誉之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为过。【诗大意】秦汉时的明月和关塞依旧,战火连绵,已历经千载;至今边烽仍未熄灭,万里征战的将士还未归来。假若卫青、李广那样的名将还在,边军有着杰出的统帅,必教胡马不敢南侵,定使阴山固若金汤。【赏析】这是一首名作,明代诗人李攀龙曾经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清沈德潜《说诗晬语》说:“‘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他这段话批评李攀龙只知推奖此诗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说明了全诗的主旨,并没有点出作者的匠心。沈氏归纳的全诗的主旨基本是对的,但这个主旨的思想是很平凡的。为什么这样平凡的思想竟能写成为一首压卷的绝作呢?原来,这首诗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寻味的诗句,即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有什么妙处呢?得从诗题说起。此诗题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是要谱成乐章、广泛传唱的,为入谱传唱的需要,诗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见习用的词语。王昌龄这首诗也不例外。你看这开头一句中的“明月”和“关”两个词,正是有关边塞的乐府诗里很常见的词语。《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里不是就有《关山月》吗?《乐府解题》说:“关山月,伤离别也。”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往往都离不了这“关”和“月”两个字。“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例子举不胜举。看清这一点之后,你就明白这句诗的新鲜奇妙之处,就是在“明月”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评诗惯用的词语来说,就是“发兴高远”,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这样一来,“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代的人们,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平凡的悲剧,平凡的希望,都随着首句“秦”、“汉”这两个时间限定词的出现而显示出很不平凡的意义。这句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也足以统摄全篇。诗歌之美,诗歌语言之美,往往就表现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说,就表现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确切最关键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体现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不教胡马度阴山。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处】唐·王昌龄《出塞》。【意思】假若卫青、李广那样的名将还在,边军有着杰出的统帅,必教胡马不敢南侵,定使阴山固若金汤。【全诗】《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注释】①但使:只要。②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匈奴人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今内蒙古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题解】这是一首边塞诗歌中的名篇,主要内容是感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具体含义历来争议颇多,明代李攀龙、清代沈德潜都有自己的见解。此句以互文的形式歌咏边塞的天地,依然是可爱的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可至今依旧战事频仍。二句写征人未还,也有穿越时空的历史感,诗人所看到的,不是一时一地的出塞将士远去不回,而是千百年来,绵延不断的热血男儿悲壮而惨烈的出征场面。有了第一句的时间背景,第二句诗词也就有了更加深厚的历史沧桑感。三四句借用汉时“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写出普通老百姓对于良将的渴求,表达了人民希望过太平生活的共同心愿。全诗以浑厚的气势,唱出雄壮豁达的主旨,气韵流畅,一气呵成,千百年来一直备受推崇。明人李攀龙曾誉之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为过。【诗大意】秦汉时的明月和关塞依旧,战火连绵,已历经千载;至今边烽仍未熄灭,万里征战的将士还未归来。假若卫青、李广那样的名将还在,边军有着杰出的统帅,必教胡马不敢南侵,定使阴山固若金汤。【赏析】这是一首名作,明代诗人李攀龙曾经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清沈德潜《说诗晬语》说:“‘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他这段话批评李攀龙只知推奖此诗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说明了全诗的主旨,并没有点出作者的匠心。沈氏归纳的全诗的主旨基本是对的,但这个主旨的思想是很平凡的。为什么这样平凡的思想竟能写成为一首压卷的绝作呢?原来,这首诗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寻味的诗句,即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有什么妙处呢?得从诗题说起。此诗题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是要谱成乐章、广泛传唱的,为入谱传唱的需要,诗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见习用的词语。王昌龄这首诗也不例外。你看这开头一句中的“明月”和“关”两个词,正是有关边塞的乐府诗里很常见的词语。《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里不是就有《关山月》吗?《乐府解题》说:“关山月,伤离别也。”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往往都离不了这“关”和“月”两个字。“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例子举不胜举。看清这一点之后,你就明白这句诗的新鲜奇妙之处,就是在“明月”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评诗惯用的词语来说,就是“发兴高远”,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这样一来,“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代的人们,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平凡的悲剧,平凡的希望,都随着首句“秦”、“汉”这两个时间限定词的出现而显示出很不平凡的意义。这句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也足以统摄全篇。诗歌之美,诗歌语言之美,往往就表现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说,就表现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确切最关键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体现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题解】这是一首从写出之日起即为代代中国人家喻户晓的诗。中华民族习用阴历,对月具有特别深厚的感情,它是一份活的日历,活的月份牌,居人看,行人看,元宵看了中秋看,从而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而李白就在月的意象上大做文章,写下包括本篇在内的不少名篇。前二句从“月光”与“霜”的类比,使人感到其境的清寒与朦胧,逗漏出客居异乡的不适应之感。后二句通过一“举头”、一“低头”,传出游子思乡的神情与心态,万种乡愁,俱在不言中。也就是沈德潜所说:“百千旅情,虽说明却不说尽”,而在语言上则明白如话,故为千古传诵。【全诗】《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注释】①明月光:明亮的月光。一作“看月光”。“地上霜”,语袭梁简文帝诗:“夜月似秋霜。”②举头:抬头。望明月:一作“望山月”。晋乐府“清商曲辞”《子夜四时歌·秋歌》:“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似以“明月”为佳。低头:形容沉思的神态。【原诗今译】我床前是一片明亮的月光,却疑心地上撒着一层冰霜。抬头看到一轮圆月高空挂,低头又思念我远别的故乡。【鉴赏】本诗写的是在寂静的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夜深寒气袭人,月光照在床前十分明亮。因思乡而难以入眠的诗人看到床前一片水银似的白色,骤然间以为是秋霜降落。这一“霜”字用得很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暗示了思乡的情感。如果不是大半夜还未入睡,怎会在床上感觉寒冷。诗人索性起来,抬头隔窗而望,夜空上一轮孤光。这孤寂的寒月自然引起无限惆怅,使诗人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而黯然神伤。望月思乡,是古人旅居外地时所常有的感情。此诗即景生情,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以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将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首诗寥寥数语便将如此一个千人吟、万人唱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清水芙蓉,不带半点修饰,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痕,一切均从心底自然流出,宛如天籁,以致千年以来脍炙人口,流传不衰!【赏析】月亮,是唐人最爱歌咏的形象,李白是唐人咏月的“圣手”。《静夜思》则是李白咏月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千百年来布诵在人口,连伊呀学语的稚童也能琅琅背诵,蕴藏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和永恒的生命价值!李白从开元十二年(724)离开蜀中以后,长期客居他乡,漫游各地,但他对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故乡,时刻眷念在怀,《静夜思》恰似一阕借月怀乡的思乡曲,永远拨动着异乡客子的心弦!一轮皎洁的皓月,高挂在秋寒的夜空,月光向大地倾泻,给大地涂抹上一层水银般清冷的素辉,夜色阑珊,原野静谧,月光穿户度牖,一直悄悄地照到屋里的床前……诗人醉后憩眠,梦幻迷离,正斜倚床前,一阵凉风拂来,袭醒了诗人,他眯开朦胧的双眼,呵!床前怎么银霜一片?再睁眼看,竟是晶莹银洁的月色啊!诗人诗思顿来,信口低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个“疑”字,细腻地摹状出诗人在醒来一刹那间的心理幻觉——梦幻心理:冷冷的秋寒(触觉)与银白皎洁的月色(视觉)复合生成“霜”的感觉意象,这种意象来自诗人梦幻心理瞬间的直觉经验判断。托名王昌龄的《诗格》说:“搜求于象,心入于境。”“霜”的意象使人自然联想到秋,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朱熹《楚辞集注》卷六解释说:“远行羁旅之中……因离别之怀,动家乡之念,可悲之甚也。”从心理变化看天寥廓,草凋零,明月在上,自然引起游子黯然。“地上霜”更增添了诗人的飘零之感、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抬头仰望,一轮娟娟素月清悬中天,这勾人心魂的青天明月,不正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故乡明月么?不正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峨眉山月么?故乡的明月曾埋藏过诗人童年的天真,也曾朗照过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风采……于是客中乡思,缕缕袅袅地升起,缠绵而悱恻,渺远而轻淡,真是“剪不断,理还乱”。诗人凝视着那多情地长随自己的明月,心头涌起万千思绪。这思绪凝聚到一点:“低头思故乡。”这一结句犹似一束聚光,把纷乱的情感,如潮的思绪,一下凝照在思乡的主题上,使全诗顿现出动人的光彩,语尽而意无穷。从“举头望明月”到“低头思故乡”,仰俯之间,游子神游万里,魂驰故乡,传神地表现出游子思乡的心态活动和外表神致。清人徐增评此诗说:“因疑则望,因望则思,并无他念,真静夜思也。”全诗真是一幅秋夜思乡图。用明月作媒介来抒发游子相思之情,这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形成了一个传统。汉乐府《子夜歌·秋歌》中就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谢庄《月赋》也说“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他们均是思念佳人,并没有突出“思乡”,李白此诗突出思乡,借月思乡,遂成千古传唱的咏月思乡曲,比前人借明月表达思念佳人之情,意境显得更浑朴深广。明月能承当思乡感情的媒介,首先是因为“明月”具有永恒性,它清辉万里,长照人间;其次,具有象征性,它洁白晶莹,玉宇澄清;再次,超越时空的丰富联想性,让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因此,《静夜思》那轻盈似纱、清淡如水的思乡感情,象一泓明净春水轻轻沁入读者的心底,激起读者心灵深处的一种熨贴、和谐的美感,让人们在体验、想象中,享受心理上的满足和亲切感,这大概就是《静夜思》的巨大魅力和永恒生命的底蕴所在吧。《静夜思》是五言绝句,可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九十《新乐府辞》中收录此诗。清代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绝句,唐乐府也,篇止四语,而倚声为歌,能使听者低回不倦。”《静夜思》得乐府之风情,全诗仅二十个字,明白如话,绝无雕采,纯出天真,犹是乐府《子夜》民歌本色,虽不是乐府旧题,而古意盎然,无愧于“妙绝古今”(胡应麟《诗薮》)的盛誉。【评论】人人都热爱自己的故乡。初次离开故乡,固然会产生依依不舍之情,而长久旅居他乡的人,更会有浓重的乡思。李白《静夜思》,反映了这种人类普遍的美好情感。《静夜思》是诗人抒发乡愁的作品,写作时间无考。胡应麟说:“太白五言如《静夜思》、《玉阶怨》等,妙绝古今。”(《诗薮·内编》卷六)诗的妙处,在于语浅情深,在短小的篇幅里,情感的含容量却很深厚,正如沈德潜所说:“旅中情思,虽说明而不说尽。”(《唐诗别裁》)全诗运用自然流畅的语言,通过“低头”(从床上侧身低头看床前的月光)、“举头”、“低头”三个生活细节的连贯描写,将自然景色、内心活动和旅中情思融合起来,抒发了诗人长期旅居他乡时静夜无寐,由“望明月”触发起来的浓重乡愁,意真情切,感人至深。诗中月明如霜的描写,在古典诗词里经常见到,如萧纲《玄圃纳凉》的“夜月似秋霜”、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空里流霜不觉飞”。李白随意拈用,点明节令,秋夜明月,更容易惹起人们的愁思。中唐时代白居易写过《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诗云:“共见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诗的意想,得到过太白诗的艺术启示,又有所创新发展。
静夜思李白。推荐。爱诗词网。【题解】这是一首从写出之日起即为代代中国人家喻户晓的诗。中华民族习用阴历,对月具有特别深厚的感情,它是一份活的日历,活的月份牌,居人看,行人看,元宵看了中秋看,从而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而李白就在月的意象上大做文章,写下包括本篇在内的不少名篇。前二句从“月光”与“霜”的类比,使人感到其境的清寒与朦胧,逗漏出客居异乡的不适应之感。后二句通过一“举头”、一“低头”,传出游子思乡的神情与心态,万种乡愁,俱在不言中。也就是沈德潜所说:“百千旅情,虽说明却不说尽”,而在语言上则明白如话,故为千古传诵。【全诗】《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注释】①明月光:明亮的月光。一作“看月光”。“地上霜”,语袭梁简文帝诗:“夜月似秋霜。”②举头:抬头。望明月:一作“望山月”。晋乐府“清商曲辞”《子夜四时歌·秋歌》:“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似以“明月”为佳。低头:形容沉思的神态。【原诗今译】我床前是一片明亮的月光,却疑心地上撒着一层冰霜。抬头看到一轮圆月高空挂,低头又思念我远别的故乡。【鉴赏】本诗写的是在寂静的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夜深寒气袭人,月光照在床前十分明亮。因思乡而难以入眠的诗人看到床前一片水银似的白色,骤然间以为是秋霜降落。这一“霜”字用得很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暗示了思乡的情感。如果不是大半夜还未入睡,怎会在床上感觉寒冷。诗人索性起来,抬头隔窗而望,夜空上一轮孤光。这孤寂的寒月自然引起无限惆怅,使诗人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而黯然神伤。望月思乡,是古人旅居外地时所常有的感情。此诗即景生情,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以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将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首诗寥寥数语便将如此一个千人吟、万人唱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清水芙蓉,不带半点修饰,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痕,一切均从心底自然流出,宛如天籁,以致千年以来脍炙人口,流传不衰!【赏析】月亮,是唐人最爱歌咏的形象,李白是唐人咏月的“圣手”。《静夜思》则是李白咏月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千百年来布诵在人口,连伊呀学语的稚童也能琅琅背诵,蕴藏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和永恒的生命价值!李白从开元十二年(724)离开蜀中以后,长期客居他乡,漫游各地,但他对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故乡,时刻眷念在怀,《静夜思》恰似一阕借月怀乡的思乡曲,永远拨动着异乡客子的心弦!一轮皎洁的皓月,高挂在秋寒的夜空,月光向大地倾泻,给大地涂抹上一层水银般清冷的素辉,夜色阑珊,原野静谧,月光穿户度牖,一直悄悄地照到屋里的床前……诗人醉后憩眠,梦幻迷离,正斜倚床前,一阵凉风拂来,袭醒了诗人,他眯开朦胧的双眼,呵!床前怎么银霜一片?再睁眼看,竟是晶莹银洁的月色啊!诗人诗思顿来,信口低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个“疑”字,细腻地摹状出诗人在醒来一刹那间的心理幻觉——梦幻心理:冷冷的秋寒(触觉)与银白皎洁的月色(视觉)复合生成“霜”的感觉意象,这种意象来自诗人梦幻心理瞬间的直觉经验判断。托名王昌龄的《诗格》说:“搜求于象,心入于境。”“霜”的意象使人自然联想到秋,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朱熹《楚辞集注》卷六解释说:“远行羁旅之中……因离别之怀,动家乡之念,可悲之甚也。”从心理变化看天寥廓,草凋零,明月在上,自然引起游子黯然。“地上霜”更增添了诗人的飘零之感、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抬头仰望,一轮娟娟素月清悬中天,这勾人心魂的青天明月,不正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故乡明月么?不正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峨眉山月么?故乡的明月曾埋藏过诗人童年的天真,也曾朗照过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风采……于是客中乡思,缕缕袅袅地升起,缠绵而悱恻,渺远而轻淡,真是“剪不断,理还乱”。诗人凝视着那多情地长随自己的明月,心头涌起万千思绪。这思绪凝聚到一点:“低头思故乡。”这一结句犹似一束聚光,把纷乱的情感,如潮的思绪,一下凝照在思乡的主题上,使全诗顿现出动人的光彩,语尽而意无穷。从“举头望明月”到“低头思故乡”,仰俯之间,游子神游万里,魂驰故乡,传神地表现出游子思乡的心态活动和外表神致。清人徐增评此诗说:“因疑则望,因望则思,并无他念,真静夜思也。”全诗真是一幅秋夜思乡图。用明月作媒介来抒发游子相思之情,这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形成了一个传统。汉乐府《子夜歌·秋歌》中就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谢庄《月赋》也说“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他们均是思念佳人,并没有突出“思乡”,李白此诗突出思乡,借月思乡,遂成千古传唱的咏月思乡曲,比前人借明月表达思念佳人之情,意境显得更浑朴深广。明月能承当思乡感情的媒介,首先是因为“明月”具有永恒性,它清辉万里,长照人间;其次,具有象征性,它洁白晶莹,玉宇澄清;再次,超越时空的丰富联想性,让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因此,《静夜思》那轻盈似纱、清淡如水的思乡感情,象一泓明净春水轻轻沁入读者的心底,激起读者心灵深处的一种熨贴、和谐的美感,让人们在体验、想象中,享受心理上的满足和亲切感,这大概就是《静夜思》的巨大魅力和永恒生命的底蕴所在吧。《静夜思》是五言绝句,可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九十《新乐府辞》中收录此诗。清代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绝句,唐乐府也,篇止四语,而倚声为歌,能使听者低回不倦。”《静夜思》得乐府之风情,全诗仅二十个字,明白如话,绝无雕采,纯出天真,犹是乐府《子夜》民歌本色,虽不是乐府旧题,而古意盎然,无愧于“妙绝古今”(胡应麟《诗薮》)的盛誉。【评论】人人都热爱自己的故乡。初次离开故乡,固然会产生依依不舍之情,而长久旅居他乡的人,更会有浓重的乡思。李白《静夜思》,反映了这种人类普遍的美好情感。《静夜思》是诗人抒发乡愁的作品,写作时间无考。胡应麟说:“太白五言如《静夜思》、《玉阶怨》等,妙绝古今。”(《诗薮·内编》卷六)诗的妙处,在于语浅情深,在短小的篇幅里,情感的含容量却很深厚,正如沈德潜所说:“旅中情思,虽说明而不说尽。”(《唐诗别裁》)全诗运用自然流畅的语言,通过“低头”(从床上侧身低头看床前的月光)、“举头”、“低头”三个生活细节的连贯描写,将自然景色、内心活动和旅中情思融合起来,抒发了诗人长期旅居他乡时静夜无寐,由“望明月”触发起来的浓重乡愁,意真情切,感人至深。诗中月明如霜的描写,在古典诗词里经常见到,如萧纲《玄圃纳凉》的“夜月似秋霜”、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空里流霜不觉飞”。李白随意拈用,点明节令,秋夜明月,更容易惹起人们的愁思。中唐时代白居易写过《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诗云:“共见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诗的意想,得到过太白诗的艺术启示,又有所创新发展。
春朱自清。推荐。爱诗词网。盼望着,盼望着,春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春》是一篇写景散文佳作。春本是季节的抽象概念,但《春》的作者却能灵巧地把握住春的千差万殊的个性特征,从而生动地描绘了情意绵绵,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令人无限神往。作品基本上是采用了先总后分的手法,细致入微而又井然有序地展现了绚丽多彩的春天美丽景色,歌颂了生意盎然的青春活力。结构大体上由盼春、描春、颂春三个层次组成。作品开头先用叠句显示出盼春已久的急切心情,后以拟人手法把风写活,以示春已来到,一开始便点出主题,极力渲染了由于春终来临而无限欣喜的情绪。接着,就以生花妙笔,点染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情景:“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春山、春水、春日,是最能代表春天生命力的象征,作者以“朗润起来”、“涨起来”、“脸红起来”这些富有个性特征的语言,分别写出了它们的欣欣然“醒”来的样子。这里是总写春景;一方面把开头的“春天的脚步”具体化,一方面为下面的描春起铺垫作用。描春是本篇结构的重点,因此作者以大量笔墨,着力描绘具有典型个性特征的春天景象,真是画面叠出,叫人应接不暇。首写春草。先写春草色彩绿得可爱,后写春草带给人们的欢乐。“嫩嫩的”、“绿绿的”,两个叠词极力形容了刚刚破土而出的春草的鲜嫩清新的姿态;偷偷地“钻出”,则表现出春草生命力之旺盛。“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又可见其蔓延得何等迅速。这是直接描写百草竞发的场景。“坐着,躺着”,随你自由;“打滚”、“踢球”、“赛跑”、“捉迷藏”,任你玩去;“风轻悄悄的,草软软绵的”,多舒服,多惬意呵!这又是从人的感受角度,抒说春草如何点缀了人间的幸福。这样,春草沾上了人情,更是出落得生意洋洋了。次写春花。随视觉所及,先写树花,后写野花。写树花先写种类繁多,用拟人化手法写百花争艳的形景;再写花色,红的桃花像火,粉红的杏花像彩霞,白的梨花像雪,这又是以新颖喻语,摹划众花容貌;接着由闻到花香而萌发联想,展出一幅硕果满树的图景,无限诱人,可谓神来之笔;最后写春虫,蝶舞蜂歌,把花香具体化形象化了。对野花则着重写它繁杂,说明不仅长得多,而且品种也多,真是万紫千红。野花和上面春草呼应,花草羼杂,红绿相映,又增添了春的情趣。树上群芳吐艳,树下野花争春,其间蝶醉蜂狂,一片春意闹闹的景色,尽收眼底了。三写春风。主要从三个角度展开描写:一写春风拂面,是触觉的感受;二写风送芳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这是嗅觉的感受;三写风传乐声,鸟语、水声、笛韵交相应和,这是听觉的感受。大自然的风本是无形、无色、无味的,而作者通过自己的感官,把它写得形神兼备捉摸得住了。四写春雨。春雨绵绵,“一下就是三两天”,先看春雨的迷人风致,“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绿得发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这是一幅多美的烟雨图!接着又让你看雨夜图:点点黄晕的灯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春雨知时节,人勤耕种早,农民把春雨称为春霖,春雨贵如油,他们抓住这大好时机,努力耕耘。请看,在一片蒙蒙细雨中,他们“披着蓑戴着笠”,在地里辛勤地工作着。这又俨然是一幅雨耕图了。五写迎春。春光明媚,风景宜人,春在树上,春在花间,春更在人的心上。所以作者最后集中描绘春回大地,人们无限喜悦的心情。从天上到地下,从城里到乡下,到处荡漾着春的气息,深刻表现了春天给所有的人带来了青春活力。结尾,简朴短语,实是全篇点题之笔,作者之所以写春,其意也就在此。最后是颂春。应该说,作品所有一切都归结在“颂”字上,因为作者正是有感于怀,心中充满了对春的赞美之情,才勾起他创作激情的。文章紧扣上一层次,以三个排比句式,进一步总括春天风貌,进一步显示题旨。又以三个比喻的连用,构成递进关系,既表达了时间(孟春、仲春、季春)的推移,显现了具有无限生机的春境,又抒发了自己要紧跟春的脚步,努力“上前去”的心境。朱自清绘态状物就常在“活”字上下功夫。要写“活”,就要对描写对象进行细致的体察,品味其“细端末节的千差万殊”,咀嚼出其中独特的风味。譬如同是写春草,晴天的春草是“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这是被初阳蒸融的缘故;雨天里的春草则是“青得逼你的眼”,这是细雨滋润的结果。再如写春雨,以“像牛毛”形容它的细密,“像花针”形容它的纤洁,“像细丝”形容它的绵长,而“密密地斜织着”,更把微风吹动细雨的景状写得惟妙惟肖了。这种雨景确是不同一般,只有春天才有的。要写“活”,还需要融情入景,可以说,在《春》里,句句是景语,句句也是情语,通篇绘景,也通篇抒情,那花草、树木、风雨,无不渗透着作者对春天到来而勾起的无限喜悦的情绪,而显得“气韵生动”。《春》作于1933年2月21日,当时朱自清刚和陈竹隐重组新家庭,心情十分愉悦,在这篇散文里,心境和意境是相符的。
师说翻译。推荐。爱诗词网。唐·韩愈古之学者①必有师。师者,所以②传道③受④业⑤解惑也⑥。人非生而知之者⑦,孰⑧能无惑?惑而⑨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⑩吾前,其闻道(11)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12);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13)庸(14)知(15)其(16)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17)无(18)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19),师之所存也。嗟乎(20)!师道(21)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22)出(23)人也远(24)矣,犹且(25)从师而问焉(26);今之众人,其下(27)圣人也亦远矣,而耻(28)学于(29)师。是故(30)圣益圣(31),愚益愚(3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33)皆出于此乎!爱其(34)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35)也,则(36)耻师焉,惑(37)矣!彼(38)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39)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0),或师焉,或(41)不(42)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43)乐师(44)百工(45)之人,不耻相师(46);士大夫(47)之族(48),曰(49)师曰弟子云者(50),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51)也。位卑则足羞,官盛(52)则近谀(53)。”呜呼(54)!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55)不齿(56)。今其智乃(57)反不能及,其(58)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59)。孔子师郯子(60)、苌弘(61)、师襄(62)、老聃(63)。郯子之徒(64),其贤(65)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6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67)有专攻(68),如是(69)而已。李氏子蟠(70),年十七,好古文,六艺(71)经(72)传(73),皆通(74)习之,不拘于时(75),学于余。余嘉(76)其能行古道(77),作《师说》以贻(78)之。【注释】①学者:求学的人。②所以:用来……的。③道:指儒家学说。④受:通“授”,传授,讲授。⑤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⑥“……者,……也”:表示判断。⑦人非生而知之者:语本《论语·季氏》:“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孔子承认有生而知之的人,但认为自己并非这样。韩愈则进一步明确没有生而知之的人。而,承接连词,就。⑧孰:疑问代词,相当于“谁”。⑨而:转折连词,却。⑩乎:相当于“于”。(11)闻道:语本《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闻,听见,引申为懂得,知道。(12)师之: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之为师,即把他当作老师。(13)夫:发语词。(14)庸:岂,表示反问的语气。(15)知:管,过问。(16)其:他,代指老师。(17)是故:所以,因此。(18)无:无论,不分。(19)所存:名词性短语,相当于“存在的地方”。(20)嗟乎:感叹词,相当于“唉”。(21)师道:从师的传统,即上文所说的“古之学者必有师”。道,传统,风尚。(22)其:指古之圣人。(23)出:超出。(24)远:差距很大。(25)犹且:尚且,还。(26)焉:相当于“之”,指代“道”。(27)下:低于。(28)耻:意动用法,以……为耻。(29)于:介词,向。(30)是故:因此。(31)圣:两个“圣”,前者指“圣人”,名词;后者为“圣明”,形容词。(32)愚:前者是“蠢人”,后者指“愚昧”。(33)其:表估量、推测语气副词,大概,可能。(34)其:指代“众人”,他们。(35)身:自己。(36)则:有转折之意,却。(37)惑:糊涂。(38)彼:那些。(39)句读(dòu):也叫句逗。古代称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逗),句号为圈,逗号为点。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学童读书时要进行句逗的教学。(4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均为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句读”,“不解惑”。“之”为前置标志。(41)“或……,或……”:译为“有的……,有的……”。(42)不:通“否”。(43)巫医:古代用祝祷、占卜等迷信方法或兼用药物医治疾病为业的人,连称为巫医。《逸周书·大聚》有关于“巫医”的记载。《论语·季氏》:“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视为一种低下的职业。(44)乐师:以歌唱、奏乐为职业的人。(45)百工:泛指手工业者。(46)相师:互相学习,互相拜师。(47)士大夫:主要指官僚阶层,亦指某些读书人。(48)之族:之类,这一类。族,类。(49)曰:称呼。(50)云者:有“如此如此”之意。(51)相若、相似:相像,差不多的意思。(52)盛:高。(53)谀(yú):奉承,谄媚。(54)呜呼:叹词,唉,啊。(55)君子:古代“君子”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地位高的人,一是指品德高的人。这里用前一种意思,相当于士大夫。(56)不齿:不屑与之同列,表示鄙视。齿,原指年龄,也引申为并列、排列。幼马每年生一齿,故以齿计马岁数,也以指人的年龄。古人常依年龄长少相互排列次序。本句反映封建阶级的传统偏见。(57)乃:竟然。(58)其:这,代词。(59)圣人无常师:《论语·子张》:“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夫子,老师,指孔子。子贡说他何处不学,又为什么要有一定的老师呢?(60)郯(tán)子:春秋时郯国(今山东郯城)的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少皞(hào)氏(传说中古代帝王)时代的官职名称。(61)苌(cháng)弘:东周敬王时候的大夫,孔子曾向他请教古乐。(62)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名襄,孔子曾向他学习弹琴。师,乐师。(63)老聃(dān):即老子,春秋时楚国人,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向他请教礼仪。(64)之徒:这些人。(65)贤:指个人的品德才能。(66)“三人行”句:语本《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泛指多数。(67)术业:技能,学业。(68)专攻:专门研究。(69)是:指示代词,此。(70)李氏子蟠:李蟠(pán),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进士,韩愈的弟子。(71)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72)经:“六经”本文。(73)传(zhuàn):注解经典的著作。(74)通:普遍。(75)时:时俗,指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76)嘉:赞许。(77)古道:指古人从师之道。(78)贻(yí):赠送。【译文】古时候求学问的人一定有老师。所谓老师,就是传授道理、授予专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够没有疑难问题呢?有疑难问题却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便终究不会解决了。出生在我前面的,如果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比我早,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出生在我之前还是在我之后呢?因此,不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不论年龄是大还是小,道理在哪里,老师也就在哪里。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原因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分逗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这可真是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品德才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强。懂得的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罢了。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注全都学了,不被时俗拘束,来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的从师之道,写这篇《师说》来赠给他。字数:3951知识来源:李支舜编著.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446-451页.
山行. (唐)杜牧。推荐。爱诗词网。(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注释白云生处:指山林的最深处。坐:因为。霜叶:经过秋霜过后变红了的枫叶。鉴赏导示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杰出诗人。他写有不少感慨时事、抒写性情的好诗,尤擅长七律和绝句。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有《樊川文集》。鉴赏“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诗的前两句写一条曲折蜿蜒的山路通向深山中,在那白云升起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十四个字,由下而上,从山径、白云、人家依次展现,构成一幅秋山风景图。“寒山”点明了季节时令,又暗示出秋山的颜色。“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后两句诗陡然暖意充满期间,让人心动。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那枫林的晚景,那被浓霜染红的枫叶,竟然比春日里的鲜花还要红艳!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所展示出的勃勃生机,体现了豪爽向上的精神,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独特的美学观和艺术创新性。整首诗中所写的四样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图画。这些景物有主有次,前三句是次,它们都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到了铺垫烘托的作用。鉴赏要点[1]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描写有主有次,层次分明。[3]精巧明丽,富有哲理。
【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处】唐·李商隐《无题》。【意思】春蚕到死,柔丝方断,蜡炬成灰,哭泪才干。【全诗】《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题解】“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李商隐处在政治腐败的晚唐时期,和众多不得志诗人一样,郁郁而终。他写了不少“无题”诗,有的在政治上有寓意,有的是回顾自己的经历或描写爱情,主题较复杂。此诗就是作者抑郁之时所作,因此带有伤感情调。诗歌记叙了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是作者感情的寄托,暗指自己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注释】①东风无力:意谓春天将逝。②丝:与“思”谐音,双关相思之意。③蜡炬:蜡烛。泪:指蜡烛烧熔时滴下的蜡滴。④云鬓:鬓发浓密如云,借指青春年华。⑤蓬山:即蓬莱仙岛,神话中的海外仙山。这里指对方的住处。⑥青鸟:神话传说中西王母饲养的鸟,能传达消息,借指传递信息的使者。【鉴赏】开篇一句是最为平常之语,然而却道出一个不朽的道理:相见不易,离别更难。两个“难”字表面看似相同,而其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因为想见太难,所以相别才更难,时值暮春,院中百花凋落,引发诗人对身世的感伤,于是道出“东风无力百花残”来。颔联写爱之深,情之切。春蚕做茧自缚,满腹情思,吐之既尽命亦亡,缠绵之情悠悠不断;蜡烛燃烧,一腔热泪,泪干而身亦成灰。语意凄美,感情真挚,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颈联写晨起晓妆,对镜发愁。容貌变老,怎能不愁,要留下这美好的容颜留给自己的情人,如果容颜老去将怎么办?所以要愁其“改”。可见爱之忠贞不渝;接着设想情人夜下不知如何排遣,也许夜月独自苦吟,那样就会感到月光之“寒”。一个“寒”字充分体现出这对情人的相爱至深感情,人造的“寒”境竟在暮春而来,也是在劝恋人自葆青春。以此可看出其爱之深。尾联以虚无缥缈的传说中的蓬山作结,蓬山之远难以相见,诗人却说不远,还要遣青鸟探看。这样的话听起来像痴语,也正是这痴语显出情之痴。也可能相离的确不远,但却不能相见,更显出真情的热烈专注。诗中围绕一个“别”字引出恋人的凄苦哀歌,“别”正是全篇的主眼,诗歌围绕“别”字展开了一个凄婉美丽的爱情故事,感情层次非常清楚,这首诗很典型地体现了李商隐诗“沉博绝丽”“深情绵邈”的特点。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处】唐·李商隐《无题》。【意思】春蚕到死,柔丝方断,蜡炬成灰,哭泪才干。【全诗】《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题解】“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李商隐处在政治腐败的晚唐时期,和众多不得志诗人一样,郁郁而终。他写了不少“无题”诗,有的在政治上有寓意,有的是回顾自己的经历或描写爱情,主题较复杂。此诗就是作者抑郁之时所作,因此带有伤感情调。诗歌记叙了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是作者感情的寄托,暗指自己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注释】①东风无力:意谓春天将逝。②丝:与“思”谐音,双关相思之意。③蜡炬:蜡烛。泪:指蜡烛烧熔时滴下的蜡滴。④云鬓:鬓发浓密如云,借指青春年华。⑤蓬山:即蓬莱仙岛,神话中的海外仙山。这里指对方的住处。⑥青鸟:神话传说中西王母饲养的鸟,能传达消息,借指传递信息的使者。【鉴赏】开篇一句是最为平常之语,然而却道出一个不朽的道理:相见不易,离别更难。两个“难”字表面看似相同,而其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因为想见太难,所以相别才更难,时值暮春,院中百花凋落,引发诗人对身世的感伤,于是道出“东风无力百花残”来。颔联写爱之深,情之切。春蚕做茧自缚,满腹情思,吐之既尽命亦亡,缠绵之情悠悠不断;蜡烛燃烧,一腔热泪,泪干而身亦成灰。语意凄美,感情真挚,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颈联写晨起晓妆,对镜发愁。容貌变老,怎能不愁,要留下这美好的容颜留给自己的情人,如果容颜老去将怎么办?所以要愁其“改”。可见爱之忠贞不渝;接着设想情人夜下不知如何排遣,也许夜月独自苦吟,那样就会感到月光之“寒”。一个“寒”字充分体现出这对情人的相爱至深感情,人造的“寒”境竟在暮春而来,也是在劝恋人自葆青春。以此可看出其爱之深。尾联以虚无缥缈的传说中的蓬山作结,蓬山之远难以相见,诗人却说不远,还要遣青鸟探看。这样的话听起来像痴语,也正是这痴语显出情之痴。也可能相离的确不远,但却不能相见,更显出真情的热烈专注。诗中围绕一个“别”字引出恋人的凄苦哀歌,“别”正是全篇的主眼,诗歌围绕“别”字展开了一个凄婉美丽的爱情故事,感情层次非常清楚,这首诗很典型地体现了李商隐诗“沉博绝丽”“深情绵邈”的特点。
渔家傲李清照。推荐。爱诗词网。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首词有的本子题作《记梦》,词人通过舟行大海的奇幻梦境来抒发自己的志向。上阕记梦。开头两句由海上景象入梦。“云涛”不少注本解释为云,实应指云一样的波涛。若是云,本在天上,无所谓“接”。而且,在诗词中的“云涛”,如元稹诗:“词锋倚天剑,学海驾云涛。”陆游诗:“如虹壮气终难豁,安得云涛万里舟!”都指涛,而不是指云。词人由大海航行到天上的银河,只觉得千帆颠簸逐浪飘,雄伟壮观,由于船的航行,使词人感到似乎银河亦在移动。接写梦魂飘忽到了天宫,开始仙凡对话。曰“仿佛”,状梦境恍惚。“归”字表现了词人的自负,意为本是天宫中的人,如今归来了,又以天帝的关切,反衬在人间的孤独寂寞。下阕连用三个典故,第一个典故“路长嗟日暮”,用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句意。“路长”者,海途漫长也,也指人生之路漫长。词人在这漫漫的人生长途上不断地上下追求探索,可是日暮路长,求索无成。“学诗谩有惊人句”,是用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典,既表现词人以诗才自负,同时又抒发了文章无补于用的感叹,表现了悲观迷惘的情绪。“九万里”句语本《庄子·逍遥游》,庄子说遥远的北方有一种大鸟,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随着扶摇、羊角飓风而上,能飞到九万里的高空。“蓬舟”指象蓬草一样随风而去的小船;“吹取”即“吹向”;“三山”是传说中的三座神山,即蓬莱、方丈、瀛洲,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词意振起,词人想让自己能象背负青天、志存天地的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举,呼唤飓风不要停止,把她的小船吹向理想中的仙境。下阕连续用典,都自然确切,明白晓畅,是词人语言功力之所在。全词既表现了词人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理想的郁闷情怀,更表达了她的壮思奇志与精神追求,大鹏高飞的宏伟志向,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跨海浪、渡银河、归帝宫、往三山的非凡壮举,都表现了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作为一个女词人有如此豪迈的气概,在那个时代确实是罕见的,难怪《艺蘅馆词选》二卷评此词谓“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总之,本词理想宏伟,想象神奇,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是李清照具有豪放风格的代表作。此似不甚经意之作,却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自是北宋风格。(黄苏《蓼园词选》)
逢郎欲语低头笑。推荐。爱诗词网。“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是关于描写“人物摹写·人物举止”类的诗句。时逢可心的小伙子,欲语又含羞,只是低头轻笑。插在头上的碧玉搔头不意滑落水中。把握了少女的特定动作,描绘少女遇上可心人的羞涩和欲语又止的不知所措神态,刻划入微,维妙维肖。注:碧玉搔头,即碧玉簪,女子头上饰物。白居易“采莲曲”“全唐诗”第4947页。繁体:“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的意思,全詩,出處,解釋,賞析“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是關於描寫“人物摹寫·人物舉止”類的詩句。時逢可心的小夥子,欲語又含羞,隻是低頭輕笑。插在頭上的碧玉搔頭不意滑落水中。把握瞭少女的特定動作,描繪少女遇上可心人的羞澀和欲語又止的不知所措神態,刻劃入微,維妙維肖。註:碧玉搔頭,即碧玉簪,女子頭上飾物。白居易“采蓮曲”“全唐詩”第4947頁。拼音:“FengLangYuYuDiTouXiao,BiYuSaoTouLaShuiZhong”DeYiSai,QuanShi,ChuChu,JieShi,ShangXi“FengLangYuYuDiTouXiao,BiYuSaoTouLaShuiZhong”ShiGuanYuMiaoXie“RenWuMoXie·RenWuJuZhi”LeiDeShiGou。ShiFengKeXinDeXiaoHuoZi,YuYuYouHanXiu,ZhiShiDiTouQingXiao。ChaZaiTouShangDeBiYuSaoTouBuYiHuaLaShuiZhong。BaWoLeShaoNvDeTeDingDongZuo,MiaoHuiShaoNvYuShangKeXinRenDeXiuSeHeYuYuYouZhiDeBuZhiSuoCuoShenTai,KeHuaRuWei,WeiMiaoWeiXiao。Zhu:BiYuSaoTou,JiBiYuZan,NvZiTouShangShiWu。BaiJuYi“CaiLianQu”“QuanTangShi”Di4947Xie。
题郑防画夹其一。推荐。爱诗词网。黄庭坚《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②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③【注释】①画夹:画册。册页。②惠崇:北宋画家。僧人。善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坐:致。潇湘:潇水和湘水。在湖南境内,北流入洞庭湖。③扁(pian偏)舟:小船。故人:老朋友。指郑防。丹青:指图画。【译文】在僧惠崇的画笔下,烟雨迷濛,一行归雁。仿佛使我置身于潇湘江畔、洞庭湖滨。我正想呼唤水上的小船载我回家乡去,忽听得老朋友说:这些都在画图中。【集评】金·王若虚:“诗人之语,诡谲寄意,固无不可,然至于太过,亦其病也。山谷《题惠崇画图》云:‘欲唤扁舟归去,主人云是丹青。’使主人不告,当遂不知?”(《滹南诗话》)今·潘伯鹰:“前三句俱作势,最后一句折出跌落,章法甚巧,也是学的杜甫方法。”(《黄庭坚诗选》第22页,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总案】诗歌用夸张的笔法,赞美惠崇画的逼真。人们常说的江山似画,而本诗却说画是江山。化画境为真境,融进思归之情,末句尤有意趣。王若虚批评本诗诡谲太过,实在是未能领会黄诗独特的笔法。
寒日萧萧上锁窗。推荐。爱诗词网。“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街市村坊·院落”类的诗句。阳光惨淡,带有寒意,庭院冷落萧疏,门窗锁闭。夜幕笼罩,秋霜降临,枝叶繁茂的梧桐遭到不幸的摧残。这里运用景物点染的手法,通过庭院昼夜之间的不同面貌,勾勒出凄寒的环境。其中“恨”字将梧桐人格化,融入了作者的悲秋之情。李清照“鹧鸪天”“全宋词”第929页。繁体:“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的意思,全詩,出處,解釋,賞析“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是關於描寫“繪景狀物·街市村坊·院落”類的詩句。陽光慘淡,帶有寒意,庭院冷落蕭疏,門窗鎖閉。夜幕籠罩,秋霜降臨,枝葉繁茂的梧桐遭到不幸的摧殘。這裡運用景物點染的手法,通過庭院晝夜之間的不同面貌,勾勒出淒寒的環境。其中“恨”字將梧桐人格化,融入瞭作者的悲秋之情。李清照“鷓鴣天”“全宋詞”第929頁。拼音:“HanRiXiaoXiaoShangSuoChuang,WuTongYingHenYeLaiShuang”DeYiSai,QuanShi,ChuChu,JieShi,ShangXi“HanRiXiaoXiaoShangSuoChuang,WuTongYingHenYeLaiShuang”ShiGuanYuMiaoXie“HuiJingZhuangWu·JieShiCunFang·YuanLa”LeiDeShiGou。YangGuangCanDan,DaiYouHanYi,TingYuanLengLaXiaoShu,MenChuangSuoBi。YeMuLongZhao,QiuShuangJiangLin,ZhiXieFanMaoDeWuTongZaoDaoBuXingDeCuiCan。ZheLiYunYongJingWuDianRanDeShouFa,TongGuoTingYuanZhouYeZhiJianDeBuTongMianMao,GouLeChuQiHanDeHuanJing。JiZhong“Hen”ZiJiangWuTongRenGeHua,RongRuLeZuoZheDeBeiQiuZhiQing。LiQingZhao“ZheGuTian”“QuanSongCi”Di929Xie。
雨晴陈与义。推荐。爱诗词网。陈与义《雨晴》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①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②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③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④【注释】①天缺:雨过云开,露出一角青天。纤云:细云。此指夏日雨后的高卷云。小滩:喻纤云。②语鹊:喳喳叫的鸟鹊。衣:比拟鸟鹊的羽毛。残雷:即将消失的低沉的雷声。③供:提供。稳睡:安稳入睡。报:回报,报答。④绝胜:非常美妙的情境。星河:天上的银河。尽意:尽情。【译文】久阴的天空,露出西南的一片湛蓝,似江水般澄清,一缕纤云,凝然不动,像沙滩纵横。墙头鹊儿细语传情,顾不得羽衣湿重,楼外还响着残雷声,雷公似乎气仍未平。乘着雨后的凉爽,正好安稳入梦;急急地搜觅奇句,描述这雨后新晴。今夜无人与我共赏这绝妙美景,悠然卧看那闪烁的星星,一任诗绪驰骋。(王洪译)【集评】清·纪昀:“三四眼前景,而写来新警。”(《瀛奎律髓汇评》卷十七)清·许印芳:“眼前真景,道来便佳,然须古人未道者方可谓之新。取径新矣,又须看措语如何。措语不工,终不警策。‘新警’二字,未易言也。”(同上)清·贺裳:“陈简斋诗以趣胜,不知正其着魔处,然其俊气自不可掩。如《雨晴》诗:‘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俱可观。”(《载酒园诗话》卷五)今·陈永正:“简斋‘雨’诗颇多,不乏佳制。此诗则专写雨过新晴的情景,烘托出诗人欣喜之情。颔联尤为论者所赏。”(《江西派诗选注》第308页)今·顾之京:“全诗八句,不着一个喜字,喜悦之情即蕴于写景叙事之中,饱含着耐人寻味的欢悦情绪。诗人写景善于捕捉变化中的瞬间,描绘出微妙多变的大自然……全诗从空间的变化写到时间的推移,构成了多层次多侧面的丰富内涵。”(《宋诗鉴赏辞典》第820页)【总案】诗题曰“雨晴”,是写雨后之晴,其欣喜之情,不言而喻。这从“微凉”、“稳睡”、“新晴”、“绝胜”一类的字眼中也可看出来。关于首联,有人以为是上下兼写,既写天空雨收云散的晴朗,又写江面泥沙下沉的澄清。但考虑到诗人和江西诗派的诗法渊源,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两句和黄庭坚的“连空春雪明如洗,忽忆江清水见沙”(《咏雪和广平公》)手法相同,黄诗是以沙喻雪,这里是以江喻天,以滩喻云,更浑化无迹。而且诗人有《晚步》诗“停云甚可爱,重叠如沙汀”,已把这种比喻关系说得很清楚了。“语鹊”、“残雷”用的是拟人化手法,准确传神,新颖生动,表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这正是诗人“急搜奇句”的产物,不失时机生擒活捉美的意象,类似后来杨诚斋的手眼。诗写于北宋末年,在“无人共”的感慨中,多少有几分孤独凄凉的时代阴影。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推荐。爱诗词网。“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是关于描写“场景记叙·相逢还乡”类的诗句。这是描写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情景。温情脉脉,如水一般的缠绵、深长,就在这一年一度的欢会时刻,两人却觉得恍忽如梦,转瞬间,分手的时刻到了,心悠悠,情切切,怎能忍心回头看那喜鹊搭成桥梁的返回之路呢?这里虽系想象之词,但写得深沉挚切。试想,历时一年,情人相会,幸福与欣慰,悲苦与酸辛,一起交织心头,觉得有许多话要说,一时又不知从何处说起,反而默然相对,如在梦境一样。这种人生体验使词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注:鹊桥,传说每年七夕,喜鹊架成长桥,使牛郎织女渡银河相会。秦观“鹊桥仙”“全宋词”第459页。繁体:“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的意思,全詩,出處,解釋,賞析“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是關於描寫“場景記敘·相逢還鄉”類的詩句。這是描寫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情景。溫情脈脈,如水一般的纏綿、深長,就在這一年一度的歡會時刻,兩人卻覺得恍忽如夢,轉瞬間,分手的時刻到瞭,心悠悠,情切切,怎能忍心回頭看那喜鵲搭成橋梁的返回之路呢?這裡雖系想象之詞,但寫得深沉摯切。試想,歷時一年,情人相會,幸福與欣慰,悲苦與酸辛,一起交織心頭,覺得有許多話要說,一時又不知從何處說起,反而默然相對,如在夢境一樣。這種人生體驗使詞句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註:鵲橋,傳說每年七夕,喜鵲架成長橋,使牛郎織女渡銀河相會。秦觀“鵲橋仙”“全宋詞”第459頁。拼音:“RouQingShiShui,JiaJiRuMeng,RenGuQueQiaoGuiLu”DeYiSai,QuanShi,ChuChu,JieShi,ShangXi“RouQingShiShui,JiaJiRuMeng,RenGuQueQiaoGuiLu”ShiGuanYuMiaoXie“ChangJingJiXu·XiangFengHaiXiang”LeiDeShiGou。ZheShiMiaoXieNiuLangZhiNvQueQiaoXiangHuiDeQingJing。WenQingMaiMai,RuShuiYiBanDeChanMian、ShenChang,JiuZaiZheYiNianYiDuDeHuanHuiShiKe,LiangRenQueJiaoDeHuangHuRuMeng,ZhuaiShunJian,FenShouDeShiKeDaoLe,XinYouYou,QingQieQie,ZenNengRenXinHuiTouKanNaXiQueDaChengQiaoLiangDeFanHuiZhiLuNe?ZheLiSuiJiXiangXiangZhiCi,DanXieDeShenChenZhiQie。ShiXiang,LiShiYiNian,QingRenXiangHui,XingFuYuXinWei,BeiKuYuSuanXin,YiQiJiaoZhiXinTou,JiaoDeYouHuDuoHuaYaoShui,YiShiYouBuZhiCongHeChuShuiQi,FanErMoRanXiangDui,RuZaiMengJingYiYang。ZheChongRenShengTiYanShiCiGouJuYouJiangLieDeYiShuGanRanLi。Zhu:QueQiao,ChuanShuiMeiNianQiXi,XiQueJiaChengChangQiao,ShiNiuLangZhiNvDuYinHeXiangHui。QinGuan“QueQiaoXian”“QuanSongCi”Di459Xie。
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推荐。爱诗词网。题解本文选自《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一部汇总记叙春秋时齐国晏婴言行的著作,共八卷,分内外篇,凡二百一十五章,旧题春秋齐晏婴撰,实系战国时人之作品。该书语言含蓄而且富有哲理,人物形象生动,故事简短有趣,颇具文学价值。原文(一)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间,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二)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译文(一)晏子出使楚国,因为晏子身材矮小,楚国人故意在大门旁边开了一扇小门来迎接晏子。晏子拒绝从小门进去,说道:“出使狗国的人,从狗门进去;现在我出使的是楚国,不应从这扇门进去。”迎接他的人便改道请晏子从大门进去。晏子谒见。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晏子回答说:“临淄有数百家人,人们展开衣袖便可以遮住太阳,挥一把汗就可变成大雨,人多得肩靠着肩,脚挨着脚,怎么叫没人呢?”楚王说:“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你出使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的使臣,各有其专责,那些贤德的人,就派他们出使贤德的君王,没有贤德的人,就派他们出使没有贤德的君王。我是最无贤德的人,所以只能出使楚国了。”(二)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对身旁的近臣说:“晏婴,是齐国极善言辞的人,现在他将要到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近臣们回答说:“在晏子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一个人在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是干什么的?’我们回答说:‘是齐国人啊。’大王又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犯了偷窃罪。’”晏子到了,楚王摆宴接待晏子。饮酒到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吏绑押着一个人朝楚王这边走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吏回答说:“是个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晏子离开坐席回答道:“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橘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成为橘,生长于淮河以北便成了枳,它们仅仅是叶子相似,而果实的味道却不相同。之所以像这样的原因在什么地方呢?是水土不同啊。现在人们生长在齐国不会偷盗,到了楚国便偷盗,莫不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善于偷盗啊!”楚王笑笑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赏读俗语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种反击是最有力的。晏子大概是深得其中三味了。齐楚相交,齐弱楚强。晏婴身材短小,相貌平平,楚仗势设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高人一筹的智慧,齐国受辱是必然的。因为如果从正面讲道理,义正辞严地说友邦往来不应失礼,则会导致剑拔弩张,自取其辱。而晏子却别出一辙,用近似归谬的方法,针锋相对地推出“使狗国者,从狗门入”的道理,使楚王自讨了一个没趣。这种高明的反击手段,不仅维护了自己的人格,也维护了自己的国格。第二个故事中的橘枳之喻,入楚则盗之比,顺水推舟,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蕴反击于形象的比喻之中,亦庄亦谐,有理有节,以致楚王也只有讪笑和解嘲之份了。
【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与译文]坐,因为。两句的意思是:停下车来不再前行,是因为喜爱这枫林的傍晚美景;那经霜的叶子,比二月里开的花朵还要红艳。诗人一反悲秋传统,以浓墨重彩描绘艳丽秋色,体现出豪放向上的精神。诗句不仅精巧明丽,且富有哲理。今常以“霜叶红于二月花”比喻经受了磨炼考验的英雄,其崇高品质更加光彩照人。
停车座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推荐。爱诗词网。【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注释与译文]坐,因为。两句的意思是:停下车来不再前行,是因为喜爱这枫林的傍晚美景;那经霜的叶子,比二月里开的花朵还要红艳。诗人一反悲秋传统,以浓墨重彩描绘艳丽秋色,体现出豪放向上的精神。诗句不仅精巧明丽,且富有哲理。今常以“霜叶红于二月花”比喻经受了磨炼考验的英雄,其崇高品质更加光彩照人。参考文献(唐)杜牧《山行》
【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处】唐·杜牧《泊秦淮》【译文】秋夜,秦淮河寒水澹荡,暮霭象轻纱笼罩在河上。两岸的皑皑白沙不见了,只见铺洒沙上的皎浩月光。我的船在河岸停泊下来,正好同对岸的酒家隔江相望,从灯火辉煌小酒楼上传出歌声,谁唱《玉树后庭花》?那么柔靡放荡!扬州的歌女不知南朝亡国恨,听歌的达宫贵人,有谁想到了国破家亡?【全诗】《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全诗鉴赏1】此诗作于江宁(今南京),具体写作时间未详。秦淮河经过金陵城内流入长江,六朝以来为游览胜地,诗人夜泊秦淮闻歌女唱陈后主时流行的颓靡歌曲,不禁触景生情,作为此诗。前二写秦淮夜景,盖流经闹市中心的河流,两岸是商业区和“红灯区”集中的地带,两岸都有“酒家”,月夜上灯后,景色自胜日间。近人朱自清、俞平伯各有一篇《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蜚声文坛,得历史与江山之助也。而本篇一开始即写“夜泊”,及秦淮夜景“烟笼寒水月笼沙”,可知不是偶然的。月下沙岸尤明,水上则弥漫着一层轻纱似的烟雾,用句中排的形式,写景空灵细腻且有唱叹意味。有人说此句“写景萧寥冷寂,泊舟处当非繁华喧闹之处”,恐未必然。后二写闻歌有感,秦淮河不宽,故在舟中可以清楚地听到对岸的歌声。唐崔令钦《教坊记》录有《后庭花》曲(说详《春江花月夜》诗析),可见唐时尚在流行。六代兴亡之感慨,忧国忧民之情怀,一时涌向心头。诗只言“商女不知亡国恨”,而那些座中颇有身份的听众呢,则不言而喻,世风之日下,时局之可忧,亦见于言外。旨意委婉,感慨转觉深沉。沈德潜、管世铭等均推此诗为唐人七绝之绝唱,乃至压卷之作。按关于“商女”,《辞源》释为歌女是正确的(“商”是宫商之商),“不知亡国恨”,是指不知所唱歌曲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无费解之处。《元白诗笺证稿》谓诗中“商女”是扬州歌女而在秦淮商人舟中,扬州与金陵“隔江”,所以“不知亡国恨”,把本来简单的问题反而搞复杂了,虽言出方家,不能不说是千虑一失。还有人说“商女”即商人女眷,与“酒家”无涉,恐未必然;从整个诗看,还是联系秦淮酒家,释为歌女,措意为深。【全诗鉴赏2】杜牧的古、近体诗都很出色。他的古体诗,豪健跌宕,流丽之中骨气遒劲。他的近体诗,能于拗折峭健之中,显出风流俊爽之美,气势豪宕而又情韵缠绵。他尤其擅长七绝,在寥寥二十八个字中,极尽抑扬顿挫之能事,画面完整优美,寓意深曲悠长,感情饱满浓郁,使人玩味无穷。沈德潜评为“托兴幽微”,“远韵远神”。《泊秦淮》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揭露统治阶级一味醉生梦死、腐化堕落,丝毫也不关心人民的命运、国家的前途。诗人担心在他们的靡靡之音中,将有亡国的危险。这样严肃这样重大的主题如何通过二十八个字来表现,既不能作干枯的政治说教,又不能作琐屑的细节描写,因此,诗人必须在构思上下一番苦功了。此诗构思很独特,表现很别致,通过秦淮歌妓月夜卖唱情景的描写,暗寓作者深沉的感慨,写得既鲜明,又含蓄,既有形象的画面,又有幽深的含意。由此见出作者深厚的功力。首句完全写景。“烟笼寒水”和“月笼沙”互文见义,其意为:迷惘的烟雾和朦胧的月光,笼罩着秦淮河的流水和沙滩,使人感到一阵阵寒意。诗人有意通过写景,给秦淮河渲染出一种凄清暗淡、萧瑟冷寂的气氛,这种气氛很适宜于商女演唱靡靡之音,也很适宜于诗人表现主题思想。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时的秦淮河两岸,灯火辉煌,笙歌聒耳。饭馆酒楼之上,急管繁弦,清音袅袅;娼家妓院之中,淫言浪笑,喧声嚣嚣,在那些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家伙看来,还挺热闹呢。然而诗人从这表面的热闹声中,看出了骨子里的凄冷,他有意避开了这些表面的“繁华热闹”,为我们塑造出上面这样一幅暗淡萧瑟的典型画面,在景物的描写中已隐含诗人不快不满的情绪。次句叙事。“夜泊秦淮近酒家”,诗人的船停泊在秦淮河的岸边,还靠近一家酒楼呢。这一句,不仅点明了题目,还交代了上文“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象,就是夜泊秦淮所见,下文商女所唱亡国之音,就是夜泊秦淮所闻。这样,靠了这个叙述句,就把所见与所闻勾连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三四两句叙述之中有议论。表面上是说,歌妓年幼无知,不懂得亡国之恨,还在那里演唱导致陈叔宝亡国的《玉树后庭花》呢!这靡靡之音,隔江传来,刺激了诗人的神经,引起了诗人的警惕,于是,对着这班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诗人愤怒地掷出了投枪。“不知”“犹唱”二词用得极好,既为“商女”开脱了责任,表明唱者无心卖唱,听者有意堕落,把批判的矛头直指那班达官贵人;同时,又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忧愤的深广,心情的沉痛。试想一下,在泥潭里如果都是一塌糊涂的污泥浊水,倒也罢了。然而,这亡国之音却出自天真无知、不懂得亡国之恨、不甘心堕落的清白无辜的歌女之口,这是令人感到多么沉痛的事啊!诗人正是通过他那含蓄而曲折的笔法,表达出他那深沉而复杂的感情的。因此这首诗被前人评为“绝唱”,决不是虚誉之辞。
隔江犹唱后庭花上句。推荐。爱诗词网。【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处】唐·杜牧《泊秦淮》【译文】秋夜,秦淮河寒水澹荡,暮霭象轻纱笼罩在河上。两岸的皑皑白沙不见了,只见铺洒沙上的皎浩月光。我的船在河岸停泊下来,正好同对岸的酒家隔江相望,从灯火辉煌小酒楼上传出歌声,谁唱《玉树后庭花》?那么柔靡放荡!扬州的歌女不知南朝亡国恨,听歌的达宫贵人,有谁想到了国破家亡?【全诗】《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全诗鉴赏1】此诗作于江宁(今南京),具体写作时间未详。秦淮河经过金陵城内流入长江,六朝以来为游览胜地,诗人夜泊秦淮闻歌女唱陈后主时流行的颓靡歌曲,不禁触景生情,作为此诗。前二写秦淮夜景,盖流经闹市中心的河流,两岸是商业区和“红灯区”集中的地带,两岸都有“酒家”,月夜上灯后,景色自胜日间。近人朱自清、俞平伯各有一篇《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蜚声文坛,得历史与江山之助也。而本篇一开始即写“夜泊”,及秦淮夜景“烟笼寒水月笼沙”,可知不是偶然的。月下沙岸尤明,水上则弥漫着一层轻纱似的烟雾,用句中排的形式,写景空灵细腻且有唱叹意味。有人说此句“写景萧寥冷寂,泊舟处当非繁华喧闹之处”,恐未必然。后二写闻歌有感,秦淮河不宽,故在舟中可以清楚地听到对岸的歌声。唐崔令钦《教坊记》录有《后庭花》曲(说详《春江花月夜》诗析),可见唐时尚在流行。六代兴亡之感慨,忧国忧民之情怀,一时涌向心头。诗只言“商女不知亡国恨”,而那些座中颇有身份的听众呢,则不言而喻,世风之日下,时局之可忧,亦见于言外。旨意委婉,感慨转觉深沉。沈德潜、管世铭等均推此诗为唐人七绝之绝唱,乃至压卷之作。按关于“商女”,《辞源》释为歌女是正确的(“商”是宫商之商),“不知亡国恨”,是指不知所唱歌曲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无费解之处。《元白诗笺证稿》谓诗中“商女”是扬州歌女而在秦淮商人舟中,扬州与金陵“隔江”,所以“不知亡国恨”,把本来简单的问题反而搞复杂了,虽言出方家,不能不说是千虑一失。还有人说“商女”即商人女眷,与“酒家”无涉,恐未必然;从整个诗看,还是联系秦淮酒家,释为歌女,措意为深。【全诗鉴赏2】杜牧的古、近体诗都很出色。他的古体诗,豪健跌宕,流丽之中骨气遒劲。他的近体诗,能于拗折峭健之中,显出风流俊爽之美,气势豪宕而又情韵缠绵。他尤其擅长七绝,在寥寥二十八个字中,极尽抑扬顿挫之能事,画面完整优美,寓意深曲悠长,感情饱满浓郁,使人玩味无穷。沈德潜评为“托兴幽微”,“远韵远神”。《泊秦淮》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揭露统治阶级一味醉生梦死、腐化堕落,丝毫也不关心人民的命运、国家的前途。诗人担心在他们的靡靡之音中,将有亡国的危险。这样严肃这样重大的主题如何通过二十八个字来表现,既不能作干枯的政治说教,又不能作琐屑的细节描写,因此,诗人必须在构思上下一番苦功了。此诗构思很独特,表现很别致,通过秦淮歌妓月夜卖唱情景的描写,暗寓作者深沉的感慨,写得既鲜明,又含蓄,既有形象的画面,又有幽深的含意。由此见出作者深厚的功力。首句完全写景。“烟笼寒水”和“月笼沙”互文见义,其意为:迷惘的烟雾和朦胧的月光,笼罩着秦淮河的流水和沙滩,使人感到一阵阵寒意。诗人有意通过写景,给秦淮河渲染出一种凄清暗淡、萧瑟冷寂的气氛,这种气氛很适宜于商女演唱靡靡之音,也很适宜于诗人表现主题思想。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时的秦淮河两岸,灯火辉煌,笙歌聒耳。饭馆酒楼之上,急管繁弦,清音袅袅;娼家妓院之中,淫言浪笑,喧声嚣嚣,在那些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家伙看来,还挺热闹呢。然而诗人从这表面的热闹声中,看出了骨子里的凄冷,他有意避开了这些表面的“繁华热闹”,为我们塑造出上面这样一幅暗淡萧瑟的典型画面,在景物的描写中已隐含诗人不快不满的情绪。次句叙事。“夜泊秦淮近酒家”,诗人的船停泊在秦淮河的岸边,还靠近一家酒楼呢。这一句,不仅点明了题目,还交代了上文“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象,就是夜泊秦淮所见,下文商女所唱亡国之音,就是夜泊秦淮所闻。这样,靠了这个叙述句,就把所见与所闻勾连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三四两句叙述之中有议论。表面上是说,歌妓年幼无知,不懂得亡国之恨,还在那里演唱导致陈叔宝亡国的《玉树后庭花》呢!这靡靡之音,隔江传来,刺激了诗人的神经,引起了诗人的警惕,于是,对着这班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诗人愤怒地掷出了投枪。“不知”“犹唱”二词用得极好,既为“商女”开脱了责任,表明唱者无心卖唱,听者有意堕落,把批判的矛头直指那班达官贵人;同时,又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忧愤的深广,心情的沉痛。试想一下,在泥潭里如果都是一塌糊涂的污泥浊水,倒也罢了。然而,这亡国之音却出自天真无知、不懂得亡国之恨、不甘心堕落的清白无辜的歌女之口,这是令人感到多么沉痛的事啊!诗人正是通过他那含蓄而曲折的笔法,表达出他那深沉而复杂的感情的。因此这首诗被前人评为“绝唱”,决不是虚誉之辞。
不为有宝上一句。推荐。爱诗词网。【名句】不为重宝亏其命,故曰令贵于宝语出《管子·七法》。不为珍宝损害法令,所以说法令比宝物更珍贵。
《后羿射日(后羿弓)》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楚辞·天问》:“羿焉彃日,乌焉解羽?”汉·王逸注:“《淮南》言:‘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令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一日也。’”
安得后羿弓。推荐。爱诗词网。《后羿射日(后羿弓)》出处、释义和例句【出典】《楚辞·天问》:“羿焉彃日,乌焉解羽?”汉·王逸注:“《淮南》言:‘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令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一日也。’”又,《淮南子·本经训》:“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尧乃使羿……上射十日。”【释义】传说远古时,天空有十个太阳,使禾稼尽枯。于是尧命后羿射日,中九日,只留一日在天上。又传说日中有三足乌,羿中九日,九乌死。后人以后羿比喻善射之人。【例句】①(张生云)无端三足乌,团团光烁烁;安得后羿弓,射此一轮落。(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张生得知莺莺晚上要来,等不到天黑,希望用后羿的弓箭将太阳射下。②当日尧王时,有十个日头,被后羿在昆仑山顶上射落九个。(郑光祖杂剧《梅香骗翰林风月》第三折)白敏中等不到天黑会小姐,大骂太阳不下山,此情节与《西厢》同。
【诗句】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出处】唐·李白《江上吟》。【意思】人借典故委婉地表达了他对庸俗现实的鄙弃,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人不能象海上人那样不用真诚的心相随白鸥,暗示自己物我合一,在大自然怀抱中无拘无束怡然自乐,这比那等待黄鹤再来,乘之而飞入太空的神仙还要快活!注:《列子·黄帝篇》,古时海上有一人与海鸥亲近,其父要他捉海鸥,待他再去海边,海鸥已经飞走了,因心术不正而使他希望落空。
屈平词赋悬日月。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出处】唐·李白《江上吟》。【意思】人借典故委婉地表达了他对庸俗现实的鄙弃,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人不能象海上人那样不用真诚的心相随白鸥,暗示自己物我合一,在大自然怀抱中无拘无束怡然自乐,这比那等待黄鹤再来,乘之而飞入太空的神仙还要快活!注:《列子·黄帝篇》,古时海上有一人与海鸥亲近,其父要他捉海鸥,待他再去海边,海鸥已经飞走了,因心术不正而使他希望落空。【诗句】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出处】唐·李白《江上吟》。【意思】屈平:屈原。楚王台榭,指楚王游乐时所享用的亭台楼阁。句意:屈原的作品如日月经天,永放光芒,而楚王游乐时建筑的亭台楼阁已荡然无存,成了荒丘。无情的历史对贤才与昏君作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这也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借以发抒自己的不平之气。【全诗】《江上吟》.[唐].李白.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赏析】这首诗以行云流水般的气势、激烈昂扬的情感,形象地展示了李白鄙弃混浊现实和功名富贵,追求理想境界的豪迈情怀,读来心胸开阔,精神为之振奋。前四句写江游,却着力于描写舟上情状。“木兰”、“沙棠”,见出枻舟之精美;“玉箫”、“金管”,见出乐器之华贵;“美酒”千斛,表明对酒行乐,酣畅恣肆;“载妓”随波,表明生活适意,无拘无束。四句诗,分别从不同方面描摹了舟中之乐,突出渲染了飘逸潇洒、俯仰自得的轻松、愉快气氛,从而既暗示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特点,也为下面两句的正面议论作了铺垫。在诗人看来,仙人生活固然美好,但他们也还是有所凭借的,如果没有黄鹤可乘,恐怕也就一筹莫展了,相比之下,眼前的生活更为惬意。一个“无心”,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忘怀得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精神境界,与最后两句对功名富贵的态度遥相呼应。如果说“仙人”二句着眼于广袤的空间,表明了诗人的现实态度,那么,“屈平”二句便着眼于悠远的时间,表明了诗人对历史的认识。“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将屈原和楚王对举,一个生前屡遭放逐,有志难展,死后却名垂千古,其辞赋堪与日月争辉;而另一个虽然生前穷奢极欲,但死后却鲜为人知,他当年纵情欢乐的楼台亭榭也早已变成了荒凉的山丘。往事虽越千年,人心自有公断,高官厚禄只可极一时之乐,伟大的精神和伟大的作品则可永存世间。这就是诗人的结论。两句诗既是吊古,又是论今,其中饱含着诗人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达官贵人们的极度藐视,从而再一次照应“功名富贵”二句。“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这是何等的豪放!“摇五岳”,足见如椽大笔的雄健;“凌沧州”,更显示了诗人情怀的激昂。十四个字,笔酣墨饱,兴会淋漓,传神地再现了诗人独立轻舟,援笔赋诗时那种雄视千古、傲岸不羁的情态,从而自然引出结语。一个“若”字,与“亦应”紧密配合,以假设语气传出强烈的否定之意,诚如萧士赟所说:“此达者之词也。汉水无西北流之理,功名富贵不能长在,亦犹是乎!”全诗以形象的比喻作结,总括以上各层诗意,使得题旨得到了极大的深化,也使得作品的震撼力与感染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①。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鱼非鱼焉知鱼之乐。推荐。爱诗词网。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①。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②(《庄子·秋水》)【注释】①惠子:即惠施,庄子的好友,名辩之士,曾做过梁惠王的相。濠(háo):濠水,位于今安徽凤阳县北,当属淮河水域。梁:河堰。②鲦(tiáo)鱼:条鱼,一种扁而细长的鱼。固:本来。全:完全如此。【译文】庄子与惠子濠水河堤上游览观光。庄子感叹道:“条鱼悠然地游来游去真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知道鱼的快乐);你不是鱼,当然不知道鱼的快乐。这就对了!”【感悟】这本来是一个“感物赋情”、“移情”的美学故事,却演变成了一段逻辑辩难。惠子用逻辑的否定,否定了庄子的逻辑,难倒了庄子。
【名句】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语出《后汉书·五行志一》。正直如弦的好人死在大路旁边,而邪曲如钩的人却封侯当官。这是东汉末年在京都流传的童谣。尖锐的对比,揭露了当时的黑暗政治。侯:封建社会贵族的一种爵位(共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直如弦 死道边。推荐。爱诗词网。【名句】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语出《后汉书·五行志一》。正直如弦的好人死在大路旁边,而邪曲如钩的人却封侯当官。这是东汉末年在京都流传的童谣。尖锐的对比,揭露了当时的黑暗政治。侯:封建社会贵族的一种爵位(共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诗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出处】唐·杜甫《曲江二首》。【意思1】我到处欠下酒债,人生能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就少见。寻常:平常。行处:所到之处。【意思2】行处:到处;所到之处。稀:稀少。此联的意思是:(由于每天都是喝醉了才回来)欠酒钱是常有的事;因人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就不多见。原意是说人在当时能活到七十岁是很不容易的事,后用来勉励人们要珍惜人生。【鉴赏】杜甫居贫,无以为乐,唯尽醉也!醉酒易,偿酒债难,但即使酒债压身,又有何妨?岂不闻人生七十古来稀,我虽未七十,但光景不多,何不尽醉?字里行间充满着洒脱之感。【用法例释】一、用以说明人能活到七十岁的很少,已算高寿了。[例]杜甫诗云:“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确,“古稀”之年,不易多见,而唐代却出现那么多的高寿诗人,其原因何在呢?(萧文苑《唐诗随笔》)二、用以反证今天人的寿命已大大延长,人活七十已不稀奇。[例]据统计,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解放前为三十五岁,现在为六十八岁,看来杜甫说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已经是老皇历了。(舒展《敬老与传统文明》)【英语翻译】1.Ihavemanydebtsforwineallovertheplace,Formentolivetoseventyhasalwaysbeenunusual.(译者未知)2.Indebtforwine,here,there,andeverywhere,Inevercare;Fromtimesofold,theageofseventy'sbeenreallyrare.3.IneverywineshopIhaveadebttopay;It'sraretolivetoseventysinceoldenday.《千家诗英译》【全诗】《曲江二首》.[唐].杜甫.其一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其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题解】曲江也叫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原为汉武帝所建,开元中疏凿为胜景,有紫云楼、芙蓉苑、杏园、慈恩寺等。花开环列,池水澄明,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杜甫在乾元元年(758)暮春任“左拾遗”的时候,写下了这二首诗,抒发诗人不得志的心理。【赏析】这两首诗系联章体,虽写在曲江池看花饮酒,乃至醉典春衣,实则含蓄深蕴,正如仇兆鳌注引所云:“二诗以仕不得志,有感于暮春而作。”(张綖语)第一首前两句“起得好”,一腔惜春感慨之情突兀而来,“跌笔出奇”。饮酒看花,人生赏心乐事,却因“一片花飞”、“风飘万点”而“愁人”。“且看”二字兜转,写“经眼”之花“欲尽”,残花片片,于是引出第四句。“欲尽”之花只能“且看”,“伤多”之酒还要“入唇”,该又是何种滋味!《杜诗镜铨》蒋弱六云:“只一落花,连写三句,极反复层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绝。”何以会如此呢?第三联才作回答,即由落花转入人事。六句连用三“花”字,一句深一句,“神化不测,千古哪有第二人?”诗人的目光由“看花”转到江上、花边。江上呢,小堂中的翡翠鸟筑起了窝巢;花边呢,高冢前石雕的麒麟卧地。战乱造成的荒凉、破败,触目皆是,曲江池往昔的繁华无复存在。触景伤怀,引出结尾两句。“细推物理”,现实既然无法改变,那只有“莫厌伤多”饮酒“行乐”了。又何必汲汲于“浮名伴此身”呢?诗人醉饮不过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聊以自遣罢了。第二首承上“何用浮名伴此身”,一意连贯。首句劈空而来,为什么“日日典春衣”呢?时当暮春,春衣正用,既然是典春衣,想必冬衣早已典尽。读之者自然会以为是食不果腹,须典衣糊口。读到第二句方知原来是“每日江头尽醉归”,典衣饮酒了。为什么呢?第三句出人意料。“酒债寻常行处有”,更进一层写出,不仅在曲江池,而且是走到哪里饮酒到哪里,赊欠酒债到哪里。“七十者稀,故须尽醉”(仇兆鳌语),其说未必太浅,诗人壮志莫伸、报国无门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言外大有深意。第三联写江边景色。历代诗家都给予高度评价,叶梦得《石林诗话》:“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至‘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然读之浑然,全似未尝用力,此所以不碍其气格超胜。”天然精妙,景色如画。然而,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美景良辰,又能有多久呢?自然引出末联。春光无情人却有情,以情观物物亦有情。于是“传语风光共流转”,恳求“相赏莫相违”了。“暂时”照应“欲尽花”,言其“行乐”乃无可奈何之词。由“传语”句“脱卸而下,神理自然凑泊”,饱含惜春之情,意蕴深长。全诗以送春起,以留春住,含蓄深蕴。写景生意自然,抒情落落酣畅,如不经意而首尾圆活、出神入化。写景则“一片花飞”、“风飘万点”、“穿花蛱蝶”、“点水蜻蜓”,含蕴着多少“情”;抒情则“何用浮名”、“日典春衣”、“传语风光”、“相赏莫相违”,送春、留春,失落衰飒之气、被贬不介怀之意……个中景外之景、情外之情、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不言而喻。
酒债寻常行处有下一句。推荐。爱诗词网。【诗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出处】唐·杜甫《曲江二首》。【意思1】我到处欠下酒债,人生能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就少见。寻常:平常。行处:所到之处。【意思2】行处:到处;所到之处。稀:稀少。此联的意思是:(由于每天都是喝醉了才回来)欠酒钱是常有的事;因人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就不多见。原意是说人在当时能活到七十岁是很不容易的事,后用来勉励人们要珍惜人生。【鉴赏】杜甫居贫,无以为乐,唯尽醉也!醉酒易,偿酒债难,但即使酒债压身,又有何妨?岂不闻人生七十古来稀,我虽未七十,但光景不多,何不尽醉?字里行间充满着洒脱之感。【用法例释】一、用以说明人能活到七十岁的很少,已算高寿了。[例]杜甫诗云:“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确,“古稀”之年,不易多见,而唐代却出现那么多的高寿诗人,其原因何在呢?(萧文苑《唐诗随笔》)二、用以反证今天人的寿命已大大延长,人活七十已不稀奇。[例]据统计,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解放前为三十五岁,现在为六十八岁,看来杜甫说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已经是老皇历了。(舒展《敬老与传统文明》)【英语翻译】1.Ihavemanydebtsforwineallovertheplace,Formentolivetoseventyhasalwaysbeenunusual.(译者未知)2.Indebtforwine,here,there,andeverywhere,Inevercare;Fromtimesofold,theageofseventy'sbeenreallyrare.3.IneverywineshopIhaveadebttopay;It'sraretolivetoseventysinceoldenday.《千家诗英译》【全诗】《曲江二首》.[唐].杜甫.其一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其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题解】曲江也叫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原为汉武帝所建,开元中疏凿为胜景,有紫云楼、芙蓉苑、杏园、慈恩寺等。花开环列,池水澄明,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杜甫在乾元元年(758)暮春任“左拾遗”的时候,写下了这二首诗,抒发诗人不得志的心理。【赏析】这两首诗系联章体,虽写在曲江池看花饮酒,乃至醉典春衣,实则含蓄深蕴,正如仇兆鳌注引所云:“二诗以仕不得志,有感于暮春而作。”(张綖语)第一首前两句“起得好”,一腔惜春感慨之情突兀而来,“跌笔出奇”。饮酒看花,人生赏心乐事,却因“一片花飞”、“风飘万点”而“愁人”。“且看”二字兜转,写“经眼”之花“欲尽”,残花片片,于是引出第四句。“欲尽”之花只能“且看”,“伤多”之酒还要“入唇”,该又是何种滋味!《杜诗镜铨》蒋弱六云:“只一落花,连写三句,极反复层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绝。”何以会如此呢?第三联才作回答,即由落花转入人事。六句连用三“花”字,一句深一句,“神化不测,千古哪有第二人?”诗人的目光由“看花”转到江上、花边。江上呢,小堂中的翡翠鸟筑起了窝巢;花边呢,高冢前石雕的麒麟卧地。战乱造成的荒凉、破败,触目皆是,曲江池往昔的繁华无复存在。触景伤怀,引出结尾两句。“细推物理”,现实既然无法改变,那只有“莫厌伤多”饮酒“行乐”了。又何必汲汲于“浮名伴此身”呢?诗人醉饮不过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聊以自遣罢了。第二首承上“何用浮名伴此身”,一意连贯。首句劈空而来,为什么“日日典春衣”呢?时当暮春,春衣正用,既然是典春衣,想必冬衣早已典尽。读之者自然会以为是食不果腹,须典衣糊口。读到第二句方知原来是“每日江头尽醉归”,典衣饮酒了。为什么呢?第三句出人意料。“酒债寻常行处有”,更进一层写出,不仅在曲江池,而且是走到哪里饮酒到哪里,赊欠酒债到哪里。“七十者稀,故须尽醉”(仇兆鳌语),其说未必太浅,诗人壮志莫伸、报国无门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言外大有深意。第三联写江边景色。历代诗家都给予高度评价,叶梦得《石林诗话》:“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至‘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然读之浑然,全似未尝用力,此所以不碍其气格超胜。”天然精妙,景色如画。然而,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美景良辰,又能有多久呢?自然引出末联。春光无情人却有情,以情观物物亦有情。于是“传语风光共流转”,恳求“相赏莫相违”了。“暂时”照应“欲尽花”,言其“行乐”乃无可奈何之词。由“传语”句“脱卸而下,神理自然凑泊”,饱含惜春之情,意蕴深长。全诗以送春起,以留春住,含蓄深蕴。写景生意自然,抒情落落酣畅,如不经意而首尾圆活、出神入化。写景则“一片花飞”、“风飘万点”、“穿花蛱蝶”、“点水蜻蜓”,含蕴着多少“情”;抒情则“何用浮名”、“日典春衣”、“传语风光”、“相赏莫相违”,送春、留春,失落衰飒之气、被贬不介怀之意……个中景外之景、情外之情、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不言而喻。
点击进入:叶圣陶《五月卅一日急雨中》原文
1925年5月30日,为抗议上海的日本纱厂资本家杀害工人领袖、共产党员顾正红,上海工人和学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在南京路遭到英国巡警的枪击,当场打死群众十余人,伤无数人,还有一、二百人被无理拘捕,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第二天,叶圣陶便怀着满腔义愤,冒着急雨,赶往肇事地悼念死难的烈士,回来后怀着激愤写下了这篇历久不衰的优秀散文,控诉帝国主义的血腥罪行,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感情和坚定的爱国信念。本文发表于6月28日的《文学周报》。
五月卅一日急雨中。推荐。爱诗词网。点击进入:叶圣陶《五月卅一日急雨中》原文1925年5月30日,为抗议上海的日本纱厂资本家杀害工人领袖、共产党员顾正红,上海工人和学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在南京路遭到英国巡警的枪击,当场打死群众十余人,伤无数人,还有一、二百人被无理拘捕,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第二天,叶圣陶便怀着满腔义愤,冒着急雨,赶往肇事地悼念死难的烈士,回来后怀着激愤写下了这篇历久不衰的优秀散文,控诉帝国主义的血腥罪行,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感情和坚定的爱国信念。本文发表于6月28日的《文学周报》。《五月卅一日急雨中》这篇文章印证了恩格斯所说的“愤怒出诗人”这一至理明言。作者面对这场大血案,愤怒、震动。文章开头,作者直截了当地表现了他的愤怒心情。他从车上跨下,全然不顾那“急雨如恶魔的乱箭”打湿了衣衫。内心埋藏着愤怒的感情,读者一看就感觉得到的。接着说“满腔的愤怒,头颅似乎戴着紧紧的铁箍”,这是作者愤怒到极点的一种表现。作者发出了一连串的问话,这是一个人在感情异常激动时必然爆发出来的声音。他一口气赶到“老闸捕房”的门前,想参拜伙伴们的血迹,用舌头把所有的血迹舐尽,咽入肚里。他全神地注视着这曾经流淌过鲜血的地方。希望“血的花开在这里,血的果结在这里”。他憎恨那“狞笑”着的巡捕,厌恶那胆小如鼠的“瘠瘦的中年人”,严厉痛斥了那些民族败类和怕死鬼。他以惊异、激奋的心情,赞颂青布大褂的学生和露胸的体力劳动者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他用最热烈的语句赞颂他们:“你伟大!你刚强!你是具有解放的优先权者!”作者的爱憎是这样的鲜明,无怪乎写道:“我感动,我心酸,酸得痛快。”心酸本指悲痛,在这里,是心情激动的表现。作品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它有如醒狮怒吼,激昂悲壮;有如战鼓催征,引人奋发。这篇文章自始至终,都用内心独白的写法,显得别具一格。开头的一段:“路人少极了,店铺里仿佛也很少见人影。那里去了!那里去了!怕听昨天那样的排枪声,怕吃昨天那样的急射弹,所以如小鼠如蜗牛般,蜷伏在家里,躲藏在柜台底下么?这有什么用!你蜷伏,你躲藏,枪声会来找你的耳朵,子弹会来找你的肉体,你看有什么用?”这一段自言自语、自问自答、自述自叹的叙写方式,是一种很巧妙的直捷的写法,赋客观叙述以主观独白色彩,化精辟议论为心理活动,使文章做到了内外交融、物我合一。这篇文章的语言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全篇多用语势急促的短句。这样既精炼,又有力,这就很好地表现了作者愤怒激动的思想感情。巧妙的比喻,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如“急雨如恶魔的乱箭”,“头颅似乎戴着紧紧的铁箍”,“猛兽似的张着巨眼的汽车”,“如同咽一块糙石,一块热铁”,这些具有创造性的比喻,有力地表现了环境的险恶和黑暗,烘托作者心中的烦闷和愤慨。反复的修辞手法也用得很好,有紧接反复,如“没有了,一点儿没有了!”“他们不复笑,永远不复笑!”等,在反复中加强语气,起到强化感情的作用。还有间隔反复,如“满腔的愤怒”的四次反复,“有什么用”的两次反复,“你们灭绝,你们销亡”的两次反复,都使思想步步推进,感情层层高涨,使文章有紧张急促的旋律,有如急雨一般,打在读者的心上,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这篇文章中的语句多对称,如“怕听昨天那样的排枪声,怕吃昨天那样的急射弹”,“行见血的花开在这里,血的果结在这里”,“我仿佛看见无量数的手枪点头,听见无量数的狞笑的开口”,这些句子不仅排列整齐,形式对称,而且声音响亮,铿锵悦耳。这种洗练的笔法,使文章短小精悍,深刻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