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同善。推荐。爱诗词网。【人物名字:夏同善】【拼音:XIATONGSHAN】【字号:字舜乐,号子松】【所属朝代:清代】【生卒年代:1831—1880】【籍贯: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人物简介:清代官吏。咸丰六年进士,光绪时官至礼部右侍郎,督江苏学政。】
桂林山水歌。推荐。爱诗词网。《桂林山水歌》原文与翻译、赏析贺敬之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呵,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是山城呵,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呵!此山此水入胸怀,此时此身何处来?……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此来关山千万重。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桂林山水甲天下”……呵!是梦境呵,是仙境?此时身在独秀峰①!心是醉呵,还是醒?水迎山接入画屏!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招手相问老人山②,云罩江山几万年?——伏波山下还珠洞③,宝珠久等叩门声……鸡笼山一唱屏风开,绿水白帆红旗来!大地的愁容春雨洗,请看穿山明镜里④——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祖国的笑容这样美!桂林山水入胸襟,此景此情战士的心——江山多娇人多情,使我白发永不生!对此江山人自豪,使我青春永不老!七星岩去赴神仙会⑤,招呼刘三姐呵打从天上回……人间天上大路开,要唱新歌随我来!三姐的山歌十万八千箩,战士呵,指点江山唱祖国……红旗万梭织锦绣海北天南一望收!塞外的风沙呵黄河的浪,春光万里到故乡。红旗下:少年英雄遍地生——望不尽:千姿万态“独秀峰”!——意满怀呵,情满胸,恰似漓江春水浓!呵!汗雨挥洒彩笔画:桂林山水——满天下!……【注释】①独秀峰:在桂林市中心。孤峰一柱,拔地而起。②老人山:与鸡笼山、屏风山一样,都在桂林市区,因状得名。③还珠洞:有老龙谢情还珠神话,本诗转意借用。④穿山:在桂林市南郊。峰顶有巨大圆形洞口,洞穿露天,状似明镜高悬。⑤七星岩:桂林最著名岩洞之一。传说歌仙刘三姐在此洞中赛歌,后化石成仙。【赏析】本诗作者作于1959年。这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它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在诗人笔下,桂林山水是那样的美:山如“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水似“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山环水绕,神姿仙态,桂林山水犹如一个柔美朦胧、如梦似幻的神话世界。早在戎马倥偬的岁月,诗人对此山水名胜便心往神之,如今亲临其境,怎能不激动万分,沉浸在如醉似梦的遐想中。“桂林山水入胸襟,此景此情战士的心——”这秀美的大自然景色寄托着他对祖国的一片深情,那一个个因形得名的风景胜地,成为他感情的对应物,被赋予了新意。云雾笼罩的老人山,如同曾经沧海的历史见证;鸡笼山如雄鸡高唱,迎来共和国灿烂的朝霞;穿山明镜高悬,映照着洗尽愁容的大地;桂林山水的容颜就像祖国明朗的笑脸。诗人“对此江山人自豪,使我青春永不老”,一股革命豪情油然升起,他联想到祖国的建设,革命的发展,人民朝气蓬勃的精神,写出“汗雨挥洒彩笔画,桂林山水——满天下”的动人诗句,点出了此诗的主题。“桂林山水甲天下”到“桂林山水满天下”全诗26节52行,仅写出这一字之差,但这一字之中却蕴含着无限的深情。诗人沿着这感情发展的线索,将桂林山水中的自然之美引向一种精神的境界。他把自然美社会化,提到祖国美、人生美、理想美上来,从而再一次展现了他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祖国、人民、革命的发展和前进,使这首吟咏山水的抒情诗具有丰富的现实内容和崇高的革命理想,因而具有激励和鼓舞人们的思想艺术力量。这首诗在艺术上很有特点,虽然在形式上也采取了与《回延安》一样的信天游体,但在内容上却洗尽了原民歌体特有的陕北地区的乡土气息而赋之以新的风彩,从而形成与《回延安》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这首诗的语言优美凝练,色调绚丽;诗人多用对偶、排比句,造成复沓、回环荡气的抒情效果;再加上诗歌内在感情的气韵流动,读来琅琅上口,浩荡如一江春水,铿锵如玉振金鸣,具有动人的音乐美。
战略论
又名《间接路线战略》。(英)巴兹尔·亨利·利德尔·哈特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战士出版社1981年2月出版,这是一部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战略的专著。全书共四编,第一编“从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二十一世纪这段历史中的战略”分析了二十五世纪的战略情况。第二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略”论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东北欧战场和1918年的战略。第三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主要论述了希特勒的战略思想,分析了希特勒由全盛时期到衰颓的过程。第四编“军事战略和大战略的基础”分别介绍了战略的理论、战略和战术的实质。书后还附有3个附录:北非战役中的间接路线战略;1948年阿以战争的战略分析;《战略论》1957年俄译本前言。另有有关地图17幅。该书作者是英国的军事理论家,历史学家和军事记者,在西方军界一直享有盛名,《战略论》是他在军事理论方面的基本著作。该书以历代战争的研究为基础,通过西方世界二千五百年来大量战例的分析,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经验教训的探索,提出了一种军事战略,即“间接路线”理论。这种战略的目的,就是要使战斗行动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其主要原则是避免正面强攻。作者认为,在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又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因此,在战争和战役中,应避免同敌人作直接的硬拚,而要首先使用各种手段,力求出其不意地震撼敌人,使其受到奇袭,在物质上遭受损失,在精神上丧失平衡,然后再视情况实施进攻。据作者论证,历史上许多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和战役,差不多都是采取这种间接方法取胜的。《战略论》出版以来,曾被世界各国广为翻译出版,一直受到西方军界重视,一些著名将领把它奉为经典,某些国家的军事院校也用它充当基准教材。该书对了解现代西方军事思想和研究军事谋略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利德尔·哈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阶级立场和世界观的影响,其理论原则和学术观点不能不带有片面性和局限性。
战略论。推荐。爱诗词网。战略论又名《间接路线战略》。(英)巴兹尔·亨利·利德尔·哈特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战士出版社1981年2月出版,这是一部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战略的专著。全书共四编,第一编“从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二十一世纪这段历史中的战略”分析了二十五世纪的战略情况。第二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略”论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东北欧战场和1918年的战略。第三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主要论述了希特勒的战略思想,分析了希特勒由全盛时期到衰颓的过程。第四编“军事战略和大战略的基础”分别介绍了战略的理论、战略和战术的实质。书后还附有3个附录:北非战役中的间接路线战略;1948年阿以战争的战略分析;《战略论》1957年俄译本前言。另有有关地图17幅。该书作者是英国的军事理论家,历史学家和军事记者,在西方军界一直享有盛名,《战略论》是他在军事理论方面的基本著作。该书以历代战争的研究为基础,通过西方世界二千五百年来大量战例的分析,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经验教训的探索,提出了一种军事战略,即“间接路线”理论。这种战略的目的,就是要使战斗行动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其主要原则是避免正面强攻。作者认为,在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又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因此,在战争和战役中,应避免同敌人作直接的硬拚,而要首先使用各种手段,力求出其不意地震撼敌人,使其受到奇袭,在物质上遭受损失,在精神上丧失平衡,然后再视情况实施进攻。据作者论证,历史上许多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和战役,差不多都是采取这种间接方法取胜的。《战略论》出版以来,曾被世界各国广为翻译出版,一直受到西方军界重视,一些著名将领把它奉为经典,某些国家的军事院校也用它充当基准教材。该书对了解现代西方军事思想和研究军事谋略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利德尔·哈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阶级立场和世界观的影响,其理论原则和学术观点不能不带有片面性和局限性。
感谢汪国真。推荐。爱诗词网。《感谢》原文与翻译、赏析汪国真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赏析】这是一首情诗,但其含义却比情诗更丰富,更深刻:它写出了爱的纯洁、无私、博大、深沉,没有落入卿卿我我,儿女情长的俗套,清新、明快的语言揭示了隐含在融融爱意中的生命真谛。爱情的世界是人类用自己最美好的想象创造的理想的天堂,古往今来的诗人费尽心力,尽情地描绘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汪国真在这首诗中创造的爱情世界自成格调:大地上掠过和煦的春风;奔涌的浪花激荡着博大深沉的海洋;艳丽的红叶像火一样燃遍整个枫林;这是一个爱的世界,它是温暖的春天,是浩瀚的海洋,是火红的枫林,是白雪的世界,所有这一切,都与爱情应有的品格相符合。随着诗意的深入,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被诗人带进这个美妙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会悟出“爱”的深邃的哲理;情窦初开的少女、痴心如梦的少男,也会从这里找到心灵的知音。真正的爱情是无私的。凡有深深的爱心的人往往同时具备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正因为无私,爱才这样美丽,这样令人如醉如痴,成为人人都渴望的生命的甘泉。《感谢》的另外一重深意就是含蓄地颂扬爱情的无私性。一缕春风与整个春天;一簇浪花与整个海洋;一枚红叶与整个枫林;一朵雪花与银花的世界,两重世界的鲜明对比说明了诗人意味深长的思绪,也确确实实自己给自己出了一道难题,本来满怀着有限的希望,却意外地获得整个世界。“让我怎样感谢你?”诗人难于解答,读者自然也无可奈何。不过仔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这里的对比还有深意。没有一缕一缕的春风,哪有整个春天的明媚,浪花簇簇托起蓝色的海洋,片片红叶组成了枫林的画卷,朵朵雪花装点了银色的世界。爱是无私的,爱是相互给予的,爱是不用感谢的,也是不能感谢的,在彼此相互的奉献中爱情才能升华到崇高的境界,这就是作者在诗中给我们提供的答案。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推荐。爱诗词网。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51〕;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52〕,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53〕。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54〕,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55〕,行步不正,而无子耳。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56〕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57〕之精气皆竭矣。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皆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58〕而全形〔59〕,身年虽寿,能生子也。〔注释〕黄帝:传说中我国古代黄帝族的首领,也是汉族(华夏族)的祖先。《黄帝内经》托名黄帝所作。神灵:聪明之至。弱:幼年时。徇(xún)齐:敏慧。敦敏:敦厚敏达。登天:登天子之位。天师:指岐伯。上古:指远古时代。春秋:指年龄。度:超过。失之:违背养生之道。岐伯:传说上古时代医家。相传黄帝与岐伯等人讨论医术而创医学。道:指养生之道。法:效法。阴阳: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和:调和,引申为恰当运用。术数:指养生的技术和方法。妄:乱也,此为违背常规之意。作劳:包括劳作和房劳。形与神俱:形神健全。天年:指自然寿命。入房:行房事,指性生活。真:真元之气,即肾气。时:善于。御:驾驭、控制。圣人:指对养生之道有高度修养的人。虚邪贼风:泛指异常气候和外来致病因素。恬惔:安静淡泊。虚无:心无杂念和妄想。任:随便。朴:敦厚淳朴的品性。德:道德修养。无子:没有生殖能力。材力:精力,即生殖机能。邪:同“耶”,疑问词。天数:自然赋予人类的寿命数。更:更换恒齿。天癸:跟生殖有关的精微物质。至:极也,此指成熟的意思。太冲脉:指奇经八脉之一的冲脉,主血海。月事:月经。平均:充满而均衡。真牙:即智齿。焦:通“憔”,即憔悴。三阳脉:指太阳、阳明、少阳脉气。地道:指月经。不通:停经。丈夫:指男子。写:通“泻”,输泻的意思。阴阳和:指男女媾合。〔51〕颁白:即斑白。〔52〕主水:指肾藏精的功能。〔53〕写:指泄精。〔54〕解堕:解,通“懈”,松懈无力;堕,下垂。〔55〕重:笨重。〔56〕天寿:与天年、天数同义。〔57〕天地:指男女。〔58〕却老:延缓衰老。〔59〕全形:保全形体。 (王庆其)〔鉴赏〕《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内经》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疗经验,汲取和融会了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课题——生命规律,并创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技术。两千余年来,历代医家正是在《内经》所提供的理论原理、应用技术及其所采用的方法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使中医学术得到持续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以及人民的身体健康作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这也是《内经》之所以被历代奉为“医家之宗”的重要缘由,及至今日,《内经》对中医学术的研究发展及临床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因此,越来越受到中外学术界的重视。现存《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两部分,每部各八十一篇,合计一百六十二篇。二书内容各有侧重,又紧密相关,浑然一体。全书是以黄帝问,岐伯、伯高、少俞等医家答的形式展示其医学内容的。本节内容节选自《素问·上古天真论》。《内经》崇尚养生,本篇置《素问》之首,足见作者的良苦用心。经文以古今之人的不同寿命作对比,从而阐发了养生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五种养生的法则。远古时代人们寿命之所以超过百岁,是因为他们懂得养生之道,能适应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掌握各种养生方法,保持形神和谐协调;而现在人之所以早衰,是因为不懂得养生之道,醉酒行房,以致精气耗竭,真元匮乏。通过对比,回答了黄帝提出的问题,即人之寿命长短不在时世之异,而在人对养生的认识和态度不同。文中提出的养生法则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欲有节,起居有常,劳作不违背常度等。同时提出对外环境要“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人本身要“恬惔虚无”,“精神内守”的养生原则。另外,养生还须养性,即注重道德修养,做到“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只有“德全”,才能“不危”,达到“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养生目标。这些养生原则和方法对今天养生保健仍有实践价值。本篇讨论的第二个问题是男女生长壮老衰的生理规律。女子7—14岁,男子8—16岁,是生长发育期,肾气渐渐盛实;女子21—28岁,男子24—32岁,是壮盛期,肾气充盛已成稳定均衡趋势;女子35—49岁,男子40—64岁,是衰老期,肾气渐衰。《内经》所揭示的男女生长壮老的变化过程,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是经过长期的生活及医疗实践观察总结的结果。其中凸显了肾气与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密切关系,由此可见,人欲维护健康、延缓衰老,必须以保养肾气为首务。现代研究提示,补肾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推荐。爱诗词网。[十五·十二]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鉴赏〕 这句名言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成为一条成语,表示人们不可只关心眼前鼻子底下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应当有远大的计划和谋划,对事件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危险要有一些预见、心理准备和预防措施,不然一旦有事,猝不及防,举止失当,造成重大的损失。孔子最信任“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述而》)。因此他告诫世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名言表达了一种很有价值的谋事智慧。然而,对于孔子来说,这句话还讲述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孔子认为人们对待生活要采取一种既忧虑又不忧虑的辩证态度。他首先提出“仁者不忧”(《子罕》),“君子不忧不惧”(《颜渊》),因为有仁德的人关心的是自己的道德修养、对他人给予帮助和对国家与社会作出的贡献,而不在乎个人利益的得失,不会为贫困的生活、低贱的社会地位而过于烦恼;遇到事业的挫折或与他人发生纠纷,因为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反身自问,内心无疚,所以在精神上也不需要过于痛苦,“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因此君子应当以开朗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一切。孔子十分欣赏他的弟子颜回,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并且赞不绝口地说“贤哉,回也!”(《雍也》)而他自己虽然生活并不富裕,遭受各种艰难困苦,但是非常乐观,他“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他说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述而》)。但是,根据孔子的思想,人不能终日饱食,无所用心,而应当有所忧虑。“人无远虑”中的“虑”除了表示谋划以外,这个字本来还具有忧虑、忧愁的含义,如在先秦,《孙膑兵法》言“兵强人众自固,三军之士皆勇而无虑”(《十问》),又如唐诗“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羌村之二》),其中的“虑”字都表示忧虑。孔子就讲过自己经常忧虑四方面的事情,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此外孔子也提出人们要有所“患”,即忧虑、担心,他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也”(《里仁》),“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君子病无能也,不病人之不己之也”(《卫灵公》)。对于国家和社会问题,孔子还提出人们也有需要担忧的事情,就是社会的贫富悬殊和社会的动乱,所以他提出:“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季氏》)可见孔子是有忧患意识的,他一直担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又担忧人类和他自己因人性的弱点而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这种忧患也应当是孔子所说的“远虑”,因为它们不是为自己个人身边的事而忧愁,而是为人类、国家和社会的问题而忧虑。总之,孔子主张“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忧道”是担忧仁道在现实社会中得不到实现,这就是忧患意识,就是“远虑”,即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了这种“远虑”,就会关心国家大事,就会投身于对人民有益的事情,生活就会非常充实而富有意义,如此就不会为个人的命运不济而忧心忡忡,伤心不已;有了这种“远虑”,就会时时修身养性,改正缺点,在工作、日常生活和待人接物中不大可能犯不可饶恕的错误,这样自然就少了许多令人烦恼、痛苦的事情。相反,没有忧患意识,也就是没有远虑,把个人的利益看得比天还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阳货》)。遇到小小的不幸就像天要塌下来一样,陷于忧愁而不能自拔。由于不致力于道德修养,经常同外界发生不应有的矛盾和冲突,当然也就会平添无数的忧愁、烦恼和痛苦。这不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吗,这不是值得每一个人要加以警惕的吗?
北方艾青。推荐。爱诗词网。《艾青·北方》原文、赏析、鉴赏艾青一天那个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对我说:“北方是悲哀的。”不错北方是悲哀的。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一片暗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那天边疾奔而至的呼啸带来了恐怖疯狂地扫荡过大地;荒漠的原野冻结在十二月的寒风里,村庄呀,山坡呀,河岸呀,颓垣与荒冢呀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孤单的行人,上身俯前用手遮住了脸颊,在风沙里困苦地呼吸一步一步地挣扎着前进……几只驴子——那有悲哀的眼和疲乏的耳朵的畜生,载负了土地的痛苦的重压,它们厌倦的脚步徐缓地踏过北国的修长而又寂寞的道路……那些小河早已枯干了河底也已画满了车辙,北方的土地和人民在渴求着那滋润生命的流泉啊!枯死的林木与低矮的住房稀疏地,阴郁地散布在灰暗的天幕下;天上,看不见太阳,只有那结成大队的雁群惶乱的雁群击着黑色的翅膀叫出它们的不安与悲苦,从这荒凉的地域逃亡逃亡到绿荫蔽天的南方去了……北方是悲哀的而万里的黄河汹涌着混浊的波涛给广大的北方倾泻着灾难与不幸;而年代的风霜刻画着广大的北方的贫穷与饥饿啊。而我——这来自南方的旅客,却爱这悲哀的北国啊。扑面的风沙与入骨的冷气决不曾使我咒诅;我爱这悲哀的国土,一片无垠的荒漠也引起了我的崇敬——我看见我们的祖先带领了羊群吹着笳笛沉浸在这大漠的黄昏里;我们踏着的古老的松软的黄土层里埋有我们祖先的骸骨啊,——这土地是他们所开垦几千年了他们曾在这里和带给他们以打击的自然相搏斗,他们为保卫土地从不曾屈辱过一次,他们死了把土地遗留给我们——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永远不会灭亡;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1938年4月2日潼关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淞沪保卫战之后,诗人由上海到武汉,从武汉到山西临汾,从临汾到西安,又折回武汉,到桂林。这首诗,写于1938年2月从山西去西安旅经潼关的时候。诗人在桂林出版的包含十六首短诗的诗集,就用这首诗作为诗集的名称。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北国之行的感受。在诗人眼中,祖国北方的景象是充满忧伤的:呼啸的沙漠风扫荡过荒漠的原野,万里黄河汹涌着混浊的波涛,在灰暗的天幕下,弥漫着灾难与不幸,充满贫穷与饥饿。作者以素描的手法,给北国的景象勾勒了一幅充满阴郁色彩的风景画,他抓住了最富有特征的一系列景象:看不见阳光、也不见生命的绿色的冻结的原野;灰黄色的沙雾覆盖着颓垣、荒冢;顶风挣扎着艰难前进的孤单行人;几只载重的驴子徐缓地踏着漫长的道路;早已干涸的小河;稀疏的枯死的林木;灰暗天幕下低矮的住房;悲鸣的逃亡的雁群……艾青本来是学绘画的,不愧是写生的圣手,每一个景象只勾画寥寥两笔,栉比地排列起来,构成生动而深刻的艺术形象;在整个形象中,又贯注着作者自己深沉的忧郁,忍受着灾难和不幸的“北方的土地和人民,在渴求着那滋润生命的流泉”,正在“一步一步地挣扎着前进”的人们需要支持,是这整个形象所寄寓的中心思想。在诗的后一部分,诗人直接抒发爱国主义的感情。尽管迎着“扑面的风沙,与入骨的冷气”,面对荒凉与衰败的北方,诗人“却爱这悲哀的北国”,爱这祖国的大地。诗中抒写着自己的回忆:几千年来,我们民族的祖先开垦和保卫这广大的国土,他们和自然斗争,和外来的敌人斗争,永不屈辱地坚强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所以诗人说:“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因为“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诗篇以丰富的想象,开阔的意境,表现了对祖国大地的热爱。
杏花天影。推荐。爱诗词网。姜夔《杏花天影》原文与赏析姜夔丙午之冬,发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风日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从这一阙词的小序可以知道,该词是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冬,姜夔从沔口(今湖北汉口)乘船,沿长江直下,于第二年农历正月二日,到达金陵(今南京市)时写的。当时作者经过长途旅行以后,“北望淮楚”,感到风清日丽,天气淑和,舟引扬帆,小波荡漾,特别悠闲自得。于是写了这一阕《杏花天》〔影〕,别有一番情调。姜夔首先通过绿柳垂杨,低拂水面来点缀春景的可爱;与此同时,衬托出他乘的小舟已经到了鸳鸯浦。这个鸳鸯浦不是人们通常所指湖南慈利的那一个,而是金陵城秦淮与青溪的合流处。也就是作者在第二句所说的桃叶渡。桃叶,是西晋王献之的爱妾,她与妹妹桃根尝居游此地,当桃叶唤渡的时候,王献之每临渡歌以送之。显然,姜夔是有意渲染这一风流韵事,来加强他的词章典雅的韵味,并寄托幽怨的情致。然而,好景好春,词人却并没有这么好的心思,他是“又将愁眼与春风”,看来他是要辜负这个大好春光了。“待去”。他还想离开这个地方呢!但是倚着兰舟,想念春色伊人,在水一方,真是欲行又止,依依不舍,这是何等缱绻的情怀啊!这就有点象梁简文帝的《采莲曲》所说:“挂兰桡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了。下阙开始,词人首先点出号称“江南佳丽地”——金陵这个省级行政区域治所的美好景色。且看:“莺吟燕舞”,这是多么迷人的风光,多好的宴乐升平的景况。正如唐诗人李群玉在《洞庭入澧江寄巴丘故人》五律中所说那样:“江行好风日,燕舞轻波时”。但是作者在这良辰佳节里,却有着离愁别恨的苦况;际兹行旅,孑然一身,知己的没有别人,只有潮水了。“算潮水知人最苦”。形象思维很是丰富。这种拟人法的描写,十分生动感人,这大概就是李白诗所说的:“潮水定可信,天风难与期”吧!眼前是“满汀芳草”,心里是“不成归”之怨;加上斜晖映照,人只影单,思绪就更牵长了。这不正合着崔国辅诗所说的“应由春草误,著处不成归”的韵味么?而春潮泛泛,人海茫茫,欲想解缆移舟,又将去何方?孟浩然在五绝《宿建德江》中曾说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姜夔当时的处境不正是这样吗?作为南宋一代有影响的词人姜夔为什么有这种心态呢?因为作者从小“早孤不振”,虽然发奋用功,“不坠先人之绪业”,但毕竟是少年落泊,科场不第,终身布衣,到处流浪江湖,依人篱下,靠亲友资助过日子。当时作者从沔口到金陵之年,正是三十出头之岁。他感到事业无成,值此美好春光,仍然寄迹江湖,了无归宿,即使面对大好河山,也觉得有所辜负之意,因而触景生情,追忆名士风流,慨然感赋,这就是很自然的了。姜夔是南宋中兴一大词人,他的词妍美纤丽,精深雅妙,音律文彩,冠绝一时。他上继北宋周美成婉约派的正宗;风格脱胎于辛弃疾,而“变雄奇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下开“嬉游宴乐,歌舞清平”之体于后,随之学习的有张辑、吴梦窗、蒋竹山、周草窗、王碧山、张玉田和杨基等人。在这一阙《杏花天》〔影〕的词中,并不同于朱敦儒的54字正体的《杏花天》,也不似侯寘添一字和卢柄添二字的变格,而是姜夔独创的58字的又一体,即近杏花天令词。其实在《词谱索引》和《白石诗词集》都直写《杏花天影》,作为一个词牌,而没有对影字加上括号的。这是该词的一个艺术特色。另一个艺术特色是词的前面有一小序,清新委婉,简洁精当。对于加深理解词章的时空性有所帮助。但也有人认为他的词序每与词章重复,如果不犯词境,就是两全其美了。
孟母断织。推荐。爱诗词网。孟母断织是什么意思〖典源〗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自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孟子惧,旦夕勤学不忽,师事子思,遂成天下名儒。”〖释义〗孟母见孟子中途辍学而归,拿刀割断了机上尚未织完的布,以教育孟子。后遂用“断织、断机、孟织”等谓母亲对子女的教育训导。【断织】骆宾王《上兖州张司马启》:“加以承断织之慈训,得锐志于书林;奉过庭之严规,遂容情于义圃。”【断机】邹元标《冬至展先母罗太安人漕坪陇有感》诗:“断机声在耳,尊足戒垂堂。多少君花意,无言倍黯伤。”【孟织】黄滔《祭钱塘秦国太夫人》:“训逾孟织,智迈谢围。”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推荐。爱诗词网。[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鉴赏〕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出自于《老子·五章》,它的意思是说,天地无所私爱,对万物如“刍狗”一般,听任万物自然生长、发展和消亡。这句话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天道观思想。我们可以结合老子的天道观来理解这句话。在老子看来,天地在形态上和功用上都是客观的、自然而然的。在形态上,天地是物理性的客观存在,它只是按照自然的法则自然而然地存在着和运行着;在功用上,天地对于万物也是任其自然、无所造作的,它不会因为偏爱某物而特别赐福予它们,也不会因厌恶某物而特别地降祸给它们。万物在天地间也是遵循着自然的法则自然地生长、自然地消亡。因此,老子的天道观是自然的天道观,而非有为的或有神论的天道观。在此,我们可以从这句话中的“不仁”和“刍狗”两字来理解老子这种自然的天道观。老子此处的“仁”字含义,与儒家尊崇的作为伦理道德最高标准和最高典范的“仁”的意蕴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词性来看,儒家的“仁”指伦理道德,乃是名词;而老子此处的“仁”字指天地对万物“不仁”,乃是动词。第二,从词意来看,儒家的“仁”是儒家心性伦理的重要哲学概念和专有名词;而此处的“仁”字则不同,宋人吴澄《道德真经注》注解:“仁谓有心于爱之也”,因而此处的“仁”可以释为“私爱”、“偏爱”。因此,“不仁”则是指天地无心于偏爱,天地无私爱于万物。高亨先生也说:“不仁,只是无所亲爱而已”(《老子正诂》)。因此,从“天地”的角度来看,“天地不仁”则正表现出天地的客观性、自然性来。对此,河上公注曰:“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西汉严遵《老子指归》说得更详细:“天高而清明,地厚而顺宁,阴阳交通,和气流行,泊然无为,万物自生焉。天地非倾心移决、劳精神、务有事、悽悽恻恻、流爱加利、布恩施厚、成遂万物而有以为也。”魏晋玄学家王弼也说:“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天地遵循自然的法则自然而然地存在,也自然而然地运动着,它没有刻意地按照“仁”的原则而存在着并发挥着赏善罚恶的作用,也没有刻意地“拟人化”地表现出对万物的喜怒哀乐。因此,“天地不仁”折射出的哲学意蕴则表现为对天地这种自然性、客观性的强调和表征。许多学者还据此进一步强调了老子的天道观乃是自然的天道观,是对当时有神论的天道观的有力批驳。“刍狗”,指古代用草扎成的狗。高亨先生解释说:“古人用来祭神,扎成后用匣子装着,用花布盖上。祭祀时,由祭者恭敬地把它摆在神前,祭完后,就扔掉,人们要用脚踩它,把它烧掉”(《老子注译》)。老子在这里借助“刍狗”来喻天地与万物之间的关系,天地对万物是没有私情的,万物在天地间是按照自然的法则运行着的,而没有天地的“意志”作用于其中的。北宋苏辙说:“天地无私而听万物之自然,故万物自生自死,死非吾虐之,生非吾仁之也。譬如结刍为狗,设之于祭祀,尽饰以奉之,夫岂爱之,适时然也。既事而弃之,行者践之,夫岂恶之,亦适然也”(《老子解》)。这也就是说,万物自身的发展活动是“适时然”、“适然”而动的,而不是因为天地的“意志”(“虐之”、“仁之”)而生灭的。因此,就天地与万物的关系来看,天地与万物的运行都是自然而然的、无为的,两者之间本来就没有什么“人格神”般的神秘力量作用于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魏晋玄学家王弼对“刍狗”二字有着另一番解释,他不是将“刍狗”解释为用于祭神的草狗,而是将二字分开来解释,他说:“天地不为兽生刍,而兽食刍;不为人生狗,而人食狗。无为于万物而万物各适其所用,则莫不赡矣”(《老子注》)。这种解读也可备为一说。但是,王弼的解法也一样揭示的是天地与万物之间的这种自然而然的关系。所以,“刍狗”之喻,是从天地与万物之间的关系出发,揭示出天地与万物之间这种自然而然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客观的。但是,老子的天道观毕竟不是自然科学知识,老子的用意也不在于提示出自然界这种客观知识,而是为他的“道”论服务的,是为了进一步以“天道”喻“人道”的。在说完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之后,《五章》接下去就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如果我们将这两句排列在一起来看的话,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才是老子更迫切要表达的,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不过是个“引子”罢了。这里有两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第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虽说是“引子”,为下一句张本,但是这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废话,而是深刻地蕴涵着中国特有的“天人合一”思维方式。“天道”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人道”也是自然而然的、无为的;天地是无私的,对万物是无所偏爱的,任其自然生长的,因此治理着国家的圣人也应该无所偏私,让老百姓自然而然地发展其个性,“无知”、“无欲”、“无事”。“天道”与“人道”是相关联的,“天道”原则为“人道”原则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向,另一方面,“人道”原则又实践着“天道”原则,并且保证着“天道”原则的有效性、合法性。总的来说,我们可以从两个视角来解读“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一是从“天道”观的角度来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揭示出了“天道”运行和天地万物的自然性、客观性;二是从“以天道喻人道”的角度来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又为后面“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张本,为这种自然而然的人间秩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向。
王贵与李香香。推荐。爱诗词网。《王贵与李香香(节选)》原文与翻译、赏析李季掏苦菜山丹丹花开红姣姣,香香人材长得好。一对大眼水汪汪,就像那露水珠在草上淌。二道糜子碾三遍,香香自小就爱庄稼汉。地头上沙柳绿蓁蓁,王贵是个好后生。身高五尺浑身都是劲,庄稼地里顶两人。玉米开花半中腰,王贵早把香香看中了。小曲好唱口难开,樱桃好吃树难栽。交好的心思两人都有,谁也害臊难开口。王贵赶羊上山来,香香在洼里掏苦菜。赶着羊群打口哨,一句曲儿出口了:“受苦一天不瞌睡,合不着眼睛我想妹妹。”停下脚步定一定神,洼洼里声小像弹琴:“山丹丹花来背洼洼开,有那些心思慢慢来。”“大路畔上的灵芝草,谁也没有妹妹好!”“马里头挑马四银蹄,人里头挑人就数哥哥你!”“樱桃小口糯米牙,巧口口说些哄人话。”“交上个有钱的花钱常不断,为啥要跟我这个揽工的受可怜?”“烟锅锅点灯半炕炕明,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妹妹生来就爱庄稼汉,实心实意赛过银钱。”“红瓤子西瓜绿皮包,妹妹的话儿我忘不了。肚里的话儿乱如麻,定下个时候说说知心话。”“天黑夜静人睡下,妹妹房里把话拉。满天的星星没月亮,小心踏在狗身上!”自由结婚太阳出来遍地红,革命带来了好光景。崔二爷在时就像大黑天,十有九家没吃穿。穷人翻身赶跑崔二爷,死羊湾变成活羊湾。灯盏里没油灯不明,庄户人没地种就像没油的灯;有了土地灯花亮,人人脸上发红光。吃一嘴黄连吃一嘴糖,王贵娶了李香香。男女自由都平等,自由结婚新时样。唐僧取经过了七十二个洞,他们俩受的磨难数不清。千难万难心不变,患难夫妻实在甜。俊鸟投窝叫喳喳,香香进洞房泪如麻。清泉里淌水水不断,滴湿了王贵的新布衫。“半夜里就等着公鸡叫,为这个日子把人盼死了。”香香想哭又想笑,不知道怎么说着好。王贵笑得说不出话,看着香香还想她!双双拉着香香的手,难说难笑难开口:“不是闹革命穷人翻不了身,不是闹革命咱俩也结不成婚!革命救了你和我,革命救了咱庄户人。一杆红旗要大家扛,红旗倒了大家都遭殃。快马上路牛耕地,闹革命是咱们自己的事。天上下雨地上滑,自己跌倒自己爬。太阳出来一股劲红,我打算长远闹革命。”过门三天安了家游击队上报名啦。羊肚手巾缠头上,肩膀上背着无烟钢。十天半月有空了,请假回来看香香。看罢香香归队去,香香送到沟底里。沟湾里胶泥黄又多,挖块胶泥捏咱两个;捏一个你来捏一个我,捏的就像活人脱。摔碎了泥人再重和,再捏一个你来再捏一个我;哥哥身上有妹妹,妹妹身上也有哥哥。捏完了泥人叫哥哥,再等几天你来看我。【赏析】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是李季的代表作。作品于1946年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后,立即受到读者的热烈称颂,人们称之为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全诗共三部十三章,计一千多行。长诗以穷苦农民王贵与李香香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上描绘了边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浴血奋战,求得自由解放的伟大历程,揭示了人民的痛苦与欢乐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之间的必然联系,歌颂了王贵与李香香之间热烈而纯朴的真挚爱情。长诗的第一部以充满血泪的笔墨愤怒地揭露了恶霸地主崔二爷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痛苦地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挖完了苦菜上树梢,遍地不见绿苗苗。百草吃尽吃树杆,捣碎树杆磨面面。二三月饿死人装棺材,五六月饿死没人埋。”可崔二爷家里却“窖里粮食霉个遍”。王贵的父亲因交不起地租被崔二爷活活打死,13岁的王贵成了崔家的长工。王贵的悲惨遭遇受到李德瑞父女的同情。同根相生,同病相怜,王贵与李香香在苦难中萌生了纯真的爱情。第二部描写了农村热火朝天的革命斗争,心怀深仇大恨的王贵在革命到来时毫不迟疑地投身其中,“白天到滩里去放羊,黑夜里开会闹革命。”崔二爷大怒,趁王贵回家之际将他捆吊毒打,威逼利诱,王贵不屈不挠。他怒斥崔二爷“老狗你不要耍威风,大风要吹灭你这盏破油灯。”他坚定地表示:“趁早收起你那鬼算盘,叫我当狗难上难!”李香香眼见亲人被打心如刀搅,连夜找到游击队,游击队半夜出发攻入死羊湾,崔二爷逃跑了,王贵得救了,农民们欢天喜地庆贺自己的翻身解放。历经苦难的王贵与李香香幸福地结合了。幸福来之固然不易,革命却有更大的曲折。长诗第三部写由于革命形势的变化,游击队暂时撤离死羊湾,崔二爷卷土重来,向人民反攻倒算,强抢李香香,气焰十分嚣张。最后游击队再次攻入死羊湾,以崔二爷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完全覆灭,革命人民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是《王贵与李香香》最突出的艺术成就。主人公的性格在广阔的时代背景和革命斗争中不断发展完善。王贵从一个贫苦的长工成长为自觉的革命战士,李香香代表受剥削受压迫的妇女走向觉醒与反抗,崔二爷的丑恶表演暴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反动本质和他们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三个典型形象一步步按照自己的性格逻辑发展、完善,毫无牵强附会之处,真实感人。全诗的艺术结构生动严谨,跌宕起伏,波澜不平,客观上反映了当时革命斗争的复杂性,细致深入地描绘了时代风云的变幻,深刻地揭示了作品表现的社会生活的本质。同时诗人精巧的构思,善于驾驭鸿篇巨制的艺术功力也在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两方面的完美结合赋予作品以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如何使新诗走向人民,为中国的老百姓喜闻乐见,这是自中国新诗诞生以来多少诗人苦苦探求的课题。《王贵与李香香》在这方面的杰出成就为世人所公认。全诗一千多行用陕北民间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信天游是用两句诗组合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抒情小诗,联吟联唱,变化多端。李季长期深入民间,向人民学习,纯熟地掌握了这种艺术形式,在一千多行的长诗中,运用自如,佳句叠出,确实让人耳目一新,是一个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此外,配合这种主体形式,诗人大量采用比兴的手法,有些比喻直接采自民间,活灵活现,生动感人。《王贵与李香香》的艺术成就从多方面展示了中国新诗发展的道路。
出水芙蓉图。推荐。爱诗词网。出水芙蓉图宋·佚名绢本设色纵二三.八厘米横二五.一厘米藏故宫博物院此图无款印,旧题吴炳作,原载《历代名笔集胜册》第一册(见《虚斋名画录》)。画面为一团扇,写出水芙蓉,画淡淡红荷一朵,绰约如仙,秀出绿波。一茎托起盛放的莲盘,花瓣轻舒,似有微风散绮,花心半露出莲房,嫩蕊柔密。花瓣空疏处参差映衬着荷叶,红绿相扶,媚姿转盼。全图用笔精微,赋色工丽,妙具神韵。细看每一瓣花,正侧、明暗、尖圆、凹凸,色感丰富,色层过渡甚为微妙。瓣上复以红丝勾写,用笔流美,宛觉花瓣上含粉凝露,清香袭人。两片荷叶亦舒卷掩映,姿质鲜艳,叶筋双钩填色,隐见纹理,无不体物入神。全幅绮丽、端庄而典雅,臻于珠圆玉润之境。一朵捧出,花大如真,尤觉仪态万方。宋人小品的特点,在于诗意的空灵圆美,造形的单纯华贵,以及体物的精微毕肖而传神韵,往往表现着一个单纯而圆满自足的世界,“是在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无限,表现了无限”(宗白华《美学散步》)。《出水芙蓉图》精湛超妙的艺术抒写,兀令人寓目难忘。出水芙蓉图
诸葛亮借东风。推荐。爱诗词网。三国诗词《借东风》原文|译文|赏析七星坛上卧龙登①,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②?【释词】①七星坛:诸葛亮借东风,请周瑜为他在靠近江边的南屏山上修一个平台,四周栽上花木。诸葛亮先在平台上点燃七盏灯,对天祷告。七盏灯忽然射出闪电,激起七声雷鸣,好像七颗明星,照得大江上下一片光明。后人称那平台为七星坛。②周郎:周瑜曾为东吴建威中郎将,吴人皆称其为周郎【赏析】赤壁之战的主战场在长江上,孙刘联军的总战术是火攻,围绕火攻创设了一系列的计谋,但最后决定成败的关键是有无东风。对于东风的有无,曹操胸中有数,颇有见识。当他采纳庞统的连环计时,谋士程昱便向曹操进言:船皆连锁,须防火攻。曹操大笑,说:“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诸将皆拜伏曰:“丞相高见,众人不及。”直到诸葛亮借东风已刮起,程昱赶快入帐提醒曹操:“今日东南风起,宜欲提防。”曹操笑曰:“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从这两段君臣对话,足以表明曹操既聪慧超人,又刚愎自用,既经验丰富,又思维定势。但他毕竟比周瑜考虑问题精细缜密。周瑜忙于实施计谋,为火攻创设条件时,却没有想到冬天没有东南风这一关键问题。所以当他引众将立于山顶,遥望江北水面艨艟战船,忽见曹军寨中,被风吹折中央黄旗,飘入江中,还大笑曰:“此不祥之兆也!”只是当西北风刮起旗角从他脸上拂过之时,他才惊醒过来,冬天时节,火攻事宜,只欠东风,不由得“大叫一声,往后便倒”,一时忧急如焚,昏厥倒地。赤壁决战前夕,周瑜突然病倒,众人愕然。惟有诸葛亮笑曰:“公瑾之病,亮亦能医。”鲁肃陪诸葛亮入帐问安。诸葛亮曰:“连日不晤君颜,何期贵体不安!”周瑜回答:“‘人有旦夕祸福’,岂能自保?”诸葛亮笑曰:“‘天有不测风云’,人又岂能料乎?”周瑜闻言失色,料想诸葛亮必知其意,乃用话挑之:“欲得顺气,当服何药?”诸葛亮一边笑着说,一边用笔密书十六个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见了大惊,乃向诸葛亮请教。诸葛亮提出在南屏山设七星坛,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风,以助周瑜用兵。诸葛亮比之曹操,不仅能知其然,而且能使其然;比之周瑜,不但能谋人,而且还能谋天。用周瑜的话来说:“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如此说来,借东风把诸葛亮神化了。小说家也极尽神道形象的描绘:“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呼风唤雨。于是小说中的与历史上的诸葛亮就拉开了距离,他成为既是有高尚民族传统道德伦理的贤臣,又是似道若仙的智谋超人。因此是中国文化的智谋化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去审视,准确地说诸葛亮是中国智谋的集合体,在他身上有贤臣治国安邦、辅佐王权之术,有军事家用兵设计之谋,有官场权谋之法,有纵横家捭阖游说之才,有儒释修身养性之功,有道家驱妖逐魔、观天象、辨阴阳以谋人事之道……他代表了中国谋略文化之大成。诸葛亮形象千百年来不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文化背景的稳固性。因此,我们不必去深究借东风的科学根据,而应当把它视为一种中国理想主义的文化去加以阐释。
误入白虎堂是什么意思
《水浒传》:高俅因踢得一脚好气球而受到宋朝徽宗皇帝宠信,被抬举做到殿帅府太尉职事,他倚势恃强,无恶不作。为陷害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他先暗中派人把自己府中的一口宝刀卖给林冲。接着,又派两个家丁叫林冲带上那口刚买的宝刀去他府中,说是要比看宝刀。林冲不知是计,更因高俅是其上司,不好违命,便带宝刀随来人前往高俅府中。两个家丁把林冲带到府内一处堂前,假称入内禀报太尉便再也不见踪影。当林冲发觉自己已进“白虎节堂”,大吃一惊,因为这是商议军机大事之处,外人不得无故入内。当林冲急待回身离开时,高俅已带军校进来,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欲杀本官”,喝令手下军校把林冲拿下要斩,林冲大叫冤屈而有口难辩。后林冲虽免于一死,但被发配充军,落得家破妻亡。
误入白虎堂。推荐。爱诗词网。误入白虎堂是什么意思《水浒传》:高俅因踢得一脚好气球而受到宋朝徽宗皇帝宠信,被抬举做到殿帅府太尉职事,他倚势恃强,无恶不作。为陷害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他先暗中派人把自己府中的一口宝刀卖给林冲。接着,又派两个家丁叫林冲带上那口刚买的宝刀去他府中,说是要比看宝刀。林冲不知是计,更因高俅是其上司,不好违命,便带宝刀随来人前往高俅府中。两个家丁把林冲带到府内一处堂前,假称入内禀报太尉便再也不见踪影。当林冲发觉自己已进“白虎节堂”,大吃一惊,因为这是商议军机大事之处,外人不得无故入内。当林冲急待回身离开时,高俅已带军校进来,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欲杀本官”,喝令手下军校把林冲拿下要斩,林冲大叫冤屈而有口难辩。后林冲虽免于一死,但被发配充军,落得家破妻亡。引用义:①中了坏人的奸计。[例]这帮家伙已设下圈套要陷害你,你要注意提防,切莫误入白虎堂。②误入禁区。[例]山那边有军事设施,禁止游人入内,你可别误入白虎堂。
江城子苏轼。推荐。爱诗词网。苏轼《江城子》原文|注释|赏析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①。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②,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③。小轩窗④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⑤。料得年年肠断处⑥,明月夜,短松冈。·注释①十年: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而苏轼的妻子于宋英宗冶平二年(1065)五月亡故,所以说十年。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②纵使:假使,如果。③幽梦:喻梦境的缥缈朦胧。④轩窗:小书斋的窗户。轩,小书斋。⑤唯:只⑥料得:料想,推测。·导读入境苏轼出生在四川眉山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十九岁时与王弗结婚。王弗知书达理,对苏轼尊重热爱,夫妻感情笃厚。谁知,两人仅生活了十年,王弗因病突然去世,年仅二十七岁。事隔十年,苏轼对王弗的感情不减。宋神宗熙宁八年,苏轼正在密州任太守。他经历了仕途的磨难和颠沛流离的生活后,身心倍感疲惫、孤寂、凄凉之时,更加时时思念亡妻,于是写下了这首悼亡之词。我的爱妻,你故去已十年了。生死的永别,阳界与阴界的阻隔,我们互相遥念可又各无消息。即使我强迫自己不再去想念你,可你的身影总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千里之外的亡妻啊,你的坟墓孤单单地兀立在荒郊野外。没人陪伴,一定很寂寞很凄凉。可你的凄凉又同谁去诉说呢?离开你之后这十年,我在人世间感受到的种种凄凉,当然也再无法同你诉说了。我因失去你,又在政治上屡遭排斥打击,痛苦已将我搞得风尘满面,两鬓斑白。即使我们相逢,你也一定认不出我来了。就在这天夜里,我做了一个好梦。忽然回到了故乡,见到你正在小窗前梳妆打扮。我们终于又重逢了,可我们互相要倾诉千言万语,一时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四目相视,竟只有泪水串串了。料想年年岁岁,月明之夜,在那千里之外长着小松树的坟垄上,你也肯定会因为思念我而柔肠寸断的。·赏析这是一首感情深沉的悼亡词,以词悼亡可说是苏轼首创。首先此词运用了分合顿挫、虚实结合的艺术方法来表达怀念之情。“小轩窗,正梳妆”看似梦境,实是恩爱夫妻平时生活的生动写照。诗人抓住这一具有典型特征的生活片断,写出一对青年夫妻相亲相爱的幸福生活。虚境中有实实在在的情感。这首词的另一个特色就是纯用白描手法,语言自然平实又句句发自肺腑。比如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有时会出现某种缠绕心间、摆脱不掉的思绪,这体会几乎人人都有,作者却用“不思量,自难忘”这平实的语言道出。所以,它千百年来引起无数读者的共鸣,感染力就在于:以情动人。此外,作者未把内容仅仅局限在个人的私情上,而是通过悼念亡妻表现了他屡遭排斥打击、受尽折磨的痛苦,这又对当时的现实作了曲折的反映。·思考题本词中的哪些句子直接表达相思?哪些句子间接表达相思?哪些句子虚中有实?
幸福耙耳朵。推荐。爱诗词网。幸福耙耳朵“耙耳朵”——对女性尊重的男人能做“耙耳朵”是幸运的“耙耳朵”,是许多南方人对不能做“大丈夫”的男子的戏称。这个称呼发端于哪朝哪代,最早流行于南方哪个省,哪个州县,发明者是谁,当然已无可考。但从四川几年前有城市出现“耙的”(一种可载一人之人力车)来看,似乎发明权当归四川人。在北方,对这种情形,一般称之为“气管炎”(“妻管严”的谐音),两个词的大意都是说,凡做男子的,在家庭中,一定得有大男人的地位,会耍大丈夫的威风,才不会失了做男人的尊严。非如此者,必遭男性朋友耻笑,被呼为“耙耳朵”。中国有封建社会的传统,男权主义或思想、“男尊女卑”观念都十分严重。《论语》中有“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虽至今还在争论,但喜欢望文生义的中国男人们,听说孔老夫子都将女子与小人并称,自然十分欢喜,这也一直是中国男人看不起女子的理论依据。据说,在盛行“以乞讨为荣”的某地(不知是否真有此地)民间,有俗语云“再孬的男人也要跑三县”,而“再强的女人也只能围着锅台转”;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对女人如果“三天不打”,就会“上房揭瓦”,因而又有“教妇初来,教儿婴孩”之说法在坊间流行。其实,在这个世上,真正能患上“气管炎”病症,获“耙耳朵”称号的男人,应当是幸运的。第一,体现自己尊重女性。女性是弱者——此言至少在许多时候许多地方都还“不谬”。虽然所谓的“森林法则”在今天的社会早已流行,但对弱者的尊重与爱护,仍然是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的共识。在西方,“女士优先”,似乎是一句人际交往的口头禅,更是约定俗成的一种传统美德。特别是英吉利民族,那可是有“绅士风度”的一个重要表征。喜欢看外国片的人,只需稍微注意一下细节,便会对外国男子尊重妇女的情形理解得很清楚透彻。比如,因触冰山的“泰坦尼克号”快沉没的时候,那想着早上救生艇的男士是被人看不起的。第二,体现自己娶回来的、“自家的”女人很强。世界上,由于受传统文化、生理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很能干,被称得上“女强人”(这里的强人,不是《水浒传》中的“强人”含义——那是强盗的意思)的女人是不多的。面对女强人,别的男人兴许比自己强,却无此福分娶得,而自己则可天天抱着拥着,“一旦拥有”,当然也就“别无所求”了。第三,女强人多能干,多会办事、会管事,能办成事。对方多办事管事,自己则可少管事,而少管事自然也就少了许多烦恼,因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一般人都懂得的规矩。对一个非凡的人也好,普通的人也好,人生重要财富之一是“闲”。时间与空间,永远是人生历程中之一大难题,有空间的人往往没有时间,有时间的人,往往又没有空间。家中有个能干的妻子,岂不多了“闲”。还有第四、第五,据许多科学家研究,也有不少有经验的人讲,不少男人都有“花心”“偷腥”的坏毛病,倘有个“河东狮”不时吼一声,让那花花肠子的男子颤抖一下,结果又会如何呢?也许会好得多吧!阳谷县开生药铺(医药公司)的“总经理”西门庆大官人,家中养着不少女人,可就缺了一个“河东狮”,倘有一个,如何会有勾引潘金莲的胆量,轻易去得罪“打虎英雄”武二郎的兄长,并最终走上不归路呢?
十三、郭巨:为母埋儿
汉郭巨,字文举,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子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釜上有字云:“天赐黄金,郭巨孝子。官不得夺,民不得取。”
郭巨埋儿。推荐。爱诗词网。十三、郭巨:为母埋儿汉郭巨,字文举,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子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釜上有字云:“天赐黄金,郭巨孝子。官不得夺,民不得取。”郭巨思供给,埋儿顾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耀寒门。汉代的郭巨,字文举,家庭贫穷,有一个年仅三岁的儿子,郭巨的母亲常常省下些自己的口粮给小孙子,郭巨觉得很为难,就对妻子说:“家里贫穷缺粮,没法很好地供养老母亲,而小儿子又要分掉老母亲的一部分口粮,何不将小儿子活埋掉算了。儿子以后可以再生养,母亲却不可能再有第二个了。”妻子也不敢违背丈夫的意愿。郭巨就开始掘坑,准备为母埋儿。苍天有眼,当埋儿坑掘到三尺多深时,忽然露出一釜(盆)金灿灿的黄金,釜上面还镌刻着十六个字:“天赐黄金,郭巨孝子。官不得夺,民不得取。”因为得此黄金,郭巨的小儿子也就化险为夷了。郭巨作为人子,固然是竭力尽孝的孝子,但他作为人父,却是冷酷无情的。这则流传甚广的“为母埋儿”的故事,确实是有悖人情的,招致了许多严厉批评。后来的一些《二十四孝》的编印者也觉得不妥,就把“为母埋儿”改为“为母卖儿”。
无用之用。推荐。爱诗词网。《无用之用》原文与赏析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①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遨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犛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②。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③(《庄子·逍遥游》)【注释】①樗(chū):臭椿树。大本:树干。规矩:圆规和尺子。②狌(shēng):黄鼠狼。邀:遨游。梁:踉(liáng),跳跃。机辟:有开关的捕猎工具。罔罟(wǎnggǔ):网。犛(lí):牦(mǎo)。③无何有之乡:虚无的地方。【译文】惠子对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就是人们所说的臭椿树。它的主干臃肿而不符合绳墨,它的树桠弯曲并不符合规矩。它长在大路边,(因为无用)工匠连看都不看。现在你的话,迂阔、大而无用,(就像这臭椿树一样)大家都不接受。”庄子回答道:“你没看见那野猫子、黄鼠狼吗?它们低身匍匐在地上,等候小鸡、老鼠等游走的小猎物;东跑西跳,不避高低;结果中了猎人的机关、死在网中。再说那牦牛,大得乍看像天边的一片云;大是大,可是却不能捕捉老鼠。现在你有大树,忧愁它没有用,为什么不把它栽种在虚无的地方、辽阔的旷野,从而无拘无束地在它的旁边无所事事、自由自在地在它的下面睡觉?那样,刀斧不会使它早亡、事物不会伤害它。怎么会因为它没有什么用而愁苦呢!”【感悟】大有大的用处,小有小的用处。因为有用而早亡,因为无用而长寿。无用的用处就是“无用”从而保命啊。
鹿鸣。推荐。爱诗词网。呦呦鹿鸣①,鹿儿呦呦在叫鸣,食野之苹②。地里相邀吃野苹。我有嘉宾,我处有满座嘉宾,鼓瑟吹笙。弹瑟吹笙表欢迎。吹笙鼓簧③,吹笙按簧声悠扬,承筐是将④。满筐礼品赠嘉宾。人之好我⑤,各位宾客爱护我,示我周行⑥。教以道理悦我心。呦呦鹿鸣,鹿儿呦呦在叫鸣,食野之蒿⑦。呼吃香蒿地里行。我有嘉宾,我处有满座嘉宾,德音孔昭⑧。德高望重传美名。视民不恌⑨,不以轻佻示百姓,君子是则是俲⑩。君子仿效有典型。我有旨酒,我有美酒敬客人,嘉宾式燕以敖(11)。贵宾畅饮喜盈盈。呦呦鹿鸣,鹿儿呦呦在叫鸣,食野之芩(12)。地里相邀吃黄芩。我有嘉宾,我处有满座嘉宾,鼓瑟鼓琴。宴会上弹瑟鼓琴。鼓瑟鼓琴,宴会上弹瑟鼓琴,和乐且湛(13)。宾主和乐齐尽兴。我有旨酒,我有美酒敬客人,以燕乐嘉宾之心(14)。用以乐贵宾的心。[注释]①呦呦:鹿鸣声。②苹:藾蒿,草名。③簧:笙中的舌片④承:捧。筐:用以盛币帛的竹器。将:送、献。⑤人:指宾客。好:爱、爱护。⑥示:告诉、指示。周行:大道。引申为至美之道、治国之道。⑦蒿:青蒿、香蒿,草名。⑧德音:道德名誉。孔:很。昭:明。⑨视:示。恌(tiao):同“佻”,轻佻、奸巧。⑩则:法则。傚:仿效。(11)燕:通“宴”。敖:同“遨”,游、游乐。(12)芩:黄芩,草名。(13)湛:深厚。朱熹《诗集传》:“湛,乐之久也。”(14)燕乐:安乐。[赏析]本篇以周王在宴会上祝酒的口气抒写,为周代贵族宴会时所唱的一首乐歌。它反映了周王宴会群臣、宾客的盛况,阐明和强调了为君者需以诚意对待贤臣嘉宾(给以隆重的礼遇),则臣下始得尽其忠心,君臣融洽相处,国运才能兴隆的深刻道理。可以说这是一首以宣扬加强统治阶级内部团结为主题的诗篇。全诗共三章,都以“呦呦鹿鸣”起兴。《毛传》:“鹿得苹,呦呦然鸣而相呼,恳诚发乎中,以兴嘉乐宾客当有恳诚相招呼以成礼也。”是说宴会主人(《毛诗正义》以为指周文王)也有如同野鹿和睦群处、相呼共食一样的恳诚之心,故设宴热情款待群臣、嘉宾。诗的首章,重点是写宴会进行的盛况,宾客满座,乐声并作,饮宴以后还赠以满筐的礼品,确实是一派欢悦的气氛。这一切,都体现了主人待客(群臣嘉宾)的诚意。正是因为有诚意,才进一步赢得了众宾客的心,使他们敢于陈述政见,提出忠告,愿竭诚为王室献计效力。“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两句,写出了谦诚待下的结果。从“人之好我,示我周行”的叙述、评价中,也不难看出宴会的主人是一个具有开明政治态度与政治远见的人。第二章,重点是写主人对群臣嘉宾德行的赞颂。上章已经写到群臣嘉宾进献有益于治国的言论,这里又进一步写他们的品德也是高尚的,以说明群臣嘉宾的言行是一致的。这样,他们才能作为下级官吏、百姓效法的榜样。对群臣嘉宾的赞扬中,又含有勉励的成分,那是希望他们进一步提高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帮助更好地治理国政。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宴会主人为国运兴隆而思贤若渴的一片诚意。第三章,写宴会进入高潮时的情景。上一章,没有写到奏乐,那是因为群臣嘉宾要恭听宴会主人的讲话,所以气氛较为肃静。至此,乐声又起,欢乐的宴会在继续进行。和宴会开始时相比,这时奏乐所用乐器中添上了琴。《礼记·乐记》说:“丝声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风俗通》也提到“琴者,乐之统也。……大声不喧哗而流漫,小声不湮灭而不闻,适足以和人意气,感发善心也”。可见,在宴会上“鼓瑟鼓琴”,除了增添欢乐融洽的气氛以外,也还有以此陶冶情操、增进主客(君臣)团结的用意。“和乐且湛”,是说在欢乐悠扬的乐声中,宴会进入高潮,宾主俱已尽兴。一个“和”字,写出了礼、乐并用,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消除了相互间的猜疑,促进了君臣的团结。最后,以“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二句结束全诗,再次表明主人以礼待客的诚意。为什么如此殷勤待客,一方面是为了让他们高兴,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赢得他们内心的敬重,从而使他们亦能以礼待己,不断教以治国良策。这首诗,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和反复咏唱的叠章形式,写出了周王的心态及宴请群臣嘉宾的过程与盛况,反复表达了君主的“诚”可以引来群臣的“敬”这一主体思想,渲染了宴会进行时欢畅和乐的气氛。“至其音节,一片和平,尽善尽美,与《关雎》同列四诗之始,殆无贻议云。”(方玉润《诗经原始》)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由于此诗展示了周代先王开明的政治态度,“待群臣如待大宾”(方玉润语)的开阔胸襟,以及为整治、振兴国家而求贤若渴、严于律己的精神,又曾定为朝廷燕礼所用的乐歌,故对后代统治者在思想上有过约束或启迪作用。历代名臣、士子又往往以《鹿鸣》中礼遇臣宾的周王为榜样,以其为标准,来衡量、要求当代君王,谴责专制统治因此,《小雅·鹿鸣》成了历史上一些进步人士抨击专制政治及世道黑暗的精神武器。随着历史的发展,《小雅·鹿鸣》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由周王宴请群臣嘉宾,到一般贵族宴会,乃至乡饮酒时及科举时代乡试放榜后为有关举子、乡贡士举行的宴会上,均歌《鹿鸣》。由此可见,作为宴飨诗的《鹿鸣》,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语出唐·李商隐《无题》。诗曰:“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灵犀(xī):犀牛角在古代被视为灵异之物,中央有一道白线贯通上下,生这种角的犀牛,古人称为“通犀”。《汉书·西域传赞》:“通犀翠羽之珍。”注:“通犀,中央色白,通两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自己身上尽管没有彩凤那样的翅膀,得以飞越阻隔,与对方相会,但彼此的心,却像灵异犀角一样,自有一线相通。首联追忆昨宵与所爱的人相会的那一幕情景,此联由追忆回到现境,抒写今夕的阻隔和由此引起的复杂微妙的心理。前句暗示爱情的阻隔,后句比喻心灵的契合与感应。后人常用这两句诗来说明爱恋着的男女,于远离久别之时,尽管无法相聚,但却心心相印,感情相通;或只引后一句来比喻情人或志趣相合的人心心相通。
身无彩凤双飞翼的上一句。推荐。爱诗词网。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语出唐·李商隐《无题》。诗曰:“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灵犀(xī):犀牛角在古代被视为灵异之物,中央有一道白线贯通上下,生这种角的犀牛,古人称为“通犀”。《汉书·西域传赞》:“通犀翠羽之珍。”注:“通犀,中央色白,通两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自己身上尽管没有彩凤那样的翅膀,得以飞越阻隔,与对方相会,但彼此的心,却像灵异犀角一样,自有一线相通。首联追忆昨宵与所爱的人相会的那一幕情景,此联由追忆回到现境,抒写今夕的阻隔和由此引起的复杂微妙的心理。前句暗示爱情的阻隔,后句比喻心灵的契合与感应。后人常用这两句诗来说明爱恋着的男女,于远离久别之时,尽管无法相聚,但却心心相印,感情相通;或只引后一句来比喻情人或志趣相合的人心心相通。例如①我就是凭借最初的印象,一下子爱上了你,看中了你。“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我真佩服李商隐,寥寥两句诗,就描绘出男女恋情上的一个神秘而优美的境界。(摘自鲍昌《祝福你,费尔马!》)②原来这时年轻人在淡淡的月光下,对着故宫这面历史的镜子,也在审视我们生活的历程。“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们是这样地相知相亲,这是新的一代啊!(摘自郭建英《故宫神思》)③我们明白,这个家伙又“鬼”又沉得住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准是早就看上蔡七雄,两人心有灵犀一点通!不过,他也有些顾虑跟老师的关系。(摘自罗达成《一个成功者和他的影子》)④数据新闻曾是报道的“配角”,今天要让其唱主角,还须依托信息图形中的关键词和主要数据的“链接”,不断地给予读者直接的暗示及刺激,使之发挥“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作用。(摘自胡惦仁《话说数据新闻》)⑤男人们总是抱怨,女人心,海底针,她们的大脑究竟在想些什么?但现在,这个问题马上就要解决了——一个可以读懂大脑的工具Insight能从人类脑部提取信息,让人们“心有灵犀一点通”。(摘自傅依冬《脑波“紧箍咒”》)
日日行 常常做。推荐。爱诗词网。哲理(三)类名言赏析《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句意一天一天坚持不停地走,不怕万里之遥;事情坚持天天不停地做,也不怕千万件之多。《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出自:清·金缨《格言联璧·处事》
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推荐。爱诗词网。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拼音,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对偶成语介绍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拼音:jùshāchéngtǎ;jíyèchéngqiú【上】聚集细沙,堆成宝塔。比喻积少成多。《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下】集:聚集。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裘:皮袍。狐狸腋下的皮毛虽少,但聚集起来可制成皮衣。比喻积少成多。夏衍《“七二八”的那一天》:“我们赶快凑起钱来,从一个铜子儿起,集腋成裘,积土成丘。”【综】比喻积少可以成多,集众力可以成事。【例】别小觑一元钱,要是我国男女老少每人都奉献一元钱,你算算,全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集中起来可以为贫困地区建造多少所希望小学?
火烧赤壁原文。推荐。爱诗词网。三国诗词《火烧赤壁》原文|译文|赏析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①。烈火初张照云海②,周郎曾此破曹公。【释词】①楼船:一种高大的战船。②初张:初,刚刚;张,布满、充满。《资治通鉴·赤壁之战》:“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重。”【赏析】东风刮起,赤壁大决战开始了。周瑜指挥吴军全线出击,江上“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张开”;岸上曹营被火烧着,于是“满天火起”,“满江火滚”,顿时,曹军陷入一片“火林”火海之中……这首诗便是火烧赤壁的写照。这首诗是从李白《赤壁歌送别》一诗上节取的。李白此诗前四句写赤壁怀古,后四句写送别之情。并以送别地曾发生过的赤壁英雄事迹,去鼓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的朋友“——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其诗感情脉络很清晰,赤壁怀古不过是个触景生情的引子而已。小说家把它引入小说情节之中,用诗的意象更凝炼地去涵盖火烧赤壁的壮观景象。小说家铺叙了赤壁鏖兵,周瑜先斩诈降的蔡和,“用血祭旗”;接着黄盖“乘一天顺风,望赤壁进发”,一接近曹营,便“一齐发火”,随后“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而诗歌只用了十四个字便鲜明地突现了火烧赤壁的壮观,想当年曹操号称百万雄师,战舰千列,旗帜林立,气势凌厉!周瑜只一把火,便将“赤壁楼船一扫空,烈火初张照云海”。抓住了最典型的意象——楼船、烈火,渲染了浩大壮阔的战争场面。这谋略,这气势,何等的豪迈啊!精辟优美的诗句强化了小说情节氛围和历史的情绪。
文若虚是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中的主人公。他是明代中叶以后新崛起的商人阶层的代表,是我国古典人物画廊里不多见的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典型。
文若虚名实,苏州府长洲县人。因坐吃山空,将祖上遗下千金家事慢慢消磨干净。以后晓得家业有限,看见别人经商图利的,时常获利几倍,便也思量做些生意,却又为做百不着,每每折本亏空,故给起了个混名叫“倒运汉”。
文若虚。推荐。爱诗词网。文若虚是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中的主人公。他是明代中叶以后新崛起的商人阶层的代表,是我国古典人物画廊里不多见的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典型。文若虚名实,苏州府长洲县人。因坐吃山空,将祖上遗下千金家事慢慢消磨干净。以后晓得家业有限,看见别人经商图利的,时常获利几倍,便也思量做些生意,却又为做百不着,每每折本亏空,故给起了个混名叫“倒运汉”。但“倒运汉”也有时来运转之时。一天他遇上了几个走海贩货的,本只想跟他们出海看看海外风光。但其中一个叫张乘运的,专一做海外生意,觉得他空了一番往返,也怪可惜的,于是愿意凑些银子出来,助他将就置些东西,凭他买些果子船上吃。文若虚用一两银子买了一竹篓洞庭红橘,因被众人取笑,上船后再不敢提起买橘的事。不料就是这一篓红橘,到了吉零国,顿时身价百倍,共买得一千多个银钱,“倒运汉”变成了“转运汉”。好运还在后面。在回去的路上,因遇风浪半途抛锚,在一个荒岛上,文若虚意外地获得床大一个败龟壳,当作海外奇物带回了船。船到福建地方,在一个波斯国胡人开设的店中坐定,大家纷纷拿海外置办的货物交易。文若虚未办得货物,正自有些懊悔。不料第二天波斯胡上船回拜客人,一眼就看出了龟壳是件宝贝,用五万两银子买下了它。原来此壳叫鼍龙壳,有二十四肋,每肋中间节内有大珠一颗,只这一颗拿到他们国中就值此价钱。虽说波斯胡也因此发了大财,但文若虚又凭空得了五万两银子!一趟出海,仅有一两银子的本钱,却想不到带来这样大的意外富贵。虽说这一切未免过于巧遇,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海外贸易对于商人的诱惑力:“这边中国货物拿到那边,一倍就有三倍价。换了那边货物,带到中国也是如此。一往一回,却不便有八、九倍利息,所以人都拼死走这条路”。文若虚从“倒运汉”变为“转运汉”,正是海外贸易给他带来了机遇。作为一个商人,文若虚属于那种比较本分守成的典型,缺乏冒险精神和进取心。他卖红橘赚得了一千多个银钱,同行客人要他在伙伴中回他几百两中国货物上去,打换些土产珍奇,带转去赚大利钱。他却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鉴于过去生意每每做折本的教训,没有“胆气”再置办货物,放着几倍利钱不取。这反映了他还缺乏商人最重要的心理素质,容易满足现状,守住已有的钱财。这也是在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多数做小本生意出身的商人所共有的弱点和局限。历史注定了他们虽可能有所发展,却难成大器。文若虚最后虽买下了波斯胡的缎匹铺,成了闽中一个富商,但可以想见,像他这样守成而容易满足的商人(在他得了缎匹铺以后,也是想“王侯之家,不过如此矣。况又有缎铺营生,利息无尽”),是不会贸然扩大再经营的。在他和他的同伙手里,资本增殖的速度远远低于应该达到的速度。而另外一些有魄力、敢冒险、能开拓的商人,他们或是用金钱向封建阶级攀附,以捞取一官半职,或是肆意挥霍,沉湎酒色,最终陷入了自我异化和迷失的歧路,如《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即是。文若虚和西门庆,正代表了我国先天不足的商人阶层的两种典型。文若虚作为守成型商人,他和巧取豪夺的西门庆之流不同。当波斯胡喜形于色,急于买下鼍龙壳时,要他“但凭分付价钱,不敢吝惜”,他明知对方急于要买,却“面红耳热”,讨不出价钱来;张乘运私自开了个五万的价,波斯胡明说“此等宝物,岂止此价钱”,众人都要文若虚“开个大口,凭他还罢”,他却终是“碍口识羞”,最后还只是讨了五万两。后波斯胡说出了此壳的好处,同伙中有人道:“只是便宜了这回回,文先生还该多要他些”,文若虚却道:“不要不知足,看我一个倒运汉,做着便折本的,造化到来,平空地有此一主财爻。可见人生分定,不必强取。我们若非这主人识货,也只当废物罢了。还亏他指点晓得,如何还好昧心争论?”这种知足不强取、忠厚不昧心的品德,正是守成型商人突出的性格优点,它更多地继承了我国传统的美德,与“为富不仁”者划清了界线。尽管像文若虚这类商人其资本增殖的速度较慢,事业发展的规模有限,但在这个过程中较少流有肮脏的血。文若虚是作者所精心塑造的“为富忠厚”的一种典型。应该说,在我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画廊里,文若虚还算不上是一个多么有性格光彩的艺术典型,但他却是我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商人典型之一。他的成功和局限,都烙有他那个时代的印记,并为我们今天提供了深刻的认识意义。
《春灯谜史》简介|鉴赏
十回,题“青阳野人编演”。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影印抄本。无序跋,目录页题“新编春灯谜史”,正文卷端题“春灯谜史”。前八回半页8行,行24字,后二回半页9行,行24字。其中“玄”字缺笔,可知为清抄本。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载有坊刻本,半页8行,行24字。
春灯谜史。推荐。爱诗词网。《春灯谜史》简介|鉴赏十回,题“青阳野人编演”。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影印抄本。无序跋,目录页题“新编春灯谜史”,正文卷端题“春灯谜史”。前八回半页8行,行24字,后二回半页9行,行24字。其中“玄”字缺笔,可知为清抄本。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载有坊刻本,半页8行,行24字。书叙唐玄宗时,浙江杭州仁和县有一人姓金名华,字生丽,九岁丧父,随母阎氏过活。金华七岁进馆,读至十六岁,凡诸子百家、三教九流无不通晓,诗词歌赋无不成就。况生得人物标致,前来说媒者络绎不绝,屡被阎氏推阻。金华左邻有韩印夫妇,家道殷实,兼开两座典当铺,托人掌管。韩印五旬无子,单生得一个女儿,乳名娇娘,有沉鱼落雁之貌。金家着人说媒,韩印以娇娘年方十三,溺爱不允。韩印夫妇转思诺大产业,死后无人照管,伤心坠泪。娇娘以招婿之计宽慰,韩印夫妇遂有招赘金华意。适元宵佳节,金华与同窗崔栋相携游玩,偶见娇娘与侍婢兰儿也在观灯,惊其仙容,心悦神驰。娇娘见金华人物标致,也暗生羡慕。金华趁人多拥挤与娇娘通情款并约定晚上三更时分于韩家后楼相会。是晚二人得谐好事,欢合之际,侍婢兰儿觉而偷窥,生了一场相思病。次日,娇娘虑事泄,作合金华通了兰儿。韩印有一同胞妹子嫁与本城潘棋,潘棋婚后一年多便死了,韩氏只生下一个女儿,小名俊娥,今年方一十六岁。俊娥生得花容月貌,与娇娘并称双美。适韩印寿诞,俊娥奉母命至韩家为舅父拜寿。娇娘与金华事为俊娥察觉,娇娘以言挑之,俊娥也慕金华人物齐整,概然应允,三人遂烧香盟誓,共成夫妇之好。金华的仆人原子,知金华与娇娘事,寻机奸了娇娘侍婢兰儿。俊娥作别回家,旋觉有孕,母亲韩氏一日觉女儿有异,俊娥以有病搪塞;此时娇娘也已珠胎暗结。韩印妻刘氏生日,韩氏与俊娥同往贺寿。韩印夫妇与韩氏同梦仙人作媒,言二女与金华本有夫妇之分,且二女俱已有孕。两家遂将娇娘、俊娥嫁金华。侍婢兰儿则配与原子。婚后,三家同居一处过活,娇娘怀胎十月,生了一对双生子,一个叫金克昌,一个叫韩成嗣;俊娥亦生一子,名潘禧,三子分继三家香火。过了一年,金华又进了库庠。是书情节粗劣单一,文词猥亵,屡被禁毁:道光十八年(1838)江苏按察使设局重禁淫词小说,道光二十四年(1844)浙江巡抚等查禁淫词小说,同治七年(1868)江苏巡抚丁日昌查禁淫词小说时皆曾禁毁。目次(据天一出版社影印本):第一回浪才子元宵玩月俏娇娘十五观灯第二回看鏊山暗约佳期越粉墙偷弄风情第三回小丫环听风染病金原子梦液交欢第四回张大汉惊散鸳鸯潘俊娥巧凑凰群第五回书房里三人盟誓明月下彼此秉心第六回金华调春药采战二女被揉碎花心第七回原子误入行骗局丫环书房被奸淫第八回两女子身怀有孕仙冰人梦里传婚第九回潘韩愿许琴瑟好金郎独占双妻身第十回洞房里重整恩爱牙床上再弄风情
不怨天尤人。推荐。爱诗词网。《不怨天,不尤人》原文与赏析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①。正己而不求于人②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③。(《中庸》十四)注释①援:攀缘,高攀。②不求于人:对别人不求全责备。③尤人:怨恨人。译文地位高的人不欺凌地位低的人,地位低的人不高攀地位高的人。端正自己的品行,又不求全责备别人,那就不会有什么怨言。上不怨恨天,下不怨恨人。感悟怨天尤人,于事无补、于己无益;不如存感天谢地之心,以期欢天喜地之事。
欧阳修 蝶恋花。推荐。爱诗词网。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①。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②。【注释】①章台路:汉长安有章台街,后来用此地代指游冶之地。②乱红:落花。【译文】深深庭院真不知深几许,一排排茂密杨柳堆起绿色烟云,一重重帘幕多得难计其数。华车骏马如今又在哪里游冶,我登上高楼也不见他走马章台路。风狂雨骤三月春暮,时近黄昏掩起门户,却没有办法把春光留住。我泪眼盈盈问花花不回答,散乱的落红飞过秋千去。【评点】本篇为闺怨词。描写暮春时节幽居深闺的女子怀人伤春的苦闷愁怨。景物描写突出暮春迷蒙凄厉的特色,渲染了凄苦的气氛。最后二句拟人手法表现女子痛苦失望的神态生动感人,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古今词论》引毛先舒语说结尾二句,“可谓层深而浑成”“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
关于长。推荐。爱诗词网。长的解释|长的意思|“长”字的基本解释“长”字是一个象形字。余永梁的《殷墟文字考续考》说,“长”像一个长发老人拄着拐杖行走,它的本义是头发长。“长”字由头发长很自然地引申为其他东西的长。《楚辞·九歌》中说:“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意思是:带着长长的刀剑,拿着秦国制造的良弓,头和身体即使分开心里也不害怕。这里的“长”指的是刀剑很长。《论语》中说:“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意思是说睡觉一定要有被子,长度大约等于人身长的一倍半。这里的“长”指的是被子的长度。《汉书》中记载:“有流星从东南入北斗,长数十丈。”这里的“长”指的是流星的长度。由物体的长再引申为抽象的长,也就是长处、擅长。《孙膑兵法》说:“故善战者,见敌之所长,则知其所短。”意思是说善于作战的人,见到敌人的长处,就知道敌人的短处。这里的“长”就是长处、优点的意思。由物体之长,可以引申为时间之长。如:长夜漫漫。在天文学上五大行星之一的金星,又名长庚星。就是因为这颗星不但是肉眼看得见的最亮的星,而且是在夜晚的空中停留时间最长的星,所以称它为长庚星。晚上在夜空见到它把它叫做长庚星,早晨见到它就把它叫做启明星。由物体之长,还可以引申出地域之长。秦汉时期,为了方便行路的人临时休息,在路边每隔五里地设置一个亭子,叫做“短亭”,每隔十里地再设置一个亭子,因为路程较长,所以叫“长亭”。不管是人、动物还是植物,他们的“长”(cháng)都是生长(zhǎng)的结果,所以由长就引申为生长,词性由形容词变成了动词,读音也变成了zhǎng。如《西游记》第一回:“猴王道:‘我虽不是树上生,却是石里长的。’”这里的“长”就是生长的意思。生长就意味着数量的增加,所以由生长再引申为增加。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说:“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长精神”就是精神倍增。“长”就是增加的意思。增加也可以体现在人口上,由此再演化出古代的户口编制单位。根据《管子·乘马》篇的记载,十户人家叫“一连”,五连叫“一暴”,五暴叫“一长”。也就是二百五十家称为“一长”。生长有先有后,所以由生长再引申为年长、长辈。佛教称年高德重的和尚为长老。由年长再引申为排在第一位。子女们排行就有长子、次子,长女、次女的说法。皇帝的大儿子将来要接班,所以称为太子,皇帝的大女儿就称长公主。长辈比晚辈更有权威,所以由长辈的意思又引申出长官的意思。秦朝时,人口在万户以上的县,它的长官称县令,万户以下的县的长官就称县长。据说,有一户人家以卖豆芽为生,他在自家门口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下联是:,这副对联念起来非常有趣。无论是人还是事物,如果无限制地增加下去,就成了多余的东西,所以由增加的意义再引申为多余的意思。读音也由上声变成了去声,读zhàng。“身无长物”,就是没有多余的东西。
【介绍】:
明代爱国诗人,民族英雄。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进士,历任河南、山西、江西等地巡抚。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得当地人民的爱戴。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瓦剌部族的军队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境)消灭明军主力五十万,明英宗被俘。瓦刺以英宗为要胁,进逼北京。于谦坚决主战,领导京师人民打退了瓦刺的进攻,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后英宗还朝复位,却以“大逆不道,迎立外藩”的罪名,将他杀害。著有《于肃愍公集》。于谦是位关怀人民疾苦的政治家,他的诗有广泛的社会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关心生民疾苦,谴责统治阶级残酷压榨、剥削的诗篇,如《荒村》、《悯农》、《田舍翁》等;另一类是反对侵略战争,表示自己坚贞节操的爱国主义诗篇。如他青年时代写的《石灰吟》,就鲜明地表现出他为国为民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出塞》一诗则歌颂了抗战英雄“意气平吞瓦刺家”的豪情壮志和其“不愿千金万户侯”的无私精神。《闻甘州等处捷报有喜》表现了他听到捷报时的喜悦心情,流露出他对国家命运的极大关切。就是在一些平常的抒情诗里也处处流露出他爱国忧民的心怀,如《寄内》、《上太行》等。于谦的诗多半写于戎马倥偬之中,往往随手写来,不事雕琢,未免失之平直疏漏。但在“台阁体”诗文泛滥的年代,他能独树一帜,以具有深厚社会意义的诗篇来充实文坛,其价值是不可磨灭的。
于谦简介 明代诗人。推荐。爱诗词网。【生卒】:1398—1457【介绍】:明代爱国诗人,民族英雄。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进士,历任河南、山西、江西等地巡抚。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得当地人民的爱戴。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瓦剌部族的军队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境)消灭明军主力五十万,明英宗被俘。瓦刺以英宗为要胁,进逼北京。于谦坚决主战,领导京师人民打退了瓦刺的进攻,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后英宗还朝复位,却以“大逆不道,迎立外藩”的罪名,将他杀害。著有《于肃愍公集》。于谦是位关怀人民疾苦的政治家,他的诗有广泛的社会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关心生民疾苦,谴责统治阶级残酷压榨、剥削的诗篇,如《荒村》、《悯农》、《田舍翁》等;另一类是反对侵略战争,表示自己坚贞节操的爱国主义诗篇。如他青年时代写的《石灰吟》,就鲜明地表现出他为国为民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出塞》一诗则歌颂了抗战英雄“意气平吞瓦刺家”的豪情壮志和其“不愿千金万户侯”的无私精神。《闻甘州等处捷报有喜》表现了他听到捷报时的喜悦心情,流露出他对国家命运的极大关切。就是在一些平常的抒情诗里也处处流露出他爱国忧民的心怀,如《寄内》、《上太行》等。于谦的诗多半写于戎马倥偬之中,往往随手写来,不事雕琢,未免失之平直疏漏。但在“台阁体”诗文泛滥的年代,他能独树一帜,以具有深厚社会意义的诗篇来充实文坛,其价值是不可磨灭的。
齐王筑城是什么意思
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齐国国君一日上朝,对其侍臣说:“我国处于几个强国中间,年年苦于调度战备。现我想调集壮丁,修筑一堵高大的围墙,自东海起,连接太行山、轘(huan)辕山,直至武关,蜿蜒四千里,与各国隔绝,使四方强国皆不得入侵,岂不大有益处?今令百姓筑墙,虽然辛劳,但以后不再有远征戍边、遭受侵犯之苦,可一劳永逸。百姓听到我下达此令,能不欢欣踊跃而来?”艾子回答说:“今晨下大雪,我来赴朝,路见有个百姓袒露冻僵的身体,却向天歌唱。问其原故,他说:‘大雪顺应时令,可望明年将吃到贱价麦子,而我今年即将冻死!’正如今日筑墙,待墙筑成之后,不知还剩多少百姓来享受安乐!”
齐王筑城。推荐。爱诗词网。齐王筑城是什么意思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齐国国君一日上朝,对其侍臣说:“我国处于几个强国中间,年年苦于调度战备。现我想调集壮丁,修筑一堵高大的围墙,自东海起,连接太行山、轘(huan)辕山,直至武关,蜿蜒四千里,与各国隔绝,使四方强国皆不得入侵,岂不大有益处?今令百姓筑墙,虽然辛劳,但以后不再有远征戍边、遭受侵犯之苦,可一劳永逸。百姓听到我下达此令,能不欢欣踊跃而来?”艾子回答说:“今晨下大雪,我来赴朝,路见有个百姓袒露冻僵的身体,却向天歌唱。问其原故,他说:‘大雪顺应时令,可望明年将吃到贱价麦子,而我今年即将冻死!’正如今日筑墙,待墙筑成之后,不知还剩多少百姓来享受安乐!”引用义:用为徒有远大目标,而不从实际出发的典故。[例]想问题、订计划,决不能像齐王筑城,只考虑长远利益,而不顾眼前利益,应当把二者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