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冥训〕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

()

【诗句】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出处】唐.韦庄《台城|金陵图》【意思】江上下着微微的细雨,江边的青草长得非常整齐,从前六朝的繁华,已像春梦般消逝了,如今只有鸟儿空自啼叫着。【全诗】《台城|金陵图》.[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释】①霏(fei)霏:形容雨之密。②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空:徒然。③无情最是:最无情的是。【鉴赏】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台城亦称苑城,在今南京市北玄武湖边上。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曾把这里作为宫城。全诗从头到尾都采取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情调,借此表达出作者吊古的感慨。起句不直接描绘台城,而是以蒙蒙细雨、如茵绿草勾起读者的迷惘惆怅,为次句抒情作铺垫。“六朝如梦鸟空啼”的“空”字,用对闻鸟啼的特殊感受进一步烘托出“依旧”葱茏的“无情”,并用“最是”加以强调,来反衬出作者对人世沧桑、国家兴衰的感慨,暗寓伤今之意。【鉴赏】〔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的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到了唐末,这里已荒芜不堪了。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吊古诗多触景生情,并在诗境里寓含着较深沉的感慨。这首诗就写得比较虚,而在字里行间的空白处,其内蕴又是十分深沉丰富的。“江雨霏霏江草齐”,起句着意渲染氛围,这里突出一个“江”字,江南春雨,谓之“霏霏”,因为它密而且细,淅淅沥沥。因南京在长江之滨,因而这里说“江西”、“江草”。霏霏雨丝,烟笼雾锁;江草勃勃,碧绿如茵,好一派江南风光!轻柔宛丽,迷迷蒙蒙,最易勾惹起人的迷惘惆怅之感慨。“六朝如梦鸟空啼”,鸟啼草绿,青色常在,而曾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统治者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而豪华壮丽的台城则成了供人凭吊的历史遗迹。真是往事如梦呵!“鸟空啼”的“空”,即“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的“空”,它从人们对鸟啼的特殊感受中进一步烘托那个“梦”字,寓含极深。“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当年十里长堤,杨柳如烟,曾经是台城繁华的点缀,而如今,虽然柳色依旧,烟笼长堤,可是台城已是一片荒凉破败了,今昔沧桑,此情此景,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的台城杨柳,你又何以如此无动于衷,不解人间事呢?而对于一个怀着亡国忧思的诗人而言,则今昔对比又是何等的触目惊心!说柳“无情”,正反衬了诗人之“有情”,写杨柳依旧,正衬托出今昔沧桑巨变,而“最是”则更突出了这种感受的深沉,其伤感与怅惘之情溢于笔端,形成一种深深的感染力,引人怅惘,催人泪落。这首诗文字不多,却能以虚胜实,虚实相生,以“无情”胜“有情”,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难怪成为人们传诵不息的名篇。【评】台城,又名苑城,在今南京市玄武湖边。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都在此建宫城。韦庄生当唐五代之际,大唐帝国当年的气象早已一去不复返,而他的家族,远祖曾做过武则天朝的高官,四世祖韦应物是著名的诗人,自己却生不逢时,半世落拓,面对台城,遂“赋凄凉之景,想昔日盛时,无限感慨都在言外”(清人马时芳《挑灯诗话》)。首两句从阔大的空间、时间入笔:先写江南这一阔大的背景:“江雨霏霏江草齐”,将台城以及整个江南置于最具江南特色的霏霏细雨之中,遂使全篇顿时笼罩在烟雨迷濛的氛围之中。“江草齐”,使人联想起南朝梁时文学家丘迟的《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境界,想起当年六朝之繁华,而今却只有当年宫苑的废墟,和静静面对废墟的诗人自我,也许还会有几只不懂历史沧桑的鸟儿在啼叫,唉!真让人有往事如烟,千年一梦之叹!结两句诗人的目光从浩渺的宇宙、无垠的时空凝神于眼前的台城,观照于眼前的柳树,它们像那些兀自啼唱的鸟儿一样,依旧郁郁葱葱,生长在烟雾笼罩的十里长堤上。这种滋味,这种感受,真言语所难以尽述者。

()

【诗句】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出处】唐·柳宗元《渔翁》。【意思1】烟雾消散,太阳出来,四处不见人,忽然听到欸乃声,渔翁摇着小船,出现在青山绿水间。欸(ǎi)乃:摇橹划桨时发出的戛轧声。一说指渔歌,唐代渔歌有《欸乃曲》。【意思2】欸乃(ainai):唐代有渔歌《欸乃曲》,此指渔歌。句意:烟消云散,太阳出来了,却不见渔翁,只听到一声渔歌在青山绿水中回荡。作者以清寥得有几分神秘的境界,隐隐传达出他那既孤高又不免孤寂的心境。【赏析】“烟销日出”与“山水绿”互为因果,但诗人却偏作“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造语甚奇。“绿”字既为山水增彩,又给歌声添脆,具有灵动之美。二句创造了一个清寥而略带几分神秘的境界。隐隐传达出诗人清高而略带孤寂的心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语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首句写其行动,次句写其心态,一个对仕途充满自信、豪迈狂放的诗人自我形象宛在目前。。【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天明日朗,周遭静寂,青山绿水间欸乃声声。[例]“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木浆轻轻划过水波,山水为之一变。奇趣的造语,勾勒出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闻过《城市不能少了“安静”指数》)【诗评】《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一九引宋释惠洪《冷斋夜话》:“东坡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本想借酒消愁,可是酒入愁肠,却化作了相思泪。宋范仲淹《苏幕遮》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宋词》一册11页)清许昂霄《词综偶评》:“‘酒入愁肠’二句,铁石心肠人亦作此消魂语。”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欲解愁肠还是酒,奈酒至愁还又。’似此注脚。”《历代诗余》卷一一四引《词苑》:“‘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公之正气塞天地,而情语入妙至此。”【全诗】《渔翁》.[唐].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题解】朝阳岩在潇水旁,有溪涧流入潇水,故此诗写到“渔翁夜傍西岩宿”。柳宗元贬永州时常到朝阳岩游息,岩也因此诗首句而称西岩。此诗写山水,却以人物连贯,淡淡几笔,既展示了山水之美,又有生活气息,显得情趣盎然。故苏轼说:“熟味之,此诗有奇趣。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诗人玉屑》卷十)如去掉末两句,只怕兴味不会如此悠长。【注释】①渔翁:含有自况意味。渔翁独往独来,突现出诗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②西岩: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③欸乃:象声词,行船摇橹声。又作“暧廼”“霭廼”“襖霭”。(见宋惠洪《冷斋夜话》二《洪驹父评诗之误》)【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山水诗。其写景极富“清”趣、“奇”趣,抒发了几分孤寂情怀,略略寓有政治失意的孤愤。此诗作于永州。苏东坡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全唐诗话续编》卷上引惠洪《冷斋夜话》)此诗极富“奇趣”,“反常合道”有两处:第二句不言汲水燃柴,而用“清湘”、“楚竹”借代,蕴意清雅,给人以超凡绝俗之感,亦见出渔翁孤高的品格。这就是造语“反常”,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情趣,也就是“合道”。按理“烟消日出”之后应让人物出场,可是第三句说“不见人”,也是“反常”。“烟销日出”之后,山水顿见青绿原貌,此时听到“欸乃”之声,虽不见人,而人必隐于山水之中,亦甚“合道”。三、四句写出了山水的清丽,橹声的悦耳,而不见人,则营造了一种清寂空阔而又带几分神秘的境界,隐约见出渔翁孤高的性情和孤寂的心境,亦表现出一种奇趣。末二句言渔翁之舟,已“下中流”,回望天际,只见岩上白云似在追逐渔舟。此诗紧扣一个“清”字:山水景物是清丽的,而水尤清碧;“烟消”而“不见人”,江天是清空的;空阔的江面,“欸乃一声”是清亮的;岩上白云“无心”而“相逐”,又透露出孤寂和清闲,微微寄寓了诗人政治失意的孤愤,岂不有“清”趣哉?苏东坡欣赏此诗之“奇趣”,主张删去末二句,引发数百年之争执。南宋严羽、明胡应麟、清沈德潜等同意东坡的意见,以为删去好;而南宋刘辰翁、明李东阳等以为有此二句,则异于晚唐。两派争论的焦点在于对“奇趣”的看法不同。赞同东坡意见者,认为以“欸乃”奇句作结,不仅“余情不尽”,且“奇趣”更为彰显。晚唐诗确有猎奇太过之处,但亦有出奇制胜而发盛唐所未发者,岂可一概抹杀?此诗之优点,正在于奇趣,虽合“晚唐”,又有何妨?“诗必盛唐”,不正是明诗的病根之一么?故东坡之就诗论诗,则较为通达也。

()

【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处】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注】独自一人流落他乡为异地之客,每逢佳节倍加思念亲人。异客:客居他乡的人。【译注1】漂落异乡,会常常怀念家乡亲人,而节日来临,思亲之情会更为急切。这种人生体验可谓人人心中有,然而却是人人笔底无,一经诗人说出,便觉格外亲切新颖,故万口流传。【用法例释】用以形容离家在外的人,每逢节日就更加想念家乡和亲人。[例]南开同学来此者已至三十人,常相聚会,异邦相聚别具一分感情,“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者。今将届年关,又将大团聚,解此寂寞矣。(周恩来《致陈颂言》)【全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赏读】王维是早熟的诗人,“年未弱冠,文章得名”。他从十五岁开始作诗,二十岁以前便写出了《洛阳女儿行》和《桃园行》等佳篇。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他十七岁作的,立即成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广泛为人们传诵。王维弟兄共五人,他居长,另有两个妹妹。作这首诗时,他初次离开了家乡,诗中表达了他思念亲人的深情。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独”和两个“异”字组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主观感受的程度。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说明平常已有思亲之苦,而到节日,这思念就愈加转深和增强了。“倍”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一个层次,是从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观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的。【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了了: 明白懂事。年幼时聪明,大了未必一定有出息。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东汉文学家孔文举(孔融,字文举)10岁的时候,随父亲到了洛阳。当时担任司隶校尉的李元礼颇有名望,要想见他很不容易,只有当时的名人雅士,或者李元礼的亲戚,门人才给通报。

()

【诗句】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出处】唐·杜甫《佳人》。【意思】合欢花朝舒昏合有时节,鸳鸯鸟雌雄交颈不独宿。【全诗】《佳人》.[唐].杜甫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

【原文】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①。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

典源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唐·李贺《浩歌》诗:“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

()

【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出处】唐·杜甫《绝句》。【意思】从窗内可以望到西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从万里之外驶来的东吴的船只。窗含:从窗内向外望景物,窗框像一个画框,故说“含”。西岭:泛指岷山,在四川省成都市西。东吴:泛指江浙一带。【鉴赏1】凭窗远眺西山的雪岭,岭上有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历经千秋万代。而门外的江岸边,也停泊着来自万里之外“东吴”船只。诗歌两句俱是写景,上句是远景,诗人从窗框中看到;下句是近景,诗人从门口看到。全首诗歌俱是写景,我们却能从字里行间体会诗人的感情:“万里船”意味深长,安史之乱历经八年之久,这之间由于战乱,船只是无法畅行万里的,而今战乱平息,这门前停泊的船只正是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对平定安史之乱的愉快心情。“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空间无限宽广,时间无限久远,境界开阔。【鉴赏2】凭窗远眺,西山雪岭积雪终年不化。向草堂门外看去,来自万里以外东吴的江船停泊门前。诗句对仗工整,一句一景,由远及近,千秋雪岭,万里江船,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壮阔的山水图画。“含”字状窗框内所见,俗字在此生辉。【用法例释】用以形容窗含远山,户临江河的家居环境。[例]“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时间上与太古相接,空间上与远方相通,这真是叫人浮想联翩的好地方。可我的故乡也不坏,打开门窗,但见水外绿水,帆外白帆,天边上淡淡一抹青山,把人的思想感情带得远远的。(吴岩《打开门窗》)【全诗】《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注释】①西岭:指成都西面的岷山,终年积雪,故称“千秋雪”。东吴:江苏、浙江一带。万里:指蜀、吴两地,相距万里之遥。【全诗鉴赏1】本篇写于广德二年春天(764)。这年正月,杜甫正准备由阆州沿江东下,忽然听到严武又被朝廷任命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的消息,于是决定重回成都。回到成都后,由于严武的帮助,生活上得到暂时的安定,心情也比较舒畅,《绝句四首》、《绝句二首》等这些诗篇,生动地表达了他这种愉悦的心情。这首绝句在艺术上有些特别,全诗纯用偶句组成,四句诗各写四种景物,彼此并列,乍看好像不相连属,实际似断实连,全诗统一于诗人自己的形象之中。一、二两句首先写草堂近景。草堂在万里桥西,浣花溪北,层轩面水,绿树环绕,暮春节季,溪畔的杨柳一片浓绿,两只黄鹂在绿荫丛中婉转歌唱;浣花溪水波光粼粼,远处一行白鹭,正从水面飞起,冲向碧蓝的天空。两句写景,犹如画图。“翠柳”与“黄鹂”,“白鹭”与“青天”,相互映衬,相互对比,着色极为鲜艳,极尽写物之工。“鸣”字,写黄鹂之歌啭;“上”字,状白鹭之飞翔,一从听觉,一从视觉,写出了黄鹂与白鹭的不同动态,烘托出春天蓬勃的生意,也透露出诗人在静默中观察感受春天景物的新鲜喜悦的情态。三、四两句写草堂前后的景色。草堂背后,是广阔的田野,田野尽头,是绵延起伏的岷山,“西岭”,就是岷山的主峰,海拔5588米,巍峨的峰巅上,终年是一片千秋不化的皑皑白雪。草堂门前,是流向万里桥的浣花溪水。现在江水上涨,水波荡漾,水面上航行着远行万里的帆船。“泊”,这里指万里帆船在江上停留;“含”,指西岭景色由窗口而入,一立足于室外,一立足于室内。“千秋雪”,见时间之久远,“万里船”,见空间之广阔,两句虽然都从视觉落笔,但一远一近,一静一动,艺术构思及景物搭配组合,都颇具匠心。浣花溪水并不深(杜诗《溪涨》:“当时浣花溪,溪水才尺余。白石明可抱,水中有行车”可证),但到春天冰雪融化,江水从灌口下来,水势上涨,便可通船了。但据宋范成大《吴船录》,当时来往吴蜀的通商大船,多停泊于草堂之西的万里桥和合江亭一带,这里写“门泊东吴万里船”,当系诗人的想象之景,或许诗人由门前来往的船只,而联想到东去吴越的万里行舟,触引起他的“三年望东吴”何时得重游的心绪而已。四句写景,犹如四幅画轴,通过不同场面的转换,描绘出草堂周围幽美的春天景色。这里色彩缤纷,莺声和鸣,舟行如梭,充满着春天生命的活力。读完全诗,我们不仅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而且也似乎感觉到诗人与周围景物之间一种无言的交融和契合,感觉到他在飘泊流离之后获得比较安定生活环境的喜悦情趣。全诗四句皆用对句,却对得自然天成,毫不板滞,显示出作者艺术上的深厚功力。诗中运用色彩来对比映衬的手法,在后代诗人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张祜《题金陵渡》:“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中,都可以看到这个传统手法的相继不衰。另外,这种四句四景,似续似断的写法,还表现在作者《漫成一绝》、《绝句二首》、《夔州十绝句》、《解闷十二首》等诗中。在后代绝句的创作,如苏东坡的《溪堂荫》、唐寅的《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等诗中,更可以看到它的深远影响。【全诗鉴赏2】公元762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会觉得很不平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

王之涣《登鹳雀楼》

王之涣

()

宋词典故·新丰酒

【出典】唐·王维《少年行四首》其一:“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见《全唐诗》卷一二八)唐·李白《杨叛儿》诗:“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见《全唐诗》卷一六三)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一《关内道·京兆府·昭应县》:“新丰故城,在县东十八里,汉新丰县城也。”

()

【题解】白兆山一名碧山,在安陆县城西15公里,锦峰秀岭,苍翠如绘,擅安陆山水之胜。唐开元十八年(730),李白30岁时曾隐居于此山,并深深爱上了这里的幽静环境。此诗即写于当时,诗以问答的形式抒写了隐居白兆山的闲情逸致,点出白兆山的可爱之处就在于它的“别有天地”。此诗虽寥寥四句,平淡至极,却语淡而意深,历来为论诗者所赞赏,或认为“此诗信手,字字入化无段落可寻,特可合其意,而不必拘其辞也”(王尧衢《古唐诗合解》),或认为其为“太白绝调”(黄叔粲《唐诗笺注》)。【全诗】《山中问答》.[唐].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作者】李白,唐代诗人,生平见前山西《太原早秋》诗。【注释】①何事,一作“何意”。②窅(yao)然:深远貌。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二:“于外国山中行,下有绝涧,窅然无底。”窅,一作“宛”。【翻译】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何幽居碧山?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此处别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赏析】李白曾经多次隐居山林。他在少年时代,和逸人东严子隐居岷山。出川以后,在安陆(今河北安陆)十年,曾隐居碧山桃花岩。《山中答问》,一作“山中答俗人。”俗人是碧山里面的人,也泛指世俗的人。他们看到李白这样有很高的文化和才能的人,却长期住在深山里,而不到热闹的城市中去,设法弄个官做做,感到不好理解。诗的开端,“问余何事栖碧山,”很自然地提出了疑问。你也许等待着李白回答吧,可是他却“笑而不答。”俗人的疑问,说穿了,就是李白为何要隐居。可是他的隐居,却实在不容易说得那么清楚,使得俗人能够明白;而且这样的事,对俗人不便说,也无必要说起,所以他就“笑而不答。”李白所以隐居,是有意造就声誉,好取得有力的人的推荐,更便捷地走上仕宦的道路。他真诚地爱好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他的隐居,可不是遁世,而是想要等待时机到来,就做一番“济苍生”、“安社稷”的事业。及到功业既成,就飘然引退,“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李白隐居的思想是这样复杂而且充满矛盾,他怎么能跟俗人说明白呢。“笑而不答心自闲”,李白此时的心情是很安闲的,神态有些悠然自得。诗的后两句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桃花流水窅然去’”一片清幽的图景,多么吸引人呵。这自然使我们想起《桃花源记》里所说的:武陵有个渔人,沿着溪水向前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继续向前走,终于发现了与外界隔绝的仙境般的桃花源。桃花随着清澈的流水飘流到远处去,那么,飘流到哪儿去呢?诗人没有说,但以后面两句的艺术构思,并和全诗相联系,很自然地使我们想起:桃花源。诗的结尾紧承上句,点明桃花源真是“别有天地非人间。”言外之意是,碧山桃花源别有天地,妙趣无穷,他就爱在这山中隐居。诗人在前面对俗人的疑问“笑而不答”’在这里才作出了巧妙的回答。那么碧山桃花岩和李白在那儿隐居的情况又怎样呢?这也是我们读了这首诗以后乐意知道的。还是让诗人自己来回答吧。他在《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这首诗中,描写他三十年来的隐逸求仙的生活和回到碧山桃花岩以后的观感,恍如仙境,也是很美的诗境:“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蓬莱虽冥绝,鸾凤心悠然。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对岭人共语,饮潭猿相连。时升翠微上,邈若罗浮巅。两岭抱东壑,一嶂横西天。树杂日易隐,崖倾月难园。芳草换野仓,飞萝摇春烟。”从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见碧山桃花岩的风光和李白在那儿隐居的情景。这首诗完全是口头语,很朴素,象行云流水似的,流畅自然,浑然天成。如李白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意境甚美,构思很巧妙,更使全诗为之增色。【赏析】这首诗一题作《山中问答》。俗人问他为什么喜欢栖息在青翠苍绿的山中,按常理接下来诗人就要作出答案,可是却宕开一笔,“笑而不答”,显得扑朔迷离,摇曳多姿。其实,他虽未用言语回答,他的情态已作了解答。诗人身处碧山之中,悠悠然地看着流水载着桃花的花瓣远远而去,这是人间的另一天地。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视权贵如粪土、王侯似草芥,孤高自赏,傲岸不群,从这里也可看出他的愤世疾俗之情和超然飘逸的丰神。诗人只以“桃花流水杳然去”一句景语,尽传了超然物外的情怀。桃花殒落,好景不长;流水远去,逝者如斯。花开花落,听任自然,流水东注,无法挽回,参透了此中妙谛,也就能心“闲”了。心闲虚静,则别有天地在人间了。这首诗的诗情极浓,诗理极深,可诗语却极淡。初看这诗平常简易,细想则觉怪异反常,以问语起篇,突兀峥嵘;笑而不答,闪灼朦胧,而语极委婉,意极明朗,非如李白等大手笔不能如此。

()

【诗句】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出处】唐·杜甫《登楼》。【意思】锦江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涌来,玉垒山的浮云变幻无常,犹如古今世事的变化。锦江:今四川省境内的岷江支流,流经成都平原。玉垒:山名,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西。【鉴赏1】锦江之水挟着大好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滚滚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古往今来总是变幻不停。锦江,流经成都入岷江;玉垒,蜀中名山。诗人登高临远,视通八方,先是写祖国之水,从天地而来,然后写山,任他浮云变化无常,却总是岿然不动,可谓山河壮观。天地万物是空间,古往今来是时间,均被诗人囊括于诗中,气势极为壮大,这也显示出诗人辽阔的胸襟。【鉴赏2】锦江的春色从天地中得来,玉垒山飘浮的云彩古今变化无穷。诗人登楼望春,倍生感慨。江水春色来于天地——春光自美,人世如何?山上浮云变幻古今——今日之云已非昨日之云,明日之云亦非今日之云。人世难测,谁知明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可知诗句写出诗人感怀时世。忧虑重重的思绪。“来天地”、“变古今”气势博大,开阔雄浑,在时间和空间上包涵一切。注:锦江,水名。在四川成都南。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北。【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春光满目,浮云飘动的景色。[例]杜甫曾吟: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春绿了锦江,春绿了蓉城,在春天里踟蹰的你我他,也感染了绿色吧?(刘静《三月,为美丽代言》)二、用以比喻蓬勃繁荣的局面。[例]“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回首自五届人大以来的五年间,是人民心情舒畅、国家蒸蒸日上的五年。(谷长春《众志成城》)三、用后一句比喻古今世事变迁。[例]“玉垒浮云变古今。”我就是在这风云变化中来到成都的。(碧野《跋涉者的脚印》)【引证】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下:“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徐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等句之后,常恨无复继者。”明杜嗣奭《杜臆》卷六:“‘锦江’、‘玉垒’二句,俯视弘阔,气笼宇宙,可称奇杰。”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二:“七律中‘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亦是绝唱。”【全诗】《登楼》.[唐].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鉴赏】这是一首伤时感事诗。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傀儡,改年号,代宗出走陕州;后赖郭子仪反击收复京师,代宗得以重返长安。十二月,吐蕃又占西川松、维、保三州,高适不能抵御,于广德二年(764)春调离;唐王朝重命严武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治理蜀中。杜甫时在阆州,拟出峡东下返乡,得知这一消息,以为时局有转,便返回成都草堂,写下此诗。首联:“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诗人以倒装笔法写登楼的时际与心境。在这“万方多难”之时,满腹优愁的诗人“登临”此楼,虽然万花近楼,春光满目,却极伤诗人之心。“伤客心”是果,“万方多难”是因,因果倒置,伤心之情更为沉重。颔联:“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诗人放开一笔,纵目远眺,只见锦江春水奔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忽起忽灭,如同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这联明为写景,实乃暗示时局的风云跌荡。颈联:“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诗人以北极星来喻唐王朝击败吐蕃,光复长安,代宗返京,“终不改”言唐王朝气运久远;同时警告侵扰西川的吐蕃,莫再徒劳“相侵”了!这里,诗人议论时局,呼应前两联的“变古今”和“万方多难”,在喜忧之中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大事的爱国心理。尾联:“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诗人在楼上远望后主祠引发感慨。像后主刘禅这样重用宦官以致成了亡国之君还受人祭祀,暗喻唐代宗虽未亡国,但重用宦官鱼朝思、程元振,能否中兴唐室,实在是令人忧虑的。在这夕阳西落、日暮苍茫之中,诗人空怀匡时济世之志,却报国无门,穷愁流落,只好像诸葛亮未出山之前一样,高唱《梁甫吟》以遣怀!这里,诗人以诸葛亮和刘后主对比,表现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和对刘后主的鄙薄之意。全诗感时抚事,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表现了诗人由一时的胜利带来的希望和对未来严重政治危机的隐忧。语壮境阔,寄寓深远,给人以深重的顿挫沉郁之感。

()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

李清照《武陵春》李清照

李清照

()

【诗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出处】唐·王维《山居秋暝》。【译注】空寂的山中在新雨过后,万物清新,晚上的天气使人感觉到凉爽的秋意。【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山野雨后的清新明净或山林的清冷景象。[例1]雨停以后,青山一洗,原先在云雾里模糊了的山的轮廓,分外清晰、鲜明,身上、心里也爽朗清凉了。这才懂得,王维在辋川山庄里,为什么会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邵燕祥《杜甫的眼睛》)[例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时下虽是五月初夏,可山中就凉沁沁的有秋意了,以至我坐在这个吊楼上面给你写信,也打了两个喷嚏,赶忙披上毛衣。(张放《山寺絮语》)【全诗】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赏析】这是王维晚年在蓝田辋川别业时写的一首山水诗。诗中写秋天雨后的傍晚景色,今天读来,还能感受到一派清新之气。首联两句写出当时的环境和特定时刻:环境,是在“新雨”后的“空山”;时间,是“秋”天的“晚上”(即暝,ming)。这就从总体上勾勒出这首诗的“规定情境”。颔联(三、四句)写山中美丽的自然景象:明月在雨洗过的碧空朗照,透过青松的枝叶还能看到她皎洁的光影;清泉在石上奔流,月光下浪花晶莹、清澈见底。紧接着颈联(五、六句)写山中的人迹动态,但出语含蓄、极见巧思。诗人在“浣女”(浣[huan]女:洗衣女子。)、“渔舟”之前先写“竹喧”、“莲动”,这既符合现实感觉的顺序,也吻合读者的审美趣味,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等听到竹林的喧声、看到莲叶的摇动时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从隐处写来然后方见真象,便立见情趣,更富诗意。一首优秀的山水诗,不只要写出美丽的自然景色,而且在其中寄托着诗人深挚的情怀。这首诗所描写的美好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楚辞·招隐士》说:“王孙(指贵族弟子)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他觉得在山中,精神心绪可以随着春花秋月自由流转,因此,远离官场归隐自然便是自己可以久“留”的归宿了。

()

《西厢记》

(夫人、长老上云)

()

西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尝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亲尝弗进。仁孝闻于天下。有诗颂之。

()

【题解】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所作。这首诗的写作意图,表面上赞美乐曲,实质是借此对花卿进行讽刺。花卿,名敬定,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叛立过功。但他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而且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诗加以委婉的讽刺。【全诗】《赠花卿》.[唐].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注释】①锦城:即成都。见前李白《蜀道难》注。丝管: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纷纷:众多貌。②以江风形容音乐之清,以人云形容乐音的响亮。【翻译】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赏析】杜甫流寓蜀中时,曾为花卿写了两首诗——《戏作花卿歌》和《赠花卿》。这“花卿”即花敬定(《唐书》作花惊定),是当时成都府尹崔光远的牙将,以勇猛著称。肃宗上元二年(761),梓州刺史段子璋作乱,攻占绵州,自称梁王,崔光远率花敬定讨平之,斩了段子璋。事后,敬定的部下恃功,大掠东川,光远以不能制得罪罢职,敬定也因跋扈,不见重用。杜甫先有《戏作花卿歌》,以轻快的口吻盛赞其平乱擒贼之英勇。而《赠花卿》一首,大概是在花敬定的宴会上听了乐歌以后写下来的。诗题曰“赠”,称之为“花卿”,看来是不存什么恶意的。杜甫对花敬定的看法,似乎与史书所记有异。从来注家对这首诗的看法颇不一致。一说是花敬定恃功骄恣,僭用了天子的礼乐,故杜甫写了此诗讽刺他。一说这首诗只是称赞花卿宴席上歌舞之盛,不必含有讽刺之意。我们认为前说求之过深,花敬定虽跋扈,但他究竟是四川牙将,不可能有僭用天子礼乐之事。后说又把它理解得太浅。细按诗旨,除了称赞乐歌之盛外,似乎还寄寓了诗人的今昔之感和对花卿的劝诫。天宝大乱,玄宗曾播迁到蜀中,当时长安的歌舞艺人,跟随着迁徙到四川不少,流落江南各地的必定很多。这在杜集中也可以找到例证。如《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的诗序中说:“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这李十二娘是玄宗时著名的歌舞家公孙大娘的弟子。诗里则这样说:“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这是一例。在《秋日夔府咏怀》诗中又写到听歌的情况:“高宴诸侯礼,佳人上客前。……南内开元曲,当时弟子传。法歌声变转,满座涕潺湲。”诗下原注说:“都督柏中丞筵,闻梨园弟子李仙奴歌。”这又是一例。还有一首《听杨氏歌》,亦是在夔州写的,诗有“佳人绝代歌,独立发皓齿”及“玉杯久寂寞,金管迷宫征”等句,可知这杨氏当亦是流落在蜀中的梨园旧歌伎。后来杜甫旅泊湖南长沙时,也曾经碰见过玄宗时著名的音乐家李龟年,写下了一首《江南逢李龟年》的绝句。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当时长安梨园的歌舞艺人流落到蜀中及江南一带,以歌唱旧时乐曲而糊口度日的当不在少数,李仙奴、杨氏和李龟年不过是其中比较著名的罢了。诗的开头二句,写锦城乐歌丝管之盛。锦城,即成都,以地有锦江故名。日纷纷,言乐歌日日不绝;入风入云,则是形容乐歌丝管声音之响亮。花敬定打了胜仗,恃功骄纵,终日享乐,故才有这番景象。但此是何时?所听者为何曲?听了当作何想法?后二句即从此引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乐歌所唱,丝管所奏,都是天上之曲,即“南内开元曲”,原是梨园所出,天子所听。今国家动乱,梨园子弟流散,曲虽是原曲,但演奏之地变了,听的人也变了,这怎么能不引起诗人的今昔之感。但对花敬定应该说些什么呢?今日听歌,明日听歌,何时是止呢?有你听歌之机,便无国家安定统一之日,尽由你听,又能听得几回?而且唱歌奏乐之人,总有死时,他们都已垂垂老矣,人间又能听到几回?这两句的潜台词是:你花敬定难道就不应该想一想这些?还是收敛骄纵,舍弃享乐,以国事为重的好。诗以热闹氛围起,以冷峻思考结,形成巨大反差,就是在这巨大反差中,收到了象外有象、味外有味的艺术效果。据黄庭坚《山谷诗话》记载,在丹陵县之东馆镇有花卿冢,并说“至今有英气,血食其乡。”又谢翱《花卿冢行》云:“湿云漠漠秋草空,雨青沙白丹陵东。莓苔阴阴草茸茸,云是花卿古来冢。花卿旧事人所知,花卿古冢知者谁?精灵未归白日西,庙鸦啄肉枝上啼,绵州拓黄魂正飞。”从二人的记载和诗中所咏看,对花卿是持肯定态度的,这可与杜甫诗所写参看。另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载:“唐曲《水调歌》后六叠入破第二即是《赠花卿》诗。”可见这诗在唐代曾经把它谱入了歌曲,而歌女们演唱它时,也不过取其韵律协调,气氛热烈,语言流畅,音节顿挫抑扬,可以作为侑觞之助而已,哪里有什么讥刺意义呢?胡元瑞指为歌妓,余谓此诗非一歌妓所能当,公原有《花卿歌》,今正相同,其为花敬定无疑。其人恃功骄恣,故诗含讽刺,玩之有味。(王嗣奭《杜臆》卷四)予谓当时梨园弟子,流落人间者不少。如《寄郑(审)李(之芳)百韵》诗:“南内开元曲,当时弟子传。”自注云:“柏中丞筵,闻梨园弟子李仙奴歌。”所谓“天上有”者,亦即此类。盖赞其曲之妙,应是当时供奉所遗,非人间所得常闻耳。按顾况《李供奉箜篌歌》云:“除却天上化下来,若向人间实难得。”盖以天乐比之,杜甫正与此类。(黄生《杜诗说》)焦竑曰:“花卿恃功骄恣,杜公讥之,而含蓄不露,有风人言之无罪、闻者足戒之旨。公之绝句百余首,此为之冠。”此诗,风华流丽,顿挫抑扬,虽太白、少伯,无以过之。其首句点题,而下作承转,乃绝句正法也。(仇兆鳌《杜诗详注》卷十)

()

【诗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出处】唐·岑参《逢入京使》。【意思】向东望着故乡家园,路途是那么遥远;而我已老态龙钟,却仍在他乡作客,不觉涔涔泪下,双袖总拭不净。【全诗】《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注释】①故园:指长安别业。岑参别业在长安杜陵山中,故称故园。龙钟:涕泪流溢的样子。②凭:仰仗,依托。【全诗鉴赏】天宝八载(749年),岑参远赴安西,充安西四镇高仙芝幕府书记(在今新疆库车县)。此诗所描写的就是他在赴安西途中遇回京故知的情景。前两句写途中所感,表达了对远方故土亲人的深切思怀。西征的诗人,故园东抛,家乡和亲人越来越远。回头东望,只见长路漫漫,远方的家乡,一片茫然。此时,诗人心中充满了怀土思亲的无限伤感,此情之下更忍不住泪水淋漓,沾湿了双袖。后一句略带夸张,“龙钟”、“不干”几字的运用,形象生动,使当时思念故土亲人的情态跃然纸上,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在这种心情下,诗人遇到回京的相识,然而,路途之上匆匆相见,匆匆而别,“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此时虽不能亲笔修书家乡的亲人,就请给亲人捎个平安的口信吧!这口信无疑会给家人带去安慰,更使诗人那思亲怀土之心得到极大的慰藉。这两句,看似平淡,却意蕴丰富,它既是上两句所表达的情感的延伸,同时又透露出诗人此时“功名只向马上取”的豪迈胸襟。此诗以路逢入京使为中心,诗人围绕思乡之情,对其所做所为进行艺术的提炼加工,以此为抒情主线,直抒胸臆。全诗感情真挚自然,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

辛弃疾《水龙吟》辛弃疾

辛弃疾

()

史料笔记。今传本分为六卷。张鷟撰。成书具体年代不详。

张鷟,字文成,又号浮休子。生卒年不详。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北)人。生活于唐武后、中宗、睿宗三朝和玄宗前期。以词章知名,受到骞味道和员半千的赏识。员半千曾对人言:“张子之文如青钱,万简万中,未闻退时”因此,人们称他为“青钱学士”。据说他的才名远播中外,新罗和日本人曾不惜重金购求其文。开元初,被御史李全交所弹劾,遂流放到岭南。开元中召回,卒于司门员外郎,一说他任龚州刺史而卒。著作流传至今的,除《朝野佥载》外,还有《龙筋凤髓判》和《游仙窟》存世。

()

宋词典故·子瑜

【出典】《三国志》卷五二《吴书·诸葛瑾传》:“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后为权长史,转中司马。……瑾为人有容貌思度,于时服其弘雅。……权称尊号,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

【诗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出处】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意思】老朋友准备好了鸡和小米饭,邀请我到他的庄园去做客。绿树环抱小村,青山斜欹郭外。【全诗】《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注释】过故人庄:拜访老朋友住的村庄。具:准备,置办。黍(shǔ):黄米饭。合:环绕。郭:城墙。轩(xuān):窗户。场:打谷场。圃(pǔ):菜园。把酒:拿起酒杯。桑麻:桑树和麻。这里借指庄稼。重阳日:农历九月九日。古人有在这一天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风俗。就:走近,来到。这里引申指品赏。【全诗鉴赏】《过故人庄》是孟浩然田园诗中的代表作之一。全诗用平淡的字句,朴实通俗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勾画出了一幅美好的田园风景画。尽管全诗40个字,无一个“情”字,一个“友”字,然而,从始至终却横溢出一种热烈、真诚、淳朴的朋友之情,正是这种淳情真义在深深感染着读者,使这首诗具有极强的生命力,经久不衰。诗的开头两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写的是农夫对朋友的隆盛招待之情。作者别出心裁,先写“具鸡黍”,后才是“邀”至家里,其起笔就让读者感受到了农夫那种对故友的挚热之情,先声夺人。第二联描写客人对田园风光的无限喜爱之情。在故友的陪同下,客人赏玩山村景色。只见绿树成荫,环绕村庄,树隙中透出青山,更显郁郁苍苍,青山绿树,令人陶醉,这样美好的田园山庄,怎能不令客人顿生无限爱恋之情呢?第三联,述写主客二位故友的谈吐无拘,亲密无间的融融之情。故友农夫,在家里摆上了丰筵,打开窗户,一边与朋友开怀畅饮,一边面对窗外的谷场、菜园,漫话农物长势,菜桑收成,这一对故友难得见面的高兴劲儿,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畅开心扉侃侃而谈的兴奋形态跃然纸上,使读者亦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也不自觉地参加了这酣畅淋漓,令人神往的宴筵。尾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写客人与主人依依不舍之情。千杯入肚,尽露真情,酒逢知己,哪有够时,人还没有离开筵席,就约着重阳佳节之时,花盛开之日,还要来此畅饮一番,那情景,那场面将更是多么迷人,这对朋友情意绵绵,纯洁而且高尚,令人羡慕,使人感动。这首诗,既可以说是一首很成功的田园诗,也不失为一首很成功的言情诗。全诗字句平淡,通俗易懂。然而,其平淡之中露真情,于通俗之中见淳意,古人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所谓画,就是写景;诗本身就是言情,“诗以言志”么。诗要写景,写事,因为它是靠形象思维的,但诗人写景,写事总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总是要寓情于景,寓情于事,这才是好诗。这首诗把叙事与写景巧妙地结合在一块儿,从中溢出感人至深的朋友之情,毫无矫揉做作,无病呻吟之态,完全是让读者从平白的叙事写景中感受情的存在,所以,这首诗被誉为艺术珍品。

()

“迷惘的一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有海明威、福克纳、约·多斯·珀索斯、菲兹杰拉德、以及诗人肯明斯等。“迷惘的一代”是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斯泰因赠送给他们的。有一次,斯泰因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后来,海明威便把这句话作为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一句题辞,于是,“迷惘的一代”便成了这一文学流派的名称。

所谓“迷惘”,是指他们共有的彷徨和失望情绪。这些作家中,大多数人亲身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场上,他们目睹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经历了战争的折磨,了解到普通士兵中的厌战情绪。当时,他们大多还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有许多美好的愿望,善良的激情。面对现实,他们深深感到“拯救世界民主”的口号不过是当初美国政府用来迷惑自己为帝国主义战争卖命的虚伪幌子,深知上当受骗,美好的理想化为泡影,于是心灵深处受到无法医治的创伤。大战结束后,他们不再相信什么政治、法令,但又找不到新的可靠的精神支柱,因而悲观、失望、彷徨、忧虑,处于一种迷茫,不知走向何处的精神状态之中。“迷惘的一代”的作家没有统一的组织团体及共同的纲领,但他们的共同点是厌恶帝国主义战争,在作品里揭露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反映了战后青年一代的悲剧,他们在艺术上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新颖及独创性。

()

【诗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出处】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译注】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全诗】《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鉴赏1】这是杜甫七言绝句的名篇,蘅塘退士评曰“少陵七绝,此为压卷。”(《唐诗三百首》)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暮春,杜甫流落荆湘临终的前一年,是杜甫七绝的绝笔之作。诗题“江南”是指湖南岳阳、长沙一带。唐时岳阳、长沙一带属江南道,故名。李龟年是盛唐时代著名的音乐家,深受唐玄宗器重。郑处诲《明皇杂录》载:“天宝中,上命宫中女子数百人为梨园弟子,皆属宜春院北。上素晓音律……而(李)龟年特承恩遇,其后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常为人歌数阕,座上闻之,莫不掩泣置酒。”“逢”表明与李龟年是不期而遇,一个是绝代歌手,一个是旷世诗圣,竟然重逢在同是天涯飘泊之际,这对于留有开元、天宝盛世美好记忆的诗人来说,该有多么深沉的沧桑之慨啊!“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将记忆一下推拓到开元年间,那时真是“开元全盛日”,诗人还是一个翩翩少年,但他已崭露头角,少年倜傥,“略脱小时辈,结交皆老苍”正是他的写照。他生活在盛世的浪漫生活氛围中,出入于王公达人宅里堂前。“岐王”,指唐睿宗的儿子李範,是唐玄宗的弟弟,岐王是封爵,他酷爱艺术。“崔九”指殿中监崔涤,是唐玄宗的宠臣,九是兄弟之间的排行。只用二句诗概括,唤回了对李龟年往日声名的记忆,暗中隐忆开元盛世。“寻常”对“几度”,“见”对“闻”,在对偶中表现出诗人对李龟年的倾心相知和频繁交往,暗含着当年春风良宵,快意听歌的美好情景,那时李龟年深受帝王赏识,盛极一时。三、四句则从美好的记忆中转回现实。“正是江南好风景”,这里隐含着多少弦外之音,“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世说新语》语),安史之乱使天下生灵涂炭,山河破碎,国运日衰。诗人却缄口不言人事国事,只言眼前风景。此处其实是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落花时节又逢君”,以“落花时节”照应“好风景”,用意深长,给人印象既是即景书事,又是别有寄慨。“正是”和“又”两个虚词,在字里行间更强化了感慨的深度!诗人以典型化的艺术概括力,将唐帝国的盛衰之变凝缩在一个绝代歌手的荣辱沉浮之中,意在言外。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说:“此诗抚今思昔,世境之离乱,人情之聚散,皆寓于其中。”这正是杜诗沉郁风格的典型之作,值得玩味体悟。【鉴赏2】此诗作于大历五年(770)暮春,时杜甫漂流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一带。江南:指今湖南江湘之间。李龟年:唐代著名音乐家,宫廷乐师,善歌,又善奏羯鼓、筚篥,深受玄宗赏识。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为人歌数阙,座中闻之,莫不掩泣(见《明皇杂录》卷下)。杜甫少年时常在洛阳王侯大臣宅中听李龟年唱歌,晚年又在江南相逢,天涯沧桑,感慨万千。诗中前二句写昔日盛时,后二句写今日衰世。用一“又”字形成尖锐对比。国家兴衰、个人荣辱都包含其中。词清意苦,含蓄蕴藉。黄生《杜诗说》卷一○云:“言外黯然欲绝,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鉴赏3】唐诗篇名。七绝。杜甫作。见《杜诗详注》卷二三。大历五年(770)春作于潭州(今湖南长沙)。李龟年,唐代著名音乐家。郑处诲《明皇杂录》曰:“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彭年、鹤年兄弟三人,皆有才学盛名。彭年善舞,鹤年、龟年能歌”。“其后龟年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赏,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杜甫早年曾在洛阳听过李龟年歌唱,如今漂泊至潭州相遇,不禁触发起今昔盛衰之感,于是以此诗相赠:“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前两句言过去之盛,为感慨张本;后两句写现在之衰,抒发感慨。全诗含蓄隽永,情韵无限,时世之凋弊丧乱,彼此之凄凉飘零,尽寓于其中。黄生评曰:“此诗与《剑器行》同意,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绝。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即使龙标、供奉操笔,亦无以过。”(《杜诗说》卷一○)邵长蘅说:“子美七绝,此为压卷。”(《杜诗镜铨》卷二○引)此诗确为杜甫绝句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

山药蛋派是以赵树理为首,以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为骨干的山西作家群,他们经过长期的有意识的艺术追求而形成的一个文学流派。

山药蛋派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烽火年代。四十年代初期,他们都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从山西的农村走出来,带着征尘和硝烟,一手拿枪,一手拿笔,跑遍了晋绥的前方和后方,进行着战斗、生产和写作。一九四三年五月,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写出,因其崭新的内容和通俗的形式,尚未得到文艺界的肯定,不能出版,只能在一些人手中流传。后来,浦安修同志推荐给彭德怀同志,彭总看后针对文艺界一些人反对通俗化的态度,亲笔题词:“象这种从群众调查研究中写出来的通俗故事还不多见”,交华北新华书店出版。接着,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和《李家庄的变迁》相继出版,茅盾给予极高的评价,说:“没有浮泛的堆砌,没有纤巧的雕琢,朴质而醇厚,是这部书技巧方面很值得称道的成功。这是走向民族形式的一个里程碑。”一九五四年,马烽、西戎写出了《吕梁英雄传》,走上了和赵树理一致的艺术道路。

()

【唐】白居易

()

[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①吾一日长乎尔②,毋吾以也③。居④则曰:‘不吾知⑥也!’如或⑦知尔,则⑧何以⑨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