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

后汉司马徽不谈人短,与人语,美恶皆言好。有人问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死,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此相告,何闻人子死,反亦言好?”徽曰:“如卿之言亦大好。”今人称“好好先生”,本此。

(《古今谭概》)

()

陈亮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哪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

()

《世说新语》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

()

【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大雪纷飞,一夜之间,好像忽然春风吹来一样,千树万树的梨花随之盛开。这两句诗后来常用来形容胜利的喜讯一经传来,群情振奋,欢欣鼓舞的动人情景。把凛冽的北风比作和煦的春风,把皑皑白雪比作千树万树梨花,从而创造了奇丽的意境,其奇才奇气奇情奇思,令人心神为之一快。【鉴赏1】这两句写雪后美景,是咏雪的千古名句。本来一场大风雪带来的是个冰雪世界,但作者却说不是风而好像是春风吹了一夜,使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以春花喻冬雪,比喻何等新奇,格调多么豪迈!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一片暖意。【鉴赏2】晶莹的雪花挂满了树枝,就象一夜之间吹来了春风,冰天雪地中千万棵梨树开满了雪白的梨花。这两句诗描写冬树挂雪不着俗笔,将春景比冬景,白雪如同梨花一般为“春风”吹绽,真是奇丽的幻想!又用“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手法状眼前之雪景,可见雪之大,景之美。两句诗虚实并举,是雪还是花,几乎令人分不清楚。诗人在惊讶的语调中饱含着赞叹之情。境界极为开阔,真可谓是“妙手回春”之笔。【鉴赏3】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写雪后美景,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笔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作者简介】岑参(cénshēn)(约715—770),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56岁去世。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全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全诗鉴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奇丽的异域风光图,只在尾部道出送人归京之意。首先我们看诗中奇景。这里风力奇壮,竟然把柔韧的白草吹折,如此劲风还带来漫天如花飞雪;雪更奇,秋天八月就漫天飞舞;飞雪挂树,尤如枝头盛开的梨花,多么新奇;雪奇又在于似有人意,还要进屋寻暖,以至遇暖而化沾湿“罗幕”;雪之奇盛,竟塞满“天山路”。写风奇雪奇是为写冷之奇而服务。天冷至奇竟令“狐裘不暖”,让人觉得“锦衾薄”;冻得“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在冷天穿“铁衣”更觉“冷难著”;天气寒冷竟然可以冻凝万里长云;天冷旗冻,劲风狂吹都不翻动。戈壁坚冰也是称奇,错综杂陈高达百丈;万里长云本已为怪,竟还黪淡又要凝住;这里连音乐都奇,是用胡琴、琵琶与羌笛奏来,此为写奇。风吹白雪,尤如梨花盛开,多么亮丽;白雪银冰配以珠帘罗幕、狐衾锦衾、角弓铁衣,再加上万里凝云点缀本已很鲜丽丰富,又加进红艳夺目的旗帜,使此景更鲜丽、更丰满。诗人写奇丽景致是为写与友人的奇深友情,雪天送友人,依依难舍,友人已经远去,还望着友人留下的马行足迹发呆,其情深切,结句意味幽远。这首诗写“奇丽”风光,语句豪壮、音调铿锵有力,气势雄浑壮美,风格奇丽,写深挚友情,造语直白而尾意幽长,发人深思,让人联想,不愧为千古传唱绝句。

()

北京旧时庙会之一,在北京著名道观白云观举行。是以宗教活动为主的庙市活动。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九日开庙。主要活动有:①“顺星”。白云观西路有一个元辰殿,俗称“顺星殿”或“星宿殿”,殿中根据天干地支计年法,塑有60位星宿像。正月初七是“人日”,香客这一天到元辰殿找到自己的“本命星”,如你生于甲子年,就到“甲子太岁”塑像前跪拜烧香布施,谓可保一年顺遂。傍晚观中众道士也在元辰殿祭星。②“会神仙”。正月十九日为丘处机诞辰,为给丘真人祝寿,故这一天叫“筵丘节”,又说这一天是丘真人自宫之日,故又叫“阉九节”。传说这一天丘真人要下临人间,超渡凡人,来时变幻不定,或变为官宦富商,也可变为贩夫乞丐、老妪幼童,有缘者能相会,故曰“会神仙”。会见者即可增福添寿甚至长生不老,是日观内外人山人海,但未闻有会见神仙得福者。③“打金钱眼”。白云观山门里平地挖了个坑,建了一座单孔汉白玉石桥,桥下无水,在桥洞中间砌一堵墙,风吹不过去,俗称“窝风桥”。春节开庙时,桥洞东西二室各有一年长老道,穿蓝布道袍,戴浑元巾,打坐在洞中。洞口各悬一大木钱,钱眼系一小铜铃。游人纷纷用铜钱投击大木钱,据说击中者一年顺遂。辛亥革命后,废金属币,庙中道士在桥边设摊,供游人用纸币兑换金属币。窝风桥在十年浩劫中被拆毁,1988年又照原样重建。④“摸石猴”。白云观山门石拱上刻有一个10厘米左右的小猴子,样子活泼可爱。传说用手摸一下这只小猴,凡患风湿引起的疾病即可痊愈,游人到此争相抚摸,谁也不问是否有效。此外,还有碧霞元君殿的“拴娃娃”,探望“老人堂”中的老道士,参观“放生圈”中的老猪老羊老鸡老鹅,游览后花园,看戒台、小灵山等活动。观外不仅有各种小贩摆摊售货,还有各地民间花会的表演。白云观庙会曾中断多年,于1986年恢复。

()

即脸面上的事儿。“面子”,原来是指低矮的桌子。该俗语源于宋人盛度的一件事。

据南宋·朱弁《曲洧旧闻》记载:宋仁宗时,盛度官居翰林学士。一日,宋仁宗命盛度在殿中起草诏书,盛度对仁宗说:“臣体肥,不能伏地作字,乞赐一平面子。”这平面子是一种低矮的桌子,故后来把乞求别人行个方便说成“给个面子”。“面子事儿”是由“给个面子”演变而来的。

()

【诗句】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出处】唐·杜甫《丽人行》。【意思】杨家的权势炙手可热,无人能比,小心别靠前,以免丞相发怒。炙(zhì)手可热:手一接触就热得烫人,比喻气焰盛,权势大。炙,烤,烧。伦:同类。丞相:指杨贵妃的族兄右相杨国忠。嗔(chēn):生气,发怒。【鉴赏】杨国忠兄妹大权在握,声势显赫,没有人能够与他们相提并论。杜甫原诗是讽刺杨贵妃之兄杨国忠与姊虢国夫人的淫乱丑恶,秽声四起,后代常引用“炙手可热势绝伦”这句诗,来描写某人权势的显赫,无人能比。【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某人权势很大,盛气凌人,令人惧怕。[例]当时,“四人帮”还在台上,耀武扬威,飞扬跋扈,“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季羡林《老树春深更著花》)【全诗】《丽人行》.[唐].杜甫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榼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銮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

陈子昂诗《感遇(其一)》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

小说一开头就抓住矛盾。胭脂是牛医的女儿,却才貌双全,秉性善良,品行端正。牛医要把她嫁给士人,士人却看不起牛医的家世,不愿跟她结亲,因此胭脂到了待嫁的年龄还没有定亲,这是矛盾。她同对门龚姓妻王氏相熟。品行端正的胭脂,却同一个品行不端的王氏做谈友,这又伏下矛盾,惹出许多事来。小说就在这两层矛盾里展开了。胭脂在门口看到鄂秀才,她已到了结婚年龄,想找一个如意郎君,又要嫁给士子,这个矛盾使她看到鄂生就心动了。但她又是闺女,所以“意似动”,微有流露。但终于抑止不住,不自觉地从“似动”到明显地流露出来,眼光绕着鄂生转,看得鄂生低着头赶快走过,她还在看,一直到他走远了,她还在注视远望。在她旁边的王氏,又是闺中谈友,所以她不用顾忌。这就把一个品行端正的闺女,同一个轻佻浮滑的妇人中的矛盾,在迫切求偶的心情下消释了,她在王氏面前,完全暴露了自己的感情。

小说里写王氏戏弄胭脂时,对胭脂态度的描绘和她的对答,正是恰到好处。王氏戏弄她说:“以娘子(姑娘)才貌,得配若(此)人,庶可无恨。”写“女晕红上颊,脉脉不作一语”。这里就好在脸红而不发一言,她的心事被点破了,所以脸红;她还是闺女,害羞,所以不发一言。王氏问:“识得此郎否?”答:“不识。”这个回答,一方面显示她迫切想了解他,一方面又有些害羞,不便多说。王氏告诉她这是鄂秀才,她可以请他托媒人来求婚,“女无言,王笑而去。”说明王氏完全是开玩笑,看到自己的玩笑真的打动了她,所以笑了。她没有注意王氏的笑,没有看到这是王氏戏弄她,说明她已陷入自己主观制造的情网中不能自拔了。为什么一见钟情,这是同上面指出的矛盾分不开的,这又写出了她的性格的另一方面,她是真诚、单纯、缺乏世故,感不到王氏在戏弄她。她的性格的这一方面,在情节的进展中,有了进一步发展。正因为她误信王氏的话所以“数日无耗”,就废寝忘食,病倒了。当王氏问病时,她只说“但尔日别后,即觉忽忽不快”,光说“尔日”,正说明她的害羞不好直说。王氏再一次戏弄她,提出要他夜里来一聚,“女叹息曰:‘事至是,已不能羞。但渠不嫌寒贱,即遣媒来,疾当愈;若私约,则断断不可!’”这里,她只说“已不能羞”,还认为这是可羞的事,但已到了不能害羞的地步,这正透露闺女在矛盾中不得已的心情。王氏却说:“病已至此,尚何顾忌!”这正反映王氏的无耻。她不是这样,还是要求他请媒人来,私约是断断不可,表示了她的品行端正。

()

三十回。作者秦子忱,名都阃,号雪坞,陇西人。嘉庆四年初刊本。另还有光绪八年抱翁轩本、经训堂本,光绪十四年善友堂本,民国十年上海大成书局石印本等。

《续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基本承接前书各线而设。小说叙写林黛玉断气后,魂归太虚幻境,与先已去世的金钏、晴雯、元春、尤氏姐妹、秦可卿等会面。接着迎春、鸳鸯、凤姐、妙玉、香菱等也相继到来。其间虽为仙界,生活与人间无大异。元春仍被尊为娘娘,其他姑娘丫环身份依旧。黛玉听警幻仙姑告知前世因果,顿悟天机。其他诸钗经过谈心、忏悔,也尽释遗恨旧憾。唯王熙凤罪愆深重,自感歉疚,元妃遂派她去阴界寻访贾母下落以自赎罪,鸳鸯、尤三姐二人自愿陪同。

()

别用悲伤的诗句对我低吟,

  “人生不过是梦幻一场!”

()

俳句是日本国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是日本人的一种诗体。标准说法是,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以十七个音组成一首诗。诗的首句五个音(上五),中句七个音(中七),末句五个音(下五)。故俳句又称俳谐、十七音诗。

汉俳又称俳句或俳律,是仿照日本俳句的形式,以中文创作的韵文,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中日文化交流的产物。

()

【诗句】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出处】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意思】轮台九月,夜风怒吼。一个“吼”字,形象地写出风势之猛。斗大的石头,竟被风刮得满地乱滚。一个“乱”字,更进一步表现出风势之狂。仅寥寥数笔,极形象地勾勒出了边塞恶劣的气候环境。注:轮台,地名。【注释】轮台: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之东。句意:轮台这地方九月的夜间,大风怒吼,一川斗大的碎石头,被大风刮得满地乱跑。夸张地写出了轮台九月狂风的猛烈,衬托了兵士远征的艰苦。【全诗】《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注释】(1)〔走马川行雪海边〕行,衍文,误增之字。雪海,地名。《新唐书·地理志》:“行度雪海,春夏常雨雪。”这里泛指走马川一带苦寒之地。(2)〔戈相拨〕兵器互相撞击。戈,古代兵器的一种,此处泛指兵器。(3)〔幕中草檄砚水凝〕在营幕中起草檄文,砚台中的墨水由于天冷而凝固。(4)〔虏骑闻之应胆慑〕虏骑,敌人的骑兵。胆慑,因恐惧而心惊。【全诗鉴赏】这首诗与《轮台歌》作于同时,是盛唐边塞诗的名篇。走马川又名左末河,即车尔臣河。行是诗歌体裁之一。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开头到“随风满地石乱走”为第一层,描写战争地点的艰苦,渲染酷烈的环境氛围。从“匈奴草黄马正肥”,到“幕中草檄砚水凝”,是第二层,写秋后草黄马肥,敌军发兵进攻,战事紧张,我军雪夜行军的情景。末尾三句为第三层,是给出征将士的祝词。全诗行文雄奇恣肆,大声镗鞈,热情赞美边疆将士平定叛乱、保卫边防的英雄气概,充满豪迈气势与爱国激情。“轮台九月夜风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呈境意奇语奇的独特风貌,成为千古名句。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跳跃动荡,短促有力,烘托出战争之紧张以及边防将士之锐气。方东树评此诗“奇才奇气,风发泉涌”(《昭昧詹言》),施补华则以兵法评论它“其节短其势险”(《岘佣说诗》)。言均不虚。

()

【诗句】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出处】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意思】天上坐:春天水涨,人坐舟中起伏不定,如在天上云间;雾中看:年老眼昏,看花犹似隔着薄雾。意思是:我以舟为家,四处漂泊,在这春来水涨、江河浩荡之际,那一叶扁舟也飘飘忽忽,感觉像在天上一样;昏花的老眼望着岸上的花木,也像隔着薄雾一样,朦朦胧胧。这是诗人晚年漂泊潦倒和辛酸生活的写照。但诗人即使在这年高多病、蜗居舟中的日子里,心里还想着“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那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还萦绕在他心中。现今上了年纪的人常爱用“老年花似雾中看”来感叹自己老眼昏花,看不清事物的真相,这其中也不乏自我调侃和无奈的味道。【鉴赏】小寒食:是节气名,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是大寒食,一百零六天是小寒食。杜甫自叹年华老去,眼力日衰,看起花来就像在雾中赏花一样。年纪大的人,常爱用“老年花似雾中看”,来感叹自己老眼昏花,看起东西来,都不很清楚了。

()

元·王实甫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

()

楚山秦山①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②。

()

【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出处】唐·李白《望庐山瀑布》【意思】香炉,指庐山香炉峰。香炉峰在阳光照耀下,紫色的雾气袅袅升起;从远处看去,一道瀑布宛如一条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

【全诗】《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题解】这首小诗以巧妙的联想,夸张的语言,形象描绘了香炉峰瀑布雄奇瑰丽的景观。写照传神,意境壮美,历来为人们传诵。【作者】李白,唐代诗人,生平见前山西《太原早秋)诗。【注释】①香炉峰:庐山共有四处香炉峰,此当为南部大龙潭旁边的香炉峰。②紫烟:谓紫色的云气、雾气。③挂前川:瀑布飞泻,直落入峰下的大龙潭中,远远望去,好像挂在河面上。川,指大龙潭。④九天:天之最高处。【赏析】这是诗人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诗中对庐山瀑布的描绘既奇特壮观,又形象生动,构成一幅壮丽的图画。开篇即以富于浪漫色彩的笔法把庐山香炉峰渲染得极有韵致,将瀑布置于一个美丽的背景之中。二句在点题的同时又以一个“挂”字从整体上写出瀑布倾泻的形象,用词贴切而生动。三句极写瀑布喷涌而出、势不可挡的景象,气魄宏伟,挥洒有力。末句想象新奇,夸张大胆,令人叫绝。表现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潇洒豪放、超凡拔俗的写作风格,展示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昂扬的气概。

()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

()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2)

()

[原文]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①,泥②于掌故③,亦不可妄意④轻信人言。盖⑤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⑥有浅深,势⑦有曲直,非⑧相⑨度⑩不得其情(11),非咨询(12)不穷(13)其致(14),是以(15)必得躬历山川(16),亲劳胼胝⑩。

()

【名句】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玉山自倒:《世说新语·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也若玉山之将崩。”句意:清风明月不用金钱去买,任人欣赏,喝酒醉倒在地,不是人推倒的。这是李白醉酒生活的写照,也是李白豪放胸怀的表达。

()

李渔

芙蕖(1)

()

王士禄

冰雪为容玉作胎,柔情合傍琐窗开。

()

孟子曰:“彼一时,此一时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

()

【诗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出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意思】我在孤山寺北、贾公亭西的孤山山顶,眺望秀丽的西湖,只见潇潇的春雨过后,湖水新涨,几乎与湖岸齐平;阴晴不定的天空中,舒卷的白云重重叠叠地压向湖面,几乎与涟滟的波光连成了一片。【全诗】《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注释】①此诗为作者在杭为官时作。描写西湖的早春景色,句句扣紧诗题。用词精确,形象鲜明,充分表现诗人对西湖春色的热爱。②孤山寺:在孤山南。贾亭:唐贞元中,贾全任杭州刺史,筑亭于西湖,名贾公亭。③云脚:将要下雨或雨刚止时,接近地面的云气。④暖树:春暖花开的杂树。⑤行不足:玩不够。⑥白沙堤:一名断桥堤。此堤乃白居易来杭之前已存在。白居易所筑的堤在钱塘门北。后人为纪念白居易,遂改称白沙堤为白堤。【鉴赏1】诗的开头二句,一句写山,二句写水,连用四个名词,点出西湖名胜“孤山”、“贾亭”,仿佛边行边望,远眺湖面、白云,水色天光连成一片。如果说这里着眼于描绘静的画面,那么三、四句则有意写动的画面。“莺”与“燕”是春天的典型象征,而前面饰以“早”、“新”特别富于季节敏感,使欣欣向荣之意跃然纸上,用字绝妙,工力独创。而下面“乱花”、“浅草”一联是以地上的花草写出“湖东”景色,“花”,是未曾烂漫的“乱花”;“草”,是还不茂盛的“浅草”,还有“渐欲”、“才能”,这不同的情态和语气,巧妙地显示出“早春之行”所见所闻。最后两句,点明游赏不尽之情,落笔到“春行”地点“白沙堤”。诗从“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远近相兼,高低、上下相衬,给人以清新而明快的美感,使人沉浸在一片湖光山色的美景之中。【鉴赏2】这是一首记游诗,作于长庆三年(823)或四年春,诗人任杭州刺史时。钱塘湖,即今杭州西湖。孤山,在西湖的后湖和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陈文帝天嘉初年修建。贾亭,一名贾公亭。贞元(785~804)中,贾全任杭州刺史时,在西湖筑亭,后废。白沙堤,即白堤,又名断桥堤。西湖三面环山,白堤中贯,在湖东一带,登此堤能总揽全湖之胜。白居易在杭州时,曾修堤蓄水,以溉民田,所筑堤在杭州钱塘门之北,非此白堤。诗人在诗中先交待了春游的出发点,接着写沿途所见,选取“莺”、“树”、“燕”、“泥”、“花”、“草”等来描绘西湖秀丽明媚的春景,又用“早”、“暖”、“新”、“春”、“乱”、“浅”等词加以修饰,渲染出融和盎然的春意,反映出诗人的愉快心情。最后指出踏青的终点,抒发了流连忘返、游兴未尽的感受。这首诗绘景精工,又寓情于景,以“行”字贯穿全篇而不着痕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音韵圆转,语言优美,代表了白居易七律流畅明快的风格特色。诗人写杭州的七律诗甚多,当以此首为最好。

()

[原文]

王子猷①、子敬②俱病笃③,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④都⑤不闻消息?此已丧矣⑥。”语⑦时了⑧不悲。便索⑨舆⑩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11)琴,便径(12)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13)不调(14),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15)良(16)久。月余,亦卒。

()

【诗句】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出处】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意思】放晴高歌求醉想以此自我安慰,醉而起舞与秋日夕阳争夺光辉。游说万乘之君已苦于时间不早,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全诗】《南陵别儿童入京》.[唐].李白.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赏析】时间正当秋季,这本是最易逗人伤怀的节候。早在战国时代,宋玉的《九辩》就以悲秋而为后人倾倒。然而“人逢喜事精神爽”,与悲秋伤逝者截然不同,进入诗人眼帘的一切,都那么顺适,那么宜人。扑面而来的便是一片丰收喜庆气象。你看,“白酒新熟”,用丰收的新谷泡制的秋酿已经飘香,那黄鸡呢?饱食秋黍,也催得肉满膘肥:“黄鸡啄黍秋正肥。”酒曰“白酒”,可以感受到酿制淘漉之醇;鸡曰“黄鸡”,可以想见那肥满鲜亮的光泽。酒可供饮,鸡可成肴,自然可以“呼童烹鸡酌白酒”,招呼童仆置办一席家筵了。白酒黄鸡,算不上山珍海味,但也称得起清酒丰肴,连那小儿女也嘻笑地拉扯着大人的衣襟围坐上来了。史载李白头房妻子许氏生有姐弟二人。据诗人《寄东鲁二稚子》诗知道姐字平阳,弟名伯禽。该诗中说姐姐“折花倚桃边”,是十多岁光景,而弟弟“与姐亦齐肩”,年岁相去不远。该诗写作晚于本诗七、八年,据以推算,姐弟这时正是三、五岁的天真烂漫的孩童。他们的欢快,是因为爸爸从山中归来呢?还是因为眼前的一桌美餐呢?是因为得知爸爸被征召的消息呢?还是本自浑沌无识仅仅是受到爸爸情绪的感染呢?不管因由何在,小儿女的情态无疑成了李白欢悦心情的有力烘托。于是诗人歌舞狂饮起来:“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饮之不足而歌之,歌之不足而舞之。“自慰”,这里有自贺之意。“争光辉”是与落日争光辉,也就是要赶在日落之前,舞得尽情。歌曰“高歌”,不引吭高歌,不足以畅情;饮曰“取醉”,不狂饮至醉,不足以泄欢;舞则与日争时,不如此亟舞,不足以抒心中狂喜。歌舞豪饮把诗人的兴奋之情推到高潮。诗到这里为止只是勾画诗人的狂喜之态,使人们感受到他那一团兴奋的情绪。下面方才切入本题,点明狂喜的因由,使人不禁有山回路转、柳暗花明之感。“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原来是得到皇帝的征召,可以向君主游说,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了。不过这种机遇本该早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前就来到,如今人过中年,不能不使诗人感到“苦不早”了。然而正因为如此,不更应该只争朝夕吗?自当尽快辞家上路了。“跨马”、“著鞭”四个字,把诗人从政的急切心情活现在纸上。

()

朱淑真《秋夜》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

【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处】唐·李商隐《无题》。【意思】春蚕直到死才把丝吐尽,蜡烛烧成灰泪才流干。蜡炬:蜡烛。泪:指烧化的蜡。用春蚕吐丝、蜡烛燃烧形容自已追求和思恋深切而又坚定的心情。紧扣“别”字,上句“丝”与“思”谐音双关,写对情人的缠绵恋情;下句以蜡泪喻相思泪,写相会无期的痛苦。感情沉挚,比喻贴切生动,是抒写爱情的佳句,千百年来一直传诵不衰。【赏析】两句的意思是:春蚕临死才把丝吐尽;蜡烛烯成灰烬后,流下的烛泪才会干。这是李商隐诗中流传最广的写情名句。上句以蚕丝之“丝”暗喻思念之“思”,借助于谐音双关;下句以烛泪之“泪”来比方愁人之“泪”,形神极似。诗人巧妙地运这种高超的修辞手段,写出了人间的千古至情。春蚕吐丝,死后方尽,蜡烛流泪,泪干身灭,这种伴随着生命始终的缠绵之情,这种至死不渝的真诚执着的爱,的确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正因为如此,后人表示对某种事业或信仰的执着追求时,也常借用这两句诗。因而清人孙洙云:“一息尚存,志不稍懈:可以言情,可以喻道。”【鉴赏】春蚕要直到死时才会停止吐丝,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般的蜡油才会滴干。诗人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借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表达绵绵不断的相思之情。“丝”是“思”的谐音;“泪”字是比喻蜡油,一语双关,也指诗人的泪水。“到死丝方尽”是比喻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蜡炬成灰”则比喻思念过程中所受的煎熬之痛。诗人以丰富的联想,表达了自己对这段感情生死不渝、九死不悔的执着追求。后世常用此句表达一个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用法例释】一、用以赞扬蚕或蜡烛奉献、执著的禀性。[例1]除了老通宝和他的同行们,世人多是只知享用丝绸,而对吐丝的蚕很淡漠。但在诗人文士笔下呢,备受赞美的却是蚕儿了。家喻户晓的例子便是李义山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戴明贤《蚕丝茧绪》)[例2]我望着那一支将要燃尽的蜡烛,不禁想起了李商隐寓意深沉的诗句:“春蚕至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难道)我们孜孜以求的光明,不正是这蜡烛精神的坚持所获得的么!(柳嘉《灯火》)二、用以形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例]情之所钟,一旦诚万难解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非过来不能道,然亦非滥情者可与语。(碧波《燃脂余馨》)三、用以比喻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或锲而不舍的精神。[例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李商隐的这两句诗大约就可以概括他的一生吧?其五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罗竹风《缅怀往事沉痛悼念》)[例2]有时也会亲近酒,以期能够浇愁或助喜,但是翻检记忆的仓库,没找到大醉的痕迹。这是否可以证明,自己并没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雄心呢?(张中行《酒》)【全诗】《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全诗赏析】唐代诗人李商隐作。作者多用“无题”诗抒写心中隐秘难言的情思,这一首是写爱情的名篇。诗人从恋人离别下笔。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用东风无力、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色,渲染恋人离别的伤感,并象征青春、爱情与人生不能永驻长存。一开篇便使人置身于一个凄恻而美丽的境界。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常见的生活现象来象征恋人炽热、忠贞的爱情,比喻新奇贴切。上句重在缠绵,下句意在强烈;上句用谐音双关,下句用拟人化的联想。各有侧重,手法不同。这一联历来被人们借用来表达至死不移的深情和时刻不忘的思念,成为千古名句。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他想象她在异地相思不眠,心境孤寂,容颜憔悴。仿佛她对镜梳妆的身影正浮现在眼前,而她对月低吟的声音也正飘忽在他耳际。“但愁”、“应觉”,表现他对她无限关切,体贴入微。“寒”字,移情入物,让月光也染上寒冷、凄凉的感情色彩。这一联写得绘声绘影,情真意浓,十分感人。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他把她的居处比为仙境,把她当作神女仙姝,使诗歌染上一层飘渺、神秘的美丽色彩,表达出对她的爱慕之深,希望有人能为他们殷勤传递消息。诗人用比喻象征手法,委婉深曲的笔调,巧妙新颖的结构,缠绵往复的方式,抒写了他的爱情生活,艺术感染力很强。但这种爱情过于感伤低沉,同劳动人民的开朗爽快的爱情有明显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