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风行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简称“垮掉派”。“垮掉的一代”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时,美国正站在它力量和繁荣的峰巅,但整个社会却蔓延着严重的精神危机和信仰危机。麦卡锡主义的政治高压,生活的平庸和虚伪,学院派“高雅”文化的统治,使饱受忧患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现实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但是,在他们无所依托的空虚心灵里,又产生不出积极的社会理想和明确的行动纲领。这一无法解决的矛盾使他们的反叛心理发生了扭曲,变成用病态的内向自我探索和放浪形骸的所谓“脱俗”来对抗社会。他们宣布:不追求事业的成就,不承担任何家庭和社会义务,而要用各种方式寻求生活的绝对自由。在此原则支配下,他们或以奇装异服,酗酒狂欢,吸毒斗殴,乞讨浪游和性解放等放荡不羁的生活,不断地追求感官刺激;或参禅拜佛,以便进入超现实的幻境寻找神秘主义的灵感来满足自我。正是为了表达和宣传这种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他们创造了一种与学院派“高雅”文化对立的“地下文化”;“垮掉的一代”文学由此而形成。“垮掉的一代”文学的主要作家有凯鲁亚克、金斯堡、巴罗斯、霍尔姆斯、柯尔索等。他们几乎都来自美国东部,但当最初的文学尝试受到东部学院派势力的压抑时,便前往西部寻找知音和发展基地。一九五五年夏天,东、西部“垮掉的一代”文人和其他反学院派诗人在旧金山联合举办诗歌朗诵会,自此,“垮掉的一代”文学作品开始风行。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金斯堡的长诗《嚎叫》(1955),凯鲁亚克的长篇小说《在路上》(1957)等。前一作品以冲天的怒气向“飞黄腾达和温饱者”发出嚎叫,哀号“我这一代精英”的痛苦与自暴自弃,斥责“英洛克”(古代腓尼基人用儿童作为牺牲祭祀的火神)统治下的军事化官僚机器,描绘了社会化的精神危机,因此被称为“五十年代的《荒原》”。后一作品是作者一系列“路上小说”中的一部,它用理想化的笔调,描写“垮掉的一代”青年在各地的流浪生活,竭力宣传所谓的“背包革命”,使大批精神苦闷的青年心倾神往,奉之为“生活的教科书”。“垮掉的一代”作家在政治上大张否定一切的无政府主义和虚无主义,自我标榜为“没有目标的反叛者,没有口号的鼓动者,没有纲领的革命者。”艺术上,强调以全盘否定高雅文化为特点。无论是凯鲁亚克自创的“自发表现法”,巴罗斯的“剪裁法”,还是奥尔逊的“发射诗”论,都执意撇开传统,破坏一切固有的形式和正常的规律,把个人情绪毫无约束地信笔发泄。情节破碎,结构杂乱,形象粗犷、原始,语言粗俗而富于暗示性,竭力追求一种总体效果。此外,“垮掉的一代”文学在发展过程中,曾得到米勒、梅勒等颇有影响的作家的支持。梅勒的存在主义宣言《白种黑人》(1957),从理论上论证了“垮掉的一代”文学的意义。又由于商品化的宣传,感情上的共鸣,“垮掉的一代”文学在青年中迅速地扩大着自己的地盘,整个美国社会都响起它那癫狂、放荡的乐音。然而,“垮掉的一代”本身的致命伤毕竟太重,致使它连短暂的小阳春也没过完,就匆匆地走向解体。到了六十年代中期,“垮掉的一代”彻底星散。不过,它在风行的十余年间,确实反映并搅动了美国一代青年的思想情绪,以至对后来的美国社会生活也发生着影响。它在艺术上的某些创新,在当今美国文学中也留下较深的印记。
垮掉的一代。推荐。爱诗词网。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风行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简称“垮掉派”。“垮掉的一代”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时,美国正站在它力量和繁荣的峰巅,但整个社会却蔓延着严重的精神危机和信仰危机。麦卡锡主义的政治高压,生活的平庸和虚伪,学院派“高雅”文化的统治,使饱受忧患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现实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但是,在他们无所依托的空虚心灵里,又产生不出积极的社会理想和明确的行动纲领。这一无法解决的矛盾使他们的反叛心理发生了扭曲,变成用病态的内向自我探索和放浪形骸的所谓“脱俗”来对抗社会。他们宣布:不追求事业的成就,不承担任何家庭和社会义务,而要用各种方式寻求生活的绝对自由。在此原则支配下,他们或以奇装异服,酗酒狂欢,吸毒斗殴,乞讨浪游和性解放等放荡不羁的生活,不断地追求感官刺激;或参禅拜佛,以便进入超现实的幻境寻找神秘主义的灵感来满足自我。正是为了表达和宣传这种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他们创造了一种与学院派“高雅”文化对立的“地下文化”;“垮掉的一代”文学由此而形成。“垮掉的一代”文学的主要作家有凯鲁亚克、金斯堡、巴罗斯、霍尔姆斯、柯尔索等。他们几乎都来自美国东部,但当最初的文学尝试受到东部学院派势力的压抑时,便前往西部寻找知音和发展基地。一九五五年夏天,东、西部“垮掉的一代”文人和其他反学院派诗人在旧金山联合举办诗歌朗诵会,自此,“垮掉的一代”文学作品开始风行。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金斯堡的长诗《嚎叫》(1955),凯鲁亚克的长篇小说《在路上》(1957)等。前一作品以冲天的怒气向“飞黄腾达和温饱者”发出嚎叫,哀号“我这一代精英”的痛苦与自暴自弃,斥责“英洛克”(古代腓尼基人用儿童作为牺牲祭祀的火神)统治下的军事化官僚机器,描绘了社会化的精神危机,因此被称为“五十年代的《荒原》”。后一作品是作者一系列“路上小说”中的一部,它用理想化的笔调,描写“垮掉的一代”青年在各地的流浪生活,竭力宣传所谓的“背包革命”,使大批精神苦闷的青年心倾神往,奉之为“生活的教科书”。“垮掉的一代”作家在政治上大张否定一切的无政府主义和虚无主义,自我标榜为“没有目标的反叛者,没有口号的鼓动者,没有纲领的革命者。”艺术上,强调以全盘否定高雅文化为特点。无论是凯鲁亚克自创的“自发表现法”,巴罗斯的“剪裁法”,还是奥尔逊的“发射诗”论,都执意撇开传统,破坏一切固有的形式和正常的规律,把个人情绪毫无约束地信笔发泄。情节破碎,结构杂乱,形象粗犷、原始,语言粗俗而富于暗示性,竭力追求一种总体效果。此外,“垮掉的一代”文学在发展过程中,曾得到米勒、梅勒等颇有影响的作家的支持。梅勒的存在主义宣言《白种黑人》(1957),从理论上论证了“垮掉的一代”文学的意义。又由于商品化的宣传,感情上的共鸣,“垮掉的一代”文学在青年中迅速地扩大着自己的地盘,整个美国社会都响起它那癫狂、放荡的乐音。然而,“垮掉的一代”本身的致命伤毕竟太重,致使它连短暂的小阳春也没过完,就匆匆地走向解体。到了六十年代中期,“垮掉的一代”彻底星散。不过,它在风行的十余年间,确实反映并搅动了美国一代青年的思想情绪,以至对后来的美国社会生活也发生着影响。它在艺术上的某些创新,在当今美国文学中也留下较深的印记。
苏幕遮周邦彦。推荐。爱诗词网。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清真集》编这首词于“夏景”卷内,其实,它制作的本旨是藉寓居所见雨霁风光抒发久客思乡心绪,虽情缘物生,然亦为物主,非同于一般的泛泛写景之篇。在室内细细焚烧香料,以轻烟氤氲,驱解盛夏时潮湿闷热的气息,开端“燎沉香”云云即紧扣特定季节现象着笔,进而给全词拓出天地。“鸟雀”二句转写室外景物。下过一夜雨,连鸟雀似乎都有些不耐烦了,清晨就于屋檐下窥探天气,叽叽喳喳,急语盼晴。“呼晴”,将鸟语充分拟人化了,使之具有主观指向性;而一个“窥”字,又生动形象地摹画出鸟雀伸头探脑、往回跳跃的焦躁情态,这些都源于它们恐细雨湿羽、切望在晴空里振翅遨翔的本性,可称传神之笔,不让下面三句。“叶上初阳”云云描写雨后风荷:水面清碧圆润的荷叶本来承聚着夜间降落的雨珠,但朝阳初映,很快便干了,晨风吹拂,一张张轻轻摇曳,仪态万方。这里通过“举”字,体达荷叶宿雨干后、卸去负重而亭亭玉立于水面的景象,历历如画,极得王国维的赞扬:“美成[苏幕遮]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人间词话》)。上阕纯然写景,清新俊逸中多得自然之致;下阕转而抒情,径言“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率然袒露胸中襟怀,不避浅直,也未觉浅直,主要是由于情感的浓挚。从设思构意上来看,可能是就眼前的风荷凉面联想到江南水国风光,才触引起还乡怀归之念,随之即景过渡到情;只是在上下阕之处将联接的线索省略了,形成一个间歇或空白,但那潜隐的深层脉络却贯注终始而未断。按“吴门”,春秋时吴国都苏州,别称吴门;周邦彦系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原属古三吴之地,故云,是以其[锁阳台]《怀钱塘》也说:“但梦魂迢递,长到吴门”。又“长安”,今陕西西安,本为汉、唐故都,此处借以指当时的汴京(今河南开封市)。最后三句顺势生发,叙写了小楫轻舟的归梦,虽然它与上阕的雨后景象相处在共同的时间范围内,却一虚一实、南北对列,各置于不同的空间场地。“五月”遥遥呼应开端的“溽暑”,正面点明仲夏时节;“渔郎相忆否”,引入江南湖泽的空间概念,但词里不说自己怀乡,却问故乡人还记得自己吗,经过反笔宕出,更见京华旅居之久和思乡之切,自然而然地推出“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不过,这摇着小船,轻悠悠地荡进荷花丛的梦境却无须凿实以求,它或许是承上阕水荷清圆而来,藉真为幻,恍惚间作成了家乡美景,设想身游其中;也许属于幻中之真,本是对往日生活的回忆,因眷念情深,故不觉化入梦魂重现。总之,它是“故乡遥,何日去”的形象化,所谓以景结情、情涵景中,更显得余味无穷。周邦彦词善于铺述,章法细密曲折,向称富艳精工,但这首词却写得清新疏朗,笔致灵动而不懈,情绪切挚却无伤感气,呈现出一种明快风貌,读来教人悠然神往。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推荐。爱诗词网。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二月贬至黄州,初寓居定慧院,五月时迁居临皋亭。故此词当作于该年二月至五月期间。王文诰《苏诗总案》将此词编于元丰五年十二月,误。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黄岗县东南。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七月在湖州任所被捕入京,八月入御史台狱,这一因写诗作文而致获罪之案,史称“鸟台诗案”。当时,苏轼已然作好了身后的安排:“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予以事系御史台狱,……》);诗案之后,苏轼发配黄州,初到黄州,诗人仍惊魂未安:“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慧院寓居月夜偶出》);“忧患已空犹梦怕”(《次韵前篇》)。这首小词,正是在这种心境下写出的。“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词一起首,就是一种幽邃静谧的氛围,使人直觉有冷气袭人之感;月偏偏为“缺”,桐偏偏为“疏”,漏已“断”,“人初静”。这几个包蕴了诗人情感的意象组合,极写了幽冷凄清、孤独痛苦的心境。“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诗人又进一步揭示这种心境。苏轼初到黄州时,多次自称“幽人”,如“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同前引文一)。“幽人”,自然有幽闭之色彩,如同其自称“罪人”,同时,也含有孤独清高的味道。词人发问:在此万籁俱寂之境,谁看见了“幽人”在缺月下独自徘徊?似乎是还另外有人,然而,却又无人,只有孤鸿缥缈的身影。也许,此时在夜空里,真有一只孤鸿;也许,这只孤鸿纯属词人臆想,在痛苦孤独的心境里,词人的身躯与灵魂幻化为了一只“孤鸿”。如果作前一种理解,则词人是主,孤鸿为宾;如作后种理解,则词人与孤鸿本来就是一体,主即是宾。无论如何,词人在上片里还是分写了“幽人”与“孤鸿”,至下片,却只有了孤鸿:“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毫无疑问,这“孤鸿”即是“幽人”,即是诗人之自我,是诗人主观内心的外化。“惊起”二句,正是乌台诗案后词人痛苦孤独、徘徊忧思的形象写照;而“拣尽”二字,正是词人志高行洁、肝胆冰雪的表白;是词人对自己的过去因独立危行而不见容于世的反思;也是今后将一如既往、我行我素之人格的豪迈歌唱!苏东坡生活于封建社会走下坡路的开端,他的特殊的遭际,使他较早、较深地感受到了时代的黑暗,从而产生了这先觉者的孤独、哀伤,在这首词里,词人将这种感受艺术地化为了一只孤鸿的形象,它“惊”、它“恨”,却依然“非梧桐不止”(庄子语),宁肯寂寞于凄冷的沙州。以后,这只孤鸿又幻化为一只孤鹤,出现在赤壁夜空:“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是苏东坡梦见孤鸿、孤鹤,还是孤鸿、孤鹤化为东坡,诗人已不复分辨了。这样一首佳作,惜哉!竟为后人作臆梦解。有人说是为王氏女作,如吴曾《能改斋漫录》持此说;也有人说是为温都监女作,如《野客丛书》记载了东坡在惠州的一段韵事:温家之女,年方十六、一见东坡,一往情深,后坡公渡海南行,此女竟卒,葬于沙侧,后坡公返回,因作此词云云;此外,也有人将此词坐实,如说“缺月”是“刺明微”、“回头”是“爱君不忘也”等等(参见张惠言《词选》卷一)。这些,无疑都是“割裂形象、比附穿凿”。还是黄山谷的评价:“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乃能得其神境!
前言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政治文献汇编类史书。《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等子篇目。其中,《虞书》是传说时代五帝之一虞舜在位时的政治文献汇编,《夏书》是传说中夏代的政治文献汇编,《商书》和《周书》则为商代和周代的政治文献汇编。以此类推,《周书》的着作年代大致可以确定为周代,《虞书》、《夏书》、《商书》的着作年代,或为西周史官、或为春秋史官、或为战国史官对五帝时期以及夏商时期政治事件的追述。
尚书又被称为。推荐。爱诗词网。前言《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政治文献汇编类史书。《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等子篇目。其中,《虞书》是传说时代五帝之一虞舜在位时的政治文献汇编,《夏书》是传说中夏代的政治文献汇编,《商书》和《周书》则为商代和周代的政治文献汇编。以此类推,《周书》的着作年代大致可以确定为周代,《虞书》、《夏书》、《商书》的着作年代,或为西周史官、或为春秋史官、或为战国史官对五帝时期以及夏商时期政治事件的追述。关于《尚书》的书名,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尚”与“上”互为通假,那么所谓“尚书”,即是指上古皇家档案文件的汇编;第二种说法是,“尚”即“崇尚”之意,那么所谓“尚书”,即指是可为后人崇尚的典籍;第三种说法是,“尚”即把卷着的、包着的、摞着的东西摊开或展平,那么所谓“尚书”,即是解密的王家文档或向社会公开的皇室卷宗。结合该书内容来看,以上三种说法均可成立。据有关资料显示,《尚书》流传于世的,前后共有三个版本。其一为秦朝博士伏生版,称《今文尚书》;其二为孔子的后人西汉孔安国版,称《古文尚书》;其三为东晋豫章(即今江西南昌)内史(相当于今省财政厅长)梅赜(zé)版,称《伪古文尚书》。一般认为,秦朝博士伏生版《今文尚书》中的《周书》,从《牧誓》到《吕刑》,该十六篇为西周的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官对西周史料的追述,《虞书》中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史官编写的古史资料。而今本《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梅赜伪造的,但也存在争议,此不赘述。关于《尚书》的成书、面世、聚散和真伪,有着极其曲折而传奇的故事。相传,最早的《尚书》版本,系春秋末孔子汇集古代文献编订而成的。孔子晚年因有感于礼崩乐坏,世事浇漓,人心不古,于是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以期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他将上古时期从尧、舜、禹一直到春秋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遴选后,挑出其中100篇编辑成《书》,并用它作为自己私学的教材,教育学生。据称,孔子编订该书的要旨有二:第一,使帝王明白仁君治民的道理。春秋之世,圣王遁迹,暴君迭出,人民群众苦于虐政,备受煎熬。为拯救危世,感化当世人君,孔子作《书》经,希望人君发扬尧、舜、禹、汤、文、武的光荣传统,对人民群众百姓仁慈一些;第二,让臣子明白贤臣辅佐君王的道理。自周室东迁之后,各地方政权中人臣事君心不在焉,乱臣贼子迭出,弑君犯上的事屡见不鲜。为拯救危世,感化当世人臣,孔子作《书》经,记述上古贤臣辅佐君王的事迹,作为臣子学习的榜样。就这样,该书自春秋一直流传到战国,一向平安无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挟书令》,令凡是民间收藏的《诗》、《书》以及诸子百家的着作,全都要送交官府集中焚毁。这次焚书事件给《诗》、《书》的流传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西汉立国之后,鼓吹“以儒术治天下”,于是大张旗鼓地收集民间遗漏的《诗》、《书》残本,可是收效甚微。事有凑巧,济南郡(治所在今山东章丘南)有个叫伏胜的老头,本系孔门弟子轌(xuě)子贱先生的后裔。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朝廷设博士70人“以备顾问”,伏胜即为其中一。前213年,秦始皇颁布焚书令,伏胜已经退休在家了,大约是出于对上古典籍的尊崇,他便冒着生命危险,暗地将《书》经藏在自家墙壁的夹层内。时间一晃就是几十年过去了,伏胜听说朝廷正大张旗鼓在民间寻摸遗漏的《诗》、《书》,于是打夹壁搜出藏书,一看只剩《书》经29篇了。这时的伏胜已经是九十多岁的高龄老人,于是朝廷便派后起之秀、年轻学者晁错前往济南郡让伏胜一对一口头传授。完事后,晁错便带着笔记和原典返回首都洛阳,随后将它们整理一番,朝廷准予公布于众。因为晁错的笔记是用当时的大白话写的,所以这个版本的《书》以及其注疏就被后人称作《今文尚书》。说话间,到了西汉景帝三年,即前154年。这一年远在山东曲阜的鲁恭王刘余想扩建自己的府邸,因为鲁王的府邸就紧挨着孔府,于是他就和孔府的现主人——孔子的嫡系后代孔安国商量,让他腾出点儿地方。结果一拆不打紧,据称发现了一部《书》经,系用先秦六国文字书写,想必是孔子当年造房子给藏在里面以备不测的。朝廷得知这个事后,就命孔安国对该书进行翻译、校对、整理,定名为《古文尚书》。该版本除包括《今文尚书》的29篇以外,其中还多出了16篇。就在孔安国先生将这个《古文尚书》编订完毕,恭恭敬敬地献给朝廷的时候,遇到了两汉后宫里常见的大事件——巫蛊事件,不知怎么地,把孔安国给牵连上了。结果,他老先生以及这本皇皇巨着,也给晾在一边了。这个《古文尚书》始终没能转正,只在民间下里巴人之中流传。说话间,又到了西晋时期永嘉年间,五胡乱华开幕。战乱中,甭管是《今文尚书》也好,《古文尚书》也罢,统统散失了,不知去向。时间一晃又是两百年。到了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不知打哪里弄来一部据说比《古文尚书》还要古老的《古文尚书》,献给朝廷。梅赜先生版的《古文尚书》不仅包括伏胜先生版的《今文尚书》29篇,而且比孔安国先生版的《古文尚书》多出14篇,共58篇。就这么地,梅版《古文尚书》就非常吊诡地流传于世,一晃就是一千多年。据称,人们现在看到的《尚书》版本,就是后世学者根据梅先生的版本,再参照其他文献编定而成的。当然,东晋以降,后世的许多学者都对梅赜版的《尚书》产生过疑问,但是没有一言九鼎的证据,也扳不倒人家。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坚信,东晋以来的《古文尚书》大体保留了汉代两版《尚书》的脉络。理由是,梅赜版的《古文尚书》,可能是他根据秦汉以后其他典籍中所传的零星断简增补而成的。自西汉以来,《尚书》一直被历代帝王将相视为经时济世的哲学经典,它既是帝王们的枕边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的必修课。就文学而言,《尚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已经萌芽。据《左传》等书记载,在《尚书》之前,还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上古时代的政论性散文典籍存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书都没有传承下来,因此上咱们但凡谈到先秦散文,《尚书》即为不二之源头。总观《尚书》诸篇文章,其结构已经较为完整,谋篇布局也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散文勃兴,便可以看作是对《尚书》散文技巧的继承和发展。秦汉以后,各个朝代的制诰、诏令、章奏,都明显地受《尚书》文风、文字的影响。例如,南朝梁时学者刘勰先生在其大作《文心雕龙》中,论述诏策、檄移、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文体时,也都溯源到《尚书》,这便是该书的魅力所在。时间进入到21世纪,2008年7月,清华大学入藏了一批战国竹简,据称该批竹简曾经长期流散于境外,后为清华校友于境外购得回捐母校。随后,经过两年多的保护性清理和研究,最终确定该批竹简共为2388枚,其中发现了失传2000多年的战国版《尚书》。据有关专家介绍,该版“尚书”已整理出六十余篇文献,其中《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金縢》、《皇门》、《祭公》和《楚居》9篇,不为传世版《尚书》所载。例如,《保训》讲述了周文王临终前对武王的遗训,其中提到尧、舜和商朝先祖上甲微的传说,这篇文献从秦始皇焚书以后,便告于湮没,其中包含的圣道思想,很有孔子《尚书》的意旨。另外,专家将竹简版《咸有一德》篇与传世《尚书》之《咸有一德》篇进行比对后发现,二者没有任何共同之处。这就说明,传世《尚书》之《咸有一德》篇系梅赜伪造。相同的例子还见于《说命》篇。传世版《尚书》之《说命》篇由三篇组成,记载了武丁与大臣傅说的相关事迹。竹简版《尚书》也有《说命》篇,题为《傅说之命》,也由三篇组成。其中部分内容与《国语·楚语》的引文完全一致,证明是先秦时期《说命》篇的原貌。这就说明,传世《尚书》之《说命》篇系梅赜伪造。
青麻头伏焉。推荐。爱诗词网。《清·蒲松龄·促织》全文|原文注解与大意翻译清·蒲松龄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1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12)养之,昂(13)其直(14),居为奇货。里胥(15)猾黠(16),假(17)此科(18)敛(19)丁口(20),每责一头,辄倾(21)数家之产。邑(22)有成名者,操(23)童子(24)业,久不售(25)。为人迂讷(26),遂为猾胥报(27)充里正役,百计营谋(28)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29)尽。会(30)征促织,成不敢敛(31)户口,而又无所(32)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33)益?不如自行搜觅,冀(34)有万一(35)之得。”成然(36)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37)堵(38)丛草处,探石发穴,靡(39)计不施(40),迄(41)无济(42)。即捕得三两头,又劣(43)弱不中(44)于款(45)。宰(46)严限追比(47),旬(48)余,杖(49)至百,两股(50)间脓血流离(51),并(52)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53)床头,惟思自尽。时(54)村中来一驼背巫(55),能以神卜(56)。成妻具(57)资(58)诣(59)问。见红女(60)白婆(61),填塞(62)门户。入其舍,则密室(63)垂帘,帘外设香几(64)。问者爇(65)香于鼎(66),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67),唇吻翕(68)辟(69),不知何词。各各竦(70)立以听。少间(71),帘内掷一纸出,即道(72)人意中事,无毫发(73)爽(74)。成妻纳(75)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76),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77)殿(78)阁(79),类兰若(80);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81)丛棘(82),青麻头伏焉(83);旁一蟆,若将跃舞。展玩(84)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85)胸怀。折藏之,归以示(86)成。成反复自念(87),得无(88)教我猎虫所(89)耶?细瞻(90)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91)。乃强起扶杖,执(92)图诣(93)寺后,有古陵(94)蔚(95)起。循(96)陵而(97)走,见蹲石鳞鳞(98),俨然(99)类画。遂(100)于蒿莱中侧听徐(101)行,似寻(102)针芥。而(103)心目耳力俱(104)穷(105),绝无踪响。冥搜(106)未已(107),一癞头蟆猝然(108)跃去。成益(109)愕(110),急逐趁(111)之,蟆入草间。蹑迹(112)披求,见有虫伏棘根(113)。遽(114)扑之(115),入石穴中。掭(116)以(117)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118)出,状极俊健。逐(119)而(120)得之。审(121)视,巨身修(122)尾,青项(123)金翅。大喜,笼(124)归,举(125)家庆贺,虽连城拱璧(126)不啻(127)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128),备(129)极护爱,留待限期,以(130)塞(131)官责(132)。成有子九岁,窥(133)父不在,窃(134)发(135)盆。虫跃掷(136)径(137)出,迅不可捉。及(138)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139)就毙(140)。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141)灰死,大惊曰。“业根(142),死期至矣!而(143)翁归,自与汝复算(144)耳!”儿涕(145)而去。未几(146),成归,闻妻言,如被(147)冰雪。怒索(148)儿,儿渺然(149)不知所往。既而(150)得其尸于井,因而(151)化怒为悲,抢(152)呼欲绝。夫妻向隅(153),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154)。日将暮,取儿藁葬(155)。近抚之,气息惙然(156)。喜置榻(157)上,半夜复(158)苏(159)。夫妻心稍慰,但(160)儿神气(161)痴(162)木(163),奄奄(164)思睡。成顾(165)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166),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167),目不交睫(168)。东曦既驾(169),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170),虫宛然(171)尚(172)在。喜而(173)捕之,一鸣辄(174)跃去,行且(175)速。覆(176)之以掌,虚(177)若无物;手裁(178)举(179),则又超忽(180)而跃。急趋(181)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182),见虫伏壁上。审谛(183)之,短小,黑赤色,顿(184)非前物。成以(185)其小,劣(186)之。惟(187)徬徨(188)瞻顾(189),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190),意(191)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192),惴惴(193)恐不当(194)意,思试之斗以觇(195)之。村中少年好事者(196)驯养一虫,自名(197)“蟹壳青”,日(198)与子弟(199)角(200),无不胜。欲居(201)之以为(202)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203)。径造庐(204)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205)而笑。因(206)出己虫,纳(207)比笼(208)中。成视之,庞然(209)修伟,自增惭怍(210),不敢与(211)较(212)。少年固(213)强(214)之。顾(215)念(216)蓄劣物终(217)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218)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219)。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220)毛撩拨虫须(221),仍不动。少年又笑。屡(222)撩(223)之,虫暴怒(224),直(225)奔,遂(226)相(227)腾(228)击(229),振奋作声。俄(230)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231)敌领(232)。少年大骇(233),急解(234)令休止。虫翘(235)然矜(236)鸣,似(237)报主知。成大喜。方(238)共(239)瞻玩(240),一鸡瞥(241)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242)呼,幸(243)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244)。鸡健(245)进,逐逼(246)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247)莫(248)知所救(249),顿(250)足失色。旋(251)见鸡伸颈摆扑(252),临(253)视,则虫集(254)冠上,力叮不释(255)。成益惊喜,掇(256)置笼中。翼日(257)进宰,宰见其小,怒呵(258)成。成述(259)其异(260),宰不信。试与他(261)虫斗,虫尽(262)靡(263)。又试之鸡(264),果(265)如成言。乃赏成,献诸(266)抚军(267)。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268),细疏(269)其能。既(270)入宫中,举(271)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272)一切异状(273)遍试之,无出其右(274)者。每闻琴瑟(275)之声,则应节(276)而舞。益奇之(277)。上大嘉(278)悦,诏(279)赐抚臣名马衣缎。抚臣不忘所自,无何(280),宰以卓异(281)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282)入邑庠(283)。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284),自言身化促织,轻捷(285)善斗,今始(286)苏(287)耳。抚军亦厚(288)赉(289)成。不数年,田百顷(290),楼阁万椽,牛羊蹄躈(291)各千计(292);一出门,裘(293)马过(294)世家(295)焉。异史氏(296)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297)。加以官贪吏虐(298),民日(299)贴妇(300)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301)步,皆关(302)民命,不可忽(303)也!独(304)是(305)成氏子(306)以蠹(307)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308)。当其为里正,受扑(309)责(310)时,岂(311)意(312)其至此哉!天将以酬(313)长厚者(314),遂使抚臣、令尹(315),并(316)受促织恩荫(317)。闻之:一人飞升,仙(318)及(319)鸡犬。信(320)夫!”【注释】宣德:明宣宗年号(1426—1435)。尚:崇尚,爱好。岁:名词作状语,每年。故:原来,本来。西:此指陕西。华阴令:华阴县县令。上官:上级官员。才:名词作动词,有才干。这里指善斗。因:副词,于是。以:介词,把。(11)里正:乡官,或称里长。(12)笼:名词作状语,用笼子。(13)昂:使动词,使……高,抬高。(14)直:通“值”,价格。(15)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16)猾黠(xiá):狡诈。(17)假:借。(18)科:征税。(19)敛:搜刮。(20)丁口:老百姓。(21)倾:使动词,使……破产。(22)邑:县城。(23)操:从事……行业。(24)童子:童生,科举时代没有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25)售:考中。(26)迂讷(yūnè):谨慎而不善言辞。(27)报:上报。(28)营谋:谋求,指求得免职。(29)累:牵连,妨碍。(30)会:副词,恰好。(31)敛:征收。(32)无所:没有什么财物。(33)裨:益处,好处。(34)冀:希望。(35)万一:万分之一,极言其少。(36)然:认为正确。(37)败:残破。(38)堵:墙壁。(39)靡:否定词,没有什么。(40)施:实施。(41)迄:终究。(42)济:成功。此处指结果。(43)劣:低劣。(44)中(zhòng):合乎。(45)款:规格。(46)宰:邑宰,县的长官。(47)追比:追征。(48)旬:十天为一旬。(49)杖:名词作动词,用板子打。(50)股:大腿。(51)流离:淋漓。(52)并:连词,且,表递进。(53)转侧:辗转反侧。(54)时:名词作状语,这时。(55)巫: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通常女为巫,男为觋(xí)。(56)卜:预测吉凶。(57)具:备办。(58)资:钱财。(59)诣:到……去。(60)红女:红妆的少女。(61)白婆:白发的老婆婆。(62)填塞:充满。(63)室:内房。(64)几:小桌子。(65)爇(ruò):点燃。(66)鼎:古代青铜铸成的烹煮器物,三足两耳。这里指鼎式香炉。(67)祝:祈祷。(68)翕(xī):收起,合上。(69)辟:开。(70)竦(sǒng):肃敬。(71)少间:表时间的词语,一会儿。(72)道:说,这里是“写”的意思。(73)毫发:毫毛和头发,形容细微。(74)爽:差错。(75)纳:交纳。(76)食顷:表时间的词语,一顿饭的工夫。(77)绘:描绘。(78)殿:高大的屋宇。(79)阁:小楼。(80)兰若:梵文“阿兰若”的简称,意为寺庙。(81)针针:针刺密布之状。(82)棘:有刺的灌木。(83)焉: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意为在那里。(84)展玩:展开玩味揣摩。(85)中(zhòng):合乎。(86)示:给……看。(87)念:思考。(88)得无……耶:文言固定格式,表揣度语气,意为“莫不是……吧”或“恐怕是……吧”。(89)所:处所,地方。(90)瞻:观看。(91)逼似:非常相似。(92)执:拿。(93)诣:到……去。(94)陵:陵墓。(95)蔚:高大。(96)循:介词,顺着,沿着。(97)而:连词,表修饰。(98)鳞鳞:形容石头层层叠叠之状。(99)俨然:宛然,如同真的。(100)遂:于是。(101)徐:慢慢地。(102)寻:寻找。(103)而:连词,表转折,但是。(104)俱:副词,都。(105)穷:尽。(106)冥搜:用尽心思搜索。冥,深入。(107)已:停止。(108)猝(cù)然:突然。(109)益:副词,更加。(110)愕:惊奇。(111)逐趁:追赶。(112)蹑迹:跟踪。蹑,追随。(113)伏棘根:即“伏于棘根”。(114)遽:副词,急速。(115)之:代蟋蟀。(116)掭(tiàn):撩拨。(117)以:介词,用,拿。(118)始:才。(119)逐:追赶。(120)而:表顺承的连词,不译。(121)审:仔细。(122)修:长。(123)项:脖子的后部。(124)笼:名词作动词,用笼子装着。(125)举:全。(126)拱璧:大璧。极言其珍贵。拱,两手相合。(127)啻(chì):止。(128)蟹白栗黄:蟹肉和栗子肉,指喂养蟋蟀的精饲料。(129)备:完备。(130)以:用来。(131)塞:应付。(132)责:要求。(133)窥:偷看。(134)窃:暗中,偷偷地。(135)发:打开。(136)掷:跳。(137)径:直接,径直。(138)及:等到。(139)斯须:一会儿,一刻工夫。(140)就毙:终,死。(141)面色:脸色。(142)业根:祸种,惹祸的东西。业,业障,佛教用语,罪恶的意思。(143)而:通“尔”,你。(144)复算:再算账,追究。(145)涕:流着眼泪。(146)未几:不久。(147)被:覆盖。(148)索:寻找。(149)渺然:没有踪影。(150)既而:不久。(151)因而:“因之而”的省略,与现代汉语的连词“因而”用法不同。(152)抢(qiāng):以头撞地。(153)向隅:面对墙角。(154)聊赖:依靠,引申为生趣。(155)藁葬:用草席裹着尸体埋葬。藁,通“稿”,名词作状语。(156)惙(chuò)然:气息短而弱的样子。(157)榻(tà):床。(158)复:又。(159)苏:苏醒。(160)但:只。(161)神气:神情。(162)痴:呆傻。(163)木:麻木。(164)奄奄:气息微弱。(165)顾:回头看。(166)气断声吞:出不来气,说不出话,形容极度悲伤。(167)曙:天亮。(168)交睫:合眼。(169)东曦既驾: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东曦,指日神东君。曦,日光。既驾,已经乘车出来了。(170)觇(chān)视:窥看。(171)宛然:好像。(172)尚:还。(173)而:连词,表修饰,译为“地”。(174)辄(zhé):就。(175)且:还。(176)覆:盖。(177)虚:空空的。(178)裁:通“才”,刚才。(179)举:抬起。(180)超忽:形容跳得轻快而高。(181)趋:奔向,引申为追逐。(182)顾:回头看。(183)审谛:仔细看。(184)顿:副词,马上。(185)以:因为。(186)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劣。(187)惟:只。(188)徬徨:转来转去。(189)瞻顾:四下看。(190)胫:小腿。(191)意:心想。(192)公堂:官府办公的地方,指官府。(193)惴惴:恐惧的样子。(194)当:合乎。(195)觇:观察。(196)好事者:游手好闲的人。(197)名:动词,命名。(198)日:时间名词作状语,每天,天天。(199)子弟:年轻人。(200)角:角斗比赛。(201)居:积蓄。(202)以为:以之为。以,凭借。之,代蟋蟀。为,得到。(203)售者:指买的人。售,本指卖。(204)造庐:到家。庐,房屋。(205)胡卢:笑的样子。(206)因:连词,于是。(207)纳:放入。(208)比笼:并放着的笼子。比,并列。(209)庞然:巨大的样子。(210)惭怍(zuò):惭愧。(211)与:跟,后面省略了宾语“之”(蟋蟀)。(212)较:较量。(213)固:坚决,坚持。(214)强(qiǎng):迫使。(215)顾:但是。(216)念:想。(217)终:终究。(218)合:一起。(219)蠢若木鸡:形容神貌呆笨的样子。(220)猪鬣(liè):猪鬃。鬣,鸟类颈上的长毛。(221)须:触须。(222)屡:多次。(223)撩:挑逗。(224)暴怒:大怒。(225)直:径直。(226)遂:于是。(227)相:互相。(228)腾:跳跃。(229)击:进攻。(230)俄:不久,一会儿。(231)龁(hé):咬。(232)领:脖子。(233)骇:惊慌。(234)解:分开。(235)翘:举。(236)矜(jīn):夸耀。(237)似:好像。(238)方:正。(239)共:共同。(240)玩:欣赏,观赏。(241)瞥(piē):短时间地大略看看。(242)愕:惊慌。(243)幸:幸亏。(244)尺有咫(zhǐ):一尺多。有,通“又”。咫,八寸。(245)健:强壮有力的样子。(246)逼:迫近。(247)仓猝(cù):匆忙。(248)莫:不。(249)所救:救的办法。所,特别代词,代办法。(250)顿:跺。(251)旋:不久。(252)摆扑:扑腾。(253)临:走近。(254)集:止,落。(255)释:放,舍弃。(256)掇(duō):拾取。(257)翼日:第二天。翼,通“翌(yì)”。(258)呵:斥责。(259)述:叙述。(260)异:形容词作名词,非凡的本领。(261)他:别的,其他的。(262)尽:都。(263)靡:向后倒。这里指失败。(264)试之鸡:即“试之以鸡”的省略。(265)果:果然。(266)诸:兼词,相当于“之于”。(267)抚军:官名,巡抚的别称,总管一省的民政和军政。(268)上:皇帝。秦汉以后对皇帝的尊称。(269)疏:陈述。(270)既:已经。(271)举:全。(272)蝴蝶……青丝额:都是蟋蟀的名字。(273)异状:奇异的形状。(274)出其右:在它之上。右,古以右为尊,指前面,上面。(275)琴瑟:我国古代的两种弦乐器。(276)应节:和着节拍。应,应和。(277)奇之:认为它奇异。奇,意动用法。(278)嘉:赞赏。(279)诏:颁诏。(280)无何:没多久。(281)卓异:才能优异。卓,突出。异,不一般。(282)俾(bì):使,让。(283)入邑庠(xiáng):进入县学,即做秀才。邑,县。庠,学校。(284)复旧:恢复往日的样子。(285)捷:快捷。(286)始:才。(287)苏:苏醒。(288)厚:丰厚。(289)赉(lài):赏赐。(290)百顷:和下文“万椽(chuán)”,都极言其多。(291)蹄躈(qiào):牛羊的脚。古时用以计算牲畜的头数。(292)千计:是说很多,不是实数。(293)裘:皮衣。(294)过:超过。(295)世家:世代做官的人家。(296)异史氏:作者自称。《聊斋志异》里记述了许多怪异的事,所以称“异史”。作者采用这种方式加以评论,表明看法。(297)定例:固定的章程。(298)虐:残酷。(299)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300)贴妇:把妻子作抵押品去借钱。(301)跬(kuǐ):半步。(302)关:关系到。(303)忽:忽略,不重视。(304)独:唯独。(305)是:此。(306)成氏子:姓成的人。子,对人的尊称,指成名。(307)蠹:蛀虫,指胥吏。(308)扬扬:得意的样子。(309)扑:拷打。(310)责:责罚。(311)岂:难道,表反诘的副词。(312)意:想。(313)酬:报答。(314)长厚者:老实厚道的人。(315)令尹:县官。(316)并:一起。(317)恩荫(yìn):得到恩惠荫庇。(318)仙:成仙,名词作动词。(319)及:连带着。(320)信:确实。【译文】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有个华阴县县官想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试着让它角斗,却很善斗,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县官又把这差事派给各乡里正。集市上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笼子养起来,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乡里的差役们很狡诈,借这个名义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读书考秀才,但多次没有考中。为人拘谨,不善言辞,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充当里正的差使,想尽办法谋求都不能摆脱。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便耗尽了。正好赶上朝廷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向百姓征收,又没有财物抵偿,忧愁苦闷想要寻死。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用处呢?不如自己去寻找,也许还有希望捉到一两只呢。”成名认为妻子的话很对。就早出晚归,提着竹筒丝笼,在坍塌的墙壁和草丛里,挖石头掏大洞,没有什么办法不使用的,最终还是无济于事。即使捉到三两只,也是很弱很小不合规格。县官严定限期,催促交纳,十多天里,成名挨的板子多到上百下,两条大腿之间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翻来覆去只想自杀。这时村里来了个驼背巫婆,(她)能借鬼神预卜凶吉。成名的妻子准备了钱财到她的住所问卜。只见红颜少女和白发婆婆,挤满门口。成名的妻子走进巫婆的屋里,只看见暗室拉着帘子,帘外摆着香案。问卜的人在香炉上上香,拜了又拜。巫婆在旁边望着空中代人祈祷,嘴唇一合一张,不知念些什么词。大家都肃敬地站着听。一会儿,帘内丢了一张纸片出来,上面就写着问卜人心中的事,没有丝毫差错。成名的妻子把钱放在案上,烧香跪拜像前边的人一样。一顿饭工夫,帘子动了,一片纸抛落下来了。拾起一看,不是字而是画:中间画着殿阁,就像寺庙;殿阁后面的小山下,奇形怪状的石头横七竖八地堆砌着,带刺的荆棘丛生着,一只青麻头蟋蟀伏在那里;旁边有一只癞蛤蟆,好像要跳起来的样子。她展开看了一阵,不懂什么意思。但是看到画中的蟋蟀,又暗暗地合了心意。就把纸片折叠起来放好,回家拿给成名看。成名反复思索,这莫非是暗示我捉蟋蟀的地方吗?细看画上的景物,和村东的大佛阁很相似。于是勉强起来拄着拐杖,拿着图来到寺庙的后面,有一座古坟高高隆起。成名沿着古坟向前走,只见蹲着的石头像鱼鳞似的排列着,真像那张画上所画的。他于是在野草中一面侧耳细听一面慢走,如同寻找小针小草一样细心。然而心力、视力、耳力都用尽了,也全然没有发现蟋蟀的踪迹和叫声。他用尽心思搜寻不止,突然一只癞蛤蟆跳过去了。成名更加惊奇了,急忙去追它,癞蛤蟆却跳入草中。他便跟着蛤蟆的踪迹分开丛草去寻找,只见一只蟋蟀趴在棘根下面。他急忙捕捉,蟋蟀跳进了石洞。他用细草撩拨,蟋蟀不出来;又用竹筒取水灌进石洞里,蟋蟀才出来,形状极其俊美健壮。他便追赶着抓住了它。仔细一看,它粗身长尾,青色的脖项,金色的翅膀。成名特别高兴,用笼子装上提回家,全家庆贺,即使价值连城的宝玉也比不上。把蟋蟀放到盆子里养起来,用蟹肉栗子粉喂它,爱护备至,留着等待期限一到,拿它送到县里去交差。成名有个儿子九岁,看到父亲不在家,偷着打开盆盖。蟋蟀跳跃着直接蹦了出来,快得不能捕捉。等抓到手里,已经大腿折断肚子破裂了,一会儿就死了。儿子害怕了,哭着告诉母亲。母亲听说了这件事,脸色变得像死灰一样,十分惊恐地说:“祸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的父亲回来,自然会跟你再算账的!”儿子流着眼泪离开了。不久,成名回来,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像覆盖上冰雪。愤怒地寻找儿子,儿子无影无踪不知到哪里去了。后来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化怒气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绝。夫妻对着墙角哭泣,茅屋里没有炊烟,互相望着不吭声,不再有生趣。天快晚了,才拿上草席准备把儿子埋葬。走近抚摸儿子,还有微弱的气息。高兴地把他放在床上,半夜里儿子又苏醒过来。夫妻二人的心稍微宽慰一些,只是儿子的神情痴呆,气息微弱只想睡觉。成名回头看到蟋蟀笼空着,就急得气出不来,话说不出,也不再把儿子放在心上。从晚上到天明,眼睛也没合一下。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他还直挺挺地躺着发愁。他忽然听到门外有蟋蟀的叫声,吃惊地起身察看,蟋蟀仿佛还在。于是高兴地去捉它,蟋蟀叫了一声就跳走了,跳得还很快。他用手捂住它,空荡荡的好像没有什么东西;手刚举起,却又高又快地跳走了。成名急忙追它,转过墙角,又不知它的去向了。他走来走去四下察看,看见蟋蟀趴在墙壁上。仔细看它,个儿短小,黑红色,立刻觉得它不像先前那只。成名因它个儿小,认为它低劣。只是来回走着前后察看,寻找刚才追赶的那一只。这时墙壁上的那只小蟋蟀忽然跳到他的衣袖上。看看它,形状像土狗,梅花纹翅膀,方头,长腿,觉得好像还不错。高兴地收养了它,准备献给官府,但又惴惴不安,怕不合官府的心意,他想先试着让它斗斗来看看好坏。村里有个好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自己给它取名叫“蟹壳青”,每日跟同伴们的蟋蟀角斗,没有不胜的。他想养着它来牟取暴利,便抬高价格,只是没有买主。他直接上门来找成名,看了成名养的蟋蟀,捂着嘴轻蔑地笑起来。于是取出自己的蟋蟀,放入比试的笼中。成名看它,又长又大,自己越发羞愧,不敢跟它较量。年轻人坚持要斗。成名心想养着这样低劣的东西终究没有什么用处,不如拼一下博得一笑,因而把两个蟋蟀放在一个斗盆里。小蟋蟀趴着不动,呆呆地像个木鸡。年轻人又大笑。试着用猪鬃撩拨小蟋蟀的触须,小蟋蟀仍然不动。年轻人又笑了。多次撩拨它,小蟋蟀突然大怒,直往前冲,于是互相跳腾斗起来,振翅叫唤。一会儿只见小蟋蟀跳起来,张开尾竖起须,直接咬着对方的脖颈。年轻人非常惊慌,急忙分开使它们停止扑斗。小蟋蟀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好像报告主人知道。成名十分高兴。正在一起观看欣赏,一只鸡来了,直接上前来啄。成名吓得立刻惊叫起来,幸亏没有啄中,小蟋蟀跳离一尺多远。鸡又健步向前,追着逼近它,小蟋蟀已在鸡爪下了。成名匆忙之间不知道解救的办法,跺着脚变了脸色。不久见鸡伸长脖子摇摆着头,走进一看,原来小蟋蟀落在鸡冠上,用力叮着不放。成名越发惊奇高兴,捉住它放在笼中。第二天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这只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蟋蟀都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说的一样。于是县官就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特别喜欢,用金笼装着献给皇帝,详细陈述了它的本领。小蟋蟀到了宫里后,全国进献来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等所有不同形状的蟋蟀都与它试斗,没有胜过它的。每逢听到琴瑟的声音,就合着节拍跳舞。大家越发觉得惊奇。皇帝更加喜欢,下诏赏给巡抚名马和锦衣绸缎。巡抚不忘好处是从哪来的,不久,县官也凭借才能卓越出了名。县官高兴,免去了成名的差役。巡抚又嘱咐学使让成名进县学。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他说自己变成了一只蟋蟀,轻快敏捷善于角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赏了成名。不到几年,成名就有田地上百顷,高楼台阁很多,牛羊都要用千来计算;每次出门,穿的皮衣驾车的马都超过世代做官的人家了。异史氏说:“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遵照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固定的章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百姓一天一天地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百姓的命运,不可忽视啊!唯独成名这人因为官吏的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献蟋蟀而致富,穿皮衣骑大马得意扬扬。当他充当里正,受到责打的时候,哪里想到自己会到这种地步呢!老天将要回报老实忠厚的人,就使抚臣、县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升天,连鸡狗都可以上天。确实啊!”
阎王爷出告示。推荐。爱诗词网。歇后语《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歇后语: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拼音:yánwangyétiēgàoshi,guǐhuàliánpiān告示,布告。比喻完全是骗人的话。例如魏强念完标题,指着自己鼻子说:“击毙的匪徒就是我。听我念内容:‘五月二十二日讯,昨天,我驻魏村官兵一小队,返保途中遇一可疑之人……终将匪徒击毙于道沟中,缴获自行车一辆。’完了!”魏强念完将报纸一扔:“你们说,这叫个什么?”“这叫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刘太生笑着指指报纸。(《敌后武工队》8章3)
别时容易见时难。
语出五代·南唐后主李煜《浪淘沙》。词曰:“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曹丕《燕歌行》有“别日何易会日难”之句,盖为李句所自出。又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复斋漫录》中《颜氏家训》曰:“别易会难,古今所重。”作者用此句表示对故国的无限依恋。意思是:南唐故国的无限江山,别了以后再也难于相见。抒发了这位亡国之君的哀痛之感。后人常引用这句词来表达“别易会难”的感受。
别时容易见时难的作者。推荐。爱诗词网。别时容易见时难。语出五代·南唐后主李煜《浪淘沙》。词曰:“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曹丕《燕歌行》有“别日何易会日难”之句,盖为李句所自出。又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复斋漫录》中《颜氏家训》曰:“别易会难,古今所重。”作者用此句表示对故国的无限依恋。意思是:南唐故国的无限江山,别了以后再也难于相见。抒发了这位亡国之君的哀痛之感。后人常引用这句词来表达“别易会难”的感受。例如①我们握别时,相约“二年后再见”,但是如今过了三年了,仍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一想到这,就很容易联想到古人的那句话:“别时容易见时难”啊!(摘自魏中天《别时容易见时难》)②别时容易见时难。久别重逢常带偶然性。其实呢,偶然里又藏着必然。(摘自韩静霆《凯旋在子夜》)③我的学生米福,是中文系三年级学生,她引用了李煜的一句词,说:“‘别时容易见时难’,等过两年我储够了钱,一定到中国看你们。”阿芒和妻子使劲地拥抱着我们,一句话也说不出,惜别的泪水打湿了肩头。(摘自陈钟《告别法兰西》)④谁能想到这样的王朝,在乾隆去世后仅41年便遭遇鸦片战争,此后再70年,辛亥清灭。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摘自钟伟《中国的未来在何方?》)⑤李煜认为一难一易,“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浪淘沙令》),原先好歹也是一国之君,颐指气使,威风八面,说话好使得很,跺跺脚大小都有地震,只因贪恋美色,荒淫无度,较之历史上的“楼下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陈后主有过之而无不及,坐北朝南王魔术般地变成了阶下囚,落差之大,“天上人间”,那故国只能心想,望是望不到的,见是不可能的,是不会被允许的。(摘自郭莲《见仁见智各千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推荐。爱诗词网。(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元人伊世珍《琅环记》载:“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由此可见,词人与伉俪情深的丈夫赵明诚暂作小别,情怀落寞,遂写下这首有名的思别之作。小令开头,通过景物描写,点出别离的时间是夏末秋初。“红藕香残”四字,造境深邃、显豁,它使我们看到初秋的野外,藕塘田里,残荷褪粉,水上漂浮的落红,错杂斑驳,俨然一幅初秋的景象。“玉簟秋”,进一步说初秋来临。玉簟是华美的竹席,颇有凉意,词人用拟人化的手法,是说“玉簟”知“秋”。这句写词人的切身感受,说季节都更替了,而远去的丈夫未归,形影相吊,孤寂难耐,心头不免涌上缕缕愁绪。为了排遣思念的愁绪,词人只好水上泛舟。“轻解罗裳”的“轻解”是描写人物轻盈的动作,“罗裳”,暗示天气初凉。值得留意的是“独上兰舟”的“独”字,直率地写出了词人对丈夫的思念和自个儿的孤寂。“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暑退金风的初秋,远不到落霜时期,何从谈雁呢?更何从生发出鸿雁传书的设想呢?切不可忽视词人水上泛舟。水上泛舟,也许惊动了双栖的鸳鸯,逐飞了双双鸥鹭,词人触景生情,遂发“河洲之想”。她揣度:丈夫一定会在雁阵横空、雍雍南翔的八九月间,给她寄回锦书的,在西楼的秋月下,她准会拆读丈夫寄来的锦书。当然,“秋月”还蕴含着夫妻的和谐,“西楼”更暗喻着丈夫和自己会如期重逢的。由此足见,词人和丈夫的感情的诚挚、笃厚了。“花自飘零水自流”,既是景语,也是情语。词人把怀人的感情和寓目的景物交织在一起了。飘舟的水悠悠地流着,浮游的落红掠目而过,这眼前之景,牵动着词人的吟魂,难免伤落花之飘零,叹流水之长逝了。不难看出,词人以水流花谢的眼前之景,宣抒了怜己怀人的离愁别绪。“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与晏殊的“欲寄情书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的辞意略近。晏写其与一油璧佳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遽相离后,鱼雁无缘,音书何寄?以己推人,彼此的情意只能暗自萦怀。而词人相思的是新婚之后“负笈远游”的丈夫,由于伉俪情深,一旦别离,两下相思,异地同怀,能不深切吗?但词人在“两地闲愁”句中偏著一“闲”字,乍看起来,把相思之情搅淡了,细加推敲,这一“闲”字,把相思之情撩拨挑逗得更加深切了。何以见得?词人在小令的结尾处写道:“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深切的思念之情,弄得她消除不了,推卸不得,这不正是“闲愁”之苦的佐证么?小令后两句“才”和“却”的连用,写出感情由外向内的迅速转化。小令叙事完整,语意圆融。上阕六句未著相思、别愁,却句句蕴含;下阕直写相思、别愁,显豁明白。上阕是景语,十分含蓄;下阕是情语,非常率直。但上下两片,浑然一体,情景相生,这不正是小令艺术上成功之所在么!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什么意思,原诗出处,注解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是关于描写《人物摹写·人物形象·少妇》类的诗句。
一枝春雪冻梅花。推荐。爱诗词网。《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什么意思,原诗出处,注解《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是关于描写《人物摹写·人物形象·少妇》类的诗句。面容白中透红,似雪压梅花;身材苗条轻盈,似雾笼霞罩。词状妇女容貌的娇艳无比,有雍容富贵之相,堪与“梨花一枝春带雨”相媲美。词中的“满身香雾簇朝霞”一句,出自曹植的《洛神赋》:“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此句则用于形容女子身材之美。韦庄《浣溪沙》《全唐诗》第10074页。
昨夜雨霏霏。推荐。爱诗词网。(五代)毛文锡醉花间·休相问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春水满塘生,鸂鶒还相趁。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信。这首令词写闺怨。我们按照生活的逻辑追踪主人公的思路似应是这样:春天雨夜想戍人,通宵达旦;天亮了,看到成双成对的鸳鸯在池塘里相逐戏耍,自然联想到自己孑身一人,更平添一层离恨,她必然要自问:他何时回来呢?她明知得不到满意的回复,因而怕想怕问,进而索性就不想不问,死了盼望之心也罢!常言道:哀莫大于心死。女主人公的不想不问,正是她愁思感情上的最高点。词作运用逆反生活逻辑的倒插笔方法,从人物的这一感情的高点落笔,劈头一句:“休相问”,而休相问的缘由是“怕相问”,怕相问的缘由则是“相问还添恨”。开头三句将因果倒置,全是心理独白,下笔警挺,感情奔突,欧阳修誉之为“陡健之笔”,汤显祖则说是:“创语奇耸,不嫌高调。”“春水满塘生,鸂鶒还相趁”两句,则是女主人公“添恨”的原因:水鸟(鸂鶒,又谓之紫鸳鸯)尚知雌雄相逐,形影不离,尤其在春天,更不放过这大好时光。而人呢?天各一方,越是春光明媚,越发令人“还添恨”。下阕是追忆昨夜愁思。“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两句,是即景叙事以寄寓思情。“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信”两句收尾,是直抒胸臆并点题:全词尽抒闺中思念久戍不归之情。这几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寓有无限感怀:漫漫春夜听春雨,该有多少思念与回忆,更有多少揣度与疑虑,还有多少担忧与恐惧……夜漫漫,思无极,最后凝结出“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的怨辞。这种怨情在毛文锡同调另词中则更明确,曰:“深相忆,莫相忆,相忆情难极。”难怪古人说毛文锡《醉花间》二首相合“自成章法”,尤以“起笔合拍”(陈廷焯《闲情集》)更为突出。因此,姑录其二于后为印证:深相忆,莫相忆,相忆情难极。银汉是红墙,一带遥相隔。金盘珠露滴,两岸榆花白。风摇玉佩清,今夕为何夕?两首皆构思奇妙,布局新颖,笔意古雅,语淡而情真。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出自哪里,《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什么意思,《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原文出处,《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赏析。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推荐。爱诗词网。《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出自哪里,《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什么意思,《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原文出处,《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赏析。【出处】汉·刘彻《秋风辞》【鉴赏】秋风吹拂,白云飞舞,草木枯黄,叶片飘落,雁鸟都飞回南方去了。刘彻:是汉武帝的名字。武帝见秋风吹起而愁绪满怀,颇有一种感叹年华老去的意味。【原诗】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櫂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内丹学
内丹学是道教的一种主要的修道学说。它吸收行气、吐纳、导引、胎息、辟谷、房中等术尤其是外丹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人的身体比附修炼外丹的“鼎器”,以人体内的“精、气、神”比附修炼外丹所用的“药”,以人主体的“意”对“精、气、神”的控制并使之沿人体内奇经八脉运转比附修炼外丹所行的“火候”和“还丹”,形成一种不假外物、不劳躯体,以静坐、吐纳、冥想为途径,主要通过主体意识调节“精、气、神”进行修炼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这种炼养,使“精、气、神”在体内凝聚不散,常温养于丹田,这种融合物就叫“内丹”,修炼内丹的理论和方法的体系就叫“内丹学”。道教内丹学家认为,内丹使人之精、气、神与天地之元气相通,是天人合一之法,修炼内丹既可以“保形”而长生,又可以“成仙”而升天。修炼内丹的思想和方法起源很早,秦汉以前就有萌芽,并形成行气、吐纳、导引、胎息、辟谷、房中等术,并在汉晋时期形成外丹学;但作为“内丹学”理论和方法的体系,则稍后于外丹学,在隋唐时才初步形成;宋元明清时期,内丹学得以成熟和发展;在现代,内丹学则成为“气功”的主要内容。道教人物一般都是内、外丹兼修,多种道术并行,也有少数专修内丹或外丹,甚至于各执一端,互相攻诘。从道教史总的态势分析,隋唐前偏重外丹,此后尤其是宋以后,道教南北宗均以内丹为主要修道术。内丹学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道教主要修道理论和方法,可以说,不懂内丹学就不懂什么是道教及其历史;它所蕴含的道教宇宙观、方法论,是最具中国民族特色的宗教哲学;如果剔除其神仙信仰和机械比附等宗教迷信非科学成份,它是一种经实践证明的功效显著的修身养性、祛病延年术,对于开发人体功能也具有广阔的前景。
内丹学。推荐。爱诗词网。内丹学内丹学是道教的一种主要的修道学说。它吸收行气、吐纳、导引、胎息、辟谷、房中等术尤其是外丹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人的身体比附修炼外丹的“鼎器”,以人体内的“精、气、神”比附修炼外丹所用的“药”,以人主体的“意”对“精、气、神”的控制并使之沿人体内奇经八脉运转比附修炼外丹所行的“火候”和“还丹”,形成一种不假外物、不劳躯体,以静坐、吐纳、冥想为途径,主要通过主体意识调节“精、气、神”进行修炼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这种炼养,使“精、气、神”在体内凝聚不散,常温养于丹田,这种融合物就叫“内丹”,修炼内丹的理论和方法的体系就叫“内丹学”。道教内丹学家认为,内丹使人之精、气、神与天地之元气相通,是天人合一之法,修炼内丹既可以“保形”而长生,又可以“成仙”而升天。修炼内丹的思想和方法起源很早,秦汉以前就有萌芽,并形成行气、吐纳、导引、胎息、辟谷、房中等术,并在汉晋时期形成外丹学;但作为“内丹学”理论和方法的体系,则稍后于外丹学,在隋唐时才初步形成;宋元明清时期,内丹学得以成熟和发展;在现代,内丹学则成为“气功”的主要内容。道教人物一般都是内、外丹兼修,多种道术并行,也有少数专修内丹或外丹,甚至于各执一端,互相攻诘。从道教史总的态势分析,隋唐前偏重外丹,此后尤其是宋以后,道教南北宗均以内丹为主要修道术。内丹学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道教主要修道理论和方法,可以说,不懂内丹学就不懂什么是道教及其历史;它所蕴含的道教宇宙观、方法论,是最具中国民族特色的宗教哲学;如果剔除其神仙信仰和机械比附等宗教迷信非科学成份,它是一种经实践证明的功效显著的修身养性、祛病延年术,对于开发人体功能也具有广阔的前景。著名的内丹学人物和著作有:汉·魏伯阳撰《周易参同契》;唐·崔希范撰《入药镜》;唐·施肩吾传《钟吕传道集》;唐·钟离权撰《灵宝毕法》;宋·张伯端撰《悟真篇》;元·萧廷芝撰《金丹大成集》;元·丘处机撰《大丹直指》;元·陈致虚撰《金丹大要》;明*无名氏撰《性命圭旨》;明·伍守阳撰《天仙正理直论》;清·柳华阳撰《金仙证论》等。《道藏》所收内丹学书约有一百二三十种。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记载:齐景公听说晏子家穷,给了他一个有千户的县。晏子不要,并说他不穷。齐景公说,当年桓公以五百书社封管仲,管仲接受了。你为何推辞呢?晏子说:“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耶?”
婴:晏子的名,这里是自称。本段是说,管仲是圣人,不过他接受赠封一事可能是错的,晏婴自认为是愚人,不过他不接受封邑一事可能是对的。本条两句:圣人考虑的问题多了,也会有错误的时候;愚人考虑的问题多了,也会有正确的时候。有时用作谦语。
圣人千虑。推荐。爱诗词网。《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记载:齐景公听说晏子家穷,给了他一个有千户的县。晏子不要,并说他不穷。齐景公说,当年桓公以五百书社封管仲,管仲接受了。你为何推辞呢?晏子说:“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耶?”婴:晏子的名,这里是自称。本段是说,管仲是圣人,不过他接受赠封一事可能是错的,晏婴自认为是愚人,不过他不接受封邑一事可能是对的。本条两句:圣人考虑的问题多了,也会有错误的时候;愚人考虑的问题多了,也会有正确的时候。有时用作谦语。同义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狂夫之言,圣人择焉”条。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出自哪里,《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什么意思,《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原文出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推荐。爱诗词网。《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出自哪里,《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什么意思,《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原文出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赏析。【出处】宋·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鉴赏】分别十年,是生是死,彼此都无从知晓;遥遥相对,不觉茫然。即使未曾思量,但她的人影却自然浮现心头,使人永难忘怀。“十年生死两茫茫”用来表示对离别经年,既不知生死,又无从联络的亲友的感怀与思念。“不思量,自难忘”描写对故人追念的深刻,难以忘怀。原诗是一首悼亡诗,描写苏轼对已逝妻子的深切思念,情真语挚,感人至深。【原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小儿垂钓胡令能。推荐。爱诗词网。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贞元、元和间人。少为洗镜锼钉之业,因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全唐诗》录存其诗四首。因其出身低微,接近下层生活,因而诗中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首诗写一个农村儿童学钓鱼时的专心致志,年龄虽小却机智灵巧。他才学垂钓,就知道“侧坐”莓苔上,隐蔽于草丛中,以免身影给鱼发觉。过路的人向他问路,他见来人了,连忙“遥招手”,离得远远的就向那人摇手,制止对方接近,并以手指示方向代替回答。自己不出声,又防止来人惊扰。这个小孩“怕鱼惊”,专注于钓,他“侧坐”、“招手”的形态多么天真,多么智巧。诗人不是平面地、静止地写小孩的情态,引出个“路人借问”的情节,使小儿应急的情态更逼真如画,稚味更足。这首诗写小儿“学”钓可谓维妙维肖。因为是初学,所以他最“怕鱼惊”,小心翼翼,屏气凝神,既怕人影惊鱼,又怕人声惊鱼。一、二两句写出静态,三、四两句写出动态,动态又衬托了静态,出情节、出情趣、出人物,是唐诗中写儿童生活不可多得的佳作。
怪哉虫是什么意思
[出处]《太平御览》卷九四四引《广五行记》。[释义]汉武帝前往甘泉宫,路上布满了虫子,这种虫全身通红,大家都不认识。东方朔看了看说:“是秦代拘禁的无罪百姓,他们忧愁万分,都仰头叹息说‘怪哉’,这虫就叫怪哉虫。这里过去一定是秦代监狱。凡忧愁用酒都可以解除,我们用酒浇它,就会化去。”于是把虫放在酒里,果然一会儿虫就化了。[用法]形容人有怨恨。[常用形式]长平狱气古狱冤气怪哉虫浇汉狱秦狱气消愁气冤狱为虫秦牢辨冤[例]“遂使长平狱气,得酒而后消;东海孝妇,因灾而方雪(报仇雪恨)。”(《北齐书·樊逊传》)|“美酒经时浇汉狱,愁肠终夜绕吴门。”(清·钱谦益《狱中杂诗》之十六)
怪哉虫。推荐。爱诗词网。怪哉虫是什么意思[出处]《太平御览》卷九四四引《广五行记》。[释义]汉武帝前往甘泉宫,路上布满了虫子,这种虫全身通红,大家都不认识。东方朔看了看说:“是秦代拘禁的无罪百姓,他们忧愁万分,都仰头叹息说‘怪哉’,这虫就叫怪哉虫。这里过去一定是秦代监狱。凡忧愁用酒都可以解除,我们用酒浇它,就会化去。”于是把虫放在酒里,果然一会儿虫就化了。[用法]形容人有怨恨。[常用形式]长平狱气古狱冤气怪哉虫浇汉狱秦狱气消愁气冤狱为虫秦牢辨冤[例]“遂使长平狱气,得酒而后消;东海孝妇,因灾而方雪(报仇雪恨)。”(《北齐书·樊逊传》)|“美酒经时浇汉狱,愁肠终夜绕吴门。”(清·钱谦益《狱中杂诗》之十六)
折花逢驿使。推荐。爱诗词网。《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名句】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出处】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译注】折梅花时碰见驿使,就请他寄花给陇头那边的友人。江南没有什么东西可送,姑且赠给他一枝早春的梅花吧。驿(yì)使:古时传送公文的人。陇(lǒng):指陇山,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聊:姑且。【用法例释】用以形容送花给人,以示友好或问候。[例]“这是我妈妈生前培养的梅花,前些年死了,今年新发出一枝,现在折下送你,留个纪念吧!”接着,她便略带羞怯地念道:“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严阵《江南一枝春》)
乐府诗,主要指从两汉到南北朝由当时的乐府机关所采集或编制的用来入乐的歌诗,但这只是最初的情况。从后来文体分类上讲,所谓“乐府”或“乐府体诗”,是包括后世作家的仿作在内的。这种仿作的作品有几种不同的情况:第一,按照乐府旧的曲谱,重新创作新辞,性质上还是入乐的。第二,由于旧谱的失传,或由于创作者并不熟悉和重视乐曲,而只是沿用乐府旧题,模仿乐府的思想和艺术风格来写作,实际上已经不入乐。第三,连旧题也不袭用,而只是仿效民间乐府诗的基本精神和体制上的某些特点,完全自立新题和新意,当然也不入乐。从文学史意义来说,以第二类和第三类比较重要。第二类如曹操、曹植、李白等创作的旧题乐府或古乐府;第三类如杜甫的新题乐府和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
另外,晚唐五代出现的词和元明以后的曲,因为它们都与音乐有密切关系,所以有人又把“乐府”这一名称和范围扩充到词、曲,比如苏轼的词集称为《东坡乐府》,张可久的曲集称为《小山北曲联乐府》。从文体分类上讲,这一理解混淆了不同文体的界限,词、曲作品也并不在我们这一章狭义的“乐府”所探讨的范围之内。
什么是乐府诗。推荐。爱诗词网。乐府诗,主要指从两汉到南北朝由当时的乐府机关所采集或编制的用来入乐的歌诗,但这只是最初的情况。从后来文体分类上讲,所谓“乐府”或“乐府体诗”,是包括后世作家的仿作在内的。这种仿作的作品有几种不同的情况:第一,按照乐府旧的曲谱,重新创作新辞,性质上还是入乐的。第二,由于旧谱的失传,或由于创作者并不熟悉和重视乐曲,而只是沿用乐府旧题,模仿乐府的思想和艺术风格来写作,实际上已经不入乐。第三,连旧题也不袭用,而只是仿效民间乐府诗的基本精神和体制上的某些特点,完全自立新题和新意,当然也不入乐。从文学史意义来说,以第二类和第三类比较重要。第二类如曹操、曹植、李白等创作的旧题乐府或古乐府;第三类如杜甫的新题乐府和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另外,晚唐五代出现的词和元明以后的曲,因为它们都与音乐有密切关系,所以有人又把“乐府”这一名称和范围扩充到词、曲,比如苏轼的词集称为《东坡乐府》,张可久的曲集称为《小山北曲联乐府》。从文体分类上讲,这一理解混淆了不同文体的界限,词、曲作品也并不在我们这一章狭义的“乐府”所探讨的范围之内。
普世欢腾。推荐。爱诗词网。《基督教文学·赞美诗·普世欢腾》原文与赏析普世欢腾!救主下降,大地接她君王,惟愿众心预备地方,诸天万物歌唱,诸天万物歌唱。普世欢腾!主治万方,民众都当歌唱,沃野、洪涛、山石、平原,响应歌声嘹亮,响应歌声嘹亮。罪恶忧愁不容再长,世途荆棘消亡,化诅为恩,无远弗达,到处主泽流长,到处主泽流长。主藉真理恩治万方,要使万邦证明,我主公义无限光荣,主爱奇妙莫名,主爱奇妙莫名。这首诗歌的主题是欢庆耶稣基督诞生,为世界带来和平与幸福,用真理统治万邦之民。当时百姓在统治者的残酷压榨下,生活极端困苦,心中急待救世主的降临,使他们蒙受天恩,改变现世的不平。诗歌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对耶稣基督的感激和崇拜,第一段写诸天万物都在为耶稣的降临而歌唱、欢腾,迎接从天廷来的救主。“惟愿”一词,点出了人们心头长久以来的希望和企盼。幸福即将到来,但神子何时降临由神决定,人们只有虔诚等待。《新约·路加福音》说:“上帝的国在你们心里”,故要叫众心预备地方,迎接圣灵的照耀。每段的末两句都采用重复手法,起强调的效果,同时也便于吟唱。第二节内容与第一节相似,但描写对象更加具体,这次由地上万物歌唱,“民众”以及“沃野、洪涛、山石、平原”都发出嘹亮的响应歌声,都加入到歌唱的行列中去。这与第一节“诸天万物歌唱”遥相呼应,形成更大的气势和场面,加强了表达的效果,更深一步地反映出天堂和世间的万物都在为耶稣的降生而同声欢呼。第三节赞美耶稣的恩泽。“罪恶忧愁”“世途荆棘”与神的世界形成鲜明对比,却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上帝历来是憎恶罪恶的,要像对所多玛、蛾摩拉二城一样,用火将罪恶烧掉;用喜乐冲去忧愁。救主耶稣将为大地带来平安与幸福,使慈爱和恩惠降临到每一个人身上,解除人们的痛苦忧伤,使人们如同进入乐园,再无罪恶和忧愁。“世途荆棘消亡”,还指在耶稣再临人世、建立上帝的国之前,人们要进天国,必须含辛茹苦,忍受种种苦难,时刻保持“信”、“望”、“爱”等诸美德,死后才可永生,升入天国。这一节强烈地表达出人们对美好、幸福、安宁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困苦和艰辛。诗的最后一节歌颂神子耶稣的神性,他的公义无限光荣,首句“主藉真理恩治万方”,指耶稣从上帝那里取得的真理。《新约·约翰福音》中耶稣基督对他的父神祷告说:“你所赐给我的道,……你的道就是真理。”主的王国及主的统治对世人是极大的恩惠,故是“恩治”。“主的公义”是指耶稣主持公平和正义,对信他、敬他、爱他的人都予赐福,而背逆他的势必难逃惩诫。本来上帝耶和华是以色列人独有的神,但耶稣以他的正义,命使徒保罗往外邦传道,不只偏心于以色列人,上帝“也赐恩给外邦人”。而不信他、不敬他、不爱他之人,都不能够得救。不只要以色列证明,而要万邦证明上帝的公平、正义和无限荣光。“爱”是最奇妙的道,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并且“永无止息”,“在人所不能的事,在上帝却能”。耶稣的爱与人的爱,丝毫不能相提并论,人的爱对于耶稣的爱来说,实在是太渺小了。耶稣的无限慈爱,连圣徒保罗知道的都有限,而常人的语言更是远远不能表达,故说“奇妙莫名”,只能在信仰、虔敬中尽力体会。整首诗热情洋溢,情绪饱满,充分表达了信徒们对耶稣的感恩和赞颂,同时气势浑厚,有较强的感染力。在教堂中吟唱,很容易引起听者的共鸣,造成一种庄重、虔诚的气氛。诗句描写的范围上至诸天,下至地上的山石、沃野和平原,表现出整个宇宙齐声歌唱、到处回响着嘹亮的赞歌声这样一种神圣的情景,使信徒们体会到上帝之爱的博大与深远。诗的四节韵律整齐,浑然一体,同时节奏鲜明,顿挫有致。这对于加强诗歌所造成的氛围,加深诗歌赞美、欢欣的情绪,很有帮助。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推荐。爱诗词网。《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名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出处】唐·李商隐《无题二首》【译注】虽然身上没有五彩凤凰那双能飞的翅膀,飞不到你身边,但彼此的心却像犀牛角的白纹线一样息息相通。彩凤:有彩色羽毛的凤凰。灵犀:犀牛角中心的髓质像一条如线的白纹,直通两头,古人称为“通天犀”,把犀牛角视为神奇灵异之物。【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相爱的男女思想感情一致,两心相通。[例]原来这对年轻人在淡淡的月光下,对着故宫这面历史的镜子,也在审视我们生活的历程。“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们是这样地相知相亲,这是新的一代啊!(郭建英《故宫神思》)二、用以比喻人们在某事上不谋而合,心意相通。[例]诚然,有的文艺作品在不同的阶级间美的标准不一样,但是有的文艺作品在不同阶级的人身上能引起共鸣,同样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因此,诗人与读者虽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荆莘《骂人的戏及其他》)三、用以比喻思维灵敏,悟性好,一点即通。[例]为什么有些人在别人的发明创造面前无动于衷,一筹莫展,而有作为的科学家却“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一方面是因为科学家有广博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是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了高度的科学敏感性。(赵化南《科学家修养漫话》)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推荐。爱诗词网。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①【题解】辛弃疾从二十三岁南归之后,一直不受朝廷重视,提出抗金策略也不被采纳。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赏心亭,极目远望山川风物,百感交集,慨叹自己满怀壮志难酬,于是写下了这首词。全词通过登高所见,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由写景进而抒情,将内心的郁闷淋漓尽致地抒发,揭示了自身空有一腔报国壮志却被无情压抑,难以施展,但失望中仍存有一线希望能被重用,表达了作者始终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原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②,献愁供恨,玉簪螺髻③。落日楼头,断鸿声里④,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⑤,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⑥,尽西风,季鹰归未⑦?求田问舍⑧,怕应羞见,刘郎才气⑨。可惜流年⑩,忧愁风雨⑪,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⑫,红巾翠袖⑬,揾英雄泪⑭!【注释】①建康:是南京在六朝时期的名称,是中国在六朝时期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②岑(cén):小而高的山;崖岸。遥岑:远山。③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④断鸿:失群的孤雁。⑤吴钩: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此处作者以吴钩自喻,比喻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得不到重用。⑥鲈鱼堪脍(kuài):用西晋张翰典。《世说新语·识鉴篇》记载:张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脍:是指细切的肉、鱼。⑦季鹰:这里指张翰,字季鹰。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西晋文学家,张良的后裔。⑧求田问舍:本意是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房价。比喻没有远大志向。典出《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许汜(sì)曾向刘备抱怨陈登看不起他,“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刘备批评许汜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置地买房。⑨刘郎:这里指刘备。⑩流年:流逝的时光。⑪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⑫倩(qìng):请托;请求。⑬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女子。⑭揾(wèn):擦拭。【译文】辽阔的南国遥遥千里,一派凄清秋色,长江之水仿佛随天流去,萧瑟秋色无边无际。极目眺望远山,那崇山峻岭高低各不同,宛如碧玉发簪和女子螺形发髻,起伏之间,却仿佛都在献送国土沦落的忧怨与仇恨。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那失群孤雁的声声悲啼里,充满了江南游子的悲愤压抑。我看着手中吴钩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九曲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此时登楼远眺的心意。不要跟我说什么家乡的鲈鱼肉脍是如何精细味美,西风已经吹遍了,但不知那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是否已经归来?更不要提及国家危难之际只顾谋私利求田问舍的许汜,那将怕是羞于去见雄才大气的刘备。只可惜时光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不禁担忧风雨中飘摇的国家,树木都已如此!又能请托何人去呼唤回来呢?就让那红巾翠袖的多情歌女,为我擦拭掉英雄失志时的热泪吧。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推荐。爱诗词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是什么意思年复一年·日复一日:niánfùyīnián;rìfùyīr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释义: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形容时间过得很快。也形容时间过去了很久。何一鸣《揭开百岁寿星长寿的奥秘》:“清新洁净的山区空气,~的辛勤劳动,适可而止的饮食习惯,优良的遗传基因……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这些令人羡慕不已的老寿星们长寿的秘诀。”
鹊桥仙陆游。推荐。爱诗词网。诗词鉴赏《两宋词·陆游·鹊桥仙》陆游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②,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③。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君恩赐与④。注释①纵博:即豪赌,尽情赌博。唐岑参《赵将军歌》:“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②酒徒:喻指酒囊饭袋,无所作为之人。“一一”原作“一半”,据《中兴以来绝妙词选》改。③占断:占尽,占住。④“镜湖”二句:《新唐书·贺知章传》:“天宝初,病,梦游帝居,数日寤,乃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君恩”原作“官家”,据《中兴以来绝妙词选》改。渔父图【元】吴镇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鉴赏这是陆游归居山阴时所作。词人吟咏山容水态、棹桨渔舟,貌似清旷淡远,其实是身寄江湖,心存五岳。这首《鹊桥仙》即其一例。上阕从词人南郑抗金生活写起。“华灯”“雕鞍”两句,是对这段戎马生涯的深情回忆。南郑地处西北边防,是恢复中原的战略要点。王炎入川时,宋孝宗曾面谕北伐,陆游也曾为王炎谋划如何进取。词人初抵南郑时满怀信心,心情舒畅,遂有“华灯纵博”和“雕鞍驰射”的“当年豪举”。终其一生,陆游仅仅在这个时期到过抗金前线,故这段时光是陆游一生中最难忘记的,每当回忆之时词人总是激情澎湃。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豪赌,跨上雕鞍骏马驰骋于战场,奋勇杀敌,射雕刺虎,这才真正是英雄的生活!词句激昂凝练,气势豪迈。第三句突然转折,以“谁记”二字,寂寞凄凉之情接着云涌而来。本来就无真正抗敌之意志的朝廷又生变故,国策发生变化,建功立业的时机就此丧失了。“酒徒”“独去”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只知酗酒的酒徒一一受赏封侯,把持朝政;志存恢复的抗金英雄,却遭受排挤,只能作了江边渔父,这其中包括被迫归隐的陆游。用“酒徒”一词比喻那些整日只知搜刮民脂民膏、无复国之志之人,充满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恨之情。“独”字以入声急促之音,高亢震耳,注入了深沉的孤愤,声情悉称。下阕承“江边渔父”四字,以“轻舟”“低篷”与“蘋洲烟雨”对举。“八尺”“三扇”极言船小,一叶轻舟怎能占断蘋洲烟雨呢?原来“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所以说是“占断烟雨”。词人欲将自己融入如画的大好河山,真正做到与江山同在,于是,歇拍两句肆口而出就不显得昂扬兀傲了。这两句化用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的典故,并另出新意——君王不能用我恢复中原,又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本来就属于我这等闲人,还用得着你君王赐予吗?此句结尾,愤慨不平之情跃然纸上,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词人心中激昂不平之意通过词首的蓄积、词中的转折扩大,最后在末尾两句爆发出来,故一出便振动全词,声情激昂,荡气回肠!(张力)集评明·杨慎:“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雄慨处似东坡。其感旧《鹊桥仙》一首(即此词),英气可掬,流落亦可惜矣。”(《词品》卷五)鹊桥仙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①。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②,我自是无名渔父。注释①钓台:《舆地纪胜》卷八:“严子陵钓台。《元和郡县志》:‘在桐庐县西三十里,浙江北岸。’《通典》:‘桐庐县下有严子陵钓台。’又《图经》云:‘在桐庐县。景祐初,范文正公建祠,东西二台。祠中绘子陵像,附以方干处士。’”②严光:《后汉书·严光传》:“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馀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霜浦归渔图【元】唐棣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鉴赏词人晚年归居山阴。山阴地近镜湖,因此词人期间常常“渔歌菱唱”。这首词表面上是写渔父,实际上是作者自己咏怀之作,借写渔父的生活与心情,表达自己的生活与心情。上阕首先描写“渔父”的生活环境及日常所做之事。“一竿风月,一蓑烟雨”,是渔父的生活环境。两个“一”字,表明生活之清淡与艰辛。“家在”一句借用了严光不应汉光武的征召,反穿皮袄钓于富春江上,后反被光武帝召见的典故,暗指渔父虽离东汉严光的住处很近,但是并不想追逐名利。从“卖鱼”至“红尘”,表现词人已经看破了官场的黑暗与腐败,不愿再踏进去半步!渔父虽以卖鱼为生,但是生怕走近城门,远远地避开争利的市场,更不肯向红尘深处追逐,以此来表现词人并不热衷于名利,只求过闲适自得的归隐生活的愿望。词人经历了常年的坎坷,毕生报国志愿无法实现,一颗拳拳之心已近绝望,再也不肯被官场玷污,这真是一个无言的结局!下阕头三句描写渔父捕鱼的场景。潮生时整理渔船,准备出去打渔,在潮平时系缆,张网打渔,在潮落时高唱归家。词人家居近湖,自然免不了会参与捕鱼的工作,所以这一方面是实写词人或者“渔父”的生活;另一方面却又表现了词人已经将自己看作是一名真正的隐士,并无分外之求,不像世俗中人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歇拍“时人”三句承上“钓台”而言,说严光还不免有求名之心,这从他反披皮袄垂钓故意引人注意上可看出来。对朝廷已经绝望的陆游不希望别人把自己比作严光,更不希望别人将他的归居山阴比作严光的沽名钓誉,况且自己的报国大志,也不是严光所能比的。“无名”的“渔父”比严光还要清高,自己既然不能完成复国大业,就只想和大好河山天人合一,做一名普普通通的真正的渔父罢了。“渔父”是文人诗歌作品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类形象,多用来彰显文人卓然独立的精神,张志和的《渔父》是其中最早且最有名的作品。然而本词中的“渔父”虽然清高自得,其实心中那团爱国的火却是从来没有熄灭过的。(张力)集评清·沈雄:“细味卒章,真是高隐之笔。”(《古今词话·词辨》)
螳螂捕蛇。推荐。爱诗词网。清·蒲松龄1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2。寻途登觇3,见巨蛇围如碗4,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5,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用刺刀攫其首6,攧不可去7。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1蒲松龄(1640-1751):号留仙,清代著名短篇小说家。有《聊斋志异》等。本文与下文均选自此集。2厉:猛烈。3觇(chan):偷视。4围:指蛇的粗细。5殊无:一点也没有。6刺刀:指螳螂的粗大似镰刀的前足。攫(jue):抓。7攧(dian)跌、摔打。【析点】微不足道的小小螳螂与凶残的庞然大物巨蛇相搏,已属奇观,而后者竟战死在前者“手”下,更是不可思议的奇迹。螳螂战巨蛇的场面可谓惊心动魄。作者为写这一仗的惊险残酷,先写巨蛇的凶猛。这蛇,体雄硕,“围如碗”;力大而性烈,“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就是那“似有物捉制之”的“反侧倾跌之状”,不也显出它凶暴而灵活善搏的气势么?然而,作者写巨蛇之势之威之力,恰恰反衬出螳螂用“刺刀”“攫”蛇头“攧不可去”的勇猛与顽强精神螳螂将巨蛇战败或许是一个偶然现象,然而偶然常出于必然。因强者也有弱处,只要弱者善于勇于发挥己之强处,以挟制强者的弱处,也会由劣势转为优势,直至战胜强者。蒲老先生这一则颇具艺术表现力与逻辑思辩的故事,所寓之理也正在此吧
先秦两汉·李陵之祸
天汉二年(前99)夏五月,汉武帝再次对匈奴用兵。李陵领兵孤军深入,终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武帝本来希望李陵不成功便成仁,因此听到李陵投降的消息后怒不可遏,群臣也都随声附和。唯独司马迁认为李陵有国士之风,投降是为了能找机会报效朝廷。武帝非但不听,反而认为是犯上,替李陵辩护,暗讽宠臣李广利,于是将司马迁投入牢狱,施以腐刑。《汉书·李广传》曰:“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诬罔,欲沮贰师,为陵游说,下迁腐刑。”
李陵之祸。推荐。爱诗词网。先秦两汉·李陵之祸天汉二年(前99)夏五月,汉武帝再次对匈奴用兵。李陵领兵孤军深入,终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武帝本来希望李陵不成功便成仁,因此听到李陵投降的消息后怒不可遏,群臣也都随声附和。唯独司马迁认为李陵有国士之风,投降是为了能找机会报效朝廷。武帝非但不听,反而认为是犯上,替李陵辩护,暗讽宠臣李广利,于是将司马迁投入牢狱,施以腐刑。《汉书·李广传》曰:“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诬罔,欲沮贰师,为陵游说,下迁腐刑。”
王冕传
王冕,字元章,诸暨人。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暮乃返,亡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然。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屡应举不中,弃去,北游燕都,客秘书卿泰不花家。拟以馆职荐,力辞不就。既归,每大言天下将乱,携妻孥隐九里山,树梅千株,桃杏半之,自号“梅花屋主”。善画梅,求者踵至,以幅长短为得米之差。尝仿《周官》著书一卷,曰:“持此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太祖下婺州,物色得之,置幕府,授谘议参军,一夕病卒。
王冕传。推荐。爱诗词网。王冕传王冕,字元章,诸暨人。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暮乃返,亡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然。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屡应举不中,弃去,北游燕都,客秘书卿泰不花家。拟以馆职荐,力辞不就。既归,每大言天下将乱,携妻孥隐九里山,树梅千株,桃杏半之,自号“梅花屋主”。善画梅,求者踵至,以幅长短为得米之差。尝仿《周官》著书一卷,曰:“持此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太祖下婺州,物色得之,置幕府,授谘议参军,一夕病卒。《明史》
浪淘沙 李煜。推荐。爱诗词网。李煜名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导读】这是李煜被迫降宋后被囚居在汴京时的作品,写的是一次春雨夜梦以及梦醒后的感受,表达国亡被俘的哀痛心情。“浪淘沙”本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原词】帘外雨潺潺①,春意阑珊②,罗衾不耐五更寒③。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④。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⑤!【注释】①潺(chán)潺:水声。②阑珊:衰败的样子。③罗衾:丝质的被子。④一晌(shǎnɡ):片刻,时间很短。⑤“流水”句:意思是美好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那时如在天上,而今如掉到了地上。【译诗】帘外一夜的雨声潺潺不断,那美好的春光啊已经衰残。丝被抵不住五更时的寒冷,梦中我竟忘记已成了囚犯,还偷享着片刻欢乐的时光。千万不要一个人凭栏远望,河山会引起我无限的伤感,离开容易要再见它就很难。流水落花带走了浓浓春意,想我故国已如远逝的天堂。【赏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出作者由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的凄凉心境。词的上片写梦醒后一瞬间的情景与感觉,借伤春以惜别。开头采用了倒叙的写法,写主人公梦里暂时忘却了俘虏的身份,贪恋着片刻的欢愉。但美梦易醒,帘外潺潺的春雨、阵阵春寒惊醒了美梦,又重回到真实人生的凄凉景状中来。梦里梦外的巨大反差正是今昔两种生活的对比,梦中越欢,梦醒后越苦,不着悲、愁等字眼,但悲苦之情毕现。下片写凭栏远眺,进一步直接抒发家国之恨。首句却提醒自己,独自一人千万不要凭栏远眺,因为凭栏而望故国江山,就会引起无限的伤感而无法承受。这真是特定人物特定的情感体验。接下去“别时容易见时难”再把这种独特的人生体验发抒得淋漓尽致,引起读者的共鸣。“流水落花春去也”中的一个“去”字,包含了多少留恋、惋惜、哀痛和沧桑。“天上人间”暗指了今昔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这首词成功地借用了对伤春惜别之情的描写,又将梦境与现实相反衬,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虽然字面上不出现悲愁惨恨,却将惨痛欲绝的情感表现得格外深沉,真可谓“语语沉痛,字字泪珠,以歌当哭,千古哀音。”
鸭的喜剧。推荐。爱诗词网。《林海音·鸭的喜剧》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林海音“好,被我发现了!”尖而高的声音从厨房窗外的地方发出来,说话的是我们那长睫毛的老三。俗话说得好:“大的傻,二的乖,三的歪”,她总比别人名堂多。这一声尖叫有了反应,睡懒觉的老大,吃点心的老二,连那摇摇学步的老四,都奔向厨房去了。正在洗脸的我,也不由得向窗外伸一伸头,只见四个脑袋扎作一堆,正围在那儿看什么东西。啊,糟了!我想起来了,那是放簸箕的地方,昨天晚上……“看!”仍然是歪姑娘的声音,“这是什么?橘子皮?花生皮?还有……”“陈皮梅的核儿!”老大说。“包酥糖的纸!”老二说。然后四张小脸抬起来冲着我,长睫毛的那个,把眼睛使劲挤一下,头一斜,带着质问的口气:“讲出道理来呀!”我望着正在刮胡子的他,做无可奈何的苦笑。我的道理还没有编出来呢,又来了一嗓子干脆的:“赔!”没话说,最后我们总算讲妥了,以一场电影来赔偿我们昨晚“偷吃东西”的过失。因为“偷吃东西”是我们在孩子面前所犯的最严重的“欺骗罪”。我们喜欢在孩子睡觉以后吃一点东西,没有人抢,没有分配不均的纠纷。在静静的夜里,我们一面看着书报,一面剥着士林的黄土炒花生,嗦嗦,好像夜半的老鼠在字纸篓里翻动花生壳的声音。我们随手把皮壳塞进小几的玻璃烟缸里,留待明天再倒掉。可是明天问题就来了,群儿早起,早在仆妇还没打扫之前,就发现了塞满垃圾的烟缸。“哪儿来的花生皮?”我被质问了,匆忙之间拿了一句瞎话来搪塞,“王伯伯来了,带了他家大宝,当然要买点儿东西——给他吃呀!”我一说瞎话就要咽吐沫。但是王伯伯不会天天带大宝来的,我们的瞎话揭穿了,于是被孩子们防备起“偷吃东西”来了。他们每天早晨调查烟缸、字纸篓。我们不得不在“偷吃”之后,做一番“灭迹”工作。“我一定要等,”有一次我们预备去看晚场电影,在穿鞋的时候,听见老二对老三说,“他们一定会带回东西来偷偷吃的。”“我也一定不睡!”老三也下了决心。这一晚我们没忘记两个发誓等待的孩子,特意多买了几块泡泡糖。可是进门没听见欢呼声,天可怜见!一对难姊难妹合坐在一张沙发上竟睡着了!两个小身体裹在我的一件大衣里,冷得缩做一团。墙上挂的小黑板上写了几个粉笔字:“我们一定要等妈妈买回吃的东西”,旁边还很讲究的注上国音符号呢!把她们抱上床,我试着轻轻的喊,“喂,醒醒,糖买回来啦!”四只眼睛努力地睁开来,可是一下子又闭上了,她们实在太困了。小孩子真是这么好欺骗吗?起码我们的孩子不是的。第二天早上,当她们在枕头边发现了留给她们的发糖,高兴得直喊奇怪,她们忘记是怎么没等着妈妈而回到床上睡的了?但是这并没有减轻我们的灭迹工作,当烟缸、字纸篓都失效的时候,我居然怪聪明的想到厨房外的簸箕。谁想还是“人赃俱获”了呢!讲条件也不容易,他们喊价很高,一场电影,一个橘子,一块泡泡糖,电影看完还得去吃四喜汤团。一直压到最后只剩一场电影,是很费了一些口舌的。逢到这时,母亲就会骂我:“惯得不像样儿!”她总嫌我不会管孩子,我承认这一点。但是母亲说这种话的时候,完全忘记她自己曾经有几个淘气的女孩子了!我实在不会管孩子,我的尊严的面孔常常被我的不够尊严的心情所击破。这种情形,似乎我家老二最能给我道破。火气冒上来收敛不住,被我一顿痛骂后的小脸蛋儿都傻了。发泄最痛快,在屋小、人多、事杂的我们的生活环境下,孩子们有时有些不太紧要的过错,也不由得让人冒火儿,其实只是想借此发泄一下罢了。怒气消了,怒容还挂在脸上,我们对绷着脸。但是孩子挨了骂的样子,实在令人发噱,我努力抑制住几乎可以发出的狂笑,把头转过去看他们;或者用一张报纸遮住了脸,立刻把噘着的嘴唇松开来。这时我可以听见老二的声音,她轻轻地对老三说,“妈妈想笑了!”果然我真忍不住笑了起来,孩子们恐怕也早就想笑了吧,我们笑成一堆,好像在看滑稽电影。老大虽然是个粗心大意的男孩子,却也知母甚深,三年前还在小学读书时,便在一篇题名“我的家庭”的作文里,把我分析了一下:“我的母亲出生在日本大阪,七岁去北平,国语讲得很好。她很能吃苦耐劳,有一次我参加讲演要穿新制服,她费了一晚上就给我缝好。不过她的脾气很暴躁,大概是生活压迫的缘故。”看到末一句我又忍不住笑了,我立刻想到套一句成语,“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儿女。”我曾经把我的孩子称为“三只丑小鸭”,但这称号在维持了八年之后的去年是不适宜了,因为我们又有了第四只。我用食指轻划着她的小红脸,心中是一片快乐。看着这个从我身体里分化出来的小肉体,给了我许多对人生神秘和奥妙的感觉,所以我整天搂着我的婴儿,不断地亲吻和喃喃自语。我的北平朋友用艳羡的口吻骂我,“瞧,疼孩子疼得多寒蠢!”人生有许多快乐的事情,再没有比做一个新生婴儿的母亲更快乐。人们不免会问我四只鸭子的性别,几个男的?几个女的?说到这,我又不免要多噜苏几句。当一些自命为会掐算看相的朋友看到我时,从前身、背影、侧面,都断定我将要再做一个男孩的母亲。我也有这种感觉,因为我已经有的是一个男孩和两个女孩,按理想,应当再给我一个男孩。不看见戏台上的龙套吗?总是一边儿站两个才相称。但是我们的第四个龙套竟走错了上场门,她站到已经有了两个的那边去了!给我们形成了三个女孩和一个男孩的比例,我不免有点懊丧。因此外面有了谣言,人们在说我重男轻女了,这真冤枉,老四一直就是我的心肝宝贝!我的丈夫便拿龙套的比喻向人们解释,他说,“你们几时见过我台上的龙套是一边儿站三个,一边儿站一个的呀?”但是这种场面我倒是见过一次,那年票友唱戏大家起哄,真把龙套故意摆成三比一,专为博观众一乐,这是喜剧。我是快乐的女人,我们的家一向就是充满了喜剧的气氛,随时都有令人发笑的可能,那么天赐我三与一之比,是有道理的了!20世纪20年代,鲁迅曾写过一篇《鸭的喜剧》,描写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来北京后,感到环境过于孤寂,便在院中小池养起蝌蚪,想以自然之音打破沉寂。后来他又养小鸭以自食其力,不料鸭子却把蝌蚪给吃了。小鸭长大了,诗人也已回国。鲁迅以此善意地嘲讽了知识分子美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以及知识分子不满现状却无力改变,只好寻求暂时寄托的弱点。几十年后,台湾女作家林海音也写了一篇同名作品,不同的是,这是一篇描写母子间亲情和家庭中人伦之乐的散文。亲情是台湾散文创作一大主题,是许多作家百写不厌的题材。如果将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比之不同的手工艺品,那么,亲情散文堪称呕心沥血烧煅出来的精品。这篇《鸭的喜剧》,可称得是这样的作品。现代作家郁达夫在《清新的小品文字》中认为:“原来小品文字的所以可爱的地方,就在它的细、清、真三点。”“细”,是指细密的描写;“清”,则是对题材慎加选择,立意清新;“真”,就是所写的景物事情和抒发的情感要真切。《鸭的喜剧》也具有这三种特点。先说选材的“清”。写母子间亲情的散文不少,但着眼点各有不同。同在台湾女散文家的笔下,林文月的《白发与脐带》,诠释了母爱的深刻以及母女间薪传的故事;钟梅音的《母子之间》,则叙说自己与儿子之间的一次矛盾冲突,探讨了教育孩子的方式,两者都显得比较凝重。而林海音叙写的却是轻快活泼的琐事:父母在儿女入睡后吃些东西,儿女们“严加提防”,发现“脏物”后双方讨价还价,母亲责骂孩子后又和他们笑成一团……这些事情都是一些日常平凡琐事,但作者以小见大,在娓娓叙述中寓含着对家庭两代人情感沟通的见解。再说描写的“细”。林海音善于抓住细节具体传神地刻画,如:“四张小脸抬起来冲着我,长睫毛的那个,把眼睛使劲挤一下,头一斜,带着质问的口气……”又如:“我用食指轻划着她的小红脸,心中是一片快乐。看着这个从我身体里分化出来的小肉体,给了我许多对人生神秘和奥妙的感觉,所以我整天搂着我的婴儿,不断地亲吻和喃喃自语。”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无不惟妙惟肖,人物形象也随之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最后是情景的“真”。由于林海音所择取的是生活中的日常琐事,描写的是自己熟悉的儿女,因而无论是神态的刻画,语言的叙写,动作的描摹,无一不显得真实可感。作者的行文亦十分贴近现实生活,多采用自然流畅的口语,字里行间充溢着她对儿女们发自内心深处的爱意。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推荐。爱诗词网。《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名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出处】北朝·乐府民歌《敕勒歌》【译注】蓝天苍苍,原野茫茫,风吹过,野草低伏,露出三三两两的牛和羊。苍苍:深青色。见(xiàn):显露出。【用法例释】用以形容草原苍茫辽远,百草丰茂,牛羊散见其间的风光。[例]我们正驰行在一望无际天然牧场——内蒙古草原上。风景辽阔,寂寞而美丽,正像古诗上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徐迟《草原上的钻机》)
望天门山的古诗。推荐。爱诗词网。【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注释】天门山:在今安徽当塗西南。分东西两座。东面的叫博望山,西面的叫溧山,两山夹江对峙如门,天门山因此而得名。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为山势所阻,于是转而向北流去。两岸青山相对出:船行中流,转望左右两岸,只见青山相对,平地拔起,好像并排向前奔出似的。孤帆:指孤舟。以帆代舟是用了修辞上的借代手法。日边来:孤帆为日光所映,远远望去,好像来自日边。【鉴赏导示】在李白的诗作中,有不少呕歌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此诗是描绘长江穿越三峡途中天门山的奇观的。写得雄奇豪放、清新流畅、意趣盎然,可见李白诗歌风格一斑。【鉴赏】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天门山一带雄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欣赏大自然的感情和豪放开朗的胸怀。诗人从“江”与“山”的关系开笔,写长江流过天门山的奇险形势,一座绵延横画的大山好像从中突然断裂,仿佛是被奔腾而来的江水激流冲开,形成了一个天门,又束住江流在山的下面回旋激荡。写山势,着一个“断”字,突出了山的陡峭挺拔,又用一个“开”字,写出了长江从中急速穿过。在诗人的笔下,长江有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次句写由于两山夹峙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着一“碧”字,写出了江水的清澈可爱。“至此回”,写由于两山相夹形成的回旋。这里,作者借水势衬托山的奇险。三、四句,诗人写两岸夹江和江面上的景物。顺着江流东下,只见青山在两岸矗立,仿佛列队而出;而长江穿门而过后,浩瀚无际,在水天相接之处升起一轮红日,一片白帆披着早晨的霞光从日边飘来,色彩艳丽,画面开阔。写“青山”,着一“出”字,以动写静,化静为动,生机盎然。“孤帆一片”为“一片孤帆”的词序调换,音韵和谐、节奏通畅明快。“日边来”一方面写船行江上的方向,另一方面衬托江水冲过天门山之后的江面开阔,流露出诗人对这雄奇景象的浓厚兴致和新鲜喜悦的心理感受。全诗写得雄奇奔放,节奏明快。【鉴赏要点】[1]名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2]雄奇奔放,意境开阔。[3]形象鲜明。[4]以动写静,化静为动。[5]清新流畅、音韵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