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之歌》原文与翻译、赏析

()

十九世纪末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流行于法、英、俄等国。唯美主义鼓吹艺术脱离政治,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否定艺术的功利性和道德原则,单纯地追求形式美和艺术技巧。唯美主义的兴起是小资产阶级对于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市侩哲学和庸俗习气的反叛。从历史渊源看,它深受十八世纪的康德美学的影响。康德关于区分自由美与附庸美、强调审美活动的独立性和非功利性、认为“美即快感”的思想观点,为唯美主义思潮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唯美主义的首倡者是法国的戈蒂叶,他发挥康德的“自由美”的思想,在一八三五年发表的小说《模班小姐》的序言中第一个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戈蒂叶的美学观点在他的诗集《珐琅与玉雕》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他把造形美抽象化、绝对化,完全排斥了思想观点、道德、情感诸因素的重要作用。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是英国的王尔德。王尔德在其代表作——小说《道林·格雷的肖像》的序言和悲剧《莎乐美》中,系统地表述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观点。他颠倒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不是艺术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艺术毫无用处,无所谓道德与不道德。他认为艺术本身就是目的,思想、善恶概念等不过是艺术家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理论,固然主观上有反对艺术为金钱服务的意图,但是他同时也反对艺术为任何目的服务,这在客观上必然走到与无产阶级及其革命思想相敌对的地步。唯美主义推崇形式,有时从怪诞、丑恶、乖戾、反常的现象中挖掘美,因而有开拓艺术美的领域、扩大艺术表现的范围和能力的作用。但总的说来,它表现了一种没落的艺术倾向,成为世纪末颓废主义文艺的一个组成部分。唯美主义后来经英国的佩特在理论上加以系统化。作为一种运动唯美主义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解体。但是,作为一种文学倾向,却并来完全消失,从本世纪初叶以来,对于许多反理性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释义

()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名句的诞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1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2烟雨任平生。

()

《我的“自白书”》原文与翻译、赏析

()

三国诗词《大梦谁先觉》原文|译文|赏析

()

唐代我国东北以靺鞨粟末部为主体,结合靺鞨诸部和部分高勾丽所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自高王大祚荣至末王大諲譔,传十五世,凡二百二十九年。唐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在营州举兵反唐,靺鞨粟末部首领乞乞仲象乘机率部东归挹娄故地,未至而卒,其子大祚荣率部继续东进,回到奥娄河(今牡丹江)上游,建立政权,国号振(亦称震国),大祚荣自称振国王。先天二年(713)唐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其所部为忽汗州,令大祚荣为都督,去靺鞨之号,改称渤海。渤海是封建化程度很高的政权,最盛时以以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吉林省敦化市为中心,东北抵今苏联滨河地区,西接契丹,南以泥河与新罗为界,国都为上京龙泉府(今宁安县东京城),辖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之地,史称“海东盛国”。渤海政治制度大抵模仿唐制,中央设宣诏、中台、政堂三省,地方有都督、刺史、县丞等职官。唐玄宗以后,渤海国王世代派使者入长安朝贡,请封号,派贵族子弟来长安留学。渤海在文化上受唐朝影响极深,汉文为其国内通用文字,许多汉文典籍流入渤海,唐朝文学作品深受渤海人民的喜爱。渤海的绘画、建筑、制瓷、雕刻无一不受唐朝文化的影响。解放后出土的敦化“贞惠公主墓碑”、和龙“贞孝公主墓碑”的碑制形式和文体与唐朝完全一致。渤海的农业比较发达,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出产稻、麦、豆、粟、穄等,手工业有纺织、陶瓷、矿冶、造船等行业,畜牧业和渔猎在渤海经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渤海出产的马、貂皮、人参、铜是与唐朝进行贸易的主要物品。唐朝曾在青州设渤海馆,管理对渤海的贸易活动。

渤海于末王大諲譔二十年(926)被契丹灭亡,改称东丹,以辽太子耶律倍为东丹王,移靺鞨粟末民于辽河流域,迁都辽阳。东丹王渡海奔唐后,东丹国渐废。鸭渌府的渤海人曾建立定安国,反抗契丹人的统治。记载渤海政权兴亡的历史文献有《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九《渤海靺鞨传》、《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九《渤海传》。近人金毓黻《渤海国志长编》二十卷(民国23年千华山馆铅印本)集各类史籍中有关渤海史料于一萃,分纪、表、传、考(志)四目,为研究渤海史的资料工具书。最新研究成果有王承礼《渤海简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语出唐·孟郊《游子吟》。诗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寸草:小草。比喻子女。心:草木初发的茎干也叫作心。这里是双关语。三春晖:春天里的阳光。比喻贫寒人家的母亲对子女的关心。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谁说柔弱的小草,能报答春天里阳光的照育之恩。比喻儿女对母亲的心意不能报答母亲的恩泽于万一。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来表达儿女不能报答母爱;或赤子不能报答祖国的养育之恩;或学生不能报答老师的培养之情。

()

费尔巴哈生平简介,费尔巴哈历史评价,费尔巴哈怎么死的?

()

即旧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提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行动纲领。早在兴中会时期,孙中山就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纲领。到1903年,又丰富发展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以此作为纲领。当年10月《民报》创刊,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十六字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推翻清王朝统治,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驱逐鞑虏”,并不是要驱逐满族人民。孙中山强调,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州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恢复中华”的目标是,“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反动腐朽的清王朝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通过“反满”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民权主义,是号召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其具体目标是:国民享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选举产生,议会由国民选举的议员组成,宪法由议会制定,人人共守。孙中山认为,中国几千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都“不是平等自由的”,都是“国民所不堪忍受的”,“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所以只有民族革命不行,必须同时进行政治革命,才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而不仅批判了保皇派君主立宪的反动主张,而且打破了推翻清王朝后重建汉族君主政体的陈腐观念。这在当时的政治思想上是个很大的进步,并在理论上解决了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建立政权这个中心问题。民生主义,是想用“平均地权”的办法,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避免中国重蹈欧美的覆辙,预防将来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具体实施办法是核定地价,其现有的地价仍归原主,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加的地价,则归于国家,以此来防止革命后的贫富分化,限制地主对土地的垄断。以上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权主义是核心,民生主义是补充,首先要独立,再民权,再民生福利,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率领群众进行战斗的一面旗帜。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上,没有或不敢正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在民权主义上,受“天赋人权论”的影响,不懂得实现民主必须与封建势力作严重斗争,以为建立民国,有了国会、宪法就万事大吉,反映缺乏阶级斗争观念,对民主主义的实现抱有天真幻想;在民生主义上,没有发动农民进行反封斗争,实现土地改革。可参看李时岳、赵矢元;《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

()

北方有佳人

李延年

()

韩琦

韩琦(1008~1075),字稚圭,自号赣叟,祖籍相州安阳(今属河南)。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中进士,担任过太子中允、太常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等职。卒于熙宁八年(1075),时年六十八岁,谥号“忠献”。韩琦生前声名显赫,与范仲淹并称“韩范”。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中收录其词四首。

()

《〔奥地利〕里尔克·秋日》经典诗文赏析

主啊!是时候了。夏日曾经很盛大。

()

题西林壁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台湾,西汉时称东鳀,东汉以后称夷州,隋至元称流求,明中叶称北港或东番,明末始称台湾。今台湾高山族的祖先,汉至唐时处在氏族制阶段,部落成员称“弥鳞”,最高首领被尊称为“王”,王下面有数名“帅”。西汉时,台湾有二十余部落,属于会稽郡,过年时来献贡物。东汉时,台湾人常到会稽进行交易。公元230年,东吴将军卫温、诸葛直曾率万余人到台湾,此后大陆八迁去的渐多。到隋朝,台湾同大陆的来往更密切。公元607年,隋炀帝派羽骑尉朱宽、海师何蛮到台湾“求访异俗”。第二年,再派朱宽前去“慰抚”。公元610年,炀帝又派虎贲郎将陈稜、朝请大夫张镇周,率兵万余人从义安(今广东潮安)出海,到台湾“慰谕”以波罗檀洞(以山洞为室)为中心的部落居民,斩其王欢斯渴刺兜及小王欢斯老模,虏男女数千而归。唐朝时,台湾归岭南节度使管辖,施以安抚政策,台湾与大陆的民间贸易有了发展,大陆的手工业品不断运到台湾,台湾居民也经常以土特产品到大陆换取各种生活必需品,大陆人前往台湾定居者更多。在台南发现的唐宋时代的瓦瓶、钱币等器物,证明唐宋时期台湾与大陆间经济文化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元朝以澎湖巡检司对台湾行使主权,大陆和台湾的关系有了新发展。明末,台湾先后被日本及荷兰殖民者侵占近四十年。公元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不久病故,其子郑经、孙郑克塽割据台湾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康熙帝派兵进驻台湾,次年设置台湾府,台湾又和大陆连成一家。可见,自西汉以后,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日趋臻密,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王纲的论文《郑成功收复台湾》(《历史知识》1981年第六期)可参阅。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原文与赏析

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漏。百寻之屋,以突隙之烟焚

()

净琉璃

又称“人形净琉璃”、木偶戏。日本古典剧种之一。“净琉璃”,原是一种用琵琶伴奏的说唱曲艺,产生于室町时代(1393—1575)中叶。据载,它由演唱当时流行的《净琉璃物语》(描写牛若丸与三河国富豪之女净琉璃姬相爱的故事)而得名。至战国末期,它已开始受到新兴起的城市居民的欢迎。于17世纪初,由从琉球传入的乐器“三弦”和木偶戏相结合,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戏剧——木偶戏。这种戏剧由担任说唱的“大夫”,伴奏的“三弦”师和操纵木偶的木偶师三者融为一体,同台演出。起初木偶的操纵方法较为简单;内容也以说唱武勇、豪侠为主。约至“元禄时代”(1688—1704),师承宇治加贺掾(古“净琉璃”演唱家)的著名“净琉璃”演唱家竹本义大夫(1651—1714),博采流行于江户、京都和大阪一带各家“净琉璃”曲调之长,创造出一种“义大夫调”,备受世人欢迎;后又与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合作,因而使“净琉璃”的音乐、曲调、剧本和表演艺术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一时盛况空前,几乎压倒当时的“歌舞伎”。日本文学史称近松与竹本义大夫合作后创作的《景清出家》(1686)前的“净琉璃”为“古净琉璃”,以区别后期着重描绘人物内心活动的“新净琉璃”。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有近松的《曾根崎情死》、纪海音的《阿染久松飞白袖子》(1711)。竹田出云的《菅原传授手习鉴》等“三大杰作”和并木宗辅的《一谷嫩军记》(1751)等。

()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原诗出处,译文,注释

七月蟋蟀在田野,八月移到檐底唱,九月伏在门槛下,十月钻进床底藏。这是描写蟋蟀在不同月份里的景象。诗人虽然只写出蟋蟀空间位置的转换,却暗传出天气由暖渐渐变凉的过程,令人感到寒气递增。诗句语言简炼。蕴义含蓄。

()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点睛之笔】

()

袁枚

()

宋·王安石

()

《飞鸟集》第217首

〔印度〕泰戈尔

()

【名句】道听途说,德之弃也。

()

《汉乐府·长歌行》全文|原文注解与大意翻译

汉乐府

()

成语《超今冠古》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超今冠古:chāojīnguàngǔ

()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

【名句】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

杜牧《江南春绝句》原文|注释|赏析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