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光阴不可轻。推荐。爱诗词网。【原文】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出处】《七绝》,作者朱熹。【译文】人在年轻的时候容易学习,等到年老的时候,学习起来就相对困难了。因此,应该珍惜每一寸时光,不能轻易浪费。【赏析与启迪】“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世界上有许多聪明机警的人,为什么有成就的却寥寥无几?虽然原因有多方面,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年轻时不愿勤奋刻苦,虚度光阴,最终一事无成。人生短暂,青春易老。年轻人应当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抓紧时间学习本领,切莫让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流逝。如果等到年纪大了再去学习,那时候精力衰退,记忆力下降,学习起来就困难多了。曾听得有同学这样表白:“我年轻,年轻就是资本。”这话不假。但要善于把自己的“资本”充分利用起来,而不是虚度时光,浪费青春年华。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如果不努力学习,不掌握知识和技能,将来走入社会后,连自食其力都困难,还奢谈什么成功?那些美好的梦想,注定是美丽而易碎的肥皂泡。
剑客贾岛。推荐。爱诗词网。贾岛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为不平事?剑客也就是侠客。这首小诗借虚构的剑客形象,抒写诗人的胸襟气概。起句劲挺。“十年磨一剑”,题为剑客,却从宝剑入手侧面烘托,因为剑是剑客施展身手的唯一工具,咏剑也就是咏人。十年一剑,以时间之长见出功夫之绝,剑客英姿,已呼呼欲出。次句一顿。“霜刃未曾试”,白刃如霜,寒气逼人,确是一把非凡的宝剑。本当急于使用,方不负十年功夫,但这里却故用“未曾试”三字抑之,以退为进,劲气内涵,见出剑客志向远大,沉毅过人,又见出其胸有成竹,跃跃欲试。三句陡转。“今日把示君”,一旦遇到知音,立即肝胆相向,出示宝剑,豪侠之气,溢于言间。收句刚隽。“谁为不平事?”“为”一作“有”,以“为”为胜。“谁有不平事”仅是替人报仇卖力;换一“为”字,则路见不平,拔剑相助,方显英雄本色。末句不言剑客如何施展身手,济困扶危,除暴安良,仅以一问作结,遒劲崭截,铿如金石,凝练隽永,耐人寻味。这首诗通篇采用象征手法,以剑客象征诗人的豪情壮志,以宝剑象征诗人的才华学识。但即使不管这一象征意义,诗歌本身亦兴象自足,宛然一首出色的游侠诗。贾岛本是一位苦吟诗人,诗思僻冷。这首《剑客》虽然也经过一番苦思,却出之以明快自然,刚健骏爽,与诗人的平素诗风有别。
1917年2月(俄历)发生的俄国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俄国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倒台。这次革命由于有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和广大工农群众参加,发展得异常迅猛,仅用八天的时间,推翻了统治俄国达三百零四年之久的罗曼诺夫王朝。尼古拉二世统治时期,正是俄国帝国主义危机四起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在1905-1907年革命中遭到挫折以后,从1912年起又高涨起来。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尼古拉二世积极参加这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沙皇政府先后把一千万名壮丁驱往前线。战争中,皇后与军务大臣勾结,向德国出卖情报,尼古拉二世要与德军单独媾和,引起了渴望在战争中捞取好处的资产阶级的不满。几年的战争,使数百万士兵在战场上丧失了性命,战争使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布尔什维克党正确地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组织人民群众进行反政府的斗争。
1917年1月9日(俄历,下同),彼得格勒的工人为了纪念1905年的“流血星期日”,举行了十五万人参加的反战罢工和游行,他们的口号是:“打倒战争”、“共和国万岁”。这一天,莫斯科、尼什涅·诺夫哥罗德等城市也爆发了反战示威。这是二月革命的前奏。2月23日,彼得格勒五十多家企业将近十三万工人举行罢工和示威,从而揭开了二月革命的序幕。2月24日,首都参加示威群众达到二十万。次日,彼得格勒各工厂举行了总罢工,人数达三十万,街头上警察与工人群众发生流血冲突。25日深夜,彼得格勒党委的十二名主要负责人被捕,党的领导机构遭到破坏后,改由维堡区委代行市委的职权。26日总罢工转变为武装起义。起义的士兵和工人联合起来攻占了军火库、兵工厂、火车站。27日,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发布了《告全体俄国公民书》,号召推翻沙皇制度,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成立共和国,立即停止战争。28日,武装的工人和士兵占领了海军部、彼得格勒保罗要塞和冬宫,逮捕了沙皇政府的重要人物,起义取得了胜利,成立了由十二名议员组成的临时杜马委员会。3月2日,资产阶级成立临时政府。当天晚上,临时政府派出代表与尼古拉二世谈判,让他自动退位。尼古拉二世欣然接受,让位给弟弟米哈依尔。在人民群众的反对下,还没有来得及上台的米哈依尔又在3月3日宣布退位。从此,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俄国沙皇的统治是布尔什维克党和人民群众推翻的,但是胜利果实却让资产阶级和它的临时政府夺走了。这是俄国二月革命提供的最主要历史教训。
俄国二月革命。推荐。爱诗词网。1917年2月(俄历)发生的俄国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俄国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倒台。这次革命由于有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和广大工农群众参加,发展得异常迅猛,仅用八天的时间,推翻了统治俄国达三百零四年之久的罗曼诺夫王朝。尼古拉二世统治时期,正是俄国帝国主义危机四起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在1905-1907年革命中遭到挫折以后,从1912年起又高涨起来。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尼古拉二世积极参加这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沙皇政府先后把一千万名壮丁驱往前线。战争中,皇后与军务大臣勾结,向德国出卖情报,尼古拉二世要与德军单独媾和,引起了渴望在战争中捞取好处的资产阶级的不满。几年的战争,使数百万士兵在战场上丧失了性命,战争使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布尔什维克党正确地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组织人民群众进行反政府的斗争。1917年1月9日(俄历,下同),彼得格勒的工人为了纪念1905年的“流血星期日”,举行了十五万人参加的反战罢工和游行,他们的口号是:“打倒战争”、“共和国万岁”。这一天,莫斯科、尼什涅·诺夫哥罗德等城市也爆发了反战示威。这是二月革命的前奏。2月23日,彼得格勒五十多家企业将近十三万工人举行罢工和示威,从而揭开了二月革命的序幕。2月24日,首都参加示威群众达到二十万。次日,彼得格勒各工厂举行了总罢工,人数达三十万,街头上警察与工人群众发生流血冲突。25日深夜,彼得格勒党委的十二名主要负责人被捕,党的领导机构遭到破坏后,改由维堡区委代行市委的职权。26日总罢工转变为武装起义。起义的士兵和工人联合起来攻占了军火库、兵工厂、火车站。27日,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发布了《告全体俄国公民书》,号召推翻沙皇制度,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成立共和国,立即停止战争。28日,武装的工人和士兵占领了海军部、彼得格勒保罗要塞和冬宫,逮捕了沙皇政府的重要人物,起义取得了胜利,成立了由十二名议员组成的临时杜马委员会。3月2日,资产阶级成立临时政府。当天晚上,临时政府派出代表与尼古拉二世谈判,让他自动退位。尼古拉二世欣然接受,让位给弟弟米哈依尔。在人民群众的反对下,还没有来得及上台的米哈依尔又在3月3日宣布退位。从此,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俄国沙皇的统治是布尔什维克党和人民群众推翻的,但是胜利果实却让资产阶级和它的临时政府夺走了。这是俄国二月革命提供的最主要历史教训。
三军可夺帅也。推荐。爱诗词网。三军可夺帅也【题解】本则选自《论语·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1),匹夫不可夺志也(2)。”【注释】(1)三军:周制,大国有上、中、下三军。这里泛指军队。帅:三军的统帅。(2)匹夫:一个平民。【导读】这句话,两千五百多年来不知道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成了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之一。三军的统帅可以取而代之,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能改变。统帅对于军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志向对于一个人更重要,统帅可以换,志向不能改。作为个人,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坚守自己的“志向”。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出自哪里,《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什么意思,《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原文出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赏析。
山河破碎风飘絮。推荐。爱诗词网。《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出自哪里,《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什么意思,《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原文出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赏析。【出处】宋·文天祥《过零丁洋》【鉴赏】国土河山惨遭敌人的割裂分据,就像随风飘散的柳絮一样;百姓身家性命的飘摇不定,有如饱受雨打风吹的浮萍一般。作者描写国家有难,河山沉沦,反映出社会家庭的动荡破碎与人民生命的危急不安。【原诗】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出塞 王昌龄。推荐。爱诗词网。王昌龄《出塞》原文|注释|赏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②,不教胡马度阴山③。·注释①出塞:乐府旧题,原作二首,本篇为第一首。②但:只要。龙城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他曾屡次打击骚扰的匈奴,武帝时任右北平太守,“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人右北平。”龙城,应为卢龙城,当时为右北平辖地。③阴山:横亘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山脉,是古代中国北方的天然屏障。·导读入境王昌龄的边塞诗约二十首。主要内容或为抒写战士轻生赴难、忠勇报国的情怀,或为表现战争的严酷,反映戍卒的思乡情绪及诗人对战争的评述。这首诗即属于后者。看看天上的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看看矗立着的关城也还是秦汉时的关城。那皎洁的明月,那不变的雄关,是历史最公正的见证:千百年来多少远征万里戍边的征人都没有回来啊!现在只要有一位像李广一样的飞将军,能坚守边防,不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来侵犯,岂不是可以使众多的戍卒免于牺牲吗?·赏析这首诗既有景物描写,又有心理刻画;既表露了对边防战士的同情,又委婉讽刺了朝廷用人不当,同时表达了对平息边塞战事的美好愿望。诗人把边境战争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从而丰富了诗的内涵。“秦时明月汉时关”,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开始就创设了一个雄浑苍茫的特殊境界。声调高昂,气势博大,耐人寻味,统摄全篇。边关月色,常为触发征人思乡的景物。边塞诗中写到“关”“月”的不乏其例。但本诗在“明月”与“关”前分别冠以“秦时”和“汉时”,把空间景物融入时间因素,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其意义便不仅限于表明在悠长的历史岁月里战争从未休止,而且还别有一种苍茫雄浑的意境,令人产生厚重的历史感。表现了诗人对秦代筑长城以来朝朝御胡,世世守边,征人不还的深广悲慨,希望“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也不只是当代,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人民的共同愿望。因此在发出“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慨叹之后,却无沮丧之意而有慷慨之气。三、四句“但使”和“不教”在引导读者思考、体悟之中自然而然地深化了主题思想,流露出无比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只有李广那样的将领,才无愧于明月和雄关,无愧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思考题1.唐人诗中都有哪篇提到汉将李广?其意何在?试着比较分析一下。2.后人称王昌龄为“七绝圣手”。现将他《从军行》一首录下,试作解释、分析、比较。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入则无法家拂士。推荐。爱诗词网。治国类名言赏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注释入、出:指国内、国外。法家:执法秉公之臣。拂士:拂,通弼,辅弼。句意一个国家如国内没有严于执法之臣、辅弼的干才,国外又没有敌国或种种外患,这个国家总要灭亡。(意思是过分安乐、懈怠会导至亡国)《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出自:《孟子·告子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推荐。爱诗词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处】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译注】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悠然自在,无意中望见南山。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南山:作者居所南面的庐山。【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在田园山野采花摘草,眺望远山的悠然情景。[例]花花菜,用料讲究新鲜,刚从地里摘回来的菜最好。所以有些锡伯人家就干脆在菜地里边摘边腌。古朴原始,一派田园风格。歇息时可观山色,时隐时现。大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得。(松龄《花花菜》)二、用以形容悠闲恬淡的田园生活或归隐生活。[例]他时常想起故乡淳朴的民风和美丽的景致。在那里还有两间属于他的白石房屋,他始终没有把它们卖掉,总想着等到退休之后到那里去潜心学问,真正体味一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致。(邵卓《“看家的本事”》)三、用以形容闲适的心境。[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这两句传诵千古的诗句,就活脱地画出了那种雅人深致来。淡薄宁静,冲淡恬适,世间一切都似乎在若有若无之间。(丁易《谈风雅》)
曹刿论战原文。推荐。爱诗词网。《《左传》·曹刿论战①》全文|原文注解与大意翻译《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11),战于长勺(12)。公将鼓之(13)。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14)。公将驰之(15)。刿曰:“未可。”下视其辙(16),登轼(17)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18),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19)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20),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21)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22),故逐之。”【注释】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曹刿(guì),鲁国人。〔十年〕鲁庄公十年(前684年)。〔肉食者〕指那些有权位的人。〔间(jiàn)〕参与。〔鄙〕鄙陋。指眼光短浅。〔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打仗。“以”是介词,凭借。“何”是疑问代词。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往往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专〕专有,独占。〔牺牲玉帛(bó)〕祭祀的东西。牺牲,指祭神的牛羊和猪。玉,宝玉。帛,丝织品的总称。〔孚(fú)〕信任。〔请从〕请允许(我)跟您去。(11)〔公与之乘〕鲁庄公同他(曹刿)坐一辆车。(12)〔长勺〕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莱芜东北。(13)〔鼓之〕击鼓。击鼓是进军的信号。“之”,语助词,没有实义。(14)〔败绩〕大败。(15)〔驰之〕驱车马追击敌人。之,指齐军。(16)〔辙(zhé)〕车辙,车轮碾出的痕迹。此指齐国战车的轮迹。(17)〔轼(shì)〕车前的横木。(18)〔克〕胜。(19)〔作〕振作。这里是鼓足起来的意思。(20)〔盈〕充沛,旺盛。(21)〔伏〕埋伏,伏兵。(22)〔靡(mǐ)〕倒下。【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出兵来攻打鲁国。鲁国的国君鲁庄公决定马上迎战。曹刿求见鲁庄公。他的乡亲们说:“这是官老爷们的事,你插进去干什么?”曹刿说:“那些官老爷们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于是,他就去见庄公。曹刿便问:“您凭借什么条件去打仗?”庄公说:“吃的穿的我不独自享用,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点小恩小惠不能使广大人民都得到,老百姓们不会跟着您去打仗的。”庄公又说:“祭祀用的祭神品,该供给多少就给多少,一定老老实实,决不弄虚作假。”曹刿对答说:“这只是小信用,神灵仍会不信任,因而不会保佑您的。”庄公又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判得一点不错,但一定按实际情况处理。”曹刿说:“这是尽心为百姓办事的表现呀,现在您可以出兵迎战了。打仗时请允许我跟着您去。”庄公和曹刿坐在同一辆战车上,在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摆开了战场。庄公准备击鼓进军,曹刿说:“不行。”齐军一连击过三次进军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庄公要命令军队追击,曹刿说:“还不可以。”说罢,就下车察看齐军逃跑时留下的车轮痕迹;然后,又登上战车前的横木,望着远处溃退的齐军,说:“可以追击了。”于是出兵把齐军打跑了。战斗胜利了,庄公向曹刿询问战时那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打仗,就必须凭借勇气。擂第一次鼓时,士气振作;擂第二次鼓时,士气便低沉下来了;当第三次鼓擂响的时候,士气就消失了。这时,齐军的士气已消耗尽了,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因此一上去就打胜。大国,很难估计它的底细,我怕他们撤退时留下埋伏。当我看到齐军车辙混乱,战旗东倒西歪时,才下令军队追击。”
晴空一鹤排云上。推荐。爱诗词网。《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名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出处】唐·刘禹锡《秋词二首》【译注】秋日的晴空里,一只白鹤排云而上,这便把我胸中的诗情引上了蓝天。排:推开。碧霄:深蓝色的天空。【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晴空万里,禽鸟高飞的景色。[例]在这“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晚秋时节,我从号称东京汴梁的柳园口乘一叶小舟,渡过滚滚东流的黄河,又行十多里之遥,便到了陈桥镇。(湖涌《大堤漫步》)二、用以形容看到景物便产生出情感、灵感或开启了思路。[例]想象中与情感谐调贯通,确能像鹤一般排云而上,冲上碧霄。但愿我们每个人的审美欣赏,都像艺术家的灵感妙悟一般,“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李丕显《审美小札》)三、用以比喻一旦出现某种条件,便会产生某种结果。[例]“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平日孜孜不倦地看书学习,有了广博的知识,一旦飞来“一鹤”,便能引出喷泉一般的“诗情”,直上“碧霄”。(邵传烈《漫话杂文》)
云鬓乱。推荐。爱诗词网。捣练子令(云鬓乱)【原文】云鬓乱[1],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2]。斜托香腮春笋[3]嫩,为谁和泪倚阑干[4]。【题解】《升庵词品》:“李后主词,即《咏捣练》,乃唐词本体也。”一般用作妇人思念远征的丈夫的作品。《续选草堂诗余》在此词调下题作“闺情”,《花草粹编》在这首词下题作“春恨”,说明此词是表现闺妇的哀怨。从词意看,猜测是李后主代人之作,代替闺中少妇描写其内心的幽怨,是李煜前期的作品。【注释】[1]云鬓乱:头发蓬乱。[2]远岫攒(xiùcuán):喻指眉儿像远山一样攒聚。岫,山。攒,“攒眉”,皱眉,柳永《昼夜乐》:“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3]春笋:喻指女子的手。[4]阑干:阑干古时可作两个意思解:一同“栏杆”,古人常倚阑(或“凭栏”)来望景抒怀,“阑干倚尽”中的“阑干”就作这个解法,即长时间地靠着栏杆望景;二为“纵横交错”,常用于形容景象或心情,如“瀚海阑干百丈冰”。【译文】云鬓散乱,晚妆不整,微皱的双眉满含恨意。手斜托着带香的脸颊,靠在栏杆上也不知道为谁流泪。【赏析】这首词描写了宫中美人期盼后主临幸的急切忧苦的心情。前三句描写宫中美人云鬓散乱,晚妆不整,眉宇之间又含愁带恨,紧锁不开。从女子的外在形态,表现了美人的愁怨。后两句中,女子手托香腮,含泪凝望,通过“斜托”这一细微动作,把内心的愁怨表现了出来。在古典诗词中,“倚阑干”往往表示望远。而此时天色即将入暮,再望也望不见什么了。这表明了两层意思:一是白天没有见到心心念念的人;二是即便即将入暮,希望已很渺茫,对心中的人仍有所期盼。其情之切,得到了更进一步的表现。全篇字字无关相思,但字字写尽相思,用形态写心情,用远山喻愁情,明白如话,笔意清新,淡远幽长,将宫中美人思念的心情描写得细腻真切,令人感同身受。从艺术造诣上来说,是词中的上品。
知之为知之。推荐。爱诗词网。【原文】知之为知①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②也。【出处】《论语·为政》。【注释】①知:知道。②知:智慧。【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赏析与启迪】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有力不能及的地方;一个人的知识再丰富,也总有不懂的问题。所以,无论是做人还是求知,都应该具有谦虚、诚实的态度,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学到更多的知识。虚荣心是求知路上的拦路虎。生活中往往有这类人,总想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能力或学问,却又不愿勤奋学习,反而不懂装懂、自欺欺人。实事求是,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一个人只有勇于承认不足,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勤勉好学,努力去弥补自己知识上的贫乏。知识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做作,过分的谦虚和过分的骄傲都是不足取的。与此同时,要努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敢于把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亮出来与别人共同探讨。对的就要坚持,错的就要马上改正。这既是老老实实做学问的态度,也是对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基本要求。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推荐。爱诗词网。【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注释】湖:指杭州西湖。后雨:又作“复雨”。潋滟,水光闪动貌。方:正,恰。空濛:形容雨中雾气迷茫。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鉴赏导示】《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写西湖的名篇。虽只有四句,却极生动地写出了西湖的情韵风貌,被传唱千古。【鉴赏】这首诗,作者以浓烈的感情,赞美了杭州西湖的水色山光,写出了西湖的天然美态。首二句,作者紧扣西湖“初晴后雨”这一特定条件下的自然景观特征,绘形绘色描写水光山色的景象。上句写晴,下句写雨。写初晴时的湖面,用“水光潋滟”四个字来形容寒雨初晴的湖面、表现了阳光洒在开阔的西湖上、波光片片闪动时的明丽动态。写雨,用“山色空濛”四个字写仰观远山、群峰笼罩在雨雾里朦朦胧胧现出的绰约风姿,着重表现了她的秀美。同是写西湖,晴雨两种景象,一写水光、一写山色,从不同角度,写不同特色,一近一远,一高一低,显得错落变幻,多彩多姿。这样就为下面的精妙的比喻和议论提供了艺术形象的依据。三、四两句,诗人采用了比拟的手法,以著名的美女“西子”喻湖,比喻奇妙,说它“浓妆淡抹总相宜”,表现了西湖自然风姿及其万千变化,恰当地表现了诗人此时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西湖风光的极度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最后两句比喻议论,启发读者思索和想象,从而更好地去品味前两句的形象描绘,进入到诗人为我们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去的作用。诗歌语言功力极高,写景抒情用词传神精当。如诗中用“潋滟”、“好”来表现西湖的水光晴色,用“空濛”、“奇”来表现西湖的山容雨态,遣词用字可谓炉火纯青。全诗构思精巧,比喻奇妙独特,词采清丽的精美、意境优美,不愧为大家之作。【鉴赏要点】[1]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沫总相宜。[2]写景传神、生动。[3]比喻奇妙、独特。[4]词采清丽精美。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推荐。爱诗词网。《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是什么意思|译文|出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出自:《唐诗选》名言名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译文如下:(七言古诗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扬子江岸边,究竟是什么人头一次看到明月呢?而映影在扬子江上的明月,又是那一年才开始照耀人世的呢?这是面对天地的悠久,而感到人生寂寞无奈的诗句。
意为“罗摩的漫游”或“罗摩传”,古印度史诗。它同《摩诃婆罗多》并称为印度二大史诗;但它与《摩诃婆罗多》有所不同,情节比较集中,被称为“最初的诗”。传说中的作者为跋弥,或译瓦尔米基,其意为蚁垤。史诗是在民间口头创作的基础之上逐渐形成的,跋弥可能是最后加工整理者。成书年代仍无定论,估计最早的部分可能在公元前三、四世纪,最后写定在公元二世纪问,前后经过了五、六百年,全诗二万四千颂(每颂两行),基本情节为罗摩与妻子悉多的悲欢离合。罗摩为古代印度传说中的人物,后来被神化,是否真有其人,现在尚无法回答。全诗共七篇,第一篇《童年篇》,写罗摩从降生到长大成人,他本是大神毗湿奴的化身,武艺超群,平妖获胜,并在比武场上拉断神弓,与悉多结婚;悉多是从垄沟中拣来的公主。第二篇《阿逾陀篇》,写罗摩被迫流放。小后为让自己儿子继位,胁迫国王流放罗摩。罗摩从命,妻子和弟弟执意相随。第三篇《森林篇》,写罗摩三人在森林中的生活,悉多被罗刹劫走。第四篇《猴国篇》,写罗摩与猴王结盟,猴王派神猴哈努曼帮助罗摩寻找悉多。第五篇《美妙篇》,写神猴在楞伽国找到了悉多,并放火烧了楞伽城。第六篇《战斗篇》,写罗摩率领猴兵与魔王搏斗获胜,与悉多团聚。罗摩怀疑妻子不贞,悉多跳火自明。第七篇《后篇》,似为后加,内容庞杂。除写神猴历史外,主要写了罗摩与妻子的第二次离合。罗摩为王仍怀疑悉多,命弟弟将怀孕的妻子弃于山中。蚁垤仙人收养了她。悉多生二子,后蚁垤领悉多见罗摩罗摩仍不认。悉多呼于地母,大地裂开,悉多-跃而入,最后一家人在天堂相聚。史诗除此中心之外,还穿插一些其它故事。史诗的思想内容非常复杂,意见纷纭。印度教徒认为它是圣书,西方一些学者认为它影射了农业技术由北方传向南方的过程,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一部战胜艰难强暴的英雄颂歌。对于罗摩也有种种看法。有的认为他是原始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上层阶级进步势力的代表;有的认为他关心平民利益,在奴隶制社会中站在了平民一边;有的认为他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他的行为体现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中心人物罗摩是一个理想化了的英雄人物。对于父亲,他是一个忠顺的儿子,听从父命,忍辱负重;对于弟弟他是一个好兄长;对于人民,他是一个关心平民利益、受到拥护的统治者;对于妻子,他曾经是个好丈夫,只是当了国王之后才发生了变化,体现最高统治者的思想特征。在斗争中勇敢坚定,善于团结盟国,调动各种力量战胜敌人。通过这个形象表现了一夫一妻制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史诗中也有糟粕,主要是宣扬种姓制度、丑化妇女。史诗在艺术上成就很高,全诗只有一个中心故事,情节集中,成为后世叙事作品的典范。它具备印度叙事诗的四种要素(政治、爱情、战斗、四季),朴素无华,简明流畅。《罗摩衍那》在印度影响很大,印度教徒视为圣典,很多作家从中汲取创作的题材。
罗摩衍那。推荐。爱诗词网。意为“罗摩的漫游”或“罗摩传”,古印度史诗。它同《摩诃婆罗多》并称为印度二大史诗;但它与《摩诃婆罗多》有所不同,情节比较集中,被称为“最初的诗”。传说中的作者为跋弥,或译瓦尔米基,其意为蚁垤。史诗是在民间口头创作的基础之上逐渐形成的,跋弥可能是最后加工整理者。成书年代仍无定论,估计最早的部分可能在公元前三、四世纪,最后写定在公元二世纪问,前后经过了五、六百年,全诗二万四千颂(每颂两行),基本情节为罗摩与妻子悉多的悲欢离合。罗摩为古代印度传说中的人物,后来被神化,是否真有其人,现在尚无法回答。全诗共七篇,第一篇《童年篇》,写罗摩从降生到长大成人,他本是大神毗湿奴的化身,武艺超群,平妖获胜,并在比武场上拉断神弓,与悉多结婚;悉多是从垄沟中拣来的公主。第二篇《阿逾陀篇》,写罗摩被迫流放。小后为让自己儿子继位,胁迫国王流放罗摩。罗摩从命,妻子和弟弟执意相随。第三篇《森林篇》,写罗摩三人在森林中的生活,悉多被罗刹劫走。第四篇《猴国篇》,写罗摩与猴王结盟,猴王派神猴哈努曼帮助罗摩寻找悉多。第五篇《美妙篇》,写神猴在楞伽国找到了悉多,并放火烧了楞伽城。第六篇《战斗篇》,写罗摩率领猴兵与魔王搏斗获胜,与悉多团聚。罗摩怀疑妻子不贞,悉多跳火自明。第七篇《后篇》,似为后加,内容庞杂。除写神猴历史外,主要写了罗摩与妻子的第二次离合。罗摩为王仍怀疑悉多,命弟弟将怀孕的妻子弃于山中。蚁垤仙人收养了她。悉多生二子,后蚁垤领悉多见罗摩罗摩仍不认。悉多呼于地母,大地裂开,悉多-跃而入,最后一家人在天堂相聚。史诗除此中心之外,还穿插一些其它故事。史诗的思想内容非常复杂,意见纷纭。印度教徒认为它是圣书,西方一些学者认为它影射了农业技术由北方传向南方的过程,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一部战胜艰难强暴的英雄颂歌。对于罗摩也有种种看法。有的认为他是原始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上层阶级进步势力的代表;有的认为他关心平民利益,在奴隶制社会中站在了平民一边;有的认为他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他的行为体现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中心人物罗摩是一个理想化了的英雄人物。对于父亲,他是一个忠顺的儿子,听从父命,忍辱负重;对于弟弟他是一个好兄长;对于人民,他是一个关心平民利益、受到拥护的统治者;对于妻子,他曾经是个好丈夫,只是当了国王之后才发生了变化,体现最高统治者的思想特征。在斗争中勇敢坚定,善于团结盟国,调动各种力量战胜敌人。通过这个形象表现了一夫一妻制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史诗中也有糟粕,主要是宣扬种姓制度、丑化妇女。史诗在艺术上成就很高,全诗只有一个中心故事,情节集中,成为后世叙事作品的典范。它具备印度叙事诗的四种要素(政治、爱情、战斗、四季),朴素无华,简明流畅。《罗摩衍那》在印度影响很大,印度教徒视为圣典,很多作家从中汲取创作的题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翻译。推荐。爱诗词网。《《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全文|原文注解与大意翻译《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11)其身,行拂乱其所为(12),所以(13)动心忍性(14),曾益(15)其所不能。人恒(16)过(17),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18),而后作(19);征于色(20),发于声(21),而后喻(22)。入(23)则无法家拂士(24),出(25)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注释】选自《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从田亩中被发现起用。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位。发,起,被任用。畎,田地,田间。〔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傅说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为人筑墙,殷王武丁访寻他,选拔他为相,殷国大治。举,举用,选拔。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是从渔民、盐民中选拔出来的。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西伯(周文王)把他推荐给商纣王,得到重用,后来又辅佐周武王。鱼盐,鱼、盐贩子或渔民、盐民。〔管夷吾举于士〕管仲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录用的。管仲(字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子,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齐国因此称霸于诸侯。士,狱官。〔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是从海滨隐居当中被选拔出来的。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国相)。〔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是从市井之间被选拔出来的。百里奚,姓百里,名奚,春秋时虞国大夫。虞亡后,为晋所虏,后由晋逃至秦,又逃入楚,为楚人所捕获。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市,市井之间。〔任〕责任,担子。〔是人也〕这个人。也,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饿,饥饿,使动用法。(11)〔空乏〕资财缺乏。使动用法。(12)〔行拂(fú)乱其所为〕行事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行,行为,行事。拂,逆,违背。乱,颠倒错乱,使动用法。所为,所做的事。(13)〔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14)〔动心忍性〕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动,震动,震撼,使动用法。忍性,使性格坚韧。忍,坚韧,使动用法。性,性格,性情。(15)〔曾(zēng)益〕增加。曾,通“增”。(16)〔恒〕常常,经常。(17)〔过〕过失,错误。(18)〔衡于虑〕思虑受到堵塞。衡,通“横”,梗塞,堵塞。(19)〔作〕奋起,指有所作为。(20)〔征于色〕征验于颜色。指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征,征验,表现,表露出来的迹象。色,颜色,脸色,面容。(21)〔发于声〕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发,发出,流露。(22)〔而后喻〕(看到他的颜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23)〔入〕在里面,指国内。(24)〔法家拂(bì)士〕有法度的世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法家,明法度的大臣,指在朝廷中足以为表率的老臣。拂,通“弼”,辅佐。(25)〔出〕在外面,指国外。【译文】舜是从田亩中被发现起用的;傅说是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的;胶鬲是从贩卖鱼、盐的人当中被选拔出来的;管仲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录用的;孙叔敖是从海滨隐居当中被选拔出来的;百里奚是从市井之中被选拔出来的。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的责任交给这个人时,一定事先使他的精神感受一番苦恼,使他的筋骨经受一番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经受到贫困之苦,行事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原来所不具备的才能。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够改正;内心感到困苦,思虑受到堵塞,然后才能奋发起来,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面容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颜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足以为人表率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又没有相与抗衡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就懂得了: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得以生存发展;安逸享乐,能使人怠惰萎靡,直至死亡。
十九世纪后期在法国从诗歌领域兴起的一个文学流派。一般认为一八八六年莫雷阿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象征主义宣言”是这一流派形成的标志。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有魏尔伦和号称“三剑客”的马拉美、兰波、拉福格。象征主义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在一部分知识分子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对大资产阶级统治的不满,使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转向内心寻求精神上的平衡。从文学本身发展规律来说,象征主义又是对十九世纪中期以来的自然主义和印象主义进行反拨的产物,尤其是与反对巴尔拿斯派注重描写造型美的倾向有着直接的关系。象征主义者认为,真实不存在于事物的表面,而存在于深层;他们所追求的是所谓“深在的真实”、“最高的真实”和“彼岸的真实”。主张文学从对外部世界的描写转向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开掘。象征主义强调抒情,这使它和浪漫主义较为接近。二者的不同,一是象征主义诗歌更加内向,他们认为浪漫主义所表现的喜怒哀乐的感情失于肤浅,他们则要抒写人的内心中的不可捉摸的隐秘,表达潜藏在普通事物背后的“唯一的真理”。二是象征主义者不主张直抒胸臆,而强调暗示,强调表现事物于朦胧恍惚、若明若暗和使读者似懂非懂之中。总之,直接地描绘对象和明确地表达思想不是象征主义者的宗旨。用马拉美的话说,那样会把诗的乐趣丢掉四分之三;他认为,诗的妙谛在于引起读者的幻想,从猜想中一点一滴地引出事物。这样的艺术主张,使有些象征主义诗歌产生了晦涩费解以至神秘的后果。象征主义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强调诗的音乐性,这不仅表现于诗的声调美和音韵美,而且也表现在诗歌创作中运用音乐手法。法国象征主义作为一个流派在上一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内部分裂而宣告解体,但是,作为一种思潮和艺术风格,象征主义并未失去影响,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后象征派中得到了新的发展,新起的象征主义流派超越了法国一国的界线,而成为世界性的文艺现象。
象征主义。推荐。爱诗词网。十九世纪后期在法国从诗歌领域兴起的一个文学流派。一般认为一八八六年莫雷阿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象征主义宣言”是这一流派形成的标志。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有魏尔伦和号称“三剑客”的马拉美、兰波、拉福格。象征主义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在一部分知识分子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对大资产阶级统治的不满,使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转向内心寻求精神上的平衡。从文学本身发展规律来说,象征主义又是对十九世纪中期以来的自然主义和印象主义进行反拨的产物,尤其是与反对巴尔拿斯派注重描写造型美的倾向有着直接的关系。象征主义者认为,真实不存在于事物的表面,而存在于深层;他们所追求的是所谓“深在的真实”、“最高的真实”和“彼岸的真实”。主张文学从对外部世界的描写转向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开掘。象征主义强调抒情,这使它和浪漫主义较为接近。二者的不同,一是象征主义诗歌更加内向,他们认为浪漫主义所表现的喜怒哀乐的感情失于肤浅,他们则要抒写人的内心中的不可捉摸的隐秘,表达潜藏在普通事物背后的“唯一的真理”。二是象征主义者不主张直抒胸臆,而强调暗示,强调表现事物于朦胧恍惚、若明若暗和使读者似懂非懂之中。总之,直接地描绘对象和明确地表达思想不是象征主义者的宗旨。用马拉美的话说,那样会把诗的乐趣丢掉四分之三;他认为,诗的妙谛在于引起读者的幻想,从猜想中一点一滴地引出事物。这样的艺术主张,使有些象征主义诗歌产生了晦涩费解以至神秘的后果。象征主义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强调诗的音乐性,这不仅表现于诗的声调美和音韵美,而且也表现在诗歌创作中运用音乐手法。法国象征主义作为一个流派在上一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内部分裂而宣告解体,但是,作为一种思潮和艺术风格,象征主义并未失去影响,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后象征派中得到了新的发展,新起的象征主义流派超越了法国一国的界线,而成为世界性的文艺现象。
采莲曲 王昌龄。推荐。爱诗词网。《唐·王昌龄·采莲曲》全文|原文注解与大意翻译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注释】芙蓉:即莲花、荷花。向脸:照脸,人脸和花互相辉映,同样美丽。乱入:即杂入、混入。【大意】在满塘碧绿的莲叶中,采莲姑娘身穿绿色的罗裙,远远望去,简直分不出哪是莲叶,哪是裙子;姑娘们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莲花中间,让人分不出哪是红莲,哪是脸庞。她们在莲塘中,与绿叶红莲浑为一体。忽然,莲塘里传出欢乐的歌声,原来是她们采着莲藕过来了。
青青园中葵。推荐。爱诗词网。汉乐府民歌·青青园中葵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xī)。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huā)叶衰(cuī)。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注释】1.葵:一种蔬菜。2.晞:晒干。3.阳春: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4.布:散布、洒满。5.德泽:恩泽。6.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7.焜黄:枯黄。华,同“花”。8.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9.百川:多条江河。川,河流。10.徒:徒然,白白地。【串译】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常恐惧那肃杀的秋天到来,树叶黄落百草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时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悔恨一生。【赏读提示】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诵读时应由眼前青春美景联想到人生的易逝,鼓励青年人珍惜时光,催人奋起。全诗五小句,呈四四二的结构,前两小句应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机和葱茏无限;第三、四小句要表现出“常恐”的语态,加入了人生的感慨,语态要沉实些;第五小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诗核”,加重强调是必要的。【推荐名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鹿柴古诗。推荐。爱诗词网。【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注释】鹿柴:柴,即栅。此处指别墅、篱落。返景:“景”同“影”,这里指日影。【鉴赏导示】这是王维写的一组诗中的一首,虽是小诗,容量极大。通篇写景以人声来反衬空山的幽静,以动显静,以日影的有来衬托深林的无,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时空的苦苦探究。【鉴赏】这首《鹿柴》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重要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中幽静境界的追求和喜爱,这也是诗人隐居辋川的乐趣之一。全诗虽然只有二十个字,却描绘了一幅生动别致的山林晚景图:在空寂的山林中,偶然传来了几声人语,金黄的夕阳余晖射向浓密而略带阴暗的树林,一缕光束含情脉脉地照着一块青色的苔藓。对于组成这个画面的人、山、夕阳返照、深林、青苔等物象,诗人并没有工笔细描,而是把笔墨的重心用在了写意传神上。写山,不细绘形色,却分别用“不见人”、“人语响”,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渲染烘托了它的“空”与“寂”;山中的人,也略去其形貌,只写言谈音响。二者合起来,则是静中有动,以动衬静,从而强化了山林静谧的气氛。诗的一二句是以声反衬空寂,三四句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整首诗就像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体现了诗、画、乐的结合。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诗人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深林人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使这首诗具有优美的山水图的特质,真是“诗中有画”,体察景物细致如微。另外,诗人写夕阳返照,用“入”和“复”两个字,使它拟人化,饶有情趣。夕阳好像有情之物,眷恋优美静谧的山林,特意再次照射,以便有所体悟。就取材而言,诗人选取空山、人语两个场景,也别具匠心。两个场景,既有典型性,能体现山林晚景的特征,又有独特性,可以收到“以少胜多”,以微见大的艺术效果,耐人寻味。【鉴赏要点】[1]名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2]语言清新淡雅。[3]以衬托、拟人方法写景。[4]体察景物细致入微、诗中有画。
野旷天低树。推荐。爱诗词网。《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什么意思,原诗出处,注解《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季节时辰·黄昏》类的诗句。远处旷野的天空,由于在暮色中,天地间苍茫一片,所以好象比近处的树还低。天空高悬的明月,倒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好象距离人非常近。观察细腻、状摹逼真,是一幅辽阔、清幽的暮色图。孟浩然《宿建德江》《全唐诗》第1668页。
长相思纳兰性德。推荐。爱诗词网。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3月,纳兰性德以宫廷侍卫的身份随从皇帝东巡。出山海关后,他抑制不住行军生活的触动,同时亦排解不掉思乡之情的缠绕,于是展笺挥毫,写下《长相思》一词。显然,这是一阕记叙军旅生活和抒发故乡思念的词作。词的上片写的是白天的行进和夜晚的驻扎。起首两句:“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重在叙事,倒也平平。然而,接下句“夜深千帐灯”却异峰突起,落墨不凡。它摄取夜阑更深、千帐灯红这一军中景观加以描写,用无边夜色的笼罩和万串帐灯的闪耀构成一幅奇异而又壮观的图画,给人以新颖豪壮之感。晚清大诗学家王国维云:“‘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差近之。”词的下片所写是词人夜宿营中卧听风雪的吼叫而思乡之情甚切的情景。起始“风一更,雪一更”之句,明写时间于风雪中的推移,暗寓词人因心潮的起伏波动而辗转不眠。接下来“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则直接披露和渲染了作者于无眠中仰卧不安的心境——风雪的喧嚣声早已把思乡之心搅得粉碎,以致彻夜无法入梦;而夜深人静独自不眠的孤寂又使感觉变得异常敏锐,从而听得出风雪之声在郊野与故园的不同。这里,词人那乡心的凄苦,征戍的烦恼,因语言建构的准确、生动和富有张力,而显得情真意切、撩人意绪。被况周颐推为“国初第一词人”的纳兰性德,于创作上素以小令见长。其小令的突出特点是语言清丽,神思俊逸,不作矫情,不尚雕饰,正所谓“一洗雕虫篆刻之饥”、“纯任性灵,纤尘不染”(《蕙风词话》卷五)。坐实到内容上则每见妻室家园,魂牵梦惹,离情别绪,朝萦暮绕。《长相思》这支小令很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因而可视为词人的代表作之一。赏读这阕词作,我们庶几可见纳兰词风之一斑。
北魏创立而延续至隋唐时期的一种土地制度。西晋灭亡,南北政治分裂,农业经济体制也走上不同道路:江南田园庄墅发达,大土地私有制直线发展;北方则使用带强制性的行政手段,加强国家对土地所有权的干预。北魏中期,豪强土地兼并和民间地产争讼越来越激烈,富强者田连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农业劳动者流散四方或依附豪门的现象日趋严重,游民多,影响生产;荫户多,影响税收,都于王权统治不利。而且,贵族大量瞒地匿口,国家财政困窘,往往在正税之外另征附加税,附加税外又有种种临时的杂调、横调,人民不堪盘剥,反抗强烈。北魏政府为争取民户,发展生产,扩大税源,稳定社会秩序,遂在孝文帝太和九年(485)颁布均田令。当时推行均田制的历史条件,一是中原地区经过永嘉之乱及十六国混战,民众丧亡流离,存在着大量荒闲无主之田。二是建立北魏的拓跋氏是在周围汉族封建制的巨大影响下,由原始公社走向解体、家长奴隶制开始生长的氏族社会迅速跃入封建社会的,较之南朝寒门皇帝与高门士族联合专政的多头政治,其王权势力相当集中、相当强化。三是鲜卑族以及被他们所征服的部落,以进入中原之时开始,即逐渐从游牧经济转为农业经济,魏太祖拓跋珪时已经实行“分土定居”、“计口授田”的办法。北魏的均田制,就是凭借着无主荒田、官府籍没田大量存在的客观条件,运用中央王权的强大的组织力量,把原先在京师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一带实施的计口授田传统政策加以改进,推广到整个中原地区。均田制的内容,前后有不少变化。北魏均田令规定,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开始向政府领种土地,奴婢和一般平民同样受田,耕牛受田则以四牛为限。田有露田、桑田两种。露田本是无主荒地,不许买卖,不许种果木,只能种粮食。男子一人领种四十亩,女子二十亩,奴婢同此,耕牛一头,受田二十亩。这些土地在领种者老、死之后必须交还政府。桑田是已经种上或允许种上桑、榆、枣诸果木的土地,领种之后,可以世代传继,也可以买卖,不必退还政府。男子一人领种二十亩,女子无,奴婢同此。因土地要休耕,二至三年轮种一次,故又有信田之规定,领种露田四十亩,实给八十亩或一百二十亩,加倍或三倍授予土地。但所有桑田都算到倍田的份额中。若父祖桑田超出倍田之数,仍有桑田,不在还授之列;若桑田不足倍田之数,则由政府用露田补足。此外,还规定地方官吏各依品级授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在职享用,离官移交,不得买卖。北齐于河清三年(564)重颁均田令,大体沿袭北魏之制,只是在奴婢依良人受田的条文中,加了一项受田奴婢按官品高低限干60至300人之间的规定,意在对王公贵戚和地主豪强有所抑制,但北齐均田制实行情况较差。北周均田制也与北魏大略相同,只是取消了倍田,规定一夫一妇受田一百四十亩,成丁而独身者受田一百亩,还依家庭人口数另给宅地。北周政治较清明,此制基本得以实施。隋代对均田法的修订,主要是保留男子十八岁开始受田的老例而把起课年龄改为二十一岁,并废除妇人、奴婢、部曲和耕牛受田的旧令。唐承隋制而又有自己新的特点:从亲王百官到一般平民的占田数额、还授办法、地权转移等,都作了详细规定,令文完备周密;改称露田和桑田(麻田)为口分田和永业田,法律用语更确当;土地买卖尽度放宽,口分田也可以买卖;授田对象中增加了杂户、官户、工商业者和僧道;永业田、勋田的授予,普及到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吏。各代均田制,都辅行相应的赋税制,尤以隋唐的租庸调法最为著称。一般说来,实行均田制,可以减少土地荒废,促进农业生产;抑制土地兼并,缓和田产纠纷;检括隐漏户口;增加国家税收;也有利于加速北朝的民族融合,巩固隋唐的府兵制度。均田制的作用,与其实行情况关系颇大。北魏中期、北周一代及唐前期贯彻较好,国力都很强盛,其他时期成效较差。均田制虽是适于恢复和发展北方残破生产力的需要才应运而生,但生产力的进步所必然刺激起来的土地私有制及商品关系的恢复和发展,却注定要反过来排斥和否定均田制的经济模式。至唐中叶,一方面贵者占田、富者买田之风愈来愈严重,另一方面均田制下的编户之民由于不堪赋敛之苦,纷纷逃亡,大都投靠豪强地主,成为他们的私属。均田制逐渐成为生产力继续发展的障碍而日趋瓦解,大地主的庄园、庄田、庄墅普遍涌现,封建大土地私有制弥漫全国,南北两种农业经济体制的局面遂告结束。均田制的资料,主要见于《魏书》卷110《食货志》、《隋书》卷24《食货志》、和《通典》卷一——二《田制》、《文献通考》卷一——七《田赋考》,参阅韩国磐《北朝隋唐均田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关于均田制的性质,争议较多,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认为,它是作为封建世家大族土地所有制的补充形态出现的,是封建社会前期地主经济已经占统治地位下再度建立起来的农村公社残存形态;贺昌群《汉唐间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认为,它是公田制,但这种公田制不是氏族制的土地制度,而是封建的土地国有制;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三)》(人民出版社)认为,它不是改变土地制度,而只是在完全肯定私有土地制度的前提下,把大片无主荒田利用起来,把所有权有争议的田产都断给新主人。
均田制。推荐。爱诗词网。北魏创立而延续至隋唐时期的一种土地制度。西晋灭亡,南北政治分裂,农业经济体制也走上不同道路:江南田园庄墅发达,大土地私有制直线发展;北方则使用带强制性的行政手段,加强国家对土地所有权的干预。北魏中期,豪强土地兼并和民间地产争讼越来越激烈,富强者田连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农业劳动者流散四方或依附豪门的现象日趋严重,游民多,影响生产;荫户多,影响税收,都于王权统治不利。而且,贵族大量瞒地匿口,国家财政困窘,往往在正税之外另征附加税,附加税外又有种种临时的杂调、横调,人民不堪盘剥,反抗强烈。北魏政府为争取民户,发展生产,扩大税源,稳定社会秩序,遂在孝文帝太和九年(485)颁布均田令。当时推行均田制的历史条件,一是中原地区经过永嘉之乱及十六国混战,民众丧亡流离,存在着大量荒闲无主之田。二是建立北魏的拓跋氏是在周围汉族封建制的巨大影响下,由原始公社走向解体、家长奴隶制开始生长的氏族社会迅速跃入封建社会的,较之南朝寒门皇帝与高门士族联合专政的多头政治,其王权势力相当集中、相当强化。三是鲜卑族以及被他们所征服的部落,以进入中原之时开始,即逐渐从游牧经济转为农业经济,魏太祖拓跋珪时已经实行“分土定居”、“计口授田”的办法。北魏的均田制,就是凭借着无主荒田、官府籍没田大量存在的客观条件,运用中央王权的强大的组织力量,把原先在京师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一带实施的计口授田传统政策加以改进,推广到整个中原地区。均田制的内容,前后有不少变化。北魏均田令规定,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开始向政府领种土地,奴婢和一般平民同样受田,耕牛受田则以四牛为限。田有露田、桑田两种。露田本是无主荒地,不许买卖,不许种果木,只能种粮食。男子一人领种四十亩,女子二十亩,奴婢同此,耕牛一头,受田二十亩。这些土地在领种者老、死之后必须交还政府。桑田是已经种上或允许种上桑、榆、枣诸果木的土地,领种之后,可以世代传继,也可以买卖,不必退还政府。男子一人领种二十亩,女子无,奴婢同此。因土地要休耕,二至三年轮种一次,故又有信田之规定,领种露田四十亩,实给八十亩或一百二十亩,加倍或三倍授予土地。但所有桑田都算到倍田的份额中。若父祖桑田超出倍田之数,仍有桑田,不在还授之列;若桑田不足倍田之数,则由政府用露田补足。此外,还规定地方官吏各依品级授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在职享用,离官移交,不得买卖。北齐于河清三年(564)重颁均田令,大体沿袭北魏之制,只是在奴婢依良人受田的条文中,加了一项受田奴婢按官品高低限干60至300人之间的规定,意在对王公贵戚和地主豪强有所抑制,但北齐均田制实行情况较差。北周均田制也与北魏大略相同,只是取消了倍田,规定一夫一妇受田一百四十亩,成丁而独身者受田一百亩,还依家庭人口数另给宅地。北周政治较清明,此制基本得以实施。隋代对均田法的修订,主要是保留男子十八岁开始受田的老例而把起课年龄改为二十一岁,并废除妇人、奴婢、部曲和耕牛受田的旧令。唐承隋制而又有自己新的特点:从亲王百官到一般平民的占田数额、还授办法、地权转移等,都作了详细规定,令文完备周密;改称露田和桑田(麻田)为口分田和永业田,法律用语更确当;土地买卖尽度放宽,口分田也可以买卖;授田对象中增加了杂户、官户、工商业者和僧道;永业田、勋田的授予,普及到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吏。各代均田制,都辅行相应的赋税制,尤以隋唐的租庸调法最为著称。一般说来,实行均田制,可以减少土地荒废,促进农业生产;抑制土地兼并,缓和田产纠纷;检括隐漏户口;增加国家税收;也有利于加速北朝的民族融合,巩固隋唐的府兵制度。均田制的作用,与其实行情况关系颇大。北魏中期、北周一代及唐前期贯彻较好,国力都很强盛,其他时期成效较差。均田制虽是适于恢复和发展北方残破生产力的需要才应运而生,但生产力的进步所必然刺激起来的土地私有制及商品关系的恢复和发展,却注定要反过来排斥和否定均田制的经济模式。至唐中叶,一方面贵者占田、富者买田之风愈来愈严重,另一方面均田制下的编户之民由于不堪赋敛之苦,纷纷逃亡,大都投靠豪强地主,成为他们的私属。均田制逐渐成为生产力继续发展的障碍而日趋瓦解,大地主的庄园、庄田、庄墅普遍涌现,封建大土地私有制弥漫全国,南北两种农业经济体制的局面遂告结束。均田制的资料,主要见于《魏书》卷110《食货志》、《隋书》卷24《食货志》、和《通典》卷一——二《田制》、《文献通考》卷一——七《田赋考》,参阅韩国磐《北朝隋唐均田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关于均田制的性质,争议较多,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认为,它是作为封建世家大族土地所有制的补充形态出现的,是封建社会前期地主经济已经占统治地位下再度建立起来的农村公社残存形态;贺昌群《汉唐间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认为,它是公田制,但这种公田制不是氏族制的土地制度,而是封建的土地国有制;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三)》(人民出版社)认为,它不是改变土地制度,而只是在完全肯定私有土地制度的前提下,把大片无主荒田利用起来,把所有权有争议的田产都断给新主人。
满江红原文。推荐。爱诗词网。岳飞《满江红》原文|注释|赏析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①,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②。壮志饥餐胡虏肉③,笑谈渴饮匈奴血④。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⑤。·注释①靖康耻:指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人攻陷汴京,把徽宗、钦宗一齐掠去之事。②贺兰山: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这里指敌人屯驻的地方。缺:山谷,沟壑。③胡虏:是对女真族侵略者表示痛恨的称呼。④匈奴: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这里是指金人。⑤天阙:京城的宫殿,此指皇帝。·导读入境岳飞出身农家,少年从军。后指挥军队屡立战功。岳飞打败金兀术后,乘胜追击,直至朱仙镇。距离北宋的京城汴京只有四十五里路了。金兵元气大伤,岳飞大有收复中原,直捣黄龙府之势。在这关键时刻,当时的宰相秦桧与金国勾结,一日连下十二道金牌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悲愤万分,说“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秦桧又捏造谣言,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害死。我们了解了岳飞的所遭所遇后,再看看这位民族英雄是如何表达其报国之心的吧:我站在楼台高处,凭栏远望,思绪万千。刚才的一阵潇潇细雨已经停了,可我的思绪却无论如何也无法收回。望着眼前将士们浴血奋战收复的国土,望着战火中颠沛流离的百姓,想到被囚禁的徽、钦二帝,就不由得怒火中烧。然而,面对朝廷金牌回召班师的命令,我又有什么办法呢?空有一腔报国之志,空有满腹豪情。望着远处灰蒙蒙的天空,我只有对天长啸,把满腹的郁闷和悲愤向天诉说。回想自己三十多年成就的功名,似尘土微不足道,前面路途遥远,尚需披星戴月,转战千里。我不能灰心,面对挫折,我报国之心丝毫不会动摇,不会轻易放弃这大好时光,以致给自己留下终身的遗憾。我会时刻牢记着:靖康年间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至今还没有昭雪的耻辱。作为臣子,什么时候才能把这家仇国恨消除了呢?只要时机成熟,我就要挥师北上,讨伐金国,率三军驾战车,直捣敌营,把敌人踏个粉碎。对那些侵占我土地、灭我国家、掳走二帝的穷凶极恶的敌人,我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以解我心中的仇恨。等到把敌人彻底消灭的时候,再重新开始,把祖国大好山河从头治理好,然后班师回朝向皇帝报捷。·赏析这首词洋溢着爱国主义的豪情壮志,表现了民族英雄对金人侵略者的切齿痛恨,抒发了收复国土、洗雪国耻的强烈愿望。上阙写国耻未雪的憾恨,以自己凭栏远望时的思想活动为中心,采取直抒胸臆的手法来表现全词的内容。下阙写收复失地的决心,由现实的国耻引向收复河山的具体打算和行动,最后表达自己尽忠报国的决心。这首词把抒情、叙事、议论融为一体,激越的音调与昂扬慷慨的感情完美地结合。气势磅礴,风格悲壮,具有十分强烈的感染力量。清人陈廷焯评述本词:“何等气概,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思考题1.岳飞这首词一向以“忠愤”著称,试就这一点做简要分析。2.岳飞还有一首《小重山》请加以比较。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四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从前有一个女人,她特别希望有一个丁点儿小的孩子。可是她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能得到,所以她就去请教一位巫婆。
她对巫婆说:“我特别想要有一个很小的孩子,你可以告诉我从哪里可以得到吗?”
拇指姑娘。推荐。爱诗词网。从前有一个女人,她特别希望有一个丁点儿小的孩子。可是她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能得到,所以她就去请教一位巫婆。她对巫婆说:“我特别想要有一个很小的孩子,你可以告诉我从哪里可以得到吗?”“嗨!这很容易!”巫婆说,“你把这颗大麦粒拿走吧。它绝不是乡下的田里长的那种大麦粒,也不是喂鸡的那种大麦粒。你把它埋进一个花盆里,不久你就能看到你想看的东西了。”“谢谢您。”女人说。她给了巫婆三个银币。然后她就回到家来,种下那颗大麦粒。不久之后,一朵漂亮的大红花就长出来了。它看上去很像一朵郁金香,不过它的花瓣紧紧地包在一起,好像仍然是一个花苞一样。“这是一朵很漂亮的花。”女人说,然后在那美丽的、黄中带红的花瓣上亲了一下。可是,当她正在亲的时候,花儿突然噼啪一声,开放了。人们这时能看出,那是一朵真正的郁金香。可是在这朵花的正中间,在那根绿色的雌蕊上,坐着一位娇小的姑娘,她看上去又白嫩、又可爱。她都没有大拇指的一半长,所以人们就把她叫作拇指姑娘。拇指姑娘的摇篮是一个光得发亮的美丽胡桃壳,她的褥子是蓝色紫罗兰的花瓣,她的被子是玫瑰的花瓣——那就是她晚上睡觉的地方。可是白天她在桌子上玩耍——在那桌子上,女人放了一个盘子,上面又摆了一圈花儿。花的枝干浸在水里,水上漂着一片特别大的郁金香花瓣。拇指姑娘能坐在这花瓣上,用两根白马尾当桨,从盘子这一边划到另一边。这样儿真是漂亮啊!她还会唱歌,并且唱得那么温柔和甜蜜,从来没有人听见过。一天晚上,当她正在她美丽的床上睡觉的时候,一个丑陋的癞蛤蟆从窗子外面钻进来了,因为窗子的一块玻璃已经破了。这癞蛤蟆又丑又大,并且是黏糊糊的。癞蛤蟆直接跳到桌子上。拇指姑娘正睡在桌子上鲜红的玫瑰花瓣下面。“这姑娘倒能够做我儿子的漂亮妻子呢。”癞蛤蟆说,然后她一把抓住拇指姑娘睡觉的那个胡桃壳,背上拇指姑娘钻出了窗子,一直跳到花园里面。花园里有一条特别宽的小溪在流着。不过它的两岸又低又潮湿。癞蛤蟆和她的儿子就住在那儿。天啊!小癞蛤蟆跟他的妈妈果然是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也长得奇丑无比。“呱!呱!呱!”当小癞蛤蟆看到胡桃壳里的那位漂亮小姑娘时,只能讲出那样的话来。“说话不要那么大声,否则你就把她吵醒了,”老癞蛤蟆说,“她还能从我们这儿逃走,因为她轻得跟一片天鹅的羽毛一样!我们要把她放到溪水里睡莲的一片大叶子上面。因为她是那么娇小和轻巧,那片叶子对她说来能算是一个岛了。她在那上面是没办法逃走的。在这期间我们就能把泥巴底下的那间好房子修整好——你们俩以后就能在那儿住下来过日子了。”小溪里长着很多叶子宽大的绿色睡莲,它们就像是浮在水面上一样。最远处的那片叶子同时也是最大的一片,老癞蛤蟆朝它游过去,把胡桃壳和睡在里面的拇指姑娘放在上面。这个可怜的、丁点小的姑娘很早就醒来了。当她发现自己现在在什么地方的时候,就忍不住伤心地哭起来,因为那片宽大的绿叶子的周围全部是水,她丝毫没有办法回到陆地上去。老癞蛤蟆坐到泥里,用灯芯草跟黄水莲把房间装饰了一番——有新媳妇住进里面,当然必须收拾得漂亮一点。然后她就跟她的丑儿子朝那片托着拇指姑娘的叶子游去。他们要在她没有醒来之前,先将她的那张漂亮的床搬走,放在洞房里面。那个老癞蛤蟆在水里朝她深深地鞠了一躬,同时说:“这是我的儿子,他就是你将来的丈夫。你们俩在泥巴里将会生活得非常幸福的。”“呱!呱!呱!”这位少爷能够讲出的话,就仅仅这一点。他们搬着那张漂亮的小床,在水里游开了。拇指姑娘单独坐在绿叶上,忍不住大哭起来,因为她讨厌跟一个不喜欢的癞蛤蟆住在一起,也讨厌有那一个丑少爷做自己的丈夫。在水里游着的一群小鱼曾经见到过癞蛤蟆,同时也听到了她所说的话。所以它们都伸出头来,想看看这个娇小的姑娘。它们一看到她,就觉得她特别美丽,因而它们特别不满意,觉得这么漂亮的一个小姑娘,却要下嫁给一个丑癞蛤蟆,那可不行!这样的事情绝不可以让它发生!它们在水里全部集合到托着那片绿叶的梗子的周围——小姑娘就待在那上面。它们把叶梗子咬断了,让这片叶子顺水漂走了,带着拇指姑娘漂走了,漂得特别远,漂到癞蛤蟆根本没有办法到达的地方去。拇指姑娘漂到了很远的地方。住在那些灌木林里的小鸟儿看到她,都唱道:“多么漂亮的一位小姑娘啊!”叶子托着她漂流,越漂越远,后来拇指姑娘就漂流到外国去了。一只特可爱的白蝴蝶不停地围绕着她飞,最后干脆落到叶子上来,因为它是特别喜欢拇指姑娘;而她呢,她也特别高兴,因为癞蛤蟆这时再也找不着她了。同时她这时所漂到的这个地方是那么美丽——太阳照在水上,就像最亮的金子。她解下腰带,一端系在蝴蝶身上,另一端紧紧地系在叶子上。叶子托着拇指姑娘一起非常快地在水上漂走了,因为她就站在叶子上面。突然有一只特大的金龟子飞来了。他看到了她,马上用他的爪子抓住她纤细的腰,抓着她一起飞到树上去了。可是那片绿叶继续顺着溪流漂去,那只蝴蝶也随着一起漂,因为蝴蝶是系在叶子上的,没法飞开。天啊!当金龟子抓着她飞到树林里去的时候,可怜的拇指姑娘感到非常害怕!可是她更为那只漂亮的白蝴蝶难过。她已经把蝴蝶紧紧地系在那片叶子上了,假如他没有办法摆脱的话,就肯定会饿死的。可是金龟子丝毫也不理会这情况,他和她一起儿坐在树上最大的绿叶子上,把花里的蜜糖取出来给她吃,然后夸她是多么漂亮,即使她一点也不像金龟子。不一会儿,住在树林里的那些金龟子全部来拜访了。他们端详着拇指姑娘。金龟子小姐们晃了晃触须,说:“嗨,她只有两条腿!这是多难看啊。”“她连触须也没有!”她们说。“她的腰忒细了——呸!她完全像一个人——她多丑啊!”全部的女金龟子们同声说。可是拇指姑娘确实特别美丽,以至于劫持她的那只金龟子都不免要这么想。可是当大家全说她很难看的时候,他最后也只好相信这话了,他也不想要她了!她现在能随便到哪里去。他们带着她从树上一起飞下来,把她丢在一朵雏菊上面。她在那上面哭得非常伤心,因为她长得特别丑,连金龟子都不要她了。不过她仍然是人们所想象不到的一个最漂亮的人儿,那么娇嫩,那么明媚,像一片最清纯的玫瑰花瓣。整个夏天,可怜的拇指姑娘独自住在这个巨大的森林里。她用草叶给自己编了一张小床,把它挂在一片大牛蒡叶下面,使雨不致淋到她身上。她从花里找出蜜来当作食物,她的饮料是每天清晨凝结在叶子上的露珠。夏天和秋天就这样过去了。这时,冬天——那又冷又长的冬天——到了。那些给她唱着甜蜜的歌的鸟儿这时全飞走了。树跟花都凋零了。那片大的牛蒡叶——她一向是在它下面住着的——也卷了起来,只留下一根枯黄的梗子。她感到特别寒冷,由于她的衣服都破了,并且她的身体又是那么瘦削和纤细——好可怜的拇指姑娘啊!她肯定会冻死的。雪也开始下了,每片雪花落到她身上,就好像一个人用满铲子的雪块打到我们身上似的,因为我们高大,而她仅有一寸来长。她只能把自己裹在一片干枯的叶子里,不过这并不温暖——她冻得发抖。在她现在来到的这个树林的旁边,有一块特别大的麦田;可是田里的麦子早就收割了。冻结的地上只剩下一些光赤的麦茬儿。对她来说,从它们中间走过去,实在就像穿过一片广大的森林。啊!她冻得发抖,抖得特别厉害啊!后来她来到了一只田鼠的家门口。那就是一棵麦茬下面的一个小洞。田鼠住在里面,既温暖,又舒服。田鼠藏有满满一房间的麦粒,还有一个漂亮的厨房和一个饭厅。可怜的拇指姑娘站在门外,像一个讨饭的穷苦女孩子似的。她请求施舍一颗大麦粒给她,因为她已经两天没吃过一点儿东西了。“你这个可怜的小家伙儿,”田鼠说——这是一个善良的老田鼠,“到我温暖的房子里来,跟我一起吃点东西吧。”因为老田鼠这时特别喜欢拇指姑娘,所以就说:“你能跟我住在一起度过这个冬天,可是你得把我的房间收拾干净整齐,还要讲些故事给我听,因为我喜欢听故事。”这个善良的老田鼠所要求的事情,拇指姑娘全一一答应了。她在那儿住得特别快乐。“不久我们就会有一位客人来,”田鼠说,“我的这位邻居每个星期来探望我一次。他住的比我这舒服得多,他有宽敞的房间,他穿着特别美丽的黑天鹅绒袍子。只要你能够让他做你的丈夫,那么你一辈子就可以享用不尽了。可是他的眼睛看不见东西。你要讲一些你所知道的、最好听的故事给他听。”拇指姑娘对于这事没有一点兴趣。她不想跟这位邻居结婚,因为他是一只鼹鼠。他穿着黑天鹅绒长袍来拜访了。田鼠说他是如何有钱跟有学问,他的家也比田鼠的大二十倍;他有非常高深的知识,可是他不喜欢太阳和漂亮的花儿;并且他还爱说这些东西的坏话,因为他本人从来没有见过它们。拇指姑娘得给他唱一首歌儿。她唱了《金龟子呀,飞走吧》,又唱了《牧师走上草原》。由于她的声音是那么好听,鼹鼠就禁不住爱上她了。可是他没有表示出来,因为他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最近他在自己房子里挖了一条很长的地道,通到拇指姑娘和田鼠的这座房子里。他请田鼠和拇指姑娘到这条地道里来散步,并且只要她们愿意,什么时候都可以来。可是他忠告她们不必害怕一只躺在地道里的死鸟。那是一只完整的鸟儿,有翅膀,也有嘴。毫无疑问,他是不久之前、在冬天开始的时候死去的。鸟儿这时被埋葬的这块地方,恰好被鼹鼠打穿了成了地道。鼹鼠嘴里叼着一根引火柴——在黑暗中能发出闪光。他走在前面,给她们把这条又长又黑的地道照亮。当她们走到那只死鸟躺着的地方时,鼹鼠就用他的大鼻子拱着天花板,向上面顶着土,顶出一个大洞来。阳光通过那洞口射进来。在地上的正中间躺着一只死了的燕子,燕子的漂亮的翅膀紧紧地贴着身体,小腿和头缩进羽毛里面:那只可怜的鸟儿肯定是冻死了。这让拇指姑娘感到特别难过,因为她特别喜爱一切鸟儿。是的,鸟儿一个夏天对她唱着好听的歌,对她喃喃地讲着话。可是鼹鼠用他的短腿一推,说:“他现在再也不能唱了!生来就是只小鸟——那该是一件非常可怜的事儿!谢天谢地,我的孩子们将不会是这样。像那样的一只鸟儿,什么事也不会做,只能叽叽喳喳地叫,到了冬天就肯定饿死了!”“不错,你是一个聪明人,说得对。”田鼠说,“冬天一到,那些‘叽叽喳喳’的歌声对一只雀子有什么用呢?他只剩挨饿和受冻的一条路。可是我觉得这就是大家所谓的了不起的事情吧!”拇指姑娘一句话也不说。可是当鼹鼠和田鼠背对着这燕子的时候,她就弯下腰去,把盖在燕子头上的那一簇羽毛轻轻地向旁边拂了几下,然后在他闭着的双眼上温柔地吻了一下。“在夏天对我唱出那么动听的歌的人可能就是他了,”她想,“他给了我很多快乐——他,这只亲爱的、漂亮的鸟儿!”鼹鼠这时把那个透进阳光的洞口又封住了,随后他就陪着这两位小姐回家。不过这天晚上拇指姑娘一点儿也睡不着。她爬起来,用草编成了一条宽大的、漂亮的毯子。她把毯子拿到那只死了的燕子的身边,将他的全身盖好。她同时又把她在田鼠的房间里找到的一些棉花裹在燕子的身上,好让他在这寒冷的地上可以睡得温暖。“再见吧,你这漂亮的小鸟儿!”她说,“再见吧!在夏天,当全部的树儿都变绿了的时候,当太阳温暖地照着我们的时候,你唱出动听的歌声——我要为那感谢你!”然后她把头贴在这鸟儿的胸膛上。她立刻惊恐起来,因为燕子身体里面似乎有个什么东西在跳动,那就是鸟儿的一颗心。那鸟儿并没有死,他只是躺在那儿冻得失去了知觉罢了。这时他得到了温暖,所以又活了过来。秋天,全部的燕子都向温暖的国度飞去。可是,如果有一只掉了队,他就会遇到寒冷,然后他就会冻得落下来,跟死了一样;他只能躺在他落下的那块地上,让冰冷的雪花把他全身覆盖。拇指姑娘真的抖得厉害,因为她是那么害怕;这鸟儿,和只有寸把高的她比起来,还是太庞大了。不过她鼓起勇气来,把棉花紧紧地裹在那只可怜的鸟儿的身上,然后她把自己床上当作被盖的那张薄荷叶拿来,盖在这鸟儿的头上。第二天夜里,她又悄悄地去看他。他现在已经活了,可是还是有点昏迷。他只把眼睛微微地睁开一会儿,看了拇指姑娘一下。拇指姑娘手里拿着一根引火柴站着,因为她没有其他的灯盏。“我谢谢你——你,可爱的小宝贝!”那只身体很差的燕子对她说,“我现在真是舒服跟温暖!不久就能恢复体力,又能飞了,在暖和的阳光中飞了。”“啊,”她说,“外面多么冷啊。雪花在飘舞,大地都在结冰。请你还是睡在你温暖的床上吧,我能来照料你呀。”她用花瓣盛着水拿给燕子。燕子喝了水之后,就告诉她,他的一个翅膀曾经在一个多刺的灌木林上擦伤了,所以不能像别的燕子飞得那样快;那时他们正在远行,飞向那遥远的、温暖的国度里去。后来他落到地上来了,但是其余的事情他现在都记不起来了。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如何到了这块地方的。燕子在那儿住了一整个冬天。拇指姑娘对他很好,特别喜欢他,鼹鼠和田鼠丝毫也不知道这事,因为他们讨厌这只可怜的、孤独的燕子。当春天刚到来,太阳把大地照得很暖和的时候,燕子就向拇指姑娘道别了。她把鼹鼠在顶上挖的那个洞打开,太阳特别明亮地照着他们,然后燕子就问拇指姑娘是否愿意跟他一起离开:她能骑在他的背上,这样他们就能远远地飞走,飞到绿色的树林里去。可是拇指姑娘知道,假如她这样离开的话,田鼠就会感到难过的。“不行,我不可以离开!”拇指姑娘说。“那么再见吧,再见吧,你这善良的、可爱的姑娘!”燕子说。然后他就向太阳飞去。拇指姑娘在后面看着他,她的两眼里闪着泪珠,因为她是多么喜欢这只可怜的燕子。“滴丽!滴丽!”燕子唱着歌,朝一个绿色的森林飞去。拇指姑娘感到特别难过。田鼠不让她走到温暖的太阳光中去。在田鼠屋顶上的田野里,麦子都长得很高了。对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子来说,那麦子简直是一片浓密的森林,因为她毕竟不过只有一寸来高呀。“在这个夏天,你要把你的新嫁衣做好!”田鼠对她说,因为她的那个可恶的邻居——那个穿着黑天鹅绒长袍的鼹鼠——已经向她求婚了。“你要准备好毛衣和棉衣。当你做了鼹鼠太太之后,你得有坐着穿的衣服跟睡着穿的衣服呀。”拇指姑娘这时得摇起纺车来,鼹鼠聘请了四位蜘蛛连日为她纺纱和织布。每天晚上鼹鼠来看望她一次。鼹鼠总是在嘟囔,等到夏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太阳就不会那么热了,现在太阳把地面烤得像石头一样坚硬。不错,等夏天过去之后,他就要和拇指姑娘结婚了。可是她丝毫也不感到高兴,因为她的确不爱这位讨厌的鼹鼠。每天清晨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每天黄昏当太阳下落的时候,她就悄悄地走到门口儿去。当风儿把麦穗吹开,让她能够看到蔚蓝色的天空的时候,她就想象外面是特别光明和美丽的,然后她就热烈地希望再看到她的亲爱的燕子。不过这燕子不再回来了,肯定的,他已经飞向很远很远的、漂亮的、青翠的树林里去了。这时已是秋天了,拇指姑娘的所有嫁衣也准备好了。“四个星期之后,你的婚礼就要举行了。”田鼠对她说。不过拇指姑娘哭了起来,说她不想和这讨厌的鼹鼠结婚。“胡扯!”田鼠说,“你不要倔强,否则,我就会用我的白牙齿来咬你!他是一个很可爱的人,你要和他结婚!就连王后也没有他那样好的黑天鹅绒长袍哩!他的厨房跟储藏室里都藏满了东西。你得到那样一个丈夫,必须感谢上帝!”这时婚礼要举行了。鼹鼠已经来了,他自己来迎接拇指姑娘。她得和他生活在一起,住在深深的地底下,永远也不可以到温暖的太阳光中来,因为他不喜欢太阳。这个可怜的小姑娘现在感到特别难过,因为她现在不得不跟那光耀的太阳告别——这太阳,当她跟田鼠住在一起的时候,她还可以得到许可在门口望一眼。“再见吧,您,光明的太阳!”她说着,同时向空中展出双手,而且向田鼠的屋子外面走了几步——因为这时大麦已经收割了,那儿只剩下干枯的茬子。“再见吧,再见吧!”她又反复地说,同时用双臂抱住一朵还在盛开的小红花。“如果你看到了那只小燕子的话,你代我向他问候一声。”“滴丽!滴丽!”这个时候,一个声音突然在她的头上叫起来。她抬头一看,正是那只小燕子恰好飞过。他一看到拇指姑娘,就显得特别高兴。她告诉他说,她非常不愿意让那个丑恶的鼹鼠做她的丈夫;她还说,她得住在深深的地洞里面,太阳将永远照不进去。一想到那,她就禁不住哭起来了。“寒冷的冬天马上要到来了,”小燕子说,“我要飞得特别远,飞到温暖的国度去。你愿意和我一起儿去吗?你可以坐在我的背上!你用腰带紧紧地把你系牢。这样我们就能离开这丑恶的鼹鼠,从他黑暗的房子离开——远远地、远远地飞过高山,飞到暖和的国度去:那儿的太阳光比这儿更漂亮,那儿永远只有夏天,那儿永远开着漂亮的花朵。跟我一起走吧,你,可爱的小拇指姑娘;当我在那个阴暗的地洞里冻得僵硬的时候,你救了我的生命!”“不错,我将跟你一块儿去!”拇指姑娘说。她坐在那鸟儿的背上,把脚放在他展开的双翼上,然后把自己用腰带紧紧地系在他最结实的一根羽毛上。这样,燕子就飞向空中,飞过森林,飞过大海,高高地飞过常年积雪的大山。在那寒冷的高空中,拇指姑娘冻得抖起来。不过这时她就钻进这鸟儿温暖的羽毛里去,她只把她的小脑袋探出来,欣赏她下面的漂亮风景。后来他们来到了温暖的国度。那儿的太阳比在我们这里照得温暖多了,天好像也是加倍地高。田沟里,篱笆上,都长满了最美丽的绿葡萄和蓝葡萄。树林里到处悬挂着柠檬和橙子。空气里弥漫着桃金娘和麝香的香气。许多特别可爱的小孩子在路上玩耍,跟一些颜色美丽的大蝴蝶一块儿嬉戏。随着燕子越飞越远,风景也越来越漂亮。在一个碧蓝色的湖边有一丛最可爱的绿树,里面有一幢白得发亮的、大理石砌成的、古老的宫殿。葡萄藤围着许多高大的圆柱生长着,它们的上面有许多燕子窝。其中一个窝就是现在带着拇指姑娘飞行的这只燕子的。“这儿就是我的房子,”燕子说,“下面长着很多美丽的花,你随便选择其中的一朵,我就把你放在它上面。那样你要想住得怎么舒服,就可以怎么舒服了。”“那太棒了。”她拍着小手说。那儿有一根巨大的大理石柱,早就倒在地上,并且摔成了三段。可是在它们中间生出一朵最漂亮的白色鲜花。燕子带着拇指姑娘飞下去,把她放在它的一片宽大的花瓣上面。这个小姑娘感到特别惊奇,在那朵花的中央坐着一个小小的男子!——他是多么白皙和透明,好像是玻璃做成的。他头上戴着一顶最华贵的金制王冠,他肩上长着一双闪亮的翅膀,而他自己并不比拇指姑娘高大。他就是花中的安琪儿[1]。每一朵花里都住着那么一个小小的男子或妇人,可是这一位却是他们大家的国王。“我的上帝啊!他是多么美啊!”拇指姑娘对燕子低声说。这位小小的王子特别害怕这只燕子,由于他是那么娇小和柔嫩,对他说来,燕子简直是一只庞大的鸟儿。可是当他看到拇指姑娘的时候,他立刻就变得高兴起来:她是他一生中所见到的一位最漂亮的姑娘。所以他从头上取下金王冠,将它戴到她的头上。他问了她的姓名,问她是否愿意做他的夫人——那样她就可以做一切花儿的王后了。那位王子才真配成为她的丈夫呢,他跟那癞蛤蟆的儿子,跟那只穿大黑天鹅绒袍子的鼹鼠完全不同!所以她就对这位让她喜欢的王子说:“我愿意。”这时每一朵花里都走出一位小姐或一位男子来。他们那么可爱,即使看他们一眼也是幸福的。他们都送了拇指姑娘一份礼物,不过其中最好的礼物是从一只大白蝇身上取下的翅膀。他们将这对翅膀安到拇指姑娘的背上,这样,她现在就能在花朵之间飞来飞去了。这时大家都高兴起来。燕子坐在上面自己的窝里,给他们唱他最好听的歌曲。然而他的心里感到有些悲伤,因为他是那么爱拇指姑娘,他确实希望永远不要和她分开。“你现在不可以再叫拇指姑娘了!”花的安琪儿对她说,“这是一个很难听的名字,而你是那么漂亮!从今往后,我们要叫你玛娅[2]。”“再见吧!再见吧!”那只小燕子说。他又从这暖和的国度飞走了,飞回到遥远的丹麦去。在丹麦,他在一个会写童话的人的窗台上筑了一个小窝。他对那个人唱:“滴丽!滴丽!”我们这个故事就是从他那儿听来的。【注释】[1]安琪儿就是天使。在西方文学艺术中,天使的形象一般是长着一对翅膀的小孩子。[2]在希腊神话里,玛娅(Maja)是顶天的巨神阿特拉斯(Atlas)和平勒俄涅(Pleione)所生的七位女儿中最大的一位,也是最美的一位。这七位姊妹和她们的父母一起代表金牛宫(Taurus)中九颗最明亮的星星。它们在五月间(收获时期)出现,在十月间(第二次播种时期)隐藏起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推荐。爱诗词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名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出处】唐·杜甫《春望》【译注】国家残破,人事全非,只有山河依然如故,春天又来到长安城,但见草木幽深,人迹稀少。国破:指安禄山起兵反叛,攻破长安城,也兼指国家遭战火破坏。山河在:极言战争破坏的严重,除山河之外更无余物。草木深:是说人烟稀少而致草木横生,形容荒凉。【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战乱后城池残破,人迹稀少的荒凉萧条景象。[例]“炼狱火花”是“孤岛”写生,当时日寇侵华,上海沦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孤城落日,敌忾同仇,表达的多是激楚苍凉的兴亡之感。(柯灵《〈柯灵散文选〉序》)二、后一句用以形容春天城里草木茂盛的景色。[例]我没有“感时花溅泪”的多情,但有“城春草木深”的感慨。这城,肯定是带城墙的。不带城墙的城,即使春天深了,草木未必就深。(车前子《带城墙的家园》)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肩上架一根光溜溜的扁担,两端翘起处,垂下几根绳子,拴挂着沉甸甸的物品。登山时,他们的一条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条胳膊垂着,伴随登踏的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以保持身体平衡。他们的路线是折尺形的——先从台阶的一端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台阶,就到了台阶的另一端;便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一端再转回来,一曲一折向上登。每次转身,扁担都要换一次肩。这样才能不使垂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碰在台阶的边沿上,也为了省力。担了重物,照一般登山那样直上直下,膝头是受不住的。但路线曲折,就使路程加长。挑山工登一次山,大约等于游人们路程的两倍!
你来游山,一路上观赏着山道两旁的奇峰怪石、悬岩绝壁、参天古木、飞烟流泉,心情喜悦,步子兴冲冲。可是当你走过这些肩挑重物的挑山工的身旁时,你会禁不住用一种同情的目光,注视他们一眼。你会因为自己身无负载而倍觉轻松,反过来,又为他们感到吃力和劳苦,心中生出一种负疚似的情感……而他们呢?默默地,不动声色,也不同游人搭话——除非向你问问时间,一步步慢吞吞地走自己的路。任你怎样嘻叫闹喊,也不会惊动他们。他们却总用一种缓慢又平均的速度向上登,很少停歇。脚底压在石阶上发出坚实有力的嚓嚓声。在他们走过之处,常常会留下零零落落的汗水的滴痕……
挑山工。推荐。爱诗词网。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肩上架一根光溜溜的扁担,两端翘起处,垂下几根绳子,拴挂着沉甸甸的物品。登山时,他们的一条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条胳膊垂着,伴随登踏的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以保持身体平衡。他们的路线是折尺形的——先从台阶的一端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台阶,就到了台阶的另一端;便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一端再转回来,一曲一折向上登。每次转身,扁担都要换一次肩。这样才能不使垂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碰在台阶的边沿上,也为了省力。担了重物,照一般登山那样直上直下,膝头是受不住的。但路线曲折,就使路程加长。挑山工登一次山,大约等于游人们路程的两倍!你来游山,一路上观赏着山道两旁的奇峰怪石、悬岩绝壁、参天古木、飞烟流泉,心情喜悦,步子兴冲冲。可是当你走过这些肩挑重物的挑山工的身旁时,你会禁不住用一种同情的目光,注视他们一眼。你会因为自己身无负载而倍觉轻松,反过来,又为他们感到吃力和劳苦,心中生出一种负疚似的情感……而他们呢?默默地,不动声色,也不同游人搭话——除非向你问问时间,一步步慢吞吞地走自己的路。任你怎样嘻叫闹喊,也不会惊动他们。他们却总用一种缓慢又平均的速度向上登,很少停歇。脚底压在石阶上发出坚实有力的嚓嚓声。在他们走过之处,常常会留下零零落落的汗水的滴痕……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你慢。你从他们身边轻快地超越过去,自觉把他们甩在后边很远。可是,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四外雄美的山色,或在道边诵读与抄录凿刻在石壁上的爬满青苔的古人的题句;或在喧闹的溪流前洗脸濯足,他们就会在你身旁慢吞吞、不声不响地走过去,悄悄地超过了你。等你发现他走在你的前头时,会吃一惊,茫然不解,以为他们是像仙人那样腾云驾雾赶上来的。有一次,我同几个画友去泰山写生,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在山下的斗母宫前买登山用的青竹杖时,遇到一个挑山工,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他扁担一头拴着几张黄木凳子,另一头捆着五六个青皮西瓜。我们很快就越过他去。可是到了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我们累了,舒开身子,躺在一块平平的被山风吹得干干净净的大石头上歇歇脚,这当儿,竟发现那挑山工就坐在对面的草茵上抽着烟。随后,我们差不多同时起程,很快就把他甩在身后,直到看不见。但当我爬上半山的五松亭时,却见他正在那株姿态奇特的古松下整理他的挑儿。褂子脱掉,现出黑黝黝、健美的肌肉和红背心。我颇感惊异,走过去假装问道,让支烟,跟着便没话找话,和他攀谈起来。这山民倒不拘束,挺爱说话。他告诉我,他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他干了近二十年。然后他说:“您看俺个子小吗?干挑山工的,长年给扁担压得长不高,都是矮粗。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种活儿,走起来,晃晃悠悠哪!”他逗趣似地一抬浓眉,咧开嘴笑了,露出皓白的牙齿——山民们喝泉水,牙齿都很白。这么一来,谈话更随便些,我便把心中那个不解之谜说出来:“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边来了呢?你们有什么近道儿吗?”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之色。他吸一口烟,吐出来。好像做了一点思考,才说:“俺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是走得快,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俺们跟你们不一样,不能像你们在路上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总往前走。别看俺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瞧,是不是这个理儿?”我笑吟吟、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我感到这山民的几句话里,似乎包蕴着一种意味深长的哲理,一种切实而朴素的思想。我来不及细细嚼味,做些引伸,他就担起挑儿起程了。在前边的山道上,在我流连山色之时,他还是悄悄地超过了我,提前到达山顶。我在极顶的小卖部门前碰见他,他正在那里交货。我们的目光相遇时,他略表相识地点头一笑,好像在对我说:“瞧,俺可又跑到你的前头来了!”我自泰山返回家后,就画了一幅画——在陡直而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却一步步、不声不响、坚韧地向上登攀。多年来,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不肯换掉,因为我需要它……(1985年原子能出版社《阅读与写作》)赏析这篇文章的构思十分新颖。描写泰山奇伟壮丽的景观的诗文本已很多,并有不少名篇佳什广为流传,如果仍以泰山的题材为文,要摆脱前人的窠臼是相当困难的。然而本文作者独辟蹊径,摄取了不为前人瞩目的泰山挑山工荷担登山的情态为题材的主体加以具体的刻画,以泰山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色为客体来作烘托渲染,从而显示出普通劳动者挑山工的性格。同时,作者还以哲人的慧眼,从挑山工负重登山的情景中,开掘出深刻的生活哲理,把作品由单纯描摹自然景物的一般套路中解脱出来,使读者感到耳目一新,韵味悠长。本文在结构安排上也别具匠心。作者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巧妙地安排了悬念。本文的前半部分,写的是一般挑山工登山的情况。使读者清楚地看到:挑山工走的是使路程变长的折尺形路线,而游人走的是直线;挑山工是负重而行,游人是轻装前进。按常理,挑山工是要落后于游人的。可是事实上,挑山工总要走在游人的前面。这是什么原因呢?读者很目然地产生疑问,形成一个难解的“谜”。尤其是由于作者在描述过程中不断地运用了“奇怪的是”、“吃一惊”等词语,这就更加撩拨起读者的好奇心和寻根究底的心理。文章的后半部分,写了“我”与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的接触与攀谈。这个挑山工的话揭开了谜底。他说:“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俺们跟你们不一样,……一个劲总往前走。别看俺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读者了解了原委,心情豁然开朗。但文章并没有至此结束,作者接着又写道:“这山民的几句话里,似乎包蕴着一种意味深长的哲理,一种切实而朴素的思想。”这样就使挑山工的话语进一步升华,赋予它以更大的概括性,更高的理性色彩。但是作者只是轻笔点拨,对其更深的含义,引而不发,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思考。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悬而未解的悬念吧。总之,由于作者运用了悬念手法营构作品,所以使作品的结构避免了平铺直叙,造成了引人入胜,导人深思的艺术效果。在表现手法方面,本文是灵活自如的。其中有叙事、记人,有状物、写景,有对一般挑山工劳动状况的说明式的具体介绍,有对个别挑山工的生动刻画。在刻画人物时善于用烘托和反衬手法,突出了泰山征服者的形象。由于多种表现手法的灵活运用,因而使文章显得格外精巧洒脱,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语出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百五十首之五。诗曰:“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落花。李贺《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落花并不是无情之物,回到大地,化成春天的泥土,养育着新花成长。诗人是以落花自比,说他像落花一样离开了官场,但对于自己的理想仍然执着地坚持,还要“化作春泥”,培育新花成长。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来比喻老一代退出历史舞台,但仍然关心国家、关心事业,培养新人成长起来;或表达爱才、惜才之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推荐。爱诗词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语出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百五十首之五。诗曰:“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落花。李贺《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落花并不是无情之物,回到大地,化成春天的泥土,养育着新花成长。诗人是以落花自比,说他像落花一样离开了官场,但对于自己的理想仍然执着地坚持,还要“化作春泥”,培育新花成长。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来比喻老一代退出历史舞台,但仍然关心国家、关心事业,培养新人成长起来;或表达爱才、惜才之情。例如①我当时有病,心境恶劣,我将这些零星的片段,记了下来,准备给我的学生路秉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摘自陈从周《书边人语》)②现在,陈企霞同志也已作古。在他百日忌辰之际,我写就了此文,同时也想起了他常吟诵的两句古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某种意义上可以当作他这个人的写照。(摘自胡国华《他已化作春泥——写在陈企霞同志百日忌辰之际》)③路边的树叶褪去青绿色的衣装,换上了金银色的美丽的衣服,偶尔飘落的几片落叶让人不禁想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摘自郭玉婷《秋天,美丽的时节》)④感恩就像一道闪亮的光芒,驱散黑暗与凄冷,照亮茫茫夜空,温暖着世间百态。龚自珍诗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感恩,是生命的答谢,是温情的延续,也是善意的传承。(摘自谢汝平《感恩之光点亮生活》)⑤到了冬天,那些树光秃的枝干如同人的五指直指天空,它跟我们一样在凛冽的朔风中感到寒冷,但它牢牢抓住了脚下那一方泥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人们很轻易地就想起冰刀霜剑的时候,农场的树虔诚地挺拔在岁月深处,守望着又一度的春天。(摘自韩玉山《农场的树》)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哪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什么意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原文出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赏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推荐。爱诗词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哪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什么意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原文出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赏析。【出处】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鉴赏】刘禹锡是唐朝时相当著名的诗人,也是王叔文、柳宗元政治革新集团的重要成员,参与了削夺宦官兵权、裁抑藩镇势力的政治革新运动。革新运动失败后,他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长期过着凄凉生活,但他丝毫没有屈服。有一次在扬州同诗人白居易(字乐天)相遇,两人一起饮酒,白居易写一首诗赠他,诗中流露出对刘禹锡的命运感到悲观的情绪。为此,刘禹锡写下这首律诗答复他,表达自己的乐观精神。原诗意思是:沉船旁边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驶过,枯树前头一望无际的树木枝青叶绿,欣欣向荣。今天很兴奋地听君歌吟一曲,让我们共饮这杯酒来振奋精神。现今常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来比喻在自然和社会发展中,没落、腐朽事物的存在不足为奇,丝毫不能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进步的、新生的事物是在没落腐朽的废墟旁,蓬勃发展起来的。【原诗】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陋室铭原文。推荐。爱诗词网。作品:陋室铭简介本篇选自《刘梦得文集》。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言系出中山(河北定州市),世称刘宾客,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和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刘梦得文集》原为四十卷,宋初佚其十卷,存三十卷,凡诗八卷,乐府二卷,赋一卷,文十九卷。本篇通过对自己简陋居室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荣利、孤芳自赏的道德修养和幽独情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注释①德馨:美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②鸿儒:学问渊博的大儒;白丁:没有功名的平民。③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教经典。④案牍(dú):公事文书。译文山并不在于高峻,有神仙居留便会出名;水并不在于幽深,有蛟龙蟠栖就显神灵。这一间简陋的居室啊,我高洁的德行使它芳香充盈。藓苔爬上石阶染成一片翠绿,草色透入窗帘映得满室碧青。在此促膝说笑的是博学的大儒,往来其间的都是有识之人。可以弹奏清雅的琴瑟,可以阅读玄妙的金经。没有丝竹俗曲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事劳累体形。好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恰如西蜀扬子云的茅屋。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