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而。推荐。爱诗词网。谦傲类名言赏析《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注释果:成功,达到目的。矜:自以为贤能。伐:自我夸耀。强:逞强。句意成功了也不要自以为贤能,成功了也不要自我夸耀,成功了也不要骄傲,成功了也要认为这是出于不得已,成功了也不要逞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出自:《老子》三十章
孝子不匮。推荐。爱诗词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是什么意思|译文|出处《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出自:《诗经》名言名句《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译文如下:(大雅既醉)“匮”是匮乏竭尽。“锡”是赐予。孝子的孝心不匮乏,孝行不终止。那么,上天就会赐福给他的子子孙孙。其实若本身能行孝,子女自会竞相仿效;如此一来,子女自能获得福泽了。
次北固山下 王湾。推荐。爱诗词网。【唐】王湾客路青山行,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释】次:住宿。这里指船停泊。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临江,形势险固,因此为名。客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外:指很远很远的地方。“潮平”句:江潮兴起,水平于岸,故显得两岸更为开阔。“风正”句:春风畅顺,轻轻吹拂,故显得孤帆如悬在江面。“海日”句:夜残更尽时,太阳悠然从海上冒了出来。“江春”句:旧年未尽,江上已显出早春光景。乡书:这里指寄给家人的书信。何处达:从哪里寄达。归雁:古时有雁可传书之说,诗人在这里想象托归雁捎给家人的书信。洛阳边:指诗人的家乡。【鉴赏导示】王湾存诗不多,但他的《次北固山下》一诗颇受历代人们的重视。尤其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更是风格壮美,实开盛唐之音,成为律诗句法技巧已趋成熟的标志。“海日生残夜”更是万古传诵之句。【鉴赏】这是一篇游子思乡的诗篇。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名作。这首诗,写诗人行舟经过北固山下时看到潮平岸阔、残夜归雁所触发的情思。首联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岸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上句写得恢弘阔大,下句便愈精彩。“悬”字表现风虽顺却很猛时帆鼓成弧形的状态。“正”字兼包了风顺和风和的内容。这一句诗的妙处在于“以小景传大景之神”。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第三联表现江人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退尽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这两句炼字炼句极见功夫。诗人从炼意着眼,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最后一联,紧承前面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鉴赏要点】[1]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缘情写景,饱含理趣。[3]炼字炼句,对偶工整。[4]语言含蓄,耐人寻味。
卜算子咏梅陆。推荐。爱诗词网。[南宋]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译文、注释、赏析原文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注释卜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二。“卜算子”是词牌名。驿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寂寞:孤单冷清。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更:副词,又,再。更著:又遭到。著:同“着”,遭受,承受。苦:尽力,竭力。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任:动词,任凭。群芳:群花、百花。这里借指诗人的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他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放,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赏析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写有大量歌咏梅花的篇章,歌颂梅花傲霜雪,凌寒风,不畏强暴,不羡富贵的高贵品格。这首《卜算子》,也是明写梅花,暗写抱负。其特点是着重写梅花的精神,而不从外表形态上去描写。上阕首二句说梅花开在驿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属达官贵人所有。后二句说梅花的遭遇:在凄风苦雨的摧残中开放。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下阕写梅花的品格:说它不与群芳争春,任群芳猜忌、百花嫉妒,它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它依旧保持着清香。可以结合诗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击而报国之志不衰的情形来体会。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及对自己爱国情操与高洁人格的自许。
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推荐。爱诗词网。《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名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出处】宋·欧阳修《玉楼春》【译注】人生自来就是多情善感的,离情别恨跟风景无关。风与月:喻景色。情痴:此指情感丰富。【用法例释】用以说明多情善感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而不是自然风景等外界事物赋予的。[例]感情的产生就是如此地难于理喻。虽只是短暂的一瞥,一段动人的风韵却能深刻在人的心田,一种致命的情思也可能萦绕人的终生。“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说得出这话的人,一定活生生经历过感情生活的煎熬。(王于飞、微微《宋词流花苑》)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推荐。爱诗词网。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是什么意思时运不济·命途多舛:shíyùnbùjì;mìngtúduōchuǎn时运不济·命途多舛释义:不济:不好;舛:不顺,引申为坎坷。形容人命运不佳,一生屡遭坎坷磨难。冀溪《虎啸画坛》:“然而,~,那场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潮,把他也卷到京郊农村。”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推荐。爱诗词网。《天上的街市》原文与翻译、赏析郭沫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不甚宽广。那隔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赏析】郭沫若诗歌的主调是热情澎湃,激越高昂,大波大涌,雄浑壮阔。但是,作为一个大诗人,他诗的风格又是多种多样的,其诗作中也不乏清丽冲淡、柔美典雅的篇章。此诗便是其中之一。“五四”的浪潮涌过之后,郭沫若回到了故国,他对祖国的炽热恋情被丑恶的现实击成泡影,冷却的心陷入了深沉的苦闷之中。诗人开始游离浊世,瞩望头顶的星空,借助瑰丽的想象探索人生的真谛,追索未来,于是便有了诗集《星空》和这首《天上的街市》。“街灯明了”现出“无数的明星”,“明星现了”燃亮“无数的街灯”。这两个美丽动人的比喻,一步一跃,诗人以现实世界带着我们去游历想象中的华美的天国。天上人间就这样浑然天成地化为了一体。天国里“美丽的街市”上陈列着“世上没有的珍奇”,这里有一个对比,赞美想象的天国意味着蔑视黑暗丑恶的现实世界,天国是诗人的理想世界。第三、四节描绘的是天国的生活,它引入了古老而美丽的牛郎织女的传说。诗人舍弃了传说中王母怒责,牛郎和织女被阻天河的凄凉内容,而是着力渲染了他们在天国享受的自由和快乐,从而使人们感到天国的无比美好。古人力主作诗要创造优美的意境,这一优秀的艺术传统在现代诗人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继承和光大。《天上的街市》艺术上的过人之处首先在于它创造了引人入胜的意境。第一节以街灯、明星互相对比、映衬,交相辉映,虚实相关,基本上是写境。接着诗人的笔触伸向天国,进入了幻想的境界,天上的街市陈列着珍奇,这是理想的幻景,到这里诗人便是造境了,显示了诗人神奇的艺术想象力。后两节诗人化腐朽为神奇,点化神话传说,天上瑰丽美妙的生活,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思,唤起人们对未来和理想的追求、向往。全诗节奏明快,韵律优美,想象妥贴自然,看不出任何雕琢的痕迹,没有深厚的艺术功力,是难以写出如此精湛的诗作的。本诗不但是郭沫若诗歌中的精品,而且也是中国现代诗歌里璀璨的明珠。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推荐。爱诗词网。【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注释】李龟年:唐玄宗时著名歌手。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岐王:唐玄宗之弟李范,封为岐王。崔九:指殿中监崔涤,唐玄宗的宠臣。九是他的排行。落花时节:本指晚春季节,这里也隐寓有当时的离乱时节和作者与李龟年的流落身世。【鉴赏导示】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当时杜甫飘泊到潭洲(今长沙市)。开元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也流落此地。杜甫早年曾在洛阳听过李龟年的演唱,如今在潭洲相遇,不禁引起万千感慨,于是以此诗相赠。此诗虽无直接抒情之语,但在看似平常的写景叙事中寄寓了无限沉痛的今昔之感、沦落之悲,读来令人感慨万千。【鉴赏】这首诗,诗人通过叙写自己和著名乐工李龟年在飘泊中的相逢之事,从两人前后两个时期的不同境遇中,抒发了国家、社会和个人身世的沧桑之感。开头两句是追忆过去的繁华和情谊。“岐王宅里”、“崔九堂前”,是开元时期京都长安的王侯宅第,也是他们两人的相逢之地。“寻常见”、“几度闻”,写两人聚会的频繁,都暗衬了李龟年在盛会上歌唱的盛况。所以这两句正面写早年相会的情景,又侧写了开元盛世歌舞升平的气象。后两句回写今日相逢。李龟年壮年时期风流得意,声名极盛,作者自己才华出众,满怀济世的抱负,所以与李龟年相识。不料经过安史之乱以后,昔日的强盛和繁华都已云消雨散,两人重逢,都是在飘零无依的暮年。而且又恰是江南好景不长,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时节。这“落花时节”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时令,又暗喻了唐朝由盛入衰的局面,点明了作者抚今追昔、感时伤世的心情。诗歌运用了抚今追昔、追忆对比的手法,从自己和乐工李龟年两人前后两个时期的不同境遇上抒发了对国家、社会和个人身世的沧桑之感。【鉴赏要点】[1]名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2]对比手法的运用。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出自哪里,《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什么意思,《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原文出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赏析。
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推荐。爱诗词网。《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出自哪里,《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什么意思,《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原文出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赏析。【出处】宋·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鉴赏】我住在长江的江头,你住在长江的江尾。我天天在江头思念你,却没有办法见到你;只知道我在江头,你在江尾,我们俩天天都在共饮这条长江水。这首词的风格近似于民歌,以最平易浅显的言词描写人间真情,亲切而感人。江头:是指上游。江尾:是指下游。“日夜思君不见君”只得藉“共饮长江水”来聊解相思之苦。【原词】见“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人情已厌南中苦。推荐。爱诗词网。《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是什么意思|译文|出处《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出自:《唐诗选》名言名句《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译文如下:(七言绝句王勃“蜀中九日”)我被流放到南方蛮荒边区已经很久了,对这边区的困苦日子,不但早已厌倦且几乎无法忍受了,我内心的愁苦心情可想而知,更可恨的是那鸿雁为何不自北方到南方来为我传递故乡亲友的音信呢?“人情”指作者的心情。“九日”是九月九日重阳节。本诗是借九九重阳节起兴,描写一个离乡而流放在外的异乡游客怀乡思亲的愁情。(参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黄巢题菊花。推荐。爱诗词网。黄巢《题菊花》原文|注释|赏析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①,蕊寒香冷蝶难来②。他年我若为青帝③,报与桃花一处开④。·注释①飒飒:风声。②蕊:花蕊。③他年:将来。青帝:古代传说中的司春之神。④报:告,这里含有“命令”的意思。一处:一起。·导读入境黄巢是我国唐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他对不公正的社会现实有着强烈的不满。他志向远大,气势恢宏,雄心报国,让千千万万处在底层的人民安居乐业。《菊花》一诗,就显示了他宽广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借写菊花来展现自己农民革命领袖的精神风貌。深秋时节,秋风飒飒,满院的菊花迎着风霜开放了。它没有向寒风低头,昂首挺胸,婷婷玉立,向袭来的寒风挑战。在这样的时节,菊花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撷菊花的幽芳了。这是多么令人惋惜,使人遗憾啊!有朝一日,我若作了“青帝”,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让菊花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让蝴蝶尽情来享受菊花的芳香。·赏析回味原诗,表面看是写菊花的形态,实际作者是借写菊花来抒发自己的抱负,表达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坚定决心。本诗感情豪壮,寓意深刻。作者借助于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宏伟抱负、广阔胸襟。“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所谓“为青帝”,我们不妨看作是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的形象化表述。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广大劳苦大众就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的境遇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改变。这首咏物诗,一反过去菊花为文人孤傲、清高的象征,一扫旧咏菊诗的柔弱和孤寂的意境,而是借咏菊花来表明自己志向,表现出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不失为一首含蓄深刻的咏物佳作。·思考题1.比较作者另一首咏菊花诗,看一看它们的意境与表现手法有何相似之处。附: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2.试与元稹的《菊花》诗比较,在描写上有何不同。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推荐。爱诗词网。【原文】不积跬①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出处】《荀子·劝学》。【注释】①跬,指半步,即一只脚迈出的距离。【译文】没有一步半步的积累,无法达到千里之外;没有涓涓细流的汇集,就不会成就大江大海。【赏析与启迪】荀子这句脍炙人口的名句告诉我们,人生的所有成绩和收获,是通过逐步积累才能形成的。“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做,不怕千万事。”只有小的善行不断积累,才会让善念在心里扎根,最终结出善果来;只有经历思想上长期的修正和完善,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把生活中那些平凡的琐事做好,就可以超越平凡。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不可急于求成,应该循序渐进、踏踏实实地去做。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就很生活化地说明了这个道理。比方说,交朋结友,没有慢慢地了解与真情实感的积累,无法成为知心朋友;学习知识,没有“十年寒窗”将点滴的知识逐渐积累起来,就难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修房建屋,没有一砖一瓦的堆砌和积累,万丈高楼怎能拔地而起呢?青少年要改变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而是必须坚持不懈地从细微之处入手,从小事做起。只有通过长期的努力与点滴的积累,不断矫正、提升与完善自我,才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推荐。爱诗词网。【原文】博学而笃志①,切问②而近思③。【出处】《论语·子张》。【注释】①笃志:专心一意。②切问:恳切求教。③近思:联系自身和身边的实际深入思考。【译文】广泛、专心致志地学习,遇到不清楚的事情恳切地向别人求教,多考虑身边的现实问题。【赏析与启迪】志、学、问、思是学习的四个要领,也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虽然知识的领域广泛,门类众多,但相互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偏重于学习一门知识,则难免陷入狭隘片面的误区,影响学习的效果;而广泛地涉猎一些有益的知识,既能够拓宽视野,又能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完善和补充。专心致志是学习的前提和保证,三心二意是无法真正获得知识的。虚心好问是学习的正确态度,有疑不问、不懂装懂的学习效果往往收效甚微。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的捷径,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客观地说,青少年学生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文化、技能教育,和现实社会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在课堂教育之外,要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知识和信息,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增大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选择课外学习内容的时候,还要注意避免急功近利、不切实际的倾向,充分考虑自身实情,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让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真正受益终身。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全文。推荐。爱诗词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原文与赏析孟子曰:“天将降大任①于斯人②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③其身。”(《孟子·告子下》十五)注释①大任:治国为民的重任。②斯人:这个人。空乏:穷绝穷困。译文孟子说:“上天如果要委任一个人大任务,一定会先有意地磨炼他的意志,锻炼他的体能,饿饿他的肚子,穷困他的身心。”感悟天子有天命,那是骗人的。大难不死的人也未必有后福。但经历过沧桑世变、大灾大难、坎坷磨练的人,对人生肯定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刚毅木讷近乎仁。推荐。爱诗词网。《刚毅木讷,近仁》原文与赏析(孔)子曰:“刚、毅、木、讷①,近仁。”(《论语·子路》二十七)注释①刚:刚强。毅:果敢。木:朴实。讷:说话、言语谨慎。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刚强、果敢、朴实、言语谨慎,那他就是一个有仁德的人。”感悟刚毅、木讷,就是少说没用的话、多做有益的事。
向晚横吹悲。推荐。爱诗词网。《向晚横吹悲,风动马嘶合》什么意思,原诗出处,注解《向晚横吹悲,风动马嘶合》是关于描写《场景记叙·行军作战·守边》类的诗句。傍晚宿营中传来悲凄的《横吹曲》。风声阵阵,战马萧萧,连成一片。这是一幅西北边塞古朴、苍凉的画面。悲曲、马鸣,无不让人心寒、难受。战士思乡的心情、戍边的艰苦都展现在读者的眼前。王昌龄《变行路难》《全唐诗》第1420页。
徐志摩 雪花的快乐。推荐。爱诗词网。《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原文、赏析、鉴赏徐志摩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飏,飞飏,飞飏——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飏,飞飏,飞飏——啊,她身上有硃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盈盈地,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雪花的快乐》收在《志摩的诗》中,当是1925年前的作品,其艺术技巧已经是相当圆熟了。这首诗以奇妙的想象,精巧的构思,清新活泼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理想中的“她”的深深依恋之情。思想内容上虽然没有郭沫若的《女神》那般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但仍然从侧面反映了“五四”初期主张自由,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潮流。诗中的抒情主人公设想自己是一朵在空中飘飘扬扬的雪花,诗人赋予它以意志和愿望:它不随风逐尘,而是要“认清我的方向”飞飏。对“方向”的选择,体现了诗人对自己的理想的执著。雪花充满信心地“飞飏”,飞向一个“清幽的住处”,在那里等候着“她”的到来,一直等到梅花用自己的“清香”透露了春天来临的消息。这首诗在艺术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诗人所选取的形象是奇妙而又贴切的,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雪花”,为追求春天到来的理想而甘愿把自身消溶。诗人在这首诗里,以自己的想象力和清新凝炼的语言,创造了一个空灵、静谧、优美的意境。这首诗的结构非常整齐,布局紧凑;全诗内在节奏感很强,音节优美铿锵。抒情细腻而委婉。
无题原文。推荐。爱诗词网。无题[1]【原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2]。春蚕到死丝方尽[3],蜡炬成灰泪始干[4]。晓镜但愁云鬓改[5],夜吟应觉月光寒[6]。蓬山此去无多路[7],青鸟殷勤为探看[8]。【注释】[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2]“东风”句: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东风,春风。残,凋零。[3]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4]蜡炬:蜡烛。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5]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云鬓(bìn):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6]应觉:设想之词。月光寒:指夜渐深。[7]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8]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殷勤:情谊恳切深厚。探看:探望。【译文】相见的机会真的难得,分别的时候更是困难。暮春时节东风已经渐渐无力,百花凋残。春天的蚕到死的时候丝才吐完,蜡烛要燃烧至最后一滴,蜡油才完全熄灭。女子早晨照镜子只忧愁黑发渐渐变白,男子晚上吟诗应能感觉到月光分外清冷、幽寒。我住的地方无法通往遥远的蓬莱,希望青鸟能多多为我探望她,以解相思之苦。【赏析】这是一首叙写爱人分别难以相见的爱情诗。全诗围绕第一句,特别是“别亦难”而展开,回忆曾经的海誓山盟,想象二人各自的处境,抒发无法相见的愁苦,最后只能借助神话传说聊以慰藉。第一句直接抒情,第二句描写暮春残落之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物与人融为一体。三、四句运用春蚕、蜡炬等意象,抓住春蚕吐丝至死方休,蜡烛燃烧至最后一滴蜡油的特点,传达对爱情的至死方休的忠贞,实乃极致深情的境界。五、六句分别想象男女双方所作之事,美人伤迟暮、文人伤离别,二者互相交织生发,愁绪暗恨渐生。尾联通过西王母青鸟的神话传说叙说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殷勤”二字可见牵挂之深,情深缱绻。清代梅成栋《精选七律耐吟集》:“镂心刻骨之词。千秋情语,无出其右。”可作此诗注语。
期间其间。推荐。爱诗词网。“期间”还是“其间”“期间”与“其间”两个词音形相近且都属于名词,但是意义和用法上却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区别有三点:第一,范围不同。期间只能用于时间方面,指某个特定的时间段,例如“奥运会期间”。而“其间”不仅可用于时间方面,还可以表示时间范围外的事物。在指某一段时间时,一般是单用,前面不加修饰或限定成分。例如“他进行科研多年,其间获得多次嘉奖”。“其间”是指在时间范围之外的事物,用于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含义,如“侧身其间”中的“其间”指的是空间。“其间必有缘故”,指的是特定的抽象范围。第二,结构不同。“其间”是代词和名词搭配,“期间”是名词和名词搭配。当“其间”表示时间的时候,“其间”就可以理解为“期间”。第三,语法功能不同。“期间”不能单独使用,一般在定语结构中做中心语。如“审查期间”、“农忙期间”等。而“其间”的独立性很强,如果在上文交代过时间,便可以单独做时间状语。“期间”与“其间”音形义都很接近,在一定程度上为“期间”冒名顶替“其间”创造了条件。但二者毕竟有各自不同的用法,尽量不要随意顶替使用。
阳光中的向日葵 芒克。推荐。爱诗词网。《朦胧诗诗群·芒克·阳光中的向日葵》新诗鉴赏你看到了吗你看到阳光中的那颗向日葵了吗你看它,它没有低下头而是在把头转向身后它把头转了过去就好像是为了一口咬断那套在它脖子上的那牵在太阳手中的绳索你看到它了吗你看到那颗昂着头怒视着太阳的向日葵了吗它的头几乎已把太阳遮住它的头即使是在太阳被遮住的时候也依然在闪耀着光芒你看到那颗向日葵了吗你应该走近它去看看你走近它你便会发现它的生命是和土地连在一起的你走近它你顿时就会觉得它脚下的那片泥土你每抓起一把都一定会攥出血来瑞恰慈指出:文词意义在作品中变动不居,意义的确定是文词使用的具体语言环境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个词是从过去曾发生的一连串复现事件的组合中获得意义的,那是词使用的全部历史留下的痕迹。向日葵,这个词中国人是多么熟悉!它牵动了我们的伤口,使我们一下子复活了那场浩劫中的全部记忆。作为“词使用的全部历史留下的痕迹”,我们并不陌生。芒克在这首诗里,巧妙地用了这个敏感度很高的意象,反其意而用之,有力地表达了一代觉醒的青年,对封建的专制主义的反叛,它是那么鲜明,那么犀利!这里的向日葵,是“把头转向身后”的勇士,它自信而清醒,它要“咬断”丑恶的绳索,完成对封建专制的彻底背叛!这是第一节的核心意象。第一节是“把头转向身后”的向日葵,到了第二节,就成了“昂着头/怒视着太阳的向日葵”了。这表明新的一代对自身使命的领悟和对自身力量的确信。因为,他们知道,每一个自由者的灵魂都是新时代的太阳,都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光。“依然闪耀着光芒”,多么自豪!此诗最后一节深刻回答了向日葵之所以如此坚强地背叛了奴性的血统之原因:“它的生命是和土地连在一起的”,“它脚下的那片泥土/你每抓一把/都一定会攥出血来”。这是写一代觉醒者的力量。这样一来,那棵向日葵就不再是孤独的斗士,而是整个一代人良知和意志的象征了。写出这等好诗绝非仅靠艺术上修炼可及,“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能载其性情、智慧、聪明、才辨以出,随遇发生,随生即盛。”(叶燮《原诗》)这首诗,单纯而猛烈,意象的层层深化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觉醒了的一代的反思过程,是以简寓繁的优秀之作。向日葵,这个被特定的历史扭曲了的名词,在诗人笔下,放出了重新命名的生命之光!
《庄周梦蝶》原文与赏析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欤,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推荐。爱诗词网。《庄周梦蝶》原文与赏析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欤,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①。(《庄子·齐物论》)【注释】①昔者:过去,曾经。栩栩(xǔ)然:活灵活现、生动的样子。遽(jù):惊慌,惶然。物化:化物,道变化、呈现为具体的事物;道可以一会儿成庄子、一会儿成蝴蝶。【译文】庄子曾经在梦中变成了一只蝴蝶,一只翩翩飞舞的蝴蝶。他自认为得志得意了,不知道还有庄子这个人。突然梦醒了,蝴蝶没了,只剩下了惊惶愕然的庄子。不知道这到底是庄子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成了庄子?庄子与蝴蝶肯定有区别的。这就是道可以通变通化万物的“物化”。【感悟】这个故事,好像表达了庄子人生如梦、梦如人生的梦幻思想,实则表示了“道”通为一、化生万物和万物互化的哲理。
野竹攒石生。推荐。爱诗词网。[唐]李白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这首咏竹诗,李白写的是江岛上、丛石中的野竹。这种竹野生野长,有刚强的性格,充沛的生命力,从石丛中“攒”出来;长得青枝翠叶,迎风摇曳,不畏严寒。这种竹子做成笛箫等乐器,即就是吹不出龙吟之声,那吹奏凤曲应是很好的。诗的结句盛赞竹的品格,“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蒲柳,即水杨。春回大地,它萧萧一时;秋风徐来,它叶落枝凋。常用来比喻衰弱的体质。《晋书·顾恺之传》:“蒲柳常质,望秋先零。”也用来比喻那些奴颜卑膝、得势一时的可怜虫。《红楼梦》第五回:“觑看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一个“凋”字,揭示出它随春而来,随秋而去,与时浮沉,不能自立于世的低贱品性。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当然“不学蒲柳”。“不学”二字流露出诗人对蒲柳的厌恶之情。学什么呢?下句“贞心常自保”告诉了我们:愿做慈姥山上的竹子。竹,乃是伟丈夫。它钻石而生,独立特行;它凌霜傲雪,苍郁常青;它经汹汹涌风涛,却“受屈不改心”。“贞心”二字就展示了竹的这种高洁、遒劲、坚贞的内美。因此,诗人明确表示要“常保”这种贞心。一个“常”字“保”字,显露出诗人对竹子的敬慕之情。李白这两句诗,一抑一扬,抑柳乃是为了扬竹。这一褒一贬,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竹的贞节美德。由于诗人运用了比喻对比的手法,使其性不离形,使其情不离形,在读者心目中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给人以感染,给人以启迪。要学慈姥竹的品格,做一个真正的人。
正月十五日夜。推荐。爱诗词网。《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唐诗赏析,《正月十五日夜》原文与注释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①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②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③【注释】①合:四望如一谓之“合”,如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一样。星桥:指护城河上的桥,元宵节桥上挂满了灯,加之映入水中的倒影看起来像天上的星星一样。②秾李:《诗经》有“何彼秾矣,花如桃李”句。此处化用,以桃花和李花的秾艳来形容外出观灯妇女的容颜与服饰之美。歌落梅:唱《梅花落》。汉乐府《横吹曲》中有《梅花落》调。③金吾:这里指夜晚值勤的禁卫军。禁夜:夜里禁止行人和车马通行。玉漏:漏是计时的漏壶,玉是形容壶的质料精致样式华美。【鉴赏】这是一首描写正月十五元宵节京城长安之夜的情景诗。大唐盛世长安灯节非常隆重,前后三天都大放花灯、通夜不戒严,观灯者人山人海。豪门贵胄车喧马嘶,平民百姓欢歌笑语,统统汇成一片,大家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首联主要描写花灯很多,观灯的人也很多。春天刚刚才透露一点信息,还未到万紫千红的时候,可是京城里明灯错落,在大路两旁、园林深处,各色各样的明灯映射出灿烂的光辉,简直像银白色的花朵一样。“火树银花”用来形容奇丽的夜景,“合”字形容四望如一,到处都是灯的树林,灯的海洋。由于到处任人观赏、任人通行,所以执勤的禁卫军也得到开禁的命令,所以城门也通夜开了铁锁。“火树”、“银花”、“星桥”都是描绘的灯光。作者从“灯”着墨,以鸟瞰的角度极力渲染灯多、人多,以总摄全篇。下面六句是首联的自然过渡,重点摄取几个镜头以具体描绘节日风光。人潮一阵一阵地涌动,马蹄下飞扬的尘土也看不清;月光照到人们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哪儿都能看到明月当头。原来这灯火辉煌的佳节,正是风清月白的十五良宵。在灯海月光的辉映下,花枝招展的歌舞女郎们打扮得分外美丽,她们一边打打闹闹地走着,一边哼唱着《梅花落》的曲调。长安城里的元宵灯会是观赏不尽的,所以即便到了深更时分,人们的兴致依然很高。欢娱苦夜短,大家都希望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忙地过去。“金吾不禁”二句,用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理描写来作结,言尽而意未尽。全诗于镂金错采的词藻中显得韵致流溢,读完后仿佛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推荐。爱诗词网。名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出处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卫风·木瓜》译文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名句解读他送我鲜桃,我以佩玉还报他。这不仅体现了知恩图报,更多的是要把这样的情意永远珍藏。这是一首情人间相互赠答的诗,后人常用来表示自己对他人盛情的回报。经典故事你对我好,我对你更好。受恩于别人,必须懂得感恩图报。感恩师长,感恩朋友,感恩生活,世界更美好。古时“结草衔环”的故事令人感动。《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春秋时,晋国的魏武子在生病时,曾嘱咐他的儿子魏颗,在他死后,把一个没有生过儿子的妾嫁出去。后来武子病重了,又告诉魏颗,在自己死后让他的这个妾陪葬。武子死了以后,魏颗觉得父亲病危时的语言可能是神志不清时的胡言乱语,便依照他以前的吩咐把武子的爱妾嫁出去了。后来,魏颗领兵和秦国打仗,看见战场上有个老人把遍地的草都打成了结子,缠住秦军的战马,使秦军兵将纷纷坠马,魏颗因此获胜并俘虏了秦将杜回。当夜,魏颗做了个梦,梦见在战场上结草的老人自称是那位出嫁的妾的父亲,他以此来报答魏颗不把自己女儿拿来陪葬之恩。据古代神怪小说载:东汉杨宝在九岁时,从华阴山北捉了一只受伤的黄雀带回家饲养,等黄雀伤好后就把它放了。过后,杨宝梦见黄雀化作一个黄衣童子回来报恩,自称是西王母的使者,并口衔四枚白环,说杨宝的子孙将来都会像白环一样珍贵。后来,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和玄孙杨彪果然都飞黄腾达。这两个故事,都含有知恩必报的意思,所以后人把它们结合成一句成语“结草衔环”,形容感恩图报,至死不忘。受人恩惠,当思图报,更要加倍报答,俗话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唐朝的李靖,曾任隋炀帝的郡丞,最早发现李渊有图谋天下之意,亲自向隋炀帝检举揭发。李渊灭隋后要杀李靖,李世民反对,再三请求保他一命。后来,李靖驰骋疆场,征战不疲,安邦定国,为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魏徵曾鼓动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同样不计旧怨,量才重用,使魏徵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唐王朝立下了丰功。我们盛赞李靖、魏徵知恩图报的同时,也为李渊、李世民以德报怨的宽容所感动。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推荐。爱诗词网。公私类名言赏析《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注释苟:假如。句意假如对国家有利,自己宁愿不去升官发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出自:《礼记·儒行》
江水又东。推荐。爱诗词网。郦道元《江水三峡》原文与赏析郦道元江水又东,迳南乡峡,东径永安宫南,刘备终于此,诸葛亮受遗处也。其间平地可二十许里,江山回阔,入峡所无。城周十余里,背山面江,颓墉四毁,荆棘成林,左右民居多垦其中。江水又东,迳诸葛亮图垒南,石碛平旷,望兼川陆,有亮所造八阵图。东跨故垒,皆累细石为之,自垒西去,聚石八行,行间相去二丈,因曰八阵。既成,自今行师,庶不覆败,皆图兵势行藏之权,自非深识者所不能了。今夏水漂荡,月岁消损,高处可二三尺,下处磨灭殆尽。江水又东,迳赤岬城西,是公孙述所造。因山据势,周回七里一百四十步,东高二百丈,西北高千丈,南连基白帝山,甚高大,不生树木,其石悉赤。土人云:“如人袒胛,故谓之赤胛山。”《淮南子》曰:“彷徨于山岬之旁。”注曰:“岬,山胁也。”郭仲产曰:“斯名将因此而兴矣。”江水又东,迳鱼复县故城南,故鱼国也。《春秋左传》:“文公十六年,庸与群蛮叛,楚庄王伐之,七遇皆北,惟裨鲦鱼人逐之。”是也。《地理志》:“江关,都尉治。”公孙述名之为白帝,取其王色。蜀章武二年,刘备为吴所破,改白帝为永安,巴东郡治也。汉献帝兴平元年,分巴为二郡,以鱼复为故陵郡;蹇胤诉刘璋,改为巴东郡,治白帝山。城周回二百八十步,北缘马岭,接赤岬山。其间平处,南北相去八十五丈,东西七十丈。又东傍东瀼溪即以为隍。西南临大江,窥之眩目。惟马岭小差逶迤,犹斩山为路,羊肠数四,然后得上。益州刺史鲍陋镇此,为谯道福所围,城里无泉,乃南开水门,凿石为函道,上施木天公,直下至江中,有似猿臂相牵引汲,然后得水。水门之西,江中有孤石,为淫预石,冬出水二十余丈,夏则没,亦有裁出处矣。县有夷溪,即佷山清江也,经所谓夷水出焉。江水又东,迳广溪峡,斯乃三峡之首也。其间三十里,颓岩倚木,厥势殆交。北岸山上有神渊,渊北有白盐崖,高可千余丈,俯临神渊,土人见其高白,故因名之。天旱,燃木岸上,推其灰烬下秽渊中,寻即降雨。常璩曰:“县有山泽水神,旱时,鸣鼓请雨,则必应嘉泽。”《蜀都赋》所谓“应鸣鼓而兴雨”也。峡中有瞿塘、黄龛二滩,夏水回复,沿溯所忌。瞿塘滩上有神庙,尤至灵验,刺史二千石经过,皆不得鸣角伐鼓;商旅上水,恐触石有声,乃以布裹篙足,今则不能尔,犹飨荐不辍。此峡多猿,猿不生北岸,非惟一处,或有取之放著北山中,初不闻声,将同狢兽渡汶而不生矣,其峡盖自昔禹凿以通江,郭景纯所谓“巴东之峡,夏后疏凿”者。江水又东,出江关,入南郡界。江水自关东迳弱关、捍关。捍关廪君浮夷水所置也;弱关在建平秭归界。昔巴楚数相攻伐,借险置关,以相防捍。秦兼天下,置立南郡,自巫东上,皆其域也。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江水又东,乌飞水注之。水出天门郡溇中县界,北流迳建平郡沙渠县南,又北流迳巫县南,西北历山道三百七十里注于江,谓之乌飞口。江水又东,迳巫县故城南,县故楚之巫郡也。秦省郡立县,以隶南郡。吴孙休分为建平郡,治巫城。城缘山为墉,周十二里一百一十步,东西北三面皆带傍深谷,南临大江,故夔国也。江水又东,巫溪水注之。溪水导源梁州晋兴郡之宣汉县东,又南迳建平郡泰昌县南,又迳北井县西,东转历其县北。水南有盐井,井在县北,故县名北井,建平一郡之所资也。盐水下通巫溪,溪水是兼盐水之称矣。溪水又南,屈迳巫县东。县之东北三百步有圣泉,谓之孔子泉,其水飞清石穴,洁并高泉,下注溪水,溪水又南,入于大江。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郭仲产云:“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无恒故也。”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屋,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尚为竦桀。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神孟涂所处,《山海经》曰:“夏后启之臣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郭景纯云:“丹山在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精魂为草,实为灵芝;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早视之,果如其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焉。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江水又东,迳石门滩,滩北岸有山,山上合下开,洞达东西,缘江步路所由。刘备为陆逊所破,走迳此门,追者甚急,备乃烧铠断道。孙桓为逊前驱,奋不顾命,斩上夔道,截其要径。备逾山越险,仅乃得免。忿恚而叹曰:“吾昔至京,桓尚小儿,而今迫孤,乃至于此。”遂发愤而薨矣。又东,过秭归县之南。县故归乡,《地理志》曰:“归,子国也。”乐纬曰:“昔归典叶声律。”宋忠曰:“归即夔;归乡盖夔乡矣。古楚人嫡嗣有熊挚者,以废疾不立而居于夔,为楚附庸,后王命为夔子,春秋僖公二十六年,楚以其不祀,灭之者也”。袁山松曰:“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喻令自宽。全乡人冀其见从,因名曰秭归,即《离骚》所谓女媭婵媛以詈余也”。县城东北,依山即坂,周回二里,高一丈五尺,南临大江。故老相传,谓之刘备城。盖备征吴所筑也。县东北数十里,有屈原旧田宅,虽畦堰縻漫,犹保屈田之称也。县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累石为室基,名其地曰:乐平里。宅之东北六十里有女媭庙,捣衣石犹存。故《宜都记》曰:“秭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而屈原之乡里也。”原田宅于今具存,指谓此也。江水又东,迳一城北。其城凭岭作囤,二百一十步,夹溪临谷,据山枕江,北对丹阳城。城据山跨阜,周八里二百八十步,东北两面,悉临绝涧,西带亭子溪,南枕大江,险峭壁立,信天固也。楚子熊绎始封丹阳之所都也。《地理志》以为吴之丹阳。论者云:“寻吴楚悠隔,繿缕荆山,无容远在吴境,是为非也。又楚之先王陵墓在在其间。”盖为征矣。江水又东南,迳夔城南。跨据川阜,周回一里百一十八步,西北背枕深谷,东带乡溪口,南侧大江。城内西北角有金城,东北角有圆土狱,西南角有石井,口径五尺。熊绎始治巫城,后疾移此,盖夔徙也。《春秋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楚令尹子玉城夔”者也。服虔曰:“在巫之阳,秭归乡矣”。江水又东,迳归乡县故城北。袁山松曰:“父老传言,原已流放,忽然暂归,乡人喜悦,因名曰归乡。抑其山秀水清,故出隽异;地险流疾,故其性亦隘。《诗》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信欤?”余谓山松此言,可谓因事而立证,恐非名县之本旨矣。县城南面重岭,北背大江,东带乡溪口。溪源出县东南数百里,西北入县,迳狗峡西。峡崖龛中,石隐起,有狗形,形状具足,故以狗名峡。乡口溪又西北迳县下入江,谓之乡口也。江水又东,迳信陵县南。临大江,流傍深溪,溪源北发梁州上庸县界,南东迳县下而注于大江也。又东,过夷陵县南。江水自建平至东界峡,盛弘之谓之空冷峡,峡甚高峻,即宜都建平二郡界也。其间远望,势交岭表,有五六峰参差互出。上有奇石如二人像,攘袂相对,俗传两郡督邮争界于此,宜都督邮厥势小,东倾,议者以为不如也。江水历峡,东迳宜昌县之插灶下。江之左岸,绝岸壁立数百丈,飞鸟所不能栖。有一火烬,插在崖间,望见可长数尺。父老传言,昔洪水之时,人薄舟崖侧,以余烬插之岩侧,至今犹存,故先后相承,谓之插灶也。江水又东,迳流头滩,其水并峻激奔暴,鱼鳖所不能游,行者常苦之,其歌曰:“滩头白勃坚相持,倏忽沦没别无期。”袁山松曰:“自蜀至此,五千余里,下水五日,上水百日也。”江水又东,迳宜昌县北,分夷道、佷山所立也。县治江之南岸,北枕大江,与夷陵对界。《宜都记》曰:“渡流头滩,十里便得宜昌县。”江水又东,迳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嵚崟,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叠,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冷冷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也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词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嘱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江水历禹断江南,峡北有七谷村,两山间有水清深,潭而不流。又耆旧传言,昔是大江,及禹治水,此江小,不足泻水,禹更开今峡口,水势并冲,此江遂绝,于今谓之断江也。江水出峡,东南流迳故城洲。洲附北岸,洲头曰郭洲,长二里,广一里,上有步阐故城。方圆称洲,周回略满。故城洲上城周五里,吴西陵督步骘所筑也。孙皓凤凰元年,骘息,阐复为西陵督,据此城降晋,晋遣太傅羊祜接援,未至,为陆抗所陷也。江水又东,迳故城北,所谓陆抗城也。城即山为墉,四面天险,江南岸有山孤秀,从江中仰望,壁立峻绝,袁山松为郡,尝登之嘱望焉。故其记云:“今自山南上至其岭,岭容十许人,四面望,诸山略尽其势,俯临大江如萦带焉,视舟如凫雁矣!北对夷陵县之故城,城南临大江,秦令白起伐楚,三战而烧夷陵者也。”应劭曰:“夷山在西北,盖因山以名县也。”王莽改曰居利,吴黄武元年更名西陵也。后复曰夷陵。县北三十里有石穴,名曰马穿。尝有白马出穴,人逐之,入穴潜行出汉中;汉中人失马,亦尝出此穴,相去数千里。袁山松言:“江北名连山,登之,望江南诸山,数十百重,莫识其名,高者千仞,多奇形异势,自非烟褰雨霁,不辩见此远山矣。余尝往还十许过,正可再见远峰耳!”《水经注·江水注》中的“三峡”和今之三峡相比,范围有广狭之分,景名也不尽相同。但这篇文章却是最早、也是最系统介绍长江三峡的文字。这些由晋代的袁山松、刘宋时代的盛弘之创作并由北魏郦道元最后加工改写而成的游记,共同构成一个系列,给无峰不雄、无壑不幽、无洞不奇、无滩不险的山水画廊——三峡增加了无穷风采,成为刺激历代游览者饱览三峡风光的最富魅力的导游指南!永安宫永安宫故址在今四川奉节县师范学校内。《水经注》作者游三峡时,这座因刘备托孤而闻名的古城已成废墟。“颓墉四毁,荆棘成林”8个字活画出一派荒凉景象。“左右民居多垦其中”8个字以动写静,以闹衬寂,使荒凉古城显出蓬勃生气。堪称神来之笔。八阵图此段文字写了奉节的两处八阵图。即旱八阵和水八阵。所谓“八阵”,指的是分别以天、地、风、云、龙、虎、鸟、蛇等命名的阵列。《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上说:“(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八阵图一在奉节古城东江边,此即“水八阵”。另一处在白帝城东北草堂附近,即所谓“旱八阵”。文中所言“诸葛亮图垒南”之“八阵图”即“旱八阵”。其特征是在平旷的沙碛上“累细石为之”。而“自垒西去,聚石八行”的八阵为“水八阵”。杜甫《八阵图》绝句写的便是“水八阵”。杜甫憾诸葛吞吴大志为感情用事的刘备所毁,故吊古伤心,感慨万端。作者略写旱八阵,而详写水八阵。旱八阵不言八阵特征,只述其背景,是承后省;作者写水八阵只言“聚石”,不言石之大小,是承前省。于此等处可悟原作者或加工润色者的艺术匠心,此种笔法可名之为互现法或对照互补法。“武侯八阵”为奉节一景。赤岬城赤岬城在赤岬山上。赤岬山今作赤甲山。位于瞿塘关(夔门)北,和南侧的白盐岩(今作白盐山)夹江壁立,形成“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的赫赫水势。在这节文字中,“赤岬城”三字堪称文眼。作者先写“城”,次写“赤”,最后写“岬”。末引郭仲产语总括全文,此可名之为先分后合法。写城则凡造城之人、城之建筑规制、城所在地势均有准确的描述;写山则只用“甚高大,不生树木,其石悉赤”11个字便将赤甲山外观勾画出来。赤岬山属石灰岩,因含氧化铁的水溶液粘附在风化的岩层表面,故山表呈红色,如人袒背。作者并不满足白描,又引当地人和书传的解释以说“岬”。层次明晰,有画面感。“赤岬晴晖”亦为奉节名景。鱼复县故城《水经注》中的鱼复故城,治所当在今白帝城一带。今天的奉节县自秦汉至隋分别设置过鱼复、永安、人复、信州、阳口等县(州)。奉节县城在历史上也曾五次迁徙。其迁徙范围局限在今奉节至夔门之间的沿江两岸。此段文字又是一种写法。作者由虚(故城的名称、治所的变迁)及实(对故城方位、范围、地势的描述),由平(对城中概貌的描写)及险(西南临大江,窥之眩目),由陆(鲍陋凿石为道)及水(以木天公下江汲水和对淫预孤石的描写),层层递进,将鱼复故城之高险再现于纸上。鲍陋所用汲水之木天公即用竹木做成的吸水筒。可利用真空引力抽取低处之水。淫预孤石即滟澦堆,原在今白帝城下瞿塘峡口,为古来船工望而生畏之所。1958年冬整治三峡水道时已将这危害千载的害石炸除。当然,奉节十二景之一的“滟澦回澜”也因之而成为历史了。夷溪,即今之清江,为长江支流。广溪峡《水经注》中的广溪峡大致相当今之瞿塘峡。今人眼中的瞿塘峡,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巫山县大溪镇,全长8公里。在这节文字中,作者集中描写了“白盐岩”、“瞿塘、黄龛二滩”和峡猿。白盐岩亦属石灰岩。系因粘附在岩石上的含钙质、色白似盐的水溶液而得名。奉节有“白盐曙色”一景。陆游《入蜀记》写此峡用了30个字:“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水经注》作者只用了“颓岩倚木,厥势殆交”8个字便说清了这里的景观特点。“厥”,指代峡壁。言两侧岩壁几乎相交。极写江面之狭。作者写瞿塘、黄龛二滩亦简洁概括。“夏水回复,沿溯所忌”,几个字便将汛期瞿塘水大江窄、漩流滔滔的水势以及上水、下水船只无不临危而惧的情景描出。“溯”,指上水行船。作者在这段文字中还记述了北岸神渊和瞿塘神庙的神异现象。作者引经据典,又转述本地居民的介绍,煞有介事。然“今则不能尔,犹享荐不辍”10个字已表明作者并不相信此类传闻。先之不及时挑破,因传说乃附丽于山川之文化,且可增强山水的神秘美,后之所以坦诚相告“今则不能尔”,意在追求真实,不肯误人。和汉赋不同,崇尚真实,是《水经注》写景文字的一大特色。作者写景或来自实历,或来自书传,然皆为实地游历之结果。由于注重写实境,故水经注中之山水境界绝大多数个性鲜明,无此前赋体山水描写的模式化弊病。作者对神异现象的处理亦与魏晋志怪文字不同。简言之:《水经注》意在征实,不炫奇猎异。此节所写之猿亦与巫峡之猿不同。作者于巫峡之猿,取其“长啸”,是写其声;此峡之猿则取其习性,只写出南岸有猿、北岸无猿,则特征自出,不与它峡之写猿文字雷同。新崩滩新崩滩今名新滩,又叫青滩。位于西陵峡段的兵书宝剑峡和牛肝马肺峡之间。是三峡中最有名的枯水险滩。古往今来在此触礁沉船的事故层出不穷。所谓“触礁船破碎,满江尸浮沉”,所谓“要过新滩难上难”便是其真实写照,解放后,此滩经炸礁、拓宽,现船经此地已无须惊心动魄了。但《水经注》作者却为我们留下了新崩滩两次大崩惊心动魄的情景。作者先述两次大崩的时间,次述其崩时情景,最后描写崩后江中遗石和峡壁崩痕。描述崩时情景作者没有选用声闻数十里之类的句子,而选择了最富特征的江水逆流百余里,浪涌数十丈的形象。有这个形象,则崩石之多,之大,声响之巨,之远皆不言自明。表现崩后新滩,作者分江中遗石和岩间残峰两层描写。江中遗石似屋如箪,是写崩石之个体;“如此者甚众”则写崩石之群体。崩石既众,故湍流咆哮。而已崩之山残存部分犹特立于群峰中,益发显其险峻。大巫山作者于此山纯用比较方法,用“非惟……乃当”句式将整齐精练的骈句组合为一,把大巫山高出众山的特点显示出来,虽无具体刻画,但该山既可和岷、峨、衡山、九疑相抗衡,则其美可知,其神韵可想。巫峡在巫峡这一篇文字中,写了巴神孟涂和帝女瑶姬两则传说。笔法类似,都是用的引文方式。但孟涂一节是直接引书,帝女一节是间接引书。于孟涂则引郭璞《山海经》以释巫山地望;于瑶姬则直接叙说巫峡之得名及长度。今之巫峡西起四川巫山大宁河口,东至湖北巴东县官渡口,全长45公里。其间有屈原故里、昭君故里、巫山神女峰、金盔银甲峡、铁棺峡等名胜。其大宁河两岸奇峰耸迭,高峡接天,人称“小三峡”,实即《水经注》作者所深嘉屡赞之大巫山。《水经注》作者于秭归屈原故里、巫山瑶姬(即神女)虽均有描述,而巫山神女峰之美却未见提及,仅引用宋玉《高唐赋》中数句。大概唐代以前人们尚未发现这一美的世界。巫峡一节给人印象最深同时也是最脍炙人口的部分却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一段文字。和瞿塘峡(广溪峡)不同,瞿塘峡“其间三十里,颓岩倚木,厥势殆交”,而巫峡“其间一百六十里,两岸连天,略无阙处。”虽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这一点上两峡相似,但巫峡之长,之整齐(“略无阙处”)则与瞿塘异趣。这些细微的差异恰好体现出两峡不同的风神。以下作者从巫峡风景四时不同的角度着笔,分夏、春冬、秋三个层次总括巫峡之美:于夏季风景则突出水之流速迅急;于春冬,则突出水色峡树和飞瀑流泉;于秋则突出晴日猿声。这种铺陈结构很显然受了汉赋的影响,但这里的铺陈有着内在联系,三个层次恰好概括了巫峡一年四季的特征性景物,和汉赋的因缺少有机联系而显得板滞不同,此处之铺陈则显得轻灵自然。同时此节文字中既有“重岩叠嶂”、“回清倒影”等静态描写,又有“乘奔御风”的飞舟、飞漱峡壁的悬泉和“空谷传响”的“高猿长啸”等动景描写,以动衬静,巫峡之幽深秀丽特征尽出。石门滩此节文字妙在不多写石门,也不多写滩。却着力描写吴蜀夷陵之战中的一个历史镜头。这节文字连用“合”、“开”、“洞”、“达”、“破”、“走”、“追”、“烧”、“断”、“斩”、“截”、“逾”、“越”、“叹”、“迫”、“薨”十五个动词。前四个动词写石门特点,后十一个动词完整展示了刘备为孙桓追逼的紧张过程以及脱险后的悲愤心境。每一个动词都不可移易,表现力极强。写刘备临终前的忿恚神态和悲愤叹语,都给人如见其面如闻其声的感觉。诸动词依次有因果联系,共同构成一个事件过程。于此等处可悟《水经注》翰不虚动的用字之法。类似的例子还有西陵峡段的马穿。秭归此节文字前后三次写到屈原。第一次引袁山松《宜都记》,言屈姊喜原归来,因名秭归。第二次以白描见长。分别写屈原旧田、屈原故宅和女嬃庙。写旧田则云“畦堰縻漫”,写故宅则曰“累石为基”,皆能数字传神。作者用“虽……犹”句式强调乡人之怀屈原,借以回应上文“全乡人冀其见从,因名曰秭归”。说明先贤虽逝,而流风尚存。上文言屈姊闻原放归,专程回乡慰原,此则云“宅之东北六十里有女嬃庙,捣衣石犹存”。这种前后呼应的写法,有若神龙游空,忽隐忽现,精神气韵,实相贯通。第三次又引袁山松言释“归乡”,不仅引文内容和第一次不同。这一次引文后作者还加上了对袁山松的质疑。此节文字虽处处写秭归,而作者精神所注,实在屈原。山川景物因人而胜,因文章而传。屈原乃秭归之灵魂,怎能不“一篇之中三致意焉!”西陵峡《水经注》之西陵峡东起黄牛滩,西至宜昌峡口。今之西陵峡东起秭归香溪口,西到宜昌南津关。《水经注》这一大段文字先分写该峡内的峡、滩特征,最后用一节篇幅总述此峡之特色。狗峡、插灶皆用白描,而狗峡以静胜,插灶则以动胜。空冷峡和负刀牵牛石皆用比拟,而空冷峡之二石若人攘袂相对,侧重于形态,负刀牵牛石则侧重于形、色。以上四景,作者或用“俗传”,或用“父老传言”,既让人感觉出作者知道这是后人附会,又以精湛的写景艺术,将读者导入恍兮惚兮、亦真亦幻的审美境界。“流头滩”即今之崆岭滩,亦为三峡著名险滩,向有“鬼门关”之譬。作者描写此滩险状:“峻激奔暴,鱼鳖所不能游”。此语曲尽该滩面目。“峻激”前着一“并”字很恰当,因原滩中礁石群中最大的一个(俗名大珠)石梁长200余米,像巨鱼纵卧江心,将江流分为南、北两道。南、北槽水势都汹涌峻激,故用“并”字。于黄牛滩,作者只点出“江湍纡回”四字,其余笔墨多写岩壁负刀牵牛图。“纡回”二字正黄牛滩之特征。人滩取俯视角度,写名称由来,简洁,鲜明而生动,亦为传神之笔。“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这节文字虽和巫峡部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一节出自不同作者之手,但同为山水游记中之神品。虽然此节文字和巫峡那节文字在写法上有某些重复之处,如盛弘之笔下的巫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袁山松笔下的西陵峡亦“两岸高山重叠,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此实因峡之共同美所致。郦道元写定《水经注》自然不会不考虑力避雷同。虽在开头几句和巫峡略有犯复之处,后面的部分则绝不雷同前者。如此峡峡壁高过巫峡(“两岸高山重叠”)、峡壁色彩丰富超过巫峡(“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写林木则突出其高其茂,写猿声则显现其清其冷(此亦不同于巫峡之写峡树、峡猿)。袁山松没有采用铺陈四时景物的赋体结构,而从峡壁、峡色、峡树、峡猿几个侧面烘托此峡风光。与盛弘之巫峡相较,袁山松西陵峡若就写实和抒情的程度而言实胜巫峡一筹。西陵峡这段文字动人之处在于它是袁山松实地游历的记录,具有浓厚的抒情散文味道。后半用对照法写出自己的游历感受和书记、口传之距离,说明“耳闻不如亲见”的道理。同时还完整描述了自己游前的“惧”和游时的“欣”以及游览过程中“仰嘱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的心理认知过程和愉悦的心境。这一段文字写景传神、抒情酣畅,说理透辟,实《水经注》中之精华,其艺术魅力决不在巫峡一段名文之下。这段文字还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美学原理: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美的事物只有仰赖于有审美眼光的人去发现,去揄扬,才能成为审美对象。夷山这节文字分别取仰视、平视和俯视三种角度。从江中仰视,此山之特征是孤秀、壁立、峻绝。登临其岭平视,则岭宽仅容十许人。四面放眼,诸山峰势历历在目。而俯视时则大江如带,舟船如凫。或白描,或拟物,皆能各臻其妙。清人刘献廷曾言:“《水经注》铺写景物,片言只语,妙绝古今,诚宇宙未有之奇书也”(《广阳杂记》)。愿已游三峡者读读《水经注》,重温一番旧梦;愿未游三峡者因读此奇书而成三峡之行!
安德王。推荐。爱诗词网。安德王高延宗 北齐末年,一度有过两个皇帝并存,一个是在邺城的后主高纬,另一个是在晋阳的高延宗。高纬乃是承继了父亲武成帝高湛的皇位,高延宗当皇帝却实属偶然。高延宗是高澄的第五个儿子,和高纬乃堂兄弟。从小由文宣帝高洋抚养长大。高洋对他十分疼爱,延宗长到12岁,还常骑在高洋腹上,往高洋的肚脐眼中撒尿。有一次,高洋问他:“想作什么王?”延宗脱口便说:“想作冲天王。”高洋问杨愔怎么封他?杨愔担心这孩子日后不安分,便语重心长地说:“天下无此郡名,愿使安于德。”于是,高洋便封延宗为安德王。谁知事与愿违,安德王却不安于德。高延宗越来越骄纵不法。他当定州刺史时,在楼上大便,竟让人在下面张口接他拉出的粪便。又将蒸熟的猪食和着人粪给左右侍从官吏们吃,谁要是怕脏怕臭,面有难色,就用鞭子抽打。他还常常拿狱中的囚犯来试刀,检验刀子的利钝。武成帝高湛见他闹得太不像话,便狠狠地打了他一顿,又杀了他最亲昵的九个小人。这次教训看来起了作用,从此以后,高延宗深自改悔,有了很大的转变。后来做到司徒、太尉之职。北齐自后主高纬继位后,政治败坏,国力衰弱。北周却因武帝励精图治,蒸蒸日上。形势越来越对北齐不利。隆化元年(576)十二月,周军大举伐齐,兵锋直指平阳(今山西临汾),高延宗奉命率右军先战,在城下生擒周开府将军宗挺。双方主力决战时,延宗又率部再次冲击周军,所向披靡。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后主高纬先自胆怯,弃军逃走,致使齐师全线崩溃,唯有延宗全军而还,没有散乱,后主逃到晋阳(今山西太原南),仍怕周军追来,准备继续北逃,因众将反对,只得暂且住下。如此提心吊胆地过了几天,到十二月十三日,周军果然来到晋阳城下。后主忙以延宗为相国、并州刺史,总管山西军事。并对延宗说:“我要走了,并州留给你吧!”延宗谏道:“陛下!为了保全社稷,务望勿动。臣为陛下出死力战,必能破敌。”后主早已拿定主意逃跑,根本不听。当夜,后主便率朝臣侍卫出城,打算投奔突厥,从官不愿随去,大多散走。后主不得不改变主意,逃往邺城(今河南安阳北)。留在晋阳的将帅见后主出逃,纷纷来找高延宗说:“王若不为天子,我们实在不能为您出死力。”延宗遂于次日登基称帝,改元德昌。高延宗在对周战争中勇敢顽强,坚持抗战,颇有声望。晋阳周围百姓得知他称帝,人心振奋,纷纷自动前来保卫晋阳。延宗将库藏财物和后宫美女全部拿出来赏赐将士,又亲自前去看望士卒,握着士卒的手,自报姓名,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士卒见新皇帝果然有一番新气象,大为感动,纷纷表示愿意为之而死,连城里的儿童、妇女,也都出来帮助守城。消息传到邺城,后主高纬恨得咬牙切齿,对左右近臣说:“我宁使周得并州,不欲安德得之。”十二月二十六日,武帝率周军包围晋阳。周军尚黑,戎衣战旗皆黑色,又加兵众,看起来黑压压一片,犹如黑云四合,把晋阳城围得铁桶也似。高延宗不象后主高纬,面对强敌,他并不畏惧,而是指挥若定。他命莫多娄敬显、韩骨胡守城南,和阿干子、段畅守城东,自己居中守城北。延宗身体魁伟健壮,只是过于肥胖,长得前凸后凹,样子可笑。这时,但见他手持长往来督战,行走如飞,所向无前。尚书令史沮山,长得和他一样肥大有力,此时,也提着一把长刀,紧随在他身边,东奔西突,十分威武。齐军见皇上亲自奔走督阵,士气高昂。然而,周军攻势越来越猛,由于武帝亲率将士攻城,周军个个奋勇。战斗进行到黄昏时分,武帝亲率一支周军攻破东门,进入城内焚烧佛寺。这时,高延宗率齐兵内外夹击,周军大乱,武帝身边将士大多战死,武帝自己也几次差点被齐人击杀,直到四更,才逃出城去。晋阳军民见周军退走,纷纷欢庆胜利,个个喝得烂醉,延宗根本无法重整队伍。他们确实高兴得太早了。待到天明,武帝已经重整旗鼓,利用城内将士麻痹轻敌之机,再次攻破东门,进入城内。延宗率少数没有醉倒的士卒拼力抵抗,怎奈寡不敌众,终于被周军活捉。武帝下马握着延宗的手说:“两国天子,本无怨恶。此来只为救民,不会加害于你,不必害怕。”又让延宗重新穿戴好衣帽,以礼相待。然后挥师东进,继续完成其灭齐大业。建德六年(577)四月,武帝灭掉北齐后,带着俘虏的北齐后主高纬及王公百官回到长安。封高纬为温公。武帝与齐君臣宴饮,命高纬起舞助兴,高纬自然照办。高延宗见状,悲不自胜,几次想服药自尽,都被侍从婢仆阻止。当年十月,武帝以谋反为名,将齐后主高纬和高延宗等王族全部赐死。别人都竭力为自己声辩,企求活命。只有高延宗袖手站立,以辣椒塞口,泣而不言,死得比较有骨气。
西岳峥嵘何壮哉。推荐。爱诗词网。《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名句】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出处】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译注】西岳华山巍峨高峻,何等雄壮!山顶远眺,只见黄河细如丝带,从天边流来。西岳:指华山。峥嵘(zhēngróng):山势高峻。【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华山或其他山岭险峻雄奇,登顶远眺,江河细流如丝。[例]唐朝诗仙李白的诗句:“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它以高度简洁的笔法描绘了华山的周边环境。攀登上华山之巅,能穷千里之目,看到滔滔的黄河就像丝线一样从天际飘来,三秦大地一片苍茫,这是何等壮观的景色啊!(罗富贤《西岳擎天》)
家住苍烟落照间。推荐。爱诗词网。(宋)陆游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面对中原疆土的沦丧和南宋王朝的偏安江南,陆游力主渡江北进,以战驱敌,恢复失地。然而,他并未受到朝廷的赏识重用,到老不得不归隐于故乡绍兴郊外镜湖边一片叫三山的地方。《鹧鸪天》便表述了陆游晚年的归隐生活和心境。词的上阕,着重描绘了词人归隐生活的境况。“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写出了归隐居所在是风景秀美的乡间,和这里远离尘世时事纷扰的环境。“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展示了词人日常生活的悠闲形象:喝酒之后常常到竹林间散步,读倦了道家著作《黄庭》,便躺卧着观赏远近山色。通过寥寥数语和对典型生活细节的描绘,读者便看到了词人晚年舒适中略带懒散的生活画面。在下阕,词人转而将自己在貌似闲散生活中的内心追求与思考,坦然地告白于读者:“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词人所以如此生活,贪图的是不受宦家管束的自由自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自傲,故而任凭自己的身体衰老病残,还是乐于在故乡的山水间随意寻求心神的宁静与乐趣。最后一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阐明了词人对自己一生壮志难酬悲剧命运的醒悟。“造物”在这里是借指南宋王朝的最高统治者。陆游一生经历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代,这四位南宋皇帝,都是耽迷江南,不图抗敌北进,收复失地。词人到老终于醒悟到,正是由于皇帝们的所思所想与主张抗金北进的臣将们是不一样的,自然也就不会重用主战臣将,听凭他们闲置到老也不当一回事。词人晚年归隐生活的心境中,难免带有一些不闻世事、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但结合词人生活的特定历史时代和坎坷经历,这是不应予以苛责的。事实上,作品的另一面也反映出,词人的晚年,并没有一味沉溺于悠闲懒散的归隐生活,他还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悲剧命运的因缘,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并有所醒悟。作品最后一句,是词人用一生坎坷换得的结论,它表明了词人对南宋最高统治者的彻底失望,也包含了词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最高统治者所能做到的最严厉的揭露与谴责。词人历来怀抱的爱国主义思想,到晚年又有新的升华。“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这样的醒悟,在与词人同时代同命运的那批壮志难酬的主战派臣将的诗词中,是并不多见的,比起那些一味愚忠、至死不悟的人们,就更显其光彩了。陆词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鹧鸪天》不同于《夜游宫》那样的昂扬激奋,它属于飘逸淡泊之类,然而仍透露出刚毅傲然的风骨。
顾炎武手不释卷。推荐。爱诗词网。顾炎武手不释卷顾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出生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跟从祖父和母亲读书,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养成勤勉好学的学习习惯。顾炎武四、五岁时,他的母亲王氏就教他读书写字。王氏自己也昼织夜读,夜深才休息,这种勤奋的精神给顾炎武幼小的心灵打上很深的烙印。六岁时炎武听母亲讲《大学》,七岁时入私塾学《四书》,九岁时读《周易》,十岁时在祖父指导下读《孙子兵法》、《左传》、《国语》、《史记》等书籍。十一岁时他开始读《资治通鉴》,他不分昼夜地苦读,只用三年时间就读完了,而且还抄了一遍。顾炎武读书总是这样,越读越厚,读完一部就变成了两部。十四岁时他又读了《尚书》、《诗经》、《春秋》。这一段童年的时光,顾炎武手不释卷地读了大量的书。他读书有个习惯,就是每年要用三个月时间复习读过的书,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理解。其余时间就都用来阅读那些没有读过的书,如此日夜苦读,为他的学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顾炎武二十七岁时乡试意外落第,更坚定了他加倍读书,靠真才实学救国救民的信念。他通读了二十一史和全国州县志书等,仅是各种方志就读了一千多部,同时一边阅读,一边抄录,增补材料,并著成两部书,极大地发挥了这些材料的作用,也使他的学问更扎实了。顾炎武一生喜好读书,无论身在何处,始终勤学不辍。他认为学无止境,“有一日未死之身,则有一日未闻之道”,做学问若不能一天天进步,就会一天天退步,因而他为了进步,没有一天不读书,除了读书别无他好。而他四处游历,也不忘随身带书,没有一天不用蝇字行楷抄书。顾炎武读书下了很大的工夫,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君子之学,死而后已”。顾炎武虽学识渊博,但他不急于求名,做学问一丝不苟,从不“轻言著述”。即使在中年以后,奔波劳顿,生活动荡不安,他也从没有动摇自己的原则,仍努力不懈地研究学问,写下大量著作。他所著的《音学五书》,三十多年才完成。无论到哪里游历,总是随身携稿,反复修改。著名的《日知录》1670年刻了八卷。六年之后,顾炎武学问有了进步,发觉原作有些见解不当,资料不全,他再次认真增改,写成二十多卷。顾炎武这种认真负责的治学精神让当时很多学者自叹弗如。顾炎武一生勤奋,从不浪费时间,即使在行程中,也要背诗诵文,反复巩固自己的知识。他一生最讨厌朋友们宴饮闲谈,每有此种场合,他总是推辞不去。即使去了,也毫无兴致,过后总是为浪费了时光而叹息不已。顾炎武一生勤奋好学,同时注重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强调实事求是,据事直书。他在北方游历时,用两匹马、两匹骡子驮着自己写的书,遇到关塞等险要之地,就亲自向退卒老兵询问有关情况,及时修改文稿,以免贻误后代。在各地游历时,他抄录了大量碑文,把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相结合,在亲见亲闻的基础上写了大量书籍。顾炎武一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遍大半个中国,接触丰富的事物,得到大量宝贵的资料,因而他的著作宏富且证据确凿,鲜有错漏,同时他还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谦虚自知,严于律己,在当时学术界有很高的声誉。著名学者阎若璩曾如此说:“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仅仅得三人。”其中一人就是顾炎武。◆对真正的读者来说,有好书可读,人间便没有痛苦难耐的时光,没有卑微无助的地位,没有忐忑不安的窘况。